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07 15:04:02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篇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发展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来源于环境系统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推动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自成系统,同时又是军事医学系统、信息资源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两大系统环境是军事医学环境、信息资源环境。此外,军事医学和信息资源的系统环境也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军事任务的需求牵引、科学技术的发展驱动和系统自身的演化运动是军事医学发展的三大动力,军事医学的系统环境包括军事环境、医学环境、其他科学技术环境等;信息资源的系统环境包括经济环境、信息科技环境等,因此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包括军事医学环境、信息科技环境、经济环境、信息资源环境。其中,军事医学环境为需求环境,信息科技环境为驱动环境,经济环境为支撑环境,信息资源环境为本体环境。

1 需求环境为军事医学环境

满足军事医学信息需求,支撑军事医学发展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目标,也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外在牵引力和发展推动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指的是根据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职能任务和用户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集范围、重点,进行军事医学特色资源的整合、组织与揭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职能任务随着军事医学任务的演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军事医学环境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需求环境。

军事医学的发展需求主要来源于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应满足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的信息需求。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根据军事斗争卫勤保障的需求,军事医学应加强战场急救医学、三防医学救援技术和装备的研究、海上后送平台和装备研究、加强信息化诊疗装备研制。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当今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反恐怖战争卫勤保障成为军事医学的新任务,反核化生恐怖的卫勤保障是军事医学的重点,防生物恐怖的卫勤保障是军事医学的难点。军事医学应提供相应的医学保障,扩展军事医学研究的范围,从以往单纯的战伤救治研究向多领域扩展,提高应对多种环境危害和恶劣环境条件的救治能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就是要突出保障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迫切需要的信息资源。

2 驱动环境为信息科技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同时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信息科技环境包括影响军事医学发展的信息科技以及影响资源建设发展的信息科技两类。信息科技环境主要是通过输入科学理论、技术方法,提供操作平台和设施等,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提供支撑和促进力。

(1)影响军事医学发展的信息科技

科技发展是军事医学的发展推动力,决定了军事医学的科学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信息科技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研究成果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军队战时卫勤中,卫勤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野战远程医疗系统、创伤救治信息管理系统、伤病员后送系统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战时卫勤的保障能力;信息化战争中,高功率微波、电磁脉冲武器等信息对抗武器所导致的人体生物效应是军事医学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为军事医学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2000年,美国国防部颁布的《国防科学技术战略》指出,未来新一轮军事革命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为支撑,以达到掌握战斗空间态势的目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要密切关注现实战时卫勤和未来军事革命相关的信息技术,搜集、组织、加工这部分信息资源,以支撑军事医学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研究,为打赢未来信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卫勤保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撑。

(2)影响资源建设发展的信息科技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资源存储及检索技术、图书馆集成管理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演化进程。影响图书馆的信息科技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存储技术、信息资源检索技术、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等。

信息存储和传播等信息技术影响了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改变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促使馆藏资源由纸本资源向电子资源的转变。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也经历了从纸本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到纸本与电子资源并存、并逐步向电子资源为主的过渡,馆藏资源由实体资源向以商业数据库为代表的虚拟馆藏发展。资源检索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从最早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出版的《医学索引》到联机信息检索系统MEDLINE,再到网上免费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军事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经历了文摘、索引等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阶段、网络信息检索三个发展阶段。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等促使信息资源服务方式的阶梯式进化发展,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除了对信息资源本身的优化,也包括对信息资源服务的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资源服务延伸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配合信息服务的提升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种类、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3 支撑环境为经济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必须以资金作为基础,采购资金是维持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也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赖以生存的条件。采购经费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实践所需的资金,是保证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不断得到优化的重要物质条件,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效果除了依赖于馆员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取决于资源采购经费等物质支撑条件,采购经费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着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效果。

信息资源的采购经费数量可反映出特定时代或国家信息资源优化的水平。横向比较国内外的专业图书馆强馆,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其馆藏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基本与其采购经费投入成正比。2013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采购经费达3.7亿美金;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采购经费1.3亿元。201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资源采购经费为4600万元,且每年还有_5%的固定涨幅,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资源采购经费只有约1500万元。与国内外医学强馆采购经费上的巨大差距,成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最大掣肘,在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经济形式下,有限的资源采购经费使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需求更加强烈。

4 本体环境为信息资源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一种,信息资源建设的演化和发展必然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信息资源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影响体现在资源建设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建设实践、文献共建共享实践、信息资源建设环境的发展影响。

(1)信息资源基础理论

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从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藏书建设”被首次提出,指的是根据图书馆的任务与读者需求,建立、发展、组织藏书体系的全过程。70年代,藏书的选择、剔旧等开始受到关注,书目控制论、藏书稳定状态理论在这一阶段产生了重大影响。藏书结构理论在70年代后期得到初步应用,指的是图书馆藏书体系中,不同藏书成分、不同收藏水平的馆藏的组织形式、相互关系及其在馆藏的比例,包括藏书的学科结构、等级结构、复本结构等、藏书结构设计等。80年代,“藏书建设”发展成为“文献资源建设”,指的是依据图书情报机构的任务与服务对象、整个社会的文献情报需求,系统搜集、加工、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藏书体系的全过程,文献资源建设有了学科化趋势,并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90年代至今,信息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网络迅速发展,“文献资源建设”深化为“信息资源建设”,指的是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有机搜集、加工、组织的活动,数字资源建设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运行模式等)。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基本也分为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3个阶段。

(2)信息资源建设实践

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主要资源的搜集、检索、组织和揭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馆藏建设从传统的文献搜集、整理、编目、图书馆管理等向知识服务、信息管理领域拓展,数字环境下知识组织与揭示的方法、知识单元的自动标引与检索、数字资源的采集、保管与利用等得到迅速发展。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提供了数字化、网络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伴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元数据等研究的深入,网络信息检索的出现和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研制成功,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进入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深层次信息信息处理与检索的高级发展阶段。

(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信息资源优化的重要内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基本与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步发展。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既承担国家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的任务,也是军队系统医学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主导机构。

198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开始编制《全国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收录高等医药院校、医院、科研单位、中华医学会、军队医学院校及科研单位的生物医学信息资源。1998年,CALIS全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成立,建立了高等院校医学文献联合保障体系;2000年,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成立,负责收藏理、工、农、医各学科的信息资源,面向全国开展科技信息服务。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是代表军队医学图书馆系统参与全国或地区图书馆网络的建设,与军队系统医学图书馆进行联合采购与资源共享。军内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0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成立,通过召开全军医学期刊工作研讨会,制定了全军医学情报网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规则,开始实施军内医学图书馆的馆际互借;1993年,《全军生物医学外文期刊联合目录》出版发行;1998年,“全军医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正式成立,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和各军医大学图书馆负责全军外文期刊的协调订购以及联合目录的编制。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始于21世纪初,2000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达成协议,《全军生物医学外文期刊联合数据库》并入《全国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2004年参与CALIS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4)信息资源建设的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子系统,因此信息资源建设环境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产生直接影响。

