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竞价年度总结8篇

时间:2022-07-11 17:58:33

竞价年度总结

竞价年度总结篇1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江西省;中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2-0100-03

[基金项目] 2003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江西省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批准号:03YJ3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舒晓波,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陈丽华,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江西 南昌 330022)

喻荣春,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西 南昌 330200)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成为决定江西经济能否在新世纪发展中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状态主要是由产业竞争力表征的,同时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干预和影响也是针对产业层次展开的。这就意味着区域之间的竞争具体表现为区域产业之间的竞争。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基础,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有赖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在开展区域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在中部6省区域进行空间比较和时间比较,分析了江西省产业竞争力的相对强弱,反映了产业竞争力的变动情况,并提出提高江西产业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试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有效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区域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1.评价指标体系。产业竞争力可以看作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多因素产生的合力,这就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指标的选择提供了基础。国内学者在建立区域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多数是针对某个具体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本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针对的是某个区域的产业整体竞争力。从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的角度来考察,产业竞争力不仅应反映区域产业规模的增加、经济的发展速度,还应包括产业结构的协调平衡程度、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劳动力部门构成和社会总产值的部门构成。本文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从经济总量及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等4个方面选择了16项指标,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2. 指标权重确定。目前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主观赋权法有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等;客观赋权法有主成分分析、均方差等方法。本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德尔菲法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经过如此反复,专家的意见渐趋一致,结论的可靠性就会越来越大。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结果如表1。

3.评价方法。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基本步骤是:指标数值采集――加工测算――标准化――计算指标评价分值――计算加权综合评价指数值。评价的基本模型为:

Pi=∑Xij・Wj

式中,Pi表示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Xij表示i产业第j项评价指标值,Wj表示第j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4.资料来源与处理。本文所采用数据均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5)、《江西省统计年鉴》(1990~2005)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整理获取。计算综合评价值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量纲不同的各类指标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的数值。对于正指标、逆指标分别采用 (1)、(2)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

Zij=(Xij-Xjmin)/(Xjmax-Xjmin)(1)

Zij=(Xjmax-Xij)/(Xjmax-Xjmin)(2)

式中,Zij为Xij的标准化值,Xij为i产业第j项评价指标值,Xjmax、Xjmin分别为同一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江西省与中部其他地区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1.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评价。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选择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及21世纪初三个考察时期,计算出中部6省的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结果见表2-4。

2.江西省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地区的比较分析。以2004年为考察期,对江西省区域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地区进行比较。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表4),中部地区各省产业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分列第1到第6位。其中河南、湖北2省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强;湖南、山西2省产业竞争力居中;安徽、江西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从表4来看,江西省与中部各省比较,江西省经济总量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排在最后一位,与得分最高的河南省的分值差距较大,达到0.46。第二产业方面的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居第4位,与得分最高省份的分值差为0.23。第三产业方面的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也排在最后一位,与最高得分省份的分值差为0.19。第一产业方面的竞争力在中部6省中居第4位,与得分最高省份的分值差为0.08。

3.江西省产业竞争力变动分析。将江西省1992年、1998年、2004年这三个考察时期的4个一级指标以及综合分值排名的情况绘制出5因素的态势曲线图(图1)。

从图1可看出,从1992年到2004年这10余年中,江西省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一直处于较靠后的位置,1992年,1998年,2004年分别排第5、6、6位,产业竞争力排名呈小幅下降趋势。江西省在上述考察的三个时期的经济总量方面的竞争力不强,分别排第5、6、6位,同样呈小幅下降趋势。虽然在近10余年来,江西省在其经济规模方面有所进展,经济总量从1992年的559.5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495.94亿元,但与中部地区其它省份相比,还是相对较小,仅略高于山西省;而且人均GDP也较小,从1992年的1430元到2004年的8189元,增长速度应该说较快,但也仅略高于安徽。

江西省第一产业竞争力10余年来排名变化波动大,分别列第2、6、4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来看,从1992年的63%下降到2004年的47.96%,以每年1.16%的比例下降,其5年平均增长率从1992年的11.07%到1998年的7.46%,再到2004年的7.97%,说明近5年来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呈下降趋势。

江西省第二产业竞争力排名呈上升趋势,从1992年的第6位到1998年的第5位再到2004年的第4位,发展态势良好。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例由1992年的19%增长到 2004年的20.2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由1992年的8%增到2004年的10.54%,5年平均增长率由1992年的12.31%提高到2004年的17.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值由1992年的480.65亿增到2004年的3805.03亿元,发展速度较快。这种变化趋势突出反映了江西省发展思路由建设农业大省向实施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的转变。过去一段时期强调把江西建设成为农业大省,忽视了江西省工业的发展,致使江西省的工业发展一度滞后于其他省份。近年来,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使江西省工业获得较快的发展,第二产业竞争力达到考察时期的较高水平。

江西省第三产业竞争力排名由1992年的第1位到1998年的第3位,到2004年的第6位,呈现出急速下降的变动特征。虽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比一直都在上升,从1992年的16.2%上升到2004年的31.76%,但由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由1992年的6%下降到2004年的4.16%,5年平均增长率由1992年的18.84%下降到2004年的17.09%,这使得第三产业竞争力呈下降局面。

四、对提升江西省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1.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总量。经济总量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反映了区域经济实力,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产业竞争力的体现。江西省近5年平均增长率为11.78%,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偏小,2004年江西省GDP仅为河南省的40%。因此,江西省要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总量,从而改变经济总量竞争力落后的状况。

2.稳步发展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江西省第一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地区处于中下游水平,说明江西省虽是农业大省但离农业强省相差甚远。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必须加大农业投入,改善落后的、陈旧的基础设施;着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必须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利用高科技手段努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变江西省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还不及全国水平的40%的现状;同时抓好农产品质量,抓龙头企业、农产品品牌和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施农业化政策,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第二产业经济质量。2001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战略后,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第二产业增长率排在第1位,第二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地区排位呈上升趋势,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人均增加值及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均较低,使得其竞争力目前在中部6省仍处中下游水平。因此必须继续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增加工业经济总量。为此,应积极培育关联性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高科技食品工业,积极扶持汽车工业、信息产业和医药制造业;改造提高冶金、建材和化工工业。同时,以信息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性,努力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产品,力争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及产业领域有新的突破,对高新技术产业应大力扶持,使之尽快成长。对于传统产业(包括冶金、纺织、化工、建材、部分机械、食品等),着力抓好基础好、管理水平高、有特色的重点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重组和转移,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江西省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因此其竞争力较弱。提升其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努力促进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研究技术服务业等的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为生产企业服务的物流业,提升商品流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应培育为现代经济服务的金融、保险、审计、会计、律师和信息咨询等生产要素市场。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江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打好旅游牌,着力抓好以滕王阁为中心的南昌旅游区,以庐山、鄱阳湖为中心的九江旅游区,以井冈山为中心的吉安旅游区,以三百山为中心的赣州旅游区,以三清山为中心的上饶旅游区,以龙虎山为中心的鹰潭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把旅游业及时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张为付,张二震.南京市产业竞争力研究及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02,(1).

[2]陈晓生.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估[J].上海统计,2002,(9).

[3]周红.壮大支柱产业 力促江西产业结构调整[J].金融与经济,2003, (11).

