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生产个人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3-24 15:34:17

生产个人工作计划

生产个人工作计划篇1

2、依据《辽宁省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树立30个以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样板施工现场,带动本地区建筑施工现场达到标准。

3、杜绝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指定淘汰的吊车。

4、死亡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5、建筑工程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7人以内,减少一般事故,遏制三级以上重大事故发生,杜绝特大伤亡事故。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条例》,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工作 《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对于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建委决定于上半年分期举办《条例》学习培训班,并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进行宣传。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学习贯彻《条例》 工作计划 ,企业内部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特别是建筑业和工程监理企业要针对实际,开展好全员学习活动,重点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是2012年安全生产检查的一个重点。各企业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同时要在责任制的落实上下大力气,不断探索,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落实办法,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管和处罚力度

四、加快制定与“条例”相配套的规章和办法

拟于2012年制定《锦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办法》、《房屋建筑工程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办法》、《建设单位工程安全施工备案制度》、《施工企业安全资质考核制度》和《建筑工程事故报告制度》。加大对工程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及时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生产个人工作计划篇2

2、依据《辽宁省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树立30个以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样板施工现场,带动本地区建筑施工现场达到标准。

3、杜绝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指定淘汰的吊车。

4、死亡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5、建筑工程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7人以内,减少一般事故,遏制三级以上重大事故发生,杜绝特大伤亡事故。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条例》,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工作 《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对于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建委决定于上半年分期举办《条例》学习培训班,并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进行宣传。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学习贯彻《条例》 工作计划 ,企业内部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特别是建筑业和工程监理企业要针对实际,开展好全员学习活动,重点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是2012年安全生产检查的一个重点。各企业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同时要在责任制的落实上下大力气,不断探索,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落实办法,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管和处罚力度

四、加快制定与“条例”相配套的规章和办法

拟于2012年制定《锦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办法》、《房屋建筑工程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办法》、《建设单位工程安全施工备案制度》、《施工企业安全资质考核制度》和《建筑工程事故报告制度》。加大对工程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及时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生产个人工作计划篇3

总觉得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自己在这一年中的所获得的千般感受,XX年已经进入了,当我细细回顾这一年走过的路,总能让自己陷于不可自拔的回忆和感叹中。XX年是我人生旅程中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离开了父母的怀抱。来到这个所谓的社会大学里面对着虚伪而和现实…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思考,这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年代。

而我在龙华迎来了第三个年头,在这里机遇和挑战并存,自己感到责任和胆子更加重了,回顾以往在学校的生活,单纯而又快乐。然而现在的它已经成为过去,新的环境对我的人生来说亦是一次全新的开始,空闲之余我常常在思考着要以何种心境来诠释刚刚过去的一年。回想起一年以前,我的所做所想是多么的幼稚。或许是家庭和环境的一切,让我不喜欢说话。习惯性一个人。这一年来我也在努力改变,努力的去改变这一切。在此:我感谢那些陪我生活过的人。感谢那些和我一起成长一起分享心酸快乐的人…

在这个社会,辛劳和泪水并存,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同时也使我转变了很多,思考的更多。这些转变都是不知不觉中积累出的,或者说是冥冥之中的一种人生选择。过去的那些生活里,充满了激情,也饱含着泪光,甚至也有过挣扎,在一次次推动自己前进的路上,我面对着从来没有面临过的境遇,在理想和信念的催动下,我成长了,懂得了应该品味的人生滋味。现在,我的这份XX年度述职报告,请予审议。”

一、个人工作回顾

我来这里也才半个月,对很多产品,都不认识,不了解,不过我坚信没有谁会这么快的掌握这些…当然,给我时间,我就没问题…刚来这里,我在焊锡,觉得它还是很轻松的,呵呵,但是几天后我就不行了…有句话说的对,叫不在其位,不谋其事;我觉得车间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如焊锡用的那吸烟机,不知是管道没清洗还是风叶没马力,反正是不起作用了,最好每人配备一个小风扇,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感染率;空气,我觉得车间的空气很浑浊,理应在四周安装一个通道窗,这样应该会好点……空压机,太吵,我们厂房在二楼,为什么不把它装在楼下,不是说什么吵着我们说悄悄话了,至少给我们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还有纪律,这就是看各位老大怎么改进了……

