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移动通信市场8篇

时间:2023-03-03 15:57:16

移动通信市场

移动通信市场篇1

移动通信产业面临的挑战

在移动市场上,运营商之间的竞争逐渐趋于平衡。以中国移动为例,随着3G业务的发展,它面临竞争力逐渐被削弱的问题。首先,一张全球最大的,仅适合于承担语音业务或低速率数据业务的2G网络却承载着全网7成以上的数据流量。如果选择持续扩容GSM将面临日益走低的投资回报率,否则就是网络拥塞,用户体验下降,加速中高端用户离网;反观其3G网络,由于市场对其终端的接受度低,网络利用率一直都很低迷,即使用户使用一个支持TD-SCDMA的手机也多半会被设置成驻留在GSM网络上,无法有效地分流GSM网络的压力。中国电信也有类似的问题,不但CDMA产业链发展落后于WCDMA,同时还面临下一步技术演进的两难选择的问题。其次,移动应用的普及激发了无线数据流量的增长,OTT对无线网络的压力逐渐加大,运营商被进一步“管道化”。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数据流量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网络能力增长的速度,也远远高于数据业务收入增长的速度。同样以中国移动为例,最近3年以来,用户的手机上网流量每年都在以80%以上的速度增长(扣除WLAN流量),2012年尤其显著,增速可能会超过90%,但每年业务收入的增长只有50%左右;而且受中高端用户流失的影响,中国移动的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也低于另外2家运营商。而且,移动用户增长乏力是困扰运营商的另一个因素。一方面,3家运营商基本都没有完成2012年初制定的用户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新增用户中的中高端用户比例下降,加上资费下降,直接导致ARPU持续走低。第三,数据流量增长不均衡,热点区域拥塞,用户体验下降。通常,3G用户基本都处于城镇的繁华闹市区域,形成一个个岛状的热点。热点区域流量很高,网络资源相对不足,但在其他区域网络却很空闲,同时网络的拥塞状况会随人流的变化存在潮汐效应。除了空间上的不均衡,还有时间上的影响,如工作日在中午和晚上回家后的一段时间里会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高峰,深夜时网络会相对空闲。提高网络质量的一个方法就是建设分层网,在满足覆盖的同时,在热点区域增加微蜂窝、小基站来吸收话务。在密集市区,减少高空的宏蜂窝站点,提高低空热点区域的吞吐量,可以降低对全网的干扰,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另外,为了解决网络拥塞,提高用户体验,运营商不仅通过推出针对特定时段、特定区域的套餐来平衡流量,而且积极在热点区域建设WLAN分流2G/3G网络流量。目前全国的Wi-Fi接入点的个数超过500万,从统计结果来看,Wi-Fi不仅刺激用户的上网需求,而且的确分流了一部分2G/3G数据流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第四,运营商为保证足够的利润空间,极力压低设备采购的成本,在集采机制的压力下,设备的价格几乎每年都会同比下降,网络设备商的毛利率逐年走低,迫于竞争压力,有的厂商为了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采用了低价策略,运营商在下一轮集采时又要求在此低价格的基础上有一定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不言而喻,不仅国际厂商,甚至国内厂商都尝到了价格战带来的恶果,企业大幅亏损,整个行业陷入寒冬。终端厂商的命运和设备厂商也是惊人的相似。

