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卫生系统人才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9-14 08:24:43

卫生系统人才工作计划

卫生系统人才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管理干部 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现今,人事行政改革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化,为了加快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要“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大力加强卫生管理干部的教育,建设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这是卫生事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推动卫生事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卫生管理干部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完成的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两种。学历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应成为卫生管理教育的基础;继续教育,美国称之为“工程教育”,是提高卫生管理干部素质的重要保证。

一、开展卫生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意义

1.适应知识更新的要求。卫生管理是一门科学,属于交叉学科,涵盖在软科学内。在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情况下,管理科学同样处于知识爆炸之中,管理科学门类的不断拓展,管理科学知识的不断泛进,迫使管理者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游泳,掌握新技能。这种知识的更新,手段的长进,技能的增强,更需赖于继续“工程教育”。

2.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卫生事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的群体,属于物化性的劳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产力是“智力的物化”。由此可见,科学技术与智慧是物质形成的具体表现。要发展生产力,就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靠的就是人才。人才素质的提高,又离不开教育。继续“工程教育”,承担着管理者教育职能,促进生产力的正向发展。

3.适应卫生事业科学管理的需要。卫生事业是社会经济建设总体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肩负着保证人群健康,提高人群素质的双向职能。卫生管理者,在卫生事业中居于关键部位。国外通常所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论,刚好道出管理的重要。国家、企业如此,卫生事业更不例外。根据金州区2009年卫生系统统计,现有的卫生管理干部中,通过系统的卫生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干部,还不到管理干部总数的一半。这样的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现状,是不能承担现代化卫生管理工作重任的,因此,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干部继续教育工作。培养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的需要。卫生管理是一门科学,卫生管理人才,具有自己的特性,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抵充的。它是因其管理岗位——职责范围——知识——结构——人才型所决定的。卫生管理人才,又分为行政、事业两大类。事业又分为医疗、防疫、妇幼卫生、中医中药、医学科技与医学教育的不同岗位,应配备专业对口的不同管理人才。这种人才,又因能级不同,层次而异来区分。高层次管理者,离不开继续“工程教育”。高水平的科学卫生管理者,就必须经过继续“工程教育”。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为此,在卫生管理者当中,施以继续“工程教育”,便成了培养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的必要措施。

二、继续“工程教育”的运作

继续“工程教育”包括教育对象、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

1.教育对象应当与卫生系统的医学教育保持一致。卫生管理干部继续教育要面向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管理者。在现阶段,我国宜从国家整体与卫生管理队伍的个体出发,按照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学会的要求,可因系统而异。如科技系统,为中级职称以上的,其它系统层次可向下延伸,但不能低于“士”级职称。现有卫生管理队伍大体上由学过卫生管理的,学过医学专业知识和未学过卫生管理与医学专业知识的三部分人组成。而系统学过卫生管理知识的是极少数。因此,现阶段的继续“工程教育”对象宜从在岗干部的全员中展开,在受教育面和队伍整体素质基本达标后,再分层次。

2.继续“工程教育”计划。这是对卫生管理干部实施继续“工程教育”的保证。计划制订,包括教育目标、培训宗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政策与措施保证。要分做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中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分解,要保持统一性与连续性。注重内在联系,计划制订要科学合理,经过论证,并起到约束作用。

3.继续“工程教育”的内容。卫生管理队伍现状的复杂性,决定了继续“工程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就总体而言,应归结为三大类。一类是管理者的共性知识。包括国家公务员的共性知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理论。卫生管理方面的共性知识,如卫生管理学、医学基础知识等等。二类是卫生管理者的相关知识。包括卫生公共关系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理论学、医学美学、社会大卫生、卫生服务研究软科学与论文写作等等。三类是卫生管理者岗位的个性知识。如医院管理、中医药管理、预防管理、妇幼管理、药政管理、科技管理、医学教育管理、卫生监督管理、初级卫生保健与情报信息管理等等。四类是专业技能。如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综合与分解、科研设计与运作、演讲与口才、调查研究能力等等。

4.继续“工程教育”手段。可以分为知识传授、实践中培养两个方面。

⑴知识传授。现阶段可按照在岗卫生管理的不同人才,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的原则,因材实施。通过学校系统学习,短期培训及脱产、半脱产、业余、函授、电化教育等手段完成。

