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八上语文总结8篇

时间:2022-05-16 14:48:01

八上语文总结

八上语文总结篇1

1,教学态度还是挺不错的,每篇课文不能说总是阅读上五六遍,但也能先要求自己至少读个两遍.但对于重点的课文总能多读几遍,每个问题也总能经过多方的思考以达到让学生思考并思有所获的地步.在课堂上常常是走到学生当中去,尤其是学生在讨论时总是走到学生当中与他们共同探讨.在课堂朗读中要求学生读的同时,自己常常是先示范读一遍,以至于有的学生说:"老师这篇文章好像就是你写的."我自己觉得这个学期的教学态度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2,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本册书单元教学的性质很强,每单元都有一个相关的主题,比如议论文单元,小说单元,说明文单元……因此在教学中就注重让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并以每篇课文作为范例进行教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他们展开讨论,让学生有意识思考,有兴趣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的能力.每堂课都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好学生,知道学生喜欢课外的知识,于是每节课前就由我自己给学生讲一个课前小故事,让学生起来复述,并让同学讲讲故事讲了个怎样的道理或从故事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这样既锻炼自己的朗读水平,也让学生从小故事当中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还可以锻炼学生听课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课文的迁移积累也是本学期很注意做的一件事,每课都会向课外或生活延伸,作业设计也注意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的设计.即专家所说的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

3,作文教学也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命题灵活,形式也多样化了.比如本学期学生参加了军训和运动会,因此本学期就有两次作文有关这方面的,因是学生亲身实践的,写作中就多了几分真实性和真切的情感,作文水准也提高了许多.周记就让学生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做些摘抄写一写读后感,有时还有意识将课堂延伸让学生写在周记上.还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也有所区别,因人而异,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比如周记我让作文水平中下的同学就摘抄,而中等以上的同学就要踏踏实实的写每周发生的重要的大小事,或在摘抄的基础上写出相对应的感受想.而作文也有区别,一些有能力的作文字数就要求600字以上,而一些后进生则要求450字以上则可以.一课三练一部分可以只同学做第一,二部分,一部分同学则需全部完成.

4,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由于本地区学生受闽南音的影响,对语文的学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待语文科目较不重视,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只有多抓学生的优点,让他们意识到有人关注他们,有人在乎他.当然这种做法收效甚微,但我还是要关注他们,毕竟他们也是班级中的一员,在学习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我们的教育理论中有一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我不能放弃每一位同学.

5,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这学期准备了一节的视频案例课和一节的现场教学课,历时一个半月,几乎占去了我教学的一半时间,虽然个中滋味无人知晓,但我能积极参与这种有意义的教研活动,我还是感到很开心,毕竟作为一名党员,我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视频课的教学效果可能要差些,但毕竟我有花心血去准备,当然也为我上现场公开课作了借鉴,在这节视频课的教训上我在公开教学时,做了许多的改进,因此现场教学课才了的较圆满的结果.同时对这两节课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沉积了一份经验.

八上语文总结篇2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八上语文总结篇3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八上语文总结篇4

关键词:语法评述;研究内容;研究思想

陆俭明先生的《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这本书概括总结了中国80年代语法研究的成果,书中丰富的材料和明白的说理论证了中国语法研究中取得的每一项成就。

一、研究内容

这本书除序和后记外分为九大部分。第一部分是8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貌。这部分用12个小点来说明现代汉语研究范围的拓展,篇幅短小,却简洁明了。第二部分是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列举了各个时期代表人物及著作。第三部分到第六部分讲解了四种语法分析方法,分别是: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格和语义指向。第七部分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80年代来汉语语法研究更加注重自身实际,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注意形式和意义的结合。第八部分列举了十个值得注意的理论和观点,可算是全书篇幅最大的一部分,且每一方面都讲得比较详细。第九部分是结尾,在作者看来对8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可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对语法研究未来发展趋势作了自己的判断,并期待科学技术为语法研究服务和对80年代语法研究好风气的传承。

全书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可分成两方面:语法分析方法和理论及观点的总结。对应的内容分布在第三部分到第六部分和第八部分。作者在书中提到汉语语法研究从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系统语法、生成语义学、语用学中吸取了不少有用的观点和方法,说明这时期汉语语法研究发展欣欣向荣。鉴于这本书只是个小册子,有很多语法分析方法没有讲到,但能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等陆先生其他著作中看到细致的

