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财务管理转型措施和路径

时间:2023-03-21 14:37:44
摘要:教育资金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必须发挥最大功能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达到资金优化配置的目的,更是应该主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需求,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高效配合,不断优化转型,以提高服务高校短期决策和长期规划的能力。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 转型 路径

高校财务管理转型措施和路径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和未来远景

(一)高校当前财务管理现状2019年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已在高校推行3年有余,高校财务工作也正在由经济业务核算向业财融合转变。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基于控制目的的经济业务活动层面管理,而是以服务高校建设为中心,支持高校战略发展。财务工作在宏观外部环境变化和微观内部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下,已由核算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工作内容不再是简单的预算控制、收支管理、分析统计,而是在此基础上融合绩效导向、风险防范、财务治理等多方面领域,以满足经费预算以及项目管理要求。但是,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还大多处于粗放式、经验式阶段,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预算管理方面:高校各职能部门的预算规划简单,不能结合实际和未来发展目标筹备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可行性论证不足,项目储备不能做实做细,导致在后期执行过程中效率低,无法发挥预算导向作用。预算执行混乱,执行效果不理想。前期规划不合理导致后期执行不规范,项目经费串项交叉使用,导致财政预算安排与学校资金无法对应,后期决算报告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学校当年资金使用情况。2、会计核算方面: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需要以更全面、更准确的会计数据做基础,但是当前高校会计信息收集、处理等并未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准确及时对接。高校预算以项目进行控制,职能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理解失误或前期项目规划不合理均会导致会计核算错误,会计核算数据人为调整和取舍时有发生,进而导致后期预算单位相关报表填报等人为可操作性较强。例如,业务核算上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资产分类错误致使后续资产核算准确性不高、专项经费未按规定执行致使账目混乱、财务人员个体职业判断力差异等等导致会计核算与实际存在差异;资产信息、决算和财务报告、预算执行报表等所依据的各类基础数据按照不同软件系统提取,无法实现“数出一源”。3、内控方面:内外部环境影响导致高校业务种类日趋复杂多变,财务风险防范点也越来越多,但是现实中很多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完善,内部控制建设落后于财务管理。内控措施停留于经济层面,工作效率低,并未形成全面深入的控制管理,财务监督效果差,财务风险上升。

(二)高校未来财务管理发展愿景。1、要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加强零基预算改革探索。打破“年度预算”框架拓展到以“年度预算为主,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财政规划为辅”。并且未来的财政预算管理会更为严格,结合上级财政单位实际管理、统计需求,要求各预算单位年度预算只安排当年预计可实现的支出,年度未安排预算项目不得支出,项目范围不得突破当年申报范围,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预算安排只增不减僵化思维,盘活资金。2、坚持绩效导向。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全部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考核分析,进行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调整编制从“预算执行率”拓展到“预算执行效益”,不是简单了解钱如何花,花到什么程度,而是花的结果是否达到最初目的,促进财务与业务目标相一致。管理过程不再是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而是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并全过程、全方面监督。3、坚持会计核算数据一体化自动生成,保证数据“数出一源”。会计核算数据是单位账形成的基础,直接与预算单位执行报表、决算和财务报告等数据衔接,为保证数据可靠、准确、真实性,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标准取数规则,自动进行预算单位会计数据等相关信息提取、获取、汇总、上报。人为调整数据和事项将作为重要监督关注事项,如确需更改调整,也应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根据审核、审计结论进行调整说明,保证“数出一源”,实现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数据互联、共享。(图1)4、坚持内部控制全方位立体化管理,保证监督贯穿于年度预算全过程全方面,促进权力在内部控制的框架下透明运行。高校各职能部门共建内控系统,形成评价与监督机制。管理层级审批权限合理设置,相互制衡,职能部门内部推动数据有效传递,不相容岗位职务分离,促进内控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在财务方面实现由财务管理向财务治理的更高目标转变,增强高校在教育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能力。

