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8篇

时间:2022-11-14 09:14:24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篇1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包括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第一套是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Project English)学生用书(以下简称《仁爱版》)。第二套是由陈琳与SimonGreenall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English)学生用书(以下简称《外研版》)。第三套是由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以及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联合编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目标)》(GoForIt)学生用书(以下简称《人教版》)。三套教材均是我国各地使用最为广泛的初中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套教材都是依据《新课标》而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使用。其中,《仁爱版》和《外研版》均为6册,每个学期一册书,《人教版》则包括5册,前4册用于七、八年级,每学期一册,第5册用于九年级。本研究的统计范围包括教材中各部分的文字材料,但不包括教材中出现的人名,以及汉语地名的拼音形式,如Lucy,YaoMing,Shanghai等,但保留了其他地名,如Liverpool,Chicago等。我们认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前者不属于英语词汇范围,而后者作为异国文化一部分,应该被看作英语词汇。

2.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考察三套初中英语教材词汇的总体概况,同时把这三套教材的词汇与《新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初中阶段的词汇进行对比。本研究着重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三套教材分别呈现怎样的总体词汇特征?(2)与《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相比较,三套教材所使用的词汇分别具有多大程度上的一致性?

3.统计工具和基础词表的编制

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工具是由Nation等人开发的词汇分布分析软件Range。该软件提供根据高频词编制的三个基础词表(Baseword Lists),研究者可以以基础词表为依据对任何文本材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文本材料中有多少单词属于基础词表范围、这些单词的出现频率、基础词表单词在文本材料中的覆盖程度或者在不同文本材料的跨度情况等。此外,该软件还可以统计出文本材料的形符(token)、类符(type)、词族(word family)的数量。

Range软件所附带的基础词表以词族为基本单位,一个词族包括本词(headword)、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形式,如以care为本词的词族包括cares,cared,caring等曲折形式和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uncared,uncaring等派生形式。然而,按照我国编制词表的惯例,通常把派生形式列为独立的单词。例如,《新课标》词汇表中的work,worker;clean,cleaner;celebrate,celebration;compete,competition,competitor等均列为独立的单词,而在Range的基础词表中,这些单词都分别编排在work,clean,celebrate,compete的本词之下。在我们所编制的基础词表中,一个词族只包括本词和它的曲折形式,而它的派生形式都被单独列为本词。我们认为,这样处理一方面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单词总数没有因为把所有派生词都归于根词而缩减。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自行编制的基础词表的一个词族就相当于一个单词。如统计work,work,worked,worked,working,works,worker的时候,结果应该为形符7个,类符5个,词族(或单词)2个。

4.统计过程

本研究除了使用Range所附带的基础词表以外还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依据《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编制了一个基础词表,并以这个基础词表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统计分析。整个统计工作按如下程序完成:(1)通过Range软件分析《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教材的总体词汇概况;(2)把《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编制成一个基础词表,并以此为依据对《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教材的词汇进行对比。

二、结果与讨论

1.三套教材总体词汇概况

表1列出了《仁爱版》、《外研版》以及《人教版》各册的形符(文本中出现的所有单词,包括相同词形重复出现的单词)、类符(不同词形的单词)的总数,以及类符与形符之比。

表1 《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词汇总体情况

表1统计结果显示,《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的容量差异较大,三套教材的词汇总数分别为93590,199472和109502个,《外研版》的形符数远远多于其他两个教材。从各册形符和类符的总数看,三套教材的词汇总数从初中七年级到九年级基本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语言输入总量从初中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致的,即学习的时间越长、年龄越增长,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就越强。此外,我们还观察了三套教材的词汇多样性。词汇多样性指类符与形符之比(Type token ratio or TTR),是考察文本词汇丰富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类符与形符的比值越高,词汇丰富性越高,即重复使用的单词就越少。各册的类符与形符比的统计结果表明,《仁爱版》、《外研版》词汇丰富性基本都是呈现从低年级教材到高年级教材的递增趋势,换言之,第1册的词汇重复使用的程度最高,第6册词汇重复使用的程度最低。《人教版》前4册教材也基本如此,但第5册(最后一册)的类符与形符的比值却明显减少。这说明《人教版》第5册基本上是以复习旧知识为主,增加新词汇相对较少。

2.《新课标》词汇与三套教材词汇的对比

《新课标》附录中共收单词3300多个、词组369个,包括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词汇。《新课标》并没有标明哪些词汇属于初中阶段,哪些属于高中阶段。因此,考虑到本研究的目的,我们需要将初中阶段词汇分离出来。我们所划分的依据是与Range基础词表的词汇进行对比,找出最高频词汇,同时按照《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所规定的1500~1600个词汇量来进行确定。最终确定初中阶段为1615个单词,高中阶段为1701个单词,总词汇量为3316个。此外,本研究不涉及词组。表2是《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分别与三套初中英语教材词汇对比的统计结果。

表2 《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与三套教材词汇的对比

统计结果显现,从形符数看,《新课标》词汇在《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的总体词汇中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分别达到了92.18%,93.52%和91.22%。也就是说,在《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英语教材所出现的所有词汇的总数中,不在《新课标》初中阶段1615个单词范围之内的只占7.82%。6.48%和8.76%。

词族统计结果标明,三套教材在《新课标》词汇范围内的单词总数分别是1521,1479和1339个,这基本上与《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1500~1600个英语单词是一致的。

然而,从表中的类符对比数据来看,《仁爱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500个,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1498个,类符比为65.53%和37.47%;《外研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655个,在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2132个,类符比为55.46%和44.54%;《人教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100个,在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1494个,类符比为58.43%和41.57%。以上数据表明,《新课标》词汇总体上虽然在三套教材中使用率都达到了90%以上,但是其中多数单词是重复使用,而且是以同样的词形反复出现。并且,出现在三套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非课标词汇的数量和比例都偏高。这种现象以《外研版》表现得最为突出,教材中非课标单词多达2132个,占类符比的44.54%。由于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超纲词汇,学生学习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此外,从形符数和词族数的对比来看,我们还观察到,《仁爱版》的词汇总数虽然最少,只有93590,然而所包含的《新课标》词汇是最多的,完全达到了《新课标》对初中阶段1500~1600个英语单词的要求。相比之下,《外研版》的形符总数比《仁爱版》的多一倍,但所使用的《新课标》单词只有1479个。

