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诗歌朗诵视频8篇

时间:2023-02-27 11:11:23

诗歌朗诵视频

诗歌朗诵视频篇1

第一,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诗歌教学是对高中学生开展美育的绝佳素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能不能搞好诗歌教学,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成败。诗歌的美在于诵读。因此,诗歌教学的关键在于诵读。无论是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杜甫的《秋兴》《登高》等等,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一步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味这些不朽的篇章所传递的孤独、失意与落寞之情。那么,在传统高中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范读加学生个别朗读加全班齐读,一下课朗诵教学就结束。这样的形式具有极大的局限性。IS平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IS平台可以提供大量优质朗诵音频视频资料。通过聆听名家朗诵,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中心,更快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第二,IS平台可以录制学生的课堂朗诵视频。第三,教师可以利用IS平台将相关朗诵视频包括名家朗诵视频和学生朗诵视频发送到学生邮箱,或者上传到教师开放的个人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发现不足,及时改进。第四,IS平台拥有大量的学习网站,里面提供了海量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自主登录IS平台,搜索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自主学习。

第二,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散文包括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无论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写景抒情名篇,还是林庚的《说“木叶”》、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之类的学者严谨散文,或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些文章丰富的文学技巧,深刻的思想内容,广博的知识,都值得反复玩味,细细推究。IS平台从三个方面促进高中散文教学。第一,提供优质的解读平台。IS平台内网的海量资源库可以供给老师和学生丰富的解读资料,让学习超越狭窄的课堂和短短的45分钟,充分了解课文背景,作者背景,还有名家解读。第二,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将散文教学大量的板书制成课件或者直接在白板上以图文的形式呈现,而且可以随时在白板上添加修改课堂的即时内容,散文教学更细腻,容量更大。第三,个性化的微课程。鉴于散文教学的繁杂性,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外学习途径,老师可以自己录制相关课文的微课程,上传到IS平台的教师空间,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

第三,在小说、戏剧教学中的应用。虽然高中课文中的小说、戏剧大都是短篇或者长篇节选,但相对而言,小说、戏剧仍然当仁不让成为高中课文中的巨无霸。这些体量巨大的文学经典,如何让学生减少恐惧感?IS平台有两个办法。第一,影像资料。借助IS平台给学生播放相关作者视频,或者电影。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边城》《老人与海》等等,都有电影资料。这样就能化繁为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第二,可以模拟电影拍摄,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将学生的分角色表演通过课堂录制设备进行录像,然后对此进行教学点评,将课文的写作技巧、思想主题、人物性格等等进行具体分析,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害怕的长篇文章变得富有味道。

诗歌朗诵视频篇2

导学内容

22.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

年 级

四年级

科 目

语文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

教师

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填空的方法默写课文。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准备

图片、PPT课件、视频、默写单。

导学过程

学案

导案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听歌曲《送别》

一、导入

1.思考:猜猜取这个笔名的原因?

