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创客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2-05-30 03:06:08

创客教育论文

创客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创客;创客空间;创客运动;创客教育;传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13-04

一、创客和创客运动

1.创客及创客空间的内涵

什么是“创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李凌等[1]将创客(Maker)定义为“创客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顾学雍等[2]将创客定义为:“创客是英文Maker(制作者)和Hacker(创造性地运用技术资源的人)的综合释义,是给能够动手创造软件或硬件产品的人的一种标签”。并且随着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创客的理念已融入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创客的概念也随之越来越宽泛。笔者认为创客不仅指那些运用技术进行产品创造的人,还可以指那些具有新奇想法的人,所以人人都可以是创客,只要你想成为一名创客。

创客空间(Makerspace)是创客聚集的场所,它主要以社区线下实体组织形式来呈现。创客们可以在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知识,并同他人进行交流互动,最终创客自己或与他人共同协作完成创作。

2.创客运动

(1)创客运动的兴起

随着以制造技术为支撑的3D打印机、3D扫描、可穿戴设备、DIY作品、形形的机器人和各种新奇小设备等的出现,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开源硬件、开源软件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创客运动悄然兴起[3]。与此同时,在政府对创客各方面的支持下,在创客空间急速增加的背景下,在各企业的支持与赞助下,在创客马拉松、创客嘉年华、中美创客大赛等的推动下,创客运动越来越被人熟知,并快速兴起和发展起来。“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人们带来了高质量以及低价的新科技产品,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2)创客运动的影响

第一,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3D打印技术、3D扫描仪等开源硬件平台大大降低了科技创新的成本和门槛,发明创造不再只是科学家、发明家的“特权”,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4],这无疑促进了国家产业升级;在国家倡导促进就业,大众创新的背景下,创客可以将自己的成品通过众筹平台来筹集资金,也可以借助企业的推力将产品投入市场,从而实现创业,促进就业的目的;并且,很多创客作品具有市场价值,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将会快速推进国家经济的增长;创客们随着创客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人都将是“创客”、“发明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及综合国力必定得到提升。

第二,对教育的影响。

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正如“创客运动”发起者之一、《Make》杂志创始人戴尔・多尔蒂所说:“创客运动可以给教育带来一些很好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的确如此,随着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它将对教学理念、学习者个体发展、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方法变革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并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并且它越来越受到大学乃至中小学的关注,目前各大中小学也在尝试开展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之所以受到大众的青睐和认可肯定有它潜在的价值和优势。

二、创客教育的概念及理念支持

1.创客教育的概念

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与教育界碰撞产生的火花,是一个新生名词,所以有关创客教育的概念及研究成果并不多。祝智庭等[5]认为:“创客教育是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杨现民[6]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笔者结合以上学者以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将创客教育定义为:“创客教育融合信息技术,以做中学,项目学习法,建构主义等为理论支持,鼓励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明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2.创客教育的理念支撑

虽然创客教育是近期“流行”起来的新生名词,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论,并以其作为成熟的理论支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杜威的“做中学”理论、项目学习法和建构主义等。

(1)“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论

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杜威对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做中学”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与真实世界的双向互动,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实际操作具体的事物,从而实现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7]。 创客教育正是以 “做中学”理论为支撑,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最终开展动手协作,寻找解决方案。所以说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是支持创客教育的理论之一。

(2)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专题的学习”、“课题式学习”等,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8]。

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不断完成富有挑战的创客项目来完成的。“创客项目”可以根据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立项,然后围绕立项的创客项目开展一系列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应用等活动,并且强调学习者在此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习者在完成创客项目这一过程中,不断实现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由外显转化为内显的过程。与此同时,学习者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创客项目,因此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学习者完成创客项目之后,会产出创客作品,他们在获得学习成就的同时,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

(3)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内涵没有统一的说法,流派不同,观点不同,但各个流派之间有相似和共同之处。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客观呈现,而是通过人们与真实情境的双向互动所形成的一种对世界的解释。因此,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探索,从而形成知识构建的过程。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师则是知识构建的辅助者和促进者[9]。

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创客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身通过与现实的情景接触发现生活中或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已有的知识或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最终在教师或同伴的协作参与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换言之,在整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学习者都是舞台上的“主角”,他们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而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对学习者起到辅助的作用。因此,创客教育与建构主义强调的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与促进者相一致。

三、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及特点

创客教育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肯定有其背后深刻的原因,并且有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下面我们具体从教育理念、教育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空间和评价方式这六个维度具体分析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理念、教育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空间和评价方式这六个方面,创客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还是相对进步的,并且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创客教育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提升和培养学习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第二,创客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各自独立的学科体系,实现了课程的跨学科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中的“短板”效应,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课程基础;第三,创客教育是乐于分享的;第四,创客教育降低了创新的门槛,真正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所以基于以上原因,创客教育对教育的改革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创客教育实践过程

根据杜威“从做中学”的思想、项目学习法、建构主义等理念,以及结合创客教育在实际开展中的应用,笔者将创客教育的实践过程以及在各阶段学习者所获得的提升进行了归纳总结,如图1所示。

我们可以将创客教育的实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是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组成,并且第二阶段是创客教育实践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然后教师作为创客项目的设计者(Designer),为学习者设计真实情境中实际存在的学习项目。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和小组成员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对创客项目进行分析,然后动手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由于创客项目是开放的,并且正如桑代克学者所说的:学习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所以这一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这一阶段,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行动能力、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有了相应的提升和进步。

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作为人员资源的管理者(Manager)、调控者(Coordinator)和实践质量的提升者(Improver)。由于创客项目小组成员认知水平、能力、偏好的不同,因此会涉及到人员的支配问题,此时教师就需要发挥管理者及调控者的作用。并且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任务支架(Scaffolding),在学生能够逐渐独立完成时,予以撤除;与此同时,教师在创客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起到质量监控(QC)的作用,随时掌握各小组的完成进度以及成员的协作情况,当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要适当给与帮助和指导,避免打消学习者的积极性,确保学习者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11]。

在第三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要是在解决问题之后获取知识,并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则主要是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五、创客教育的挑战及建议

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既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又提供了巨大的挑战,笔者立足于现状,将创客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创客教师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创客教育中,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灵活和更贴近生活,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条件。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创客教育中,教师很难一下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不了解该如何开展创客教育,所以对创客教师的培养是创客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根据上面我们提到的创客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明确教师的角色,从而进行具体培训指导。与此同时,在解决创客项目的过程中会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培养师范生时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通过对师范生进行课程改革,在大学创立基于创客教育的融合课程,以及相关的专业训练,来培养创客教师人才[12]。

2.经费问题及应对策略

创客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必备设备和工具的支持,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已经降低了许多科技产品的成本,但是对于许多学校而言,仍然负担不起。因此,经费问题是影响创客教育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联手协作,共同成立多校共享的创客中心[13]。由于资源是共享的,所以必定会降低成本。并且这种做法不仅可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而且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协作。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吸引投资者为学校注入资金。学校可以将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专利作为回馈与企业签署不损害双方利益的合同。这样不仅解决了经费的问题,并且使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更为紧密。

3.评价方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在完成一项创客项目后,获得由几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创客作品,每个成员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并且各个小组之间的创作的创客项目也不尽相同,由于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如何评价创客教育的成果是创客教育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基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创客教育可以借鉴传统教育的评价方式,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传统教育一般通过终结性评价检测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无法检测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创客教育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学习者完成创客项目的过程中进行评价。然后,在课程和创客项目完成之后再进行终结性评价。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形成最终成绩。

4.如何处理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虽然创客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是进步的,但是创客教育能否完全替代传统教育?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创客教育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育,那如何处理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就成为目前创客教育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笔者的观点来看,将创客教育和传统教育相结合是当下最理想的状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王颉. “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005).