包装,说真的我出来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岗位,当时听到还觉得有点好笑。现在,既然我做这个,多说无意,看行动吧!努力做好……包装这里我想以后无论什么产品,都找人先检验再包装,就像这次那个270我没检验,我也不知道它会出问题……当然闲时我看看,忙时就受不了了……还有装盒子,如《gps3m》《菲林天线》等,反正也要抬胳膊扔出去,装好的盒子为什么不整齐的放在哪里,还要浪费我的时间去一个一个的去弄整齐……其它的我来这里时间不多,就不说了……

二、XX的工作计划

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学习更多有关物料、统计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

并做好数据的登记与分析。

做好成品产量出货数据报表……

生产个人工作计划篇4

电力企业是现代化的象征,是整个社会运转的能源。如果没有了电,社会会立刻倒退回工业革命前的时代。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并不只是电力企业自己的事情,海域社会各界息息相关。电力企业的生产计划如果不能得到彻底的执行,那么会极大的降低发电效率,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目前电力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着哪些问题。

二、目前电力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计划不切实际

电力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生产计划不切实际。这一期都是电力公司的领导对生产计划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许多公司的生产计划其实是照搬其他公司其他项目的生产计划,没有专人对每一次生产任务进行详细的生产规划。这导致生产计划与生产实际上脱离了关系,生产计划不切实际,这是不可能不出问题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电力公司的领导加强对生产计划的重视,同时雇佣专人为电力公司制定详细可行的电力生产计划,保证电力生产的有序开展[1]。

(二)生产计划效率不高

生产计划效率不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许多电力公司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仍然照搬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生产计划。那个时代的电力公司生产力与今天毫无可比性,甚至今天的电力产出有可能翻了几倍。这样制定出的生产计划不仅没能帮助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反而拖慢了电力生产效率。相关生产计划制定者对于生产计划不够重视,没有跟上生产发展的潮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专业之间沟通不畅

电力生产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多个链条。不同的工序由不同专业的人员操作,难免会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一方面不同专业的人员之间因为专业方向的问题无法相互了解,另一方面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沟通机制让上下游之间交换意见,这就造成了在进行生产计划制定时无法兼顾各方面的意见,制定出来的生产计划与实际情况脱节[2]。

三、提高生产计划执行力的对策

(一)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电力企业的生产计划主要有三个基本类型,分别是总体生产计划、各项目生产计划和作业生产计划。不同的生产计划在生产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总体生产计划指的是对整个项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总体划拨的计划,需要针对企业合同的要求,做到整体上的把控。各项目生产计划需要在满足总体生产计划要求的同时,针对各部门和各程序进行专业化的资源规划和指导。作业生产计划指的是在总体计划之下,通过对各专业和各部门的多方面了解,调整各专业的工程进度,减少失误,协调整体。

由于各种生产计划种类繁多,为了保障计划的顺利执行,必须在开始制定的时候就遵循科学的规律。初始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电力生产计划的质量。对于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则要随时根据科学的指导来进行调整,确保生产始终控制在计划之内。

(二)实行新型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一个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工作秩序和工作质量。要想制定和执行切实有效的电力生产计划,就必须进行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改革。电力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往往是传统的职能是,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进行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可以考虑矩阵式的模式。矩阵式的管理模式以项目为单位,让相关专业人员针对某个项目建立小组。该小组只对这一个项目负责。这种矩阵式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能够很好的克服业务类型多、业务数量多、业务管理乱等等难题,是未来电力企业改革的新方向。

(三)强化生产计划的控制与监督

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之后,还要一丝不苟的执行。电力企业的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项目和各部门进行严密负责的监督和控制,提升生产质量,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3]。

1、加强生产计划的管理。生产计划的管理要更加严格。对于各个生产工序和生产部门的控制要更加严密。对各部门都要进行生产计划的重视性教育,让员工能够正确的认识生产计划的重要性。生产计划的所有环节都需要有专人监督,并且要建立一整套的监督反馈制度。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立刻进行解决。计划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种调度小组和协调小组对整个计划严格把关。电力企业的领导要在上层支持计划管理部门的工作,同时对计划管理的工作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把关[4]。

2、加强不同专业的协作。电力企业生产工序复杂,许多专业在一起协调工作,但是相互之间的沟通很成问题。不同专业的人之间互相不理解。许多的工序需要多个专业的人员共同完成,而这样的工作往往成为问题的多发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建立一整套的通讯和联络体制,组建一个专门沟通协调的工作班子,集合各个专业的人才,建立不同专业的沟通网络。除此之外,也要完善不同专业的相关标准,做到标准的统一,这样才能加强不同专业的协调力度。

