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乡镇家庭医生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8-04 16:37:52

乡镇家庭医生工作计划

乡镇家庭医生工作计划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简单爱!”为你整理了这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绩卫健[2020]110号文件通知精神,我镇高度重视,及时安排自查,现将我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全面保障资金落实到位。根据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 6000元/年/人,伤残家庭 4800元/年/人的标准,及时打卡发放。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为其全额代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由政府为其全额代缴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对其中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老年夫妻,根据其失能程度及时发放护理补贴。对患有慢性病、大病的特殊家庭及时给予医药补贴。同时,我镇已连续多年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投保意外险,切实为计生特殊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是全面完善联系帮扶制度。镇卫计办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制度,为每户特殊家庭确定一名镇领导干部和村干部作为“双岗”联系人,同时安排了一名卫生院医生和一名“善根工程”大学生志愿者负责日常联系。并对工作调动的联系人,及时予以调整充实。每一户特扶家庭都有详细的工作台账,明确联系方式、服务内容。镇政府要求联系人切实履行职责,每月至少登门走访一次,特别是在传统节日期间,更是要登门走访,以联系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慰问关怀。及时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了解掌握联系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利益诉求,宣传相关政策、疏导化解矛盾,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联系对象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三是全面落实医疗健康服务。我镇确定了临溪镇卫生院作为全镇现有7户12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镇卫生院在便民窗口加贴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标识,提供就医便利服务。同时,镇卫生院每年定期为特扶对象安排一次免费体检。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100%,家庭医生为每位特殊家庭对象建立健康档案,熟悉其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并提供优先就诊、转诊服务。

四是全面开展关怀慰问活动。镇卫计办通过组织户外郊游活动、知识讲座、家居环境清扫等活动,并在春节、端午及中秋等传统节日送上慰问品。通过系列活动建立贫困特殊家庭扶助关怀长效机制,让特扶家庭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今后,我镇将以本次专项行动自查为契机,切实建立起“三个全覆盖”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覆盖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目标人群。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各自责任,并发挥我镇独有的优势,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帮扶措施,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工作做得更细更实,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怀、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良好氛围。

乡镇家庭医生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住院分娩 现状 对策

孕产妇住院分娩是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虽然庆城县住院分娩率在逐年提高,但提高速度缓慢,家庭分娩仍然是造成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确保母子平安,是妇幼卫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现 状

2005年全县塬区乡(镇)驿马、白马、熊家庙、赤城等乡(镇)住院分娩率为4 9.5%;川区公路沿线乡(镇)玄马、卅铺、马岭住院分娩率为7 0.4%;山区乡(镇)葛崾岘、翟家河、蔡家庙、高楼、南庄、安家寺、桐川、太白梁、冰淋岔、土桥、蔡口集住院分娩率为3 0%;庆城镇(县城所在地)住院分娩率为8 0.6%。

分 析

①统计数据(附表《庆城县孕产妇住院分娩情况调查表》)显示,庆城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川区公路沿线乡(镇)(长庆油区)、塬区各乡(镇)、山区各乡(镇)。 ②庆城县农村经济状况(根据县统计局有关数据资料)农民收入由高到低依次为川区公路沿线(长庆油田)各乡(镇)、山区各乡(镇)。 ③庆城县农村交通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塬区各乡(镇),川区公路沿线(长庆油田)各乡(镇),山区各乡(镇)。④庆城县农村医疗条件,乡(镇)卫生院产科接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塬区各乡(镇),川区公路沿线(长庆油田)各乡(镇),山区各乡(镇)。⑤庆城县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妇女受教育程度和保健意识,由高到低依次为:塬区各乡(镇),川区各乡(镇),山区各乡(镇)。

结 果

经调查分析,庆城县住院分娩率与农民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文化素质、医疗条件及产科能力、保健意识成正比例关系。县妇幼保健站对每乡(镇)抽查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入户调查5名家庭分娩的产妇。结果显示:不选择家庭分娩的主要原因为:①家庭经济困难,承担不起住院费用;②农村交通不便或距医院路途遥远;③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低,分娩得不到重视;④思想观念陈旧,受传统习惯影响,不愿意到医院住院分娩;⑤孕产妇及家庭成员整体文化素质差,保健意识淡漠;⑥计划外怀孕,为逃避计划生育部门的检查,躲藏在家中,不到医院住院分娩;⑦乡(镇)卫生院无住院分娩条件,到县城路途太远[目前金县1 9个乡(镇)卫生院,其中有8个卫生院无妇产科大夫或助产士,有7个乡镇卫生院产科设备、房屋不达标]。⑧三级保健网络不够健全,女村医少,服务不到位。全县1 8 3个行政村,仅有6 1名女村医,有些还未进所工作。⑨宣教工作不扎实,孕产妇不了解家庭分娩的危险性。⑩村医不积极动员住院分娩,而是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上门进行家庭接生。