2.朗读人文主题。

3.齐读题目两遍。

4.看课件,知道课时目标。

5.说说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二、知作者

了解作者。

三、诵诗句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个人展示。

2. 读出诗歌节奏,韵律美。

(1)自由读,读出诗歌节奏。

(2)汇报。

(3)听教师范读。

(4)跟读。

(5)齐读。

(6)多形式展示读。

(7)吟唱古诗。

四、明诗意

合作学习

1. 默读古诗,运用小贴士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交流、汇报。

2.带着感受朗读古诗,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

3.汇报。

五、悟诗情

1.观看视频。

(1)谈谈感受。

(2)交流汇报。

2.进一步认识作者

(1)谈谈新的体会。

(2)把体会读出来。

3. 全班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配乐朗读

(2)背诵古诗

4.填空式默写古诗

六、拓展延伸

1.延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

播放歌曲《送别》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一片冰心在玉壶。

2.介绍单元主题。

3.引导读课题。

4.介绍课时目标。

5.引导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作者

介绍作者。

四、诵诗句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出示朗读要求。

(2)组织汇报,正音、评价。

2.读出诗歌节奏,韵律美。

(1)出示朗读要求。

(2)组织汇报,评价。

(3)范读。

(4)带读。

(5)师生齐读。

(6)组织学生多形式朗读。

(7)组织吟唱。

四、明诗意

布置合作任务

1. 提示:借助小贴士内容理解诗意。

2. 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评价。

4.梳理方法。

五、悟诗情

1.组织观看背景介绍视频。

(1)师引导。

(2)组织交流汇报。

2.介绍文字材料,补充背景知识。

(1)组织汇报。

(2)指导朗读。

3.播放音乐

(1)组织朗读。

(2)组织背诵。

4.发放默写单。

六、拓展延伸

1. 布置学习任务。

七、总结

创设离别情境

回顾旧知识

紧扣单元主题

明确课时目标

揭题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初步感受韵律美。

激发学习兴趣

学会理解诗意方法

走近诗人内心,拉近文本距离。

当堂熟读成诵

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完成学习任务。

诗歌朗诵视频篇3

导学内容

22.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

年 级

四年级

科 目

语文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

教师

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填空的方法默写课文。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准备

图片、PPT课件、视频、默写单。

导学过程

学案

导案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听歌曲《送别》

一、导入

1.思考:猜猜取这个笔名的原因?

2.朗读人文主题。

3.齐读题目两遍。

4.看课件,知道课时目标。

5.说说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二、知作者

了解作者。

三、诵诗句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个人展示。

2. 读出诗歌节奏,韵律美。

(1)自由读,读出诗歌节奏。

(2)汇报。

(3)听教师范读。

(4)跟读。

(5)齐读。

(6)多形式展示读。

(7)吟唱古诗。

四、明诗意

合作学习

1. 默读古诗,运用小贴士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交流、汇报。

2.带着感受朗读古诗,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

3.汇报。

五、悟诗情

1.观看视频。

(1)谈谈感受。

(2)交流汇报。

2.进一步认识作者

(1)谈谈新的体会。

(2)把体会读出来。

3. 全班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配乐朗读

(2)背诵古诗

4.填空式默写古诗

六、拓展延伸

1.延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

播放歌曲《送别》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一片冰心在玉壶。

2.介绍单元主题。

3.引导读课题。

4.介绍课时目标。

5.引导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作者

介绍作者。

四、诵诗句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出示朗读要求。

(2)组织汇报,正音、评价。

2.读出诗歌节奏,韵律美。

(1)出示朗读要求。

(2)组织汇报,评价。

(3)范读。

(4)带读。

(5)师生齐读。

(6)组织学生多形式朗读。

(7)组织吟唱。

四、明诗意

布置合作任务

1. 提示:借助小贴士内容理解诗意。

2. 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评价。

4.梳理方法。

五、悟诗情

1.组织观看背景介绍视频。

(1)师引导。

(2)组织交流汇报。

2.介绍文字材料,补充背景知识。

(1)组织汇报。

(2)指导朗读。

3.播放音乐

(1)组织朗读。

(2)组织背诵。

4.发放默写单。

六、拓展延伸

1. 布置学习任务。

七、总结

创设离别情境

回顾旧知识

紧扣单元主题

明确课时目标

揭题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初步感受韵律美。

激发学习兴趣

学会理解诗意方法

走近诗人内心,拉近文本距离。

当堂熟读成诵

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完成学习任务。

诗歌朗诵视频篇4

【关键词】幼儿 诗歌朗诵 情感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诗歌作为幼儿文学作品的一种,利用诗歌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丰富知识,发展语言,还能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砥砺品质。诗歌诵读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以朗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实现内心情感的流露,增强幼儿对诗文理解能力,感受、领悟诗文中语言的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水平。

一、教师美语示范,熏陶幼儿心灵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教师恰当、准确的诠释和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是帮助孩子有效地学习诗歌以及朗诵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能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1.恰当、准确的诠释。让幼儿能朗诵出诗歌的情感的前提是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对作品的诠释,通过句子解释,丰富儿童语句,让儿童感受作品中的用词之美。解释是为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因而务必做到准确、恰当、浅显、易懂。诠释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画面、视频、亲身体验等。

2.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美文”需要用“美语”来表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由于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孩子对诗歌的欣赏与创造不能象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轻而易举地来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让儿童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悟、体会。儿童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如果没有教师真实情感的充分投入,孩子就难以形象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抽象的语言。

二、多种手段运用,发展幼儿情感认知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指南》指出“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所以诗歌朗诵的教学中通过表情、动作等朗诵技巧、信息技术和亲身体验法的运用,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在朗读中感觉到情感的流动和语音韵律的美,发展孩子的情感认知。