用户信息需求模式。数字环境下信息获取渠道与便利性不断提高,以网格、云计算、语义网、本体与关联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开启了E-Science时代,用户不再将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首要来源,更习惯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数字资源,希望图书馆能够整合各类异构的信息资源,通过关联、语义、逻辑推理与可视化手段辅助知识发现与科学研究,满足其问题结构及知识边界模糊、无法使用明确的检索式的信息需求。用户需求决定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而服务模式又决定资源建设模式。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同样面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这种变化,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体系要从集中式向分布式、从平台化向工具化转变。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篇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发展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来源于环境系统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推动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自成系统,同时又是军事医学系统、信息资源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两大系统环境是军事医学环境、信息资源环境。此外,军事医学和信息资源的系统环境也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军事任务的需求牵引、科学技术的发展驱动和系统自身的演化运动是军事医学发展的三大动力,军事医学的系统环境包括军事环境、医学环境、其他科学技术环境等;信息资源的系统环境包括经济环境、信息科技环境等,因此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包括军事医学环境、信息科技环境、经济环境、信息资源环境。其中,军事医学环境为需求环境,信息科技环境为驱动环境,经济环境为支撑环境,信息资源环境为本体环境。

1 需求环境为军事医学环境

满足军事医学信息需求,支撑军事医学发展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目标,也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外在牵引力和发展推动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指的是根据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职能任务和用户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集范围、重点,进行军事医学特色资源的整合、组织与揭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职能任务随着军事医学任务的演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军事医学环境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需求环境。

军事医学的发展需求主要来源于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应满足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的信息需求。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根据军事斗争卫勤保障的需求,军事医学应加强战场急救医学、三防医学救援技术和装备的研究、海上后送平台和装备研究、加强信息化诊疗装备研制。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当今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反恐怖战争卫勤保障成为军事医学的新任务,反核化生恐怖的卫勤保障是军事医学的重点,防生物恐怖的卫勤保障是军事医学的难点。军事医学应提供相应的医学保障,扩展军事医学研究的范围,从以往单纯的战伤救治研究向多领域扩展,提高应对多种环境危害和恶劣环境条件的救治能力。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就是要突出保障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迫切需要的信息资源。

2 驱动环境为信息科技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同时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信息科技环境包括影响军事医学发展的信息科技以及影响资源建设发展的信息科技两类。信息科技环境主要是通过输入科学理论、技术方法,提供操作平台和设施等,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提供支撑和促进力。

(1)影响军事医学发展的信息科技

科技发展是军事医学的发展推动力,决定了军事医学的科学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信息科技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研究成果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军队战时卫勤中,卫勤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野战远程医疗系统、创伤救治信息管理系统、伤病员后送系统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战时卫勤的保障能力;信息化战争中,高功率微波、电磁脉冲武器等信息对抗武器所导致的人体生物效应是军事医学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为军事医学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2000年,美国国防部颁布的《国防科学技术战略》指出,未来新一轮军事革命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为支撑,以达到掌握战斗空间态势的目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要密切关注现实战时卫勤和未来军事革命相关的信息技术,搜集、组织、加工这部分信息资源,以支撑军事医学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研究,为打赢未来信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卫勤保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撑。

(2)影响资源建设发展的信息科技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资源存储及检索技术、图书馆集成管理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演化进程。影响图书馆的信息科技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存储技术、信息资源检索技术、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等。

信息存储和传播等信息技术影响了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改变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促使馆藏资源由纸本资源向电子资源的转变。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也经历了从纸本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到纸本与电子资源并存、并逐步向电子资源为主的过渡,馆藏资源由实体资源向以商业数据库为代表的虚拟馆藏发展。资源检索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从最早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出版的《医学索引》到联机信息检索系统MEDLINE,再到网上免费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军事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经历了文摘、索引等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阶段、网络信息检索三个发展阶段。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等促使信息资源服务方式的阶梯式进化发展,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除了对信息资源本身的优化,也包括对信息资源服务的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资源服务延伸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配合信息服务的提升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种类、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3 支撑环境为经济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必须以资金作为基础,采购资金是维持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也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赖以生存的条件。采购经费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实践所需的资金,是保证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不断得到优化的重要物质条件,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效果除了依赖于馆员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取决于资源采购经费等物质支撑条件,采购经费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着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效果。

信息资源的采购经费数量可反映出特定时代或国家信息资源优化的水平。横向比较国内外的专业图书馆强馆,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其馆藏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基本与其采购经费投入成正比。2013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采购经费达3.7亿美金;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采购经费1.3亿元。201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资源采购经费为4600万元,且每年还有_5%的固定涨幅,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资源采购经费只有约1500万元。与国内外医学强馆采购经费上的巨大差距,成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最大掣肘,在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经济形式下,有限的资源采购经费使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需求更加强烈。

4 本体环境为信息资源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一种,信息资源建设的演化和发展必然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信息资源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影响体现在资源建设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建设实践、文献共建共享实践、信息资源建设环境的发展影响。

(1)信息资源基础理论

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从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藏书建设”被首次提出,指的是根据图书馆的任务与读者需求,建立、发展、组织藏书体系的全过程。70年代,藏书的选择、剔旧等开始受到关注,书目控制论、藏书稳定状态理论在这一阶段产生了重大影响。藏书结构理论在70年代后期得到初步应用,指的是图书馆藏书体系中,不同藏书成分、不同收藏水平的馆藏的组织形式、相互关系及其在馆藏的比例,包括藏书的学科结构、等级结构、复本结构等、藏书结构设计等。80年代,“藏书建设”发展成为“文献资源建设”,指的是依据图书情报机构的任务与服务对象、整个社会的文献情报需求,系统搜集、加工、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藏书体系的全过程,文献资源建设有了学科化趋势,并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90年代至今,信息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网络迅速发展,“文献资源建设”深化为“信息资源建设”,指的是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有机搜集、加工、组织的活动,数字资源建设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运行模式等)。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基本也分为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3个阶段。