三、结论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篇2

下面,以长春版小语教材三年上册和四年上册为例,从教材编写的角度作一简要的分析。

一、学习词语

两册教材的许多课文后面都安排了“读一读”和“写一写”这样的题目,这是课文要求让学生掌握的词语。应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会运用,并且会写,力争读熟的基础上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1.学习常见词语。如三年上册8页安排了“读词语”的题目。包含了“道别 离别 掠过 辽阔 透明 一片片 一排排 一阵阵”这些词。这些词语简单,容易掌握。这里既有动词、形容词,还有数量词,都是经常使用的书面词语和口头词语,应该理解运用。

2.学习难理解词语。还有一些词语,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如三年上册50页“读一读,不懂的词查一查词典”。这里的“仰天长叹翻滚奔腾光明锃亮永恒不泯”学生有些陌生,要查字典来理解。

3.学习叠词用法。四年上册41页 “读一读,比较下列各组词语有什么不同。”其中一组词语是“一层 一层层 一层一层”。这体现了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叠词,需要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和表达效果上进行认识和体会。

4.学习词语运用。把词语放到词组中或句子中,这是词语运用的常见形式。课后题中也经常出现。如三年上册3页“读课文,写句子”中有“金黄的________ 雪白的________天蓝的________ 紫红的_______”四年上册14页“读一读,填一填”是把两组音相同,但字不同的词语填到具体的句子中。59页“读一读,填上恰当的词语”包括“_______草原________晚霞 ________夜晚 ________光芒”这也体现了词不离句的原则。

二、掌握句子

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可见,句子是词语和段落的连接纽带。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子,对于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关系重大。长春版教材在课后题的编排中也非常重视让学生掌握句子。

1.积累词句。对于课外书中一些好的词句,学生要善于搜集、整理、学习。如三年上册6页安排“做一做,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味道的词句”。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找一找课外书中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阅读欣赏,积累语言,感受秋天的特点。在学习具体课文时,老师可以根据篇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积累。

2.仿写句子。儿童的特点是善于模仿,在模仿中学习。对于常见句式进行模仿练习,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如四年上册59页“读一读,再仿写一个句子”。是对常见句式“……是……,也是……;只有……才……”的学习和运用。其实,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3.学习表达。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四年上册45页“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中的第二句采用具体描绘的方法,使句子表达更生动。四年上册56页,“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让句子更生动。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具体描写和用修辞可以让句子更形象,更生动。这也为习作表达奠定了基础。

4.学习关键句。总起句和中心句对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句子需要学生学习和认识。如四年上册45页“句子的研究”中给出了如下的句子:

“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

三个句子都是每个段落的总起句和中心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一点,要引导学生认清楚。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三个句子在内容表达上是递进的关系。中国古代——中华民族——世界历史。范围不断扩大,意义更加深远。体现了长城的伟大。

三、理解内容

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这样的习题。如“读一读,你想到了什么?”,“读一读,想一想”,“讨论问题”,“讨论交流”等等。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提示的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本语言,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1.围绕问题理解内容。编者根据课文的特点,直接编排体现课文重点内容的问题,引导师生共同学习。如三年上册66页“读一读,想一想从哪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日月潭确实是‘风光秀丽’?”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风光秀丽”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感受日月潭的美丽。

2.复述课文理解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教材这方面体现的也很明显。如三年上册74页复述课文。84页“根据下面句子的提示练习复述课文”。四年上册30页把幽默讲给别人听,67页分成几段故事讲内容。86页复述课文。这要求我们要根据课后题的要求,扎扎实实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四年上册10页,“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其中“咕噜一转”“缩了一下”“怔怔地”“发呆”非常形象细致地表现了“我”初尝白糖的兴奋、紧张和陶醉及母亲见到白糖吃光后的无言与无奈。结合词句能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学习词语、句子,还是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都应该以语言的习得为核心。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给方法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长春版教材的课后题的编排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教学习词语的方法。如三年上册71页,向我们介绍了学习词语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看图片。74页,也介绍了学习词语的方法。做动作(张望),换个词(仿佛),画画(弧线),找反义词(危险),模仿声音(汽笛)等等。四年上册38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这些方法如果能熟练应用,学生就会迅速掌握大量的词语并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2.教朗读课文的方法。“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第二学段对朗读的总体要求。学生的朗读水平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三年上册8页“怎样朗读课文呢”就明确提出了朗读的方法。对学生朗读《我们去听秋的声音》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即要注意停顿,表示声音的词语要读轻一些。32页“品味词句”这一内容提示我们可以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其实,朗读方法不仅仅这些。语气、语调、停顿、重音作为朗读的四大支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很关键,教师在这个方面要下工夫。

3.教默读课文的方法。“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第二学段对默读的总体要求。四年上册77页安排了“默读”方法的专题。“在默读时,我把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做上了标记,有些问题要向大家请教。”“我一边读,一边把认为比较重要的词句都画出来了,如……”这些具体的指导对于我们指导学生学习默读非常重要。真正做到了读与思,读与画,读与批注相结合,我们应该努力实践。

4.教提出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怎样教学生提问呢,教材给我们很多的提示。如四年上册21页编排了“读课文怎样提问题?”这个专题,告诉我们“可以结合课文题目提问”;“可以结合重点段落提问”;“可以从不懂的地方提问”,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善于提问。可以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归纳典型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长期坚持,学生的问题意识必定会增强。

5.教学习文章的写法。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一大基本原则。课后题的编排上也体现了一特点。三年上册66页《日月潭》“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日月潭的?”课文是按照位置——名字来历——清晨景色——中午景色——总写风景秀丽来写日月潭的。即按照总写——分写——总写的顺序来写的。四年上册53页的《桂林山水》课后题编排了“连段成篇”。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按照总写——分写——总写的顺序行文的。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或全篇的仿写,如,写一写《南湖公园》《净月潭公园》《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小区》《我家的院落》,等等。学习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五、扎实积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最佳记忆年龄是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如果能大量记忆一些经典的东西,比日后记忆会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大赛上说:语文之道是积累之道。这不无道理。只有充分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掌握语言,运用自如。长春版教材这方面也比较重视,课后题中安排了大量的积累内容。

1.词语积累。如三年上册15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头昏脑胀眉清目秀腰酸背痛昂首挺胸。”四年上册16页的“成语研究”,18页“有趣的数字”(数字成语),69页“马的成语”等。这对于学生积累成语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名言积累。三年上册28页“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俄)高尔基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罗丹”。这些对于学生积累语言,指导学生为人做事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3.课文背诵积累。三年上册31页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38页课文语句积累。“从文中摘抄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64页背诵课文《七子之歌——澳门》。四年上册中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虽然没要求背诵,但有的值得背诵片段或全篇。如《桂林山水》《威尼斯的小艇》《田园诗情》等。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行安排。

