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药经济8篇

时间:2022-08-30 08:51:59

医药经济

医药经济篇1

摘要]随着我国医院管理规范化,使药品步入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轨道。方法:运用经济核算加强药品管理,以及应用在此基础上的扩展方法,如:物流技术应用、高低限童法、ABC分析法和其它方法。通过各种药品经济管理的模式,减少药品的消耗、控制成本,规范了医院药品的管理。结论:正确的利用经济核算方法,以加强药品管理的质童,是能够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词]加强;医院药品;管理;经济核算随着我国医院管理规范化,药品管理也逐步迈上了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轨道。其中,作为减少药品消耗、控制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经济核算方法在药品管理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我国药品管理现况1.1、药品管理现状现在,药品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已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在药品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投人了人力物力,加强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我国医院药品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往医院中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药品保管紊乱、用药不合理、药物品种杂、药品价格乱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除此之外,大部分医院还加强了、品使用的管理、“有效期”药品的管理以及无失效期药品的管理等细节问题,使医院管理的深度和信度有了质的提高。1.2、药品管理的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药品管理有向信息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计算机技术,条形码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药品编码、数字化都体现了药品管理的信息化方向。而近年兴起的经济核算方法则是医院药品管理集约化发展的特征。二、运用经济核算加强药品管理2.1、经济核算经济核算就是利用价值的形式,通过记帐、算帐的方法,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劳动消耗和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对比,力求用尽可能小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经济核算的兴起和发展为医院实现保证一定服务水平前提下,控制药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法。现有的许多医院经济核算系统只是针对医院的整体产出以及医疗科室的效益问题进行经济、成本核算,但却很少涉及到现今医院经营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药品的管理。作为目前我国医院收人的重要来源,忽视了药品的管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的目标。2.2、药品管理中的经济核算办法在药品的具体核算过程中,为了核算反映和监督医院药品购人、销售流转的全过程,财会部门应设置和“药品”、“药品进销差价”两个总账科目,核算药品的购人、领发、销售,以及药品成本和药品进销差价。2.3、经济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准确计算药品收人。药品收人总额包括医院购进药品和自制药品收人,含药品经营成本、加成收人、折扣收人、加工增加值等所有收人。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折扣收人必须计人药品收人。保证药品收支结余的正确性。三、经济核算管理的扩展方法3.1、物流技术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医院实现保证一定服务水平前提下,控制药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它可以应用在包括药品的需求分析及预测、订单处理、自制药剂的生产及运输、药品的仓储以及药品的临床使用等方面。其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的核心是各临床科室采用适时的按需实物分配。这样可以在保证服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现成本的最低,特别是各科室的库存成本。而医院内药房或药剂科则可以通过这种分配保证低库存水平下的供给,并实现对临床科室高服务水平的支持。3.2、高低限量法在药品的库存管理中,高低限量法是比较实用的方法。核心就是用计算机统计特殊时期药品出库量、新药出库情况、长假期间处方量及药品销售额,根据这些数据确定药品存储量,尽量降低存储成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药品的高限量是指库存量达到该上限时应停止采购药品,这一库存量将保障药品某段时间的供应;药品的低限量指库存量降到这个点时应及时采购药品,这一库存量保持在下次采购到货之前药品不断药。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出合适的高低限,例如每种药品的高限量可定为该药品20d用量,低限量则是其10d用量。因为药品用量具有不稳定性,可每两、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调整,平时若单个药品流通数量变化很大,可及时调节该品种高低限量以保证药品供应或防止药品积压。高、低限量的使用,避免了传统上人为凭记忆及经验等方法进行请领药品的弊端,同时也不会造成一些药品的积压或漏补现象。但在应用中需注意特殊时段所需药品的高低限量应经常进行跟踪调节,保证没有药品脱销现象发生。3.3、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属于运筹学方法,运筹学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为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运筹学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ABC分类法属于运筹学中的库存理论。这种方法是根据价格及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对药品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的药品建立不同的订购和存贮模型,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ABC法对医院现行的库存策略改变不大,但对经济效益的提高效用十分显著困。通过以上对我国现阶段药品管理现状的描述,对药品管理方法和发展趋势的介绍,可见经济核算方法是现代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正确的利用经济核算方法,是能够加强药品管理的质量,是能够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参考文献:[1]宁俊红,李虹影.浅谈医院的药品管理[J].中华当代医药,2004,2(10);86-87.[2]常虹,牛瑛.经济核算的持续性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医院,2003,3(6);56.[3]张江水,罗仲秋,张普.物流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4,12;10-13

