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设计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2-08-30 08:40:56

设计调查报告

设计调查报告篇1

全面探索中国统计调查网络建设对于国家调查机构顺利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本文拟通过对陕西调查队系统调查网络建设的探索,共同探寻国家调查机构调查网络建设的出路和对策。

一、国家调查机构在实施统计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组建以来,在原有调查业务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业抽样调查和正在酝酿中的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及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物业管理及中介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约束调查工作开展的内外在因素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和改善,调查工作难度成倍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原三支调查队网络建设参差不齐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成立之前,农村调查网络以县为轴心建队联网,城市调查网络以少数中心城市和少数市县区为轴心建队联网,企业调查网络以中心城市为轴心建队联网。合并后的调查队以市和县(市、区)为轴心建队联网,县级调查网络有所收缩,市级调查网络有所扩张,形成了“一扩一缩”的调查网络体系。连接调查网络末端的城乡住户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等基本上沿用了原来的调查网络系统,在实施调查过程中由专职调查员和辅助调查员包户入村采集数据;规模以下工业等其他一些抽样调查,则需要地方统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等抽样调查企业分布面广,统计基础差,企业法人配合程度差,调查难度大,尤其是以村为单位的整群调查企业,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方式陈旧,信息渠道不畅,调查比较困难,在地方统计局的代管下,因费用、装备等因素影响,建网相当困难。国家调查队在抽中整群村的调查中,直接采集数据的能力处于弱势地位。

(二)建立调查网络的环境亟待改善

1、外部环境不理想。目前,各省(市、区)政府提出了对各地、市政府及部门工作进行考核后,地方统计部门抓住机遇纷纷组建地方调查机构,利用健全的县、乡、村级组织机构,利用行政手段组织采集数据,就城乡居民收入等问题纷纷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调查的频率、规模等与国家调查网点重叠。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环境下,国家调查队开展抽样调查的路子怎么走,对统计资源调查归属管理渠道的问题存在不同看法。

2、内部环境较差。一是现有调查队伍机制不灵活,知识老化;二是人员少,承担的任务偏重。组建后的县级调查队也只有7-8人,是县级统计局人员的一半。从其行政职能来看,要承担原三支调查队和国家统计局新布置的各项抽样调查任务,压力可想而知;三是统计市场环境复杂。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调查对象配合程度差,调查对象不配合调查的现象经常出现。四是调查网点少,全面完成各项调查任务难度加大。以陕西为例,陕西共有35个县级调查队、10个市级调查队,调查网络仅覆盖全省11个市区和107个县市区的38%,也就是三分之一多一点,而调查样本却覆盖着全省11个市区和106个县市区。因此,在组织各种调查活动中,因调查网络不健全,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二、建立国家调查网络面临的机遇

目前,国家调查队在建立健全调查网络方面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建网机遇。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调查信息的需求为建网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按照国家统计局对统计局与调查队的业务分工原则来看,统计局以全面统计为主,调查队则以抽样调查为主。这一分工是明确的。我国在统计上实施的是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并轨运行的统计管理体制。两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将统计调查的领域大大拓展,极大地满足了各级党政领导宏观决策的需要,也为统计调查事业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机遇;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统计调查业务的划分提供了基本定位。国家统计局把农产品生产领域、居民消费品领域、规模以下工业生产领域、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领域、物业、中介、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经营领域、部分行业的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交给了调查队,而这些领域正是全面统计比较困难,涉及范围较广的新领域,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领域,对党政领导及有关决策部门研究市场经济问题,正确决策非常重要,但在不健全的市场统计中,这些领域的资料采集非常困难。因而,必须站在统计就是服务的理念上解决有关采集调查资料的网络问题,只有调查网络健全了,采集数据的渠道畅通了,才能全面、及时、准确的采集数据,这是一次难得的建网机遇;第三,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力度的加大,将全面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抽样调查工作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这些都为建立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市级调查队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的呼声给调查队系统建网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全国多数省份已将城乡居民两个收入、价格等重要统计指标纳入了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范围,各市级调查队也有围绕这一机遇,想为政府服务,但没有统一指导市级调查队完成考核工作的调查方案,市级调查队难以实施。各市两个收入如何规范管理,这就是个问题,但也为建立健全调查网络,统一组织开展调查工作,为地方政府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家调查机构抓住这个机遇,就会有所作为,失掉机遇就失去了机会。城乡居民收入是反映各级政府关注民生和民声的两个重要指标,如果不规范管理也会出现如同gdp核算的问题。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等都需要规范管理,这对统计调查系统来说是难得发展的机遇。

三、建立健全国家调查网络建设的思考

当前,全国经济正在实施又好又快发展和加紧实施经济结构调整,降低能耗的重大战略,为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调查机构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主动出击,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把调查网络建起来。

