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康复年中总结8篇

时间:2023-02-27 11:11:10

康复年中总结

康复年中总结篇1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结果:观察组35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9-02

在临床医学上,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疾病,并且由于脑梗死起病非常的突然,一大部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因此,当患者出现偏瘫的时候,做好早期的康复护理,减少患者的残疾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3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观察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4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对照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3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下面就进行具体的介绍[1]。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在得了脑梗死偏瘫之后,非常的沮丧,这是不利于患者更好的治疗和恢复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建立起配合治疗的信心。其次,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良姿摆放,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为保持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在急性期即要良姿的摆放。可取仰卧位、侧卧位,侧卧应取健侧卧位为主,因躺向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在临床护理2个月之后,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2]。

1.3 疗效评定指标。显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能够自由的活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有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伸展。无效:患者在临床护理前后无任何的变化[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3 讨论

在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的护理中,主要就是采用一些常规护理的方式,一般只局限于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并且在患者的临床恢复期纪念锻炼[4]。而对观察组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并且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患者因此得到了更加全面、规范的护理,更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5]。

综上所述,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临床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14):120-121

[2] 李秀琼.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03(04):134-135

[3] 贾秀萍,王瑞香,黄定玉.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4(07):145-146

康复年中总结篇2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人脑卒中患者90例,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治疗组的患者采用言语治疗和运动疗法。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4.4%,有效2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6.7%,无效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8.9%。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0%,有效2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4.4%,无效7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5.6%。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

结论:康复治疗对提高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康复治疗 老年人 脑卒中 生存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25-01

在临床医学上,脑卒中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件,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伴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也在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康复治疗对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人脑卒中患者90例,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90例老年患者有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55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其中治疗组4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58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55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治疗组的患者采用言语治疗和运动疗法。内容主要包括正确的肢体摆放,翻身,肩胛带运动,腕关节的背申牵张练习等。对患者进行床边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2]。另外,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言语训练,主要包括舌、唇肌刺激,叩齿,伸舌,缓慢呼气等等。在临床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在临床治疗期间做好详细的记录。

1.3 疗效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主要通过2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言语能力,二是运动能力。显效:患者四肢能够随意弯曲,脑卒中轻度患者能够下地走动。在言语上能够说简短的话语,并且较为流利。有效,患者四肢有所弯曲,并且在言语功能上也有所改变。无效:患者临床体征无任何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治疗组显效20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4.4%,有效2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6.7%,无效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8.9%。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0%,有效2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4.4%,无效7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5.6%,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

3 讨论

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康复医生除了要给患者进行肢体言语康复之外,还应该多与患者进行交谈,稳定患者的情绪,多关心患者,鼓励患者,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自信心[3]。针对于患者的恢复情况,医生应该及时的向患者反馈,并且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活动,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进步要及时的反馈给家属,并且嘱咐家属平时应该怎样对其进行护理[4]。在治疗中,医生还应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通过为其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治疗心情,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

综上所述,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康复治疗对提高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兰月,黄东锋,徐光青,胡昔权,李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反应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10(12):199-200

[2] 徐本华,干汝起,于文,谢斌,黄永禧.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03(08):188-189

[3] 盛卫月,李留芝,魏贵明.休闲娱乐康复对脑卒中病人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10(02):145-146

康复年中总结篇3

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2006年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比1987年的5164万人增加了313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4.90%增加到6.34%。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4416万人,比1987年增加了2365万,占全国新增残疾人数量的75.5%。广东有540万残疾人,占全国残疾人口的6.51%,占全省人口的5.86%,其涉及了全省五分之一家庭,近2000万人口,总数在全国排第四位,其数量不可小觑。而在老年残疾人口中,65岁及以上残疾老人占残疾人口总数的51.69%, 占同年龄段老年人总数的 32.81%。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残疾人口的老龄化仍将更加明显。老年人的残疾风险以及与残疾有关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老年残疾人口的增长对于残疾人口数量的增长贡献明显。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们的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除了完善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之外,老年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也至关重要。

