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8篇

时间:2024-04-21 14:39:03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教学

一、阅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阅读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技能,是人类获取知识与学习技能的重要手段。对于阅读,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语文阅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学科变得越来越数字化,阅读也就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文阅读,而是一个各学科发展的趋势,需要加强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未来发展对于人类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阅读能力也要不断的加强,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语文的阅读上,而且要不断培养一种以文字阅读为基础,多学科阅读能力共同协调发展的新的阅读模式。

初中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如今的数学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快速推进,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阅读理解型的新题型。数学语言通常是一种符号化、逻辑化的语言,具有严谨、抽象的特点,所以在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无论是数学问题还是其他问题,最终的来源于目的都是解决实际的生活的问题,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往往会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在阅读数学问题会出现看不懂的困难。在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首先学生会认为是题目太难或者阅读能力不够。除此之外,初中生由于处于青春期,比较活泼,缺乏足够的专注度,不能集中精神在一件事情上很长时间,在进行数学阅读时,通常会比较大意与粗略,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解决,但是问题如果比较复杂,题目比较新颖,逻辑关系比较繁琐,学生就会在解决过程中出现问题,读不懂,理解不透,无从下手。所以在对初中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1.注重对概念、定理、公式的阅读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学科的学科性质,往往会遇到很多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对于出现的这些抽象的公式定理,仅仅一遍是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的,需要多次反复的重复阅读,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内涵。对于定理以及公式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老师的灌输,在课堂是进行教学,但是这样简单的教学不能使学生真正的领会,必须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完整题目阅读,全面理解题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时往往采取边读边分析的模式,在过程中教育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的标记。但是这样的传统模式并不能教会学生从总体上去把握题目的要求,会造成断章取义的弊端。通常我们要求学生首先是讲题目完整的进行阅读分析,全面理顺题目逻辑关系,然后再去思考题目的解决办法。这种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分析题目的方法就需要W生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加强自身的平时训练,才能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冲题目的整体进行理解与把握,避免了由于从题目部分理解题目造成的错误。

3.注重数学阅读的信息收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一道题目都不是简简单单个别信息组合而成的,往往包含许多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进行数学阅读过程中就需要仔细去分析每一句话中所包含的细节信息,特别是题目中没有明确显示的隐含信息,要将这样的隐藏信息找出,然后通过自己掌握的信息去重新组织题目中呈现的这些细节,然后思考解决的办法,将复杂的题目分解为简单的问题。

4. 注重对数学阅读的有机整合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处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分支,所以在对题目的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等信息整合能力,经常去思考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具备一定量的知识面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要求我们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工作。

5.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目前我国教育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效率成为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对于不同的课堂类型,鼓励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也可以通过学生阅读的类型设置课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每一天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罗列出来,估计学生带着这些疑问与要求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学生在这样一个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自已的主观想法,这就要求老师针对学生自己的思考,结合教学的要求,通过实际的例子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如在对“有理数乘方”的教授过程中,首先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例如:有理数乘方的定义,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有理数乘方计算中的注意事项等,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学生阅读结束后,鼓励学生对阅读所得进行自己的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以上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提问回答的过程,巩固阅读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效率,是提高数学阅读效率的关键。

三、结语

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更有效率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通过课堂讲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效率,要通过讲授数学阅读的方法与思路,让学生自己明白数学阅读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明白通过阅读能够成功的学习很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对学生多鼓励,指导并且提供好的阅读材料,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立钢. 一切阅读题都是纸老虎一中考数学阅读题的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3,(06).

[2] 金丽萍. 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题解题的培养模式[J]. 文理导航(中旬), 2014,(03).

