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8篇

时间:2023-03-01 16:27:09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一、当前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有证券经纪、证券承销、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和咨询,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上业务,如经纪业务风险、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和资产管理风险等。

1.治理结构缺陷导致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我国证券公司虽然大多已经改制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但其实际运作中仍具有浓厚的国有企业色彩。证券公司高管人员主要由政府任命,许多公司对高管人员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高管人员存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部分公司高管人员的个人私利左右着公司的经营决策,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2.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形同虚设。证券公司一般都设有风险控制委员会,但在具体开展业务时,风险控制委员会难以真正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许多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凌驾于风险控制委员会之上,使得风险管理机构形成虚设。

3.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证券公司的风险产生于其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许多公司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时不够细化,没有对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实施严密控制。有的公司虽然有风险管理制度,但执行制度不严格,从而造成风险暴露。

4.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主要依靠定性分析,凭经验进行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二、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

1.行业连续3年出现整体性亏损,而且亏损额逐年扩大。2002年~2004年,证券公司已连续3年出现行业整体性亏损。2003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为80万元;而2004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扩大为1200万元。

2.资产质量恶化。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近几年来,许多券商的资产质量争剧恶化,如大鹏证券净资产为-40亿元,闽发证券净资产为-220亿元等。

3.多家券商被依法撤销。2002年以来,已先后有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鞍山证券、大连证券、富有证券、佳木斯证券、新华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被关闭或撤销。

三、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1.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国外证券公司认为,业务的风险不在于业务本身,而在于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是监管方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让每一个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根本。

2.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美国投资银行的风险管制结构一般是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业务单位、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公司各种管制委员会等组成,这些委员会或部门的职能分别介绍如下:(1)审计委员会一般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由其授权风险监视委员会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政策。(2)风险监视委员会一般由高级业务人员及风险控制经理组成,一般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该委员会的负责人。该委员会负责监视公司的风险并确保各业务部门严格执行识别、度量和监控与其业务相关的风险。(3)风险政策小组则是风险监视委员会的一个工作小组,一般由风险控制经理组成并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负责人。该小组审查和检讨各种风险相关的事项并向风险监视委员会汇报。(4)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为公司各项业务制定风险容忍度并批准公司重大风险管理决定,包括由风险监视委员会提交的有关重要风险政策的改变。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特别关注风险集中度和流动性问题。(5)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负责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的部门。该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直接向财务总监报告,并兼任风险监视委员会和风险政策小组的负责人,同时一般也是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公司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要掌握公司各种投资组合资产的风险概况,并要开发出有关系统和风险工具来执行所有风险管理功能,该委员会一般由市场风险组、信用风险组、投资组合风险组和风险基础结构组等四个小组组成。

3.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美国证券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股权结构合理。股权结构决

定治理结构,美国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①证券公司的股权极为分散。②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③美国投资银行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内部持股。(2)董事会结构有利控制风险。美国证券公司的董事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②董事会下设各种委员会以协助其经营决策并行使监督职能。(3)对经理层的具有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美国证券公司对经理层的约束机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①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类似的调查稽核委员会,部分地代行监事会的审计监督职能。②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③外部市场对经理层具有很强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4.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般来说,美国投资银行的激励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重点倾斜。美国投资银行对高管人员实行重点激励,给予他们极为丰厚的待遇。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董事长兼CEO总收入平均为1752.4万美元。(2)激励工具多元化。美国投资银行(如美林证券)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广泛采用了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期限互不相同的多元化金融工具,并通过这些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激励效果。(3)激励层次多样化。如美林证券根据员工不同职级、不同服务年限、不同工作的特点,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奖励计划,使员工从进入公司到离退休、从年轻新手到资深专家都能享受不同的阶段性激励。

5.先进的数量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国外大型证券公司均设有全球性备用设施和资料系统计算在全球主要市场交易的营运风险,可以使公司对全球市场变动的情形作出迅速反应。有关部门也会利用特别报告控制营运风险,指出对帐情况及让本集团鉴定需要额外抵押品的情况。该部根据交易性质及风险类型设立相应的储备金,以应付营运失误。

四、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1.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证券公司应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该监控到分支机构的管理、重要业务的管理等方面。

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很多都是分支机构违规操作或越权经营造成的,对分支机构实行授权经营,明确其业务范围,才能控制分支机构产生的风险。对营业部经理、财务主管、电脑主管重要职位,从人事组织上进行三权分离,直接对公司的总部负责,其任免、工资等与营业部全部脱钩。

在重要业务的管理方面,证券公司应建立资金管理制度、自营业务管理制度、证券承销及资产经营业务管理制度、经纪业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健全重要的管理制约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电脑通信系统管理制度、稽查审计制度等。

2.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证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证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并力求不使之形式化。证券公司内部也该建立对高管人员行为和职责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独立董事、公司内审计机构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3.提高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在风险管理中人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大力倡导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监控机制的同时,强化员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员工的执业素质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4.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公司风险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努力推动业务发展时,要控制好各项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1)经纪业务的风险控制:要规避经纪业务的风险,就需要从佣金标准、客户数量和结构、交易量及其结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使之优化以创造最大利润,同时规避经纪风险。(2)证券承销业务的风险控制:随着证券发行中保荐人制度的实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风险越来越大,证券公司要加强对企业的研究,对企业的前景、业绩、财务状况以及市场具体情况等作出综合判断。(3)自营业务的风险控制: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证券公司制度的不完整性,使得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证券公司应调整投资理念,重新定位投资业务,加强自营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同时应重视中短项目投资、组合投资、价值发现与价值再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避市场风险。(4)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严格按照《证券法》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在条件不成熟时,宁愿该项业务发展慢一点,也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5.设立专门风险管理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转。风险管理委员会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管流程;(2)审计委员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整体风险监管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3)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6.尽快应用数学模型等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工具。应当运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形成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如借鉴证监会国际组织“资本充足率”的框架和计量与管理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南凤兰.中国证券公司风险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2).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一、 当前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有证券经纪、证券承销、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和咨询,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上业务,如经纪业务风险、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和资产管理风险等。