[2]顾学雍,汪丹华.创客运动与全球化的科技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15,(05):12-17.

[3]王星.创客运动热与冷[N].电脑报,2013-10-28(004).

[4]谢伊青. 创客运动:引领新的工业革命[J]. 成才与就业,2013,(24):48-51.

[5] [13]祝智庭,孙妍妍(2015).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 (1):14-21.

[6] [10]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2):23-34.

[7]赖红梅.浅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8):32-34.

[8]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6.

创客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创客;客教育;理论基础

一、引言

《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利的人才支撑。创客教育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创客教育凸显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而创客精神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二、创客教育

创客运动席卷全球,创客教育方兴未艾。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碰撞,正在慢慢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创客是一个充满造物精神、努力将灵感变成现实的群体。创客教育是一种致力于终身学习,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个体DIY、分享精神与创造能力的教育取向,通过创客空间、相关课程及活动协同推进众创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创客教育也是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创客教育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让每一个人的创意“照进”现实,其价值特征体现了以全人发展作为教育目标、以专业能力作为教育基础、以工匠精神作为教育核心、以协同环链作为教育关键[2]。

创客教育的基本特点:

切身性――创客项目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复杂性――创客项目一般涉及的方面较广,需要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将先前学习到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创客项目,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

资源充足――创客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例如在实践中需要用到的具体事物(如3D打印机等)和各种数字资源,为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现实条件。

互动和合作――创客活动中,学生需要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各自的创客项目。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彼此的沟通交流中,实现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合理的时间安排――学生需要充分利用所提供的时间来完成创客项目,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共享性――创客项目的成果应可以与他人共享,而基于共享的动机将促使学生更愿意参与互惠学习,也更愿意提出并分享自己的创见[3]。

新颖性――参与创客活动的学生所完成的创客项目是有所不同的,学生在创客项目中学习和运用的知识也是不同的。

三、创客教育理论基础

(一)做中学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中有“做中学”理论。在教学上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色的教学思想。“做中学”主张学生与具体的事物进行接触,运用自己的感官来感知事物,根据这一过程中得到的相关知识来思考解决当前问题的途径,通过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杜威主张的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情境学习理论。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在1990年前后提出了情境学习的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有三个核心概念:

一是实践共同体,指的是从事实际工作的人们组成的“圈子”,而新来者将进入这个圈子并尝试着从中获得它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实践。

二是合法的边缘参与,所谓合法是指实践共同体中的各方都愿意接受新来的不够资格的人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因为知识是存在于实践共同体的实践中,而不是书本中。

三是学徒制,也就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通过创客教育获得了情境学习的机会,可以在实践共同体中,围绕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指导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三)建造主义理论。

建造主义是西蒙・派珀特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之一、LOGO语言的发明人)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建造主义支持建构主义的观点,即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者,但也更强调外在作品的建造和学习者分享创意。建造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透过建造外在、可分享的人造物与知识建立个人关系。不仅如此,建造主义亦富含社会建构主义的面向,认为人际间的互动是知识学习的重要历程。

在创客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技术工具、导师或者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亲自操作来使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作品,并且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分享给别人。这一过程非常符合建造主义的理论观点,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来实现自己的创意想法,又可以让学生与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创意,共同学习。

(四)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的思想是加拿大学者西蒙斯在《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提出来的,他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个体是联通主义的起点,个体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给个体网络,来供个体继续学习。

四、总结

创客教育的内涵是创新、实践、合作、共享。创客教育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与挖掘,让学生更加愉快地学习和幸福地成长。创客教育理论根基于传统教育,也使传统教育得到了发展与革新。

参考文献:

[1]王佑镁,王晓静,包雪.创客教育连续统:激活众创时代的创新基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5:38-46.

创客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创客;创新素质;创客教育

作者简介:邱开金(1957-),男,云南永胜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周晓玲(1957-),女,广东海丰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9-0017-04

社会发展和运行的规律表明,国家战略与人才战略总是密不可分。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战略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动日益升温,国家层面对“两创”人才需求表述上提出“大众”“万众”的概念,这并非是数量的确指,而是对劳动者普遍素质提高的新要求。基于此,“两创”战略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两创”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这是整个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大课题。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实施,从“创客”DNA的透视寻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其意义重大。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与创客教育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要把创客与教育联系起来,其中许多问题还须作深入的分析。

(一)创客DNA的透视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原来的本义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植入到中国文化里后,其内涵的认知变得十分复杂。从普遍意义看,创客泛指人的一种素质要素,因为兴趣爱好人皆有之,个体诉求各有不同,在“心想事成”中,从“想”到“成”,许多人都会带有个体的美好期盼,并想方设法去努力实现,这就是大众群体中具有的创客基因。从狭义性看,创客是因谋业形态所不同而特指的创业者的统称,创客群体是相对就业者的另类。首先,创客业态的典型特征是创造性,创客之业并非简单的就业,是自主支配下非常态的就业,富有开拓性和首创性。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创客之创,不是盲动,它是在对现实的理智判断、对自己先前体验深刻自省下的创意或决策。其次,创客从业的心态特征是求异性和批判性,因兴趣爱好驱动,以个性诉求为聚焦,职业梦想中洋溢着自信,由此不循规蹈矩、不安分、不畏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等特点,成为创客共有的心理标签。总之,无论广义或狭义,创客的DNA就是内在的创新素质。

创新与创业同在,这是创客心态与业态的聚合。能按兴趣和愿望个性化地、与众不同地去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另辟独特的路径和新颖的方法善于把心中所想变为现实,这就是创客的气度和能力。常理中“他无我有、他有我优、他优我特”,内力的驱动始终洋溢着创新。可见,创新是创客智慧的灵感,更是创客行动的力量源泉。

(二)创客教育密码的解读

创客教育,是因创客素质培养的目标要求而定义的一种教育方式。由创客的界定可知,广义的创客教育,是一种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因为无论是就业或创业,都有“做好”“做优”“做特”的目标诉求,其因子里就有“不一样”的成份,这也就是广义的、绝大多数人应具备的创新素质,故而创客教育实质上也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狭义的创客教育,是根据谋业者择业、从业的创业需要,以个性化的自主创业为导向的教育。理论逻辑上一般职业者的创新并非等同于现实中的创业,有创新意识但不一定就要创业;而创客的创新与创业是必备的意识和能力,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科学定制个人的创新行动,创客教育有着自己特殊的使命。从共同性分析,个性化发展、兴趣爱好激发、创新创意能力训练、自主创业和敢于发现发明精神的培养等,是创客教育的核心内容。如果说,创客的DNA是创新素质,则创客教育的密码就是针对创新素质培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科学策略。

二、创客可教吗

创客是否可以教、是否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创客教育是培养完形人还是要素人?争论和置疑都比较多,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可教与可教的思辨