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事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国务院于2002年8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康复事业发展总目标。为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国家对残疾人康复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广东省也大力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建立了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1272个,每年为近60万残疾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同时还实施了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康复救助项目,累计30万贫困残疾人受益。然而,根据残疾人第二次普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利用情况存在巨大落差,尤其在老年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状况上更是不容乐观的。

综上所述,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和老年残疾人口数量增加的背景下,老年残疾人口的康复服务对于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中国老年残疾人口康复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国内外关于残疾人康复的研究并不少,然而,对于老年残疾人口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重视,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相继有学者开始研究,但更多的是从医学和康复需求的角度出发。另外,关于康复需求与服务研究多用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口普查数据或某一年监测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很少有进行纵向比较和动态的研究。

横向上,本文一方面将从性别、年龄、地区、残疾类别、接受服务类型等维度研究2012年老年残疾人口康复需求与接受康复服务状况内部结构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将从婚姻状况、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维度分析影响康复服务利用情况的因素。纵向上,将2012年与2006年进行对比,这6年间广东省的康复事业发展成效是否显著,康复需求与服务利用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否得到了改善?不同类别、年龄、地区等的老年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利用之间的差异是否有所变化?影响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利用状况的因素是否有所变化?

本文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定量描述统计。横向上,主要使用交叉表对2012年广东省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试分析不同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维度下老年残疾人口康复服务利用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纵向上,将2012年康复服务利用情况与2006年进行对比,试探究在政府不断加大康复事业投入的背景下,2012年的老年残疾人口的康复服务利用情况是否得到改善,其内部结构和2006年比是否有所变化。

在样本上,剔除失访、问卷数据缺失等一些无效样本后,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为2006年953个,其中男性占49.12%,女性占50.89%;视力残疾24.55%,听力残疾36.52%,言语残疾8.08%,肢体残疾32.95%,智力残疾7.66%,精神残疾13.85%,多重残疾19.20%;2012年1050个,男性50.31%,女性49.69%,视力残疾22.63%,听力残疾33.97%,言语残疾7.27%,肢体残疾33.60%,智力残疾13.58%,精神残疾12.58%,多重残疾15.29%。由于不同残疾类别、年龄、地区等的样本量差异较大,故本文在比较研究时对数据进行了加权处理。

三、主要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通过研究,明显发现2012年较于2006年,总体老年残疾人口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说明广东省这6年来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上的投入获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康复知识普及上效果显著,辅助器具比例上也有较大涨幅,和这些年广东省为了实现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宣传力度的加大和器械资金的投入有一定关系。但是,在看到可喜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一方面是从接受康复服务的内部结构上看并没有得到太大改善,不同残疾类别接收到的康复服务差异较大,接收到的康复服务类型单一,主要集中在治疗与康复训练上。当然,这与老年残疾人口的康复需求有一定关系,但是其他康复内容也应该平衡发展;另一方面,和总体人群的康复服务利用比重相比,老年残疾人口的康复服务利用情况仍然较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减少,年长的老年人的康复服务利用状况不容乐观。

康复年中总结篇4

【关键词】疗养院;康复病种;效益

疗养院利用自身的技术力量和医疗设备收治康复病人,符合疗养院的业务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为了分析我院收治康复病人的病种情况,探讨疗养院康复科的收治对象,进一步促进疗养院康复技术持续发展,我们对200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康复病人的病种类别进行了系统回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12月,我院康复科共收治康复病人362名,医疗收入5722 306.69元。从病种分布上看,骨科创伤术后20例,截瘫11例,脑外伤22例,脑卒中70例,高血压病80例,冠心病40例,各类恶性肿瘤病人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颈椎病13例,其他为分散病种共54例。各病种医疗费用与其所占总费用的比例(表1),各病种病例数占同期总病例数的比例(表2),各病种治疗费与该病种总费用比例(表3)。

2 讨论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我科住院病人主要为高血压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外伤、骨科创伤术后、颈椎病、截瘫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种,其余为散小病种。上述病种中,医疗收入排序依次为脑卒中、高血压病、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外伤、截瘫、骨科创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各病种的治疗费比例排序依次为骨科创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脑外伤、截瘫、脑卒中、颈椎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恶性肿瘤。上述病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脑卒中、脑外伤、截瘫、骨科创伤术后导致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和退行性骨关节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第二类为老年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第三类为恶性肿瘤。

