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住院部保洁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6-19 06:17:11

住院部保洁工作计划

住院部保洁工作计划篇1

昆明市中医医院呈贡新区医院是经云南省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批准的在新区吴家营新行政中心的西南侧进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筑规模为门诊量3000人次/日平均,住院床位数1000床,总建筑面积124041.35m2。

二、设计理念

1、 深入把握现代医院建筑的使用功能,着力体现功能的合理性、设施的先进性和设计理念的超前性,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2、 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国情,注意节能、节地,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注重医院建筑的环境保护、三废处理和污物转运与管理,更要考虑日后运行使用的经济性。

3、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人”为主体,为“人”服务,追求自然、生态的空间意境,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做到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改变传统医院建筑的阴暗、不通风状况,创造令人愉悦的健康就医环境。

4、 结合城市设计,对基地周围的环境做综合细致的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基地内较大的地形高差,在保持城市的整体规划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的现有资源及原有地形,既减少土方平衡的工作量,也利用高差来丰富了建筑本身的环境景观。

5、通过对城市空间、基地特征的分析,结合昆明市中医院各功能区的功能要求,提出“一纵一横,四面展开”的规划结构设计理念。一纵一横:即整个医疗园区分别以南北向的市民医疗文化长廊和东西向医疗街为划分主体。四面展开:一纵一横的规划将用地划分为四个区域,并由此四个区域分别展开各自的建筑空间。

6、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引入医疗文化长廊、共享中庭、室外阳光庭院、建筑灰空间等生态概念,营造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从而极大地改善医院形象,提升建筑的品位和档次。

三、总平面设计及交通组织与流线

根据基地实际条件以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城市规划、交通组织、日照、通风、卫生、防火、环保等要求合理布置总平面。即以集中式的“矩形”建筑为基本母题,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为两栋五层两栋三层的门诊区;一栋四层的医技区;一栋十五层住院区;一栋四层(二层架空)行政办公区及制剂楼。四个功能区沿南北向呈“一”型摆放。

(一)外部出入口及洁污流线组织

在医院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的组织至关重要。正确处理好医疗区、感染医疗区、清洁服务区、污染服务区和职工生活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一个优秀医院建筑作品的前提和基础。本项目外部出入口及洁污流线组织如下:

1、外部出入口

1)主要出入口一 ―――门诊、急诊出入口,设在基地南侧主干道上,其位置明显,是该医院最繁忙的人行主出入口。

2)次要出入口二 ―――急救、探视出入口,设在基地东南侧次干道上,以车行为主,减少对城市主干道的压迫。是该医院重要的车流主出入口。

3)后勤辅助出入口 ――利用地形高差,该出入口直接与地下室相通,主要用做供食物、药物、燃料及行政办公人员使用的货运后勤出入口,设在基地西北侧,以车行为主。

4)污物出口 ―――设在基地东北角临次要道路上,人流相对较少,远离医疗区和生活区,且处于城市常年主导风下风向。

5)行政办公出入口――― 设在基地北侧,以人行为主,与行政办公楼联系便捷。

2、外部流线组织

对外流线组织在于洁污、医患、人车等路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

1)洁净与非洁净分开

a、 洁衣污衣 ――住院楼在楼层末端设置污物电梯,将换下来的污衣经医院的污物出口送至社会化洗衣场所,洗净后的洁衣经医院的后勤出入口送至各住院单元。再由住院部专用洁梯送入住院单元各部门。

b、 营养餐洁梯与医生专用电梯 ―― 在住院楼污梯的另一端靠近住院单元出入口处设置营养餐洁梯,为专用时段洁梯,平时兼作医生专用电梯。

c、 垃圾尸体 ―― 由住院楼末端设置的污物电梯和手术部专用污梯运送。

d、 探视流线 ――住院楼在一层设置了探视出入口,并在二、三层与门诊医技楼的医疗文化长廊和共享中庭相连。既对门诊、急诊、急救、医技等部门不造成任何影响,又可以便捷的到达门诊、医技的任何部门。

2)住院与门诊病人分开

为保持住院部的病房安静和正常秩序,设计上考虑在住院部主入口、医疗文化长廊进入住院区处设置管理门,使门诊和住院病人各有其活动范围,以防止无关人员对住院部的干扰。

3)医患分流

a、门诊医技部门围绕医疗文化长廊布置候诊大厅,病人活动区域在医疗文化长廊及共享中庭附近;在门诊医技诊室和检查室的另一侧布置医生办公休息区域,医生与病人的接触与沟通在诊室和检查室内进行,可有效避免其他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b、 住院楼病人由公共电梯厅进入各住院单元,再经过3米宽的患者走廊进入各病房;医生及药物、营养餐等洁物由专用电梯送入护理单元护士站后侧的医生通道。

(二)室外空间组织与环境、景观、绿地设计

本项目通过集中布置且建筑与环境高度交融的总体布局,较好地解决了建筑空间组织和室外环境、景观、绿化的关系。并结合总体规划及基地地形的特点,在基地西侧形成下沉式广场,通过上行的内部通道及大台阶将整个基地串成一整体的立体景观系统,,形成自己独特的景观环境。大面积绿地、生态停车场、自然景观及环境景观空间相互交融。并结合建筑空间布置绿化、建筑小品等环境设施,营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生态氛围。

四、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面积:62552.232、总建筑面积:124041.35

3、绿地面积:25396.2 4、建筑密度:30%

5、容积率:1.45 6、绿地率:40.5%

7、停车位(地下) 920辆

五、建筑设计

大型综合医院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建筑类型,如何组织医院内部的流线,怎样处理好功能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创作中着重思考的问题。结合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原则我们作如下介绍:

(一)平面设计

1、各层功能布置示意

2、功能分布及设计特点

(1)地下一层平面由中心药库、中心供应、太平间、设备房及大型停车场组成,中心药库由专用的货梯与一层的门诊药房相连通。通过基地西侧后勤货物出入口,药品可直接进入地下一层停车场,再通过中心药库将药品分配到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心供应与手术部有专门的洁梯和污梯相联系。便于手术部洁物的快速传递。

