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预算工作方案8篇

时间:2023-03-06 16:01:27

预算工作方案

预算工作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划分县乡政府财权和事权,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做大做强县乡财政“蛋糕”;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促进县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简明规范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乡(镇)事权和财权,从体制上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加大对乡(镇)的扶持力度。

(二)强化管理、注重效率的原则。强化对乡(镇)财政预算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三权不变”的原则。即维持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乡(镇)在保证基本支出后结余资金首先用于安排还债。

三、改革模式

在保证乡(镇)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进行改革,把乡(镇)作为县级财政的一级预算单位、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统一实行“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

根据公共财政的总体要求,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调整原有的体制框架,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的管理模式,采取“收入整体上划,支出分类管理”的改革办法。

(一)执行收入上划县级统一管理的规定。乡(镇)各项收入全部上划县级统一管理,乡(镇)政府承担协助组织收入的职责,年度税收目标任务统一由县级人民政府下达县国家税务局和县地方税务局组织征收,取消以乡(镇)为单位的收入考核办法,对乡(镇)的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由县人民政府另行制定,以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支出按性质分类管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的变化,在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乡(镇)支出的范围。乡(镇)承担的主要支出有: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转支出、社会稳定支出、偿债支出和村级支出等必要开支。乡(镇)上划县支出主要有:一是调整工资支出。主要指政策性增资和调整工资。二是事业发展支出。包括财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由乡(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分轻重缓急,经乡(镇)人大主席团审议后,向县人民政府提交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县财政以年初预算或专项资金的形式下达乡(镇)。

四、改革内容

在确保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人、财、物上划县财政局,履行县财政赋予的相关职能,人员管理实行以县财政局为主、乡(镇)政府参与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

(一)预算县编。乡(镇)根据预算定额标准和办法编制预算,县财政根据审核后的预算,汇总编制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政府审核,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由县财政批复各乡(镇)执行。年度执行中需调整的预算,由乡(镇)提出申请,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账户统设。除上级财政部门规定开设的专户外,取消乡(镇)及所属各部门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由县财政局为各乡(镇)统一开设“零余额账户”、“专项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和“收入汇缴专户”。“零余额账户”用于核算乡(镇)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县级各职能部门向乡(镇)拨付的各类专项资金;“村级资金专户”用于核算乡(镇)代管的村级资金,继续实行“村财乡管村用”;“收入汇缴专户”用于核算乡(镇)组织的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三)集中收付。税收收入由税务部门征收后按规定缴入县级金库;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汇缴县级金库;预算外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缴入县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乡(镇)所需支出,按照批复乡(镇)的预算,由县财政按进度拨付或支付。

(四)采购统办。乡(镇)在年初编制支出预算时,根据统一的标准和办法,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年度执行中,由乡(镇)根据县财政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提出采购申请和计划,由县政府采购中心按政府采购程序实施统一采购,政府采购资金由县国库按规定的程序支付。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财政性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部门,乡(镇)票据采取“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的管理办法,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严禁坐收坐支。未经财税部门监制和印制的票据均视为非法票据,一律不得使用。

五、配套措施

(一)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积极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取消各职能部门要求乡(镇)配套资金的规定,切实减轻乡(镇)负担。

(二)严格预算管理。认真贯彻执行预算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等预算编制的改革,细化支出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编制实行全口径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预算执行中,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三)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一是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锁定历史债务,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分类消化债务。二是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乡(镇)债权债务实行“双重管理”。在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加强县对(镇)债权债务的管理,取消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杜绝乡(镇)举借新债。三是建立乡(镇)偿债基金。采取财政预算安排一点、乡(镇)预算外收支结余筹集一点的办法,专项用于还债。

(四)建立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为避免收入上划县级直接管理后,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效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由县人民政府制度定相应的目标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健全机构,充实业务人员。根据《××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财政局所属乡(镇)财政所职能配置、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配齐各乡(镇)财政所人员,在西洒、兴街、法斗、鸡街等4个乡(镇)各设所长1名,会计1名,行财专管员2名,其余乡各设所长1名,会计1名,行财专管员1名。同时,在县财政局预算股和国库股分别增设业务人员1名,以保证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实施步骤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分五个阶段,各阶段工作可交叉或同时进行,确保在2009年8月底完成改革工作。

一是制定方案(2009年6月19日—25日);二是宣传发动(2009年6月26日—7月1日),组织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和有关文件,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三是清理清查(2009年6月26日—7月10日),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清理银行账号户、债权债务、财政性票据及编制和人员,做好改革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四是具体实施(2009年7月11日—8月25日),确定人员岗位和职责,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开设银行账户,按照统一软件对乡(镇)收支进行核算;五是总结完善(2009年8月25日—31日),对改革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领导,确保改革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县人民政府成立××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财政局,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组织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预算工作方案篇2

一、提高“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的认识,责任落实到位。

“三公”经费是指公款出国(境)、公款购置使用车辆、公款接待消费。“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是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必然要求,是建立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是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阳光理财的重要手段。各部门、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确定本单位“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思路,认真做好“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方案,并准备好“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说明和公开途径及载体。