1)目前国内康复医学科为患者提供的治疗主要有3个方面:临床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治疗(包括理疗、体疗、作业、心理、语言、中医等)。根据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最近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的不完全统计,报道最多的是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创伤性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瘫等,占60.6%左右,骨科康复占20%左右,其他只有18.7%。我科住院的康复病人也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脑卒中、脑外伤和脊髓损伤病人占总病人数的28.46%,骨科康复病人,包括骨科创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等占12.15%,神经系统损伤和骨科康复病人占总病人数的40.61%,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52.84%。在临床康复治疗中,我们观察到脑卒中、脑外伤所致的偏瘫经我科综合康复治疗后,90%以上的偏瘫病人恢复了步行功能,基本上能达到生活自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是脑卒中和脑外伤所致的偏瘫其本质是运动模式发生质的改变,一般经历弛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正常运动6个阶段,及时早期康复治疗可打破患者异常的运动模式,有效避免发生误用综合征和废用综合征,促进患者向下一个阶段恢复,尽早回归社会。骨科创伤术后关节活动障碍病人,经关节松解术、理疗等综合治疗后,关节活动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上述数据表明脑卒中、脑外伤、截瘫、骨科创伤术后和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等几类疾病康复治疗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最好,应该是疗养院康复科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

2)资料表明:我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亿,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我国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5千万以上;有关材料表明,老年病患者中约有50%需要康复医学服务。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老年病病人占总病人数的33.15%,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26.92%。疗养院一直从事老年病的康复疗养工作,在老年病的康复治疗方面,疗养院康复科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抢占老年病康复治疗的医疗市场,走在老年病康复治疗的前列。

康复年中总结篇5

[关键词]老年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9-142-02

当前,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生活压力增大,加之人口出现老龄化趋势,许多老年人的身心感受到源自各方面的压力,较易引发精神方面的疾病。近年来,我国患精神分裂症的老年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对老年人精神疾病的康复需要获得普遍关注,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院十分注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特色的康复护理方法。现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08例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照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08例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0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33例,年龄(68.3±5.1)岁,病程(33.6±12.3)年,入组之初患者的NOSIE总分为(129.41±21.32)分;对照组男20例、女34例,年龄(67.9±5.7)岁,病程(35.4±8.1)年,入组之初的NOSIE总分为(128.09±24.78)分。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NOSIE总分等方面的统计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的护理观察期均为6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护理。具体的康复护理措施如下:(1)进行生活行为方面的护理指导。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需要长期住院,患者大多只是存在精神病症状,生活行为没有缺失,但是如果缺乏指导,患者可能不能正确自理,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生活行为方面的护理指导。主要从衣、食、住、行方面入手,引导患者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自觉整理床铺,日常个人卫生要处理好,衣着要整洁、正常,餐前或服药前要洗手,就餐时要坐到指定的位置上等,如果患者不能通过宣教规范生

活行为,护理人员有必要亲身示范,让患者跟着重复动作,以令其掌握动作或操作要领。动手能力强的患者引导其定期参病区的公共活动,例如大扫除,修剪花草等,以增强其责任心。(2)训练其学习能力和规范的学习行为。学习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思维,使其思想逐渐进入正常的思考轨道。所以,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患者进行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活动,由医生或者患者中思维比较清晰的患者主持学习活动,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供大家讨论,而康复护理人员也要定期与患者组织座谈会,对患者的病情以及所提出的生活疑问进行解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每月或者每2周举行一次健康讲座,主讲精神卫生知识和常识,定期出版一些健康教育宣传册,发给每位患者并要求患者认真阅读。(3)自知力恢复训练。每隔一段时间由科室的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疾病宣教,向患者灌输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医学知识,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同时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状的判断和分析能力。(4)训练社交技能。主要指导患者如何与他人交往,例如:见面要问好,分别要道别、做错事要道歉以及采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何请求别人帮助等,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之间的交往,一旦发现问题,要作出处理,护理人员也可以与患者多交流,开解有心结的患者,积极的交往能够令患者心情开朗,有利用其康复[2]。(5)娱乐活动及体能锻炼的康复护理。病区要设立一些文体娱乐室,例如室、图书室、观影室、兵乓球室等,以供患者闲时去消遣。以利于患者的娱乐及体育能力的康复。(6)职业技能的康复训练。为了训练及恢复患者的职业能力,病区专门设置了一些劳动技能训练室,例如手工作坊、缝纫室、种植园地、物件分类室等,让患者获得相应的劳动技能,为将来回归社会作准备。