对 策

①加大宣传力度,妇联组织、卫生部门要联合检查督导乡、村两级宣教效果,迅速提高农村妇女的保健意识,使广大妇女充分认识住院分娩的优越性和家庭分娩的危险性。要求乡、村两级利用广播、电视、专栏、板报等媒介和农村集日上街咨询,散发宣传单、宣传册,采取以孕产妇为对象、家庭为场所、一对一的宣教方式,大力宣传孕产妇保健知识和积极动员住院分娩。建立激励机制,采取有偿动员住院分娩的方式,动员每例孕产妇,接生医院给于动员者奖10~20元。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孕产妇产前检查、健康教育和动员住院分娩的管理。把住院分娩纳入各乡(镇)妇联工作与妇幼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以提高住院分娩率、达到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的目的。③县政府人事部门要调整妇产科人员,解决城挤乡缺的问题,卫生部门要适当高速设备资源,加强人员培训,使各乡(镇)卫生院产科达标,从而提高产科接生能力及危重急症抢救能力。④积极实施降消项目和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开展住院分娩贫困救助工作,为农村孕产妇和贫困孕产妇报销住院医疗费,解决农民住院分娩的后顾之忧。⑤建立住院分娩绿色通道,各医院及妇幼保健站公布值班电话,及时派车接送孕产妇(收费按国家标准,不乱收费),解决交通困难的问题。⑥加强三级保健网络,使每村都有一名女村医承担妇幼保健工作,积极转变村级接生员的职能,使她们成为住院分娩的宣传员和动员者,提高村级保健人员的待遇,实行有偿护送住院分娩,限制村医在村所或家庭接生。⑦积极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增强家庭成员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妇女地位,使妇女在怀孕及分娩时都能得到重视,使家人能够积极地送往医院分娩。

参考文献

1 刘筱娴,主编.妇幼生管理学.科学出版社

乡镇家庭医生工作计划篇3

为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深化“惠家工程”,全面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关爱救助行动的意见》精神,全力帮助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现就推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关爱救助行动(简称特扶家庭)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特扶家庭关爱救助行动的重大意义

计划生育特扶家庭是在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程中,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一类特殊群体。进一步做好特扶家庭的生产、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工作,将特扶家庭优先纳入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帮助特扶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精神上得到慰藉、生活上得到帮助,有利于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作用,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全面推行特扶家庭关爱救助行动

(一)搞好特扶家庭调查摸底。人口计生局要对符合《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条件及政策性解释》规定条件、持有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颁发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有效证件的人员进行调查登记。

(二)及时发放扶助金。按照省规定标准,人口计生局要及时足额发放扶助金,属独生子女伤残特扶对象的每人每年发放1320元,属独生子女死亡特扶对象的每人每年发放1620元。

(三)加大养老保险扶助。死亡伤残独生子女的父母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年满60周岁的在发放基础养老金时每月增加20元,由市政府予以补助。

(四)加大医疗保障扶助力度。医保部门要将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中的特扶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享受低保待遇的特扶对象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局予以补助,其他特扶对象个人缴费部分由市政府予以补助(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中的特扶对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享受低保待遇的农村特扶对象,报销住院费用时享受不设起付钱,符合规定范围的住院医疗费用按政策报销金额,并可将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纳入民政救助程序二次补偿。在户籍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就医,全部实行“零起付”救助。医保局对城镇居民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特扶对象,在报销住院费用时享受不设起付线,符合规定范围的住院医疗费报销金额,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的优待。

(五)强化社会救助。民政局要把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特扶对象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并在同等条件下,在标准上予以照顾。对特扶家庭因灾害、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予以生活救助、大病救助或临时救助。对符合“三无”或“五保”条件的,按照现行政策及时纳入“三无”或“五保”范围。各乡镇、中心街道办事处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本辖区内计划生育特扶家庭开展关爱、救助、帮扶等活动。

(六)优先纳入老年服务项目。民政局、老龄委要全面落实好国家、省对老年人实行的优惠政策,对特扶对象中60周岁以上的失能老人、80周岁以上的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的老人,予以发放失能护理补贴和高龄津贴。并协调相关部门对计划生育特扶家庭在入住老年公寓和入住老年养老院等方面给予特殊优待。

(七)优先享受住房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特扶家庭和计划生育手术后遗症困难家庭在购买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时,应给予倾斜政策,可优先购买。在正常通过购房审核及系列程序后,如果摇号未中或因身体状况楼层高低有困难的,可从摇号后未确定归属的楼号殊选择。农村特扶对象中符合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条件,当年新建住房的应优先纳入改造补助计划,并引导协助特扶对象改造危房。

(八)关心特扶家庭成员。残联和教育部门要将特扶家庭中的残疾独生子女纳入扶助范围。残联对残疾独生子女在康复救助、助学、技能培训、就业等方面优先给予照顾。教育部门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时,将特扶对象的伤残独生子女优先纳入资助范围。

(九)关爱特扶对象身心健康。市乡医疗卫生机构为特扶对象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户籍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为特扶对象开展一次免费身体健康检查,并对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提供健康指导。

(十)优先享受惠农政策。农业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对特扶对象免费开展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在农业科技推广、沼气建设、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在产业化扶贫中,对省级贫困村中符合条件、列入贫困户的特扶家庭,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优先给每户不少于3000元的资金扶持。

(十一)免费享受计生家庭保险。计生协会要根据“温暖行动”安排,为特扶家庭免费赠送“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保单一份。

(十二)组建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共青团、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建立以共青团员、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计生协会会员为主的志愿者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特扶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家政服务、亲情陪伴、信息咨询等服务,与无人照顾的计划生育老年家庭建立对接服务,结成亲情对子,开展亲情牵手、心理疏导和爱心服务。

三、计划生育特扶家庭关爱救助行动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计划生育特扶家庭关爱行动在市政府领导下,由人口计生局牵头,协调财政局、人保局、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住建局、农业局、共青团、残联、老龄办、乡镇(中心街道办)等共同参与,各部门要分工协作,具体落实,合力推进特扶家庭关爱救助行动良性运转。

乡镇家庭医生工作计划篇4

今天,我们把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全市公共卫生工作会议合一起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年工作,表彰先进,部署落实2009年工作任务。等会,市长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两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简要回顾2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署落实2009年工作任务

一、20*年工作简要回顾

20*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深入开展“机制建设年”活动和“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和谐计生”,整体工作继续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是两句话:

(一)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20*年度全市出生人数5633人,计划生育率为97.78%,总人口73.38万,自然增长率为0.36‰,出生性别比为102.70(连续十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任务。所有乡镇(街道)、部门都通过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贯彻落实国策的氛围浓。做到有位置,市委、市政府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和年度考核内容,有部署、有措施、有考核;各乡镇(街道)也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有保障,各级党委、政府确保了计划生育正常的工作经费,做到机构稳定、经费到位、队伍加强;有力度,“一票否决制”审核把关严格,共审核把关各类拟评先进43批次,共否决12个单位。

二是部门配合,落实综合治理的力度大。各相关部门工作重点明确,联合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联合攻关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如宣传部门把宣传贯彻中央《决定》纳入各级党委的宣传工作之中,公安、卫生与人口计生部门共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法院与人口计生部门联合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我市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做法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部分市县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和谐计生有新特色。人口计生部门创新工作方法,以“依法管理顺民心、优质服务暖民心、政策推动得民心、民主管理聚民心、综合治理保民心”为重点开展了“机制建设年”活动,基本建成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

四是重视基础,抓基层基础工作成效好。实施“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评出了50个计划生育示范村和1000户计划生育新家庭,调研信息《*市“五走进”助推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被省政府刊用;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制度,有2509名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民享受政府每人每年600元的计生政府养老金;完善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管理机制。三江街道、甘霖镇荣获20*年度*市计划生育示范乡镇(街道)称号。*乡等8个乡镇(街道)获得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科学分析、清醒认识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少数领导干部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思想认识不足,或盲目乐观,国策意识淡化,或畏难“怕管”,工作力度不足。二是重点难点问题治理难度加大。现阶段一些经济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措施缺乏有效衔接,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难以突破;违法生育控制形势比较严峻,全国范围内超生现象有反弹趋势,我市也不例外,近三年来我市的计划生育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富人和城镇居民超生的现象逐步显现。三是基层基础还相对薄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队伍素质与承担职能要求和满足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等等,都需要我们加以应对和努力。

二、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9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坚持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积极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主要是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指标:全市出生人数控制在6600人以内,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9.20‰和2.60‰以下,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以内,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工作核心。当前形势下,必须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放松,坚持依法行政和执行现行生育政策不放松,坚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放松,坚持稳定计生队伍、夯实基层基础不放松。因此,需要我们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领导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经费投入到位。要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继续在评选各类代表和先进中实行计划生育审查制度,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今天市政府将与21个乡镇(街道)和34个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会后要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做到“二一二”:即每年召开2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计生工作,每年召开1次专门的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总结、表彰并签订责任书,每年解决2个以上的重点难点问题。没有签订责任书的部门也要履行职能,切实抓好本单位、本系统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不出现计划外生育。

二是进一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各相关部门要积极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各尽其能,做到主动抓、配合抓、合力抓。努力在控制违法生育上有新突破,努力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上有新突破,努力在社会抚养费征收上有新突破。这些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尤其是人口计生、公安、工商、财政、劳动保障、卫生、建设、法院等部门共同来解决,突破一些难题。

(二)以市计生指导站改扩建为龙头,加强服务阵地建设

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二次发展”计划,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水平,这是省里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二次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按照“改造市一级、规范乡镇级、调整村一级”的“二次发展”规划,加强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

一是改造市一级。改扩建市计生指导站争取年底完成,该项目在去年就列入国家人口计生委“旧站改造”项目。这项工程是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必备条件之一,还是全省、全国建设的示范性县级指导站之一。市人口计生局要抓紧抓实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快进度,把好质量,保证安全;建设局、招投标中心、建管局等相关部门要履行职能,协助配合。通过改造,市计生指导站要达到“四优一满意”(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标准,使之真正成为全市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宣传技术服务指导中心,真正成为全市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服务之家。

二是规范乡镇级。根据分类管理和发展需求,每个乡镇(街道)要建好一所规范化、温馨化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在现有基础上规范好,并做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服务工作,同时与卫生、妇联共同做好妇女生殖健康普查工作。

三是调整村一级。结合行政村撤并,市人口计生局与乡镇(街道)要共同指导好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的调整和建设,通过创示范、求规范,更好地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需求。

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有相对固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三)以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为目标,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创建活动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重要载体。20*年我市创建成浙江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后,每年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巩固创建成果,已为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我们要按照国优“六好”(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标准,积极开展争创活动,全面提升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完善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创建工作的重点要在实施三项工程、完善一项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实施“优生促进工程”。今年*市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的通知》,主要是“六免二补助”政策(即婚前免费医学检查、孕前免费优生检测、困难家庭孕产妇免费产前检查和高危人群免费产前诊断、病残儿免费鉴定、困难家庭孕产妇免费补充营养素、困难家庭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新生儿疾病和听力免费筛查、困难家庭残疾儿康复训练补助),是一项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通过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来促进优生。我市将在调研、测算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优生促进工程”实施意见。这项工程涉及各乡镇、街道和财政、民政、卫生、人口计生、残联等部门,大家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把这项民生工程抓好。

二是实施基层基础强化工程。启动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双示范建设工程,主要做好“两个结合”文章,一方面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阵地建设;另一方面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配好计生服务员,落实报酬,稳定村级计划生育队伍。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生育关怀行动”,鼓励开展“生育关怀”公益金冠名活动。

三是实施生育文明建设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出台我市贯彻实施意见。加大对各级党政干部和全社会的国策教育力度,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活动等方式,在全市再掀学习宣传贯彻的新热潮。巩固和加强人口计生宣传主阵地建设,挖掘和培育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特色亮点,深化青少年人口健康教育,进一步普及科学、进步、文明的生育观念,努力打造“品牌计生”。

