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饮水安全工程8篇

时间:2023-03-14 15:04:02

饮水安全工程

饮水安全工程篇1

【关键词】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工程管理

1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广大农村地区遍布多种地形和地势地区,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一些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地区多是处于山区和半山区以及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这类地区往往由于交通不便以及聚居地的村寨较为偏远,最终不利于整体的经济统一发展。而在人畜饮水问题上主要是借助地面水以及地表流水和雨水降水。一般而言,地面水的使用主要借助江河水和水库水。这类水资源由于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往往导致河水流量和雨水降水量差异较大。水质量无法保证,水质浑浊和细菌含量影响饮用水质。在降水季节增多时节,水质中泥沙含量陡然增加也会导致水质中细菌含量上升,不利于人畜饮水的质量保证。山区河流水,整体水流流速较快水流流量不大,水质方面经过自然过滤,水质较好[1]。这些地区水库蓄水往往会由于气候变化及农业用水影响,水位难以控制,但水库水质较好,整体的浑浊度较低。这类水资源是农村地区较为普遍的饮水方式。农村地区人畜饮水与实际地区水源和水位以及地形等因素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由于地表结构复杂,地下水组成结构也较复杂,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以及泉水等。地下水取水过程中,由于浅层地下水水源离地表较近,在采水过程中,往往会导致水位很大程度上下降,所以这种取水工作受到影响较大。浅层地下水由于靠近地表,水质的高低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也比较大,容易受到地面污染,可能会导致部分农村地区水质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不利于人畜饮水。深层地下水由于受到地面影响较小,而整体水量也较为充沛,整体水质也符合人畜饮水标准。但笔者通过研究和调查,深层地下水往往存在硬度偏高和少量金属成分超标的情况[2]。农村地区饮水资源包括泉水,泉水水源受到地形、地质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水源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泉水水量与实际地区气候有关,降水量多的地区泉水水量较多。泉水经过自然过滤,水质较好。这种水源往往作为偏远山区地区的唯一水源,通过将泉水收集起来,为后续的人畜饮水提供水源补给。

2当前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国家及政府加大建设小康社会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工作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是影响小康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保障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是建设新农村及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将实际人畜饮水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安全和水资源充足。

2.1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

通过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受到影响较多,整体水资源的质量受到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水污染不仅面临水质污染,同时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水质处理设备,导致整个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的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聚集点相隔较远,统一的供水难以达到标准也会造成水资源问题难以解决。地方性的水污染问题是制约当地地区发展的重要阻碍,水资源受到季节性的气候影响,水量存储工作难以达到规定标准,也是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的重要方面[3]。

2.2缺乏完备的资金支持

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是制约当地农村发展的主要方面,偏远地区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进行资金支持上难以具有完善的条件。多数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还停留在传统的水井和河渠建设等小型工程上,尽管当前对饮水问题加以重视,且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不断上升,温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多数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传统的水井及水池等工程还未及时进行整改,传统的水利工程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而农村居民多数依然采取传统取水方式,传统取水方式受到气候及季节性降水影响较大,且多数水资源工程建设距离居民区距离相对较远,如果出现干旱等自然灾害,势必对农村地区人畜饮水产生威胁[4]。

2.3水质问题污染

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来说,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是饮水问题的水质安全。一般来说,水质饮水安全对自身健康成长有紧密关系。水的饮用标准包括有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及毒理学及细菌学。水质的安全涉及到水体的浑浊度和气味。从化学方面来讲,水体中的pH值、总硬度和相关微量元素含有量也影响水质的安全。水体中含有的相关微量元素如果超标同样会影响水质安全,如果水质中含有氟化物、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出水质饮用标准这些水就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而水体中含有的微量细菌群如果超标同样会影响水质安全。目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未达到标准,往往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直排水方式影响其他水资源的水质安全,最终导致新的水质问题出现。

3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的解决策略

小康社会建设工作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是影响小康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保障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是建设新农村及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将实际人畜饮水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安全和水资源充足。笔者通过总结和分析调查,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3.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

