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新闻职称论文8篇

时间:2023-03-14 15:02:41

新闻职称论文

篇1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需要排名

据说中国大陆的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或系所已多达八百多家,难免鱼龙混杂,故如何评判优劣,成为当务之急。前些日子上海一位同行好友与我见面,便提出了研发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排行榜的设想,我认为极有现实必要性。

大学排行榜是西方教育产业的通行做法,近来国内也有人引进了这种模式,对全国的大学进行非官方的排行。尽管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反对这种来自民间的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但客观上,各家高校还是非常重视这种排名的,而社会公众也需要这种评价体系以供报考择校时参考。

排行榜作为一个新闻炒作热点,首推胡润的财富榜。他的贡献在于让非官方的排名成为公众事件与舆论焦点,事实上,按照中国现行体制,是不可能有任何官方机构出面组织个人财富排名的,每年一度的富人榜成为一个评价标准,企业家也乐于参与其中,虽然依据与结论都非常可疑。这说明了任何行业都需要评价体系,哪怕是明显不科学或不准确的评价体系,也聊胜于无。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新闻教育阵营简单、高中低层次分明,而现在由于新办的新闻院系层出不穷,有些名牌大学新设了新闻传播学院,而其水平实力较之一些地方普通院校还不如,也有一些新办的新闻院系因为礼聘了专业高手办学,很快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并不为公众所知……。这些信息目前没有公开的渠道可以获得,对于学生来说,只能靠打听过来人与局内人,而这样显然会有很大的偶然性与主观性。

相对超然客观地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进行排名,只要指标与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分析方法科学合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当功德无量。

应加大客观评价的比重

不必讳言,“人治”在现今社会仍广有市场,新闻传播专业并不例外。当评价体系的主导因素是某些官员的主观判断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在很多单位依然是现实。在晋级与职称评定等环节,相当多的单位至今还在实行非量化考核方法,票决往往成为一种貌似民主的专权形式。而要根治这种弊端,就应加大客观评价的比重,也就是依靠外在客观指标来量化评价。

现在新闻教育界与学术界的评价体系,主要由教学、科研与著述任务等指标构成,比较简单明了。从真正的学术与理论高度出发,一个学者、出版著作的数量多少其实并不重要,然而,在质无从评判高低或者说有权做评价的人做不到公正无私的时候,量是惟一值得重视的标准。打分是最简单也最公平、最科学的方法,把相关因素量化指标进行考核评选。

在新闻业务层面,新闻工作或新闻作品的好坏,是需要有评价体系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各种新闻奖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重要的导航标准,遗憾的是,由于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把新闻奖变成一种行政权力而非专业评价体系,代表的是官方机构的价值观与专业标准,其结果便是近年来得奖作者、作品与新闻传播工作中最有影响、最受欢迎的从业人员、稿件成为两股道上跑的车,各行其是,基本上不交叉。一些在全国都极有影响的著名评论员、大牌记者或撰稿人、摄影师,有的甚至成为专业标志性人物,如新闻摄影师唐师曾,却无缘大奖。而很多获得大奖的新闻工作者,不仅公众几乎闻所未闻,就连新闻界同行也往往从未听说也未曾看过其作品!

造成这种怪现状的原因,就是在推荐送评新闻奖的过程中,各单位都采取的是领导拍板,而且选择依据主要是个人主观印象或偏好,基本不考虑传播效果、转载率等影响力因素。

专业头衔职务空壳化

在正常情况下,专业头衔职务应当是业内对同行的实力水平进行推测了解的最可靠的依据。如教授、博士,在欧美国家就意味着知识修养与专业造诣。然而,在中国大陆近年来盛行假冒伪劣之风,从商品开始,凡事都可以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劣币淘汰良币其势汹汹,专业头衔职务也是如此,假的甚至比真的还气势,特别是最近几年,假的比真的还多。既有地地道道的冒牌货,如学历造假或资格造假,最近法国爆出中国学生买文凭丑闻决非个别偶然现象;又有货真价实的、合法正式办到的假学历、假文凭,如中南某大学的博士不乏在职获得的,人可以在北京全职在岗,三年功夫就戴上了博士帽,价钱也不贵,八万元而已,多少有点权力就不难找到报销的机会。在职务职称上,论资排辈与靠关系提拔,导致出现新任命的副处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竟然仅为中专或大专学历,而新评的高级编辑也只有大专学历。社会发展进步到了21世纪,还会出现没受过高等教育的新闻专业工作者自学成材乃至超越了同一单位大有人在的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的同龄人这种情况,真是对教育事业、对新闻事业的莫大讽刺!诚然,确有能力和实绩而破学历破资历的破格另当别论。

西方社会不把新闻传播工作列为用职称来评定专业水平与地位的行业,与大学、医院完全不同。实事求是地讲,这或许更符合新闻传播业规律。

职称成为官本位的辅助手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闻单位开始评聘职称开始,这一关系到从业人员切身利益的专业评价体系,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弊端,愈演愈烈。职称评聘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已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质疑,而且评职称缺少复议或申诉机制,更没有类似于驾照年检的考核机制,成为一种终身制的待遇。职称成了有权位者必然拥有的职业荣誉头衔,而某些在职务与级别上无法安排的人,便以职称予以补偿。这岂非一种怪象乱象?

