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连锁企业论文

时间:2022-05-24 03:52:29
摘要:连锁经营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零售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产生于美国,至今己有100多年的历史。其经营范围覆盖了整个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发展特别是零售业依托的主要形式。连锁经营一般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经营单位,以一定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对企业形象和经营业务的标准化管理,实行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关键词: 连锁企业 企业论文 企业

连锁企业论文

连锁企业论文:连锁企业库存及采购管理研究

【摘要】

采购不合理造成库存过大常常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库存管理费用过高以及难以更换产品等问题,还会由于一些产品存在着时效性和保质期两个特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将一些积压的商品低价出售,造成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此外,库存不足还会使企业由于产品脱销而错过销售机会,降低企业的信用,并且紧急订货还会使企业所支付的各项成本增加,进而导致利润下降。本文以沃尔玛为例,分析了其在中国的采购和库存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来达到降低采购与库存成本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

【关键词】

连锁企业;库存与采购;问题;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很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压力,国内外许多连锁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份额争夺战,零售业仅仅依靠销售额的增长已无法确保利润有大的提高,因为销售带来的收入正在被不断增加的成本所腐蚀。沃尔玛作为一家世界性的连锁企业,也是一家外资企业,对零售行业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这样的一家企业来说,控制成本显得至关重要,而企业的采购和库存成本在整个成本费用中占据着一个主要比重,其中采购成本占了沃尔玛销售额的39%,而库存损耗大约为15.12亿美元。因此一个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就必须抓好采购和库存成本这两个方面。而控制成本不只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还直接体现在商品结构合理化、品类管理科学化、补货的及时性、库存商品最低化等各方面,且最直接体现的是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和企业利润的提高。

一、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问题分析

把美国沃尔玛的管理模式移植到中国,一直是沃尔玛的终极梦想。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沃尔玛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一路跌跌撞撞,所付的代价不少。因为要在两个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国家实施同样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势必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就比如说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和库存管理就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商合作共赢的意识不强。虽然沃尔玛与供应商在信息上实现了共享,但在中国很多供应商只知道通过直接的需求来提供产品,而不会去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做分析和改变,对于通过供应链系统传输过去的信息,供应商很有可能只是粗略地查看一些经过总结处理的比较简单的指标和报表,因为很多供应商还无法理解这样去做的好处到底是什么。很明显,沃尔玛对供应商的管理并没有像国外一样形成良好的循环合作。并且,由于沃尔玛会把一些商品的销售情况传输给相应供货单位,由他们来进行分析并供货,而一旦某些供应商对这些信息没有细看,忽略了几个指标,势必会给沃尔玛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

(二)手工查保影响采购计划。商品的保质期对超市来说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超市也会放较大的精力来管理商品的保质期,因为商品保质期这一特性会影响企业的采购策略。而我发现在中国的沃尔玛依旧运用着最原始的人工查保的方式,另外,在给商品上架的时候,超市的有些员工可能会嫌麻烦,在上货的时候直接将补货商品放在外侧,而把原来的商品直接推到里面,造成了剩余保质期较长的在外侧进行销售,而剩余保质期较短的则在内侧被忽略,同时也给现在的手工查保工作增加很大的负担。而若在这工作中没有很细致地检查,不小心忽略了几样临保商品,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促销和采购计划。

(三)中国消费者的不确定性给采购带来的挑战。相对于欧美地区消费者基本都是带有很强的目标性购物,中国的消费者则由于生活方式和地域的不同,在购物的喜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沃尔玛在集中采购时无法全面系统地考虑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致使某些地区就可能无法因时因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消费者对沃尔玛的满意度。因此,中国消费者消费的不确定性为沃尔玛的集中采购配送增添了难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门店库存过高和缺货现象严重。在中国的一些沃尔玛超市中,一些畅销品总是缺货,而非畅销品却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库存空间,由于这些商品的存在,严重影响门店的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周转率。有一次,我们在沃尔玛超市进行问题查找时,就发现缺货已经成为了沃尔玛十分常见的一个现象,很多货架都空置着,甚至一些日常必需品,比如盐都进入了缺货的行列。而我觉得对于某个热销产品亦或是必需品来说,超市若达到了严重或经常性的缺货状态,供应商没有及时了解情况和采取补货措施,而沃尔玛的采购人员可能也没有精力来关注到这一单品,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这个商品出于一直缺货的状态,作为一种处于热销状态的商品或生活必需品,长时间或经常性地处于一种缺货状态的话,对零售业企业来说是十分严重的一个现象,会造成一个较大的利润损失。

(五)欠缺对采购人员的专题培训。在中国,沃尔玛的部分采购人员可能会出现过于看重短期利益,出现只考虑节支的采购误区,一味地向供应商索取费用,以及将自己的费用转嫁给供应商,这就造成了采购人员过度集中精力于索取费用,而没有考虑到与一些希望长远发展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甚至有些还会利用自己的身份一味地欺诈供应商,不遗余力地索取一切利益。这种行为势必会破坏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影响双方良好的合作,还可能会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六)仓库的管理和配送缺陷。中国地域广大使得配送中心显得很少并且分散,在执行少部分商品的配送上有些力不从心,松散的物流格局也造成了产品配送效率的低下,而这就意味着企业必定会存在部分资源的浪费,包括在配送的人力物力上。并且在中国各个门店相互间还比较独立,在很多的信息上口径不统一,造成了只要一有门店的某种产品存在缺货,就得从配送中心进行调货。同时还会由于部分库存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工作比较随意,对商品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和详细的管理和分类,而使得超市的整个仓库显得比较混乱。

二、对中国沃尔玛超市采购和库存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对重点供应商加强培养。我们可以按80/20的规则进行划分,占80%采购金额的20%供应商为“重点供应商”,占20%采购金额的80%供应商为“普通供应商”。沃尔玛公司作为零售行业规则的引导者,不能坐等其供应商来慢慢进入角色,而是有必要地付出一些前期的培养成本,而这一成本的划分则是对重点供应商投入80%的时间和精力,对普通供应商投入20%的时间和精力。接着,对供应商进行培养后,沃尔玛还得进行后续的考核,对于这个事情,我认为总部可专门建立一个部门或一个团队来进行跟进,着重来提高重点供应商的一些素质和能力,来接近沃尔玛为供应商制定的标准,为以后更长远的合作打下基础,而非对合作的供应商不管不顾,任其发展,这样的做法导致的后果就是造成双方共同的损失。

(二)建立临保提醒系统。为了应对人工查保带来的失误和减少这一方面的人力成本,超市可建立一个商品临近保质期的到期提醒系统。在这个系统上建立两个版块,一个是库存商品保质期管理,另一个是货架商品保质期管理。运用了这一系统,超市不仅可以降低对商品保质期的监督检查工作,管理人员还可以直观的看到门店所有商品的剩余保质期,对于有些商品及时采取促销策略而不至于因错过最佳促销时间而造成超市更大的损失,根据这一系统超市管理者还可进行一个采购进货的安排和监督,减少了由于人员的疏忽给超市带来名誉上的损害和经济上的损失。

(三)采取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采购方法。这一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消费者在消费需求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虽然,集中采购给沃尔玛带来了许多的优势,但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和面对生活习性存在较大差异的中国百姓,我觉得对沃尔玛各门店的商品配送都由配送中心进行统一配货是不太不合理的,我觉得其完全可以将集中和分散这两种采购结合起来,即在总部集中采购的前提下采取部分分散采购的策略,这样的一种结合不但可以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经济效应,还能通过调查不同地区消费者在购物上的喜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在各地区采购一些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提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比如在一些节日,人们选择庆祝的方式不同,所需要的商品自然也会有所区别,而这些正是集中采购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部分商品采取分散采购的方式也是为了能让企业真正做到为顾客着想和服务。但这是在不改变大部分商品依然处于总部集中采购管理的状态下进行的。

(四)采用库存信息联合法。沃尔玛采用如下图的方法进行采购,可以高效便捷地满足日常经营的需求。但在有些时候它还可以利用各门店之间的库存来进行调配,比如说这一商品在这地区门店刚好处于销售高峰期,而在另一地区却处于低潮期,那么为了让生产出来的商品更有效地得到利用,而不至于过期变质掉,就可以相互进行补充销售,这也是基于这一系统数据可以在各门店呈现,进行一个数据的交流,让门店的负责人可以看到其他门店各个商品的库存情况。一旦发现自己门店内的某一产品处于高库存低销量的情况,超市的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将这一情况反映给总部,并在总部允许的前提下采取这一方式将自己门店内的库存进行一个选择性近距离的转移,降低库存成本并减少损耗。

