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诗歌教案8篇

时间:2022-03-02 11:52:45

诗歌教案

诗歌教案篇1

【关键词】 搭脚手架 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48-01

今年我校推行“魅力课堂”的教学改革,这为消除传统问题提供了主动解决的机遇。记得中学教改的先驱,原山东兖州一中校长,现兖州市人大专职常委的杜金山老师,在我校魅力课堂培训会上讲到“支架式教学”,他说,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者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所作的形象化比喻,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诗歌教学历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必修课程中入选了唐宋名家名篇,而且我们这学期选修课中也专为唐宋诗词开辟了一块丰腴的园地。反观我们自身多年来的诗歌教学,不少是采用解读意象、知人论世等较为直接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塞入诗歌中,而这一做法的直接结果是,诗歌的诗性的丧失和美感的沦落。学生不是爱上了诗歌,而是仅将它当成升学、考试的一级台阶,一旦目的达到,就不吝弃之。从某种程度上说,尽管学生与诗歌认识多年,实际上,他们对诗歌知之不多,积淀薄弱,导致理解困难重重,更别提在轻松愉悦中欣赏沉醉了。

下面我就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把支架式教学的五个部分渗透到诗歌导学案中。

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在自主探究诗歌“意象”这一环节,我选取了“月”这一意象作为切入点,写出带月的诗句,试说诗中月有没有诗人情感?什么情感?文人们为什么选用月来表达这种情感?加入主观情感(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以月寄托相思之情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的物象“月”是古诗词中最常见学生最容易引发审美主动性

2.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如在备写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导学案时,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地感知诗人感慨今非昔比的愁情。我设置了下列问题情境:

①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可作者为什么希望它“了”?

②“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心中到底在怀念什么?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词的前6句中,你认为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词眼?

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千古名句,想一想,它究竟名在哪里?

这五个问题的设计,围绕一个“情”字,引导学生从现象、因果关系、情感变化及程度层层深入,进入精神层面思考。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诗句含义探究中,我没有在导学案中,以“用了什么修辞?诗人有何慨叹?”的传统探究题的形式出现,而是让学生改写为散文:一首悲歌,两行清泪,送给匆匆的光阴,送给渐行渐远的梦想。高堂上的你依旧洒脱,可不羁的眼神中,已布满沧桑,奈何朝阳变夕阳,青丝变白发,在镜前远送流年。

将古典诗词改写为散文,并不是为了形式的改变创新,而是在一字一句的描绘中,我们的思维更为细密,思想情感的触角渐行渐远,伸向了诗人的眉眼、诗人的笑泪、诗人的生命中。这样,避免了部分学生抄袭,给学生搭设了独立探究的支架。

4.协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指导学习的度,把握的较有分寸。在他们活动的过程,我只是点评,没有过多的支配他们的自主探究,但也不是放任自流,从他们的研究内容看,基本是围绕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范围进行的。导学案中我设置了这样的合作探究体:描绘出诗题 “春江花月夜” 中涉及的各种意象(50字左右)。美景背后有共同的人生的思考吗?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要求25分钟后一小组展示)这样必须小组协作,个体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从难度来看,个体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诗歌教案篇2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6-01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辅导书和老师,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1.3 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时还会处理一些课堂的突发事件,因此一堂课中,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情况下,只能勉强将计划的任务完成,很难再有时间去照顾个别同学,长期下来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积累越来越的问题。

1.4 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来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基本上一堂课老师会占据五分之四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将主观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讲解。

2.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设计与开发诗歌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

2.1 系统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几个因素出发,系统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并且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出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教师则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2.3 参与性原则。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学习,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类型:概念性、事实性知识。

对教材的分析:高中诗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够有贤能之任,助自己实现宏图大愿。

对学生的分析:高中生时期的学生,内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当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创作中;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理解诗歌中作者内心的政治情怀。

课前准备: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故事;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创作诗歌时内心的情怀。

安排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阅读、老师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音频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音频播放进行朗读、观看幻灯片解决讲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吸引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幻灯片的观看,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圆满的完成了诗歌《短歌行》的教学任务。

