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爱国主义征文8篇

时间:2022-02-21 22:58:39

爱国主义征文

爱国主义征文篇1

岳西汤池中学高一(1)班 胡祥霄

“轰”的一声,火光漫天,人们慌张地逃窜。我看见一艘艘巨大的挂着“米”字旗的轮船。船上的炮火直指广东。几日,便看见清政府的钦差大臣带着求和声明赴广东与英方“议和”。就这样,长期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无奈地打开了中国国门。

似乎还没有结束。

这年,又有两个强盗打劫了这片富饶之地。我看见一座华美的宫殿在烈火的焚烧下逐渐倒塌,我看见无数的珍宝被掠夺一空。我看见了罪恶,看见了无情和冷漠,还有,我看见了软弱。明明是被侵略,却是向侵略的国家俯首。又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夹杂着所谓战胜国的阴笑,掺合着战败国的讪笑。我看到了一个曾经的帝国如今的没落。

又是一个冬天。

不敢凝视。同一种肤色的人种举起了刺刀,砍下了另一个人的头颅;一个人举起机枪,对一群被捆绑的人进行扫射,顿时血流成河;一个活人被推上了手术台,进行惨不忍睹的实验……

这些惨痛的历史,这段黑色的记忆,这些无法抹去的过往,在我的脑海中涌现,难道中华民族从此一蹶不振?难道从此以后这头雄狮就此长眠?

场景变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随着这掷地有声的宣言,举国沸腾,人民欢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这是一个春天里的故事。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向世界迈出了一大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中国的身影出现的愈来愈频繁。一九九七年和一九九九年,香港和澳门陆续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深圳、上海等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这是十分光明的前景。

中国的高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不再是梦;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投入军事,增强了国防力量,还有首次太空授课、“天神”对接等等。这些无一不说明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中国并没有就这样倒下,中国这头雄狮正在怒吼!

中国,有着梦想的中国!它从浮躁走向了踏实,从彷徨走向了坚实,从低沉走向了成功!

爱国主义征文篇2

汤池中学高一(3)班 王玉祯 王卓然

春雨的梦想是滋润大地,万物复苏,朝气蓬勃;花朵的梦想是装扮四季,芳香迷人,绚丽多彩;雄鹰的梦想是搏击长空,展现风采,自由翱翔……。梦,是黑夜中一束永恒的光,她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梦,是沙漠中一片绿洲,她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梦,是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她给予我们充足的能量。我们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今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回望新中国60多年来的历程,虽然有不少的坎坷,但我们取得了更多的成功,经过几代人凝心聚力,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我们实现了红色的梦想——奥运梦。当红色的火炬传遍大江南北,传来各地人民的欢腾雀跃声之时;当顽强拼搏的中华儿女获得一枚枚奖牌,雄壮的国歌奏起之时;当奥运会胜利闭幕,世界各地发出一片赞叹之时,多少华夏子孙流下激动的泪花:我们成功了!我们的奥运梦终于实现了!

我们实现了蓝色的梦想——载人航天梦。蓝色的天空寄托着我们对航空的梦想。“神十”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刹那间,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神十”的成功发射,再次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这是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实践证明,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主席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成真。但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使命无疑落在我们青少年肩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和祖国的梦想联系起来,站在祖国的角度来看自己的梦,为圆祖国梦而圆自己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正视自己。虽然我们生长在舒适的环境中,在蜜罐中长大,但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雄关漫道真如铁”。 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勇于探索,“人间正道是沧桑”。

爱国主义征文篇3

汤池中学高二(1)班 刘 珍

近代的中国命运悲惨,是什么支撑着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_是什么吸引着中国萌发飞天梦想?是什么引领着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是梦想的灯盏,指引着中国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梦想照亮了建设中国的路。当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是文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9美元时,“救亡图存,振兴中国”就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以从不屈服的性格,不断奋起抗争,从“鸦片战争”到“金田起义”;从“振兴中华”到“辛亥革命”;从红军长征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诞生。建立新中国的梦想,指引着中国人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走来,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梦想照亮着发展中国的路,中华民族的今天走向了一条民族复兴的路,让中国变得繁荣富强成了中国人的梦想。梦想指引着我们填写小岗村的“生死契约”,建立深圳经济特区,迎接香港澳门回家,使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梦想带领我们“旧换新颜”建设新农村,看着鲲鹏展翅九万里,唱响教育公平的主旋律。梦想激励着我们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中华民族怀抱梦想,一路风雨,一路成长,终于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梦想照亮了中国未来的路。“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梦想的未来:“两个翻一翻”的生活美景“天河一号”的创新之路,嫦娥飞天揽月,接受“天神之吻”,在天上布下16颗“中国星”,京广高铁加油提速;在7020米的海洋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奋勇前行。

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作为一名高中生,我立志成为一名教师,援助西部教育,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力量。梦想不是用来想的,而是用来实现的。我或许不能做到惊天动地,但可以积水成洼。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坚持每天锻炼,丰富知识,强健体魄。让生活的空白处常见丰盈;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让梦想的翅膀从此飞翔!