1.表情动作等朗诵技巧运用。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在朗诵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表现、表达各不相同的,存在个体差异性,是多元的、可变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2.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定格放大、反复显示画面,视、听相结合,把看、听、说统一起来的功能。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巧妙重组,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使幼儿入境、入情,主动学习朗诵诗歌。让孩子们宛如身临其境,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诗中优美的意境,提升幼儿的情感,通过想象,朗读过程中很有感情。

3.亲身体验法的运用。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亲身体验法,让孩子自己主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在教学时为孩子提供诗歌中的情境,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寻找风。在与风的亲密接触中,理解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最后根据形容词去寻找生活中相类似的东西,调动幼儿学习的渴望,将“要求幼儿朗读”变成“幼儿自己要求朗读”。

三、搭建多元平台,提升幼儿情感认知

《指南》指出“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通过创造班级、园部的平台,给孩子们展示自己,在提高朗诵的技巧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乐趣,增强自信。

1.班级组织的诵读平台。为了让幼儿有朗诵的场所,为了给幼儿模仿与练习提供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会,创设区域“小舞台”很有必要。孩子能在区域活动“小舞台”里自由进行表演朗诵,在宽松的环境下幼儿主动积极参与,让孩子敢说敢表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有时我们还会让孩子进其他班级,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幼儿在欣赏、感受、参与活动的同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朗诵的技巧。

诗歌朗诵视频篇5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诗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分析教材难易程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的诗歌教学目标。散文诗《秋天的雨》是以“秋天的雨”为主题,将秋天的一些景物描写串连起来,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丰收、欢乐的秋天,语言浅显凝练、意境优美,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出发,让孩子们全方位的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一是欣赏散文,从不同角度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二是仔细倾听,理解散文,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三是重点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

二、把课前铺垫作为教学的有效环节

课前铺垫是教师引导幼儿活动之前,指导幼儿对与活动相关的内容进行的准备工作。在农村幼儿园,孩子们的实际水平与活动教材目标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些老师忽略了这种差距,活动之前没有课前铺垫这一环节,而是组织活动时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孩子。因此,就要根据幼儿园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的现状,在诗歌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有效的课前铺垫。散文诗《秋天的雨》内容丰富,如果直接进行教学孩子们很难理解诗歌内容,我分为三步对幼儿进行了课前铺垫。第一步,带幼儿郊游,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让幼儿从视觉上感受秋天,仔细寻找秋天都有哪些农作物和瓜果蔬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第二步,搜集秋天的瓜果蔬菜并进行分类,然后闻一闻气味、尝味道。第三步,搜集有关动植物的资料,掌握他们自身变化以及过冬方法。通过亲身体会加深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印象。

三、精心设计活动帮助幼儿欣赏诗歌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有其独特的韵律,要想让孩子在一节活动中学会诗歌,理解诗歌内涵并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设计活动,帮助幼儿进行学习。

一是巧用小图谱引导幼儿欣赏诗歌。通常在诗歌教学时,教师经常使用绘制精美的大幅图画来冲击幼儿视觉、激发幼儿兴趣,但是大幅图画绘制起来往往比较费时,而且在出示之后,孩子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不能够较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相对于大图片,小图谱使用方便,而且排列有序的小图谱能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以及诗歌的句式和结构。因此,我在本节活动中使用了小图谱,通过教师泛读,让幼儿在有课前铺垫的前提下,带着自己对秋天的认识来欣赏诗歌,然后再通过回忆诗歌内容,出示小图谱,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运用课件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在选择教学辅助材料时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更要符合孩子们的接受水平。活动之前,我搜集各种资料,下载了视频《秋天的雨》,并将视频截取成需要的视频片段。当美丽的秋天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时,孩子们被美丽的图画所吸引,他们更多的关注了视频中的的画面,却感受不到到散文诗的美。所以我先播放录音,然后再音画同步播放,让孩子们在有了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视觉的感受,进一步体会到诗歌的美。在完整地观看之后,我又采用逐一播放视频片段的方式,帮孩子们理解诗歌,并尝试用诗歌中的语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孩子们在想说的同时也敢说、会说。

三是精心设疑引导幼儿感受诗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技巧,设计灵活多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层层深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在《秋天的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诗歌中都写到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通过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为幼儿营造说的环境的同时,孩子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感受到了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朗诵视频篇6

