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物鉴定与鉴赏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10
  • 国际刊号:1674-8697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230041
  • 国内刊号:34-1312/K
  • 邮发代号:26-228
  • 全年订价:¥ 820.00
  • 发行地区:安徽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亮鉴
  • 稽古
  • 学术研究
  • 博物馆学
  • 文化遗产
  • 考古研究
  • 神通寺四面造像考

    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造像被学界公认为是东魏时期的作品,文章通过分析东魏造像与隋代造像风格以及佛左胸系带牵襟的形式,推断四门塔造像应为隋代作品。继而通过存世实物中十方佛、千佛、三佛等组合佛形式,塔、窟形制,以及四面龛像内容,更正所谓的“四方佛”称谓。结合同在神通寺遗址内的龙虎塔以及神宝寺造像,对四面造像尊格进行了初步分析。

  • 明万历刻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学术价值

    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以宗教故事“目莲救母”为题材,是目前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成书于万历十年(1582),首刻本叫做“高石山房本”,由著名徽派刻书家歙县人黄铤主刀刻版。其主要特点就是方板整齐、横平竖直,而且使用了横细竖粗、完全脱离欧字的新字体。特别是63幅插图版画,线条...

  • 海峡墨缘——明清闽台书画名家小记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海洋赋予了福建海纳百川的气度和灵动的气质。经过唐代和两宋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福建书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谓名家荟萃。明末清初,许多书画名家因不甘当满洲顺民,避入金门、厦门,并有多人随着1684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而迁往台湾,他们对祖国大陆的书画艺术在台湾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赵熙《赠罗蜂书》价值探析

    赵熙,四川自贡荣县人,晚清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赠罗蜂书》是一幅具有“荣县赵字”俊逸峭拔风格的成熟之作,融入了赵熙的书学思想,展现了赵熙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

  • 泰山现存最早古建遗址周明堂遗址启动勘探

    日前从泰山景区文物宗教局获悉,泰山现存最早的古代建筑遗址——周明堂遗址考古勘探正式启动。作为泰山景区首次大规模考古勘探项目,勘探将明确周明堂遗址的范围、核心区、文化堆积层厚度、建筑遗址等。据泰山景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温兆金介绍,周明堂是泰山最早的礼制性建筑,具有泰山历史地理坐标的作用。“从采集标本看,泰山周明堂文化...

  • 落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掩新妆就——争奇斗艳品斗彩

    斗彩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完美结合,堪称瓷器中的精品。所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成化斗彩总体风格轻盈秀丽、恬淡雅致、精巧可人,尽显柔性之美。千金难买斗彩器,成化斗彩名扬天下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其代表作如鸡缸杯、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均为绝代精品。清雍正时期是我国瓷器史上的另一个高峰,常熟博物馆所藏的清雍正斗彩云龙纹杯可谓是雍正时...

  • 清《平定台湾得胜图》艺术表现特点与历史背景综述

    清《平定台湾得胜图》描绘的是清乾隆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的战功图,全套共十二幅。该套作品艺术表现形式新奇,内容丰富。文章综合各方史料就此展开研读。

  • 良渚文化玉璧的鉴定特征研究

    文章以浙江、江苏两省馆藏的出土良渚玉璧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玉料、形制、纹饰、沁及加工痕迹等方面详细讨论良渚文化玉璧的鉴定特征,以期对良渚玉璧的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 陕西首次在十六国墓葬中发现祭祀遗迹和谷物遗存

    陕西省考古人员2017~2018年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雷家村发掘了一处十六国墓地,这是陕西咸阳原上首次发现集中分布的十六国时期墓葬,并首次在十六国墓葬中发现祭祀遗迹和谷物遗存。据介绍,该墓地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雷家村以西,十六国时期,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大夏等政权所统治。该墓地共有十二座墓葬,分南北两排,每排6座,由墓道...

