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8-03 03:46:04

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计划

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计划篇1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的纵深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国界开拓新的业务和获取国际竞争优势成为新常态。培养并造就能够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的开拓型、复合人才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核心工作。显然,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和角色已经从支撑企业国内业务的发展到支撑企业国际化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实行的以传统“六大模块”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体系已严重束缚了自身发展。只有不断升级迭代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拓宽优化现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责以及明确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角色,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新诉求。本文尝试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发展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和服务的三大职责,重新构建能够在新形势下引领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四大角色:即满足组织业务发展、体现领导战略意图的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和企业人力资本的开发者;服务并引导员工需求的企业员工支撑者以及体现组织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的贯彻者,以期不但提升新形势下、更加符合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二、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

虽然,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逐渐成为企业核心部门,其位置、职能和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伴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们必须认识到重新定位自身职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供高效的增值服务,不断驱动公司业务持续增长和满足员工发展的需要,以更好的展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其推动企业业务发展和持续进步的驱动力。本文尝试重新构建的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职责。

1.规划职能——针对高层管理者。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从广义上看涵盖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增长计划、晋升计划、增补计划、开发与赋能计划以及调配规划等等,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如下:(1)人员增长计划:①人力资源分布现状评估,即人才盘点,就是对现有的、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人力资源存量、质量、结构等现状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达到掌控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存量与质量,提升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为自身决策提供借鉴,并为进一步的人力资源在规划奠定基础;②新形势下企业战略发展的新诉求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尤其是需求预测工作提供了更高要求,这也就要求企业必须对其可预期将来的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更可靠的判断,进而更好的确定其所需要补充新鲜血液的数量和质量;③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则强调对企业将来能够从内外部获得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初步的研判。而对内部存量尤其是供给数量的和可靠性评估,能够更好地确定企业对外部人力资源的客观需求。只有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分析,才能为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方案奠定基础。(2)人员晋升计划:从本质上看一种呈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独特方式,对企业来讲,有计划、针对性地提拔有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人员承担更重要的职责,不仅可以满足组织中人才扩展影响力的现实需要,还可以满足组织战略业务发展的中长期需要。(3)人员增补计划: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是管理政策落实的具体体现,其根本目的在于根据企业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地增补人员。事实上,人员增补计划和晋升计划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员工升职后所带来的职位空缺会逐级向下移动,最终落于企业较低层面上的人力资源需求上。(4)人员调配计划:调配计划是组织内部人力资源部门根据组织需求变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组织内部人员工作岗位、工作关系的调整。其涵盖范围包括内部人员将来职位的重新分配,这种内部再分配的人员流动计划就是调配计划。(5)人员培训计划: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的目前在于不断支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没有科学和系统主导的人员培训计划作为支撑,企业培训开发工作效果必会出现偏差,也就不能起到支撑企业业务发展的新需要。只有和晋升规划、增补规划相互结合、互相支撑的培训开发规划,才能更加充分的体现企业培训规划的目的和作用。

2.管理职能——针对中层管理者。

通常情况下,企业日常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较为迅速的响应高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然而却在协助中层管理者提高其团队绩效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就存在明显的缺失。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充分中层领导者不断提升团队绩效、加强其部门人员开发工作,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着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效能。(1)绩效提升:①绩效计划:强调将整体企业战略目标分解到各分支机构或业务单元后,与普通员工一起将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分支机构战略目标分解为关键绩效指标,在员工和企业之间达成一致后,签署相应的合同并加以贯彻执行。②绩效执行:绩效执行涵盖员工对某项工作启动、执行、修正、再执行的一个完整闭环,包括持续不断的沟通和寻求辅导。在这个闭环中,中层经理协助员工分析其优势和劣势,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并对业绩目标按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或者增减。③绩效评估:该环节也就是对员工在实现自身绩效目标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敬业程度和最终工作成果进行精准衡量。这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最为明显和重要的一环。管理层需要与员工进行结构化的一对一面谈,甚至多对一面谈以求最真实还原员工工作过程。④绩效反馈:将评估最终结果如实告知员工。绩效结果一般用来对员工进行岗位的纵向调整、薪酬福利的合理分配、培训需求分析以及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2)人力资源开发:①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组织发展目标、人力资源存量分析和发展规划、工作特性、岗位设定、绩效目标、人才能力盘点来了解培训需求。②培训计划制定:主要涵盖确定项目预算分配、项目责任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师资调配、授课地点安排,后勤保障等事宜。③培训实施监控:是对学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员需求发生变化、出现教学事故、学习内容出现难易偏差等进行修正的过程。④培训效果评估:该环节是实施培训项目最终一环,其强调对整体活动实施效果的总结与评价,其作为重要输入为将来进一步的培训活动奠定基础,也可以今后培训项目优化的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3.服务职能——针对基层员工。

