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摄影教学8篇

时间:2023-03-14 15:03:11

摄影教学

摄影教学篇1

关键词:摄影比赛;摄影教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J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25-01

摄影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会面临如何将摄影创作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拍摄实践中去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将摄影比赛创作实践活动应用到摄影教学中。

一、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重要性

根据笔者多年的摄影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摄影课程开始阶段对摄影充满好奇,并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可随着课程的深入展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渐退,摄影创作水平也不见提高。作为一名摄影专业教师,时刻想着如何使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幻化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拍摄水平。 笔者为了改变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一学期在课堂上大量引入摄影比赛,把摄影比赛课题化,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参加不同主题的摄影比赛,让学生保持对摄影课堂的新鲜感。同时通过比赛加强了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荣誉。

二、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成立参赛小组

笔者将团队做法引入到摄影课堂中,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不同参赛小组,并保证每个参赛小组实力相当,层次多元化。同时,每组选出参赛组长,组长起着组织和管理组员的任务。

(二)确立比赛主题

对于摄影教学而言,参赛主题的选定非常重要,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笔者根据教学上的需求,将比赛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校外比赛,二是校内比赛。

1.校外比赛。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摄影比赛征稿,通过校外摄影比赛引入摄影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证明自己,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同时能获取相关荣誉,为以后就业做好铺垫。同时激烈的竞争性和作品的丰富性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也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足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在笔者尝试把校外比赛引入课堂的第一学期,有幸带领学生获得了荣誉,如图所示,笔者指导孔德昌同学的作品《回眸瞬间》在“全国技工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阳光校园”比赛中入选国家决赛,并荣获全国优秀奖。

2.校内比赛。校内比赛主要是以组为单位,校内比赛主题的选定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主题的筛选。选题原则倾向于选择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场景和元素,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的观察提高审美,获得灵感。比如“校园青想”、“毕业那年”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在拍摄之前,笔者会根据拍摄主题予以说明和讲解,并为学生做示范,叮嘱学生拍摄技巧,主题表现等,尤其是对光影的捕捉和构图的选择。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表现有教师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奖的小组计入期末成绩考核。以比赛带动教学的新模式,既能让学生掌握拍摄技巧,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围绕比赛主题展开拍摄

通过教师对历届获奖作品(校外比赛)的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参赛主题的理解,围绕参赛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带领下展开拍摄。教师在拍摄过程中应全程参与,并亲自示范,鼓励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追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对主题的把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把参赛课题化引入教学的新模式,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最大地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是课堂教学效果进步的重要体现。

(四)开展参赛作品的最终评价

每个小组的比赛主题拍摄完成后,每组应对拍摄体会及作品予以总结说明,教师将总结汇总起来,并对每组参赛作品进行逐个点评。点评作品主要围绕主题表现、构图、光影效果等方面,通过点评作品不但能实现观点的共享,还能发现自身不足,并能丰富学生的摄影知识。同时,教师应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表现不理想的小组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对学习摄影的热情和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摄影技术水平。最后,教师根据比赛主题要求,筛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进行投稿。

三、结语

通过对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以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校内外各种摄影比赛,使得摄影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和升级。通过指导学生不断参赛,皆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摄影知识和较强的拍摄实践经验,同时能让学生获取荣誉,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通过构建小组、选题、拍摄、点评,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整个教学过程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实现学生在参赛中学习,在学习中参赛的循环教学创新模式,对摄影教学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摄影教学篇2

关键词: 相机高清拍摄 影视摄影教学 影响与建议

相机视频拍摄,最早应该出现在小型家用级相机上,是为了家庭使用方便,一个小小的相机既能拍照又能摄像,非常方便。原本这种纯粹为民用开发的技术是不会与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产生联系的,但随着高清时代的出现,单反相机开始涉足视频拍摄,高像素、高画质、低价格使得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成为一种潮流,从而开始对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相机高清视频拍摄的优势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是指基于单反相机的一种视频拍摄模式,其像素比最高能达到1920*1080。“世界第一个可拍摄视频单反机据说是尼康D90”①,而最当红的莫过于佳能5DⅡ。与传统摄影机、摄像机比,其自身优势:首先画质接近胶片,相机高清视频能轻松产生出浅景深,同样是1920*1080的像素比,摄像机上的HDV高清模式甚至无法与之比拟。其次镜头置换简单,单反相机经常需要换镜头,这是由摄影本身决定的。摄像机则不然,因为摄像机的镜头大多都是和机身连在一起的,除非达到广播级别。当然针对这一趋势,摄像机正在改进,索尼新推出一款可换镜头的专业级机型,不过这只属个例。再次携带轻松,可“摄像为主、摄影为辅”②,相机本身远比摄像机轻巧。最后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对于一名学生而言,性价比是最受关注的,用比专业级摄像机还少的钱制备一台更好的机器,这简直太棒了。学生的大量追捧对教学,特别是影视摄影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对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上的影响

