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3-01 16:27:07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1

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集中学习活动,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赴国难、抗日战争”、“迎接解放,冲破黎明”、“革命英烈,浩气长存”、“继往开来,走向辉煌”五个板快,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我心灵震撼,更得到一次洗涤。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热爱党、热爱国理解,更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真理。

一幅幅画卷,展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许多仁人志士以忧国忧民情怀,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闭目沉思,内心出感悟连连:

感悟一:坚持就是胜利。“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透了,关键还是坚持。成功固然是每个人心中渴望的,但成功之路大多是坎坷、曲折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如何正视挫折和失败,才是最关键的。任何事情都有存在两面性,挫折和失败一样能教给我们很多东西。能让我们学会听取别人的劝告、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明辨是非;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能力,激发我们的潜能。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

感悟二:坚定理想信念

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革命先辈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抛头颅洒热血,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论受到何种不公待遇和挫折,仍然坚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有人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履行使命、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动力,是立身做人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志向。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清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秦岭生态保卫战做出应有贡献。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2

7月7日我局组织党团员到钦州冯子材、刘永福故居参观,追忆先烈伟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活动,受益匪浅。在我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诸多勇士为了民族自强,奋起抵御外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美的乐章,他们也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1867-1885年,刘永福在越南期间,应越王邀请,积极援越抗法,屡败法军,立下赫赫战功,被越南阮氏王朝封为三宣提督。中法战争结束后,刘永福回国定居,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钦州营建公馆,取名“三宣堂”,以纪念其援越抗法的光荣历史。刘永福还曾亲率其创立的黑旗军赴台抗日,是人们心目中著名的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三宣堂是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故居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工艺、用料十分考究,共有厅房119间。故居墙上有圣贤豪杰、文武将臣、彩凤仙鹤等100多幅画作,栩栩如生,既有晚清风格,又有民族特色。三宣堂不仅建筑雄伟,而且记录了刘永福金戈铁马壮丽传奇的一生。里边收藏了大量相关历史文物,其中《民族英雄刘永福生平业绩展览》,更吸引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游客。丰富的图片,真实的物件,充分展现了刘永福抗法、抗日斗争的光辉历程。

冯子材(1818年-1903年),中国晚清抗法名将。青年时期便学得一身好武艺。他慷慨好义而又嫉恶如仇、不畏强权的性格,令家乡人民十分敬佩。冯子材出身行伍,当过千总、总兵、提督。1885年2月,法军占领谅山,进犯文渊州,并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今友谊关)。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经过反复勘察,选定关前隘为预设战场。在镇南关大战中,法军1000多人趁着大雾偷袭镇南关,另外再以1000人屯守在关外东南高地作为后援。在战斗的危急关头,守卫的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热情鼓舞下,英勇抗击,全军将士冲入敌阵,战斗异常惨烈。法军三面被围,伤亡众多,全线溃退。镇南关一战,也是中法开战以来清军取得的一次最大胜利。

历史的启迪永在,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永存。爱国主义精神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她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根植在蔚为壮观的祖国大地,铭刻在千千万万浙东儿女心中,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鲜血、汗水凝结而成,弥足珍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爱国主义精神体现的是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求实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始终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是激励我们苦干实干、创业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3

7月7日我局组织党团员到钦州冯子材、刘永福故居参观,追忆先烈伟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活动,受益匪浅。在我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诸多勇士为了民族自强,奋起抵御外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美的乐章,他们也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1867-1885年,刘永福在越南期间,应越王邀请,积极援越抗法,屡败法军,立下赫赫战功,被越南阮氏王朝封为三宣提督。中法战争结束后,刘永福回国定居,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钦州营建公馆,取名“三宣堂”,以纪念其援越抗法的光荣历史。刘永福还曾亲率其创立的黑旗军赴台抗日,是人们心目中著名的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三宣堂是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故居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工艺、用料十分考究,共有厅房119间。故居墙上有圣贤豪杰、文武将臣、彩凤仙鹤等100多幅画作,栩栩如生,既有晚清风格,又有民族特色。三宣堂不仅建筑雄伟,而且记录了刘永福金戈铁马壮丽传奇的一生。里边收藏了大量相关历史文物,其中《民族英雄刘永福生平业绩展览》,更吸引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游客。丰富的图片,真实的物件,充分展现了刘永福抗法、抗日斗争的光辉历程。