(2)结合昆明当地的气候特点,本次设计将门诊入口大厅及医疗文化长廊设计为开敞的室外空间,既节约能源的消耗,又为各功能单体带来丰足的通风效果。在门诊入口处设计了四层通高的共享中庭,与医疗文化长廊相通,并通过医疗文化长廊及四层通高的共享中庭的立体空间体系将不同的功能体在水平及竖向上有机联系为一整体,暗示医院内部交通体系的逻辑关系。

(3)急诊安排在一层入口东侧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夜间的管理,急救出入口设置在基地东侧,有独立小广场,与急救车出入口直接相连,体现了急救的高效率特点。急诊、急救区域设置了东西向的绿色通道,与南北向医疗文化长廊相连。通过绿色通道及医疗文化长廊与一层的药房、影像及输液直接相连,保证了急诊、急救夜间工作的需要。

(4)门诊药房通过药房专用电梯与地下一层中心药库相通,使药品能快速便捷运输门诊药房区。门诊药房是医院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本工程设计了宽敞的候药大厅,提供了舒适的等候环境,采用电子叫号的方式,提高了患者的取药效率。

(5)预留医技科室分别与东南侧的ICU及急诊住院部紧密联系为一体,为后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需求。

(6)康复、理疗、针灸、推拿、养生、保健门诊、设置同一层,极大突出了本项目中医院的特点。

(7)四层中心手术部为医院最核心区域。本工程设计了十一间手术室,其中包括2间百级手术室,1间千级手术室及7间万级手术室、1间感染手术室。手术室、洁净走廊、卫生通过间、器械回收廊等均严格按照卫生级别区分,并人性化的设计了谈话室等需要医生与病人家属谈话的区域。手术部通过宽敞的洁净走廊分别与东南侧的病理、血库及下层同位置的ICU、急诊病房紧密联系为一体,极大的减少了病人来回的路线,同时也方便了医生的使用和管理。

(8)标准层平面由各层不同护理单元组成。

1)标准护理单元设计了45张病床,绝大部分病房为两人间,并且朝南。

2)每个病区均设计有医患通道。

3)病房内两侧分别有独立的洁梯、污梯系统。

4)标准护理单元大部分病房为双人间病房,同时也根据不同病人的需求分别设计了三人间及单人间的病房。

(二)建筑空间环境及造型设计

本工程的建筑造型正是基于“融入城市环境,丰富城市风貌,创造城市新景观”的设计理念之下,努力追求富有独特个性的现代化、生态型、高技术的建筑形象。其立面设计简洁、庄重、大方、得体,柱廊、阳光庭院、玻璃通廊(医疗文化长廊)、连廊等建筑以及建筑灰空间等形成统一完整的综合体,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建筑中庭(有玻璃顶),阳光庭院(无玻璃顶)极富规律性,与环境的结合自然,相辅相成。医院主入口门诊大厅通高四层、横贯东西;每层科室都设有室外绿化平台,厅内布置垂直绿化,种植生态的绿色植物,美化与净化空气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基地西侧依地形形成下沉式广场,与上部的内部通道及一层屋面绿化形成立体的景观系统。形成新时代大型综合医院建筑个性的“绿色医院”形象。

住院部保洁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医院 人性化设计 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 TU2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医疗建筑设计时,在满足医疗工艺流程、合理管理与操作的的前提下,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包括项目用地范围内和范围外的环境)和谐统一;又要为病人、医护人员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同时,要有一个具有医院本身内涵与地方特色的造型,体现自然生态园林式医院特色。

一、工程案例

某医院用地面积100多亩,总建筑面积30多万m²(见图1)。年平均门诊量150万人次,年住院量6万人次,年手术2万台次,住院病床2000床位。院区根据建设时序分为三大分区:西部的医疗中心区(一期),中部的中心花园区,东部的后勤科教行政区(二期)。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为;门急诊、医技、住院及配套辅助用房等。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结合本院大专科、小综合特色,适度超前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起点建设和一次性规划(包括未来发展扩建的规划设计),建成(当前建设规模)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功能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

图1 鸟瞰图

总体布局

根据基地地块的实际条件以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城市规划、交通组织、日照、通风、卫生、防火、环保等要求合理布置总平面(见图2)。针对大型医院的特点,按照医患活动区域相对区分,内外有别,模块化灵活可变,减少交叉感染的思路,提出了“整体规划,灵活合理”的设计理念。住院区、医技区、门诊区每个区域都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

医院的主出入口布置在南边皖水路一侧,次入口布置在西边创新大道一侧。考虑到最大程度的减小大型医院对城市道路的压力,后退用地红线较多,这样就形成了较大的建筑展开面。同时门诊区、医技区都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在基地的北侧设置了住院入口,基地东北侧设置了污物出口。

在总体的布局上,各建筑单体大体为南北向布置,我们将院区划分为北侧的住院区、中部的医技区、南部的门诊区。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几个功能区块的合理布局,各自独立和相互联系且交通便利,使其成为一个有机高效的整体。采用现代化的医疗街,避免了大型医院迷宫式的布局。利用开敞明亮的中庭,及具有生态景观的医疗街,巧妙的将整个综合医院划分为三个区,这样的布局方式有机地串联起门诊、医技、住院三大分区。

本项目场地较复杂,用地高差约5米,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在竖向设计上结合周围市政道路现状标高,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地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使建筑与自然有机融合,柔和灵动,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为住院、康复提供形式丰富的室外活动场所。

图2 总平面功能布置图

(二)流线组织

设计中充分考虑院内复杂的流线,使其互不干扰。本着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人车分流的三原则我们布置了以下流线:

1、机动车流线、步行流线:原则上机动车走外环,人行走内环,这两种流线分离,互不交叉,但消防通道除外。

2、门诊流线:门诊的医疗功能块自西向东水平展开,各个科室的候诊空间面向医疗街水平展开,通过明晰的标识系统,使就诊流线最简洁。考虑到患者的流线较长,通过多组自动扶梯满足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的要求。