4.古诗文积累。经典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历来备受重视。长春版教材对此也做了精心的安排。三年上册12首。有胡令能《小儿垂钓》,杜牧《清明》,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汉乐府《江南》,刘禹锡《浪淘沙》,王维《鹿柴》,贾岛《寻隐者不遇》,柳宗元《江雪》,白居易《鸟》,欧阳修《画眉鸟》,《青松》,王冕《白梅》。四年上册11首。有高适《别董大》,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李贺《马诗》,韦应物《调笑令·胡马》,王之涣《登鹳雀楼》,李商隐《乐游原》,李白《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这些内容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开阔视野会有很好的作用。

当然,以上仅是对第二学段的两册教材课后题的简要分析,不能穷尽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部内容。不过,我们仍然要明确,语文学习离不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离不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何教学,方法多样,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和经验。但无论怎样,都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乐学、善学。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实践和总结。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篇3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课文复述 复述方法

一、复述课文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有这样一段描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课堂上应多开展意义和形式相联系的活动,将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课文复述这一教学策略,是使学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复述课文不是简单地背诵课文内容,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评估课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机会,这既有助于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他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具有重大意义。

二、复述课文的几种方法及实施策略

由外研社出版的《英语》(新标准)的初中部分教材选用了多种体裁、题材和风格的英语材料,内容涉及生活中的众多领域,因此复述课文的方法也灵活多样。本文分为两类来讨论:学生自主型和教师提示型。

(一)学生自主型

在课文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在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自我设计复述的内容和方式。根据参与复述的学生人数,可分为单人式、双人式和多人式。

1.单人和双人式复述

单人式复述是指单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或是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简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见解。多人或多人式复述则可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复述课文。其中最常见的是对话或是采访这样的形式。在新标准教材中有多篇课文适宜采用单人复述或是双人式形式复述。

例如,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8 Unit2 “The London Eye is on your right.”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如下两种课文复述活动:

一,假设你是一位带团的导游,向你的游客们介绍今天在伦敦的行程安排及景点介绍。

二,以采访或是问询的方式向一位咨询处的负责人问路,可围绕下列问题复述课文。

(1)How can I get to the station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2)How can I go to the Tower of London?

(3)Where is the park?

(4)I’m at the station.I want to visit the market.

2.多人式复述

在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多人复述主要有表演式采访和故事接龙两种。以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12 Unit2“You mustn’t talk too loudly”为例,这篇课文有关跨文化交际知识,完全可以设计成访谈类节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既重组了课文内容,又对文章加以浓缩和提炼,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复述能力,又给了学生展现自我表演能力的机会。例如具体方案可以设计如下:

采访对白(4人一组,各有分工,两位主持人,两位嘉宾)

Host(主持人一):Good afternoon,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watch CCTV-9.These pretty and handsome people are our guests(嘉宾) who came back from England.

Host(主持人二)Today we invite them to introduce traditional life in England.First,let’s learn something about greeting,give him a warm welcome.

Guest(嘉宾一):介绍greeting方面文化

My name is?摇 ?摇?摇.Last Sunday,I returned to Dalian.I enjoyed my stay in England,however,I noticed some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reeting.You can just say?摇?摇?摇?摇,but you can use?摇?摇 ?摇?摇 ?摇.

Host(主持人一):Oh,it sounds interesting. What about food and drink custom?

Guest(嘉宾二):介绍food and drink custom方面文化

I’m?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I will give you some advice about food and drink custom.When you visit the England,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e food and drink custom. You can’t?摇?摇 ?摇.You can?摇 ?摇?摇.

Host(主持人二):Ok,we’d better remember those.Thank you for our guests and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see you next week,goodbye!

对于故事的时间和逻辑顺序清楚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接龙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复述。例如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下册Module9 Unit2 “Goldilocks rushed out of the house”一课,课文明显有表示时间顺序的first,next,then,and finally,方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复述课文。

(二)教师提示型

课文复述的实施过程也是教师退居后台当导演,学生站在台前唱主角的教学过程。若要学生“唱得好”,教师就必须做许多工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1.补充信息式

这是一种简单的复述形式。可以用于教材复述的初级阶段,帮助学生理顺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部分。教师要做到将文本整体结构呈现出来,空去个别信息点,让学生补充完整。

例如,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下册Module5 Unit2“London is bigger than Cambridge”可以设计成补充信息式复述练习。

My hometown and my country

Cambridge is a small city in the east of England.It has about 100,000 people.There are lots of old buildings and churches.London is the capital of the UK with 7 million people.The River Thames is 336 kilometers long.London is 2,000years old.In the north of England there are some lakes and low mountains. In the west of England,there are lots of small villages on the coast.England is a region of Britain,and Britain is an island.It’s never too hot in the summer,or very cold in the winter.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划线部分是需要学生补充的课文信息。)

2.问题串联式

在逻辑结构不明显的课文中,教师可以设计概括性强的问题,帮助学生复述课文。例如,新标准初中三年级上册Module5 Unit2 “There’s no shouting and no running”一课可以设计下列三个问题:

(1)In what way is the Science Museum different from other museums?

(2)Where does Tony go when he visits the Science Museum?

(3)What else is there to see in the Science Museum?

教师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一个mind map。例如,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下册Module4 Unit2 “If a snake bites you,take a photo.”

借助上述问题,方便学生快速理清思路,以便完成复述任务。

3.提炼脑图记忆式

传记、说明、议论等对初中学生来说较复杂且篇幅又长的文章可以借助脑图的形式帮助提示记忆。例如,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5 Unit2 “Vienna is the centre of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为例设计脑图如下:

还可以有更简单的文章结构设计,例如新标准初中三年级上册Module2 Unit2 It’s still read and loved中的简化脑图如下:

4.表格提示式

将课文内容转换成关键词提示的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提示复述课文内容。例如,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下册Module 8Unit 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可归纳表格如下:

复述课文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根据归纳好的段落大意进行复述的文章结构回顾式,根据重要词汇提示来复述的重要词汇提示式,以及关键句提示式,等等。

三、复述课文的几种方法的效果评价

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提炼脑图记忆效果最好,背诵完整,所用时间短。但关键在于透彻理解课文基础形成自己的脑图。问题串联和表格提示效果相当,学生能抓住句子的主要部分,但往往遗漏描述性短语或词汇。补充信息和学生自主复述多半都是强行记忆,遗忘率比较高。