冯子材(1818年-1903年),中国晚清抗法名将。青年时期便学得一身好武艺。他慷慨好义而又嫉恶如仇、不畏强权的性格,令家乡人民十分敬佩。冯子材出身行伍,当过千总、总兵、提督。1885年2月,法军占领谅山,进犯文渊州,并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今友谊关)。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经过反复勘察,选定关前隘为预设战场。在镇南关大战中,法军1000多人趁着大雾偷袭镇南关,另外再以1000人屯守在关外东南高地作为后援。在战斗的危急关头,守卫的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热情鼓舞下,英勇抗击,全军将士冲入敌阵,战斗异常惨烈。法军三面被围,伤亡众多,全线溃退。镇南关一战,也是中法开战以来清军取得的一次最大胜利。

历史的启迪永在,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永存。爱国主义精神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她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根植在蔚为壮观的祖国大地,铭刻在千千万万浙东儿女心中,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鲜血、汗水凝结而成,弥足珍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爱国主义精神体现的是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求实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始终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是激励我们苦干实干、创业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4

奥运会,是世界性的体育盛会,是国与国、本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对决的盛会,必然有爱国主义的渗透,必然要通过爱国主义吸取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因此奥运健儿需要爱国主义。可以说,只有爱国主义,才能最大化的激发奥运健儿的潜力,使他们向生命极限挑战;只有爱国主义,才能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只有爱国主义,才能使他们坚持到底。

有了爱国主义,运动员才能战胜自我,最终战胜对手;这样才能拿到奖牌,才能回报自己多年的拼搏和所付出的汗水,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奖牌也并不那么重要,它也只是运动员在挑战极限成功时,顺便伸手拿到的。若运动员在比赛时受伤到不能再比赛的程度,他们选择退出,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毕竟,与奖牌相比,生命和身体更为重要。毕竟,退出了四年后还可以再来;可是,若硬撑下去,把身体搞垮,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使得了奖牌甚至金牌,值得么?

奥运会或者其他国际体育盛会,其宗旨都是普及体育,号召人们锻炼锻炼身体;通过盛会这一平台,通过各国运动员的切磋,了解各国的体育水平,加强各国的友好交流和往来。

中国奥运和残奥运军团虽然位列金牌榜第一位,但中国自认仍然不是体育强国,原因何在?就在于只把体育盛会当作奖牌之争,而不太重视国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就在于中国的体育设施不够普及,人人参与体育的号召远没有实现;就在于国家过于重视奥运健儿的培养,而耗费了巨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就在于金牌第一不代表中国体育水平,掩盖不了全中国人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事实。这样才导致国人“要这么多奖牌有何用?!”的感慨和不满。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5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怀。2019年10月24日大口屯镇党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各基层党支部书记共100余人,赴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上午,我们来到周邓纪念馆,先后参观了瞻仰厅、周恩来生平厅以及邓颖超生平厅。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立志救国、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感受到了老一辈领导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周恩来、邓颖超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两位伟人的青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这里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一起组织革命社团,传播革命思想,共同投身革命斗争。两位伟人对天津有着特殊的感情,把天津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始终关怀天津的革命和建设,曾多次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

在参观的时候,生平厅是给我震撼最深的一个展厅,它向我们展现了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在中国从沉睡到苏醒再到崛起的各个时期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陈列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历史文献、文物。看着一张张风雨岁月中的照片,聆听着讲解员讲述不同时期的故事,心中对总理夫妇的敬意油然而生。

周恩来、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断夺取新的胜利。这次活动让两位伟人走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革命前辈留下的足迹和创造的伟大事迹,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下午,党员干部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了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大家重温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革命先烈们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诞生不惜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党员干部。