爱国主义征文篇4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之情应如何表达?现大力倡导的理性爱国主义又是什么?本文以东京审判为例,借倪征燠等人面对困境捍卫国家利益的具体行为,阐释理性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现实性,从而倡导理性爱国,用有益的行动表达理性的爱国之情。

关键词 :爱国主义;理性爱国;东京审判

中图分类号:D0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060-0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综合实力逐步提高,国际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使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态度变得十分微妙和复杂,以“中国威胁论”最为典型。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整体战略伙伴的关系下,也出现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一系列的“软封锁”的现象。中国与他国之间各种利益的摩擦与冲突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随着冲突的加剧,国内产生了一些较激烈的、情绪化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和行为,如抵制外国货、网络“谩骂”,甚至打砸外国商品等。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感与爱国行为,已不适应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也不利我国发展的长远利益。因此,大力倡导一种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理性爱国主义将有重要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与理性爱国主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人研究爱国主义。那么爱国主义是什么呢?国家教育部认为“爱国主义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忠诚和挚爱的情感,表现为维护祖国利益和尊严、捍卫祖国主权和统一、促进祖国发展和进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①爱国主义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的流露,是一种对国家信仰的体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必然会产生摩擦——无论精神上的、经济上的或者文化上的。如何表达爱国之心,将是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中国公民必须面对的问题。概括地讲,爱国所包含的强烈情感应是积极理性的;爱国所拥有的紧密团结应是博大包容的;爱国所包含的坚定意志应是高瞻远瞩地尊重世界发展的潮流。爱国主义包含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的自发意识,在赋予了强烈的理性色彩后外化为持久坚定的爱国行为。

从总体上讲,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非理性的、狭隘的、本能的、甚至是封建宗法的爱国主义;另一种是理性的、普遍的、反思的和现代化的爱国主义。关于这两种爱国心的区别,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是这样论述的:“有一种爱国心,主要来自那种把人心同其出生地联系起来的直觉的、无私的和难以界说的情感。这种本能的爱国心混杂着很多成分,其中既有对古老习惯的爱好,又有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这种爱国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同所有的轻率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只能暂时地激起强大的干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它把国家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以后,往往便任其于安宁中衰亡。”“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有理智,它虽然可能不够豪爽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非常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发展,但在掺进私人的利益之后便会消减。”②

理性爱国主义就是在基本的爱国情怀之上,通过合理的表达途径,所展现的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爱国情操。它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而是厚积薄发的情感积累;它不是盲目地抵制外国货,而是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的利益,与狭隘民族主义的激进行动有着本质的区别。理性爱国的实质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站在大局上客观理性地应对冲突和纠纷;理性爱国不盲目崇拜自己的祖先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性爱国是在追求自己国家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人民和文化,倡导世界和平理念。当今的爱国主义,从根本上讲就是弘扬这种理性的爱国主义,促使朴素的爱国热情转化为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力量,促使精神上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爱国行动,为国家强盛、百姓富足发挥真正的作用。理性爱国主义理应成为我们面对国际摩擦的首要选择。

二、东京审判上的理性爱国主义

理性爱国主义与朴素爱国主义情感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在面对冲突和摩擦,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理性的行为能力,不浮躁、不盲从,真正维护好国家的根本利益。笔者借倪征燠在东京审判上的具体表现阐述理性爱国主义。

1946年5月3日,根据波茨坦公告宣言,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同盟列国对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首恶之一——日本军国主义领导集团进行了正义的审判。中国公民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欢呼,期待早日审判这些罪恶深重的侵略者。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审判按照英美法制度进行,美国还给每名被告准备一名到两名美国律师。相反,当时的中国政府以为这场审判是铁定的结果,严厉惩处对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犯下弥天大罪的日本战犯。但实际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轻松,由于在人员和证据上准备不足,致使在第一阶段的法庭审判中陷入被动。照此发展,很有可能眼看着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等战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面对极其复杂的英美法律程序,倪征燠作为第二批赶赴东京审判的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运用自己深厚的法律知识和聪明才智,帮助中国检察官破除万难,成功让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等7名战犯被判死刑,为中国人民争取到最大的胜利,祭奠了战争中牺牲的同胞。