总之,课文复述是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策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难易程度、文章的体裁题材和学生的能力选择最有效的复述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篇4

[关键词] 英语 情感 艺术性 教育

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中说道: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因此,在英语的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快乐,情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思想情感教育和英语学科特点结合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火花,在教学中去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如: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在教学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结合社会现实,将课内外知识结合在一起。如初一下册的第三单元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和初二下册的第八单元Unit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都涉及到了动物或宠物,学生们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话题。可以用英语句型Animals are our best friends, 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protect them.初一下册第四单元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渗透未来职业和努力学习的关系,让学生树立为国家的需要而从事职业选择的思想。If you want to be … , you’ll study hard. If you study hard, your dream will come true.初一下册Unit9 How was your weekend?Unit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两单元的内容涉及到学生的课外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挖掘其中热爱大自然、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思想,树立亲近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念。Unit12 Don’t eat in class让学生了解校规、家规,公共道德,感恩老师,感恩家长,感恩社会,自觉成为一个遵规守纪的孩子。为此,我设计了Don’t be late for school, Help your parents do some housework. Don’t throw litter everywhere. 结合初二下册第七单元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在向别人提建议的同时,也是对社会公德的再次强调。初三年级,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为社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公民意识增强了。Unit 9When was it invented? 从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中增强爱国思想,并且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把思想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二、思想情感教育要注意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因势利导,纠正错误认识和做法。

有一次我走进教室,虽是晴天,但室内日光灯却开着,必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我就说: Would you mind turning the lights off?学生有所意识并且立即把灯关掉。我又说:We should try to save the energy. 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初二下册第八单元的阅读材料中,渗透了学习英语的方法。提出Why don’t you listen to English songs more often? Why not watch English movies every week? How about joining an English club? 学生可以尝试,并且相互谈体会,效果不错。

三、进行英语思想情感教育要注意艺术性

在英语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讲究艺术性;而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则更需要讲究艺术性。例如教七年级Unit8 I’d like some noodles时,我启发学生想象餐馆的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面条的种类,展现餐馆的生意兴隆形象。并且让学生选择角色,扮演服务员和顾客,利用所学语言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I’d like beef and potato noodles. What kind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medium bowl of noodles.模拟表演。学生既树立了健康的饮食观,并且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增强了。在英语期末总复习时,我利用课件设计了英语单词大转盘,在音乐停止时,让学生拼写出指针所指的单词。这项教学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和精神。

四、进行英语思想情感教育要注意针对性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材评估 新实用汉语课本 词汇

学习一门语言,词汇的掌握至关重要。胡明扬说:“一个人如果不学习语法可以学会一门语言,但不学习词汇是不可能学会一种语言的。”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实用汉语课本》(以下简称《新实用》)是一套主要针对海外汉语教学的对外汉语综合性教材,由刘主编,它是在继承原有《实用汉语课本》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套全新教材。该教材在框架设计、练习编排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是一套有特色、较成功的对外汉语教材。本文将从词汇量控制、生词编排方式和词汇练习设计几方面对这套教材的词汇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一、词汇量控制

教材对词汇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其所能记住的词语数量的影响。若词汇量过大,平均到每课的生词过多,学生记忆的负担会相应加大,其信心和学习兴趣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过多的生词会加大课文难度,给教师的课堂操作带来困难;且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来查词典,对课堂交际活动的参与度会相应降低。因此,一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教材应严格控制生词数量,应保证词汇总量处于大纲规定范围内。

据国家汉办颁布的外国留学生教学大纲,初级阶段学生应掌握一级词汇993个,二级词汇1711个,一、二级词汇共计2704个。《新实用》的前三册针对初级阶段编写,第四册为初级向中级的过渡,前四册与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据统计,一至四册每册的生词数分别是445个、668个、626个和761个,生词总计2500个。这一数目与大纲的规定数量接近。在课时数上,第一册共14课,其他三册都是12课。一至四册平均每课的生词量为:第一册31.8个,第二册55.7个,第三册52.2个,第四册63.4个,二、三、四册平均每课的生词量均超过50个。

在此,我们以另一部教材的统计数据为参照来分析这一结果。下表是对《汉语教程》初级水平部分――第一册至第三册(上)的生词量统计结果(第三册(下)已超出初级水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新实用》的每课平均生词量明显多于《汉语教程》,这与其定位有关:《新实用》针对海外汉语教学,由于受课时限制,其课文数量受到挤压,平均到每课的生词相应增多。但是,海外汉语教学由于缺少习得语境,教材生词量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不宜超过中国国内使用教材的生词量,从这一角度来看,《新实用》平均每课50个以上的生词量偏多。

在词汇量控制上,《新实用》采取了每课两段课文的形式,生词分别置于两段课文之后,这减轻了一次接触过多生词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另外,本文认为教材选词应该求精,一些使用面窄的、过时的词语可剔除,如《新实用》第三册的生词“藏趣园”“西王母”等。

二、生词编排方式

我们从生词的排列方式及重现率两方面对《新实用》的生词编排情况进行了考察。

(一)生词排列方式

《新实用》按生词在课文中的顺序将其列表附于文后,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教材的做法。这种排列方式忽略了词性和词义,使表中生词彼此间联系不足,不利于记忆。对此,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如“词类、词义间的关系及词语难易程度”进行排列。

1.按词类排列

在包括《新实用》在内的许多教材的生词表中,不同词性的词是混合排列的。基于对误用词性是最常见的偏误的认识,我们认为将词性相同的词聚集在一起,比只在词后标注词性更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汉语词类的认识。同时,从词的语法功能出发进行排列,也便于在教学中针对不同词类设计搭配练习。

2.根据词义的关联排列

着眼于词义间的关系来排列生词,便于把孤立的单词组成有内在联系的语言材料。心理学研究表明,事物间的联系越紧密,人就越容易记忆。在排列生词时,我们应尽量利用词语意义间的关系,这种关联可以是词义上的相对或相近,如有反义关系或近义关系的词;也可以是意义上属于同一范畴的词语,如表示色彩的几个词;还可以是课文中属同一语义范畴的词,如某个话题下的几个相关词语。

3.根据词语的难易度排列

教材不必拘泥于文后出生词表的形式,而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分化生词,比如可将其分别置于课文的前、中、后部。一些很简单的生词如“云、海、山峰、学校”等,可置于课文之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课文;一些单义、用法并不复杂的词语可在课文旁边或每页下方标注,如“个人、自然”等词,以便学生在阅读时查阅;一些在脱离语境的状态下很难解释清其用法的词,可先令其在课文中出现,使学生在上下文中体会其意义,再列于文后统一处理。一些表义抽象的连词如“只要、终于”,及表示心理活动的词如“谨慎、衷心”等,可以这样处理。