移动宽带发展中的机遇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的逐渐普及,对运营商的后台数据系统(B/OSS)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3.2灵活的用户管理需要完备的后台支撑系统2012年6月,Verizon推出名为“分享一切”(ShareEverything)的数据分享套餐。通过该套餐,用户可以在Verizon同网络内高达10台设备之间进行无限大小语音纪录、短信、视频和图像分享。用户甚至在无需外加额外费用的情况下,让手机成为Wi-Fi热点,与他人共享网络。随后,AT&T也推出了类似的服务。AT&T以及Verizon推出数据分享套餐的目的是通过降低月资费,刺激用户使用手机之外的设备上网、使用数据业务套餐,预计随着家庭其他智能设备的增加,用户在无线上网上的消费额也会增加,有利于运营商增加收入。能否对一个用户的多账号、多终端进行有效的管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此外,B/OSS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对整个电信网络设备资源的管理。在多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特定的网络发展策略的指导下,可以调整新老设备的分布,节省不必要的设备投资,更有效地提高投资回报率。SmallCell将助力提高LTE时代的用户体验LTE的主要作用是承载高速数据业务,因此将会更多地应用在数据业务的密集热点区域,从而缓解在2G/3G网络上的压力,受替代作用影响,加大在LTE的投资势必会同时降低在3G或Wi-Fi设备的投资力度。虽然在终端市场层面,LTE的终端渗透率将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落后于3G/Wi-Fi,但终端侧在LTE和Wi-Fi的结合(如Mi-Fi)将极大程度地减少终端不成熟对LTE发展的影响,LTE用户发展将明显快于3G,其投资回收期也可能比3G要短。如果中国移动一直无法经营固网业务,在LTE商用后的初始阶段,除了势在必得的高端移动用户市场外,中国移动有可能会制定特定的套餐,用LTE进攻固定宽带市场,如同用TD-SCDMA的移动固话抢占其他运营商的固定电话市场一样。对用户来说,移动的优势肯定会抑制部分对固定宽带的需求。自从SmallCell产品(如FemtoCell)问世以后,最初期望用它来解决数据业务的覆盖,但全球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在商业模式上存在诸多争议,用户很难接受自己为“网络覆盖”埋单。其实主要原因是它的价格偏高,无法与Wi-Fi同日而语。但也应该看到,企业级的SmallCell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SmallCell在办公楼宇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运营商的设备投资和运维费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只要解决了自组网和与宏蜂窝网络的干扰等问题,一旦支持LTE的SmallCell的价格降到市场可以接受的程度,同时支持SmallCell与Wi-Fi的家庭终端设备可能引发用户购买热潮。多网融合提高了网络优化的难度随着技术的演进,运营商都在走多网运营的道路,多个网络要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服务质量,从单一网络到多网络协同发展,持续的网络优化就越来越重要。目前来看,网络最复杂的是中国移动,要GSM、TD-SCDMA、TD-LTE和WLAN4张网络同时运营,其中GSM承载超过7亿用户,以及全网70%左右的数据流量。在密集市区,GSM的站间距只有200~300m,GSM网络承受着高基站配置、高干扰和高流量增长的“三高”压力,另外3张网络虽然还没有太大的压力,但需要尽快分流GSM网络的压力,适应流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变化。网络优化不仅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扩展覆盖范围,消除覆盖盲区,提高网络速度,而且还会在提高网络性能的同时节省不必要的设备投资。随着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从基本的参数和天线调整,到相关设备的替换,预计运营商在网络优化上的投资逐年提高。对设备供应商来说,除了现网设备的优化工作外,TD-LTE技术的引入也带来老旧天线替换的市场机会。移动支付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支付不仅能提高运营商在增值业务方面的收入,同时也会增加用户黏性,全球各地运营商都在移动支付方面开始了各种尝试。2012年9月,英国3家最大的移动网络运营商Vodafone、Telefonica和EverythingEverywhere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提出了电子钱包计划,计划在英国引进NFC移动支付和其他服务;2012年10月,日本NTTDoCoMo宣布与信用卡公司万事达卡(MasterCard)基于NFC手机支付达成全球性合作,DoCoMo用户通过装有手机钱包业务非接触式芯片的智能手机,将可以使用万事达卡的PayPass支付系统,可以在4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万个万事达卡商户位置进行支付,此外在日本还有56万个付款终端;随后,美国三大移动运营商也集体合作推出了手机支付Isis。在目前的移动支付手段中,通过短信或者通过移动网络接入移动支付后成支付已经被广泛使用,而通过近场支付应用不多。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特别是配有NFC近场通信模块的越来越多,三大运营商均已表态,将以NFC手机为载体推广移动支付。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上游的银联/银行拥有广泛的金融客户群体,中下游的移动运营商和智能卡供应商则控制了手机终端。移动支付将是运营商不甘成为哑管道的一次有益尝试。