作为一名党员,我循着先辈的足迹,追逐人民解放军的脚步,接受了鲜活的爱国主义党性教育,感受颇深。怀着一份崇敬与肃穆的心情,我们走进纪念馆大厅,五位伟岸的身躯映入眼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他们正充满信心,气宇轩昂的朝前迈进,他们踏着坚毅的步伐,目光中透露出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这一战,不仅凝结了众多优秀将领的军事才华与智慧,也展现了平津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支前的高涨热情与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拥护与爱戴。通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我更加敬佩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追求,也深切感受到广大人民的伟大力量。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6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怀。2019年10月24日大口屯镇党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各基层党支部书记共100余人,赴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上午,我们来到周邓纪念馆,先后参观了瞻仰厅、周恩来生平厅以及邓颖超生平厅。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立志救国、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感受到了老一辈领导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周恩来、邓颖超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两位伟人的青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这里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一起组织革命社团,传播革命思想,共同投身革命斗争。两位伟人对天津有着特殊的感情,把天津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始终关怀天津的革命和建设,曾多次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

在参观的时候,生平厅是给我震撼最深的一个展厅,它向我们展现了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在中国从沉睡到苏醒再到崛起的各个时期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陈列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历史文献、文物。看着一张张风雨岁月中的照片,聆听着讲解员讲述不同时期的故事,心中对总理夫妇的敬意油然而生。

周恩来、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断夺取新的胜利。这次活动让两位伟人走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革命前辈留下的足迹和创造的伟大事迹,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下午,党员干部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了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大家重温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革命先烈们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诞生不惜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党员干部。

作为一名党员,我循着先辈的足迹,追逐人民解放军的脚步,接受了鲜活的爱国主义党性教育,感受颇深。怀着一份崇敬与肃穆的心情,我们走进纪念馆大厅,五位伟岸的身躯映入眼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他们正充满信心,气宇轩昂的朝前迈进,他们踏着坚毅的步伐,目光中透露出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这一战,不仅凝结了众多优秀将领的军事才华与智慧,也展现了平津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支前的高涨热情与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拥护与爱戴。通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我更加敬佩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追求,也深切感受到广大人民的伟大力量。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渊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322-02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又是行为准则,既是一种伦理概念又是一文化范畴。“爱国主义”一词目前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核心是对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繁荣兴旺等根本利益的关心与维护[1]。爱国主义形成于社会历史过程中,因此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就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古代爱国主义是源于对“血缘故土”留念和“忠君”的爱国观念,近代爱国主义则以救亡图存,国富民强、民族的独立为主要内容,而在当代,爱国主义则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发展历史

(一)爱国精神的萌芽——血缘故土

“爱国”字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了,《战国策·西周策》中有提到“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中也提到“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说:“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班固所作的《汉书》里也说:“爱国如饥渴”可见,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悠久,在西周时候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周厉王时候,历王无道任用小人,使百姓怨声载道,召公多次进谏厉王不听劝谏,到后来申候叛乱太子藏到召公家里,百姓们包围他家,召公还是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让太子逃脱了。召公不得厉王的重用,但是他仍对厉王忠心耿耿,召公的爱国是建立在爱周国的基础上的,那时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尚未建立,召公的爱国仅限于对周王朝的爱,限于对自己本民族,本宗族的爱。先秦时期爱国主义还停留在对故土、邦国和血缘的依恋上,因此春秋战国时,仁人志士、诸子百家的爱国主义大都表现在为自己的国家或民族奔走呼号,献计献策。孔子是鲁国人,当他离开鲁国的时候,竟恋恋不舍地表示“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也正因为他是鲁国人导致他的学生们在鲁国遭到别国侵略时,纷纷伸出援手。因此,这时的爱国主义还只是服从于民族血缘和地域,是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爱国精神发展——“忠君”、“统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施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驰道使全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紧密的联系起来,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就为“忠君“的爱国精神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强调“天人感应”及君主的至高无上地位,形成了与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的思想文化,突出“忠君”思想,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对皇帝的无限忠诚上,忠君即爱国;随后的唐宋元明清的爱国主义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忠君上。中国经历儒家思想的长久统治,而儒家的统一思想在各朝各代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孔子的“大一统”思想,荀子在《荀子·议兵》中强调“天下为一”即是希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因此各朝各代都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总结秦到清的爱国主义思想,概括为两点,一忠君;二统一。