1.拍摄技巧上的影响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对影视摄影专业教学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学生拍摄技巧上。传统的影视摄影教学无论是摄影机还是摄像机的使用,运动都是一个重点。运动分为被摄主体运动与机器运动两种。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对于运动的掌握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摄像机,其生产充分考虑到操作者对运动的把控,无论是业余级、专业级或者广播级,而摄影机拍摄电影,会考虑用大量辅助设备帮助完成运动,因此传统影视摄影教学过程是基于这两点展开的。对于相机高清视频拍摄,首先学生大多只会购买机器本身,相机的开发不同于摄像机,对于运动的把控很少。相机本身用于摄影,而摄影就是瞬间的艺术,不需要运动,而要让相机很好地运动拍摄,需要大量的辅助设备,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回避机器运动,而选择被摄主体运动,其结果是主体场面调度完成得很好,而一些最基本的推、拉、摇、移、跟、甩不能很好地掌握。

仰拍的忽视也在教学中出现,特别是低角度仰拍。这种镜头呈现方式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画面上也极具可看性,但是学生会主动回避或者完成度很差。原因在于相机的显示屏无法提供第一时间的回看画面,低角度下拍摄无法看到寻像器或者液晶屏,除非为相机额外配上一台监视器。

景深营造上学生在一味地追求。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会注重让学生从焦距、物距、光圈、快门等控制上营造景深。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景深控制相对容易得多,这是由于相机在这一块有着先天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学生对此较为偏爱,喜欢用来表情达意,甚至大量焦点变化的画面会出现在学生作业中。学生不去主观营造景深,而是通过机器轻松获取,这是很不妥的。

在声音的捕捉上,相机高清视频拍摄远比不上摄像机,因此学生需要同步录音,一部分学生完全指望他人,另一部分学生索性放弃同期声录制。无论哪种做法,都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2.作品风格上的影响

拍摄技巧上的厚此薄彼导致作品风格大受影响。普遍发现学生对于MV、剧情类作品,特别是言情片非常喜欢。我认为其原因是这类作品的情境营造,而情境营造是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最为拿手的。我们的MTV作品《心・自由》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字短片大赛最佳摄影奖,全片几乎没有机器运动,都在进行情境营造,压抑的、自由的、开放的、封闭的等,使用佳能5DⅡ拍摄,除了三脚架,没有辅助设备。

学生对于纪录片、动作类剧情片比较抵触,只有技术相对娴熟,特别是对于辅助设备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才敢于尝试。因为此类作品对于机器运动很关注。纪录片为了追求真实,要大量捕捉生活细节,许多镜头都在运动中完成,需要抓拍。动作类剧情片更是对运动有着很高的要求。

三、相机高清视频拍摄在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模式对于影视作品呈现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许多低成本作品的问世,特别对于当下微电影时代意义重大。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他们影视创造的“利器”,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但是在影像摄影专业教学中,我们必须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适度改进以适应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模式的实际运用。

首先要和学生强调相机与摄像机各自的优劣势,不要让他们盲目地为了相机高清视频而舍弃摄像机。试着将两种结合起来使用,创作一些将两者结合的作品。发挥相机的高画质和摄像机的运动性,以及对声音的高敏感性,取长补短,达到兼容并蓄。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目前相机高清拍摄和摄像机拍摄两者运用的领域,即什么样的片子适合使用什么样的设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以便在未来工作中游刃有余。

最后要适度加强辅助设备的训练,特别是与相机高清拍摄相匹配的辅助设备,有条件的话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制作小型摇臂、小型稳定器等。这样既非常有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此类设备的熟悉程度。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对于影视摄影专业教学既有影响又有帮助,如果能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让教学成果精彩纷呈。

注释:

摄影教学篇3

关键词:手机摄影;摄影教育;未来发展

信息化时代,手机的日新月异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貌,无论交流、出游还是日常生活物品的使用,都变得轻松便利起来。

1973年,马蒂・库伯发明了手机,为无线电通讯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1942年“大哥大”发明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庞大的物品成为那个时代的里程碑。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大哥大在各种制约条件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是GSM数字微波技术。通信技术大大提高,通讯技术大大提升。同时手机也在开始注重了其各项性能的个性化,其中就包括了现在购买手机的一项不成铭文的标准――拍照。

数字摄影从发明,演变到成熟,经历了几十年的光景。手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着。比如说,iphone4手机的拍摄功能就很强大,在拍摄结束后可以用相关软件对照片进行美化。有了手机,我们可以随时拍下来,用蓝牙或是无线传播到各个角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手机拍照?理由很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惠。

1 手机摄影的特点

摄影技术诞生于19世纪上旬,摄影的构造和成像质量在不断的改进着。从原来的银版到、胶片到现在数字感光芯片,后期制作从显影、定影,手动放大到现在电脑上的PS后期制作软件技术。相机越来越轻便,越来越智能化。进入二十一世界,获取图像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搭载各种拍摄模式的相机和手机玲琅满目。各种手机软件的出现,又使手机摄影成为一种生活的乐趣,更多人喜欢拿出手机进行拍摄留念。