(一)原三队建网的经验与启示

原农调队面向农业、农村、农户的调查,采取了队工作人员包村、农户记账和聘请调查员收账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联网问题;城调队面向城镇住户和价格调查,采取了队工作人员包户和聘请调查员包片采价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联网问题;企调队面向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采取了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办法,在开展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中,在网络建设上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认为在整群抽样调查村聘请调查员作为选聘调查员初期的过渡形式是可行的;二是建立畅通的运作机制来源于当地统计部门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配合,这种运作机制在调查中取得了成功;三是在构建调查网络建设服务体系上取得突破。

(二)全面推进调查网络建设和完善制度建设

全面推进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建设和制度建设,前者是行政行为,后者是部门专业行为,只有在两种建网行为同步并举时,调查网络建设才有可能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寻求国家统计局和各级政府支持及经费支持是陕西建网的立足点。

1、推进调查网络建设应树立大调查网络意识

目前,陕西调查系统全面聘请调查员制度的面较窄,需要在建网上加快步伐和提高质量,建网和聘请调查员切忌做表面文章,不要与统计机构重叠。建立调查网络必须要有大调查网络意识,既要考虑到以省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建网的需要,也要考虑到以市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和国家开展多项抽样调查工作建网的需要。在调查网络的管理上一定要体现出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完善报酬兑现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业务培训制度、信息传递制度、上下联系制度等。在外部管理上,要通过法制建设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样建立的大调查网络,基本可以满足以省、市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满足对新经济增长点变化因素监测的需要,满足国家在新开展统计调查领域抽样调查工作的需要,满足快速调查的需要和对调查数据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需要。

2、实现在村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建立大调查网络系统

陕西共有村民委员会28857个,街道办事处167个,乡级政府677个,镇政府903个。按人口计算每个村民委员会约为860人左右,若考虑到经济活动与人口的关系,应该在1500人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和所有街道办事处中建立调查工作站,考虑到市级队为地方政府服务建网的需要,陕西需要建立14000个―15000个调查工作站,在调查工作站的领导之下聘请调查员,调查工作站对聘请调查员的业务和调查资料负责,在村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建立调查工作站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应看作是一项政府行为,需要政府发文批准方可执行。建立调查网络需要的经费应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3、对目录调查企业和规模以上调查企业坚持网上直报

目录调查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管理规范,统计基础较强,统计力量比较雄厚,统计意识较强,统计手段比较先进,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调查网络优势,扩大对目录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的网上直报范围,既减轻企业的负担,也减少调查队系统的报表负担。目前,调查总队已具备了企业网上直报的硬件条件,国家统计局应该在软件等条件方面,包括发文布置、制度修订、程序研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企业从复杂的纸介质报表中走出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报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统计调查市场环境的治理势在必行

国家统计局应该在理顺国家与地方关系方面制定相关措施,包括业务划分、调查领域的划分、对外提供资料的管理等,合理确定各自统计调查工作领域,扩大市级调查队为地方政府服务的范围,推动国家调查队和地方统计部门共同繁荣发展,有效治理统计市场环境势在必行。从调查队开展的各项抽样调查工作中也看到,调查资料难以同时满足省、地核算gdp增长和研究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需要,有些调查资料不能分行业和分组,因而难以赢得自身的发展。全面统计、地方建队开展抽样调查、国家建队开展抽样调查多轨运行的局面就必然形成。致使统计改革陷入困境。这一问题应该纳入统计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修订《统计法》来解决。

设计调查报告篇2

全面探索中国统计调查网络建设对于国家调查机构顺利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本文拟通过对陕西调查队系统调查网络建设的探索,共同探寻国家调查机构调查网络建设的出路和对策。

一、国家调查机构在实施统计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组建以来,在原有调查业务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业抽样调查和正在酝酿中的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及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物业管理及中介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约束调查工作开展的内外在因素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和改善,调查工作难度成倍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原三支调查队网络建设参差不齐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成立之前,农村调查网络以县为轴心建队联网,城市调查网络以少数中心城市和少数市县区为轴心建队联网,企业调查网络以中心城市为轴心建队联网。合并后的调查队以市和县(市、区)为轴心建队联网,县级调查网络有所收缩,市级调查网络有所扩张,形成了“一扩一缩”的调查网络体系。连接调查网络末端的城乡住户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等基本上沿用了原来的调查网络系统,在实施调查过程中由专职调查员和辅助调查员包户入村采集数据;规模以下工业等其他一些抽样调查,则需要地方统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等抽样调查企业分布面广,统计基础差,企业法人配合程度差,调查难度大,尤其是以村为单位的整群调查企业,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方式陈旧,信息渠道不畅,调查比较困难,在地方统计局的代管下,因费用、装备等因素影响,建网相当困难。国家调查队在抽中整群村的调查中,直接采集数据的能力处于弱势地位。

(二)建立调查网络的环境亟待改善

1、外部环境不理想。目前,各省(市、区)政府提出了对各地、市政府及部门工作进行考核后,地方统计部门抓住机遇纷纷组建地方调查机构,利用健全的县、乡、村级组织机构,利用行政手段组织采集数据,就城乡居民收入等问题纷纷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调查的频率、规模等与国家调查网点重叠。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环境下,国家调查队开展抽样调查的路子怎么走,对统计资源调查归属管理渠道的问题存在不同看法。