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的主体

(一)“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以部门预算单位即行政单位及参公事业单位为主体(除收支预算外,下同)。

(二)县财政局负责汇总各单位“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表,报县纪委审定后,公开全县“三公”经费总支出,配合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工作的指导和督察。

审计及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各单位“三公”经费预决算的真实性进行审计、监督。

(三)县直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以及指导、督促下属单位“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

三、“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的内容、载体

(一)全县总“三公”经费预决算的公开。全县“三公”经费年总决算和2013年总预算,在县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中的“财政预决算”栏向社会公布。

(二)县直各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县直各部门“三公”经费年决算和2013年预算,在县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中“财政预决算”栏及各部门门户网站上同时向社会公布(同步分列公开各下属单位“三公”经费预决算)。具体公开内容:

1、“三公”经费年决算和2013年预算公开内容。⑴出国(境)费用: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培训费、杂费等支出。⑵车辆购置及运行费:车辆购置费反映公务车车辆购置支出和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车辆运行费反映公务用车和其他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节油奖励费用等支出。⑶公务接待费用: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2、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以文字形式进行相关说明,应包括去年“三公”经费的决算与预算比较,有无节约,是否零增长,费用增长的原因以及公开车辆购置和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和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

四、“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的时间

(一)年“三公”经费决算公开在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由单位自行决定是否公开。同时将“××单位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和2013年预算情况表”和“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于2013年6月28日前交县财政局。

预算工作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划分县乡政府财权和事权,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做大做强县乡财政“蛋糕”;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促进县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简明规范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乡(镇)事权和财权,从体制上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加大对乡(镇)的扶持力度。

(二)强化管理、注重效率的原则。强化对乡(镇)财政预算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三权不变”的原则。即维持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乡(镇)在保证基本支出后结余资金首先用于安排还债。

三、改革模式

在保证乡(镇)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进行改革,把乡(镇)作为县级财政的一级预算单位、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统一实行“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

根据公共财政的总体要求,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调整原有的体制框架,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的管理模式,采取“收入整体上划,支出分类管理”的改革办法。

(一)执行收入上划县级统一管理的规定。乡(镇)各项收入全部上划县级统一管理,乡(镇)政府承担协助组织收入的职责,年度税收目标任务统一由县级人民政府下达县国家税务局和县地方税务局组织征收,取消以乡(镇)为单位的收入考核办法,对乡(镇)的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由县人民政府另行制定,以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支出按性质分类管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的变化,在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乡(镇)支出的范围。乡(镇)承担的主要支出有: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转支出、社会稳定支出、偿债支出和村级支出等必要开支。乡(镇)上划县支出主要有:一是调整工资支出。主要指政策性增资和调整工资。二是事业发展支出。包括财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由乡(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分轻重缓急,经乡(镇)人大主席团审议后,向县人民政府提交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县财政以年初预算或专项资金的形式下达乡(镇)。

四、改革内容

在确保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人、财、物上划县财政局,履行县财政赋予的相关职能,人员管理实行以县财政局为主、乡(镇)政府参与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

(一)预算县编。乡(镇)根据预算定额标准和办法编制预算,县财政根据审核后的预算,汇总编制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政府审核,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由县财政批复各乡(镇)执行。年度执行中需调整的预算,由乡(镇)提出申请,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账户统设。除上级财政部门规定开设的专户外,取消乡(镇)及所属各部门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由县财政局为各乡(镇)统一开设“零余额账户”、“专项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和“收入汇缴专户”。“零余额账户”用于核算乡(镇)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县级各职能部门向乡(镇)拨付的各类专项资金;“村级资金专户”用于核算乡(镇)代管的村级资金,继续实行“村财乡管村用”;“收入汇缴专户”用于核算乡(镇)组织的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三)集中收付。税收收入由税务部门征收后按规定缴入县级金库;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汇缴县级金库;预算外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缴入县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乡(镇)所需支出,按照批复乡(镇)的预算,由县财政按进度拨付或支付。

(四)采购统办。乡(镇)在年初编制支出预算时,根据统一的标准和办法,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年度执行中,由乡(镇)根据县财政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提出采购申请和计划,由县政府采购中心按政府采购程序实施统一采购,政府采购资金由县国库按规定的程序支付。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财政性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部门,乡(镇)票据采取“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的管理办法,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严禁坐收坐支。未经财税部门监制和印制的票据均视为非法票据,一律不得使用。

五、配套措施

(一)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积极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取消各职能部门要求乡(镇)配套资金的规定,切实减轻乡(镇)负担。

(二)严格预算管理。认真贯彻执行预算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等预算编制的改革,细化支出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编制实行全口径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预算执行中,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三)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一是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锁定历史债务,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分类消化债务。二是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乡(镇)债权债务实行“双重管理”。在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加强县对(镇)债权债务的管理,取消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杜绝乡(镇)举借新债。三是建立乡(镇)偿债基金。采取财政预算安排一点、乡(镇)预算外收支结余筹集一点的办法,专项用于还债。