1.图片语言的枷锁被手机摄影完全打破

对于摄影大师而言,拿着大型相机才能拍出高水平的作品,在当下,这种思想已经被取代。手机摄影已经打破了传统摄影对器材的高度依赖,用手机拍摄,恰恰体现摄影是“民间艺术”。摄影已经出现了常态化,证明了一句话:艺术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这不争的事实。

2.手机摄影把摄影图片回归自然

手机拍摄类似我们说的私密摄影,摄影者对待拍摄的态度又以前的客观呈现到现在发自内心的情绪的影像。随着人们艺术审美的普及趋势,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逐渐模糊,审美、艺术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也被消除。手机摄影对摄影语言的探索是一种实践性的表达,强调了摄影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3.手机摄影的传播样式多样化,速度快

数码相机的输出方式只有一种,需要用USB接口。但手机的输出和传播方式很多,比如蓝牙、WLAN、或者是彩信方式等等都可以。手机的传播速度能力对突发的新闻摄影类的图片拍摄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新闻传播受地域、空间、时间因素的影响,人力和传播手段的限制,用手机拍摄完成后,直接上传到社交网络,在现场感和时效性上就快人一步。现在这个躁动的社会,人们都喜欢什么都是快速。信息的分享、文化的宣扬都需要图片能高速度的传播出去,手机摄影就成功的做到这一定。这样的图片才有自身价值,未来摄影必将呈现快速分享传播的发展趋势。

4.手机摄影增加了摄影的宽度

手机摄影的目的是多样的,跟传统相机比,它的拍摄速度慢、成像质量低,正是因为手机摄影所呈现的不确定性、不完美性却代表了某些艺术的真实性。手机摄影是传统摄影的拓展和延伸,手机自身的特点改变了摄影表达的认识,摄影表达的转变有改变了未来的摄影发展,让未来摄影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2 将手机摄影的特点运用到教学中

摄影要求实践能力强,是一门混合交叉性学科综合性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摄影课程中,设备成为顺利完成学业的最大阻碍。有些院校的学生选修摄影课程,他们的选择处于对摄影的好奇和爱好,不会因为一门课去花高价钱买一部照相机,但又要完成老师所讲的理论内容,那么手机摄影便可以代替相机,来完成部分的学习内容。首先,摄影构图。摄影构图是摄影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衣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懂得基本的摄影构图的关键因素。为什么在同一个地方拍摄出的作品不同,没有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没有真正抓住主体,主体与配体的关系没有处理得当,造成主体不清,配体混乱的状态。

其次,手机摄影可以进行摆拍、抓拍。摄影教材中有对景物摆拍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用手机来完成。在老师的实践教导下,学会用灯光表现物体(景物),用手机拍摄你所表现物体的艺术效果。可能没有相机表现的那么琳琳极致,但也让学生们学会了运用灯光,来表现景物的特性。以为图像可以保存,讲好的作品可以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讲解,让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来体会学习中的快乐。再次,手机图片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而相机的输出只有通过USB接口。这样更方便的跟学生们交流拍摄心得,将自己拍摄好的作品通过媒介传播给大家,让大家共同分享。再次,摄影教程中PS(photoshop)的学习非常重要。用手机拍摄的作品,同样可以在PS中进行处理编辑。这样即学到了后期处理中难易不同的操作,又将自己拍摄的作品表现的更专业化、更艺术化。再次,手机摄影可以参加比赛。随着手机摄影的普遍流行,很多摄影大赛不再限制设备工具,只要有好的题材,有好的瞬间,只要你抓住拍下,那就是最优秀的摄影师。手机摄影大赛的出现,对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不再受到相机设备的影响,只在学习空空理论,可以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创造出优秀的摄影作品进行参赛,即鼓励学生把摄影融入生活中,‘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手机摄影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摄影教学的部分难度。也为高职学院开设摄影课程解决了不小的问题。这是值得老师关注的。手机摄影只能浅浅的学习摄影技法和摄影基本素养。但要真正学习摄影,无论从技法、内容上还是设备上,都要有基本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摄影专业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其实,学好摄影还应该注意掌握广博的知识和提高艺术品位,就像古人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参考文献

摄影教学篇4

一、影视摄像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凡是开设了影视节目制作、广播影视编导、影视传媒等相关专业的高校都开设了影视摄像课程。据了解,当前不少学校的影视摄像课普遍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难以适应社会要求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定位使教学目标与实际需求脱节。当前影视摄像课程的教学过程,存在两种取向:一种情况是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课堂理论教学,这使学生在能力的储备上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作为一名影视摄像师,他所掌握的摄像技术必须是专业的,是能够解决影视摄像种种问题的。另一种情况是完全定位于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仅把摄像当作单纯地使用摄像机,仅停留在技术性与工具性的实用性层面上,在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对摄像机的基本操作上,忽视了影视摄像人员应灵活地运用镜头,应该根据作品内容合理营造环境、光线、色彩等外部条件进行创造性的时空创作,也忽视了对摄像人员驾驭声画语言符号的方法与手段的培养。