(五)加强采购人员的专题培训。在采购一种新商品时,采购人员在这一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优秀的人员往往会带来一个令人满意的谈判结果。因此对采购人员,公司应加强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比如不弄虚作假,不见利忘义;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比如采购流程、谈判技巧、合同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分析技巧、逻辑思维、决策能力、合作精神等,对每一个供应商要像对待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利益的共同所有者一般,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六)应对门店仓库配送和管理缺陷的举措。当某个门店出现少部分商品缺货而配送中心又相对比较远时,总部便可以安排同地区门店进行补给,一旦一个区域内一些门店同时提出补货需求时,总部便可以统一进行补货,这样可以降低配送的费用,而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将各门店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之后。应对超市仓库管理上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是要依靠仓库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意识。因此,区域的总部可以在平时多加强这部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清楚如何才能根据各门店的不同情况把商品进行一个比较合理的分类,并且在平时总部也要加大各门店仓库管理上的检查力度。在商品的搬运上,总部还应尽可能给予一些技术和工具上的支持和指导,最大限度降低在搬运过程中对产品造成的遗失和损耗。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在中国发展的沃尔玛采购与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采购和库存的优化管理是当今连锁超市打造核心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连锁超市企业就要全面系统地考察评估自己的库存和采购管理系统,并围绕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完善供应商系统、采购模式、信息系统、仓库管理方式以及提高采购人员的能力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一个有效的采购系统和良好的库存管理系统,就无法保证企业销售系统的顺畅运作,也无法较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企业也很难获得目标利润。

作者:周芳琴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连锁企业论文: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论文

1.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1.1企业采购部药品引进时同质化严重,并且针对市场浅在消费对象定向不清晰,形成一种商品业绩突出,其他品种业绩不尽如人意,那些部分药品周转率低,最后滞消成有效期药品,这只是直接表象,间接表象为此类商品的周转率不高,掩盖了业绩突出单品的贡献值,导致采购方向决策失误。

1.2季节性药品采购时期与数量控制不到位。如夏季易重暑,大量购进藿香正气系列产品,高温期远少于历史同期,结果大量积压成有效期药品。

1.3对国家政令变化的反应迟钝。近年来国家药监部门加大了含麻黄碱类药物的销售数量,消费者在药店可以随便买到此类药品的现象得以控制,其销售量在零售药店急剧下降。因此,仍按原计划购进的大量含麻黄碱品种滞销,成为有效期药品。

1.4对药品生产商的生产、营销政策调整的应变能力低,广告药品购进未顺应药品广告计划。当今广告效应普遍,老百姓用药跟着广告走。当生产厂家产品广告效应明显时,便大量进货,现在药品性能改良迅速,再加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一旦厂家出于成本考虑降低或停止广告投入,百姓不再认可且购买力骤降,前期大量进货滞销后成为有效期药品。1.5店铺药品品类管理与采购部采购结构不一致。门店作为销售终端不仅要按计划最大限度实现销售额,而且要最低限度的存货报损。如门店新张时,为了满足店面陈列需求,增强顾客入店的视觉冲击,需加大其库存。正常营业后,由于前期市场调研与实际存在差异,未及时进行市场需求的跟踪分析,药品结构不合理,门店管理者又未与采购部及时沟通进行库存退换调整,结果造成大量药品成为有效期药品而报损。

2.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企业内部缺乏存货进、存和销的制度和科学的核算工具。虽然企业设有内部控制机构,也配备了相关人员,但其职能严重弱化,内控人员的主要职能仍然是算、记、报,不能发现在采购程序运转过程一些违规甚至于因无相关岗位间制衡而产生的舞弊,更不能根据企业财务信息正确评价内部控制形式可控下的实质是否可控,导致各级管理部门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使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甚至瓦解。管理观念落后,导致新兴进、存、销工具软件的诸多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更没做到存货财务管理工具与商品进存销软件的结合。例如:库存软件的数据海量计算与财务管理中存货最佳库存量的融合使用等。

2.2预算中存货采购预算形式化

企业由预算生成的采购计划因控制与考核不力,采购人员出现频繁采购,未按批次、批量采购,盲目和没有计划的采购,会导致产品的积压,然后通过配送中心分配到各个药店,以分散中心库的库存压力,但药品的库存量却未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即使采购人员将此部分药品进行了退货处理,也忽视了存货的成本和资金占用率,这就是没采用单品品类合理库存量的指标所致。应急性药品采购流程凌乱,及时性差,有时候需求高峰后到货造成堆积,有时候采购量又太少而需增加采购频次,给存货管理带来很多不便。

3.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方法措施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国家监管部门为加强对药品的全链条管理,提高药品流通环节的准入门槛,出台了新版GSP,实现对其流转环节的全程电子监管,确保药品质量,提升全民用药安全。与其他商品最主要的区别是有严格的效期规定,因此加强药品存货的管理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仅关系到企业效益,更关系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3.1以销定采,发挥仓储中心“蓄水池”作用

商品管理部直接控制采购订单的生成。每月商品管理部门对各门店上报的有效期药品月报表进行分析,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定义滞销药品,要求采购部门对其停止采购,并直接加停购标识。若有特殊情况,经商品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取消停购标识。此方法将有效监控采购部门对已经形成滞销药品的再一次进货,否则将增大低动率药品的促销压力。对商品管理部已提出控制采购量的药品,严格按存销比进货。尤其是对季节性购进的药品、广告药品要严格按预算计划和促销方案进货,并跟踪销售情况,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因特殊情况造成商品退货处理。采购部门如何及时准确的了解一线门店千差万别的销售结构,并将其转化为适销对路的采购订单,仓储中心的作用就开始彰显,首先其向采购部门将各门店的商品品类和数量需求如是反馈,其次验收核实实物与计划的一致性,尤其对产品批次有效期进行重点审核,把住有效期药品产生的源头。质量管理部根据GSP规定,对供应商所提供的药品有效期有严格的规定:对离效期还有6个月以内、6至12个月、12至24个月以及24个月以上来确定药品购入时间距离有效期的时间间隔规定。仓储中心验收员按照以上规定对所有入库的药品进行验收,杜绝效期问题药品入库。

3.2创建符合企业自身的ERP管理系统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以海典软件为例,根据企业实际设定初始存货单品上下限,使海典软件自动生成周期采购量,实现形式上的智能补货,包括销售终端的子库和仓储中心的主库,然后根据库存做采购计划。但还应综合考虑,所以标准库存与最小库存的设置显然非常重要,并须经常重新检验。下面推荐使用ABC法和EOQ法结合使用,这是药店连锁企业销售特点决定的。全国百强医药连锁企业前50名的单品品类均在1万个以上,但这1万种商品中20%的商品创造企业近80%的销售额,甚至销售前十的商品年销售以百万计。所以先采用ABC分析法进行分类,找出重点。A类品种少,金额比重大,约20%品种占金额比重80%;B类品种约15%,金额比重15%;余C类品种数多,但金额比重很小。控制库存其实主要控制A类品种就可以了。海典软件对此操作就很简单了,但接下来需进行A类中的更重点商品进行EOQ法进行量化控制。

3.3加强存货的财务成本控制

根据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特点,结合对存货进、存、配和销的过程进行期间划分,计算最佳采购量,将存货成本控制精细化和数字化。

3.4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间制衡

企业应根据ERP系统设置明确的请购、购进、付款、销售、收款、保管等岗位职责,有的岗位职责可能会交叉,需加强不相容岗位间的相互制衡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舞弊的发生。

4.总结

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库存管理是一门高动态的管理,根本原则是保证首推品、应季品和畅销品充足的前提下各零售终端药品供应缺货率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统计、财务管理方法,降低不合理库存量,提高存货周转率,加速资金周转。综上所述,加强库存药品管理,完善采购、存储、销售环节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仓储中心“蓄水池”作用,保证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的安全与高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王春宝 单位:唐山永和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连锁企业论文:连锁企业资金管理论文

一、连锁经营的主要模式

一是直营连锁,即所有店铺或网点均归同一经营实体总公司所有。二是自愿连锁,即各店铺所有权独立,通过协议的方式,统一定价,共同采购,达到横向联合、抱团经营的目的。三是加盟连锁,也称特许经营,即被特许人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并由被特许人投入资本,按照事先的约定条件,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被特许人自负盈亏并对自己的投资拥有所有权。综上所述,连锁经营就是通过快速扩张,依托分散经营来开拓市场、打开销售渠道,在细分市场上不断提高自身品牌的占有率,从而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和销售收入,达到规模化效应的经营方式。其可以在企业内部采用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实行批量采购,集中配送,通过规模效益降低采购、配送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取更高的差额利润。

二、连锁经营的筹资渠道

连锁企业的经营方式是通过高速扩张,扩大市场占有率,以规模化的优势来获取差额利润,如何先于竞争对手抢占市场、渗透市场是成功的关键。因此连锁企业一般采用成长型战略,通过网点拓展来开拓市场、渗透市场,有时也可能会同时经营两个不同的品牌,利用品牌互补优势,拓宽不同的业务渠道。大规模的网点拓展,需要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后盾,企业财务战略应采用与成长型战略相匹配的扩张型战略,大量筹措资金,以满足大批量新增网点所需的前期投入资金。企业的筹资渠道可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