卫生系统人才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管理干部 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现今,人事行政改革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化,为了加快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要“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大力加强卫生管理干部的教育,建设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这是卫生事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推动卫生事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卫生管理干部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完成的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两种。学历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应成为卫生管理教育的基础;继续教育,美国称之为“工程教育”,是提高卫生管理干部素质的重要保证。

一、开展卫生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意义

1.适应知识更新的要求。卫生管理是一门科学,属于交叉学科,涵盖在软科学内。在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情况下,管理科学同样处于知识爆炸之中,管理科学门类的不断拓展,管理科学知识的不断泛进,迫使管理者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游泳,掌握新技能。这种知识的更新,手段的长进,技能的增强,更需赖于继续“工程教育”。

2.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卫生事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的群体,属于物化性的劳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产力是“智力的物化”。由此可见,科学技术与智慧是物质形成的具体表现。要发展生产力,就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靠的就是人才。WWW.133229.coM人才素质的提高,又离不开教育。继续“工程教育”,承担着管理者教育职能,促进生产力的正向发展。

3.适应卫生事业科学管理的需要。卫生事业是社会经济建设总体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肩负着保证人群健康,提高人群素质的双向职能。卫生管理者,在卫生事业中居于关键部位。国外通常所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论,刚好道出管理的重要。国家、企业如此,卫生事业更不例外。根据金州区2009年卫生系统统计,现有的卫生管理干部中,通过系统的卫生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干部,还不到管理干部总数的一半。这样的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现状,是不能承担现代化卫生管理工作重任的,因此,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干部继续教育工作。培养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的需要。卫生管理是一门科学,卫生管理人才,具有自己的特性,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抵充的。它是因其管理岗位——职责范围——知识——结构——人才型所决定的。卫生管理人才,又分为行政、事业两大类。事业又分为医疗、防疫、妇幼卫生、中医中药、医学科技与医学教育的不同岗位,应配备专业对口的不同管理人才。这种人才,又因能级不同,层次而异来区分。高层次管理者,离不开继续“工程教育”。高水平的科学卫生管理者,就必须经过继续“工程教育”。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为此,在卫生管理者当中,施以继续“工程教育”,便成了培养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的必要措施。

二、继续“工程教育”的运作

继续“工程教育”包括教育对象、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

1.教育对象应当与卫生系统的医学教育保持一致。卫生管理干部继续教育要面向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管理者。在现阶段,我国宜从国家整体与卫生管理队伍的个体出发,按照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学会的要求,可因系统而异。如科技系统,为中级职称以上的,其它系统层次可向下延伸,但不能低于“士”级职称。现有卫生管理队伍大体上由学过卫生管理的,学过医学专业知识和未学过卫生管理与医学专业知识的三部分人组成。而系统学过卫生管理知识的是极少数。因此,现阶段的继续“工程教育”对象宜从在岗干部的全员中展开,在受教育面和队伍整体素质基本达标后,再分层次。

2.继续“工程教育”计划。这是对卫生管理干部实施继续“工程教育”的保证。计划制订,包括教育目标、培训宗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政策与措施保证。要分做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中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分解,要保持统一性与连续性。注重内在联系,计划制订要科学合理,经过论证,并起到约束作用。

3.继续“工程教育”的内容。卫生管理队伍现状的复杂性,决定了继续“工程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就总体而言,应归结为三大类。一类是管理者的共性知识。包括国家公务员的共性知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理论。卫生管理方面的共性知识,如卫生管理学、医学基础知识等等。二类是卫生管理者的相关知识。包括卫生公共关系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理论学、医学美学、社会大卫生、卫生服务研究软科学与论文写作等等。三类是卫生管理者岗位的个性知识。如医院管理、中医药管理、预防管理、妇幼管理、药政管理、科技管理、医学教育管理、卫生监督管理、初级卫生保健与情报信息管理等等。四类是专业技能。如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综合与分解、科研设计与运作、演讲与口才、调查研究能力等等。

4.继续“工程教育”手段。可以分为知识传授、实践中培养两个方面。

⑴知识传授。现阶段可按照在岗卫生管理的不同人才,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的原则,因材实施。通过学校系统学习,短期培训及脱产、半脱产、业余、函授、电化教育等手段完成。