[3] 李军, 石学梅. 学生读错数学题引发的思考一谈七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 中学数学, 2014,(14).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写作;教学;思考

数学写作是以过程为目标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解题方法的体会、学习方法的总结,或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创新认识等通过文字来表达的活动. 数学写作不同于传统的数学作业,它是要通过数学写作来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用文字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对于展现学生思维过程,加强主观认识,促进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写作的教育功能

数学写作之所以被很多数学教师作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主要工具,因其具有以下功能:

1. 数学写作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NCTM)公认写作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所制定的《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中指出:“数学中的写作也能帮助学生巩固他们的思维,因为这需要他们对解答过程的反思,搞清楚在课堂上形成的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正确理解”和“得到正确答案”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有的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能够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对于相关题目及其变型也能熟练解答;还有一些同学对于某些题目虽然能通过模仿或者尝试得到正确答案,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做,也就是说他们并不完全理解所学知识. 然而,数学写作可以迫使学生去思考,并试图清楚地表达出他们的所想所思. 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不断反思解题过程,推敲数学概念和定理,理清各数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思维也会更加清晰.

2. 数学写作帮助学生提高“元认知”水平,让学生学会学习

元认知是学生对认知活动的认知,心理学家加罗弗罗认为,发展元认知就是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进行思考,这样学习者就必须成为对自己数学知识和行为的观察者、分析者、估价者 和评价者.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经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问题的解答需要较强的推理能力和缜密的思维. 对于一些需要思维策略或较高思维深度的数学问题,学生们或许能解答出来,但通常不明确自己是怎么解答出来的,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而数学写作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把问题的解决过程(思考过程)显现出来,然后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估. 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元认知策略的监控过程,可以使学生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学会了解题的方法以及如何获取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写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往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往往是通过试题和分数,这种方式并不完善,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且只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则难以奏效. 数学新课标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而数学写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更多的学生信息,是一种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通过数学写作,学生的思考过程,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误解或情感都可以比较清楚地向我们展示. 通过数学写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整个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经历的分析、推理、假设、判断到作出结论的发展变化. 因此,基于数学写作的评价,更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二、数学写作的开展

数学写作不同于解题过程,也不同于文学写作,而是强调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分析、感受等,所以,数学写作的展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多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兴趣去命题,如让学生以“三角形”为主人公写一则数学故事,或者写“多边形家族的故事”. 总之,给学生一些有趣的、易写的题目让学生去写作,会让学生更有写作的冲动. 另外,为了保持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应积极评价学生的作品,多提出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写作心理.

其次,数学写作要由易到难、由浅及深. 任何学习过程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及深,数学写作也不例外.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写作,可以先从日记、日志等开始写,可以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解题过程的叙述、对同类知识的归纳等等,只要学生愿意写的,可以写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在学习中的困惑与不解等,只要是跟数学学习相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不必拘泥于语法、修辞,只要写出心中所思所想即可.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写作,如数学论文、学习策略反思等.

三、小 结

数学写作已不仅仅是一种作业类型,更是一种学习模式,它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归纳、反思和描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学生多写作,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数学写作之花自由盛开.

【参考文献】

[1] 沈卫芳.课堂教学开展数学写作的尝试与思考――以一道解析几何题为例[J].学苑教育,2010(24):41.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篇3

一、给学生一些自学的钥匙

初中数学的学习主要是数学概念、公式、原理(包括公理、法则、定理)、解题的学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数学知识隐含的育人功能,即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初中生的自学能力一般不强,在自学较抽象、严谨、系统的数学知识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不知如何去学。所以,指导学生自学首先应给学生一把钥匙(或称模式),即各类数学知识一般如何去学,在学习知识中如何培养能力和品质。

(一)数学知识的学习

1.如何学习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一般可从以下方面来学习:(1)弄清概念是怎样提出、引入、形成的;(2)概括定义;(3)剖析定义;(4)把握表示概念的符号;(5)理解概念的数学语言表述;(6)举正、反例子说明;(7)比较、区别类似概念;(8)应用概念。

