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门诊部护理质控8篇

时间:2022-09-14 23:31:31

门诊部护理质控

门诊部护理质控篇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吉林130031)【摘要】医院环境质量、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频繁接触以及门诊使用的医疗器械等均能够引发医院门诊感染。注重医院门诊感染的管理及组织建设工作,做好防控门诊感染的科普宣教工作,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并对医院门诊环境、医疗器械以及医务工作者等方面实施定期检查,防控好医院门诊感染的重要环节与相关因素,有效控制门诊感染的发生,最终增强本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院门诊;预防感染;感染途径;感染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R23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98-01 医院门诊感染是指住院患者、陪护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在病人就医过程中在门诊各部门感染各种微生物的过程或现象。门诊感染始终是医院中十分重要的医疗隐患,可导致病人发生交叉感染[1]。预防感染并控制门诊发生感染是增强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治愈率并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前提条件[2]。笔者对医院门诊的感染原因加以分析,并探讨应采取的控制措施,旨在有效降低医院门诊感染的发生率。1 医院门诊感染途径1.1 医院环境质量对门诊感染的影响:医院住院病人的全部辅助检查项目均在门诊进行,而且门诊病人具有较大的流量,其病情十分复杂,因此门诊部、门诊大厅、门诊换药室以及门诊采血室均是各种致病微生物比较集中的场所,在门诊的桌椅,床位、门把手等各处均有各种病原菌,所以说门诊是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的场所[3]。1.2 医护人员所引发的感染:在医院门诊部门中,医生、护士与病人之间的频繁接触,特别是在口腔科接触更为紧密,此外,在门诊换药室、门诊注射观察室、急诊抢救室以及内窥镜检查室等也常有护患接触,医生与护士在对病人实施观察及治疗时,时常接触到病人的唾液、血液以及伤口等,因此发生交叉感染可能性较大。1.3 医疗器械导致的感染:医院门诊经常应用多种医疗器械,倘若消毒及应用不当,将极有可能导致发生门诊感染,大部分的伤口感染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细菌感染伤口所引发的。特别是口腔科所应用的器械比较繁杂,极易经多个途径引发感染,而且也给消毒灭菌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困难。各种内窥镜的广泛使用,使得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等可能通过内窥镜进行传播,其他科室包括急救室以及门诊换药室等采用的器械也可能通过与病人的接触而引发交叉感染。2 医院门诊感染的控制措施2.1 保持环境卫生,加强控制感染:(1)医院环境导致的感染是较为直观的,对医院门诊的公共部分以及所有科室内部环境的消毒灭菌及卫生管理工作应做到分工明确,开展目标管理。并对各科室的环境实施监测,定期开展综合分析与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并监督其进行整改直至达到标准。(2) 门诊环境以及部分的消毒灭菌任务由门诊打扫卫生人员来负责,但这些人员通常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在操作方面不能达到要求[4]。为此本院注重对卫生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必备的消毒灭菌技术,指导并监督其执行规范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尽量避免由于卫生员而引发的门诊交叉感染。(3)加强门诊微生物学的监测工作。对全部能够接触到的物体表面,所有诊疗室内的器械、消毒液、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等严格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2.2 严格控制由医务人员导致的感染:医务人员与病人的频繁接触是医疗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过程,这就免不了引发病人与医务工作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所以本院注重医务人员的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共同学习《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尤其是针对实习人员、新上岗以及进修人员给予严格的岗前培训。在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将"慎独"精神发扬光大,将医院门诊防控感染工作始终落实并贯穿于整个医疗实践中,控制因人的因素而引发门诊感染。2.3 控制医疗器械导致的感染:(1)严格执行标准消毒医疗器械:严格执行卫生部的标准对全部器械实施消毒灭菌,对消毒过程做好记录,确保科室全部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均满足卫生部规定的标准。(2) 规范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医务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诊疗操作常规。医务工作者的不规范行为将为医院门诊发生感染遗留隐患。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本院门诊特别加强了门诊各科室的业务培训,开展"三基"培训,制定统一标准,定期进行考试,保证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的技术操作完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以彻底杜绝医疗器械的二次污染。3 小结综上所述,在加强控制医院门诊感染的实施过程中,首选要注重医院门诊感染的管理及组织建设工作,做好防控门诊感染的科普宣教工作,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并对医院门诊环境、医疗器械以及医务工作者等方面实施定期检查,将医院门诊防控感染工作始终落实并贯穿于整个医疗实践中,并提高病人的防控感染的意识,真正防控好医院门诊感染的重要环节与相关因素,有效控制门诊感染的发生,最终增强本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参考文献[1]周纯燕, 高惠璇, 杜晓琳.口腔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J]. 全科护理, 2010, 8(1): 155-156.[2]聂秀霞. 加强基层医院门诊口腔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6): 777.[3]孙孝芹, 崔霞, 程军. 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7): 852-853.[4]叶建英, 何颖曦, 乔玉巧. 口腔科门诊感染控制与消毒灭菌质量监测[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11(2): 113-114.