倪征燠是怎么做到的?一是努力寻找铁证。当他赶到东京时,审判的第一阶段早已结束。经过对法庭笔录的深入研究,他明白要想扳回局面,只能在对被告个人辩护阶段进行诘问、提交新证据。可问题是如何搜集确切有力的证据。因为没有一个司令官会边打仗边搜集证据用于日后控诉战犯。经过多次商讨,中国检察组的同志请求进入当时已被关闭的日本前陆军省档案库。他们在里面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查找、研究证据。经过昼夜努力,终于在卷轶浩繁的档案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文件。二是拆穿战犯辩护中的谎言。在第二阶段,土肥原贤二放弃亲自辩护,避免与中国检察组正面交锋,借此来逃脱罪责。而板垣征四郎刚愎自用,登上了辩护台。倪征燠并运用渊博的法律知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对板垣征四郎48页内容空泛、颠倒黑白、信口雌黄的辩护词中的事情几乎全部仔细盘问,同时不忘提到土肥原贤二,揭露他们两人协同策划并实施的罪恶侵华活动。倪征燠运用法律理论和证据在法庭上一一反驳了板垣征四郎提出的15名证人的证言,使他们败阵而退

回顾倪征燠在东京审判上的成功,是得益于他对法律忠诚和厚实的法学功底。他崇尚正义,并选择学习法律来伸展报国之志。他在看到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国领事、律师的狂妄和中国法官的卑微后,深受刺激,并立志改变中国的司法现状。他学习中国法律知识的同时,积极学习外国法律,取得了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多次赴英美实地考察,探究英美法系的规则与理念。这是他为我国赢得东京审判的胜利的重要原因所在。一颗持久的爱国之心,并付诸于实践,这就是倪征燠用自己的言行所诠释的理性爱国主义。

三、东京审判对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东京审判告诉我们,爱国不能只停留在非理性的浅层次上。非理性爱国主义主观上往往注重于口号和语言的渲染上,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易引起盲目的、极端的情绪和行为;客观上,其爱国的言行背离了国家战略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影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来之不易的国内外环境,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中国面临加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下,只有大力弘扬理性爱国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理性爱国主义要以维护国家、民族长远利益为重。爱国之心人人有之,但什么是正确的爱国心却是值得每个公民深思的问题。清末的保守派大臣对国家也是一片热忱之情,但是他们一味沉迷在天朝强国的老思想中,这种盲目自大、固步自封阻挡了国家的进步,最终导致国土一度沦丧。可见忽视国情的民族自大主义是非理智的。但是对自己国家全盘否定的民族虚无主义也是不可取的,必须予以坚决抵制。我们所倡导的理性爱国是正确客观地认识国情,自豪我们拥有的文明,正视我们存在的不足,聚力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这种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如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等。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趋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状况之间的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要维护世界和平与社会的稳定和团结,促进生产力发展,更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的大局,这就是我们国家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要正视自己的国情,从国情出发,从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践行自己的爱国意志。这是理性爱国的基础,任何脱离这一基本的国情和利益的爱国都不是理性爱国。

2.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贯穿终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扎根于人的内心之中,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要做的就是通过教育把这种朴素之情赋予理性,上升到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教育要根据人的不同成长阶段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从而达到最优的教育目的。例如在幼儿时期,人的好奇心最强,智力水平有限,这时宜采用生动、形象、浅显的直观教育方式。倪征燠在幼年时期受小说和戏剧的影响,嫉恶如仇,心中埋下了正义的种子,最终走上法律报国的道路。在易叛逆的青年时期,人的思想活跃多变,辨别事物的能力增强,受周围环境影响大,这时宜采用以“做贡献”为主题的情感体验的爱国实践教育,强化主人翁意识。总的来说,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采用不同的方式,关键是要充分尊重受众群体在理性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把他们在理性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并积极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切身感悟、深刻自省、躬身实践等,从而把这种与生俱来的朴素爱国情感升华为更高层次的理性爱国主义情怀。

3.理性爱国主义的弘扬与践行必须落实到娴熟的专业技能。有了理性的爱国思想,接下来就要把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空口白话不能使国家变得强大。爱国不是挂在嘴上喊喊的口号,而是应该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地做出来,转化为实际的报国行动,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打铁还须自身硬。国家是一个大机器,每个平凡的螺丝都极其重要,缺一不可。只有螺丝各司其职,机器才能平稳快速地运转。倪征燠不满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国领事、律师的狂妄和中国法官的卑微,立志改变中国司法现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法律学习中,提升技能,成为中国司法界的领军人物,为中国司法建设贡献力量。东京审判中,倪征燠如果没有雄厚的法律专业功力,就很难在英美法系框架下实现中国人民惩治二战日本战犯的愿望。因此,理性爱国者是通过厚积薄发的专业技能和卓有成效的专业活动为祖国做出贡献,在贡献中浸润着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结。广大的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正是奠基和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关键时期和黄金时段,一定要全身心地打好专业基础,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或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理性爱国主义。

注 释:

①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爱国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J].求是,2009(1):53~55.

②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译本)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68~269.

参考文献:

〔1〕倪征燠.淡泊从容莅海牙[M].法律出版社,1999.

〔2〕何序哲.简论理性爱国主义[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张朝管.爱国还需理性——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爱国主义教育[J].职业圈,2007(7).

〔4〕鄂杨.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J].瞭望新闻周刊,2005(33).