讲解。

二、语法研究思想

(一)重视用例分析。

陆先生很重视用例调查,重视对语言事实的挖掘。他在书中也说道:80年代的语法研究同以前的研究相比较,从整个语法学界看,有一个很大的进步,那就是比较注重用例调查,重视对语言事实具体而又深入的挖掘。书中无论要讲解哪一方面,基本都用例子来说明,这充分体现了作者这一思想。像在第六部分讲语义格和语义指向的时候,举例用 “NP1+A+VP+NP2”格式中“A”的语义指向来说明,并花了大篇章来叙述,将“A”分类成AV、AN(AN又分为ANa和ANb),并针对每种分类用例子说明,由此分析出A语义指向的分析表。

(二)重视分析方法的探讨。

陆先生认为,每种句法分析法都受一定的语法观的支配,因而对语法研究会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陆先生十分重视分析方法的探讨。

相对于《十五讲》和《研究教程》来说,此书语法分析方法只列出了四种,但在讲每种分析方法时都注重用详细的实例来分析说明,且很多例子可谓经久不衰。在层次分析部分中,作者举了“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怎样切分的例子,书中细致地将现代汉语里指人的名词分成四类六组,并指出这些指人名词自相组合成偏正结构时有很强的规律性,并通过列举六条规则来断定要按照“父亲的父亲的 父亲”切分才是合理的。

(三)重视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向读者说明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作者在书中用了三个例子来说明:现代汉语中有几个疑问词、“更”与“还”的异同、“动+有”。 陆先生认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探求清楚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他很强调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地进行研究。他认为真正的结合是形式和意义互相渗透、互相验证。具体说,从意义人手时,力求在形式上得到验证,找到形式上的表现;从形式人手时,力求在意义上得到验证,找到意义上的依据。更值得注意的是,陆先生所说的“形式”不仅指分布、替换、变换等语法形式,还包括轻重音、语调、音节等语音形式。

(四)重视语法理论的总结。

陆先生在十分重视语言事实描写的同时也致力于语法理论的探讨与总结。叶蜚声先生在序中写道:“这本书是他从理论方法的高度回顾总结十年历程的力作。书中用丰富的材料、明白说理一步一步论证了中国语法学界在探索攀登中取得的每一项成就。”

在书中第八部分扼要介绍了80年代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提出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这些理论、观点、方法都是在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实际研究中提出来的,有些虽然还是不很成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对这些还是不很成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作者在书中集中列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语法研究的现状 ,能够用新理论、新思维来指导语法研究学习。作者并希望在这些理论成果基础上,90年代甚至是未来更长时间,汉语语法研究面貌有更大的改变,能够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这本薄薄的书高度回顾总结中国八十年代语法成果,从中可窥探八十年代中国语法史,又可了解当时语法研究的状况。对于我们学习语法的人来说,我们需要在研读这些书的时候学习语法学家们研究的方法和精神,才能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陆俭明,沈阳.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八上语文总结篇5

关键词:日语能力测试N1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词汇比较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34-03

一、日语能力测试与日语专业考试

目前国内较高的日语能力测试主要是日语能力测试N1和日语专业八级。日语能力测试N1是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测定日语学习者日语学习水平最高级别的考试。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中国国内测定日语水平最高级别的考试。

1.日语能力测试N1

日语能力测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及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于1984年建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并于同年开始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实施。到2013年,世界上共有64个国家、地区和日本的44个都道府县举办此项考试。

考试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级别,2010年起,由原来的四个等级改为N1、N2、N3、N4、N5五个等级,本研究参照的是《日语能力测试出题基准(改订版)》。日语能力测试N1要求掌握较高级语法(3000左右)、词汇(10000左右),除掌握社会生活中必须日语外,还需具备在日本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日语能力。每个级别的考试又分为语言知识、阅读和听力三部分。所有试题均为选择题。各级得分总分为180分:N1-N3各科为60分,N4-N5分别为120分和60分。日语能力测试是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测定日语学习者日语学习水平的最高级别的考试。

