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课堂效率论文8篇

时间:2023-03-08 14:56:21

课堂效率论文

课堂效率论文篇1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无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许多情况下,人们无目的地被事物吸引住了,心理活动不知不觉地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而同时撇开其他的事物。这种无意注意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引起无意注意有客观和主观因素,从客观方面讲,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从主观因素讲,人的需要、情感、兴趣和精神状态都会引起无意注意。

根据注意规律,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15-20分钟,而一堂课是四十五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特别是在一堂课伊始和中间时,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由于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满堂灌,一讲到底,一堂课下来,教师声嘶力竭,气喘吁吁,而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所获不多,常令教师有恨铁不成刚之感,大呼学生之不可救药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巧用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利用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运用语言技巧,引起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语言是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语言艺术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教学语言水平高,语言正确精练,严谨流畅,幽默含蓄,会深深的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在讲课时,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又要注意声音速度的快慢,强弱,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讲重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突然沉默或变换语调来提醒学生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从而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枯燥无味,它将各种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把视觉、听觉等调动起来,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所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景,使学生处于特定情境之中,获得表象,从而自然感悟其中的情与理。传统教学老师一味的讲授说教,容易使学生厌倦,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思想目标的统一。例如笔者在讲初二法律常识是,让学生设立模拟法庭,学生兴趣很高,注意力高度调动起来,踊跃参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观念。

四.坚持联系实际,运用实际材料吸引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并不是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而是纯粹的政治理论容易使学生厌倦,政治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选取材料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典型性、时代性强的材料,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吸引起无意注意,促使其去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前不久,印度洋发生海啸,伤亡惨重,我在上课时刚把这个新闻抛出,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我跟着后面提出问题,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效率论文篇2

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针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的特点,适当的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高等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按照传统的板书方式,有些抽象的东西我们就不能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利用多媒体,可以起到很好的一个效果。比如讲到定积分概念时,由于定积分的概念比较长,很难理解,在引出概念时要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用到的方法就是把曲边梯形分割成若干个小曲边梯形,把若干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近似用若干个小矩形的面积去代替,再把小矩形的面积进行累加,就得到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最后通过求极限,把面积的近似值转化为精确值。这一过程是无限细分的过程,如果用传统的方法,老师在黑板上无论将图形画的多么细,都无法将无限分割这一过程表示出来。

第二,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高等数学概念比较多,逻辑性比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长期下去,学员的积极性没有了,上课也很难集中精力,思想容易开小差,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员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花心思,尽量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比如我们可以尝试转换角色,在讲到极限的概念时,先让学员课前预习,上课的时候找上几位同学,让他们在课堂上向其他学员讲解他们理解的概念,最后由教员做总结点评。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把学员学习的情况及对某一问题的理解能力及时反馈给教员,以便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做些调整,以学员更能接受的方式传授学员知识。

第三,提高讲课技能与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要想上好每一节课,教师除了认真备课外,掌握一些教学技能也是必须的,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高等数学的知识,学生要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到会、由会到能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求具备渊博的知识,而且更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游刃有余,从而淋漓尽致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必须训练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问技巧、导入技巧、板书技巧、讲授和调控教学的技巧等,。另外一定要把握住课程的主次与脉络,思路清楚,层次分明,基本问题一定要讲透彻,复杂的问题不要讲的太细,只需讲清思路,启发学员自己完成细节。如果讲的太细,反而使学生抓不住要领,达不到好的效果。提问要难易适中,太难损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信心,太容易又让他们骄傲自满,心生浮躁,另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时机恰当,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课学生爱听,乐学,就必须训练自己的教学技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同时增强自己控制课堂的技巧,使教学进程能按预定的目标稳步进行,提高高等数学的课堂效果。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

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相比,概念抽象了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吃力,这样枯燥的概念讲多了,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这样既不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费劲,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即使我们讲解的再深刻、再透彻,学生有时还是难以迅速的消化吸收。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些例题来帮助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举出恰当的例子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促进,另外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因此,教师在讲到应用时,尽量从生活中发掘熟悉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他们理解抽象的东西。例如在讲到第三章函数的极值时,我们给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敌人乘汽车从河的北岸A处以1千米/分钟的速度向正北逃窜,同时我军摩托车从河的南岸B处向正东追击,速度为2千米/分钟.问我军摩托车何时射击最好(相距最近射击最好)?