以上三种排列方式由于打乱了生词在课文中的顺序,因而带来另一个弊端,即查找不方便。对此,我们可通过按生词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给其标注序号的方式来弥补。《新实用》中的生词在课文中没有任何标记,学生往往还要花时间在课文中找到并标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对文中的生词采用粗体标出并加注序号,这样不管词表如何调整,学生都能快速找到文中的生词。

(二)生词重现率

重现率对词汇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使每个新词语都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反复出现。”(陈贤纯,1999),通过一定数量的“复现”,使学生反复记忆直至掌握该词。教师和教材编写者都应设法提高生词在教学和教材中的重现率。我们从以下角度对《新实用》一至四册的生词重现情况进行了考查。

1.每册生词的重现率

经统计,四册课本中所有生词的平均重现次数为30.81次。从第一册到第四册,每册中的生词在四册书中的重现次数递减。这是因为第一册面向的是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所教的是最基础的、造词能力较强的单音节词,在此后的课文和练习中的重现率自然高。

2.重现率最高与最低的生词

教材中重现率最高的生词应是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以第一册和第三册为例,第一册中重现率最高的10个生词按出现次数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我、你、是、不、他、学、的、们、有、语”;第三册为:“了、家、着、为、可、地、花、最、喜、对”。这些词都是交际中常用,且构词能力较强的单音节词,保持它们的高重现率符合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原则。

我们对教材中重现次数为零的生词进行了统计。这部分词约占生词总量的8.33%,主要是一些专有名词、中国特色较浓的四字词、成语和一些俗语,如“民国、宁静致远、优生优育、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等。另有一些常用词也出现在这一范畴中,如“面包、机场、决定、凉快”,它们是教学大纲中的甲级词,应提高其重现率。

3.生词在课文中的重现情况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也是教师课堂上着重讲解和学生课后背诵最主要的部分。词语只有在课文语境中才会显示出确切词义。《新实用》一至四册生词在课文中的重现次数约占教材中重现总次数的五分之一。从课文在词汇教学中的地位来看,应进一步提高生词在课文中的重现率。

三、词汇练习设计

“练习”作为将知识转化为现实语言能力的工具,其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词汇教学的效果。周小兵在《对外汉语教学导论》中将词汇练习分作“感知性练习、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记忆性练习和应用性练习”五种。其中,“感知性练习”包括听音、读音和认字;“应用性练习包括搭配词语、用指定词语完成句子等。

《新实用》在每课都安排了“练习与运用”环节,包括“熟读短语、句型替换、课堂活动、会话练习、看图说话、交际练习”6个部分,这些都属于感知性及应用性练习。

(一)词汇的感知性练习

熟读短语属于词汇的感知性练习,《新实用》对生词认读环节的设计有诸多可取之处。首先,该部分紧跟在生词表后出现,可使所学的生词立刻在语境中强化;其次,《新实用》的朗读材料都以短语或短句形式出现,充分利用了语境对词义学习的作用;另外,《新实用》将认读环节安排在课堂练习中,这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且便于教师及时收到反馈,并予以纠正。

(二)词汇的应用性练习

练习的其他环节主要是用指定词语仿写句子、完成会话或进行语段表达,属于词汇的应用性练习,这是《新实用》词汇练习的主要形式。

根据一次针对师生双方的调查显示,用指定词语完成练习及词语搭配被一致认为是效度较高且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形式。并且,用给定词语完成句子相较于传统的生词造句,更适合在课堂上使用:通过指定单词,完成句子的语境受到限定,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新实用》对此类练习形式的重视符合教学实际需要。

经过考查,我们认为《新实用》初级部分的词汇练习设计总体符合练习为运用服务的目的,练习形式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对“量”的控制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出于对题型搭配效果的考虑,本文建议增加其他题型,如师生认可度较高的词语搭配题,使教材在拥有一种主干题型的基础上,包含其他辅助题型,这对学生新鲜感和兴趣的保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明.教材词汇处理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新视角[J].对

外汉语研究(年刊),2010.

[2]刘.《为新世纪编写的〈新实用汉语课本〉》[J].暨南大学华

文学院学报,2003,(2).

[3]苏新春.对外汉语词汇大纲与两种教材词汇状况的对比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6,(5).

[4]莫修云.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词汇处理[J].课程・教材・教

法,2010,(9).

[5]周健,唐玲.对外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考察与思考[J].语言教学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篇6

关键词:文言文教材,演变,教学目标

一、文言文教材变化的影响因素:

1. 根本原因:文言文教材的编制受政治环境、时代思想文化潮流影响。

2. 直接原因:伴随着教学要求的变化,教学内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文言文教学亦如此。随着文言文教学的教材随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二、文言文教材的演变:

从清末明初开始梳理的原因:

因晚清政局动荡,文言文地位发生动摇,文言文教学目标因而改变,进而影响文言文教材的编撰。

演变历程:

(一) 白话文运动时期

【清末民国初期,即(1919)之前】

背景介绍之教学要求/目标(从政府颁布的政策中得出):

1、1903清政府颁布《学务纲要》――对于国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随时试课论说文字,及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官私实用。但取理明辞达而止,以能多引经史为贵,不以雕琢藻丽为工。”

2、1912年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施行细则》的要求则是:“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国文首宜授以近世文,渐及于近古文,并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文学史之大概”。

由此可见,该时期的教学目的即“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官私实用”,或“能自由发表思想,……兼以启发智德。”非常明显地可以看出,此时强调的是文言文工具性的作用。

背景介绍之学制:

1、壬卯学制(1904年,注:1905年废科举)

该学制的课程设置中,学堂语文分三科:“修身”科、“读经讲经”科、“中国文学”科。

其中,“中国文学”相对外国文学而言,它实际上包括文章、文学在内,不纯是文学课的内容,也不是后来语文课的内容,而是以文言文为主要内容的。显然,文言文教学此时仍然基延续着传统国学得内涵,即包括经学、诸子学、文学等内容,唯独把史学另列为历史一科。

“中国文学”中,较有影响的教材:吴增祺所编《中学国文教科书》。

2、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

1912年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立“国文”一科。国文学科仍是是文言文教学,教学内容是“中国文学”的继承。但是,其工具性发生了转变。从要求中“能自由发表思想”“兼以启发智德”可看出,文言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已不是封建道德教育的工具,而成为培养人们应付日常生活所需的语文技能(尤其是写作技能)的载体。