(一)内部筹资渠道

内部筹资的主要来源为企业的内部留存利润,即企业分配给股东红利后的剩余利润。企业甚至可采用零股利战略,将所有的剩余盈余都投资回本企业,但是对处于快速扩张期的企业而言,单单依靠内部筹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途径的资金来源。

(二)外部筹资渠道

外部筹资可分为权益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两类。权益性筹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或者接受投资者直接投资等获得资本的一种方法。在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时,采用权益性筹资无需按期还本付息,只需在企业盈利时支付股东股利即可,因此筹资的财务风险小,但容易引起企业控制权的变更,且筹资成本较高。债务性筹资构成负债,企业需按期还本付息,如银行借款、发行的债权,此外还包括各类营运负债的资金来源,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债务筹资与权益性筹资相比有筹资成本低、速度快的优势。但是受需按期还本付息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高于权益性筹资,且过高的资产债务率会影响企业日后的筹资能力。企业在选择筹资渠道时,需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编制资金预算,综合资本结构及可持续增长性,优化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在满足企业发展的同时,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在留存收益和权益性筹资既定的情况下,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如其需要筹集更多的运营资金,则多以高负债经营为主,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负债率的高低。连锁经营企业多为轻资产企业,各连锁网点的店铺都以租赁方式取得,因此无法通过抵押贷款方式来获取大量的银行借款,更多的是依靠大量的营运负债来获取营运现金流。营运负债的主要来源为各类应付账款(主要为尚未支付的供应商货款)和预收款项(消费者预存的卡券类收入)。以某知名连锁披萨店为例,作为餐饮连锁零售企业其存货周转速度相对较快,一般为1个月左右,而其与食材供应商约定的付款期通常为3个月,这样的运作方式能使企业通过营运负债的方式获取一定资金且相对稳定,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而增长。假设企业月营业总收入为2000万,食材成本占营业收入的25%,则通过营运负债的方式,可以从供应商处获得1500万(2000*25%*3=1500)的资金。新增一家门店的前期投入资金约为180万,月营业额约为30万,则1500万的资金可用来拓展8家门店。这8家新增门店又能为企业增加180万(30*25%*8*3=180)的营运负债。再加上企业通过留存收益、股东追加的投资、银行贷款等其他途径获取的资金,将不断增加门店数量,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规模化效益和品牌效应的产生,企业总营业额和单点营业额都将逐步增长,随之也将带动从供应商处获取的营运负债资金的滚动增长。

三、连锁经营的资金风险

连锁经营企业的资金风险来自于经营和管理两方面。

(一)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资金风险

从经营风险来看,由于连锁经营企业负债率较高,且大多来自于尚未支付的供应商货款和消费者的预存卡券收入,其盈余资金通常都用做再投资,进行新网店的开拓,以满足高速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这样的资金运作方式就使得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连锁经营企业的资金链起着重大的影响。连锁经营企业多以服务业为主,一旦经济环境不景气,消费者的消费支出随机就会减少,这就对连锁经营企业的营运现金流入和盈利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旦企业的主营收入呈现出递减状态,其必须面临以目前产生的较少的营运现金流入来支付已到付款期的供应商货款,这样企业之前维护的平衡状态将被打破,营运负债能力也将随之下降。仍以上文提及的连锁披萨店为例:假设食材成本占营业收入的25%,企业每月的营业总收入均为2000万,其每月用500万营运现金流入来支付到期的食材货款,支付后尚余1500万。如果企业的营业总收入突然下降至1800万,则其仍需支付到期的食材货款500万,此时剩余的营运现金流则降为1300万。消费者的预存卡券收入面临同样的问题,大量的预收款项实际上是对未来销售收入现金流的透支。当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时,除本期的预收卡券收入将相对减少之外,消费者如果使用前期购买的卡券消费,对本期而言非但没有资金流入,反倒还要承担相应的资金流出,这就加剧了企业本期资金流入量的减少。再有,连锁企业快速扩张的经营手段,使得企业将留存收益和结余资金都用于新增网点的前期投入中。以连锁披萨店为例,新店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养成期,在开业半年后产生正现金流(EBI-TA>0),并在三年内收回投资。因此,如果企业未能敏锐察觉到经济环境的恶化而及时调整网点拓展计划的话,高负债率和较少的流动资金必将导致连锁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此外,诸如保底租金、折旧、人员的基本工资、水电等固定费用的资金流出,不随资金流入的增减而变化,主营收入的减少影响企业资金支出的固浮比,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供应商也可能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因自身经营状况的变化,要求企业缩短付款周期,这些均是企业在经营时可能面对的资金风险。

(二)企业内部管理产生的资金风险

从资金管理风险来看,首先连锁经营企业网点众多,又大多分散在各地,所属门店会在各地银行开户,造成资金散乱、沉淀等现象,降低了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零售企业的收入以现金交易居多,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来监控各地的资金情况,就会给企业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损失。最后,分散经营主要是看重单个网点的营运能力,一旦网点与总部的资金管理信息不对称、不及时,就会误导企业决策层的判断,导致决策层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和资金方案。

四、降低资金风险的途径

连锁经营企业降低资金风险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防范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两方面。

(一)防范因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资金风险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对市场环境有敏锐的嗅觉,及时察觉经济周期的变化,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经营决策和资金运作方案。根据企业的营收状况和盈利能力,结合企业的筹资能力和负债能力,合理安排新增网点的外拓进度,并依此编制资金计划。且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时时跟踪和定期反馈,以便企业决策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及时获悉企业资金运作情况的第一手信息,对企业的资金计划和网点外拓计划,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障企业资金链的安全。

(二)防范因企业内部管理产生的资金风险

在内部对资金管理上,企业首先应要求分散在各地连锁网点的银行账户由总部统一开户,总部采用银行账户“自动划款零余额”方法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避免乱开户带来的资金散乱、沉淀等现象,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外支付除极个别零星支出外,均采用总部统一支付,有利于资金的统筹和安排。其次,健全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对各网点的资金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法;每日的营业款需在当日解送银行,对于夜间的营业款必须在次日中午前解送银行并及时与营收系统核对;岗位设置相互制约和牵制,不相容岗位必须有效分离;关键岗位采取轮岗制度,重视授权、审批、复核等制度。最后,重视营收系统在连锁经营企业中的应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将各营业网点的实时营收情况上传至总部。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为决策层提供更为准备、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

作者:戴卿 单位:上海豫园黄金珠宝集团有限公司

连锁企业论文:连锁企业营销活动中的问题

1、连锁企业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市场扩展中的冒进现象

所谓冒进,就是超过具体条件与实际情况,盲目加快工作。开拓市场的战略各种各样,但都应与企业的具体实力为依据。既不能采取不思进取的保守主义态度,又不能采取忽视实际的冒进措施。

1.2物流配送的柔和性和应急性差,影响顾客忠诚度

连锁经营的核心就是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其中心环节就是配送,它是厂商与店铺之间的纽带,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理论上,各连锁店的售货品种是由配货中心统一安排配送的,不必自己安排仓库,但是,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还并不完善,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如:没有采用先进的配送技术,导致效率不高,配送规模不大等。这些都在制约着连锁企业发展。

2、解决连锁企业营销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强化质量控制,提升品牌美誉度

从销售商的角度来看,销售商是直接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例,消费者往往从中直接购买食品,生活用品等商品,因此,超市的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往往会在超市里发现过期商品、假冒伪劣商品、以及“三无”商品,这些商品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会对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销售商更应该对商品的质量问题多加监控,只销售正规、合格的产品,杜绝“三无”以及假冒伪劣商品,并且对过期产品及时进行下架条换。在消费者眼中,购物环境与服务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洁净的购物环境以及周到的服务往往会使消费者产生好感,促生预约的购物心情。因此商家需要将消费者的购物环境细心装饰置办,保证清洁卫生。同时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主动为顾客提供服务,尽量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

2.2突出经营特色,寻找最佳竞争位置

在顾客心中,总会给企业一个定位,尤其是特色比较明显的经营者。比如,北京的贵友大厦在顾客心中的地位就比较高,而街头小地摊就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企业为了争取到更多的顾客,就要努力做出特色。以屈臣氏为例,屈臣氏就能够很好的找到自己的最佳竞争位置。屈臣氏企业目标锁定方式:①锁定目标消费群.在日益同质化竞争的零售行业,只有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选择和优质的购物体验才能赢得市场。②塑造“专家”形象.走进屈臣氏,你会发现给人的感觉不是走进了一家超市,而是一家专业的个人护理店。③屈臣氏自有产品不仅定位好,而且配有好的促销和优惠的价格。总之,依靠精准消费群定位,专业化服务,物美价廉的自有品牌产品,专业和系统化的促销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精细经营举措,屈臣氏牢牢抓住了大量的忠诚顾客,并有效避免了与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和网店等零售形态的同质化竞争,着实有效地实现了自己的经营特色。

