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服装专业教学8篇

时间:2022-08-16 09:01:26

服装专业教学

服装专业教学篇1

关键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具备新知识,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光荣使命。社会学家曾这样定义:中国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劳动力资源是取决我国加入WTO优劣的核心问题。在沿海地区外商因无相对应的技术工人而撤资的事件已不再是危言耸听,因此引起各界人士对中职教育的高度关注。

一.我国服装行业与中职服装教育的现状

培养适应服装行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专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服装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各类成衣产品生产齐全,种类繁多,成衣的生产制造水平,已接近了国际的先进标准。但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品牌的附加值极低。产品缺乏必要的企划方案及连贯的品牌定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加入世贸后,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服装的出口量也会逐渐增大,有利于贸易与品牌经营为一体的企业形成和发展。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营销手段的进入与渗透,必将使我国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岗位化发展;以此推动服装业在企划、设计、工艺、管理、营销等环节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中等服装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从过去教学只为某一个生产环节(比如流水作业的车工、熨烫工等)和岗位服务,变成为两个以上职业岗位群服务,使学生由过去的一专一能,变成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服务面向,提高社会声望和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就过去的专业教学体系而言,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较广、较深,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岗位需求。毕业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及对岗位工作范围的认识与理解,大多中职学校没有形成真正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学的形式陈旧,专业教材的内容老化,缺乏对现行行业岗位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加之专业教师师资缺乏,并且师资队伍中,很少有长期参与服装企业岗位调研的教师,所以在有数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也只能是照本宣科,更谈不上以产、学、研的专业教育方向,来满足今天的服装行业中各种技能性、创造性的岗位。

二.服装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及实施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服装专业在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坚持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坚持创意设计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坚持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装企业的人员结构和人才需求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服装设计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服装设计师起码应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和良好的服装造型能力,了解服装材料的理化性能及外观风格,有一定流行预测能力,对服装文化内涵有深刻的体验。根据我国服装业的发展需求和服装设计专业发展方向,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熟悉国内服装市场、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将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的现代服装设计人才。

(二)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中职服装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多是生产第一线的服装生产技术岗位,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技能去解决服装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服装专业的教学要求,一是增强感悟能力,以服装专业课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建设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相关课程与教学环节;二是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掌控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服装学科综合知识的体系,应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在具体应用中,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建立教学实践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一条龙的课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结构制图,在结构制图的基础上完成裁剪、工艺制作和整理,进而完成作品。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制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学岗位职责。制定各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激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从严治教。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应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育人的质量,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要依据服装市场的变化来制定,积极将服装生产一线反馈的信息及时融入教学环节中。调整、缩减一些较深、较难的理论和技能课程,使学生能充分地掌握专业岗位有关的技能知识,并加深学生对专业岗位深层次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在进行服装专业岗位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形式的创新,在于如何选择、实施实践环节,提高专业岗位的动手能力。通过专业基础、专业考证、毕业设计、专业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服装专业教学篇2

关键词:服装设计;改革创新;现代服装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传统服装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质量是现在服装产业竞争的最重要环节。服装产业的新变化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无疑会增加,给承载着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技工教育学校带来较为有利的发展机遇,特别服装专业的教学与发展。

1 我国服装行业与技工学校服装教育的现状

培养适应服装行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是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服装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各类成衣产品生产齐全,种类繁多,成衣的生产制造水平,已接近了国际的先进标准。但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品牌的附加值极低,产品缺乏必要的企划方案及连贯的品牌定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加入世贸后,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服装的出口量也会逐渐增大,有利于贸易与品牌经营为一体的企业形成和发展。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营销手段的进入与渗透,必将使我国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岗位化发展;以此推动服装业在企划、设计、工艺、管理、营销等环节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技工教育虽然越来越被重视,但从实际来看,选择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习能力弱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中考中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而选择进入技工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而选择,意味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服装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服装专业制图教学还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突破出来,先“弄懂”再“学会”的教学过程根深蒂固,即使师生都已经明确“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外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仍然纠缠在“弄懂为什么”这一要求中,纠缠在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堆积中,摆脱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模式。