3、急诊急救流线:急诊病人和急救车辆设置在门诊的首层。急救车辆通过专用急救通道直达门口,极为便捷。

4、住院流线:住院人流和门诊人流在一层既有效分层分流。经门诊检查过的患者通过医技区和住院区之间的医疗街,乘坐电梯方便的到达各个住院区。

5、探视流线:探视人员可以乘汽车到达地下停车场或在首层步行到达各个住院楼的电梯厅,前往各个楼层探视患者。

6、供给洁物流线:洁物车辆到达卸货区,卸货后洁物由专用洁梯分别送到各医疗区。

7、污物流线:地上污物经污梯送到地下一层,经污廊暂存在垃圾分类处,通过专用汽车电梯即货梯拉升到地面运走。

(三) 建筑设计

功能安排:在本医院设计中我们力求创造方便、高效、舒适的就医环境,本项目通过对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分设,使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实现对不同人流的合理引导,减少竖向交通和人流间的频繁交叉。结合资源共享、缩短流线、独立候诊等措施,共同提升医院运作效率,实现效率的最优化。

建筑内部以大堂中心区作为核心与主脊,医技楼公共空间、病患空间、医护空间分区明确,病患、医护通道相互独立,既关怀了病患,也保护了医护人员。同时利用建筑的屋顶,形成丰富的屋顶花园,体现出现代医院温馨宜人的氛围和以人为本的宗旨, 使其真正成为一座生态化、园林化的绿色医院。

(1)门诊楼

门诊楼共四层位于南侧,各科室诊室与医疗街连接。就诊环节简洁明了。门诊采用模块化单元式布置,便于各科室组织与使用。

一层:西侧设有门诊药房、儿科门诊、儿童保健、儿童输液、门诊输液以及东侧的挂号收费、急诊、急救等科室。各单元均设有独立对外的出入口。门诊主入口处布置了四层通高的大堂。大堂、医疗街和纵横交织的公共通道串联门诊、医技的各功能区。大厅内明亮舒适,视野开阔,各个部门的指向性明确直观。同时,医疗街利用不同景观作为参照的主题、明显的标识系统和导诊等措施共同加强医院的引导性。

二层:设有普胸外科、整形美容外科、心脏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

三层:设有产前诊断中心、妇科、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科室。

四层:设有内镜中心、门诊小手术室、病理科、肿瘤细胞学等科室。

医技楼

作为医院最核心的医技区位于住院部和门诊楼中间,方便门诊病人和住院患者检查使用,保证医技高效率的运行。

一层:西侧设有放射科,东侧设检验中心、门诊、急诊检验等。各科室的候诊大厅直接开向室外庭院,为等候区域提供了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二层:由西往东设有功能检查、脑电图及心血管中心(设有三台DSA)等。

三层:设有腹膜透析区、妇科、宫颈疾病诊治中心、中心供应等。中心供应在无菌区设有洁梯直达手术部。

四层:设有中心手术部。住院楼的病人可以通过连廊进入手术室。手术区中部为医生辅助用房及手术库房,两侧分别设置不同级别的手术室,并严格按手术部流程设计,洁净区、清洁区和污染区三区分明。每间手术室分别与洁净区及污廊相连。术后器械经污廊由专用污梯送到中心供应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的器械由专用洁梯送回手术部无菌库存储。医生辅房与洁净区设卫生通过间,有单独出入口。ICU与手术部有单独通道。

住院综合楼

住院区布置在用地的北侧。病房南向布置,东西两侧设有凉晒阳台。通过精心的设计,保证所有的病房均有良好的视觉景观。从而使患者在获得最佳医疗服务的同时能够获得最好的心理治疗。

一层:在住院大堂的东西侧分别布置了静脉配置中心、药剂科和核医学。核医学科设计自成一区,平面设计按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原则依次布置。同时控制区还设了甲癌病房。住院大堂通过医疗街经医技楼与门诊大堂相连。各功能区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二层:设有产房、LDR病房\单间病房,东侧设有产科病房等。

三屋:西侧设有心血管中心CCU及病房,东侧设有ICU ,ICU为全院各科室共用,共设置21床。CCU与ICU分别通过连廊与手术室紧密相连。

四层:西侧设有生殖中心办公区及生殖中心检验办公区。东侧为生殖中心门诊。

五至十二四层为标准病房:住院部的布置,充分考虑门诊、医技与住院的医疗流线最短、最近、最合理、最方便。住院病房可以方便的与医技和门诊联系,这不仅仅是对患者最大的便利,同时也体现出对长期辛苦工作在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

护理单元划分吸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优点,所有病床尽量朝南,让病人最大程度的享受阳光、空气和自然景观。自然通风、日照、采光及相关节能设计也是衡量建筑设计作品优劣的重要参数。住院楼设置了完整的医患流线、洁污流线,污物电梯、病人电梯与医生电梯独立分开,并设置独立的病患通道与医护通道。

根据时代需要设有VIP特需诊疗中心,在住院楼的顶层(二十四层)设计了四套高规格的高级病房,其余为单人间病房。

(四)景观系统

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合理设计医院内、外环境,创造出一片舒适易人、环境优美的室外绿地和院内庭院,从而满足各种使用人群的审美及康复需求,进一步提升医区的环境形象品位。

景观布局

在充分考虑总体规划原则及现有用地的前提下,通过仔细分析周边环境和基地内的医疗建筑的关系,采取简约现代的设计手法予以呼应。

2、营造地域特色的环境景观

充分考虑基地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把基地营造成为花园式绿地,并将医院有机地融合于这个自然的环境中,为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创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环境景观。

清新自然的医疗环境

在特定的基础上,针对医区提出最佳的现代化医疗环境的设计方案,简洁的线条及硬质材质的组合使用,构筑现代医疗环境新形象;同时,呼唤人性回归自然,创造人性化空间是我们设计医疗环境的新追求。