2.日语专业八级考试

在2002年以前我面向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部级日语水平统一考试。都是以日语能力测试的形式代行的。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结合我国日语教育的现状及时调整了日语教育的方针,制定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大纲》明确规定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强调了“听、说、读、写、译”五大要素的均衡发展以及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从2002年开始,每年6月举行日语专业四级考试,2003年3月开始每年举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共设定200分的试题,客观试题120分,占60%,主观试题80分,占40%。在综合试题当中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阅读理解、日本古典文学等,是对学生综合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检验。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规定,考试范围包括文字词汇5500个,另外惯用语230个,谚语330个。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中国国内测定日语水平的最高级别的考试。

3.考试目的与测试对象

日语能力测试Nl。其考试对象主要是日本国内和海外母语为非日语的日语学习者。近年来,日语能力测试的报考人员涉及多方面。报考目的除了测试日语能力之外,还运用于企业就职、加薪、晋升和资格认定等方面。

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目的是检查《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大纲所规定的八级水平所要达到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以促进大纲的贯彻执行,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对象主要为中国国内高校日语专业的日语在校学习者。

通过以上日语能力测试。与日语专业的考试目的和考试对象的对比能够发现。日语能力测试N1侧重于制定一个世界范围内承认的日语能力标准。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则侧重于检查中国国内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也就是检查学生的日语学习效果。由于考试的目的不同从而考试对象也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日语能力测试N1考查的对象是日本国内以及海外不以日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即以各种目的学习日语。并希望通过日语能力测试认可自己的日语水平的日语学习者。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考查的则是国内以日语为专业的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水平。

二、文字词汇部分的比较研究

由于日语能力测试N1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文字词汇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将从文字词汇部分的考试范围、考试形式和内容、出题方式等几方面对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进行比较研究,用以找到其异同点。

1.考试范围的比较研究

通过表1的比较可以看出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的考试范围有相当大的区别。文字词汇部分当中,日语能力测试Nl较强调汉字的掌握数量。需要达到3000字左右,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汉字量仅需1600字左右。由此可见。日语能力测试N1当中文字词汇方面的测试占据比重相当大,对处于汉语圈文化中心的广大中国考生有偏易之嫌,不利于衡量我国日语学习者的真实日语学习水平。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范围更适应汉语圈学习者的情况。削弱汉字的比重,加强常用语、惯用语以及谚语的考察,能够更为全面准确地衡量我国大学生日语的学习状况和水平.能够较为如实地反映我国高校日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不仅在出题范围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在考试内容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2.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比较研究

由于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目的与考试对象均有显著的区别。并且在出题范围上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具有明显的差异。下面分别就日语能力测试N1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作出比较,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列举。

在改革后的日语能力测试N1的语言知识考试部分.第一题为选择日语汉字读音,共6题;第二题为文脉规则,考查词义或写法相近的词的用法区别,共7题:第三题为替换词语,即考查近义词的替换,共6题;总分为19分,占到语言知识部分总分的32%。

从最新出版的《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版)来看,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文字部分总共10题,共10分。

该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A.音读词的汉字语法

B.读法较为特殊的音读词的汉字写法

c.音读词语的读法

D.训读词语的读法

E.[重箱i](前音后训)或[溻桶i](前训后音)词的读法

F.训读词的汉字写法

G.四字俗语的汉字写法

H.四字俗语的读法

通过表2和表3两个表格对比分析。日语能力测试N1的文字词汇考试部分。主要侧重日语汉字单词的读音考查和词义的辨析。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则相对减弱了此部分的比重。日语单词的读音考查部分也就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要注重相对特殊音读和训读单词,以及四字俗语的读法和写法。

3.出题方式的比较研究

由于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的考试目的、考试对象、考试范围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日语能力测试N1的出题方式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出题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笔者将以2013年7月日语能力测试N1的文字词汇试题和2013年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试题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在2013年的日语能力测试N1考试中,第一题是给日语汉字标注读音的选择题,原题如下(见图1):

日语能力测试N1考试语言知识部分第一题所考的六个单词分别为[愚加]、[巧妙]、[憩]、[需要]、[缓和]、[跻地],且多数为音读单词。

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第一题共十问。原题(见图2):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日语能力测试Nl的单词多数倾向于音读单词的考查。而日语专业八级考查的单词多数为训读或特殊读法的单词。而且也不仅仅是给汉字标假名,也有给假名标汉字的试题。因此,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恰当地考虑到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因素,能够更好地考查出我国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掌握情况。