第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使得教和学分开,教师只管按照自己的进度教学,而不与学生交流,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知识,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毫无生机,死气沉沉,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些就无法实现,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数学相对较难,许多学生对数学有一种恐惧和厌烦心理。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愿意把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告诉老师,吐露他们真实的想法,这样便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克服学生各种消极的思想,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正确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

正确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员的上进心,自尊心,评价必须公正,注重学员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尤其对于学习较差和信心不足的学员,更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不要对他们的要求过高,注意循序渐进,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把所有学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考虑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深入研究,积极探寻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课堂效率论文篇3

一、放手的爱,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彰显学生个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先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诗文,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动笔画出曲中所描写的景物,写出字里行间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40位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的进行想象和联想,所画出的画个性色彩十足,风格各有千秋,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图画完了基本上能当堂背诵下这首小曲。这种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讲完了《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金钱和友谊”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古语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五彩缤纷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的导

如教学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故宫的格局及其作用,对去过故宫的孩子学习这篇课文很简单,但对没去过故宫的孩子要让他们想象故宫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是很难的,为此我在课文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以“旅游”形式,让学生看故宫的视频,了解故宫的各个部分及功用,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空洞的想,同学们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2、趣味的想(象)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灵魂,是创新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飞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可以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可以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其思维的空间,实现其认识的飞跃与突破。

如我在讲魏明伦《变脸》这篇课文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变脸视频,让学生对变脸有初步了解,然后听读课文录音,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了解课文内容,最后学生们分别猜想狗娃的最终命运,以及和水上漂未来的生活,因为学生对话剧后面情节不了解,所以想象出的话剧结局多种多样,极具个性色彩。

3、多样的写

运用想象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故事、续写、扩写等等作文训练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我在讲《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由于初中的学生看过《水浒传》原著的很少,就是电视剧看全的也不多,对水浒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是似懂非懂,如果上来就安排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势必会出现学生对半文言的课文内容理解不清,为此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智取生辰纲》这一集的视频,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回到课文进行理解,对课文有了深层次理解以后,我安排学生续写杨志丢了生辰纲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当时每个学生写出的结局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这样通过恰当使用多媒体及创意的写作,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有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课堂效率论文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各科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具体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教学就是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依据语文教学的规律,用最少的时间、精力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虽然实施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部分学生仍然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能力较为低下,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采用有效方法改善当前的教学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我们教师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材。我们的语文学科原本就是极具开发性的一门课程,它为我们呈现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觉得语文学习索然无味,只是枯燥的识字、背诵课文等。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展示丰富、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信息技术还具有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材料,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和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深入到学习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从无趣转向有趣,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在教授《火烧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火烧云的变化,笔者通过信息技术将文中描写的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展示出来,再现了火烧云出现的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其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要想让学生全面掌握这门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小学生好动爱玩,缺乏毅力,不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长期的兴趣。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思想状态、情绪心理等,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从学生的方面来看,他们初学课文时,往往在明确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后会有很多疑问,这正是他们想急于了解文章内涵的表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及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了就会有更大的动力进行之后的学习。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质疑、思考的机会,有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后,课堂上会出现短暂的沉默,但我们不要认为学生对问题没有反应,恰恰相反,他们紧皱的双眉、不解的眼神、轻轻的叹息等都表明了他们正在思考,只是没有整理出头绪罢了,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种自觉进入角色的状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使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学的互动性,以往的课堂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互动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因此,我们教师要将这种师生单一的互动变为师生双向或者多向的互动,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当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教师应当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来进行教学,而不能够以权威、长辈的姿态来与学生交流、讨论,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老师高高在上而不敢发言。第二,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多层次的交叉性的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等,这样学生就能从各种互动中展示自己、认识自己,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三,互动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不能盲目使用,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中的互动,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加强课堂调控能力

课堂节奏的把握、课堂气氛的调控、学生学习进度的掌握都是由教师来掌握的,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有牢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较高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宏观组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师与文本、学生的对话,让课堂活跃起来。同时在信息高速传递、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吃“老本”,固步自封,不重视自己业务能力的继续提高,而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需求。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全新的语文教育观念,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认识到只有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其次,语文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累积、更新知识,因为教师全面的素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保障。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提高,更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志英.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J].科教文汇,2011(4).