诗歌教案篇3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01-02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辅导书和老师,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1.3 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时还会处理一些课堂的突发事件,因此一堂课中,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情况下,只能勉强将计划的任务完成,很难再有时间去照顾个别同学,长期下来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积累越来越的问题。

1.4 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来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基本上一堂课老师会占据五分之四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将主观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讲解。

2.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设计与开发诗歌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

2.1 系统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几个因素出发,系统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并且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出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教师则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2.3 参与性原则。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学习,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类型:概念性、事实性知识。

对教材的分析:高中诗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够有贤能之任,助自己实现宏图大愿。

对学生的分析:高中生时期的学生,内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当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创作中;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理解诗歌中作者内心的政治情怀。

课前准备: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故事;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创作诗歌时内心的情怀。

安排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阅读、老师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音频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音频播放进行朗读、观看幻灯片解决讲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吸引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幻灯片的观看,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圆满的完成了诗歌《短歌行》的教学任务。

诗歌教案篇4

在若干年的实际教学中,我一直都在关注和思考,慢慢地摸索到了一些皮毛,现总结如下:

首先,时代距离很远,跨度很大。我国是个诗歌大国,从屈原到陶谢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有着数不清的名家大家,更有浩若星辰的名诗名篇,高中课本中录入了很多优秀的诗歌,有的学生喜欢,而有的却让学生喜欢不起来。总体来说,有些诗歌学生还是喜欢的,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进酒》等,学生在这些课堂上能做到朗朗的读书声不绝,课下还会带着情感去读、诵,上课时争相背诵;也有不少让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的诗歌,如《鹏之徙于南冥》《离骚》《湘夫人》等。这些文章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但是距离现在太遥远,字词古涩难懂,学生不感兴趣,而在他们理解不了的情况下(其实老师也不能说他都能深刻地理解古诗歌,这也就不能责怪学生了),竟然还要他们背诵。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很不愿意接受了。可是,不背不行。因此,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的对诗歌的学习积极性,到最后就丧失了对诗歌的那可怜的兴趣了。其次,教师的一言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万遍,其义自明。诗歌更是如此。诗歌重于诵读。现实情况是很多老师在上诗歌时,就是一言堂。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教室里呼呼流涎地睡。老师诗讲百遍,学生依然困惑。当困惑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学生也就不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了,自然而然学生的兴趣就减少或者消失了。最后,大大小小的考试毁了中国的诗歌。这话需要补充,确切来说,是考试的标准答案减除了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学生一开始是喜爱诗歌的,在他们几岁的时候,甚至是刚会说话不久,都会摇头晃脑地诵读诗歌。那时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体会的,只不过是有的体会的多,有的体会的少,有的深,有的浅……不论什么样情况都是好的,积极的。可是当他们长大了,把随着自己成长而成长的体会呈现在试题答案中时,结局大多就很悲惨。试题答案是标准答案,只要和答案不一样,老师就不敢给分,因为但凡大的考试就是低分,甚至不给分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生稍有不同,就只能被判低分,甚至零分。久而久之,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就背答案,背答题格式,背题型。这样下来,一个机器就产生了。机器哪儿会有兴趣呢?

每每看到学生在学习诗歌时的呆板甚至死气沉沉时,我一直试图想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时,将诗歌作品拉入到现代来,或者用现代的方式(如播放视频、歌曲等)来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这不是古老的,而是我们身边可视可感的鲜活的文学形式。如在上柳永的《望海潮》时,就用林志颖的一首歌《新望海潮》导入;上李煜的《虞美人》时,就用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导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看、听的同时,获得了美的享受,更容易将这种对美的追求衍生到诗歌中去。

2.选取一首比较容易欣赏的诗歌,让学生自己诵读,百遍地诵读。然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胆想象,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这时,不要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即可。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田园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勾勒出心中美好的田园生活。再与诗歌中描写的美好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气象相比较,从而体会陶渊明当时归隐后的喜悦心情。