(三)爱国精神的成熟——救亡图存

从晚清时期到,这一段时间里爱国主义精神逐步发展得到成熟。爱国主义鲜明地表现为仁人志士们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进行的改革或革命,这时候的爱国主义是觉醒后的爱国主义,表现为争取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惜牺牲生命的献身精神。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爱国运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豁达;“自强,求富”的殷切盼望;戊戌六君子的为变革流血献身精神;“驱除鞑虏,平均地权,创立民国,恢复中华”的决心,都很好地诠释爱国主义精神。这时的爱国主义既突破了血缘邦国的限制也打破了传统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精神的局限,而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挽救民族于生死存亡,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成熟时期。

二、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传统爱国主义的内涵

1.“忠君”的爱国主义

“忠”《说文解字》里解释为:“敬也。从心”,《增韵》解释为“内尽其心,而不欺也”《疏》解释为“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君”即是帝、王、皇帝等封建君主。“忠君”概括来说就是用心,竭诚为君主服务,不得欺瞒,完全忠诚于君主。忠君思想起源于阶级社会,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分化,人人平等,不存在谁忠于谁的问题,当社会分化为不同阶级,特别是阶级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有了尊卑贵贱之分时,忠君思想就有了存活的土壤。“忠君”思想在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除了君主本人以外,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必须无条件地忠于自己的君主,在这种思想的长期统治之下,这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形成一定的行为准则,使遵守这种准则以这种观念要求自己时刻忠于君主的就是爱国的表现,正如我国爱国主义的典范屈原的表现一样。在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政权与君主息息相关,可以说君王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君王,君主的更换直接导致政权的更替,忠于君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忠于国家。

2.尚公爱民的爱国主义

孔子提出“天下为公”,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崇尚公平、热爱百姓思想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头。孔子等的儒家思想最是崇尚公平,平等,孔子开辟了中国最早的平民教育,他认为不是贵族才能受教育,而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孟子也指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即只要君王以天下百姓的苦乐为自己的苦乐却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不可能的,强调要以“公义”为大,主张为整个国家的人民谋利益,表现了胸怀天下、关怀百姓的高尚情操,“尚公”观念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自觉报效国家,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而献身,而正如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爱国主义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爱国主义必须是以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爱国主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爱国主义的主题;为体现比资本主义更大的优越性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爱国主义的主要任务和集中体现;坚持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是爱国主义的根本要求;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而努力是爱国主义的现实要求。具体表现在每个社会主义建设者都以主人公的地位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反对分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遵纪守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做出贡献。

三、爱国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表现

(一)思想中的爱国主义

非常重视爱国主义,他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动力和出发点[2]。在1938年10月14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在论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时候指出“我们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3]。为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领导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到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至始至终都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非常重视国家的完整,指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来侵犯我们的国土”。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外交上明确指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和领土的基础上和任何国家建交。在国防上,建立新式海陆空三军,强调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的爱国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爱国主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邓小平同志早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论述在指出要“加强民族的爱国的宣传教育,无论对本军、友军,根据地、敌占区的人民以及伪军,都需要灌输以民族的爱国的思想,提高其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随时给敌人的奴化政策以有效的打击,更要激励民族气节,反对动摇变节,提高对敌斗争的勇气,树立必胜信念。”[4]他非常重视爱国主义精神在革命中激励的作用,强调中国人民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和尊严荣誉为最大耻辱。

同志也非常重视爱国主义,他把爱国者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二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三是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他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说“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青年应该高举爱国主义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维护祖国独立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促进作用,2006年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全国学习“八荣八耻”,首先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离祖国为耻”,把爱国主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从古至今,爱国主义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的成长,并在不断地剔除其中糟粕留下精华,在发展过程中抛弃封建王朝的“忠君”思想,继承并发扬着其中爱民尚公的思想,强调爱国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最高主题;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要任务和集中体现;以坚持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为根本要求;以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现实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罗大文.试析爱国主义的内涵、结构与功能[J].学术论坛,2006,(6).