这个争论的思想焦点源自于教育的一个基本定律,即知识可以直接传授而能力是没法直接传授。这一命题的争论早在1997年学者卡斯珀(kasper)基于外语或二语教学的研究发表的《语用能力可教吗?》论文,文章提出“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语用能力都是不可教”的观点。之后我国学者张绍杰教授就此提出置疑,核心观点是“可教的”。[1]随着语用能力争论的深入,话题逐步涉及到本质的问题,即“能力是否可教”。创客教育的提出显然又要面对“不可教”与“可教”的争论。依据创客教育的目标分析其功能,执“不可教”者关注的核心是创之能,认为从能力的结构分析,创客不仅要具有一般能力,还须具备创业的许多特殊能力,而特殊能力的形成,是个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和切身体悟方可获得,单纯以课程或课堂的方式传授是无法实现的。而“可教”者认为许多一般能力的获得就可通过“教”来完成,如新知识的领会、学习问题的解答能力等。创客“可教”的理论逻辑是要素分解,是要素内化的结果,创客素质中一般素质仍然不可缺失,教学通过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当内化并形成个人的能力系统后,随着认知表象的积累,相关知识的领会和技能训练的体验,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没用之教”与“可用之教”的对话

这其实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对话。持没用之教者认为创客之创业,需要许多特殊的条件支持,如产业环境、经济状况、个人兴趣、心理素质、社会阅历等,创业素质并非是每个人都具有、或者都必须具有的素质。作为大多数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的转化受制于创业条件,创业学习仅仅停留在文化知识的层面,意义并不大。更何况现代职业形态的主流是就业,创业的比率较低,许多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是先就业再择业或再创业,在大学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多给学生扎实的、致用的知识和技术,这才是最重要的。持不同观点者认为,创客并非就是创业者的特指,也不是单一地传授创业理论和技术,创客是现代人需要培养的一种共有的创新意识和素质,是一种精神和态度,对于学习思维方法改进及效率提高、日后更好就业或创业的潜能积累都不可缺少。

(三)不学与要学的争论

这一争论聚焦点是学习主体的取向。首先学什么谁说了算?创客教育与创客能否相关,学习者个人兴趣及职业取向很重要。“不学者”认为绝大多数学生更关注的是就业,不能将创业的内容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要学者则认为在学教相长中,因材施教本身包含着学法指导与教法改革的互动,教之主体与学之主体有机统一,创新教育的渗透其实是教育性要素中的当然内容,不学与要学的争论并没实际意义。其次,按“熟能生巧”的法则,“不学者”认为创客素质生硬的“灌输”,学习者机械地模练所形成的某种技能或学习体验,并非有正能量效应;而“要学者”认为创客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伴随教育过程以学科课程为载体逐渐综合形成的,目标设定中有意识地加强创客素质的系统引导和训练,创新素质才能得到培养。

(四)可教与要教的主张

针对创客是否可教以及由此展开的争论,本研究认为既可教也要教。可教论的理由是创客的元要素中,知识和体验、意识和态度、兴趣和爱好的积累内化,是创意生成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这些要素既是创新的成份,同时也是学科教学承载的教育要求,两者相辅相成。要教的原由是创客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的意识、态度、方法培养是全方位的,生活教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都不可缺少,每个人的创新学习都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每个人必须学,教育也必须教。再者,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民族综合素质提升已成当务之急,创新教育与创客素质培养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是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三、高职创业教育的策略思考

高职的创业教育,创客教育普适性和精英化的两极特点十分突出。从价值取向分析,高职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教育,对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走完全的学科化教学是行不通的。创客DNA是创新,高职的创业教育策略可从以下方面建构。

(一)创业环境营造

创客的创新密码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教育的“合金”,决非封闭的校园和单一的课堂所能培养。环境营造是环境教育的基础,也是创客兴趣爱好“放飞”、创意灵感生成和实践体验的“土壤”。在高职的创业教育中创业环境营造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方法和路径也应多元。

文化化人。职业文化是高职最典型的特色文化,这也是创业教育的“根文化”。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培养,创新因子必须植入职业文化的内核之中。以创业教育驱动教改创新、学习创新、活动创新、服务创新,倡导人人有创新意识、人人讲创新,使创新成为学校独特的文化。

制度激励。高职实施创业教育,同样要有制度的保障,这也是重要的“软环境”。学校应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个人的职业规划和探索中敢于“胡思乱想”,能够大胆地去切身体验。目前,有些高职学校尝试的“开放实验室”,由专业教师加行业大师作为指导教师“把脉”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创业的想法变成可行的方案,使创业的“火点”燃烧起来,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创业教育不同于文化知识教育,社会是最大的课堂,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学校从制度管理上解决学生的创学矛盾,建立和完善学分替换、弹性学制,为具有创业潜质和强烈的创业欲望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创业资金支持和项目的专业指导,这也是创业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

实践平台建设。创客要有创意,但也要有体验和实践的场所,这是将所想转化为现实的途径。英国华威大学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该校长期来运用知识和专长为学生提供创业服务,既让学生得到创业的教育,同时也获得创业的支持,其中就包括让学生共享学校雄厚的社会资源,去体验和实践自己的创业梦想[2]。国内高职教育改革探索中许多学校对此也作了探索,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园城互动生态圈”建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校一体化”建设等,平台条件让学生便捷地进入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去体验创业,其功能是学校讲创业课没法达到的。

生活中体验。高职学生生活的兴趣爱好触及点很广,而且个性化的包容很大,创客素养从生活的点滴积累,勤观察多思考,创新能力才会形成。

(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通

强化专业创业。严格讲,职业教育的创客教育决不是“另搞一套”,其教育的主线仍然是专业教育[3]。专业方向的定位对于绝大多数高职的学生而言,今后个人职业的择向和归宿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专业教育的质量将是他们从业质量的保障和前提。因此,专业素养教育中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才能等,仍是高职专业教育目标的一部分。课程是专业目标的具体担当者,课程的教育性也必然包含着创新教育,作为职业导向的创客素质系列化、系统化的教育培养也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完成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中,因传统行业大量重组,专业边际也日趋模糊,学生边际就业或创业(意指此专业与彼专业交合的边缘区)、错位就业或创业(意指跨专业)的现象增多,这并不排斥专业教育,因为能力迁移也要有既成为基础。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他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就是看他能否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究其理论的基础就是迁移原理的应用。

创业教育全面渗透于专业教育。高职教育要将创业教育全程渗透,全面覆盖,也带来不少的新问题,如创业类课程的增多,已经体系化的课程需要重组;按课程权重设定的学分制管理,因实践课程增加,创业所需的跨专业课程选修的学分替代,迫切需要弹性的开放课程学分制管理;专业的外延大多是发散式的职业分流,与其它专业交互形成相互关联的边缘区,这是大多数创业者择业的聚焦点和创业基地,针对这类学生创业需要,专业教育如何跳出专业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和创业指导,教学改革的难度不小。这些问题表明,创客教育及创客培养与专业和专业化教育的匹配,很难有现成而不变的模式套用,鼓励和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能力应用迁移到创业之中,让学生创业成功在专业外,这也是高职教育新的使命。

(三)创业分类教育

创业教育广义与狭义之别的存在,决定了创业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的分类要求。创业教育的分类性反应在高职教育中主要有“普适教育”与“精英教育”两类。

