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健康教育工作打算8篇

时间:2022-05-22 11:45:29

健康教育工作打算

健康教育工作打算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理论,体育锻炼促进

 

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当它停留在技术层面时,它是低级的不成熟的。当进入到人们的精神层面,影响到人的行为时,它才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授促进学生健康的终身身体活动,培养学生对身体活动积极的行为方式。体育锻炼行为是一种健康行为,体育习惯是一种健康行为习惯,因而对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遵循健康教育规律并符合相关理论。在体育教育中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是一种健康的体育教育形式,符合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所需,更是一种对健康体育教育的探索、尝试和创新,也以期对实现体育学科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有所裨益。

1.健康教育的阶段改变理论及体育活动行为阶段划分

健康教育的阶段改变理论是于1982年由Prochaska和Diclinente在其开展的戒烟项目中提出来的,该模式理论依据是: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而且每个作出行为改变的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动机,其理论基本点为:1. 人们以不同的速度在行为改变的五个阶段之间变动。2. 在改变的过程中,人们在这五个阶段之间反复往返;3. 对不同的个体,要使其发生行为的改变,应该对其采用不同的认知和行为策略。每一种行为变化都可以被人为地划分为五个阶段:1无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为阶段;5维持阶段。针对成瘾性行为如吸毒和酗酒,行为的改变还包括第六个阶段:彻底戒除阶段。

如果将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看作是行为改变的目标,规律运动的定义按照公共卫生领域推荐的合理运动量:每周大多数天数中,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根据阶段改变理论的行为改变五个阶段的划分,那么在体育活动促进的范畴中这五个阶段相应地分别可以指:1无打算阶段:每周中没有一天达到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并且没有增加体育活动的打算。2打算阶段;每周中没有一天达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但有增加体育活动的打算。3准备阶段:每周中至少有一天达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但活动不规律,没有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4行动阶段:体育活动水平达到推荐的合理活动量,但是尚未坚持到6个月。5维持阶段: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并已经坚持6个月以上。

2. 对不同阶段个体进行体育锻炼的促进与干预

针对处于上述不同阶段的个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产生较好的干预效果。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2.1 无打算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可能尚未意识到静坐生活方式的危害,或是因为以前增加体育或的的尝试失败而充满挫折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不能认为处于无打算阶段者已经作好参加一项锻炼项目的准备,而应该把干预的重点放在向其宣传锻炼的益处,帮助其识别阻碍其进行锻炼的障碍上,鼓励其与坚持锻炼的人交谈以获得激励。另外,即使其暂时不可能有锻炼的行动,也可以鼓励其记录每天有过多少次锻炼的念头来自我激励,帮助处于无打算阶段者从无打算阶段向打算阶段迈进。

2.2 打算阶段:处于打算阶段者,已经有打算锻炼的念头,但还没锻炼。这时需要鼓励其开始尝试锻炼,帮助其分析:为了开始锻炼,存在哪些阻碍因素和有利条件,锻炼场所,锻炼应采取的形式,锻炼的时间如何安排。锻炼目标的设立应该从简单易行的短期目标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向干预对象传授一些自我激励和从外界环境和家人、朋友处寻求支持的技能。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2.3 准备阶段:处于准备阶段者,已经不规律地进行一些锻炼,但尚未养成规律习惯,尚未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论文写作,健康教育。他们已经切身开始体会到锻炼带来的益处,但不知道怎样能够做到坚持锻炼。这时进一步帮助其识别影响锻炼的有利因素和障碍,继续从家人、朋友处寻求支持,并坚持记录锻炼的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其进一步规律地锻炼。

2.4 行动阶段:处于行动阶段者,每周大部分天数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锻炼,而且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但还少于6个月。对于处于行动阶段者的干预重点是设法使其将这一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帮助其识别影响其坚持锻炼的因素,寻求支持,让家里人和朋友对其进行监督,防止锻炼终止。在这个阶段,需要向干预对象着重强调的是,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中断锻炼几天或一两周,也不意味着规律锻炼计划的失败,不要因此而气馁甚至放弃自己的锻炼。

2.5 维持阶段:处于维持阶段者,已经成功地坚持规律锻炼6个月以上,将锻炼视为其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真正体会到锻炼的益处及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套适合其自身状况和时间安排的运动方案。在这个阶段,应鼓励其继续记录锻炼情况,尝试一些新的锻炼项目来防止同一项目所带来的枯燥感,并继续进行自我激励。

3. 健康教育的认知和行为策略在体育锻炼促进中应用

根据阶段改变理论,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促进时,可以通过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来对处于静坐生活方式的干预对象进行干预,这些策略在上述的各阶段的干预中已有所论及,概括起来讲,针对体育活动促进的认知和行为策略各包括5个方面:

3.1 认知策略

1) 增加知识:进行各种知识的宣传教育,如活动和锻炼益处的教育,什么是中等强度的锻炼项目;怎样合理安排中等强度的锻炼项目。

2) 理解益处:鼓励干预对象思考采取和保持活跃的生活方式对其个人会有怎样的益处。

3) 警告危害:讨论静坐生活方式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4) 考虑对他人的影响:鼓励干预对象思考其静坐生活方式对其家人和朋友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5) 增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多动员干预对象积极调查其周围有哪些可利用的进行体育活动的资源和机会,如住所和工作单位附近的公园、体育馆、小区内的健身园和拳操队伍等。