其次,日语能力测试N1的第三题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第二道题前几问的出题形式基本一致,即为需找出词语相近的表达方式或词语解释。例如(见图3):

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第三道题的后半部分更侧重于考查俗语或惯用型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见图4):

日语能力测试N1的第二题和第四题侧重考查的是相近读音、意义词汇的用法及区别,例如(见图5):

除了这些客观题之外,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当中还涉及一些主观题,以及一些文化、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考查,这也是区别于日语能力测试的重要部分,在此不一一列举。

八上语文总结篇6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境 听力 应用

一、引言

在当前的英语热的环境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的普遍存在:在教学评估中,我们发现很多外语学习者,往往在听上表现缺陷,即使是专业英语学习者。在每年的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听力Mini-lecture部分得分率极低。这不得不引我们深思:“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二、英语专业八级听力mini-lecture简介

根据最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改革的要求,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大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2004年最新考试大纲的听力理解部分与原来的四项改为三项,具体如下:listening comprehension包括三小项:section a: mini-lecture(讲座),section b: conversation or interview(会话或访谈)和section c: news broadcast(新闻报导或广播)。section a: mini-lecture 本部分由一个约900个单词的讲座和一项填空任务组成。要求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然后完成十个填空。听力理解部分的录音材料内容广泛,语速为每分钟约150-180个单词,念一遍。这样就更是加大了听力的难度,其测试结果也往往不甚乐观。听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检测技能,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的section a更是一项综合性的检验,其目的主要是对其学者的综合能力的一个检测。一方面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对其瞬时记忆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心理都是一个综合的考察。总体来讲,这是大多参考者的难点,感到茫然和束手无策。其实更多的方法的问题,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系统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思想在英语专业八级听力mini-lecture的应用

(一)文化语境

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使用和发展。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英语所依附和产生的英语文化。比如:在价值观念上我们提倡集体主义,西方则提倡个性的发展;在风俗习惯上,我们中国见面多用“你吃饭了吗?”,英国人多用“今天天气如何?”来开展话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各国和各地区的特色文化以及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信息,将其用于解题中,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二)篇内语境

篇内语境就是传统的上下文语境。篇内的连贯,篇内的各个联系组成衔接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语篇。听到文章,将篇外语境和篇内语境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传统的方法把重点放在了词汇,词组以及语法方面,而忽略了上下文的作用,一般来讲,文章紧紧相扣,都会受到上下文的限制。从语篇组合的关系来讲,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阐释问题。微观层次:考虑到句子内部的构成关系,词汇的衔接,固定搭配,语音等。宏观层次: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句子和句子之间的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意思。

(一)微观层次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由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和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两部分构.那么在篇内语境的结构系统上来讲,我们需要关注到语言点,词,词汇,语法,发音等。理论知识给我们如何去听做了很好的指导,在考试中,我们可以先在系统中.,根据入列条件在可选项中进行系统的筛选,比如我们可以在词性的系统中作一些初步的筛选,一般情况下,介词后面如果是人称代词,我们常常在代词系统中选择人称宾格,而非主格。这样降低我们听力测试中的难度。特别是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时间短,速度快,能力要求高。在短时间里我们很难将听力文本完全记下,所以在最先看题和听力输入时,我们可以先分析和猜测在10个填空里面,根据系统的一般规则,进行初步的推断,降低难度。此外,从英语专业八级听力Mini-lecture的试卷分析,很多同学都会因为一些小的错误而丢分。比如:大小写,单复数,词性不清等。如果能将篇内结构系统与试题相结合,这样的错误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二)宏观层次

重点放在句子之间的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意思。通过历年专业英语八级测试听力Mini-lecture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10个填空中,一般来讲,出题者在第一段会把整篇文章的结构做一个大体介绍。往往不会过多的以听力材料的第一段设计过多的题目,这更说明了开篇第一段的重要性,这主要是想给听者一个完整的输入,使听者更容易在接下来的听力过程中把握整体和细节的知识。因为接下来的话语将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上文的限制,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要从篇内语境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我们如何有条理的做好听力笔记有巨大的意义,这也将进一步为我们对全文结构和意义的熟知做好铺垫。

宏观的文章结构总是层层递进,下文总是受到上文的牵制,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篇内语境牵制的一方面。因此在听力时,我们要意识的去注意文章的结构,预设重点。听的过程,特别注意第一段和每段的开始话语,这对后面的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结语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新时代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专业八级测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次检测。本文主要对目前在英语专业八级听力Mini-lecture “费时低效”的普遍状况用语境的知识进行分析,以及进一步探讨了其解题方向和对策。