门诊部护理质控篇2

【关键词】门诊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48-02

门诊作为医院的窗户,在医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形象,并且门诊是医院先接触患者,且患者的数量很多,范围最广,所以也是医院开展医疗诊治和服务保障的重点[1]。加强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就进行分析我院在2012年1~所以6月门诊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体系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36名门诊护理人员,近期人员没有变动,年龄在23~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均为女性。在学历方面,有20名为中专,11名为大专,8名为本科;在职称方面,16名为初级,21名大中级,1名为副高级。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2年1月至6月没有使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资料,观察组为2012年6月至12月使用了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资料。并随机抽取我院门诊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对两组的门诊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1.2 方法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是由1名科护士长、1名门诊质控人员和5名护士长组成的,依据医院有关规定,对该体系进行组织实施并及时考核科室的护理质量,然后将信息反馈出来,并给予督促改正。如果护理人员为新毕业或新调入的人员,应该对她们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并充分投入到工作中来,将紧张情绪有效消除掉。打破传统护理模式,采用新模式,促进“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适应并满足新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要求。科护士长负责依据医院及其护理部的工作目标与计划,并结合本科室的特点,将一份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制定出来并保证其得以贯彻实施;护士长对科护士长的工作计划进行积极的配合并检测和分析工作质量;门诊质控人员回顾性分析自己每天的工作,并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认真的检查和完善。

1.3 观察指标 综合评定门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如果P

2 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门诊护理质量评分高,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医院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健康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纠纷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在医院门诊护理中运用护理质量体系,不仅能够优化门诊护理程序,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同时护理质量体系的运用还能够改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护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能够有效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4-5]。我院通过在2012年1~6月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以得知,护理质量评分不仅具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患者的满意度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降低护患之间的纠纷,减少护理差错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是时展的需要,它可以使护理工作的开展规范化,并对护理流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促进护理纠纷的极大减少和整体护理质量的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宝荣.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5):120-122.

[2] 冯慧玲.浅谈门诊工作中减少护患纠纷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5):

门诊部护理质控篇3

【关键词】门诊 控制 医院感染 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83-01

门诊直接承担着来院就医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任务。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在就诊过程容易造成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家属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控制门诊感染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举足轻重,切断交叉感染途径已成为门诊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 门诊部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

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传染机会大,感染机会多。空气流动不畅通,三区划分不清等因素,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1.2 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认识不足,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流于形式,消毒隔离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手卫生消毒重视程度不够,医疗废物处理欠规范等。

2 加强管理有效措施

2.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根据门诊部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彻底改造门诊诊疗室、门诊手术室,使其区域划分、人物流向符合院感管理要求,增添相应的硬件,配置感应水龙头、快速手消毒剂等。医务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2.2 加强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规范及各项制度、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岗位质量标准等,拟定考核标准并落实,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增加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2.3 提高认识,强化自我责任:门诊医护人员通过强化学习,提高了对医院感染危害性的认识,自觉遵守控制感染的各项措施,在门诊就诊高峰期,做好分诊导诊工作,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减少患者交叉感染机会。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急时隔离。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严格做到所有门诊诊疗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对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按照规定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2.4 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医院感染科将洗手的步骤印制成彩图过塑,将其贴于各洗手池上方,并对门诊医护人员进行洗手指正、正确洗手法、手卫生监测及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按规范洗手,防止医源叉感染。

2.5 加强健康教育,保障安全:患者就医除与医院自身管理及诊疗环节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患者自身卫生知识及习惯有关,尤其是与手部卫生知识密切相关。医疗机构不仅给患者提供医疗救治,同时应尽可能给患者提供关于手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尽最大能力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就诊安全。

2.6 强化质量控制: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每月不定期对科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积极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新动态新要求及时纳入工作改进之中,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门诊部护理质控篇4

[关键词] 护理管理;自我防护行为;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c)-0163-03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妇科门诊,因其大量的人员流动,使妇科门诊成为感染的高发部门之一,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加强护理管理。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将近50%的门诊感染事件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所以医院要将预防和控制感染风险、改善医疗环境、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作为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医护人员对护理管理的认识及了解,使其从心里真正意识到护理的重要性,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近年来,预防医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工作息息相关。妇科门诊是女性患者诊治的场所,是医务人员服务女性患者的第二窗口。妇科门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病毒感染者。加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病毒就有侵入性,对于护理人员管理不严,对各种医疗垃圾处理不到位及对无菌意识不彻底等,都可能会引起各种病菌所造成的医院感染暴发从而造成极坏的影响[2]。因此妇科门诊常常成为院内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本文探讨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妇科门诊的医院感染工作。