1.3 观察指标及量表评定[3]

采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专用的观察量表,评分包括6个大项。由2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在入组初与入院6个月后分别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分别护理半年,NOSIE评分结果表1显示:通过为期6个月的护理观察,观察组总共有量表总分、总消极因素、总积极因素、激惹、个人整洁、抑郁表现、精神病表现、迟缓八项观察指标获得改善(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迁延性疾病,病程进展通常分为急性期与恢复期[4-5]。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其精神状态比较稳定,可能仍然存在部分人格改变或者阴性症状,加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会存在一些不良情绪,例如焦虑、幻想症、恐惧、自卑等,这些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6]。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因为长期住院,人际交往、性格、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下降,这会进一步加深患者的精神负担,产生自卑、孤僻等问题,单纯地给予药物很难达到康复效果,而给予康复护理,在病区内为患者提供一些工疗、娱疗、体疗等综合康复训练场所,能够有效恢复或者发展患者的生活技能、交际技能以及社会技能等,帮助患者康复[7]。本组研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生活行为护理指导、训练习能力及规范其习行为、自知力恢复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娱乐活动及体能锻炼的康复护理、职业技能的康复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共有八项观察指标获得有效改善(P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3-196.

[2] 黄世伟,刘建伟,张献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62-1063.

[3] 张荣芹,赵桂娟,许艳芬.浅谈老年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16):73-74.

[4] 王萍,朱孔美,梁家国,等.1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测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3):233.

[5] 温全胜,陈扎生,张传福.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130-131.

[6] 冯辉,杨佩娣,曹新妹.交流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9,9(3):14-16.

康复年中总结篇6

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国残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康复协会活力,总结协会工作,交流学术成果,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修改协会章程,加强自身建设,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大会首先听取了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总医院原院长汪石坚所作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康复协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协会成立17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康复协会要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充分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整合资源,进一步调动专家和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学术进步和整体学科水平,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中国残联主席、康复协会名誉理事长邓朴方发表了讲话。他在高度评价了康复协会多年来的工作后指出,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包括残疾人的小康。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的手段,是残疾人就学、就业、脱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小康的前提。协会要继续发扬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坚持学术研究与残疾人康复实践密切结合的方向,支持“全面康复”的理念,与国内、海外的相关组织和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及时掌握康复理论发展和科研动态,进一步发挥技术资源作用,为残疾人康复事业集纳、培养更多人才,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邓朴方勉励协会要成为残疾人奔小康的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方面军,在残疾人奔小康的进程中发挥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康复年中总结篇7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 知识; 行为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Method:Convenience Sampling,105 patients with COPD from Guangzhou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sult:The mean scor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was (15.32±3.86),the mean scor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behaviors was (43.01±7.01).The total score and factor score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 and factor score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behaviors(r=0.274-0.883,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Behaviors