2、内部环境较差。一是现有调查队伍机制不灵活,知识老化;二是人员少,承担的任务偏重。组建后的县级调查队也只有7-8人,是县级统计局人员的一半。从其行政职能来看,要承担原三支调查队和国家统计局新布置的各项抽样调查任务,压力可想而知;三是统计市场环境复杂。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调查对象配合程度差,调查对象不配合调查的现象经常出现。四是调查网点少,全面完成各项调查任务难度加大。以陕西为例,陕西共有35个县级调查队、10个市级调查队,调查网络仅覆盖全省11个市区和107个县市区的38%,也就是三分之一多一点,而调查样本却覆盖着全省11个市区和106个县市区。因此,在组织各种调查活动中,因调查网络不健全,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二、建立国家调查网络面临的机遇

目前,国家调查队在建立健全调查网络方面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建网机遇。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调查信息的需求为建网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按照国家统计局对统计局与调查队的业务分工原则来看,统计局以全面统计为主,调查队则以抽样调查为主。这一分工是明确的。我国在统计上实施的是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并轨运行的统计管理体制。两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将统计调查的领域大大拓展,极大地满足了各级党政领导宏观决策的需要,也为统计调查事业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机遇;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统计调查业务的划分提供了基本定位。国家统计局把农产品生产领域、居民消费品领域、规模以下工业生产领域、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领域、物业、中介、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经营领域、部分行业的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交给了调查队,而这些领域正是全面统计比较困难,涉及范围较广的新领域,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领域,对党政领导及有关决策部门研究市场经济问题,正确决策非常重要,但在不健全的市场统计中,这些领域的资料采集非常困难。因而,必须站在统计就是服务的理念上解决有关采集调查资料的网络问题,只有调查网络健全了,采集数据的渠道畅通了,才能全面、及时、准确的采集数据,这是一次难得的建网机遇;第三,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力度的加大,将全面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抽样调查工作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这些都为建立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市级调查队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的呼声给调查队系统建网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全国多数省份已将城乡居民两个收入、价格等重要统计指标纳入了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范围,各市级调查队也有围绕这一机遇,想为政府服务,但没有统一指导市级调查队完成考核工作的调查方案,市级调查队难以实施。各市两个收入如何规范管理,这就是个问题,但也为建立健全调查网络,统一组织开展调查工作,为地方政府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家调查机构抓住这个机遇,就会有所作为,失掉机遇就失去了机会。城乡居民收入是反映各级政府关注民生和民声的两个重要指标,如果不规范管理也会出现如同gdp核算的问题。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等都需要规范管理,这对统计调查系统来说是难得发展的机遇。

三、建立健全国家调查网络建设的思考

当前,全国经济正在实施又好又快发展和加紧实施经济结构调整,降低能耗的重大战略,为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调查机构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主动出击,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把调查网络建起来。

(一)原三队建网的经验与启示

原农调队面向农业、农村、农户的调查,采取了队工作人员包村、农户记账和聘请调查员收账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联网问题;城调队面向城镇住户和价格调查,采取了队工作人员包户和聘请调查员包片采价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联网问题;企调队面向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采取了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办法,在开展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中,在网络建设上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认为在整群抽样调查村聘请调查员作为选聘调查员初期的过渡形式是可行的;二是建立畅通的运作机制来源于当地统计部门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配合,这种运作机制在调查中取得了成功;三是在构建调查网络建设服务体系上取得突破。

(二)全面推进调查网络建设和完善制度建设

全面推进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建设和制度建设,前者是行政行为,后者是部门专业行为,只有在两种建网行为同步并举时,调查网络建设才有可能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寻求国家统计局和各级政府支持及经费支持是陕西建网的立足点。

1、推进调查网络建设应树立大调查网络意识

目前,陕西调查系统全面聘请调查员制度的面较窄,需要在建网上加快步伐和提高质量,建网和聘请调查员切忌做表面文章,不要与统计机构重叠。建立调查网络必须要有大调查网络意识,既要考虑到以省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建网的需要,也要考虑到以市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和国家开展多项抽样调查工作建网的需要。在调查网络的管理上一定要体现出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完善报酬兑现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业务培训制度、信息传递制度、上下联系制度等。在外部管理上,要通过法制建设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样建立的大调查网络,基本可以满足以省、市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满足对新经济增长点变化因素监测的需要,满足国家在新开展统计调查领域抽样调查工作的需要,满足快速调查的需要和对调查数据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需要。