2.教学方式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通常情况下,影视摄像课程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先讲授理论再安排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一是出现理论讲授抽象、枯燥不利于理解;二是实践操作滞后于理论学习,学生在实际操作时难免会出现遗忘的现象;三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性不强。教学方式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停留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知识传授,单纯采用“灌输”的方式组织教学,不能保证每个同学对操作要领的正确理解、运用,要综合地运用技能技巧更加困难。

3.教学学时有限而导致实践教学薄弱。影视摄像课在课时数上通常安排50多学时,最多不超过70学时。而且这些学时数中包含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讲授通常占课时总数的三分之二。因此,一方面,对于理论部分的教学,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选择最核心、最重要的知识进行讲授,不能完全展开,造成学生对理论部分的学习不全面、不系统;另一方面,实践操作的时间显然不够,这就限制了实践内容只能停留在一些较浅层次的操作练习上。

4.评价考核方式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和实践成绩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考试成绩所占比例最大,考试内容主要以教材、讲义和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题型主要以记忆性的客观题为主,而考查创新能力的主观题较少,经常出现诸如名词解释等陈述性题型,只需要考试前死记硬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导致了部分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还不能熟练地使用摄像机,更谈不上作品创作。

二、影视摄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影视摄像决不仅仅是一种特殊技能与技巧的操作,它更包含着美学、文学、艺术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影视摄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明确课程定位,进行阶段性层级式教学

影视摄像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培养能对摄像机运用自如,对取景构图、运动摄像、光影造型等诸多环节把握精准,能艺术地运用影视摄像装备表现主题的艺术人才。

影视摄像的课程教学可进行阶段性教学:第一阶段是对摄像机充分了解,包括其构造、性能、特点,掌握操控器械的方法;第二阶段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视画面在影视节目中的作用,了解影视画面的基本特点,学习影视画面的构图方式和造型手段,了解利用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造型元素以适当的方式摄录具有美感的影像;第三阶段是理解每个镜头画面作为影视语言的意义,掌握镜头语言的表达特点与表现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摄像技巧和镜头语言表现影视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为了顺利实现这三个阶段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应选择“理论+实践”的层级式教学模式。课堂中的理论讲授必须是为拍摄实践服务的,课程教学应采取教、学、做同步进行的方式,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层级式递进原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2.更新课程内容,理论学习注重集体研讨

摄像本来就是一门形象视觉艺术,理论讲授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摄像技术与艺术,能够根据影视画面主题的需要拍摄出优秀的作品。但如何把生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清楚地阐释出来,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呢?有学者认为“欣赏”水平的提高过程,是对摄像技术理论和艺术理论加深理解的过程。 (宋丽泽:《浅谈高校电视摄像课程的开放式教学设置》,载《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3期) 因此,可强化“画面语言”的教学功能,可根据授课内容精选的图片、影像作品制作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进行生动形象地展示,清楚地阐释其原理与原则。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视听同步和影视画面的时空观,了解影视画面的基本特点,可让学生多看国内外优秀的电影、电视,以及一些从网络上获得好评的视频,还可以选看一些同学们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优秀作品,也可以是不成功的案例。可将其进行片段加工处理,分别以一个故事情节、一组镜头、单个镜头,或一帧画面对影视节目构成元素与影视语言表述方法进行分解,有重点的分析讲解,将理论知识与这些影视作品联系起来。同学们一边观赏,一边分析,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吸取失败的教训,变抽象的理论讲授为形象直观的艺术作品欣赏,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画面特性,加深对艺术作品的创作感悟。对于影视摄像师或其他创作者而言,将意念转化为意象并通过视听手段形成可视形象,是他们艺术价值、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的真正体现,而这些形象也将影响到观众对作品的观赏与理解。 (《影视艺术摄像》,刘荃、吴鑫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页)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摒弃了传统教师的知识中心和权威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与创作热情,学生在其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创作能力、思维能力亦获得了提升。

3.适当增加课程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

影视摄像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应该给予较充足的课时数,教学内容应包含有理论层次、技术层次与创作层次,使学习者在了解掌握相应理论的同时,通过综合实践,理解并学会运用摄像创作的理论与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从而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特别是创作阶段,在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影视摄像实践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能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可以根据学生、设备、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将一些动手能力与责任心强的学生选为组长,对这些组长进行手把手的指导。根据小组的划分,除了一台摄像机作为教师在讲授时的教具外,将多台摄像机分配给小组长。首先让小组长按照教师的讲授进行相应结构部位的操作练习,掌握操作要领,这些小组长再作为“小导师”来指导本组组员的操作。