(四)建立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为避免收入上划县级直接管理后,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效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由县人民政府制度定相应的目标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健全机构,充实业务人员。根据《××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财政局所属乡(镇)财政所职能配置、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配齐各乡(镇)财政所人员,在西洒、兴街、法斗、鸡街等4个乡(镇)各设所长1名,会计1名,行财专管员2名,其余乡各设所长1名,会计1名,行财专管员1名。同时,在县财政局预算股和国库股分别增设业务人员1名,以保证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实施步骤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分五个阶段,各阶段工作可交叉或同时进行,确保在2009年8月底完成改革工作。

一是制定方案(2009年6月19日—25日);二是宣传发动(2009年6月26日—7月1日),组织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和有关文件,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三是清理清查(2009年6月26日—7月10日),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清理银行账号户、债权债务、财政性票据及编制和人员,做好改革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四是具体实施(2009年7月11日—8月25日),确定人员岗位和职责,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开设银行账户,按照统一软件对乡(镇)收支进行核算;五是总结完善(2009年8月25日—31日),对改革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领导,确保改革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县人民政府成立××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财政局,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组织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预算工作方案篇4

 

关于印发2021年武进区

区级预决算公开工作方案的通知

 

区各预算单位:

现将《2021年武进区区级预决算公开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21年武进区区级预决算公开工作方案

 

常州市武进区财政局

2021年1月27日

(此件依申请公开)

常州市武进区财政局办公室                     2021年1月27日印发

附件

 

2021年武进区区级预决算公开工作方案

为做好我区2021年预决算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江苏省预决算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财政部《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财政预决算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的通知》(财办发〔2019〕77号)等相关规定,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对预决算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预决算公开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要求,是现代财政制度基本特征,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是党的提出的明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关于预决算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我区各级政府、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是打造阳光财政,建设透明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保证。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有助于促进党政部门厉行节约,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做好2021年本级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

二、切实做好2021年区级预决算公开工作

(一)公开主体

公开的主体为负责编制政府或部门预决算的单位或部门。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预决算公开,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预决算公开。除涉密部门外,其余部门都应按规定公开本部门预决算。作为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发区(含其他功能区)及其下设部门和单位都应公开预决算相关信息。学校、医院等预算单位原则上应纳入主管部门汇总公开。

(二)公开内容

1.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

(1)2021年政府预算报告和2020年政府决算报告。

(2)2021年政府预算草案和2020年政府决算草案。具体要求:

① 各级财政(为全辖概念,包含下级财政)收支预决算情况包括一般公共预决算、政府性基金预决算、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以上四本预决算收入表和支出表应单独制作公开,不得合并公开。

② 本级财政(不包括下级财政)收支预决算情况包括一般公共预决算、政府性基金预决算、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以上四本预决算收入表和支出表应单独制作公开,不得合并公开。一般公共预决算、政府性基金预决算、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支出表按功能分类公开到项级科目,一般公共预决算基本支出表按经济分类公开到款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公开。没有数据的空表也要公开并予以说明。

③ 政府债务预决算公开,按照《关于转发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苏财债〔2019〕8号)、《关于转发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参考表样的通知》(苏财办债〔2019〕2号)等文件相关要求执行。

(3)2021年政府预算草案说明和2020年政府决算草案说明。具体要求:

① 举借政府债务情况。按照《关于转发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苏财债〔2019〕8号)等文件相关要求公开。

② 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如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的,也应说明。

③ 本级汇总的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包括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预决算总额,以及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区分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用车运行费两项)、公务接待费分项数额,并对增减变化的原因进行说明。

④ 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在2021年政府预算草案说明中,应对2021年预算绩效工作安排情况进行说明;在2020年政府决算草案说明中,应对2020年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说明。

政府预决算草案及其说明公开的规定内容见附件1。

(4)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执行结果(各地可结合实际自行确定公开内容,上传至江苏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政府预决算公开专栏)。

(5)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清单。

(6)预算调整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转发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苏财债〔2019〕8号)等要求,按规定做好调整预算公开。

(7)财政管理制度,包括税收政策、非税收入收缴、财政专户、税收优惠政策等相关财政收入制度,本级专项支出管理、转移支付管理、政府采购等财政支出制度,会计、国库、国有资产等其他财政管理制度。

2.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附件中的公开模板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公开,除标注事项外不得随意删减表格或内容,没有数据的可以填零或空白,可结合本地实际适当细化模板内容。

(1)部门概况。按模板内容进行公开。

(2)部门预决算公开表。

2021年部门预算公开表共12张,包括:收支总表、收入总表、支出总表、财政拨款收支总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功能科目)、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表(经济科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预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机关运行经费支出预算表、政府采购支出预算表等。

2020年部门决算公开表共12张,包括: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功能科目)、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经济科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功能科目)、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决算表(经济科目)、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决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决算表、一般公共预算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决算表、政府采购支出决算表等。

没有数据的空表也要公开,不得自行删除。各部门应确保公开表格中的明细项目合计数与“合计”栏填列的数据一致。

(3)部门预决算公开说明。

2021年部门预算公开说明事项共14项,包括:收支总体情况、收入预算情况、支出预算情况、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体情况、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情况、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情况、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情况、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预算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机关运行经费支出预算情况、政府采购支出预算情况、国有资产占用情况、预算绩效目标设置情况等。