2.如何学习数学公式

数学公式一般可从以下方面来学习:(1)认识公式是如何提

出、引入的;(2)弄清公式的归纳、推导或说明;(3)分析公式结构特点、记忆;(4)考虑公式的特例、推广;(5)注意公式的串联;(6)搞清公式的变式;(7)应用公式。

3.如何学习数学原理

数学原理一般可从以下方面来学习:(1)原理是如何引入的;(2)分清原理的条件、结论;(3)理解原理的数学语言表述;(4)考查原理的多种证法(或说明);(5)注意原理的逆;(6)掌握原理有何作用;(7)比较区别类似原理;(8)应用原理。

4.如何学习数学例题

数学例题的学习一般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1)分析题目的结构特征;(2)尝试寻找解题思路;(3)考虑多种解法;(4)进行题目的变式;(5)考查题目的实际意义。

(二)能力品质的培养

指导学生自学数学,不但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知识,更要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数学,学会从学数学知识中培养自己的一些能力和品质。

1.如何培养数学能力

(1)如何培养数学运算能力。遇到数学运算时,一般可从下面几个步骤来进行:①分析算式结构特点;②采取恰当方法,即按顺序运算还是巧算;③正确选用公式、运算律进行运算;④书写

规范。

(2)如何培养数学推理论证能力。遇到数学论证题时,一般可从下面几个步骤来进行:①分析问题的结构特征;②正确选用论证方法,尝试寻找证明的路子;③注意推理严密,书写规范。

(3)如何培养数学应用能力。①学习数学知识时,要掌握其作用;②掌握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一般模式与方法;③学会建立数学模型。

2.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1)在学习数学概念、公式、原理的形成抽象概括中,经常注意一题多变及挖掘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与实际意义,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经常注意一题多变、多解、多用,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广泛性。

(3)正确掌握解题模式与方法,解题中准确使用数学语言,经常注意题目的妙解、巧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4)利用典型错误的分析,问题的分类,选择解答,反例的寻求,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5)在学习数学时,探索问题标新立异之见解,题目独辟蹊径的解答,注意领会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研究方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3.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

(1)利用一些数学知识的艰难发现与解题的繁杂或受挫,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利用数学的广泛应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数学美及数学家献身数学的事迹,培养对数学、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与情感。

以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方法,在“指导―自学”试验前印发给学生,以便学生的自学“有法可依”――随时可对照方法来进行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有路可思”“遵路识其真”以及“教给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自学操作的可行性、正确性与有效性,避免随意性与盲目性。这就较好地落实了王永、余文森两位老师在《教学与发展》一文中所讲“六导”中的“导法”“导路”“导思”。

二、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指导

1.教师要用一段时间按自学模式开展教学,使学生逐步理解自学模式和如何使用模式,也就是要有一段时间牵着学生走。在学习各类知识与培养能力品质的“初级阶段”,教师应教学生如何根据模式来学习,备课时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案,在讲课时,我以“这个问题如何来学呢?”为出发点进行授课,使学生尽快进入独立学习的角色。

2.当学生基本理解了模式的使用后,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让学生在课前尝试自学模式的使用,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解答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当众解释或讲评,这一阶段也就是教师扶着学生走。

3.当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自学模式的使用后,这时学生就有了较大的自学能力,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并鼓励学生不要受模式的限制,创造性地开展自学。教师在课堂上给予点拨、引导、拓宽,解决自学模式中没有涉及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阶段也就是教师放着学生走。

4.对于一些灵活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举反例说明概念,公式的变式,原理的多种证法,题目的多种解法与变式及其实际意义的考查,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法,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索,去发现真理,培养能力,真正发挥学生自学的潜能。

三、给学生一些自学时间

“指导―自学”贵在让学生自学,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自学时间的保证,而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主渠道也应在课堂。因此,一方面在学生尚未理解掌握自学模式的情况下,教师要在课堂上腾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学,使学生在自学中领悟教师按自学模式所讲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在逐步掌握了自学模式,逐步提高自学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安排学生在课前独立学习,并要求学生至少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教师在授课中要逐步腾出更多时间来解答学生课前自学遇到的问题,不要不腾出时间而又按照教师自己的设想来讲