医药经济篇2

一、我国药品管理现况1.1、药品管理现状现在,药品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已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在药品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投人了人力物力,加强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我国医院药品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往医院中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药品保管紊乱、用药不合理、药物品种杂、药品价格乱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除此之外,大部分医院还加强了、品使用的管理、“有效期”药品的管理以及无失效期药品的管理等细节问题,使医院管理的深度和信度有了质的提高。1.2、药品管理的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药品管理有向信息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计算机技术,条形码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药品编码、数字化都体现了药品管理的信息化方向。而近年兴起的经济核算方法则是医院药品管理集约化发展的特征。

二、运用经济核算加强药品管理2.1、经济核算经济核算就是利用价值的形式,通过记帐、算帐的方法,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劳动消耗和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对比,力求用尽可能小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经济核算的兴起和发展为医院实现保证一定服务水平前提下,控制药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法。现有的许多医院经济核算系统只是针对医院的整体产出以及医疗科室的效益问题进行经济、成本核算,但却很少涉及到现今医院经营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药品的管理。作为目前我国医院收人的重要来源,忽视了药品的管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的目标。2.2、药品管理中的经济核算办法在药品的具体核算过程中,为了核算反映和监督医院药品购人、销售流转的全过程,财会部门应设置和“药品”、“药品进销差价”两个总账科目,核算药品的购人、领发、销售,以及药品成本和药品进销差价。2.3、经济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准确计算药品收人。药品收人总额包括医院购进药品和自制药品收人,含药品经营成本、加成收人、折扣收人、加工增加值等所有收人。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折扣收人必须计人药品收人。保证药品收支结余的正确性。

三、经济核算管理的扩展方法3.1、物流技术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医院实现保证一定服务水平前提下,控制药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它可以应用在包括药品的需求分析及预测、订单处理、自制药剂的生产及运输、药品的仓储以及药品的临床使用等方面。其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的核心是各临床科室采用适时的按需实物分配。这样可以在保证服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现成本的最低,特别是各科室的库存成本。而医院内药房或药剂科则可以通过这种分配保证低库存水平下的供给,并实现对临床科室高服务水平的支持。3.2、高低限量法在药品的库存管理。核心就是用计算机统计特殊时期药品出库量、新药出库情况、长假期间处方量及药品销售额,根据这些数据确定药品存储量,尽量降低存储成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药品的高限量是指库存量达到该上限时应停止采购药品,这一库存量将保障药品某段时间的供应;药品的低限量指库存量降到这个点时应及时采购药品,这一库存量保持在下次采购到货之前药品不断药。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出合适的高低限,例如每种药品的高限量可定为该药品20d用量,低限量则是其10d用量。因为药品用量具有不稳定性,可每两、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调整,平时若单个药品流通数量变化很大,可及时调节该品种高低限量以保证药品供应或防止药品积压。高、低限量的使用,避免了传统上人为凭记忆及经验等方法进行请领药品的弊端,同时也不会造成一些药品的积压或漏补现象。但在应用中需注意特殊时段所需药品的高低限量应经常进行跟踪调节,保证没有药品脱销现象发生。3.3、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属于运筹学方法,运筹学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为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运筹学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ABC分类法属于运筹学中的库存理论。这种方法是根据价格及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对药品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的药品建立不同的订购和存贮模型,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ABC法对医院现行的库存策略改变不大,但对经济效益的提高效用十分显著困。通过以上对我国现阶段药品管理现状的描述,对药品管理方法和发展趋势的介绍,可见经济核算方法是现代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正确的利用经济核算方法,是能够加强药品管理的质量,是能够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

医药经济篇3

一、药物经济学与药品经济管理

(一)药物经济学

具体而言,药物经济学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在药品领域内的具体运用。它通过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医药领域的特殊性,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最大的健康效果,对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资源的优化配置至关重要。狭义的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运用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并以药物流行病学的人群观为指导,从全社会角度展开研究,以求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广义的药品经济学主要研究药品供需方的经济行为、供需双方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药品市场定价及药品领域的各种干预政策措施等。