服务职能是组织中的任何部门的设立和员工存在的根本。在一个组织中需要建立和不断增强互为服务的机制,才可能形成高效协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否则,立于各部门之间的隐形墙势必导致组织运营效率低下,增加沟通成本。基于此,人力资源部门有必要成为全公司的标杆,赢得公司领导的信任,部门的认同和员工的支持。也只有立足于这一点,切实为其他部门和所有员工服务,才能获得应有的重视。服务职能涉及到的主要职责有招聘选拔、薪酬福利、员工关系与企业文化四方面的内容:(1)招聘选拔:①做好工作分析:先做工作分析,依照实际工作内容,了解工作相关的特性、所需资源、职责,以确认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和利用辅助工具找寻适当人选。②通过内外部渠道找寻人力供给来源。内部征才主要包括内部升迁、内部调任、轮调等;外部征才方式有网络或报纸招募、自媒体、朋友圈、中介机构,校园征才等。③选择适当的甄选工具:采用面试、笔试或其他职业适应性测评工具,检测应征者的素质与公司要找的人是否相匹配,以找到最适合公司的人才。④评估录用:衡量相关人员的知识、技艺、能力(涉及协作、敏锐分析、高效学习、高瞻远瞩企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兴趣爱好、人格特质以及其他(职业发展动机、人际关系影响、压力承受化解等)。最终录用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合适人选。(2)薪酬福利:①薪酬福利设计的要点,在于“对员工职业发展具有激励性,对组织赢得人才加盟具有竞争优势”。②职位分析:这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确定企业薪酬体系的出发点。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和要求,在工作量和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素质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统筹并确定部门职能后编制岗位说明书。③岗位评价:主要关注企业岗位等级与薪酬对等合理性的问题;④薪酬调查:重在衡量企业薪酬体系的外部竞争力。⑤薪酬定位:在分析同区域同行当竞争对手和不同行当的薪酬数据后,确定自身的薪酬以及福利基准线。⑥薪酬结构设计:基于职位评估确定宽带薪酬标准;基于对人员资历、过往工作成果的评估确定浮动薪酬;基于实际绩效达成结果确定绩效工资。⑦全面薪酬体系的实施、优化和扩容。(3)员工关系:①构建稳定科学的劳资体系,推动共创和共享成果员工体系机制建设。②定期召开全体经营大会,使自身的管理与经营体系透明化,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荣誉感。③重视员工满意度,定展开展针对全体员工的调查,不断消除管理盲点。④充分发挥员工俱乐部的作用,开展各项康乐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身心健康。(4)企业文化:①企业文化建设一般分为三层:即表层、中层与深层。表层的建设主要集中企业外在形象塑造、工作环境美化和员工行为规范等;中层的建设则着眼于日常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深层的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理念,为影响甚至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主动作用,逐步形成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基本角色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不断确定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有效刺激员工自主行为,促进自身长期、可持续、健康成长。在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勇于承担战略合作伙伴、人力资本开发者、企业员工支持者以及企业文化诠释者等四个角色下的重任:1.战略合作伙伴。制定业务发展战略是企业决策者的责任,要想成为可靠的战略业务合作伙伴,人力资源部必须积极参与、善于建言献策为制定组织发展战略规划贡献力量。①公司层面:作为企业变革的推动者与内部管理顾问,要确保自身部门发展战略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落地。②股东层面:创建以价值为导向的执行文化,加强公司的执行力度,提升公司的声誉和知名度,为组织带来可持续的经营业绩与利润。③客户层面:制定相应决策时以第三方客户为中心,从而使决策更能满足其需求。④员工层面:制定决策时有必要从员工发展诉求出发,实现组织成员与组织共同成长。2.人力资本开发者。人力资源部门应会同其他部门齐头并进,一方面要吸引与保留优秀员工,通过“竞争、激励、淘汰”等机制把员工激活;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和挖掘员工自身的人力资本,实现其所投资的人力资本(知识、能力、经验、劳力)不断保值增值,进而不断提升公司绩效。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群体:一是员工,要给予其及时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不但化解其职业发展困惑。二是股东,通过邀请投资者参加员工会议,安排重要领导者和投资者见面等活动,发展现任领导(继任领导)和重要投资者的关系,从而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度。三是客户,通过不断加强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建设,持续优化企业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3.企业员工支持者。组织成员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是任何组织都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在以下四个层面开展工作:①员工层面:及时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赠送生日卡、危难时的帮助、学习和成长、家人关怀等);解释员工所关心的问题(例如即将关闭的生产线、扩建生产基地、开发新产品等管理层所讨论的话题。同时,也应把员工的心声告知管理层);②投资者层面: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也是一种生产力,在吸引投资者注意力上,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并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其对企业的信赖程度也能水涨船高。③客户层面:人力资源管者对待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转移到客户身上,因此人力资源管者是间接链接公司和客户之间互相信任的桥梁。④直线经理层面:直线经理通常不介意自身行为对下属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人力资源管者应加以协调和提醒,以提升直线经理的管理效率与效能,促进和谐员工关系的发展。4.企业文化诠释者。感召人心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不仅能创造一种有感召力的工作氛围,更重要的是可以弥补在制度不规范或滞后时产生的管理漏洞。在宣传和贯彻企业文化上,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有担当。因此,企业文化的植入培训与宣贯作为人力资源部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选拔人才、晋升干部等工作上所反映出的倾向性就直接告诉了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内涵、理念和精髓。