2、实现在村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建立大调查网络系统

陕西共有村民委员会28857个,街道办事处167个,乡级政府677个,镇政府903个。按人口计算每个村民委员会约为860人左右,若考虑到经济活动与人口的关系,应该在1500人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和所有街道办事处中建立调查工作站,考虑到市级队为地方政府服务建网的需要,陕西需要建立14000个―15000个调查工作站,在调查工作站的领导之下聘请调查员,调查工作站对聘请调查员的业务和调查资料负责,在村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建立调查工作站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应看作是一项政府行为,需要政府发文批准方可执行。建立调查网络需要的经费应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3、对目录调查企业和规模以上调查企业坚持网上直报

目录调查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管理规范,统计基础较强,统计力量比较雄厚,统计意识较强,统计手段比较先进,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调查网络优势,扩大对目录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的网上直报范围,既减轻企业的负担,也减少调查队系统的报表负担。目前,调查总队已具备了企业网上直报的硬件条件,国家统计局应该在软件等条件方面,包括发文布置、制度修订、程序研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企业从复杂的纸介质报表中走出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报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统计调查市场环境的治理势在必行

国家统计局应该在理顺国家与地方关系方面制定相关措施,包括业务划分、调查领域的划分、对外提供资料的管理等,合理确定各自统计调查工作领域,扩大市级调查队为地方政府服务的范围,推动国家调查队和地方统计部门共同繁荣发展,有效治理统计市场环境势在必行。从调查队开展的各项抽样调查工作中也看到,调查资料难以同时满足省、地核算gdp增长和研究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需要,有些调查资料不能分行业和分组,因而难以赢得自身的发展。全面统计、地方建队开展抽样调查、国家建队开展抽样调查多轨运行的局面就必然形成。致使统计改革陷入困境。这一问题应该纳入统计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修订《统计法》来解决。

设计调查报告篇3

开展内审同步审计调查项目,审计项目立项必须具有很强的准对性,一定要十分清楚通过审计所要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目标,这是高质量做好审计项目的前提条件。

这次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同步审计调查项目选得准:主要是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多、资金量大、涉及面广、管理部门多,情况错综复杂,也是党委、政府高度关注,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此,审计从“政策设定、制度建设,管理流程服务环节,资金投入,使用绩效”等目标需要出发,明确审计成果转化目标,并围绕这个预期成果目标制订好审计方案,做好调查表格设计,调查对象细分等系统的准备工作,并在实施阶段始终紧扣这个预期成果目标做好深入细致的重点调查与典型解剖。如新农村建设的“整治村、示范村、生态村”等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到资金拨付、项目审批、考核验收等环节中,存在“同一个项目多部门管理环节多,资金分散使用、缺少长效管理机制,效益不能应有发挥”的问题;又如审计调查发现“村级集体资金多、运行形式多、使用管理缺少监督,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公益事业项目实施,村级集体土地被征用而出让收入的增加,村级货币资金如何转化经营性实物资本,实现安全、规范、增值运营问题相当突出。这是一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基层政权巩固、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审计调查分别从“完善制度办法,整合部门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提高关注村级集体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实现保值增值”等方面出具综合报告和情况专报,分别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批示,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有了预期的审计目标,才能收获可喜的审计成果。

审计调查中还发现,农民培训多部门、多层次管理,培训为完成任务色彩较浓,提高培训资金使用实效难以显现。审计提出“必须优化培训结构,明确职能分工,加大对持证上岗职业培训力度的建议”区政府领导批示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并落实整改措施。

二、方法得当工作效率才会提高。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如果要把同步审计项目要努力做成精品项目,一定要善于打破常规,更新观念,探索一条既整合审计资源,省成本、省工时、操作明确,程序简易,又符合规范要求,能使大家接受管用的审计方法与途径,那么审计工作的效率往往能提高。

在本次审计调查中,我们针对调查内容量大、面广、涉及部门多、又要发各内部审计机构共同去完成的情况,采取了普遍调查与典型调查结合方法。

普遍调查:一是请区财政局与涉农部门填写专项资金来源支出调查表,初步掌握近三年财政安排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总体规模、资金走向以及资金管理模式;审计所需问卷材料,发动政府涉农部门填表问卷式调查,并且座谈征求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在制度建设与管理流程需要整改的的意见与建议;二是从政府与部门网站政策法规库中查阅搜集政策法规文件有关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的政策文件、实施细则、操作流程等制度与各部门掌管的专项资金数据与工作总结资料,能用计算机导入的尽量采用计算机导入;三是向被单位干部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这样做的结果是“避免了重复劳动,不化冤枉功夫”,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大大增强,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典型调查:一是区审计组选择区财政、区农办等龙头部门实地审计调查。针对这些部门掌握政策措施制订与牵头组织多部门实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资金拨村与审批考核验收等特殊情况,局分管领导与审计组长带领审计组人员,集中一段时间,先后到涉农资金安排较多的财政、农办、一体办等部门座谈,掌握第一手资料与探讨相关问题,摸清了各类专项资金基本数据的来龙去脉、拨付环节,找出从制度设计与管理环节需整改的共同点。二是组织各镇街内审计组织对“整治村、示范村、生态村”建设涉及区级20多个部门扶持的典型村,采取“全面摸底、典型调查、重点解剖、上下联动“的审计方法,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工作。即“全面摸底”:对24个镇街全区已经创建成的188个“生态村”、309个“整治村”进行全面摸底。“典型调查”:选择三个“经济基础好的、一般的、差的”有代表性村的进行审计典型调查:经济基础好的又是示范村重点是创建的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审计评价;差的重点是对创建前后的村级负债进行调查分析。“重点解剖”:对经济基础一般的进行全面的审计调查,重点发现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中的一些情况。“上下联动”:审计调查有区、街道、行政村“三级”共同合作,上下互动,共同围绕审计目标做好各自的工作。区审计局综合调查报告与情况专报;按照适用法规,对一些政策性问题进行统筹兼顾与工作协调。各镇街内审组织分别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调查结果报告和或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