2020年部门决算公开说明事项共14项,包括:收入支出总体情况、收入决算情况、支出决算情况、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情况、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决算情况、政府采购支出决算情况、国有资产占用情况、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等。

在公开“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预决算信息时,应包含以下内容: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决算总额和分项数额、会议费和培训费预决算总额,并对增减变化的原因进行说明。“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公开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三公”经费决算公开要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经费总额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情况。会议费、培训费决算公开要说明召开会议和组织培训的次数和人数等情况。

各部门在进行公开说明时,应确保文字说明中的数据与公开表格中的数据相一致。如表格为空表或表格中数据为“0”,对应的文字说明中金额也应填“0”。按要求需与上年决算数(或上年预算数或本年预算数)作对比说明的,即使发生额为“0”,若有增减变化,也应填写增减变化原因。若无增减变化,则应写明“与上年决算数(或上年预算数或本年预算数)相同”。作数据对比时,若分母为零则无需说明增减比例。

(4)名词解释。对本部门预决算公开中使用的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

(5)部门财政专项资金公开。凡纳入各级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的专项资金,都应公开相关资金分配等信息。对于实行因素法分配的项目,主管部门应及时公开分配因素、权重及分配结果;对于实行申报制的项目,主管部门应公开项目申报指南,分配结果等;其他项目也应该及时公开分配结果。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加强脱贫攻坚期内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苏财办〔2018〕55号)要求,在财政部门门户网站或政府网站公开财政扶贫资金安排分配情况和政策办法等。

(6)部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除在部门预决算中公开相关预算绩效情况外,还应将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目标、政府专项预算绩效目标和部门评价、财政评价结果进行公开。绩效目标公开格式参见附件4。评价结果公开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绩效评价组织实施情况、绩效评价结论、主要业绩、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等。

(7)部门政府采购信息公开。除在部门预决算中公开相关政府采购信息外,其他公开要求应按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苏财购〔2017〕50号)规定执行。

(8)资产管理信息公开。各部门对其占用国有资产的有关情况进行公开。

(9)本部门预决算公开管理文件。各部门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管理制度。

(三)公开时间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自然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自然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鼓励公开时间适当提前,原则上在同一天集中公开。

(四)公开方式

对于政府预决算公开,财政部门如有独立门户网站的,必须实现“双公开”,即在门户网站上和全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上同步公开,并保持数据一致。如无独立的门户网站,只需在全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上的“政府预决算公开”专栏公开。财政部门在门户网站公开本级政府预决算时,也可采取设置链接至全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的本地区政府预决算公开页面的方式进行公开。

对于部门预决算公开,各部门若有独立门户网站的,必须实现“双公开”,即除在本部门门户网站公开外,还应在全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上同步公开,并保持数据一致。若无独立门户网站的,只需在全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上的“部门预决算公开”专栏公开。部门在门户网站公开时,也可采取设置链接至全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的本部门页面的方式进行公开。

根据中央要求,县(市、区)级以上各级政府都应在政府网站首页的显著位置,设置图片链接至全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的本地区页面。

(五)涉密信息处理

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预决算公开保密审查机制,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审查。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在依法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时,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不予公开。对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下列原则处理:

1.同一功能分类类级科目下,大部分款级科目涉密的,仅公开到该类级科目;

2.同一功能分类款级科目下,大部分项级科目涉密的,仅公开到该款级科目;

3.个别功能分类款级科目或项级科目涉密的,除不公开该涉密科目外,同一级次的“其他支出”科目也不公开。

三、保障措施

1.按时报送本部门预决算公开情况。利用财政部地方预算综合管理系统,及时报送本地区预决算公开情况。具体报送要求另行通知。

2.加大预决算公开工作问责力度。区财政部门将根据预决算公开检查结果,对预决算公开工作较差的部门,加大问责力度,并将检查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预算工作方案篇5

为深入贯彻党的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19〕8号)和《中共攀枝花市委办公室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攀委办〔2019〕71号)精神,全力推动米易县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重点工作

围绕米易县转型发展和倾力建设“一城三区三基地”,力争到2022年基本建成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方位”“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实现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主要对象:政府收支预算、部门(单位)收支预算。

工作举措:将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编制年度预算支出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将部门(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依法合规将部门(单位)所有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全面统筹使用。

组织实施:实施政府收支预算绩效管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将预算收入编制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的规定,编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府收入预算,严禁脱离实际制定增长目标,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禁超出限额举借政府债务,政府预算支出要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工资运转和基本民生支出,突出办好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不能超出财力承受范围设定过高的民生标准以及擅自扩大保障范围;

实施部门(单位)收支预算绩效管理,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除将部门(单位)所有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外,还要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国有资产收益;

主管部门(单位)要围绕职能职责、行业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等编制部门收支预算,根据绩效高低、轻重缓急,推进部门内部资金统筹使用。

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财政部门。

(二)构建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框架

主要对象:“四本”预算。

工作举措:建立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四本”预算之间的衔接及统筹使用力度,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同时将乡(镇)政府预算纳入绩效管理范围。