(2)信息资源建设实践

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主要资源的搜集、检索、组织和揭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馆藏建设从传统的文献搜集、整理、编目、图书馆管理等向知识服务、信息管理领域拓展,数字环境下知识组织与揭示的方法、知识单元的自动标引与检索、数字资源的采集、保管与利用等得到迅速发展。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提供了数字化、网络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伴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元数据等研究的深入,网络信息检索的出现和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研制成功,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进入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深层次信息信息处理与检索的高级发展阶段。

(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信息资源优化的重要内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基本与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步发展。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既承担国家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的任务,也是军队系统医学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主导机构。

198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开始编制《全国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收录高等医药院校、医院、科研单位、中华医学会、军队医学院校及科研单位的生物医学信息资源。1998年,CALIS全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成立,建立了高等院校医学文献联合保障体系;2000年,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成立,负责收藏理、工、农、医各学科的信息资源,面向全国开展科技信息服务。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是代表军队医学图书馆系统参与全国或地区图书馆网络的建设,与军队系统医学图书馆进行联合采购与资源共享。军内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0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成立,通过召开全军医学期刊工作研讨会,制定了全军医学情报网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规则,开始实施军内医学图书馆的馆际互借;1993年,《全军生物医学外文期刊联合目录》出版发行;1998年,“全军医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正式成立,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和各军医大学图书馆负责全军外文期刊的协调订购以及联合目录的编制。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始于21世纪初,2000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达成协议,《全军生物医学外文期刊联合数据库》并入《全国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2004年参与CALIS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4)信息资源建设的环境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子系统,因此信息资源建设环境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产生直接影响。

用户信息需求模式。数字环境下信息获取渠道与便利性不断提高,以网格、云计算、语义网、本体与关联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开启了E-Science时代,用户不再将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首要来源,更习惯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数字资源,希望图书馆能够整合各类异构的信息资源,通过关联、语义、逻辑推理与可视化手段辅助知识发现与科学研究,满足其问题结构及知识边界模糊、无法使用明确的检索式的信息需求。用户需求决定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而服务模式又决定资源建设模式。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同样面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这种变化,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体系要从集中式向分布式、从平台化向工具化转变。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 军队 信息化 建设

当今世界,在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许多发达国家确立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转型建设新理念,加速实现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全面转型。面对这场新变革,我军也迎难而上,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党的十报告也明确提出,“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如何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1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复杂系统工程,是在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全面提高整体作战能力的过程。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目的是提高军队整体作战能力,本质上是一个从军队建设全局高度考虑,把机械化军队的军事理论、组织体制、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和后勤保障等构成要素改造成信息化军队的相应构成要素,最终建成适合信息时代作战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

2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立足国情军情,2020年前,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以及信息化军事理论、法规标准、体制编制、人才队伍、基础技术等方面,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两类系统,五大支撑”。

(1)一个基础,指信息基础设施,即保障军事信息传输、处理、防护和管控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信息传输平台、信息处理平台、基础服务系统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等。这些设施为军队这个大机体通经脉、输血液、强功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各种军事活动中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2)两类系统,指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指挥信息系统、信息作战系统和日常业务信息系统。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主要由信息化作战平台、精确制导弹药和新概念武器组成。这两类系统,直接服务于军队各种军事活动,既是完成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必要保障,也是衡量军队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五大支撑,指信息化军事理论、法规标准、体制编制、人才队伍和基础技术。这是保障军队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组成部分。从军队信息化体系结构看,这五个方面支撑器物层,涵盖制度层和文化层,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和规范性作用,与信息基础设施、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共同构成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3 外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美、俄、法、英、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先后走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其实质是实现军队形态的转型,也就是将工业时代的军队转变为信息化军队。从发达国家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其主要做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理论先行。新军事变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如何制定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如何建设信息化军队、如何打赢高技术战争和准备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创新性军事理论的指导。海湾战争爆发后,军事理论研究被置于各国军队建设的“火车头”地位,理论研究成果逐渐在各国政府及军事决策层达成共识。作战理论方面,非接触战争、非对称战争、信息战、网络中心战、空间战、精确战、联合作战、空地一体战、空海一体战等理论层出不穷,部分理论得到战争实践检验。

(2)突出集中领导。世界主要国家为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和多方协作,对原有体制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优化,增加了更多信息化建设的要素。美军自1995年开始,国防部先后成立了C4I工作组、首席信息官办公室、首席信息官委员会、信息开发办公室、军队转型办公室、国防业务系统管理委员会等10个信息化建设机构。日本防卫省(厅)成立了官方信息通信科,德国国防部建立了信息技术局,印度国防部也组建了信息战局。上述机构的设立,满足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对管理体制的新要求。

(3)突出体系建设。世界各国军队都十分注重法规体系的建设和标准规范的制定。美军已颁布诸多政策指南和规划,基本覆盖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国防编目与标准化法》,《国防部标准化》指令等,明确了相关的方针、政策、程序、组织机构和职责。俄军早在苏联时期就制定了完善的电子通信网络标准体系,无论模拟技术体制还是数字技术体制,无论是固定还是野战通信网,均使用全军统一的军用技术标准、协议标准和接口标准,为加速军队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4)突出军民融合。美、俄、日等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军民一体化发展,对国家信息化和军队信息化的双重需求进行通盘谋划,以节约经费、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在信息技术开发上,加强与工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吸收社会上的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美国陆军80%的解决方案来自于民用技术。在信息设施建设上,多数国家突出军民兼容的发展思路,多数大型军用信息设施同时为军队和民间用户服务,民用信息设施建设也考虑了军队需要,以便在必要时转为军用。

(5)突出人才为本。发达国家军队纷纷采取广泛吸纳、多渠道培养等措施,加快信息时代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美军强调尽可能吸收和利用民间信息技术人才,如美国微软公司许多职员就直接参加了美国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本防卫省(厅)一方面加大信息技术在军队院校培训中的权重,另一方面通过选送优秀军官留学、实习、接受委托培养等形式,积累经验、储备人才。

4 科学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关键是要把信息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与我们的国情、军情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军队信息化建设之路。

(1)加强顶层设计。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覆盖了各个军兵种,渗透到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建设周期长、技术性强、投资大、要求高等特点。要确保快速、持续、稳步地发展,必须统一组织、明确职责、加强领导、搞好顶层设计。一是要强化集中统一领导。只有遵循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不断优化组织领导和管理体制,形成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才能按照统一的目标,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二是要建立统一标准。当前,我军信息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专用装备与通用装备不一致,操作系统不统一,信息化标准不规范,互连互通互操作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建设系统与防护系统脱节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严重阻碍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对此,应强化组织领导和宏观协调,下大气力按照统一的技术体制和标准进行全面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三军通用的信息基础平台、计算机公共操作环境和格式化信息标准。