三、岗位练兵普遍反映较好。

针对近几年健全完善的内审机构新人多与对内审业务知识相对缺少的实际,开展内部审计同步项目岗位练兵开展业务培训是一个明知的选择,大家能在同步项目审计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普遍反映较好。

一是调配人员,试点先行。确定义蓬街道办事处作为先行审计调查试点镇,审计人员从区审计局内审科与有关街道内审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审计组,采取区、镇、村联动的方法,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对新农村专项资金分布情况全面摸底;对整治村、生态村、示范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作为典型调查;对整治村建设资金使用情况作重点解剖;对出台的政策措施与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对全面实施同步项目的初步方案加以完善,从使该项审计调查工作全面展开更有针对性与有效性。

设计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化学作业;设计现状;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21-02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联系旧知识、巩固新知识、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反馈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作业设计在重视基础的同时,要设计一些开放试题与实践试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了解分析近年来化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对我市化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卷内容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业设计的相关问题,二是被访教师的职称情况,三是被访教师对调查内容的补充与建议。选取重庆市部分初中化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本县教师发放纸质问卷,其他区县通过“重庆化学教研(初中)”和“重庆初中化学教师联盟”两个QQ群上传电子问卷。共回收到涉及32个区县108所学校的有效问卷136份。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1人,中学一级教师52人,中学初级教师63人。

二、问卷统计结果及分析

化学作业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化学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问卷的选择结果统计得到了下表数据:

1.作业来源。从作业题目的来源看,一半的教师都依赖于课辅资料,尤其是初级教师。40%左右的教师依赖于教材。只有不到10%的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作业,其中高级教师偏多。同时也说明我市教师私订课辅资料加重学生负担的现象依然严重。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设计的化学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辅资料,要体现化学的生活化,要树立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让同学们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作业形式。从作业形式上看,多数教师采用书面作业加阅读作业的方式,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但是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另外设计实践作业和探究作业的教师较少,尤其是一级和初级教师的比例不足5%,甚至有20%左右的教师只有书面作业,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和探究的平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作业也要变得多样化。一堂课的作业除了内容可以不同外,形式也可以不同,一份作业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可以是阐述自己观点的小论文,甚至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基础知识,可以是拓展提高,可以是独立完成题,可以是小组合作题。这样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内心世界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3.作业设计对象。在接受调查的136个对象中,有55%左右的教师是为所有学生统一设计同样的作业,有近40%的教师另为优生设计了作业,只有不到10%的教师另为差生设计做业。大部分教师的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可能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出现。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优生放弃差生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一方面要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完成作业,这样他们学得轻松,做得轻松,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会因作业而受影响。

4.影响作业设计因素。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应考虑的因素很多。从统计数据看90%以上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的是如何应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全市中考的效果,这可能与学校、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有关。能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考虑的教师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高级教师达到了61.9%,一级和初级教师也达到了44%。考虑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相对较少,尤其是高级教师只占到23.8%,一级和初级教师稍多一些占到近35%。考虑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个性发展的教师更少,各级教师都只有10%左右。这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

5.试题类型。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0%以上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只设计了常规题,即填空、选择、判断、问答、实验、鉴别、推论、计算等题型,只有不到20%的教师在常规题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非常规题,即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性试题。这样的作业设计不能与教材中的STS教育内容相呼应,更不能很好地贯彻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学宗旨,而是给学生造成一种做题时呆板无趣,甚至窒息的感觉。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作业设计要渗透这一科学理念。

6.被访对象对问卷的补充与建议。在问卷中专门设计了被访教师对问卷内容的补充与建议,通过对回收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主要集中在下表中的三个方面:部分教师建议调查对象应有学生参与,尤其是初级教师中占到了65%。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设计化学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要控制作业数量,仍然以初级教师居多的教师认为要在问卷中设计相关内容。认为要考虑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的以高级和一级教师较多,反而是初级教师较少。这说明年轻教师设计化学作业时更注重学生合作精神,更能从学生角度考虑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三、讨论与建议