竞价年度总结篇2

关键词:服务业;RCA;全球价值链;竞争力

一、前言

关于竞争力,有很多成熟的理论模型。关于国际竞争力,先前很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作了研究与分析。常用的指标有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即IMS指数)等。但是,这些指数分析很多都是建立在使用传统海关统计的出口额数据基础上的,这些传统数据的固有缺陷使得其竞争力衡量结果有所偏颇。

当今,有关贸易,很多理论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进行分析。世界各国生产者在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各自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各国参与世界生产的新常态。因此,国际竞争力应当与全球价值链相联系。学者koopman等曾经分别用RCA指数、考虑全球价值链收入的RCA指数计算了印度金属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计算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按照RCA指数分析,所选取的26个样本中排名第4位的印度金属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然而,考虑全球价值链收入的基础上,印度金属产品位列第15名,具有较弱的竞争优势。这种差异直观地揭示出基于全球价值链基础考查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应当采用新的衡量指标――全球价值链竞争力指标。

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结合了竞争力与价值链的含义,由学者Timmer于2013年最先提出衡量指标――全球价值链显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RCA in GVC)。本文拟采用RCA in GVC指数分析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状况。

服务业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主流产业,但服务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较慢,准确评价其竞争力便于找出我国服务业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差距,促进我国服务业更多、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全球价值链收入的推导过程

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更大程度地体现了生产分割的效应。全球价值链收入可以反映世界各国各部门对世界最终产品的生产所做的贡献。按照学者Timmer的解释,全球价值链收入为各国各部门在各种最终产品的完成上所获取的增加值收入。假定有Q个生产部门,使用S种生产要素,世界共有N个国家,而且每个国家每个部门仅生产一种产品,则世界市场共有NQ种产品。令y为产出向量,f为最终需求向量,按照投入产出表的等量关系,有yi(q)= ∑jfij(q)+ ∑j∑tmij(q,t)。此处,yi(q)为i国q部门的总产出值,fij(q)为总产出在j国作为最终需求的部分,mij(q,t)为总产出在j国t部门作为中间需求的部分。最终产品的增加值为参与生产的所有国家所有部门的增加值之和。因此,定义Pi(q)为i国q部门的单位产出增加值,向量P为直接增加值系数矩阵,增加值向量为V,则:V = P^(1-A) -1f。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V反映f需求向量所引致的增加值收入,即某国某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收入(GVC_income)。按照国家及部门加总后可得世界全球全球价值链收入(GVC_income)。

2、RCA in GVC指数的含义

RCA本意为显性比较优势,衡量一国或地区某种产品或产业在国家市场中是否具有竞争力。其表达式为:RCAqi = Xqi/XiXqw/Xw

此处,X表示出口,i表示出口国,w表示世界,q表示行业。

将上述公式中的出口额替换为GVC_income,则在第h年,RCA in GVC指数表示为:

RCA in GVCihq =GVC\_incomeihq /GVC\_incomeih ∑i GVC\_incomeihq /∑i GVC\_incomeih

其中,GVC_incomeihq表示i国h年q产品的全球价值链收入,GVC_incomeih表示i国h年全部产品的全球价值链收入,相应地,分母表示h年q产品及全部产品的世界所有国家的全球价值链收入总和。

3、资料来源

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的数据,依据上述计算过程得出我国服务业的RCA in GVC指数值。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经过计算,1995-2011年间,我国服务业12个细分行业的具体RCA in GVC 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按照上文中提到的RCA指数与行业优势表现之间的关系,对照表1,可得我国服务业12个行业各年的具体显性优势表现状况。

据上表显示结果,12个行业中,我国竞争力最强的是运输存储行业。此行业历年表现均为具有显性比较优势,2000年表现为具有较强的显性比较优势。除此以外的11个行业均为没有显性比较优势,而且基本上都处于极强的比较劣势状态。这说明这些行业的全球价值链竞争力很弱。总体上来看,我国服务业竞争力依然十分薄弱。

相对来看,我国服务业中运输存储行业表现最好,但也仅仅为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其优势表现并不突出,仍旧不能与其他国家的运输存储行业相提并论,而且根据表2结果显示,运输存储业显性优势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其RCA in GVC 指数已经由2000年的1.36下降至2011年的1.01,这也意味着运输存储业显性优势处于消失的边缘状态,其竞争力越来越弱。餐饮住宿行业虽然整体表现为较强的比较劣势,但表现比较平稳。邮政通信与金融中介这两个行业都从极强的比较劣势等级转变为较强的比较劣势。这说明这两个行业发展态势良好,竞争力逐步增强。批发零售修理业表现为缓慢增长,已经接近较强比较劣势的临界值。其余行业虽然总体上都表现为极强的比较劣势,但也都有所发展。房地产、租赁与商业服务、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四个行业竞争力处于直线上升状态,且发展速度较快,这与时代背景及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相适应,表明我国的新兴服务业正在崛起。医疗卫生与健康福利、其他团体和个人服务、家政服务则无明显发展。

总之,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但是都有逐步提高竞争力的发展趋势,这说明我国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

四、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针对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情况,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明确服务业的发展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服务业本身的优点都决定了应当把服务业放到首要发展地位。我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收入占到我国所有产品全球价值链收入的比重远低于世界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收入占到世界所有产品全球价值链收入的比重。这说明我国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国家应当结合一些财政、税收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倾向大力发展服务业。第二,改善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格局,逐步步入附加值高、价值链收入大的服务环节。当前我国承接的服务外包主要以制造业为依托,而制造业服务外包中包含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应当大力培养高知识、高技能的服务型人才,利用时差、市场等优势逐步承接医疗、软件等服务业的服务环节外包,通过提高全球价值链收入的途径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作者单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Marcel P.Timmer,Bart Los.Fragmentation,Incomes and Jobs:An analysis of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Economic Policy.2013,28(76)

[2] 郑莹.我国的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

竞价年度总结篇3

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式的构建

区域竞争力定义

假设前提。一是关于“分行”。鉴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本文所讨论的分行是指商业银行一级或二级分行,考虑到现在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在省会城市设立的一级分行已具备省分行的特性,与国有银行处于事实上的同一竞争平台,因此,这里的分行也包括省分行一级。二是关于“区域”。中国区域经济与金融具有高度相关性,导致银行机构的设立基本与行政区域划分相同,因此,本文对区域假定为同一省域或同一计划单列市。

区域竞争力定义。本文将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分行在同一金融生态要素区域内,通过积极的市场开拓、有效的控制管理和全面的客户服务,获得比区域内竞争对手更多市场份额和经营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银行经营目标结果的实现和经营能力的提升。为更好地表达区域竞争力的这层内涵,借用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式,本文将商业银行分行的区域竞争力定义描述为:

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结果×区域竞争力过程

这里的区域竞争力结果,即区域竞争力的过去表现,是一个时期内银行同业竞争的静态反映。根据商业银行的“三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要求,区域竞争力结果最终体现为商业银行分行的经营成果,具体包括利润的实现情况、市场份额的变动情况和不良贷款的增减情况。

区域竞争力过程指的是区域竞争力结果是如何实现的,即商业银行分行是通过何种措施和手段取得并维持目前的竞争地位,如何将潜在的各种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经营结果,它反映的是区域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的是区域竞争力结果背后的隐藏推动因素。

从上述定义可知,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结果是过程中各种能力综合运作后的最终表现,过程是结果实现的必要前提。因此,商业银行分行要从结果和过程两方面入手以提高区域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

本文从区域竞争力的定义出发,围绕区域竞争力方程式中的区域竞争力结果和区域竞争力过程两个方面,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区域竞争力的实际影响因素。

区域竞争力结果评价体系。根据区域竞争力结果的内在涵义,本文选取商业银行分行经营目标中的三个显性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即获利结果、市场份额结果和风险控制结果。其中前两个结果涵盖了分行经营的主要目标,最后一个结果反映了结果实现的质量状况。

区域竞争力过程评价体系。相对于区域竞争力结果的显性表现,区域竞争力过程在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分行的各种能力,突出的是区域竞争力实现的背后推动因素。对此,本文将区域竞争力过程分解为获利能力、市场扩张能力、成长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五方面进行区别评价。