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容易受到季节性气候影响,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出现。基于此,当地政府需要从新出发,借鉴水利工程改革的成功案例,聘请专家进行指导。首先要将水利工程进行整改,水资源的布局需要按照科学方式来排布,将实际的水资源统一起来,不仅要注重对现有的居民聚集区的饮水问题解决,同时要具备长远眼光,合理布局水利工程的建设地点,保证水资源的充足性。可以通过水库修缮和深层地下水的开采等方式实现,当然在进行深层地下水开采工作中,要结合地区实际进行,努力做好协调平衡工作,保证整个水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3.2保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

上文提到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是制约当地农村发展的主要方面,当前多数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还停留在传统的水井和河渠建设等小型工程上。当前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不断上升,温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如果想要进行新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当地政府需要起到引领带头作用,可以通过联合企业和社会机构来进行水利工程的修缮及新型建设,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通过给予后续的企业政策支持来拉拢企业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这样能够有效确保水利工程的科学建立和高效运用。水利工程建设应当参照地区发展实际,科学选址,不仅注重当前,同时要考虑今后的农村地区发展,从而可以有效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

3.3加强宣传引导,规范用水排水

浅层地下水的水源离地表较近,水质的高低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也比较大,容易受到地面污染,可能会导致部分农村地区水质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不利于人畜饮水。水体的二次污染与居民的随意排水紧密相关,对此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做好排水工程建设,减少农村地区的二次污染。使用过的废水应当进行科学处理,不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进行牲畜养殖的农户,要特别规范,建立粪便池来规避水体的二次污染,从而有助于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5]。

3.4节约用水

近年来很多农村地区的水源数量、质量不断下降,有些河流已经干枯,水源保证率降低。再加上因为灌溉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因此,应当提高灌溉技术,节约用水。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节水意识宣传,培养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用水效率。

3.5用水安全方面

因为资源过度开发,有些地方水源遭到严重破坏,水质变差、水源枯竭,矿物质含量增加。有些水源因为受到腐生植物的浸泡,微生物指标也超出了饮用水标准,再加上化肥、农药等的施用,使得有些地方的水源中的高锰酸钾、氨氮以及总磷的含量超标,地下水、地表水均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应当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对周围排污口进行有效的管理,限制有害化肥的使用,避免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还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增加水处理设施;加强水质检测建设,重点加强水源、出厂水、管网末梢的水质检测。

饮水安全工程篇2

关键词:饮水安全 经济和政治意义

中图分类号: TU99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农村饮水安全,就是让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的获得足量、卫生、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为安全;不低于20~40升为基本安全。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目前,全国各地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下,贯彻落实水利工作“一定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落到实处。

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既是改善农民生活生存条件,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饮水问题的解决,将使农村与水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降低了由于水质问题引发传染病的可能性。通过促进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改善,降低了与卫生条件有关的疾病发病率,提高农民健康水平。2010年云南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农村饮水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因此,有效解决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正常生产生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解决全市农村的饮水安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群众所盼。

从经济方面看,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能够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饮水困难问题,缩短了取水时间,减轻了农民找水、担水、买水负担,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开辟新的致富途径提供条件。饮水条件的改善,同时也为适量发展畜牧业和加工业提供了水源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因此,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社会方面看,饮水问题的解决,能够减少水事纠纷,促进邻里和谐,加深农民对饮水知识的认识,并可借机普及节约用水的观念,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

周口市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计划解决81.4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并解决333个农村中小学15.57万学校师生饮水问题。涉及周口市8县1市55个乡镇407个行政村。共划分为52片供水区。供水形式的选择时,按照整乡连片推进,统筹兼顾“五化”的原则,在充分征求各县水利局和供水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已有供水工程现状和本期工程投资情况,综合确定本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型式为新建规模水厂供水和利用已建水厂管网延伸供水。