问题一:学生诵读的语调极为平淡乏味,最基础的停顿、重音、语速也把握不准,更不要说依据情感的变化与韵律美的需要对其作细微的处理了。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包括专业为汉语言文学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认为,他们忽视了诵读最为重要的品质――再创作的艺术。

诵读,不仅是“读”,不仅仅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来。诵读是一种传情艺术,是诵读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诵读就是诵读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等,把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借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引起听众的共鸣。

而要确定采取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什么样的动作和体态来表现情感的变化,就需要诵读者对诗歌情感进行深度解读,通过认真阅读,领会诗人的感情。诗人是用意象来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表达内心情感的,诵读者在心中见其形、悟其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破译一个个意象。要用心灵感受形象,对诗人的情感形成正确的理解,领悟艺术之美。对这些文字符号产生相应的感受,形成诵读的感觉之后,再通过外部技巧处理,采取相应的表达方式,努力使这些文字活起来,引起听者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沟通作者、朗诵者、听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朗诵的目的。

这样一个从解读到表达的过程,是诵读者再现创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经典诗歌作品。事实上,我们前面提到的对于文本的阐释及对于情感的解读,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通常也是这样进行的。因为应试的需要,教师需要使学生理解诗歌文本的含义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问题在于由于教学目的不同,教师没有把分析的成果与诵读联系起来,致使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不能很好地培植学生的内心视像,形成诵读感觉。也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诵读与文本的分析并没有紧密的关系。

此外,中小学诗歌教学过于依赖朗诵带。朗诵带虽说都是名家的声音、名家的处理,还有各种配乐,但是也存在问题,在选择与使用时要慎重,要反复地分析。更为重要的是,过于依靠朗诵带,依靠名家示范,会误导学生以为诵读只可以是一种语调、一种声音、一种模式,而忘记了诵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品质――再表达、再创作。诵读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理解而作出不同的演绎。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诗歌讲析时,应做到分析与诵读并重,并去创造性地工作,自己做诵读的典范,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同时也使学生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这对应试也是有益的。

问题二:学生诵读的字音不准。一是方音的影响,二是误读。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较为普遍,我们认为,原因是许多学生忽视了诵读的最基础的问题――读音标准。

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基础,必须给以高度重视。方音问题,主要是受社会语音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普通话水平是逐渐提高的,但是,这仍旧是在诵读课上要强调注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在课上给学生放了几位主持人用方音诵读的诗歌,虽然问题被放大了,不过意在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问题:诵读诗歌,要注意使用普通话。误读问题,一方面是由主观上不认真造成的,就如同学生写字,错字经常出现,很少有学生会在弄不清楚宇音的时候查一下字典。另一方面,也与外在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目前制作的诗歌朗诵的音像制品对于字音问题越来越不严肃,只在乎感情的抒发、气氛的渲染、音乐的配合,而不注重朗诵的必备要求。李默然、田华等老一辈朗诵艺术家,有着很强的敬业精神,因此他们的朗诵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我曾经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专挑他们的毛病,可是很难找到。但是现在我们在网上听诵读作品,很容易就会发现读音问题。所以教师在运用音频作品的时候要慎重,讲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有利的东西,排除不利的因素。

问题三:在诵读课上,我请学生诵读前一次课分析过的作品,并且是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名篇,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踊跃诵读的学生中只有一位是脱稿诵读的,而且是为参加学院举办的诵读比赛而背下来的。我在教学中也发现,能背诵几句诗歌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反映了目前人们对于诗歌作品的漠视。

诗歌诵读是对诗歌作品的再创作,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必须喜欢它、热爱它。但是,目前的诗歌爱好者是极小的一部分,诗歌的生存空间相对狭小o 1986年,《星星》诗刊评出中国十佳诗人,顾城、北岛、舒婷等诗人齐聚成都,人们寻求一切机会与诗人接触,情况比2005年的超女还火。而现在,《星星》诗刊主编梁平这样说:“你不能去问一个诗歌期刊的主编,他的杂志发行有多少册,这就像问一个女人她的年龄一样,那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纵观诗歌发展的历史,辉煌的成绩都是在创作与传诵的交相辉映中造就的。《诗经》既产生于贵族,也产生于民间。唐诗的辉煌,也与其广为传诵水融。曾有这样的传说,白居易写诗,喜欢先给不识字的老妇人读,老妇人听懂了,这首诗歌才算通过。从此可以看出,在那样的时代,不识字的人都喜欢听诗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诗歌也曾席卷全国。电影《相思树》中主人公的几段《致橡树》朗诵反映了人们对于诗歌的热情。而如今诗歌却备受冷落,正如《相思树》中主人公在最后一次朗诵前说过的话:“现在不是诗歌的年代了。”

