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双语阅读论文8篇

时间:2022-03-08 21:01:35

双语阅读论文

双语阅读论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阅读;双向互动关系

一、我国小学语文中的语感和阅读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语感的研究集中在语感性质、语感地位、语感培养三个方面。在我国小学语文语感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读书识字,感受朗读时的声律,体会语言的运用。语感教学主要运用美读感染法、比较揣摩法、语境创设法、切己体察法等,教师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巧妙之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体会特定的词语运用,在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观察语言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阅读的方法,切身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带领学生领悟阅读的主旨。教师重视对阅读技巧的使用,使学生更好地读懂文章。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组织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化为己用,运用到自己的文章或者语言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和阅读双向互动关系分析

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训练和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文章的声律,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等形式的语感培训实践中,领悟语言的意义,斟酌字句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斟词酌句的感受语言的动态表达,使学生读懂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语音语调的变化,语体风格的形式,形成语流的意识。读书不但有朗读的形式,而且还有默读的形式。默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词语运用的优美和变化。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用词风格。使学生更好地揣摩作者的写作用意,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感训练中朗读和默读不仅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训练一直是重点任务。在阅读训练中,经常通过让学生记录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语言段落、词句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独特和优点。在学生记录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能够斟词酌句地体会作者运用每个词句的用意,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作文的心理。不仅能把握阅读的重点,而且能调动学生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在阅读的同时对文章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促进学生将优美的字词段落转化自我语言。在阅读过程中促进语感培养效用的转化。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小学语文阅读的培养中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感能力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语感培养和阅读活动双向互动辩证关系

1.语感培养和阅读活动具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型的辩证关系

在哲学上,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这是指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还体现在同类事物往往有一些相同的性质,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各自的特点,即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理论告诉我们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这个过程既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过程,又是由一般到个别,由共性到个性的过程。在语感培训和阅读活动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语感的能力,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将作者的思想领悟,通过良好的语感将文章吸收,就是矛盾的统一体现。

2.语感培养和阅读活动具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在哲学中,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相对稳定,具体深刻。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在语感培训中拥有的良好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运用阅读能力增长知识的同时又能反复提高语感的训练。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的研究,是对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的研究,是对实践的总结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力.简论语感及语感教学[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

[2]陈玲.论语感及语感的培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双语阅读论文篇2

【关键词】英语有声读物 高职英语阅读 输入假说 最近发展区理论

一、前言

Krashen (1985) 提出的监察理论(The Monitor Theory) 包含五大假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假说、习得自然顺序假说、监察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这五大假说中的理论核心内容――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Krashen 认为促成语言习得成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Faculty)。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

亲子教育实践家汪培E在其《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一书中写道,生活在一个非英文的环境中,只要持续地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就能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听懂英文,并从中积累语感和阅读基础,循序渐进养成说、读、写的稳定实力。而她的一对儿女正是这种独特英语学习方式的受益者,她的儿子在四岁时就能将美国小学二年级程度的300字英文故事书一字不落地朗诵出来,女儿在念小学四年级时就开始阅读700多页的《哈利.波特》英文版第5集。

这些英语学习成功的个例无不说明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大量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高职学生在没有体会到英语阅读的乐趣时就被迫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以应付考试,以至于很多学生步入大学时仍然没有读过除英语教科书、考试阅读题以外的阅读材料,更不用说体会英语阅读的乐趣了。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一直在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模式,让他们体会英语阅读的乐趣,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选取了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四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6周的基于英语有声读物的阅读跟踪调查,目的是通过实验,评估和判断基于有声读物的英语阅读如何影响高职学生的独立英语阅读能力、阅读动机,如何帮助高职学生参与到英语阅读活动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阅读兴趣,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与阅读研究的四名学生英语阅读情况表(A-1)

研究对象 性别 专业 年龄 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英语阅读历史

学生1 女 装潢艺术设计 18岁 比较浓 阅读过一些英语简易读物如书虫系列1、2级、《英语学习》《21世纪报》等书刊、杂志。

学生2 女 装潢艺术设计 17岁 一般 除偶尔阅读《21世纪报》外,基本没有接触过其他英语书刊、杂志。

学生3 男 软件

技术 18岁 没兴趣 除教科书外没有阅读过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学生4 男 软件

技术 19岁 没兴趣 除教科书外没有阅读过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调查初期,笔者了解到四名学生中学生1的英语阅读量最大、阅读速度最快、阅读兴趣最浓;学生2能看懂简单的英语报刊文章,但阅读过程中过分依赖字典,影响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学生3和学生4缺乏阅读主动性,认为英语阅读是一件既枯燥又费神的事情。尽管四名学生的英语水平与阅读经历各不相同,但经过为期十六周的实验观察,笔者发现阅读兴趣不太浓的其他三名学生都从英语简易有声读物中找到了阅读的乐趣,提高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并开始自主阅读。