3、教学理念滞后。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每一项事物的更新速度都很快,服装产业也是如此。服装产业的发展就与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联系密切,而且带有季节性,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学校教学缺乏和市场发展的联系,没有主动关注的意识,教师缺乏主动求知动力,所以教师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技巧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实效性下降。

4、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稳定,与社会、产业脱离。由于受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育,即使是与行业、企业紧密系着的教育,也缺乏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的意识和能力――缺乏以“出口”牵动“进口”,以“出口”调节“生产”的观念,缺乏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经验,这往往导致了服装专业教育的“闭门造车”,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专业与行业、企业的联合不够稳定,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些学习了几年专业技能的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服装企业后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3 服装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制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学岗位职责。制定各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激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从严治教。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应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育人的质量,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和企业对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我们必须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多提供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工艺实习室。另外,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采取多种途径给学生创造参加实训的有利条件,既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技能,又能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的需求,针对性地为自己走向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3、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现在教学理论强调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技工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结合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在设计练习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服装,引导学生多思巧做。老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激励、诱导学生用巧妙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就能使学生遇到问题时,从各个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索和解决。

5、专业再选择工程的创建。市场经济证明,要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技术含量、价格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价格?于是相应产生了分工精细、各施其责的局面。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将课程设置按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在统一修完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有了专业的再选择与学习,毕业生中专业层次与形式能进一步多样化,大大提高就业率。

先进的教学改革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盲目、低效的教学模式甚至僵死的教学模式,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教学改革思想,创新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柴伟民.谈服装一体化教学[M].中国教育报,2007,1.

服装专业教学篇3

针对上述现象,我就不得不反思我的服装专业教学。因此,写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教学内容陈旧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材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我校服装专业结构制图教材所采用的款式陈旧,例如书上的衬衫款式基本已经不太出现在生活中,衣长偏长,胸围放松量偏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学好基本款式后在实际操作中实用性不大。众所周知,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也许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也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服装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服装专业制图教学还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突破出来,先“弄懂”再“学会”的教学过程根深蒂固,即使师生都已经明确“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外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仍然纠缠在“弄懂为什么”这一要求中,纠缠在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堆积中,摆脱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模式。这一点也可以在教学结果中得到证明。从目前服装企业招聘的现状来看,企业对中初级制板技术人员的需求量相当大,尤其希望中初级制板技术人员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实际生产。但即使是出自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素质和实际能力却也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在打板、放码等实用性的技术方面,能适应服装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的人才极少……这与我国服装专业教育着重于“纸上谈兵”的教学思路和专业教师没有专业经验、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

3、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例如: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中,其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步,学生使用铅笔和三角板在笔记本上跟着画一步。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教学效果也比较低。因为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就存在教师画的时候学生等,学生画的时候教师等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光男西服的结构制图就需要四到五个课时才能完成。另外,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制图,由于有许多线条和标注,有些部位不容易看清楚,学生在模仿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再说,服装制图是二维的,而成衣是三维的,画在黑板上的结构制图是静态的,要在黑板上演示出二维的制图向三维的成衣的转变过程是不可能的,于是学生在制图课中只是纯粹的模仿制图,换句话说,只是为了制图而制图,对制图的目的和意义是不理解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4、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稳定,与社会、产业脱离

由于受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育,即使是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着的教育,也缺乏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的意识和能力――缺乏以“出口”牵动“进口”,以“出口”调节“生产”的观念,缺乏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经验,这往往导致了服装专业教育的“闭门造车”,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专业与行业、企业的联合不够稳定,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些学习了三年专业技能的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服装企业后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具体到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我们的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与行业、企业的实际有明显的脱节,举个例子来说,平时我们在制图教学中大都画的是1:5的小图,而实际企业中用到的都是1:1的大图,这样制小图的实际意义就打了一定的折扣,还有我们教学中进行每一种基本款式大都只停留在款式上,而之后制版排料的过程练习的少之甚少,而在企业中后面的几个过程往往是实际的应用。

总之,现今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比较陈旧,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专业发展对服装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型的教学理念,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距离,真正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素质的形成。