爱国主义征文篇5

长征精神是指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力量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坚定理想和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我们践行和弘扬长征精神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教育广大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奋斗。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蕴含着一定的时代性,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和当代大学生思想信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面临着空前的冲击,很多大学生都感到迷茫,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现象,面对这种问题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用长征精神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塑造当代大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红军长征是受迫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进行一项艰苦卓绝的历史工程。红军走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道路,并最终取得胜利,使得中国革命生命力得到了保存,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通过长征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战士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虽然战争年代已经原远离大学生,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同样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鉴定的信念,这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才能坚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追求,促使当代大学生奋发成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归根结底是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坚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和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稳定奋斗目标,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好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和功能,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家领土主权、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家自豪感、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多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以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民族独立为己任,将中华儿女的使命放在第一位,为祖国明天更好发展,民族繁荣昌盛无怨无悔的贡献自己的一切。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家奋斗的志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拼搏,团结同学,将爱国主义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其次,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发挥好高校文化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拥有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是开展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全面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建设作用,可以借助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从而潜移默化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征文篇6

一、发挥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集藏地、研究地和展示地,而且其本身就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公众的社会大学校,与教育部门的教学功能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因此,我们把博物馆馆藏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直接贴近青少年学生,让文物“说话”。在我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我们立即调整思路,制定了共建计划,委派了联络人员,签订了共建协议,先后与汕头四中、金禧中学、岐山中学等学校建立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一日学”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在“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爱国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历来都非常忠爱自己的国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和爱戴之心永不改变。比如每年的 “五・四”、“七・一”、“5・18国际博物馆日”及“中国文化遗产日”等节日,我馆与各学校联系,组织党、团员到本馆举办入党、入团和成人宣誓仪式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到本馆参观活动时,特别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参观展览,让青少年学好历史知识,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灵刻下了深深的爱国之情的烙印。在本馆还举行一系列活动,如2011年4月由中共汕头市委统战部主办、本馆协办的“广东统一战线基地挂牌仪式”在馆举行隆重仪式,有省、市各级领导参加并经媒体报道;同时积极配合开展一批活动,8月配合市委宣传部开展关爱外来工活动并在馆举行“情系外来工、汕头系列游”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

二、与媒体合作,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宣传效果。

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是我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主动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把满足社会和观众需要,作为博物馆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观念,以优质服务吸引观众,常年免费向社会开放,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宣传,2011年4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开展专题拍摄活动,广东电视台《广东新闻》栏目组联合汕头电视台《汕头新闻》栏目组到我馆采访拍摄东征历史素材。2013年,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汕头日报、汕头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到馆里采访报道《东征历史陈列》展览的全面提升、《第一次国共合作》展览、“5・18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本馆编写出版《东征军》馆刊、东征简介、宣传“5・18国际博物馆日”小册子,广泛宣传博物馆有关知识,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觉悟的场所。所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博物馆教育的永恒主题。

在实际工作中,本馆开拓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历史旧址的资源作用,坚持以阵地为主,把观众吸引到馆里来,常年与共建单位携手开展入党、入团、入队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以及过党、团组织生活等活动。近年来,本馆还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经常开展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加强博物馆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注重对基地的管理和完善工作,配备专职讲解员,并撰写几套讲解稿,满足不同层次观众和青少年学生对展览内容的要求。二是大力加强本馆讲解员的业务培训,先后派出人员参加广东省文化厅举办的文博系统讲解员培训班进行培训;近年来,还先后派业务人员到广东省博物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黄埔军校等单位参观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与水平,更好地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在讲解过程中,我们还根据青少年年龄层次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结合本馆陈列特色,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又有青少年语言特色的教材,针对中、小学生,着重于启发,通过历史史实,扩大学生知识面,增长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不少学生在参观活动中,深受教育,加深了对革命历史文物、对祖国历史的了解,也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进一步认知和感受。

四、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市第四中学、金禧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到我馆参观展览,均在400至800人次,使他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我们坚持走出去,扩大宣传活动的领域。组织人员送资料深入到学校、街道、部队进行宣传,配合

各学校德育工作,为中小学提供咨询服务,使陈列馆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

五、重视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

本馆自建立以来,十分重视与驻汕部队沟通互动,加强与驻汕消防部队、海警部队等单位的共建活动。本馆被广东省公安消防部队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共建单位将我馆作为政治学习、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每逢节假日,都会到馆举行一系列活动,每年“七一”党日、“八一”建军日,都有驻汕部队官兵到馆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等活动。部队还经常派人参加我馆的志愿者活动,我馆无偿为他们提供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服务,达到共建共发展。

六、社会效益显著。

我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年免费开放,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的人群,既有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旅游团体、又有部队及广大青少年学生,还有部分外地专家、学者。《东征历史陈列》展览自对外开放以来,东征馆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人士约48万人次,在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积极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始终把弘扬民族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放在重要的地位。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挖掘潜力,改进服务形式和工作作风,了解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职能作为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做得更出色。