卫生系统人才工作计划篇3

一、充分认识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1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了近3年要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受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农村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逐步缓解农村基层人才缺乏的问题,近几年来,卫生部与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等一批面向农村基层的人才项目,其中,“三支一扶”计划就是这些重要人才项目之一,对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以来,在中央、地方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三支一扶”计划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三支一扶”大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3年来,共计为农村基层选送支医大学生17266人,特别是去年选送了9850人。支医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克服困难、深入农村,为农民提供质优、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广大农民看病就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计划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缺乏的矛盾,而且锻炼了大学毕业生的品格,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对群众的感情,树立了一种正确的为群众服务的理念。

二、密切配合,积极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实施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各级卫生部门要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广大医学毕业生宣传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使广大毕业生了解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将不断得到改善,那里有他们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开展支医工作。要密切配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及时收集需求信息,确定需求数量,安排好工作岗位,遇到情况及时沟通,协商解决,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对于医学专业“三支一扶”大学生在第一年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的问题,要认真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和原人事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医“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农村基层服务期间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妥善解决。选派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专业“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的第一年为试用期,试用医疗机构为当地县级以上医院或配有能够指导大学生开展医疗活动的高年资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试用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安排合适的岗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加强对试用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确定年资较高、临床经验丰富的执业医师指导他们开展临床工作,提高他们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更好地为农村基层服务。

卫生系统人才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GIS;环卫规划;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GIS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中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近年来,科研生产部门和政府管理机构也开始应用GIS进行不同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处理的科学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形象、直观、方便和适时的辅助工具。

一、环卫规划及GIS概述

(一)环卫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以下简称环卫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的城市发展专业规划。通过规划的编制,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与近远期具体目标,制定适宜的措施以促进城市生活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环卫事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是实现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有了规划,市容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就有了方向,市容环卫设施建设才能纳入法制轨道,做到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从而使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走上健康有序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相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GIS的重要的特征,使GIS得到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

二、GIS在环卫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一)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目前,在环境保护领域,GIS主要用于环境现状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规划、环境建设项目管理、环境应急预警预报系统等。特别是城市环境规划己经成为GIS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美国芝加哥、纽约、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市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城市环境规划GIS系统。GIS在环境资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环境评价研究、大气与水体质量监测、农业、湿地和公共地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监测及危险区制图等方面。此外,GIS在与环境相关的市政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规划中,常伴随着大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决策问题,又出现了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3S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二)环卫车辆的信息化管理。在UGIS 应用的同时,将城市道路系统与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管理信息叠加,通过信号等管理、每辆环卫车辆配置专用传感器,可将每辆车在城市中的流动情况反馈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采集到的数据和预设的交通规划全景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并将结果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对相关路段的交通信号进行控制,通过信号的变化对环卫车辆的线路及配备进行调度。指挥中心利用无线设备,将有关信息再送到车辆使用人员的接受设备中,直接进行动态指挥和调度,保持环卫车辆路线优化以及资源合理运用。

(三)环卫规划工作的透明化、公开化。近年来,Web GIS、移动GIS、嵌入式GIS 等GIS 新技术迅速发展并应用到环卫规划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Web GIS 不仅可以使公众在网上浏览GIS 数据,及时掌握有关资讯,而且也为公众提供了网上操作、处理相关数据的平台,公众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规划领域做出自己的创意和方案,使公众积极参与规划,不仅提高了GIS 数据的共享程度,也增强了环卫规划的法律基础和群众基础,利于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而嵌入式GIS、移动GIS 的动态性、移动性的特点,能够及时、方便地提供环卫规划所需要的用户环境的各种信息,为环卫规划和管理人员提供了现场办公的平台,不仅提高了环卫规划业务效率,也能加强环卫规划的监察工作。

三、GIS在环卫规划应用中的不足及展望

(一)环卫规划GIS应用的局限性。众所周知,环卫规划既非纯人文也非纯技术的科学,是一系列学科相互叠加和交叉的学科。这决定了环卫规划工作包含了社会和物质两方面因素内容,环卫规划中有时会存在抽象、综合、主观的问题处理模式,而GIS 作为一种计算机系统,最终只是一种技术平台,环卫规划中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因素是无法单纯依靠技术可以解决的。将GIS 工具与环卫规划专业知识相结合、灵活应用,是GIS 在环卫规划应用中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环卫规划GIS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当前城市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以GIS 为代表的新的地理信息技术将在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得到更宽和更深层次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应当不断分析GIS在城市规划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GIS 技术进行升级改进,同时积极培养城市规划专业GIS 应用人才,使GIS 更好地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为正在迅速到来的中国的城市化工作更好地服务。

四、结论

GIS 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社会诸多行业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目前GIS 技术在城市环卫规划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瓶颈,因此如何抓住GIS 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并从中受益,是GIS 技术应用及环卫规划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对环卫规划行业来说,开拓GIS的应用,首先是要使规划师们熟悉GIS 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其次还包括规划、管理工作自身的更新、扩展,因为很多应用上的局限来自规划本身还不适应实际的需要。因此,人才问题将成为GIS 推广应用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李祺玮.GIS在环卫规划中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1(03).