一 充分认识实施农村自来水化的重要意义 农村自来水化是解决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重要措施。饮用的不安全水主要是高氟水、苦咸水和污染水,有的地区导致氟斑牙、驼背病、骨质疏松、骨变形、瘫痪等疾病,甚至癌症的屡屡发生。饮水安全是人的生存需要和基本权利,保障饮水安全,提高饮水质量,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让农民饮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切实维护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实施农村自来水化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 二 实施农村自来水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宗旨,解决农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建立农村自来水化的长效机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的规划建设。使农村自来水化工程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协调一致,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结合城乡社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城市化规划,实施农村自来水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采取不同形式的工程模式。建设与管理统筹。工程建设的开始就要考虑到工程的管理问题,搞好工程管理机制的建设。 今年我市各县,各乡实现自来水化列入市政府要办的实事之一。通过妥善处理以下几个问题,使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喝上了“放心水”。 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是搞好农村自来水化的工作关键。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立了农村自来水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农村自来水化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质量把关等工作。各县也成立了相应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统一实施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处理。

三 调查摸底、搞好规划问题

调查摸底、搞好规划,是搞好农村自来水化的工作基础。从去年开始,市水利局就对全市农村供水现状进行了摸底普查。供水选择时,按照整乡连片推进,统筹兼顾“五化”的原则,在充分征求各县水务局和供水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已有供水工程现状和本期工程投资情况综合确定本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型式为新建规模水厂供水和利用已建水厂管网延伸供水。

1、是单村供水

对偏远村庄,实行单村供水。主要目标是提高饮水标准、实现“洁净饮水”、着力解决水质问题、核心是喝“干净水”。它是大分散供水中的小集中供水形式。 2、是联村供水

饮水安全工程篇3

饮水既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当其中要解决的问题。饮水安全问题不但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农村的正常生产生活的进行,甚至还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全面实施,自来水覆盖率大大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也增强。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还存在很多主要问题。从当前宣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阐述,对饮水安全工程运营管理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四川省宣汉县

1宣汉县饮水安全现状

宣汉县位于四川省大巴山南麓,其地貌为丘陵山区。属于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近年来,国家对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为群众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群众喝上了健康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十二五”期间,宣汉县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89处,基本解决了38.3万人的农村居民及1.54万农村教师饮水安全问题,但是全县仍然有73万人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急需解决。随着大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量上高涨猛进,但在质上与城市供水工程管理还存在差距。

2目前宣汉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的不足

1)前期规划工作时间紧迫,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加之建设时间紧迫,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力量缺乏,缺乏充分的前期论证和长远规划,规划设计没有充分到实地考察就进行设计,缺乏对地方实际深入的了解,致使有的工程建成后水源不足、水质不合格等不符合地方用水要求,

2)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宣汉县由于地形多为丘陵,所以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往往建设成本较高。另外,大多农村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正处于迁移阶段,导致饮水安全建设不能和农村迁移相同步。国家投入部分资金建设好了饮水安全工程,农民以为管理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事情,只用水不管理,所以个别工程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存在许多隐患,不能及时处理隐患,导致个别饮水工程运行困难,甚至再不能吃上安全水。

3)水费收取难度大。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影响,许多群众坐享其成不愿意缴纳水费。收取的水费无法保证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工程维修费就更加没法收取,致使有些工程处于带病运转,造成了不良管理的恶性循环。

4)水源保护区管理不善。在进行饮水安全建设时,大部分饮水安全工程没有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加之当地农民自身生态意识不强,部分地方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了水源地水质不达标。

3完善宣汉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措施

3.1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服务职能质量

首先,要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强政府机构对水安全管理的领导。各级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自身职责,真正将“饮水安全”问题落实到实处,心系农民、农村。由政府主导制定完善的饮水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科学的饮水安全质量检测制度。例如,在“事实农村饮水安全行动”惠民工程落实中,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饮水安全小组,乡镇长负责全面工作,村主任落实具体责任,领导小组召开相关会议制定管理方案、定期召开管理工作阶段汇报和总结会议等。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确保该项行动的顺利进行。其次,加大对饮水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来保证饮水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提高工资水平。乡镇政府部门合理运用上级政府颁布的现有惠民政策,根据实际需要申请相关费用,适当补助管理人员工资水平。此外,可采取自我投资、自我建设、自我治理和自我受益的原则征集必要资金,鼓励农民自我负责管理,政府提供补助。然后要积极创新,加大对饮水安全管理的技术资金的投入。