这时,所使用的教材:除继续使用吴增祺所编《中学国文教科书》外,还有中华书局谢无量编的《国文教本评注》四册和商务印书馆徐国英编的《中学国文读本评注》。

文言文教材:

1、吴增祺所编《中学国文教科书》:特点(一)选文全部是文言文,数量达七百余篇之多,篇幅一般不长,平均每篇约八百字左右。(二)编排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根据文体,以类相从。清为第一集,金、元、明为第二集,五代、宋为第三集,自晋到唐为第四集,周、秦、汉、魏为第五集。

2、谢无量编的《国文教本评注》四册:这套教材也完全是文言,文体以散文为主;选文按文章体制分类编排,每类大致按时代先后排列。

3、中华书局谢无量编的《国文教本评注》四册和商务印书馆徐国英编的《中学国文读本评注》“略选经史子书的文章外,多数是古文。”

小结:

从癸卯学制到癸丑学制,“中学的文言文教学由多元或二元变成了一元”,即文言文教学由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历史教学任务”“道德教育任务”等多元任务的载体变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技能。这不仅体现了文言文教学仍强调文言文的工具,还与上面说到的“工具性转变”相辅相成。这就导致文言文教材也发生转型。

(二) 时期

【(1919.5.4)后的20世纪20年代】

背景介绍:

这期间,总体呈现出语体文(即白话文)和新文学兴起,“国语教育与新闻学运动相互配合,形成汹涌澎湃的语文教育改革。” 这个时期,语体文进入了国文教材,但是比重小于文言文,约占百分之四十。

“五四”运动之后,1923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所规定的高中国文科涉及到文言的“教学要求”的四分之三:“培养欣赏中国文学名著的能力”“增加使用古书的能力”以及“继续练习用文言作文”。可见彼时文言文在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所占之统治地位。

教材:

总体来说,有的把语体文、文言文分编成两套教材,有的合编为一套教材; 编排体系同前一时期有所不同,按记叙、抒情、议论、说明分类,低年级多选记叙文,高年级多选议论文; 文学作品在课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还有学术论著,以灌输国学知识。

1、顾颇刚、叶绍钧等合编的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六册(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2、沈星一编的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古文读本》三册,《初级国语读本》三册(1925年中华书局出版)。

3、穆济波编的新中学教科书《高级古文读本》三册,《高级国语读本》三册(1925年中华书局出版)。高中国文分文言文与语体文教学,文学作品占较大比重,并增加了学术论著以灌输国学知识。

小结:

由于语体文进入教材,虽然仍未撼动文言文在教材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读经废止后,学生文言素质的下降和国文教师的难觅。由此可见,文言文教材的延续性第二表现在选文的多元化。

(三) 民国期间

政策背景:

1928-1949是统治时期,则此时的文言文教材的编撰从横向上来看,分为国统区和解放区。

1940年颁布的《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规定学生必须“养成了解一般文言文之能力”,并在“教材大纲”中规定了初中三年白话文与文言文教学所占比例依次为七比三、六比四及五与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②

在解放区,中学语文教学亦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据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审室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草案》可看出,没有从文体的角度对文言文之地位予以说明。从实际选文情况来看,比例过低。

教材:

国统区出版的语文课本很多,其中较为通行的有两种:

1、傅东华编的复兴初中教科书《国文》六册(1933至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2、宋文翰的《新编初中国文》六册、《新编高中国文》六册(1935至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这两套课本都是根据1933年政府教育部课程标准教材大纲的规定编辑的。

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从选文篇幅和线索来看,初中国文选文篇幅较短。年级愈低,语体文愈多,年级愈高文言文愈多,篇幅也愈长。高中国文,第一学年以体制为纲,选文以能代表或说明各种体制为标准;第二学年以文学源流为纲,选文注意各个时期的文学派别及流变;第三学年以学术思想为纲,各授以代表作品。第二,两套课本编排顺序不同:宋本按由古到今的顺序;傅本按由近及远的逆序。第三,两套课本都注意灌输给学生以文学和国学知识,文言比例很大。③

3、夏丐尊、叶绍钧合编的《国文百八课》(原定六册,实出了四册)。此教材中,白话文与文言文之比例约为4:6,这一比例从今天看来已具有先进水平,但文言依然占有很大比例。

解放区

1、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主编的《中等国文》

2、晋察冀边区出版的《中级国文》

这两部教材体例基本相似,文言文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而且在第四、五册教材中才稍有触及,而且难度浅易。教材的单元安排也以白话文为重心,文言文的体例意识并不明显。④

小结

民国期间,即使文言文教材分别在国统区和解放区有所不同,且无论在哪一个党派领导下的教学中,语体文势头都越来越猛烈,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低,但是文言文选文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由此可见,文言文教材的延续性表现为对其自身发展的稳固态势。

(四) 建国(1949年)后

1、前17年受政治影响:文言文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现象几乎被遗忘了,它是现代文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没有真正的独立性。

在1956年的《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中才提到了“古典文学作品”,而且多是诗歌,少数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因政治原因保留。

2、1963年政治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日盛,整个大纲中充满了浓重的说教特色。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教学要求”中没有对初中文言文学习提出任何要求,对高中生学习则要求“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如:在初中第一、二册教材中出现了《爱莲说》《为学》《学弈》《论语六则》《卖油翁》等共计20篇浅易文言。

3、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教学目的与要求'`中没有涉及文言文教学的相关要求,但在各年级训练要求中有所涉及。

如:初一阶段“开始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和简单的文言句式”。

4、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指出中学生须“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个明确“要求”的提出在文言文教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20世纪90年代后

特点:1)目标明确,且逐步提高。2)继承传统,加速语文学科的民族化进程。⑤

小结:

建国后,文言文教学及其教材的编撰起初严重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后随着政策的不断开放,目标的不断明晰,文言文的教学才逐步受到重视,但从教材的角度来看,其数目和内容变化基本不显著。由此可见,文言文教材的延续性表现在它一直处于从(与语体文比例)失衡(选文内容)混乱不断向平衡稳定发展的活动状态。

三、总结

文言文教材演变经历了白话文运动时期、时期、民国期间以及建国后四个发展阶段。纵观其沿革的历史,其延续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文言文工具的坚持和转变;第二,文言文教材选文的多元化;第三,文言文选文发展的稳固态势;第四,文言文教材一直处于从失衡混乱不断向平衡稳定发展的活动状态。我们不禁感叹:文言文教材在强大的政治影响下仍能够延续至今,其生命力及发展力何等之大。

参考文献

[1]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及革新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莫艺萍.文言文教学“三转变”――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浅见[J].中国教师,2010年,第125期.