课,使学生在课前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影响后续自学。总之,在学生尚未养成自学习惯与较强自学能力的情况下,不管是课堂上自学,还是课前自学,教师都应用爱心、耐心去检查督促学生的自学,及时了解,及时将学生自学中的各种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学生的自学顺利进行下去,自学习惯尽快养成,自学能力尽快提高。

四、给学生一些自学空间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篇4

论文关键词:关于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的思考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进行“再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能思考,会运筹善于随机应变.适应信息时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本文从数学思维的特征,品质出发.结合中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探讨了中学数学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

1、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而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关于数学对象的思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因而数学思维有其自己的特征.

第一,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有机结合。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活动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猜测、类比联想、合情推理、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要求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要言必有据,步步为营,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任河一项新的数学发明.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诸如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顿悟等等。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通过反复深入地提出猜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理论。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过程总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交织的过程。似真推理起着为逻辑思维探路.定向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新命题.提出可能的结论.找到解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其中.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更是两种重要的策略推理形式;而逻辑推理则是似真推理的延续和补充.由似真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需要借助逻辑推理作进一步的论证、证实。因此.数学思维只有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考虑问题,从多种途径去求得解答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特点是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命题推广、升维策略、降维策略等都于这方面的反映。聚合思维是以“集中”为特点的一种思维.其特点是具有指向性、比较性、程性等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这两种思维也是常常被交替使用的。在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为了探查解题思路.人们总是要将思维触角伸向问题的各个方面.考虑各种可能的解模式.并不断地进行尝试.设法找到具体的思路.在探测思路的过程中.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集中注意力初中数学论文,集中攻击目标,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或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特别要重视发散发性思维的训练。

2、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弄清数学思维品质的内容是必要的,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我们认为数学思维品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指思维转向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向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思维灵活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进行丰富的联想,对问题进行等价转换,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及时地调整思维过程。

第二,思维的批判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盲目服从,对于思想上已经完全接受了的东西,也要谋求改善,包括修正、改进自己原有的工作,事实上,数学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直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思维的严谨性。它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准确、有根有据。在思维过程中,善于运用直观的启迪,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注重运用类比、猜想、但不轻信类比,猜想的结果;审题时不但要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要挖掘其中隐含的不易被察觉的条件:运用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在概念数学中初中数学论文,要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仔细区分相近或易混的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在解决问题时,要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重不漏,这些都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

第四、思维的广阔性。它是指思维的视野开阔,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洞察。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从多方面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等等。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大城市.那么它间四面八方延伸的大路.正好表现出数学思维发展和应用的广阔性。

第五、思维的深刻性。它是指数学思维的抽象逻辑性的深刻程度.是抽象慨括能力的重要标志.它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对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加工制作.上升到理性认识。它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时,一入门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能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六、思维的敏捷性。它是思维速度与效率的标志.它以思维的合理性为基础.所谓合理性.主要反映在解决问题时.方法简明.单刀直入,不走弯路,?辣荃杈叮快速获?.它往往是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的派生物。

第七、思维的独创性。它以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为基础,善于对知识、经验从思维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概括,灵活迁移.重新组合,在更高的层次上作移植与杂交.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具有思维新颖,别具一格.出奇制胜,异峰突起,独树一帜等特点。