卫生系统人才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为目标,按照国务院《2012-2013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基本医疗设施设备配置,加强人才技术工程建设,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逐步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匮乏、设备水平低下、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促进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为农村群众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增创乡镇卫生院人才优势。一是加强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公开选拔、考试考核、任命等多种形式,选拔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改革创新意识、有管理能力的干部充实到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实施乡镇卫生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工资试行年薪制,将院长业绩与个人奖惩挂钩,建立起领导干部激励机制。二是实施大规模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对口支援、举办培训班、上挂进修等方式,对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化轮训,争取到2011年培训250人次,培养专业骨干100名以上,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三是提高乡镇卫生院技术层次。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每年考录一批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层次。鼓励乡镇卫生院聘任县直医疗卫生单位退休技术人员。建立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机制,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帮助开展业务。四是严格规范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动。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未经批准不得以进修、借调、帮助工作等名义到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接受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借调、帮助工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装备,改善服务条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确定实施的农村卫生基本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办公条件和群众就医环境。建立政府主导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备机制,县财政从2012年起连续两年每年列专项资金100万元,乡镇卫生院按照1∶1的比例配套投入,每年配置急需的医疗设备20台件,配齐X光机、B超机、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心电监护仪等基本医疗设备,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设备装备水平和基本服务能力。

(三)加强乡镇防保站建设,规范开展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根据乡镇人口数量,每个乡镇配备3-5名专职人员,提高人员业务素质,配置必需的办公设施。进一步明确乡镇防保站的工作职责,制定完善乡镇防保站管理规范,建立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根据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兑现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四)大力推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乡镇卫生院建设管理基本标准,针对人事管理、经济管理、业务运行、思想教育等环节,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考核细则,建立示范点,全面推进各方面的规范化管理达标工作,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乡镇卫生院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乡镇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涉及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公共卫生与医疗业务发展的系统工程,环节复杂,任务重,关系到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站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农村卫生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分工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精心策划组织,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工作指导。根据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及医改方案,科学分析论证我县乡镇卫生院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我县《乡镇卫生发展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实施。在规划实施中,把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安排,确保发展目标明确、工作成效明显。

卫生系统人才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卫生计生 部委合并 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大部制改革工作的推进,卫生部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已进行了合并,各省市区的卫生计生部门也将相继进行部门整合改革工作。合并卫生计生两个部委作为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不仅涉及两个部门机构职能的重新设置合并,更涉及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岗位的重新调整整合,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全面推进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的机构改革工作,实现卫生计生部门机构和人员的实质性融合,笔者认为,着力解决好两部委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关键。本文主要探讨卫生计生部门整合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大部制改革部委合并的目的和意义

国务院的“大部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整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20年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为: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政府职能限定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范围内,解决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的公共性,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腐倡廉;二是合理配置政府内部的功能与机构,实现政府机构配置合理、运作协调一致、宏观控制有效;三是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地方政府提供必要公共产品的能力。其中的第二点是改革的重点,即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构建一个以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合并府。政府职能转化的核心是将政府的非公共性职能,即政府直接运作经济、社会的职能剥离出去,使政府维持公共性与高效能。现代社会的运作、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运作需要厘清国家和社会的界限,要求构建一个权力有限而有效的现代国家体系。从制度层面上来看,将转变政府职能概括为“四个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包含的内容深刻而且体现了强烈的改革精神。从功能性角度上,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分工,同时规范了政府在监管、执法、市场准入方面的行为。此次卫生计生部委合并的机构改革重点就是要对卫生计生部门机构的设置和事权划分进行改革,使结构和事权相一致,实现合理配置政府内部的功能与机构,优化职能部门机构配置的目的。