(1)获利能力。反映商业银行分行通过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产出最大化的能力。

(2)市场扩张能力。反映银行在同业竞争背景下,通过不断整合金融产品,完善营销渠道,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3)成长能力。反映分行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4)风险管理能力。反映分行在风险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技术、管理组织及管理机制的全方位综合能力,突出银行在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等环节中的管控实力。

(5)自我控制能力。反映分行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主动摒弃短期化经营行为,建立规模与能力相适应、管理和发展相协调、约束和激励相统一的综合能力。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概念及其评价体系,结合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两个评价体系,逐一分解各个能力单元,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区域竞争力评价方法

总体思路。本文关于区域竞争力评价方法的总体思路是:延续上文分析逻辑,将区域竞争力区分解为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对银行经营成果指标和获利能力、市场扩张能力等五项能力指标逐一与市场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分项汇总相加后,得到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和区域竞争力过程指数,然后将两者进行乘法处理,最终得出完整的区域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在对最后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时,本文将结合策略方格模型设计思路,在二维表格中描述各行所处位置,以检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

本文所设计的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已有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中所使用的IMD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综合判定法等方法相比,简单易操作,且适用性较强。此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权重分配设置困难的问题,通过利用数据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比较分行在市场中相对位置,从而忽略了各指标间的权重关系,避免了人为干扰因素。克服了传统方法需大量数据才能进行评价的问题,此方法是建立在有限公开的数据基础上,且整个评价分析过程简单易懂,社会各界均能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评价过程。通过收集、处理、编制、分析、检验五个环节完成对商业银行分行的评价。

(1)原始数据收集。根据当地银监局及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报表、各家上市银行总行公布的年报、地方金融统计年鉴及区域内公开披露的各类信息,计算每个指标的实际值,并对实际值进行分类排名。

(2)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各项指标的经济意义和表现形式不同而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对每个指标值(包括市场平均指标值)进行标准化转化,形成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具体做法是,将每个指标值与分布的算术平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标准化后的数据即实现了与市场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的初衷,又方便统一运算。

(3)区域竞争力指数编制。按区域竞争力方程式,将标准化后的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的内部指标值进行分类相加,分别形成各自区域竞争力指数。然后将两个指数相乘,最后得到完整的区域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

(4)评价结果分析。在对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进行单项分析的基础上,借用策略方格模型设计思路对分行的区域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并简述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5)评价结果检验。通过收集现有评价主体对商业银行分行的评价内容,进一步检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区域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样本选取背景

宁波市是我国十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本文选取了宁波市十家股份制银行分行作为实证分析的客观对象,以检验区域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性。十家行中最早成立的是浦发,最晚是2006年成立的华夏。经过数年经营,各行都已顺利渡过了成立初期的适应发展阶段,现正处于稳定增长期,因此有了统一比较的客观基础。此外,十家行业务经营模式差异性不大,且经营背景基本相同,对比分析后更能说明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实证分析过程

本文选取的评价年度为2010年,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宁波人民银行、宁波银监局的统计报表,各上市银行总行公布的年报和网站信息、《2010年度宁波金融统计年鉴》及宁波银行业各类公开的数据信息。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逐一计算各项评价指标值,汇总相加形成区域竞争力指数,再按上文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对区域竞争力结果评价体系中表示银行经营结果的三项显示性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计算,汇总相加后得到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如表2所示。浦发、中信、光大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值排在前三名,浙商、兴业、招商则处于后三名。

区域竞争力过程指数。按照区域竞争力过程评价的五个方面分项计算指标值,在形成获利、市场扩张、成长、风险管理、自我控制五个能力指标值后进行相加处理,得到区域竞争力过程指数。

区域竞争力指数及其结果分析。为消除原始数据标准化过程中出现的负数情况,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直观,本文按照通用统计方法分别对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和过程指数进行百分制转化,形成标准差为10,均值为90的百分制标准得分。即,

区域竞争力结果(过程)指数百分制得分=90+结果(过程)指数*10

百分制处理不影响原先评价结果的相对位置。然后,将两指数进行相乘,最终得到完整的区域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如表8所示。

区域竞争力评价结果检验。在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了各行2010年度的业务发展情况,参考了年度监管评级、分行系统内排名等信息之后,本文认为对宁波市十家股份制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的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并通过对部分行的综合分析得到进一步验证。

(1)浦发。在所有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13项指标中,浦发有6项指标市场排名第一,最终得到的三个区域竞争力相关指数也排名第一,这与专家访问中得到信息完全一致,浦发确实是宁波区域内同类银行的领头羊。但值的注意的是该行的成长性指标排名不够理想,调查中也发现同样问题,这可能与该行的大中型客户定位有关系。

(2)中信。与浦发相比,该行的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均处在辖内同类行第二位,这与实际市场情况基本吻合。该行的内部管理上较为稳健,企业文化较为温和,2010年度加大了市场拓展力度和存量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部分竞争力指标排在市场前列。调查中也发现,该行在年度系统内排名上升较快。

(3)民生。从评价分析可知该行的区域竞争力过程好于结果,说明该行中小企业战略定位在宁波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其“商贷通”中小企业系列产品在2010年度发展情况良好;部分指标如资产收益率、净息差等均市场排名第一,反映该行的资产获利能力优势。但调查也发现该行部分业务的合规性问题较突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这从区域竞争力风险管理能力指标中得到了验证。

(4)光大。综合区域竞争力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可知,该行当年的经营成果相对较好,尤其是风险把控能力和盈利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但由于2010年度不良贷款处置进程不是很理想,且存在存款波动问题相对突出等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情况,这从2010年监管部门的各类公开通报信息中得到了验证。

(5)招商。根据国内《银行家》杂志2010年度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可知,招商银行总行在同类银行中排名第一,但本文的分析结果为第九,走访调查结果也显示该行名次未达到市场前几名,这可能与分行经营模式不够稳健、客户拓展力度相对不足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提高区域竞争力途径简述。从上述实证分析过程可知,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将区域竞争力过程优势转化为结果优势,如何通过调整过程要素组成结构以提高潜在竞争能力。基于此,本文认为提高分行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区域竞争力过程组成要素中的六大能力。具体为:一是平衡好资源投入总量和使用效率间的关系,合理控制非生息资产规模;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提高资产定价水平,确保获利能力稳步上升。二是以优化投入产出比例为原则,积极协调市场扩张数量与质量间的关系;集中优势资源拓宽市场发展渠道,实现网点单产和人均单产的稳步上升,努力提高市场扩张能力。三是以客户价值实现为核心,积极探索差异化经营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为着眼点,加大与区域金融市场的融合力度,提高成长能力。四是实现从风险管理向风险经营方向转变,提高对各类风险的掌控能力;建立以机制控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积极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五是摒弃盲目的市场规模扩张,采取措施约束各类短期经营行为;积极推进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的协调发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竞价年度总结篇4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纺织品贸易 国际竞争力

本文首先计算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其次,计算出我国纺织产业相关年份的国际竞争力。再次,对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和其国际竞争力作相关分析。最后是对上面的分析的小结。

一、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

要进行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首先就要将环境保护量化。环境保护强度,是用来衡量环境保护的量化指标。对环境保护强度,最直接的测量就是环境成本。但我国环境保护统计工作起步较晚,环境成本数据连续性不强,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将参照综合评价的一般原理,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来估算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

1.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参照赵细康的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考虑到我国环境统计指标的局限性,本论文选取以下8个指标,来计算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

(1)单位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2)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3)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

(4)单位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5)单位产值烟尘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6)单位产值粉尘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7)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8)单位产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总产值

(其中工业总产值是指《中国环境年鉴》中统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本文对指标进行了线性标准化的处理,以消除指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指标间的矛盾性,以及获取对事物的个性认识。)

这套ER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个目标层(ERS综合指数),三个评价指标层:废水(1-3)、废气(2-7)和固体废物(8)构成的。