1 建立医院健全感染管理体系

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时刻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而且由于其管理意识较差,造成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相互协调性差,相互推脱,没有责任心,保证不了工作效率及质量,有些护士没有认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而只是敷衍了事,没有严格执行正确的行为规范等,这也成为医院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3]。所以要加强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其医院的大小,不同的部门而产生不同的划分,但是大致的分级结构基本一致,分管是由院长管理,科室负责人由副院长担任,护士长管理全体护士这样一个构架,通过专门设置感染护理科、医务科以及护理部等多部门一起协作控制感染,同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把门诊部作为重要的管理部门之一,同时实行督查管理形式进行质量控制[4]。

2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作用

由于医院感染的管理及其复杂的系统,其中重要的分析系统是护理管理,护士长既是行政管理者,又是学科带头人,护士长应该充分发挥其积极带头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对于护士对工作不认真的要进行严格的教育,严重者进行批评使其改正,要正确落实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相关规定进行正确实施,并且认真执行[5-6]。

3 增强护理人员院感知识培训

各个部门要严格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进行执行,同时还要根据医院具体的规定,如:正确的药物无菌操作,医用垃圾的正确处理以及正确的技术操作流程等,也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证。通过举办学习班、讲座,向护理人员宣传院内感染的概念。大致内容分为几个方面,具体为: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省市检查标准、规章制度,以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新想法、新概念、新要求、新技巧等,并且在每次培训后实行考核制度,对于成绩合格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予以惩罚[7]。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宣传院内感染的重要性,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可以有护理人员对管理内容的认识和认可,不仅是从操作内容、要求、范围、注意事项等,大力加强对制度的约束,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及责任意识的增强,更加规范每一步操作,每一项操作,对待每一个环节和程序,逐步实现医院感染自我预控的目标。

4 加强规范化管理

由于妇科门诊的特殊性,人员复杂,密度大,但是其空间有限,易发生各种感染,因此要加强对分诊护士的管理,同时这也是在妇科门诊中重要的一点。首先应制订本科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科内设专职监控护士兼分诊护士一名。护士长加强对其管理,充分发挥监控护士与分诊护士的作用,由她指导并监督其他妇科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的防控工作。

5 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频繁,每日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由于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与大量的感染体液及分泌物进行接触,又因护理人员与患者频繁接触,在进行注射、清洗器械等操作时极易被锐利器械刺伤等极易导致感染,所以,切断妇科门诊的院内感染是加强对护理人员自身的防护。

6 加强监测及宣传教育的有序进行

为了进一步加强分诊人员的医疗技术,需要建立一个分诊制度,把患者和传染病患者分开诊断,多向患者讲解有关传染方面的知识,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各部门及质控人员经常到门诊各部对医疗用具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对于减少外源性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还能够确保患者使用物品与就医环境的安全[8]。

7 加强对消毒隔离制度的管理

7.1 做到正确消毒

首先医生要时刻遵守各项操作技术的正确执行,提高对消毒隔离的防范意识,护理人员严格区分无菌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接诊患者时要求工作人员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操作前后应严格手卫生。有资料报道,操作后医生的手HBsAg污染率为9.38%[2]。要多洗手,进行手的彻底消毒,对医护人员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手把手培训,使之达到手卫生监测[9]。正确洗手的除菌率可达90%以上[2],因此,妇产科门诊的诊疗室配有感应水龙头,要求护士成为手卫生监督员。护理人员应该尽量保持室内环境干净、卫生、清洁,要多通风,对于无关人员不许进入,每日清洁妇科诊室地面,并且每天进行消毒,妇科门诊所有物品每周消毒两次[10]。

7.2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护理人员要做到妇检床、床垫干净,清洁,一人一巾一臀垫,用后焚烧处理,用高效含氯消毒液擦洗2次,发现感染及时进行处理,在冬天发生脱裤时溅落现象较多,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可减少其溅落[11]。遇到紧急情况用手速效或者2%碘伏擦拭消毒。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性病时按标准预防实行操作。

7.3 实行“一对一管理”

护理人员应熟悉妇科门诊各消毒液的性能、配置方法、使用方法等,每日检查其有效期。妇科门诊由于一次性用品较多,如人工流产用吸管、吸引皮管、窥阴器、通液管等,如果这些物品没有达到合格的要求,易发生感染[12],因此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要做到严把质量关,护理人员在使用前要检查灭菌有效期、包装是否破损受潮,在使用后立即进行消毒等。严禁一次性用品随意乱扔造成交叉感染,抽血时止血带要一人一根,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洗手,在使用完毕后要立即进行消毒。提高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每日产生的医疗垃圾全部密闭运送至医疗垃圾处理中心处置,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实行领用与回收数量的“一对一管理”。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7.4 定期检查细菌培养

护理人员配合对妇科门诊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培养,要每月定期进行检查,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每月进行空气中消毒液及无菌物品培养,要求无菌,细菌总数≤500 cfu/m3。物体(检查床、操作台)表面细菌总数≤10 cfu/cm2,对有不合格的按要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整改。

综上所述,在进行有效控制妇科门诊中,护理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使护理人员从心里更加重视感染的危害性,更加注重操作中的规范性,从规章上进一部保障操作的规范化,使妇科门诊的院内感染有效降低,大力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叶爱,叶晓春.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6.