(二)药品经济管理

随着我国医院管理逐渐规范化,药品经济管理逐渐走向了系统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管理轨道,有效控制了药品经济管理的各个流程。从商品管理角度考虑,药品经济管理主要包括药品购入、药品入库、药品周转、药品付款、各调剂室领药、核查、退库药品与残损药品报告及药品调价等内容。由此可见,药品经济管理渗透于药物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医院加大对其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每一个管理环节。为了有效增强药品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质量,药物经济学才会被广泛应用于医院药物管理中,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我国药品经济管理现状

现如今,人们对社会卫生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药品经济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越加重要。严格控制药品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减少药品消耗、控制成本,成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鉴于药品经济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医院对其每个管理环节加大了人力、物力及财力投入,加强了药品经济的规范化管理,使得以往医药药品经济管理中管理制度不健全、药品保管絮乱、药物品种杂、药品价格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等情况有所减少。除此之外,还加大了“有效期”药品管理及“无失效期”药品管理力度,提高了对药品细节问题的重视程度。这种健全的药品经济管理内容使得医院管理的深度和信度有了质的提高,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品经济管理的方式逐渐向信息化和集约化发展。信息技术在医药管理中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药品经济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而新兴的经济核算方法则是医院药品经济管理集约化发展的特征之一。

三、药品经济管理对医院经济效益与质量的影响尽管医院在深刻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医院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整体效果不高、药物资源浪费、财务管理弱化等问题,尤其是片面引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过度强调规避经营风险及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最优化等问题。这些行为完全背离了医院的服务方向和社会责任感,以至于形成了不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基本医疗需求的药品经济运行机制,阻碍了医院的发展。药品经济管理把药物的经济性与安全性、高效性、适用性置于同等位置,可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和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相应的依据,它一方面保障患者的健康,另一方面又能有效的降低药品费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际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必将使药物的利用更加趋于合理,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最经济、合理的应用。科学有效的药品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药经济篇4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参考国内外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进展,论述药物经济学原理的应用于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性、应用现状、使用当中的局限性和需注意的问题。以期分析研究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得出结论: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提高医院药事管理的水平,但在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医院医疗费用偏高已成为当今人们最为关注和政府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药费过度增长无疑成为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近一二十年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应用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评价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或不同药物治疗方案间的相对经济学效果,以及对比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相对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还没有开展PE这项工作,应该认识到,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形势下,PE原理在医院管理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运用PE研究指导临床用药,对提高医院在今后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起积极的作用。

    一、药物经济学原理的应用于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性

    在医院管理者和药学人员的传统思维中,药品的研制、开发和使用首先考虑的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其经济性则较少顾及,但在医疗费用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的观点。比如,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引入PE的概念可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药物的总费用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各种规模的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尽管有所下降,但绝对数仍呈上升趋势。过去由于我国的卫生补偿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着以药养医的现象,有些医院甚至把药品收入作为临床科室的经济任务指标,造成了不合理用药。同时,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临床医生拿药品“回扣”以及所谓的科研协作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其结果是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PE原理制订合理的成本-效果处方,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只考虑效果,不顾成本消耗是不可取的,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果也是无意义的,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果,寻求一个最佳点,也就是说用比较少的费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综合考虑效果与成本在临床治疗方案评价中的作用,使成本—效果分析更加科学化。天津市南开医院运用PE指导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根据成本-效果分析,筛选出适合各种不同高血压病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了疗效,降低了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减轻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起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用PE原理对3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方案进行决策树分析,也得到了最佳治疗方案。

    另外,对于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个体差异,一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患者疗效甚微乃至无效,而对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有时标准给药剂量对一些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药效,以致被认为该药无效,而另一些人在治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又被认为是剂量过高所致。因此,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价值效应。这样即可节约相关费用,又可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患者服务。

    2、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

    以前,由于缺少客观性控制规范(如本院的基本用药范围),许多医院的药品应用都存在盲目性,药品布局随意性大。医院在进货时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利润而忽视了药物治疗的成本;贵重药,大处方不合理地运用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的同时医院还要负担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要制定科学的规定,依据是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将PE引入到医院药事管理中后,可以使这种盲目性、随意性改变,帮助医院建立适合本院的客观性控制规范,从而大大提高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