爱国主义征文篇7

关键词: 拜占庭意象 叶芝诗歌 象征主义 神秘主义

1928年叶芝(W.B.Yeats)发表了代表作《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两年之后,他又创作了一首姊妹篇,《拜占庭》(Byzantium)。在这两首诗中,叶芝运用最得力的两支画笔――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描绘出了肃穆、恢宏而不朽的古拜占庭形象。在那里,灵魂得到净化,精神歌唱着人类生活的腐朽。

拜占庭享国一千余年,它是罗马帝国的遗子,又处在希腊文明的核心地带。因此,拜占庭继承了“希腊的荣光和罗马的宏伟(爱伦・坡,2013:140)”。数百年来,凭借着先进的军事技术,深墙高垒、固若金汤的圣城君士坦丁堡在哥特人、匈奴人、汪达尔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和许多其他蛮族一次次的冲击下屹立不倒,保护了古希腊、罗马流传下来的无尽宝藏。威尔・杜兰特宣称,这座城市能够保存希腊文明的无价珍宝,并在文艺复兴时期将之传递给意大利人,乃至整个西方世界,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伟业。1399年拜占庭帝国皇帝曼努埃尔二世(Manuel Ⅱ)为了不受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前往西欧寻求军事和经济上的支持。当时拜占庭帝国积贫积弱,雄心勃勃的伊斯兰苏丹早已虎视眈眈。拜占庭的国土四分五裂,人民却还因为不同的打得不可开交。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曼努埃尔二世,这位“生于紫色宫殿(Born to the Purple)”的国君仍然以非凡的人格魅力、优雅的举止及渊博的学识深深地折服了那些“未开化的”西欧人(罗杰・克劳利,2005),这就是拜占庭意象在西方世界的缩影。

叶芝从未去过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现称),但在1924年他去了西西里,研究了拜占庭时期的马赛克画。他还去过拜占庭的旧都拉文纳,在古建筑的墙上看到了圣徒和哲人们的画像(周珏良,1982)。这有可能是“啊,圣徒们在上帝的圣火中肃立/宛如墙上镶嵌的马赛克金饰”这行诗的灵感来源。在《驶向拜占庭》和《拜占庭》这两首诗中,他用拜占庭意象表达了对精神永恒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爱尔兰乃至整个人类世界的期望。

一、叶芝诗歌中拜占庭意象的象征主义解读

20世纪初,法国的象征主义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及美国,一般认为叶芝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接触到象征主义的。叶芝曾前往巴黎拜访过马拉美和魏尔兰,但他的象征主义体系与法国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宣称法国的象征主义对他影响甚微(Tuohy 1976:84)。叶芝的象征主义根植于他的神秘体验及文学阅读,他相信象征有着不为人的意愿所转移的能量,象征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傅浩,1999:46-49)。叶芝是第一位建立起自己庞杂而晦涩的象征体系的诗人。他相信人们思想和记忆的边界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此,不同的思想会互相融合,从而形成人类的共同记忆、自然的全部经验,而象征正是唤醒这种记忆的方式。叶芝重复使用特定的意象,从而赋予它们特定的象征意义(Rhee, Y. S. 2013)。

《驶向拜占庭》和《拜占庭》是~芝中晚期的作品,在这一创作阶段,叶芝的象征主义手法愈加纯熟,运用自如而不着痕迹。叶芝在《驶向拜占庭》的前两个诗节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年轻人沉湎于肉体享受,老年人行将就木,物质世界躁动不安。叶芝试图逃离外在现实,直面内在的真实。叶芝相信,查士丁尼一世治下的拜占庭帝国是贵族文化的代表。在那里,肉体和灵魂、政治与哲学、艺术与宗教、个人与社会都处在安详宁静的和谐之中(叶芝,2012:110)。于是他离开这个“不是老人的国度”,驶向了拜占庭。

在这首诗中,叶芝这样描绘拜占庭教堂里的马赛克壁画:

啊,圣徒们在上帝的圣火中肃立

宛如墙上镶嵌的马赛克金饰(叶芝,2000:80)

马赛克壁画是拜占庭的一种传统艺术。拜占庭工匠改进了马赛克技术,用马赛克装饰教堂的穹顶和墙壁。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用马赛克拼缀而成的基督像至今清晰可辨,栩栩如生。马赛克反射出的光晕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叶芝于是向马赛克壁画上的圣徒们祈祷:

请从圣火中驾临,环绕这锥体,

做那教我灵魂吟唱的导师。(叶芝,2000:80)

显然这里“火中的圣徒”意味着灵魂在火焰中得到净化,世上的万物都会消亡,恒星会熄灭,群山会崩塌,丰功伟业不过弹指云烟,甚至爱也会变得淡薄,唯有美和美的精神永生不灭。拜占庭的马赛克壁画就是最好的证明。

诗人要从他垂垂老矣的身体中挣脱出来,他愿化身为一只金鸟,在那永恒不朽的圣地歌唱:

或立于金枝之上

面对着拜占庭的王侯贵妇吟唱

直说尽那前代古人、后世来者。(叶芝,2000:81)

传说在拜占庭的宫廷中有一棵金树,树上有金鸟日夜啼唱,这就是“立于金枝之上”的起源。金鸟意象也是叶芝诗歌中的经典意象,金身不腐,歌声不息,是艺术永恒的象征。而“拜占庭的王侯贵妇”,则是古拜占庭贵族文化的代表,他们追求艺术之美,重视精神的纯净。在《拜占庭》中,叶芝再次提到“金鸟”:

在金属不变的光芒中

大声嘲笑寻常的鸟儿或花瓣

和一切污泥和鲜血的混合物。(叶芝,2000:108)

在叶芝看来,金鸟作为拜占庭的艺术化身,超越了所有物质存在。它不但代表着精神的不朽,而且蕴涵着心灵的纯净。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装点了这些意象,他愿被锻造成一只金鸟,歌唱集古典主义之大成的拜占庭文化,夜以继日,这就是老人的理想归宿。

有趣的是,叶芝诗歌中拜占庭皇帝和士兵的形象并非纯洁无瑕,他们仍然属于充满“狂躁和污泥”的物质世界:

追逐着大教堂的钟声;

那被星光或月光点亮的穹顶

蔑视人的一切,

都不过是一团乱麻,

是人类血管中的狂躁和污泥。(叶芝,2000:108)

查士丁尼大帝从野蛮人手中夺回罗马,击败了@赫一时的萨珊王朝,但叶芝对这些并不感兴趣,甚至彪炳千古的查士丁尼法典也难入他的法眼,他所看重的仅仅是当时繁荣的艺术和文化。举例而言,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月光皎皎,星光熠熠”的穹顶。据《剑桥插图中世纪史》记载,君士坦丁堡的市民们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崇拜,据说只要月光照耀,君士坦丁堡就永远不会被攻陷。因此,“月光点亮的穹顶”同时是和平和庄严的象征,亦即艺术的象征。叶芝相信只有艺术是永恒的,而艺术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蕴含着象征符号。解读分析这些象征符号,是巫师及其继承人:诗人、音乐人和画家的职责。

叶芝将拜占庭意象看作暴力的现代世界的对立面。他在《二次降临》中写道:“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淹没其中。”(叶芝,2012:98)千年以来,拜占庭在各个方面始终走在西方世界的前列,~芝试图重返拜占庭,为躁动不安、物欲横流的现代世界寻找一条出路。这两首诗中的各种拜占庭意象反映了叶芝的精神追求:纯净的灵魂,永恒的艺术及贵族文化,凝聚成一个词语:拜占庭。

二、叶芝诗歌中拜占庭意象的神秘主义解读

十八九世纪,随着浪漫主义在爱尔兰的兴盛,爱尔兰人的神秘主义传统也得到了新生。爱尔兰人尊重自然和感性,用神秘主义对抗工业化带来的物质主义。叶芝曾说过:他生命中最大的乐趣是写诗,其次就是从事神秘主义研究(傅浩,1999:11)。叶芝宣称他离开宗教就无法生活,但他很少去教堂,却对鬼神敬畏有加。他认为鬼神是对生者心灵的安慰,也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大约在1884年,年轻的叶芝得到一本A.P.辛奈特所著的《佛教密宗》,从此开始潜心研究神秘主义。此时唯灵论在欧美盛行一时,叶芝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立了一些神秘主义团体,比如都柏林秘术协会及金色黎明(斯塔德厄普,2008)。叶芝相信,神秘哲学是所有真理中最重要的事物。如果说象征主义连接了自然与人类的精神世界的话,那么神秘主义就是实现象征的有力武器。叶芝吸收了各种不同的神秘主义理论,并以此建立了神秘体系。

如前所述,拜占庭保存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西方人将它视作灿烂文明、先进科技及古代魔法的象征。1453年,奥斯曼帝国兵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人用神秘的希腊火烧毁了奥斯曼舰队(Crowley 2005)。以希腊火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曾在公元447年抵挡住阿提拉的内外城墙,繁复的东正教仪式及高深莫测的皇室都增添了拜占庭的神秘感。

在叶芝生活的年代,拜占庭已经灭亡了数百年,那些传奇故事和异国情调变得愈加模糊和神秘。因此,叶芝赋予各种意象丰富的神秘主义特征。比如《驶向拜占庭》中的“鲑鱼聚成瀑布,鲭鱼充塞大海”就像是一种秘密的仪式;《拜占庭》中“冥王的卷轴”则暗示着精神被尘世的经验缚束;而“在驰道的火焰中起舞”则借用日本能剧的因素,喻指洗涤罪恶的过程,这些神秘主义手法活跃了诗中诡秘的氛围。