影视摄像课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对推、拉、摇、移、跟、甩、升、降、虚、晃及综合运动等拍摄方式的基本要领及主要表现力理解后,可要求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让学生体验到,从技术层面来看,拍摄的首要要求就是“稳定”,除此之外,画面的水平线应尽量保持“水平”,推拉运动时速度应注意“均匀”,起幅、落幅和瞬间暂停时画面构图应“准确”等,这些摄像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功力需要学生多练才能实现。实践初期学生可能更多的是模仿优秀作品的拍摄,但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学生能逐渐积累起拍摄经验,形成自己特有的拍摄感悟。此外,实践教学的组织一定还要注意及时给予讲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将学生所拍影像集中展示,共同赏评,学生从多角度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审视,明确各自的优缺点,并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制作影视节目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团队的集体努力。所以在实践操作阶段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人际交流的能力,可在各阶段为学生安排一个具体的实践任务,要求各小组独立完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引导各小组成员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渠道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彻底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激励功能

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无形的指挥棒,它将对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发展、内心深处产生深远影响。 (张京平、陆基斯、王红兵:《“发展性评价”在评定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工作》,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9期) 针对影视摄像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理论考试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摄像技艺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水平,单纯地摆弄摄像机也不足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像师。因此应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既注重学生的理论理解与应用,也注重学生的创作表达。新的评价体系应立足于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促进学生的发展。

具体的做法是一方面弱化课终的理论笔试,但也不可取消。原因在于影视摄像有自身的专业术语与理论体系,学生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是拍摄不出高水平的影视作品的。但理论考核应侧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鼓励学生用发散、创新的思维寻求多种答案;另一方面,强化过程评价,将学生每一阶段的实践作品纳入考核范围。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注重“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帮助同学看到拍摄的亮点,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拍摄中的不足,相互借鉴,并获得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与方法,取得实质性的进步。这种做法使考试不再是停留在鉴别层面,而真正实现了激励与反馈的功能,鼓励学生具有多元化的思维,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契合点,获得更好更高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能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相应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

结语

摄影教学篇5

关键词:广告;实验;摄影;摄像;拍摄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2-5419-02

Photography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urse Design

XIE Xiao-liang

(Institution of News and Dissemination, HAUT, 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s of advertisement photography and video recording ar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urse of Advertisement Photography and Video Recording. These experiment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ability of advertisement photography and the ability of description and expression with picture language, then consolidate their technical operation and skill of photography and video recording, promote students’level of professional advertisement creation and the creation ability of advertisement photography and video recording.

Key words: advertisement; experiment; photography; video recording; shoot

1广告摄影与摄像实验课教学课的性质和目的

广告专业摄影与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上机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优秀的广告摄影作品和影视广告片的拍摄工作,为以后的广告设计和制作、策划打好基础。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广告图片的拍摄与影视广告画面创作的技巧、技能.

根据实验指导书《广告摄影与摄像基础实验》安排,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广告摄影与摄像的基本理论知识,再通过各项实验的表现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摄影与摄像的基本技能和基础操作。

2主要实验设备和器材的配置

广告摄影:专业单反数码相机(尼康D700)、普通数码相机(尼康P500,学生用机和普通三脚架每人一台)、测光表、静物灯具、静物台、三脚架、快门线等。

广告摄像:专业高清摄像机(索尼Z5C)、专业摄像机(索尼DSR-PD198P,学生用机和普通三脚架平均2人一台)、60分钟DV磁带若干、三脚架、Premiere操作系统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平均2人一台编辑机)等。

3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广告摄影实验共分六个实验项目:专业单反数码相机、普通数码相机的操作和使用;景深及其实际应用;摄影曝光的决定;摄影的一些常用技巧;测光表、摄影棚灯具的使用;常见题材的拍摄等内容。总课时32学时,广告摄影理论知识8学时,摄影棚及室外拍摄训练24学时。

广告摄像实验共分八个实验项目:各种型号摄像机的操作和使用;摄像的画面景别、角度的拍摄;摄像的画面构成;广告摄像的拍摄方式;广告摄像的用光和表现技巧;广告摄像的镜头蒙太奇意识;综合摄像训练以及后期编辑等内容,总课时32学时,广告摄像理论知识8学时,室内外拍摄训练12学时,后期编辑12学时。

4实验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拍摄动作规范、图片聚焦清楚、构图合适、色彩适当;摄像画面清晰、匀稳、构图标准.