结束语

移动通信市场篇2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60+(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三种标准一经确定,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这三种技术标准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中国大唐设计的TD-SCDMA标准,具有多项明显优势的特色技术。采用TDD模式,收发使用同一频段的不同时隙,加之采用1.28Mb/s的低码片速率,只需占用单一的1.6M频带宽度,就可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该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智能天线的采用,可有效的提高天线的增益。它特别适合于用户密度较高的城市及近郊地区,非常适用于中国国情。

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将是决定中国3G商用启动的重要时期。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国内几大运营商首先应考虑如何针对自己既有的固定和移动网络与核心网络平台、核心业务能力,在取得3G运营执照后能按NGN演进发展的思路,拿出快速应对3G或3G演进发展业务及所谓全业务竞争的有效务实对策,并以市场需求驱动为导向,通过细分市场开发对用户更有吸引力的应用。一旦发放新牌照,市场格局必将重新划分,几大运营商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同时,必会因建设新网络而掀起新的投资高潮,设备制造商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一旦3G启动,整个通信行业的产业链会高速旋转起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将由此实现第三次突破。

移动通信市场篇3

【关键词】 移动通信 产业链 新市场 创新

在激烈的移动通信领域市场竞争中,优化的产业链构成和广阔的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是帮助移动通信公司争夺一席之地的重要手段和优势。在当今复杂的移动通信产业链构成中,行业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而转移到整个产业链构成关系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合理优化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伸长有效产业链,整合产业链中各个环节,让各方面服务优秀配合进而开拓移动通信增值服务新市场才是应对行业竞争、发挥潜力优势应得利益的有效手段。

一、如何创新整合通信移动产业链

(1)加强产业链上游的兼并和重组。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的提供商家数量庞大,使得国内移动通信服务产业链结构复杂多变,各个商家退出增值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多以中小型移动通信增值服务企业为主,创新整合产业难得能力低下,且无法与大型运营商建立有效地合作关系,造成现阶段移动通信增值服务产品满天飞、质量差的问题。为了移动通信产业的质量提高,要加强产业链中的企业整合,进行企业兼并重组,淘汰那些缺乏创造能力和营业实力的小型企业,促进通信企业多向大中型企业发展,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增强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移动通信产业结构。(2)推广移动通信产业链得纵向整合与质量监管。在完整的移动通信产业链条上,每一环节都不可缺少也不可忽视,一旦终端程序设计人员出现工作漏洞,那么整个产业链将无法运转。同理,客户端软件设计、制作、安装工作只要有任何纰漏,就会造成服务难以正常运行,损失经济效益。因此,移动通信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必须加强移动通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纵向质量监管,完善通信服务监察体系,从程序设计到中途运输再到客户端运行,都要保证服务产品的质量,实现各环节工作员工的密切合作,打造高质量通信服务。(3)实现移动通信产业集聚效益。产业集聚通过各企业共用基础设施、加强合作联系从而实现减少运输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经济效益的作用。移动通信产业也需要进行产业集聚,从而聚集高质量高水准产业,带动集聚区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移动通信创新产业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开拓移动通信新市场