1. 治理结构缺陷导致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我国证券公司虽然大多已经改制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但其实际运作中仍具有浓厚的国有企业色彩。证券公司高管人员主要由政府任命,许多公司对高管人员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高管人员存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部分公司高管人员的个人私利左右着公司的经营决策,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2. 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形同虚设。证券公司一般都设有风险控制委员会,但在具体开展业务时,风险控制委员会难以真正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许多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凌驾于风险控制委员会之上,使得风险管理机构形成虚设。

3.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证券公司的风险产生于其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许多公司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时不够细化,没有对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实施严密控制。有的公司虽然有风险管理制度,但执行制度不严格,从而造成风险暴露。

4. 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主要依靠定性分析,凭经验进行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二、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

1. 行业连续3年出现整体性亏损,而且亏损额逐年扩大。2002年~2004年,证券公司已连续3年出现行业整体性亏损。2003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为80万元;而2004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扩大为1 200万元。

2. 资产质量恶化。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近几年来,许多券商的资产质量争剧恶

化,如大鹏证券净资产为-40亿元,闽发证券净资产为-220亿元等。

3. 多家券商被依法撤销。2002年以来,已先后有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鞍山证券、大连证券、富有证券、佳木斯证券、新华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被关闭或撤销。

三、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1. 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国外证券公司认为,业务的风险不在于业务本身,而在于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是监管方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让每一个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根本。

2. 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美国投资银行的风险管制结构一般是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业务单位、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公司各种管制委员会等组成,这些委员会或部门的职能分别介绍如下:(1)审计委员会一般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由其授权风险监视委员会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政策。(2)风险监视委员会一般由高级业务人员及风险控制经理组成,一般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该委员会的负责人。该委员会负责监视公司的风险并确保各业务部门严格执行识别、度量和监控与其业务相关的风险。(3)风险政策小组则是风险监视委员会的一个工作小组,一般由风险控制经理组成并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负责人。该小组审查和检讨各种风险相关的事项并向风险监视委员会汇报。(4)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为公司各项业务制定风险容忍度并批准公司重大风险管理决定,包括由风险监视委员会提交的有关重要风险政策的改变。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特别关注风险集中度和流动性问题。(5)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负责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的部门。该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直接向财务总监报告,并兼任风险监视委员会和风险政策小组的负责人,同时一般也是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公司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要掌握公司各种投资组合资产的风险概况,并要开发出有关系统和风险工具来执行所有风险管理功能,该委员会一般由市场风险组、信用风险组、投资组合风险组和风险基础结构组等四个小组组成。

3.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美国证券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股权结构合理。股权结构决定治理结构,美国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①证券公司的股权极为分散。②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③美国投资银行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内部持股。(2)董事会结构有利控制风险。美国证券公司的董事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②董事会下设各种委员会以协助其经营决策并行使监督职能。(3)对经理层的具有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美国证券公司对经理层的约束机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①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类似的调查稽核委员会,部分地代行监事会的审计监督职能。②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③外部市场对经理层具有很强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4. 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般来说,美国投资银行的激励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重点倾斜。美国投资银行对高管人员实行重点激励,给予他们极为丰厚的待遇。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董事长兼ceo总收入平均为1 752.4万美元。(2)激励工具多元化。美国投资银行(如美林证券)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广泛采用了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期限互不相同的多元化金融工具,并通过这些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激励效果。(3)激励层次多样化。如美林证券根据员工不同职级、不同服务年限、不同工作的特点,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奖励计划,使员工从进入公司到离退休、从年轻新手到资深专家都能享受不同的阶段性激励。

5. 先进的数量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国外大型证券公司均设有全球性备用设施和资料系统计算在全球主要市场交易的营运风险,可以使公司对全球市场变动的情形作出迅速反应。有关部门也会利用特别报告控制营运风险,指出对帐情况及让本集团鉴定需要额外抵押品的情况。该部根据交易性质及风险类型设立相应的储备金,以应付营运失误。

四、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1.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证券公司应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该监控到分支机构的管理、重要业务的管理等方面。

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很多都是分支机构违规操作或越权经营造成的,对分支机构实行授权经营,明确其业务范围,才能控制分支机构产生的风险。对营业部经理、财务主管、电脑主管重要职位,从人事组织上进行三权分离,直接对公司的总部负责,其任免、工资等与营业部全部脱钩。

在重要业务的管理方面,证券公司应建立资金管理制度、自营业务管理制度、证券承销及资产经营业务管理制度、经纪业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健全重要的管理制约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电脑通信系统管理制度、稽查审计制度等。

2.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证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证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并力求不使之形式化。证券公司内部也该建立对高管人员行为和职责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独立董事、公司内审计机构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3. 提高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在风险管理中人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大力倡导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监控机制的同时,强化员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员工的执业素质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4.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公司风险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努力推动业务发展时,要控制好各项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1)经纪业务的风险控制:要规避经纪业务的风险,就需要从佣金标准、客户数量和结构、交易量及其结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使之优化以创造最大利润,同时规避经纪风险。(2)证券承销业务的风险控制:随着证券发行中保荐人制度的实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风险越来越大,证券公司要加强对企业的研究,对企业的前景、业绩、财务状况以及市场具体情况等作出综合判断。(3)自营业务的风险控制: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证券公司制度的不完整性,使得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证券公司应调整投资理念,重新定位投资业务,加强自营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同时应重视中短项目投资、组合投资、价值发现与价值再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避市场风险。(4)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严格按照《证券法》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在条件不成熟时,宁愿该项业务发展慢一点,也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5. 设立专门风险管理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转。风险管理委员会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管流程;(2)审计委员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整体风险监管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3)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6. 尽快应用数学模型等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工具。应当运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形成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如借鉴证监会国际组织“资本充足率”的框架和计量与管理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南凤兰.中国证券公司风险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2).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一、当前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有证券经纪、证券承销、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和咨询,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上业务,如经纪业务风险、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和资产管理风险等。