夯实创业教育的基础。从创客素质的普适性要求出发,人人都要具备创新的能力和素养,这表明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新教育,它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样性培养,尤其是促成学生将创意付诸实践并转化为创新的素质和能力,生活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都需要齐抓共管,要建立合力机制。创业普适性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显现为“模拟性”,即由兴趣爱好生发的创意多是头脑中的“趋向”,联动的行为多表现为实验或模拟,可谓是“头脑中的创意体验”。这类教育主要侧重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一般创业能力等培养,创业实践重在创业体验。

个性化扶持创业的践行者。从创客素质的狭义性要求出发,创业并非是单靠有热情有力气就可以,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心理层面的抗挫折抗风险能力、灵活多变的决断能力、创业起步的经济基础、创业方向的市场调研与分析等。高职院校中不乏有这样的“创客族群”,他们对于创业教育的诉求不是简单的创业知识讲授或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真刀实枪”的创业行动,创办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经营的主业。面向这类真实的创业群体的创业教育,高职院校需要做的很多。首先是建平台,如开辟“大学生创业街”、“大学生众筹空间”、“大学生创业园”等,这类创业的起步多是从“小打小闹”开始,从校园的师生服务逐步走向社会服务,经营规模也是由小慢慢变大。其次是做“红娘”,高职学生创业要融入行业企业的困难很多,学校要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现有的社会资源,为学生创业“牵线搭桥”。三是做“智囊”,高职生创业因社会的阅历和创业经验的不足,风险和困难都很多,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创业管理,在创业方向选择、创业规划制定、创业风险评估、公司经营策略等方面给予适时指导。在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许多高职院校,把学生创业当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没有将学生创业纳入创业教育之中管理,这无疑是一种缺憾。

创客与创客教育,创客与创业教育,无论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业态下,或是在职业教育终身化学习理念中,都值得认真研究。高职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科学推进创业教育,正确认识创客的DNA,立足创新谋划创业教育,这是最根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绍杰.关于“语用能力”及其“不可教”的重新思考[J].外国语文研究,2013(2):83-92.

创客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创新 创客空间 创客活动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16-02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瞄准智能制造、3D打印等前沿技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创客课程标准、开发创客项目课程、创新创客活动内容,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创客工具使用、创客项目制作与路演、创客竞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式,制定创客活动记录表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类创客活动,通过创客活动开展提高全院师生的动手能力及校园创客氛围,探索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江苏省产业发展、南京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探索通过设置合理的创客学分,建立创客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将创客项目与学生毕业设计互换,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客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客活动情况。

1 校内创客活动

以常规创客活动为基础,以大型活动为展示平台,发挥创客教育导向作用,2015、2016年度共开展各类创客活动100余次。大力开展智能机器人、创客周末、创意激荡夜、创客沙龙、创客工坊等校内常规活动,同时以创客论坛、创客嘉年华、创客集市、教师创客季等大型活动为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持续探索基于创客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客式教育课程改革,以“活动+课程”发挥创客教育的导向作用。

1.1 智能机器人比赛大众化

每学年秋学期,蓝岛创客空间联合特斯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系部、继续教育学院每周二下午在创客广场举行智能机器人常规赛比赛;每学年春学期,蓝岛创客空间组织擂台赛。

1.2 创客周末活动规范化

每学期初,蓝岛创客空间根据各部门的时间情况,制定老师和学生的创客周末工作计划,各部门按计划组织实施各自工作,按照创意激发、团队组建、原型设计、项目制作、项目路演、项目评审的步骤完成创客周末,具体步骤如下:周五下午按照创意提出、投票选举、组建团队、众创产生模型完成创意和设计工作;周六全天、周日上午完成材料购买、项目制作;周日下午项目路演评比;蓝岛创客空间每学期组织创客周末获奖项目的评比和跟踪并为项目优化提供服务。

1.3 创意激荡夜活动常态化

蓝岛创客空间联合系部构建学院-系部-班级三级遴选制度,每周定期组织创意激荡夜活动,实施按以下几步骤进行:自我介绍;主持人介绍本次创客激荡夜主题,主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或常用的东西为主(例如,水杯、耳机线等),引导大家进行思考;对本次主题进行痛点分析或功能优化、按照主题的痛点或需求类别进行分组,讨论改进方案,并进行汇笳故荆恢贫ㄐ卸步骤和计划,并完成创客项目推进表;项目制作;项目路演和评比;项目建档、跟踪、优化。

1.4 创客集市规模化

为营造学院创客校园建设氛围,每年举办3~4次创客集市活动,集中展示系部创客周末、教师创客季、科技类社团创客项目成果,工作坊创客成果展示和销售,提高师生参与热情,打造蓝岛创客空间“创意、设计、制作、转化”的闭环运营模式,搭建一个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内容涵盖项目路演;工作坊项目展销及开课;电子、计算机产品义务维修;DIY制品展销;最新科技成果展示等。

1.5 教师创客季项目专业化

为深入开展创客活动,推动创客课程开发,提升教师动手制作能力与专业水平,实现创客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合的战略目标,每年1~4月份开展“教师创客季”活动。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动手制作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创客项目作品,每名专业教师和专技岗位人员在活动期间,至少完成一项创客项目制作。

1.6 其他创客活动丰富化

(1)每年通过定期参与“3D”打印进校园、南京创意设计周、校园创客嘉年华等活动集中展示我院创客校园建设成果。

(2)系部特色创客活动。各系部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实施系部特色创客活动。如机械系创意金点子活动、自动化系创意大比武活动等。

(3)创客主题班会。学工处、蓝岛创客空间每年联合各系部有计划的在各个班级实施创客主题班会,提高全体学生对于创客和创客校园的认知、参与度,集中收集学生的创意。

(4)创客沙龙。蓝岛创客空间联合创客茶吧定期组织实施创客沙龙活动,邀请校内外创客、创业者进行主题演讲,并和参与者进行主题讨论和互动。

2 校外创客活动

为提高创客作品质量,营造良好的创客空间环境,多跟社会其他空间进行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蓝岛创客空间就多次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各类创客活动。

2.1 创客嘉年华

创客嘉年华即各地电子、机械、生物和文化类的创客,通过展示、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聚集到一起,让公众近距离体验创客文化,结合科技、艺术、传统手工艺、工业等领域,体验手工与科技相结合,启发创意思维的狂欢之地。蓝岛创客空间2年来多次利用参加各地嘉年华机会与社会创客空间进行交流学习,例如,深圳制汇节、南京创客嘉年华活动、上海创客嘉年华等活动。

2.2 创客论坛及创客交流会

多次参加创客论坛及相关交流会,回校后进行分享,例如,西安国际创客节、南京创意设计周、砂之船创客集市、南京文交会、中国创客空间联盟会议等。

3 结语

两年来,蓝岛创客空间通过各类创客活动来提高创客们的动手能力,目前已被评为省、市、区三级众创空间,相信随着各类创客活动的开展,蓝岛创客空间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不断得以修正和完善,创客教育的实践效果也能随之得到提升,让更多的学习者获得优质的创客教育学习服务,体验到“做中学”与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杨晓哲,任友群.数字化时代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5):35-40.

[2] 吴玮玉.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亚太教育,2015(35):8-9.

[3] 夏小刚.创客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8):30-33.

[4] 王同聚.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智创空间”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0):22-25.