3.将诗歌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转换成散文的方式表达出来。散文的字数不做要求。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应该会感到无法下笔,即使写出来了,也不会出彩。但是多写几次,就会有不小的收获。以前让学生写过《雨霖铃》《归园田居》……,大概在五六次改写之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就会更深些,同时,他们对诗歌的喜爱程度也会加深。

诗歌教案篇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南宋遗民,亡国后,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

“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用得相当精妙,请简要赏析。(5分)

这是我校2015级高一学生2016年1月份月考题诗歌阅读的第9题。此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炼字”。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阅读考点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炼字题属于常考题型,要求学生能分析诗词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二、本次月考“炼字题”题型特点

1.与高考接轨,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2.题目典型,难度适中,学生有东西可写。

3.重视知识的积累及迁移,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增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

三、得、失分原因分析

本年级的1057份学生答卷中,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约70%的学生此题得分为两三分,高分答卷少于15%。

高分卷一般是:对诗歌内容、情感把握到位,答题要点全面,语言表述准确、明晰,规范答题。低分卷失分原因为:

1.少部分学生读不懂诗歌内容,未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以至于写出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大相径庭。本诗作者是宋朝遗民,痛遭亡国,羁旅漂泊,隐姓埋名,志不仕元。在当时那一个月夜,诗人望月思乡,孤寂惆怅,少数学生误将其理解为“欣喜愉悦”、“积极乐观”。

2.少部分学生未认真审题,答非所问,答题重点偏离,题目要求鉴赏“邀”字的精妙,而学生重点分析前一联或后两联的内容,只对“邀”字的妙处“轻描淡写”。

3.大部分学生答题要点不全,字意、句意、手法、情感等几个要点缺一或缺二;手法回答不准确;情感概括笼统。

4.部分学生不会规范答题,答题要点杂乱。

5.答案语言的组织不规范,缺乏条理,表述不连贯,用语不精当,重复唆。

四、反思(启示与策略)

对高一学生而言,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在上一次的月考已考查过,当时年级的平均得分率为0.39;这一次的月考,此题的年级得分率为0.43。

得分率的提高,可见是教师指导过的题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方法,在以后遇到类似题型时,大部分学生都做到“学以致用”。可是要求学生所写答案接近参考答案,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学生大量的训练。

炼字题型,即平时所说的锤炼语言文字,从贾岛韩愈“推敲”的典故,到今天学生写作时的苦思冥想、斟酌字句,都是一个锤炼文字的过程。如果做好古诗的炼字题,举一反三,对学生在散文、小说阅读中对于重要词句的理解、写作上的遣词造句都会有重要指导意义。诗歌炼字题规范答题的步骤为:(1)解释该字的含义;(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结合有关内容具体描述画面;(3)指出该字的特点(是否为叠字、活用、色彩词等)和所用的手法(比喻、拟人、化静为动等);(4)写出该字的表达效果(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由此可知,炼字题的答题要点与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炼字题与其他诗歌题型的考查是融会贯通的。以下我综合做诗歌阅读题各方面,谈谈教师平时的指导。

反思这个学期的教学状态,我深知在古诗鉴赏的指导上还做得不够到位。高一这一学期,课程相对紧张,学生平时在诗歌方面各种题型的训练时间相对较少。

就高一学生平时学习古诗和做古诗鉴赏题的情况,我曾做过调查,学生反馈如下:古诗字数少,有时很难在一些简短而有难度的诗词中,读懂其丰富的意蕴;

古诗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距太远,在当今网络语盛行的背景之下,难以培养品诗的情怀;对诗人了解甚少,难以知人论世;学生只为考试而读诗、学诗,平时背诵诗词,也只是为了考试时在默写题中能多拿点分数;考试答题时,难以下笔组织语言写出答案;初中老师只要求学生熟背诗歌,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不懂如何规范答题。

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是必考题型,考查题目有二:平时月考中的两道题,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低于50%。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这可怜的分数不仅打击他们学诗的热情,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做题心理,写到诗歌鉴赏题,他们往往会“望题色变”。