1.治理结构缺陷导致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我国证券公司虽然大多已经改制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但其实际运作中仍具有浓厚的国有企业色彩。证券公司高管人员主要由政府任命,许多公司对高管人员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高管人员存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部分公司高管人员的个人私利左右着公司的经营决策,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2.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形同虚设。证券公司一般都设有风险控制委员会,但在具体开展业务时,风险控制委员会难以真正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许多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凌驾于风险控制委员会之上,使得风险管理机构形成虚设。

3.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证券公司的风险产生于其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许多公司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时不够细化,没有对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实施严密控制。有的公司虽然有风险管理制度,但执行制度不严格,从而造成风险暴露。

4.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主要依靠定性分析,凭经验进行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二、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

1.行业连续3年出现整体性亏损,而且亏损额逐年扩大。2002年~2004年,证券公司已连续3年出现行业整体性亏损。2003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为80万元;而2004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扩大为1200万元。

2.资产质量恶化。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近几年来,许多券商的资产质量争剧恶

化,如大鹏证券净资产为-40亿元,闽发证券净资产为-220亿元等。

3.多家券商被依法撤销。2002年以来,已先后有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鞍山证券、大连证券、富有证券、佳木斯证券、新华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被关闭或撤销。

三、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1.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国外证券公司认为,业务的风险不在于业务本身,而在于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是监管方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让每一个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根本。

2.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美国投资银行的风险管制结构一般是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业务单位、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公司各种管制委员会等组成,这些委员会或部门的职能分别介绍如下:(1)审计委员会一般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由其授权风险监视委员会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政策。(2)风险监视委员会一般由高级业务人员及风险控制经理组成,一般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该委员会的负责人。该委员会负责监视公司的风险并确保各业务部门严格执行识别、度量和监控与其业务相关的风险。(3)风险政策小组则是风险监视委员会的一个工作小组,一般由风险控制经理组成并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负责人。该小组审查和检讨各种风险相关的事项并向风险监视委员会汇报。(4)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为公司各项业务制定风险容忍度并批准公司重大风险管理决定,包括由风险监视委员会提交的有关重要风险政策的改变。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特别关注风险集中度和流动性问题。(5)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负责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的部门。该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直接向财务总监报告,并兼任风险监视委员会和风险政策小组的负责人,同时一般也是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公司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要掌握公司各种投资组合资产的风险概况,并要开发出有关系统和风险工具来执行所有风险管理功能,该委员会一般由市场风险组、信用风险组、投资组合风险组和风险基础结构组等四个小组组成。

3.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美国证券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股权结构合理。股权结构决定治理结构,美国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①证券公司的股权极为分散。②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③美国投资银行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内部持股。(2)董事会结构有利控制风险。美国证券公司的董事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②董事会下设各种委员会以协助其经营决策并行使监督职能。(3)对经理层的具有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美国证券公司对经理层的约束机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①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类似的调查稽核委员会,部分地代行监事会的审计监督职能。②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③外部市场对经理层具有很强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4.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般来说,美国投资银行的激励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重点倾斜。美国投资银行对高管人员实行重点激励,给予他们极为丰厚的待遇。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董事长兼CEO总收入平均为1752.4万美元。(2)激励工具多元化。美国投资银行(如美林证券)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广泛采用了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期限互不相同的多元化金融工具,并通过这些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激励效果。(3)激励层次多样化。如美林证券根据员工不同职级、不同服务年限、不同工作的特点,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奖励计划,使员工从进入公司到离退休、从年轻新手到资深专家都能享受不同的阶段性激励。

5.先进的数量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国外大型证券公司均设有全球性备用设施和资料系统计算在全球主要市场交易的营运风险,可以使公司对全球市场变动的情形作出迅速反应。有关部门也会利用特别报告控制营运风险,指出对帐情况及让本集团鉴定需要额外抵押品的情况。该部根据交易性质及风险类型设立相应的储备金,以应付营运失误。

四、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1.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证券公司应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该监控到分支机构的管理、重要业务的管理等方面。

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很多都是分支机构违规操作或越权经营造成的,对分支机构实行授权经营,明确其业务范围,才能控制分支机构产生的风险。对营业部经理、财务主管、电脑主管重要职位,从人事组织上进行三权分离,直接对公司的总部负责,其任免、工资等与营业部全部脱钩。

在重要业务的管理方面,证券公司应建立资金管理制度、自营业务管理制度、证券承销及资产经营业务管理制度、经纪业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健全重要的管理制约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电脑通信系统管理制度、稽查审计制度等。

2.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证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证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并力求不使之形式化。证券公司内部也该建立对高管人员行为和职责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独立董事、公司内审计机构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3.提高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在风险管理中人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大力倡导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监控机制的同时,强化员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员工的执业素质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4.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公司风险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努力推动业务发展时,要控制好各项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1)经纪业务的风险控制:要规避经纪业务的风险,就需要从佣金标准、客户数量和结构、交易量及其结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使之优化以创造最大利润,同时规避经纪风险。(2)证券承销业务的风险控制:随着证券发行中保荐人制度的实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风险越来越大,证券公司要加强对企业的研究,对企业的前景、业绩、财务状况以及市场具体情况等作出综合判断。(3)自营业务的风险控制: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证券公司制度的不完整性,使得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证券公司应调整投资理念,重新定位投资业务,加强自营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同时应重视中短项目投资、组合投资、价值发现与价值再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避市场风险。(4)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严格按照《证券法》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在条件不成熟时,宁愿该项业务发展慢一点,也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5.设立专门风险管理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转。风险管理委员会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管流程;(2)审计委员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整体风险监管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3)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6.尽快应用数学模型等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工具。应当运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形成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如借鉴证监会国际组织“资本充足率”的框架和计量与管理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南凤兰.中国证券公司风险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2).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篇4