[2]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9-0065-03

爱国主义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进入21世纪,正在崛起的中国逐渐被推向国际舞台的中心,[2]既要应对多元复杂的周边安全挑战,又要处理日益高涨的国民情绪。随着钓鱼岛等一系列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事件的不断发生,引发青少年做出了一系列非理性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中的民粹主义思潮,意在厘清爱国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区别,探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防范民粹主义思潮的方式方法,培养青少年以包容、理性的心态,合理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充分展示“中国智慧”。

一、深刻认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辞海》中解释“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对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3]《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了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广泛凝聚力和长期稳定性的价值立场、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人们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的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未来充满自信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产生积极的国家认同,相信国家的繁荣富强能够带来个人幸福,才会对国家主权、文化和经济安全进行自觉维护。爱国主义精神是指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针对广大公民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系统性工程,是引导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创新者,只有当代青少年把对祖国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深厚的情感转化为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的强大力量,才能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尽好自己应尽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以国家利益为先,以祖国大局为重,自觉地将自身的发展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将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去实现自己建设国家的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贡献力量。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不是片面的、“左”的爱国,而是理性爱国。“爱好和平”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正日益成为一个联系更方便、快捷、紧密的“地球村”, 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实现变得更加休戚相关。何振华曾说:“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团结、理性、智慧与勇气,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自信与自强。”[5]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引导青少年理性爱国,防止青少年形成盲目排外、保守落后的心态,培养青少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使他们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和平的关系,从中国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合作角度出发,将爱国主义外化为自身的行动,认真学习世界各国文明成果,提升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促进国际关系协调发展,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二、民粹主义思潮及其对我国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1民粹主义的内涵。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依靠广大普通的人民群众的力量对社会进行激进的改革,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的不可变的决定性力量,并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政治变革及发展中的重要引领指挥作用;通过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使得民粹主义和民主主义有了某种相似之处,让人误以为民粹主义者也是民主的倡导者、推进者。我国爱国主义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爱国主义精神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6]民粹主义与爱国主义都有较强的民族情怀,同时在表现形式上都有着非理性的情感基调。但是民粹主义缺乏普遍的核心价值观,极端强调的是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并把大多数平民的意见作为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因此在面对重大事件时,民粹主义不是通过理性的价值判断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而是主张通过全民公决等方式实现大多数人的愿望,这样的结果往往使得大多数人只顾个人的情绪宣泄而不顾国家发展和人民利益的长远现实需要。

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当国家和民族遭遇不同的发展问题、危机与挑战时,由于裹着“爱国主义”的外衣,民粹主义对祖国关怀的激进宣泄方式很容易同爱国主义混淆,从而获得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然而,由于缺乏理性的价值判断,民粹主义与爱国主义对于国家认同程度产生了差距,这也决定了他们在爱国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南辕北辙。我国的爱国主义是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对个人或集体有积极的认同,对自身所属国家有着强烈的自尊自强的情感;会结合国家的发展需要设立长远的目标,理性考虑现实问题,“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并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视为契机;以大局为重,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合理地抒发出来。民粹主义往往不相信党和政府,敌视现行的社会制度,在面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时,他们对党和政府“爱好和平”的外交政策极为不满,裹着“爱国主义”的外衣把对本国的盲目自信异化成恨别的国家或民族,并将极端的盲目排外行为当成反抗政府的情绪宣泄窗口,他们的爱国行为仅仅是非理性情感的宣泄而没有实际的理性报国行为,他们的极端盲目排外和反抗政府的行为已经成了国家和平发展的阻碍力量。