四是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推广农村计生家庭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做好生育保险工作,全面落实双农独女家庭奖励优惠政策和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深入实施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出台落实独生子女伤残、困难等特殊对象的救扶制度,逐步扩大计生公益金救助面,让更多执行计生国策的家庭得到更多实惠。

第二方面,简要回顾20*年公共卫生工作,部署落实2009年工作任务

一、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全市公共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20*年,我市公共卫生工作按照“卫生强省”建设要求,围绕“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通过增加卫生投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网络,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机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一是组织领导力度更大。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对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市政府分别召开了全市公共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文件;市人大对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市政协对有关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促进了公共卫生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经费投入更多。市财政安排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农民健康体检、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等专项资金,全年累计2796万元,保障了公共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了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督查考核更严。市委、市政府把农民健康工程和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的政绩考核内容;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局联合对12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进行了绩效评估;市爱卫会每半年对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工作“二建三比”竞赛活动和乡镇(街道)机关环境卫生竞赛活动进行检查通报。

(二)工作网络更加完善

主要是建立健全了“两线三级”的管理体制,即行政管理线和技术服务线,市级、乡镇(街道)级、行政村级。“两线”相融,“三级”相通,实行了农村公共卫生的“网格化”管理。行政管理线做到纵向到底,全市现有42个部门分管领导,22名分管乡镇长、主任,22名镇级公共卫生管理员,1153名村级公共卫生联系员从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技术服务线做到横向到边,主要是在市级建立了以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防治院为主体的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在乡镇(街道)设立了公共卫生科,在村级配备了441名责任医师,共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三)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20*年,全市参合率达到97.57%,累计报销53.93万人次,报销金额3369万元,农民受益率达93.38%;今年参合农民57.48万人次,参合率98.06%。

二是首轮农民健康体检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已累计体检44.6万人次,占参合农民的82.2%,并将筛出的10万多名慢性病人落实到责任医生,由责任医生上门随访,跟踪服务。

三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组织开展以卫生知识进农家、卫生法规进企业、卫生服务进村庄和创农民健康教育示范村(社区)、创职业卫生管理示范厂(企业)、创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三创”活动,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项目指标完成率达90.5%。

四是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目标基本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委全面完成了乡镇级环卫基础设施和各行政村的垃圾站(房)建设任务,共建成垃圾填埋场4个、压缩式中转站6座、焚烧炉2只,简易式片级转运站41个、村级转运站338个,垃圾站(房)6156只,配垃圾清运车937辆;已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行政村423个,占91.3%;共配备专(兼)职农村保洁员1453人、清运员639人。甘霖镇创建成省级卫生镇,三界镇创建成*卫生强镇,雅璜乡创建成*市卫生乡(全*市第一个卫生乡),并创建了一大批卫生村。

五是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三界镇创建成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霖镇创建成省级中医药进社区先进单位,市精神病防治院迁入新址。同时上海中山医院*医疗合作中心在市人民医院成立,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国内顶尖医疗专家的服务。

六是重点疾病防治成效明显。血防工作开展了以“全面清查螺情,有效压缩面积”为重点的查灭螺工作,灭螺110万平方米,查病1.38万人,继续保持“三无”目标(无新发病人、无病畜、无阳性钉螺)。结核病、艾滋病、精神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共发生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七是卫生监督执法切实加强。组织开展了“餐饮消费环节百日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在餐饮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对农村家宴实行申报制,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职业卫生进一步加强,取缔游医窝点3家。

八是无偿献血全面普及。增强有效宣传,加强献血服务,继续保持100%实现自愿无偿献血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全年累计无偿献血3347人次,献血量达125万毫升,占临床用血的1*.09%;街头献血400毫升2332人次,占街头献血人次的93.72%。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重民生、办实事、谋创新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和卫生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努力工作、辛勤劳动的结果。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向大家的辛勤劳动和全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公共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公共卫生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村级公共卫生力量薄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条件还较差,特别是用房建设任务很重;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些项目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符;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重点疾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和加强。

二、扎实做好今年我市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

2009年,我市公共卫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卫生强省”建设要求,把握重点,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具体有三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以“四张网”为保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网。推行公共卫生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模式,建立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机制,强化市级妇幼保健、疾控、卫监、精防等机构的技术指导功能,构建覆盖城乡、盖边沉底的公共卫生管理网络。

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提高各类传染病防治能力,各级各类医院设立规范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设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应急检验队伍,加强艾滋病等实验室建设;完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新建市传染病区;继续抓好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和精神病、高血压、肿瘤等常见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三是构筑医疗卫生急救网。加强市急救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急救水平;整合医疗应急处置资源,完善医疗救治途径,建立快速反应、准确定位、有序抢救的急救网络,保障人民群众在紧急状态下的生命安全。

四是健全卫生监督管理网。加快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在市区和乡镇建立7个监督分所,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预警等工作,提高对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水平。

(二)以“三项工程”为基础,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程。根据《*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今年扩建*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工程建设按照“乡镇(街道)是建设主体、医院是服务主体、市财政给予适当的补助”的模式进行操作:市财政分别按每人每年20元、15元的标准落实城镇、农村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对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每家分别补助20万元和5万元;乡镇(街道)要落实建设土地,筹集建设资金,建好中心、站。

二是推进卫生人才建设工程。市级重点是加快名科、名医培养步伐,乡镇重点是加大责任医生、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上海中山医院*市医疗合作中心、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基地作用,推动全市医疗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解决看得好病的问题。

三是推进农村中医创优工程。全力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活动,力争创建成功。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提高中医药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参与率。为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我市将把2009年省财政新增的人均10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用于中医药报销。