    二、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医院药事管理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采购与供应职能。受计划经济思想意识的影响,存在着“管、产、供、购的四平八稳、旱涝保收、唯我独尊”的思想,形成只重采购、供应、调配,而轻实际效益、整体效益、科研协作、临床药学,这种“半市场”的模式,不能适应医药改革的市场竞争机制,更无法适应入世后医药行业调整的冲击和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自由创收、靠医嘱与处方强行推销药品的日子不会长期存在下去,医院药事的被动型管理及“供应保障型”的高价格、高风险等状况都将改变。医院高投入-医疗高成本-病人高费用-医院高收益-增长速度快的这条表面闪光实际扭曲的链条被打破了。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医药费用的支付将由公共支付为主向公共支付与个人支付和社会保险公司支付的共同支付模式转变,人们的医药支付费用意识将得到增强,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又使得医院必须在价格竞争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因此,如何真正做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将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策略之一,医院管理者和药剂人员不仅要有药品质量意识,同时还要有药品费用意识。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使用成本-效果较好的药物,并将其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促使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遴选到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与此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也规范了医生的用药行为,大大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的发生率。同时结合药物经济学原理,药事委员会对价格昂贵、疗效一般、副作用大的药品,实行淘汰制;对疗效确切、价廉、副作用较小的药品,优先鼓励使用;为实行医院处方管理,处方点评、药效评价等提供了依据,防止大处方、滥用药等,进一步规范了药品采购、使用的行为准则。

    三、将药物经济学原理运用于医院药事管理时的局限性和需注意的问题

    虽然药物经济评价已被广泛地开展和运用,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疗效问题

    在研究设计中选择不同的病人,或不同的疗效标准都将会对研究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所以首先要对各种不同的病症制订一个科学的疗效标准,然后在科学辨证的同时要按照药物经济学的原理施与适合的救治方法。

    2、数据可靠性

    由于较难获取成本数据,实际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较难测量,所以在实际研究中进行成本测算时,一般都用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来代替成本,这种选择可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使药物经济学原理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研究角度单一

    研究表明,药物经济评价应从广泛的社会角度进行,但由于医保、医险、药厂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都以其自身的角度来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因此药物经济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定的可信性。

    4、个体差异性

    各种病症虽一致,但由于不同病人体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这也使得药物经济评价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差异,有时甚至出现一些不具备成本-效益的情况,所以评价的结果,个人不能代表群体,评价的时限性、地区性不能代表全国、全球。

    四、对药物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的展望

    我们将药物经济学应用到医院的药事管理,其实质就是提高药品的效用,即以最小的药品支付获得最好的医疗效果。而这并不是少开药或者开便宜药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临床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和药事人员一定要创新思维,不断拓展医院药事管理空间,让药事管理活动渗透到医疗服务中应该渗透到的环节。药师要参与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探索建立临床用药指导或咨询师制度,药师直接面对病人,进行药品疗效、服用方法和各种副作用与禁忌的指导;建立药学情报网,交流信息,既为临床提供药学资料,又不断从临床获得信息,增强医、药、护、患之间的整体联系;开展药物监测,通过药物浓度测定,应用药物动力学原理及微机处理系统,针对不同病人实施个性化给药治疗;进行药物的经济学分析与评价以及药物之间的配合使用研究等。

    在美国,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及医生用药均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往往需要经过全国性的抽样调查,以了解药物的社会经济价值,包括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治疗费用、费用及效用、生命质量等,这也给我们的医院管理带来的很多启发和可以借鉴的东西。

    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变化和现代医院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药事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医院的药物使用中,仅仅重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要考虑其经济性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所以药物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药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孙利华:药物经济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医药经济篇5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 药事管理 医院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医院医疗费用偏高已成为当今人们最为关注和政府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药费过度增长无疑成为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近一二十年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应用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评价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或不同药物治疗方案间的相对经济学效果,以及对比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相对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还没有开展PE这项工作,应该认识到,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形势下,PE原理在医院管理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运用PE研究指导临床用药,对提高医院在今后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起积极的作用。

一、药物经济学原理的应用于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性

在医院管理者和药学人员的传统思维中,药品的研制、开发和使用首先考虑的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其经济性则较少顾及,但在医疗费用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的观点。比如,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引入PE的概念可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药物的总费用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各种规模的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尽管有所下降,但绝对数仍呈上升趋势。过去由于我国的卫生补偿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着以药养医的现象,有些医院甚至把药品收入作为临床科室的经济任务指标,造成了不合理用药。同时,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临床医生拿药品“回扣”以及所谓的科研协作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其结果是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PE原理制订合理的成本-效果处方,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只考虑效果,不顾成本消耗是不可取的,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果也是无意义的,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果,寻求一个最佳点,也就是说用比较少的费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综合考虑效果与成本在临床治疗方案评价中的作用,使成本―效果分析更加科学化。天津市南开医院运用PE指导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根据成本-效果分析,筛选出适合各种不同高血压病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了疗效,降低了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减轻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起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用PE原理对3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方案进行决策树分析,也得到了最佳治疗方案。

