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全面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关键点

时间:2023-03-22 10:18:47
摘要:预算执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对于企业而言,经营者的经营目标就是追逐企业利润最大化。成本控制是企业借此扩大利润的一个手段。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纯利用成本控制,缺乏一定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 企业 全面预算 内部审计 关键点

企业全面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关键点

引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希望通过事前预算来控制事中的成本支出,以此实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有效管理途径。在预算实践中,通常会因为主观理念或客观方法,出现执行的偏差,故而对预算执行进行内部审计充分显示出其重要的修正作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基于大预算发展的概念,全面预算在企事业单位快速铺展开来。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对未来经营环境的预判,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全面预算通常由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四个方面构成。预算管理通常要经历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阶段。其中预算编制是起点,也是方向,因此编制要结合企业战略发展和工作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编制,要有计划、有规划。审核要有效,执行要严格。对于特殊事项引发的预算调整要谨慎,不能孤立对待预算调整,要经过全面审核,避免出现预算调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现象。利用预算执行力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检查预算的有效性,并据此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机制,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全面性等优势。全面预算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等方面。全面预算管理能有效实现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达到战略意图;同时它可以明确工作目标,激发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准确评价企业所属各级单位的工作效绩;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保障体系。同时,对预算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评估或修正企业战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企业全面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关键点

当一个经营单位利用预算执行来控制经营成本时,对于预算数据的采集往往是通过财务部门对历史数据的归纳总结。假设没有对应的核查部门,极有可能导致预算数据无用,引发预算执行出现偏差,最终使公司绩效考评结果不实,出现虚假的成本指标。因此,在企业全面预算过程中,引入预算执行内部审计,是确保内预算管理系统中流转数据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及完整性。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工作从整体上看是出于对预算落实的审核,并以此为作为绩效考核参考指标。但实际上,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并非滞后于预算的执行过程,而是在整个预算执行过程中都需要内部审计的及时介入,并且在各个不同阶段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全面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编制操作性较强的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是实施审计的计划安排,是控制审计工作进度的手段。通过审计工作方案,审计人员可以在整体把控审计实践的全过程。一份编制操作性强的审计工作方案,能够整清审计思路,缩短审计时间,同时也可以拓宽审计范围,用最经济的方式完成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结果。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方案主要包括:组建最佳审计小组;明确审计实践的时间节点,规划审计工作时间进度;根据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划分审计的范围;确定审计重点和人员分工。预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然后明确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依据。审计工作方案的主要作用在于优化配置审计资源,明确具体的审计工作方向,用最经济的方式实现预期管理目标。审计方案拟定后,通常依据审计程序进行报批,经上级审批后,收到审计通知书后方能正式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

(二)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调阅和确认步骤

调阅是审计实践的一项重要步骤。预算执行内部审计需要调阅的资料包括:预算及其审批资料、预算执行报告、其他对预算执行有影响的文件资料。首先,通过调阅资料,拟定审计思路。内部审计人员要依据调阅的资料情况,按照总分的思路设计审计思路,先总预算后分预算,同时在调阅资料的过程中要形成下一级审计的基本思路。如对资本的预算执行进行的内部审计,就是要先调阅预算执行报告中与资本有关的预算以及预算执行相关的资料,确定该项目涉及的审计范围。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确认预算执行情况,要对预算单位进行自下而上的逐级审计,对于不同的预算单位、项目,针对其特性选用切实的审计方法,逐一审计预算执行报告金额的准确性、审批程序的合规性。在确认过程中,要区别预算内和预算外项目,两者要按预算内优先的原则执行。