[2] 沈彩珍.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和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8):1141.

[3] 李小燕.浅谈如何加强护理管理,控制门诊的医院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72-673.

[4] 郑敏.加强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老年病房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90-92.

[5] 潘楚云,钟时汝,朱维,等. 妇科病房无缝隙护理的管理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158-159.

[6] 王春香.妇科病房的无缝隙护理管理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3):2934-2936.

[7] 龚冬芳.无缝隙护理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6(5):455.

[8] 梁月连,关爱民.加强护理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J].当代医学,2011,17(16):32-33.

[9] 么冉,曹淑芝.现代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J].当代医学,2010,16(2):41-42.

[10] 王莉.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131.

[11] 王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48-250.

门诊部护理质控篇5

【关键词】 门诊; 高热患儿; 采血; 规范管理; 安全隐患 

临床上将体温超过39 ℃称之为高热,由于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微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因此高热患儿处理不及时极易发生高热惊厥或其他的意外情况。本院为三级甲等优秀妇幼保健院,日门诊量1500人次左右,儿科日门诊量350人次左右,因高热就诊的患儿可达数十人,为明确诊断,绝大多数发热患儿都需要进行采血化验,但从采血到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寒战甚至高热惊厥,不仅存在很大护理安全隐患,也极易导致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防御行为,即采取积极的前瞻性管理干预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因此,及时观察高热患儿体温,及时进行降温处理,早期发现患儿寒战、惊厥症状,早期干预,优化护理流程尤为重要。本院自2013年6月对门诊需采血的高热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儿内科门诊收治的高热需采血患儿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0例,其中男320例,女280例,对照组600例,其中男330例,女270例。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中枢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发育状况、家属素质及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做法:(1)制定规范管理流程。门诊大厅放置醒目的就诊程序宣传栏及相关的便民措施宣传单,同时设置门诊导诊台以供咨询和办理就诊卡,避免患儿家属因环境不熟悉及对便民措施不了解导致就诊时间延长,儿科门诊设置发热患儿专用诊室,配分诊护士,护士预检为患儿测量体温时,详细询问家属患儿有无高热惊厥史并告知医生;患儿无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9 ℃,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 mg/kg口服,进行降温处理后去检验科采血,患儿有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8.5 ℃,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 mg/kg口服,鲁米那10~15 mg/kg肌肉注射后由门诊护士陪护优先进行采血检查;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患儿寒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病情变化,待寒战停止,体温下降后,方可到检验科进行采血检查,如发现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启动高热惊厥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紧急处理:按压人中、合谷穴,同时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刺激患儿[1]。采取就地、就近原则转移至急救室,进行急救,给予地西泮0.3~0.5 mg/kg静脉注射[2];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衣领,平卧,头偏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托起上颌,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上下齿之间放牙垫以免唇舌咬伤,迅速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1~2 L/min[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变化、惊厥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在门诊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检验科配备急救车,以备在患儿抽血过程中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抢救,护理部安排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以保证采血成功率,缩短就诊时间,意外紧急情况时配合医生救护,提高抢救成功率,负责急救车内急救药品和器材管理,保证急救药品和器材处于备用状态;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高热患儿采血完成后回初诊室,立即为其复测体温,根据医生医嘱为其进行下一步治疗,病情需要住院的患儿则由门诊护士护送入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2)成立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小组。门诊护士长担任规范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协调、检查工作,设责任组长1名,由责任心强、理论及临床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协助护士长进行培训工作及流程监督,检验科配备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组员为全体门诊护士,实施前全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门诊高热患儿规范管理流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病情观察尤其是寒战和惊厥的前期症状、高热护理、发生寒战及高热惊厥紧急救护程序、健康教育、风险意识教育等,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分数在90分以上为合格,合格后准予上岗。(3)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成立以护理部-门诊护士长-责任组长为主体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一级质量控制由责任组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根据制定的规范管理流程和考核细则,评估和监督当班护士规范流程的落实及关键环节的工作质量,及时指导和改进本班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况上报护士长。二级质量控制由门诊护士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制定培训、考核细则及相关的规范管理流程,评估责任组长工作质量并进行成效评价,定期对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负责护理质量追踪及持续改进。三级质量控制由护理部承担,质量控制重点:随时、动态的对门诊规范管理流程进行检查,对护理管理进行动态监控,实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制定规范管理流程质量标准。将分诊护士、采血护士,门诊巡视护士等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考核细则,以确保护理环节安全无缝隙,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责任组长将每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指导落实和改进,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每日质量控制记录本上,包括存在问题、责任人、整改措施、效果评价[5];护士长在就诊高峰时间段采取游走式管理,检查重点环节是否落实到位,每周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科周会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整改要求,根据情况对当事人扣除质量分及给予相应的处分,每月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汇总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上报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不定期的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和重点流程进行抽查、考核。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按照儿科门诊就诊流程,预检分诊护士查体温,如体温超过38.5 ℃对家属加强宣教,嘱其保持手足温暖,通知医生优先就诊,就诊和采血过程中出现寒战或惊厥遵医嘱进行处理,病情需要住院者,门诊护士指导其入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高热惊厥、寒战发生情况及家属投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高热惊厥发生率及寒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家属投诉情况比较 观察组家属投诉2例,投诉率0.33%,对照组家属投诉62例,投诉率10.33%,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1.419,P<0.01)。 