诗歌的发展如何遭遇瓶颈,可谓众说纷纭。但无论怎么说,优秀作品的不断产生,是激发人们热爱诗歌的原动力。不是“诗歌创作的年代”,也很难是“诗歌朗诵的年代”,没有创作的不竭的生命力作为依托,诵读也很难顺利进行。

诗歌朗诵视频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音频;微视频;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086-0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微音频和微视频。将这些内容多样的微音频和微视频引入初中语文课堂,往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微音频和微视频的应用,能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促M学生对课文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改变课堂单纯文本教学沉闷枯燥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快速进步,为微音频和微视频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更为灵活方便地应用微音频和微视频辅助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对微音频和微视频的选取

初中语文课堂上应用的微音频和微视频,主要是一些朗诵、乐曲、歌曲、广播剧片段、电视剧和电影音、视频片段。这些微音频和微视频在网络上非常多,便于我们随时下载使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微音频和微视频的选取都是根据课文内容选取适合的题材,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在选取的时候,要考虑到怎么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让他们更好地动脑筋,深化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不只是为活跃课堂气氛,迎合学生的趣味,从而降低了微音频和微视频的使用效果。具体使用微音频还是微视频,主要取决于哪个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不管是采用微音频还是微视频,都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侧重点,细致地考虑。

有时候我们需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就像山水画的“留白”一样,采用微音频反而比声、光、色俱全的微视频效果更好。山水画的“留白”就是空出一部分画面,任由看画的人根据已有景物去想象,眼目流动之间,已经浮想联翩,上下千年,实现了看画人的再创造,不同的看画人,对画“留白”的想象也是不同的,这就增强了画卷的韵味。比如对于诗词的教学,采用微音频,因不同的朗诵者原声,让学生通过朗诵时节奏、语调、情感的把握,来感受诗词的内容。学生随着朗诵者一字一句的朗诵,在各自的大脑中展现出不同的想象内容,对诗词内容形成各自不同的再创造,再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形成对诗词的多种合理理解。诗词教学采用微音频往往要比采用微视频效果好得多。微视频的一览无余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再创造。有时候我们则需要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从各个角度直观地感受课文的文本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时使用微视频就比较好,视频立体式的效果使学生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感受课文的内容,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时,采用微视频播放故宫和苏州园林的视频片段就比较好,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故宫和苏州园林的美,并把看到的美说出来,再与课本的文本内容进行对照,寻找自己的语言和课本语言的差异,理解课文文字的好处,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感受和处理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微音频和微视频在课堂播放时机的选择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使用的微音频和微视频,一定要选择好播放时机,播放时机如果选择不好,会影响微音频和微视频使用的效果,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播放时机的选择以能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为主,只有学生充分地思考了,才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过早播放微音频和微视频,使教学内容提前让学生知道,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展开,影响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但过晚播放微音频和微视频,会使一些内容跟不上学生思考的进度,起不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浪费了辛苦准备的音视频资源。可以说在适当的时机,展示微音频和微视频是一项重要的课堂掌控技能,教师这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能力需要长期的课堂实践来提高。

例如,在《观沧海》的教学中,如果有不同名家朗诵的微音频和曹操观沧海的微视频,在视频中基本上这首诗歌所涉及的景象基本都能看到,如果过早地播放曹操观沧海的微视频,往往让学生提前知道这首诗的内容,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鉴赏诗歌的能力也受到影响。如果在播放名家朗诵和学生充分讨论学习的基础上,再播放曹操在电视剧或电影中实际观沧海的视频,更容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找到自己没有想到的内容,这样更容易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对于重难点理解的不透彻,就应逐一播放不同名家的朗诵片段,并与学生一起逐一感受和讨论名家对于重难点朗诵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这样会使学生对诗歌重难点理解不到位的问题迎刃而解。平时把握好时机,巧妙地利用微音频和微视频对文章的重难点进行启发教学,效果要比我们直白地进行纯语言的教学要好得多。