(1)致力于提高企业自身科技水平,开拓移动通信新服务领域。目前为止,我国的移动通信服务大多以增值服务为主,许多商家“换汤不换药”,使用同样地通信服务技术变出不同的增值服务流程。在这一点上,移动通信企业应抓住市场漏洞,深刻分析当前人们对通信生活的最新需求,结合科技的进步创新,打造有具备移动通讯企业自身特色的增值服务程序。例如,开设移动通讯分级套餐,将本地和漫游话费套餐按时间推算赠送。打破以往一号一机的服务模式,使用网络手段,创新手机通讯增值服务的连带和推广。(2)针对消费人群采取不同的服务方针。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年龄段人群都加入了移动通讯使用队伍,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手机通讯使用人群,通讯企业应设计出符合特征需求的通讯服务套餐。例如,针对年轻人,可以设计情侣通话套餐、同学好友通话套餐等等,对于中年人,设计亲情通话套餐,老年人则侧重于健康养生等生活服务信息的提供,让全体人群找到适合的通讯方案,进一步开拓移动通信市场。(3)国内外市场充分结合。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发展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与人的距离,跨国通信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针对那些出国工作生活的国人和到国内学习生活的外国人士,移动通信应该充分将国内外通信技术相结合,与国外通信市场紧密联系合作,建立跨国移动通信企业,进一步提高跨国移动通信的质量,保证国内外友人正常高质量的通话水平。

综上所述,根据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必须加强通信企业的创造活力,优化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开拓国内外相结合的移动通信市场,才能使移动通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稳坐一席之地。同时,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要求移动通信领域继续创新产业链,开拓新市场,满足现代或生活水平中人们更高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冯文高.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均衡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6)

移动通信市场篇4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 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

·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根据统计测算,2000年的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000万部(用户增长3176万,加上已有手机用户购买新机,总规模达到4000万部)和 80亿元人民币左右。

2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供应商在中国市场基本形成格局

国外厂商从1994年开始就大举进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gsm系统市场大部分仍被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国外供应商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阿尔卡特等,它们每年从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获得巨额利润。手机市场则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品牌为主。1998年之前,外国品牌垄断了我国的手机市场,1999年国产品牌手机虽然取得突破,但外国品牌仍然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共有手机生产企业27家,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部以上,其中国产品牌企业10家,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17家。

(2)民族移动产业呈群体突破之势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致使网络主要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这种局面从1997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开发成功了一系列gsm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大目、华为的gsm系统设备先后开局成功,并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型鉴定,标志着国产gsm设备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1999年,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自主开发的gsm系统先后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并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9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站市场占有率2%,交换系统市场占有率4%,今年上半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由于国家对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扶持以及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惠互动,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15%。预测到2003年,国产移动交换系统和基站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和50%。目前,国产移动通信系统厂商已能提供全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在2.5代(gprs)移动通信方面,民族厂商也开通了实验局。

(3)国产品牌手机蓄势待发

1999年以来,国家在扶持国产手机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了东信、中兴、tcl、康佳、海尔、科健、南方高科、奉化波导、厦华、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首信集团)10家国内办公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大力加以扶持,1999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到2000年6月,在销售的2000万部手机中,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以上,并有望到年底达到15%左右。

巨大的市场、不菲的利润诱惑、收复山河的决心、本土化经营、丰富的中国市场开拓经验、一体化的人文环境、销售网络和服务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厂家参与手机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品牌垄断我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会一去不返,国产手机将替代国外品牌成为中国百姓推崇的民族产品。

(4)市场预测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固定通信。同时移动通信和lnternet相互结合,也将产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反过来更加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尽管今年推出的wap手机的发展没有像人们初期想象的那么迅速,但用户规模已超过1万,且正在成倍增长。同时,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也将有力推动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3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取得越来越喜人的成绩。

(1)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存在许多驱动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有关技术装备政策,决定加大在基础设施中使用国产设备的力度,强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生产设备,以促进国内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根据有关政策,从1999年开始,从严控制直接从国外进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主要采用国内合资生产和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原则上不再电批新的gsm会资或独资企业,对已有的合资企业要加快技术转让的深度和速度,加快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厂家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移动通信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整个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移动通信市场篇5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

·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根据统计测算,2000年的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000万部(用户增长3176万,加上已有手机用户购买新机,总规模达到4000万部)和80亿元人民币左右。