住院部保洁工作计划篇3

新建外科医疗教学大楼设计为地上十六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30313平方米。

我院承担土建设计。战时人防设计由建设方另行委托专业单位设计。净化手术室及中心供应室内部专用医疗设施、工艺管路及设备由建设方另行委托专业公司设计深化。目前本项目正在施工中。

医院位于上海市区西北部,内外环线之间,地处普陀区新村路志丹路口,交通便捷。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布局,新建外科医疗教学大楼位于志丹路东侧(图1,2)用地范围位于现规划红线内,为医院内部用地,无须重新征地。按照人车分流原则,通过对场地和功能流线的分析,合理组织人流、车流、物流、实现人车分行的交通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保证功能分区的安全和秩序。根据院区的总体规划,主要出入口位于院区东侧一个、南侧二个、西侧三个;志丹路由南向北依次为住院出入口、后勤污物出入口、传染病区出入口;新村路为主要外部就医人员出入口;东入口为物流入口及消防车出入口。新建外科医疗教学大楼主入口设置在建筑西南面,与原甘泉楼住院部出入口临近,便于二者之间的联系。

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

高层主楼地下主要安排设备用房和库房。北侧设地下车库进出坡道。

地下车库布置于主楼东侧,独立设置。平时作为机械式停车库,可停放小型机动车65辆;战时作为6级人员掩蔽所。

一层为中心供应及各部分入口门厅

建筑西南角为两层通高住院门厅,住院人流经住院门厅办理完手续后经垂直交通至标准病房,工作人员由主楼东面电梯由专用工作梯至各层平面。

二层为ICU

ICU设置于三层手术室上下相邻,便于手术后病人的监护。病员监护区设于病区南面,可取得良好的通风采光;医护人员工作区设置于平面的北侧。工作人员通过卫生通过进入工作区,病人换床后进入监护区,二者流线分开,保证ICU的洁净要求。整个二层共设ICU床位20张。

三层为手术室

整个手术室设计流线分开、分区明确,洁净区、清洁区和污染区相互独立保证了整个手术室的洁净度。手术区共设16间洁净手术室,其中I、II级手术室各两间,III级手术室十一间,负压手术室一间。

四层为设备层及麻醉科

手术净化设备机房同时作为上部病房层的管线转换层,保证了三层手术室不受上部管道的影响。

五~十六层为标准护理单元

护理单元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要病房均南向布置,平面中部布置护士站及治疗辅助用房,北面安排医护人员工作区、配餐间、抢救室等。病房设12间三床间,两间双人间及一间单人间无障碍病房和一间单人间特需病房。

屋顶层为电梯机房及水、电设备间。

底层布置了四部分功能的出入口,建筑东南部出入口为建筑主要入口,供住院病人出入。西北角的出入口为地下车库出入口,东面的出入口为中心供应及工作人员出入口。

住院部保洁工作计划篇4

医院的整体规划,从城市大局出发,在满足医院建设、契合城市规划同时,将目标定位为5个方向:园林化的绿色低碳医院,体系化、模数化、标准化的功能医院,以人为本的人文医院,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医院,功能分区明确、流线顺畅的现代化智能医院。

整体布局采取模块化设计

医院的门急诊、医技及住院楼均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可实现各功能间的置换、重组和完善,为医疗技术和设备的进一步更新、改造和发展预留空间。

功能空间依据模块化设计分区如下:门急诊、急救功能沿东侧新胜利二路展开,便于设置各特殊功能区的对外服务入口;三栋住院楼由南向北成序列状布置于院区内部,紧邻规划的疗养区,医技区布置于住院楼的底层门急诊区西侧,并以一条医院街串联,垂直和水平的连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办公后勤区相对独立地设置于用地最南端。

其中竖向发展的医院街设计可实现二期病房楼的顺利衔接,并为门诊、医技、病房、办公后勤等多方面扩建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入口分流的交通组织

为方便县城患者就诊,以整体建筑为中心四面设多个不同作用的功能入口,方便来者快捷抵达医院功能空间。医院主入口设于新胜利二路上,门诊、急诊、急救、儿科、体检中心等入口沿弧形建筑展开,形成清晰明确的功能中心入口。

为方便出入住院楼,北侧规划路上设置出入口,起到分流人员,避免阻塞主入口处交通的作用。洁污出入口以简洁合理、互不交叉为原则。洁物由后勤入口进入,沿医护流线到达各功能区,污物则由各功能单元发出,从污物出口运出。

停车场建设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综合楼地下室做车库,解决停车场地,保证地上舒适的人行交通环境。

建筑单体严格保证自然通风与采光

建筑单体设计在保证适宜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被动式的节能设计策略体现在简洁的体型处理、利于自然通风采光的空间组织和低能耗的护设计。

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建筑主体采用方整的形体,节制外表凹凸,以尽量降低体型系数。建筑东侧主入口为两层通高设计,因公共性和景观需求,外立面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由双层中空LOW-E玻璃绝热门窗和保温墙体组成。外凸门斗和外挑走廊的设计对东侧形成自然遮阳,有效降低了夏季太阳辐射。

为保证室内舒适的热环境,且缩短空调运行时间,建筑内部贯穿上下各层的中庭是自然通风系统的核心。在适宜季节,新鲜空气从开启的门窗导入,利用热压和风压,排除的空气在中庭汇合并从顶部排出。入口大厅玻璃顶部设计,利用太阳辐射把空气加热,从两侧排出,强化通风效果。

病房楼和门诊科室用房为南北向布局,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综合楼屋面采用屋顶绿化,选用体现当地特色和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品种。

此外,建筑顶部结合太阳能集热器设置飘板,避免了屋面上各种设备的暴露,并改善了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利于节能。