3.2 行为策略

1) 做出承诺:鼓励干预对象设定特定的短期目标。如开始锻炼的第一周,可以设定每周中的3天健步走10分钟,然后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频度,并最终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

2) 获取社会支持:鼓励干预对象从其周围的家人和朋友中寻找愿与其一起锻炼者。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3) 寻找替代:帮助干预对象根据其日常生活安排,在平时采取静坐生活方式的时段进行锻炼,如在看电视广告的时间散步,或在午休时间进行散步。

4) 自我奖励:鼓励干预对象在自己达到设定的短期或长期目标时,对自己进行奖励,以增强进一步坚持锻炼的信心和动力。

5)自我提醒:教给干预对象一些自我提醒锻炼的技能,如计步数、记录锻炼日记等。

4.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与体育锻炼行为促进教育

健康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改变过程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认同——态度改变——采纳健康行为”。从知到行要经过的四个层次,是一个既复杂又困难的过程,特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行为转变,其过程就更为复杂和困难。从图1中可见健康教育的知、信、行三者的关系,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为了达到行为的目标,就要从这个目标出发使受传者知和信。另外,从知到信到行只存在因果关系,不存在必然性。论文写作,健康教育。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信息知 信 行 增进健康

图1 健康教育模式图

健康行为学认为影响锻炼行为的认知中,知识态度自我效能行为间呈逐步递减的轨迹。

因此,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的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安排活动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动作做得很熟练,并不一定意味着课外学生也会积极参加锻炼。特别是当今,有许多因素阻碍人们经常参加锻炼,如电视和电子游戏机的诱惑,不安全的环境、缺少适宜的场地…因此,系统地学习安排体育活动的技能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尤其应加强学生对体育活动信念、态度及情感的培养。而上述的认知、行为策略就是一种很好培养与教育方法。

5.小结

由上述可见,在实践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技能与策略培训,如通过家庭作业与家长交流,校外区域体育活动的集团学习等,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目标设定、运动问题解决等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公共卫生意识,融合公共卫生的要求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自我负责的意识和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尝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的青少年儿童身体活动监控体制和资源互助机制等措施,使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健康体质教育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刘波.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1

2.尚大光,姜文生.学校健康经验指导[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1

3.尚大光,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理论基础与操作技术[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

4.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5.sz.gov.cn/tyj/szsport2008/llyj/3/200806/t20080630_901104.htm

健康教育工作打算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理论,体育锻炼促进

 

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当它停留在技术层面时,它是低级的不成熟的。当进入到人们的精神层面,影响到人的行为时,它才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授促进学生健康的终身身体活动,培养学生对身体活动积极的行为方式。体育锻炼行为是一种健康行为,体育习惯是一种健康行为习惯,因而对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遵循健康教育规律并符合相关理论。在体育教育中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是一种健康的体育教育形式,符合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所需,更是一种对健康体育教育的探索、尝试和创新,也以期对实现体育学科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有所裨益。

1.健康教育的阶段改变理论及体育活动行为阶段划分

健康教育的阶段改变理论是于1982年由Prochaska和Diclinente在其开展的戒烟项目中提出来的,该模式理论依据是: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而且每个作出行为改变的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动机,其理论基本点为:1. 人们以不同的速度在行为改变的五个阶段之间变动。2. 在改变的过程中,人们在这五个阶段之间反复往返;3. 对不同的个体,要使其发生行为的改变,应该对其采用不同的认知和行为策略。每一种行为变化都可以被人为地划分为五个阶段:1无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为阶段;5维持阶段。针对成瘾性行为如吸毒和酗酒,行为的改变还包括第六个阶段:彻底戒除阶段。

如果将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看作是行为改变的目标,规律运动的定义按照公共卫生领域推荐的合理运动量:每周大多数天数中,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根据阶段改变理论的行为改变五个阶段的划分,那么在体育活动促进的范畴中这五个阶段相应地分别可以指:1无打算阶段:每周中没有一天达到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并且没有增加体育活动的打算。2打算阶段;每周中没有一天达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但有增加体育活动的打算。3准备阶段:每周中至少有一天达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但活动不规律,没有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4行动阶段:体育活动水平达到推荐的合理活动量,但是尚未坚持到6个月。5维持阶段: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并已经坚持6个月以上。

2. 对不同阶段个体进行体育锻炼的促进与干预

针对处于上述不同阶段的个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产生较好的干预效果。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2.1 无打算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可能尚未意识到静坐生活方式的危害,或是因为以前增加体育或的的尝试失败而充满挫折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不能认为处于无打算阶段者已经作好参加一项锻炼项目的准备,而应该把干预的重点放在向其宣传锻炼的益处,帮助其识别阻碍其进行锻炼的障碍上,鼓励其与坚持锻炼的人交谈以获得激励。另外,即使其暂时不可能有锻炼的行动,也可以鼓励其记录每天有过多少次锻炼的念头来自我激励,帮助处于无打算阶段者从无打算阶段向打算阶段迈进。