3、强化生产计划调整的科学性。任何生产计划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初始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随时应对突发情况,需要我们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有时企业会接到新的生产任务,有时会出现生产意外事故,这都需要我们依照计划处理。在进行初始计划制定时,一定要把这些意外情况考虑到其中,为计划的调整留出余地。如果某个部门出现了超负荷生产,那么在承接新的生产任务时一定要考虑承接能力,避免以为这些问题影响生产质量。

4、提高工程设计水平。保证生产的高质量完成,从根源上说还是要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好的设计能为工程提供一个好的开端。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严格执行已经取得的标准化成果,比如“三通一标”、“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等。在已经有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并且在下一次工程设计中体现出来。相关设计人员也必须要尽职尽责的提高设计质量,为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5、完善生产管理的奖罚制度。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力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如果哪个生产环节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执行,相关的责任人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如果哪个部门对于生产计划执行的比较彻底,那么就可以酌情奖励。建立了相关的奖惩制度之后,所有的员工就都有了严格执行生产计划的动力,生产计划的执行就能得到比较彻底的保证。

生产个人工作计划篇5

【摘要】在现代造船企业中,生产计划管理是整个生产任务高效开展的关键,而在整个生产计划管理中,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又是整个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确定整个造船任务能否高效完成的关键。所以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必须在造船生产计划管理中切实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因而本文就现代造船企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要点。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以不断强化企业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现代造船企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7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当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在生产管理上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要想从船舶业制造大国蜕变到制造强国,在整个生产管理工作中,只有在生产前期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其与前期计划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成效。

1.现代造船企业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是在制造船舶之前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段内生产任务的完成而提出的相关计划,并为生产计划的完成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达到生产计划管理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必须开展的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生产任务的完成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只有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通过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造船企业中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此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现代造船企业中,传统的造船企业所采用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因而在信息时代中加强信息化的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要点

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方案的支持。因而对于现代造船企业而言,要想在生产管理中取得成效,就必须切实加强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在整个生产管理工作中,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又是确保管理成效的关键,所有的生产管理都是基于前期的生产计划进行的管理,为整个生产任务的实施和生产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必须在确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方案时,切实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造船企业的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利用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各大模块和子系统,促进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而在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构建中,首先就应包含年度、季度、月度的任务系统,从而为年度、季度和月度生产任务的提供方向,君是结合当前企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开展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其次,在确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生产计划后,为了实现生产计划,就应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化的管理,所以在构建任务系统的基础上,就应构建进度跟踪管理系统,从而利用系统对当前的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分析生产计划没有按期实现原因的基础上,提前提出预警信息,及时的找寻原因并改进;最后,为了确保整个生产计划顺利的实施,在整个系统中,还应将设备、资源、人才以及生产全程的监控和生产计划的考核构建相应的子系统,为整个计划顺利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支持。利用设备管理系统,为整个船舶生产设备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利用资源管理系统,为整个船舶的生产提供相应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协调。利用生产过程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各种生产数据的分析,对当前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通过生产计划考核系统,为整个船舶生产绩效管理提供支持,促进企业生产考核体系的完善,最终确保生产计划得以顺利的实现[2]。

2.2在系统支持下促进前期生产计划的有效实施

在构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为了确保前期确定的生产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应在系统的支持下,切实做好船台计划管理、节点计划管理、大日程计划管理、中日程计划管理、小日程计划管理等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

2.2.1船台计划管理

为了缩短船台周期,提高船台的利用率,就必须加强船台计划管理。也是整个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所以就应在系统的支持下,加强对船台基本信息的维护,着力实现船台编码、名称和面积的共享,达到避免船台资源浪费的目的。所以在编制船台使用计划时,应结合船舶的吨位和占用的面积以及船台的使用情况和船东的交船时间以及船舶的计划船台时间,对船舶的上下船台日期进行计划,从而利用系统的船台使用计划图例及时地查询船台的使用计划和实际的使用情况,并在系统中将未来一段时间内船台安置的情况显示出来,从而为计划编制人员管理船台提供依据。

2.2.2节点计划管理

在船舶生产过程中,设置的接点往往较多。因而在节点计划管理过程中,应利用系统及时地查询船台使用的情况,从而对每艘船舶的船台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并结合上船台时间,对开工时间、交轴线、系泊、实验、下水、试航和交船的时间推算出来,从而为整个节点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指示,促进节点管理任务高效的完成。