[2]陈莹.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参考,2012(25).

课堂效率论文篇5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量稍多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并不大。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1顺逆说

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

1.2转换说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1.3辩论说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师教学解答圆面积一题时,老师问学生:“计算圆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多数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圆面积。”但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认为“知道周长或直径,同样可以计算圆面积。”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老师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经过几轮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已知周长或直径,最终还是要先求出半径”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学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的道理。

2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这种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2.1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象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2.2一题多解

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

例如“某村计划修一条长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15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15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

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充分可以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3一题多变

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例如:“某商厦共有6层,每两层间的板梯长5米,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两层5米”和“6层”与学生的解题动机发生共鸣,忽视了“6层只有5段间距”这一特点,而容易得出“5×6”的错解。要消除类似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些一题多变的训练。

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型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3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3.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

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呀。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否则看似老师提醒学生重视,实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2联系正误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或算式)和错误答案(或算式)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课堂效率论文篇6

有效教学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意向,也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明确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以及应该“学到什么程度”;第三,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以及理解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一天一个变化,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教材跟不上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能够照本宣科,要与时俱进,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不断拓宽教材内容。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思路的清晰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会逐渐地完整、清晰,这样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2.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够设计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每节课开始导入至关重要,因为精彩的开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愿意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对电脑操作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配以教师导入的激发,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会更加高涨。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样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一节课,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方法是其核心,因为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实现任务驱动,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的任务,任务驱动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率地开展

1.充分利用富于表现的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授,是对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板书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传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效率不高。但是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其将图文、印象以及动画等各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从而使表达更加直接和具体,学生通过这种演示便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效率大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这种方式,将那些枯燥的文字材料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比如把一些文字性的描述用图像的形式进行演示,这在学习信息技术时最为直观,学生理解也容易。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大大提高了。2.充分利用交互反馈功能,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研讨效果。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信息技术课上,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交流时,还是通过让学生口述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互动反馈信息量明显较小,效率较低。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却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具有交互性强、反馈信息量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将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与思考,从而形成某种观点,在思想意识上达成一致。

3.充分利用信息集成控制的特点,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信息集成控制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大量获取相应的信息,对于信息复杂度能够进行分解,从而使得信息从形象—抽象—形象的加工过程减少,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多媒体与电视相比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这也是信息集成控制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其既好看又好用。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对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作为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将课堂与课外形式进行相互的补充,精选课堂内容,补充最新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让学生时刻补充“新鲜血液”。多媒体的集成控制特点,使得教材的增删完善可以由教师来自行进行,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而过去那些传统的教学辅助材料,比如录像、幻灯等因为需要专业人士的制作,往往不能够与时代同步。使用多媒体就能够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克服过去教学中一些陈旧落后的东西。

4.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强的特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最突出的优越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等各个方面,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比如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实验难度相对较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发现式教学法是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的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对问题进行设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各种假设,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装入预订的程序中,从而引导学生独立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路。这种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不注重最后的结果。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而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的展望

1.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几乎天天都有新变化,所以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掌握信息技术最前沿的资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2.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有许多优秀的教育网站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课件、课例以及教学软件,这些我们都可以进行下载使用。另外,在一些相关的论坛上我们也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有问题就可以提出,会得到热心的帮助。当然,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切忌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那些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资源来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论文篇7

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质量、水平等提法报刊杂志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一方面说明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心、重视;另一方面说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确实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应看教学效率。例如,第一册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学生都认识了0这个知识点,但从教学效率这个角度看,前者好于后者。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不但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2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笔者曾在本刊1994年第1期谈了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同年第12期谈了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编教材更体会到编者对教材编写的认真程度和研究深度。例如,讨论小数乘法中的“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时,起先有同志认为最好要加上“被乘数不为0”,后来认为这还不够,要加上“被乘数大于0”,但经反复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阶段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决定教材结合实例讲,不加这几个字,有关内容放在教参里说为妥。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省教编组的同志参照上述教材,经反复认真讨论研究,认为后者的表述比前者好,但是根据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关系:正方体(形)是特殊的长方体(形),从逻辑角度讲,括号中的一句话可以去掉,否则还可以加上“也可能有六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当然这样就显得不必要了。从钻研教材的角度讲,这里可以看出:有条件的教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这里不说别的,仅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何等的重要。