(三)以“七项工作”为重点,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一是落实城乡公共卫生项目任务。按照省政府要求,从今年起,城市和农村都要实施公共卫生项目服务。我市还被省卫生厅列入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2个示范县(市)之一。今年卫生部门要完善城乡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抓好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项目任务;要创新项目考核与保障机制,以公共卫生项目落实率和群众对责任医生的满意率为根本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形成“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经费到人”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全市每个家庭都拥有责任医生,项目的落实率达到85%以上。

二是推进农村居民健康体检工作。今年,省财政将增加农民健康体检补助经费,增设乙肝病毒抗体等监测项目,加强对农民重点疾病的监测管理。我们要认真总结首轮农民健康体检的经验,进一步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不断提高健康体检质量。各乡镇、街道认真做好体检的宣传、组织工作,发动农民主动参加体检,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当年体检率要达到45%以上。

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21个乡镇、街道和开发委,已有21个单位参合率达到90%以上,说明这项工作已真正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重点是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提高报销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市政府今年又拨出132万元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力争从6月1日起在市内各定点医院门诊实行刷卡即时即报,这样就实现了住院、门诊“一条龙”刷卡即时报销。

四是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在基本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是“建、清、创”:“建”就是各乡镇(街道)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市爱卫会要不定期进行暗访,加强面上工作指导、检查,进行录像点评、情况通报;“清”的重点是清理垃圾、清洁家园、清洁村庄;“创”是创卫生乡镇、卫生村,今年新农村建设将对重点村的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绿化、洁化等开展一体化的建设和管理,希望大家抓住这个契机开展卫生村镇创建,制订好创建规划。市区是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量大面广,而且创建任务很重。市区街道、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对照标准,搞好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并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展工作。

五是巩固无偿献血成果。要巩固和完善“以街头献血和志愿者献血为主,单位应急献血为补充”的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模式,保持无偿献血比例100%的目标,街头献血量占临床用血比例达到75%以上,成份输血率达到95%以上。要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不断营造无偿献血的浓厚氛围。要搞好日常血源组织工作,保障医疗临床用血。要做好应急献血工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献血队伍建设,落实职能科室和献血联络员,切实做好献血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确保在冬夏季血源紧缺和血液偏型时应急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积极探索志愿者无偿献血工作模式,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以保障应急献血的血源。

乡镇家庭医生工作计划篇5

一、明确责任,加大农村卫生投入

农村卫生工作关系到保护农民健康、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做好农村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各级人民政府要努力增加卫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积极调整卫生支出结构,从现在起到2010年,各级人民政府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二、合理安排各项农村卫生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卫生的财政补助范围包括: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必要的医疗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建设以及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农村公共卫生经费

根据当地服务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量及乡(镇)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并考虑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等因素,由县级财政合理安排公共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工作需要的人员和业务经费。

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主要实行项目管理。县级卫生部门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及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实施所需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人员经费按照工作量核定,业务经费按照开展项目工作必需的材料、仪器、药品、交通、水电消耗等成本因素核定。项目可以交由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组织实施,也可以由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交由其他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目前不具备项目管理条件的地区和不适合按项目管理的工作,可以按照定员定额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核定公共卫生经费。

省和市(地)级卫生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市(地)、县(市)、乡(镇)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补助。省级财政承担购买全省计划免疫疫苗和相关的运输费用。

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的预防控制项目给予补助。

村卫生室、民办卫生机构或乡村医生、个体医生承担预防保健任务所需经费,由乡(镇)卫生院等按其承担的具体任务核定。

(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经费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原则上通过医疗服务收入进行补偿。对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必要经费,由县级财政根据医疗服务工作需要予以核定。

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招聘的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工资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核定,其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按当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标准核定,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

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乡(镇)卫生院原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核定,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并逐步实行集中支付。

(三)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

农村卫生机构的建设应与当地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合理确定政府举办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政府举办的县乡两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由县级计划部门按基建程序审核批准后,列入年度投资计划,其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定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修缮、设备更新购置、人才培养等项目支出,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情况,经论证后合理确定,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年安排。

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给予补助。

(四)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经费

县级财政按实际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和补助定额对合作医疗给予资助,并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及工作任务量等因素合理安排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县级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可以直接用于贫困农民家庭大病医疗费用的的补助,也可以用于资助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省级和市(地)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给予适当支持。

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省、市(地)、县、乡各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资助标准,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地方财政每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资助资金应不低于人均10元。

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农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和中西部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支持。从20*年起,中央财政根据试点进展情况,逐步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补助资金。

三、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

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要认真做好乡(镇)卫生院经费指标划转等有关工作。

乡(镇)卫生院经费指标上划基数,原则上由各地按当年县级财政下划乡(镇)财政的经费基数,参考经济增长及近几年乡(镇)政府经费安排情况合理确定。其中:人员经费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划转,原县级下划到乡(镇)管理的人员(含现已离退休的人员,不含已脱离卫生院的人员)所需经费全部上划,下划后新增加的人员按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留岗的人员所需经费上划。

乡(镇)卫生院的资产,要在乡(镇)财政和卫生院认真清查的基础上,由县级财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清产核资验收后,交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县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加强监督管理,防止乡(镇)卫生院资产流失。

乡(镇)卫生院经费指标上划后,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对全县(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县级财政部门统一核定农村卫生经费预算。乡(镇)人民政府要继续对农村卫生工作给予支持,并按规定在用地、用工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

各级财政、计划、卫生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农村卫生资金和财务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

国家计委

乡镇家庭医生工作计划篇6

1.1资料来源

利用2011-10内蒙古卫生厅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区1294家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收集的数据资料。