3.2扎实做好前期规划工作

首先,做好供水工程前期选址规划,制度合理的规划方案。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是住户相对集中,以便管理;二是保证水源点水量充足、水质达标;三是供水工程布局合理,尽量做到投资省、效益佳、群众满意的原则。其次,加强水源点保护,要从源头抓起。为了保证工程发挥长期的效益,保障饮水安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乡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和供水工程设施划定明确的保护区,并设立明显的保护标志牌,制定水源地保护措施。再次,转变“重建轻管”的建设思路。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负总责,理顺管理关系,管理主体到位,健全服务体系,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有人管理的长效机制。最后,实行用水收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计量收费。制度用水定额管理,超额加价等制度,严格按照一户一表计收水费。收取的水费用于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和工程的维修。

4结语

宣汉县饮水安全问题是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导因素。为此,县政府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饮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供水工程进行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该地区由于地形复杂饮水安全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饮水安全的管理,科学设计管理方法,因地制宜规划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完善饮水安全运行管理方案。

作者:杨侠 单位:四川省宣汉县芭蕉水利站

参考文献

[1]马吉林.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甘肃农业,2014(5):45-46.

饮水安全工程篇4

地处西北部,属丘陵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全乡有四个行政村23个小组共2540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水资源短缺的有1543人,水质超标的有743人,血吸虫疫区的有254人。在年前,已经解决了5个组82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有1720人尚未解决饮水安全。为了全面解决我乡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供水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和谐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面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通过调查摸底,全乡共有23个小组2540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年前已经解决了5个组82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另有18个组172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根据县政府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安排,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两年的项目,12月底完成年的项目。主要采取集中供水方式进行建设,部分偏远分散的小组采取分散供水。柏树村10、11、12组、土塘村3、4、5、8组、南山村1、2组采取联组集中供水,分别打水井一口,建水塔一座;柏树村5组、土塘村7组引自流水集中供水;土塘6组、红岩村4、9组、南山村5、14组采取联户集中供水;红岩村13组、南山村3组分散供水。

三、加强领导

为了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有序地运作,特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乡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水利员、各村支部书记、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水利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长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和水利员具体抓落实,各村支部书记做好宣传和协调工作,确保工程保质按时完成。

四、资金来源

一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市、县配套资金;二是受益群众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自筹资金或投工折资;三是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五、加强监管

项目实施过程中,乡“饮水安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工程量较大、技术复杂、投资较大的工程实行监理制,监理人员按照规划设计内容及下达的任务目标、质量标准和进度要求,严格进行项目的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时收集并整理有关资料。项目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验收,对组织群众实施的项目,实行县、乡、村、组四级验收制,采取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验收,不合质量要求的限期纠正。对组织专业队施工项目,严格按施工承包合同,由县发改委、财政、水务、监理及施工单位联合验收。

饮水安全工程篇5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问题;解决措施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县即时抢抓国家实施“渴望工程”和“解困工程”的历史性机遇,坚“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方针”,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以思想发动、政策激励、工作引导、资金扶持,加快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步伐。部分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基本上扭转了农村过去“吃水贵如油”的局面。

1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现状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箐沟水、塘坝水及集雨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山区集雨水水质较好,但集水量受气候影响较大,供水总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而塘坝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地下水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雨水集蓄的水量因不同地区降水量各异,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饮水之用。

2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

群众生活用水量不足,一些地区至今仍延用传统的井水进行取水,由于水井没有调节水量作用,加上遇上干旱时节,水源经常枯竭,致使水量不足。部分村寨虽安装了简易的自来水或集中供水点,但由于当时限于资金的不足,没有按照供水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工程设施简陋,工程供水能力差,加之管理不善,蓄水池渗漏严重,用水量严重不足。

2.1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对农村饮水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按要求基本符合国家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6的规定。水质标准包括感官性状和化学性状、毒理学、细菌学及放射性四大类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包括色、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各项指标。

要求水质从感观性状上对人体无不良影响。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铝、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合成剂、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氰化物、铝、砷、铅、汞、铬(六价)、硝酸盐、硒、四氯化碳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氯,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放射性指标包括总A放射性、总B放射性。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不中所含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为使农村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6,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势在必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现就思路提出以下措施:

(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把当前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充分满足农村饮水的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建成一批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做到深层地下水采补平衡,以科学的发展观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以民主化的抉择方式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和施工方法。

(3)严抓建后安全管理,保正工程良性运行。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由于我县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也大。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就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榕江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饮水安全工程篇6

关键词:饮水;安全;探讨

1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

古浪县辖19个乡(镇),252个行政村,总人口3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45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截至2014年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达30.42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0.93%。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用水难”问题,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农村自来水供水体系。“十二五”以来,古浪县积极争取饮水工程项目资金,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配套为辅,先后建成了定宁镇长流饮水安全工程、土门镇饮水安全工程、黄花滩移民搬迁区饮水安全工程、泗水镇铁门饮水安全工程、大靖镇刘家滩饮水安全工程、柳条河饮水安全工程、黑松驿镇萱麻河饮水安全工程、黄羊川镇张家墩饮水安全工程、西靖乡饮水安全工程、古浪河灌区饮水安全工程、海子滩饮水安全工程、古丰乡古丰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项,分散供水工程3028处。新打机井3眼,维修改造机井1眼,修建截引8处,修建各类标准蓄水池14座,修建供水管理站6处,埋设供水管道1222.83km,修建各类闸阀井1077座,修建水窖3028眼。工程总投资12379万元(中央专项资金9183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252万元、市县级配套资金1541万元、国开行贷款资金403万元)。解决了全县30.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县共有5个科级供水管理单位,19个供水管理站,管理人员260人。目前自来水用户达到39340户、12.9万人,年供出水量268.88万m3,水费年收入473.75万元。经多年建设和运行管理,建立了《自来水供水管理流程》等各项管理制度,购置了饮水安全化验设备,形成了日趋完善的农村自来水供水管理服务建设保障体系。古浪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水资源短缺,地方经济滞后,加之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十分薄弱,农村饮用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2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任务艰巨

按照“国家安全饮水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在“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解决17.6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受国家投资计划和额度限制,全县饮水安全工程只能逐年分步实施,加之实施区域大部分在山区,群众困难、施工条件差、投资大、筹资难、施工难度大,因此,随着饮水安全工程的逐步实施,工程建设将面临空前的难度。

2.2供水工程规划滞后、建设标准低

古浪县大部分饮水工程始建于八、九十年代,初建时,参照技术标准低,施工全靠人为比比划划,方法不科学,技术把关不严,工程一蹴而就,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一是供水设施简陋,已建成饮水工程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防护设施和有效的节水设施,水资源紧缺与浪费的现象并存;二是水源机井井址选择不当,地下水储量少,满足不了长期用水,部分水源井建在供水区域中下游,供水区域狭小,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三是接点控水不合理,不便调节夏季高峰用水,部分阀井不能合理启动,安装维修困难,若要维修1个漏水口,必须关闭一个总阀门,势必造成大面积停水;四是部分工程无施工图纸,或虽有图纸但对水管的接口埋设位置、施工日期等无标记,缺失重要技术资料。安装技术粗糙不精细,冻涨严重,部分管件接口不牢固,不密实,跑、冒、滴、漏严重,维护工作非常困难,犹如“盲人摸象”。

2.3工程建设管理不到位,建设不够规范

一是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机制不活。各供水单位虽然建立健全了责任制等相关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全面落实,绩效与工资未能挂钩,致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管护人员对辖区内管网分布情况不明,日常不巡查、不维护,一旦出现矛盾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存在重建轻管的思想。二是水价不到位,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经费不足。古浪县供水水价一律实行指令性征费,由县物价部门根据当地居民收入统一定价,因多种因素,水价达不到成本水价,与“成本加微利”的征费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另外,多数饮水工程地处偏僻地区,管理成本高,难度大,缺乏必要的维修资金。三是与相关部门协调不够,没有及时依法划定供水水源保护范围和管理范围,部分工程正常使用后卫生部门未能定期进行水质化验,同时,缺乏与城建、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作。