(2)坚持独立自主。一是要必须坚持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行动指南,始终保持信息化建设正确方向。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信息化建设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二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正确处理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坚持走以信息化牵引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目前,我军处于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的特殊阶段。如果按部就班地在完成机械化建设任务后,再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会坐失良机。因此,必须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建设步伐,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大胆超越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中可以跳越的某些阶段和环节,以局部跃升推动和促进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加速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三是要掌握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我军信息化建设,是在国内缺乏经验、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起步的。我军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指挥关系、战役战术原则、作战任务都有自己的特点,必须结合实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只有自力更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装备创新、战法创新、管理创新,自己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积极主动地搞信息化建设。

(3)坚持军民融合。大力加强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双向交流,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军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加速我军信息化装备的研发,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社会是信息化军队的资金库、人才库、资源库和技术库。军队信息化需要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军队信息化建设只有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自觉融入社会信息化建设全局,充分依托国家信息资源和建设成果,才能走出一条投入少、发展快、效益高的路子。

(4)抓好人才培养。人才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军队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核心是充分发挥广大官兵和科技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加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力度。要以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士官队伍这“五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院校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努力造就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二是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进取精神,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进一步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三是积极发展适合我军广大官兵使用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不仅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还要做到易学、易懂、易用,使装备能迅速和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战斗力。

(5)坚持求真务实。党的十以后,新一届领导集体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军队信息化建设同样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搞花架子工程,重轰动效应,不仅造成浪费,延误建设进程,而且必然会遭受战争的惩罚。必须根据现代科学的能级原理,对本级的职能要科学定位,对下级的要求要合理可行,牢固树立务实为本、求实为责的思想,不提空洞口号,不做表面文章,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一件一件抓落实,不断积小成为大成。

参考文献:

[1]池亚军,肖允华.信息化战争与信息作战理论精要[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2]李辉光.美军信息作战与信息化建设[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3]王保存.外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出版社,2008.

[4]陈振宇,黄东亮,张珍明,孟艳.军队信息化基础[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篇4

以下为2014年高考各高校在广东的军校生招生计划:

院校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类别

培养目标

文理科类

性别

招生计划数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

非指

口腔临床医师

理科

1

第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非指

航空兵部队临床医疗医师

理科

5

第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非指

临床医疗通科医师

理科

8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飞行器系统与工程

非指

航天测发、飞行器装备试验、导弹技术干部

理科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非指

计算机技术干部

理科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军队指挥类

指挥

通信初级指挥军官(合训)

理科

4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军队指挥类

指挥

防空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

理科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军队指挥类

指挥

工程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

理科

6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军队指挥类

指挥

警卫勤务指挥初级指挥军官(合训)

理科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军队指挥类

指挥

步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

理科

3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军用材料工程

非指

军用材料相关武器装备技术干部

理科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军用光电工程

非指

光学仪器、光学测量技术干部、光电装备、激光武器科研技术干部

理科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网络工程

非指

网络技术、网络对抗技术干部

理科

3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系统工程

非指

系统工程、军事运筹技术干部、装备科研论证、装备发展论证技术干部

理科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非指

指挥自动化技术干部

理科

2

国际关系学院

军事情报

非指

无人机侦察情报处理技术干部

理科

1

国际关系学院

军事情报(英语)

非指

军事外交干部

文科

2

国际关系学院

军事外交

指挥

军事外交干部

理科

1

国际关系学院

军事外交

指挥

军事外交干部

文科

2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测量工程

非指

海道测量工程技术干部

理科

2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军队指挥类

指挥

海军初级指挥军官(合训)

理科

6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军队指挥类

指挥

海军潜艇初级指挥军官(合训)

理科

2

海军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非指

舰艇、潜艇电力、通信电源指挥技术干部

理科

1

海军工程大学

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

指挥

电子对抗指挥干部

理科

1

海军工程大学

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

指挥

雷达对抗指挥干部

理科

1

海军工程大学

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

指挥

通信、数据链对抗指挥干部

理科

1

海军工程大学

核动力工程

非指

核动力技术干部

理科

1

海军工程大学

环境工程

非指

潜艇大气监测干部

理科

1

海军工程大学

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

指挥

舰船武器系统指挥干部

理科

1

海军工程大学

军队指挥类

指挥

海军初级指挥军官(合训)

理科

3

海军工程大学

军队指挥类

指挥

通信初级指挥军官(合训)

理科

2

院校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类别

培养目标

文理科类

性别

招生计划数

海军工程大学

军需勤务指挥

指挥

舰艇军需干部

理科

1

海军工程大学

军用光电工程

指挥

舰艇部队光电对抗干部

理科

1

海军工程大学

军用水声工程

指挥

舰艇声纳维修指挥技术干部

理科

2

海军工程大学

信息安全

指挥

机要参谋

理科

1

军事经济学院

军队财务管理

非指

财务助理员、会计

理科

8

军事经济学院

军队采办

非指

采购管理干部

理科

2

军事经济学院

军队审计

非指

审计干部

文科

2

军事经济学院

军需勤务指挥

指挥

军需管理干部

理科

5

军事经济学院

战勤指挥

指挥

战勤参谋

理科

2

军事经济学院

装备经济管理

非指

装备财务干部

理科

1

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全国人防电力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工程师

理科

1

理工大学

给排水与采暖通风工程

全国人防通风空调与给排水工程师

理科

1

理工大学

工程管理

全国人防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与监理工程师

理科

1

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

全国人防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工程师

理科

1

理工大学

网络工程

全国人防指挥自动化技术工程师

理科

1

南京政治学院

军事历史

非指

政治工作、编研干部

文科

1

南京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非指

政治工作干部

文科

1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学

非指

新闻工作干部

理科

1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学

非指

新闻工作干部

理科

1

南京政治学院

政治学

非指

政治工作干部

理科

1

院校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类别

培养目标

文理科类

性别

招生计划数

南京政治学院

政治学

非指

政治工作干部

文科

1

外国语学院

军事情报

非指

情报分析技术干部

文科

1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法语)

非指

外语技术干部

文科

1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菲律宾语)

非指

外语技术干部

文科

1

武警工程大学

通信工程

非指

武警部队通信工程技术干部

理科

1

武警工程大学

通信工程

非指

武警部队通信工程技术干部

理科

1

武警工程大学

武警指挥类

指挥

武警部队炮兵初级指挥警官(合训)