[5] 顾学雍,汪丹华.创客运动与全球化的科技教育[J]. 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12-17.

创客教育论文篇5

跨学科课程设计师。曾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天象馆任科学老师和天象解说员。本科于美国主修小学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辅修跨文化研究

我是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关注“创客”及“创客教育”的。那时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很少能看到国内关于创客空间或创客教育机构的文字,只有在各大英文创客教育网站上瞎逛,并厚着脸皮进了一个又一个创客教育群,开始接受创客精神的洗礼。自从李克强总理今年1月参观了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八个字写进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忽如一夜春风来,我的朋友圈中关于创客的报道如千万梨花绽放。一夜之间,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创客”一词摇身变为“创业”的代名词。我猜想这种“新常态”除了与政府政策推动有直接关系外,也可能与我们的语言有着间接的关系。毕竟“创客”和“创业”两个词的中文字面同根,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而英文中的maker、tinker就很难让人立即联想到entrepreneur或start-up。

想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追根溯源为“创客”一词正名。语言这东西本身就是很私人的,是基于文化圈的(比如北方的你觉得“粽子应该是甜的”,而南方的我觉得“粽子本来就是咸的”),并且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比如我和我爷爷对“苹果”一词的理解就有天壤之别)。我决定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刚刚受了两个小小的刺激:一是在一个创客教育群里看到几位老师在聊是否坚持使用金属材质的创客套件,二是我在朋友圈里提了一下我最近在做创客教育的课程设计,一位朋友问我是不是针对想要创业的年轻人设计课程。在大家大谈创客教育时,我很想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说说我们饱含满腔热血做创客教育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创”

正在写这一段的时候,看到群里面创客老师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探讨“创客”中“创”的含义。很有意思的讨论,可对于我来说,从英文到中文追根溯源究其本意到底是“创意”还是“创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必须明白我希望赋予“创”这个字什么样的含义。这会直接影响到我的课程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比如,我如果希望赋予“创”这个字“创意”的意思,那我会去反思:我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引导我的学生转变惯性思维,帮助他们孵化打破体制的真创意呢?如果我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让学生跟着我亦步亦趋地模仿,那我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中,有没有真正体现出我尊重学生的创意,并要努力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变为现实呢?

同样,如果我想要赋予“创”字“创造”的含义,那我会进一步思考什么才能够称得上是创造。学生依照说明书或教学视频给出的步骤,制作出了一辆一模一样的火星探测车,这算得上是创造吗?如果算得上,那我这节课和美术老师教的手工课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仅在于学生作品的酷炫程度不同吗?我在给学生们布置动手制作任务时,我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否给学生过多的限制,或者任务定义得太过模糊,以致阻碍到学生们主动创造的积极性了呢?

除了“创意”和“创造”,我其实还希望能够赋予“创”字“创建”的含义。创建什么?创建联系。在一步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我需要反思:我给学生们设计的每一次动手创造的活动,能否真正帮助他们创建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他们对自己所处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生活细节探究式的关注?我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到底是采用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还是采用了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法,即用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创建他们在动手探索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重建或深化对此知识点的理解。

关于“客”

大家在说“创客”时,好像都会直接忽略掉“客”字的含义。可能是觉得“客”字仅指“做什么的人”,没啥特别深刻的意蕴吧。钻牛角尖的我会很在意“客”的含义,因为在我心目中,“人”虽只有两笔,却是一个很有深意的字。我认为只有把“人”这个字理解好,我们才可能做得好教育。说实话,如果你对科技比对“人”更感兴趣的话,你可能只适合当一个安静的创客,却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创客教育者。我目前接触到的创客教育课程几乎都以科技产品为核心:3D打印机、乐高机器人、可视化编程、MakeBlock、Arduino、Raspberry Pi、littleBits……所以一说到创客教育,就给人特别高大上的感觉,让人不禁心生向往。可我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教育创客群里面大家分享的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机构的文章中,都会附上很多炫酷的科技产品和智能玩具的图片,而我对这些好像一直都不太热衷,我反而会去追问:玩这些炫酷科技产品的“人”在哪里?我会去关心,这门创客教育课程“人”在整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的思考到底体现在哪里。我会很想知道,这节创客课有没有真正启发“人”去思考自己与科技、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关于“教育”

别以为创客教育听起来很潮,就一定很科学、很先进。其实如果你不懂教育,很有可能会把高大上的创客教育做成传统的授受主义(instructionism)。不相信吗?我这就打开我手边的《剑桥学习科学手册》(TheCambridge Handbook of Learning sciences )翻到第一章,一起复习一下授受主义的几大特点。

知识是有关世界的事实以及问题解决的程序集合。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将这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当人们拥有了大量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时,就被认为是受到了教育。

教师是大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持有者,他们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首先,应先教授一些较为简单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再教授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简单”、“复杂”的定义,以及学习内容的顺序,通常是根据教师、教科书作者,或者是数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等专家的研究决定的,并非根据学生实际上如何学习而定的。

检验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方法,是测试学生获得了多少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逐条看过去,你是不是觉得每一条都很熟悉?你在你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的每一节课中是不是都能找到以上每一条的影子?

你告诉我,你的课程能够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但我深知,只有当学习者清楚在真实世界和实际情况中如何运用你所教的东西时,你所教的陈述性或程序性知识才能称得上是有用的知识。你的课程设计中如果仅体现了教师需要教哪些知识点,而没有一点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已掌握的先验知识的预评,没有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正在形成的观点,没有让学生反思与分析自己的认知阶段的教学环节,没有给学生任何练习知识迁移的机会,你真的很难说服我相信,你是真懂如何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不甘心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来做创客教育,我想我们首先必须踏踏实实地学习支撑创客教育的建造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onism)的深刻含义,即学习者通过在动手制作可分享的作品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来学习(注:建造主义学习理论与我们熟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有区别)。我们要清楚一点,其实创客教育中使用的教学用具的基本属性是“能够帮助思考的物体”。不论是所谓高科技的金属套件,还是低科技的塑料或木质套件,我们使用这些教学用具的动机应该是,希望其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学习者的思考,而不应利用它们来提高自己教育的“逼格”。教育的“逼格”是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的。如果教学细节没有做到位,即使你使用再高大上的教学用具,或从常青藤名校引进再赫赫有名的课程体系,你所做的教育在我看来还是很低级。我说这些,并非企图否定你所做的一切努力,我只是期待你在教育上能有更高的追求。因为我相信,你如果看准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就一定能把创客教育做得更好,你的努力会让更多的孩子——这个世界的未来——受益。当然,如果你优先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吸引更多家长和校方的眼球和尽快抢占市场的话,那你确实应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把产品设计得更加炫酷上面。