2.2 打算阶段:处于打算阶段者,已经有打算锻炼的念头,但还没锻炼。这时需要鼓励其开始尝试锻炼,帮助其分析:为了开始锻炼,存在哪些阻碍因素和有利条件,锻炼场所,锻炼应采取的形式,锻炼的时间如何安排。锻炼目标的设立应该从简单易行的短期目标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向干预对象传授一些自我激励和从外界环境和家人、朋友处寻求支持的技能。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2.3 准备阶段:处于准备阶段者,已经不规律地进行一些锻炼,但尚未养成规律习惯,尚未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论文写作,健康教育。他们已经切身开始体会到锻炼带来的益处,但不知道怎样能够做到坚持锻炼。这时进一步帮助其识别影响锻炼的有利因素和障碍,继续从家人、朋友处寻求支持,并坚持记录锻炼的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其进一步规律地锻炼。

2.4 行动阶段:处于行动阶段者,每周大部分天数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锻炼,而且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但还少于6个月。对于处于行动阶段者的干预重点是设法使其将这一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帮助其识别影响其坚持锻炼的因素,寻求支持,让家里人和朋友对其进行监督,防止锻炼终止。在这个阶段,需要向干预对象着重强调的是,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中断锻炼几天或一两周,也不意味着规律锻炼计划的失败,不要因此而气馁甚至放弃自己的锻炼。

2.5 维持阶段:处于维持阶段者,已经成功地坚持规律锻炼6个月以上,将锻炼视为其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真正体会到锻炼的益处及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套适合其自身状况和时间安排的运动方案。在这个阶段,应鼓励其继续记录锻炼情况,尝试一些新的锻炼项目来防止同一项目所带来的枯燥感,并继续进行自我激励。

3. 健康教育的认知和行为策略在体育锻炼促进中应用

根据阶段改变理论,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促进时,可以通过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来对处于静坐生活方式的干预对象进行干预,这些策略在上述的各阶段的干预中已有所论及,概括起来讲,针对体育活动促进的认知和行为策略各包括5个方面:

3.1 认知策略

1) 增加知识:进行各种知识的宣传教育,如活动和锻炼益处的教育,什么是中等强度的锻炼项目;怎样合理安排中等强度的锻炼项目。

2) 理解益处:鼓励干预对象思考采取和保持活跃的生活方式对其个人会有怎样的益处。

3) 警告危害:讨论静坐生活方式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4) 考虑对他人的影响:鼓励干预对象思考其静坐生活方式对其家人和朋友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5) 增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多动员干预对象积极调查其周围有哪些可利用的进行体育活动的资源和机会,如住所和工作单位附近的公园、体育馆、小区内的健身园和拳操队伍等。

3.2 行为策略

1) 做出承诺:鼓励干预对象设定特定的短期目标。如开始锻炼的第一周,可以设定每周中的3天健步走10分钟,然后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频度,并最终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

2) 获取社会支持:鼓励干预对象从其周围的家人和朋友中寻找愿与其一起锻炼者。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3) 寻找替代:帮助干预对象根据其日常生活安排,在平时采取静坐生活方式的时段进行锻炼,如在看电视广告的时间散步,或在午休时间进行散步。

4) 自我奖励:鼓励干预对象在自己达到设定的短期或长期目标时,对自己进行奖励,以增强进一步坚持锻炼的信心和动力。

5)自我提醒:教给干预对象一些自我提醒锻炼的技能,如计步数、记录锻炼日记等。

4.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与体育锻炼行为促进教育

健康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改变过程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认同——态度改变——采纳健康行为”。从知到行要经过的四个层次,是一个既复杂又困难的过程,特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行为转变,其过程就更为复杂和困难。从图1中可见健康教育的知、信、行三者的关系,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为了达到行为的目标,就要从这个目标出发使受传者知和信。另外,从知到信到行只存在因果关系,不存在必然性。论文写作,健康教育。论文写作,健康教育。

信息知 信 行 增进健康

图1 健康教育模式图

健康行为学认为影响锻炼行为的认知中,知识态度自我效能行为间呈逐步递减的轨迹。

因此,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的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安排活动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动作做得很熟练,并不一定意味着课外学生也会积极参加锻炼。特别是当今,有许多因素阻碍人们经常参加锻炼,如电视和电子游戏机的诱惑,不安全的环境、缺少适宜的场地…因此,系统地学习安排体育活动的技能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尤其应加强学生对体育活动信念、态度及情感的培养。而上述的认知、行为策略就是一种很好培养与教育方法。

5.小结

由上述可见,在实践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技能与策略培训,如通过家庭作业与家长交流,校外区域体育活动的集团学习等,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目标设定、运动问题解决等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公共卫生意识,融合公共卫生的要求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自我负责的意识和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尝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的青少年儿童身体活动监控体制和资源互助机制等措施,使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健康体质教育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刘波.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1

2.尚大光,姜文生.学校健康经验指导[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1

3.尚大光,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理论基础与操作技术[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