理科

3

武警工程大学

武警指挥类

指挥

武警部队工程兵初级指挥警官(合训)

理科

3

武警工程大学

武警指挥类

指挥

武警部队防化兵初级指挥警官(合训)

理科

3

武警工程大学

武警指挥类

指挥

武警部队装甲兵初级指挥警官(合训)

理科

2

武警后勤学院

管理工程(营房)

非指

武警部队营房助理员和工程技术干部

理科

2

武警后勤学院

军队财务管理

非指

武警部队财务管理干部

理科

1

武警后勤学院

临床医学

非指

武警部队救援医师

理科

3

武警后勤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

非指

武警部队医学检验技师

理科

1

武警警官学院

武警指挥类

指挥

武警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合训)

理科

82

武警警官学院

武警指挥类

指挥

武警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合训)

文科

6

武警警官学院

武警指挥类

指挥

武警机动师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合训)

理科

12

院校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类别

培养目标

文理科类

性别

招生计划数

武警警官学院

武警指挥类

指挥

武警机动师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合训)

文科

3

信息工程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非指

测控技术与仪器维修技术干部

理科

1

信息工程大学

测量工程

非指

测量工程技术干部

理科

1

信息工程大学

导航工程

非指

测绘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技术干部

理科

1

信息工程大学

电子工程

非指

密码装备参谋

理科

1

信息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

指挥

信息安全管理参谋

理科

2

信息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非指

计算机研发与应用技术干部

理科

2

信息工程大学

军队指挥类

指挥

步兵初级指挥军官(合训)

理科

3

信息工程大学

密码学

非指

密码理论研究干部

理科

1

信息工程大学

密码装备工程

非指

密码装备技术干部和军事代表

理科

1

信息工程大学

密码装备工程

非指

密码装备技术干部和军事代表

理科

1

信息工程大学

通信工程

非指

通信装备技术干部

理科

3

信息工程大学

通信工程

非指

通信装备技术干部

理科

1

信息工程大学

网络工程

非指

网络攻防技术干部

理科

6

信息工程大学

信息安全

非指

密码研究技术干部

理科

3

信息工程大学

信息安全

指挥

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参谋

理科

3

信息工程大学

信息工程

非指

信号分析与处理工程技术干部

理科

1

信息工程大学

信息工程

指挥

信息防护作战参谋

理科

1

信息工程大学

侦测工程

非指

侦收测向工程技术干部

理科

2

信息工程大学

作战环境工程

非指

作战环境工程技术干部

理科

2

艺术学院

绘画

非指

美术文艺人员

8

艺术学院

军乐

非指

军乐表演文艺人员

20

艺术学院

舞蹈学

非指

舞蹈表演、编创文艺人员

16

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表演

非指

戏剧影视表演文艺人员

12

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

非指

文学创作文艺人员

8

艺术学院

音乐学

非指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1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军事领域需要发生一场根本性的变革,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军事领域的管理和作战能力。而在此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无疑是这场变革。同时,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化人才,是更好地发挥我国军队职能的重要基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国家军队不但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一个必要的安全支持,也要更为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和国内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应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新型化军事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培养更加全面的军事人才,从而让军队变得更加综合化、科技化,提升其威慑力和实战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化人才,是提升我国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军事人才的作战理论,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提升军事人才的信息化作战能力,既要拥有科技化的管理体系,也要有能够提升军队战斗力的科技技术,积极打造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化人才,是我军有效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需要给予更高的关注。

2 军事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综合素质和未来信息化军事需求存在冲突

在未来军事发展中,军事人才应该具备技术、指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军事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的人才并没有极强的综合素质,人为地割裂了这些技能的结合。一方面,人文底蕴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另一方面,大部分技术类学员的军事素质较低,对单兵技术以及轻武器射击等军事素质类技能没有有效培养。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军事院校并没有非常有效地对学员进行系统和专门的信息素养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也缺乏对军事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了很多学员缺乏团结协作的能力,出现了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的问题。

(二)人才任职能力与信息化军事发展需求存在冲突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军队建设在不断加强对高技术和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建设。形成了全方位的陆、海、空、天、电、网的多维作战模式,而具有相关高尖技术的人才却非常少。我国军队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也往往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军事人才的认知能力和当前信息化军事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一方面,人才的军事职业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职业特色。另一方面,岗位任职能力较差,通常毕业的学院缺乏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此外,当前军事院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虽然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却没有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使其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握新的武器装备和管理方法。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信息化军事发展需求存在冲突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军队在未来发展中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程度,而这一切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依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军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信息化军事发展需求存在冲突。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对学员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员无法更为有效地开展工作,缺乏研究成果,无法真正为军事化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军事院校的培养定位过低,使得学员的发展潜力不足。很多学员培训的目标是获得一个军队的职务,不会去追求精英化的标准,而院校教学也过多地重视理论知识培训,没有紧随科技前沿发展情况,造成了人才发展潜力不足,无法适应新时期军事化需要。

3 军事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环境建设

军事院校在以信息化战争需求为基础,积极探讨有效的人才建设方法,构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次环境,让教学工作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向一体化联合作战方向迈进,重视提升学员的战斗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效构建基础平台,加大投入,为学员提供更加有利的学习环境。同时,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充分构建与网络为依托的信息资源库,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有效提升教、学、管三个层面的质量,提升教学的效率。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构建网上校园文化,进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完善军事院校教学管理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建设,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积极积累军事变革的新理念和新经验,让其和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构建有效的培养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要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总目标,按照军政融合、指技合一、博专相兼、兵种兼通的总体要求,以“五支队伍”为主体,具体确立各级各类军事人才的量化标准,增强培养的目的性。要重点充实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信息装备、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军队建设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逐级制定具有导向性、规范性、操作性的人才培养长期规划和近期安排,使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强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

(三)完善军事院校培养模式

在新的发展时期,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军事院校培养模式,设定更加合理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完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的时效性,比如可以开展网络化教学、模拟化教学等。同时,要有效突破教学资源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共享性特点,有效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打破专业限制、院系限制和军地限制,加强院校和部队的合作,有效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且要完善教学目标,不但要培养学员的军事理论,也要构建起包括军事科技信息、学科理论信息、教学改革信息、装备技术发展信息、部队教育训练信息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并有效指导学员,同时也要提升学员的心理素质,提升其作战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积极打造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4 结语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军队院校必须要紧随时展的需要,积极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不断完善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加强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打造军队为高素质的信息化军队,从而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庄亚俊.军队综合大学学员管理信息化研究[D].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2] 张跃东.军队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应着眼于未来战场需要[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篇6

Abstract: In today's information background,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ulture is significant to promote the milit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meets the demands of the new er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main way of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multiple aspects, thus speeding up the army fighting formation, completing th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forces, wining strategic target of information warfare.