2.2.3大、中、小日程计划管理

一是大日程计划描述的是各节点上关键工作项目的计划开始和计划完成时间。大日程计划的项目包含:开工到下料结束、分段制作、分段涂装、分段预装、船台合拢/涂装、系泊试验、扫尾。

二是在中日程计划编制时,遵循后墙不倒的原则,即合拢日期必须得到保证,根据合拢日期及合拢项目的工序,计算出合拢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根据合拢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及合拢工序的汇入缓冲日期,计算出前一道工序,及预合拢项目的计划完成时间。依此类推,逐步计算出某个分段的整个中日程计划。

三是小日程计划的任务包一般由中日程计划的项目分解而来,描述了各生产单位为了完成中日程计划中的项目,而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3]。

3.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造船前期的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整个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作为现代造船企业,必须结合船东的需要,充分意识到现代造船企业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促进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生产管理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

[1]张俊毅.面向工程管理的现代造船生产过程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09.

生产个人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服装企业管理 生产计划 销售订单 加工成本 采购订单

企业管理工作是企业流畅运转的保证。企业管理的目的是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管理工作中,计划工作起组织和协调的作用。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中,生产计划作为管理循环的第一个步骤,对其他工作起指导作用。

一、不同服装企业生的产计划工作各不相同

管理模式,就像人的脾气,因为企业不同,管理模式也就各有特点,互不相同。国内的服装公司,根据公司的性质不同,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区分成这样几种形式。

1.贸易公司

这类公司,不管是内贸公司还是外贸公司,都没有自己的零售销售渠道,也没有自己的生产规模,只是把零售商的生产订单传递给生产厂家,做一些服务工作,兼有一些有限的设计能力和生产的建议能力,主要靠赚取差价赢利。

这样的公司数量很多,公司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工作环节不复杂,管理简单,通常是老总负责制,一人统抓所有工作。这种公司里没有生产计划工作。

2.加工型服装企业

这类企业特点是没有自己的零售渠道,企业的主体是具体的加工车间。这类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人员从几十个人到几百人都有。这类企业主要靠接订单生产来维持运转,用江浙一带的企业老板的话说就是“找生活”。

有些加工型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把贸易公司和加工规模这两个实为上下游的部分,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些较大规模的服装企业。有些企业甚至还办了自己的纺织厂,在原材料供应环节上进一步整合,降低成本,做大企业规模。

这些企业往往是行业里举足轻重的企业,比如茉织华,杭州华鼎集团江,汉帛集团等。这样的企业,都有完整的生产计划工作,而且企业规模越大,生产计划工作就越重要、越复杂。

3.品牌服装公司

品牌服装公司的特点是有自己的设计研发部门和分销零售渠道。大多数品牌服装公司拥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品牌服装企业,是服装企业中生产计划最完整的。生产计划的内容包括物料采购、成本控制、加工规模的合理利用,质量控制等项目。

品牌服装企业的生产计划,源于每一季的客户订货情况,由销售部门整理数据提供给生产部门,作为生产计划的最基础数据。这里我就以品牌公司的生产计划为例,来谈生产计划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二、生产计划工作是一个体系

计划工作中最基本的就是制定计划。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熟悉的工作,也是计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与制定计划一起,组成完整的计划工作体系。下面将就几个重要方面谈一下计划工作体系的日常工作,以及对其他相关部门工作的影响。

生产计划源于销售订单,如前面所述。品牌服装企业的销售订单是由零售商和直营店店长订货形成的。计划员要在订货会之前,做大量工作,保证订货顺利进行,这可以看做是生产计划制定的前期工作。

在计划制定完毕之后,计划员通常需要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以便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计划进行监督和必要地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是两个岗位,但不一定是两个人,或者一个人,或者很多人。如果能力允许,由同一个人兼任,那么生产调度熟悉生产计划制定的原则,并且有权利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对生产计划做适当调整,那将会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所以,做学问,可以将“管理职能”清楚的区分开来。但实际工作中,有可能是一个工作岗位需要担负几项“管理职能”,而有的“管理职能”又被细分成初级、中级、高级等,由很多岗位和人员来共同完成。有些岗位是一个人,有时一个人又兼好几个岗位,而有些岗位又是由很多人共同完成的,各不相同。

三、 订货会和生产计划的产生

品牌服装企业的销售订单是根据客户的订货数量制定的。订货会有很多零售商参加,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并记录下来最终选定的款式号,颜色、码数及数量,然后由销售部分工作人员,把这些数据汇总,得到销售订单转给生产部门。