专业环境污染严重

当某些不是靠资格、条件与实力而是靠关系拥有专业头衔职务的人多起来之后,他们并不只是单纯地享受到本来不配得到的待遇,而是进一步污染恶化了专业环境。

由于新学科高速发展,拔苗助长,催生了一整批博导教授,流风所及,新闻传播专业如今很难凭一个从业人员的外在职务或职称评判其能力,常常是正高级职称不高于副高级职称,甚至不高于连评职称资格都没有的从业人员。

我很反感某些不学无术的同行把“学界”挂在嘴上。严肃的新闻传播学者对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的贫困早有共识。依我之见,目前优秀的新闻传播学者凤毛麟角,还远构不成一个新闻传播学界。

至今为止,全国范围内新闻传播专业能称职地开设硕士研究生层次课程的教授大概超不过十位,而事实上居然已经有了上百位博导!不言而喻只有误人子弟。所以有人说,现在新闻专业的博士并不比本科生水平高多少。

新闻传播处在变革时代,日新月异,不注意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即使是专家权威也有落伍之虞。在行业进步之后,靠吃老本得到学术教育界名位的人,抱残守阙,还端着权威的架子放不下来,就让学生们非议甚至蔑视了。

新闻传播专业有理论有思想的学者太少,炒冷饭的太多,说似是而非、冠冕堂皇的废话的太多,徒有虚名虚位。赵泓先生在出版社工作时,告诉我他正在编某人的书要出版,因为其专业头衔职务无懈可击,当时我很不以为然地发问:“连这种人的书你也出?”事过五六年,他承认我当时的评价是正确的――那真的是一本垃圾。

课题经费科研基金错位浪费

作为对新闻传播专业的鼓励与资助,国家设立了各种课题与基金项目。从学科建设与扶助理论研究的角度看,当然有必要也有效果。在历史新闻学、传播学或新闻理论等相对务虚的领域,还是有一定成果的。而在应用学科领域,不论是国家级课题还是省部级或校级课题,所付出的资金几乎完全是浪费掉了,这些年出版了数以百计鲜有读者、鲜有任何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所谓成果。课题成为知识垃圾制造的一个渠道。

如果梳理或回归盘点一下近年来应用新闻学方面的课题项目,不难发现一个共同之处,那便是这些成果根本没有投入实践,全是空对空的形式主义。即使是国家级课题成果,无论是广播、电视、网络还是报纸、杂志、出版方面的,哪家单位的哪些业务工作曾经受益于已经结题的车载斗量的所谓成果?事实上,这些名义上是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工作寻找对策或出路、研究问题与规律的课题,几乎没有从业人员会读,更没有从业人员参考或应用。某些课题项目其实已沦为打着学术研究幌子瓜分国家钱财的游戏,反正只要形式上符合规范,技术上正确,就可以交卷,事后又无须检验,也无考核程序。

国家基金与课题项目是对学科的很高层次的专业评价,至今总量并不多,好钢应用在刀刃上,一定不能再坐视浪费。从效果出发,有限的资金在使用时应当改革方法,应当改为奖励成果而不是申请立项后就拨经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需要大宗的技术设备等硬件购置,一个课题几十万元或十几万元,基本上都是变相的收入津贴。以奖代课题经费,奖励蛋而不是奖励鸡,有些鸡占着窝不下蛋,但因为占着窝,便有申请课题的资格与机会;与此相反,有些能生蛋的鸡却没有机会吃到官粮。长此以往,显然不利于新闻传播学术的真正繁荣和发展。■

曹鹏博士现任经济日报研究部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著有《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国媒介前沿》、《闲闲堂茶话》、《大师谈艺录》(一、二)、《传媒市场创意策划实务》、《把脉中国传媒》、《黄苗子说黄苗子》、《许鸿宾说许鸿宾》等专著十余种,亲手创办与参与创办或改造多家报刊,是若干媒介机构的咨询顾问。作者长期致力于媒介经济与市场研究,欢迎同行联系交流。

电话:013901034346

博客:.cn/xianxiantang

篇2

学通社

新闻写作指南

——

蔡红龙 喻帅明

学校常用领导一览

学校

游俊:校党委书记 肖湘愚:校长

李宗范: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田贵君:副校级督导 王绯:管委办主任

王晓彤:学工部副部长、校区学工办主任尚道文:校团委副书记向志文:校区学工办老师

田跃国:后勤处副处长、校区后勤办主任

外国语学院

彭正银:院长

刘宗湘:院党总支书记 张建喜:院党总支副书记 方芒:副院长谈宗凡:学工办主任

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庹清:院长

符铁军:党总支书记 田建林:副院长 唐纯翼:院工会主席 陈阳波:学工办主任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尹华光:院长 袁正新:党总支书记 晏海清:党总支副书记 吴永江:副院长 田金霞:副院长

刘水良:教工一支部书记 刘世雄:学生一支部书记 蔡建刚:学生二支部书记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卜爱华:院长 彭水英:党总支书记 邓万云:副院长

美术学院

舒湘汉:院长

王文广:美术学院党总支书 刘俊:副院长 贺伟:副院长 杜修望:办公室主任

彭茜: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周清平:院长、党委书记 徐洪志:副院长

新闻常用标题

1、单位+V+活动名称+活动形式

例:历史与文化学院举办“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法院”主题讲座

2、单位+V+序号+活动(序号选择使用,序号即第几届,哪一年的) 例:商学院举行首届民主生活会

3、单位+序号+活动+V

例: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2011级迎新晚会隆重举行

4、活动名+V(活动名字包含了单位以及活动内容的时候选择这种命名) 例: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成立暨2011“天马之夜”迎新晚会隆重举行

5、职称+人物/单位+活动

例: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来我校视察

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路平深入我校师范学院调研

6、人物+V+地点+活动

例:张建永做客州烟草局读书沙龙

肖湘愚校长赴张家界校区检查指导工作

7、事件标题(一般为全校性的事件一般用这种标题,因为不便说单位是吉首大学) 例子:我校2011级硕士研究生正式入学报到新任校长肖湘愚到任

8、创新标题(一般双标题,大标题为创新标题,小标题命名方式可选上面七种之一) 例:1副标题:为了“家”的温馨主标题 :我校2011年迎新工作侧记2副标题:抓住机遇明确定位打造品牌再上台阶