满足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应变需求

柱网规整化:门诊医技综合楼采用8m×8m的规整柱网,为因功能调整而改变房间布局带来便利。

服务空间集中化:围绕医疗街布置主要交通核及公共卫生间,形成功能复合的服务空间。

门诊单元模块化:每个门诊单元均采用二次候诊模式,医患通道可分可合,满足尽可能多的变化需求。

庭院化的绿色景观自然节能

依据绿色医院的概念,建筑设计遵循舒适、低能耗和经济可行的原则。博兴县人民医院采用“庭院化”的设计理念,即使用最少的能耗营造最舒服的空间,这也是绿色医院的根本要求之一。

住院部保洁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空间设计;医院管理;系统管理工程;手术室的合理性

(一)医院建筑设计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本是新时期医院建筑设计的核心,其中医院的病房具有生活、治疗、康复多重功能,是病人停留时间最长的医疗空间。据资料统计,外科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为6~ 7天,内科为10天,如果采用传统中医疗法,平均可达31天。病人长时间住在病房里,很容易产生焦躁的心理和不安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如何考虑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造舒适宜人的病房空间,使病人早日康复,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就普通病房设计中应予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 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

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在多床间病房内最简易的做法即用围帘进行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如果在多床间的设计中,变化平面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需求。日本稻城医院病房的设计通过二床间病房和四床间病房灵活的交替布局,使各病房中每个床位不仅临窗具有良好的视野,而且个人领域空间获得保证,为病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提供公共交流空间

病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沟通。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这样,可以减轻病痛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医生奥斯蒙发现,虽然该医院的其他条件都好,可病人缺乏相互交往,有点愁眉苦脸……由此,他联想到病房里的设施,只有床铺和椅子,缺乏交往所属的共同的东西。

3 良好的视线设计

住院病人多数时间都在病床上度过,一方面卧床病人感受外界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观察,观察户外大自然的变化或观察公共环境其他人的活动。这已成为病人排除因患病所带来的烦躁心理和消遣时间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病人亦希望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能被他人观察到。因此,保持与室外和公共部分的视线联系,进行良好的视线设计。

4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

为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地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

(二)医院管理与建筑学的协调

医院管理是由多个学科组成的系统管理工程。管理医院要从医疗政策、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装备、医疗环境、医疗信息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入手,科学地管理,才能办好一家医院。医院建筑是医院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医疗环境。一个医院的建成要经历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扩初)、施工图、招投标、施工组织、验收到后评估这样的管理程序。建筑师是从医院规划总平面到单体平、立、剖面的总设计师。医院管理学与建筑学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医院建筑管理学。医院管理学与建筑学的有机结合,是建设一个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的医院的前提。

首先,医院的主要决策者绝大多数是从临床岗位上选拔的,他们在专业技术上是强者,而在管理业务上因任用与培养脱节,上岗前后多缺乏系统管理知识,医院建筑知识就更少。在医院建设或改造问题上,他们对投资重视得多,对投资与设计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对局部设计与总体规划缺乏系统分析。这些局限性对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有较大影响。由于学科的不同、业主与设计者所处的位置不同,双方沟通和交流有一定困难。

其次,业主的项目执行者往往以技术工人培养起来的中层干部为主。这些人员项目建设管理程序熟悉,对医院情况比较了解,对局部设计能提出很好的建议。但由于平时多在生产第一线,参观、学习机会不多,对一些新的建筑设计概念、建筑设备不熟悉。这些人员往往以自己的经验为主,接受新的知识难度较大,很难提出一份很好的设计文件。

据统计,一个单廊或 40 张床的护理单元,若上午有 30 个患者需要输液,上治疗班的护士行走距离就将近 6 km。如何降低其工作强度是建筑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缩短了护士行走距离,就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再如:医院门诊楼设计中,应处理好与患者密切相关的挂号室、划价收费室、诊疗室、功能检查科、检验科和放射科等功能空间的位置关系,使患者的行走路线便捷明了。因为减少了患者的行走路线,就等于增加了医院的空间。

随着城镇医疗制度的改革,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医院的经济运营已成为焦点问题。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纵观医疗费用和社会经济承受能力之间,已从医疗模式中的膨胀阶段转向制约阶段。很多问题亟待医院管理者和建筑师深入研究。

(三)医院手术室趋势

手术室,作为外科领域反映高度治疗医学水平的工作环境,应该满足下述要求:

1.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

2.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创伤感染。

3.要求为医务人员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环境。

手术室设计的基本条件

合理的平面设计是手术室设计的前提。在建筑上,手术部作为医院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术部的配置、层高、柱间距离、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等,将会对整体医院设计带来重大的影响。同时,医院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为手术室留下足够大的可发展空间。在医学上我们通过合理的流向设计和平面布局设计来防止医院内的交差感染。

手术室在医院中的最佳位置:它与中心供应室、外科病房、集中治疗室、急诊、临床检验室、病理科、放射科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洁净区域的划分。在平面上根据其功能要求,大致可分成高度洁净区域、洁净区、亚洁净区和非洁净区。

除此之外医院手术室设计主要因素还包括:

维持洁净度;出入口的管理;低洁净区和高洁净区的划分;空调系统的建立; 防止交差感染的策略;换床方式的选择;平面流向设计。

手术部应该防止手术感染,院内感染和维持清洁的环境为第一目的,其次必须以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为考量来决定手术部的位置。最佳的方案是利用整个层面或外科病房的端部。尽可能与中心材料供应室、集中诊疗室、特殊放射科治疗室同一层面或设置专用的电梯来与这些部门连结。

结束语:

一个建筑师一生可能有机会设计好几个医院,而一个医院大规模建设或扩建十几年才能进行一次,其中的许多经验值得总结。目前乃至今后几年是医院大规模建设和改造的高峰,为了百姓有一个良好的医疗和保健环境,医院管理者与建筑师要携手共同承担起这个重任。

参考文献:

[1]编写组.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84 .