组织实施: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部门要将除一般公共预算外的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关注政府性基金政策执行、征收管理以及对专项债务的支撑能力,合理安排相关支出,确保政府专项债务的还本付息;

要重点关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支出绩效;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要重点关注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政策效果、基金管理、运行风险等情况,建立重点险种基金风险管理制度;

强化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关注一般公共预算资金使用绩效,其中,县对乡(镇)转移支付要符合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规定,重点关注促进各乡(镇)间的财力协调和区域均衡发展,县级专项资金安排要重点关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资金使用绩效,积极开展涉及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的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

完善绩效管理级次,要加快推进乡(镇)政府预算绩效改革,力争在2022年前实现覆盖县、乡(镇)二级预算绩效管理级次,财政部门要指导乡(镇)做好乡(镇)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工作,并与部门预算同步上会、同步批复。

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三)完善全领域预算绩效管理标准

主要对象:绩效指标。

工作举措:组织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库、指标库,通过设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最终建立分行业、分类别、分层次的全领域绩效管理标准,解决财政与部门间管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加快推进绩效管理专家库和指标库建设,并会同主管部门(单位)共同建立重大政策、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以部门支出、项目支出、政策支出为核心的共性绩效指标,其中,部门绩效指标主要反映部门预算资金执行进度和预算调整;

项目绩效指标要以共性绩效指标为框架,按照实施项目的性质、类别、关注方向等设置单个项目个性指标;

政策绩效指标要反映政策合理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单位)。

(四)打造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1.事前绩效评估

主要对象:政策支出、项目支出(含部门预算项目和专项预算项目,下同)。

工作举措:各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要对新出台的重大政策、新增专项预算项目和新增50万元以上的预算项目(金额标准据年度预算情况适时调整)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依据。对延续性项目年度预算增幅达到20%或增加金额50万元以上的项目、延续执行三年以上的重点专项预算项目,须进行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延续和新增预算安排的必备依据。

组织实施:统筹整合绩效评估与预算评审工作。主管部门(单位)在编制年初部门预算时,应对本部门及下属单位的新增政策和项目支出进行审核并提出事前绩效评估报告,报财政部门,其中,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论证评估,重点评估是否符合行业专项规划,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是否科学确定项目投资总额、实施进度和分年投资额等;

产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产业发展支持项目及方向的论证评估,重点评估是否符合全县产业支持方向,是否遵照产业规划布局,是否有利于产业体系优化等;

民生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民生政策的论证评估,重点评估是否符合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需求,是否有利于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否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主管部门报送的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支出预算审核,必要时可组织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并将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财政部门。

2.绩效目标管理

主要对象:部门预算年度绩效目标、项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

工作举措:主管部门(单位)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及项目(专项)资金预算时必须设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脱离职能职责或目标缺失(模糊)不得进行预算申报,绩效目标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要分解细化中央、省、市、县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设置预算绩效目标,要因地制宜、分层分类别设定项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

财政部门要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将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批复下达。

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财政部门。

3.事中绩效监控

主要对象:部门支出和项目支出。

工作举措:设定监控时点,每年7月对上半年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监控,以提示警示为主,9月初对1—8月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实行监控,以纠偏纠错和调整处置为主;

分类实施监控,对基本支出以序时进度作为参照,对项目支出以项目实施进度或资金分配进度为参照;

分类予以处置,对绩效目标出现方向偏差、进度滞后以及目标调整的分类予以处置。

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级绩效目标事中监控工作总计划,布置安排重点绩效监控工作,汇总形成监控总报告并提出处置意见,作为审核预算调整、处置预算结余、编制下年预算的依据;

财政部门在实施中期监控时,对绩效目标出现偏差的,要及时提示警示纠偏,对执行进度滞后的,要督促加快进度执行,对严重滞后无法执行的,要相应调整预算直至收回财政,对绩效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的,要进行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确需进行调整的,要根据评估结果一并调整年度绩效目标和预算规模;

主管部门(单位)负责制定本部门年度绩效目标事中监控工作计划,对本部门及下属单位实施事中监控,并定期汇总形成监控报告报财政部门。

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单位)。

4.事后绩效评价

主要对象:部门支出、项目支出、政策支出、政府预算。

工作举措:通过绩效评价,反映部门支出、项目支出、政策支出以及政府预算等政府行为的运行绩效;

落实部门(单位)绩效评价的主体责任;

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

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深入开展部门支出、项目支出、政策支出、对乡(镇)财政运行情况的综合绩效评价;

主管部门(单位)要定期开展部门整体绩效、项目(专项)资金及政策实施效果的绩效自评,自评结果要及时报送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要加快制定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的管理规程和操作细则,主管部门(单位)在实施绩效评价时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

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单位)。

5.绩效结果应用

主要对象:政策绩效、部门绩效、项目(专项)资金绩效。

工作举措:建立绩效评价反馈制度和问题整改机制。

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将评价结果用于现行政策的完善,用于改进部门整体运行绩效,用于提升项目(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要进行通报和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要调整、整合或取消。