吉姆・崔利斯在其畅销书《朗读手册》里写道: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就越聪明。这一则简单的阅读公式也在四名学生中得到了验证:在为期16周的跟踪调查中,这四名学生每周通过笔者所挑选的简易英语有声读物的阅读,每人平均完成20本有声读物的阅读量,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流利程度以及理解力都得到了相应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而他们对英语阅读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第五周时,学生2可以自信地担任英语课堂的领读,学生3和学生4也开始对英语学习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并开始对有声读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各种英语读物,并向同学谈论自己阅读过的有声读物,他们甚至还以所阅读的有声读物为蓝本写英文小故事。作为无声阅读的替代形式,参与阅读活动的学生发现有声阅读与无声阅读结合会降低文本的难度,通过这种形式他们可以大量阅读适合他们水平的读物。通过阅读和听力的双重语言输入,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力也大大增强,读得越多听得越多,他们越愿意去读、去听,英语输入的量越大,学习者也就自然而然地习得了该门语言。

二、研究实施方案

有声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摆脱有声阅读,逐渐学习并习惯默读,无论何时准备读书都能够保持沉默。在有声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以阶段性的目标在一步步完成,并帮助学习者逐渐成为成熟的阅读者(杨蔚君、吉玲竹2011)。笔者认为有声阅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听导读,听读结合,加大语言输入量,为后续的默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有声读物的选择。Nuttall(1996)在阅读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提出了选择阅读材料的三个原则:合适程度(Suitability)、可利用程度(Exploitability)和可读性(Readability)。合适程度指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可利用程度是指材料是否能满足阅读课的目的,是否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技能等。可读性主要指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如词汇量)。在选择有声阅读材料时,笔者按照Nuttall选择阅读材料的三原则,并针对四个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了三套有声阅读材料。

研究对象各阶段阅读材料表(A-2)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第一阶段(1-4周)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I》(3000词纯英文版)5本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

第二阶段(5-8周)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I》(3000词纯英文版)5本+神奇树屋系列(1-8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神奇树屋系列(1-4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神奇树屋系列(1-4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神奇树屋系列(1-4册)

第三阶段(9-12周)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II》(3000词纯英文版)5本+神奇树屋系列(9-16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5-8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5-8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5-8册)

第四阶段(12-16周)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II》(3000词纯英文版)5本+神奇树屋系列(17-24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9-12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9-12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9-12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适合小学到大学的分级读物,配有MP3,精心制作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从培养兴趣开始,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英语的殿堂。这套有声读物选材科学:所有题材均出自世界优秀文学名著或原创佳品;英汉对照:在当页提供汉语翻译,便于学生及时印证阅读效果;注释语言点:当页提供语言点、生词注释,方便学生抓住核心词汇;配有练习:方便学生检验阅读效果,把握语言点。《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3000词读遍天下书(纯英文版)》由美国作家执笔,以3300个最常用的单词写成。语言现代、地道、标准、原汁原味,而且通俗易懂。神奇树屋系列分为8辑共32册,附赠中英文原版CD。该系列读物讲诉的是两个一动一静、个性截然不同的兄妹,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堆满书的神奇树屋,神奇树屋就像时光机器,带他们到一个个不同的时空旅行。乘坐着神奇树屋这架时光机器,读者可以跟着兄妹俩去到史前时代的恐龙谷、和骑士探访中古世纪的城堡、到古埃及破解木乃伊的秘密、跟着海盗出海寻宝……每一本有声读物的阅读都是一次紧张刺激的冒险。这样的读物对初涉阅读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鉴于学生1已有两年英语阅读经历,故安排给她的阅读任务相较其他三名学生要多。

2.有声阅读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指导教师(笔者)在整个阅读实验中充当 “支架”作用:阅读方法及策略的指导者、阅读资源的评价者和提供者、阅读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及学生反馈信息的管理者。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1级上和下的的20个故事风格迥异、引人入胜,有些故事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阿拉丁和神灯》、《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在阅读英文版本之前,如果学生对文本比较陌生,笔者会建议学生快速阅读中文故事情节,以激活背景图式。在阅读英文文本前学生可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听英文文本配套的录音,最后一步才是阅读英文文本。对于生词,在不影响全文意思理解的情况下可以跳过或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三、结语

利用英语简易有声读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而且能够为其后续英语学习提供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动力。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所选材料的难易程度进行把关并及时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协助下开启阅读之旅。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许多英语手机阅读软件或专注英语阅读的微信公众号也大量涌现,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将更多阅读方式纳入英语阅读教学,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他们后续的英语学习也将会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1]Krashen,S.T.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Nutt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oxford:Heinemann,1996.