[2]陆忠. 现代医院管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

[3]严和骎. 医疗心理学概论.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

[4]陆忠. 现代医院管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

住院部保洁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功能分区资源共享绿色医院

一、项目概况

位置:项目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城东北方向。建设用地东侧隔路(12米)与县城居民区相连,南侧紧邻居民区,西侧临百草岭大道(36米),北向紧邻西河河滨路(18米)。用地平坦,交通便利,周边城市设施配套较为完善。

用地:项目用地面积32668.2 (合49亩);总建筑面积55148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总建筑面积29253 ,二期总建筑面积25895;医院建设按照国家制定的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具备二级综合医院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设置病床数499张。总的建设目标为,一次规划设计,分两期实施。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公用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等。主体工程包括住院楼、门诊楼、急诊楼、医技楼等;公用辅助工程包括供电设施、供排水设施、通风系统、停车场、周边道路等;环保工程包括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间、相关绿化设施等。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1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和道路红线及设计委托书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1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1.建设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通知单和地形图

12.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定位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和任务书

13.国家相关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技术规范和规定

14.当地政府提供的规划意见书

三、项目目标

1、创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康复、休闲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医疗中心。

2、以人为本,体现对医院内的各种使用者的关心,创建适宜的就诊、工作空间。

3、尊重地方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将现代化的医疗中心和大姚传统建筑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4、注重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营造温馨、舒适、人性化的绿色医院。

四、总体规划布局

1.大姚平安医院作为独立的建设项目,医疗用房的功能基本完整,科室配置基本齐全,可以独立运营发挥自身效能,根据规划的发展,总图预留了部分用地,可增加和完善其它医疗服务功能。

2.沿用地西北角各退让道路约25米,布置医院一期主体建筑(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一期主体建筑南侧预留二期医技部和二期住院部,一期主体建筑在西向百草岭大道和北向西河河滨路一侧各留一至两个出入口。门急诊是医院最前沿的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的场所,门诊部具有功能、流线、使用人群复杂的特点,因此将门诊部面向百草岭大道,毗邻主要人流来往的干道,是展示医院形象的所在,是整个区域的构图重点,占据首要位置;住院部位于医疗区的北侧,在干道西河河滨路上有较好的景观,南面全部为病房,面向开阔的绿化庭院;医技部位于两者之间,便于衔接住院部及门诊楼两者的功能。

3.其他附属用房呈现分散而又联系的布局,其中职工活动中心和保障用房为一期建设,行政楼、实习生公寓、食堂为二期建设,附属用房与主体用房有一定的间距,且联系紧密。

五、交通组织

本项目在西向临百草邻大道(36米)一侧开设一个门诊主出入口和一个急诊出入口,在北向的西河河滨路(18米)路开设一个住院人员出入口,在东向的规划路(12米)设置一个后勤供应出入口。以主体建筑为核心,内部主要道路(7-9米)呈环形设置,行政办公楼、后勤供应房和职工食堂等建筑与主要道路各自连接,在主体建筑的西侧、北侧设置集中式的停车场,在各个行政后勤用房周边设置小型的停车场,各个功能区周边均设置消防通道或环道。满足消防疏散要求和方便管理,区内道路宽度约6米。静态交通方面考虑地面停车,主要停车场位于主体建筑周边,停车位能满足院区停车需要。

严格规范内部人流、车流及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洁净物资与废弃物均设独立的通道与出入口,做到清洁路线与污染路线分开,互不交叉。医院主入口设于城市干道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界面,根据门诊的特点,设多个出入口,方便各种就医人;污物出口设于南侧城市支干道上,远离门诊主入口,出口隐蔽。

明确各功能联系,医院各功能楼布局联系疏密有致。纵观全局,医院建筑按照其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进行集中与分散设计。医疗区的医技与门诊、住院紧密联系,门急诊部与住院部的病患与医技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将医技楼设于门诊楼与住院楼之间的交通枢纽上,通过水平和垂直交通元素进行有机的联系,使得总体分区合理,开合有致。

六、绿化景观

本项目在主体建筑东侧和南侧成片绿化、集中造景;草坪、 灌木、乔木、观赏类花卉与点缀在绿树花木丛中的亭台楼阁以及艳丽的广场砖相得益彰;内部环形道路东侧和南侧做带状绿化,西侧沿百草岭大道和北侧西河河滨路作二级道路景观绿化和生态式停车场,多层次、多维度的绿化方式,绿化系统由自然原生态景观、屋顶功能绿化、屋顶节能绿化等构成,形态丰富的绿化方式与建筑之间形成穿插与渗透的亲近自然的空间和错落有致的景观,满足了医院生态景观需要,以及病患、医生的活动、休憩之用。其他小面积绿地,分散于整个区域,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本方案强调绿色景观与建筑融合,将自然的阳光与空气引入建筑内部。自然园林的“治愈力”和现代医疗一起,共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七、节能设计

大姚县属于VB(温和地区),设计需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的规定,住院部的病房全部朝南,门诊部和医技楼朝西向房间的外窗设置水平遮阳板,楼电梯间、内走道全部自然采光,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门诊大厅为玻璃采光顶,侧向百叶自然通风,围绕大厅做垂直绿化。

在多层建筑及退台屋面设置屋顶花园,既调节了微气候环境,又起到保温节能、雨水利用、美化环境、保护建筑等作用。

八、人性化设计

设计中强调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

1、布置富于乡土意味的中庭绿化,让人性回归自然;

2、缩短医患步行距离,减少高度转换,清晰科室方向性;

3、无障碍设计,大到医院规划布局,流线控制,小到功能房间以及建筑施工的细技末节,无不体现这一原则。

九、建筑造型

在提倡自然环保与强调资源整合、集中管理的双重考虑下,采用了高低结合的相对集中式设计。兼顾到水平式与集中式的优点,功能分区明确,流线便捷、清晰,住院部为高层建筑,相对垂直发展可集中管理,留有水平发展空间,门急诊医技楼为多层建筑,总体上错落有致,有利于丰富造型。医院作为一种公共建筑,同时存在着公众形象与医疗场所两种外形特质,建筑外观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建筑外墙以中黄色涂料加纵横向分格缝,摸拟铝塑板效果,女儿墙采用白色架空金属栏板,外窗采用结构梁柱自然划分,门诊部西向沿窗上口外挑横向遮阳板,居中门厅采用大玻璃幕墙。