  • 全椒博物馆馆藏汉代玉器精品鉴赏

    从河姆渡文化的先民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中国玉文化开启了7000年的辉煌历史,并且从未中断。玉器是自然之美(材质)与人工之美(工艺)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华民族高尚品德的象征、美好形象的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弘扬玉文化是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胶东地区贯耳铜壶探析

    西周时期的胶东地区(主要指现在的烟台、威海地区)存在一类特殊形制的青铜壶,该类铜壶有别于传统的关中和洛阳地区流行的器类,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我们称其为贯耳椭圆腹壶。这类壶继承了商代流行的宽颈椭圆腹铜壶的部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本地区特色的艺术加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类器物。文章还对宽颈椭圆腹壶的年代做了判断,纠正了关于...

  • 考古研究成果证实:唐代长沙窑彩瓷主流工艺是高温釉上彩而非釉下彩

    长沙窑是唐代南方重要的、规模甚大的青瓷窑场,长沙窑彩瓷在9世纪享誉海内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早年的研究者认为长沙窑彩瓷以釉下彩工艺为主。近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通过科学技术的检测,证实高温釉上彩是唐代长沙窑彩瓷的主流工艺,而釉下彩工艺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物证和科技支撑。

  • 小庄家河岔墓兽首人身画像石浅析

    汉代墓葬中流行用彩绘或者刻石装饰,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些装饰一方面美化了墓室,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当时社会风俗提供了重要资料。兽首人身画像石就是其中的一种装饰。墓葬中的画像石多位于墓门上方或墓室内西墙,雕刻的图案威武张扬、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关于这一类装饰的认识,学界众说纷纭,争论较多。但不难看出,兽首人身的神怪画像表现的...

  • 浅析古滇国青铜器上的猴纹饰

    古滇国青铜器上出现猴子的纹饰表明,滇人善于利用各种动物作为创作的题材,把猴这动物形象用高超的铸造工艺在器物上保留至今,显示出古代滇人非凡的艺术创作力。

  • 山西彩塑艺术风格分析

    目前,我国文化建设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使我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弘扬与传承”。实现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必须以遗产保护为基础,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山西彩塑是我国特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内容之一,其不但具有多样的风格,还具有丰富的表现内容。

  • 馆藏土默特蒙古族短坎肩赏析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蒙古族深藕色缎面镶边短坎肩为典型的土默特蒙古族已婚妇女所穿服装。文章通过对这件短坎肩的款式特点、制作工艺的研究,探讨了蒙古族服装的艺术造诣。

  • 芜湖市博物馆馆藏民国《教孝》碑刻考

    赭山是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山,古迹颇丰。赭山公园旧称芜湖公园,1934年由时任芜湖县长的王葆斋主持建设。《教孝》碑刻的发现印证了芜湖地方史料的相关记载,对于芜湖地方文化的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 清康熙卖契简析

    卖契是指出售田产、货物等时立下的契约,是民间社会的法律文件和私家档案,是一个历史见证。泉州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黄机环先生捐赠的清康熙卖契,是一份非常典型且非常难得的土地契约文书的实物,为我们认识和研究清代土地买卖和政府干预地权转移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文书资料。

  • 卫康叔墓蠡测——卫侯墓研究回顾与名称隶定

    辛村墓葬1931年发掘后,大型墓墓主人问题甚少有人论及。文章回顾卫侯墓研究工作并隶定墓葬遗址名称;卫师甲泡、成周戈等出土兵器可证明该墓葬为卫国公侯墓葬群;出土青铜器陆尊和传世青铜器沬司徒疑簋等青铜器上的铭文是蠡测21号墓墓主人为卫康叔的有力证据;根据西周墓葬习俗和墓葬位置关系,推定21号墓墓主人为年代最早的卫公,蠡测21号墓为卫康叔...