服装专业教学篇4

一、教材的选择,体现倒新性

实践性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紊,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职业中专服装工艺教材应突出实用的特点,及时补充最新的工艺实践知识,介绍新的理论。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调动其积极性和互动性,介绍相关学科的状况,了解新的知识。如(服装结构与工艺)就应该把最新的的内容和要求、课时分配、技术要求等列入教材让学生了解清楚并通过和学生的教、学、做来完成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呈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教师通过精心安排图片、动画画面,将时尚生活品位等融于教学之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思维探究。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实践性

实践性原则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它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我听到了,我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理解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体现主体性

主体性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学生能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探究,实现了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校企合力共育技能人才

派专业课教师深入实习场所进行调研,与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探讨,多方征寻建议,为我校服装专业教学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经验,同时为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创了有利局面。

组织同学进行实习,在一线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生产.技术之中,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工艺制定及实际生产,锻炼学生产生效益,经过这样的实训后,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没有明显的过渡期,满足了社会对实用受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职业高中服装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三、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实践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在设计练习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服装,引导学生多思巧做。老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激励、诱导学生用巧妙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就能使学生遇到问题时,从各个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索和解决。

(二)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多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情感也将随着教师的引导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活跃思维。这样,在教师的鼓励和有效的启发下,学生就会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如在教新知识时,可鼓励学生多进行质疑,再引导学生释疑;在巩固练习时,要鼓励学生说说服装制作的思路、方法、依据,特别要说出差错原因;在课堂小结时,鼓励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学到哪些知识?用什么方法学习?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样教学,学生不但没有心理压力,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且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又能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强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由此可见,动手和创新思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灵感,多动手可以找到创新的门径,不断提高创新发明的能力。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处于最爱动手、最富创造力的时期。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挖掘教材中动手的素材,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摆、剪、折、量、画等活动,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计划与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是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实体的教育,与企业合作,围绕企业需求设置课程。适应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可有效地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推进了职业高中服装教育的发展.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特色和需求量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就业前就拥有岗位,就业后就直接上岗,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职业高中教育的实践教学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为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我们对服装专业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确立以专业课为主、基础课为辅的教学方针:

服装专业教学篇5

【关键词】服装专业 教学改革 市场原则 专业细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63-01

当代的设计艺术如果不进行创新,依然束缚于传统的绘画设计理念,将跟不上世界潮流的发展。因而,我们应在传统的基础上引进现代设计艺术,才能在这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展现出来,顺应世界的发展潮流。现代的设计艺术比传统的绘画艺术所表现的形式更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并能直接的体现它的使用价值。所以,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中,我们应从本质上去改善,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联系,才能更直接的确立新的教学理念。

如今,在大多数服装设计院校中,老师的教学往往只是片面地要求服装的美感和独特的设计,却忽略了现实中的实用性和实际性。这样,将会造成服装教学中的误区,学生们设计出漂亮的时装,在服装大赛中也能获得好的成绩,却因为没有与现实中的生活相结合,最后导致学生们设计的服装只能成为一种概念,不被企业所认可。学生们毕业以后,设计出的作品与生活中的时装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不被服装企业受用。如果还是局限于设计与艺术形式,这将会使学生设计的服装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只是学生们毕业之后对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工作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归根结底,还是服装教学的发展思路不够全面,学生们对服装的实质性认识太过单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服装设计的认识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

一、建立市场经济观念

我们所设计的服装是让大众认可、接受的,让消费者穿上我们的服装,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以,我们要考虑市场的需要,做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装,将服装作为一种商品出售,最后让消费者去判定我们的服装是否成功。如果只是要求服装的设计新颖,那样只能作为一种形式去展示出来,只会被人们欣赏,而不会有实际的用处,而在世界潮流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单一的设计可能会被激烈的竞争所压倒。只有我们结合实际的市场经营规律,将服装转化为经济效益,我们才会有更好的竞争途径让我们的服装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结合实际来讲,我们的服装最终是要与企业接轨的,只有让企业欣赏我们设计的服装,并判定能够销售于市场,我们的服装才会显示出它原有的意义。因此,我们应着手于市场经济,设计出最成功的服装,并且我们的服装是要消费者来评定的,并不是靠个人认可,我们要考虑大众的心理,所以,我们所设计的服装将是与这个时代符合的,并是这个时代所需求的,这样我们才会成为服装界的佼佼者。