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供应商在中国市场基本形成格局

国外厂商从1994年开始就大举进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GSM系统市场大部分仍被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国外供应商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阿尔卡特等,它们每年从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获得巨额利润。手机市场则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品牌为主。1998年之前,外国品牌垄断了我国的手机市场,1999年国产品牌手机虽然取得突破,但外国品牌仍然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共有手机生产企业27家,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部以上,其中国产品牌企业10家,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17家。

(2)民族移动产业呈群体突破之势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致使网络主要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这种局面从1997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开发成功了一系列GSM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大目、华为的GSM系统设备先后开局成功,并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型鉴定,标志着国产GSM设备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1999年,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自主开发的GSM系统先后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并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9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站市场占有率2%,交换系统市场占有率4%,今年上半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由于国家对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扶持以及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惠互动,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15%。预测到2003年,国产移动交换系统和基站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和50%。目前,国产移动通信系统厂商已能提供全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在2.5代(GPRS)移动通信方面,民族厂商也开通了实验局。

(3)国产品牌手机蓄势待发

1999年以来,国家在扶持国产手机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了东信、中兴、TCL、康佳、海尔、科健、南方高科、奉化波导、厦华、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首信集团)10家国内办公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大力加以扶持,1999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到2000年6月,在销售的2000万部手机中,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以上,并有望到年底达到15%左右。

巨大的市场、不菲的利润诱惑、收复山河的决心、本土化经营、丰富的中国市场开拓经验、一体化的人文环境、销售网络和服务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厂家参与手机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品牌垄断我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会一去不返,国产手机将替代国外品牌成为中国百姓推崇的民族产品。

(4)市场预测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固定通信。同时移动通信和lnternet相互结合,也将产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反过来更加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尽管今年推出的WAP手机的发展没有像人们初期想象的那么迅速,但用户规模已超过1万,且正在成倍增长。同时,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也将有力推动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3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取得越来越喜人的成绩。

(1)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存在许多驱动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有关技术装备政策,决定加大在基础设施中使用国产设备的力度,强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生产设备,以促进国内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根据有关政策,从1999年开始,从严控制直接从国外进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主要采用国内合资生产和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原则上不再电批新的GSM会资或独资企业,对已有的合资企业要加快技术转让的深度和速度,加快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厂家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移动通信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整个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移动通信市场篇6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 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

·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根据统计测算,2000年的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000万部(用户增长3176万,加上已有手机用户购买新机,总规模达到4000万部)和 80亿元人民币左右。

2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供应商在中国市场基本形成格局

国外厂商从1994年开始就大举进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gsm系统市场大部分仍被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国外供应商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阿尔卡特等,它们每年从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获得巨额利润。手机市场则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品牌为主。1998年之前,外国品牌垄断了我国的手机市场,1999年国产品牌手机虽然取得突破,但外国品牌仍然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共有手机生产企业27家,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部以上,其中国产品牌企业10家,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17家。

(2)民族移动产业呈群体突破之势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致使网络主要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这种局面从1997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开发成功了一系列gsm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大目、华为的gsm系统设备先后开局成功,并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型鉴定,标志着国产gsm设备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1999年,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自主开发的gsm系统先后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并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9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站市场占有率2%,交换系统市场占有率4%,今年上半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由于国家对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扶持以及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惠互动,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15%。预测到2003年,国产移动交换系统和基站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和50%。目前,国产移动通信系统厂商已能提供全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在2.5代(gprs)移动通信方面,民族厂商也开通了实验局。

(3)国产品牌手机蓄势待发

1999年以来,国家在扶持国产手机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了东信、中兴、tcl、康佳、海尔、科健、南方高科、奉化波导、厦华、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首信集团)10家国内办公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大力加以扶持,1999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到2000年6月,在销售的2000万部手机中,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以上,并有望到年底达到15%左右。