今天在读Invent To Learn: Making, Tinkering, andEngineering in the Classroom 一书时,读到美国教育家安吉娄?帕特雷在一个世纪前曾说的一句话“游戏室和游戏,动物和植物,木头和钉子,应当同文字和语言肩并肩坐一起”。这句话让我回想起前几天群里面老师们关于创客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之间对立性的讨论。和安吉娄?帕特雷一样,我也认为“木头和钉子”和“文字和语言”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们应该是能够并肩作战的好战友。我了解到,现在有不少创客教育培训机构已经成功打入体制内,为学生们提供机器人、可视化编程等拓展课程,很为他们感到开心。但我还是觉得,如果学校真的有心改革,仅仅做拓展课程是不够的。就像我之前一直在强调的,支撑创客教育的学习认知理论是建造主义,即通过动手制作可分享的作品来学习,这种学习理念应该被积极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比如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可视化编程解决某个数学应用题,或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或利用指定创客套件阐释某个物理原理……目前,体制内教育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参与方式以及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几个方面都太单一,一直饱受诟病。与其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和体制内教育争夺孩子们的时间,不如多花点精力思考如何能够利用我们擅长的动手制作和东敲西打(makingand tinkering)帮助完善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如果我们梦想推动更深入的教育创新,我们不仅要把信息技术老师培养成为创客教育者,还要想办法去影响文化课老师甚至学校领导,努力把他们也变成创客教育者。因为想要培养大量的变革者(change-makers),需要真正的教育创新,而真正的教育创新则需要更多的教育变革者(educator change-makers)。

创客教育不应该被狭隘地理解成一门技术教育或学科教育。虽然很多人会把创客教育同科技教育混为一谈,但我们这些真正想把创客教育做好的人心里必须清楚,科技教育不应该被视作创客教育的终极目标。创客是一种让学习者通过在动手制作可分享的作品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理念;创客是一种享受与人分享、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全身心投入游戏的生活方式;创客是一种对生活充满超出常人的好奇和对细节有着探究式的关注的人生。我们选择做创客教育,不应只是因为总理最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们选择做创客教育,是因为我们真的相信,这是一种充满感染力的、能够帮助孩子们构建促进智力发展的深层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选择做创客教育,是因为我们希望教育可以让学生站在新的点上看见无限的可能,并能够在无限可能的点上看见最好的可能。

创客教育论文篇6

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S T E M 教育研究者, 开源课程edumaker.org联合发起人,致力于体系化的创客教育课程的开发和社群建设

如果我们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教育生态,我们会发现四种很有趣的权利。

首先,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着行政权利,他们会制定计划和标准,开展评比和检查,设定专项经费来行使这种权利,保障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

其次,高校和教育研究部门掌握着学术权利,他们可能是各项论文比赛和赛课活动的评委,也可能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循循善诱的师傅。

再次,各种装备企业和辅导机构则掌握着资本权利,他们用资本的力量,为教育生态链嫁接了与社会的接口,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最后,我们要谈一谈教师的实践权利。

普通教师常常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权利:领导组织了各种考核,教研部门规定了考试的范围,自己甚至也没有权利向学校申请购买心仪已久的器材……但是别忘了,在大多数情况下,40分钟里,三尺讲台上,你的课堂你做主,而成为一位教育创客,则是重塑教师实践权利的最好手段。当然,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落实学生的发展权利。

创客精神的实质是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坚守创新。在教育领域中践行创客精神的实践者则被称为教育创客。与创客教育的概念会出现暂时的争论不同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创客,则是各方一直都比较赞同的观点。

你属于哪一类教育创客

创客本身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当我们说一位教师是教育创客的时候,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是哪一类教育创客?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将创客精神融入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将动手的实践环节跟有限的教学空间做有效整合,或者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从校本课程或者地方课程的角度构建积极的创客教育课程,这样的教师可以被称为学科教育创客。

如果从一个综合实践的角度来整合一位学生创客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至少包括电子与程序、材料与结构、科学探究和数学建模、媒体传播和文案写作四个方面),以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构建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并且设计像“创客马拉松”这种综合的竞赛交流平台,这样的教师则应称之为综合教育创客。

对教育的宏观表征有着深入的理解,从校园整体建设和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设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法,将创客的思想落实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实践者,则可以称为教学论教育创客。

当然,最后还有一种更加极客范儿的教育创客,他们像当年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却想着“时空的迷局”一样,在教师的岗位上,将探索高精尖的技术难题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在业余时间用大量的精力攻克技术发明,享受着攀峰的快乐,他们就是极客教育创客。

教育也是一个综合的实践领域。在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可能兼具学科教育创客、综合教育创客、教学论教育创客和极客教育创客的特点,只是各有侧重而已。但是这种分类,则有利于回答一个问题:对于跃跃欲试,想要投身这场创客运动的你而言,要成为哪一类创客?

创客基础课程体系

下面的这张表格阐述了一个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创客基础课程的大概分类,称为“创客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在这个分类中寻找自己的爱好,然后看一看从学科教育创客的角度,你想先从哪个纵列做起,并从横向看自己是否愿意了解同一个难度的其他领域的内容。如果自己愿意了解其他领域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师已经讲解了这部分的内容,你就可以做一个综合活动的组织者或者综合课程的设计者,成为一个综合的教育创客。在教育实践当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分享。伴随着自己水平和影响力的提高,不知不觉间两条大路呈现在你的眼前:一是成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学者,做一个教学论教育创客;二是成为一个令专业的工程师都刮目相看的极客教育创客。这就是一个教育创客的养成路线,在这条路线上,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到创客精神的实质: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坚守创新。

在表格当中虽然给出了学段建议,但创客基础课程本身是不分学段的,我们力求每一个格子里的内容都可以从零起点讲起,但如果学过这个格子上面的内容,讲授效果会更好。这个课程体系已经在邀请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创客录制学习视频,作为参考课程。目前已经完成了电子类课程的录制,接下来,我们期望这个表格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比如一家机器人辅导机构,将其综合的活动映射为表格当中各个阶段的能力,继而成为一种平台,让各种课程可以完成互操作。

教育创客培训综合工作坊

基于创客基础课程框架,我们借用USB接口规范,设计了四个不同类型的教育创客培训综合工作坊:迷你创客、小创客、标准创客和大创客。表中内容的编号表示的是该内容属于创客基础课程当中的哪一列的第几个内容。

1. 迷你创客

元器件的性质和简单连接(1.1)

纸质材料的性质和简单设计(3.1-1)

儿童创客产品研发挑战赛(组织能力)

如何拍摄好的产品照片(7.1)

积木式的逻辑控制单元的应用(2.1,4.1)

刻纸机的建模和简单应用(3.1-2)

创意小车挑战赛(1.1-2,4.2)

拍摄产品制作过程的微视频(7.2,8.4)

2. 小创客

用S4A软件初步认识Arduino(1.3-1,2.2-1)

用ArduBlock软件将程序下载(1.3-2,2.2-2)

针对老年人的创客项目(组织能力)

建立一个博客分享项目

认识Arduino的管脚(1.4)

玩转新型传感器(1.3-1)

创意小木屋(3.2,4.2)

剪辑一个产品故事的短片(4.4)

3. 标准创客

比较不同类型的Arduino和开源硬件(3.3-3)

如何使用Wiki学习开源代码(2.4-1)

Arduino代码编程入门(2.4-2)

让创客作品很酷的一般方法(工业设计)

3D设计入门与打印(3.4)

让“中国制造升值”主题活动(工业设计)

设计属于你的创客教室(学习环境设计)

4. 大创客

App Inventor的简单使用(2.2-1)

制作一个互联网的传感器(1.3-3)

3D艺术设计和编程(2.4)

女性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

发起众筹(8.3)

创客教育论文篇7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客教育正在成为已有高等教育体系中积极应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所面临挑战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在深度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重构着教学组织和对应的评价体系。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找寻开展高校创客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大学生创客教育提供建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客教育;创客