4.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5.http://www.sz.gov.cn/tyj/szsport2008/llyj/3/200806/t20080630_901104.htm

健康教育工作打算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教育;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87-01

2012年12月的一天,我校二号教学楼前,一位老爷爷老泪纵横地叫小孙子给老师跪下,围观了很多学生,为什么?原来跪下的学生是初二(4)班周星池同学,年仅12岁,父母外出打工,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刚进初一时,他自主学习能力强,积极思考,成绩位居前列,给老师、同学们留下很好的印象。不知何时,染上了网瘾,经常趁午自休时间悄悄溜走,用完了零花钱就偷偷进入网吧看别人上网,甚至向爷爷撒谎,骗取生活上的零花钱,晚上去泡网吧。就这样课堂上不见了他的踪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原来朝气蓬勃的男生,现在精神萎靡,甚至行动、语言都随之错了位,自我迷失的面孔令老师、家长痛心。

不可否认,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生活,但由于网络管理存在着不成熟、不完善,加上网络社会道德不规范,对中学生的诱惑力太大,也给中学生生活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因为中学生正值具有想象力、求知欲强、情绪易宣泄、异往朦胧时期,只有通过虚幻的网络得到,用网络方式取代现实生活。这种不良影响给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面对网络,怎样搞好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呢?值得我们探讨。

1.网络教育比传统计算机理论教育有优势

1.1网络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名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流的教师和专家为自己授课,而不必担心受时间、空间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教学过程自我教育的管理者,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2网络改变了交往方式。因特网的产生使人们交往突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使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只要有因特网的地方,网上信息就可以传播到那里。那里的学生就可以接受教育,与外界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1.3网络为学生发挥潜能提供条件。因特网的发展,使人的独立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为激发创造意识和发挥潜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吸取和加工各种信息,同时又为自己进行新的创造提供素材和依据,自己的创造又将成为他人创新的信息。

2.网络对计算机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提供了广博的知识,为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前而全面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视窗,网络为计算机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学生在计算机房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受旁人的拘束,而现代网络教育,可以打破区域限制,更生动、形象、直观、灵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上网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也会导致不利因素的存在,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它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大量的信息潮涌般地进入校园,涌入学生脑海,包括西方文化中腐朽、颓废的东西,以及国内网络中不健康信息、色情网恋、奇异游戏,诱导学生形成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误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在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腐败现象不满时容易消极,从而在网络中寻找思想上的麻醉,一味迷网,自我封闭,导致学生学习缺少方向,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智力的发展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形成。

3.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的对策

3.1重视计算机教育工作的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责任人,应努力寻找教育思路,帮助那些还处于网迷状态的学生认识其危害,不惜代价伴随学生,必要时切断学生与网吧接触的一切途径,耐心教育学生从有控制、有节制、到慢慢疏远,利用其它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只要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老师和家长一起建造,尽可能帮助,让这些学生体验并交流实际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成功的感受。

3.2实行开放式计算机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我们师生可以建立课外计算机教师,让师生可以发E-mail交流、学校在BBS上建立特色板块供大家参与讨论,进行网上调查,征求学生对计算机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典型事迹教育学生积极向上。定期播放健康的VCD以及内容健康向上的文章、音乐,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面成长。

健康教育工作打算篇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辅导室是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和专用场所。科学合理地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能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身全面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教育部于2015年印发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心理辅导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是现今中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本论坛旨在于探讨如何科学地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打造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以及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行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注重于培养和调动人性中的积极力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一条新道路。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它的发展意义,而积极心理学在这一方面恰恰能提供较大的帮助。

3 目前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各地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富有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正在发挥示范引领等重要作用,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也即将亮相。然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目前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心理辅导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各地各校专职心理教师相当缺乏,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心理教师,有些学校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生比严重失调,导致心理教师的工作量过大。

3.2 心理辅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有的心理辅导人员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心理测评工具的使用与解释等方面,专业水平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部分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教师的判断缺乏科学依据,往往根据观察和经验或班主任的描述加以筛选。

3.3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显著

当前,学校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研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像心理沙盘、心理测评、音乐放松设备等专业设备,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是难以掌握其使用方法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的,而且很容易对来访者造成难以逆转的心理伤害,所以老师在没把握的情况下只能搁置设备不用,如此就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3.4 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把握,对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管理都缺乏长效机制,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3.5 资源缺乏

当前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包括场地、资金和师资,且学校有大量的项目需要使用这些有限的资源,而且每年的需求量都在增加。同时,学校能提供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也很有限,这样一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进度会很慢。

有此可见,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在师资力量、专业人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管理机制以及资源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打造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显得尤为重要,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更能科学有效地解决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4 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的概念

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是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应用需求,在对需求进行详尽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校园心理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它集多种平台为一体,软硬件全部整合,能为学校提供完整的心理服务。

依托此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领域,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全方位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为相应的用户群体提供管理及服务的平台和内容,以及相应的学习和资源平台。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做到教学管理服务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创造和带动和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

5 建设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的优势

5.1 计算机介入心理健康教育

计算机介入心理健康过程,提高教育效果和效率。心理健康教育软件进入课堂,可缓解专业师资力量贫乏等问题,提高教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学生心理档案实现微机储存管理和运用;心理测量软件的使用,使测量更快、更准。