1)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边学边实践。只有充分掌握照相机、摄像机的拍摄技巧,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使用起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对于摄影与摄像课程来说,学生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家里已有传统相机、数码相机甚至数码摄像机,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摄影与摄像课没什么可学的或学习不够投入;而对于一部分从未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学生来说却感觉这门课程深奥难懂,他们甚至连数码相机为什么不用胶卷都不知道!因此给摄影和摄像实验课带来较大的困难。

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克服本实验课程概念抽象、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的教学困难,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操作水平。

首先要激励学生学习摄影和摄像的热情,鼓励那些操作熟练的学生和操作不熟练的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一帮一的模式,这样既能发挥那些操作熟练学生的特长,肯定他们的技能,挖掘他们的潜力,又能为他们的自由组合增加交流的机会而相互提高技能。其次,培养学生对摄影和摄像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实验教学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讲授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熟练操作和使用照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从需要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照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陌生感。

实践表明,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摄影和摄像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学习摄影和摄像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学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自身潜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摄影与摄像实验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注重教与学双向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自主选择拍摄题材,拍摄中遇到问题可单独进行交流解决,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扬。

例如,在上摄影实验课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摄影的热情:

①将好的作品在多媒体教室通过展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展示,充分肯定学生作品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信心。

②举办照片形式的影像作品展,让学生更好地知彼知己,一比高低。由于这种作品展是面向全校数以千万的师生,每一位学生都会珍惜难得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将促使其在拍摄实验中倾注精力和热情。

③举办网上影像作品展,让学生面向世界大舞台展示。

④鼓励学生投稿发表。

⑤鼓励学生经常参加社会上的一些摄影比赛和摄影沙龙活动,这样就能和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摄影技巧。

以上措施无疑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荣誉感、进取心,调动学生创作的欲望和热情,在实验教学中为他们搭起比武的大舞台。

3)广告摄影与摄像教学以课堂理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辅以观赏优秀作品,完成作业时的交流和进一步解决实际拍摄中的问题。

例如,在上广告摄像实验课时,在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摄像机的基础知识和摄像要领以后,就要求学生做一些广告拍摄的常规训练,比如景深的拍摄训练;角度的拍摄训练;画面构图的拍摄训练;运动物体的拍摄训练;长焦镜头、特写镜头、变焦镜头的训练;光线的训练;电视场面的调度训练和综合摄像练习等,在这些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用三脚架或肩扛,在室内外用不同角度和光线拍摄静物和运动物体。每人拍摄10个左右镜头,完成一个事件的叙述。

通过以上对摄像机的实际操作和训练,再利用多媒体教室,把学生的作品通过投影机大屏幕展示出来,教师现场分析效果并作指导点评。根据教学安排,播放几段经典广告影视作品,分别讲述这些广告片段在用光、景深、焦距、光圈、镜头、特写、蒙太奇意识和推、拉、摇、移、跟等各种表现手法以及广告策划的创意表现。同时要求学生在拍摄广告影视作品时,首先能够较好地运用画面进行叙述,表现自己的创意。能够较好地运用摄像的综合造型手段,完成画面的创作。学会写分镜头工作台本和拍摄提纲,要求提前写出创意策划、分镜头脚本、摄像阐述和拍摄计划。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掌握综合运用摄像造型的各种表现手法来独立完成影视广告创作的目的。

5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广告摄影与摄像每次平时操作和完成的作业进行综合考评,按18-20分、15-18分、13-15分、8-13分、0-8分五个等级评定成绩,具体等级标准如下:

1)18-20分:平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照相机、摄像机、测光表等器材的基本功能,并在完成的作品中有较强的广告表现能力和创意。

2)15-18分:没有熟练掌握和运用照相机、摄像机、测光表等器材的基本功能,但完成的作品中有初步的广告摄影或摄像的创意意识。

3)13-15分:能够掌握和运用照相机、摄像机、测光表等器材的基本功能,但完成的作品中创意欠佳。

4)8-13分:器材的掌握一般,完成的作品中大量应用数码技术制作而成,成了设计作品,但有较好的创意表现。

5)0-8分:拍摄、制作、创意都一般。

6总结

1)通过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照相机、摄像机、感光材料、灯具和广告摄影艺术语言的应用能力,提高广告的审美修养,培养对广告的创意思维,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摄影语言在表达物体的作用,达到传媒的作用。

2)实验中采取以理论为基础,以示范操作达到自己操作,结合完成作业时的实际问题,达到熟练使用器材,能较好地拍摄完成广告作品。辅以经典广告作品和影视广告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摄影教学篇6

摄影美学,是摄影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它是建立在摄影学和美学基础之上的、研究摄影艺术中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当摄影进入人们的生活,即与人类发生现实的审美关系时,摄影美学也就应运而生了。摄影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牵引着人类的视线去观看、去思考、去解读我们所生存的空间以及正在发生着的事件。运用摄影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文化行为,人的道德、价值、愿望、情感、智慧等人文特征都可以运用摄影语言体现出来。摄影美学课堂教学可以从“人文”角度发散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摄影与人的情感、价值观、生存态度之间的关系,关心人类的文化现象,对各种人文学科中蕴藏着的美的因素进行发掘提炼,并以摄影学科的直观形式展示出来。