在《驶向拜占庭》中,诗人向火中的圣徒祈祷,请求他们从火中降临,围绕锥体游行,这一怪异的场景其实就是当时一些神秘团体的例行仪式。两首诗中都提到拜占庭的金匠,他们将人类的灵魂封存于永恒的艺术品中,这样玄之又玄的技艺很可能来源于叶芝的炼金术研究。至于“骑上海豚的污血之躯,灵魂接踵而至”,则化用了海豚驮着逝者灵魂去往极乐岛的传说。

叶芝对拜占庭意象加以神秘主义的修饰,使之产生了一种陌生、奇诡而又庄严的异域氛围。欧洲彼时的战乱与神秘的永恒之境两相对照,更显得叶芝追求的难能可贵。

三、叶芝诗歌中拜占庭意象的政治解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承受着连年战争、大瘟疫、殖民压迫和民族分裂,死者枕藉,流民失所,国家凋敝不堪。叶芝说,我是一位爱国者,而非民族主义者。他见证了爱尔兰,认为自己有责任修复备受摧残的爱尔兰文化,从而唤醒爱尔兰的民族精神,重塑古爱尔兰的风骨(李静,2010:21-24)。

1921年,叶芝在牛津大学学生会发表演讲,他语气强烈地指责英国政府以恐怖手段镇压老爱尔兰共和军。据说他的演讲对英国当局造成巨大压力,致使议会通过议案,给予爱尔兰完全自治权。但是叶芝拒绝在主张统一的自由邦和主张对英妥协的共和派之间做出选择,他认为两派都对爱尔兰内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内战加剧了国内的对立和仇恨情绪。

叶芝警告同胞们:“浪漫主义的爱尔兰已经死了。”他希望“爱尔兰的诗人们,磨砺好你们的技艺,歌唱一切值得歌唱的事物”,他为身为爱尔兰人而感到骄傲:“我把心铸入了我的诗行,使你们在隐约的未来时光,会明白我的心与他们同往,追随鲜红玫瑰镶边的衣裳。”(叶芝,1991:221)为了复兴爱尔兰文学,叶芝做了许多工作,他在传说和古代文学中挖掘日渐衰微的爱尔兰精神,想要重塑整个国家的自信和尊严。因此,他推动了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建立了爱尔兰文学剧院,鼓励爱尔兰风格的戏剧创作。在他的努力下,许多爱尔兰人开始重新关注传统艺术。

叶芝将拜占庭视作理想的国度,他写道:“我相信在拜占庭早期,宗教,审美和现实生活完美地融为了一体,这是空前绝后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对个体和群众一视同仁。画家和马赛克工人,金匠和银匠,插画和经书,一切都已脱离了个人的感情。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完全为客观的材质所吸收,进入了全人类的视域中。”叶芝认为人类文明的本质就是艺术,人类文明得以存续是艺术家们的功劳。他们的杰作让人类这一种族得以不朽,当代人的责任是把这种不朽继续传递给后世。叶芝赋予拜占庭意象以永恒,他抨击盛行的物质主义,警告同胞们不要忽视“石碑上镌刻的不朽精神”。他希望未来的爱尔兰诗人能有纯洁的灵魂,为祖国和全世界歌唱。

四、结语

叶芝诗歌素以意象丰富、寓意深远著称。拜占庭意象作为叶芝象征体系中的经典意象,也有着多元的内涵。它不仅反映了叶芝的精神追求,营造了一种神圣、纯净的神秘氛围,更蕴涵着叶芝对未来爱尔兰和人类文明的期望。他追寻拜占庭,追寻那未来的爱尔兰:贵族文化得到统治地位,弃绝物质主义,重视永恒艺术性。

参考文献:

[1]Crowley,R.The Holy War for Constantinople and the Clash of Islam and the West[M].Hachette Books,2006.

[2]Pathica, J. Yeats’s Poetry,Drama,and Prose[M].New York:W.W. Norton & Company,Inc,2000.

[3]Webb,T. W.B. Yeats: Selected Poems[M].London: Penguin Group,1991.

[4]Rhee, Y. S. Yeats’“Sailing to Byzantium”and“Byzantium”:Variations of a Byzantine Song[J].外文学研究,2013,(2):13-19.

[5]Tuohy,F.Yeats[M].Gill & Macmillan,1976.

[6]Yeats,W.B. A Vision and Related Writings[M].London:Arrow Books,1989.

[7][美]爱伦・坡.爱伦・坡诗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8]傅浩.叶芝评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9]傅浩.叶芝在中国:译介与研究[J].外国文学,2012(4):52-59.