2.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综合指标

根据历年《中国环境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和上述介绍的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得到1995年到2004年的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从图可以看出其基本趋势是上升的。这说明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一直在增加,我国纺织产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执行强度也不断增加。但从2002年开始,ERS增长缓慢,2004年甚至产生微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用综合评价指标计算的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的连续性较好,基本可以代表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可以被用于对我国环境保护强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

二、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1.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因此,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应该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和能力的发挥等方面入手,并按照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目前国际上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竞争结果分析和比较优势分析。其中,竞争结果指标主要有三种:国际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和固定市场份额。比较优势指标主要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劳动密集度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和Mickaely 指数。由于相关数据收集有一定难度,本文选取以上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三种,即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业化系数(TSC)来对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与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做相关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MS)。国际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该指标是指本国某种工业品市场销售额占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即某国某种工业品的出口额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其计算方法如下:

MS = Xij / Xwj

其中,MS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于1965年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指标。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滚动和世界总量波动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好的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计算方法如下:

RCA=(Xij / Xit)/(Xwj / Xwt)

其中,X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Xwj表示世界j类商品的出口额,X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额。一般认为如果RCA大于1,说明该国家该类商品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若RCA大于2.5,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小于2.5而大于1.25,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国家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3)贸易专业化系数(TSC)。贸易专业化系数,表示一国净出口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力工具。TSC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它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类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竞争劣势以及其优劣势的程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TSC =(Xij-Mij)/(Xij+Mij)

其中,TCS表示贸易专业化系数,X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M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进口额。

TS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某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其取值落在[-1,+1]之间。TSC系数的值趋于-1,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TCS系数趋于0,说明双方因产品差异化而各有竞争优势。TSC系数趋于1,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用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可以看出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分工地位,该指标常常被用来衡量贸易水平分工度。

2.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下表为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关年鉴》中的数据计算的1995年到2004年的纺织产业三个不同的国际竞争力指标的值。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年鉴》整理计算

从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995年至2004年是呈下降趋势的,从1995年的24.11%下降到2004年的14.96%,下降的幅度达到37.95%。而RCA指数,虽然从数值上看是乐观的,说明我国纺织产业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从年度变化上看则不太乐观,我国纺织产业的RCA国际竞争力指数从1995年的7.98下降到2004年的2.3,下降的趋势明显,下降的幅度也很大。TSC指标则是呈上升趋势,且平均值到达到0.487,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

对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ERS和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RCA、贸易专业化系数 TSC分别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6,-0.970,0.895,P值均为零,通过检验。这说明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分别在α=0.01的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前两者)和正线性关系(后者)。

由此可见,我国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之间分别存在较强的影响,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加,使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下降,也使我国纺织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下降。且由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好的指标,许多学者都常常使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这说明环境保护从这两方面来看确实是影响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该影响是消极的。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保护强度与贸易专业化系数之间呈正线性关系,这说明,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加,我国的贸易专业化系数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即我国的纺织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上升。这一正线性关系说明了环境保护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动态影响。

四、结论

上面的实证分析分别将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作相关分析。其中,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呈负相关,与贸易专业化系数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6、0.970、0.895。

以上结果表明三点:第一,环境保护确实是影响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因为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三个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第二,环境保护强度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环境保护强度可能会使我国纺织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下降,但是同时却也增加了我国纺织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第三,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与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并未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变化。以上分析足以说明环境保护强度对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这表现为在短期,环境保护会降低我国纺织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降低国际市场占有率,进而降低产业国际竞争力;但是,在长期,却可以提高我国纺织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著名的“波特假说”认为,环境管制压力就象市场竞争压力一样,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或清洁产品的创新,创新的结果往往是新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生产工艺的产生。从短期看,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成本内部化会弱化一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但从长期看,环境成本内部化有利于促进一国贸易增长方式外延扩张向内涵扩张的积极方向转化。环境保护强度低的国家本来有些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而无法出口,但是,经过本国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使得产品质量突破了发达国家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可以创造出新的出口增长。我国绿色纺织品的出口额不断增长就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陈立敏谭力文: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兼论波特体系的内在矛盾[J].经济管理,2003 (24)

[3]Michael 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谢卓然宗刚: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竞争力[J].经济与管理,2003(4)

竞价年度总结篇5

【论文摘要】 从理论上来说,环境标准的高低影响到生产成本中环境成本的高低,对产品的竞争力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否达到公众所担心的程度,则是一个实证的问题。本章分析环境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如果我国采取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将会给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如何? 【论文关键词】 环境保护 纺织品贸易 国际竞争力 本文首先计算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其次,计算出我国纺织产业相关年份的国际竞争力。再次,对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和其国际竞争力作相关分析。最后是对上面的分析的小结。 一、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 要进行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首先就要将环境保护量化。环境保护强度,是用来衡量环境保护的量化指标。对环境保护强度,最直接的测量就是环境成本。但我国环境保护统计工作起步较晚,环境成本数据连续性不强,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将参照综合评价的一般原理,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来估算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 1.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参照赵细康的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考虑到我国环境统计指标的局限性,本论文选取以下8个指标,来计算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 (1)单位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2)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3)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 (4)单位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5)单位产值烟尘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6)单位产值粉尘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7)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8)单位产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总产值 (其中工业总产值是指《中国环境年鉴》中统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本文对指标进行了线性标准化的处理,以消除指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指标间的矛盾性,以及获取对事物的个性认识。) 这套ER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个目标层(ERS综合指数),三个评价指标层:废水(1-3)、废气(2-7)和固体废物(8)构成的。 2.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综合指标 根据历年《中国环境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和上述介绍的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得到1995年到2011年的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从图可以看出其基本趋势是上升的。这说明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一直在增加,我国纺织产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执行强度也不断增加。但从2002年开始,ERS增长缓慢,2011年甚至产生微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用综合评价指标计算的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的连续性较好,基本可以代表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可以被用于对我国环境保护强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 二、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1.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因此,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应该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和能力的发挥等方面入手,并按照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目前国际上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竞争结果分析和比较优势分析。其中,竞争结果指标主要有三种:国际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和固定市场份额。比较优势指标主要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劳动密集度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和Mickaely 指数。由于相关数据收集有一定难度,本文选取以上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三种,即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业化系数(TSC)来对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与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做相关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MS)。国际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该指标是指本国某种工业品市场销售额占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即某国某种工业品的出口额占世界同类产 品出口额的比重。其计算方法如下: MS = Xij / Xwj 其中,MS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于1965年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指标。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滚动和世界总量波动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好的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计算方法如下: RCA=(Xij / Xit)/(Xwj / Xwt) 其中,X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Xwj表示世界j类商品的出口额,X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额。一般认为如果RCA大于1,说明该国家该类商品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若RCA大于2.5,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小于2.5而大于1.25,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国家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由此可见,我国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之间分别存在较强的影响,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加,使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下降,也使我国纺织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下降。且由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好的指标,许多学者都常常使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这说明环境保护从这两方面来看确实是影响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该影响是消极的。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保护强度与贸易专业化系数之间呈正线性关系,这说明,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加,我国的贸易专业化系数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即我国的纺织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上升。这一正线性关系说明了环境保护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动态影响。 四、结论 上面的实证分析分别将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作相关分析。其中,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呈负相关,与贸易专业化系数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6、0.970、0.895。 以上结果表明三点:第一,环境保护确实是影响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因为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三个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第二,环境保护强度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环境保护强度可能会使我国纺织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下降,但是同时却也增加了我国纺织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第三,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与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并未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变化。以上分析足以说明环境保护强度对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这表现为在短期,环境保护会降低我国纺织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降低国际市场占有率,进而降低产业国际竞争力;但是,在长期,却可以提高我国纺织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著名的“波特假说”认为,环境管制压力就象市场竞争压力一样,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或清洁产品的创新,创新的结果往往是新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生产工艺的产生。从短期看,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成本内部化会弱化一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但从长期看,环境成本内部化有利于促进一国贸易增长方式外延扩张向内涵扩张的积极方向转化。环境保护强度低的国家本来有些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而无法出口,但是,经过本国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使得产品质量突破了发达国家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可以创造出新的出口增长。我国绿色纺织品的出口额不断增长就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陈立敏谭力文: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兼论波特体系的内在矛盾[J].经济管理,2003 (24) Michael 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谢卓然宗刚: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竞争力[J].经济与管理,2003(4) Michael E.Porter:Green and Competitive: Ending the Stalemate[J]. Harva rd Business Review, 2007(5) (3)贸易专业化系数(TSC)。贸易专业化系数,表示一国净出口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力工具。TSC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它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类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竞争劣势以及其优劣势的程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TSC =(Xij-Mij)/(Xij+Mij) 其中,TCS表示贸易专业化系数,X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M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进口额。 TS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某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其取值落在[-1,+1]之间。TSC系数的值趋于-1,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TCS系数趋于0,说明双方因产品差异化而各有竞争优势。TSC系数趋于1,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用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可以看出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分工地位,该指标常常被用来衡量贸易水平分工度。 2.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下表为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关年鉴》中的数据计算的1995年到2011年的纺织产业三个不同的国际竞争力指标的值。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年鉴》整理计算 从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995年至2011年是呈下降趋势的,从1995年的24.11%下降到2011年的14.96%,下降的幅度达到37.95%。而RCA指数,虽然从数值上看是乐观的,说明我国纺织产业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从年度变化上看则不太乐观,我国纺织产业的RCA国际竞争力指数从1995年的7.98下降到2011年的2.3,下降的趋势明显,下降的幅度也很大。TSC指标则是呈上升趋势,且平均值到达到0.487,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 对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ERS和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RCA、贸易专业化系数 TSC分别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6,-0.970,0.895,P值均为零,通过检验。这说明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分别在α=0.01的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前两者)和正线性关系(后者)。