通过教师新的教学思路,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类实践去真正感受实际应用中的服装形式,让学生从实际中去设计服装,缩短学生与市场的差距。如在实际生活中就考虑这一季服装的风格及特点,从一开始就要加强学生对市场的把握和对未来的完整规划。

二、强化专业细分特色

面对激烈地竞争环境,各企业应用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来掌握市场信息,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所以各企业都会有对市场最细分的专业定位,这是最贴近市场的一种切入点,只有找到相关信息,才能将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雅戈尔”――中国市场中的常胜企业,它就有自己独特的专业理念来应对市场变化。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等种种挑战。面对压力,公司上下坚定信念,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经营国际国内市场,强化管理化解外来风险,使整个集团公司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在谋划全国布局、大力拓展终端数量的同时,雅戈尔进一步加强对终端的运行管理,着力提高运行效率。针对国内市场差异化日益分明、消费水平逐渐拉大的新趋势,雅戈尔把全国市场划分为六个板块,雅戈尔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完整的优势,积极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带动整体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雅戈尔先后推出VP免熨衬衫、DP免熨衬衫、全毛抗皱西服等独家产品,并通过多种宣传推广方式,使之成为服装市场的亮点。这些新产品不仅扩大了雅戈尔的市场份额,更赢得了对同类产品的定价权,使雅戈尔产品的销售利润远高于同行。对雅戈尔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销售并非把产品卖到国外市场,而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即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出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产品。通过与国际市场资源的整合,雅戈尔分布于国内外市场的上游面料产业在研发、销售、生产及物流服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管理,雅戈尔还将通过品牌提升、管理提升和质量提升来提高企业效益。

三、结 论

我国的服装业还处于新兴阶段,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完善到位,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在认识中去改善。由于中国服装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设计师的经验还较少,与市场结合不到位,从而不能真正让服装行业得到有效地改善。不过,现在我国的设计师已认识到设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使我国的服装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学生们所接触到的服装设计已不是简单的艺术构成,而是围绕着市场经济所设计的,设计出能够推向市场、被人们所接受的服装,这样,学生们的设计将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有在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的过程中,我国的服装行业才会成就更多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朝阳.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8(9)

服装专业教学篇6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关于服装材料方面的教材与书籍,内容大致相同,大部分是针对工科类学生编写的,而针对服装专业的教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合理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针对服装专业的教学大纲、专业需求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等特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服装材料的种类、服用性能、特征和服装材料的鉴别、选用以及服装的管理上面。对纤维和纱线的基本性能、结构特征、物理及化学指标、加工工艺等内容只进行大概介绍,不深入讲解。其次,新型服装材料在高科技的助推下层出不穷,而教材里的现有内容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渠道、多方面获取新知识,将当下最新的服装材料知识带给学生。最后,要将服装材料二次设计方面作为一个教育改革重点。因为学习和研究服装材料的二次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服装流行趋势的变化和规律,并能更好地找到当代服装设计的灵感。21世纪,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为服装材料的二次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未来的服装设计将会以材料为主体,并在服装材料的二次设计上大有可为,服装材料二次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样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改革,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明确了教学方向,也使多门学科可以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学科的交融互通,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提倡实物感知法

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应积累大量的面料制品,制作成服装材料样卡,在课堂上,让学生认识并通过手感目测法逐一对比并加以区分,以形象的、具体的材料代替书本中枯燥的文字说明。如,按服装材料的材质分,有天然纤维面料(棉、麻、丝、毛)和化学纤维面料(涤纶、锦纶、腈纶、氨纶等);按织物的分类看,有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物;从织物的组织结构看,有平纹、斜纹、缎纹、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缎纹变化组织,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复杂组织,如格组织、绉组织、透孔组织、蜂巢组织等;按染色印花工艺分,有印花面料、扎染面料、蜡染面料、手绘面料等;还有一些新型的服装材料如大豆纤维面料、牛奶纤维面料、玉米纤维面料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实物,不仅打破了枯燥的课堂气氛,也使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摸到这些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面料,可以加深印象。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身上穿着的服装入手,让每位学生分析自己的服装是什么面料制成的,是机织物还是针织物,是通过什么组织结构织成的,它的印染工艺是怎样的,它的手感是怎样的,它的服用性能如何,它的服装材料二次设计的手法是怎样的,等等,并让学生相互讨论、加强互动。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交流想法与认识,增强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加深了对服装面料的整体性认识。