关键词: 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思考

Key words: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ulture;construction;thinking

中图分类号:E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85-03

0 引言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应运而生。军事信息科技文化是指在信息化军事实践中形成的军事科技观念,包括相关的知识体系,创新发展军事信息科技的体制和方法,军事信息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推广机制与评价体系等。大力创新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对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完成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牵引作用。

1 充分认识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有人这样说过,“军队信息化建设是在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时期进行的,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的,以‘系统集成’为主要途径,最终把以物质和能量为主要作战力量构成要素的、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构成要素的,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在军队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和知识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主导因素。

1.1 加强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是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军队转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转型。军事文化一直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社会信息化浪潮,在触发世界范围的新军事革命的同时,正以军事科技信息化文化的强大力量,推动着军队的建设转型。军队科技信息文化作为先进军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军事软硬实力的重要内容,代表时展趋势,反映新军事变革的客观规律,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相伴相生。它以富有科技信息化特征的文化力量,支撑和推动军队建设发展。只有从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从科技信息文化的角度,认清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前进的目标,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更快发展。

1.2 加强军事科技信息化文化建设,是指导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具有目标导向功能,它指导着军队信息化建设,坚定官兵的组织立场和理想信念,引领官兵树立以信息为主导,以重视科技信息、重视信息化人才为核心观念的信息化时代的军事价值观,确保我军信息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具有理论认知功能,能够帮助官兵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战争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般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具有重要的战斗力生成功能,通过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的影响,推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升军事软实力;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功能,能规范军队的整体运作和军人的个体行为;军事科技信息文化还具有人才培育功能,有利于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增强官兵的科技信息文化观念,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创新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3 加强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是探索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持 加强军队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有助于全面探索和把握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我军战斗力水平的提高,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可以说,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是对军队信息化建设规律的认知和运用。加强军队科技信息文化建设,需要我们从文化学的高度探索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再将对这些规律的理性认识运用于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中。这里理性认识主要指的是理论形态的军事科技信息文化。这种理论形态的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能够全面有效增强我军战斗力水平。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军队战斗力的生成。

2 深刻把握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上世纪末开始,信息化浪潮洪波涌动,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不仅是军队建设的有力杠杆,而且成为决定战争形态和胜负的关键因素。

2.1 推进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符合我国军事文化发展要求 胡主席曾指出要“努力建设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推进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必然选择。军事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当今信息时代,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是军事文化发展到信息化战争时期的产物。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是军事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先进的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可以通过其多种功能的发挥,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巨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具有时代特征,体现了信息化特点和我军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代表了军事人文和军事科技先进水平,反映了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部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推动着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只有从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从当代先进军事文化的基本方面分析我军官兵的思想状况,使全军官兵的思想认识有大的提高和转变,从而加快我军的信息化建设。

2.2 推进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符合我国军事科技发展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重要的战斗力。军事领域从来都是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最快反映地。军事科技则是时代智慧的高度浓缩,它是为军队现代化服务的。在现代高新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军事科技的成败关乎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兴亡。军事科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军事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不断向军事领域渗透,装备逐渐朝着一体化、智能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这使军事科技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精确化的特点,并引导着武器装备和军队建设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强调军事科技是一种文化,是为了强调使用武器装备的人的突出性和重要性,这样才能使武器装备和军人群体真正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我军战斗力。正如科学领域有专门研究科学的“科学学”,技术本身也有专门的“技术论”一样,军事科技的发展也必须把理论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可以说,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正在以一种无与伦比的速度改变着战争的诸多方面。军事科技作为一项浩大而繁琐的工程,如果没有文化支撑,没有精神铺垫,在国防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将大大减弱。

2.3 推进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符合我国军队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 近几年,我军人才建设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个战略目标,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和塑造高素质的指挥军官、参谋、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士官的“五支人才队伍”。全军人才建设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军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官兵的科技信息素质跟不上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缺乏系统的科技信息人才资源开发政策设计和有力的科技信息人才开发措施,科技信息人才培养能力弱,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等。面对我军科技信息人才建设的紧迫形势,我们要认识到我军科技信息人才培养,要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未来信息战的前沿,依托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的引领作用,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树立起信息时代的新思维和新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推进人才建设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建设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素质新型人才队伍。

3 努力推进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加强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既要科学地加以牵引,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予以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的建设途径。努力推进我军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不仅影响着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影响着军队信息化实践的发展速度。

3.1 大力发展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文化精神 培育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文化观念,就是要深刻认识科技信息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积极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科技信息素养和能力;重视智能创新,尤其是科学技术和作战理论的创新;紧紧围绕科技信息主导推进军队改革,把是否有利于发挥科技信息能力在战斗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否有利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改革发展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科技信息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群的核心,努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深刻认识科技信息资源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科技信息优势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大力开发利用科技信息资源,并把科技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和行动优势,进而掌握战场主动权。

3.2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信息化人才 打赢信息化战争,不仅是武器的较量,更是知识、力量和谋略的对抗,归根结底是人的较量,尤其是人才的较量。同志曾指出:“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人才是信息化战争的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高技术信息武器装备要通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文化的人去操纵,只有把高素质的人员和信息化武器装备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说到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要依靠军技信息化人才去创造。作为信息化战争的主体官兵,必须树立科技强军的科技文化观念,形成专业的军事科技知识体系,掌握科技信息化的知识。注重在军事训练中培育科技信息文化观念。同时,还要确立以科技素质为重点的综合素质培养思路,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军事科技价值观等科学的军事思维方式。此外,还要创新科技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将科技信息知识与技能教育渗透于官兵成长的各个阶段,逐步建立高素质的信息时代人才群体。

3.3 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融合发展 军事科技信息文化作为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导向作用,与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具有一致性,这决定了两者可以共同融合,相互促进发展。

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应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遵循。先进的军事理论既是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的重要内容,又对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在我军信息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信息化建设的诸多重大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也为军队信息化文化的形成发展指明了方向;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应以思想教育为重要手段,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同思想教育在最终目的、实现途径、方法手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应充分发挥我军思想教育的优势,在相互结合渗透中促进共同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应弘扬我军优良传统,把优良传统作为推进科技信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既保持先进文化优势,又运用科技信息手段,为思想教育赋予新内容、新手段,激发官兵投身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保存.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M].北京:出版社,2003.