双语阅读论文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阅读;双向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72-01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的语感是学生能力体现的重要一环,并且好的语感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章环境,有助于学生提高的阅读能力。朗诵不仅能使学生发音正确,锻炼普通话,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语感与阅读的双向互动关系研究现状

1. 语感的本质

语感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言语、言语本质及其规律做出迅速识别、敏锐洞察,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的过程。阅读文章时,语感是对文章整体情感的感知,将感情与文字结合起来,深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感悟作者写作时的心理活动。个性化的语言模式显现出不同的语感表现形式,相同的文字经由不同的人表达,人们对文章的感悟不同,朗诵的语感也就不同。语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通过相关材料感知作者思想,这样理解出的感情很粗糙。因此,学生只有将自己心理感受和生活环境联系起来,体会起来才会比较深刻。

2. 阅读的本质

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教师的理解代表教师的思想,不能强加到学生身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分析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学生剖析文章作者的感情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分析的结果。这样,学生在阅读中能更新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语感与阅读的双向互动关系

近年来,语感的研究集中在语感性质、语感地位、语感培养三个方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语感能在后天培养,一部分学者认为先天条件对人的语感培养有影响。在20世纪,阅读已经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有学者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策略图式这四个类型;而张明认为语感培养需要从阅读中把握,具有整体性;美国的乔姆斯基认为语感是先天存在的,可以遗传的一种能力;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人们在阅读时自动将其进行基本直觉加工、词汇加工和理解加工,逐步将文章感情进行解剖。

二、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策略

1. 语感对阅读的指向作用及步骤

语文教学中,语感对阅读的指向作用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阅读时,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语感理解文字的深层含义;良好的语感能使学生在阅读时站在一个更高的点上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整体感知文章,体会出文章的情感变化,最后深入阅读理解其中的美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一是从文章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进行全文通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通读文章,尤其是朗读,文章的人、物和事件能跃然于纸上。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分配角色进行朗读,模拟场景,给学生提供强烈的代入感。三是背诵经典段落,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

2. 阅读对语感的导向作用

语文教学中,阅读对语感的导向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对此作出各种设想,增加阅读兴趣,尤其是对相应的段落融入自己的感情,形成独特的语感;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感悟语感能力,语文中的阅读文章多是一些经典故事和名人写景文章,教师用心描述其中的人、事、物,在学生脑海中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场景,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中的文章以外,还可以阅读一些经典书籍,开阔视野。

3. 创设有利于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阅读环境

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整合应为学生创造出有利于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环境,其主要包括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师教学手段两方面。语感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分析文章情感和节奏,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课堂丰富起来。如表演再现、朗读赏析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在表演、诵读、辩论中有所收益。

4. 创设有利于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隐性环境

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隐性环境包括学校环境、文化设施等现实生活中不被关注的环境。学生阅读环境应该是舒适、优美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出合适的环境,如在阅读场所粘贴名人名言、经典诗文等,选出阅读代表,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另外,教师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亲和力也是重要因素,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相互交流阅读心得,共同进步,就会使语感不断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基础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就需要教师将语文阅读与语感进行双向互动,并创设有利于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阅读环境和隐性环境。

参考文献:

双语阅读论文篇4

关键词:英语自我概念 英语学业成绩 相关性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69-02

长久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认知因素作用于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颇多,认为智力、观察力、记忆能力等认知因素是影响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主要原因,进而忽视了一些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1]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中心,除了相关认知因素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性格、态度等情感因素亦不尽相同,应得到相应重视。另外,作为教育伴随时展的产物,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力发展双语教学(全部或部分使用外语教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部级双语课程已达500门之多,它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2]本文要探讨的是自我概念这一情感因素对以开展双语教学的大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自我概念相关理论及研究

自我概念理论至今仍无统一定论,它最早由William James于1890年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提出,并将自我概念划分为自我和客我。[3]Shavelson认为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感知,形成于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验以及对体验的理解和判断。”[3]之后,Shavelson等又将自我概念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并提出了多维多层自我概念理论模型。[4]Marsh & Shavelson将总体自我概念一分为二,即学业和非学业自我概念,从而修正了多维多层理论模型。[5]

王初明(2004)提出了“英语语音学习假设”,他认为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性相关,语音自我概念对总体英语自我概念预测力较强。[4]马冬梅(2008)在其研究中发现,各具体自我概念与总体英语自我概念之间,各具体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业成绩之间关系密切。[6]薄利娜(2011)的实证研究,说明英语听力自我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总体自我概念的影响作用最大。[7]

2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被试为137名某高校国际教育学院二年级学生,其中男生60名,女生77名。专业包括国际金融和工商管理,且已接受了3个学期的双语教学。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英语自我概念调查问卷,根据王初明的《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Marsh的SDQ以及马冬梅的ASQHSS,设计适合本研究的问卷42道,并根据Likert等级量表设计选项。在先导实验中,测得该研究问卷的信度,并收集137名被试的期末英语成绩和英语四级成绩,另外根据大学英语四级历年真题设计相应的词汇和语法题目各25道,共50道。

(3)统计分析。利用SPSS 17.0对问卷调查结果及被试各项英语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1)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

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来看,英语自我概念与期末英语考试成绩(r=0.630,P

如表1所示,英语总体自我概念与学生英语学业成绩具有显著性的正相关。这是由于英语自我概念高的学生具有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对学习英语充满信心,具有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英语学习任务,这都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然而,消极的英语自我概念则会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惧怕心理,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因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相吻合的。

(2)各具体自我概念与总体自我概念的关系。

如表2所示,英语阅读自我概念与英语总体自我概念(r=0.819,P

(3)各具体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表2所示,在各具体自我概念之间,英语词汇自我概念与英语写作自我概念(r=0.827,P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和词汇自我概念与英语总体自我概念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各具体自我概念中,英语词汇自我概念与英语写作、阅读、听力自我概念联系紧密。