由销售订单得到的各款式的需求数量,就是生产计划的最原始数据。生产计划的制定,具有数据和时间上的权威性。计划当中有准确的款式需要数量,包括单件的成本,还有承诺客户的各个款式的交货期。

影响客户认可的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款式的设计,而另一方面就是款式的成本。款式的成本又和款式设计有密切联系,比如款式面料新颖价格就相对高一些,价格高有能力购买的人就相对少。反过来,如果追求零售价格低廉,那么受材料影响,款式不能采用太贵的面料,也就不容易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设计师的设计也不易充分实现。

从大众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受从重心理影响,款式适当新颖就可以了,大部分消费者也接受不了太奇特的款式。所以款式的设计和成本,在顾客的审美接受程度,和价格承受能力之间平衡。每一个款式都要分析这两者,找到平衡关系,而订货会前的新款式,以及新款的成本都是保密的,款式成本是计划人员根据设计师设计的款式来核算的。

在订货会前设计师款式定稿之后,计划人员包括总控生产的生产计划员、面辅料主管、技术部门主管等,凑在一起,用有限的时间完成各款式的成本核定,并且与设计师交换意见以利于款式实现其设计意图,最后把完成的一揽子款式成本报总经理核算款式的零售价格。

四、加工成本的预计

每个款式进入大批量生产之前,仅仅根据样衣的结构特点、面辅料特点和工艺特点来预计款式的成本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需要熟悉各种缝制工艺的难易程度,对生产时间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企业能够利用的生产规模的总数量,以及每个生产单位(生产厂家)的特点。比如有多少厂家和车位善于缝制裤子;谁家的针织款式的生产能力强;谁家有能力完成比较复杂的款式。还要掌握这些各具特点的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比如哪一段时间较空闲,那段时间比较繁忙,单位时间内能完成的其擅长的款式的数量有多杀?完成这款式的单件费用大约会要多少?等等……。

非常熟悉上述内容,并且能在核算成本时逐一仔细考虑,才能核算出切实可行的成本。

计划人员对自己所能控制的总产能要有准确的估计,比如从十月份开始到十二月份的三个月时间常规款式的棉服有200万件的生产能力,而本季设计师计划在这个时间段上货的款式又非常复杂,折算成普通棉服的生产能力时已经远远超出了生产能力。这时,就要主动上报老总并积极协调沟通看是否要尽快开发一些新的产能,并且与设计师协商能否简化款式。当然,这种问题通常是通过开发新的产能来解决的,因为成本提高,零售价格随之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也随之增加。只有势不可解的时候才改动款式。

五、生产计划指导采购计划

采购订单是生产计划单的一个组成部分。采够工作始终围绕生产计划来进行。采购员在订货会之前采集大量面辅料样品提供给设计师,设计师用这些材料做出成衣,用来订货。

当订货会开过之后,款式和数量就已经确定了,也就就意味着,这个款式所用到的面辅料种类、颜色和数量,都已经确定了。订货会后,采购人员的首先要同设计师和样板师确认所用材料。经确认的材料首再按照款式制成表格,每款一张,把单件所用到的面辅料种类、颜色数量等,分门别类填写清楚。

当每个款式的信息确认完毕之后,计划员协助采购员把生产计划单上的各款式件数乘进去,这个工作量非常大。然后把每个款式中相同品种的材料筛选出来,汇总在一起,这是件工作,工作量更大,通常需要计算机帮助完成。

上述工作完成后,就可以给面辅料供应商下采购合同了。采购员与厂家敲定合同之后需要向计划员反馈所有材料的交货期,这个时间对服装生产管理至关重要。生产计划人员在之前核算成本时,已经有一个材料的预计交期。在采购员提供实际交期之后,计划员把每个款式的面料、辅料、和工艺单的交货时间重新校核,看看哪些款式能早开工,哪些款需要迟一些开工,对生产计划作调整,使各个生产单位不至于出现生产空挡和生产挤压现象。

计划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交叉缠绕,责任分配非常细腻,成为一个整体。从事计划工作,需要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耐心,洞察各种变化,预计将带来的影响,及时应对。

参考文献:

[1]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生产个人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生产作业计划 编制 实施 检查 控制 精益制造