责任部门:财政部门。

二、责任约束

(一)明确绩效管理责任

主要对象:政府预算绩效、部门预算绩效。

工作举措: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组织实施: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政府预算绩效负责,领导班子成员对各自分管领域的预算绩效负责;

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单位)预算绩效负管理责任;

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直接责任,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

责任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单位)。

(二)建立绩效激励机制

主要对象: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部门预算资金、政府性存量资金。

工作举措: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和预算资金分配激励机制,清理政府性存量资金。

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建立完善预算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乡(镇)转移支付运行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将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项目实施绩效与项目预算增减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低效无效的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定期清理政府性存量资金,对长期沉淀的政府性资金一律收回财政,统筹用于本级上年度绩效运行较好的重大民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

责任部门:财政部门。

(三)加强绩效信息公开

主要对象:部门绩效、项目(专项)资金绩效、政策绩效。

工作举措:加强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提升政府预算执行透明度。

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要主动将部门整体绩效、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和职能政策执行绩效等绩效信息向社会公开;

财政部门要将绩效目标、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人大,同步向社会主动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升绩效信息透明度。

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财政部门。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主要对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工作举措:坚持党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组织实施:乡(镇)党委、政府统领所辖范围内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每年至少听取1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汇报。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单位)至少每年向县委、县政府汇报1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

责任部门:乡(镇)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单位)、财政部门。

(二)管理培训

主要对象:各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业务人员、第三方机构业务人员。

工作举措: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工作,提升各部门及绩效管理参与机构的业务素质。

组织实施:财政部门对各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受托第三方机构等相关人员开展多层次的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加快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财政部门要充实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经费,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

责任部门:财政部门。

(三)监督问责

主要对象:政府重点项目、重大投资、重大民生等政府性资金支出。

工作举措:依法对政府重点项目、重大投资、重大民生等领域开展绩效审计监督和追责问责。

组织实施:审计部门要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应当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追责问责。

责任部门:审计部门

(四)工作考核

主要对象:干部政绩考核、部门运行职能。

工作举措:建立干部政绩考核和部门运行职能机制。

组织实施:组织部门要将绩效管理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

目标绩效管理部门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部门运行职能的绩效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责任部门:组织部门、目标绩效管理部门。

四、进度安排

(一)2019年,加快推进全县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1.加快制度建设: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本级绩效激励、绩效培训、绩效问责、绩效考核等绩效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案。

2.启动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探索实施政府收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制定与米易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年度收入预算和增长目标,严控一般性支出,确保工资运转和基本民生支出不留缺口;

探索实施部门(单位)收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依法将部门(单位)所有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全面统筹使用。

3.启动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框架:探索实施“四本”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试点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社保基金预算绩效评价;

探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事前绩效评估;

启动乡(镇)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4.加快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启动实施重大政策、项目(专项)资金事前绩效评估;

加快完善部门预算和项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

拓展绩效中期监控范围,启动项目(专项)资金绩效监控;

完善部门预算和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探索实施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

5.加快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加快推进部门(单位)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将年度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向社会公开;

加大项目(专项)资金绩效报告公开力度,将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报告、项目(专项)资金绩效报告报送同级人大。

(二)2020年,初步建成全县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1.继续完善制度机制:职能部门对已出台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案进行调研评估,结合实际及时补充完善。

2.加快推进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继续推进政府和部门(单位)收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启动地方民生政策绩效管理工作,探索建立重大民生支出政策绩效管理机制。

3.加快推进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基本实现“四本”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全覆盖;

探索实施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政府性资金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编制等绩效管理工作;

基本完成乡(镇)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4.初步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初步建立事前有评估、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5.基本实现政府绩效信息公开:基本实现部门(单位)预算绩效信息和项目(专项)资金绩效信息公开。

(三)2021年,基本建成全县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1.绩效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建成:职能部门进一步优化现有绩效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案。

2.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基本实现:基本实现全方位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3.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基本完善:基本完善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绩效评价为抓手的“四本”预算绩效管理框架;

基本完善政府性资金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评价的绩效管理框架;

全面完成乡(镇)基层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4.基本建成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基本建成。

5.全面实现政府绩效信息公开:政府绩效信息全面向社会公开。

(四)2022年,全县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面建成

1.全县绩效管理制度框架健全完善。

2.全面实现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3.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健全完善。

预算工作方案篇6

一、2014年财政预算调整的主要原则

(一)省实际下达我县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相比年初预算数有所变动。其中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收入调减70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调增收入1,697万元,红林农场划转经费调增收入1,610万元。

(二)2013年8月省下达我县地债资金16,172万元,比年初预算11,000万元增加5,172万元,其中新增省举债1,172万元,县举债4,000万元,按相关规定要纳入预算管理。

(三)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地方预算执行管理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通知》(琼财预〔2013〕1187号)文件要求,清理收回以前年度结余资金14,047万元(其中公共财政12,635万元,基金1,412万元),以上这些资金要重新安排支出。

(四)下半年新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000万元。

(五)为了加快地方财政支出进度,根据我县地方财政1-9月份的财政支出情况,对我县年初预算安排的部分项目资金,在预算执行中确定无法实施、由于项目单位组织不力而进度缓慢的项目或是已完工验收,但仍处在工程结算阶段的项目进行调整,把资金调整到其他项目支出。另外预算执行中,有部分项目年初预算没有安排指标,但在本年度中必须执行的项目,予以调整增加资金支出。