2.3处理好市场扩展的深度和广度的关系

在有限的资源里,市场扩展的深度和广度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的,其对立性主要表现在,当一笔资金投入深度开发时,广度开发就不可以了;反过来亦是如此。其统一性在于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可以互为条件。二者的对立统一问题经常会出现在新建连锁企业中,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着其发展状况,因此一定要谨慎处理这一问题。

2.4完善物流配送制度

(1)建立和完善连锁企业的配送体系。从实质上来讲,连锁企业要实现五个统一,即采购,配送、管理、标识、核算五方面的统一。其中配送是连锁企业经营的核心部分。

(2)建立和选择适当的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对大型连锁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完善的配送中心的建立需要依据企业经营状况确定其规模,并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配送体系。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依托资产联合、重组等方式方法,改变地区封锁的状态,打破行业界限,以在最大程度上方便各连锁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信誉。

(3)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连锁企业物流。当今科技社会中,信息化系统管理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连锁企业物流,就是在物流实际活动中充分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将其中的各环节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从而实现物流管理整个流程的优化升级,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观念,物流不仅包含储存和运输,还涉及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流信息化程度,决定着连锁企业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浩 李新仓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连锁企业论文:餐饮连锁企业管理策略初探

1餐饮连锁企业管理的发展与前景浅析

1.1管理方面所存在不足和缺失的原因

由于企业主经常把主要的注意放在了连锁店的不断扩张和占领市场份额而绞尽脑汁,常常为了谈判和视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毕竟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企业主所造成了这方面的内容缺失较为严重的失策。另外还有一面是管理部门的沟通所带来的滞后性,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性,无法及时的有效的将工作基层的意见和情况反映到管理部门之中,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后果产生,还有就是管理层的职责职能规划得还不够清楚,互相越级报告,甚至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候,相互的进行推诿责任,另外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够流畅,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核心,所规定的管理内容朝令夕改,让管理者进退不行,没有形成同德同心的管理心态。

1.2内部员员工的服务水平不高的原因

服务者的服务第一印象对于很多顾客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尤其是服务者在服务顾客时候,第一次的坏印象,直接就决定了很多顾客不满意的情况和下一次是否还回到餐馆消费的主要原因,列如说:服务者怠慢了顾客、对顾客不尊重、抱怨顾客等等行为,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团队的积极性。假如没有加以重视的话,必将会给企业造成了许多不必的损失,对于品牌和美誉度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好的口碑会不断的传播,而坏的口碑同样也是如此的。在许多的餐饮企业之中,工作企业是非常之辛苦和劳累的,工资上一直以来是被企业所忽视,这就会造成了很多餐饮企业的员工极大的不满,以至于对企业产生了抱怨的因素,这种管理上的失衡更多的是反映出企业的工资激励政策失调所造成的,列如:员工缺乏了积极上进的精神、不够主动招待客人、接待客人的时候懒懒散散无精打采的。由此可见,员工的服务水平与企业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同时没有具备一个服务者所具备的那种饱满的服务心态,而是把工作的抱怨带到了工作之中,就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精神。

2需要不断加强以信息化方式来调整企业内部改革

不断加强以信息化来调整企业内部改革,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这种企业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大的事情。如何形成一个较为严谨和开放的信息平台来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更加行之有效规范要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就需要餐饮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内部信息化的管理和改革了。

2.1加强信息化为指导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的管理之中,餐饮企业需要明确的一件非常之重要的事情就是信息化的管理最终能够不断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发展,能够改进以前那种信息落伍、闭塞的情况,促进企业不断与信息时代潮流接轨,尤其是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方面,列如:财务系统、管理系统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些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之后,企业主对于管理企业就不必那么的费心费力的去应付和解决了,整个企业实行了计算机信息平台的联网管理,当天所发生的事情、资金情况、员工的管理马上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以数字和文字的形式展现在管理者的面前。而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信息化管理,提前的了解员工的上班情况,身体情况等,显得非常人性化的管理,能够运用信息平台及时的公布一些企业最新的资讯、行业资讯,以便让更多的管理者、员工能够尽快的了解,企业总部最新的规则和方案。

2.2提升员工道德素质修养与服务理念

在提升员工的道德素质修养与服务的理念,是以一个较为重要的企业课题,如何加强这种培训更加的深入人心呢?首先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员工是作为了餐厅里面最为直接和最重要的把手,这就需要通过培训来强化个人的得到素质修养与服务理念,由此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好效果,最终能够达到餐饮企业里面员工都能够执行统一的标准化服务流程,从而能够使得餐厅之中形成较为友好的氛围和具有较高的服务心态,无论是面对什么样子的顾客都能够始终如一的招待和接待,能够满足顾客在餐厅消费的需求,以便能够将顾客把握住,避免顾客的流失。进行这两方面的培训是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培训的,并不是说培训一两周两三周就能够得到较大的效果,需要餐饮企业给予员工信心和体贴下属,理解员工的在接受培训时候出现的误差等问题,尤其是在进行培训改革的过程中,企业会出现一些不适合和不良的反应,可是一旦坚持下去了,效果自然会不断的表现在服务之中的各个方面之中,从而使得员工们的道德素质修养与服务理念得到充分的提高,能够产生更多的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结论

随着这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跨越式增长的推动下,使得众多优秀餐饮连锁企业顺流而上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浪潮中取得了非常瞩目的发展和进步,其中还有待于诸多的餐饮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的提高,完善自身的服务心态,调整市场战略目标,最终提升自身竞争力。

作者:贺静 单位: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连锁企业论文:谈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设计

一、高职《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仍然以理论讲解为主,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更无法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其结果形成了“越不懂兴趣越低,兴趣越低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当学生到企业中参加工作时又出现了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的局面。此外,教学目标单一,始终保持在“是什么”的认识层面,缺乏以工作任务导向的技能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讲解为主,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分离,教学效果差;在学生评价方面,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

(二)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相对基础较差,在学习《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缺乏必备的数理统计、社会调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使其无法较为深入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方法和技术。另外,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问题缺少直观性的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很多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对今后就业的帮助也不大,因此没有认真学习的必要,学不学全凭兴趣。

(三)教学条件方面

高职院校可选择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版本较多,但针对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却比较少。这些教材中虽然不乏高职高专专用教材,甚至规划教材,大多数出版于2010年以后,体现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念、发展趋势和连锁企业的实践特征,但从编排来看,这些教材仍然是以传统的知识结构为主线,以知识讲解为主要内容,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这种知识编排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投入,例如建设实训室、购买一定的设备或者实训软件。

二、《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改变《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思路,打破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职能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将“教、学、做”有机结合,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一)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以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确定课程能力目标,通过对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各项工作流程分析,安排工作任务和活动,采用“工作岗位→工作职能→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设计”的设计思路。

(二)在课程实施设计中,坚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情境,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团队学习。

(三)在课程效果评价设计中,强调过程考核,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因素,结合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态度,以平时考核、项目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成绩评定依据,三项成绩的权重分别设为20%、50%和30%。同时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项目设计

为了完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项目设计,笔者深入连锁行业一线,调查访问了多家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分为七大项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认知、连锁企业人员配备、连锁企业员工招聘、连锁企业员工培训、连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连锁企业员工薪酬管理以及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一)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认知

1.教学目标:能分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能通过搜集、调查信息,掌握目前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发展情况。2.项目设计项目一: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以往掌握的知识讨论连锁企业的特点,总结连锁企业与其他企业经营形式的异同,从而分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项目二:有关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发展现状的调查。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学生自行设计一份较简短的问卷,以市内各类型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为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包括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其所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应用状况等;(3)回校后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互相汇报讨论;(4)最终使学生明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发展现状。

(二)连锁企业人员配备

1.教学目标:(1)能对连锁企业组织结构和岗位进行设计;(2)能编写岗位说明书;(3)能为模拟公司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并制作人力资源规划书。2.项目设计项目一:参观连锁超市。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在一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至连锁超市参观;(2)一边参观,一边由指导教师讲解连锁超市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3)学生现场观察超市部分岗位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返回学校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明确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项目二:实地调研。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同学自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作为调查对象;(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岗位调查方案;(4)在教师的指导下,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方案进行调查;(5)根据调查结果编写岗位说明书;(6)回到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汇报和工作总结,分享经验。项目三:模拟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1)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向全班同学介绍模拟企业的相关信息;(2)将学生按照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3)各组同学根据教师所给的信息进行该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4)在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组织各方面情况,制订出合理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书。

(三)连锁企业员工招聘

1.教学目标:(1)能根据招聘岗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与方法,并制作招聘计划;(2)能组织连锁企业招聘活动;(3)能对招聘活动进行评估。2.项目设计项目一:制定招聘计划。(1)将学生按照既定方式分组;(2)每组设计自己公司名称和背景,确定招聘岗位;(3)为所招岗位编写招聘计划和招聘广告;(4)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由教师进行指导。项目二:模拟招聘现场。(1)将学生按照既定方式分组;(2)每组同学自行安排一部分学生扮演招聘者一部分扮演应聘者,进行招聘模拟;(3)在课堂上每组同学将自己设计好的招聘活动以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4)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建议。项目三:对模拟招聘活动进行评估。每组成员总结各自小组模拟招聘活动的成败、原因及改进方式,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四)连锁企业员工培训