二、卫生计生部委合并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人才资源,并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力资源制胜的时代。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第一资源,是部门和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已由过去单一的管理转化为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的今天,人才管理创新水平和人才创新能力将成为一切单位组织制胜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以行政和事业单位为主的卫生计生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仍然是相对滞后的,大部分还停留在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主的人才管理模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其在管理策略、管理形式、管理手段、管理内容、管理层次等方面均有别于传统人事管理,是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递进和延伸,对于管理人才、吸引人才、培养开发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卫生与计生部门机构改革合并过程中,要实现对卫生计生部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以发挥人才资源整合的最大优势,首先就需要卫生计生部门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并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要结合卫生与计生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做到与时俱进、从容地应对人才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坚持人才管理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形成一个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鼓励人才的环境,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发挥更大的人才资源整合优势提供工作平台,全面推进卫生计生人才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工作。

2、加强大部制改革的政策宣传,注重干部职工的思想沟通工作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在实施机构整合改革工作之前,应当着力对干部职工加强大部制改革工作的政策宣传和解读,注重思想沟通和引导,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方能顺利推进机构改革工作。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政策宣传,举办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专题培训,向干部职工详尽阐明机构改革合并的重要意义。让干部职工知晓,卫生计生部委合并的大部制改革是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实现行政效能提高和简政放权的需要,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在机构改革实施过程中,卫生计生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工作者需要做好细致的前期调研分析,重点加大对涉及撤并整合的部门处室单位人员的宣传引导和思想沟通工作;要深入了解分析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顾虑,深刻剖析干部员工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些思想观念和产生根源,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加强思想引导,彻底消除干部职工对机构调整和部门整合的疑惑以及因为对于政策了解不透所致的疑虑,并切实保障干部职工的权益。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和思想沟通,让干部职工形成顺应变革、服从大局的观念意识,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才能顺利推进各级卫生计生部门机构改革工作。

3、厘清组织架构,科学规范设置整合职能部门

大部制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政府职能限定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范围内,解决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的公共性,合理配置政府内部的功能与机构,实现政府机构配置合理、运作协调一致、宏观控制有效。在合并卫生计生部门整合改革过程中,如何实现机构配置合理,厘清职能部门的整合设置工作是实施机构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厘清组织架构,规范设置整合卫生计生职能部门,需要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前做好细致详尽的工作分析和人力资源规划,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科学详尽的工作分析与设计规划是合理设置卫生计生整合职能部门的工作基础和重要依据。在理清组织架构设置整合职能部门过程中,既要考虑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要考虑重组卫生计生两个部门前后工作的自然衔接过渡。应当根据相似性原则,将卫生与计生部门的相似职责进行规范整合,对不能整合的则予以保留,而对需要增加和强化的职能则需要重新增设相应的职能处室。比如,在设置职能部门中,对原卫生计生两个部门设置的人事、财务、科技、办公室等处室就必须整合为一体,而对不能合并管理职能的一些处室如流动人口管理处就得继续保持,等等。总之,在设置部门职能中,一方面要依据国家已核定的职能来进行整合改革,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各地卫生计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一些部门职能的设置作适当调整,将部门职能进一步细化成职责,制定岗位职责设计方案,明确部门职能和职责,以有利于整合后的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整体推进。

4、合理匹配人员岗位,优化卫生计生的人才结构配置

在卫生计生部门整合改革过程中,要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计生的人才资源的整合优势,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合适的卫生计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能配置在合适的岗位上,也就是人岗匹配合理。在履行岗位职责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岗位所形成的结果的价值大小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岗位的岗位贡献价值也会有所不同,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职业阶段对同一岗位的岗位价值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实现岗位价值发挥效能的最优,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掌握并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理论、工具,根据个人专业特长、职业能力、人格特征的自我调整、培训情况等情况进行人员分析,并结合卫生计生整合职能部门的工作开展和长期发展规划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规范设置岗位并完善岗位说明书,让卫生计生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合理优化配置在不同的岗位,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作用。对人才的使用不应当是“耗尽其才”,而应当是“催生其才”。在合理匹配现有人员岗位,实现人才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上,还应当根据部门的人才战略规划的人才具体需求,即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等的要求,分层、分类规划并建立人才获取及培养的渠道、策略、方法和实施计划,通过构建合理的人才培训管理体系,加大对卫生计生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尤其要注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后续开发和人才储备,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优化卫生计生队伍的人才结构配置,不断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技术实力,为全面推进卫生计生事业的更好发展奠定的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5、构建能力本位为主的组织文化,增强整合部门的凝聚力