(三)准确把握审计工作重点

审计人员依照相关规定标准,审核预算执行情况。这个过程其实是预算执行与经过批准的预算进行比对分析的过程,也是内审人员对预算执行进行审计的过程。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只有正确把握审计工作重点,才能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根据企业经营和全面预算的范围,可以将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对象分为四类,分别是业务、筹资、资本和财务,针对以上类型对其审计的工作重点进行如下分析:1.业务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要点企业的经营离不开各项业务的运转,业务活动决定着企业的运营成本、收入以及利润。它主要涉及销售、成本、费用三大类。对于销售预算执行内部审计,需要重点关注销售量、销售费用、收入的环比变动是否同比相关;对于生产成本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则重点关注单位产品成本与定额预算的差异,以及制造成本分摊与预算制定的合理性;而期间费用的预算执行内部审计,重点关注的是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可控。对于以上三类审计的过程要关注执行数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来源。2.筹资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要点企业的经营活动,总是与筹资捆绑在一起。现代企业总是会借助财务杠杆来完成它的发展壮大。筹资就是资金的重要保障手段。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向银行借款来完成筹资。因此筹资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要点要围绕决策的依据、审核的法律性文件、入账的计价依据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际筹资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包括筹资量与筹资成本在预算执行中差异形成的原因,通过内部审计找出筹资量与筹资成本的最佳平衡点。3.资本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要点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资本,资本的实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针对固定资产预算执行内部审计、权益性资本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债券投资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等,需要重点关注每一个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决策资料、投资计划及具体的实施是否有效,其内审结果将为绩效考核提供实践依据。4.财务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要点财务预算执行内部审计要体现财务核算的特点,要从现金、资产负债和损益三个方面进行:审计现金流量表、现金收支项目和结果;审计资产负债表并分析企业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审计利润表的收入与成本,确定企业损益实现情况。具体体现在费用预算的支付程序是否规范,有无超预算支出,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成本的分摊是否合理,是否落实考核制度,预算调整的程序是否合规等。

(四)审计分析评价

对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分析评价是衡量企业预算和预算执行差异的重要方法。审计分析评价是对被审计对象进行综合性的鉴定,确定被审计对象是否存在错弊以及其能反映出的交能价值。通常根据具体的预算内容,采用不同的分析评价方法。这些方法一般是:比较法、比率法、因素法和平衡法等。运用这些分析方法,对预算执行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给审计评价提供依据。在分析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审计,还要对预算考核单位进行审计,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全面性。

三、企业全面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执行内部审计是由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在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完整性几个方面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它是保证企业预算有效实施、规范其经营行为、防止管理舞弊、杜绝非计划项目随意开支的有效措施,确保企业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在对企业全面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过程中,会因为主观风险意识不强以及客观制度不健全出现以下问题:

(一)预算执行内部审计与预算编制内部审计失衡

预算执行内部审计一般则重点在于审计预算的执行,对于预算的编制则总被忽视。在实践当中预算执行的好坏取决于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当预算编制没有立足经营者的实际情况,完成预算的难度就会很困难,甚至于难于执行,这样的预算就是无效的,诱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于会产生反向引导性;反之如果预算编制得科学合理,不仅可以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同时还可以激励员工,节约资源,促使公司向前发展。审计预算编制要结合绩效考核指标,要科学同时还要贴合审计目标单位的实际情况,要便于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内部审计要结合预算编制的内部审计,二者是否出现矛盾,审计过程是否只注重预算执行审计。要重视预算编制审计,这样才能从预算的源头发现问题,对于预算编制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就可以避免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的失衡现象发生。

(二)预算结果审计与预算管理审计失衡

预算结果是对预算执行的总结,其结果是调整经营策略的指标。因此管理者往往看重目标是否完成,这种导向促使审计方向重点围绕预算结果展开分析,以至于将预算执行过程中因管理对预算结果造成的影响给忽略了,造成预算结果与预算管理审计的失衡。我们对预算执行进行内部审计就是要挖掘预算执行中的管理问题,找出影响预算结果的管理差错。当审计一项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的绩效考评时,往往存在单体项目的不合格通过多项目平均主义而反映出总体合格的结果。比如,审计成本预算执行,A成本上升10%,B成本下降20%,假A、B价值相等,则总成本下降,从而掩盖了A成本上升的事实,如果继续以成本下降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则很有可能在加大A的生产和缩减B的情况下,造成企业的经营损失。这种情况没有反映出A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结果,因此也无法发现A的成本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对于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往往要延伸到预算执行的管理过程中去,只有重视了预算管理的审计,才能确保预算结果的审计的正确性。