物料配送厂作为公司生产的龙头单位,它的生产工作安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零件车间的生产,影响到全公司军民机及转包生产项目的零件生产。为了满足使用车间的生产需求,共同从数量上,顺序上,节奏上,进度上完成好公司的各项生产任务,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我们既要满足公司年度,季度计划生产大纲及各月份生产计划,也要考虑我们厂的实际情况,切实安排好各类可行的计划。通过合理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对物料配送厂各生产单元全年的生产任务进行细化,将全年的生产任务具体落实到各季,月,旬,周,日。计划员与工段的工长对编制的生产作业计划进行协调沟通,达成共识,形成默契,相互牵引和促进,在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工段生产作业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实现彼此共同的工作目标。

一. 工段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编制工段生产作业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具有指导性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四大职能,其中计划是生产管理的首要职能。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计划,才会有后续的组织和控制。有了计划,才有了控制的标准和组织的目的,计划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预见性,同时对管理工作的执行和控制又具有指导性。编制的生产作业计划具体体现生产任务内容,生产重点,生产进度,生产顺序,指导工段在规定的期限内保质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2)具有可行性

合理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要求计划员必须求真务实,不凭主观臆测,而应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所管工段的生产特点,生产能力,人员,设备,材料库存状况等进行周到细致的分析,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掌握生产进度,对工段的生产任务进行合理安排,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使计划难以实现,形同空文;过低则会影响生产进度,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可行的各类生产作业计划,不可行的生产作业计划是失败的计划。

(3)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

既然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编制工段生产作业计划,它就要在实际生产中发挥指导和控制的作用。要遵循计划,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去组织我们的生产。不能随意更改计划内容,工段要严格按照计划进度的要求保持有节奏均衡的生产。但是,计划并不是僵化的,不可更改的。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定计划后的一些相关因素发生了变化,如由于市场需求变化(民机最为常见)导致生产任务的内容及生产进度发生突然地改变,从而导致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与我们的预期结果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适时地调整计划,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可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计划要与过程改进相结合起来。

2.型材工段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分析

型材工段是物料配送中心的一个生产单元,负责给25厂供料。对25厂的生产制约很大,而25厂零件项目又约占到公司零件总项目的三分之一,一直以来是我们公司的细脖子单位。

型材工段工序虽简单,但是零件生产周期短,周转快,项目多,材料更改频繁,尤其在新机种研制阶段更是如此,部装件项目比例高达97%以上,各机种所使用的材料繁杂,材料缺口大,因此零件的配套生产难度较大。

为了切实做好型材工段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工作,使工段建立正常地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实现均衡生产,保配套生产,指导工段日常生产活动,提高工段产品质量,缩短零件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作业计划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段甚至整个物料配送厂是否能够全面完成生产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对工段整个计划的安排和实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公司年度,季度生产计划大纲明确规定了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质量和进度要求,这是我们编制工段生产作业计划和组织工段生产的依据。有了各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并依据它们的要求,就可以开始准备编制工段生产作业计划。

工段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按季度分月的生产作业计划,包含由于外部原因上月末完成滚动到当月的项目。

②本月依据节点需投入生产的项目,包括批生产及临时生产作业计划项目。

对于批次计划的编制要分步骤,分阶段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必须认真把握。

(1)投入前的生产准备工作

依据路线分工表规定的图号建立批次台帐,对分工表进行及时跟踪,确保批次台帐全面,准确。依据批次台帐规定的图号,出版零件制造指令(F0)及工作卡片,两者具体规定工人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何时开工,何时完工,使工人在开工前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2)合理安排投产顺序,把好投产关

按照装配顺序要求,首先投入协作件,组合件,点焊件,关键重要件,生产周期长的零件,其次是架内件,架外件,总装件,由于装饰材料容易划伤,放到最后投入。对于来料不足,不能满足计划要求的项目,要更改数量,以保配套为中心,尽量将毛料成套地移交到使用车间。在批次投入中,控制好投入项目以及投产顺序,使工段的生产有针对性,有层次性,避免盲目投产而造成在制品的大量积压。

(3)必须考虑套裁下料

集中下料,科学套裁,不断提高材料利用率,实施配套送料,是物料配送中心物流改制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编制工段生产作业计划时,要有优化组织生产的意识,既要考虑满足装配的需要,同时也必须考虑套裁下料。将所有下料数据进行汇总,让下料工人清楚知道下料的牌号,规格,尺寸,数量,根据来料长短,在同种规格中,将不同图号合理搭配,根据切割要求进行科学套裁。利用好边材余料,将余料汇总登记入帐,剩余的料在下次投料中优先进行优化套裁。以最高的材料利用率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