  • 滇国墓葬出土海贝所见其早期对外交流

    滇国是古代中国云南以滇池、抚仙湖区域为主要活动范围的少数民族部落国家。文章以滇国墓葬中出土海贝和外国材料中关于使用海贝的记载等为切入点,分析了背后的对外交流情况。此前海贝的相关研究论著不少,而文章创新之处在通过谈论早期贸易的实物货币载体海贝,特别是结合外国学者关于此区域的历史研究和早期文献来分析滇国早期的对外交流。

  • 繁昌窑“二元配方”中富铝原料来源刍议

    文章中论述了赭阳土含氧化铝不足以达到“二元配方”对高铝的含量要求,在繁昌当地未发现高铝矿藏和取土遗址的实物证据前,繁昌窑“二元配方”的直接证据链尚不能有效形成。繁昌窑“二元配方”中实际使用的富铝原料究竟来自何处?还须进一步研究。

  • 孙家岗遗址已揭示逾200座新石器时代墓葬

    从2018湖南考古汇报会上获悉,地处洞庭湖畔的孙家岗遗址已揭示逾200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了一批造型精美、器形与纹饰寓意丰富的玉器。考古专家认为,随着对该遗址的继续挖掘以及对出土文物的整理和研究,一个代表湖南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或文化类型——孙家岗文化将变得更加真实可靠,也将使学界重新审视洞庭湖区史前文化在夏商文明形成中的地位...

  • 民国时期我国喀什噶尔地区水利发展概述

    民国时期我国喀什噶尔水利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文章结合了民国时期喀什噶尔地区的实际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水利环境等,分析了喀什噶尔地区水利发展现状,以及民国时期喀什噶尔地区水利矛盾与纠纷。文章根据喀什噶尔地区水利发展规模和现状,概述了我国喀什噶尔水利发展的影响和带给当今社会的历史启示,并总结了民国时期喀什噶尔水利工程发展的经...

  • 秦末汉初雍王之都废丘究竟在何处

    当年为牵制刘邦,“楚霸王”项羽大笔一挥,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这便是三秦的由来。继栎阳城遗址的发掘工作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团队在陕西西咸新区东马坊遗址的发掘工作又有了新的发现。

  • 简析民国时期龙泉宝剑的繁荣

    民国时期的龙泉宝剑在技艺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又迎来了大量政府机构的内迁及战时对冷兵器的需求,使龙泉宝剑呈现繁荣的景象。

  • 从墓志铭解读家族发家史——以福建南安朵桥傅氏为例

    朵桥傅家营建的聚奎楼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闽南建筑与土楼建筑的典型结合。它凝聚着一个传统中国家族如何从地方弱族发展成为望族的历史。然而因无相关的文献资料记载,使这一段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2010年三方墓志铭的出土为它提供了实物资料,揭开了朵桥傅家发家历史的神秘面纱。由此可见,出土文物在地方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明代千户所布防特点分析——以沥海所为例

    文章以沥海所为例,对明代千户所的布防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明代沥海所的海防体系、选址特点、防御工程、空间布局、沥海所与百沥海塘的关系等,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沥海所保护措施和建议,在古城复兴的前提下进行整体保护。文章对沥海所的军事设施和空间布局进行了重点阐述,军事设施包括沥海所城(防御工程系统),辖台、烽侯(报警系统),巡检司(...

  • 再考辽朝北大王万幸墓的几点看法

    辽代北大王万幸墓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坤都镇西北40千米处,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对辽朝北大王墓进行了调查研究,文章阐述了对辽朝北大王万幸墓的几点看法。

  • 曾国藩修身方法简论——以《曾国藩家书》为中心

    自身的积累与完善得益于每日的修身养性,修身亦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基础。晚清历史人物曾国藩在做学问和接人待物方面,都淋漓尽致展现出修身养性的美好德行。在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曾国藩的修身思想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元史·舆服志》中的冕服制度研究

    元朝的服饰制度经过了漫长的制定与修改,最终在元英宗时期形成定制。与前代相比,元朝的服饰制度在吸收唐、宋、金朝的基础上,融合了本民族的特色。从《元史·舆服志》中的记载来看,似乎元朝宫廷袭用前朝遗制,实际上并非如此。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元史·舆服志》为依托,探究了元朝冕服制度形成时间、冕服形制,最后分析了冕服制度一再推迟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