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现代化研究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6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410125
  • 国内刊号:43-1132/S
  • 邮发代号:42-46
  • 全年订价:¥ 228.00
  • 发行地区:湖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
  • 农业面源污染专栏
  • 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
  • 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 论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的科技路径

    当前,我国西部实施农业现代化方略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机理为依据,通过对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及其农业科技问题的基本判断,探求出一条以树立农业科技理念为导向、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为动力、以完善农业科技体制为保障、以培育农业科技人才为核心的推进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

  •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给出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概念和内涵解释.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确定其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构成区域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因素又很多,本文从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条件与要素禀赋状况、营销、政府行为、生态环境、经营体制、历史发展基础与区域文化、特色产品这七个方面进行了...

  • 论生态旅游开发与“三农”利益保障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方兴未艾.一方面,旅游的扶贫效应日益显现;另一方面,与山区紧密相连的农民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由此造成了生态旅游开发与'三农'利益的不协调.本文依据'实现主体利益持续互动均衡'的原则,就关乎生态旅游成败和农民生计的土地补偿、利益分配、培训与就业、社区参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三农'利益保障机制的设想.

  • 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特征、成因及对策

    本文结合我国扶贫整体工作的开展情况,选定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的特征、成因,阐述了这些地区扶贫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给出了解决这些地区贫困问题的主要对策.

  • 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及其与其他城市的比较

    本文在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京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差距明显.在城乡统筹的三大关系中,城乡居民关系的低水平是导致南京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和其他城市进行比较发现,北京和天津的城乡统筹发展...

  • 城乡市场分割的形成和统筹建设的措施分析

    市场是城乡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城乡市场关系应是内在的统一整体.分析了我国城乡市场长期处于分割状态的历史原因和体制原因.从城乡之间存在的客观矛盾,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城乡市场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必须得到融合.

  • 我国“三农”问题与城市化战略

    从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可知,水平低、发展慢、地区分布不合理、城市功能不足,是我国城市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产生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本文认为加快城市化步伐、走多元化的城市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基本思路,指出"二元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的实现方式,强调"城市化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应有主题.

  • 农村城市化中的城中村形成机制与思考

    城中村作为现有体制不健全条件下的独特产物,在城市化迅猛推进的今天涌现出众多问题.本文从现有城乡二元隔离的土地制度、户籍体制、行政区划管理体制、规划体制、利益机制5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出发,分析了城中村形成的机制,由此得出结论: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综合性质的改造,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观教育

    本文在简释了城市与市民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市民观的形成和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观念市民化的意义,以及制约农民观念市民化的因素;从政治领导、组织建设、舆论引导、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培育农民市民观的途径和方法.

  • 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目标间的协调

    城市化进程中粮食安全压力的变换,呈现为一条倒U形曲线.在人口密集型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城市化战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城市化推进中耕地减少而带来的粮食生产能力的损失,不能大于同期农业技术进步而获得的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应当选择耕地资源损失最小的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 城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学分析——以湛江市为例

    景观生态学为研究土地利用问题提供科学方法,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又产生景观生态问题.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从城市整体、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三个方面,分析了湛江市城市土地利用中的问题,认为在景观布局、景观结构、景观类型和景观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对城市绿地景观和居住用地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和措施.

  •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分析及解决途径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解决途径.从农村教育这一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隐含实现条件出发,提出农村教育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因素,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转型、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非农产业等要求的不适应性;根据农村教育的瓶颈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解决...

  • 工业化反哺与中国“三农”问题

    将工业化作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工业化不等于大力发展工业;二是工业化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最终发展目标,忽略工业化对农业的反哺,限制农业自身的发展会导致经济、社会的恶化.结合到中国具体的制度、产业结构、市场状况等方面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只有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更进一步地强调工业化的反哺,才是解决中国"三农...

  • 农民竞争力的结构分析

    农民竞争力是一个具有基础结构、基本框架结构和精细结构三个层次的结构系统.着重分析了这一结构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和精细构成的内部构成,给出了量化农民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具体评估了度量中国区域农民竞争力的框架结构系数和精细结构系数,进而给出了定性结构和定量结构相统一的农民竞争力结构模式.

  • WTO框架下重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原则和思路

    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农村服务体系的特点与弊端,提出了与市场经济全制相适应,农民需求、有限政府职能、分类供给的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原则;并从农民组织、服务性质、政府责任、供给主体、设置方式方面,提出了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路.

  •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分问题探讨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形成明显的湿季和旱季,阐述了季节性干旱、土壤水分特征因子和土壤物理性质退化导致的水分问题,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调控生物或工程技术措施,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渗率、以肥调水、覆盖技术、人工保水措施、节水灌溉技术等.

  • 鱼-稻-苇-蒲模式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

    对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鱼-稻-苇-蒲开发模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渔业开发后,土壤pH、含盐量平均下降了8.17%和43.57%,土壤有机质、全量N、P、K和速效性N、P、K均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总量平均分别增加8.21%及27.71%.稻田、苇塘和蒲塘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分别增加10.0倍、1.9倍和2.3倍;土壤酶的活性...

  • 水稻灌浆期温度对籽粒淀粉积累和FBP酶活性的影响

    研究了温度对早籼水稻籽粒中淀粉积累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的影响表明,高温条件下早籼稻灌浆前期叶和籽粒中FBPase活性高,籽粒淀粉积累快,粒重增长快,但开花11d后叶和籽粒中FBPase活性锐减,淀粉积累趋于停止.适温条件下FBPase活性变化幅度不大,籽粒在开花20d后仍有少量淀粉积累,粒重较高温条件下高.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湘早籼24号对高温...

  • 间甲酚和供磷对小麦间作蚕豆生产力和组分竞争力的影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磷水平下化感物质间甲酚对小麦间作蚕豆生产力和级分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较单作具有显著增产作用,100 mgP2O5土(P1)的施磷水平下复合群体的生物产量最高;施磷可显著降低间甲酚对小麦间作蚕豆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化感效应,间作小麦经济产量受间甲酚的负效应低于单作.间作小麦经济系数(HI)在不施磷和施磷水平为P1时...

  • 设施栽培增施二氧化碳对西芹影响研究

    设施栽培中CO2普遍亏缺,对云南设施内变化监测表明,最高浓度可达414μL/L,最低为240μL/L,与外界差异显著.对西芹增施不同浓度的CO2后,在浓度为1 200μL/L时,西芹的株高、茎粗、产量、效益分别比CK增加14.1%、12.9%、35.9%、35.4%,西芹的可溶性糖增加12.0%,粗纤维降低8.3%.CO2对西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O2对西芹的单株重、产量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对效...

  • 广西科技厅副厅长赵震声考察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喀斯特生态站

  •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与长沙县共建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试验站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