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计划篇2

供电企业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处在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能源供应的关键领域,我们在追求公司使命、发展主业的同时,也特别重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载入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并努力践行。其中的“情”既包含公司对社会之情、客户之情,也包含了对员工之情。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加快、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这也给企业中的员工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员工辅导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下面,结合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谈谈我对员工辅导计划的体会。

二、员工辅导计划的地位和价值

员工辅导计划是在南网文化的指导下,将公司党群工作人员培养成具备专业能力的员工辅导员,通过实施“助人自助”的辅导工作,帮助基层员工改善身心感受、提升工作状态、促进团队合作,将南网文化带入基层,实现文化管理的重心下移,自下而上地开展文化建设。员工辅导计划同时也是指一套工作机制,是公司围绕上述内容推行的一整套形成闭环的制度与流程。

“员工辅导计划”作为文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同时发挥上限管理和下限管理的作用。在对企业业绩的上限管理方面,员工辅导计划能充分发挥对员工的精神激励作用,通过关心员工和认可员工,激发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增强其归属感,从而提升员工和团队的工作状态。在对企业业绩的下限管理方面,员工辅导计划通过准确识别员工心理风险、提前实施干预、预防事故,及时化解负面情绪、控制心理风险,从而对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员工辅导计划”的这一价值定位也决定了员工辅导计划所服务的员工更为广泛,任何有心理和情感需求、需要得到组织关怀的人员都是辅导计划服务的对象。这一定位也提升了员工辅导计划对员工的亲和力,员工视员工辅导计划为一座与组织沟通的桥梁,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员工辅导计划中来。

三、“员工辅导计划”的内涵

要使员工辅导计划在企业长期坚持下去,避免成为一项运动,关键在于将员工辅导计划机制化,使员工辅导计划能够实现科学的闭环式管理。在机制建设中,重要的是规范三类角色、两种模式、三个环节。

三类角色是指,在员工辅导计划中,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层级员工都拥有一种新角色,共涉及到三类角色――督导员、辅导员和受导员工。

两种模式是指,员工辅导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两种辅导模式,一种是主要针对单个员工特定需求的一对一辅导,即个案工作;另一种是将一些具有共同想法或问题的员工集中在一起采取一对多的辅导模式,即小组工作。两种辅导模式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问题。

三个环节则是认为,任何一次员工辅导都会包含三个环节:辅导前期准备、现场实施辅导、辅导后期跟进,使得员工辅导成为一个闭环工作,帮助员工成长与进步。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作为员工辅导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在南网公司在推行员工辅导计划过程中,将两类人员纳入辅导员队伍:

一是政工干部和企业文化管理者。在他们的工作职责中,赋予辅导员的责任,使他们主动地与员工沟通,搭建起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同时,通过这些工作,推动政工工作专业化,适应新形势下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是全体管理人员,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员工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与员工进行细致深入的沟通,从而有效激励员工,并构筑起员工心理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实现员工辅导工作的日常化,使员工辅导计划能在企业扎根,并做出实效。

为使辅导员能力发展有依据,并可考核、可评价,公司根据员工辅导员的工作特征和任务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文化特点和战略要求,引入相关领域的最佳实践,构建了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完整的辅导员培养体系,这套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采取进阶式的培训课程体系;二是强调对技术和工具的开发。同时,为进一步帮助辅导员开展日常辅导工作,我们还针对各类辅导工作,设计了以辅导工作最佳实践为基础的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表单,通过对作业指导书和表单的培训,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辅导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力求使辅导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并运用开展员工辅导计划的技能和方法,能迅速适应工作的要求。

四、“员工辅导计划”创新

第一,员工辅导计划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员工辅导计划”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基础上,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结合,引进现代心理科学、行为科学以及社会工作的方法和工具,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内容、方法和工具,从而实现从单向的教化功能转变为双向的沟通机制,从主要依靠党群工作者个体工作意愿和经验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主要通过制度流程的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工具化。

第二,员工辅导计划创新了党群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方法。以“员工辅导员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开发核心课程,开展持续培训,并且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检验。由此,党群工作者知识结构得到系统化改善、工作能力由此得到提升、工作方式藉此得到创新,最终提升了党群工作者的专业工作能力和工作有效性。

第三,员工辅导计划创新了党群工作者着力基层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员工辅导计划”把党群工作者定位成基层班组、基层员工的辅导者,把党群工作者的辅导者角色与基层组织、基层班组的管理者角色既相区别又相配合,以科学的方法、有效的工具,超越传统的教化与活动方式,创新党群工作者着力于班组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式,促进了文化建设方式从更多重视自上而下的文化建设到同时也注重自下而上的文化建设方式的转移。

五、结语

通过推行员工辅导计划,各级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已逐渐建立了“有贡献及时称赞,有进步及时认可,有问题及时疏导,有矛盾及时化解,有危机及时报告,有困难及时关怀,有不足及时指出”的“七及时”管理风格,而员工也逐渐形成了“有困惑有困难就找辅导员”的意识和习惯,员工辅导计划得到了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广泛认可和参与,很好地提升了员工和团队的工作状态,也实现了领导关注、员工支持的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计划篇3