以上,我们列举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数学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的素材.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蕴含在数学材料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极好素材.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方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第一、应使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身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逻辑初中数学论文,都是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结论,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加大练习量,搞“题海战术”,抑制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出发.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直觉、想象、合情推理、猜测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数学教育就不仅仅是赋予给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发现性思维”。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思维品质教育的最优化。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渗透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但中心环节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质上主要是揭示和建二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当然也包含了建立新知识同个体的新的感知的联系。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通常指的是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与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这些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思维过程,为了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意向.弓i_起动机。思维处问题起初中数学论文,善于恰到好处地建立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开启思维之门其次.要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科学认识中有重大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概念的准确度与清晰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忽视概念形成过程以图省事的做法是实在不可取的。有经验的教师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归结为.“引进一酝酿一建立一巩固一发展”这样五个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要重视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数学教学中的结i仑通常是通过归纳、类似、演绎等方法进行探索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隐含于教材内容中的思维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数学结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归纳法.演译法,映射法(尤其是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反证法,同一法等等。数学方法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更广泛的具体等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包括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信念、态度、意志、期望、抱负水平等。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不仅决定着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且决定着数学学习的进程:不仅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而且制约着数学能力的发展和优秀数学品质的形成。事实证明.在数学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与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数学美的追求.自身顽强的毅力分不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史料的教育因素.数学中的美学因素.辩证因素.困难因素.以及数学的广泛应用性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大胆探索鼓励学生不断迫求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等.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杜,1991年11月。

[2]王仲眷。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杜,1989年11月;

[3]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M]. 人民教育出版,1991年6月

[4]邹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1992年6月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二次函数 教学

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一章,在整个初中数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不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同时还为高中阶段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提供基础.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学好“二次函数”并不容易,还很吃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好“二次函数”?

一、初中二次函数教学的特点

(一)学次函数能够培养学生的识图与观察能力在二次函数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图以及如何作出二次函数抛物线的比较。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的东西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欲望,而二次函数正是具备了这一特点,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一关键,运用情景教学法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识图和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比较。结合二次函数知识,让学生学会手脑并用,真正的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指出它们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⑴y=2x2

⑵y=-2x2

解:共同点:两个函数都是二次函数,都以y轴为对称轴,顶点都在坐标原点,图象都是一条抛物线。

不同点:y=2x2的图象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y=-2x2的图象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

(二)学次函数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在初中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列表,将二次函数的相对图像画出来,然后在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画出的二次函数讨论这一组函数的图像特征、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称轴等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逐渐地养成了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这样才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让学生“占据”课堂,懂得学习。

(三)学次函数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

我们可以将实际当中二次函数的应用作为一种数学模型,让学生能够通过已经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二次函数的作用,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初中二次函数教学的实践

(一)正确地理解二次函数概念

对于二次函数概念的深入理解,才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巧妙地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这对于教学的“教”以及学生的“学”都有帮助。因此,在初中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恰当地、不适时地融入概念问题。例如我们已知圆的半径(r)和面积(A),尝试写出圆面积计算表达式。此外,在教学当中,我们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也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教学。

(二)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需要在教学中运用新技术

初中阶段主要是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也可以运用二次函数的分析判断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二次函数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就需要让二次函数能够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亲眼看到二次函数。而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二次函数教学当中,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学习当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二次函数的教学效率,还能够调动学生对于二次函数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前,教师可以将二次函数相关的PPT制作完成,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二次函数最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如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不等于0),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画出y=ax2+bx+c(a不等于0)的图形,再由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标准的图形,让学生观察他们存在的共同之处,这样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也有帮助作用。

(三)二次函数教学中需要融入数形结合

对于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图像来学次函数的方式。在初中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触碰到每一个二次函数的时候都尽量的画出草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当中他们的形状与位置。

三、初中二次函数教学的技巧

(一)教学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

初中数学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这一种学习方式,而这却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重大的阻碍。所以,让学生对二次函数产生兴趣才是提高二次函数的学习效率。因此,在二次函数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情境、创设想象空间,配合多媒体教学,然后在课后布置适合学生难度的作业,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挑战,也不会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压力,这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帮助,学生才会不排斥对二次函数的学习。