First-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Nursing,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8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9.0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我国面临防治COPD的严重挑战。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和城市地区40岁以上COPD总体患病率为8.2%,男性为12.4%,女性为5.1%[1]。2007年卫生部的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十大病因中,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COPD)位于城市人口死亡原因的第4位,农村人口死亡原因的第3位[2]。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估计,2020年COPD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3]。COPD患者病情迁延,常伴有合并症,劳动和生活能力受限,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自1981年美国胸科学会制定肺康复以来,医学领域越来越将肺康复作为COPD患者的一种有效干预手段。2014年COPD全球策略中明确指出肺康复可以改善COPD患者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及严重程度,改善焦虑抑郁症状[4]。但目前临床工作中往往过度关注于药物治疗,而忽略了肺康复的重要性及意义[5]。本研究调查了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和行为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旨在了解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和行为现状,为临床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肺康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5年3-12月广州市某两家三甲医院呼吸内科105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2013年修订版)[6];(2)意识清醒并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3)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2)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3)语言沟通障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该调查表为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状况、病程、过去一年中COPD急性加重次数等。(2)肺康复知识问卷: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者自行设计肺康复知识问卷,主要了解COPD患者对肺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内容包括疾病知识(9个条目)、运动锻炼知识(5个条目)、饮食知识(3个条目)、家庭氧疗知识(3个条目)和用药知识(4个条目)。每个条目给出“对”“错”“不知道”3种选项,选择答案正确者得1分,选择错误及“不知道”者得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肺康复知识越好。经检验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694。(3)肺康复行为问卷: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者自行设计肺康复行为问卷,主要了解COPD患者的肺康复行为。共17个条目,包括病情监测和控制(5个条目)、运动锻炼(3个条目)、饮食(3个条目)、氧疗(2个条目)、用药(4个条目)。采取Likert五级评分依次计0~4分,分别为“完全没做到”、“很少做到”、“有时做到”、“经常做到”、“完全做到”。总分0~68分,得分越高,说明肺康复行为越好。经检验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761。因肺康复知识问卷和肺康复行为问卷各维度条目数不同,为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分析时采用得分指标,即各维度的实际得分/各维度可能最高得分×100%。

1.2.2 调查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患者,获取知情同意后,使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介绍本研究目的及问卷填写方法,发放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当场填写完毕后收回,及时核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对肺康复知识和肺康复行为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偏态分布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

2 结果

105例患者中男79例,女26例;年龄50~92岁,

平均(71.30±10.65)岁;来自城市58例(55.2%);已婚83例(79.0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6例(81.9%);家庭人均月收入

3 讨论

3.1 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现状 COPD患者对肺康复的认知和自我管理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十分重要,是COPD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7]。调查发现,70.5%的患者未进行呼吸康复锻炼,对相关肺康复护理知识需求度较高[8-10]。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的总体得分指标为63.83%,处于中等水平,表明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缺乏,这与文献[11-14]报道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为:调查对象以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71.30±10.65)岁,且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81.9%),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较低,且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相对局限,多数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而大众媒体对疾病科学知识的宣传较少[15]。今后应重视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宣教,加大大众媒体对疾病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针对高龄、低文化水平的患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宣传手册、讲座、移动APP等,给患者提供全面、易懂的COPD肺康复知识。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饮食知识得分指标较高为81.67%;运动知识(包括呼吸肌功能锻炼和全身运动)和氧疗知识的得分指标较低,仅为59.80%、49.00%。条目15“家庭氧疗可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得分指标66.00%,但条目16“家庭氧疗每日最佳吸氧时间”和条目17“家庭氧疗最佳吸氧流量”的得分指标仅为43.00%、38.00%。这与陈琴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患者虽然了解氧疗的重要性,但却不知如何正确使用氧气,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正确的肺康复知识和技能,将对氧疗重要性的认知转化为正确的氧疗行为。

3.2 COPD患者肺康复行为现状 肺康复执行情况的评分采取Likert五级评分,从“完全没做到”、“很少做到”、“有时做到”、“经常做到”、“完全做到”,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肺康复行为的总体得分指标为63.25%,表明COPD患者的肺康复行为执行情况总体上处于“有时做到”。