竞价年度总结篇6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中国花生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2011201030);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资助工程”资助项目“辽宁省花生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2011921035)

作者简介:

陈迪(1983-),女,辽宁沈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产业组织与管理研究。Email:chendi19831213@163com

吕杰(1963-),男,安徽宿州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产业组织与管理研究。Email:jieluesy@163com

摘要:花生是中国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经济作物,但近年国际竞争力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本文构建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1991—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数据,对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五项指标进行测算,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年度变化趋势和国际排名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历年呈下降趋势,但国际排名保持相对稳定。

关键词: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1003505

一、引言

花生在中国是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生总产量和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在世界花生出口贸易中居主导地位。因此,对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并分析其原因有利于促进中国花生产业的发展。

许多学者曾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测算方面。张金昌[1]对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国际竞争力指标的优缺点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学者们围绕该指标体系开展了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帅传敏等[2]以等市场份额模型研究中国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并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不同类型农产品进行测算,得到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丧失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结论。李选才等[3]构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并提出主成分分析法适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刘林青和周璐[4]以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构建二维评价模型评价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得到中国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虽降低但地位重要且呈上升趋势的结论。在对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面,也有许多学者做出了贡献。章胜勇和李崇光[5]对中国花生产业的社会净收益、国内资源成本和有效保护率等比较优势指标测算,并分析中国花生产业比较优势的形成原因。林治乾和闫静[6]对中国、美国和阿根廷三国平均单产水平、世界市场占有率、平均出口价格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并对比,得到中国花生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结论。郭蕊等[7]对中国、美国、阿根廷和印度的花生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价格等指标测算和比较分析,得到中国花生产业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但正在降低的结论。肖嵘[8]在研究中国植物油籽出口结构的基础上,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国植物油籽的国际竞争力测算分析,得到中国花生、芝麻和葵花籽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大豆和油菜籽等持续弱势的结论。

上述研究多以单项指标的测算和比较对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构建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以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历年变化趋势和国际排名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评价。相比已有文献,本文在指标的选取和评价分析的角度方面有所创新。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原有变量或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不相关的几个综合变量或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取较少的综合变量或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变量或指标的信息的一种降维方法,适用于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多指标的综合评价。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线数据库,选取1991—2009年世界及主要花生生产国花生生产贸易情况统计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所得。其中,对花生国际竞争力指标的计算基于FAO数据库中带壳和去壳花生的加总统计结果,不包括花生油等花生加工品。

三、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1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选择和测算

单项指标对于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较为片面,不能准确评价一国花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因此,本文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

量,Yij表示i国j产品总产量。等5个常用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对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其中,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出口值的角度评价,一般竞争力系数和出口强度系数从出口量的角度评价。

基于对FAO数据库中各国带壳花生产量、出口量以及去壳花生出口量的数据分析,中国、美国、印度、阿根廷、越南、埃及、缅甸、巴西、尼日利亚和印尼等10个排名靠前的花生出口国的花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90%以上,代表了世界花生总体情况。因此,本文选择上述10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上述10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指标测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受篇幅所限,仅列出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测算结果。欲获取全部测算数据者,请与作者联系。

2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趋势分析

针对上述5个国际竞争力指标,以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综合变量对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年度变化进行纵向分析。使用SAS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通过对特征根的贡献率测算得到,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根的贡献率达到8219%,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根贡献率累计达9241%(如表3所示)。在主成分分析中,一般认为累计贡献率应达到85%以上,即可结束主成分的选取。因此,本文应提取2个主成分代表原始数据。

总体看来,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1991年为各年份最高水平,1991—1996年缓慢下降,1997年达到20世纪90年代最低点,1998—2001年缓慢回升,2001—2005年保持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2006—2009年继续下降。

3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分析

本文采用SAS90软件,对上述10个国家历年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与分析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在主要花生出口国中的地位。分别计算1991—2009年各国所提取国际竞争力指标主成分的得分,并依据各国得分情况,分别对历年10个国家的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排序(如表5所示)。

可见,阿根廷除个别年份外均居世界第一位;越南在2003年以前保持第二位;中国和美国交替上下浮动于第三位和第四位;印度多保持在第五位到第六位,但近年来迅速上升跃居第二位;其他国家则均持续处于第五位以下的水平。因此,取1991—2009年的多数年份中排名前五的国家(中国、美国、印度、阿根廷和越南),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

美国与中国的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类似;越南在1991—2003年间与中国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印度在2004年以前排名水平较低,2005年起排名迅速上升,超越中国和美国并保持第二位。

四、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讨论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价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纵向趋势和横向排名,得到如下结论:(1)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历年呈波动下降趋势,在1991、1997、2001年和2006年出现拐点,这源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综合作用(如表6所示)。(2)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保持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与美国排名位置类似,与越南排名变化趋势类似。(3)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年度变化和排名变化趋势呈现不同。