[2]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选编[M].北京:出版社,2005.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篇7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肩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从事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学校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1978年学校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4月,将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校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是“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5所重点院校和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并获中央专项经费支持的全国重点院校之一。详细阅读可点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高考分数线。第二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院校,全军综合型大学之一。主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计算机、通信、测绘和信息研究等专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学校是全军最早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计算机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测绘工程等3个工程领域可培养工程硕士生。拥有5个军队重点学科、2个军队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详细阅读可点击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简介。第三名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

空军工程大学位于古城西安市区,是以工为主,集法、文、理、军、管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覆盖了空军主要兵种的重要技术学科。她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地空导弹、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任务。是培养空军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府,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详细阅读可点击空军工程大学招生章程。第四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坐落在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她是由具有半个多世纪辉煌历史的全国重点高校通信工程学院,点燃“亚洲第一爆”的全国重点高校工程兵工程学院,开拓新中国军事气象事业先河的空军气象学院和在高科技领域一支独秀的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并组建,担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军队进行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的重点基地。详细阅读可点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简介。第五名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

海军工程大学原名为海军工程学院,1999年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并入该校。学院是一所技术与指挥、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具有鲜明海军特色,多学科、多层次、综合型、高水平的军事工程技术院校,是海军的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到博土学位授予权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学院座落在“九省通微”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是一所理想的教学科研园地。详细阅读可点击海军工程大学招生简章。第六名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是全国、全军重点高等院校之一,是全军重点建设的院校。学院在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在工学、军事学、法学3个学科门类具有14个硕士点和2个博士点,并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6年,导航、制导与控制、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2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学科,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学科的实验室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1985年以来,先后有9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授担负起培养研究生的任务,现有研究生导师67人,其士生导师9人。详细阅读可点击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教务网。第七名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连)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全军重点建设院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培养海军舰艇技术指挥军官、海军政治指挥军官和海洋测绘工程技术军官的高等院校。她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大连市老虎滩畔,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听说也不错,是海军高级将领的发源地)。详细阅读可点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招生简章。第八名 空军雷达学院(武汉)

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雷达和防空学校,组建于1952年7月。她是全军的一所培养雷达兵的院校。主要培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也培训一部分专科和干部学员。详细阅读可点击[飞行员招生手册] 空军雷达学院简介。第九名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石家庄)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134―0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训练改革中的普及,教育技术已经从军事训练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促进部队核心战斗力生成的基本手段,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军事训练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是教育技术应用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军事训练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1]。

一 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应用的历史缘起

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中的应用,应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二战期间,美国通过电影培训技术人员,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把1200万连枪炮都没见过的普通人训练成能熟练制作军火的技术人员。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军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舰队横穿大西洋,既要完成长途奔袭,又要在开进途中完成紧急训练,电视手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0年代初,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磁光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为军事训练改革带来了重大突破。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给新军事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使教育技术这一原本用于教育领域的科学体系,被迅速应用于军事训练领域。美军率先将教育技术引入军事训练领域,使训练环境、训练手段、训练方法乃至训练思想突破了传统模式,教育训练效益实现了整体跃升[1]。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部队院校的发展热潮,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地位和它的作用不断提升,使军事教育技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训练手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军事训练的方式方法,对部队教育训练模式乃至未来战争的样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中的应用实践

在军事训练实践中,教育技术无处不在,教育技术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军事训练的各个领域。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从教育技术的实践现状来看,可将其在军事训练领域中的应用大至分为电视教学应用、多媒体训练应用、网络训练应用、模拟训练应用四类[2]。

1 电视教学应用

电视教学是指部队在组织训练活动中,由组训单位或负责组织实施的人员,利用电视教学手段对受训官兵实施的训练活动。也可理解为是运用电视技术传输和播放反映军事训练内容的电视信息,对受训者进行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运用电视手段进行军事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训练程序一般为:讲解――示范――练习――讲评四个阶段。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粉笔、黑板、教鞭、器械、场地,采用教练员讲,受训人员听,而后进行操练的方式。这样,受训人员往往获取知识慢,动作不规范、不统一,直接影响受训人员的训练水平。利用电视教材,不仅从听觉、视觉上刺激受训人员的感官,提高受训人员的训练兴趣,更重要的是使训练更加科学、规范、正规。当前部队规定按纲施训,第一步就是组织观看电视教材,受训者观看的是武警部队统一制作配发的制式电视教材,其训练课目、内容是武警总部统一审定的,演示人员是全部队优中选优的,可以说是最标准、最规范和最权威的。受训人员按电视教材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避免因施训教练员对教材理解的偏差、教练中的错误示范所造成的受训者的错误学习;运用电视教材进行反复观摩,更能使受训人员正确理解动作要领,从而缩短了训练时间,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 多媒体训练应用

多媒体具有集成性、多维性、交互性等突出特征,多媒体军事训练,可以将多种媒体信息进行同步组合,共同表现训练内容,做到文、图、声、像一体化,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性,使受训者能随时接受和处理最新的训练信息,实现人机交互,改变传统教学中单向讲授的方式,使受训者既能听教练员讲授,又可以自主学习[3]。

(1) 演示观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训练内容展现在屏幕上,以辅助施训者讲解。当前部队和院校教员在授课中,已经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组织演习和大型训练活动中,首长讲话和战法推演也要配合多媒体课件;各单位组织的各类汇报也多采用多媒体形式。

(2) 进行自主训练。运用多媒体“人-机”交互的特性,供受训者在个别化教学训练环境下进行自主训练。把教学内容制成知识结构完整,具有检测、评价、反馈功能的多媒体教材,使受训者能够自主学习。随着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信息网的开通,这种能供受训者自主学习的多媒体教材将越来越为大家所认可。

3 网络训练应用

军事网络训练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技术与环境进行军事理论教学、作战技能培训和开展网上演习的活动。

(1) 军事训练考核。目前利用网络技术研发的军事训练考核系统已经在部队广泛应用,这个系统可满足武警总部、总队(师)、支队(团)等单位进行训练考核的要求。该系统利用武警部队三级网,通过网上答题、网上交卷、网上评判、网上监控的方式,组织首长机关、分管干部、士兵进行基础理论、指挥应用、业务基础和专业技能考核,既方便了组训机关进行考核管理,又提高了考核准备的工作效率,对客观评估部队军事训练,有效促进军事训练的落实和科学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网上对抗演练。网上对抗演练通常采用军事运筹学、人工智能、数据库、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训练模拟的标准化体系,成功进行了异地网上对抗演习。目前武警部队每年举行的“卫士”系列首长机关网上演习,都以武警指挥信息网为依托,搭建网上模拟训练的应用环境组织实施的。