一、以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集团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重点,加强集团公司党的思想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是 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大力实施学习创新工程,重点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不学习、疏于学习、学风不正、学用脱节等问题,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建设一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干部队伍。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组织党员学习的职责,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制度,真正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学习,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党员干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各级党员干部要着力在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质量、提升学习效果上狠下功夫,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努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成为增长新技能、练就硬本领的过程。

二是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活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努力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导向,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在推进集团公司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要坚持认真学习的优良传统,善于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推进和深化科学发展观同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发展理念,确立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力争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继续保持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当前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新知识、新经验、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掌握新知识,摸索新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新发展,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注重学习。

三是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中之重。以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

(二)、以贯彻落实两条例(即党委颁布的《党委工作条例》和《党支部工作条例》)、建立实施一个考核(集团公司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为重点,加强集团公司党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突出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形式,切实提高各级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继续推进“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健全完善班子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各级班子的监督考核,调整充实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努力造就一支“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型领导班子队伍。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促进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选拔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加强岗位锻炼,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干部。完善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体系。 (1)

2011年党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中学学校党建工作计划要点

2011年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

2011年基层党建工作计划

市水务局2011年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机关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学校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企业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村党建工作计划

【返回 栏目列表】

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实施《集团公司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加强评价考核,持续不断改进,使企业基层党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深入开展创建“红旗”党支部活动,进一步健全落实基层党支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行基层党支部书记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办法。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和培训工作。

四是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员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突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坚持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委员会,年度至少组织党员上2次党课。认真开展好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完善党员培训、活动阵地。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怀、爱护基层党员。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吸收优秀管理人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生产一线员工入党。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五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高度重视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择优聘用的用人机制,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造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良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广泛开展各种培训,强化培训考核,增强培训效果,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打造优秀团队。注重全员学习,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形成自觉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通过学习型企业建设,造就一大批适应不同岗位的人才,形成人才梯队,为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以党内民主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是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规则,不断增强重大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环境,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要严格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保证集团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是开好集团公司党代会,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维护和发展好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三是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重点解决一些党员和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严重脱离群众、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等问题,以优良党风促进工作作风。

(四)、以落实《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为重点,扎实推进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坚持以惩防体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按照实行好党风建设、经营管理“一岗双责”的要求,探索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完善制度,探索融入管理的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党风建设监督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作途径。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用权行为的监督,巩固和发展“七项要求”、“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成果。

通过教育使企业领导人员更好地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及中央纪委提出和重申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七项要求等制度。要继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结合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廉荣贪耻”的氛围,建立完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廉洁从业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和压力落实到人,把责任制的执行始终贯穿于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之中。以落实《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为重点,扎实推进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探索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完善制度,探索融入管理的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党风建设监督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作途径。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用权行为的监督,巩固和发展“七项要求”、“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成果。

二、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突出重点、创新改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对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建设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具有时代气息、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关爱员工的企业形象;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和生活品位。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11年党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中学学校党建工作计划要点

2011年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

2011年基层党建工作计划

市水务局2011年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机关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学校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企业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村党建工作计划

【返回 栏目列表】

(一)、围绕企业中心任务,扎实开展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坚持好党委政治工作会、党委书记例会和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增强会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员工思想信息月报和员工思想调查制度,及时准确地把握员工思想动态。提高政工干部素质,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创新先进人物的宣传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典型引路作用和教育作用。

一是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广泛宣传2011年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任务的重点难点、措施办法,以此来统一思想、激发智慧,凝聚力量,从而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创业精神,尽快把十一冶集团公司打造成内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外有影响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主业强大、辅业丰满、多元化、集团化、充满活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一流施工企业。

二是以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十个一” 工程为重点。即:1、建设好一网站(集团公司网站的完善);2、办好一张报(《十一冶讯》);3、建立一橱窗(集团公司宣传橱窗);4、唱响一首歌(十一冶之歌);5、组建一系列文体社团(文艺、书画、体协等);6、建立一块项目文化宣传栏(项目部文化宣传栏);7、实施一行动(关爱行动);8、办好一场演讲会(讲讲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会);9、打造一个青年文明工地;10、建好一支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按照面向基层、服务一线、融入管理、贴近员工的要求,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及阵地的建设,以此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为要求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从机关走向基层,从基层走向班组、走向岗位、走向个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顺员工情绪,做好经常性走访同时,力争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做到人,确保收到实效。

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坚持把抓改革发展与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统揽各项文明创建活动,统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突出抓好员工诚信意识教育和环境治理,着力提升员工素质和矿区形象。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文明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员工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教育,加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等工作。

四是抓好员工队伍建设。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归属感。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成长、成才,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素质工程为载体,制定实施员工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岗位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员工执行力。完善并严格执行员工管理制度,增强员工纪律意识,教育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突出抓好一线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市场形势、质量安全和企业信誉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品牌意识和效益意识。

五是突出解决员工实际问题。进一步关注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安全设施装备,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开展送温暖活动和各种助学活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两堂一舍”(员工食堂、澡堂、单身宿舍)管理。