3.引导学生学会联想推导学习法

对于大学生,教师不能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能再对知识死记硬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式的推导学习法,由一个知识点展开联想,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深入浅出,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由表象看到实质。举例来说,在讲到纤维的横截面形态与纵向形态结构时,教师带领学生到服装实验室,借助光学显微镜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纤维的横截面特征、纵向结构特征和尺寸形态等。纤维的特征决定着面料的性能。我们在显微镜下面看到的粘胶纤维的纵向结构其表面布满了细沟槽,横截面形态是不规则的锯齿形且有皮芯结构,那么仅仅通过粘胶纤维的外观结构就可以推导出粘胶面料的基本性能。因为粘胶纤维的比表面积较大,那么可以联想到在相同条件下,它的表面吸附水分子的能力就较大,且它的内部充满空隙,由此可以推导出它的吸湿性能较好;由于吸湿性能力较好,可以推导出粘胶面料不容易产生静电;由其不容易产生静电进而推导出穿起来较为舒适。所以,教师可以从很小的一个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联想将表象与实质联系起来,这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要深入讲解,讲清楚来龙去脉,这样学生也会容易理解并记忆深刻。

4.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本课程中有很多实验环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但实验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能锻炼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加强对面料性能测试与鉴别方面的实验。服装材料不计其数,服装专业的学生应正确判断原料、组织结构、品种、织物加工工艺特点等,以利于正确地选用各种服装材料进行设计,合理裁剪、缝制及保管,将服装材料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品种的使用功能。这样可开阔服装专业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并为服装材料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多种纤维、纱线、面料进行相关的实验。学生先将面料拆拨成纱线,再逐步拆拨成纤维,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横截面形态及纵向形态特征,鉴别出是哪一种纤维材料;通过手感目测法感受各种原材料不同的手感;然后用燃烧法对纤维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纤维在接近火焰时、燃烧时、熄灭时的烟雾、燃烧状态和气味,以及燃烧后的灰烬和形状,以区别各种不同的纤维。此外还有化学溶解法,让学生借助各种化学制剂对纤维进行溶解、干燥、称重,并计算出某种纤维的百分比。通过实验,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鉴别面料的能力。这比单纯地从书本上看到文字更加真实与形象,免去了死记硬背的机械性记忆,这些知识会变成常识被永久地记忆。

5.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书本中枯燥乏味的文字及图片,通过动手制作转变为实物,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材中在讲到机织物组织图的时候,图文抽象复杂,深刻难懂。那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动手做机织物样品。每人准备几个硬纸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毛线作为经纬纱线,通过上下交织的方法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如蜂巢组织、绉组织、透孔组织等。书中在谈到这几种织物组织的时候只是寥寥数语,我们单单读起这些文字并不会产生什么特殊的感受,但是我们将这些组织做出来之后就会惊奇地发现,在经纬纱线的相互上下浮沉之后,由于纱线之间的相互拥挤与疏离,其会在织物表面形成独特的外观效应:蜂巢组织有蜂窝般的结构,表面有凸起也有凹陷,像极了蜜蜂的巢穴;绉组织的表面由于纱线的相互作用绉起而形成疙疙瘩瘩的外观;透孔组织的表面会有许多分布均匀的孔洞。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织物名字的由来,每当听到这些织物组织名称的时候就自然会想起它们的外观。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原组织中平纹、斜纹和缎纹的对比。学生将做好的这三种机织物样品放在一起比对时就会发现,在相同条件(毛线粗细相同、经密纬密相同、手劲相同)下,平纹组织的结构相对紧密,织物较薄,浮长为1,不容易勾丝;而斜纹组织纱线与纱线之间相互靠紧,所以相对于平纹来说,斜纹织物较为厚实,但由于浮长的存在,织物容易勾丝;缎纹的浮长更长,纱线更加靠紧,所以缎纹组织结构更加紧密、厚实,更容易勾丝。这就与书本中的知识点对应上了,效果非常直观。此外还有针织物的制作,就是让学生利用毛衣针和毛线织出三种最基本的纬编组织:纬平针组织、双反面组织和罗纹组织(1+1罗纹、2+2罗纹、3+3罗纹任选其一)。将三种织完的样品放在一起比对时可以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纬平针组织具有较大的卷边性和脱散性,横向比纵向有更大的延伸性;双反面组织的正反面都呈现纬平针组织的反面效果,且组织较为厚实;罗纹组织具有很强的横向延伸性;等等。如果靠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可能过不了多久就忘了,但是学生通过实践做出了实物,就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摸到,并进行对比,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忆,这样记忆的时间比死记硬背更为长久。