主标题: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一行来我校张家界学院视察

新闻类型分析

1、例行活动:运动会、篮球赛、晚会等

2、讲座活动:名师讲座、领导讲座、来宾讲座、商业讲座(可不报道)。 3、部署活动:领导部署、汇报工作,一般为一人部署或多人讨论 4、视察活动:外界人士、校级领导视察工作

5、访问活动:来宾访问、我校领导外访

6、特殊活动:非以上活动,具有突发性、临时性、条件性。

新闻常用动词

1、标题动词

调研、视察、召开、举行、举办、落幕、做客、指导、出席、参加、谈

结束、部署、走访

2、文章动词

讲话:致辞、代表、表示、指出、强调、提到、就??、赞许、认为、提出、要求 进程:参观、评价、肯定、赞许、随同、出席、担任、担当、沟通交流

新闻常用连接词

1、段落

会上??会后;(晚会、讲座)开始??结束; 2、语句

并、还、从??到??;先后

新闻材料

1、活动名称(全名)、主题。 2、活动时间、地点

3、活动人物、人物职称、人物数量,活动中人物角色(常见角色:评委、嘉宾、主持、观众)

4、活动流程,活动进行先后顺序,活动时长。

5、活动内容,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主题;讲座主要内容;晚会节目数量等 6、活动结果,最终结论,最后结果,获奖结果。

7、重要讲话,原稿原话,讲话神态、表情、语气、动作、气质(慷慨激昂、肯定、赞赏等) 8、活动背景,如讲座主题背景介绍、领导视察的背景、活动举办时的实时背景等。

新闻导语行文方式

报头:(本报讯 学通社 **** ***) 时间:**月**日

介绍活动:单位+地点+V+活动名称

活动+地点+V(活动名包含了单位以及内容,见常用标题4) 人物:【职称+人名】、【职称+人名】、【职称+人名】等+V+活动;本次活动由【职称+人名】主持。(人物过多时写三个人全职称,其余人代职称如校领导领导**、**;或者***、***等老师)

结果:【职称+人名】荣获***;【单位+人名】荣获***(一般是比较大型的活动放在导语中,小活动导语中不现实结果)

新闻主体行文方式

(一般以时间为序,这是主线,以下两种为写作主线) 1、人物顺序

一般用于会议、座谈会、交流会,出席领导较多的情况下。时间为主线,按发言顺序写每个领导的讲话。每段为一个领导的发言主要内容,对【总结性】、【指导性】、【评价性】等重要发言要记录原话。 2、地点顺序 一般用于视察、参观等活动。以时间为主线,按视察顺序写每处见闻。每段为一处参观地点,

对【评论性】、【指导性】、【总结性】等重要发言要记录原话。 3、只以时间主线

按时间来写,领导发言用一段、过程用一段、结果用一段,。 结果:获奖名单、得出结论、确定政策、活动收获。

新闻最后说明用法

1、行文方式 以“据悉”、“据了解”开头,或者直接写说明内容 2、内容

A、出席领导过多,可置于最后 B、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C、活动背景意义 D、活动影响

E、活动后续活动

F、人物介绍(一般不写据悉字样)

新闻要注意哪些

1、重点

A、活动的意义、目的、结果; B、讲话讲座的中心、思想、指导方向 C、人物的态度、发言、评价 D、人物的职位、身份

2、特点(例行活动要发现的)

A、活动流程与以往的不同,创造性,创新性

B、额外的活动环节:如外国语学院刘宗湘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加拿大代表与我校代表对唱本地歌曲。 C、背景不同

3、宣传性

A、要表现出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B、突出我校办学的进步与成功 C、突出我校办学成果的卓越 D、不良现象

4、真实准确

A、流程准确,顺序与事实相符

B、人物准确,名字、职称无误,无错别字

C、活动准确,活动全名、主题要分清,不丢字错字

D、结果准确:如获奖结果、比赛结果等不可任意乱写、乱猜,“也许、可能、大概”此类词不能出现在新闻中。

E、单位用全称,不可简称,用官方称呼。

如:错:旅院08信管2班,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08信管2班,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200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正: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2008级信管2班

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官方简称为信管,就不必要再写全称。以官方为准。

5、用词

A、不可夸大事实,尤其是事件的影响

B、不可用模糊词语,

C、数据不可夸大尽量准确,重要会议准确计数,讲座等活动用“400余人”等样式 D、职称变化,介绍时【职称+人名】,行文中【人名、姓氏+职称】

E、职称选择,选择最高职称的前两三个,或者与活动有关职称。人物重要其余职称放到末尾或新闻导读中。(新闻导读不用于消息,起到讲述背景,提高读者兴趣的目的)