对于临时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临时生产作业计划主要有废品补制生产作业计划,一次性生产作业计划以及各种备件订货生产作业计划,为了确保生产不停顿,满足装配现场所需要的急件,应予以及时准确的编制下达。

二.生产作业计划的实施,检查和控制,精益制造理念

工段负责生产作业计划的实施,为了完成生产作业计划规定的量和节点,工段要合理安排部署生产任务,分清层次,掌握轻重缓急,保质保量保配套保节点地组织均衡生产;计划员负责落实生产作业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在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零件数量和生产进度进行控制。

为了确保生产任务在受控状态下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必须对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有效地控制,生产作业控制是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按时检查月份计划的进展情况,检查影响当月计划完成的因素,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生产作业计划中的不足,对偏离的计划予以及时地纠正:对生产进度进行控制,这是生产作业计划控制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不盲目投产,不过度超前投产,尽可能避免前松后紧,月末突击赶任务的现象发生,如发现此类现象要及时进行制止,纠正,保证工段生产有序进行,确保工段均衡生产。

目前飞机大批量生产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必然要被精益制造所替代。精益制造不是大批量生产,只是按用户的需求宋生产。“精益物配”是物料配送中心提出的又一发展目标,极具前瞻性。精益制造已经在厚板下料工段中实行,取得了好的效果。在不久的将来要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单元,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逐渐转变传统大批量组织生产的管理模式,逐步向精益制造方向发展。在编制实施生产作业计划时,要考虑企业生产过程的整体优化,要以最终用户一装配车间的需求作为生产的起点,根据使用车间提出的需求来拉动计划,按需组织生产,使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均能够相互衔接配合。按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用料,将规定的合格材料和规定的零件交付给用户,逐步满足精益制造的要求。

生产个人工作计划篇8

针对国有企业既存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加班加点现象严重的问题,在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本单位的具体实施证实,“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维稳内部环境,实现“双收益”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生产计划管理;单元制产能化;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

众所周知,效益是企业的生命,降本增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时下颇盛行的“盲目加班加点”现象,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通病,各企业无论工作量增多还是减少,加班加点问题一直存在,造成了能源和人工的极大浪费,同时对员工的身心状况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笔者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实践,认为推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攻克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1-2]。

1变革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笔者围绕所在单位既存生产计划管理现状、生产计划被输出对象反应、管理绩效等方面,在本单位组织了系统调查,从员工需求、企业发展和政府要求等方面,明确了变革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1.1职工强烈呼唤休息休假

笔者所在单位属于机械加工制造单位,主要产品为八轴机车,日产能力可达1.5台,除去正常休息、节假日,一年可生产八轴机车360台。而2014年,本单位仅生产八轴机车184台,全年员工整体休假却只有10d,其他节假日大多数员工均在加班。员工身心得不到调节放松,不仅打乱了员工的正常生活,而且影响生产效率,甚至因为加班和不加班员工的收入不平等而造成部分员工心理失衡。经调查,员工休息、休假意愿强烈,均不满意拖沓式工作方式。

1.2企业迫切需要提质增效

粗放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直接增加了企业制造成本,影响企业效益。首先是能源浪费、人工成本增高。笔者所在单位2014年仅节假日加班就耗电40万kW•h,折合电费30万元;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补贴和夜班费支出190多万元。其次是安全、质量受到影响。员工长期身心疲惫,给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带来隐患。企业要生存发展、提质增效,就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合理生产计划管理造成的成本浪费和安全质量隐患。

1.3政府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5年,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所表达的是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显然,生产计划作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创新其管理方式,发挥单元时间的最大利用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方式。

2国有企业生产管理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作为国有企业,必须正视其自身特点,建立适合其经营管理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首先要正视现有体制。在现有体制下,员工相对稳定,不会因订单大小或者多少而增减员工,因此应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其次要正视单元的相对稳定性。由于不会因订单大小而增减单元,因此安排生产时应权衡单元的产效和成本。第三要正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由于各企业一般情况下产能大于订单需求,因此应节约资源以降低成本。第四要正视单元日产能。应充分利用工作日,实现生产率的最大化利用。

3“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内涵和实现

据了解,一般国有企业均以订单量计算生产节拍,将生产计划平均分摊到每个月,订单量大,节拍时间就短;订单量小,节拍时间就长,这种方式直接造成长线式生产和“盲目加班加点”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在正视国有企业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和分析既存生产计划管理症结的基础上,推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势在必行[3-5]。