我们公司作为中远集团所属的国有大型航运企业,在抓好航运主业同时,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发展陆上产业,先后投资成立了包括工业、房地产、通讯导航、船舶修理、贸易、旅游、餐饮等行业的二十多家子公司,从业会计人员150余人。近几年来,针对陆上产业迅速发展的状况,我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对下属单位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即是我公司在这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为成功推行这一机制,我们专门制订了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管理办法,具体规定:由公司人事和财务部门共同研究派出财务负责人,并负责派出人员的考核和续解聘工作,派出人员待遇由派入单位根据本单位标准负责发放,由公司对派出人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等。

实行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以来,大部分派出人员在岗位上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办法,制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成本控制和财务监督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派出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派出制度本身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以及企业经营环境必须面对的诸多困难等原因,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仍然不高,会计核算不规范,个别单位还存在财务违规现象。委派制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经过认真总结、探讨,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对委派人员的管理机构不明确,委派人员隶属关系不清。我公司在对委派人员的管理上,未设立专门的机构,而是由公司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管理。这样,对基层单位来说,与以前的母公司职能部门分管机制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两个部门在分工上不是很明确,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委派到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公司,但由于公司平时对其缺乏直接的管理,因此,财务负责人在被委派单位,更多地表现为受该单位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从试行两年多的情况来看,公司人事、财务部门平时忙于自身业务,很难做到对派出人员随时进行跟踪管理,难以全面了解派出人员的工作效果,对他们的考核仍然局限于财务审计检查情况和听取派出单位的反映。和委派制实施前比较,管理力度没有明显加大,派出人员并没有感觉到派出后隶属公司编制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二、公司对委派人员的管理缺乏配套的制度和措施保证。我公司实施委派制比较仓促,委派制管理办法侧重于界定公司、委派人员、被委派单位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对委派人员到任后相配套的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仍然沿用以前公司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因此,公司虽然要求委派的财务负责人遵守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也多次召集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专题会来了解和布置工作,并在两年的时间内对派出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范围轮换和不间断的个别调整,但由于没有必要的制度保证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管理规程,公司一直没能组织对委派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价,也没有按照规定针对派出人员工作情况兑现奖惩。这样,配套的制度没有完善,原有的制度难以落实,就难以发挥委派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公司委派制的规定,委派人员要承担比其他人员多得多的责任和义务,但制度上却没有明确给予其与风险相对应的待遇,委派人员感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严格照章办事还不如做个老好人,结果在客观上形成了委派人员一派了事、工作照旧的被动局面。

三、对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的身份没有明确、科学的定位。从形式上看,基层单位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身份都是由公司直接任命,代表公司行使管理权。公司赋予了企业负责人经营权、人事权等权力,却没有赋予财务负责人与其行使财务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力。这样,在被委派单位中,财务负责人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权力与企业负责人任命的其他部门负责人的等同,他们就很难去约束和监督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由于委派人员身份特殊,代表公司行使对企业的财务监督职能,这无形中就把他们推到了企业的对立面,使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陷入了非常孤立被动的局面,造成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在“管”与“用”有脱节,与公司“统管统派”的管理思想相矛盾。

四、委派人员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有后顾之忧。委派人员虽然在编制上属于公司,但他们的工资、福利仍然由派入单位按照本单位标准负责发放。这样,委派人员的报酬仍主要取决于企业负责人对其工作的认可,和派入单位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这就使委派人员在开展正常工作时有后顾之忧,在约束制止不规范会计行为的同时要冒着牺牲个人利益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委派人员照章办事的工作态度,打击了工作积极性,难以发挥财务监督的独立性。

受以上原因影响,我公司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为能充分利用会计委派制的制度优势,我公司正在着手对目前的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张佑才同志在《全面加强会计管理》一文中特别指出,要加强会计委派制的后续管理,“确保委派人员的职责到位,切不可一派了之,撒手不管”。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我们公司的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到:

一、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口管理委派到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根据我公司实际,可以赋予公司陆产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的人事、财务管理权,使其成为委派人员的对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派出人员进行管理。具体职责为:负责研究、选定对各基层单位的委派人员,组织安排委派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定期召集委派人员专题会议,听取委派人员的述职报告,研究解决委派人员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反映各单位有关问题;帮助委派人员建立正常财务监督的工作环境,保护派出人员的合法权益;跟踪调查了解派出人员适岗情况,按规定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定期考核,提出奖惩和续聘、解聘建议。

二、赋予委派人员与职责相匹配的权力。对于委派人员在派入单位的身份、定位,公司应在制度上给予明确。为了突出公司委派和监督职能,便于委派人员顺利行使监督职能,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以“财务总监”的名义委派比较合适。规定财务总监属于派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地位高于一般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派入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参与派入单位财务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实施,有权制止单位财务违规行为,在服务于所在单位生产经营的同时对公司负责,对所在单位领导执意要办的财务违规行为直接向公司汇报,使派出制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三、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保障。为了保证委派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他们的待遇必须与派入单位脱钩,由公司负责统一考核发放。可以根据派入单位会计核算复杂程度以及工作量、工作难度不同,对派入单位划分不同档次,确定基本工资和考核系数,再根据实际工作考核情况发放奖金。这样,委派人员待遇和所在单位档次挂钩,公司将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派往工作复杂和难度大的单位,享受较高的待遇,一方面可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可以在委派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发所有委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健全与委派制配套的制度措施。委派制要落到实处、收到成效,必须不断地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机制,提供保障。需要制订的制度应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资格确认制度。委派人员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经委派人员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确认后,才能报公司领导批准其委派资格。