(4)各具体自我概念对英语总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

如表3所示,各具体自我概念的复相关系数为0.788,说明各具体自我概念与英语总体自我概念的密切程度较大;且各具体自我概念的R2决定系数为0.621,即英语总体自我概念62.1%的方差可以被具体自我概念解释,也说明两者间密切程度之高。

由表3可知,阅读自我概念的回归系数(Beta=.308)最高,其次是词汇自我概念的回归系数(Beta=.296),说明了英语总体自我概念可以较准确地被阅读自我概念以及词汇自我概念预测出来,另外它们还是影响被试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

学生可以在阅读题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英语语感。此外,阅读在历来的英语考试的分值中所占的比例一直是较高的。所谓“成也阅读,败也阅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仍将阅读题目看作是学习英语的重点。同时,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学生其他英语技能以及对非语言学科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学单词、背单词仍然是它们英语学习中的重中之重。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对学生建立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起到了极大作用。基于以上原因,阅读和词汇被视为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因素。

4 结论

上述实验研究的结果和分析表明:首先,对基于双语教学手段的大学生而言,英语学业成绩总体上受到英语自我概念的影响,且二者之间达到了显著性的正相关。其次,各具体自我概念中,阅读和词汇自我概念与英语总体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对其影响较大;各具体自我概念中,词汇自我概念与写作、阅读、听力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影响较大,说明了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最后,从各具体自我概念对英语总体自我概念的分析中可知,阅读和词汇自我概念对英语总体自我概念的回归系数最高,预测力最强。进一步说明了阅读和词汇是影响被试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结论,笔者欲提出几条有利于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建议:第一,词汇教学应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基于双语教学的特点,教师要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教授英语词汇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促进他们的双语学习。第二,对英语阅读教学而言,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双语教学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第三,词汇和阅读自我概念对英语总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最强,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词汇和阅读中,使学生在进行非语言学科学习和不同英语技能训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词汇,增加词汇量以及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文,李小芳.自我概念与英语教学研究概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3(7): 132-133.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3] 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82.

[4] 王初明.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56-63.

[5] Marsh,H.W.,Shavelson,R.J.“Self-concePt:Its Multifaceted,Hierarchical Structure”[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6(46):407-441.

双语阅读论文篇5

关键词:双语儿童 语音意识 阅读能力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增进,家长对双语教育的重视,儿童语言的发展融入了新的因素和可能。新时代的环境下,双语儿童的数量不断攀升,国际上对双语儿童的关注与研究也在不断加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双语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者的思路逐渐从“发现双语的挑战”,到“探索双语学习的过程”“认同双语的机遇”,发展到“揭示双语学习的机制”①。

双语儿童因其同时接触、学习两种语言而在语音、词汇、词法等方面与单语儿童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儿童而言,无论是婴儿时期还是童年时期,要成为一个双语者意味着面临一个高难度的挑战,而且交流能力的获得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有些研究表明,双语儿童在语言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劣势,比如早期语言掌握速度、词汇量和语义通达度滞后。但是随着双语儿童语言的发展,在经过适当的教育和指导后,双语儿童在认知和语言的某些方面又有着独特的优势。相比单语儿童,双语儿童十分明显的优势与劣势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研究者分别从语音学、文字学、形态学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选取双语儿童语音意识的研究角度,梳理了国际上对双语儿童语音意识的研究脉络,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二、儿童的语音意识

语音意识被定义为感知和处理口语中听力单位的能力。它是用于口语和听力的更大的语音处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语音意识不同于其他语音能力,它属于元语言技能,需要对语言结构的有意识的思考。而其他的语音能力,比如谈话、辨别声音、记住声音,可以进行无意识的思考,并且是语音意识发展的前提。语音意识涉及对三个层次的声音结构的察觉和控制:音节、声母与韵母、音位。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Grain Size Theory),语音意识的出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首先是对较大的语音单位的感知和发展,其次是对较小的语音单位的感知。换言之,儿童首先发展对音节的感知,其次是对声母与韵母的感知,最后是对音位的感知。

研究表明,大多数儿童的语音意识在三岁左右出现,并在四岁和五岁时加速增长。也有个别儿童两岁时就表现出了语音意识。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与其口语水平、词汇知识以及字母名称知识等因素紧密相关。也有研究认为,学习非字母型文字语言的儿童比学习字母型文字语言的儿童在语音意识方面更强大。

在双语儿童语音意识的研究中,通常是将语音意识按照音节意识、声母与韵母意识以及音位意识的层级划分后测定的。对这三个层次的测定可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测试音节意识主要采用音节切分、补充完成残缺音节、区别音节特征、删除音节等方法;测试声母与韵母意识主要采用意识到韵的存在、辨别不同的韵、声母与韵母混合等方法;测试音位意识主要采用区分音位特征、删除音位、补充完成音位等方法。