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很多教师在设计化学作业时能以教材为载体,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设计阅读作业,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也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设计化学作业时,作业形式单一,试题类型常规化,照搬课辅资料习题作为学生作业的现象严重,缺少非常规试题,设计作业时很少照顾到差生,大都把应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和中考成绩作为作业设计的目标,没有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来设计化学作业。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部分化学教师思想僵化;部分化学教师还处于教学的摸索阶段。二是一些学校领导思想狭隘,为了节约经费,不耽误课程或者学科歧视,不安排化学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使化学教师各自为阵,缺乏交流平台。三是家长、社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主要依赖于学生考试成绩,导致教师不能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为此我们建议市县化学教研机构多组织化学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学习,多提供化学教师与教育理论专家及专家型化学教师交流的机会,多组织相关的培训,且培训时少听报告,多深入教材,深入课堂研究具体问题,并动员学校领导大力配合。为节约教师时间和精力,建议分区县分教材章节组织化学教师设计打造精品化学作业,利用“重庆化学教研(初中)”和“重庆初中化学教师联盟”QQ群等网络资源实现精品化学作业资源共享。同时快速推进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改革,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的作用。

总之,每位化学教师都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立足于精炼而不是多练。在实际工作中多动脑筋,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优化作业设计,把作业设计这一环节落到实处,给学生减负,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真正使作业设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2]蒋少昀.中国教育改革论丛[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3,12:10.

设计调查报告篇5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政党的精神旗帜。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

审计文化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审计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审计精神、管理制度等因素的总和,审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在审计组织中凝聚并体现着审计组织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物质活动过程及办公工具、文教设施、生活福利、物质条件等各种物质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文化更多的是指审计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的运用。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在创造特定的工作和管理体制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审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如审计组织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完善。精神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心理文化,是人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整个审计文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念、管理哲学等。

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文化与审计事业相伴而生,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智力支持和精神激励,在认真总结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审计文化,完善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促进审计制度创新、深化审计理论和技能研究,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和审计作风,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审计工作,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审计文化建设对审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对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活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审计文化的意义和理念

十七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审计肩负着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为审计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审计文化建设,树立健康向上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计精神文化,倡导科学的审计理念,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创造符合时展要求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能够把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国家审计所确定的职责要求和既定目标中来,使审计事业在日益复杂和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和保障。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统筹兼顾,从国家审计的特点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审计文化先进成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文化。以审计文化创新为载体,着重培养审计人员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审计工作能力,把建设审计文化与加强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创新。全面履行审计法定职责,促进完善国家治理,积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三、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国家治理精神实质,认真履行审计法定职责,切实发挥审计在促进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应关注以下三方面:

1、精神。审计精神是全体审计人员共同承认并遵守的价值体系,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树立一种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严谨细致、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

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基石。审计人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决揭露和查处经济领域违法违规问题,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客观公正。审计人员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规定,在审计执法的各个环节中求真务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地进行审计、定性、处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严谨细致。审计人员保持严谨的作风和细致的态度,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发现疑点、找到线索,揭露了经济领域中大量违法犯罪、违纪违规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

与时俱进。审计人员履行法律赋予的光荣使命,不计个人得失,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审计事业为重,勤勉尽职、甘于奉献、与时俱进,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2、制度。从制度层面看,《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一系列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建立了审计工作的标准,规范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防范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质量。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当把审计文化建设纳入到审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来,努力探索审计文化建设的规律,建立与审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审计文化建设规划。

设计调查报告篇6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提升竞争能力以及扩大市场份额,不得不将营销提升到战略高度,于是,企业对市场营销、广告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增。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我国高校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也在不断增设和扩招。但高校的扩招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今年一系列广告法的颁布,广告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为此,中国广告网主办了“2012年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这一项公益活动。本次调查了解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是本次调查主要目的之一。

调查目的

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大学生就业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以便为广大同学求职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在促进毕业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全国重点城市高校取样、电子邮件调查形式收集数据。

调查时间

2012年6月---7月

调查对象

2012届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大学毕业生

调查数据

此次调查活动受访接受调查的学生覆盖包括京沪穗等城市的主要高校。共发出问卷 700 份,实收回问卷 635 份。其中有效问卷 603份。在有效问卷中,市场营销方向专业占28.9%,设计方向专业占16.2%,广告学方向专业占 54.9% 。

版权声明

本调查报告的全部版权归中国广告网有,任何媒体、企业或其他的单位引用相关数据时请注明数据来源中国广告网。

二、调查摘要

1、就业基本情况:

毕业生对本专业喜爱程度较高

调查显示,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大学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较高。真正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占72.2%,61%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具有优势,毕业后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占65%,有2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而有12%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2012年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大学毕业生对本专业就业状况

对所找到工作满意度一般

在已经解决就业问题的毕业生当中,对工作的满意度一般。调查结果显示,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只有18%对现在所找的工作满意,49%的学生对工作满意一般般,33%为不满意。

2012年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大学毕业生工资期望值

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学生找工作并不局限在广告行业

调查结果显示,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学生理想从事的工作单位并不局限在广告公司,毕业后首选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学生只占19.5%,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愿意在企业的广告部/市场部工作,占20.1%,其他理想的从事工作单位依次是市场调研公司12.8%,媒介和其他企业均占11.4%。