(二)、以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的途径和办法为重点,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完整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责任明确、运作规范、综合考评的企业文化长效工作机制。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约束、纽带、融合和辐射作用,着力打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切实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认识。深刻认识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日常管理。按照集团公司“二次创业”的目标要求,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等科学性的制定《十一冶建设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和2011年推进计划,出台公司《企业形象执行手册》的标准,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培育共同价值观。努力构建完整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责任明确、运作规范、综合考评的企业文化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集团公司《企业形象执行手册》的标准,实施企业视觉形象系统的应用,严格执行,确保集团公司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的唯一性,确保公司整体形象的统一性。加大对“十一冶”的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范围,在高举“十一冶”这面旗帜的同时、全力塑造“十一冶”的良好形象。   3  

2011年党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中学学校党建工作计划要点

2011年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

2011年基层党建工作计划

市水务局2011年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机关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学校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企业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村党建工作计划

【返回 栏目列表】

三是努力打造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特色的项目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培育项目制度文化、培育项目改善文化、培育项目团队文化、培育项目执行力文化、培育项目技术质量文化、培育项目安全文化、建设项目廉政文化。创建创新的项目文化,确保项目施工过程的全方位控制,进而实现管理升级,树立了良好的项目形象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并且赢得业主、占领市场。

三、完善群众工作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督查、统一考核的“五统一”要求,加快机制建设,加强对党群组织的领导,形成齐抓互动、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的优势和作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全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一是各级党组织和工会要继续加强和完善企业民主建设,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员工民主管理作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员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在劳动关系处理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深入一线,贴近群众,认真倾听员工心声,清楚把握员工思想动态,畅通员工意见反映渠道,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以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保持企业稳定。认真抓好班组建设,抓好劳动竞赛活动,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创新“巾帼建功示范岗”活动,激励和引导女员工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

二是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抓住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和青年成长成才主题,发挥出共青团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以青年职业生涯导航规划、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和青年文化阵地建设等活动为载体,为青年成才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广大青年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加强各级团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凝聚力,激发团员青年的生机与活力。

  4  

2011年党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中学学校党建工作计划要点

2011年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

2011年基层党建工作计划

市水务局2011年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机关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学校党建工作计划

2010年企业党建工作计划

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计划篇4

现代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对企业自身运营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现代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对于自身发展战略进行不断的调整,积极的引入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进而保证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通过不断的投入,真正的将企业文化与基层单位的工作相融合,真正的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2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既存的几个问题

企业文化是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并且其包含了企业形象、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等不同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进而形成了企业文化。在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企业文化的落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企业管理者进行重点关注。

第一,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目的认识不清。很多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并且将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画作等号。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看法,并且对服务理念与经营方式等的看法经常成为企业文化中的特点和主流方向。企业管理者要在传统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并且真正的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保持企业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虽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管理者的意志会对文化的发展与走向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企业文化包括了管理者个人文化和企业员工共同文化两个方面,是整体企业的重要内涵,代表了全体企业内部人员。企业的员工在企业生产的最前线,为企业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为企业形成了特色的文化。企业的员工是文化的承载者与创造者,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是企业文化由精神行为转化为物质行为的过程。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都是其中的实践者。企业管理者要对于企业文化要素进行倡导,并且与员工进行共同实践,打造与企业实际特点相符合,可以真正促进企业发展,发挥效力的企业文化。

第二,对企业文化落实的措施不够了解。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需要工作者进行完善的落实,并且以全员参与的形式,真正的将文化建设工作实现落地生根。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推广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是其中的重要引导角色,并且在文化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但是,很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员工缺乏足够的参与热情,并且仅仅认为企业文化是简单的形式主义。很多企业将文化建设当做硬件建设,通过建设一定的形象标志等措施,来敷衍地完成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行为缺乏足够的全员参与性,没有基层员工的大力支持,其文化建设工作难以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整体建设过程过于苍白无力,企业文化如果要真正的实现在基层落地生根,就显得非常困难。

第三,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缺乏重视。企业文化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是企业长期发展所积累的精神财富,是一种企业底蕴的象征。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外观、口号等过分的强调,但是与其自身发展情况和员工思想产生极大程度的脱离,假大空充斥着企业发展当中,企业员工难以真正的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另外,很多企业管理者其企业文化建设属于被动行为,用于应付外界环境的需求,文化建设上敷衍了事,只做表面文章,不深入挖掘,优秀的企业文化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这种形式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极大程度的损害了优秀文化的落实。

3 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真正落地生根

3.1 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计划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想真正的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落实,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发展战略计划作为前提保证。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长期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对于文化建设过程中软硬件需求进行全面的满足,并且对于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改革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在文化建设战略计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并且因地制宜的提高文化建设战略计划的可执行性。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了解企业文化落实对于基层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在战略规划执行的过程中,要采用分步走的形式,有条不紊的对计划进行实施,进而实现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真正的落地生根。

3.2 切实的将全员参与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全员参与是企业文化落实的根本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必须依据的基本原则。企业文化是全员的文化,并且建设过程是一项系统的过程。企业领导者要认识到全员参与的重要性,并且将企业员工作为企业文化落实的重要载体,重视员工自身价值,以提高员工素质水平,挖掘员工潜力作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实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员工的身心需求,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让员工真正的以企业主人的身份参与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来。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紧紧跟随企业的发展步伐,与企业共同发展,通过进步。基层单位的工作是企业生产的一线阵地,如果不能保证基层员工的有效参与,其企业文化的落实也终究会变成一纸空谈。

3.3 对员工进行良好的引导

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通过对员工行为的规范,让员工处于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来进行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效体现,也是最直接的体现。企业员工要真正的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岗位特点,遵守企业的相关制度和行为规范,将文化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认同,在日常工作行为当中,体现出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要保证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进行同步,保证企业与员工有共同的需求。基层单位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真正的将基层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并且深入的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让员工真正的以主人公的心态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扎根落实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过程。

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计划篇5

【Abstract】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basic staff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man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reat the high quality basic staff as a kind of strategic Resource. However, at presen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ill have some some low education and low starting point of the basic staff, which greatly limited their further development, influenced the exerting of staff fun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staff training management methods.