2.业绩考核制度。由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制订科学的考核办法,对委派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可分为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后必须形成书面考核结论,对委派人员的工作业绩作定性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其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依据。

3.奖惩制度。由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制订明确的奖励条例,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和财务、审计情况对委派人员进行奖惩。考核不合格及财务审计发现问题的,要根据规定分别给予不予续聘、解聘、下岗或经济处罚,表现出色的进行提拔或进行精神、物质奖励。这样,在制度上就能够体现出委派制的严肃性,使委派人员在工作中感到有压力,有危机感,自觉按照应承担的责任开展工作。

4.报告制度。具体可分为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制规定委派人员按季或半年向委派人员管理机构作书面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制规定委派人员对所在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委派人员管理机构针对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及请示,应根据情况及时作出口头或书面答复。对委派人员知情不报或故意隐瞒、遮掩的,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应根据有关规定严厉处罚。

5.述职制度。委派人员在年度终了或离职时,要向委派人员管理机构详细报告工作情况。述职报告经派入单位企业负责人和委派人员管理机构签署意见后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6.培训制度。委派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委派制成功与否的关健,委派人员作为派入单位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责任重大,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公司应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委派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促使委派人员积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7.轮换制度。对于委派到各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在考虑业务连续的前提下,必须进行定期轮换或不定期的调整。这是保证委派制富于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篇5

我们公司作为中远集团所属的国有大型航运企业,在抓好航运主业同时,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发展陆上产业,先后投资成立了包括工业、房地产、通讯导航、船舶修理、贸易、旅游、餐饮等行业的二十多家子公司,从业会计人员150余人。近几年来,针对陆上产业迅速发展的状况,我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对下属单位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即是我公司在这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为成功推行这一机制,我们专门制订了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管理办法,具体规定:由公司人事和财务部门共同研究派出财务负责人,并负责派出人员的考核和续解聘工作,派出人员待遇由派入单位根据本单位标准负责发放,由公司对派出人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等。

实行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以来,大部分派出人员在岗位上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办法,制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成本控制和财务监督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派出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派出制度本身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以及企业经营环境必须面对的诸多困难等原因,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仍然不高,会计核算不规范,个别单位还存在财务违规现象。委派制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经过认真总结、探讨,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对委派人员的管理机构不明确,委派人员隶属关系不清

我公司在对委派人员的管理上,未设立专门的机构,而是由公司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管理。这样,对基层单位来说,与以前的母公司职能部门分管机制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两个部门在分工上不是很明确,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委派到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公司,但由于公司平时对其缺乏直接的管理,因此,财务负责人在被委派单位,更多地表现为受该单位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从试行两年多的情况来看,公司人事、财务部门平时忙于自身业务,很难做到对派出人员随时进行跟踪管理,难以全面了解派出人员的工作效果,对他们的考核仍然局限于财务审计检查情况和听取派出单位的反映。和委派制实施前比较,管理力度没有明显加大,派出人员并没有感觉到派出后隶属公司编制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二、公司对委派人员的管理缺乏配套的制度和措施保证

我公司实施委派制比较仓促,委派制管理办法侧重于界定公司、委派人员、被委派单位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对委派人员到任后相配套的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仍然沿用以前公司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因此,公司虽然要求委派的财务负责人遵守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也多次召集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专题会来了解和布置工作,并在两年的时间内对派出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范围轮换和不间断的个别调整,但由于没有必要的制度保证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管理规程,公司一直没能组织对委派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价,也没有按照规定针对派出人员工作情况兑现奖惩。这样,配套的制度没有完善,原有的制度难以落实,就难以发挥委派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公司委派制的规定,委派人员要承担比其他人员多得多的责任和义务,但制度上却没有明确给予其与风险相对应的待遇,委派人员感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严格照章办事还不如做个老好人,结果在客观上形成了委派人员一派了事、工作照旧的被动局面。

三、对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的身份没有明确、科学的定位

从形式上看,基层单位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身份都是由公司直接任命,代表公司行使管理权。公司赋予了企业负责人经营权、人事权等权力,却没有赋予财务负责人与其行使财务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力。这样,在被委派单位中,财务负责人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权力与企业负责人任命的其他部门负责人的等同,他们就很难去约束和监督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由于委派人员身份特殊,代表公司行使对企业的财务监督职能,这无形中就把他们推到了企业的对立面,使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陷入了非常孤立被动的局面,造成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在“管”与“用”有脱节,与公司“统管统派”的管理思想相矛盾。

四、委派人员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有后顾之忧

委派人员虽然在编制上属于公司,但他们的工资、福利仍然由派入单位按照本单位标准负责发放。这样,委派人员的报酬仍主要取决于企业负责人对其工作的认可,和派入单位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这就使委派人员在开展正常工作时有后顾之忧,在约束制止不规范会计行为的同时要冒着牺牲个人利益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委派人员照章办事的工作态度,打击了工作积极性,难以发挥财务监督的独立性。

受以上原因影响,我公司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为能充分利用会计委派制的制度优势,我公司正在着手对目前的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张佑才同志在《全面加强会计管理》一文别指出,要加强会计委派制的后续管理,“确保委派人员的职责到位,切不可一派了之,撒手不管”。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我们公司的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到:

一、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口管理委派到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根据我公司实际,可以赋予公司陆产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的人事、财务管理权,使其成为委派人员的对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派出人员进行管理。具体职责为:负责研究、选定对各基层单位的委派人员,组织安排委派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定期召集委派人员专题会议,听取委派人员的述职报告,研究解决委派人员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反映各单位有关问题;帮助委派人员建立正常财务监督的工作环境,保护派出人员的合法权益;跟踪调查了解派出人员适岗情况,按规定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定期考核,提出奖惩和续聘、解聘建议。

二、赋予委派人员与职责相匹配的权力

对于委派人员在派入单位的身份、定位,公司应在制度上给予明确。为了突出公司委派和监督职能,便于委派人员顺利行使监督职能,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以“财务总监”的名义委派比较合适。规定财务总监属于派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地位高于一般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派入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参与派入单位财务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实施,有权制止单位财务违规行为,在服务于所在单位生产经营的同时对公司负责,对所在单位领导执意要办的财务违规行为直接向公司汇报,使派出制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三、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保障

为了保证委派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他们的待遇必须与派入单位脱钩,由公司负责统一考核发放。可以根据派入单位会计核算复杂程度以及工作量、工作难度不同,对派入单位划分不同档次,确定基本工资和考核系数,再根据实际工作考核情况发放奖金。这样,委派人员待遇和所在单位档次挂钩,公司将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派往工作复杂和难度大的单位,享受较高的待遇,一方面可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可以在委派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发所有委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健全与委派制配套的制度措施

委派制要落到实处、收到成效,必须不断地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机制,提供保障。需要制订的制度应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资格确认制度。委派人员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经委派人员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确认后,才能报公司领导批准其委派资格。

2.业绩考核制度。由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制订科学的考核办法,对委派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可分为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后必须形成书面考核结论,对委派人员的工作业绩作定性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其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依据。

3.奖惩制度。由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制订明确的奖励条例,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和财务、审计情况对委派人员进行奖惩。考核不合格及财务审计发现问题的,要根据规定分别给予不予续聘、解聘、下岗或经济处罚,表现出色的进行提拔或进行精神、物质奖励。这样,在制度上就能够体现出委派制的严肃性,使委派人员在工作中感到有压力,有危机感,自觉按照应承担的责任开展工作。

4.报告制度。具体可分为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制规定委派人员按季或半年向委派人员管理机构作书面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制规定委派人员对所在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委派人员管理机构针对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及请示,应根据情况及时作出口头或书面答复。对委派人员知情不报或故意隐瞒、遮掩的,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应根据有关规定严厉处罚。

5.述职制度。委派人员在年度终了或离职时,要向委派人员管理机构详细报告工作情况。述职报告经派入单位企业负责人和委派人员管理机构签署意见后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6.培训制度。委派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委派制成功与否的关健,委派人员作为派入单位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责任重大,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公司应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委派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促使委派人员积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7.轮换制度。对于委派到各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在考虑业务连续的前提下,必须进行定期轮换或不定期的调整。这是保证委派制富于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五、保证委派制相关制度的落实、实施。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篇6

供电公司管理中的关键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供电公司的收益情况。很多供电公司都面临着财务管理水平的短板,经过系列的分析,得知有很多因素都制约着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大部分都是供电公司自身的原因。以下为供电公司自身制约财务管理水平发展的因素。

1.1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供电公司的经营者没有很深入和全面地认识财务管理观念。

很多经营者都认为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就是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对财务管理理念的不重视,严重地导致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普遍的情况是,部分供电公司经营者将公司的收入增长情况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忽视对财务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目标不正确,必然也会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1.2实施财务管理的工作中,需要利用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进行推动,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对于从业于财务管理的人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要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然而在大部分供电公司中,财务管理人员专业道德低下是普遍的现状,很多供电公司管理者都把财务管理认为是记账、出纳等工作,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财务管理进行更新和提升。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相关的人才在如今是很短缺的,因此财务管理的人才需求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1.3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完善的制度来进行,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无法对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进行保障。

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现有的制度依据不能满足公司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导致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各种新问题的出现。财务管理中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那么管理者只能凭借着直接的主观想法来对问题进行处理,使财务管理的主观性大大增加,给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带来不利的影响。

1.4大部分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方法都还停留在粗放管理的阶段,但现有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

如今在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都是进行事后管理,在之前并没有对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测,造成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不高。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其财务管理的对象也不断增多,要求财务管理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在现阶段中,主要是依据自己主观想法来对问题进行判断,对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供电公司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财务管理水平。国内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逐渐地突显,将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已经是供电公司发展中的当务之急。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2.1供电公司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够,应该尽快加强对财务管理意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供电公司经营者,在加强自己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中,还要在公司中组织专门的培训,对供电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改变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通过对观念的改变,将改变再利用到财务的实际管理中去。供电公司中的资金支付并不复杂,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资金的利用扩展到最大限度。供电公司经营者需要对财务管理的内涵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形成成本和投资意识,为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提供良好的条件。

2.2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急需对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①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招聘中,需要进行公开的招聘,结合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以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要求进行严格的选拔,选拔之后,再进行一些专业的岗前培训,让应聘人员了解到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工作,最后进行相关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录用。②对供电公司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素养。结合供电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强现有员工的培训具有很大的意义。

2.3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完善的体制是实施的必要条件,供电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

在确保供电公司财务管理能够顺利开展的条件下,制定出完善的管理体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在科学工作分析上,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岗位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岗位的职责,建立出具有针对性的制度。②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中需要收集工作者的建议,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将财务管理人员对制度的抵触心理降低。③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构建中要具有前瞻性,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避免新的问题相继出现。

2.4供电公司可以利用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的方法,来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方法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其最关键就是企业是否能够适合。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准确的预算和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事后核算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供电公司应该在财务管理中,构建核算、预算和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对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编制、调整、控制和考核的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监控,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和预测。