1.2方法

对收集来的调查表使用Excel2007建立了数据库,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优先等级划分

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化验检查等疾病诊断能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能力,家庭服务和转诊制度等连续服务能力。按照功能和项目等级对服务项目归类,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功能共计62个服务项目(具体见下表)。其中一级为最应优先开展和保证的项目,二级是其次需要优先和保证的项目,三级是目前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和机构需要开展的项目。

2.2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能力较低

本次调查发现,在基本医疗服务的62个项目中,我区乡镇卫生院平均开展项目数为39.4个,开展比例为60%左右。从优先等级来看,有37.4%的乡镇卫生院尚不能提供最应优先开展的保障居民最基本健康需求医疗服务项目。而二级项目的开展比例不足50%,三级项目开展比例更是只有25%左右。可见,我区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尚有不足,距离“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2.3乡镇卫生院常规检查项目覆盖率不足,制约基本医疗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在21个化验检查项目中,乡镇卫生院平均开展了9.7个,平均开展了46.2%。分优先等级来看,一级开展项目,包括血压测量、X线、B超、常规心电图和三大常规检查(血、尿、便)等,作为最基本的检查项目,平均开展比例为70.0%,仍有约30%左右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我区的三大常规检查的机构开展比例远远低于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80%)。;5个二级项目平均开展比例为40.0%;三级项目平均开展比例为20.0%。常规检查是基本医疗功能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和依据,因此,乡镇卫生院不应该存在常规检查的盲区,应普及三大常规检查。

2.4乡镇卫生院常见病诊疗能力不高,中医基本技术有待继续推广

本次调查显示,常见病诊疗服务中,乡镇卫生院平均开展比例为52.3%,近一半的乡镇卫生院没有开展。分优先等级来看,三级项目的开展比例仅为31.1%,可见常见病诊疗能力的欠缺。而传统中医药服务开展比例也不高,有不到60%的机构开展了普通针灸治疗和拔火罐,仅有不到45%的机构具备提供按摩及骨伤科疾病手法治疗的能力,可见中医基本技术在基层的推广仍有待提高。

2.5乡镇卫生院转诊及家庭诊疗服务项目开展比例不均衡

转入服务开展比转出服务低12.8%。此外,家庭护理和家庭病床开展比例明显低于家庭出诊。可见乡镇卫生院仍然存在“转出容易转入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卫生枢纽的作用,减少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入,影响了其自身补偿能力,同时也不利于病人从大医院分流和在乡镇卫生院获得较为经济的后期连续型康复治疗。

3讨论

从以上结果分析可以看到,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能力较低,其主要原因分析有以下几方面:

3.1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配备不足

在本次调查乡镇卫生院25个基本常用设备中,没有任何一个设备的配备率达到100%,全区最普遍配备的设备是心电图机,配备率是79.01%。配备率在70%以上的设备仅有5个,占基本常用设备的20%,具体包括心电图机(79.01%),高压消毒锅(77.13%),X光机(75.27%),计算机(74.5%),超声波诊断仪(73.96%)。还有一些用于急诊抢救的仪器设备不普及,如呼吸机配备率为31.84%,除颤器配备率为23.26%,救护车配备率为47.53%,均低于50%,这极不利于乡镇卫生院急诊抢救工作的开展。此外,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对物美价廉的中医诊疗技术,但几乎没有乡镇卫生院拥有相应的中医药设备仪器。基本医疗设备的缺乏制约着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影响着农牧民就医的可及性。

3.2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数量少,人员素质低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内蒙古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量,除每千农业人口拥有医师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每千农业人口卫生技师(技士)数差距最大,内蒙古拥有量仅为0.21,仅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8.2%,不足一半。再加上乡镇卫生院现有的卫生人力素质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卫生人员所占比例47.9%,中级及以上职称卫生人员所占比例为21.4%。这些导致一些乡镇卫生院虽配备了基本设备,但却不能开展相应的检查,也就影响着对一些常见病诊疗服务的提供。从每千农业人口拥有的护士数来看,内蒙古(0.22)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6),护士的严重缺乏使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项目的开展受到影响。

3.3家庭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

家庭诊疗和双向转诊是目前乡镇卫生院为居民提供的一种连续性治疗,并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但内蒙古一些乡镇卫生院家庭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导致转入服务开展较少。

3.4乡镇卫生院管理落后,未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由于新医改处于转轨阶段,绩效工资制没有制定实施,或者制定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激励性,部分乡镇卫生院出现了卫生人员工作枳极性降低、推矮病人、医疗服务范围缩小的情况。尤其是部分全额拨款、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乡镇卫生院出现了不愿意提供医疗服务的现象,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4建议

4.1合理增加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的配备

政府应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增加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配备,提高诊断治疗。如增加呼吸机、除颤器等一些急救设备,尤其是要加大救护车的配备。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一些农牧民居住地处偏僻,距离乡镇卫生院较远,应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一台救护车,满足农牧民急救需求。同时,要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一些中医药设备仪器,促使其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

4.2加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设备的配备只是外部条件,更主要的是要依靠卫生人员。针对目前卫生人员匮乏、技术水平低的现状,应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外来人才,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卫生人员常见病诊疗知识技能和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培训,并鼓励他们外出进修学习,提升他们的基本诊疗能力。在普及基本医疗服务一级项目的同时,要着重提高二级项目的提供能力。

4.3完善家庭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

应建立起以乡镇卫生院为核心的双向转诊机制。同时,提升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项目的开展能力,以使乡镇卫生院能够承担双向转诊病人的后期护理治疗。