【关键词】基层员工;培训管理;国有企业

【Keywords】basic staff; training managem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F276.1;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03-02

1 国有企业在实施基层员工培训管理时的影响因素

1.1 企业层面上

1.1.1 制度与体制缺失

由于对于一些国有企业来说,其所处的发展环境及拥有的发展理念较为落后,同时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依靠扩大经营的模式,来使其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的,而依靠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提升来获取更好经济效益的企业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于很多国有企业来说,其拥有的职工数量相对较多,但是专业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等一系列中高级岗位并不是很多。这样一来,很多员工便长期得不到升职空间,造成基层员工难以向中高级岗位流动的现象。同时,对于基层岗位的员工来说,其本身学识有限,也会对其升职加薪造成不良影响。

1.1.2 岗位技术要求较低

对于很多国有企业基层岗位来说,其对工作技能要求一般都不高,也不存在淘汰制度。在这种要求下,员工感受不到竞争的氛围,从而不会去考虑参加技能培训,进而导致员工培训积极性不高。

1.1.3 受工学矛盾影响

虽然对于基层岗位员工来说,竞争并不是很强烈,但是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常常出现加班加点完成生产任务等情况,从而难以抽出时间参加培训。这使得工作占据了员工生活的大多数时间,即使有员工参加培训,也很难有精力持续下去。因此,若工学矛盾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培训工作便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1.2 员工层面上

首先,在国有企业基层岗位上,不乏存在很多低学历职工,这些职工甚至只读过小学、初中。通常,这些职工缺乏正常的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在职业发展上没有过多追求,因此不会选择参加培训。而对于一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的职工来说,虽然他们的学历跟得上,但是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使他们感觉看不到未来,感觉抱负得不到实现。因此情绪化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 国有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国有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管理现状

2.1.1 基层员工对培训的认识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0%的管理人员认为公司对员工培训并不重视,同时调查显示,在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是培训的管理人员,仅仅占到调查人数的35.7%。同时,对于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开展起来较为简单,远不如高层管理培训正规化,而对于基层管理培训,就更为单调。在被调查企业中,员工并不安于本职工作,从而导致人员流失较为严重,员工对培训不关心,领导对培训有所忽视,从而导致有技术的人员缺失,导致很多企业即使花重金也很难找到合格的技术人员[1]。

2.1.2 基层员工培训工作开展现状

现如今,企业在对基层员工开展培训工作时,一般会存在这样的现状。首先是培训的方式比较落后,缺乏实践性,还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没有让基层岗位人员接触更多的实践机会。其次是培训的控制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效果较为滞后,难以知晓通过培训,可以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最后,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成程序化与系统化制度的落实,在工作开展时,需求分析、策划与评价都较为盲目。很多时候,培训工作还仅仅是关注对员工简单技能的培训,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解决一时的问题,无法做到从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上,完成培训内容的有效制定,从而导致制定出来的培训计划跟不上企业与时展。

2.2 国有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管理问题

2.2.1 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缺乏合理性

这一问题集中表现在三点。首先,对于培训人员来说,其自身掌握的专业技能也不是非常到位,从而难以从专业的角度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对基层员工实施培训,另外也难以对制定完成的培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是培训所使用的教材,针对性不足。受到培训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培训工作都是聘请内外部讲师来开展,这些讲师自身难以完成对培训教材的编写,导致培训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同样的课程,在不同讲师教授下,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从而使得培训效果参差不齐。最后是没有完成培训体系的设计,企业根据培训需求,来对课程进行单独设计,从而造成培训内容的相关性不够高,使得培训效果不高。

2.2.2 培训工作得不到有效配合

一些基层领导认为,企业开展培训工作,应当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完成的工作,因此对于很多基层管理人员来说,其在收到培训计划表不会过多重视起来,只会在当时,安排几个相对有时间的员工参加,存在走过场、凑数的问题。甚至一些管理人员,喜欢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举办各类研讨会及高级班,来试图在宣传上下功夫,虽然是举办了,但发挥不了效果。

3 基层员工培训管理相关措施

3.1 通过培训前调查来制定培训内容

在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之前,应当对培训目标与内容做好调查工作,进而跟进调查结果与原先计划的内容,做到合理分析,并对基层工作情况做到有效结合,从而对基层部门相关情况做到更为清楚地把握。通常来说,绩效问题一般是由四种因素所造成的,分别为动机、环境、激励与知识技能等。这些信息的获取,对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的指定,有着较大的帮助,从而使制定完成的计划更加具备有效性与针对性。只有企业完成计划与内容的制定工作,方可使基层部门与员工,对制度有着更为清晰的了解与把握。从而在培训时做到积极配合,完成培训工作的开展,促使基层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