在语音意识的研究中,常常将其与阅读能力相联系。研究表明,语音意识是学习阅读和培养拼写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大多数孩子而言,语音意识较强的儿童阅读能力也比较强。早期语音意识技能对儿童后来的读写水平有预示作用。然而,在阅读教学领域里存在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是否声学或所有的语音路径更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读写能力。在这方面,普遍观点认为:好的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有丰富的读写环境和在听觉符号上的直接指导。也有神经学的研究证明,读写能力与语音意识相关。可以明确的是,读写和前读写能力的发展应该包括对语音意识和听觉符号一致的教育。

三、双语儿童语音意识的研究

语音意识作为一种分析和控制口语中小的声音单位的能力,其重要性在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方面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者广泛论证了儿童的语音意识对学习阅读字母型文字的影响力。另外,语音意识对学习阅读汉字这样的非字母型文字的影响也被纳入研究范围。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语音意识也同样影响对非字母型文字的阅读能力。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涉及这样的问题:一种语言的语音意识的发展是否可以推及到另一种语言中②。研究者认为,一旦双语儿童学习的两种语言的语音意识被监测到有相关性,或者一种语言的语音意识对另一种语言的阅读有预示作用,那么跨语言语音意识的转移理论就是成立的。这样的情况被发现存在于很多种双语之间,比如希伯来语和英语、阿拉伯语和英语、法语和英语等。本世纪初,陆续有研究发现从汉语到英语的语音意识的转移。也有研究发现,生活在加拿大的以粤语为母语的儿童,他们对韵的掌握与对英语韵和音位的意识以及英语单词的阅读相关。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者观察到了英语和汉语在音位分类上的关联,但是它们不是完全重叠的,暗示受到了特定语言特点的影响。

上文提到,语音意识分为三个层次:音节意识、声母与韵母意识、音位意识。综观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每一层语音单位的意识都对双语发展有很重要的贡献。一项研究对一组同时学习英语和汉语的5岁香港粤语儿童进行测试,评估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年龄、词汇表达、非语言智商和工作记忆的因素后,粤语的音节意识对汉语和英语的识别有着显著影响。另一项纵向调查测试了平均4.88岁的儿童,结果发现,汉语音节意识对同期的和随后的(对孩子九个月后的英语测试)英语阅读有很明显的预示作用。也有研究考察了居住在美国的汉英双语儿童的阅读能力:通过一个特别的任务来测定汉语语音意识,任务中给儿童三个音节,让他们找出与其他两个音节在声母、韵母或音调上有差别的一个音节。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年龄、口语词和形态意识的因素之后,汉语的声母意识对同期的英语真词和假词阅读有明显的预示作用,而由于两种语言韵母结构的巨大差异,韵母意识对英语阅读基本没有帮助。汉语的韵母结构为一个元音(例如/大/)或一个元音加两个韵尾(/n/或/?/,例如/dan/)。相比之下,英语的韵母结构更加复杂和不可预知,因为英语中允许多个辅音出现在韵尾位置。有趣的是,研究者们发现汉语的音调意识对同期英语真词阅读有独特的预测作用。英语中不存在音调,用重音来区别词汇之间的意义。由于音调和重音都是韵律特征,双语儿童的汉语韵律感知可能被转移到英语中并推动英语阅读的发展。还有研究测试了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西班牙语儿童的阅读发展。音位意识用一个音位删除任务来测定,任务中提供给儿童假词并要求不说出开始的、中间的或最后的音位(例如“mab”没有/m/)而再造一个词。这一研究发现了西班牙语音位意识预测英语阅读和英语音位意识预测西班牙语阅读的双向转移的影响,以及学习阅读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儿童同时利用相同的字音对应的规则。

以往研究关注的焦点是通过分析语音意识的跨语言转移,来支持语言相互依赖假说(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hypothesis)/da/,即双语儿童第二语言的语言技能与他们的第一语言的熟练程度相关,但对语音意识是如何在语言间发生转移的,关注较少。另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语音意识是独立于语言特征的一般概念。

在对双语儿童的研究中,语音意识跨语言转移的明显优势以及对阅读的帮助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对双语儿童语音意识本身的研究关注相对较少。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涉及了双语儿童与单语儿童语音意识的对比。有研究者对英语单语儿童与英语意大利语双语儿童进行了语音意识的测试,发现整体上双语儿童的语音意识比单语儿童的更优秀,研究者对其解释为意大利语音节和语言上的规律性在整体上促进了语音意识的发展。还有相似的研究测试了西班牙语英语双语儿童和英语单词儿童,同样发现了双语儿童在完成语音意识任务方面的优势。也有研究调查了台湾单语和双语儿童学习新音位的能力,发现双语儿童学习新音位的能力比单语儿童更好。根据已有研究可知,总体来说双语儿童比单语儿童在语音意识方面更出色。

四、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一)双语接触和学习的不平衡性因素

对于双语儿童对两种语言接触和学习的不平衡性是否会影响其语音意识,目前来看研究较少。有研究对比发现,同样做音位删除任务,在加拿大的汉英双语儿童的得分高于中国香港的汉英双语儿童。该研究作出的解释是,加拿大双语儿童更多地接触在音位方面更先进的英语,即说明是从英语向汉语转移他们的语音意识。虽然结论有待考究,但从侧面反映了两种语言接触的不平衡影响了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