如何让学生爱上诗词,如何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与先人对话,与古人同喜同悲?如何让学生在诗歌鉴赏题中拿高分甚至满分?我根据往年的一些教学经验,针对这一届高一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

1.语文教师要有诗意情怀。最好将那些经典的诗歌流畅地背诵下来,课堂上随口背诵,随时抒情,久而久之,学生必会为语文老师那字字珠玑、浓情诗意而折服。平时,教师自己或通过科代表多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多拿些典型的诗词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品读。利用好课前三分钟,必要时一个学期在班级内进行一两次的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比赛。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即将上到诗歌单元,教师可提前一周挑选一些相对简单的古诗,给各小组学生分配好备课任务,一周后各组学生代表上台讲解、“授课”(一般安排两个课时)。这一做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转换角色,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颇有新鲜感,听课效率更高。再者,小组成员在准备的过程中,多渠道查找资料,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有时学生甚至做好课件,图文并茂、音像俱全,课堂教学效果极佳。

3.教师在平时的诗歌单元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学好课文中的诗歌,而且让学生仿照月考的考查题型给课文的古诗设题目、写答案。

4.指导学生归类整理。“归类”可以多样化。如:(1)相同题材(边塞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等)的诗歌归类整理;(2)同一流派的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归类整理;(3)考查题型相同的题目归类整理……这些不同的归类整理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诗人的生平、诗歌流派的特点、诗歌意象的选择、情感特征、常用技法的运用等各方面分工合作,整理归类,寻找规律,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诗歌教案篇6

关键词:诗词 李白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02-01

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诗歌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无论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情感,还是完善学生的修养都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诗歌教学的功效,就成为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1 相关案例解析与剖析

1.1 案例重现

天上・人间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头顶星空,用梦呓一般的声音唤醒自己,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怀。他想努力挣脱世俗的束缚,却又无法摆脱人间的烦扰,活在半梦半醒之间。《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幻想升天的一个“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上的李白。

教学步骤:(1)背景介绍。(2)教师诵读。(3)学生自主阅读,把握诗歌的基本脉络。(4)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5)组织学生讨论李白留给后人是什么样的一种形象。(6)课后小结。

鉴赏一首诗歌,可以先从它的意象入手,切身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根据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当时的状态,和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最后探讨诗人的表现手法,写作方式,思想感情等。

“独酌・会饮”篇―― 《将进酒》:诗与酒在中国文学史上自古不分离,历史上的很多诗人都是借酒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怀,诗仙李白更是如此。他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楚和悲哀,因此,饮酒就成为他抒情达意的有效方法。他借助酒劲尽情抒发他的内心世界,纵情挥洒他的快意人生。《将进酒》可以说是一个诗与酒结合的典型之作。

(1)背景重现。《将进酒》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作者李白与酒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2)李白形象的多面性。在与朋友“会饮”时,作者李白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寄托什么样的情怀,如何寄托自己的情怀。(3)李白形象之“颓丧与昂扬协奏”。李白的很多灵感都需要借助于酒的功效才得以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4)实践性活动。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李白的诗,重点关注那些与酒有关的诗,并一起探讨:为什么李白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饮酒说明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通过饮酒抒怀的?(5)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这样几个问题:李白嗜酒的原因是什么?他当年的政治环境是怎么样的?他一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是如何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与苦楚,不得志的?为学生讲清楚,他这种嗜酒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1.2 案例剖析

首先,在本案例中,教师合理地规划教学时间,重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己去诵读、去体味与揣摩,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教学环节既给学生预习提供了诵读机会,也针对教师设计了范读环节。对于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疑问,教师给予了及时解答。诗歌的学习重在读,只有通过粗读、精读、品读的过程,才能真正掌握诗歌的真谛。本案例正是抓住了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将教学与朗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是教师“讲”的变化,教师脱离了传统的书本传授式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导、补”与“结”上,这样合理地引导,可以很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诗歌的氛围中来。在起始部分,案例注意导入的针对性,迅速带领学生逐渐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在诗意品味与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创作思路,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次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课的内容,使学生的理解又加深一步。最后,案例把李白的两首诗加以整合,形成两个专题―― 《天上・人间篇》和《“独酌・会饮”篇》,通过这样的有效整合,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切身感受他“豪放飘逸”的诗风。