5.2 心理咨询和治疗网络化

校园心理咨询网络和其他心理咨询网站可以更便捷、更隐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实现远程心理求助、向专家求助:可以在网上实现与其他同学沟通聊天;可以构建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系统,会诊疑难案例,全国学校心理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网络上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等等,有效解决传统学校心理辅导员师资力量不足和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

5.3 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未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计算机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获得广泛应用,由此可能出现的趋势有:学生各种心理档案资料的储存、管理、运用将不再是人工处理;计算机将提供更多的信息给学生以增强心理辅导的层面;通过计算机对教师进行大规模专业训练;建立全国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各地区间可以相互通信、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等。方便、快捷、丰富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普及,更具有成效和影响力。

5.4 支持多样化学习方式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获取心理知识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进行的多属无意义的机械学习。网络多媒体学习能够更方便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朝着科学、规范、有效、深化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要求。

6 建设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的方式

SoulMate学生成长中心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融合线上系统建设+线下硬件配置+延伸培训指导的模式。

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变革,逐渐走向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多种形式实现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大数据、在线课程、实时交流融于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多样化。

同时,将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从线上引到线下,提供覆盖所有学生群体、帮助全体学生自主、自助展开心理活动的硬件设备,帮助他们维护日常心理健康,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

此外,我们还为家长群体、心理教师群体和其他教师群体提供不同专题的心理培训支持,涵盖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最大程度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指导效率,共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7 建设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的内容

7.1 线上――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

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是从学生入学便开始建立心理成长数据库,利用庞大的数据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不受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在家或者学校随时参与测评和认知调节。家长、教师、乃至教育局可直观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成长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作出各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教学方案,亦可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建立适合的心理常模,对学生心理成长作出最适合的综合素质评估。

7.2 线下――智能化心理硬件设备

指纹识别中控系统(Central-controlled System i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通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即IoT)概念,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连接心理测评预警系统、认知行为训练系统、智能3D心理电子沙盘系统、智能音乐放松系统、自助学习训练仪等心理产品,实现硬件软件相结合、线上线下相匹配,从而进行信息通讯和交换,形成产品间的动态数据,只需一步指纹认证登陆,平台大数据即可精准匹配并提供线下辅导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8 如何打造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

建立一个集管理、服务、资源提供、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务的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运用适当的策略。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期建设。

(2)内合外联,资源共享,优化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和购置,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3)继承改革,创新试验,形成特色。各学校都有其长期积累下来的教育优势及文化传统,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技术条件下,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健康教育工作打算篇5

一、深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需要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素仅包括教师、学生和课程,面临21世纪信息社会的挑战,已经极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变革教学环境,增加教学媒体这一要素,从而创建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学习环境,实现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目标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彻底改革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21世纪所需的心理和谐完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目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媒体帮助教师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既是计算机的一个应用领域,又代表一种当前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形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以双向交互的计算机为教学媒体,提供了先进的知识表示方式与获取方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传授、灌输为主的学习模式,不仅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手段,而且体现了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进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又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还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以"ELearning"(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为标志的“e学习”兴起。"ELearning"又带来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也将伴随"ELearning"的发展而发展、前进。

二、对高校心理

健康教育教学的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育的开放性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学生通过与计算机双向通讯的交互活动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交互性使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教学交流和及时的信息反馈,形成了开放、积极的交互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信息、教学策略、教学路径的决策,提供了自定步调、难度调整、自我教育、适应个性等因材施教的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条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提供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解决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不便表示或无法表示的一些过程、现象、事件,多通道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软件是经过优秀教师与课件制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编制而成,并有严格的评测标准,因而可以避免由于单个教师个人条件限制所带来的教学水平差异,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

与传统教学相比,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缩短了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更巩固。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不仅可以辅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更重要的是带来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变,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支持,促进了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

三、在心理健康

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管理

1.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动画功能,加强直观教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规律并对其实施教育的科学。它以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教育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提高直观教学水平甚为重要。而且,大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期和辩证思维的形成期,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在其大脑内形成正确而丰富的表象,并以此作为思维的起点,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大大加强直观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涉及心理的发展机制、心理活动的分析等内容须运用直观教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中可汇集大量心理健康教育图片和图表、模型,不仅能在教学过程中固定出现,而且可设定“资料库”,单独检索、提取十分方便。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动画软件的应用更为灵活和广泛,特别适合于再现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例如,在讲授艾森克人格社会发展理论时,可设计动画来表现,呈现人格发展的动态形成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改进心理健康实验教学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实验教学。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品质和人格完善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某些心理健康实验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的一些高级心理实验,我们不可能在人工控制实验过程中实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将这些实验精心设计编入课件,由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过程。例如,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控制条件下,被试可以通过十分简单的自行选择与操作进行探索性和发现性学习,这就比以往进行的由主试控制、被试完全或部分地处于被动状态下的学习、思维、记忆等的实验研究更能为我们提供真实心理规律的资料。在学习、记忆等问题的研究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呈现各种形象声音兼备、生动逼真的画面,克服以往学习与记忆研究中所用实验材料单一、刻板、失真的局限性,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人们对于人工设计的呆板枯燥字表之外的、真实生活事件的学习与记忆等心理过程提供了最好的实验技术保证。