雅致明朗的立面色调,简洁精致的建筑细部,以及穿插其中的退台绿化,让医患置身其中倍感温馨舒适。

十、主要单体建筑功能设计

1.门诊、急诊及医技楼

门急诊楼为四层,医技楼为六层。

门诊部以尺度开阔的中庭组织建筑入口空间,在视觉上是空间系列的高潮和导向中心。医院的所有部门都围绕着一个大型的中庭布置,垂直交通电梯,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植物、水景、照明等都有秩序地设于中庭周边,创造了一个有静有动,构图丰富,充满生机的公共空间。

门急诊及医技楼采用医患分流,洁污分区的布局。患者由西北侧入口广场进入门诊大厅,由电梯到各层诊室,各门诊医技侯诊区由景观共享大厅连接,使患者的就诊检查路线便捷。医护人员由南北两侧进入门急诊医技楼,经过卫生通过,由医护专用楼梯及通道到达工作区域。将急诊和急救分开设置,急救的绿色通道,可保证危重病人的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与放射、手术部的便捷联系使急救功能更加完善。

2.住院楼

住院楼为九层,一期有250床,分为中医老年病科、内科、妇产科、儿科、外科、五官科6个护理单元,每护理单元30床左右,各护理单元的端部设置科室手术室;污梯及餐梯分设于护理单元两端;病房全部南向布置,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医护用房成区设置,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

住院楼的退台屋顶花园,为医患提供了欣赏风景和沐浴阳光的休憩场所。

3.手术中心

采用梳状多通道的布局,医生设单独出入口,手术部与各ICU间同层布局,既可避免术后感染,又是对危重病人的尊重。

十一、设计心得

医院是一个经济性及持续性的医疗机构,它会因为社会的变迁,医疗设备的更新或医疗观念的改变而产生相对的成长,因而医院规划建设必须要有前瞻性,在医院建设开始前应充分调研、周全策划、准确决策、科学规划。

大姚平安医院属民间资产、个人参股、自筹建设,为配合医院的成长,预算的编制,经营方式及土地取得等各项因素,建设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在处理好目前建筑布局的前提下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且让未来的建设能依循总体功能脉络发展,使未来延伸的建筑与老建筑无缝对接,达到流程顺畅,资源共享,这样既可缓解建筑方资金压力,又能更好的适应飞速发展的未来。

住院部保洁工作计划篇7

一、高度重视,把“清洁家园”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是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由办事处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此项工作由书记亲自安排、督办。二是专题研究部署。在办事处半年工作会上,党委书记就此项工作作了动员,随后办事处又召集相关人员对此进行专题研究。三是高起点规划。将“清洁家园”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安排。办事处讨论制定了“清洁家园”工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把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加强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民小区建设,狠抓城郊道路、居民点安全卫生工作等作为重点。各村(居)委会制定了“清洁家园”工程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研究得力措施,确保有工作实效。长堰塘村、周家河村等根据实际,制定了新农村发展规划,其中对村级道路建设、卫生用水、民房建筑统一规划、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为尽快解决施州新区拆迁户过渡房安全有隐患、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办事处在建设好目前4个小区基础上,计划再建两个小区,切实解决拆迁户无房住、居住条件差的突出问题。

二、突出重点,把“清洁家园”工程办成群众满意的工程来。

一是突出抓好城郊村容村貌建设,切实改变脏乱差现象。当前,城郊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包括建筑、生活垃圾乱倾乱倒,临时建筑、仓库等增多;工程车辆增多超载,损坏公路严重;流动人口增多,环境卫生管理难度大等等。我们把城郊部位的安全卫生作为“清洁家园”工程的重头戏来抓。主要抓公路安全和清洁、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污水的排放和处理、户间路的建设和管理、过渡房安全和卫生管理等。要求各村、确保城郊公路畅通,硬化路面有专人清扫;居民区垃圾有垃圾池,定人定期清运;对过渡房要定期检查,确保安全,供电、水正常。耿家坪村、五峰山村出资常年清扫村内硬化路;七里坪村近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每年列支2万元清扫清运七里坪集镇垃圾,计划对集镇治理沿路为市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理;枫香坪村今年投资70万元对4条村组公路部分路段进行硬化,解决因施工车辆多,道路毁怀严重的问题;金子坝村定专人对龙洞公路和龙洞河的通畅和卫生进行管理,对麻场小区农民的乱搭乱建进行了专项整治。

二是突出农民小区建设,切实改变农民生活环境。集中建农民小区是搞好“清洁家园”工程的重要举措,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规划、道路、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问题。目前办事处正在实施的农民小区有5个,包括金桂大道两个安置小区、工业园区两个安置小区、柳州城农民新区。其中金桂大道板桥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户均10余万元,目前正在给房屋下基础,9月底,128多户农民可进小区建房。柳州城农民新区共62户,部分村民可望年内迁入小区。为支持柳州城旅游开发,近期办事处分别在柳州城召开两次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公路升级和农民新区建设问题。

三是突出农家小院建设,切实强化农民卫生意识。各村将院落作为“清洁家园”的突破点和着力点,通过检查、评比,确保院落做到“道路干净、畜禽圈养、居家整洁”。在院落建设工作重点上,突出抓好村委会附近、城郊、公路沿线、小组长及中心户居住点、“农家乐”等。五峰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农家乐”管理与发展的村规民约。