2 高中语文课堂诗歌教学的对策

2.1 系统掌握多种诗歌学习与鉴赏的方法

诗歌的学习与欣赏并不陌生,无论是从小学到初中,还是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必修课本中,都接触了很多诗句,认识了很多文人,这些为我们高中的诗歌教学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比如,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学习时的“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都可以保留下来;我们传统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阅读方法,比如涵泳法、吟唱法、评点法、批注法等,都是古色古香、很有价值的方法。

2.2 树立“生本”思想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诗歌的学习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比如,进行示范性的鉴赏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性鉴赏。在诗歌学习与鉴赏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做好一个引导者,把学生“似懂”与“非懂”之间的那层窗户纸捅破。

2.3 强化整合教学

整合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整合相同诗歌类别的作品,如我们可以按照作者的写作意图区分不同类别的题材,像送别诗、贬谪诗、怀古诗、咏物诗等,通过整合教学,总结这类诗的一般诗学特点,表达方式等;也可以整合相同诗歌体式的作品,如把某一体式的诗放到一起综合鉴赏,根据这种诗体的诗学特点、鉴赏方法作小结。

2.4 重视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诗歌是诗人对人生个性化体验的审美结晶和亲身感悟。由于个人的背景不同,选取的角度各异,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诗歌理解的程度也有差别。个性化的解读需要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的领悟诗歌内涵。即善于调动联想,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者着力描绘的画面、场景与人物,从而进入到作者建构的艺术世界中去,感语文学作品之美。

3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李白诗的学习与了解,以点带面,深入挖掘高中诗歌学习与鉴赏的对策,从而真正活跃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诗歌的学习与鉴赏要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教学中要允许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诗意,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发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李建松.醉与幻中的悲剧美―― 将进酒中的酒神[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25.

诗歌教案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高效

在进行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时,要向其中注入人文理念,将素质教育融入现实的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鉴赏能力,从而培养语文思维,不断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一、优化教学模式

语文和数学、物理等学科不一样,极具灵活性。这样的特点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增强自我修养,及时地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诗歌的美,从而主动接触诗歌、了解诗歌。例如,应该怎样来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是先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还是在理解之前进行诵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对不同的情况来具体分析。例如,在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英雄人物壮志难酬的苦闷,学生在与诗歌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背诵;在学习《锦瑟》时就没必要如此诵读了,学生可以在没有深入了解诗歌的条件下先进行多次阅读。

二、深化诗歌内涵

诗歌语句精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诗歌做出拓展,深化其内涵。例如,在讲授《归园田居》之时,对于作者从何处归来进行解答可以让学生主动从文本中找出线索,大多数学生会找到“樊笼”与“尘网”这两个词。教师在学生得出初步答案之后就可以深化文本了,通过对诗歌的全篇分析向学生阐明作者回归园田的原因,是由于官场生活对于作者的禁锢,作者在为官时感受不到自由与快乐,如同羁鸟般体会不到真正地乐趣。这样的话就较之直接向学生传递“从官场而归”的简单层面的答案更容易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更加具体而贴切地表达出作者的真实想法。因此,教师在诗歌课堂教学中不要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要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为学生将来的多方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进行类比教学

在众多的教学方案中,类比教学无意是较为突出的。尤其是高中的诗歌教学,将两首或更多相似的优秀作品来作比较,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穿插关于《沁园春・雪》的讲解,让学生在阅读这两首诗歌之后分别作出评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为自己选择的诗歌从结构、意境、思想等角度进行优点阐述。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进步的机会,在自行鉴赏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力,锻炼思维。

总而言之,虽然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老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选择,让学生“乐于学”。无论什么方法都离不开对于课本的要求,学生要在学习中紧抓文本、亲近教材,全面提高诗歌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阎淑蓉.古典诗歌鉴赏与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尝试[J].甘肃科技纵横,2008(06).