3 讨论 

3.1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有效降低了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率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成因多样,对小儿发热的情况要了解其发病原因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临床诊断和对症用药上存在不小的障碍[6]。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接诊医生会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包括采血化验。门诊患儿从就诊到去检验科采血拿到检验报告一般至少需要1 h左右,一般平诊患儿尚可,对于高热患儿而言,在此等待时间内极可能出现寒战甚至高热惊厥。高热惊厥病情急,危害极大,且病因复杂,反复发作可严重损伤大脑,影响儿童智力[7]。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一次约有1/3的患儿以后会反复发生,而频繁的高热惊厥可以对患儿的脑部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有时是不可逆的。面对采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进行早期识别,及时正确的降温,规范管理,降低其安全隐患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情况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详细询问就诊患儿家属,患儿有无惊厥史,如有患儿体温>38.5 ℃在检验科采血检验之前先于儿科门诊治疗室采取药物降温。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寒战和惊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化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满足患儿及家属需求为目标,通过对流程的思考和分析,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或重新设计,建立起流畅的服务链,产生更有价值的结果,从而获得巨大的改善[8]。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可有效降低寒战及高热惊厥发生率。 

3.2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减少了家属投诉的发生 高热的患儿家属就医愿望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足够重视,很容易产生过高的医疗护理期望值,在情绪上也更易焦躁、激惹,尤其是患儿等待就医过程中突发惊厥或其他病情变化时,家属会惊慌失措,将责任追加给医生护士,就诊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护理投诉的发生。本研究采取的措施是对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对高热患儿安排专门诊室,有惊厥史患儿由护士陪检陪护,有针对性进行宣教,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患儿的家属重点宣教,告知家属如何早期准确识别患儿惊厥前的症状和家中发生惊厥时的处理以及惊厥的病因、诱发因素等,及早安抚患儿和家属情绪,分散孩子和家属注意力,缓解家属紧张度,增强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家属依从性。检验科配备急救药品及设备,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护士,具有丰富的急救能力,经过系统的急救培训,能胜任急救工作,工作中各项操作规范化、程序化,各项操作快速、准确、忙而不乱,为惊厥急救提供人力保障,如果有高热惊厥的发生,则启动应急程序,医护积极配合,能极大提高高热惊厥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缩短惊厥发作时间,控制惊厥,减轻患儿脑损伤,从而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护患关系紧张,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有效减少了护理投诉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扎实的实践操作技术、对病情变化快速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成立规范管理小组,定期组织规范化管理流程、病情观察及护理、应急预案等专题培训,严格考核,人人过关,严格准入上岗资质,使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和理论操作水平不断提升,更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规范、统一、顺利开展,从而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3.4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对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进行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差错率。如前所述,相比常规管理,规范化管理采取的是三级质量控制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管理流程清晰、管理责任到位、管理目标明确,检查方法、内容具体,便于管理者控制全面质量,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干预,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管理,并促进持续改进[10]。 

本研究对门诊高热需采血患儿进行采血前的规范化管理,可降低高热惊厥发生率,明显减少患儿家属投诉,从而规避安全风险和隐患,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5-306. 

[2]李仲智.急救和新生儿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4-115. 

[3]廖慧玲.82例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86. 

[4]苏建萍,张翠萍,付路易,等.病区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407-408. 

[5]陆红,童玉芬.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91-793. 

[6]李礼娟.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82-83. 

[7]吴应泉.现代模式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0-91. 

[8]王蕾梅,廉德花.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26-28. 