F、动词要思考,动词要符合执行人身份,如学生代表发言不可用指出、指示,应用“表示”或不用。

G、注意标点,非人物原话不可用引号 6、宣传范围问题。A、内宣稿 B、外宣稿

7、注意新闻的公益性。涉及到商业企业或个人要慎重。新闻中一般不出现商业性的内容。 8、新闻消息中忌讳主观评论太多。

9、新闻的即时性。导语中切记不可出现年。 10、出席领导嘉宾顺序。一般按职位大小。

新闻写作规范化流程

1、采稿

A、确定写作目标

B、参加活动,到达会场,寻找重点亮点、特点 C、记录主要人物、流程顺序 D、记录发言内容,重点要原话 E、记录结果 F、索要资料

G、核对记录内容筛选素材 H、整理素材

注:CE是针对活动的流程,其它新闻适当选择流程。

2、编写

A、确定主题:表现哪一方面(见宣传性) B、选择文体:重要的用通讯,简单的用消息

C、命题:重要活动,意义重大新闻用双标题,简单的用常用标题 D、确定写作顺序:根据新闻内容确定写作顺序

E、筛选材料,讲话等内容的概括,讲话的原话选择性抄录。备注说明的内容

3、审查

A、核对格式:标题、报头、导语、内容、结尾 B、核对时间地点

C、核对人物、单位、姓名、角色。 D、检查错别字和用词不当,保障行文流畅

4、核实

A、对于材料与实际采访记录有冲突处及时向活动主办单位或本人核实。 B、完稿后考虑新闻影响,造成较大或负面的要与主办单位协商。

5、发稿

jsunewszjj@163.com

新闻摄影摄像镜头选取

1、活动全景

包括标题、主要人物、观众在内的全景,正面90度拍摄一张,60度一张。大小为标题条幅左右空余0.5cm-1cm,采用横版。录像时间(30S)。标题尤为重要,不可丢失,一般以条幅或LED屏形式出现。

2、人物讲话

每位讲话人物发言中的照片,包括人物单照与全景(讲话人物以及其它人物)。选取人物讲话并有示范性动作的镜头为佳,其中要有该人物桌前的名牌,90度、60度各一张。单人照片采景大小:坐姿名牌距底线0.2cm-0.5cm;站姿膝盖为底线、头顶距顶线不小于1CM。全景以主要人物为中心,忌拍半个人头。录像时间(10-20S)

3、观众

选取领导/老师观众,同学观众各一张。能表现出气氛。

4、亮点

活动中突出的特点,如晚会特色节目,人物讲话时热烈气氛、人物讲话本人情绪高涨等

5、环境

突出环境特点,照片中心仍然为人物,即新闻主要人物。能表明人物心理、观众气氛;能代表该地特点;能表示主要活动内容。

6、合影

活动开始或者结束时领导或领导与学生之间的合影。合影包含活动标题,全部人物。大小以标题为准,一般标题条幅顶部距相片顶部0.5cm-1cm。

7、注意事项

篇3

那么,如何通过新闻宣传策划活动,提高企业报品位呢?

出精品,策划“杯赛”活动

要提高报纸质量,必须出精品。精品,就是高质量的产品。报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精品是报业发展的力量,是报业繁荣的主要标志,是报纸质量高低的试金石。出精品,必须有精品意识,利用企业报的版面资源,在做好新闻内容的同时,策划各种“杯赛”活动则是精品意识的具体化、形象化。

从1995年开始,中国长城铝业报社就策划了以每年为一周期的新闻作品征文、摄影作品征文、文学作品征文(我们称之为“三杯赛”活动)。“杯赛”活动以协办单位的名称或产品名称、商标冠名,如与氧化铝厂联办的好新闻、头条好新闻大赛,我们称之为“氧化铝(产品名)杯”好新闻大赛,与机械厂联办的摄影作品大赛我们称之为“机械杯”(产品名)摄影作品大赛,与碳素厂联办的称之为“碳索杯”(产品名)摄影作品大赛,与电解厂联办的称之为“雪山杯”(商标)文学作品征文大赛,与热力厂联办的称之为“热力杯”(厂名)文学作品征文等。通过策划、实施“杯赛”活动,涌现出了不少精品。对于这些精品我们每年都评奖并开会表彰、发放奖金。其结果是一箭三雕:调动了记者、通讯员写好稿、拍好片的积极性;好消息、好通讯、好言论、好图片和优秀文学作品遍布各版面,美化、优化了各版面,提高了整体质量;征文作品成了上报好新闻的“主力军”和拿奖的“硬件”。在每年送往国家、省、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好新闻中.“杯赛”获奖作品占95%以上。获奖率也在100%以上。

出重量级作品,策划重点报道和连续报道

重点报道是提高报纸质量的突破口。重大活动报道要有高度、有创新。这类报道的策划,首先要对重大活动的背景和意义有准确的判断,然后再来确定报道基调、报道内容、报道规模。就企业报而言,就是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实际运行中的难点和职工关注、关心的热点搞策划,突出重点,消化难点,聚焦热点。

2001年是长铝公司的创新年,我们精心策划采访创作了连续报道《共和国骄子长城铝》(上、下)、大通讯《创新总会赢》,追溯公司的发展史,用大量生动的事实,说明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起到了很好的鼓动引导作用。为配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工作和中铝公司倡导的先进生产力在中铝公司的实现方式和途径大讨论,我们及时策划了长篇通讯《来自长城铝的验证》,对长城铝这几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和成绩进行了全面报道,使职工充分认识到中铝公司倡导的先进生产力在长城铝的实现方式和途径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长城铝的验证,从一个点上说明了中铝公司开展的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反映企业新型劳模形象的长篇人物通讯《“金点子”点石成金》,不仅树立了张点这个长城铝新时期劳模的形象,同时也向劳模、职工提出了一个奋斗方向,要做技术型、知识型劳模。这篇人物通讯发表后,在公司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人们对劳模新特质的思考。我们抓住时机又策划了一系列评论员文章,评点“金点子”张点对技术的钻研精神、对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对事业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使张点的典型事迹被广大职工认可,出现了学习张点精神、钻研科学技术、敬业爱岗,为国企发展作贡献的“张点现象”。一时间张点成为新闻人物,而受到市、省、国家的重视,后被评为省劳模、全国劳模。形象策划使长城铝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系列策划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点亮“眼睛”,策划言论

言论是版面的“眼睛”,是报纸版面吸引力之所在,它鲜明地体现了报纸在每个特定时期的舆论导向。要使每个版面都有吸引力,就要点亮每个版的“眼睛”,使每个版都“一闪一闪亮晶晶”。