(3) 网上远程教学。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和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和交互学习的教育软件为教材,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协作性等特点。当前武警部队的远程教育工作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是发挥各院校校园网和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信息网功能,通过建立完善的远程教学平台,统一网上教育资源标准,不断完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工作,逐步开展和推广。

4 模拟仿真训练应用

军事模拟训练应用,是指为达到军事训练目的,以军事作战模拟训练技术为手段而实施的仿真训练活动[4]。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飞速跃升和三维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模拟仿真训练主要体现在战场环境的真实搭建和指挥决策的辅助评估。

(1) 武器装备的模拟仿真训练。一般是对单件武器装备或者多件武器装备进行的虚拟仿真应用,这一类虚拟仿真系统的主要用来对单兵进行训练和对武器进行性能评估。比如汽车驾驶、步兵武器、飞机、舰艇、装甲车等虚拟仿真系统。它们都模拟了真实的设备、构建出虚拟现实的环境,使受训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类系统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逼真地模拟出人在自然环境和实际条件下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以及动感等行为的高级人机界面,使系统具有“沉浸”和“交互”的特征。武器装备的模拟仿真训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单纯的武器装备仿真,如仿真枪、电子枪等;第二类是由多种武器装备组合起来的虚拟仿真平台,这种虚拟仿真可以有真实的装备,也可以是全部的虚拟环境,如模拟射击方仓、反恐对抗街区等;第三类是由多个武器平台构建的武器体系,如多个导弹发射车载雷达系统、卫星系统等支持下形成的“反导弹系统”,这一种系统的仿真可以在多个平台的基础上聚集而成。通过广泛的应用,武器装备的模拟仿真训练,可以大大减少对真实武器装备和设施的使用损耗,节约训练经费,减少训练过程中的危险性。

(2) 指挥训练模拟应用。是运用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对指挥员进行指挥决策和技能的训练,通过作业、决策、协同、对抗等不同方式,在不动或少动实兵的情况下,训练和检验指挥机关的指挥能力。作战指挥虚拟仿真建立在对作战部队及其武器装备的整体效能的虚拟仿真基础之上,其着眼点在于根据作战规模划分不同的作战单位。部队的编成方式和训练情况、作战样式和地理环境影响等,统一为作战效能指数,在作战过程中,交战双方的战损情况就根据这些基本数据和作战模型的运算结果判定。具体的单兵和单个武器都被融入到某一级别的作战单位之中。指挥训练模拟系统为指挥员创造出一个近似实战的指挥环境,使各级指挥员通过模拟系统指挥他们的虚拟部队,在虚拟战场中得到“实战”的锻炼。

(3) 辅助决策模拟训练应用。主要是运用辅助决策模拟系统进行作战结果预测和作战方案的选优,辅助指挥员的决策,提高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战略决策层次的虚拟仿真可以进行战略方案论证、战略力量的评估以及军事冲突的预测等,通过定量分析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关的形式化和参数化的模型,可以促使复杂的战略问题得到简化,从而使得战略方案可优化处理:战略论证成本降低;在经费、人力、时间、资源方面比实兵演节省;由于带有预测性,因而赢得了战略主动性;由于依据系统分析,大大减少战略决策的盲目性,提高了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目前战略决策层次的仿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和理论还不够成熟。

三 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应用需把握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的普及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教育技术作为军事训练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来看,其在军事训练领域的普及应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在军事训练信息化的进程中,观念滞后的问题始终是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惰力。其中对教育技术应用认识的偏差和不足,严重制约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一是认识差,没有认识到教育技术是军事训练领域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的关键工程,教育技术的功能性作用是整合训练领域的信息技术,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在训练进程中发挥综合效益。如果不能发挥教育技术对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信息技术应用就会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只在训练的某个环节和某个点上产生影响,而缺乏综合效益。二是简单化,认为教育技术就是照相、录像、网络和多媒体,没有把教育技术当作军事训练的重要支撑手段来看。三是神秘化,认为在短时间内教育技术推动军事训练很难取得实效。四是片面化,就是把教育技术看“窄”了,缺乏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考虑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军事教育技术是军事训练信息化的重要支撑这一重要命题,深刻理解在军事训练过程中教育技术对信息技术的引领和整合作用,把教育技术应用当成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自觉主动地运用、普及教育技术,积极发展教育技术。二是加强学习。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整合、引领信息技术,并使其在军事训练领域不断发挥最大效益。三是严格机制。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把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育技术实践主体能力素质的重要考核指标,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实施奖惩,促使实践主体教育技术素质不断提高和教育技术应用观念发生实质性转变。

2 贴近需求,服务部队

部队对有些教育技术成果不常用、不想用、不会用,其直接原因是这些项目不好用、不管用甚至不能用,究其根本原因则是需求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如果成果是能用的、好用的、管用的,任何一个单位都会愿意用,比如互联网、手机,并未做过多的宣传,但是用户众多,主要原因就是它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方便人们的生活。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技术需要做的工作是:找准定位,明确要求,认真研究军事训练对教育技术的需求是什么,做到“贴近部队、结合部队、服务部队”,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使教育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普及应用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开发军事训练系统时准确把握需求的方法是紧密结合部队进行军事需求调查和分析,范围要覆盖有关的各级指挥人员和广大士兵。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在掌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服务部队的教育技术应用系统的研发,从而实现教育技术和军事训练的无缝衔接。

3 培养人才,建设队伍

人才培养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性工程,高素质、创新型信息化人才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目前,从武警部队教育技术应用的整体看来,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整体结构不合理。目前武警部队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中,专业人才的比例太小,自主培养和引进的专门人才还占不到总数的一半;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尚存在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二是培训体制不健全。虽然每年定期会组织一些培训,但培训的时间有限、规模有限,与教育技术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极不相称。

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从根本上寻求对策,就要从建设现代化武警的高度谋划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力度,逐步形成院校主渠道与定期培训、专项轮训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加速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军事训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院校建立教育技术专业,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部队应加强电教人员的专项轮训和在职培训,提高官兵信息素质。各级主管部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做好人才培训规划,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抓好人才队伍管理,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特别能战斗的教育技术应用建设骨干队伍,形成梯次配备清晰、结构整体优化的人才群体,为教育技术应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郝凯亭.军事训练中军事教育技术应用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6:1-2.

[2] 崔亚峰,李陆平,李元奎.军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31-32.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