(二)不同语言本身的语音差异性因素

相当一部分双语语音意识的研究都有这样的局限:某些双语儿童接触、学习的两种语言在语言学上存在很多共性,如西班牙语和英语,法语和英语。而不同类型语言的双语儿童,接触的两种语言差异巨大,比如汉语和英语,日语和英语。显然,对于同类型的双语儿童的研究与不同类型的双语儿童的研究是不同的。

对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单语儿童的比较研究,表明口语的本质对儿童语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有研究发现,母语为土耳其语的儿童比母语为英语的同龄人有更先进的音节和音素意识,这与耳其语的语音特点有关。同样,另一研究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其声母和韵母意识比汉语儿童发展早。这些研究都可以说明,儿童的母语语音对某些特定语音单位的意识发展是有影响的。可以推知,双语儿童的语音意识的发展显然也受制于其母语的语音特点。研究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三)难点:语音意识跨语言转移的原因

受到技术以及理论的制约,跨语言转移的原因一直很难得到有力的解释。目前研究的重点还是通过双语儿童的语音意识研究来证实跨语言转移的假设,跨语言转移的原因有待挖掘和证实。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双语儿童的语音意识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认同语音意识对于阅读能力的预示作用,为双语儿童的语言教育和指导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双语儿童的语音意识研究无论是对双语儿童个体还是对教育系统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对于双语儿童的语音发展,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语音意识研究方面也仍然存在部分难题有待解决。

注释:

①陈思,周兢.双语:儿童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再解读[J].全球教育

展望,2014,(5).

②August,D.,Calderón,M.,& Carlo,M.Transfer of Skills

from Spanish to English: A Study of Young Learners.Report for Practitioners,Parents,and Policy Makers,2000.

③Cummins,J.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hildren.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9,(49):222C251.

参考文献:

[1]陈思,周兢.双语:儿童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再解读[J].全球教育

展望,2014,(5).

[2]August,D.Calderón,M.& Carlo,M.Transfer of Skills

from Spanish to English:A Study of Young Learners[J].Report for Practitioners,Parents,and Policy Makers,2000.

[3]Cummins,J.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hildren[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9,(49):222-251.

[4]Cromdal,J.Childhood Bilingualism and Metaliuguistic

Skills:Analysis and Control in Young Swedish English Bilinguals[J].Applied Psycholiuguistics,1999,(1):1-20.

[5]Anthony,J.&Lonigan,C.The Nature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Converging Evidence from Four Studies of Preschool and Early Grade School Childre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4,(96): 43-55.

[6]Kolinsky,R.Cary,L.& Morais,J.Awareness of Words as

Phonological Entities:The Role of Literacy[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987,(8):223-232.

[7]Cheung,H.Chen,H.C.Lai,C.Y.Wong,O.C.& Hills,M.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Effects of Spoken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Orthography[J].Cognition,2001,(81): 227-241.

[8]Durgunoglu,A.Y.Nagy,W.E.& Hancin-Bhatt,B.J.Cross-

language Transfer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3,(85):453-465.

[9]McBride-Chang,C.What is Phonological Awareness?[J].

双语阅读论文篇6

 

[摘 要]随着政治、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对国际性、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因此,双语教学已成为目前高校进一步适应国际交流而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湖南大学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强调外语语言教学与会计学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以及因地制宜地选用和开发双语教材等相关改革措施。

 

[关键词]会计学 双语教学 问题 措施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加强双语教学的理论研讨和经验总结,推进高校本科会计学双语教学工作,现对湖南大学会计学院的本科学生就会计双语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02份,其中有效问卷284份。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女生有186人,占总人数的65.49%,男生98人,占总人数34.51%。以下是有关本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通过以下分析试图对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双语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

 

一、会计学专业(本科)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选修双语课程的基本情况在284份有效问卷中,高达240人觉得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并且有180多人参加了会计双语课程,而且其中分别有55.99%和22.71%的学生过了英语四级和六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参加双语课程主要目的是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外语知识和能力以及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而且在学习中,他们已经感觉到了双语学习的乐趣。而且有57.75%的学生建议双语教学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视觉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在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时间分配问题上,30.99%的学生选择40-50%的课时用英语教学,28.17%的学生可以接受60-80%的课时用英语教学,而且有42.96%的学生认为一般一周开4节课时的双语教学课程比较适宜。

(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情况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会计学院学生对双语教学基本持肯定态度,而且英语水平与认可程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率高达80%,而未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率仅为40%。在被调查的284名学生中,其中有14.0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效果非常满意,教学模式新颖,教学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完整,能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新进展,28.8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能完成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讲解透彻,对双语教学基本满意,42.25%的学生反映教师未完成教学内容,知识体系零乱,双语教学效果很一般,甚至有14.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并没有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也不利于专业知识学习,知识接受与记忆率低,双语教学效果较差。