在四个版点亮“眼睛”。一版策划了“本报评论员文章”;其他版面也策划了言论专栏,如二版的“百家言”、三版的“你说我说”、四版的“天地炉”。一版刊发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主要结合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出台的重要政策、重大举措而撰写,以引起职工的重视。二版的“百家言”针对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有感而发。三版的“你说我说”主要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建设、法制建设等来讨论,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四版的“天地炉”主要是文学评论和人生感悟。一时间各版“睛光闪闪”,一片明亮。

围绕中心,策划好栏目

近年来,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我们还策划了一系列好栏目,如“企业明星谱”、“创业之光”、“百家言”、“主人翁”、“市场回顾与展望”、“校园晨曲”等,涉及生产经营、思想建设、文学创作等方方面面,为新闻宣传开拓了一方方新天地。第二版的“主人翁”栏目主要宣传生产一线的典型人物,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这个栏目反映了在生产一线默默奉献的先进生产者、“双文明”职工等先进人物,展示了他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主人翁形象,树立了不少“一线”标杆。一线职工反映良好,他们说:“‘主人翁’让我们看到了身边的主人翁,很亲切,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市场回顾与展望”栏目刊发紧贴市场的经济分析文章,如公司的主导产品在市场的走势,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企业大宗原材料的市场现状与预测等,这个栏目架起了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职工与市场越走越近,增强了他们的市场意识。

篇4

唐微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年 龄

26岁

政治面貌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轻度近视

身高(厘米)

159 cm

体重(公斤)

25 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兰州市

技术职称

最 高 学 历

本科

现居住地

甘肃省

毕业时间

2011

求 职 状 态

目前正在找工作

电话、手机

1351798****

EMAIL

个人主页

地 址

邮编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7年7 月 至 2011年7月

西北民族大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本科

专业描述:

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新闻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网络新闻编辑、网络新闻学、媒介批评、传播学概论、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等。

任职公司名称: 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 。

采访部实习生

工作职责和业绩:

主要跟随指导老师采访新闻,并负责配合老师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所属部门是广播新闻中心。

任职公司名称: 中国移动兰州分公司 。

业务代办员

工作职责和业绩:

负责高校新生入学后移动电话卡的办理和开通,协助区域经理拓展新客户的同时,巩固老客户。

任职公司名称: 甘肃陇视文化传媒公司 。

实习生

工作职责和业绩:

实习编导,负责编写分镜头稿本和策划方案,并与摄像师和主持人的沟通协调,共同完成节目的拍摄。

任职公司名称: 兰州阳光电脑学校 。

2009年8 月 至 2009年8月

兼职业务员

工作职责和业绩:

主要在大一新生开学之际,负责向新生介绍兰州电脑培训学校的主要业务范围,并介绍计算机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帮助新生报学习班,同时完成新生的报名工作。

任职公司名称: 吉林辽源丰源肉联 。

2007年6 月 至 2007年8月

兼职服务员

工作职责和业绩:

主要是负责店内的产品的介绍与销售工作,同时,尽可能的帮助消费者了解店内的特色产品,帮助顾客完成选购过程。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发展网 。

见习记者

工作职责和业绩:

网络编辑,见习记者,负责稿件的上传、新闻图片处理、稿件的编辑、新闻的采写等。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现从事职业:

现职位级别:

学生

期望月薪:

2000-3000元

目前月薪:

面议

可到岗时间:

1-3个月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南昌市(含区市县)

欲从事行业:

电视/媒体/影视

欲从事职业:

导演/编导、影视策划/制作人员

技能特长

在校三等奖学金。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第二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兴趣爱好

自我简评

篇5

甘先生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年 龄

22岁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良好

身高(厘米)

170 cm

体重(公斤)

58 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抚州市(含区市县)

技术职称

最 高 学 历

大专

现居住地

抚州市(含区市县)

毕业时间

2011

求 职 状 态

目前正在找工作

电话、手机

1589xxxx/1589xxxxxxx

EMAIL

个人主页

地 址

暂无

邮编

344506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8.9 至 2011.6:

宁德师范学院

==文学·新闻传播·文科== 新闻采编与制作 大专

就学城市:

宁德

专业描述:

主修课程:传播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新闻摄影,公共关系学,中国文化概论,广告学。

任职公司名称: 宁德市委宣传部 。

行政文员

工作地点:

宁德

工作职责和业绩:

担任市委宣传部宣传科文员,主要负责办公室公文的处理,传真,打印复印等,负责协调沟通各个单位,配合好市里面的有关活动,实习的几个月期间,顺利的完成了市庆的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的筹备工作,和辉煌成就图片展的准备工作,使的市庆系列活动顺利的举行,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任职公司名称: 宁德市金国酒店 。

2009.6 至 2009.9:

收银员,仓库管理员

工作地点:

宁德

工作职责和业绩:

担任酒店的收银员和酒水的销售员工作,在两个月的暑假兼职过程中,使酒店酒水的销量在两个月时间创历史新高,深的老板和经理的夸赞~~

任职公司名称: 动感地带移动营业厅 。

营业员

工作地点:

宁德

工作职责和业绩:

担任移动营业厅的营业员,主要负责移动业务的推广和办理,预存话费和充值,在职的两个月期间,移动营业厅的业务比前几个月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为营业厅创造了更多的市场价值,扩大了营业厅的市场占有率!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

现从事职业:

文员/文档管理

现职位级别:

学生

期望月薪:

面议

目前月薪:

面议

可到岗时间:

1-3个月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南昌市(含区市县)、抚州市(含区市县)、广州市、深圳市

欲从事行业: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

欲从事职业:

文员/文档管理

技能特长

责任心强,有独立工作能力强,吃苦耐劳,有团队精神。 具有良好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做事细心和有条理,尤其胜任拍摄、后期制作、资料整理,文件管理等方面工作。 图片拍摄和图片处理能力较好,善于写作,逻辑能力较强。 精通word,excel.ppt等office软件。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第二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兴趣爱好

平时喜欢摄影,写作。喜欢上网看新闻,看电视。关心国内外大事。

自我简评

篇6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单位,同一职称,其评定的要求有也都不一样。所以作者需要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发表,也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评职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单位相关方面的要求。

由于发表论文对于作者晋升职非常重要,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要一定要慎重,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假刊,套刊现象,让很多作者真假难辨,花了钱没评上职称,且错过评审时间。对此提出常见的职称问题,具体如下:

假刊指的是在新闻出版总署查阅不到的,各大数据库也没有收录情况的刊物。多为个人自己定义的刊名。套刊指的是一本刊物确实存在,新闻总署也查得到,知网已经全文收录,但又有相同的名字刊物出现,不过在任何数据库检索中找不到检索资源。电子期刊顾名思义就是电子类型的期刊,如果说电子期刊也是有纸质出版的,这都是混淆概念。作者千万要留心,提高警惕。

那么如果真的有职称需要,作者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去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备案情况,如果名字后面还有“电子版”字样,则要谨慎处理。如果自己还是不放心,可以寻求职称论文的帮助。据所知,大部分的职称机构都是免费给发表作者推荐刊物,并提供正规刊物的相关信息的。   

篇7

参照这一理论框架,新闻教育的出现和发展被视为新闻业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尽管获得新闻业的从业资格不需要像医生、律师那样通过专门的考试并领取从业执照,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事新闻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而获取这些技能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专业的训练。并且,更重要的是,作为整体来看,新闻行业有业内公认的典范,有它的道德标准和职业信条,并有专业组织阐述和执行这样的行为规范,因此,新闻业被视为正在走向专业化的行业。

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媒体改革具有相近的脉络。一方面,政治思想和宣传导向、文史哲基础和新闻专业理论与采写编评等实务训练,始终是目前中国新闻教育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媒体改革的推进和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各类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快速崛起的同时,新闻学科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调整和变化。但是,在传媒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教育是否能够满足中国媒体现实发展的需要,是否对提升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起到重要作用,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对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看法

在调查样本中,超过一半的从业者在报考大学以前(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就已经萌生了将来从事新闻工作的想法,其中广播媒体的从业人员最为明显,达到了63.5%。在问卷所列出的各个阶段中,“高中阶段”是从业人员产生从事新闻工作想法的最重要阶段(26.00%);其次是在“就业之后”(24.60%)以及“报考大学时”(20.20%)(参见【表1-1】)。 【表1-1】新闻从业人员何时产生从事新闻工作的想法

总体样本 报纸 电视

广播 上小学时

11.30 12.50 10.30  4.90 上初中时

13.70 11.50 14.10 29.30 上高中时

26.00 25.00 28.20 29.30 考大学时

20.20 21.30 19.20 14.60 就业以后

24.60 25.70 24.40 17.10 其他

4.10  4.10  3.80  4.90 加权平均数* 3.34  3.38  3.35  3.1 (*加权平均数按照“上小学时”为1,直到“就业以后”为5,并将其他作为缺省。)

如果将这一情况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科背景进行交叉分析,调查发现,接受过正规新闻教育的从业人员中,萌生从事新闻工作的想法最重要时期为“上高中时”和“报考大学时”,而未接受过正规新闻教育的从业人员,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参加工作之前尚没有从事新闻工作的想法,而在其他的四个阶段产生从事新闻工作的想法的人数大都在15%左右,比较接近。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新闻从业人员对于新闻工作的向往更多的是产生在就读大学以前,这种向往往往会影响到他们报考大学时的专业选择。换言之,大多数从业者之所以接受正规的新闻教育,乃是因为他们抱有投身新闻业的志向。而那些在就业以后才产生从事新闻工作的想法的从业者,则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新闻教育。

二、职业伦理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形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个体的新闻从业者自身基于对新闻业角色和社会功能认知的道德和伦理准则,其二是包括新闻教育和行业典范在内的其他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中,新闻从业者认为对于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观形成有最大影响的三个因素是“交往过的老新闻工作者”(3.71)、“家庭成长的环境”(3.70)和“专业领导如编辑、制片人”(3.48);其次是“同事同行”(3.47)、“西方著名新闻工作者”(3.26)、“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3.25);而不同学习阶段的老师包括大学新闻专业的老师,对于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观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见表【2-1】)。 【表2-1】对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形成影响的因素

总体样本 报纸 电视 广播 交往过的老新闻工作者

3.71

3.67 3.82 3.75 家庭成长的环境

3.7

3.65 3.91 3.68 专业领导如编辑/制片人

3.48

3.47 3.61 3.31 同事和同行

3.47

3.48 3.53 3.26 西方著名新闻工作者

3.26

3.26 3.33 3.13 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

3.25

3.29 3.16 3.17 大学新闻专业老师

2.88

2.84 2.99 2.97 大学非专业老师

2.66

2.63 2.91 2.41 中学老师

2.46

2.47 2.49 2.33 (1表示影响很小,5表示影响很大)

在不同专业背景的新闻从业者之间,影响其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观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别。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认为最大的影响因素为“家庭成长的环境”,其次是“交往过的老新闻工作者”和“西方著名新闻工作者”;而其他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认为最有影响的三个因素是“交往过的老新闻工作者”、“家庭成长的环境”以及“专业领导”。但应该注意到,从整体上看,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对“西方著名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力的评价排序,要远高于非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参见【表2-2】)。