3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对策措施

3.1合理布局,科学谋划建设规划

结合古浪县山川复杂地形、水资源紧缺、水源少的实际,全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分为6大片进行规划建设,即以柳条河水库为主水源的古丰河灌区片、以十八里堡水库为主水源的古浪河灌区片、以大靖峡水库为主水源的大靖河灌区片、以机井为主水源的黄灌区片、以山河泉水截引为主水源的山区小型集中供水片、以集雨水窖为主水源的山区片。

3.2加大力度,全力争取项目资金

注重项目前期工作投入,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同时,及早分片分块做好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储备和报批。抢抓国家拉动内需的投资机遇,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积极主动地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汇报、常沟通、勤衔接,力争早争取项目、多争取资金,使广大群众早受益。

3.3强化监管,规范工程建设

认真履行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坚决杜绝批大建小、批多建少现象,确保水源工程水量充足,水厂设备达到供水规模,配套设施完善,管道管径符合设计标准、管道埋深足够、主支管道主支水表、阀门、减压阀、限流阀、进排气阀、泄流阀、压力表等设施配套齐全。指导用户建设、维修、管理入户工程,明确管护范围,用户水表滴水计量且户外集装,全面推广使用智能水表,设备、设施、管材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3.4完善制度,创新供水管理机制

结合单位实际,对现有十项供水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流程、表册、台帐再充实、再完善,使各项规章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努力形成一批供水管理方面的制度成果。同时,从促进供水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针对当前供水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探索建立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3.5多方筹资,改造完善供水设施

各供水管理单位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及时改造已建工程老化破损,改造计量不准的用户水表,通过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水表签定,达标的继续使用,不达标的予以报废。户表在农户院内的全部改造到院外,实行户外集装,补装消毒设施阀门、减压阀、进排气阀等设施,为维修、管理、集中收费奠定良好的设施条件。

3.6绩效挂钩,切实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供水站要按供水管道支管实行分片管理,按片区供水规模确定管理人员,将片区管道巡查维修、设施管护、入户稽查、抄表等管理服务工作融为一体,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度,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提高服务质量和供水效益。

3.7强化安全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各供水站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切实落实水源地、管道巡查制度,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水质检测。供水管理单位要强化安全措施,靠实安全责任,加强监管,确保供水万无一失。

3.8加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饮水安全工程篇7

关键词:农村;工程实施;饮水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羊里镇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西北部,辖区总控制面积70.28平方公里,53个行政村,总人口6万人,分布于汇河两岸。羊里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于2008年建成,由羊里镇九龙泉供水中心统一联村供水,自建成至今已有六年的时间,工程建设质量良好,自来水运行管理比较成功。

1. 羊里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背景

1.1 水文气象概况

羊里镇属东南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季风气候,一年中干湿季节交替明显。年平均气温11-13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760.9mm.降水量年际、年内变化较大,降水年内分配不均。

1.2地下水概况

羊里镇农村饮水设施以传统、落后的分散供水为主,多数机井为浅水井,井深仅10-30米。虽然地下水量丰富,但水位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冬春季节地下水位下降,多数小机电井上水不足,部分村民只好到村外担水吃,加之近几年,工农业用水量逐年加大,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部分村已提不上水来。浅水极易受到环境的污染,水质很难达到饮用标准。

饮水不安全已经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经济发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2.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饮水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投资大,社会效益高的系统工程,身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全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镇成立了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分管领导负责工程的总体规划、资金筹措和工作协调,采取“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加强检查、定期通报、奖励罚劣”的办法,严把规划设计,材料采购、设施安装、竣工验收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工程责任制、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认真抓落实。2.2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水质检测

2.3多渠道筹措资金

饮水工程采取以“村集体和群众投入一块,政府贴一块,上级补助一块”的办法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企业化管理、微利性经营”的原则,投资建设。各受益村也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以投工、集资等方式解决自己受益的饮水工程建设所需资金,也采取租赁、承包、拍卖式股份合作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农村自来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集资。总之,大力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2.4做好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