在肺康复行为各维度中,患者在用药安全和病情监测与控制方面行为执行情况得分最高,这可能与调查对象以老年人居多,且已婚83例(79.05%),配偶和/或子女在督促患者安全用药和病情监测与控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患者在运动锻炼和家庭氧疗的得分指标仅为57.50%、45.00%,表明在运动锻炼和家庭氧疗方面行为执行情况处于“很少做到”与“有时做到”之间,此结果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贾秀芬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功能锻炼行为是受访的COPD患者执行力最差的健康行为。运动锻炼,包括全身运动和呼吸肌功能锻炼。其中,全身运动包括步行、登楼梯、踏车等,呼吸肌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运动锻炼是肺康复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家庭氧疗是指患者脱离医院环境后返回家庭而施行的氧疗。其目的是改善低氧血症,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保证周围组织的氧气供应。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提高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对血流动力学、运动耐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运动锻炼、家庭氧疗行为得分较差,原因可能是:(1)缺乏对COPD运动锻炼、家庭氧疗的正确认识。根据知信行理论,知识是建立积极的健康信念、态度,进而改变行为的基础。本研究对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运动锻炼、家庭氧疗维度的得分指标较其他维度低。(2)患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86例,占81.90%),学习肺康复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能力相对较低。(3)患者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

3.3 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与行为的相关性 个体的活动是认知、行为、环境三者组成的动态系统[17],患者的认知影响其行为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总分和各维度与肺康复行为总分和各维度总体上呈现中度以上的正相关,具有较好肺康复知识的患者,其执行肺康复的行为较好。因此,要改善COPD患者肺康复行为执行情况,首先要考虑通过各种途径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肺康复知识水平,从而达到改善其肺康复行为,减轻症状,提高耐力,减少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从肺康复知识和行为各维度得分指标来看,在饮食营养、运动锻炼、家庭氧疗方面,知识水平优于行为,表明患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行为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说明在影响个体执行肺康复行为的过程中,除了肺康复知识因素外,还存在其他重要的中间变量,如患者的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家属的行为等[18-19]。知信行理论强调,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当知识上升至信念层面,激发患者自身改变的动机及潜能时,患者才会改变不当行为[20]。因此,在实施肺康复干预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患者的肺康复知识,还应关注其信念、自我效能等其他影响行为的因素。在用药、病情监测与控制方面,患者的行为优于知识,可能是患者的照顾者在督促提醒患者安全用药和协助患者进行病情监测与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OPD患者肺康复相关知识缺乏,肺康复行为执行情况不佳,特别是呼吸功能锻炼、运动锻炼、家庭氧疗方面。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和肺康复行为存在相关性,但两者之间也存在其他重要的中间变量。研究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宣教,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将重点放在呼吸功能锻炼、运动锻炼、氧疗方面。同时,应重视知识与行为之间中间变量的影响作用,通过改变中间变量,改变患者的信念,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从而将知识对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大化。此外,照顾者在患者的肺康复行为执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肺康复干预的过程中,不仅提供给患者相关的知识,也需要对照顾者实施健康教育,建立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家属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专家与患者等之间的协同作用,改变患者的信念、提高其信心,进而改善其行为。

参考文献

[1] Zhong N,Wang C,Yao W,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8):753-7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3] Mammen M J,Sethi S.Macrolide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exacerbation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Pol Arch Med Wewn,2012,122(1/2):54-59.

[4]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vised 2014)

[5]李丽蓉,傅桂芬,胡琼燕,等.PDCA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1):157-159.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1-10.

[7]陈奎利,侯刚,王秋月,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状况206例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883-884.

[8]陈亚红,姚婉贞,康健,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状况与自我认知的多中心调查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10):750-753.

[9]刘宝凤.某社区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需求情况问卷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54-55.

[10]吴娟.健康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3):3767-3769.

[11]韩燕霞,钮美娥,汪小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J].护理杂志,2012,29(4A):12-14.

[12]贾秀芬,王君俏,杨雅,等.社区COPD患者家庭疾病管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19):11-14.

[13]钮美娥,钱红英,刘慧,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J].护理杂志,2010,27(11B):1699-1700,1739.

[14]孟俊峰.昆明市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认知情况调查[D].昆明:昆明医学院,2012.

[15]王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16]陈琴,姜小鹰,房晓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顾认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34-238.

[17] Marks R,Allegrante J P,Lorig K.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evidence for self-efficacy-enhancing interventions for reducing chronic disability: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education practice(partⅡ) [J]. Health Promot Pract,2005,6(2):148-156.

[18]康小文,孔凡武,吴晓梅.间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367-3369.