分析形成上述结论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花生产业年度变化趋势显示,1991年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最高水平。源于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以及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方向正确,对外贸易实施自负盈亏,有利于花生出口。1997年,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出现明显的低谷。国内方面,销售不畅导致的近两年油料作物价格总体下降使得各地种植面积同比上年降低48%。国际经济形势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花生的主要出口对象东南亚和港澳地区进口量大幅下降。1999—2002年,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标迅速上升。国内农业政策倾向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立足优势农业,油料作物受到关注,面积有所上升,花生达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亚洲金融危机逐渐好转,中国成功“入世”,并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花生进口国保持密切经贸关系。2006—2009年,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再次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导致花生种植面积明显下降;近年持续推广农业产业化以及发展现代农业,使得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工业得到大力发展,导致中国花生生产总产量略降,国内消费量增加,出口量减少。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到中国花生的进口国欧洲国家、日本和韩国等,且成本的大幅上涨导致出口价格的上升,也是造成国际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中国历年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显示,中国稳定于第三至第四位水平,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出口水平有所下降,但其国际地位依然比较稳定。在国际竞争力排名的相似度方面,美国与中国最为相近且呈现交替浮动现象。美国花生的主要出口对象是加拿大和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而中国花生的主要出口对象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亚洲国家以及波兰、荷兰和俄罗斯等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不高的欧洲国家。可见,两国花生目标出口对象的差异性,导致出口替代关系不强,故排名保持类似水平。在国际竞争力排名的变化趋势方面,越南在2003年前与中国最为相似。考虑到出口价格是对国际竞争力较为直接的影响因素,以及越南与中国地理位置接近的特点,本文对上述五个国家花生出口平均单价进行计算,从其单价走势可见,上述五国中,中国和越南的花生出口单价最为接近,且变化趋势相同,这是造成两国国际竞争力排名变化趋势相同的主要原因。另外,越南在2002年以前并无花生进口,2002—2003年花生进口量极低,是造成其国际竞争力排名较高的原因。2003年后,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加入世贸组织均对花生出口产生有利影响,而越南花生出口的替代国印度的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越南花生出口造成负面影响,上述原因综合作用导致2003年后两国排名变化趋势不同。

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年度变化和排名变化在2006年以前总体变化趋势类似。2006年起,年度变化呈现明显下降,而排名变化则保持稳定,至2009年出现下降。年度变化的下降,一方面,由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总出口额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食品加工业发展使得花生国内需求量增加,进口量增加。而这种国内的优化调整并未影响中国花生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因此,年度变化并不意味着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只表明出口份额的降低,应依据排名变化来评价中国花生产业的国际市场地位。另外,应关注印度和阿根廷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中国花生产业以及食用油安全带来的潜在威胁。

参考文献:

[1]张金昌用出口数据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方法研究[J]经济管理,2011,(20): 17-25

[2]帅传敏,程国强,张金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J]管理世界,2003,(1): 97-103

[3]李选才,戴天放,黄小英农产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方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3): 73-75

[4]刘林青,周璐比较优势、FDI与中国农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2011,(12): 39-54

[5]章胜勇,李崇光我国花生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4): 11-15

[6]林治乾,闫静中国花生出口竞争力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7): 82-85

[7]郭蕊,李广前,万书波我国花生出口竞争力变动及国际比较:1996—2005[J]农业经济,2008,(2):32-35

竞价年度总结篇7

关键词:机电产品 外贸竞争力 贸易实得指数

一、引言

自1995年成为中国出口第一大支柱以来,机电产品对国家出口就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力。从量上看,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连年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质上看,外贸竞争力强弱却是有待深入研究的战略性问题。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分工国际化的深化发展,商品(服务)价值链主体多元化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一国商品(服务)出口的贸易实得与其名义出口价值往往不成正比。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机电产品“贸易实得”与“名义出口价值”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如此现实启发我们,解决这个战略性问题要分三步走:第一步,重新界定外贸竞争力内涵;第二步,创建契合外贸竞争力新内涵的评价指标;第三步,选择适当的国际标杆对中国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进行测度和比较。

二、基于贸易实得的外贸竞争力内涵和测度指标

(一)外贸竞争力内涵的重新界定

外贸竞争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朔到亚当·斯密时期,但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开始有较多的文献出现。从文献公开发表的时间看,外贸竞争力内涵等规范研究,并未与外贸竞争力测度等实证研究同时起步。第一个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Balassa1965年创建的,直到1978年Carmichael才正式界定外贸竞争力为一个国家的企业或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的能力。这种从销售能力视角进行界定的做法被广泛认同,因为此后13年都未出现其他界定。1992年Markusen从实际收入增长速度的视角进行界定,但未得到广泛认同,国内外学者或者继续直接引用Carmichael的定义或者加以改进。

在对Carmichael的定义加以改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学者是陈宝春,他的视角从销售能力拓展至了获利能力,但他没有强调利润的多少,也没有创建相应的测度指标。利润(本文指会计利润)是一国企业开展外贸活动的基本动力,而利润的根本来源又是本国企业为出口商品(服务)所创造的附加值。当一国企业为出口某种商品(服务)所创造的附加值与其名义出口价值不成正比时,名义出口价值增加并不意味着该国企业获得的利润也相应增加。一国的外贸活动由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组成,商品(服务)进口后可能直接进入本国消费领域,也可能先进入生产领域再进入本国消费领域,还有可能进入生产领域形成新的商品(服务)再出口至国际市场,即“先进(进口)后出(出口)”。在第三种情形中,出口商品(服务)价值链主体就既有本国企业也有外国企业,名义出口价值减去由外国企业创造的价值,才是本国企业创造的、通过外贸活动实现的价值总额,本文称之为“贸易实得”,它正是本国企业为出口商品(服务)所创造的附加值的依附主体,其大小将直接决定利润的多少。所以,在当前商品(服务)价值链主体日益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下,应该立足于贸易实得对外贸竞争力内涵重新进行界定。我们认为外贸竞争力是指一国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商品(服务)并获得相应利润的能力。

(二)贸易实得指数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三大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下文称为传统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均为国外学者创建:RCA是Balassa1965年创建的;Grubel等1975年创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G-L);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是John等1987年创建的。此后,国外学者都是直接应用以上指标测度外贸竞争力,再没有进行指标的创新。

根据我们对外贸竞争力内涵的重新界定,就不难发现以上三大传统评价指标都无法真正契合其内涵,因为它们都只涉及名义出口价值量的方面,而忽略了名义出口价值背后质的问题:这些出口商品(服务)价值链主体全部都是本国企业还是包含了外国企业?通过出口本国产业或企业获得的贸易实得多还是少?能获得相应的利润吗?为此,我们创建新的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贸易实得指数(Actual-Trade-Take,ATT),它是一国企业或产业出口某种商品(服务)的贸易实得与该商品(服务)名义出口价值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1)

(1)式中,ATTj表示一国企业或产业出口第j种商品(服务)的贸易实得指数,Xj代表该国第j种商品(服务)的名义出口价值总额,Mxj代表该国为第j种商品(服务)出口而进口的价值总额。ATTj的取值范围为[0,1]。根据贸易实得、附加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ATTj越接近于1,该国企业为第j种出口商品(服务)所创造的价值总额越接近于名义出口价值总额,本国企业通过出口商品(服务)得到的利润就越多,该国第j种商品(服务)的外贸竞争力就越强,反之亦反。公式中的Xj可以在统计年鉴等渠道查到,Mxj需要我们计算,公式如下:

Mxj=xj(αj β+b) (2)

(2)式中,αj=(a1 j a2 j … an j)代表国内直接消耗系数向量,aij表示j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出需要国内i部门直接提供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数量,■,Di表示国内i部门直接为j部门生产Y所投入的中间产品或服务总量,Y为j部门总产出。β=(b1 b2 … bn)T代表进口投入系数向量,bi表示i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出需要本部门进口产品或服务用于中间投入的数量,■,Fi表示国内i部门为生产出Yi的总产出所进口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数量,Yi为i部门总产出。■,b表示j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出需要本部门进口的数量,F为j部门为生产Y单位的最终产出需要本部门进口的中间产品或服务数量。

从ATT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ATT指数能够充分体现一国出口产业或企业获取利润的来源和外贸竞争力的新内涵。

三、中美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实证与比较

(一)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现状

鉴于美国既是全球机电产品贸易的贸易强国,又是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重要伙伴,本文拟将美国作为中国横向比较的参照样本。2005年1月1日中国98%工业品的“入世过渡期”结束,中国机电产品自此失去了“入世过渡期”保护,开始面临全方位的国内外竞争。2004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2682.2亿美元,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7.63%,同期美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3931.1亿美元,占世界机电出口总额的11.19%。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增加至7031.0亿美元,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18.13%,同期美国为4453.4亿美元,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11.48%①。从市场占有率看,“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所占的世界市场份额与美国相比已从落后逆转为超出,说明中国的名义出口价值不断扩大,即销售能力在不断增强。