3.2 完善培训理念与培训方法

目前在知识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这一背景下取得更好的发展,促使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就需要意识到对基层员工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需要将培训植入企业文化当中,借助科学创新的方式,来对创新型人才做到有效培养。对于企业来说,在对基层员工开展培训时,借助现代化技术与方式,将会促使培训质量与培训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4 总结

国有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管理是一项综合化、系统化的工作,要求不同部门共同努力,摒弃当前国有企I员工工作消极的现状,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计划篇6

战略视角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简述

1、人力资源规划通过企事业单位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和选择等内容进行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性计划。

2、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

(1)规划人力发展。(2)促使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3)配合组织发展的需要。(4)降低用人成本

3、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1)人力资源规划使组织更能适应企事业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2)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组织更好地使用和开发人才;(3)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降低用人成本;(4)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5)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纽带;(6)人力资源规划有效地支持和保证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

1、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以及企事业单位外部的社会和法律环境对人力资源的影响,制定一套符合企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二年以上计划,计划保持战略规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统一。

2、制定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1)国家及地方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的变化。(2)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

3、制定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三原则

(1)安定原则。(2)成长原则。(3)持续原则。

三、战略层面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特点

战略层面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四个基本内涵和特征:(1)战略性。企事业单位拥有这些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2)系统性。企事业单位为了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而部署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践以及方法、手段等构成一种战略系统。(3)契合性。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契合;以及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间的契合。(4)目标导向性。基于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人才规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

未来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动态性规划。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对企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进行动态预测和决策的过程,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统领与协调作用。

2、系统性规划。系统性规划是战略思维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重要部分,其本质要求运筹全局,综合分析,提出科学的发展战略思路。系统性规划根据系统性质分析、判断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

3、超前性规划。超前性规划要求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对未来、超越客观事物实际发展进程的前瞻性的特点,即在外部实际变化过程之前,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趋势、状态和结果。

4、扁平化规划。组织机构扁平化是世界企业界的大势所趋。扁平化规划有利于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扁平化规划有助于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扁平化规划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的需要。

5、跨文化性规划。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于企事业单位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保障企业经营的特色,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和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具有自己的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

6、个性化规划。个性化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员工至上”战略,其核心是满足利益企事业单位内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员工的需要,满足员工个性化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需要,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竞争的人力资源战略要素和人力资本股权激励效应,全方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四、人力资源规划由战术层面向战略层面转变的意义

(1)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

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基于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在广泛地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内外部共享和有效利用信息的途径,而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本管理,即信息化企业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通过调动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2)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目标管理

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运用科学、理性、人性的制定目标等客观目标的管理,通过设定目标对整个组织的行为进行控制,使整个组织把各种资源调动起来,围绕目标往前走,对工作进行追踪。评估目标执行情况,然后把这个信息进行反馈,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目标能够按照原来的设定实现。

(3)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

扁平化规划这种形式的民主管理让员工在工作中采取更加主动的态度,对工作有更多选择,而不是仅仅作为受动者;有助于让员工自己选择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

(4)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的权变管理

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变化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有可能使其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

五、结语

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战略是关系企事业单位和员工长期的、战略性的计划决策,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战略指导思想和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为企事业单位的竞争计划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计划篇7

摘 要 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管控理念,结合现有供电企业战略管理现状,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实施举措梳理,形成战略地图、关键指标树以及行动计划表,为供电企业战略实施管控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形成可操作的、完整的战略管控体系。

关键词 战略管理 供电企业 平衡计分卡

在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供电企业如何去生存与发展,如何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都需要进行战略性的思考,更需要理清思路,看清形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供电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在企业的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于精准战略定位的前提下,科学的战略规划以及有效的战略举措是稳步、高效、有序地推进企业向国内领先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企业也将管理的目光越来越多投向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业绩指标。只有建立精准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体系,并重视关键流程的塑造,国有企业才能在动态的环境中赢得优势,从而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图、卡、表来实现战略的规划。当组织规模日益膨胀的中国企业集团,面对大规模、多层次、多地域带来的管控挑战时,如果没有掌握一个简单有效的描述集团战略的工具,必将无法将战略在集团内部各成员之间直观地展现,而平衡计分卡体系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战略地图来实现描述、规划集团战略。战略地图的构成文件主要是“图、卡、表”。所谓是“图、卡、表”是指《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单项战略行动计划表》,它是运用战略地图来描述战略的三个必备构成文件。

三、战略实施管控体系的建设

(一)现状分析的思路

供电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首先要以其发展现状作为基础,以创建先进电网企业为目标,以关键指标和关键业务流程为管理核心,确立企业发展步伐,梳理重点举措、行动计划等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承接高层级电网公司的发展纲领。

对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可以采用内外部环境分析相结合的SWOT分析法,对影响供电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电网发展所需要的客户服务能力、电网运营能力、电网发展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发展支持能力等五大核心能力的现状与战略目标要求及先进标杆单位进行差距分析,同时对影响供电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企业所处的地区经济、政策、电力需求、客户特点等各种宏观因素的分析。