1.教学目标:(1)能根据培训系统模型编制培训计划;(2)能为员工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3)能组织、实施培训活动,并担任培训讲师;(4)能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估。2.项目设计项目一:编制培训方案。按照本课程分组,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模拟招聘活动中所招人员、岗位情况,为其编制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项目二:培训演练。每组选择培训计划中一至两种培训方法和内容对全班同学进行模拟培训,培训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项目三:培训评估。各组根据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活动。

(五)连锁企业员工绩效考评

1.教学目标:(1)能结合绩效考评的流程安排绩效考评工作,根据考评目的确定考评内容与标准,选择考评方法,并组织实施考评;(2)能对绩效考评工作进行正确评估;(3)能分析考评结果,并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工作。2.项目设计项目一:实例分析。(1)教师事先准备好某连锁企业的绩效考评实例;(2)将学生按照前面的方式分组;(3)每组同学自行讨论实例中连锁企业在绩效考评方面的优缺点;(4)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观点;(5)各组学生互评,讨论意见的合理性,教师点评。项目二:考核方案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出合理的考评方案,并对各自在模拟招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项目三:辩论。(1)教师公布辩题;(2)将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3)各自准备材料;(4)由教师组织在课堂进行现场辩论;(5)最后教师总结。

(六)连锁企业员工薪酬管理

1.教学目标:(1)能进行薪酬调查;(2)能评估连锁企业各岗位价值;(3)能进行薪酬与福利方案设计,并确定企业薪酬制度。2.项目设计项目一:薪酬调查。(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确定薪酬调查的企业、岗位及信息;(3)每组制定薪酬调查计划;(4)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5)对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6)撰写调查报告。项目二:岗位评价。(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对模拟连锁企业的岗位进行分类;(3)收集各种资料,并制定岗位评价计划;(4)确定评价指标和标准;(5)实施评价方案;(6)形成评价报告。项目三:薪酬制度设计。(1)按照既定分组;(2)在教师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企业薪酬市场定位、薪酬构成、奖励重点;(3)确定不同员工的薪酬构成及各构成项目所占比例;(4)确定薪酬水平;(5)确定薪酬制度调整条件及额度等;(6)形成书面报告。

(七)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1.教学目标:(1)能办理劳动合同签订、续订终止等手续;(2)能统计核算企业各种保险费用及补偿金;(3)能够妥善处理劳动争议。2.项目设计项目一:劳动合同的订立。要求学生按照事先的分组,为企业讨论劳动合同的订立,并形成书面的劳动合同。项目二:角色扮演:劳动争议处理。(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选定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企业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处理专员,和与企业发生了劳资纠纷的员工;(3)各组模拟纠纷处理,并在课堂上表演;(4)其他各组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5)教师点评。

四、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一些高职院校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这时连锁专业的学生刚刚从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回到学校,同时又面临着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压力,部分同学失去了学习课程的兴趣;再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较大,教师难以完全监控。因此,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加强工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自然班级人数过多影响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教学法适合2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个自然班级人数都在50-60人左右,分成小组后一个班也会有7-10个小组,教师工作量非常大,因此,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曹莹 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连锁企业论文:探求连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商业连锁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资源配置风险

资金严重不足。在如今的微利时代,企业要想获利,必须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因为规模效应是获利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企业利用连锁经营的方式来扩大规模,但其思想局限于连锁店数量上,在其质量上并没有太多的照顾。而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现金净流出使许多连锁企业不堪重负,频频向银行贷款。但由于信用等级低、抵押物少,可贷款资金较少。然而,扩大规模并不意味着收益增加,常常出现一些店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一些店门可罗雀、购物者寥寥可数。资金链之痛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块心病,导致连锁企业长期运行在高危状态。人力资源短缺。开张一家新的连锁店,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虽然从市场上一抓一大把,但人才的质量、综合素质令人堪忧,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必然给企业带来风险隐患。资本结构不合理。大多连锁企业自有资金并不充足,扩张中需要大量资金,于是造成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系数变大,无法保持在合理水平。

(二)经营管理风险

实际上一些连锁经营企业并没有如此做,一方面他们对这种做法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他们管理不到位,允许连锁门店自主采购。这样会使门店资金分配不平衡,一些门店缺乏资金,一些资金有富余,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也会使库存量变大。各店的销售价格也不一致,根据地段的不同或竞争力的差异,门店自主制定价格,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形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可能成为企业走向衰败的条件。投资内控流程不完善。企业的股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第一股东成为企业的掌门人,基本是他一人说了算,董事会和监事会都成了陪衬,在立项之前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只要领导喜欢就盲目追项目,也没有进行科学的预算,项目仓促开始,也仓促结束。

二、应对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科学发展连锁企业

对企业要有科学的规划。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企业快速成长与发展,作为连锁经营企业的负责人,一定要把握好负债、人才、资金等因素条件,只有使这些因素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才能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连锁企业现在不是发展太慢,而是太快,所以不必急于求成,稳扎稳打,使规模与效益达到统一,以确保企业的健康。扩大融资。连锁经营企业单凭自身或银行贷款是无法完成巨大的规模投资的,所以要广开渠道,大力拓展融资途径。目前,风险投资公司与私募股权公司对拥有销售渠道和网络的企业比较青睐,连锁经营企业可利用这个机会使企业资本化,得到大量规模扩张所需的资本。人才常备化。要扩张就需要引进人才,而人才并不是随时给企业准备的,所以在平时就要加强人才的锻炼与储备。要积极落实以岗位技能、财务会计、电脑操作、职业道德等知识为主的全员岗位培训和业务练兵制度,并加强绩效管理,从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流程标准化上提高全体员工素质;对于重要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实行适当的股权激励政策,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基础,增强了内部控制的功能。

(二)建立适应时代步伐的财务内控机制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主要体现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费用、资金流的控制上,通过合理安排,统筹规划,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完善决策程序。市场投资机会稍纵即逝,但不能盲目的去抓机会,当负责人看到商机以后,一定不要盲目立项,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市场调研,进行专业的可行性分析,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在决策时,负责人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决策,而是广泛听取下属的意见,反复权衡,选择既安全,又有效益的良好方案。所有记录都要以书面形式记录,以备以后考查或经验借鉴。

三、总结

总之,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表现。商业连锁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化管理,使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下去。

作者:滕永勇 单位: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连锁企业论文: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一、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资金是连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资产是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的,往往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隐患。因此,连锁企业需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筹集资金。连锁企业通过筹集资金能够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获得经济效益;连锁企业能够利用筹集的资金来偿还债务;连锁企业能够通过筹集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二、中国连锁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资金管理不完善

在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管理不完善。连锁企业资金管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私自挪用公款。由于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安排专门人员对资金进行定期盘点,在资金管理工作中也表现得比较松懈,连锁企业总部也没有设立专门部门进行资金管理,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公款。第二,私自开户,截留公款。由于连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银行管理机制,这就导致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私自使用企业的公章,在银行开立户头,将企业的部分资金转移到自己开设的银行户头上,造成部分资金被截留。第三,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虚开票款。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连锁企业总部没有对各分店进行定期实地考察,这就导致一些连锁企业的分店在经营过程中篡改票据数据,使资金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2督导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利用监督管理与激励这两种手段,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激励机制进行资金管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有的分店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按照总部的相关规章制度执行,这就导致连锁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形成不同的管理方法,很难进行统一管理,难以形成企业文化。另外,连锁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就不利于进行统一管理,难以使企业总部的激励机制落实到位,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人员没有受到有效的激励,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比较松懈。

3销售价格管理机制不灵活

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存在销售价格管理机制不灵活的现象。连锁企业只有建立起销售价格管理机制,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效益,才能够实现价格统一管理。有效的销售价格管理机制,能够控制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能够使连锁企业与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能够有效地调节各季节的商品价格差价,满足不同季节的价格需求。

三、中国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资金管理

连锁企业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来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连锁企业通过现金流量能够了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能够了解本企业的经济实力。连锁企业加强资金管理能够实现资金管理一体化,能够实现专业的财务管理。连锁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能够使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资料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连锁企业加强资金管理,主要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连锁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连锁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要能够从多个角度考虑经营风险。连锁企业尤其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本企业抵抗风险的实力。第二,连锁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连锁企业要能够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本进行规划,并制订一套实现经营目标的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保障。连锁企业要能够将成本决策方法在各分店进行推广应用,以保证连锁企业能够进行统一的成本费用管理。

2使用财务督导和激励手段

连锁企业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对各分店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连锁企业的各分店分布全国各地,给连锁企业的管理带来困难,但是连锁企业可以通过远程财务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另外,连锁企业还可以安排人员,定期到各店面进行实地考察,加强监督与管理的力度。连锁企业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机制,并将这一激励机制推广应用到各个分店。这样有利于连锁企业对分店进行综合管理,能够进一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得以提升。