门诊部护理质控篇6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门诊;感染控制;影响效果

门诊是医院患者流量较多的一种科室,具有人流量大、护理风险大、情况复杂等特点,极易发生疾病传播情况,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自然环境日益污染恶化,促使多种感染病相继出现,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患者及家庭的负担,因此,需要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手段,严格控制患者感染的可能性,提升门诊护理质量。这次实验选取50例于本院门诊就诊患者,研究护理管理对其感染控制的影响效果,详细实验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资料

随机挑选本院门诊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50例,根据护理管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25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护理管理内容,且自愿参与实验研究;患者年龄最小值23岁,最大值69岁,平均年龄(41.26±4.51)岁;患者男女性比例2:3。50例患者在疾病种类、文化学历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存在比较差异(P0.05),能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实验组采取护理管理,具体内容:①组织成立医院门诊感染控制小组,确定感染控制关键点以及相关要求,构建护理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了解医院门诊以往感染实际情况,指导门诊医师严格按照标准填写“门诊感染病例报告卡”,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检测门诊科室的消毒品、灭菌品、环境、医护人员卫生情况和无菌用品等;②组织门诊医护人员开展感染预防、控制培训,强化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能力,降低医院门诊感染性疾病、耐药菌珠等发生率,有效预防流行疾病出现肆意传播情况;③强化门诊废物管理:要求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院制度和规定合理处理医疗废弃物,委派专业人员集中统一处理门诊医疗废物,将其分类回收,采用专门的防利器刺穿盒和防液体渗透盒来采集保存损伤性废物,根据相关标准,将危险警示标签合理贴在盒上,及时运送这些医疗废物到指定处;④强化物品管理和环境卫生:完善和构建医院物品管理和环境卫生体制,首先,全面及时消毒使用过的血压计、听诊器材和体温计等医疗物品;其次,氧化湿化瓶和吸痰器应排放在卫生清洁的环境中,使用后需全面消毒;再次,严格按照医院标准处理和消毒医疗物品,尤其是无菌医疗用品,需委派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最后,每天最少对病房进行消毒一次,保证病房通风顺畅,每天开窗通风两次;⑤强化对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医院门诊消毒隔离制度,首先,每星期对门诊医疗用品和各种容器进行消毒3—4次,消毒完成后的物品需进行密封保存;其次,需将无菌用品合理放置在专柜中,避免出现污染物品和无菌物品交叉、反复使用的情况;最后,溶酶物品开封抽吸后,仅能放置4小时,一旦超过4小时,则不能进行使用,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录入和分析患者感染概率,百分率(%)显示定数资料,用χ2检验,描述定量资料用(-x±s),由t检验,将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作为P0.05的依据。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患者感染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门诊部护理质控篇7

  门诊护士个人工作总结1

  一年来,门诊护理在院党政领导班子、护理部的正确领导及科室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认真按照护理部及科内护理工作计划开展护理工作,现将20XX年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量完成情况

  一年来共完成分诊导诊26000余人次,协助门诊外科次及外科换药102人次,血气分析人次,查体8700人次。

  二、加强护理质量监控,使门诊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1、落实岗位责任制:年初针对门诊的具体情况,重新制定了门诊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各班工作标准,使护理人员严格按规范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执行首问首迎负责制。同时,积极响应本市创卫工作,严格执行预检分检工作流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2、认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本院新的《护理质量检查及评分标准》,使每位护士理解、掌握评分标准,增强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每月进行护理质控讲评,针对门诊科室分布广,护理质量难以监控的特点,每月不定期进行科室自查4~8次,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改正,使科内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加强急救物品管理:每周专人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检查,随时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加强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管:按通过组织学习消毒隔离规范要求,使护士掌握消毒隔离原则,科室院感护士能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检查督促技术操作规程,使院感控制指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三、加强环节质量的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1、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护理操作环节控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指出,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一次,内容以病人安全管理和护理应急预案为主,增强护士护理安全意识

  2、加强对门诊就诊病人的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准确、及时处理,减少了

  3、加强对节假日、双休日的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以满足病人的需要。护士长、质控员不定期到科室进行检查指导,保证护理安全。

  四、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月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的护理业务学习各一次,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理论水平。

  2、认真组织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参加科内及院内“三基”培训、考核,加强规范化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科内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6次,考核合格率100%

  3、加强急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科内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技术水平及应急能力。上半年强化对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氧气吸入、简易呼吸器等技能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率100%.