摄影课堂上教授学生们摄影知识与技能的多少固然很重要。但更应该启迪他们对摄影的感觉,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感受,对人类悲苦感同身受的大爱。我们可以看看一些摄影大师们关于自己作品的表述。法国摄影家迦克昂利・拉帝格有句名言:“我用爱来拍照,所以我试着使爱成为艺术的对象……”出生于沙皇时代俄国的摄影师罗曼・维希尼克是推动《关心摄影》最为有力的人之一,而《关心摄影》的主旨是:“摄影为人间目击者,是一种报告性及记录性的工作,它要传达人性的课题,了解和关心是照片所要表现的重点。”

如果我们观看了这些大师们的作品,我们会深深体味到只有拥有一颗挚诚挚爱能够感知宇宙之博大、生命之美丽的感恩的心,才能够创作出如此撼人心弦的画面:如果我们了解摄影作品及影像文化在西方社会中持续、广泛而深层的影响,我们更会深刻地意识到摄影美学中人文情怀教育的迫切性。

很明显,学生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摄影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尤其是做人的根本。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摄影艺术的发展历史,具有欣赏摄影艺术的趣味和评价摄影艺术的洞察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摄影美学教育是包含在其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空荡荡的摄影教育,将会是怎样盲目的和不成熟的摄影教育,是与实际不相联系的空洞美学。

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注重技能培养以考虑学生的未来生存就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关注他们现在的想象力和情感世界将同样重要。摄影作品应该囊括了人生和自然的灵魂。而这一理念,正是通过摄影美学教育所要首先提及的。

今天的摄影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充分享受着日新月异的摄影科技成果,但却忽略了摄影过程中情感和精神的内容。由于没有普遍形成科学认识世界的方式。许多学生的人文情怀日趋淡薄。这是摄影美学教育所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更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道德、美好感情,令他们真正意识到:获得哲学、文学、诗歌、绘画和建筑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创作出优秀摄影作品的强有力的支持。

发掘学生的审美敏感度也同样是面对摄影美学教育时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拍摄实践中,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去感受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经历。去体会自然的美丽与世事沧桑……也就是说,要鼓励他们运用摄影技术把内心创造出来的或唤出的充满情感的美感很好地表达出来。在摄影美学教育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体验到的东西进行反思或思考,他们就可以把握自己或其他人作品中的情感层次,进而,将其转变成新的刺激。激发出新一轮的创造过程,产生新的作品。

摄影教学篇7

一、新传播环境下手机摄影现状

读图时代、数码器材的推广、影像爆炸使传统胶片退出市场。2012年1月19日美国柯达公司宣布破产申请,全球各大胶片生产商的相继退出,使胶片摄影彻底退出主流摄影市场。数码技术的冲击是巨大的,器材的飞速发展也远远超过了摄影本身。传播环境的改变,使媒体依赖网络发展十分必要。无论是原生态的媒介,还是新媒体形态,中国的主流传播媒介都在趋向多元化、网络化、移动化的方向发展。在新传播环境的影响下,摄影观念也在发生变化。高性能智能手机在市场中占据的巨大份额,足可以说明在移动媒体占据社会信息中心的地位中智能手机的重要性。图形图像软件的开发使更多的人热衷手机摄影,其便利性也为自媒体的图片信息提供来源。

在屏幕承载大众文化的时代,手机成为获取影像的工具之一。手机摄影存在着诸多优势。第一,其便捷性深受大众的喜爱。智能手机的开发使拍摄更方便,上网更便捷。大众只要把每天发现的新鲜事随手拍摄下来,便可以迅速上传到网上,第一时间爆料身边发生的新闻。图像处理软件的开发也使手机摄影的图像提供多种可能性。琳琅满目的图像处理软件弥补手机镜头以及功能的局限性,省去了复杂的图像后期处理工作,大众在拍摄身边的有趣事时,便可以非常快捷地制作出来,并上传到网络,使移动影像直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第二,隐蔽性为新闻摄影提供途径。遇到突发事件或小公平小公正的事件时,大众可以选择利用手机隐蔽拍摄,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手机拍摄为民生新闻带来了便利。

二、非摄影专业中手机摄影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中除摄影专业外,一般会开设摄影课程作为选修课。选修课上学生不具备数码单反相机等器材的教学支撑,如何将理论转变为实践,成为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间题。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手机摄影的便捷解决了教学中所要面对的困难。网络作为移动媒体的平台,为手机摄影作品的展示提供便利。手机摄影网长期征收手机摄影作品,在这里大众可以展现自己的作品,可以看到手机摄影作品展,可以浏览到优质手机摄影师的经验之谈,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拿来参赛。网络为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机会,也让摄影课程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保证器材完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手机来进行实践,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创作,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并做到积极创新。