3.自制小型课件,强化难点教学

在心理课堂教学中,有些微观的、动态的教学内容,教师很难用语言将其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运用传统的挂图、模型等解决这些难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以迅速绘图,可以对各种动态的过程进行模拟,因而很容易突破传统教学的这些难点。例如,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机制“反射弧”和“返回传入”教学就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可以设计“反射机制”课件投入课堂教学。上课时,教师只需打开显示屏幕的开关,调出程序,然后根据自己的讲解过程按键,便可使屏幕上显示出反射机制的动态图形。同样,我们可设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等教学难点课件。在这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做到了从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4.优化程序设计,进行个别教学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分支型教学程序,可以对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殊途同归,达成教学目标。这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点所在。

在学习心理健康原理时,学生掌握程度的参差是客观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分支教学程序可以帮助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以适应各种水平的学习,让优生“吃饱”,让差生“吃好”。通过优化教学程序设计,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5.通过人机交互,强化教学评价

健康教育工作打算篇6

在美国,护士人口比率从1950年每10万人249个护士到1962年每10万人297个护士的比例递增,尽管从基础学院毕业的比率几乎一年就有3万人,这种递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些合同护士(inactive nurse)的回归。他们中的很多人从事的是兼职工作。我们要去了解为什么这些女人工作不那么积极,对于回归到真正的护理工作中来,她们有什么具体计划。

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美国公共健康服务中心的护理部门,于1961年,在美国12个州开始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有:评估那些合同护士可能的返回到护理工作中来的比率;研究导致其不积极的决定因素;决定合同护士的特点,通过全职或者兼职工作,为了扩展医疗照顾项目使这个小组展现的有潜力的资源,来帮助各个州决定的范围。12个参与州分别是蒙大拿州,堪萨斯州,佛蒙特州,阿拉巴马州,加利福尼亚州,佐治亚州,新墨西哥州,南达科他州,罗德岛州,密西西比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目前所有合同护士都住在这些州中做调查问卷,现在没有保持等级的护士不包括在这12州中。对于问卷调查的反馈率是78%,从在南达科他州的91%到佐治亚州的61%。

1、潜在的人力储备

在这12个州中有10141个合同护士,其中有44%的人打算回到护理工作中来;而有55%的人并没有打算回归到工作中来,其中1%的人没有回答问题。维斯康星州的合同护士中有57%的人打算参与到积极的护理工作中来,是所有参与调查的州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加利福尼亚州是最低的,仅占32%。在进行此次调查时,有大约230000位登记护士在英国进修,并没有在现有的护理职位上。

2、不积极工作的原因

在问卷调查中设置了14个原因来解释合同护士处于不积极状况的原因。被调查者暗示,她们之所以不打算回归到护理工作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的报酬问题。对于不打算返回到护理工作中来的合同护士中,选择"当她的孩子年幼时,我认为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在家里陪伴"这个理由位列第一。在4503位打算返回到工作岗位中来的的护士中有49%的人认为这一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不打算返回的5518名护士中,有31%的人也赞同此观点。

3、合同护士的特点

正如所预料的那样,合同护士中有90%已婚,与12个州有编制的护士占61%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合同护士是39岁或者更年轻。在计划返回工作的合同护士中90%有孩子,83%有2个孩子或者更多的孩子,多于72%的孩子在4岁以下或更小。尽管合同护士中39岁或更年轻的人占69%(他们中打算返回到工作的人占85%),然而,随着护士年龄的逐渐增长,打算返回到工作中来的人数比例实际上在逐渐下降。

4、返回工作的意愿

一个合同护士离职的时间越长,她返回工作的可能性越小。经调查显示,合同护士在离职一年后,她们返回工作的意图就明显下降了。如果离职2年的话,那么她们返回的比例就更加下降了。在打算返回工作的4503位的合同护士中,有901位打算在2年内返回工作岗位;有1558位护士还没最终决定是否返回,从中反映出护士对她们家庭责任的不确定性。在计划返回的4503位护士中,有47%打算做兼职护理工作,有15%打算做全职工作,有37%的人还不确定她们是做全职还是兼职,有1%的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在想要做全职工作的679名合同护士中,有224人计划在两年内返回到积极的护理工作中。在2122位想做兼职护理工作的合同护士中,有527个人打算在2年内返回,甚至可能更长时间;其中还有766人计划在3-10年返回工作岗位。打算做全职工作的合同护士,主要分布的范围在罗德岛州有7%,在密西西比州有29%。而那些想做兼职工作的合同护士主要范围在阿拉巴马州有31%,在维斯康星州有59%。

5、对增加报酬的渴望

在计划返回护理工作的4503名护士中,有65%的人想在1年内增加工资,有28%的人不想增加工资,有7%的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想在3年内打算返回工作的人,有超过70%的人想要增加工资;想在3-10年内返回工作的人,有超过57%的想要增加工资;想在10年内返回工作的,有超过60%的护士想要增加工资。