中国机电产品销售能力逐步增强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好的事实——“先进(进口)后出(出口)”现象非常普遍:2000年以来,中国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达六成以上,2010年为67.36%②,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越高说明中国机电产品“大出(出口)大进(进口)”现象越普遍,也就是说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价值链主体除了中国企业还有大量的外国企业,获利能力急待深入研究。

(二)中美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的比较

本文拟以HS(1996)作为机电产品的分类标准。根据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2008 年联合颁布的《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机电产品是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电子产品、电器产品、仪器仪表、金属制品及其零部件和元器件,从内容看上,它们隶属于HS(1992)的第84—89章。

1、基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的测度

TC是指一国某种商品(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公式如下:

■(3)

(3)式中,TCj表示某国第j种商品(服务)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Xj代表该国第j种商品(服务)的出口总额;Mj代表该国第j种商品(服务)的进口总额。TCj的取值范围为[-1,1]。从TC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虽然它涵盖了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但仅以名义进出口价值为计算因子,没有考量名义进出口价值总额中贸易实得的大小,因此它只能衡量中国机电产品生产企业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能力。由于中国逢2、7年份才编制国家投入产出表,2012年的国家投入产出表尚未,下文的贸易实得指数仅能从2007、2002和1997年三个时点对研究样本的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进行测度,因此在这里我们也仅计算这三个时点的TC值,计算结果和变化趋势见表1和图1。

根据计算结果和TC指数的评判标准,此处我们得出的结论是:1997—2007年这10年里,前5年中国机电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总体比较弱,后5年有一定的改善;相比较之下,美国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不但比中国弱,而且逐步恶化,平均值为-0.24,比中国平均值低0.134。但事实上,美国不但是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国家,而且还是当前全球机电产品贸易市场上高尖端技术机电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与中国相比,美国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所以,本节应用TC指数得出的结论明显违背事实的情况,足以说明在当前商品(服务)价值链主体多元化和国际化加剧的背景下,TC指数已经无法准确、客观地测度一国商品(服务)的外贸竞争力。

2、基于贸易实得指数(ATT)的测度

在此,我们将应用ATT重新测度两个国家的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根据ATT的计算方法,我们需要的数据是两国的投入产出表和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各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在联合国官网就可以查到。为了测算出各国机电产品名义出口价值总额中的进口价值总额,我们需要部门分类非常详细的国家投入产出表来计算αj、 β、和b。需要说明的是,美国每年都编制有国家投入产出表,而根据国务院的规定,中国每逢2、7年份才编制国家投入产出表,2012年国家投入产出表尚未,最新近的国家投入产出表是2007年投入产出表,因此,我们仅以2007、2002和1997年作为纵向比较的时点。

经过计算,得到了中美两国1997、2002和2007年3个年份机电产品的ATT值(见表1)。透过表1和图1可以看出以下基本情况:美国机电产品贸易实得指数的平均值为0.585,10年里的增减幅度非常微小,无论是各个年份的贸易实得指数还是贸易实得指数平均值都位居中国前列;中国机电产品贸易实得指数在起点(1997年)本来就不高,落后美国0.15,2002年还出现了大幅倒退,此后至2007年虽有一定上升,但始终没有回归至1997年的起始状态,最终导致三个时点的ATT平均值落后美国0.171。

四、基本结论与启示

第一,在当前商品(服务)价值链主体日益多元化和国际化加剧的现实背景下,基于贸易实得重新界定外贸竞争力的内涵,才能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全面、准确地把握外贸竞争力。

第二,ATT能够比TC更加准确、客观地测度一国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因为它能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即从销售能力和获利能力两个维度对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加以测度。本文应用ATT比较中美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美国是世界机电产品贸易强国,中国只是贸易大国,其外贸竞争力与美国等机电产品贸易强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第三,国内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大出(出口)大进(进口)”的加工贸易方式是导致中国机电产品贸易实得不多、外贸竞争力不强的根源之所在。国内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应将主要依靠初等要素投入的加工贸易方式,转变成依靠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品牌培育等高等要素投入的一般贸易方式,成为机电产品价值链高端价值的创造者。

第四,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今后机电产品国际竞争的焦点将趋向于高尖端技术密集型产品。政府要尽快调整机电产品相关产业引资政策,完善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涵盖标准、认证、国际信息收集与等的机电产品扶持与监管体系。

注:

①数据来源:UN Comtrade 电子数据库。

②数据来源:《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各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参考文献:

①Carmichael, E. A. Canada’s manufacturing sector: performance in the 1970s. Canadian Study, 1978, 51, 72-128.

②Balassa, B.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Manchester School, 1965, Vol. 33, No.2, 90-123

③Grubel, H.G., Loyld, D. J.,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1975

竞价年度总结篇8

百度近来麻烦不小。2008年11月15、16日,央视《新闻30分》连续两天对百度竞价排名的积弊进行了报道,指出百度竞价排名为虚假信息、虚假广告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并曝光了其内部员工帮助造假的内幕。央视报道让百度竞价排名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不知是意外巧合,还是有意借力,就在央视报道播出不久,“互联网反垄断联盟”主席王丰昌对媒体宣布,联盟将在2008年12月20日之前集结100家网站对百度提讼。

王丰昌表示:“诉讼主要针对百度的竞价排名,如果百度放弃竞价排名,我们可以撤诉。否则,我们将坚持到底。”并称“2009年将是百度竞价排名的诉讼年”。

100家网站,100讼,是炒作的噱头,还是确有其事?王丰昌发起的互联网反垄断联盟为什么对百度的竞价排名如此耿耿于怀?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百度竞价排名是否违法?就上述焦点问题,《新财经》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为什么是法易网

“在央视曝光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做诉讼准备工作了。”王丰昌否认了外界所说借央视报道的猜测。王丰昌的另一个身份是法易网首席执行官,在2008年11月初,法易网发起成立了互联网反垄断联盟,并召开了互联网反垄断主题研讨会,开始为集体诉讼做准备。

法易网为什么要挑头和百度过不去?

这得从2008年年初说起。2008年1月18日,王丰昌像往常一样查看网站流量,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访问量大幅下滑,细一查看,来自百度的访问量几乎为零,而在平时,70%的访问量都来自于百度。他赶忙上百度搜索,却发现搜索不到法易网――法易网被百度屏蔽了。

法易网开始与百度交涉,打电话、发邮件。“我们给李彦宏本人也发过无数封邮件,都没有结果。”王丰昌说。

法易网一直被百度屏蔽,直到2008年8月。有一天,王丰昌接到了百度业务员的电话,让法易网做竞价排名。王丰昌这才想起来,自从法易网被百度屏蔽后,他就再没有接到过百度的推销电话,而之前,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一两个,多的时候五六个。

因为“之前有网站向我们反映过,百度销售口头承诺非常多,实际根本做不到,但苦于没有证据,就是打官司,也赢不了。”这一次,学法律出身的王丰昌留了个心眼,他对电话内容做了录音。

双方就竞价排名进行沟通。王丰昌问:“做了竞价排名,百度就会正常收录我们的网站吗?”对方说:“只要交钱,100%收入。”王丰昌又问:“这个可以写进合同吗?”对方说:“不好意思,这个不能写进合同,但我保证肯定会收录。”

2008年8月,法易网花3000元做了竞价排名。这之后,只要在百度搜索竞价的关键词“免费法律咨询”,就可以看到法易网的相关页面。但是,正常搜索“法易网”,仍搜不到网站。“直到现在,百度也没有收录我们的网站。”王丰昌无奈地表示。他分析没有收录的原因在于,他后来把录音拿到北京交通台的节目中播放了,引起了百度的不快。

法易网的遭遇并不是个别现象。许多网站,特别是中小网站,都遇到过类似情况:百度先找一个由头把网站屏蔽,然后让对方做竞价排名,做了,就又会收录。这在业内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王丰昌本人以及联盟律师也经常接到这方面的法律咨询,但“由于受害者群体太弱,99%的网站站主以及个人不会站出来与百度的这种勒索式商业行为作斗争。这就导致恶性循环,百度的‘勒索营销’更加明目张胆,不作任何掩饰。”于是,法易网决定做点儿事。

百度竞价排名伤害了谁

王丰昌说,此次集体的目的,就是要求百度放弃竞价排名。听起来,这近乎是一个无理要求。竞价排名是百度的立身之本,正是依靠这一法宝,百度迅速崛起,并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凭什么要放弃竞价排名这种商业模式?让百度引以为豪的竞价排名到底侵犯了谁的利益?