(二)将二次函数与其他教学内容区分开来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才能够更有效地运用知识,从而将问题解决。由于初中二次函数里面所涉及到的内容和其余教学内容关系“密切”,所以在进行二次函数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将其和其他教学内容区分开来,这样学生才能够进一步的理解二次函数相关的知识,加深对二次函数知识的印象。

四、结语

通过本文对初中二次函数的教学,我们明白: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并且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火花,让学生懂得学、善于学,并且善于利用学。

参考文献:

[1]杨玉宏.数形结合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信息题[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4).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篇6

新课改要求当前中学生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授业解惑,而应从培养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个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也已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潮流,通过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合作性等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欲,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美,从而让数学更好地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现阶段,我校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采取了思维多元化教学方法,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思维多元化教学的内涵,然后就如何践行初中数学思维多元化教学进行论述。

一、思维多元化教学内涵

应试教育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时间花费在题海战术、背题型和记公式上面,忽略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背死书,而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联系以来。传统教学方式呈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改善传统教育带来的问题,新型教育理念即思维多元化教学应运而生。思维多元化教学是指教师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角度出发,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角度和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习惯,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思维方式的培养。思维多元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地位,而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和引导的角色,最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体验学习乐趣。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多元化教学方式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是引导其学习的老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进行思维多元化教学的基础。初中生思维多比较直观,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有强烈的探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具、教具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相关知识时,可采用骰子、木棒等让学生自行搭建三角形,让学生自己观察搭建三角形的类型,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学生直观理解三角形及其三边关系,同时也可引导学生由抽象思维转向形象思维。另外,初中生活泼好动,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可让学生活动肢体,从而促使思维活跃,设法让师生之间产生良性互动,让学生有我要学的欲望。比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时,可事先将学生分组预习讨论本节知识,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小组成员可进行抢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拓展解题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的最后,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概括课堂知识要点。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知识记忆程度,效果令人满意。

2.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多元化教学实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同题多变、同题多解、逆向思维以及异题同解等发掘学生思维。下面通过几个教学案例进行阐述:

如同题多解,讲授二次函数后,可出这样一道题:已知y=x2+px+q图象和x轴仅有一个交点(-1,0),求解p和q的值。让学生自由讨论给出四种解题方法,解法一:这个二次函数决定了一条曲线是抛物线,已知存在一个交点(-1,0),可得这个交点是这条抛物线定点,代入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即可得出p和q值;解法二:已知这个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设抛物线解析式y=(x-m)2+n,m=-1,n=0,即y=(x+1)2,即可得出p和q值;解法三:已知这个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设抛物线解析式y=(x-x1)(x-x2),x1=x2=

-1,即可求得p和q值;解法四:y=x2+px+q图象和x轴交点横坐标为-1,是x2+px+q=0的解,由x1=x2=-1以及根和系数的关系可以得出p和q值。

比如逆向思维,从相反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将其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得数学问题的分析解答更为简便。比如,一颗球放在A、B、C、D四个盒子中,A盒中没有放球的概率有多大?常规的计算思维是,首先计算另外三个盒子放入球的概率是1/4+1/4+1/4=3/4,进而得知A盒中没有放球的概率为3/4,这种计算方法很容易出错。如果采用逆向思维的话,A盒放入球的概率是1/4,那么A盒中没有放球的概率为3/4。这种由结论反推条件的方法比正向解题更准确,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逆向思维,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85-01