0引言

始于美国的创客运动在传统“工匠精神”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助力下,日益成为改变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变革性力量[1]。2015年,国外最权威的教育趋势报告《地平线报告》预测了国外未来3-5年的教育发展方向,指出创客教育将给高等教育教学带来深刻变革。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2]。祝智庭等学者对创客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归纳,指出创客教育是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是对已有实践导向、创新导向的各类教育样式的继承与发展[3]。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教育模式,正在成为已有高等教育体系中积极应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所面临挑战的关键组成部分,深度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重构着教学组织和对应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客教育刚刚起步,各大高校主要依托创客空间为载体,通过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整合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创客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创客教育探索,把创客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1大学生创客教育的现实困境

1.1对创客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认识误区

创客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关于创客教育的认识还很不全面。部分人认为创客教育要跟3D打印、智能机器人、各种‘高大上’的设备挂钩,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创客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截至目前创客教育并未作为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只被认为是“业余教育”或“精英教育”,而不是“正规教育”。其被当作“业余教育”主要体现在政策措施支持不到位、组织领导机制不完善,基本上创客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既没有场地和资金的支持,也没有制度和机构的加持,甚至教育方法都很不健全。种种困难使得创客教育的发展面临较大阻碍,其教育效果也差强人意,部分创课直接变成了教师演示课,失去了作用和优势。将创客教育视为“精英教育”主要表现为学校关注的目光更多是投向少部分学生的竞赛成绩上,强调学生在各种创新比赛中得了多少奖、获了多少证书,让创客教育蒙上功利化和商业化色彩。

1.2创客教育的载体建设滞后,多数流于形式

从我国高校目前情况看,只有少数高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温州大学建设了专业级创客空间,大部分高校都只是停留在将校内现有的图书馆等场所升级改造,相应的器材和设备老旧,创客空间的资源配置难以满足现实需求[4]。另一方面高校创客空间认知度与利用率还比较低,来往创客空间或参与活动的大学生群体覆盖面还较窄。如何增加创客空间的受众人群,让更多的大学生来使用是众多高校在实施创客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1.3创客教育课程设计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创客课程作为创客教育系统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核心载体,规约着创客教学活动的组织、内容体系以及评价方式[5]。目前国内创客教育还处于起步期,还没有形成严谨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教学实施措施。如何建立健全创客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创客素养,激发创客活力,培育“中国创造”人才,成为创客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4创客教育师资匮乏

结合创客教育的特点,对创客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也还具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能力,能够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做更多的尝试,将知识转化为成果或实际可用的产品。但实际上当前社会中能够满足创客教师要求的人才并不多,再加上创客教育的跨学科教育特点,这无疑对创客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创客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创客教育师资力量,多以计算机、电子信息类老师为主,缺乏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师资成了创客教育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2大学生创客教育的发展对策

2.1改变观念,积极营造创客文化环境

要想发展大学生创客教育,首先应转变观念,让更多人尤其是师生意识到创客教育并不是精英教育,它是普及教育。创客教育活动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和学科融合性等特点,它是一种不以比赛为目的的活动,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高校和教师应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鼓励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及激发自己的潜力,不能将创造性思维当成特长培养。目前国内大学生创客群体刚刚起步,不同地区创客群体发展状况不平衡,创客文化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和尊重。要加强对大学生创客群体、创客空间、创客活动的宣传力度,倡导“开源、分享、协作”的创客精神,丰富“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知行合一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创业精神和创客文化,鼓励大学生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加强各类媒体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报道一批创新创业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2打造大学生创客空间,建设创客实践室,推广创客教育

大学生创客空间载体建设是高校落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探索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探索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抓手。要整合各类设备设施,充分利用大学开发实验室、社团活动室、实验实训室、图书馆等校内外资源,建设多样化、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大学生创客空间载体。联合企业共建大学生创客实践室,构建开放式、协同式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客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快速实现产品和市场对接。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公益讲堂、投资路演、创客训练营等活动,建立大学生创客实训体系。设立创新创业创客活动周,为创新创业成果提供展示平台,促进创客组织及大学生创客间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开放共享。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基于开源文化,构建开放的大学生创客生态环境,让大学生共享创客资源,分享创意和成果,搭建创客竞赛活动平台,促进大学生互动交流。

2.3建立健全大学生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创客教育课程是高校创客教育落地实施的基本载体,是创客技能、创客思维、创客精神得以体现的基本保障,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一方面要组建以科技专家、教育专家和一线专业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团队,整合、开发区域内外资源,将科技成果资源、科普资源转化开发,逐步形成探究体验、教学素材、教学案例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构建并不断完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和设计教学内容与体系,建立“基础素养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研究创新课程”三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基础素养课程是包括科学研究原理、方法等方面的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理论,逐渐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专业拓展课程是利用高校专业课程资源和实验室,开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专业拓展课程,使学生从更深、更广的维度去掌握学科的专业理论。研究创新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教育和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和相辅相成。

2.4培育培养多元化、开放型的创客师资队伍

创客教师是高校创客空间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学校创客活动的组织者。要发挥其在示范学习、启发引导、统筹规划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在开展创客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领和帮助,扮演教练员的角色。各学校要重视创客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养创客教师,满足学校创客空间和创客实践室对师资的要求。一方面要分层次对专业教师开展校园创客空间建设、创意编程、创客项目、STEAM教育等培训,加强教师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创新,充分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特长,建立一支通晓创客文化、能够传播创新精神的创客教育团队。另一方面要积极组建企业创客导师团,聘任技术专家、成功创业企业家、管理咨询专家、投资和金融专家等组成高校专兼职创客导师队伍,深入创客空间开展项目咨询、诊断、创业辅导等服务。建立异地联动创业导师网络,实现创客导师云服务,提升创客指导导师队伍整体水平。完善导师制度,制定清晰的导师工作流程,建立导师辅导绩效评价机制。

2.5注重制度保障,构建高效率的创客服务平台

加强对学校二级学院创客教育的分类指导,结合学科发展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应针对创客课程建设与实施建立专项经费预算,确保课程科研的推进和课程教学的实施。切实抓好学校创客空间建设,提升创客教育基础设施和资源支撑能力。打通创客、创新、创业、创投的“四创”服务链条,提高大学生创客创新创业效率:一,推动开源软硬件研发,提供种类丰富、功能强大的模块化开发工具、开发设备,使创客能根据创意设计简单快速地开发出产品原型;二,推动区域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开放大型科学仪器,促进仪器设备、科学文献和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共享,鼓励各类机构开放服务器资源,为大学生创客提供软件、云计算及云存储支持;三,组织大学生创客开展合作交流,推动建立以分享为核心的创客开源机制;四,发挥众筹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功能,支持大学生创客开展众筹活动,推动创客作品产品化。

3小结

创客教育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以“基于创造的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学为中心,互动合作,重在分享,对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创客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目前中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从创客文化氛围营造、创客空间和创客实践室建设、创客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客师资的打造等方面找寻开展高校创客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大学生创客教育提供建议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许涛,刘涛,杨新,王松涛.校园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及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5):50-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技(2016)2号)[Z].2016-6-7.

[3]祝智庭,孙妍研.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4]张睿,潘迪,张雨.大学生创客教育平台建设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6):89-94.