另外,对于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个体差异,一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患者疗效甚微乃至无效,而对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有时标准给药剂量对一些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药效,以致被认为该药无效,而另一些人在治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又被认为是剂量过高所致。因此,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价值效应。这样即可节约相关费用,又可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患者服务。

2、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

以前,由于缺少客观性控制规范(如本院的基本用药范围),许多医院的药品应用都存在盲目性,药品布局随意性大。医院在进货时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利润而忽视了药物治疗的成本;贵重药,大处方不合理地运用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的同时医院还要负担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要制定科学的规定,依据是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将PE引入到医院药事管理中后,可以使这种盲目性、随意性改变,帮助医院建立适合本院的客观性控制规范,从而大大提高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

二、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医院药事管理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采购与供应职能。受计划经济思想意识的影响,存在着“管、产、供、购的四平八稳、旱涝保收、唯我独尊”的思想,形成只重采购、供应、调配,而轻实际效益、整体效益、科研协作、临床药学,这种“半市场”的模式,不能适应医药改革的市场竞争机制,更无法适应入世后医药行业调整的冲击和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自由创收、靠医嘱与处方强行推销药品的日子不会长期存在下去,医院药事的被动型管理及“供应保障型”的高价格、高风险等状况都将改变。医院高投入-医疗高成本-病人高费用-医院高收益-增长速度快的这条表面闪光实际扭曲的链条被打破了。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医药费用的支付将由公共支付为主向公共支付与个人支付和社会保险公司支付的共同支付模式转变,人们的医药支付费用意识将得到增强,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又使得医院必须在价格竞争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因此,如何真正做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将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策略之一,医院管理者和药剂人员不仅要有药品质量意识,同时还要有药品费用意识。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使用成本-效果较好的药物,并将其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促使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遴选到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与此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也规范了医生的用药行为,大大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的发生率。同时结合药物经济学原理,药事委员会对价格昂贵、疗效一般、副作用大的药品,实行淘汰制;对疗效确切、价廉、副作用较小的药品,优先鼓励使用;为实行医院处方管理,处方点评、药效评价等提供了依据,防止大处方、滥用药等,进一步规范了药品采购、使用的行为准则。

三、将药物经济学原理运用于医院药事管理时的局限性和需注意的问题

虽然药物经济评价已被广泛地开展和运用,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疗效问题

在研究设计中选择不同的病人,或不同的疗效标准都将会对研究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所以首先要对各种不同的病症制订一个科学的疗效标准,然后在科学辨证的同时要按照药物经济学的原理施与适合的救治方法。

2、数据可靠性

由于较难获取成本数据,实际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较难测量,所以在实际研究中进行成本测算时,一般都用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来代替成本,这种选择可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使药物经济学原理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研究角度单一

研究表明,药物经济评价应从广泛的社会角度进行,但由于医保、医险、药厂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都以其自身的角度来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因此药物经济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定的可信性。

4、个体差异性

各种病症虽一致,但由于不同病人体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这也使得药物经济评价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差异,有时甚至出现一些不具备成本-效益的情况,所以评价的结果,个人不能代表群体,评价的时限性、地区性不能代表全国、全球。

四、对药物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的展望

我们将药物经济学应用到医院的药事管理,其实质就是提高药品的效用,即以最小的药品支付获得最好的医疗效果。而这并不是少开药或者开便宜药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临床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和药事人员一定要创新思维,不断拓展医院药事管理空间,让药事管理活动渗透到医疗服务中应该渗透到的环节。药师要参与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探索建立临床用药指导或咨询师制度,药师直接面对病人,进行药品疗效、服用方法和各种副作用与禁忌的指导;建立药学情报网,交流信息,既为临床提供药学资料,又不断从临床获得信息,增强医、药、护、患之间的整体联系;开展药物监测,通过药物浓度测定,应用药物动力学原理及微机处理系统,针对不同病人实施个性化给药治疗;进行药物的经济学分析与评价以及药物之间的配合使用研究等。

在美国,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及医生用药均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往往需要经过全国性的抽样调查,以了解药物的社会经济价值,包括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治疗费用、费用及效用、生命质量等,这也给我们的医院管理带来的很多启发和可以借鉴的东西。

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变化和现代医院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药事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医院的药物使用中,仅仅重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要考虑其经济性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所以药物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药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孙利华:药物经济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 宁洁:4种高血压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天津药学,2007(3).