3完善连锁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连锁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在设计内部组织结构的时候,连锁企业要以精简机构、提高运行效率为原则将各店面的管理权限与职责落实到位。在设计内部组织结构的时候,还需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特征、管理方法等因素作为考察依据。连锁企业在设计内部组织结构的时候,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参考,明确连锁企业董事会的权限范围,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确保经营决策、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相独立。连锁企业在完善连锁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要以精简、科学合理、高效为基本原则,合理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各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使财务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连锁企业要需要进一步根据法律规定与企业的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根据该职位的要求配置工作人员,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4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连锁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核心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应用该制度,以提高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连锁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需要所有部门积极参与配合,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形成一致。连锁企业需要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监督管理的意识及自我约束的意识。连锁企业要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中体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对经营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连锁企业要建立三级主体、两级考核、一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即以总店、分设总店、分店为预算主体,逐级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总店与分设总店,分设总店与分店之间进行全面预算考核,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

本文作者:胡德斌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连锁企业论文:我国连锁企业品牌论文

1连锁企业品牌管理重要意义

1.1创造企业良好形象真正的连锁企业品牌其内涵应主要表现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在激烈竞争中取胜,连锁企业塑造品牌的过程必然要严格把守产品质量,精心维护品牌的信誉,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是扩展连锁企业品牌知名度和提升企业及产品美誉度的过程,而这样的连锁品牌塑造过程也是企业建立良好形象和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过程。

1.2扩大企业无形资产深度挖掘品牌价值,将赋予产品超值形象价值,能满足消费者购买时的多方面利益需要,其中除消费本身的实用价值需要还涵括注重权威、身份形象、地位象征,看重成功等多方面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连锁企业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就是让消费者真正有一种消费体验,这样的品牌更能贴近消费者,能够培养忠诚顾客。真正体现出了连锁企业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

2连锁企业品牌管理重要途径

2.1顾客主导品牌形象良好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一个夯实的基础,与外资连锁企业品牌比较我国的自有连锁企业品牌形象需要飞跃的提升,这个提升要必须针对顾客为导向来进行。我国现有的连锁企业品牌绝大部分投入都是围绕产品或服务进行的,但是从连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表明,企业通过消耗有形资产来建立无形资产以及企业资产,特别是核心资产日趋无形化,无形资产尤其是品牌资产已逐步成为企业的价值主体。因此,我国连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半壁江山,将原有的品牌形象打造成以顾客为主导的品牌形象就尤为重要了。在一系列的品牌形象提升调整过程中,必须获得顾客的认可,品牌价值才有实现的基础。

2.2完善品牌管理机制任何一个连锁企业所处的行业都会成熟,在行业的成熟阶段,行业内各企业的产品、价格、渠道都会趋同,出现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此时,竞争就将在“品牌”这个更高的层面展开。因此连锁企业与独资企业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品牌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上也有着不同之处。品牌形象是产品在实际使用价值之外给予顾客的一种印象、感觉和附加价值,比如归属感、身份感、荣耀感等,它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升华。这种品牌形象是需要企业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所有的思维模式、产品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主要反映在企业精神、理念、内部管理制度。连锁企业可以通过产品销售、公关事件、广告宣传等传达给顾客的一种企业品牌形象精髓。因此,连锁企业在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中都应该注重品牌的管理,这样才能将连锁企业本身的品牌价值及企业文化清楚、明确、持续地传达给消费者。

2.3注重管理人才培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曾说,“我国自主品牌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是一项需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能否取得品牌强国地位并不断地保持发扬下去,不仅取决于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能否积极贯彻品牌强国战略、协调一致地推动品牌事业发展,还取决于能否不断地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品牌管理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品牌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连锁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经营方式,在品牌管理上与传统企业相比较要求上更为规范。所以,连锁企业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打算,不能只盯在眼前利益上,要培养和锻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品牌管理人才。

2.4不断增强品牌营销品牌形象是连锁企业整体形象在外部市场上的表现,其目的是在文化价值观上与目标顾客达成共识,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从另一方面来说,连锁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也间接地向顾客提供了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以及体验的保证。在产品功能、包装与外观等方面通过市场营销等方式向顾客传达品牌信息。更深一层次说,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要体现连锁企业品牌形象价值,我们可以依靠品牌营销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各种营销活动或公关事件,使之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从而吸引媒体的报道与顾客的参与,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打造连锁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换句话说就是在营销活动中,运用品牌形象造势和建立起一种新的产品和品牌需求联系,充分运用品牌力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所以说,正确地实施品牌营销,对企业有效地实现其产品的价值,有效地提升品牌无形资产,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都是功不可没的。

作者:徐静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连锁企业论文:直营连锁企业电子商务论文

一、直营连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动机

(一)企业控制经营管理成本并提升资产流动性水平

目前,全国大中型城市商业地产租金价格持续上升,企业用于维持连锁经营的长期租金成本压力不断增加,而为防止经营意外而预留的库存和尾单资源则占用了大部分流动资金,直营企业单纯依靠扩大门店数量和经营范围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企业出于提升资产流动性和控制经营成本的考虑而必须转变经营模式。电子商务相对传统线下门店零售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渠道流量优势,众多直营连锁企业因此选择参与电子商务来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加快现金流转。在直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较为生疏的阶段,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拓网络市场便成为首要选择。

(二)经营思想由“二八定律”转化为“长尾意识”

国际《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一文论述亚马逊网站和Netflix的商业模式时,首先提出了“长尾意识”(TheLongTail)概念,即新形势下的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于以往被市场忽略的中低端客户群体,这些客户较之高端客户在数量和范围概率分布上更广,以往企业依据“二八定律”(企业利润来自于市场上20%的优质客户)的盈利思想已经过时。目前我国的消费市场恰好是对“长尾意识”的最好诠释,如图1所示,中产阶级和低端客户形成主要消费群体(B部分),因此直营企业关注到以往这部分被忽略的市场价值,利用电子商务的综合优势而充分发掘“长尾价值”。

(三)迎合大数据经济发展时代的市场供求变化需要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云资源共享与数据整合分析是微观企业充分把握市场供求变动、了解消费群体偏好和实现按需生产的重要工具,传统的直营连锁企业对于供求分析与生产环节的处理顺序是先生产、后适应供求,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产品积压、库存不足或产品功能特性不符合消费者需求而承受亏损的风险,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将企业的生产和获取供求信息工作的顺序进行调换,使得企业利用详实的互联网营销数据来充分掌控消费者需求偏好和市场容量,进而制定符合科学大数规律的产品生产计划,尽量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提升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二、直营连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一)规模资源优势

由于采用直营经营和网点密集布局方式,直营企业集团往往规模庞大,长期维持垂直管理经营而形成的科学管理制度与较为完备的人才储备制度,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奠定了资源统筹调配基础,物流、商流、信息流等相对非直营连锁企业更为丰富,布局较为广泛的零售店面也使得消费者有更多机会对产品的线上与线下购买质量进行对比。在我国,直营连锁企业遍布餐饮、家纺、家居、家电、医药流通、农资以及服装等行业,并且正逐渐向教育培训、休闲娱乐以及生活服务等行业渗透,巨大的产业经济网络在为电子商务提供硬件资源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传统的直营连锁经济模式。

(二)B2C潜力优势

近年来,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消费者对于网购产品质量和渠道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C2C电子商务模式,企业基于B2C平台的电子商务直营省却了大量的产品渠道成本,并且以原生产厂家为直接产品来源的网购属性使得产品质量具有较高保障,众多直营连锁企业认准形势,纷纷以厂家认证方式进驻高水平B2C平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产品“原装”和“一手渠道”的需求。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B2C平台消费份额为29.6%,而C2C平台消费份额自2009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滑,充分反映了消费者网购意愿的结构性变化趋势。

(三)物流经济优势

直营连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物流经济优势主要体现为对于第三方物流和自建物流以外的网购产品自提服务,一方面,企业总部可以集中大批量进货,通过稳定的供货渠道而科学分配物流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分布的城市网点,消费者网购后可以依据个人意愿和便利程度而选择就近在直营连锁网点上门提货,既可以节约企业对于小、散物流的碎片化成本,又提供给消费者相对于第三方物流和自建物流所不具备的直观产品体验,在提倡消费服务差异化的今天,非直营连锁企业与不具备高规格线下实体零售店的企业都不具备这种成熟的物流渠道优势和产品体验功能。

(四)营销要素优势

从直营连锁企业的产品营销角度来看,其对于目标市场定位、开发、宣传等工作的组织方式相对传统企业更能迎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追求营销效率,直营连锁企业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其对于目标市场有更强的渗透能力,以挖掘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利润增长点的营销方式既避免了“一次性营销”所产生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又以人性化的服务建立起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直接双向沟通通道,任何一方的反馈意见都能够及时得到采纳,进而调整下一阶段的业务方向,这也是直营企业B2C营销相对第三方营销的突出优势。