【表2-2】不同专业背景的影响因素

新闻专业

非新闻专业 1 家庭成长的环境

3.83 交往过的老新闻工作者 3.82 2 交往过的老新闻工作者 3.59 家庭环境

3.62 3 西方著名新闻工作者

3.46 专业领导

3.51 4 专业领导

3.45 同事同行

3.49 5 同事同行

3.44 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

3.22 6 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

3.29 西方著名新闻工作者

3.10 7 大学新闻专业老师

3.27 大学非新闻专业老师

2.75 8 大学非新闻专业老师

2.54 中学老师

2.49 9 中学老师

2.44 大学新闻专业老师

2.46 (1表示影响很小,5表示影响很大)

三、对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必要性的看法

对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是否必须经过大学新闻专业的学习和训练这个问题,有71.7%的新闻从业者认为没有必要。在不同的媒体之间,存在着细小的差别,电视媒体的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专业教育的认可程度稍高于其他媒体从业者。而在不同专业背景之间,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要比非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对于新闻教育所提供的专业学习和训练的认可程度要高一些(参见【表3-1】、【表3-2】)。 【表3-1】优秀新闻工作者是否必须接受大学新闻教育

总体

报纸 电视

广播 需要接受大学新闻教育的专业训练 28.30 28.20 30.30 25.00 【表3-2】不同专业背景对“大学新闻教育”的看法

新闻专业背景 非新闻专业背景 需要接受大学新闻教育的专业训练

34.90

22.20

而对于成为一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所需要的专业实践的长短,有42.5%的新闻从业者认为只要有两年以下的专业实践即可,只有将近10%的从业者认为需要5年以上的专业实践方可。在不同的媒体之间,电视媒体的从业者相对于其他媒体,认为需要更长时间的专业实践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 【表3-3】需要多长时间的新闻业务实践?

总体

报纸 电视

广播 三个月

2.70  2.00  1.30  0.00 半年

12.30 12.60  6.70 10.00 一年

27.50 31.20 26.70 30.00 两年

28.20 26.60 29.30 32.50 三到五年

19.90 20.10 24.00 20.00 五年以上

9.60  7.50 12.00  7.50 加权平均数* 3.79  3.72  4.04  3.85 (*:“三个月”为1,…“五年以上”为6,下同)

在新闻专业背景和非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之间,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并没有显著差别。总的说来,相对于非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而言,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认为成为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所需要的专业实践时间要稍微长一些。

而在回答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是否必须接受新闻专业教育时,想法截然不同的从业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认为成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必须接受大学新闻教育的从业者,对于专业实践长短的评价,只比那些认为不需要接受大学新闻教育的从业者稍微长一点。

对于“至少需要多长时间的新闻业务实践”这个问题,同年龄、学历、从业年限以及职称职务等因素做相关分析之后发现,年龄越大、职称越高的从业者,认为成为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更长时间的新闻业务实践;而学历越高的从业者,则相对认为新闻业务实践的时间就越短。

四、对新闻教育中知识和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评价

总体上,新闻从业者认为,新闻教育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训练,对于从事新闻工作和培养理想中的新闻工作者还是比较重要的。相对来说,新闻从业者认为在新闻教育中最应该培养和训练的依次为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其次是掌握广博的知识以及把握宣传导向的能力;再次则是新闻采写编评等专业技能以及文史哲基础,同时新闻教育还需要让从业者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此外,也应该掌握新闻之外某领域的专门知识。相对而言,比较不被看重的包括电脑技能、新闻职业伦理和新闻理论(参见【表4-1】)。 【表4-1】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看法

总体 报纸 电视 广播 分析问题能力

4.59 4.55 4.63 4.78 语言表达水平

4.44 4.37 4.68 4.51 广博的知识

4.35 4.31 4.49 4.45 把握宣传导向的能力

4.13 4.1  4.2  4.18 采写编评等专业技能

4.05 3.99 4.18 4.15 文史哲基础

4.02 4.01 3.99 4.2 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

4.03 3.84 4.08 新闻之外某领域专门知识 3.88 3.86 3.83 4.1 电脑技能

3.53 3.5  3.46 3.88 新闻职业伦理

3.5  3.5  3.41 3.63 新闻理论

3.13 3.1  2.99 3.59 (1表示不怎么重要,5表示极为重要)

在不同媒体从业者之间,对于上述各个方面知识和能力重要程度的认知没有太多的不同。较为明显的是电视从业者认为语言表达水平是最应该培养的能力,其次才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同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有关。而广播媒体的从业者总体上对于上述各个方面知识和能力重要性的评价要高于其他两类媒体的从业者。

在不同专业背景的从业者之间,对上述各个方面知识和能力重要性的排序基本一致,稍有差别的是新闻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对采写编评等专业技能重要性的排序比非新闻专业背景从业者要高一点,而对新闻职业伦理重要性的排序却低一点。

若将年龄、学历、从业年限、职称、职务等因素引入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越大的从业者,对于“文史哲基础”、“把握宣传导向能力”、“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闻理论”和“职业伦理”在新闻教育中重要性的评价越高,而对于“新闻之外某领域专门知识”重要性的评价越低;学历越高的从业者,对于“把握宣传导向能力”、“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新闻理论”重要性的评价越低;专业职称越高的从业者,对于“把握宣传导向能力”、“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职业伦理”重要性的评价越高,对于“广博的知识”及“新闻之外其他领域专门知识”重要性的评价就越低;职务越高的从业者,对于“把握宣传导向能力”和“职业伦理”重要性的评价越高。

篇8

社会新闻、草根新闻越来越成为百姓的看点,因其新闻采访、报道而引起的新闻官司也在逐年递增,2004年我台播报的社会新闻《平安镇华丰村农民李某某倒卖化肥被查处》引发了当地一位同名、同姓人士与我台打起了新闻官司。虽然我们胜诉,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直至今日我们的一些新闻采访和编辑的过程中我们处处加以防范,避免新闻侵权的发生。

那么在日常新闻活动中怎样避免侵权呢?