4.4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建立制度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乡镇家庭医生工作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改善民生,按照“解放思想、拼搏实干、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原则。一是城乡统筹,突出重点。民生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应当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做到民生计划依托项目支撑,确保实现重点突破。二是以人为本,便民优先。坚持以人为本谋发展,便民优先促和谐,把是否对群众有利、是否方便群众作为首要目标,多兴惠民工程、多上便民项目,确保人民群众同步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三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科学安排,与其他发展计划相协调。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调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确保重点民生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尽早发挥效用。

二、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的要求,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民生改善工作达到“一个目的”、实现“三个提升”、做到“六个确保”,与经济发展“三步跨”战略同步推进,2011年位居兄弟县市区前列,2013年跃升到全省中游以上水平。

“一个目的”,即通过实施民生改善计划,达到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的目的。

“三个提升”,即一是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二是提升城乡居民保障水平,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六个确保”,即一是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和失地农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确保基础教育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职业教育达到“全国千所示范校”标准。三是确保城乡居民各项社会保障在政策范围内做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四是确保公共医疗服务整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明显提高,人人享有医疗保健。五是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六是确保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计划安排

实施工程,重点安排33个项目,计划投资53亿元。

(一)突出民生之本,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

就业和再就业培训项目:投入996万元,大力支持和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职工等就业再就业工程。全县每年新增就业再就业岗位3500个,其中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2100个岗位,为特困人员提供400个岗位。每年组织创业培训600人,再就业培训400人。为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等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

(二)夯实民生之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工程

1、校舍新建扩建项目:(1)投资1620万元,在第二实验小学新建建筑面积4000㎡的教学楼一栋,征地23亩建设300米的环形操场。(2)投资260万元用于实验中学、佛山中学运动场建设。(3)投资1900万元,购置微机4150台、图书122万册、教学仪器25万件、音体美器材13.8万台(件)。(4)投资3570万元用于危房改造47910m2。(5)投资300万元对聋哑学校进行改造。(6)投资5340万元,完善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84处农村社区幼儿园。

2、职业教育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新建5200m2综合实验楼一栋,建设汽修汽驾、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焊接、农技、服装六个实验实训基地。

3、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资金1.4亿元,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免费提供教科书。

4、学生资助体系项目:(1)投入资金260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2)投入资金650万元,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3)投入资金1800万元,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三)筑牢民生所依,完善社会保障工程

1、社会保险制度建设:(1)投入资金200万元,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保基金征缴管理体系。(2)城镇规模以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参保职工达到4.3万人,企业社会保险费收缴达到4.9亿元,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保障体系。(3)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效参保人数达到2万人,收缴保险费5700万元。(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万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缴达到2.7亿元。(5)继续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工作,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5.6万人,参保率保持95%以上,收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3480万元。(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8万人,工伤保险收缴1400万元。

2、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排低保资金1亿元,用于解决城乡低保人员生活补助,做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根据物价指数变动情况按国家有关政策适时调整。

3、农村五保供养项目:投入560万元,新建敬老院房屋370间,集中供养率达到98.7%。投入1510万元,新增五保集中供养对象660人,集中供养人数达到2100人,并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五保供养标准。

4、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项目:筹措资金350万元,保障患大病群众的基本生活,到2013年对符合大病救助条件的家庭提供最高3000元的救助金,逐年加大对五保对象的大病救助力度。

5、社会福利中心项目:投资2500万元,建设老年公寓楼、办公楼和服务楼。

6、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投资180万元,对残疾人实施医疗、康复救助配置仪器660件,手术470例,使千名特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电脑、编织、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300人,使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0%。

7、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投资150万元,对1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居住危房进行改造,使残疾人贫困户住房标准达到当地一般农户住房水平。

(四)解决民生之需,推进公共卫生建设工程

1、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筹资2.95亿元,参合率达到99%以上,受益农民达到59.5万人。

2、疾病控制中心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50万元,建设疾病控制中心,初步建立并完善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3、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项目:(1)投资7900万元,建设人民医院1万m2的病房楼,添置直线加速器、磁共振设备;实施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改造;县中医院购置彩超、CT、CR、胃镜等设备;建设第三人民医院4000m2的多功能病房楼。(2)投入资金330万元,完成1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改建。(3)投入资金5050万元,完成13处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新改扩建项目,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4、食品和药品检验检测系统项目:投入30万元,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形成食品安全信息网络、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五)拓宽民生之源,落实城乡居民增收工程

1、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1)投入12亿元,落实粮食直补、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等各项惠农补贴政策。(2)投资380万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每年转移就业人数2000人以上。(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投资150万元,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50个。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1%。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中游水平。

2、完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机制:企业职工工资年均增长高于经济发展速度,2013年人均年工资达到全市中等水平。逐年提高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水平,在县乡统一标准、统一发放的基础上,提高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和在职人员的住房补贴、津补贴,2011年达到目前工资改革政策标准。

3、实施计生惠民、爱民工程:“惠民工程”。(1)投入资金760万元,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2)投入资金100万元,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政策。(3)投入资金2280万元,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爱民工程”。(1)投入资金1420万元,实行计划生育基本技术免费服务。(2)投入资金130万元,对部分计生贫困家庭、计生家庭学生开展生育关怀行动。

(六)改善民生所居,实施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程

1、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投入资金935万元解决城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其中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65万元,投入廉租住房资金450万元,实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m2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有其屋。

2、住宅社区建设和城中村、旧城改造:投资2.6亿元,搞好杭州花园、锦绣华庭、山水人家等住宅小区建设,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步伐,计划完成住宅建筑面积80万m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m2;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力争达到32m2。对城区小街小巷进行硬化整治,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