组织文化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职工是一种无形的、思想上的约束力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卫生计生两个部门的机构改革整合过程中,要使两个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融合在一起顺利开展工作,实现“部门合、机构合、人心合”的格局,加强组织文化的构建和完善是增强卫生计生部门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构建组织文化,不仅能引导职工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同时组织文化也是一种粘合剂,具有极强的凝聚力量,能极大地鼓励和激励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不同的组织有着不同的组织文化。在重构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文化过程中,需要一个沟通、包容、适应、接受的全过程,需要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要结合卫生计生部门的职能工作特点和开展情况,加强能力本位的宣传,促进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价值观的组织文化形成。要通过完善组织文化的构建,切实统一卫生计生干部职工的共识。通过思想变为制度,通过制度变为程序,通过程序变为行动,通过行动变成习惯,通过习惯变成文化,最终形成让卫生计生职工都认同的组织文化并将其文化融入职工的内心,激发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整合的卫生计生部门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能力本位组织文化的形成,促进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欲望,提高卫生计生管理者和专业技术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全面推进卫生计生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总之,大部制改革中合并部委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是当前各级卫生计生系统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课题。各级卫生计生部门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探索合并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工作,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合并卫生计生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全面推进机构的整合改革工作,以实现卫生计生“部门合、机构合、人心合”的工作格局,为推动国家的卫生计生事业更好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静: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卫生系统人才工作计划篇7

全州“两会”刚刚胜利闭幕,州政府紧接着召开这次全州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州委、州政府对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刚才,元波和亚琴同志分别作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客观周全,安排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我完全赞同。希望与会同志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立足实际,进一步增强做好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的信心

公共卫生和人口计生是造福人民的事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去的一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卫生和计生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求真务实,攻难克艰,全州卫生和计生事业继续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全州年度人口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各地区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目标,注重统筹协调,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降低人口出生率,实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9‰以内的目标,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二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增强。在应对乌兰、天峻、都兰县洪水灾害,大柴旦地区地震、4.10交通事故、防控手足口病、救治“问题奶粉”婴幼儿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卫生行政部门行动迅速、措施得力,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显著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三是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州卫生系统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专病专防”战略,始终把强化重大疾病干预措施摆在提高群众健康指数的突出位置,认真组织实施重大疾病专防策略,重点传染病、地方病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四是人口计生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区以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为契机,继续把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摆在首位,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财政投入加大,二零零八年我州人均人口计生事业费投入超过全省20元人均标准达到27元。五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提高筹资水平、增加家庭账户基金、提高补偿比例,加大优惠对象补偿力度等十项措施,使此项惠民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提前一年实现了国务院关于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翻番的目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坚持政府主导,项目拉动,多元筹资,德令哈、格尔木两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农村牧区“一村一室一医”目标实现和193所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有力带动了全州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六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奖励扶助”、“少生快富”两项制度和各种奖励扶助政策、优惠政策得到全面执行,《海西州关于鼓励计划生育的若干政策规定》惠及更多家庭。自二零零八年起,州、县两级财政投入奖励资金800余万元,重点惠及农牧区计划生育家庭和城镇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进一步解决了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以上成绩的取得,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各级卫生和计生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为我州卫生和计生事业作出努力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州卫生和计生战线的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把握全局、抓住机遇,进一步促进卫生和计生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

从当前形势看,卫生和计生事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具体来讲: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深入持久地把农村卫生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上来,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力度、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加强农村妇幼保健和完善卫生支农政策,促进健康公平。这些政策的施行也将有利于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更加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二是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藏区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最直接、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卫生和计生工作将大有可为。三是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见效的政策措施,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作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加大包括卫生事业发展的社会事业投入作为重要的拉动内需引擎,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央、省、州财政对卫生和计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四是为提高将要启动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国务院提出了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卫生部制定了实施措施,省有关部门也将拿出更加符合青海实际的具体办法,计划用三年时间初步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人民群众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五是随着我州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和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我们也有能力加大对“三农”和民生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卫生和计生服务能力。