三、直营连锁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模式

(一)B2B2C

B2B2C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企业直营和经销的结合体,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的直营连锁企业将销售任务承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网络商家,委托其负责企业产品的部分或全部销售工作。在B2B2C模式下,原直营连锁企业并没有增加新的经营部门,也不用负担自营电子商务的繁琐工作流程和管理维持费用,而只是将线上销售业务进行了对外委托,因此成为众多直营企业的首选。B2B2C的缺点在于中间商缺乏对于产品的深度理解与自主知识产权,生产、调度、定价、进货、库存、物流等主动权均在企业一方,商很难做强,往往只是扮演承接企业产品尾单的角色。

(二)依赖型B2C

直营企业开展依赖型B2C电子商务的主要依赖对象是第三方电商平台,著名的博洋家纺和骆驼户外用品都是我国依靠B2C平台发展成熟的典型企业,淘宝、天猫、京东、苏宁云商、一号店等是第三方电商平台的代表。目前主流三方电商平台在消费者和商家权益保护机制建设、订单管理、数据分析以及多媒体展示等方面的发展都已经较为成熟,直营企业在这些平台上只需要将产品上架就可以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和网店搭建工作都较为便利。依赖型B2C电子商务的后期维持需要企业投入专门资源来建设网络营销团队,管理费用构成长期成本,需要科学规划长期成本的会计摊销。

(三)独立型B2C

独立型B2C电子商务是直营连锁企业摆脱B2B2C和依赖型B2C“不完全网络直营”特征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直营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第三方B2C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大流量、专业化和品牌认知度高的平台优势,但对于进驻企业来说,长期店位租金和广告费用构成较大开支,在直营企业对依赖型B2C电子商务平台运作具备较高认知程度和知识储备程度时,企业就可以选择自建B2C平台,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网络对接。自建B2C平台需要付出前期建设成本和持续期管理成本,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是直营企业获取独立渠道优势和推进实体零售向网络零售发展转移的重要步骤。

(四)O2O模式

O2O是完美契合直营连锁企业经营组织特点与网络经济效率优势的电子商务组织模式,理解为线上(Online)与线下(Offline)商业机会的集合。O2O模式对于直营连锁电子商务作用最为显著的行业即为餐饮服务业,“团购”模式的兴起为消费者线上下单和前往密集分布的任何一家连锁实体店铺消费创造了便利,因此发展非常迅速。在2012年中国高成长直营连锁企业Top10中,餐饮行业品牌占据前七位,其中的六家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备的O2O电子商务模式,全部十家企业都选择发展电子商务,仅次于O2O模式应用比例的为依赖型B2C模式,餐饮行业对于B2B2C和独立B2C模式的应用比例较低。

四、结论

本文从直营连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动机出发,通过列举直营连锁企业的规模资源优势、B2C潜力优势、物流经济优势以及营销要素优势,分析了直营连锁企业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的领先特征,讨论了直营连锁企业契合B2B2C、依赖型B2C、独立型B2C以及O2O电子商务模式的优缺点,以O2O餐饮企业为突破点,对四种电子商务模式在高成长性直营连锁企业CR10中的应用比例进行了基于图表的研究,可以发现餐饮连锁企业对于O2O电子商务模式具有较强的偏好特征,房产家居连锁行业偏好B2B2C模式,零售连锁行业则偏好依赖型B2C与独立型B2C模式。直营连锁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大有可为,如何将直营连锁企业的传统线下优势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云数据”效率和“长尾经济”思想进行结合,值得企业进行深入探索。

作者:王铁桩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连锁企业论文:零售连锁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探求

一、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的物流成本分析

1.零售连锁企业物流成本的现实状况

(1)终端缺货率普遍偏高。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的终端缺货率在10%左右,这与国际7%左右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对零售连锁企业来说,商品缺货会导致消费者评价变低,从而导致企业的销售损失。

(2)虽然实现了计算机化,但信息得不到有效共享。零售连锁企业虽然实现了计算机化,但企业内部,尤其是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并不通畅,企业通常把信息作为私有财产,不愿与供应商共享,从而使得供应商无法及时获得企业的库存和销售信息,结果导致供货延迟等很多问题的出现。

(3)供应商良莠不齐。每一个零售连锁企业都会有一个庞大的供应商群体,但个别供应商质量不良,供应货物品质低,交货期不稳定,从而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4)配送运输成本偏高,配送效率较低。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的配送规模普遍不大,绝大多数的配送中心都没有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这就导致仓库和车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车辆空载率也普遍较高。

2.零售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意义

(1)提升零售连锁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目前零售连锁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可以与世界跨国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企业实现同场竞技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局限于某一城市或某一区域的中小型零售连锁企业。如果我们能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更好,就会增加企业的利润水平,从而在硬件建设和软件信息化方面可以进行更多的投资,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实际运营与管理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化。

(2)更好的服务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践证明,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零售连锁企业充分发挥了其网点覆盖广、货源渠道稳定的优势,在组织货源、物流运输、物品投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维护了市场平稳运行。在近几年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中,零售连锁企业的这些突出作用已得到了证明。同时,零售连锁企业深入农村,以开展直营店、建设加盟店、建设物流中心等各种方式在源头建立基地,打造农村流通网络和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物质生活水平,带动了当地的就业。目前,分散在农村广大区域的近30万家“农家店”大多是加盟某一连锁品牌或由连锁企业直接开办的。

(3)可以在节能环保领域做出突出贡献。零售连锁企业是最大的塑料包装袋使用者,如果能在这个环节做好成本控制,不光是对企业本身,对中国的整个节能减排事业都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二、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统一物流平台

信息化是迈向成功的重要方法。我国大中型零售连锁企业虽然普遍实行了计算机管理,但在信息共享,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应用却远远落后于国外企业,而且企业缺乏对市场、资金流、物流的总体控制能力,这说明我国的连锁信息化策略还很不完善,还有待加大投入。

2.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

虽然近几年我国零售连锁企业扩张步伐很大,一些大中型零售连锁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和国外的零售连锁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以及管理能力上。

3.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1)完善供应商选择程序。通过现场评估,真正全面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运营状况,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管理体系及信息化程度。

(2)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绩效。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主动性与灵活性、品质绩效、价格、财务优势、能力、库存周转率及潜在风险等。

(3)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在很多时候,标准不清楚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成了费用的增加及交货期延迟。

(4)协助供应商共同改善产品质量。企业派出质量或技术人员与供应商共同探讨改善产品质量的途径,能有效提高质量改进的效率,使企业的整体产品质量得以提升。综上所述,每个零售连锁企业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更好的控制物流成本,这样才能在经营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商品的同时,又能保持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新宇单位:大连新港通关技工学校

连锁企业论文:论连锁企业成本管理之不足与策略

各个分店之间统一采购的制度并未实现,分店之间总是形成一定的矛盾,让这一制度难以推广。其次,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产品的销售应该是买卖直接成交,但是现在却存在代销,并且在市场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这就给商家和厂家造成一定的压力。生产企业占用的资金多,资金周转慢,商业库存积压,只能花费精力去搞促销。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生产商会以高的价格卖给连锁企业,这样都会增加连锁企业的压力。最后,商业连锁企业在引用供应商方面,没有采用较为严格的步骤。很多同类的原材料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和与其他厂家对比,很多都是直接签订订购合同,而且在原材料的质量方面,很多都是直接进入销售,难以保证质量,这样价格也没有优势。

首先,各个连锁分店自行储存,很多连锁分店为了不让自己断了货物,都建立自己的仓库来储存货物,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每个分店为了防止商品没有影响销售,而会准备一些货物的储备,这样会增加货物储备的成本。其次,在商品的运输方面,企业运输方式的不合理,会增加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成本。物流的配送在连锁企业占据很大的地位。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物流配送比较滞后,并且大部分为分散配送,这就给连锁企业一定的成本压力。另外,连锁企业很多忽视了第三方的专业物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商业连锁企业和供应商为了获得主动权,都尽量的完善物流系统,这可能会让物流在一定程度上重复,造成浪费。最后,商业连锁企业在物流和采购等方面很多都是分开来管理的,采购不是单独的活动,很多都是大型连锁企业自己建立物流的配送,但是有些分店较远,可能会形成配送成本大于采购所节约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广告费用的支出过大,形成却比较小,不能做到销售对路,花费的成本。

商业连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之对策

在购进原材料时,要对供货商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取得较低的价格时,发挥大规模的优势,这样可以降低价格,同时可以享受大范围采购带来的优惠,以及商品经营之间的品种多,费用低,周转高的优势。