2012年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优秀的综合素质” 是毕业生认为在竞争中胜出的一个关键因素

数据统计显示,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生中35.6%的学生认为自己要从众多求职者中胜出的最关键因素是个人的“优秀的综合素质”,其次为“社会实践”,“外语水平”和“求职能力”也是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生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

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在06届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72.8%),而今年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33.3%),其次是毕业生的“专业技能”。

获得求职途径上偏向于网络

此次调查显示,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中50.3%认为通过网络是有效获得招聘信息的途径之一。其次,22.9%的毕业生则选择“学校就业中心”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

对专业人力资源机构指导求职并不感兴趣

虽然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认为优秀的求职能力,包括职业素养,简历的制作,面试时的语言、着装等在获得求职成功中占很大比例,但对于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指导其求职意向的方式接受比例并不高,32.4%的学生不愿意付费接受指导,38%的学生表示价格能接受的话将考虑。

三、调查结论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了解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的就业现状,寻找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更明确就业时需要努力的方向,促进大学生就业。

1、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高,但对薪酬的看重,在求职过程中会错失很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如此,学生在未来一个求职的方向会有所偏差。

2、2012届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对薪酬方面的过分看重,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

3、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差异。

4、大学生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呈多种多种选择分散,降低了往年一窝蜂的趋同现象。

四、本次调查启示

经过调查发现,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1、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人才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

用人单位也应加强与学校、毕业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用人需求给相关专业高校,以调整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和培养专业内容。

2、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虽然有多种选择分散,降低了往年一窝蜂的趋同现象有了很好的提高;但“高薪酬”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高薪酬”的职位对技能和实践方面要求高,对于刚步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并不是很多。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

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同时,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应加强实践经验,从书本里走出来,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以适应用人单位需求。

3、解决高校培养学生跟上市场变化问题

设计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

一、调查对象和方式、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全国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涵盖了河北、浙江、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四川、安徽、北京、重庆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所院校,涉及了会计、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

(二)调查方式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合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询问法等主要调查方法完成了调查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工作。

本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43份,收回问卷41份,回收率为95%。调查期限从2007年10月到12月,历时三个月。问卷涉及到19个省份的部分高职院校,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为掌握兄弟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详细情况,课题组成员分别实地走访了几个在教育部人才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的高职院校,从他们那里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针对以上调查问卷中填写不祥的事项,我们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了询问式的补充。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际状况,在调查问卷中围绕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过程、实训指导教师、实训效果评价和实训教材五方面问题展开。

(一)实践教学环境

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境的现状,这次从校内会计实训室的设备配置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在校内实训设备配置上,41所高职院校中有92.68%的院校拥有会计实训专用机房,95.12%的院校会计实训室配有多媒体设备,73.17%的院校使用会计教学软件;对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围绕基地的数量、学生实习次数和人数等进行调查, 41.46%的院校拥有3~5个校外实习基地,21.95%的院校有7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见表1);19.51%的院校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年次数为0,56.10%的院校年次数为1次,19.51%的院校年次数为2次(见表2);75.61%的院校是根据每个实习基地的规模大小安排学生人数不等,4.87%的院校安排10-15人(见表3)。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重视会计校内实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也意识到会计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但在安排学生校外实习次数、人数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进入企业,观摩和学习。

(二)实践教学运作过程

对会计实践教学过程的调查,这次是从实践教学环节、方式、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的。在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有36.58%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实训、社会调查、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毕业论文等,14.63%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另有9.76%的院校仅包括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等三个环节;65.09%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方式是随堂实训与集中设置课程相结合方式;在实践教学具体运作中,60.98%的院校是先手工核算实训,后电算化实训,二者结合进行,29.27%的院校是手工核算实训或电算化实训;48.78%的院校在会计模拟实习时不划分具体岗位,19.51%的院校分出纳、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等工作岗位分工操作;56.10%的院校认为随堂实训教学内容包含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四项基本内容,34.14%的院校也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作为课堂实训内容。说明多数高职院校将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实践教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手工核算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会计模拟实习还不能较好地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实训教学内容上,注重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三)实训教师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外,根据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特殊性的要求,还要同时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操作演示能力等。因此,这次重点从“教师素质”、 “会计实践经历”两方面展开调查, 在调查会计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时,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实训教师既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又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仅占29.27%;在企业有2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只占12.19%;在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上,有60.98%的学校配备有专职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有39.02%的学校没有专职实训教师;在调查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是否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时,87.8%的院校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曾经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只有12.2%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未从事过会计相关岗位工作;92.68%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应定期到实际岗位进行实习,只有7.32%持否定意见;70.73%的院校有制度规定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到实际岗位实习,29.27%是没有制度规定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100%都认为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应具有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见下图);上述调查结果显示 ,各高职院校普遍加强了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和相关实习制度的建设,大多数高职院校不仅配有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而且很多都曾经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但是必须看到,具有较高学历又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却十分缺乏,特别是在企业有2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更少。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实训指导教师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会计实训教材