多种机遇汇集而来,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保持“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状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公共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全局,立足卫生和计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统筹规划,更加自觉地把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总体布局,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从最薄弱、最困难方面入手,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着眼,积极谋划项目,形成跑项目、争项目、干项目的浓厚氛围。依托项目建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人口计生和公共卫生工作,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突出重点、攻难克艰,着力推进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二零零九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州委十届八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突出重点,克难攻坚,不断推进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卫生工作,着重要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健康公平的重要举措。各地区要进一步健全稳定的公共卫生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和开展疾病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及人才培养等工作的经费需要。扩大农村牧区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继续落实专病专防策略,扩大重点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职业病监测范围,加大干预力度,推进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各族人民群众健康指数。二是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下大力气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诊疗设备和实用型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巩固和完善以州医院为龙头、县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四级卫生服务网络。全面落实卫生下乡、卫生帮扶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卫生服务差距。继续加强社区卫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行社区家庭责任医生制度,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人性、综合、连续。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不断加强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和基金运行监管,提高农牧民受益水平,增强保障能力。在民族医药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大力推进民族医药服务网络建设、“三名”建设,深入开展“三进”活动,不断增加民族医药服务能力。三是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管理。首先,牢固树立生命无价、病人至上的理念,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以良好的态度、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将诚信医院、平安医院

建设落到实处。医疗机构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努力降低医疗差错率,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平。第二,严格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目前,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计成本、大手大脚的现象,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极不相符。医疗单位要建立起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监管,杜绝浪费,加强节约型医院建设,将政府的各项投入和医疗服务收入用在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条件和服务质量上。第三,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目前,我州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包括健康在内的老百姓生活成本仍然较高,许多群众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务必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施治,尽最大努力以合理的价格实施诊疗,坚决杜绝大处方、滥检查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千方百计减轻患者负担,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要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降低或取消药品加成,各级医疗单位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第四,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德医风是卫生行业建设的重点,各级医疗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始终把病人当亲人,不断改善服务态度,促进医患和谐,构建和谐卫生。四是要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我州现有人才队伍结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尤其是缺乏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各地区和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要增加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培养工作,采取富有成效的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大学科骨干、地方名医等的培养。五是深入调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种问题。国家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即将进入试点阶段,省卫生厅正在积极争取将我省纳入试点地区。当前的重点任务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按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和试点工作方案、立足州情、突出海西特色,认真研讨我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真正做到卫生体制改革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之即符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总体要求,又符合州情民意。

人口计生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围绕当前人口形势和政策环境,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舆论氛围。结合中心工作,将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晚婚晚育、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行为模式传播给社会公众,把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真正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二是不断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要切实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制度;加快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探索建立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节育手术保险等制度。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的衔接,制定和落实惠民政策要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要将计划生育纯女户作为各级各部门结对帮扶的重点对象。三是健全服务网络体系。落实好7个乡镇中心服务站建设项目,各地区要把实施好项目作为政治任务来抓,同时,推广三位一体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模式,健全服务网络覆盖面。把少生优生作为民生工程之源,大力推进知情选择。继续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技术服务人员和服务机构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三查”覆盖率。四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始终是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努力形成部门配合、城乡联手、区域合作的“一盘棋”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现居住地为主、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依法维护权益”的管理体制,统筹解决好流动人口问题。五是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要切实抓好人口计生综合治理工作,落实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营造卫生和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落实措施,扎实推进。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健全完善定期分析调研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各类难点问题。切实加大对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人员、职责、资金”三到位。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卫生和人口计生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统筹规划,搞好组织协调和实施;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齐心协力,做好相关工作,形成推进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合力。

卫生系统人才工作计划篇8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待遇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上升,给社会居民提供的优质的服务。虽然中国的整体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显著上升,但是,中国的公共服务质量任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还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急需改善。本文就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中国社会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就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中国是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尤其是加快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实现公共基本卫生均等化,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在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促进工作人员的优化配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以及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建立职责明确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可以明确机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加强了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互助的能力,提高了机构整体服务水平,加快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步伐。

2、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广大社会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提高基层卫生服务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例如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卫生监督的能力,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快速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3、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才

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了早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该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机构通过举办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班,对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机构还可以招聘一些高素质和专业性强的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有利于提高机构组成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加强对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了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增强了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居民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于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要保障

中国是人口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但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国家首先应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基层社区和广大农村,尤其是农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发达,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比较低以及农村居民对于计划生育的意识观念较弱导致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为了顺利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人口合理统筹,稳定计划生育低水平就必须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只有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才能保障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2、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看中国有2.3亿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分割体制的阻碍使很多农民工徘徊于城市和农村中,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发展机会而且危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所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够使农民工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之中,有助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3、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健康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城乡人口与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建立,提高社会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社会居民的身体健康,进而完善了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健康保障。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深刻的认识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有助于快速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了解到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