而民粹主义的反对者则害怕被扣上卖国的大帽子,因此不得不选择沉默。政府在管控民粹主义者的非理性行为时也更加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有所作为。纵观法国大革命、俄国“空想社会主义”革命、拉美民粹主义革命、美国人民党运动,又或是当今世界的“阿拉伯之春”运动、美国“茶叶党”运动,民粹主义思潮成为挑动民众同政府进行对抗的理论工具,民粹主义者在所谓的维护“平民”利益的道路上走向了极端,不仅使人民群众付出更多无谓的牺牲,同时还将革命运动引向歧途,其结果最终是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民粹主义思潮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一是非理性的情绪表达。现实生活中,党和政府可以使用合法、合理渠道包括通过影响政策制定和议程来表达其治国理念、意图,而老百姓参与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的意愿时常难以有效表达。青少年有限的社会话语权也往往使他们将自己在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归为弱势群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其弱者心态的形成和发展。随着青少年群体的加入,民粹主义者在局部上取得了一些优势,利用互联网造就的话语格局作出转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长期被压抑的对于党和政府的不满在网络中找到了宣泄途径。民粹主义思潮具有遏制权威和关怀弱势群体的积极一面,其利用网络消解强势集团的权势,增加弱势群体的权势,平衡各个阶层的权力配置,这样本来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但由于民粹主义者将党和政府当成相应标靶去攻击,同时将社会发展中顺应规律、正常的贫富差距及阶层差距现象的产生完全归咎于党和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无视社会公众的群体利益;在热点事件中,应用信息技术、新媒体等平台,采取对弱者强辩到底的维护策略,此行为也会引发社会不同阶层、各个群体或个人之间的攻击谩骂,使得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归属感严重消解。二是弱化政治认同。在传统沟通方式的制约之下,民粹主义的影响力相对有限,而互联网的时效性将群体性意见加以快速传递并且产生共振,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庞大群体为民粹主义的漫延提供了媒介。一旦社会中发生重大事件,民粹主义者便会将事件的罪责归咎到党和政府,而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尚不成熟的价值判断加上缺乏大局意识,使他们很容易被民粹主义极端化的反权威反政府倾向的言论迷惑;同时互联网的匿名性质使民粹主义者不负责地网络谩骂、捏造事实、恶语攻击政府权威甚至是国家制度,将其所谓的“民主”诉求变为汹涌的“民意”表达,有时甚至会演变为“网络软暴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偏激感性,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容易在网络的谩骂声中弱化对现行政治体制、政府管理的认同。三是助推群体性事件发生。民粹主义声称为疾苦大众代言,但更多是利用大众群体的数量威力实现自己的利益需求。青少年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在凝聚后的力量是巨大的,会生发出与独立个体截然不同的行为。由于行为的责任是参与者人人有份,集体行动使青少年群体容易减少甚至丧失他们对自身行为后果的社会责任感,这时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若被内心的冲动左右,就会增加破坏社会稳定的过激行为的可能。民粹主义者利用的恰恰是青少年群体的威力,并鼓动一些不知情的青少年去闹事,这样诱使青少年实施一些粗野放肆甚至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的引为,在贵州的瓮安事件、西安反日游行事件中,都能看见青少年被民粹主义思潮裹挟后对当地社会秩序和国家人民财产造成严重破坏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极端的暴力手段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可能会伤及无辜,破坏社会安定和危害国家利益。

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防范民粹主义思潮的对策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亟需防范民粹主义思潮对青少年的影响,教育他们运用理性的方式和法治的力量在法律框架内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爱国主义占据正义的高点,赢得世界的支持和尊重。

1强化爱国主义宣传,使青少年明确爱国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区别。网络带来了民粹主义思潮的传播,同时作为青少年了解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渠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们的心理动态。建立便于交流应用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实时最新的国家动态,捕捉新闻要点。面对民粹主义思潮引发的恶性事件,不能进行简单武断的堵截,要利用各种活动,使理性爱国产生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例如:组织各级教育机构在学校开展理性爱国签名活动,开通理性爱国留言专线,开发学生潜能,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征文比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理性爱国辩论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青少年畅所欲言,与他们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当今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共同来探讨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对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通过参与调研、亲身实践、深入了解、合理分析来厘清爱国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区别,使其明确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从而让青少年相信我国的外交政策绝不会以牺牲国家核心安全利益为代价,坚定中国文化的“包容”是我国面对国内外势力的有力武器,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让中华文明延绵不断、有序传承,而爱国主义更是坚持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开放品格,正如所说:“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7]将中华民族成长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植根于青少年心中,并通过发展完善他们的爱国主义信念形成自身的政治理念,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国家比较成熟的民主制度来比照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进程;加快树立青少年对于自我的自信心、对人民强烈的自尊心和对祖国浓厚的自豪感,使其做人做事能牢牢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自觉保证坚持和平发展不动摇,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不动摇。

2强化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绪。法制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载体和媒介,课堂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学习“法理学”来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以强化青少年知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通过学习《宪法》了解和明确我国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宪法》中规定“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要培养青少年主人翁意识及国家观念,以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学习“实体法”,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充分认识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爱国不需要理由。同时让青少年在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实现自己言论自由时保障国家、社会、集体以及其他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通过学习“程序法”使青少年加深对我国基本诉讼制度和法制建设过程的认识,让青少年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遵循遵守法律程序,在法律框架内合理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