  4、鼓励护士参加在职继续教育学习,上半年一名护士取得山东大学本科网络教育学习机会。

  门诊护士个人工作总结2

  一、以病人为中心,强化护理管理

  加强学习提高护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护理知识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必须加强市场经济下的护理知识及护士长管理知识的学习。由于社会进步,病人文化素质的提高,许多病人不再对护理人员盲目的信赖,他们需要了解病情,也有很多的自我主观,这种自我主观,一方面有利于做好病人思想工作,使他们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管理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护理人员不能靠自已知识素养给病人一个客观的解释,个别病人很快会在主观上不配合护理,甚至无理取闹,所以要求护士要不断完善护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业务学习,继续教育或成人高考等,参观各兄弟医院的管理,这样才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提高,新尖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入世以后的激烈竞争,对护理工作有了新的挑战,护理工作毕竟不同于医疗,可以依靠于精密而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来方便诊疗和治疗,而护理是从最简单、锁碎的事开始的。在护理过程中要与各种各样的病人打交道,有时自己所具的知识难以满足病人的需要,所以护士长必须狠抓专业技术知识的提高,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护士,否则不能胜任护士长的工作。

  二、明确职责,作医、护、患之间的协调

  1、护士长是科室第一负责人,对内要为院领导和护理部负责,对科室护理人员负责,对病人及陪员负责,因此,护士长是责任较大的护理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中,把党的卫生方针政策传递给每位护士,还要通过她们把党对人民群众的温暖体现在患者身上,使他们得到关心和爱护。

  2、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中的指挥者和各项行政事务的执行者,必须以身做责、做到别人不愿干的亲自主动去干;别人干不了解的去指导动员。另外,对护士要求要高,首先自己必须严格要求,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生活上多关心她们,工作上多理解、尊重和帮助,用自己实干的精神带动她们,有时还要有忠厚、宽容的气质,不能与护士斤斤计较,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在处理各种关系中护士长必须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因此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利益,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名声,所以护士长的职责是十分重要的。

  三、突出具有特色个性护理,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护理服务在构建医院服务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提供有特色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是塑造优秀护理服务品质的主要内容,护理服务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和生理上的满足,更是心理和个性的满足,所以提供有特色化的护理、个性化的服务是整体护理的深化,在整体护理中强调两个为本即“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三个一切,即“一切为病人,为一切病人,为病人一切”注重三个主要,即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以开展首问负责制为主要形式,以提高病人满意度为主要方式,注重将护士的内在美融为一体,注重沟通技巧,“请”在先,“谢”在后,让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优质的护理服务。

  根据护理质量目标与规范服务考核标准,建立以护士长、业务主管进行考核评分的体系,奖罚分明,每次将考核的结果公布,年终总结与目标管理挂钩,服务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病人,就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把病人当亲人,时时刻刻为他们生活着想,取得他们的护理工作的信任,使互患关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护士长在科室实际上是一个内当家,因此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严格规章制度、奖勤罚懒,按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分配原则,注重管理,不搞人情关系。总之,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使护理事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工作要有高水平知识技能,不断进取,以精湛的技术赢得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尊重和认可,才能有能力实现护理目标,才能提高护理的权威性,培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气质和专家学者风度,树立护士职业的自信心也是我们今年护理人员努力的方向。

  门诊护士个人工作总结3

  20XX年门诊护理工作在院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护理部和门诊部主任的直接领导和业务指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协助下,通过门诊人员的齐心协力,配合医院当前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等活动内容,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门诊护理管理有了明显改变,今年门诊护理人员从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精神风貌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1、坚持行风建设,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强化护理安全的思想教育,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避免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发生,杜绝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2、根据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我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3、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延伸优质护理的精神,门诊部在高峰时段全面加强门诊各科室的协调;不同时段坚持多项预约措施;和中国联通新疆分公司合作开展116114预约平台工作,方便患者就诊,和亚新网合作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保证了我院门诊医疗质量,缩短了患者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的等候时间,极大的提高患者对门诊诊疗工作的满意度。我们对门诊流量实行实时监测,根据门诊流量监测获得等候诊疗的患者数量、实际提供服务的医生人数或窗口数,判段是否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或服务窗口,每月对门诊服务质量工作、门诊管理工作、出诊医师管理工作做出分析评价与持续改进,因而有效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的时间。

  4、认真做好门诊行风投诉接待工作,给投诉患者做好协调及解释工作,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对投诉意见及时检查,尽量把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开展门诊、医技、住院和职能科室满意度调查,每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150份,及时将信息反馈上报给院领导和护理部,对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和整改。

  5、门诊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始终和医院迎评办的要求和任务同步,认真细致的完成每次的任务。

  6、平时做好门诊各窗口科室的协调工作,如遇门诊患者高峰期窗口较拥挤时。导诊护士及时维持秩序、排队就诊,并提醒病人防偷防盗。

  7、每周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科内人人参与,对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护理部并及时整改。1月—9月,门诊护理人员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无有效投诉。