[3]李杏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注解

①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及革新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②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及革新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8.

③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及革新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9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篇7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积累;文言词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摆在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教学“瓶颈”。我们如何才能很切入、到位地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对于这一难题,有的语文教师说,文言文教学重在诵读,背诵下了即可;有的则说,文言文教学应在文意理解上下功夫;还有的语文教师说,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翻译,必须通篇翻译。对于以上观点,我不完全赞同。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按“通读文言文――练说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解悟文言文”的教学思路来设计教学流程。其中,“积累文言词”这一教学环节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也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显著特点。

通过近十五年的语文教学活动,我曾不断地勇于创新和尝试,深深地领悟到: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平台。所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词的教学。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才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实现了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瓶颈”问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文言词的积累,应分门别类,切入文意,立于语境作以理解和积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通假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通假类型。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七年级上册《童趣》)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七年级下册《木兰诗》)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古今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古今类型。

1)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可怜、怜悯)(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表示谢意,感谢)(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义:一天天;今义:指太阳)(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

对于古今类的文言词,既要理解、积累古义,也要理解、积累今义。

多义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多义类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的意思)(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纸条”的意思)(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任用”的意思)(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责任”的意思)(九年级上册《出师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意思)(七年级上册《论语》)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的意思)(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对于多义类的文言词,有的多义类文言词义项可供选择。根据当时的语境,即可选择性确定。例如:

之――

1)用为第三人称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是“他们”、“她们”、“它们”。

2)用为指示代词。是“这”、“这样”、“这种”。

3)用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地、得”。

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

5)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作为宾置动前的结构标志。例如: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属于第一种)(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属于第二种)(九年级下册《公输》)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属于第三种)(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

4)孤之又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属于第四种)(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5)孔子曰:“何陋之有?”(属于第五种)(八年级上册《陋室铭》)

称谓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称谓类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指刘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指刘禅)(九年级上册《出师表》)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指刘备)(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4)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指秦王)(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疑问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疑问类型。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为什么”的意思)(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能”的意思)(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哪一个”的意思)(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的意思)(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

语气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语气类型。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吗”) (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罢了”) (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啊”) (七年级上册《论语》)

4)与臣而将四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了”)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对于语气类文言词,是要根据句式特点来判断,就表示何种语气。有的语气词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语气词。

活用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活用类型。

1)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唔之。(“喂乳”的意思)(名词活用为动词)(七年级下册《口技》)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远离”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九年级上册《出师表》)

3)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意动用法)(七年级上册《伤仲永》)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使……发扬光大”)(使动用法)(九年级上册《出师表》)

5)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像狐狸一样”)(名词用作状语)(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对于活用类文言词的理解与积累,应根据文言词所处的语境理解和积累活用的意思。

其它类。根据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和理解与积累文言词的需要,有侧重点的积累一些文言词。主要是一些陌生、重点难点的文言词。

另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固定词组,其表达的意思是确定的、唯一的。例如:“如太行、王屋何?”一句中的“如……何”,是“把……怎么样”的意思。(下转第368页)

(上接第285页)以上九种类型的文言词,是我们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必须掌握和积累的。其类型是切入文言文文意和当时句子的语境而划分的,也是文言词归类积累的需要和学生便于识记积累的要求。但不是唯一的,应在语文实际教学中灵活对待即可。源于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是按分散到集中,少到多,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科学性的顺序编排,我们初中学生一定要学好文言文,也一定要继承和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从理解和积累文言文的文言词做起!

【参考文献】

[1]叶青.现代视野下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发现及其改革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6.

初二上册语文总结篇8

关键词: 新课标 口语交际 古诗

关于对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的古诗口语交际新教法方面的探索,鲜有人涉足,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极富意义。下面,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篇目为例,我将以三种方法探索新课标视阈下初中语文古诗口语交际的新教法。

一、情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十分地生硬,而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强调“具体交际情境”[1]。毕竟,“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所获得的知觉决定的”[2],口语交际应注重情境。关于情境模拟法,我将其分为仿古模拟法、穿越模拟法和梦境模拟法。

(一)仿古模拟法

行为主义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注重模仿和练习。对此,可模仿古人,让学生着古装,佩古饰,言古语。结合夏完淳的《别云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八年级上册),首先要让夏完淳穿上古代的囚服,以及加上囚犯特有的“装饰”。然后学生或者教师来问或答。问题可为:这位仁兄,时至今日,你作何感想?回答可为:鄙人三年为明奔走羁旅,如今又成南冠,无限河山泪沾衣,无颜敢言天地宽。还可继续发问:黄泉路近,你还有何牵绊?回答可能是这样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身即死兮魂归故。魂幡引兮召来者,扶摇直上兮我大明旗。

新课标要求课程与生活的连续性,并且强调场合,这在之前都是被忽视的。仿古模拟法也应具有生活气息。此外,建构主义也主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及“接触社会”和“社会实践”[2]。由此,针对杜甫的《登岳阳楼》(七年级上册),可以带学生登岳阳楼,或是与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气势相匹敌的楼阁。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想象,融入诗境,互谈感受。若是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八年级下册)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八年级上册),则可先导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或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关于景物的古诗,作一简介后,问学生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以小组互派“信使”的方法交流,最后再总结归纳。

(二)穿越模拟法

关于穿越模拟,可分为两种,一是古代穿越到古代,二是古代穿越到现代。

古代穿越到古代,以李白的两首诗为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与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自己的假设”[3]。结合《古诗十九首》(七年级上册)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诗句,假设这名女子穿越到交通十分便利的现代,然后模拟她与现代人的谈话。例如这名女子可能会问:这(某交通工具)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如果她要到某处去大约什么时间可以到,等等。结合“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诗句,看到大型织布机她可能会问现代人: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一天可以织多少匹布?怎么使用它?等等。只要将双方的口语交际展现出来即可。这样的方法迎合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