6.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如今,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多媒体在现代化教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集文字、图像、影像、音频、视频等于一体,形象且直观地将书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识灵活化、具体化、生动化了,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了,不仅教学效果形象、丰富、直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免去了教师写板书的繁琐,极大地节约了教学时间,并且大大扩充了教学信息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关于服装材料学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如,蚕丝的生产过程,关于彩棉的介绍,竹纤维与棉纤维的对比试验,如何辨别真假羊绒,对扎染和蜡染的介绍,新型纤维如牛奶纤维、大豆纤维、珍珠纤维、超细纤维等的介绍,还有一些关于面料性能测试如稳定性测试、抗水性测试、色牢度测试、纤维含量测试、燃烧性能测试等。另外,教师可以随时登录互联网查找最新的专业知识,更新书本中相对滞后的教学内容。

7.组织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学生从课堂走入市场,从学校走入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检验。教师组织学生到面料市场进行调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得以验证,使学生对面料的鉴别能力和运用能力大大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收集好的面料制作成小样并加以整理,制成面料样本,分析每种面料的原材料、织物组织结构、织物加工工艺、服用性能等,写出调研报告并分组讨论、相互启发,让大家在相互探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去大型商场进行服装材料的调研,了解不同品牌对服装材料的选择,不同风格服装(光泽感的、柔软型的、挺括型的、平整型的等)对服装材料的选择,不同类型服装(正装、礼服、休闲装、家居装、内衣等)对服装材料的选择,不同性别、年龄的消费者对服装材料的选择,不同季节的服装对材料的选择,以及当下最新型服装材料的发展,等等。学生以此内容写出调研报告,并针对调研结果预测下一季服装材料的流行趋势。

8.结语

服装专业教学篇7

关键词:服装造型设计;教学实施;创新规划

服装的造型设计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课程,该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有独特的思维和艺术创新能力。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些不足,教师应增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多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提升之后,再让他们结合自身的艺术思维和绘画天赋进行服装造型创新设计。如,在衣服的口袋、袖口、衣领等部位进行细节的设计。服装造型设计只改变服装的外在,而没有表达独特的创新思维,则会让设计出来的服装缺乏内涵,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无法吸引消费者。因而,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上应加以创新,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和设计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为服装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服装造型设计的教学内容

时代正在快速发展,服装无论是作为一种产品还是一种文化艺术,都需要发展与进步。当今人们对自己的着装、形象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在选择服装时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心意,既经济实惠,又时尚、富有艺术感的服装。只有体现出时代精神,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服装才会受到人们欢迎。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很好地运用教学理念给学生传授设计理念、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创新服装造型设计。进入21世纪之后,原有的中山装、旗袍等传统服装不再流行,现在的服装越来越追求时尚。服装设计不再受一种风格或思想的束缚,而是趋向于追求自由感、存在感和舒适度。所以,在当下,不管是服装设计研究还是服装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都需有新的突破。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转变思想,懂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习、借鉴优秀的服装设计方法,如学习人工体学知识,培养设计能力,提高设计灵敏度,发散思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服装设计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致力于提高服装设计教学质量。