(三)学生对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在回答以后是否愿意再次选择双语教学课时,55.4%的学生选择很愿意,37.1%的学生表示会考虑,只有7.5%的学生表示坚决不愿意再次选择双语课程。另外,通过对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时,呈现以下特点:

1、双语教学开课对象偏重高年级。在被调查对象中,认为每个年级都可以开设双语教学的学生大有人在,其中分别有30.28%和24.65%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认为在大三、大四时开设双语课程较为合适,这跟他们的英语水平较高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双语教学首先应立足于本专业,而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渐进过程,大三、大四的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在此阶段开设双语课程较为合适,但是由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双语教学活动,首先在开设了专业基础课后的一个学期可以开设一门较为简单的双语课程,然后再等到高年级时开设另外一门双语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改进双语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高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2、改革现行的双语教材。学生对双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很不满意,其中67.5%的学生要求改编现行的双语教材,由于我校目前使用的双语教材一般是国外的教材,不仅需要学生要具有相当好的外语功底,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根据统计结果发现只有15.1%的学生能按照教师要求阅读全文,课前能够读懂教材的学生比重仅为9.1% ,课后能看懂教材也仅16.6%。因此,根据目前的现状,改革现行的双语教材已是大势所趋了。而在教材的改编上仍然35.63%的学生选择国外原版教材,48.81%的学生要求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辅之中文注释的导读本,而选择使用中文教学参考资料的仅为15.56%。也就是说,选择了双语课的学生,大部分愿意用英文版教材,同时辅以中文版的导读本较好,如果没有中文版的导读本时应该强调老师的讲解能力。

3、师资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分析时,其中有60.44%的学生觉得师资是一个关键因素,29.79%的学生也很看重教材,9.7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可见师资在学生心中关于提高双语教学效果问题中占何等重要的地位,大约有六成左右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得益于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外语功底,他们希望任课老师的口语流利,张口就能说外语,而且善于循循善诱,诱导学生由“哑巴”变为能口若悬河的专业骨干,能适应国际化人才战略的需要。

(四)目前湖南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双语教学教材情况分析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的使用对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每次在授课的第二周和课程结束前,笔者分别就阅读英文教材、听英文讲解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授课第二周进行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适应情况,有没有建议和要求,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程结束前的问卷调查在于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全面了解教学效果。现将第一次、第二次授课及课程结束前有关阅读英文教材及听英文讲解有关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2所示。

1、从“阅读英文教材难度”的数据看,学生在阅读英文教材上还是存在较大困难的。在三次问卷中,学生认为自己能轻松阅读英文教材的比例分别为55%、40%和26%,呈逐次减少趋势,这与在后来的授课中越来越强调阅读英文课本有关。在课程结束前,课内讲解、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以及实验都与英文课本紧密结合,使得阅读英文课本成为必需,因此学生较多地感到了阅读上的困难。

2、“阅读英文教材时存在的问题”的数据反映了学生阅读英文教材时困难程度是逐渐增加的。这可能是因为前几次上课所选内容都是通俗易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阅读难度有关,而且在阅读课程中,学生感觉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专业词汇问题,由于学生从以前阅读英文科普文章转变到阅读英文专业教材,对于专业词汇的理解和把握

--> 有一个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双语课程中必须首先学好会计专业课,且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才能够克服阅读障碍。

3、“听英文讲解难度”这一项的数据反映了学生听英语讲解和阅读英文课本相互关系。学生能轻松听英文讲解的比例分别为15%、26%和31% ,呈增长趋势。联系考虑学生中能轻松阅读英文教材的比例,可以推断强调阅读英文课本、并且教学各环节紧密围绕课本对学生听懂英语讲解有很大帮助。

 

二、促进会计学专业(本科)双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双语教学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和学生都要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涵义,不能简单的理解是英语教与学。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的先进教育理念。注重进行启发性教学,尽量用实例或例子来介绍会计理论与原理,要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同时,学校要不断地改善双语教学硬件和软件教学,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地筛选教师参加进修,加强任课老师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高,从而达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因地制宜地选用和开发双语教材针对学生要求使用原版教材的要求,但又受到专业水平和专业词汇限制的情况,在选择双语教材上要因地制宜。在引进了高质量的英文教材的同时,节选重要章节改编,制作讲义,覆盖全部教学计划的内容,然后发给学生作为教材。既可以保证教材质量,也突出了专业重点,减轻学生学习上的思想负担。在精选教材以后,课程的重点就凸现出来。教师根据精选的重点准备好ppt,每章配有10-20个突出关键概念的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配备注释,包括关键词组、章节中的讨论要点及增补材料,大大节省课堂时间,不仅积极促进专业教师教学的教学主动性,而且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增大信息量,保证了课程效果和教学进度。

(三)强调外语语言教学与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会计学教育是一门技术性的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其理论性较强。因此,对于会计双语教学实践任务的顺利完成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语言教学跟会计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起来,而且需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在改革双语教学的征途中必须首先注重外语环境的营造。为增强学生主体的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能力,进一步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专业英语的氛围,如创办专业英语报刊、专业英语角活动,同时要求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用英语交流,以提高专业口语能力。在此基础上,强调会计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会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开设国际跨国公司,辅导学生进行企业的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和重大的投资决策分析。综上所述,目前湖南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问题也同样存在。关键是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学科特点,推行合适本校本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加强组织,使双语教学水平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

[2]武晓峰.双语教学与高等素质教育探析.高教论坛.2003年第5期.