[3] 张海波:3种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决策树分析[J].中国药房,2007(32).

[4] 李景梦:入世后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5).

医药经济篇6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参考国内外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进展,论述药物经济学原理的应用于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性、应用现状、使用当中的局限性和需注意的问题。以期分析研究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得出结论: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提高医院药事管理的水平,但在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医院医疗费用偏高已成为当今人们最为关注和政府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药费过度增长无疑成为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近一二十年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应用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评价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或不同药物治疗方案间的相对经济学效果,以及对比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相对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还没有开展PE这项工作,应该认识到,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形势下,PE原理在医院管理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运用PE研究指导临床用药,对提高医院在今后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起积极的作用。

    一、药物经济学原理的应用于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性

    在医院管理者和药学人员的传统思维中,药品的研制、开发和使用首先考虑的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其经济性则较少顾及,但在医疗费用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的观点。比如,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引入PE的概念可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药物的总费用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各种规模的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尽管有所下降,但绝对数仍呈上升趋势。过去由于我国的卫生补偿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着以药养医的现象,有些医院甚至把药品收入作为临床科室的经济任务指标,造成了不合理用药。同时,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临床医生拿药品“回扣”以及所谓的科研协作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其结果是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PE原理制订合理的成本-效果处方,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只考虑效果,不顾成本消耗是不可取的,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果也是无意义的,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果,寻求一个最佳点,也就是说用比较少的费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综合考虑效果与成本在临床治疗方案评价中的作用,使成本—效果分析更加科学化。天津市南开医院运用PE指导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根据成本-效果分析,筛选出适合各种不同高血压病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了疗效,降低了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减轻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起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用PE原理对3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方案进行决策树分析,也得到了最佳治疗方案。

    另外,对于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个体差异,一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患者疗效甚微乃至无效,而对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有时标准给药剂量对一些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药效,以致被认为该药无效,而另一些人在治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又被认为是剂量过高所致。因此,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价值效应。这样即可节约相关费用,又可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患者服务。

    2、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

    以前,由于缺少客观性控制规范(如本院的基本用药范围),许多医院的药品应用都存在盲目性,药品布局随意性大。医院在进货时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利润而忽视了药物治疗的成本;贵重药,大处方不合理地运用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的同时医院还要负担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要制定科学的规定,依据是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将PE引入到医院药事管理中后,可以使这种盲目性、随意性改变,帮助医院建立适合本院的客观性控制规范,从而大大提高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

    二、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医院药事管理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采购与供应职能。受计划经济思想意识的影响,存在着“管、产、供、购的四平八稳、旱涝保收、唯我独尊”的思想,形成只重采购、供应、调配,而轻实际效益、整体效益、科研协作、临床药学,这种“半市场”的模式,不能适应医药改革的市场竞争机制,更无法适应入世后医药行业调整的冲击和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自由创收、靠医嘱与处方强行推销药品的日子不会长期存在下去,医院药事的被动型管理及“供应保障型”的高价格、高风险等状况都将改变。医院高投入-医疗高成本-病人高费用-医院高收益-增长速度快的这条表面闪光实际扭曲的链条被打破了。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医药费用的支付将由公共支付为主向公共支付与个人支付和社会保险公司支付的共同支付模式转变,人们的医药支付费用意识将得到增强,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又使得医院必须在价格竞争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因此,如何真正做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将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策略之一,医院管理者和药剂人员不仅要有药品质量意识,同时还要有药品费用意识。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使用成本-效果较好的药物,并将其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促使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遴选到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与此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也规范了医生的用药行为,大大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的发生率。同时结合药物经济学原理,药事委员会对价格昂贵、疗效一般、副作用大的药品,实行淘汰制;对疗效确切、价廉、副作用较小的药品,优先鼓励使用;为实行医院处方管理,处方点评、药效评价等提供了依据,防止大处方、滥用药等,进一步规范了药品采购、使用的行为准则。