参考文献: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八上语文总结篇7

【珍惜/优质文档,不负/钻石店铺】

(本文档共

4

】页/【

1258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上)

本学期,在各级领导的细心关怀下,在同行的大力帮扶下,在社区家长和学生的不懈支持下,我很好地完成了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就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X)班和八年级(X)班两个班的教学,因为是初次接触,开学初,我对班上的学生开展了全面的调查了解,一段时间之后,我逐渐发现这两个的班大部分学生基础既不是很好,也不是很扎实,学习不主动,对英语的兴趣不浓。相对于其他班的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上课不太积极,但接收能力较强。优生不多,中间部分的学生还行,后面部分学生多。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认真学习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程理念及学校工作计划,研究教材,开学初,认真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加强落实、反馈、总结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紧密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读和节选教材,围绕着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抓常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养成学生读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此,常抓在学习英语方面不讲究方法的学生,做他们的课外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才能学好英语这一问题。

(四)抓词汇和句型学习,经常进行听说训练,提高学生对记忆单词和句型的能力;

课堂内坚持组织学生的结对活动,鼓励学生多说多练。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每一单元中基本句型的掌握。注重作文教学,坚持把每个单元的写作从简单着手,并逐步扩展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三、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由于初次接触初中教材,对于整本教材处理时间上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新课结束的十分匆忙。

学生一时还不能反应过来,跟不上教学节奏。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重视程度不够。

在教材处理时,只注意到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确定,却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和教育。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继续加强政治学习,不断完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二)继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成绩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八上语文总结篇8

鉴于针对英语名词化在专八作文中的实证研究较少,为了尝试研究这一现象,笔者以2008年~2010年英语专八写作的评分样卷共为语料,共计17篇。其中界定17~20分的作文为优秀作文,13~16分的作文为中档作文。评分样卷是每次专八写作正式阅卷之前,阅卷组从考卷中挑出的几篇代表各个水平的典型试卷,供阅卷人员参考,是评分标准的最佳体现,因此保证了语料的代表性。另外,此次研究以王立非、刘英杰(2011)提出的整合性分类为标准(见表1,表2)。利用搜索工具UltraEdit-32以及Excel2003对专八写作语料库进行量化分析及对比分析。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2.1优秀作文与中档作文名词化使用分布对比

通过对18篇优秀作文和中档作文中名词化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出学生作文中名词化使用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上表的分析,可以得出两点:(1)优秀作文中名词化的使用数量大于中档作文中名词化使用数量,这说明优秀作文的学生比中档作文的学生更注重写作时对名词化的应用,而后者对名词化的使用意识薄弱,还不能熟练地将其应用到作文中。(2)优秀与中档作文在词汇名词化使用上的差距要大于句法名词化使用上的差距,这说明优秀作文的学生在写作时由于掌握了更多丰富的词汇量和词汇变形,因此更加注重词汇使用的简洁性、逻辑性,力求在语言表达上寻求亮点,而在句法名词化使用上,两类学生由于对句字语法的掌握程度大体相同,因而在句法名词化使用上无明显差异。

2.2名词化的具体使用分析

2.2.1从词汇名词化的分类角度分别对所选的8份优秀作文与8份中档作文进行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以从词汇名词化使用角度分别看出优秀作文的写作特点:(1)从总体水平看,优秀作文的学生可以高频率地运用各类名词化,而中档作文的学生对名词化使用欠缺;(2)动词名词化派生型在两类作文中比例最多,形容词名词化派生型次之,说明这两种名词化的使用是高分学生专八写作中常用技巧,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名词化在两类作文分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表现为,动词名词化派生在两类作文中的使用差距较为明显。

2.2.2从句法名词化的分类角度分别对所选的8份优秀作文与8份中档作文进行对比分析,如表3所示。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水平看,优秀作文的学生句法名词化使用在数量上要大于中档作文的学生,而且在各类名词化的使用上更加灵活,中档作文的学生较集中在to-不定式名词化和That从句这两种类型。可见优秀作文灵活的运用各类名词化结构,体现了考生对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而且更容易在专八考试中取得高分。

三、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