三、强化措施,把“清洁家园”工作落到实处。

(一)搞好三个结合。一是与新农建设结合。近期办事处连续三次召开会议,并成立督查组到各村检查沼气池建设等情况。金子坝、耿家坪等村实行对农户每建一口沼气池另奖200元的措施。今年,全办已建沼气池480口,硬化村组公路5公里,建大型饮水池4座,户建“七个一”50户。二是与重点工程建设拆迁安置相结合。包括金桂大道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火车站片区开发、扶贫搬迁项目、柳州城和蔡家河旅游开发、地质滑坡整体搬迁等等。利用这些重点项目建设新规划、有资金、领导重视等优势,办好一批村民小区,充分考虑好规划、水电路建设、农房外观整体设计、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建设一批新的农民小区,为全办的“清洁家园”工程起示范带头作用。柳州城村民新区为解决村民养猪及粪便处理问题,计划投资200万元建大型沼气池设施,几十户村民集中栏园喂养牲猪,集中供气,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旅游区村民养猪问题,既使村民现有经济收入,又避免了村民分散养猪带来的环境问题。

住院部保洁工作计划篇8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福州市福马路420号福建省肿瘤医院院内,总建筑面积为75974.2,其中地上26层,建筑面积58112.9;地下3层,建筑面积17861.3。大楼总高度99.6m,核定床位1162张,设置地下停车位461辆。

设计理念

*总体规划的延续性、完整性、标志性

对院区规划进行梳理,将新建肿瘤诊疗中心大楼融入院区总体规划框架中,分期实施和建设,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同时,营造肌理延续、一脉相承而又富有时代特色的区域新地标。

*模块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以科学合理的宏观流程,整合全院的功能分区。强调医院功能的持续性、适应性,可变性。

*人文建筑

以人为本,为患者、探视人员、护士、技术人员、医生和管理人员等提供优良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规划目标

*协调完善城市和院区设计

医院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节点,交通复杂,人流汇集,规划方案沿福马路建筑退后,沿街设计了绿化及入口广场,将新建肿瘤诊疗中心大楼与原有门诊大楼以及未来建设的肿瘤防治培训综合大楼进行体型立面整合,不但缓解了交通压力,疏散人流车流,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医院、城市形象。

*营造地域主义特色的院区景观环境

充分考虑基地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把基地营造成为花园式环境,并将医院有机地融于自然环境中,配合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国际化的医疗建筑水平

在特定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现代化医院的方案设计标准,使建筑从内到外都达到国际水准。医院内部按国际流行的现代化医院标准及空调环境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筑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强调医院内部的高效率医疗服务体系。建筑造型上的几何形象是总体平面布局的延续,着重强调整体建筑的空间感和体块感,简洁柔美的线条及硬质的材质的组合使用,构筑了具有现代感的医疗建筑新形象。

*可持续发展的模块式规则

适应医院未来发展的灵活性,满足医院对未来发展的要求:门诊医技、护理单元采用由内而外的模块化建筑布局,使医院具有最佳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在建筑总体布局和造型上充分体现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形象,形成医院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医院为核心,以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为后盾,以数字化医院为手段,改变传统的治病就医观念,满足人民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福州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国际水准的医疗服务。

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方案在尊重院区原有肌理的前提下,对院区功能交通重新整合完善,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逐步形成以中心“绿核”为核心,分区合理、流线清晰、功能完善的新医院形象。

一期工程:兴建肿瘤中心大楼并改造门诊大楼,规范停车位置;初步整理建设医院入口广场及病区入口形象;着手改造杂乱的院区交通系统为外环车行系统,为人车分流的交通网络打好基础,争取让北区车行系统成型。

二期工程:新建综合大楼及质子刀楼,结合门诊大楼广场,完成院区入口形象重塑;形成半月形的景观廊道联系各个功能空间,将外环车行系统基本畅通。

三期工程:征用土地,兴建新病房楼;外环车行路网畅通,实现完全人车分流;拆除旧有住宅楼,改造水循环系统,完成院区中心景观区改造,重塑院区景观形象。

改扩建后:解决了医院病房紧张的局面,特别是肿瘤诊疗中心大楼和肿瘤防治培训综合大楼的落成,进一步促进了该院肿瘤病学的发展。在改扩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绿地面积比重增大,大大改善了医院的生态环境,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依照“医疗―后勤”,“内―外”,“动―静”,“洁―污”等对应的关系展开。功能布局从两个维度上展开:由外及内、自下而上,医疗功能从人员密集的门诊医技区域过渡到相对安静私密的护理空间。

门诊部――对原来的门诊楼进行改造,增加功能面积,完成与医技、病房楼的功能对接,设大面积的前广场,满足大人流的集散要求。

医技部――医技为医院的技术根基所在,位于整个建筑的地下一层及病房楼一至七层,与门急诊和住院部保持最近的距离,联系便捷。

住院部――住院部位于整个建筑综合体的上部,每层设1个护理单元,共设病床1162张,标准护理单元层面采用双内廊布局,北侧为医护办公和辅助用房,医患功能分区明确,使医生及护士均得到关爱。

地下室――全院设三层地下室,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主要功能为后勤保障、停车库以及设备机房等。

交通流线组织

* 出入口布置

南侧福马路设置院区主入口,北侧设置病房区出入口,来院住院、探视及医护人员上下班的主要通道,西侧设置后勤出入口。

*交通组织

对总平面的各种流线组织,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患患分流四大分流。门急诊以及住院车流分别通过各自入口进入地面停车场以及地下车库,在入口处将人车进行分流。门急诊人流由福马路的院区主入口进入,通过门诊入口广场分流。住院探访人流从北侧病房区出入口进入,到达各个住院楼。医生和办公人员分别从各个功能入口进入,通过独立的流线进入办公区域。废弃物及污物通过各功能区的污物收集间集中,通过污梯到达地下室,通过专用通道运出,之后通过基地西侧的物资出入口运出基地。

* 消防路线

应急时作业。消防通道环绕建筑物设置,消防道路环通整个院区。

*停车位设置

全院停车采取地上地下停车相结合,共停车687辆,其中地下停车库可供461辆小型机动车停泊。地上设置226辆临时机动车停车位,结合绿化布置,保持地面环境整洁统一。      (责任编辑 吕志新)

1.总体规划鸟瞰图

2.新建肿瘤中心大楼模拟图

3.新建综合楼及质子刀楼模拟图

4.新建病房楼模拟图

5.肿瘤中心大楼效果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