做好前期工作,加强管理,关键把好“五个关口”。一是把好规划设计关。由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选送设计方案,做到设计合理,经济可行。坚决禁止不规划、不设计、盲目施工。二是把好材料设备质量关。对工程所需的管材、管件及供水设备要进行公开招投标,实行“阳光采购”,坚决防止伪劣材料设备用于工程建设。三是把好施工队伍关。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要选择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施工队伍。四是把好质量监督关。建立工程质量保障机制,工程建设质量是效益的生命线,在工程建设中,必须采取质量保障措施,在确保工程质量上狠下功夫。五是把好工程验收关,项目完成后,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逐项验收。

2.5加强新技术运用

为适应联村供水,在工程设计、实施中应用新技术,有效降低了工程建设及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工程采用直供式24小时供水,由变频控制器自动调速供水到户,实现全镇一网化供水体系,从根本上一次性解决了全镇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为保证饮水水质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在水厂原有水源配套的基础上,新增水厂中央控制中心、供水消毒系统、缴费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终端和智能流量控制终端,实现由中央控制室对用户压力、流量等的控制,从而保证供水安全。

2.6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宣传有关政策法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良好氛围,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工程的实施

羊里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于2006年开始实施,当时全镇共有52个行政村,现在为53个行政村(其中1个村2011年新划入)。工程分两期进行实施,一期工程涉及三十九个村,13833户,39040人,北起响水河村,南至辛庄子村。二期工程一十三个村,5757户,总人口17143人。整个供水工程于2008年竣工,总投资1490万元,设立三处水源地,分别是西温石水源地、西魏庄水源地和红岭子水源地(红岭子水源地为备用水源地)。新打深井5眼,其中西温石水源地3眼、西魏庄水源地1眼、红岭子1眼。供水管网辐射羊里镇52个村(除许家洼村)。潜水泵5台套,变频恒压器8台套(备用3台套),变压器3台套,变电室60平方米,输电线路6000米。村外管网总长54公里,村内管网402公里,入户工程18179套。

4.工程建成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1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

项目建成后,由羊里镇九龙泉供水中心行使供水职能,并负责水厂的管理工作,在整个供水过程中,九龙泉供水中心负责水厂的正常运转和正常供水,村外主管道由九龙泉负责管理维护,村内管道、闸阀等设备维修和水费征收由村级负责,入户工程的养护和维修由农户负责,更换水表等设施需经水厂及镇自来水办公室同意后登记更换,费用由用户负担。供水中心在整个运营过程中自负盈亏,明确在运营过程中的责任与权利,能更好的激发职工的积极性,确保水厂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4.2建立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受益主体为广大用水户,为了充分发挥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性,必须建立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在农村饮水工程项目的立项、决策、规划、实施、管理、监测、评估和利益分享等各个环节当中,都牵扯到了用水户的切身利益,让广大用水户参与进来,一方面能更好、更快的促进饮水工程的实施,另一方面会得到受益群众的广泛支持,使得供水事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4.3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灵活有效的供水工程运行机制

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水价制定要合理。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价格,水价由物价部门批准。二是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和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目前水厂管理人员中,部分管理人员未经过专门业务知识培训,农村饮水工程涉及机、电、管路安装及建筑等各个专业,管理维护专业性强,为了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与管理水平,必须对相关人员做好技术培训,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市、区、镇多次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班,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正逐步提高。三是建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形成有效的约束监督制度。供水中心要接受水利、财政、卫生、环保、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咨询和评议,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报告制度;四是加强供用水管理,提倡节约用水。九龙泉供水中心实行24小时供水,村根据各自的情况通过村外总闸阀控制供水到户,为节约用水,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大多实行定时供水。

4.4完善农村供水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饮水工程安全运行,供水中心建立了农村供水应急预案。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进行部署:一是开源,通过水源工程建设,增加备用井,能够保障即使在枯水年份也能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二是节流,通过人为调节供水时间节约用水,加强企业和养殖业的循环用水设施建设来保证正常供水。

饮水安全工程篇8

【关键词】农村;改善;饮用水条件;提高;饮用水质量;安全;管理

1. 关于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农村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村屯分散,文化经济比较落后,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及降水。地面水多采用江、河水及水库水。江、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 降水因不同地区降水量各异,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人畜饮水之用。