一位教师讲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30、31页口算除法时,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领悟到:60根小棒每10根1捆,共6捆,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根。根据上述操作过程理解60除以3,可以把60看作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教学例2:69÷3时,让学生摆出6捆(每捆10根)、9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3份,边分教师边提示:先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再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合起来是多少?分完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教师示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刚才计算60÷3时先把60根小棒看作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就是20根。现在计算69÷3,有6捆零9根,也先分整捆的,每份有2捆,再分单根的,每份有3根,这样每一份里都有2捆和3根,就是23根。最后说明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一,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就是所求的商。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法则的理解。学生包括中差生掌握口算方法的效果相当好。另一位教师怕麻烦,没有让学生操作,仅通过讲解说明口算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虽也知道了口算方法,但大多不理解算理,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不高。

优化教学手段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位教师上简单的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义务教材第十册第1、2页)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电视屏幕上有声有图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教学效率高,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4

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或选择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它具有科学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功能,它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库。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和构建科学规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正如有些专家所言,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掌握七、八个教学模式,那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分课型、分内容、分年段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江阴市实验小学徐健湖同志在建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中,运用几何概念教学的模式:定向观察概括回归,教学面积的意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定向,就是要增强目标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先出示长方形镜框,问:求镜框一周的长是求什么?单位用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设问:要给镜框配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你们知道吗?由此揭示课题,使学生目标明确,跃跃欲试,急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足够的表象支持。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等方法认识物体、物体表面、平面图形,感知面积的空间意义,再比较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感性例证,形成丰富的表象,接着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括,就是揭示概念的共同因素,并用语言确定下来。教师问:书本表面的大小就是书本表面的面积,那么课桌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这样做使具体事物的个别特点逐渐消去,留下事物的共性特点,再让学生用比较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出面积的概念,再解释关键词义,增强概念的清晰度。回归,就是深化概念的内涵。先把概念回到具体事物中使概念具体化,如让学生指出所配镜框玻璃的面积,用彩笔涂出三角形的面积,观察实物模型,凭借板书引导学生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更为清晰的程度。

课堂效率论文篇8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的作用。首先,给学生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并充分发挥其主动作用,多一点师生诸如对话、问答、互动、交流等多边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独脚戏为群英会,变单调为丰富,变枯燥为愉悦;其次,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发现、思考、想象的余地,进而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再次,教师要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鼓励学生怀疑、挑战师长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相反的方向、超常规的方式进行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要信任学生,信任就是要相信学生有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

由此可以营造出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自觉学习的热情高,同时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2. 加强有效的课堂交流

课堂交流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整体教学效率和最终教学效果,并且是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课堂交流又称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进行教学。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首先,课堂交流要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梯度性。注意点是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梯度发展,从简单到复杂。其次,课堂叫答时教师要注意善于留等候时,不能因为课时的紧张而不留给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时间。之所以留下等候时是因为这段时间构成了学生思考的宽松气氛,而没有等候时会引起学生焦虑、紧张。再次,提问要顾及每位学生。课堂交流中,教师在交流对象选择上倾向于一些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的学生,这往往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借口下发生。但这违背了教育精神和目的,损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有待商榷。所以教师要尽量使每位同学都有回答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从根本上改变课堂交流过程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做到有效的课堂交流,一定要努力摒弃一些惯性教学常态,真正做到把学生作为课堂中心,大胆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生生互动模式,让他们在彼此的启发与争论过程中逐步养成一种具体而严谨的思维习惯。

3.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能够为语文课堂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为我们语文课堂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现在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以往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变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大都以单元编写,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往往围绕同一个主题,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比较单一,某篇文章只能出现在某一个主题单元,还不能充分挖掘其全部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把同一题材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重组,让学生整体认识某一题材的写作特征或某一作家的作品风格、思想个性。在总复习时,利用课件重组的语文教材,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比如诗词复习,对于古代诗词部分我们应注重整体把握,如果依旧按平常的诵读指导,语言品析、情境创设等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运用课件,那完全不一样。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但它不是万能的,切不可滥用。无限制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势必会影响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如阅读文学作品的原著与观看改编的电影不是一回事,文学作品往往会有更多的空白,让人去想象与联想。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能低估教师个人魅力的作用。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要注意使用的副作用,把现代信息技术用得有效、高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