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创刊时间:1979
  • 国际刊号:1002-439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100029
  • 国内刊号:11-1619/H
  • 邮发代号:2-446
  • 全年订价:¥ 28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日文
主要栏目:
  • 教育
  • 语言
  • 文学
  • 社会
  • 经济
  • 文化
  • 翻译
  • 研究生论文
  • 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情况
  • 乡愁风景的现代史——以日本流行歌曲为中心

    日本人的乡愁和山川风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是乡愁文化的鼎盛期。这一时期,背井离乡的人们以故乡的风景为中心形成了乡愁文化。思乡曲是乡愁文化的推动力。在乡愁文化的氛围中,日本流行歌也迎来了鼎盛期。回顾历史,最初将乡愁与山川风景结合在一起的是在明治末产业革命时期离乡潮中感伤农村衰退而创作的歌曲《故乡》。在此之...

  • 战前日本的探戈文化——异国情趣与中国趣味

    探戈在1910年代由西方舞者和从法国归来的知识分子引入日本。与之前为日本所熟知的欧洲交谊舞不同,探戈靠唱片伴奏在商业舞厅跳,或者在电影院展演,给人以异国情趣和"色情"之感。从1920年代开始,它成为城市中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首先探讨了1930年代以前日本接受探戈的状况,特别是早期的异国情趣、教学模式以及进口唱片的功用。其次对创作...

  • 从恶作剧男孩到小国民的转变——二战前日本报纸连载漫画中男孩形象的变迁

    本文以在东京发行的主要报纸上连载的儿童漫画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近半个世纪的男孩形象的变迁。男孩形象经历了从喜欢恶作剧的孩童到近代化过程中的男孩、自立强大的男孩、效忠国家的小国民的转变,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来说,男孩形象随着社会风潮与儿童观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性格还是行为都呈现出逐渐成长的趋势。

  • “漫画电影”中的桃太郎——对外战争的动画光影

    本文对日本战前制作的《日本第一桃太郎》《桃太郎之海鹫》《桃太郎海之神兵》等6部以桃太郎为主人公的动画电影展开分析,探寻这些作品的制作、改编与各时期日本对外政策及他者想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征讨鬼岛的桃太郎故事在动画电影中被反复叙述和演绎,与昭和前期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时代轨迹相互交织与连动。

  • 无产阶级大众小说《发声满洲》论

    1933年7月,刚刚问世4天的小说集《发声满洲》因为反对战争并宣传阶级斗争而被禁止。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群司次郎正凭借大众文学独有的故事性以及其自身相对中立的阶级立场,通过几组典型的矛盾冲突对20世纪30年代前往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无产阶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并对当时无产阶级的矛盾性格与复杂特征进行了深层的剖析,进而在大众文学的视域...

  • 日本少女漫画中的女性主义想像——以性别越界和少年爱作品为中心

    性别越界是当今女性主义文化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日本,这种对性别越界的文化探索乃是始于少女漫画的。本文以少女漫画中的性别越界和少年爱作品为中心,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想象和话语。与女权主义者从理论上向男权社会发起的正面进攻相比,少女漫画的感性想象或许更具摄人心魄的魅力。

  • 现代日本的妖怪文化——以河童形象为中心

    日本自古便有许多怪物·妖怪的传说,因给人一种心理真实感而一直为人所惧怕。然而,从18世纪下半叶起,妖怪经画师之笔被赋予某种角色形象,这种心理真实感便逐渐消褪。但通过赋予这种角色形象,妖怪成为小说、浮世绘等大众文化的题材而受到人们关注,被广泛接受。对利用河童传说振兴地方经济的活动以及《妖怪手表》等的河童形象加以分析,便会发现这些...

  • “酷日本”与日本国家形象建构——基于面向中国青少年调查的分析

    2002年美国记者道格拉斯·麦克雷发表了题为"Japan’s Gross National Cool"的论文后,"酷日本"一词逐渐成为日本对外宣传的口号。特别是2009年日本实现政权更替,执政后首次将"酷日本"列入日本国家发展战略。此后,在日本政府的强力推进下,以日本当代流行文化为主要内核的"酷日本"逐渐成为构建新的日本国家形象——"魅力日本""美丽日本...