3结语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篇7

我们公司作为中远集团所属的国有大型航运企业,在抓好航运主业同时,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陆上产业,先后投资成立了包括、房地产、通讯导航、船舶修理、贸易、、餐饮等行业的二十多家子公司,从业会计人员150余人。近几年来,针对陆上产业迅速发展的状况,我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对下属单位、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即是我公司在这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为成功推行这一机制,我们专门制订了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管理办法,具体规定:由公司人事和财务部门共同派出财务负责人,并负责派出人员的考核和续解聘工作,派出人员待遇由派入单位根据本单位标准负责发放,由公司对派出人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等。

实行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以来,大部分派出人员在岗位上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办法,制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成本控制和财务监督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派出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派出制度本身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以及企业经营环境必须面对的诸多困难等原因,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仍然不高,会计核算不规范,个别单位还存在财务违规现象。委派制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经过认真、探讨,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对委派人员的管理机构不明确,委派人员隶属关系不清。我公司在对委派人员的管理上,未设立专门的机构,而是由公司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管理。这样,对基层单位来说,与以前的母公司职能部门分管机制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两个部门在分工上不是很明确,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委派到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公司,但由于公司平时对其缺乏直接的管理,因此,财务负责人在被委派单位,更多地表现为受该单位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从试行两年多的情况来看,公司人事、财务部门平时忙于自身业务,很难做到对派出人员随时进行跟踪管理,难以全面了解派出人员的工作效果,对他们的考核仍然局限于财务审计检查情况和听取派出单位的反映。和委派制实施前比较,管理力度没有明显加大,派出人员并没有感觉到派出后隶属公司编制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二、公司对委派人员的管理缺乏配套的制度和措施保证。我公司实施委派制比较仓促,委派制管理办法侧重于界定公司、委派人员、被委派单位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对委派人员到任后相配套的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仍然沿用以前公司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因此,公司虽然要求委派的财务负责人遵守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也多次召集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专题会来了解和布置工作,并在两年的时间内对派出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范围轮换和不间断的个别调整,但由于没有必要的制度保证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管理规程,公司一直没能组织对委派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价,也没有按照规定针对派出人员工作情况兑现奖惩。这样,配套的制度没有完善,原有的制度难以落实,就难以发挥委派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公司委派制的规定,委派人员要承担比其他人员多得多的责任和义务,但制度上却没有明确给予其与风险相对应的待遇,委派人员感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严格照章办事还不如做个老好人,结果在客观上形成了委派人员一派了事、工作照旧的被动局面。

三、对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的身份没有明确、科学的定位。从形式上看,基层单位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身份都是由公司直接任命,代表公司行使管理权。公司赋予了企业负责人经营权、人事权等权力,却没有赋予财务负责人与其行使财务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力。这样,在被委派单位中,财务负责人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权力与企业负责人任命的其他部门负责人的等同,他们就很难去约束和监督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由于委派人员身份特殊,代表公司行使对企业的财务监督职能,这无形中就把他们推到了企业的对立面,使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陷入了非常孤立被动的局面,造成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在“管”与“用”有脱节,与公司“统管统派”的管理思想相矛盾。

四、委派人员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有后顾之忧。委派人员虽然在编制上属于公司,但他们的工资、福利仍然由派入单位按照本单位标准负责发放。这样,委派人员的报酬仍主要取决于企业负责人对其工作的认可,和派入单位的效益息息相关,这就使委派人员在开展正常工作时有后顾之忧,在约束制止不规范会计行为的同时要冒着牺牲个人利益的风险,严重了委派人员照章办事的工作态度,打击了工作积极性,难以发挥财务监督的独立性。

受以上原因影响,我公司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为能充分利用会计委派制的制度优势,我公司正在着手对的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张佑才同志在《全面加强会计管理》一文中特别指出,要加强会计委派制的后续管理,“确保委派人员的职责到位,切不可一派了之,撒手不管”。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我们公司的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到:

一、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口管理委派到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根据我公司实际,可以赋予公司陆产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的人事、财务管理权,使其成为委派人员的对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派出人员进行管理。具体职责为:负责研究、选定对各基层单位的委派人员,组织安排委派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定期召集委派人员专题会议,听取委派人员的述职报告,研究解决委派人员工作中的疑难,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反映各单位有关问题;帮助委派人员建立正常财务监督的工作环境,保护派出人员的合法权益;跟踪调查了解派出人员适岗情况,按规定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定期考核,提出奖惩和续聘、解聘建议。

二、赋予委派人员与职责相匹配的权力。对于委派人员在派入单位的身份、定位,公司应在制度上给予明确。为了突出公司委派和监督职能,便于委派人员顺利行使监督职能,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以“财务总监”的名义委派比较合适。规定财务总监属于派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地位高于一般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派入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参与派入单位财务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实施,有权制止单位财务违规行为,在服务于所在单位生产经营的同时对公司负责,对所在单位领导执意要办的财务违规行为直接向公司汇报,使派出制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三、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保障。为了保证委派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他们的待遇必须与派入单位脱钩,由公司负责统一考核发放。可以根据派入单位核算复杂程度以及工作量、工作难度不同,对派入单位划分不同档次,确定基本工资和考核系数,再根据实际工作考核情况发放奖金。这样,委派人员待遇和所在单位档次挂钩,公司将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派往工作复杂和难度大的单位,享受较高的待遇,一方面可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可以在委派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发所有委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健全与委派制配套的制度措施。委派制要落到实处、收到成效,必须不断地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机制,提供保障。需要制订的制度应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资格确认制度。委派人员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素质,经委派人员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确认后,才能报公司领导批准其委派资格。