二、2014年预算调整的内容

拟对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支和基金总收支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方面的调整

2014年,我县公共财政预算年初总收入263,693万元,调减收入1,950万元,调增收入22,364万元,经调整后,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84,107万元;公共财政预算年初总支出263,693万元,调减支出3,955万元,调增支出24,369万元,调增减相抵后,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284,107万元,收支相抵平衡。

(二)基金收支方面的调整

2014年,我县基金年初预算总收入67,610万元,调增收入11,412万元,调整后基金总收入79,022万元;基金年初预算总支出67,610万元,调减支出1,416万元,调增支出12,828万元,调增减相抵后基金预算总支出79,022万元,调整后基金收支平衡。

预算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战略导向 全面预算 预算编制

“规划”和“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预算,若无规则,则无控制的依据。全面预算是以财务形式制定的企业由一系列单项预算组成的有机整体,由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和其他附表构成,在一定期间内对经营和资源分配的计划,用来反映企业计划期内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应用和深化预算管理体系,才能在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发展。

一、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全面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手段,关于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总原则的引导下,对战略发展状况与财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笔者认为可归类为以下几方面:

(一)完整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基于战略导向,而战略导向是站在总体性管理的视角,对各项工作提出详细的预算要求,譬如在预算方案落成之后, 各个部门需要按照方案规定的细则性要求,在预算范围内做好各项工作,一旦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则说明预算方案的适用性有问题,或者该部门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要求开展工作。因此,全面预算编制要提高方案的适应性水平,就必须紧扣战略导向的完整性要求,以避免预算方案脱离实际。

(二)公开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围绕战略导向的管理要求,要求适用于各个部门的岗位实际,换句话说,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并非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工作,而需要结合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在广泛征求各个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方可科学制定相应方案,因此全面预算编制需要以公开的方式“广纳贤言”,譬如问卷调查、网上留言箱等,然后归纳汇总各种建议和意见,提炼出改善预算方案的精髓 。

(三)稳健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通常采用“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 等方面进行编制,分别针对支出预算、收入预算、专项预算等,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稳健性水平,在编制预算方案的时候,需要统筹以上的编制方方法,分析这些方法与战略导向之间的相容性水平,以突出表现预算的“勤俭节约”优势。预算方案编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收支平衡和尽可能减少财政赤字,因此方案的细节内容,除了需要明确利润的挖掘点,还需要制定负债情况下的经营方案,以便实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务管理战略目标。

二、全面预算编制的流程管理建议

在明确全面预算编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要求根据战略导向的预算目标,分解预算编制的工作任务,邀请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反复的沟通交流,然后编制出细则的预算方案,笔者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全面预算编制流程管理建议:

(一)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框架阶段

为避免财务预算管理方案的空洞问题,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之前,要根据预算管理的目标,基于战略视角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框架,具体的构建方法是综合性了解企业的远景和战略,制定战略目标,然后进行中长期的预算,将战略目标转化成年度预算,形成包括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方案体系、调控体系、考评体系在内的预 算管理体系框架。以此形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体现出预算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考核等功能,不仅能够明确预算目标,而且通过预算调整和差异分析,实现预算的有效控制。

(二)内部预算阶段

所谓的内部预算,指的是在编制预算总方案之前,由各个部门参照上一年度的资金收支情况,提供部门内部的预算建议和意见,然后汇总成预算方案初稿。在内部预算阶段,首先需要对内部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并对财力的分布进行调整,以此反映出战略导向下资金使用计划,同时需要确定部门可支配资金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公共需要事项的资金安排。其次是根据战略导向下运营管理资金安排,除了专项资金以外的所有资金的优化配置,都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最后是专项预算,譬如行动计划、培训教育、科研项目等的经费收支等,是从战略导向下资金总量中,所衍生出的特殊预算资金。在明确以上三方面内部预算之后,根据战略导向发展规划中的财务收支计划,对这些预算的资金进行汇总,并扣除掉重复的部分,就可以基本确定总预算额度。

(三)预算方案执行检验阶段

全面预算方案编制之后,需要通过执行检验其可行性与否。由于全面预算编制是基于战略指导,因此为保证预算方案的有效执行,依然需要根据战略指导的基本原则,做好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和控制工作。鉴于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因此预算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预算环境的变化态势,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纠正预算的偏差。笔者建议应用预算实时监控系统,将每项预算细则和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通过对各个部门工作情况的监控,从侧面反映出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关于预算实时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硬件手段和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软件环境,开发出包括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保存、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在平台当中建立起与各个部门的连线通道,各个部门需要将工作中与预算方案执行相关的情况,及时输入到系统当中,而系统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得出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在此,我们还需要开展全面预算的考评工作,基于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和围绕全面预算目标体系的实际情况,展开各个部门的预算成绩考核工作,给予预算方案执行效果良好的部门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于超预算的部门,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此激励各个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全面预算方案赋予的任务,同时也是全面预算编制不断精益求精的参考依据。