三、微音频和微视频的来源和制作

近年来,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使微音频和微视频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在网络上只要搜索百度视频、优酷视频、搜狐视频等,就可以找到许多与我们教学相关的视频。在喜马拉雅FM、酷听网、520听书网、有声世界网、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都可以下载到我们需要的教学音频资源。不过这些下载的资源大多需要进一步处理,大多数音频和视频都偏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其实只是需要其中的一小段,这就需要把视频进行剪辑。另外,由于播放设备对音视频格式的要求不同,我们对下载的音频和视频的格式也需要进行转换,只有音视频的格式符合播放设备对格式的要求,才能在课堂上正常播放。有些老师下载的音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不出来,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下载的音视频格式和播放设备要求的格式不匹配造成的。

诗歌朗诵视频篇8

IS平台作为信息技术载体,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笔者仅从五个方面加以剖析。

第一,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诗歌教学是对高中学生开展美育的绝佳素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能不能搞好诗歌教学,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成败。诗歌的美在于诵读。因此,诗歌教学的关键在于诵读。无论是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杜甫的《秋兴》《登高》等等,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一步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味这些不朽的篇章所传递的孤独、失意与落寞之情。那么,在传统高中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范读加学生个别朗读加全班齐读,一下课朗诵教学就结束。这样的形式具有极大的局限性。IS平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IS平台可以提供大量优质朗诵音频视频资料。通过聆听名家朗诵,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中心,更快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第二,IS平台可以录制学生的课堂朗诵视频。第三,教师可以利用IS平台将相关朗诵视频包括名家朗诵视频和学生朗诵视频发送到学生邮箱,或者上传到教师开放的个人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发现不足,及时改进。第四,IS平台拥有大量的学习网站,里面提供了海量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自主登录IS平台,搜索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自主学习。

第二,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散文包括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无论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写景抒情名篇,还是林庚的《说“木叶”》、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之类的学者严谨散文,或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些文章丰富的文学技巧,深刻的思想内容,广博的知识,都值得反复玩味,细细推究。IS平台从三个方面促进高中散文教学。第一,提供优质的解读平台。IS平台内网的海量资源库可以供给老师和学生丰富的解读资料,让学习超越狭窄的课堂和短短的45分钟,充分了解课文背景,作者背景,还有名家解读。第二,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将散文教学大量的板书制成课件或者直接在白板上以图文的形式呈现,而且可以随时在白板上添加修改课堂的即时内容,散文教学更细腻,容量更大。第三,个性化的微课程。鉴于散文教学的繁杂性,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外学习途径,老师可以自己录制相关课文的微课程,上传到IS平台的教师空间,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

第三,在小说、戏剧教学中的应用。虽然高中课文中的小说、戏剧大都是短篇或者长篇节选,但相对而言,小说、戏剧仍然当仁不让成为高中课文中的巨无霸。这些体量巨大的文学经典,如何让学生减少恐惧感?IS平台有两个办法。第一,影像资料。借助IS平台给学生播放相关作者视频,或者电影。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边城》《老人与海》等等,都有电影资料。这样就能化繁为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第二,可以模拟电影拍摄,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将学生的分角色表演通过课堂录制设备进行录像,然后对此进行教学点评,将课文的写作技巧、思想主题、人物性格等等进行具体分析,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害怕的长篇文章变得富有味道。

第四,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作文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关键中的关键。作文水平不仅决定语文考试成败,更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写作,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严重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那么,IS平台有四个办法。第一,通过IS平台的高清展台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将学生作文中的比较典型的优秀文章、经典段落,或者典型的败笔,通过高清展台老师边读给学生听,边展现给学生看,这就解决了老师仅读一遍文章学生记不住的问题,使作文课真正落到实处。第二,通过IS平台教师个人空间,老师可以把一些好的范文或者自己写的下水作文,或者典型的问题作文,上传到空间,无需打印,学生只要登录IS平台,就可以分享老师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作文水平的提升。第三,还可以借助微课程,制作作文教学视频,将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解读回答,方便学生复习巩固。第四,还可以借助IS平台的大数据库,对学生的历次作文得分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可以非常方便地掌握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动态,为因材施教提供数据支撑。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