创客教育论文篇8

分享

1.STEM与创客教育融合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在论坛的发言中梳理了国际视域下的STEM成长历程、创客教育,以及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异同。

(1)STEM的成长历程

自1986年,始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有感于国内理工科人才的匮乏和理工科教育的不振而发表的《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Undergraduate Science、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报告,建议国家调动各类资源投入科学、数学和工程(SME)领域的教育以来,历经1990年Technology(技术)被纳入其中,SME变为SMET;2001年,“STEM教育”第一次为美国官方所用;2007年,美国《国家竞争力法》(National competition law);2009年,奥巴马发表了“教育促进创新”的演讲,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启“教育促创新”计划;直至2011年,美国弗吉尼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学者Georgette Yakman提出在STEAM中,A不仅仅指的是艺术,还有美(Fine)、语言(Language)、人文(Liberal)、形体(Physical)等艺术含义。

STEM教育的过程不仅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进行叠加,而且还将本来分散的四门学科自然地组合形成新的整体。不论是STEM教育还是STEAM教育,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不被单一学科的知识体系所束缚,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同时,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相互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2)创客教育

创客运动推动着教育系统内“基于创造的学习”的发展。创客教育所强调的鼓励学习者是创造者,学习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以及创造者注重学习者不一样的想法并将其变成现实等教育思想都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其实,创客也是一种业余爱好,因而广义上不存在所谓的创客教育,只能说是一种创客培养,它重点强调创造、创新的精神。如今我们所倡导的创客教育更多以数字化工具作为基础,创客更集中体现在数字化创客上。

(3)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异同(如下页表)

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差别主要为:①两者起源不同,但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②STEM教育更强调跨学科,创客教育则更强调创造与分享。③两者都强调真实情境问题,但创客教育问题主要来自学生。④创客教育强调真实作品的产出,而STEM关注动手实验。⑤师生角色定位不同。

创客教育与STEM融合,首先要深化STEM教育,创设基础教育过程中更多STEM课程空间。其次,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紧密合作,并整合多方资源,提升STEM和创客教育的课程水平。最后,深化教育评价体系,匹配 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需求。

2.学生创新能力特征和技术的两面性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诗海在论坛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特征”和“技术的两面性”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他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特征包括:善于观察,并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表达;敢于质疑权威性的观点;凡事喜欢寻深究,尽力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能耐心听取别人的见解并从中发现问题或受到启发;能发现事物与现象间的逻辑联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凡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在解决方法上另辟蹊径;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总是从失败中发现成功的启示;在学习上常有自己关心的独特的研究课题。而在注重“技术的两面性”过程中,教师要警惕技术不但可以用来解决问题,它也同样可以引发新问题。

3.“STEAM+”理念构建园区大教育新格局

嘉定工业区张敏部长分享了园区人用“STEAM+”理念构建园区大教育新格局的思考和实践。

(1)打破围墙,构建园区大教育、教育大融合的新格局

为了打破围墙,构建园区大教育、教育大融合的新格局,我们依托智慧教育发展联盟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创新能力、孵化创新人才,提出了“科技和文化两翼齐飞”的整体战略,并着力构建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STEAM+”大教育格局。同时,我们还要扎实开展好三项行动:一是着力开发创新项目。在“留一堂课给梦想”创新项目会上,推出陶陶乐、绘生活、生命探秘、超级翅膀、观风云、绿色创学、探鼓、酷玩无人机、机器人竞技场等15个创新项目。二是着力打造“梦想课堂”。广泛招募界内外、各行各业的精英加入“筑梦导师”队伍,编制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梦想课程”,帮助学生开启梦想、成就梦想。三是着力建设学生实践体验基地。建立30个“梦想课堂”学生实践体验基地,通过观摩、操作、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给学生带来科技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红色体验合成生态体验。

(2)力推STEAM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STEAM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方面,我们围绕科技文化两翼齐飞的整体战略,将STEAM的精神内核融入到学校课程建设中。首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了STEAM理念,促进课堂的转型升级;其次是基于学校实际开发STEAM课程。近两年来,园区各中小幼学校围绕STEAM的精神内核融入开展了一系列草根式探索。

4.创客教育的实施平台与课程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创客教育实验室创始人傅骞从五个维度论述了创客教育的实施平台与课程模式,即创客教育实施平台的误区。创客教育就是学习创客工具,就是激发学生创新,就是STEAM教育,就是培养创业、创客教育的SCS教学法。此外,傅骞还介绍了面向主题的课程设计,重点讲解了创意电子教育支持生态建设。

5.STEAM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浙江省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介绍了开展STEAM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的体会。

浙江省在2011年启动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方案》要求: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开发的各类选修课程不少于每30名学生1门,二级特色示范学校已开发各类选修课程不少于每40名学生1门。《方案》还规定: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超过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

温州中学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立足“跨学科”学习的认识,启动了机器人竞赛工作、开设了机器人校本课程、成立了科技制作社(学生自发),学生自行设计传感器、焊接、组装机器人,将机器人知识应用于科技创新,参加比赛,并通过Arduino研究数据采集、人机互动技术。后来,我们认识到这一方向就是STEM。截止到目前,各项活动达成的效果令人满意:精品课程数量全省第一,入选省选课平台也是全省第一;STEM方面的课程多达十多门;特色课程涵盖互动媒体技术、Arduino创意机器人、数学视界下的3D打印,等等。

温州中学通过实践并归纳出STEAM课程的特点,即自下而上(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课程诉求,很多课程教师是在无意间进入STEAM领域的,而学生对课程内容也形成了新诉求)、快速迭代(STEAM课程的快速迭代是特色,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

论坛拓展体验项目追踪

论谈议程之后,与会代表转战上海的各个场地,继续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进行STEAM活动体验。

1.创客嘉年华

2015上海创客嘉年华邀请了电子、环保、生物、声音和文化类的创客,通过展示、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让人们近距离体验创客文化。同时,结合科技、艺术、传统手工艺、科学、工业等领域,为人们创造了玩炫酷高科技、尝遍天南地北美食、参加趣味游戏、体验手工与科技相结合、启发创意思维的狂欢之地等奇妙体验。

在机器人阵列中,一款名为“明”的机器人,是一款两轮自平衡、可远程临场服务的智能设备。操作者通过远程操控命令机器人完成各种动作,并运用实时视频通讯保证了操作的可延续性。拥有智能机器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NAO机器人”就是一款可爱并且绝对吸引眼球的智能机器人。

动手工作坊里,花艺、皮具、编织乃至创意折纸和竹子加工都为创客及发烧友们提供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就连最普通的吸管,也似刚刚经历过头脑风暴一样,成为吸管机器人。同时,MOLA模拉无人机的超大肥皂泡表演、五对五相扑足球、相扑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也为大家带来了新的体验。

本次嘉年华的现场论坛吸引了众多社会大众。

2.模型节活动

第七届上海模型节活动是致力于为青少年和模型科技爱好者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在参与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团队合作、感知体验的科学精神,不断激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发扬创新精神、关注科技热点、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关心、了解、探究、感悟,体验、分享科技模型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使他们能更好地接触和了解模型科技前沿的发展领域,更高效地参与体验模型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本届模型节设有模型比赛、模型表演、模型制作、模型摄影摄像和模型嘉年华、亲子擂台赛、优秀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内容。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