[19]高欢玲,张金梅,刘爱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认知、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相关性[J].护理研究,2013,27(12):4116-4118.

康复年中总结篇8

【摘要】目的:探讨轻度脑性瘫痪采用医院康复疗法结合家庭早期教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轻度脑性瘫痪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n=30)采用医院康复结合家庭早期教育治疗,对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17/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医院康复疗法;家庭早期教育;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儿童包括医疗、教育、职业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康复,其中医院康复治疗和家庭早期教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1]。本次研究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轻度脑性瘫痪的患儿60例,对其中30例采用医院康复结合家庭早期教育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10个月-8岁。其中12例为不随意运动型,43例为痉挛型,5例为肌张力低下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2004年专题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行1-2个月的医院康复治疗,后改为医生指导下的家庭早期教育。随机分为2组,对比2组患儿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医院康复疗法内容 医疗康复是指患儿通过康复功能训练和临床诊疗,使其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对损伤的功能起到补偿和改善的作用,使患儿的生活治疗能力提高,包括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引导式教育、言语治疗、个科手术、矫形器的应用和中药治疗等。具体行康复运动疗法2次/d,45min/次,主要采用Bobath法,患儿不能翻身爬行的加用vojita法,肌张力增高时可加用上田法,并均与低频电疗法进行配合,头皮针在治疗时起辅助作用。康复训练期间应依据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定期采用相应的评估量表行效果评估,其内容主要为肌张力评估、智商评估、体格发育评估、肌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运动发育评定等综合功能评定等。

1.2.2 家庭早期康复教育 医师需对家长行康复教育的指导:就婴幼儿在怀孕、分娩到出生后一段时间就情况需做详细介绍,家长需正确对待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发现有姿势异常、发育迟缓应及时确诊。对已确诊的脑瘫患儿,家长需积极配合治疗,如进食困难,可行口唇协调运动,并行语言功能训练,使口唇、咽和舌的功能不断得到改善,达到顺利进食的效果,可利用患儿在进餐后,舌头、下腭的运动,鼓励其发声,训练说话能力。对于患儿头部及躯干控制能力较差,坐位平衡差,可加强头部支撑的训练,采用蛙式竖抱,尽量使其身体维持平衡。双下肢呈交叉状的患儿可行矫正内收肌紧张的训练。

1.3 效果评定 患儿智力水平评定采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根据标准化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智力发育指数(MDI)在0-150之间,低下为130。治疗前后每一例患儿均进行智力水平评定,将治疗效果分为以下3个级别。显效:原智能障碍显著提高,患儿的MDI值提高≥15分;有效:原智能障碍有所提高,患儿MDI值提高5~14分;无效:原智能障碍无改善,患儿MDI值提高小于5分。以显效率加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17/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n=30)9 18 3

对照组(n=30) 4 13 13

2.2 脑性瘫痪患儿总进步速度为0.73,与智力水平呈正相关,A、B、C、D、E区的进步速度分别为0.86、.63、0.78、0.65、0.68,与智力水平呈正相关,均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指发生在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多种因素引起的发育缺限或脑损伤所导致的姿势及运动障碍异常状况[2]。脑性瘫痪对我国人口素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根据北京医科大学1998年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约有31万0-6岁的脑瘫患儿,患病率为1.86%,并每年以4.5万的速度递增,在儿童致残性疾病中最为常见。我国脑瘫的发病率虽有增长趋势,所幸的是大多数可经过长期康复治疗而使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3]。医院康复疗法并与早期家庭教育相结合对轻度脑性瘫痪的患儿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脑瘫是一种终生康复的疾病,在年幼发病,患儿中大多数未得到有效康复服务,而最终发展为残障,脑瘫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治疗任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从医疗、教学、教育、科研、宣教等各方面加强对轻度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实现有序的康复训练体系,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培养患儿的自理能力、运动功能、社交能力、语言能力,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卢庆春,主编.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458-462.

[2] Evans PJ,Zinkin P,Harpham T,et al,Evaluation of medical rehabilitation in community based rehabilitation[J].Soc Sci Med,2001,53(3):333-34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