  • 条件与因果关系的接点

    时间、条件、因果、转折之间由交叉的相似性网络构成了一个统一关系范畴。反映在复句中即以时间复句、条件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构成了一个意义连续体。本文以条件与因果关系的接点问题为中心,通过提出假设以及假设验证的过程,确立了接续助词「カラ」为日语时间条件和因果关系接点,此后通过分析"X(前件)+接续助词カラ+Y(后件)"结构...

  • 《古事记》中的词义异变类型分析

    日本文献《古事记》(712)用汉字写成,基本为汉文却有所变异。故其词义与汉语不尽相同。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尝试分析其与汉语词义的差异,并将其异变归纳为义位的异变、异域的异变、义位与异域均异变三种类型。这对于研究汉日语词汇比较及日本语言文字史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2016年日语教育与日本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2016年5月14日由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办的"2016年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跨文化语境下的日语教学"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展示日本学研究各领域的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共同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水平,拓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内容,促进跨文化交流。...

  • 时间从句「V‐ない前に」的功能用法研究

    时间从句「V‐ない前に」从意义上看,与「V‐る前に」相近,常被看作冗余否定。但是,「V‐ない前に」强调的已不再限于时间,也包括状态和条件,其中隐含着说话者的主观性评价。按照说话者对事件的主观倾向性,「V‐ない前に」在构句方面的功能可分为事实说明、积极建议、消极评价三类。对于已发生的事件多表现为事实说明的功能,对于未发生的事件说...

  • 语境视域下的名词型主谓同词句研究

    名词型主谓同词句是日语中较特殊的句式,在语篇语境中这一句式的语用特征主要表现为:表层形式和深层意义的不一致性,委婉性,决定于语境的变化性。在实际运用中的语用功能意义为:陈述观点、表明态度;对比陈述,强调不同;解释、说明或建议;抱怨或不满。

  • 关于日本国字(和制汉字)汉语读音和汉译之研究——以22个最常用国字为例

    众所周知,在日本使用的汉字当中,除了从中国大量输入的汉字之外,还有一些汉字是日本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有一些通常在中国不被使用的观念或事物,无法用汉字书写表达,于是乎,日本人就根据汉代许慎六书之一的"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的意思组合成一个新的汉字)创造出了日本的独特汉字。例如,"木神"字表示供奉神灵的树木;"山上下"字表示...

  • 利用“学习簿”功能轻松背单词(待续)

    卡西欧电子辞典为了提高背单词的效率,设计了如纸质一样的背诵卡功能。

  • 日僧雪村友梅的西蜀“放逐”叙述及其放逐语言

    本文以岷峨山、川的文学图景与日本五山文学中"游学派"的雪村友梅的诗作《岷峨集》为讨论辐轴,试图跳脱以往单纯重视时间线索,而忽视空间定位这一惯常手法;从先验性"讨古"、实境的对照融涉中,在故乡/异乡之间,见证雪村因蜀地放逐生涯而形成的双重立场,并借此来厘清雪村由"放逐者"到"归乡者"的身份转换。通过具体分析与数理可知,雪村对被...

  • 近代以来驻日公使主导下的中日诗歌交流述略——以汪荣宝为中心

    近代以来,伴随着清日建交,新兴的中国驻日本外交官群体开始对中日诗歌交流史产生影响,并由何如璋、黎庶昌、汪凤藻三代驻日公使构成历史线索。民国时期,以中国外交官为核心的中日诗歌交流围绕驻日公使汪荣宝展开。他沿着前辈的轨迹,为中日诗歌交流作出努力与贡献。民国时期中日诗歌交流出现新的形式与新的变化,其中尤以中日诗刊的遥相互动为主要...

  • 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策略研究

    本文基于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翻译理论,以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本为例,结合笔者三年间所做的受众调查中发现的典型译例,从文本类型、目的三法则角度探讨政府工作报告的对外翻译策略,指出功能翻译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工作。本文认为,为提高对外传播效果,(1)译者应判断文本类型并有采取相应翻译方法;(2)应在...

  • 从受众感知看翻译过程中的信息流失与补偿——以“坊ちゃん”及其中译本为例

    翻译无法实现绝对的"等值",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的流失。这种信息的流失不单包括语义范围、语义指向方面,还包括源语中的特殊音韵设定以及特有的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在翻译过程中的流失。与纯文本间的比较不同,本文主要以译文受众的感知作为考量基准,通过多译文版本的实例对照,重点分析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流失的类型情况及其产生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