(三)预算调整审计与预算措施审计失衡

预算调整审计与预算措施审计的失衡关键点在于,由于零基预算和弹性预算受内外环境影响,需要进行预算调整。有时我们会因编制的原因去关注预算调整事项是否经过审批,调整事项是否合理、有效。忽略了预算调整的措施性因素,也就是说预算实施的措施是否可行、是否合规。因此预算执行审计需要重点审计完成预算的措施是否可行、有效,进一步来判断预算调整是否合理和有效。这样也能改变预算调整与预算措施的失衡状态。

(四)追求指标对比,忽视原因分析

审计工作中经常考虑量化因素,对预算执行进行内部审计时,一般是把预算目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指标对比,我们总是关注指标的变动,套用常规的定义去分析问题,没有站在不同审计对象的位置去发现指标变动的差异除了通识问题,是否还存在个体的特殊差异的原因。比如同样是销售预算执行指标,集团总预算指标与分支机构的单项预算指标就存在总机构有相互抵减或者相互叠加的特殊性。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量化分析是我们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数据采集的条件有时会因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而出现这些量化指标与实际预算结果不相关,因此在审计工作当中,需要深入了解这些指标下的客观原因,从而修正我们的分析指标,使其与预算结果相关,真实反映出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忽视原因分析的现象发生。

(五)预算内审计与预算外审计失衡

预算内审计与预算外审计失衡主要体现在,对预算外收支的管理没有进行专项考核。所以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将预算外的收支纳入整体的预算当中。对于预算内项目都会严格执行规范,但对于预算外项目其监管总是缺位,极易造成腐败事件。有时虽然将预算外项目放置于监管之下,也总以其不是主要业务放松管理,甚至出现脱离管理的情况。因此,全面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要将预算内和预算外的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不漏一个,要做全面的、整体的审计,避免出现预算内审计与预算外审计失衡。通过预算外审计,将脱离视线的项目纳入到全面监管的视角之下,规范预算外项目的执行,使各项的管理均能做到有效可控。

(六)审计建议缺乏实操性

审计建议通常是在不明确反对或不否定被审计单位具体经济行为的基础上做出的建设性提议,因此它具有良性修正和参考的特性。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同其他审计一样,都具有目标性。通过审计,要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而提供改进的审计建议。通常预算执行内部审计会因审计过程出现的信息偏差,使其发现的问题缺乏关联性,从而形成审计建议操作性不强。具体体现以下几点:因审计人员素质因素造成审计报告文字表述不恰当,数据填列矛盾的低级错误;审计报告罗列的问题描述繁杂,重点不突出,无法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审计报告引用的法规不恰当,容易误导管理者的管理方向;审计评价套用通用模式,评价不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通过以上几点分析,目前大多审计报告的建议内容,通常由于缺乏针对性,导致审计建议笼统,操作性不强,使被审计单位无法组织落实。

四、全面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用制度约束人的执行因素,才能保证每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前提是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应将制度因素、人的因素以及工作流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搭建适合企业自身环境的内审管理体系。预算执行内部审计框架体系要以预算执行为内部审计的基础,以成本控制为内部审计的主线来搭建审计管理体系。首先要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纳入该体系框架当中,制定与预算管理制度相匹配的内部审计规范,同时结合预算执行的过程,设计相应的内部审计切入点,将内部审计的业务流程根植于预算执行的过程当中。当然除了制度,流程,最重要的还有人的因素,管理者的认知以及给予内部审计充分的独立性,是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基础。“互联网+”信息时代,健全的预算执行内部审计还应构架在智能管理的体系当中,运用大数据的智能识别技术,推送预算信息、预算结果,执行地分析,甚至于匹配相应的内审人员、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等。在互联网+的条件下,一切皆有可能。因此,只有构架好制度、流程,再施以人的技能,就能克服预算执行内部审计中的困难,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使预算执行内部审计步入正常轨道,顺利开展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工作。