  8、鼓励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积极改进工作。

  9、门诊护士按照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及综合素质评价分为N3级别,完成门诊护士的培训计划,今年门诊护士2次参加医院组织的急救培训,开展①气管插管配合;②除颤仪、监护仪、心电监护、简易呼吸机的使用;③心肺复苏;④急救模拟演练;通过培训,护士急救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10、深化“创优”工作,健全门诊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就医环境,在门诊开展各项便民措施,人性化服务,提高了满意度。导诊人员,能正确引导患者就医,提供主动服务。

  11、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与素质内涵,深化“创优”工作,健全门诊各项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在20XX年1月—9月期间,完善输液等流程,使病人就诊更快捷、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在20XX年1月—9月期间,开展了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工作等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0XX年10月,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积极配合卫计委的三级诊疗方案,医院在权衡利弊之后关闭了门诊注射室的工作,将注射室护理人员转至导诊岗位,以加强门诊窗口的工作。20XX年10月因导诊的工作性质,已不符合兼职出院患者电话回访这一工作,故在申报院领导之后,门诊已停止出院患者电话回访这一工作。

门诊部护理质控篇8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专病门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5-01

根据卫医政发[2010]7号文件,《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必须全面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门诊是医院对外开放的窗口科室,同时也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沿。护理工作点多,面广,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直结影响护理效果[1],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注重护理质量监控,保障护理安全

1.1 加强护理职业安全管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专病门诊每日抽血量最高达900人次,实施系统全面的管理控制。要求每位护士静脉采血时,严格按流程操作,戴手套完成操作,执行一巾一带,每结束一位患者的静脉采血操作后均用“爱维佳”护手液消毒双手,如遇手套破损等原因,应及时洗手更换;一次性空针、针头等利器应直接放入密闭利器盒内统一处理;护士接触利器或玻璃器材时,应小心谨慎,如有受伤,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1.2 加强感染控制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提出“承诺支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因门诊环境特殊,我科所有治疗操作区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12:30~13:00进行空气消毒,每月月底进行空气培养。科室设有感染控制质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各岗位组长组成,每月定期召开会议,提出存在问题,讨论整改措施。

1.3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抢救仪器及药品由治疗护士专人负责保管清点,及时检查维修,消毒补充,确保抢救仪器处于良好应急状态。门诊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发展各不相同的人群,针对本科室情况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如门诊肾活检术、门诊腹膜透析置管术、停电,停水等应急预案。

2 完善环节质量管理,保障人身安全

2.1 建立环节质量检查体系:专病门诊建立三级护理安全监控,即护士长-行政值班员-安全监控护士。其中行政值班员,由科室工作五年以上的护理组长每天轮流值班;安全监控护士由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科室备有总查登记本,每天安全监控护士负责检查当天全科室的各项仪器、设备、水、电、门、窗等安全,行政值班员负责巡视、协调各岗位的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护士长。在第二天科室早交班中,由行政值班员结合工作情况汇报,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作书面记录。护士长运用现代护理管理理论,重视护理安全质量的效果评价及质量持续改进,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要求每位护理人员结合岗位工作,寻找“易出错的环节”,尤其对出现的护理差错,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使环节质量管理由护士被动监控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2]。

2.2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落实职责: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前提[3]。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安全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并将医院、护理部或科室的最新安全信息传达到科室每一位人员,对于其它科室的安全通报进行讨论借鉴。安全监控护士每周对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并登记。新入科护士必须通过安全培训考核方能上岗,保证全科护士经过安全培训考核通过率达100%。

3 提高质量管理体系,保障财产安全

3.1 创造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美国的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JCI)2008年在《医疗救治的核心》一书中提出“每天人们都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托付给各类医疗机构。同时医疗机构也有责任为患者提供最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和其他需要的服务。”在门诊区域设立监控探头,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每天下班前一小时由安全监控护士至监控室查看当天监控录像,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治安办及科室领导汇报采取措施;公共区域设立引导性标识,如洗手间、安全出口、楼层导识牌等标识,挂号区域设立一米线,侯诊区设有安全提示标识,如防滑、防跌倒、防烫伤、防盗窃等标识,设备层设有禁止吸烟、严禁烟火等标识[4]。

3.2 加强安全科普知识宣教:挂号及候诊大厅的电视定时滚动播出安全知识讲座,最新医院安全信息或安全新闻转播。医院治安办每天定时配备保安人员随身携带扩音器播放安全提醒相关内容并在楼层间巡视、查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009年对我科500位专病门诊就诊患者的安全调查显示:总满意度为99%(与2008年度相比上升10%) 。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必须与时俱进,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并围绕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潜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确保专病门诊的安全开展,使医院和患者得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 郭惠丽,曾晓霞,岳宏.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267-268

[2] 梁芳.加强环节质量管理.预防护理差错发生[J].护理管理杂志,2008,(5):36-3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