    三、将药物经济学原理运用于医院药事管理时的局限性和需注意的问题

    虽然药物经济评价已被广泛地开展和运用,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疗效问题

    在研究设计中选择不同的病人,或不同的疗效标准都将会对研究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所以首先要对各种不同的病症制订一个科学的疗效标准,然后在科学辨证的同时要按照药物经济学的原理施与适合的救治方法。

    2、数据可靠性

    由于较难获取成本数据,实际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较难测量,所以在实际研究中进行成本测算时,一般都用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来代替成本,这种选择可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使药物经济学原理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研究角度单一

    研究表明,药物经济评价应从广泛的社会角度进行,但由于医保、医险、药厂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都以其自身的角度来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因此药物经济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定的可信性。

    4、个体差异性

    各种病症虽一致,但由于不同病人体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这也使得药物经济评价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差异,有时甚至出现一些不具备成本-效益的情况,所以评价的结果,个人不能代表群体,评价的时限性、地区性不能代表全国、全球。

    四、对药物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的展望

    我们将药物经济学应用到医院的药事管理,其实质就是提高药品的效用,即以最小的药品支付获得最好的医疗效果。而这并不是少开药或者开便宜药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临床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和药事人员一定要创新思维,不断拓展医院药事管理空间,让药事管理活动渗透到医疗服务中应该渗透到的环节。药师要参与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探索建立临床用药指导或咨询师制度,药师直接面对病人,进行药品疗效、服用方法和各种副作用与禁忌的指导;建立药学情报网,交流信息,既为临床提供药学资料,又不断从临床获得信息,增强医、药、护、患之间的整体联系;开展药物监测,通过药物浓度测定,应用药物动力学原理及微机处理系统,针对不同病人实施个性化给药治疗;进行药物的经济学分析与评价以及药物之间的配合使用研究等。

医药经济篇7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治疗方案;药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11-0014-02

药物经济学是以卫生经济学基础而发展建立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一门将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评价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其作用贯穿于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为产品的开发提供决策,将为新形势下的药品监督立法及管理的更加科学合理,促进药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有利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有四种: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方面:

1 优化临床用药方案

根据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过程。目前情况下其主要任务是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医疗和社会服务项目斫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相对比值,其目的不仅是节约药品费用更重要的是使药品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选择药品价格的“高”与“低”,并不标志着治疗方案的“优”与“劣”,因为药物经济学不光注重治疗成本,同时还注重治疗效果,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只考虑效果,不顾成本消耗是不可取得。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果也是无意义的。问题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果,寻求一个最佳点。在多个治疗方案中,一个治疗方案即便成本较高,但临床效果显著,仍不失为较佳的治疗方案。

2 指导临床药学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对医疗保健健需求的日益增加,卫生保健费用(其中相当一部分药物费用)的逐年上涨己成为妨碍各国卫生事业向前发展的沉重负担。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医疗制度的经济改革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药物经济学为此尽微薄之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指导,其中包括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干预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其注意事项等。②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由于个体差异,一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患者疗效甚微乃至无效,而对另医学患者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有时标准给药剂量对一些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药效,以致被认为该药无效。而另一些病人在治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又被认为是剂量过高所致。因此,进行药物血液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价倔效应,这样既可调节相关费用,又可使药物治疗的价值效应、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患者服务。

3 应用于药品的采购与贮存

我国医药市场中普遍存在一种药物多家生产的现象。同时其价格差异也很大。为此,国家纠正药品流通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广大患者的医疗负担,推出了“招标采购”的新举措,既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在获得同样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要去考虑药品的经济性,将真正具有良好成本效果的药品奉献给广大的医患者。这也是药物经济学在药品流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另外,药品是人们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药品的质量除了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外,与其贮存方法也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规定在冷库中贮存的药品,如在常温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药品质量,还会降低药品的疗效乃至失败,同时也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如果使用了这种药品,即便临床医师已经拟定了成本―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案,也达不到预期的疗效,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还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由此可见,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采购与贮存药品,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4 指导医院制剂的研制和生产

医院制剂是医药市场的重要补充,能应临床之所急,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经济的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是保障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其研制和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是首要任务,即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制剂研制过程中,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评价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生产过程中,除严格按GPP标准执行外,还应将药物经济学分析法应用到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根据不同制剂品种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改变以往生产设备、技术落后、工艺粗放的局面,优选工艺,进一步提高制剂产品的质量,例如可用吸附澄清技术替代传统的醇沉技术,可节约大量成本。