语文教法往往忽视兴趣。朱绍禹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强调语文知识教学的“兴趣性”[4]。为增强趣味性,古代穿越到现代可融入现代科技。杜甫的《春望》(八年级上册)表明其经历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他思念家人,但通信却十分不便。为此,可让学生模拟杜甫给家人或者是亲戚朋友打电话的场景,谈谈近况及家长里短。或者在小组中多次选人分别代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杜甫及其家人,将两方的视频通话呈现出来。再如进行《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时,可模拟韩愈在电视机前看到钱塘湖的景色后与好友之间的谈话。针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八年级上册)或者《无题》(八年级下册),则可表现他在看到先进的照明和交通工具时,与周围人的交谈情境。这就是新课标中所讲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三)梦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培养了太多的考试机器。新课标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它与联想能力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而梦境模拟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王勃有诗《山中》。结合此诗可联想其梦回故乡与亲朋好友推心置腹的交谈。在梦境亲朋好友可能会问他:“在外可好?”王勃可能会回答:“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在梦中,他们还会问他曾经的一些经历,等等。这样,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问题促进交际,以凸显口语交际的互动性。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八年级上册)一诗中吟“铁马冰河入梦来”,对此,可以模拟其上阵杀敌的血腥梦境,写好开场白,导入切题的图片及音乐,找诵读好的同学演绎舞台剧,或者一人一句即席诵读。当然,也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大风雨夜中的梦境。

以前的口语交际的教法过于单一,教师往往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学生更是故步自封。新课标意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课型的多元化”[3],二者都主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并逐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充分表达观点。结合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八年级上册),可引导学生联想在梦境中登上飞来峰的感受,然后问他们身处高处的感觉。比如教授杜牧的《赤壁》(七年级上册)时可问学生他们联想到了什么?由赵翼的《论诗》(八年级上册),让学生充分联想梦到“才人”辈出的场面,问他们自己心中的“才人”形象是怎样的。此法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又分为艺术表现法和调查走访法。

(一)艺术表现法

角色扮演法可以用比较艺术、文雅的手法展示出来,比如采用戏剧表演或者记者采访。

运用戏剧法需要使用道具来呈现诗意,还要布置好场地。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要使用道具造呼啸的北风,造飞雪与“梨花”,准备好白草,弓、铁衣、红旗、马匹,还要准备好胡琴,琵琶与羌笛三种乐器。此外,写好剧本分好幕,对好台词等工作皆要做。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将相关主题的口语交际用话剧或者戏曲呈现出来。例如可以呈现岑参和武判官双方在喝酒时的谈话,以及岑参在武判官上马之前的饯别之语,等等。

关于记者采访,结合虞世南的《蝉》(七年级下册),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八年级下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七年级上册)和崔颢的《黄鹤楼》(七年级下册),可以一人拿话筒扮演记者,一人扮演作者,由记者问其创作感受。

新课标中初中口语交际强调口语交际的表情、语气、表达方式、表达内容。这种艺术性的角色扮演很好地突出了这些,避免了“一刀切”。对话语言可“文”可“质”,十分灵活,并且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对于提高语言、审美能力的作用极大。

(二)调查走访法

相比之下,调查之法具有更多的泥土气息。调查之法可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两种。

结合孟浩然《过故人庄》(七年级上册),陶渊明《饮酒》(九年级下册)中“无为”的思想,杜甫《望岳》(八年级上册),曹操《龟虽寿》(九年级上册),文天祥《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中“有为”的思想,可以做一次问卷调查,问题为:你认为人生应该“无为”还是“有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八年级下册)和《秋词》(七年级上册)中表现的是刘禹锡的乐观,宣宗宫人的《题红叶(八年级下册)》,杜牧的《泊秦淮》(八年级上册)中所流露出的却是哀伤。为此,则可以做一次关于人生态度的问卷调查,题为:你当下的人生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自有科举考试以来,评价机制往往用考试来衡量人才,以文取胜,轻视口语交际。这种长期的功利性,使得古诗口语交际教学先天不足。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和模糊,给具体的教学实施带来诸多困难,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缺少了一个有效的依据,加大了教学难度。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可让学生承担实际的交际任务,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技巧”[5]就不会那么生硬,教学难度也可减轻。这样有助于增强新课标中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中强调学生的理解力、沟通力、表达力。而且此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综合考察学生的真实口语交际水平,解决以往教法造成的学生能力与成绩的脱节问题。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口语交际的“社会化”与现实资讯[2]。钱威和徐越化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也提到了一种“交往式语境”[6],主张学生和各种人进行交际。因此,实地走访,进行口语交际是十分可取的。例如结合白居易的《观刈麦》(七年级下册),可与真正的农民聊天,问他们一些关于耕种、收获的问题。结合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可让去边远地区,走访军民,问他们关于气候、国事的看法,等等。

三、双向互立法

此法中又融入了滚雪球法、辩论赛法。

(一)滚雪球法

新课标中提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所以发散思维必不可少。首先要分设两方,开设多组,专人记录,采用双向“滚雪球”法吸纳各组的观点。如可让多位学生分别暂代李白的叔父李云和李白。由李云,也就是《宣州谢I楼饯别校叔书云》(八年级下册)中的“校叔书云”来劝慰忧愁,以及想要退隐的另一方李白,然后记录者将劝慰者和劝慰对象所持的观点列出,照此模式滚动,组组交流,最后两方观点汇成两个大“雪球”。学生可从双方观点中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实际上则为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可控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文道统一”。针对李白《行路难》(九年级下册)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则可以由一同学扮演君王,另一同学扮演认识姜太公,或者尹伊的人,或者路人,以其之口说姜太公或者尹伊得遇明主之事,将二方描述要点列出,照此模式进行,组组交流,最后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方的观点,深入体会文意。杜甫的《孤雁》(七年级下册),同样可采用此法,一方扮演孤雁,一方扮演其同伴,以其之口,互诉情感。组组再交流,双向滚动,形成双方想法的大“雪球”。然后让学生由孤雁同伴的情感展开讨论,这样更能体味孤雁哀思之深重。

(二)辩论赛法

新课标主张要“建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要求学生能够“即席讲话”,并能“积极发表看法”,“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辩论法无疑是较好的选择。陶渊明《归园田居》(七年级下册)中“种豆南山下”,“载月荷锄归”尤为突出。曹操《观沧海》(七年级上册)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撼动人心。对此,围绕“人应该出世还是入世”这一主题举行辩论。这种辩论的形式,能使学生越辩越明,使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另外,此法有助于突破注入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寓教于言,理、乐。但是,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兴趣,因材施教。

总之,关于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有待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重视初中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并探索关于此方面的新教法,以谋求新课标视野下中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教学的新突破与新发展。教学方法是无法穷尽的,所以,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23,193.

[3]樊曼莉.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语文[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0):15,21.

[4]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46.

[5]陈怀.对现行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的思考[J].中国教师,291-29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