互联网反垄断联盟秘书长,铸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姚克枫细说了百度竞价排名的积弊。

第一,欺骗普通网民。当网民输入关键词后,搜出来的信息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许多时候,搜索结果第一页都是做竞价的网站,甚至还有一些虚假广告,容易使网民上当受骗。从央视报道揭露出的问题看非常严重,百度竟能使非法行医者变成“在世华佗”,类似“医疗”、“黑诊所”等虚假信息就更多了。这不仅欺骗了网民,还有可能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性命。

第二,商标侵权。百度竞价的部分关键词是某些企业的名称或著名商标,如果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就构成了对这些企业和知名商标的合法权益的侵犯。

第三,引发恶意点击。网站做了竞价排名后,网民每通过百度搜索点击一次网页链接,该网站就要向百度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极易引发恶意点击。竞争对手或其他利益方、甚至百度本身,为了快速消耗广告投放者的广告费,故意点击付费广告的情况很难避免。

第四,某些竞价产品涉嫌违法。比如“手机监控”、“监听设备”等。在国内,贩卖这类产品是违法的。

“在一定程度上,百度就是一个‘诈骗共犯’,与黑心商家一起掠夺消费者。百度竞价排名不是立身之本,而是在自掘坟墓。”王丰昌愤愤地补充说。

法易网副总裁王昱丰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当初李彦宏提出竞价排名时,曾遭到了董事会的极力反对,但李彦宏以辞职威胁,竭力说服其他股东。“这种商业模式是一种作恶的模式,它把人性导向了恶的一面,应该废除。”王昱丰说。

竞价排名是不是广告

王丰昌认为竞价排名的实质是广告,百度的一些做法违反了《广告法》相关规定。

姚克枫说:“我们认为竞价广告是合法的,也应该予以尊重。百度最大的问题是把竞价排名与自然搜索结果混在一起,没有明确标注,只在右下角标注‘推广’二字,颜色还特别淡,一般网民根本分不清推广与‘普通快照’的区别。”记者查阅了《广告法》,其中第13条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

问题是,百度并不认可竞价排名是广告的说法。百度认为,竞价排名是付费搜索,是一种技术支持,而不属于广告。百度的说法甚至获得了法院的支持。2008年6月,在上海大众交通、大众搬场公司诉百度一案中,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百度提供的竞价排名作为一项新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广告业务不同。因此,百度不承担虚假和侵权广告的责任。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多数互联网以及法律界专家认为,搜索引擎的“推广方式”或“赞助商链接”在本质上依然属于广告。但他们同时指出:由于其崭新性,搜索行业的竞价排名未能被明确划归到广告范围,尚处在广告法的监管盲区,这使得搜索引擎服务商得以明目张胆地大打“球”。

专家们表示,类似搜索引擎这类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问题该如何适用法律,目前尚无定论,这也凸显出我国相关立法的滞后。

法易网副总裁王昱丰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美国、日本等国家就已经出台了针对搜索引擎的专项法规,规定不得人工干预搜索结果。对竞价广告也有明确规定,比如美国就规定搜索页面右侧可以做广告,左侧要做,必须有明确标识,而且对广告数量也有限制。谷歌遵循的是美国的规定,要比百度规范。

“我们反对的是竞价排名,并不反对竞价广告。竞价排名是一种误导消费者的商业行为,也是严重违反《广告法》的商业行为。”王丰昌说。

《反垄断法》是重要法律依据

诉百度,自然跳不过垄断话题。“竞价排名是百度垄断地位的集中体现,不但违法,而且是严重违法,甚至是犯罪。”王丰昌说。

姚克枫说:百度占据了中文搜索70%的市场,在这一领域拥有者绝对的支配地位。对于众多中小网站来讲,其绝大多数流量都来自于百度搜索引擎这个“入口”,百度几乎占据着互联网准入的地位。摆在众多网站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网站流量的访问入口已经被百度这些大搜索巨头所垄断,网站的生杀大权事实上已经掌握在别人手中。网站一旦被搜索引擎“屏蔽”,基本等于被互联网屏蔽。因此,对于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方式,中小网站虽然不满,但为了生存,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反垄断法》出台后,百度的垄断行为立即成为各方投诉议论的焦点。2008年10月31日,北京市邦道律师事务所李长青向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处递交了一份《反垄断调查申请书》,申请对百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反垄断调查。李长青认为,百度对其他网站的封杀,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造成两个严重的社会后果:其一,百度的封杀行为在实际上消灭了许多网络经济中的市场竞争主体,从根本上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其二,出于商业目的人工干预搜索结果行为,损害了社会大众的利益,损害了受众对公众信息的知情权和使用权。这种网络霸权主义,不仅应该受到道义上的谴责,而且应该受到行政和法律的制裁。

姚克枫说,《反垄断法》是诉讼最重要的法律依据之一。但他表示,《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实施细则至今没有出台,这增加了诉讼难度。

诉讼是一个长期过程

按照2008年12月初王丰昌对媒体的表态,2008年12月20日之前要集结100家网站对百度提讼,这难免让人觉得有炒作之嫌。面对记者的质疑,姚克枫笑了笑说:“这不可避免。即便外界这么说,我们也要这么做,而且我们也不否认,就算炒作,也是一种良性的炒作。”

说到诉讼的进展程度,王丰昌解释说:“这里面存在误区,并不是100家同时。诉讼是一个长期过程,可能两年,可能三年,也可能是五年。”

“原来的设想是立一批。但实话实说,准备工作确实不容易,现在是能立多少就立多少。我手里的4个案子,争取都立上。”姚克枫对记者坦言

王丰昌和姚克枫都表示,这次诉讼的难度相当大,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站有顾虑。因为担忧被百度永远屏蔽,不少中小网站考虑之后,决定放弃。

第二,法院判决的公正性。许多网站对公正判决缺失信心,认为百度是最擅长公关的,法院判决结果很容易受到百度公关的影响。

第三,取证难。哪些证据法院认可,很难把握,而且不同法官在认识方面也有差异。

第四,适用法律模糊。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的不正当竞争或者垄断行为规定不是很明确,需要把多个法条综合起来进行陈述。

姚克枫表示,总体而言取证还是比较顺利的,该搜集的搜集,该公证的公证,“还有些关键证据,包括一些录音等,现在不方便说,在诉讼以后会拿出来。”

王丰昌还向记者透露,联盟建立后,美国有十几家律师事务所和联盟取得了联系,希望在美国本土的诉讼。目前暂定了一家,不需要太久,美国本土的诉讼也会开始。

采访最后,王丰昌表示:“年底前会立几个比较典型的案子,明年力度会比较大,明年应该是百度竞价排名的诉讼年。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集体诉讼,让这种违法的、有违商业道德的商业模式赶快消失。”

记者手记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