(二)加强预算管理理论水平,提高审计实践能力

加强预算管理理论水平的学习,提高审计实践能力是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重要保障,这将直接影响审计的效果,因此要不断加强对预算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充分了解预算管理,才能指导内部审计实践,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水平,以及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增强审计实践的能力。加强预算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紧跟时展的形势,掌握国家最新的相关政策依据,不断更新审计理念,依法依规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实践能力。

(三)共享内部数据,增强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的目的,是要提高公司治理的成效。共享内部数据是最直接开展全面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的创新理念。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个涉及面广且耗时、耗力的一项工作,方便、快捷、准确完成对应的审计工作,无疑能为企业的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共享内部财务、经营、人事、预算等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开展全面预算的效果能否达到经营管理目标,要从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着手展开内部审计。从每个子项背后找问题,从而折射出总体项目的不足。全面预算执行不仅要对预算内项目进行严格审计,更要预算外项目进行严格把控,要将预算执行与责任以及财务收支一并结合,全方位进行审计,提升预算工作质量,为解决预算执行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方法。

(四)夯实基础,提升审计建议的执行力

实施全面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是管理层通过控制机制达到管理的目的。通过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审计,倒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分析是否存在缺陷,进而改进预算的编制方法、预算执行的管理方法以及预算的分析方法。透过表象看问题,在量化的数据当中去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审计建议的内容怎样才能落实,如何避免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编制合理的可操作的审计建议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审计建议,提高审计建议针对性。审计人员,要提高思想认知,树立“重视审计建议”意识,把每个审计项目该如何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作为审理的基本内容,让“重视审计建议”的意识入脑入心,贯穿始终,这样才能实现审计建议具有针对性。2.科学编制审计计划,增强审计建议的宏观性和实效性,是提高审计建议针对性的前提。一方面,审计计划拟订的总体思路,是确保审计立项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使审计工作能有效的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大局。另一方面,具体审计计划的拟订,需要把握几条主线,即:坚持以预算执行审计引领统筹全局,不断深化内部审计;运用科学方法,拟定审计计划的总体思路,就能透过复杂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揭示实质性的问题,就能从管理层面、业务层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强化学习研究,是“审计建议更具针对性”的制胜法宝。审计人员要习惯学习和研究,定期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制度,通过学习、梳理有效的依据规则,并把握其重点及难点。通过对审计案例的分析,以及对被审项目的现场调研,获取有利于审计工作和审计建议的信息,便于为具体实施的审计项目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提供参考。因此通过学习、研究、交流沟通,就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就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的发展。

4.强化审计回头看是实现“审计建议效应最大化”的后续保障。对于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否真正具有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需要审计人员的跟踪回访,用实践结果来检验审计建议的作用。对已被采纳的审计建议,回访其在实际工作当中的落实情况,考评结果,提炼有价值的和具有实操性的审计建议,及时反馈至有关部门,推动其修订相关制度和办法,从而实现“审计建议效应最大化”;对于未采纳的审计建议,要分析其原因,通过自我检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审计建议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结语

当下,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其中内部审计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企业执行全面预算,控制成本,增加利润点的背景下,通过对预算执行进行内部审计,可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实现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的最佳平衡点。对于预算执行内部审计,抓住其审计的关键点,制定适合企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分析预算执行过程,合理制定审计方案,从而构建完善的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保证全面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结果有效,进而为管理者提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建议,提升公司预算管理水平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现代公司治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淑华.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2):137-138.

[2]谌灿霞,李文彦.参与式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9(19):32-34

[3]李萍.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预算执行审计[J].中外企业家,2019(10):4.

作者:王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