2. 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2.1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江、河、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水才是最安全的呢?首先我们得了解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2.2 对农村饮水的水质要求。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水的物理性状包括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怎样做才能使农村饮水既安全又可靠呢?下面就有关方面作一些介绍。

2.3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几点措施。为使农村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势在必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

2.3.1 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2 要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根据群众的意思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

2.3.3 要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和防止污染水源的措施,保护好水源,全面规划、从整体上出发统筹兼顾,搞好流域综合治理,做到工程措施、林草措施与耕地措施相结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造林种草与封山育林、育草相结合,发展生产与国土整治相结合,增加植被的蓄水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要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2.3.4 加强水质检测建设。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在农村饮水安全可靠方面,也就是保证水的供给不受影响上,要在工程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 取水建筑应尽量简单可靠,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可修建小型水库、河床式取水建筑物、岸边式取水建筑物、渠道涧槽引水、管道引水等。以地下水为水源时,采用大口井、机井、渗渠等。采用何种形式,需按各地水源,地形等情况决定。在采用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建筑物时,应力求简单适用,并使集水井、渗渠有足够的反滤层厚度和深度。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以减少工程造价。在建造水窖、水池、岩槽、配水管网等输、蓄、配水工程时,农村尽量选择树枝状的管网布置方式,管网中尽量多设置调节建筑物,在供水方式选择上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有利地形条件,建设高位水池,特别是山区饮水工程供水方式要优先选择采取自流引水方式供水,即可减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费用,而且能全天候供水,提高供水保证率。平原地区则需建水塔,使管网内经常保持20~30米的压力水头,以保证连续供水,并尽量选用常用规格的管道、管件。以上是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供给程度上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下面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方面作一些探讨: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

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必须加强管理。

3.1 建立管理责任制。根据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电力部《关于农村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各种饮水设施,谁建谁有,谁用谁管,所有权长期不变”。所以,根据不同饮水工程特点明确产权主体和管理形式,建立责、权、利明晰的管理体制,确立责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工程所有权的归属,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以农村饮水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建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也可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签定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乡镇供水工程,应由乡镇水利管理站以企业的形式直接管理,社员个人所有的水窖、水池由本人管理。管理机构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或乡规民约。实行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改福利水为商品水,实行有偿供水、以水养水的原则,除个人修建的饮水工程外,一律要征收水费,收费标准可会同当地物价部门,根据工程养护、设备更新以及人员工资等开支情况确定。乡镇供水工程,在自求平衡的原则下制定,乡镇企业生产用水的水费标准,可略高于生活用水。联户修建的工程是否收费,由他们自行决定。

3.2 工程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正常供水,发挥其效益。

(1)取水工程的管理。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管道等,引水渠,管道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应及时处理。取水口的污物应经常清理,防止进入管道,造成阻塞。排砂孔应定期冲砂。特别是雨季引水,应防止大量泥砂进入管道,水渠。冬季还应防止霜冻损坏管道。一般采用的防冻措施是打开水龙头,让水流畅通,多余的水可放进调节水池内,防止浪费。

(2)净水工程的管理。净水工程在整个工程系统中不可轻视和一部分,为了保持水质良好,对水处理设备应时常检查维修,使其能运行良好,保障水源水质的安全。

(3)配水工程的管理。供饮水用的蓄水池,应保持不垮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一至二次,并防止牛马牲畜直接在池中饮水,保持水质卫生。

(4)供水设备的管理。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3.3 水质监测管理。 给水工程投产后,必须经常化验水质,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成立水质监测组织和机构,依据国家饮水安全卫生标准制定相应的水质检验规章制度措施和方案。定期或不定期的化验水质,做到水质监测有人员,检验报告有资质,化验结果有结论,以确保供水安全。

3.4 管网的养护管理。管网的经常性养护很重要,管网养护工作的范围很广,如阀门维修,漏水检查,水管接头松动维修,水管防冻等。

3.5 技术服务。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是提高供水质量,扩大工程效益减少饮水工程投资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完成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工作,做到项目规划科学可靠,工程建设时间短、质量高、工程运行周期长,效益好。

总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农村人畜饮水技术手册》.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