(七)立足民生所娱,抓好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工程

1、文化下乡活动项目:投资1010万元,组织“百戏”下乡活动,演出400场(次);农村公益电影下乡放映达到4.3万场(次);送科技图书下乡10万余册,拓展文化信息资源覆盖面。

2、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投资560万元,到2010年14个乡镇完成改建或新建文化站工程,完善县乡文化服务网络,使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户。

3、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投资1960万元,完成560个村的体育健身工程及农家书屋建设。

4、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2011年建成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5万m2的博物馆。投资280万元改造县图书馆。

5、科普富民项目:投资20万元,完善科普村村通“六个一”工程,创新实施科普“三百”工程,构建县乡村三级科普组织网络。

6、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工程项目:投资2640万元,加快有线和数字电视工程建设,2010年农村有线电视全县通村率达到100%,2012年全县入户率达到80%;2013年城区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8000户,占到城区有线电视总用户的80%。

(八)关注民生所安,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城乡社区和乡镇驻地发展规划项目:投资480万元,完成新社区布点规划和80个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任务。适时进行农村社区化试点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改水、改路、改厕、生活垃圾处理等资金投入。

2、垃圾、污水处理和水厂建设工程项目:(1)投资5000万元,到2010年建成日处理150吨垃圾处理场。(2)投资3100万元,2009年完成污水处理场二期工程。(3)投资1750万元,到2009年建成日处理2.5万吨中水回用工程。(4)投资2490万元,到2010年建成3万吨水厂。

3、交通网络建设项目:投资16亿元,组织实施、完善“二环”、“七横”“八纵”、“三条通道”、“十六个客运站”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纵横贯通、干支相连、快速便民的交通网络。其中,投资2.56亿元,对17条公路中总里程为100公里的干线公路进行改建;投资7.71亿元,建设“三个通道”中的公路通道及航运通道;投资2100万元,完成“十六个客运站”中的王台、腊山客运站建设以及县城汽车站扩建改造;投资5.54亿元,建设东徐高速段、农村公路等重点工程120.9公里、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养护193.8公里、农村公路养护850公里。

4、农村新能源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沼气生态村达到175个,惠及1.5万农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万m2,达到11万m2。

5、荒山造林项目:投资2460万元,至2012年全县完成荒山绿化4.1万亩。

6、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8000万元,完成186个村、16万人的农村自来水工程。

四、推进措施

(一)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各级各部门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做到一件事一件事地办,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县政府与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乡镇签订重点民生改善计划责任状,通过层层抓落实,扎实做好民生重点项目实施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民生项目,建立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与协调,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实施项目细化机制。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根据民生改善重点项目总体计划,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子计划,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逐年推进,确保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县民生改善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工作调度,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指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认真研究制定支持民生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尽量给予减免支持,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三)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切实加大对民生计划项目的政府投入力度,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将每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采取政策扶持、政府投入、社会筹资、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等措施,确保项目资金的落实。

(四)严格项目管理机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对民生计划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等依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中标单位。项目建成后,由项目法人及时组织预验收,并抓紧进行项目竣工决算,在此基础上报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实行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制度,对项目从规划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乡镇家庭医生工作计划篇8

(民政部分)

 

县医改办:

根据省市医改办要求,我局认真开展资助城乡低保户、农村特困人员、城镇特困人员、城乡孤儿、低收入重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对象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对因病困难居民实施医疗救助,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帮助我县城乡困难群体看病难问题,切实减轻他们因病医药费负担问题,我局在2016年12月前资助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城镇特困人员(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城乡孤儿对象,全县共15947人,即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12个月)按B档每人年资助230元,资助金共366.78万元,全部由县财政负担。

二、主要做法

(一)资助参保情况。县民政局已下拨通知要求乡镇、区场、龙城街道的社会事务办(民政办)将确定享受2017年的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城镇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城乡孤儿对象务必在2016年11月25日前报当地乡镇所在地的劳动社保所录入参加2017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负担的参保费用全额由县财政直接划拨入县社保局。

(二)**县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卫计局、社保局、审计局关于印发《**县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龙民〔2014〕29号)和《**县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施方案》(龙民〔2014〕30号),制定了救助标准,并从2014年7月开始实施。

从2017年1月1日起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社会救助对象、扶贫对象年度政策内医疗费用,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比例部分费用(含住院起付标准,但不含特定门诊费用),按100%比例予以救助;超过1万元以上部分,扣除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支付95%后,再按100%比例予以救助。特困人员(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城乡孤儿对象住院的自费部分、门诊的个人自付部分按季或半年100%比例予以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其政策内的住院医疗费用,在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报销、接受住院一站式救助、大病商业保险补偿后,个人支付部分每人每年累计超过3000元,且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可申请临时医疗救助;截止2017年8月我县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55.83万元,救助540人次(凭单医疗救助203人次支付126.02万元;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救助337人次支付29.81万元)。医疗救助住院凭单和一站式救助支出147.53万元,救助512人次,医疗救助人均补助水平达2881元。高于省规定的2828元。

(三)医疗救助金的发放由县财政直拨到县民政局,再由民政局划拨到有关乡镇财政所,通过银行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社会化发放率100%。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由县民政部门按季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县财政部门凭县民政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表按季拨付到各定点医院专用账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做好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系统。做好系统建设、资金拨付等工作。

(二)继续做好资助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城镇特困人员、城乡孤儿和低收入重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对象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县民政局要求乡镇、区场、龙城街道的社会事务办(民政办)将确定享受2017年的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城镇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对象在2017年11月25日前报当地乡镇所在地的劳动社保所录入参加2018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请各地与当地乡镇社保所沟通,确保所有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负担的参保费用全额由县财政直接划拨入县社保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