实现商品储运成本的控制,要采用现代化的配送方式,要做到集采购、运输、分货、理货于一体,要取得低成本进购货物的价格优势,可以有效的对消费者形成购买的刺激,以此来增加商业连锁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商业连锁企业利用商品的大规模经营来进行购货的控制,可以让商业连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断增加市场的份额,来维护连锁企业的利益,避免出现难买、难卖的问题。这样可以形成购买原材料到销售的良好循环。另外,由于企业的储运系统承载着商品的储存、运输的职能。储运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连锁企业的成本控制。随着现代化商业经营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连锁企业规模化和竞争化的趋势。商业连锁企业加强对储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会让商业连锁企业的成本管理突出其重要性。因此具体的措施主要表现为:集中储存、配送以及物流和采购的共同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要进行统一购进原材料,来进行虚拟配送;分散进货来由总部进行确认;适当的分散进购原材料,来进行二级的配送。

员工数量多,分店多,存在着支出大的现象,具体措施为:首先,加强分店之间、分店与总部之间的配合,要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要做到整个业务之间的顺利进行。其次,要优化组织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机构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要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高效率。再者,要完善网络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来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来降低管理人员成本的支出。最后,要积极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法,要实现战略管理成本,借鉴其商业连锁企业成本管理的办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我国本土连锁企业的特点来形成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营销时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商品广告费用、销售机构以及售后的费用等,企业要避免不顾营销成本而采用各种促销手段的方式,企业要合理安排促销的时间,要分阶段的做好广告宣传,并要在一个阶段的促销结束之后做好分析,来进行下一步计划的制定,减少不必须要费用的支出,企业还要根据战略目标做好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进行及时的改正。

作者:雷杰单位:北京鹤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连锁企业论文:区连锁企业经营状况工作汇报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连锁企业经营情况,更好的促进连锁企业的发展,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连锁企业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08年6月底,我区规模以上连锁企业7家,其中民营企业2家,在用配送中心7个,连锁门店290个,其中直营连锁门店96个,加盟连锁门店184个。营业面积96390m2,其中直营门店面积为:87700m2,从业人员1201人,2007年度销售总额69382万元。2008年1-6月份营业额为42568万元。

二、经营存在问题

我区连锁经营起步较晚,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连锁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又面临着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基础设备滞后。我区连锁企业网点建设一直缺少投入,大部分网点门面破旧,设施落后,特别是配送中心建设,配送车辆少,库房面积小,设施条件差,跟不上连锁网点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民营连锁企业更为突出,没有固定配送中心场所,靠租赁经营,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发展,更新改造任务相当繁重。

2、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我区连锁企业网点规模偏小,配送中心配送能力差,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低御风险能力偏低。

3、零售商业、餐饮业、服务业连锁企业偏少。我区连锁企业主要集中在特种行业,如石油、医药等,而零售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行业偏少,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4、商业信息化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连锁企业发展需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布局走向分散化、小城镇化,商业也随之走向分散化、连锁化,连锁经营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企业分店铺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必然出现管理链条的拉长和管理规模的扩大,对全区范围各分店之间的信息的主效传递、分析、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对一个多门店,大规模,跨地区的连锁企业来说,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就意味着无法实现具有统一规范的,大量数据信息查询决策分析,也就是在经营管理的决策过程中只能盲目判断,而且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有效控制。要实现连锁化经营与一体管理的统一,依托的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单店的成功商业模式得以大量复制,企业连锁化,规模化经营才能迅速发展。我区连锁企业几乎没有信息化设施,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不能及时了解连锁门店的信息反馈,第一时间掌握门店经营情况,信息滞后,从而延误商机,缺乏科学化管理。

5、连锁企业布中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严重制约了连锁企业的发展。我区连锁企业在不断发展成长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发展的模式,但缺乏统一规划,目标任务不够明确,布局、结构不合理,不科学,不能紧跟市场发展的需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意见和建议

目前,我区连锁企业正在逐步兴起,各级各部门对连锁经营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要想有一个较快发展,必须从客观上加强筹划和指导,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使其早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现根据我区实际,提出以下五点连锁商业发展建议: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把连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连锁商业网点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由政府根据现有网点状况以及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连锁商业网点应主要规划在居民居住区(除特种行业外),逐步向乡村辐射。

2、坚持多种形式探索,讲求实效的原则,正确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

实践证明,连锁企业一般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的。在发展规模上,既要优先发展中小型连锁企业,也要支持具备条件的单位,发展大型连锁企业。在发展类型上,要以发展正规连锁和自愿连锁为主,同时积极发展其它类型的连锁。在发展形式上,要以连锁便民店、连锁超级市场、连锁百货店、连锁专卖店、连锁快餐店以及连锁服务业为主,在零售商业、餐饮业、服务业三个方面同时推进。

3、坚持统一管理,规划化动作的原则,逐步实现商业活动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先进管理体制。

在一定意义上讲,规范化是连锁企业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发展连锁经营,要研究制定连锁经营的管理办法和各类经营服务规范,使其在发展有序竞争。要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的“六统一”标准,规范连锁企业的经营服务运作。

4、坚持发展与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建设新型商品流通体制。

连锁经营企业是一种现代的经营方式,需要采取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手段来管理,商流、物流、信息流等。连锁企业要配备和要的计算机、电视监控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建立现代化管理网络,使之与连锁经营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相适应。发展连锁经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不断地发展壮大。

5、坚持政府扶持引导与企业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连锁商业发展。

我区连锁商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在政策上,要把连锁商业网点建设列入城市基本建设计划,建设改造资金的筹集,在企业自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建设改造连锁商业网点,免征各项费用。连锁商业企业的地方税收可采取先征后返还的办法用于扶持连锁商业的发展。在措施上,一是要加强人才培训。通过参观、考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普及连锁商业知识,培养发展连锁商业管理、经营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职工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达到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树立连锁商业新形象。二是要抓好典型,重点突破,要下大力气抓好示范店、样板店,如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按连锁商业的规范要求,抓好起步工作,使广大店员和消费者真正认识到连锁商业的优越性。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商州区发展连锁商业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连锁商业的管理办法和各类服务规范,统一组织连锁商业发展工作,确保连锁商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连锁企业论文:国内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管理缺陷及策略

[摘要]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送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高低,影响着企业盈利的能力。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物流体系建设、自身配送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改进方案,旨在提高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管理水平。

[关键词]物流配送区域共同配送多元化

一、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有着百年历史的连锁经营,是提高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发达国家普遍获得成功的零售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内外零售连锁超市间竞争格局的展开,配送体系成为他们的竞争焦点。物流配送的好坏是零售连锁超市经营的重要保证,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规模效益以及能否给供应链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当前,我国零售连锁超市配送的现状如下:

1自营模式为主导。随着连锁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各大连锁企业纷纷建立起自有配送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连锁超市的门店数量也随之高速增长,目前形成的格局为配送中心众多但偏小,其中自营模式为主导。

2配送要求与配送效率不匹配。连锁零售超市进货频率频繁,要求配送速度快,标准化程度高,同时对整个流程需要较高水准的监控。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二、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理念落后,对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看到物流配送实则代表着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快速应变市场风险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知力。(1)硬件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偏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投入不足,导致物流配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运作效率很低,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2)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宁可增加投入成本,构建自己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也不愿与其他同行合作。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一般都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专门负责为门店进行商品配送,有些建立的配送中心离供应商的配送中心只有几百米的距离,造成了商品的重复装卸运输、运输成本增加。

2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备。(1)整合程度低。连锁零售业最本质的特征是五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在我国连锁商业企业中,能够进行统一采购的比例只有30%~60%,连锁零售企业存在连而不锁的现象,大多数门店和门店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不能取得大规模采购获得的优惠价格。(2)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目前,我国多数连锁零售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有限,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许多零售企业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不愿与供应商共享,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销售信息和现有的库存信息,商品成本提高,零售企业就丧失了价格优势,同时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

3尚未形成自身独特优势。中国具有地域辽阔、人力成本低等特点,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配送中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导航等先进设备,在我国连锁超市使用未必就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找出符合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实际而又具有成本优势、时间优势的配送方法,值得每一家中国企业深思。

三、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体系改进策略

1强化对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的认识。配送中心在服务内容上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在流通环节上由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发展到由单个配送中心完成流通全过程。作为物流运动枢纽的配送中心,要发挥其集中供货的作用。配送中心还必须有比较强的加工能力,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

2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我国连锁零售业,基本是以单兵作战的分散型配送为主,经营范围窄,配送范围小,配送整体功能难以发挥,同时由于配送集约化程度低,因此也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零售企业应当首先在集中化布局战略基础上,建立共同配送中心以实现共同配送,这既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又可提高配送效率。

与此同时,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必将以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这将极大改善各个门店订单处理效率,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行,并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使商品生命曲线在上市之初就达到销售量的最高点,最大程度享受企业内部协调效应所创造的价值。要把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纳入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中心与各连锁店之间、连锁企业与社会专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三,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及信息传递、跟踪、反馈,提高经营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

3结合地域实际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面对不断进入的外资国内连锁经营企业的强大竞争,国内连锁经营店一定要抓住抓牢本土优势,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举例而言,国内某些地区人力运输成本可能小于机械运输,送货上门服务可结合社区内部资源完成等,这些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发展,根据地域性磨合自身物流体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