5 应用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根据医药学的最新学术水平,从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包括疗效评价,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价,药物经济学从社会角度出发,动用药物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成本和相应效益方面进行鉴别、比较,决定出最佳医疗服务方案,以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现有的药物资源,让人们以最小的代价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因此,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上市后药物的经济性进行科学评价,是目前医疗费用已成为社会负担形式下的急迫任务之一,也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法对一个药品的实况进行调研与分析评价,使得该药在临床上得以合理的应用,使患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6 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

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拟开发的新药进行评审,从治疗作用、经济价值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可以避免新药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可以使新药开发更加科学合理,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利用药物经济学加强新药研究经济管理和评审,以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和卫生资源的浪费。通过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对开,发疗效高,副作用小,价格合理的新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今后我国新药开发和评审应该重视的内容之一。

7 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医药经济篇8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治疗方案;药事管理

药物经济学是以卫生经济学基础而发展建立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一门将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评价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其作用贯穿于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为产品的开发提供决策,将为新形势下的药品监督立法及管理的更加科学合理,促进药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有利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有四种: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方面:

1 优化临床用药方案

根据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过程。目前情况下其主要任务是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医疗和社会服务项目斫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相对比值,其目的不仅是节约药品费用更重要的是使药品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选择药品价格的“高”与“低”,并不标志着治疗方案的“优”与“劣”,因为药物经济学不光注重治疗成本,同时还注重治疗效果,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只考虑效果,不顾成本消耗是不可取得。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果也是无意义的。问题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果,寻求一个最佳点。在多个治疗方案中,一个治疗方案即便成本较高,但临床效果显著,仍不失为较佳的治疗方案。

2 指导临床药学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对医疗保健健需求的日益增加,卫生保健费用(其中相当一部分药物费用)的逐年上涨己成为妨碍各国卫生事业向前发展的沉重负担。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医疗制度的经济改革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药物经济学为此尽微薄之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指导,其中包括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干预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其注意事项等。②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由于个体差异,一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患者疗效甚微乃至无效,而对另医学患者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有时标准给药剂量对一些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药效,以致被认为该药无效。而另一些病人在治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又被认为是剂量过高所致。因此,进行药物血液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价倔效应,这样既可调节相关费用,又可使药物治疗的价值效应、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患者服务。

3 应用于药品的采购与贮存

我国医药市场中普遍存在一种药物多家生产的现象。同时其价格差异也很大。为此,国家纠正药品流通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广大患者的医疗负担,推出了“招标采购”的新举措,既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在获得同样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要去考虑药品的经济性,将真正具有良好成本效果的药品奉献给广大的医患者。这也是药物经济学在药品流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另外,药品是人们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药品的质量除了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外,与其贮存方法也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规定在冷库中贮存的药品,如在常温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药品质量,还会降低药品的疗效乃至失败,同时也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如果使用了这种药品,即便临床医师已经拟定了成本—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案,也达不到预期的疗效,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还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由此可见,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采购与贮存药品,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4 指导医院制剂的研制和生产

医院制剂是医药市场的重要补充,能应临床之所急,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经济的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是保障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其研制和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是首要任务,即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制剂研制过程中,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评价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生产过程中,除严格按GPP标准执行外,还应将药物经济学分析法应用到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根据不同制剂品种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改变以往生产设备、技术落后、工艺粗放的局面,优选工艺,进一步提高制剂产品的质量,例如可用吸附澄清技术替代传统的醇沉技术,可节约大量成本。

5 应用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根据医药学的最新学术水平,从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包括疗效评价,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价,药物经济学从社会角度出发,动用药物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成本和相应效益方面进行鉴别、比较,决定出最佳医疗服务方案,以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现有的药物资源,让人们以最小的代价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因此,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上市后药物的经济性进行科学评价,是目前医疗费用已成为社会负担形式下的急迫任务之一,也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法对一个药品的实况进行调研与分析评价,使得该药在临床上得以合理的应用,使患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6 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

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拟开发的新药进行评审,从治疗作用、经济价值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可以避免新药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可以使新药开发更加科学合理,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利用药物经济学加强新药研究经济管理和评审,以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和卫生资源的浪费。通过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对开,发疗效高,副作用小,价格合理的新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今后我国新药开发和评审应该重视的内容之一。

7 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