6、打算从事的职务和领域

参与调查的人被问及当她们返回时可能想从事的职位和领域时,在回答中,一些合同护士可能受到了她们之前经历的影响。例如,许多有管理公共健康经验的合同护士,她们更想去健康部门中工作,但是那里并没有空位。有多于一半的合同护士说她们可能返回医院工作。有大约25%的人还不能最终确定她们可能去的领域;其他人表示对去医生办公室,私人护理,公共健康以及护理教育领域方面很有兴趣;几乎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认为,她们可能会返回到护理工作中,有大约20%的人还没有做出决定。

7、对家庭护理的兴趣

除了蒙大拿州外,其他所有州的合同护士都被问到:"由于委员会正在发展中,或为扩大公共健康项目,需要给病人在家里进行护理。如果你有从事护理工作的经验,你能接受这个领域的应聘么?在打算返回工作的4503位合同护士中,有34%名希望能在病人的家里护理病人,其中有434人认为当病人是植物人时可以进行家庭护理;有877人认为只有当病人需要时才去家庭护理的;有218人对她们从事家庭护理的时间表并不确定。在打算从事家庭护理的434名护士中,有61%的人打算每周工作20个小时或更多;有30%的人想要每周工作40小时或更多。

8、在当地从事工作的可能性

在调查问卷所列举的14个理由中,有一半的人打算在当地从事护理工作。如很多人说:"如果我不在当地工作的话,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我自己的孩子。"由于,一些儿童护理中心可能会建在健康机构附近,这些机构主要是给学前和到上学年龄的孩子提供足够的儿童护理。在主管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儿童护理服务应该以家庭的经济水平为标准。换句话说,费用应该以父母的实际支付能力来确定;同时提高社区儿童护理中心地位的公共意识也在不断地上升。上述这些原因的存在,为合同护士提供了在当地从事护理工作的可能性。

健康教育工作打算篇7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健康传播的两个关键元素是“健康”和“传播”,其对应的实施者主要是“医疗机构”和“媒体”。因此医疗机构与媒体的合作,是健康传播的关键因素。根据《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2004~2010) 》显示,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 年代的20 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9. 42%。2000 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200 万,死亡140~150 万,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因的首位。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健康,而且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估算,每年用于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达数百亿元。此外,由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往往波及亲友及家庭,影响社会稳定。

1 健康传播――卫生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使命

2009 年新医改方案出台,在关于“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里有如下阐述: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新医改方案明确强调以预防为主的思路,旨在提高人们的家庭医疗健康知识和自主管理健康的能力,切实有效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疾病给民众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以往卫生宣传报道,小篇幅的多,零散的宣传多,大篇幅、连续报道少,力度不够,给人的印象不深。现在报纸、广播、电脑、网络等多种媒体对卫生宣传较以往更为重视。但也有少数媒体喜欢人为炒作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导致医疗卫生机构形象受损,公信力下降。如何组织系统的有影响的宣传、如何弘扬正面形象、传达健康信息是卫生新闻工作者的重大课题。卫生新闻宣传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密不可分。目前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还较低,必须有效开展健康传播,实现卫生新闻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面向社会的健康教育与传播正是卫生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使命与任务。

2 疾病防治健康传播活动的具体尝试

在开展疾病防治健康传播的工作中,我们承担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开展多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注重与媒体的合作与沟通,整合医院的卫生资源优势和媒体的新闻传播资源优势,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达到两方合作、三方受益的目的。我们以活动促进宣传,以宣传推进活动,进行如下探索:

2.1 “百名医学博士进社区讲健康”活动: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等原因导致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不仅影响人的生活质量,还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经济负担,导致“因富致病、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因此,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势在必行。我们百余名博士走进社区,以健康讲座的形式,进行疾病预防知识教育,针对不良生活方式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健康行为指导。同时进行义诊咨询服务,根据社区的需要,开设健康知识宣传栏,印发宣传单、宣传册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专家们在走进社区讲健康的同时,采取问卷的形式,对居民进行健康意识、行为、态度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干预。同时在媒体建立专题栏目报道活动情况,健康信息,扩大了此项活动的社会影响,使更多群众关注健康。

2.2 “无烟健康推广联盟”活动: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等多种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我们在“世界无烟日”当天,启动“无烟健康推广联盟”活动,与媒体联合倡导公共场所控烟,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呼吁餐饮行业、娱乐行业、运输行业、医疗卫生行业等相关单位加入“无烟健康推广联盟”,在公共区域设置无烟区,共同营造无烟健康的环境。通过在媒体的宣传,以及在联盟单位张贴科普宣传画,散发宣传品等方式,对控烟工作施行高密度、全方位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推广无烟的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控烟氛围。

3 活动效果和讨论

以贵州省某医院活动为例,医院年来积极与媒体配合:

3.1 开展博士进社区活动,在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人们防癌抗癌意识,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媒体对百名博士进社区讲科普大型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大型义诊活动3 次,走进社区讲座的各科专家30 余人,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3 000 余人。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博士们用实际行动温暖每位患者的心,用高超的医术、周到的服务、良好的形象获得了群众的满意。