二、服装设计教学的创新

对于原有服装设计的超越与创新,就需要从其设计风格、设计元素和设计形式上进行改变。如,在服装的结构设计上,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就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设计风格,融入一些原生态元素,顺应时展潮流。服装设计不一定需要完美,遗憾、残缺也是另外一种美感。对于服装的美感,一般都是通过模特走秀体现的,因为模特能够把衣服的美感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进行创新设计时,是能感受到这种设计的新颖与精致的。当某种造型艺术设计被人接受之后,就可开创新的创作手法。如,夸张的手法,这种方法能够夸大服装的设计理念,让设计出的服装更脱俗,独树一帜。但在服装设计中并不是为了夸张而夸张,而是通过夸张突出服装的特点,让服装更加新颖,更能够吸引人。利用夸张这种设计方法设计的服装,能够给人美的享受。

三、设计规划的具体落实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服装造型教学创新需要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理解服装设计的精准度要求。教师要以专业内容为基础,向学生传授服装造型的基础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潮流、经济形势、文化等辅助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设计背景后再进行设计创新,让服装设计创新不成为空谈。同时,学生也应参与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在实践中学习、创新,提升设计能力。服装设计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要有国际、现代、市场三位一体的设计意识,审美观点要开放、独特、专业。

四、结语

培养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让学生自我展示,大胆创新,设计出优异的服装作品。同时,为实现服装造型设计的创新,学生应将创新思维与艺术审美结合起来,以新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进行服装造型设计实践,如此才能让我国的服装设计更为独特。

作者:白露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陶尚中,张蓓蓓.服装机械设备对服装造型的影响——裁剪机械(工具)对服装基本型的影响.科技资讯,2008(9).

服装专业教学篇8

一、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已不能较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在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育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中等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服装行业对人才需求现状

服装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中国加入WTO后,服装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一方面,大量的新生企业对服装熟练工人的需求激增,出现了供不应求局面。另一方面随着服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尤其是对技术拔尖、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增长是一个新的趋势,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服装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从整体上来说应该是客观的。对中等服装职业学校而言,这就意味着有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

三、校企结合,共创双赢

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就业、转换职业或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迫切希望职业学校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来充实自己的职工队伍。而校企结合的目的正是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缩短学生融入企业的时间,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周期,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同时受益。针对这一目的,我校抓住与企业的切合点,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探索开创服装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一)与企业的生产结合,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1.通过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企业由于订单的不确定性,员工的保有量一般为最低数。在订单增加的情况下,频繁出现员工短缺和工期紧迫的窘境。实现校企间的项目合作,可以将学生所学及时有效地与实际联系起来,从真正意义上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专业教学实际中,我校依靠校内的实习基地,协助集团成员企业进行服装订单加工,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落到实处,既解决了企业因员工不足造成延误工期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学校实训材料和实训订单不足的现状,并且提高了学生岗前适应企业的能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订单联系使学生的技能得到锻炼与强化,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够掌握较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在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学校职业教育的经费筹措途径,通过校企结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办学途径。

2.通过与服装设备公司联合,实现学生对专用设备的掌握。

随着服装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发展,专用机设备在服装加工中趋于尤为重要的位置。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我校相应购进了部分较为先进的专用设备。

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还没有实现对学生的专用机培训,这样就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需花费大量成本来对其进行培训,使专用机工人成为市场空白。如果学校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则可以填补市场空白,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和就业层次,缩短企业员工的培训周期,同时随着专用机工人的增加也可以推进服装专用设备的推广使用,从整体上促进服装产业的发展。

因为服装专用机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单靠学校单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加强服装设备企业与学校的联合。现在,我校通过设备供应商实现对服装专业教师的初步技能培训。当专业教师对专用机的使用达到应有水平之后,就可以实现对在校学生的专用机的操作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二)与企业的技术交流,进行实训教材的编写。

服装业的发展需要“双师型”的教师。为使教学适应企业的发展,我校分期安排教师进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只有真正进入企业,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所需、所求。虽然教师对企业的帮助是有限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对企业生产的直接接触,教师返回课堂进行教学时一定能“言之有物”,并且对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的思考也更加深入、更加实际。

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教材建设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实际需要的教材,如果我们的教材总是一成不变,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和变化,那么无论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如何改进和改革,我们的产品――学生仍然无法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实用型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在研讨的基础上,我校以进入企业实习过的教师为骨干,集合教研组的力量,听取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的建议,立足于企业实际应用的、具体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实训教材的编写,使其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

(三)与企业的发展接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层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