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时间:2022-11-21 11:48:35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与之相应,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首要确立“价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总体教学规划。
关键词: 大学 英语 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方针,对近年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积极实践。“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育人思想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新发展,达到了新高度。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同时,“课程思政”也是一种面向“全人”培养目标的教育理念,课程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双重任务,教学设计者要充分挖掘自身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有机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对于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真正践行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合理助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跨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2年正式提出跨文化教育的思想,旨在通过跨文化教育实践来促进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了解,并在充分理解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对其他文化积极、欣赏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后续的文件明确指出跨文化教育理念应该融入学校的教育体制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在中国,跨文化交际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内容的必要性也得到教育政策和指导文件的支持和肯定。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外语的学习与文化的习得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文化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点缀,而是外语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正如弗里斯强调:“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况绝不仅仅是实用语言课的附加成分,不是与教学总目的全然无关的事情,不能因时间有无或方便与否而决定取舍。它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关于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谷启楠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包括礼貌用语、日常交际会话等表层结构的文化适合低年级或英语初学者来学习,而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深层文化则较适合在较高的年级讲授。进入21世纪,国内外语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进入高潮,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从业者认识到文化教学不但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助力学生的就业学习和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课程思政”教育的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化属性,同时又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同时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重要阶段,广大的英语教育从业者有责任也有便利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当中。从外语教学的文化属性出发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渗透和突出“课程思政”教学既尊重了外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又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对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使命担当,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开展可以通过以下步路径和方法。

三、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一)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总体教学规划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与之相应,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首要确立“价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总体教学规划。在跨文化视域和“全人教育”教育理念之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将价值塑造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将文化教学和思想品德培养有机融合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家国情怀,同时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人生格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培养坚定积极的后续力量。而以上这些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塑造的目标要依托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具体操作来得以实现。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方面,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面向的不仅传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而是英语综合知识和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具体包括传授英语基础语言知识、跨文化知识特别是民族文化内容,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的融入充分践行了“课程思政”和全人教育理念,也将大学英语教学中“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有机融为一体,在世界文化交流激荡的时代背景和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和时代感召之下,大学英语教学更要从自身学科特点和文化属性出发,充分发挥文化在大学英语“价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总体教学规划的串联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从文化和语言相融合的视角来切入“课程思政”教育首先要注意以下三点:丰富课程内容,从文化的视角在原有的语言知识载体之中融入思政课核心思想,同时也要避免将文化学习内容被语言和技能的教学目标所隐藏,通过提高文化意识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深度发掘教材,建立依托文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和依据,现有教材的语言教学内容相对已成体系,但在思政育人方面,现有教学素材在主题的教育性和逻辑性上尚有不足,仍需拓展思政深度和广度。笔者认为重新编订新的课程思政配套教材不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条件,因为大学英语原有教材内容涉及广泛,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只是内容零散,文化主题缺乏提炼,教学设计者可以进一步深挖、增补和梳理教材中的文化和思政信息,从而建立“价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总体教学内容体系,为广大英语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这才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坚持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对其建立科学有效评估方式是几乎所有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者和实施者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亟待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学习者思想政治和人文素养的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谨防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学以及学习的唯一手段。教学者可以在课程思政教学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利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学习者政治水平和道德素养的变化,可以利用发言和写作的方式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学习和思想动态,总之,英语教育工作者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性和长期性,利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把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真正助力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坚持文化比较的教学方法

文化比较是跨文化交际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在“价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总体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内容纷繁芜杂,在文化比较内容的筛选上,中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应当作为文化比较的核心点,这首先是因为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是文化内容的核心和相对稳定部分,决定和影响着行具体的文化群体行为,是众多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根源,同时,文化深层内容的学习符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不同价值观的比较和分析也为学习者辩证思维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外,在文化比较内容选取上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均衡。在以往的外语文化教学中对于目的语文化的过于强调和民族文化的缺失而造成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早已引起国内外语工作者的重视,学生在西方文化单方面的影响下缺乏对民族文化的全面认识,很容易形成片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自身的文化基因妄自菲薄,养成崇洋媚外的思想,所以在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向学习者展示更多的优秀民族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有了对于民族文化的足够了解,才能客观理智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扬长避短,从而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当然,在文化比较的学习中也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片面强调民族文化输入而忽视目的语文化也是不可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挺的文化自信,也需要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理性的批判思维。

(三)采取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

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早已在外语教学领域受到广泛认可,它是指师生,作为教与学活动的双主体,在课堂、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网络虚拟空间三维环境中,所进行的生师、生生、生机间的英语互动活动。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很好的促进学习者语言的习得,同样也有利于积极健康思想政治理念的内化和批判意识的提升,是在大学英语中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有效途径。以文化主题为教学的中心出发点,任课教师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介实现语言和文化价值观念的融合,并带领学生进入多元学习的情景,学习者以学习主体的姿态通过文化主题讨论、情景表演、学习成果展示等环节积极投入学习过程,教师则以教学组织者和学习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进行思想和文化的碰撞,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文化的分析和比较中来发展辩证思维、增进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表达能力、同时知己知彼,拓展国际视野。政治品德的教育从来不能只靠宣教和灌输的方式,真正的学习也不仅靠课堂上来完成,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媒介和生动的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的自我探索、积极表达和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然的实现文化修为和思想素质的同步提高。

四、结语

“课程思政”虽然是近几年来在高校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教育方针,但其“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本质既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优良教育基因,也是顺应时展对于“以人为本”教育意义的重申,广大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思政”的践行绝对不能流于形式和一时的热情,而要从自身学科的性质出发长期坚持“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广大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工作者既要充分立足于语言文化的紧密关联,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要坚持跟随社会主义事业人才培养方向指引,而且要兼顾全球化交流的时代需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融合于英语教学的有效方式,努力为国家的建设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培养出既具备合格的外语能力和合格的定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作者:于华 单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