初中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黄金年龄时期,这一阶段受到的教育不但对后续的高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初中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其中一部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的同时,又要把另一部分学生输送到高一级的学校,为将来的高尖端人才打基础。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作为初中数学执行者的我们,如何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使命?下面我结合几年来工作的经验,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改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前提。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无论是对于深化教育改革,还是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在传授他们数学知识和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的同时, 更加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成功的教育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能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必然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所以初中数学教育及能力的培养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初中数学内容分配到每堂课的内容并不多,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堂完全可以掌握。不过在部分地区,由于中考取得高分才有希望进入重点高中。而中考能否取得理想分数的关键因素就是数学,所以平时对于数学的要求难度提高了很多,平时做大量的习题,让学生每天都面对大量的题目。其实这样做是完全没必要的,长远看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讲得少而精,当学生掌握了课堂上内容,完成习题后,其余的时间就可找些有关数学的趣味书来看,自己动手去实践一下,或者让学生有意注意一下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作用,然后互相交流。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不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种关系大大阻碍了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创造能力平平。时代呼吁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柳斌同志说过:"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教育学生学做人、学求知、学创造,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当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主阵地。教师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程序,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就会摧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就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4.开启探究式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探索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顾问"、"引路人",在教学中可运用如下教学策略。首先多给予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教师针对某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索时,学生不可能都会有相同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容许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接受学生的每一种想法,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至于附和他人,同时还要尽量训练学生如何表达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其次为学生的探究提供线索,课堂教学或日常生活中值得探究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应为学生的探究提供线索。线索可以是某个问题,某种现象,也可以是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有意留出的空白再次决定学生探究的类型。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原则是,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意见;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的优劣。最终在班级小组中形成一种相互探讨的默契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人的学识再高,素质再好,无论他怎样的彬彬有礼,如果他不爱国,一切都是没有用的。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目前运用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的内容,要注意挖掘,在讲解传播数学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在新的教学观的指导下,不断地创造时机,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逐步学会求知和创新,从而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长远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健体。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覃 球.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 张春锋.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学周刊,2011,(11).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篇8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整合;反思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319-02

1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具有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基于数学的特点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3)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4)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过程中存在的弊病

(1)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 的局面,一些评优课更是如此,把是否有多媒体课件作为一条评分标准。而有的教师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并且带了本校好几个信技教师做帮手,这样兴师动众,化简为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2)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设计课件时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滥用动画,盲目添加大量的声效、图像,课件设计得很花俏。结果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华丽繁复的场景给吸引,看似在积极认真听课,实际上反而对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

(3)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教师只是把预先设计好的课件逐一播放,出现教师在讲解课件的怪现象。而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多媒体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3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而且,每一节课不是非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可,有些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不如传统手段教学的实际效果好。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应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一直以来,教师是课件的制作者和操作者,学生虽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如此会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这样的课堂就会彻底改观,学生的参与意识会空前高涨,学到的知识当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在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几何画板》软件是当然的首选。《几何画板》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推荐的教学辅助软件,是一种适合数学教学的简单工具。教师只要在开始的时候利用几节课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和数学内涵,上数学课(特别是几何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我们一定要明确,多媒体应用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应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时交流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还应考虑避免多媒体的干扰,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

因此,我们不能把课件制作流于形式,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只会适得其反。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例如,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一般说来,板书既包括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的部分,也包括上课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情况临时书写的部分。教师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渐进的过程。演示课件的板书内容是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部分,且往往是一行一行的出现的,思维上的跳跃较大。而现场即时性板书则更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并且对学生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不应该忽视师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一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了解,二来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主张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经过几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注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再比如解决问题的“变式”教学,主张“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的优点,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的。

(4)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以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为基础。

目前,我们的许多教师只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外衣下,把原来的黑板粉笔换成了屏幕,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内。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关键在于使教师拥有先进的现代教学思想理念,并使之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而目前实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侧重于强调在中小学教师中普及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没有考虑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应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让教师学会有效地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掌握并运用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教师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自觉的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当中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课件就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教师课件制作的培训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使教师能熟练地掌握使用PowerPoint、Excel、Authorware、Flash、方正奥思、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等教学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软件;二是使教师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完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三是使教师根据所任学科特点,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本学科课件制作的规律来。如初中数学课件的制作,教师首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模式,然后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例题等内容分成许多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照初中数学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产生不同的分支,经过这样安排的教学内容及过程构成多媒体课件。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

[2]计正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J].网络科技时代,200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