首先要求我们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了解新闻侵权的表象和实质。

新闻侵权有别于其他侵权行为。它是与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的。新闻传播是指使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媒介的传播。这就限定了新闻侵权区别于普通的口头造谣、诽谤的大众传播。新闻侵权往往限定在人身权,囊括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以及由此而涉及到的其他权利。一般是由侵权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介,发布不利于当事人的信息,对当事人产生不良影响和损害。

例如:记者道听途说,采访不到位、核实不准确就容易成为虚假新闻的制造者,很可能造成侵害他人人身权造成他人受辱;或者新闻工作者报道名人的逸闻趣事,未经同意侵入他人私生活区域对与公共无关的其个人信息、私人活动、进行公布、宣扬、播报等侵犯他人隐私权。

这些新闻侵权的行为人都是新闻工作者。新闻侵权的手段是媒介,而媒介传播的信息是由新闻工作者负责采编的,所以新闻工作者要对自己的采编信息负法律责任。如果发生新闻侵权,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是当然的。

了解了新闻侵权行为,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我们就可以避免新闻侵权。

一、防止侵害名誉权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内容失实,新闻评论不当、或故损毁他人都可能导致侵害名誉权。

1.防止新闻内容失实

如果新闻内容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新闻事实材料和新闻背景材料的失实,从根本上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当然这种“新闻”产生了严重后果就有可能造成新闻侵权。因此,新闻工作者要避免新闻侵权就当然要防止新闻失实。那么记者和编辑在实际业务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才是法律意义上的真实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1.1对采访内容进行核实。新闻采访完毕并成文以后,记者和编辑有义务对新闻作品中有可能出现的错误问题进行必要的核实。如被采访者的姓名、职务、事件的发生时间、经过等。

1.2提高批评性报道的证据意识。批评性报道最容易受到批评者的反对,所以在这种报道的采访过程中就要随时注意收集有关证据,也可以在当事人接受采访之后,要求被采访人在记者的采访记录上签字,或者直接采用现场同期声、录音等,这样就可以防止当事人事后矢口否认。

1.3要分析新闻来源的可靠性。一些有个人目的的信息源虽然有价值,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让新闻媒体成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而要保证媒体的公信力。

1.4对定性的结论要慎重。

在使用定性语时要慎重,只能真实表达职权单位的定性决定,不能臆测。如我们能从报纸上看到“犯罪行为”、“违法行为”、“罪犯”等用语,这是在我国的新闻工作中很普遍的现象,但是这些用语常常涉及到对事件的定性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新闻侵权。所以一般播报中不宜做这种结论,实在有必要下结论也必须经得起检验。与此类似的还有情感色彩较浓,容易伤害他人的词语,最好不用。

1.5台实行记者包口,这就要求包口记者要对所包报的行业有起码的专业认识,对很明显的专业错误要认识到。

2.防止评论不当

正确的新闻评论是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任何人不能在媒体上随心所欲的发表评论。如果作者的评论依据事实不真实、评论内容有失公正,尤其在批评报道中,就可能毁坏他人的名誉,从而构成侵权。防止评论不当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将报道和评论分开。

一些记者喜欢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边报道事实,边议论。让读者无法分辨客观情况和主观评论。如果这种评论涉及人格、尊严就有可能引发新闻侵权官司,自然也没办法获得“公正免责原则”的支持。

2.2要注重平衡报道。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政府、司法机关、职能部门还没有解决定性的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新闻报道就不能只反映一方的意见和立场,而要多方涉及,这就是平衡。

2.3报道要用事实说话。在表达记者意思时并不一定要用记者的话来说,要善于运用事实。

3.防止故意损毁名誉

故意损毁名誉,这是一种明显无视他人正当权利的行为。情节足够严重就会构成刑事犯罪既侮辱罪和诽谤罪,这是一种对法律尊严的挑衅行为,无所谓防止,当然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唯一要作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觉悟,了解法律,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依法办事,就不会犯这种严重的错误。

二、防止侵犯隐私权

通过对侵害隐私权的分析,我认为防止新闻侵害隐私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禁止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流氓、强奸的性犯罪案件的受害人的姓名、地址、和其它足以辨别当事人特征的事。

2.未经许可不能公开当事人已经成为历史的违法、犯罪历史及其不光彩的经历。公民的违法行为已经受到了制裁,社会应该给予其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果不适应的公开将会增加当事人的痛苦。除犯罪历史外,例如年少时被开除之类的历史等等也不宜公开。

3.不公开他人的财产状况,家庭生活,生理缺陷,疾病史。也不宜挖掘他人的婚恋情况。

三、防止侵害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

1.防止侵害肖像权

防止侵害肖像权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1未经本人同意不拍摄他人与报道无关的,不具有报道价值的照片和录像,防止侵害他人肖像制作的专有权。

1.2未经本人同意不在新闻中使用他人与新闻报道无关的肖像,防止侵他人肖像的专有权。

1.3未经本人同意不在新闻媒体广告,进行商业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照片与新闻资料照片的发表一般不构成侵害肖像权,因为新闻照片与新闻资料照片的发表目的是为了报道的需要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

2.防止侵害姓名权和名称权

在新闻报道中可能出现的侵犯姓名权和名称权的情况只有两种:盗用和假冒。

2.1当事人的姓名和名称,不愿意在媒体上公布,此时记者和编辑就应该尊重当事人的决定。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