巨大的市场、不菲的利润诱惑、收复山河的决心、本土化经营、丰富的中国市场开拓经验、一体化的人文环境、销售网络和服务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厂家参与手机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品牌垄断我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会一去不返,国产手机将替代国外品牌成为中国百姓推崇的民族产品。

(4)市场预测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固定通信。同时移动通信和lnternet相互结合,也将产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反过来更加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尽管今年推出的wap手机的发展没有像人们初期想象的那么迅速,但用户规模已超过1万,且正在成倍增长。同时,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也将有力推动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3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取得越来越喜人的成绩。

(1)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存在许多驱动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有关技术装备政策,决定加大在基础设施中使用国产设备的力度,强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生产设备,以促进国内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根据有关政策,从1999年开始,从严控制直接从国外进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主要采用国内合资生产和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原则上不再电批新的gsm会资或独资企业,对已有的合资企业要加快技术转让的深度和速度,加快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厂家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移动通信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整个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移动通信市场篇7

移动通信企业营销成本通常包括市场营销中的常规成本和非常规成本两部分组成。参考发达国家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成本,通常占公司运营费用的约50%。通常的市场营销成本包括广告宣传费用、组织活动费用、赞助费用等,非正常的市场营销费用则包括质量索赔、坏账、仓储费用、物资材料占用费用、仓库积压资金和运输费用、中转费用等等。此外由于市场营销效率不高导致的非常规费用是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成本管理重点。本文主要从移动通信企业的广告宣传、组织活动费用、赞助费用等方面对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常规成本进行分析。

1.1用户维护过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营销成本高

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赞助费用通常又称之为社会渠道酬金,移动通信企业社会渠道酬金的设计通常都过度重视新用户的开发,而忽视了老客户的维护。移动通信企业通常十分重视新用户的开发,移动通信企业通常借助社会渠道和社会力量及赞助费推动新用户快速入网,从而推动移动通信企业市场占有率,加速移动通信企业公司业务的发展。据统计,移动通信企业七成以上的新用户都是通过社会渠道发展起来的,移动通信入网酬金是社会渠道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加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移动通信企业还继续保持原来的高额社会渠道酬金。而移动通信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通常都忽视了当前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和新客户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用户高速增长同时老用户离网率也不断提升,新用户在网率越来越低。根据中国移动通信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新发展用户的占有率仅三成左右。过低的新用户在网率导致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成本中的市场赞助费居高不下。移动通信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过于重视新用户的开发,忽视了老用户的维护,导致新用户开发过程效率较低,老用户流失退网率过高,导致市场营销过程陷入恶性循环,增加了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成本。例如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在辽宁省的促销活动中设计了新用户入网及老用户充值均满100送30的活动方案,及新用户开户时新卡中有100元话费,同时赠送30元礼品,老用户充值满100也赠送30元礼品。表面上看两种促销方案大致相同,但由于社会渠道对于新开卡和新户占有都有一定补贴,导致新开户的优惠率比老用户充值100送30的活动力度大,这种促销方案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老用户的维护。一些老用户在经济利益的触动下,选择放弃原来的账户,重新开户以获得更大的优惠力度。这种离网、入网导致了移动通信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浪费了资源、资金,不利于市场营销管理成本的控制。

1.2集团客户及VIP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市场营销成本高

大众客户是移动通信企业占领市场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因此为了做大、做强移动通信企业市场,各大移动通信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和市场营销成本,抢占普通大众客户。通常移动通信企业设置了入网礼品赠送、交话费赠话费等市场营销活动,此外还通过给予商高额运营酬金来发展渠道。一些移动通信企业下属分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和市场渠道,做到地区最大运营商,甚至不惜牺牲企业利润、利益,亏本发展新客户和新商。更甚者,一些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人员与商以虚假方式套购开户号码,形成了大量入网用户和大量离网用户,浪费了大量企业的市场营销资源,导致企业市场营销成本高企。集团客户和VIP客户虽然在移动通信市场中的比例不高,一些移动通信企业因此对集团客户和大客户的重视程度不够。然而实际上,由于集团客户和大客户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导向力较强,而且集团客户和大客户市场利润明显高于大众客户,因此集团客户和VIP客户的市场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2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成本管理策略