3.2 由贵州省某医院与生活报联合举办的“无烟健康推广联盟”推广以来,引起了贵州多家企业的关注。银行、餐厅等已经成为无烟健康推广联盟的一员。形成了以企业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全面宣传及全人群培训,为吸烟者提供多方位信息帮助,并取得良好效果。首先,企业人员接受系统知识技能培训,由培训前后的测试得知,企业人员对简短戒烟干预技术知识的掌握有了明显提高,对普及戒烟知识、技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在企业开展戒烟干预工作初有成效,医务人员可以在与他们接触过程中主动询问吸烟情况,同时给予必要的干预及建议,为吸烟者提供有利、个性化的戒烟劝导。再次,通过对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在医生询问吸烟者情况、询问吸烟者是否打算戒烟、何时打算戒烟等问题的比例均在95. 6%以上,充分表明在企业开展戒烟服务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一项利民服务。

3.3 通过疾病防治健康传播的实践与探索的效果,我们体会到: 充分传播健康信息,打造公益品牌; 媒体丰富报道内容,提升媒体价值; 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善健康状况。通过一系列公益推广活动,达到了医院、媒体、社会三方共赢的局面。医疗卫生机构和媒体在健康传播工作中,应以传播健康知识和倡导健康理念为重点,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营造有益于健康传播的环境,运用各种传媒渠道传播健康信息,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把健康教育和新闻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运用新闻、义诊宣教、文艺演出等宣传手段,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预防保健能力。不同社会群体对健康信息、疾病防治的感知和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健康传播活动应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媒体是健康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而健康关系到每一人,因此公众对媒体的健康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宣传部门应积极配合媒体、推动媒体,汇聚和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健康传播。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工作打算篇8

【关键词】 脊柱结核;临床路径;实施方法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手术治疗多采用病灶清除,术后卧床时间长。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多以文字叙述和口头指导为主。由于临床工作中护士学历偏低,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护理工作量大,护士人数的相对不足,健康教育在工作中落实仍不到位,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1]。为此,2007年1月-2008年7月我们在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均为脊柱结核手术病人,男38例,女14例,年龄15~64岁,按1:1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制订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径图表,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

2 临床路径(以下简称路径)内容的制订

2.1 组织编写过程

由科室护士长、4名病区护士长、各区4名副主任医师及工作3年以上护士组成路径小组。在教科书及原有骨科健康教育宣教本基础上,上网检索相关资料、结合患者的需求、结合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开展、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融会贯通,编写骨科共性内容(见表1、2)表1 骨科一般共性健康宣教路径(只列其中一部分)(略),表2 骨科专科共性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只列其中一部分)(略)与本疾病的临床路径表[2],见表3,表3 脊柱结核患者健康宣教临床路径(只列其中一部分)(略)由眉栏、宣教时间(住院时间)、宣教内容、路径变异组成。在应用于临床的过程中征求病人意见,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完善。

2.2 宣教本的制作

用编织袋及绳子装定成册,将编写好的骨科病室告知制度、骨科共性内容彩打夹于路径宣教本内,并将其悬挂于病房门后。

3 路径的实施

3.1 床位分配

采用个人负责制床位分管法,责任到人,班班负责的形式试行,一个病区分成两个小组,每个人分管床位数2~4张;为保证健康宣教的连续性,不会脱节,我们每天早晨利用交班时间由组长分配休息护士所负责床位病人的健康教育。以保证健康教育能落实到位。

3.2 宣教

病人入院时,由当班或经管护士根据此病人所患疾病从电脑中输出路径单夹入路径本中。护士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后,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向病人讲解路径的有关内容及自阅宣教本的方法及目的,再根据病情及时间段指定阅看路径的内容,最后护士通过提问式及讲解的方式进行宣教,使病人对所患疾病全程有个清楚的了解;并在单种病的对应项目上打“∨”,注明日期时间;若遇到变异情况则在路径变异栏内注明。

3.3 实施

经管护士或接管护士每日按照路径上的指示,根据病人的需要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即病人能够自觉采取于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3.4 监督管理

病区护士长对健康教育常抓不懈,每天有计划进行抽查、督促、落实,发现不足及时纠正;科护士长不定期检查达标情况,及时评价,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并定期召开病区会议,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将现存的问题进行剖析及提出改进措施。

4 结果

经统计软件计算,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对疾病相关知识方面比较χ2=23.709、P

5 讨论

5.1 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脊柱结核手术病人病程长,术后卧床时间长,给病人及家属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这就需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病人及家属全面了解脊柱结核的知识,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对脊柱结核手术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由统计学计算可以看出,实验组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路径是传统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5.2 路径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路径内容为不同层次的护士提供了一个宣教标准,其指导性强、简明扼要,尤其是为新护士、实习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骨科护理的基本知识点及宣教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文本。也使病人及家属能预知自己的住院护理教育计划,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来,对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从而杜绝了由于遗忘或个人疏忽造成的护理差错,以减少并发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2]。同时,路径的开展促进了医、护、患的交流,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之友
    刊号:11-1460/R
    级别:部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