[2]田春艳.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浅见:从一道诗歌鉴赏题说起[J].考试周刊,2008(42).

诗歌教案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策略

前言:传统的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使得学生很难从学习活动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另外,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也使得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必须进行形式的转变,因此,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学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质量。

一、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活动的兴趣

兴趣的驱动学生进行古代诗歌鉴赏学习的重要因素。要改变很多高中语文教学的诗歌鉴赏工作依然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进行运行的状态,并对诗歌鉴赏活动进行具体安排,更大程度上顺应提升高考成绩的教学目的,使一些学生按照标准化考试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加强对诗歌鉴赏实际内涵的关注。另外,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不能简单根据已经制定的教学目的进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便课程的安排能够既充满的技巧性因素又具备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关注。要使学生在多元的教学模式中,获得教学技巧的提升,以便学生对诗歌鉴赏存在的大量热情也在有趣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提升。另外,教师在课程时间设计方面不可过多的关注高考,以便古代诗歌的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进行推进。教师在选择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适当的模仿了高考的教学模式,以便学生的诗歌鉴赏时间完全被强大的趣味性因素涵盖,切实提升学生的高考学业成绩,使学生能够对古代诗歌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

在进行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有关政策的要求,对学生的指导机制进行调整。教师需要更好的将学生的兴趣同教师的指导机制进行融合,并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融入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活动当中。例如,江苏省某高中在进行古诗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动画的形式对古诗内容进行了制作,并配以一定的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因素,使得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获得了对动画故事的喜爱,并在后来的古诗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古诗的学习当中,尤其对古诗文的翻译加强了兴趣程度,使得学生在古诗的记忆和理解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需要对相关理论依据进行深刻完整的分析研究,使教师不仅能够完成对学生的基础性信息教育,也能使学生掌握更加完整的价值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理念的关注,使学生能够按照更加科学的模式进行现实问题的解决,如果学生可以从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当中了解到更加丰富的知识,教师则要将这些知识同现实生活中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对接,使学生能够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更加科学的掌握诗歌鉴赏的正确方法,并将诗歌鉴赏活动作为一项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进行推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诗歌鉴赏兴趣的提高。

二、改良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方案

诗歌鉴赏的教学的一项复杂的任务,教师如果能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教学活动当中,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诗歌鉴赏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科学的进行学生兴趣爱好的开发,使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能够按照简单的程序进行诗歌的现代文翻译,以便诗歌教学这一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可以成为更具趣味性的考证性活动。此外,一些教师要对诗歌的含义进行分析,对诗歌的语境和深刻内涵进行必要的掌握。以便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范围可以足够宽广。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程序必须和语文应试教育模式取得一致,以便存在单调性特点的教学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避免造成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构成的不利影响。

良好的教学方案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需要首先对教学方案的基础性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有关要求,对诗歌鉴赏的内容进行科学的选取,并将与其相关的其它信息资源进行完整的运用,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丰富的参考材料进行古代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还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当中,科学的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进行削弱,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自由研讨空间,以便学生可以结合更多的独立主张进行诗歌的理解,并将自己的思考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以便学生能够在科学的教学方案引导下提升学习质量。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将学生在自主学习作为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允许学生自主的进行参考性材料的收集,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兴趣特点扩展诗歌鉴赏活动的范围,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基础知识。

三、加强对学生的鼓励

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诗歌鉴赏的具体内容,对相关的辅教材进行收集,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完整的信息资源掌握能力。另外,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对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提高,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的通过大量信息资源的阅读提升对古代诗歌的独立认识。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允许学生的课程标准答案之前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按照独立阅读的方式进行诗歌的鉴赏活动,教师要将鼓励活动渗透到学生诗歌鉴赏的各个领域,使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自信心。教师需要对学生独立思考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自信心不受损害的情况下转变自学方法,提升诗词鉴赏质量。

结论:分析当前高中古代诗歌教学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对教学策略进行制定,有利于实现诗歌鉴赏的目的,是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学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