二、高校财务管理转型背景及原因

(一)“双一流”背景下突破高校财务困境的内在需求。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985工程”“211工程”后,为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目标,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专业学科”的新变革。在变革过程中,部属高校和地方省属高校均得到快速发展,但同部属高校相比,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数量最多的地方省属高校更应该得到重视,其财务困境问题亟待解决。省属高校数量多、种类多、办学定位多、层次复杂,受到地方财政影响,高质量健康快速发展的实力有限。地方高校经费匮乏且来源单一,更多依赖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针对全国高校而言,各省财政实力不均,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所属高校教育投入差距大,获得的财政拨款差异明显,但每年度所获得的财政拨款总量有限。针对高校自身而言,各高校实力不均,体现在产学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学校自筹和吸引社会投资捐赠能力等等,综合实力有限,造血能力不足,资金瓶颈问题长期无法突破。省属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并不能得到持续明显的资金支持和发展,双一流建设收效甚微。当前各高校追赶超越的发展目标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经费规模导致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推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成为限制自身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财务需要创新,突破财务困境来促进高校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获得充分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具有条件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直接推动了信息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于高校各项管理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时效性、联动性、全面性,财务信息化建设依据此性能能够打破传统财务工作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性,突破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在财务领域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共享,资源整合,甚至可以构建校园财务物联网信息化管理模块,避免时间空间差异导致的效率低下,线上线下服务师生。目前,部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或不具有持续性。2019年为推行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财务的运用,各高校均购置相应财务系统软件,但3年多过去,部分财务软件已经老化,软件系统升级过程中部分数据丢失,新旧会计科目、项目衔接不准确,后期对软件更新维护不及时,大大降低了数据准确性。因此,各高校应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与时俱进,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提供硬件支持和技术支撑。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工作方式转变的需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秩序被打破,高校管理应充分意识到这一客观环境的改变,合理应对目前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疫情叠加带来的外部挑战。居家办公、弹性工作已成为高校在疫情防控时期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如何在不见面条件下满足师生相关诉求,完成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面对的新挑战。对工作人员而言,线下面对面转为线上交流沟通,由纸质凭介转为电子留档,原有的个人职责分工界限淡化,工作内容也更加全面丰富,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但网络沟通的充分性和效率性不及线下面对面,影响到财务信息的规范性和业务处理的完整程度。对高校整体而言,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等工作要根据客观环境进一步梳理,考虑到疫情反复、突发、防控的长期性,高校有必要对此做出必要的资金安排以满足相关工作对资金的需求。财务部门应制订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合理安排保证自身工作能够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服务师生。转变工作方式的需要要求财务管理必须做出改变和创新。

三、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措施和路径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构建管理新模式。“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是高校采用最多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宏观调控,统筹安排资金。但是,当前教育部门“放管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面临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不确定挑战。集中管理模式下预算统筹安排固化,资金使用范围受限,不利于二级院(部)的学科建设和财务创收的积极性。需要改变的高校可依据自身改革需求,探索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集中核算,分级管理”。学校对二级院(部)开展的各种活动取得的事业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资金集中,对二级院(部)经费定额划拨,下放审批自主权,二级院(部)负责人对所使用经费负责,总额包干,各二级院(部)可根据自身建设要求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最大限度盘活资金。将财务部门从冗余机械的财务工作中解脱出来,缓解压力,由财务部门给予各二级院(部)指导和监督。

(二)运用信息化技术改变财务工作方式。高校管理部门加强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财务部门应主动适应各类财务新应用、新软件、新技术,统一数据在收集、处理、传输、存储等方面的管理并制定财务信息标准,推动财务业务职责范围内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资源整合,与各院(部)教学部门、教辅部门、行政部门、后勤部门、校办企业部门管理系统等合作,实现互通互联。创新财务部门个性化服务方式,利用财务管理系统平台,线上线下双服务,简化非必要流程,创建一站式服务模式。学生通过手机银行自主缴费、老师通过OA系统实现网络审批和报销、网上开票并可以在相应小程序实现电子票据下载,享受利用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建设完善的信息化保障制度,防止信息泄露以及恶意入侵。(图2)

(三)加强复合型财务人员培养。当前一些高校财务部门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有的甚至出现人员断档情况,财务人员工作分工明显,内容单一,擅长自己的业务领域而对其他工作知之甚少,外出锻炼培训交流机会少,长期不仅不利于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也使得整个财务部门的服务能力大打折扣。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无法为满足学校追赶超越的发展目标提供更有力的财务人力资源支持。因此,财务管理方面除了重视外部软硬件工作条件的改善,更应该重视内在财务人员能力的培养,优化人员结构,合理搭配老中青,重视新人培养,支持中坚力量工作,合理安排老人工作。重视会计人员职业教育和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增强职业判断能力,优化职位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打造能力强、业务全的复合型财务人员队伍。综上,财务管理转型创新是一项长期任务,应该在政府会计制度指导下,坚持原则性、政策性,结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和办学特色,突破原有管理模式束缚,在经费筹措使用、产学研成果转化、绩效分析评价、资产处置收益等方面大胆尝试,以达到增强高校财务自主权的动力和活力,推进高校高质量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何莉杜,燕燕,周文思.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应对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9(11).

[2]乔春华.再论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高校财务领域去“内卷化”研究[J].会计之友,2022(02).

[3]肖依娜.基于双一流视角的地方高校财务困境探究[J].财会学习,2022(04).

[4]徐静,李玉刚.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J].审计与理财,2022(01).

[5]焦磊.新时期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03).

作者:高云凤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