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能培训的依据,因此会计实训教材应体现指导性、可操作性及渐进性。在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70.73%的院校使用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与所授课程的理论教材配套,模拟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不配套的占29.27%;在会计实训教材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中,选择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分别占41.46%。说明大多数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实训教材与所授课程理论教材的配套使用,并且普遍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进行实训,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应用较少。

(五)实训效果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中,46.34%选择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形式;还有26.83%选择除以上三种以外还外加题库抽题单独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进行。选择题库抽题单独实践操作考核和其他选项的各占12.19%和14.64%。当问到学生在校外实习,实习成绩是否完全根据用人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给出时,肯定回答的占29.27%,否定的为70.73%。以上数据说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能够与其教学内容及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会计实践能力相结合,但方法单一;而在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上忽视了用人单位意见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设计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

一、调查对象和方式、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全国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涵盖了河北、浙江、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四川、安徽、北京、重庆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所院校,涉及了会计、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

(二)调查方式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合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询问法等主要调查方法完成了调查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工作。

本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43份,收回问卷41份,回收率为95%。调查期限从2007年10月到12月,历时三个月。问卷涉及到19个省份的部分高职院校,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为掌握兄弟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详细情况,课题组成员分别实地走访了几个在教育部人才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的高职院校,从他们那里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针对以上调查问卷中填写不祥的事项,我们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了询问式的补充。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际状况,在调查问卷中围绕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过程、实训指导教师、实训效果评价和实训教材五方面问题展开。

(一)实践教学环境

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境的现状,这次从校内会计实训室的设备配置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在校内实训设备配置上,41所高职院校中有92.68%的院校拥有会计实训专用机房,95.12%的院校会计实训室配有多媒体设备,73.17%的院校使用会计教学软件;对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围绕基地的数量、学生实习次数和人数等进行调查, 41.46%的院校拥有3~5个校外实习基地,21.95%的院校有7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见表1);19.51%的院校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年次数为0,56.10%的院校年次数为1次,19.51%的院校年次数为2次(见表2);75.61%的院校是根据每个实习基地的规模大小安排学生人数不等,4.87%的院校安排10-15人(见表3)。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重视会计校内实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也意识到会计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但在安排学生校外实习次数、人数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进入企业,观摩和学习。

(二)实践教学运作过程

对会计实践教学过程的调查,这次是从实践教学环节、方式、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的。在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有36.58%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实训、社会调查、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毕业论文等,14.63%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另有9.76%的院校仅包括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等三个环节;65.09%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方式是随堂实训与集中设置课程相结合方式;在实践教学具体运作中,60.98%的院校是先手工核算实训,后电算化实训,二者结合进行,29.27%的院校是手工核算实训或电算化实训;48.78%的院校在会计模拟实习时不划分具体岗位,19.51%的院校分出纳、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等工作岗位分工操作;56.10%的院校认为随堂实训教学内容包含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四项基本内容,34.14%的院校也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作为课堂实训内容。说明多数高职院校将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实践教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手工核算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会计模拟实习还不能较好地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实训教学内容上,注重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三)实训教师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外,根据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特殊性的要求,还要同时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操作演示能力等。因此,这次重点从“教师素质”、 “会计实践经历”两方面展开调查, 在调查会计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时,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实训教师既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又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仅占29.27%;在企业有2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只占12.19%;在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上,有60.98%的学校配备有专职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有39.02%的学校没有专职实训教师;在调查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是否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时,87.8%的院校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曾经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只有12.2%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未从事过会计相关岗位工作;92.68%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应定期到实际岗位进行实习,只有7.32%持否定意见;70.73%的院校有制度规定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到实际岗位实习,29.27%是没有制度规定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100%都认为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应具有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见下图);上述调查结果显示 ,各高职院校普遍加强了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和相关实习制度的建设,大多数高职院校不仅配有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而且很多都曾经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但是必须看到,具有较高学历又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却十分缺乏,特别是在企业有2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更少。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实训指导教师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会计实训教材

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能培训的依据,因此会计实训教材应体现指导性、可操作性及渐进性。在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70.73%的院校使用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与所授课程的理论教材配套,模拟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不配套的占29.27%;在会计实训教材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中,选择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分别占41.46%。说明大多数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实训教材与所授课程理论教材的配套使用,并且普遍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进行实训,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应用较少。

(五)实训效果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中,46.34%选择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形式;还有26.83%选择除以上三种以外还外加题库抽题单独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进行。选择题库抽题单独实践操作考核和其他选项的各占12.19%和14.64%。当问到学生在校外实习,实习成绩是否完全根据用人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给出时,肯定回答的占29.27%,否定的为70.73%。以上数据说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能够与其教学内容及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会计实践能力相结合,但方法单一;而在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上忽视了用人单位意见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