移动通信市场格局的改变加剧了市场竞争,在各大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层出不穷的营销策略和促销方式降低了用户的忠诚度,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成本在高投入的背景下,呈现出增长率较低,离网率较高的市场现状。在此情况下,移动通信企业必须面对现实,积极改变应对,通过降低市场营销成本,从而提高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从根本上将移动通信企业做大做强。

2.1移动通信企业应当养成成本控制观念

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利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来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下,要控制企业成本首先应当转变观念,对于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来说,养成成本控制观念,是提高市场营销效率和效能的前提。移动通信企业应当从资源有限、优化利用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理念的培养。以往,移动通信企业通常认为移动通信企业生产成本较低,资源丰富,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常常采用粗放式营销模式,资源浪费严重。在当前形势下,转变市场营销成本观念必须转变以往外延扩张式的成本控制策略,应当积极转变运营模式,精细化营销成本管理,实现低成本营销取得较好营销效果的策略。再次,应当构建节约资源、节约成本的企业文化观念,在企业内部形成广泛的市场营销成本控制宣传,实行全面参与的成本控制方式,最终通过成本控制实现市场营销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

2.2优化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资源

移动通信市场篇8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 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 网络 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 中国 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 目前 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 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 影响 。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

·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 企业 ,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根据统计测算,2000年的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000万部(用户增长3176万,加上已有手机用户购买新机,总规模达到4000万部)和 80亿元人民币左右。

2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供应商在 中国 市场基本形成格局

国外厂商从1994年开始就大举进军

目前我国共有手机生产 企业 27家,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部以上,其中国产品牌企业10家,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17家。

(2)民族移动产业呈群体突破之势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致使网络主要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这种局面从1997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开发成功了一系列gsm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大目、华为的gsm系统设备先后开局成功,并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型鉴定,标志着国产gsm设备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1999年,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自主开发的gsm系统先后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并步入产业化 发展 阶段。

1999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站市场占有率2%,交换系统市场占有率4%,今年上半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由于国家对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扶持以及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惠互动,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15%。预测到2003年,国产移动交换系统和基站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和50%。目前,国产移动通信系统厂商已能提供全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在2.5代(gprs)移动通信方面,民族厂商也开通了实验局。

(3)国产品牌手机蓄势待发

1999年以来,国家在扶持国产手机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了东信、中兴、tcl、康佳、海尔、科健、南方高科、奉化波导、厦华、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首信集团)10家国内办公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大力加以扶持,1999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到2000年6月,在销售的2000万部手机中,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以上,并有望到年底达到15%左右。

巨大的市场、不菲的利润诱惑、收复山河的决心、本土化经营、丰富的中国市场开拓经验、一体化的人文环境、销售网络和服务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厂家参与手机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品牌垄断我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会一去不返,国产手机将替代国外品牌成为中国百姓推崇的民族产品。

(4)市场预测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固定通信。同时移动通信和lnternet相互结合,也将产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反过来更加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尽管今年推出的wap手机的发展没有像人们初期想象的那么迅速,但用户规模已超过1万,且正在成倍增长。同时,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也将有力推动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3市场驱动因素 分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取得越来越喜人的成绩。

(1)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存在许多驱动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有关技术装备政策,决定加大在基础设施中使用国产设备的力度,强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生产设备,以促进国内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根据有关政策,从1999年开始,从严控制直接从国外进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主要采用国内合资生产和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原则上不再电批新的gsm会资或独资企业,对已有的合资企业要加快技术转让的深度和速度,加快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厂家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移动通信产品 研究 开发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整个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