微博、微信、QQ空间为年轻人提供发表个人信息的平台,足小出户就能了解到朋友的现状以及心情。这样的便利及信息传递的迅速,和手机摄影是分小开的。手机拍摄是年轻的大众每天都小可或缺的娱乐项目之一,如何利用角度拍摄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软件来修补,是每一个手机摄影爱好者都要解决的间题,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同样存在这些疑问。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摄影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之一。

三、摄影课程中手机摄影内容的教学方法探讨

1.将传统理论与手机摄影实践相融合,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进步、数字技术的更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出现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先行,只有在理论吸收消化的同时,才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为实践服务。但现在关于数码摄影的书籍品类繁多,虽然大部分的书籍放弃了传统摄影这一部分,但是在数码摄影方面出现更新慢等间题。如何丰富教学内容,使摄影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是摄影课程中需要思考的间题。

数码摄影教程等书籍中主要针对单反相机的讲解,例如镜头的应用在使用单反拍摄时会涉猎到,但是在手机摄影的教学部分却几乎涉及小到。手机摄影讲究构图、用光,有时依赖后期制作,所以在教程中应结合这几个部分做深入细致的讲解,才能更具有针对性。

艺术的发展速度是小可估量的,摄影艺术也是如此。摄影教程中多数都是传统的理论知识,更新速度慢,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断更新知识,使教学小与现实脱节,既保证了知识的新鲜度,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以赛代训的教学模式

摄影教学篇8

关键词:摄影文化;高校摄影教学;创新

注:本论文由YSXZD1201项目支持

1.当代摄影文化的发展现状

摄影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正是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摄影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科技含量更高的摄影机器,这为摄影爱好者更便捷地进行摄影提供了保障。而且,日益强大的图片处理软件也为后期制作出更好的图片效果提供了支持。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摄影文化逐渐向着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丰富了我国摄影文化的内容。其次,在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趋势下,观众对于图像的需求也呈现出更加便捷、省时的特点。由于较快的生活节奏让人们都希望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得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摄影图片也逐渐需要在较短时间内给观众提供更多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所以,给人感觉更加直观、获取信息更加省时的图片就逐渐成为人们选择的对象。这不仅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的目的,而且也有效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最后,摄影文化的传播受到整个传播环境的影响,所以其传播方式也得到了很大进步。在我国传播环境逐渐多元化的趋势下,多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给人们的视角带来了很大丰富。这样的背景下,摄影文化也向着求变革、求新的方向发展,因此,摄影图片也由于其直观性和便捷性而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

2.当代摄影文化发展看高校摄影教学创新

2.1我国高校摄影教学理念的创新

与传统的影像时代相比较,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与传统的影像时代有了一定的距离,摄影图片的需求日益增大,逐渐取代了人们对于影像的需求。摄影不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逐渐发展起来,这对我国高校摄影教学的发展与创新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随着摄影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流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受到摄影文化的影响,审美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高校摄影教学理念必须需求创新之路。要创新高校摄影教学的理念,首先教师应该对高校摄影教学理念的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高校摄影教师的理念对于整个教学创新的发展已经学生的创新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摄影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尽量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另外,也可以尝试跨学科之间的交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在生活中注重日常经营的累积,以丰富自身的内涵。最后,教师要将创新的教学理念切实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去,在实践中检验高校摄影教学创新的内容,这样才能确保高中摄影教学理念向着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

2.2我国高校摄影教学课程设置的创新

教学课程作为我国高校摄影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其教学课程的设置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对于高校摄影教学的目标要进行明确,高校摄影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出更多专业型的摄影技术人才,让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可以接受到专业的教学,也可以有足够的专业实践机会。在高校的摄影教学课程中包含了专业技术类型的课程、摄影艺术类型的课程以及摄影理论方面的内容等等。如何在学生有限的学习之间内对这些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到这些知识,逐渐建立起专业的知识体系,并且有机会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得以实践锻炼,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而且要结合我国摄影文化的发展现状来设置高校的摄影课程。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高校摄影教学创新的发展,也有效促进我国高校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摄影专业人才。我国高校摄影课程的设置在现阶段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在大学期间将很多理论课程安排得比较满,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机会,这对学生今后走入社会正式开展工作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由于在大学期间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所以,学生在走入岗位的时候就比较缺乏专业知识与实践工作的结合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对这些课程设置进行创新,增加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足够锻炼,以便学生走入社会的时候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3高校摄影教学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

随着数码相机的大量涌现,传统相机的身影已经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在现代摄影中,数码影像的出现掀起了一股观念摄影的浪潮,人们打着“观念艺术”的旗帜大肆进行创作,其中一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想象力是值得学生们进行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也有一些作品偏离了摄影艺术创意与想象的本质,把吸引观众眼球、营造画面效果作为了创作重点,而忽略作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这种取巧心理是我们在教学中极力反对的。作为一名摄影教师,自身要有过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要在实践教学中以身作则,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作为首要任务,让学生明白优秀摄影作品的出现绝非偶然,都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磨炼而成的,告诫学生要扎实学好专业技能,这样才有助于自己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