[10][英]弗兰克・斯塔德厄普.叶芝:谁能看透[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11][法]罗伯特・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12]李静.叶芝诗歌:灵魂之舞[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13][美]威尔・杜兰特.信仰的时代/世界文明史(上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爱国主义征文篇8

寸波艳 云南省腾冲县国殇墓园管理所

摘要:本文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论述了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在对广大

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意义和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教育

历史的车轮滚滚,承载了社会变迁、时展的轨迹,它给

后人留下的了无尽的经验启示。在党中央、全社会的关注、支持

和参与下,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取免费开放的形式,以观

众为中心,为公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人们纷纷走进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感受历史,品味历史。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让广大青少

年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学习,让他们了解历史,走

进历史,对于生在和平年代的广大青少年,教育作用意义深远。

从振奋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进而换化为广

大青少年认真学习的强大动力,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

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长久以来,重视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也是广大博物馆工作者担负的历

史使命。纪念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分支,如何发挥在青少年爱国

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新形势下,

成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以陈列布展为主体,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高质量的陈列布展,吸引观众,让观众产生精神共鸣,是纪

念馆工作的重点。纪念馆要以精品意识出发,从展览主题、陈列

内容、陈列形式,藏品安排等各个环节,突出体现鲜明的文化特

色和固有的文化价值,大胆改进创新。陈展方案以爱国主义教育

为切入点,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针对普通观众的思想实际,在丰

富展览的主题思想,拓宽展览教育内涵上下功夫,调整改进和完

善陈列内容,通俗的、生动的再现历史。以陈列布展作为重要载

体,和观众交流互动,做到既传播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历史唯物

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又引发广大青少年对历史的思考,帮助他

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下面仅以笔者所在的云南腾冲滇

西抗战纪念馆为例。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国际

性反侵略之战,更是一场民族荣辱之战。在整个滇西抗战中,中

国先后组织远征军 30 多万人,以远征军牺牲 10 多万人、滇西民

众牺牲和被荼毒 20 多万人,盟军牺牲 1000 多人及损失无法估计

的财产的高昂代价换取了滇西抗战的胜利。云南腾冲是滇缅战争

的主战场之一,为了纪念先烈,腾冲光复后,军政民各界捐资修

建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于 2005 年 11 月,被命名为全国爱

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8 年 9 月 14 日实行对外免费开放。近

70 年来, 国殇墓园成为纪念滇西抗战乃至入缅作战胜利及死难军

人的纪念性建筑,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以讲解工作为核心,积极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纪念馆和观众沟通对话的方式,主要通过陈展文物和图片来

实现。如何让一件件文物与观众相识对话,展露背后的故事,体

现其历史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需要依靠讲解员的讲

解。讲解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简单的形式宣传,它是知识融会与语

言表演艺术的一种内在结合的表象反映。

讲解员先是通过知识综合和心理鉴别,然后运用语言技巧和

不同的表现形式,将文物陈列的内在信息传送给观众,使观众的

心灵意识受到影响,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达到培养人们高

尚的精神情怀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外延作用。首先,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有足够知识含量和讲解

技巧,在掌握一般性基础知识的同时,对陈列内容深入吃透,对

馆藏文物、展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专题研

究,大力提高讲解水平和业务能力。其次,在讲解词的编写和运

用上,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灵魂,根据青少年年龄层次的

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结合展览设计,编写出具有针对性、适

合青少年语言特色的讲解材料。

我馆针对不同的讲解对象编写制定了不同风格的讲解词,例如

第二展厅“御敌前线”,陈展内容为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

历史,统一撰写的讲解词主要偏重介绍历史背景和事件。在面对青

少年进行讲解时,宣教部门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时间

进程历史背景为主线,着重结合出征图片、雕塑和大量展出的武器

装备,讲述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历史;以戴安澜、孙立人

将军为故事主线讲述同古保卫战和仁安羌解围战;以背景油画结合

远征军帽徽、野人山原始部落物品讲述缅北大撤退的惨烈。力求让

青少年详细了解滇缅抗战的惨烈和中国远征军作战的英勇,激发他

们不忘国耻,珍爱和平,振兴中华的思想。

三、以社会服务为保障,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围

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守好纪念馆这个重要阵

地,而且要积极向外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围阵地。始终坚持

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深入挖掘纪念馆教育功能的资源优

势,以服务群众、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有效开展各

种宣教活动,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范围。

首先,我们主动与腾冲各中小学校联系,本着“请进来、走

出去”的原则,让学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 “请进来”

的宣教形式有青少年入队、成人仪式、清明节祭扫、流动展等,

仅 2013 年,滇西抗战纪念馆先后接待过学生团体 100 多次,观

众中学生人数达 12000 多人。“走出去”到各乡镇中小学校园,

多次为学校举办专题流动展览和爱国主义宣讲活动,拓展教育空

间,加强未成年人教育,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勿忘国耻,警钟长

鸣的爱国意识,调动起广大青少年“爱我腾冲、爱我中华”的热

情。其次,吸收一些优秀学生加入到青年志愿者的行列中来,让

青少年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参与纪念馆的讲解活动和外出宣教活

动,青少年志愿者实行专人管理、平台管理,让爱国精神成为自

觉的行动;同时可以通过志愿者在学校对其它同学的影响辐射,

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效果。

近 10 年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实践,我们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抓住机遇,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爱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