(四)预算上报阶段

在总预算汇总的基础上,各个部门将预箅意见和建议上报,然后提出预算的草案。草案的内容要突出上一年度的预算方案执行情况,以及本年度工作的资金规划,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草案,对下一年度的总体收支规模展开全方位预测,并提交财务决策者审核汇总后,交由财务部门下达预算的控制数,其中需要审核的内容包括收入是否按照规定全部列入和支出是否按照规定标准编列。各个部门收到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之后,如有异议可及时提出意见和调整理由,然后重新上报到财务部门,在得到正式批复之后,才可以正式纳入全面预算方案编制的内容。以上预算上报阶段的流程,大致可以分解为:预算草案汇总上报――预算控制数下达――预算草案修改并上报――预算草案的正式批复――正式预算方案的汇总编制――还原成可比口径预算――预算方案的执行――预算情况的检查和分析。总之,全面预算方案的编制需要做到职能各有分工,以“民主”的态度补充各个部门的意见,形成具体有层次性的统一预算体系。

三、结束语

企业可以通过编制预算制定一个能够协调内部各部门工作的全面计划,分析和考核企业内部各个责任部门的工作业绩,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达到预算控制的目的。全面预算编制工作,是建立在战略导向管理基础之上的,为了提全面预算编制的水平,我们需要将预算编制分为体系构建、内部预算、预算上报、预算执行检验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解读出编制的合理方法,以求全面预算编制的主题研究臻美完善,通过实施科学的预算编制给企业带来成功。

参考文献:

预算工作方案篇8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聚焦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企业在管理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的重要工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财务预算管理问题。

1、组织机构管理职责的划分存在缺陷,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提不上来

财务预算如果只和与资金链相关的部门联系较为密切,不能将财务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就不能在每个部门有效的进行,势必造成预算管理实施的不到位,使企业的战略目标不能很好的完成。

2、财务预算管理执行能力低

因为对财务预算认识的不到位,许多人都认为财务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对预算管理的概念缺乏认识,不能提出中肯有效的建议。财务预算方案的编制离不开市场和企业,但是因为编制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使预算方案与实际情况产生一定的差距,造成了预算数据的不准确。因为指标的制定与实际不相符,要么造成无法完成,要么就是太简单,失去了编制预算的意义,造成预算执行力不够,使预算流于形式。

3、考核制度不健全

想要完成一个目标,不仅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实施计划,还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财务预算方案也是一样,要想预算能够按计划完成,就要有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但是有的企业往往重视预算方案的编制,忽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不能对预算实施情况有一个奖惩并重的措施,无法调动各部门实施预算的积极性。

4、财务预算方案与企业战略目标不一致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应该以战略为导向,如果企业财务预算方案的编制不能以长远的战略目标为着眼点,由于各个短期的预算方案编制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财务预算方案不能很好的契合在一起,缺乏明确的指导,就会使预算的结果和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相悖,从而无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使企业的长期利益受到影响。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做好准备工作,规避资金等方面带来的财务风险,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想要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企业要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策略,以促进预算方案的实施。

1、营造全员预算的文化氛围

财务预算方案的实施离不开企业所有的部门,因此,企业管理层要将财务预算的实施策略细化到各个部门,做到全员参与预算。员工才是财务预算方案实施的主体,只有企业所有的员工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才能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同样员工只有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工作价值,才会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有责任感,同时也会站在管理层去思考企业的情况和前途,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种参与感,会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也会更加的努力,会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2、深入调查,加大执行力度

财务预算归根结底就是根据各种资源和信息,为企业未来的资金运行、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提供一个方案。方案的编制要建立在大量的信息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找到一个适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道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在编制财务预算方案时一定要做好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对于外部市场信息,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编制的预算方案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对于企业内部,一定也要了解好哪些部门目前资金占用比较多,哪些部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有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知道企业未来的收入和支出,合理统筹,以降低企业未来可能面对的资金风险。准确率高的预算方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会因为预算方案的误差太大,造成员工做些无用功。

3、建立考核制度,严格进行监督

财务预算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有好的方案计划,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对预算实施情况有一个奖惩并重的措施。在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要给与批评,同时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要给与适当的奖励。对于预算执行的效果要有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要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来进行考核。财务指标能够十分明显的反映出企业资金的运行状况,可以随时的根据资金情况了解到财务预算方案的执行程度;而非财务指标能够从侧面了解到预算方案执行情况,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财务预算的可行性。因此,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了解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进度,使财务预算方案能够有效的实施。

4、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只有具备更高的素质才能编制更好的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容繁杂,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因此财务风险预算的编制不仅仅需要财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财务人员具备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但事实上,企业这样的人员并不多,所以财务人员在平时要加强学习,企业也要为财务人员的提升创造条件:一方面,走出去,充分发挥岗位交流的作用,财务人员尽可能的到其他部门学习一段时间,通过自己亲身去别的部门体会,充实自己,使自己在财务预算岗位上更加的得心应手;另一方面,请进来,把其他部门的优秀骨干充实到财务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企业也要适当的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素质,这样也会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的投入到平时的工作中。

三、小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