2.业绩考核制度。由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制订的考核办法,对委派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可分为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后必须形成书面考核结论,对委派人员的工作业绩作定性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其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依据。

3.奖惩制度。由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制订明确的奖励条例,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和财务、审计情况对委派人员进行奖惩。考核不合格及财务审计发现的,要根据规定分别给予不予续聘、解聘、下岗或处罚,表现出色的进行提拔或进行精神、物质奖励。这样,在制度上就能够体现出委派制的严肃性,使委派人员在工作中感到有压力,有危机感,自觉按照应承担的责任开展工作。

4.报告制度。具体可分为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制规定委派人员按季或半年向委派人员管理机构作书面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制规定委派人员对所在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委派人员管理机构针对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及请示,应根据情况及时作出口头或书面答复。对委派人员知情不报或故意隐瞒、遮掩的,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应根据有关规定严厉处罚。

5.述职制度。委派人员在年度终了或离职时,要向委派人员管理机构详细报告工作情况。述职报告经派入单位负责人和委派人员管理机构签署意见后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6.培训制度。委派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委派制成功与否的关健,委派人员作为派入单位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责任重大,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公司应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委派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促使委派人员积极加强,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7.轮换制度。对于委派到各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在考虑业务连续的前提下,必须进行定期轮换或不定期的调整。这是保证委派制富于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公司业务员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探析

随着我国物业行业的迅速发展,物业管理市场环境日益成熟,物业管理行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黄金时代后现在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如何顺利通过这个瓶颈期且积蓄能量有发展后势是笔者较为关心的问题。由于物业行业有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因此在财务管理上也有其特殊性。其一物业公司财务管理不仅要从总体上实施有效地控制,还要辐射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其二物业公司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业主和企业管理层,因此物业管理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充分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以及服务对象就地标了它的独特性,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要遵守原则,结合物业管理公司的特征来建立符合公司发展的制度。下面笔者就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物业管理公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比较薄弱

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业务较为简单,且物业管理公司大都负责住宅小区的管理,管理者在意识上对公司的内控管理机制建设不重视,认为物业管理公司就是做简单的收费服务工作,只要收费率及客户满意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就万事大吉,而不去深挖管理潜力,久而久之收入没有得到较好地监管,支出未能有效地节约,经营效益受到影响,开始走下坡路。有的物业管理公虽然按要求制定了内控制度,但内控制度中所涉及到的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太过理论化而操作性不强,或在实际工作中不按内控制度要求执行,制度形同虚设。

(二)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物业管理属微利行业,管理者又认为其经营业务简单,所以在选择财务管理人员上更多地仅从节约用人成本上出发,而非根据人员的道德素质及专业水平为招聘准则,因此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人员都是从收银员以及客服人员转型来的,甚至有些财务人员还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除此之外,有些物业管理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在岗位设置上不合理,存在不相容职务不分离的现象。再加上公司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后续培养,而财务人员自身除了能简单完成账务处理外也不加强对行业相关知识及自身专业理论的学习,造成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只能完成简单的记账工作,而要想对公司提出有利于降本增效的建议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会计核算粗放,各项目盈利情况不清楚

当前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在会计核算上基本上能做到按所管物业分项目(楼盘)核算,但却忽略了在同一项目中将不同的经营业务分板块核算。比如在一个物业管理项目中,有写字楼也有住宅,除提供主营物业服务外还提供停车场、食堂、维修、保洁等其他特约服务,而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在财务核算上并未将不同性质(比如写字楼与住宅)、不同业务板块(比如物业服务与食堂经营)分项核算,这样就会造成一锅粥,各业务板块的收入及成本都混在一起,搞不清楚哪个板块在赚钱哪个板块在亏钱,公司要想开源节流也不知从哪个经营项目或哪个环节下手,也就不容易发现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针对以上的财务管理缺陷,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和改进,以推进物业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精度与真实度,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提升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策略

(一)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物业管理公司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需求,而不能死板硬套,要有可操作性。不仅要制定出适合规范公司内部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还要不断细化完善这项制度,配以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分支管理办法,如《收费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空置房管理办法》、《库房物资管理办法》等等。同时按照年初预算核定并下达管理者的考核指标,年终进行考核,奖惩挂钩。内控制度健全后,在工作中就必须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物业管理公司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落实好理财自,形成一系列适应物业公司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才能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促进物业管理公司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将记账员培养成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物业管理公司需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味地为了节约用人成本而降低财务人员的选择标准,也不能只把财务人员当作简单的记账先生。企业可以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多方面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业务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同时财务人员自身不能只满足于会做账,要深入到所管物业现场了解经营业务发生的过程及实际情况,要有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既然物业管理行业具有其特殊性,那么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人员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学习物业行业相关知识,只有对自己的行业了如指掌了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也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按经营业务性质分板块核算,要为公司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当所管物业项目中存在物业性质不同或服务内容多样化的情况下,应按物业性质及服务内容分板块核算。比如在同一物业项目中既有写字楼又有住宅甚至还有商铺管理,不仅在收入核算时要将上述三类物业分开,与之相关的成本费用也应分开核算,能区分所属关系的就直接进入其成本,不能的则按一定比例分摊(可以参照收入占比分摊),这样才符合配比原则。同样,对所管物业项目除提供主营物业服务外,很多物业管理公司还同时提供比如停车场、食堂及维修维护等特约服务,这些均应按服务内容分项核算,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反映各业务板块的真实盈亏情况,也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当我们的财务人员为公司管理者提供出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数据及业绩分析时,公司决策者才能以此做出是扩大还是缩小经营规模,或者终止某个业务板块经营的决定,也只有这样物业管理公司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保持住主营有微利,挖掘出增值服务板块的潜力,在同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丽萍,赵建花.论物业公司财务管理[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4:260

[2]王霞.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232-233

[3]孙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和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