双语阅读论文篇7

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急需与国际接轨,应用能力与英语阅读交流能力逐渐成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掌握的必需技能。如何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将英语教育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直接了解到最新的网络前沿资讯,把握最新的网络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并运用合适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的关键[1]。

1 网络工程专业双语课程定位

双语教学的具体做法是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融学科教学与外语教学为一体,为外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以后检索、阅读科技文献资料,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所以,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是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讲,如何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完成应用型专业模块的教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

2 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知识模块设计

基于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3],针对双语课程培养的目标,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原理模块,局域网模块,广域网模块,网络传输模块,网络应用模块五大模块[4],如图1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定期下发的计算机网络新技术英文阅读材料,比如:国际知名期刊PERVASIVE computing 的 “An Introduction to RFID Technology”文章等,既可以引导学生对RFID,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以及对英文文献的学习能力。

3 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案例确定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英文阅读听说能力为手段,明确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在各章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英文实践教学案例[5]。计算机网络课程英文实践教学案例设计如图2所示。

4 教学效果

通过全英文课件,和课外计算机网络新技术英文阅读材料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增强了学生对网络新技术的了解;定期让学生根据所给阅读材料做PPT讲解,通过组会讨论的方式,增强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通过制作全英文案例的实验报告,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文理解力,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双语阅读论文篇8

关键词:心理契约理论;高中英语自主性阅读;阅读教与学效能的提高

契约是关系确认与秩序保障最常用的工具。近年来,在西方组织行为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兴的理论――“心理契约”论。教育作为师生双方参与的培育人的重要社会活动,其参与双方的教育关系与心理契约均存在着很高的偶合性。研究切实可行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已成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与心理同步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认为从心理契约理论的角度出发是实现高中英语自主性阅读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心理契约理论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是一种正式的契约,但它却发挥着正式契约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的心理契约指教育关系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彼此期待的主观信念,是教育关系双方相互期望的集合,它反映了教育关系的本体面貌。虽然这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

实践表明,在高中生英语自主性阅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样存在着心理契约。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除了具有一般心理契约的主观性、交互性、内隐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自主性、敏感性、教育性、成就感。教师期待着在阅读活动中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动机。学生在自主性阅读过程中,期待着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二、运用心理契约理论,提高英语自主性阅读教与学的效能

高中生英语自主性阅读应该是老师指导下的,不是完全的自主,更不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我行我素,不听老师讲课,在阅读材料上一味地自我主张,而应是指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听课,主动识别老师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积极配合老师,参加各种活动,取得最大程度的输入和内化。心理契约理论正好与这一要求相吻合,它正是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助推器。基于心理契约理论,为实现高中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英语自主性阅读教与学的效能。

1.强化教师责任,优化心理契约管理基础,提升教师自主性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水平

高中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是基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师生之间的相互期望以教学活动为指向。教师期望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学安排,能够学有所获。学生期望教师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且能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也就是学法指导)。高中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活动的性质和师生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师生之间心理契约的特殊性,教师在心理契约缔结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师生间心理契约的构建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修养水平决定了师生间心理契约的质量,是学生自觉信守心理契约的前提。在高中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主角”,但承担的责任依然重大,要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实施人本管理,促进关系型心理契约构建,营造利于自主性阅读开展的和谐氛围

高中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是关系型心理契约,情感因素在契约中占重要比重,师生间心理契约的达成,有赖于和谐的教学氛围与融洽的师生关系。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善于关心学生、关爱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阅读进步,还要关心学生的身体与生活。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多参加阅读实践,以确保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3.发挥期望效应,实施心理契约期望值管理,强化学生自主性阅读责任意识与行为

师生之间的相互期望是师生双方达成心理契约关系的基础。期望并不是保持缄默的姿态,它如同教师的显一样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高中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明确的阅读目标是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活动的动力,所以在高一开学初就明确向学生提出了三年的学习目标。(1)能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阅读学习目标;(2)能制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并设计自我评价指标;(3)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4)能积极发展阅读学习策略;(5)在阅读中有情意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阅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6)能自己选择阅读材料;(7)能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教师要明确每一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然后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期限。

4.利用暗示沟通,推动个性化心理契约达成,增大自主性阅读因材施教的回旋余地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契约,体现为师生通过各种心理暗示方式,使双方相互感知、认可各自的某些期望,并形成一套隐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高中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需要老师的认可与肯定。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上的引导暗示,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在学习中获得一种成功感,这恰恰就是他们继续向前的动力。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倾向,采取差别化的教育方式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主动而自觉地学习。

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用心理契约理论审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充分重视师生的心理纽带作用,以此构建共同学习体的师生关系,发挥双边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聪明才智,实现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创生的教学,促进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这恐怕才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自主性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出发点和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埃德加沙因(Edgar H. Schein).沙因组织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