3.1“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内涵

“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内涵:以单元为单位,以产能排计划,以星期为周期。“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核心:以产能排计划。其管理模型见图1。以单元为单位,强调单元计划管理。即改变以往只考虑单一工段月产量,忽略每台机床、每道工序具体计划和责任的做法,将生产计划明确到每个单元,也就是最小的作业单元。以产能排计划,强调日产能兑现。即改变以往将生产计划平均分摊至每个月和每一天的方式,根据订单数量和交货日期要求,按单元日产能排计划,非必要不加班。必要时实施生产调整或工艺调整,保证计划兑现。以星期为周期,强调周计划。即改变以往不论工作量多少均按一个月的生产周期排计划的模式,考虑到上下工序来料及物流的影响,将计划适宜地密集或分散分布在一个月中的几个星期。

3.2“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实现

1)广泛宣传,转变观念。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充分利用工作日,保障员工休息、休假。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对此存在各方面的质疑,如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等,这是企业首先必须攻克的难题。因此,要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首先要将转变员工观念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使员工转变观念。如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召开会议,宣传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背景、意义、实施方式等,让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其益处,从内心接受改革。2)找准症结,制定对策。笔者认为,既存生产计划管理的症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产管理理念落后。生产管理人员企业效益意识不强,对制造成本认识程度不够,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不清。二是生产计划制定粗放,缺乏科学性和经济性。三是生产计划执行不力,执行不下去的情况时常有之。生产管理人员的认识停留在工作计划节点概念上,生产效率低下。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对策以确定具体的改进流程。如笔者所在单位制定的《单元制产能化管理办法》,突出了生产计划的制定、审批、实施、检查,以及沟通、物流、异常响应、目视化、奖惩等各环节管理,使“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程序化。3)统计分析,核定产能。以日产能排计划的关键,是准确核定每个单元的日产能。应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工具,系统收集每种产品、每个单元的生产加工时间、辅助时间,核定每个单元的标准作业时间和生产工作量,计算并讨论各类产品、零部件每个单元的生产周期和日生产能力标准。按核定标准分层制定车间、工段、单元的日计划、周计划,以保证计划的科学性。4)加强管理,保证实效。实施“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难点是将理论化的管理成果运用至生产实践中。而在实践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对各种资源的管理,当影响过程实现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时,才能得到预期结果,这些因素中,不确定性最大的是人为因素。因此,必须以基于风险的思维应对影响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实现零死角管理,才能保证“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实施效果。笔者所在单位以充分发挥工段长的领导协调作用为核心,实行生产计划完成率与工段长绩效直接挂钩,辅以实名制作业标准管理,将单元负责人与单元日生产计划捆绑;同时,以经济考核或激励形式调动操作、技术、辅助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团队效应,以日计划兑现保证周计划、月计划的兑现,最终实现了“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预期目标。

4“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实施效果

据统计,2015年,笔者所在单位承担的机车及配件生产任务,比2013年和2014年略有增加。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后,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4.1员工休息休假权利得到了保障

统计数据表明,除设备故障和上下工序生产影响外,节假日员工基本实现了正常休息。2015年全年员工平均休息时间比2014年增加了80d。劳动纪律明显好转,员工收入实现了对等。

4.2生产经营绩效明显提高

一是能源和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明显提高。2015年,笔者所在单位耗电量同比减少16万kW•h,节省电费11万元;节假日加班情况减少,加班工资、补贴和夜班费比2014年减少近70万元。二是因过劳引起的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隐患得到大幅度遏制。全年未发生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

4.3精益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建立在降本增效、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上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不仅推进了企业科学、规范地安排生产、调动资源,而且对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成效。笔者所在单位推行的“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曾获山西省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中国机械行业协会和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分别授予本单位“优秀车间”和“精益车间”荣誉称号,这些荣誉见证了“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重大益处。

5结论

“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维稳内部环境,实现“双收益”的有效举措,其管理思维,不仅适用于企业加工车间,而且对企业整体管理脉络的建立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国有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思维改革企业生产计划或经营计划是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秀芬,马明辉,张平.价值管理、流程再造与绩效管理———制造业企业管理技术整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俞鲲,杨建军.推拉结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的应用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2(2):40-45.

[3]雅各布斯FR,蔡斯RB.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林钟雄.浅谈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大众科技,2005(12):148-15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