完善的战略规划体系和行动计划体系能适应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确保其可实施性、可衡量性和具有发展性。通过结合组织管控和战略执行两条主线,实现科学的战略实施规划。其中,组织管控以关键指标为支点,战略执行以关键举措为支点。

(二)实施步骤及方法

战略实施管控是在企业战略规划现状分析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明确战略规划方向,进行战略定位,确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并分解及量化战略目标;同时按照组织管控与战略执行两大模块,进行关键流程优化、指标分解等工作,形成管控和战略执行的策略,最终形成战略规划总体框架。本阶段主要工作任务:

确定战略目标。通过逐层沟通讨论,依据供电企业资源和能力、环境的变化,明确战略规划方向,进行战略定位,确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分解与量化战略目标。建立从总目标――阶段目标逐层分解的目标体系,将战略目指转化为可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

组织管控策略。在经营型管控模式下,设定企业―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关键职责与关键任务,明确在战略体系中的工作职责。

战略执行策略。围绕企业未来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对阶段目标进行分解,针对总目标―阶段目标、企业―职能部门―基层单位提出具体实施举措。

(三)组织保障

据调查,企业的管理层在例行的管理会议上花费近85%的时间,以处理业务运作的改善问题,却以少于15%的时间关注于战略及其执行问题。过于关注各部门的职能,却没能使组织的运作、业务流程及资源的分配围绕着战略而进行。因此,战略实施管控是“一把手”工程,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做到统筹谋划,明确职责,协同推进,加强跨部门、跨专业的协作,加强业务的监督和指导,要发动全体员工凝聚共识,克服畏难情绪。

(四)宣贯培训

根据调查,企业中少于十分之一的员工了解企业的战略及战略与其自身工作的关系。尽管高层管理者清楚地认识到达成战略共识的重要性,但却少有企业将战略有效地转化成被基本员工能够理解且必须理解的内涵,并使其成为员工的最高指导原则。

利用平衡计分卡的管理理念对战略目标进行宣传,让企业从上至下的认识到实施战略的重点是所有的员工、一般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都了解这项战略,提高其实现战略目标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定期、不间断地将战略实施管控的评估结果告诉员工、一般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使其了解战略实施管控给组织带来的变化。

四、XX供电企业战略实施管理实例

XX供电企业的战略地图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一是可衡量的公司战略目标,即经济指标,包括加强电费管理,提升电费回收率;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以及成本控制与利润。二是可靠维度,包括电网投资建设及工程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提升电能质量。三是三大支撑,包括安全维度,即两个杜绝、两个确保、两个减少;优质服务,即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绿色维度,即降损增效。四是综合维度,包括提高人才质量和提高信息实用化化水平。

在建立战略地图后,为了实现责任的显性传递,将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落实为可衡量的指标和可操作的任务,使指标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网络的指标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确保“战略有指标,指标有考核,考核有奖惩,奖惩促提高”的闭环管,绘制了关键指标树,如图2所示。

在战略管控体系过程中可以使用“战略管控项目关键指标构建表”,如图1所示;“行动计划KPI汇总表”(包括:管控维度、管控目标、关键指标、计算公式、计量单位、目标值、起止日期等),如图2所示;“行动计划KPI分解表”(包括时间分解(年/季度)与部门分解(责任部门/相关部门));“行动计划KPI管控表”,如图3所示;管控控手段可以采用三盏灯(红黄绿)、共识营、表彰会。

图1 战略管控项目关键指标构建表

图2 行动计划KPI汇总表

图3 行动计划KPI管控表

五、小结

本文在利用平衡计分卡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供电企业的战略实施管控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与实施步骤,为供电企业战略实施管控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形成可操作的、完整的战略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兆省,李蔚波.论平衡计分卡在政府部门绩效管理中的运用和创新[J].现代商业,2013(2).

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计划篇8

1.1基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薪酬系统

基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薪酬系统就是将激励机制运用到企业的薪酬系统的构建当中,通过建立科学的报酬体系,来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等。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系统可分为工资系统、福利系统和员工持股计划三个部分。

1.2.1工资系统

工资是指员工按月或按年度领取的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一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组成。依据国有建筑企业员工的职位划分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工资可分为年薪制、职位工资制和弹性工资制等不同形式。

第一,年薪制。年薪制是国有建筑企业普遍适用的高层管理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年薪制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业绩和所承担的责任风险,确定其年度收入。年薪制将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收入同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者的工作业绩联系起来,对高层管理人员可起到了一定的激励约束作用。

第二,职位工资制。对于企业的普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可采用职位工资制。薪点制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职位工资设计办法,薪点工资结构首先依据员工的职位或职称划分确定工资等级,称为薪级,明确每一薪级的工资范围;然后,在同一薪级中依据员工学历、资历等不同条件划分不同的工资点,称为薪点,在薪级范围内明确薪点的具体数额。

第三,弹性工资制。对于企业中一些特殊岗位和特殊员工,为了加大激励力度,增强工作业绩,提高工作积极性,我们可采用弹性工资制度。如国有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应采用项目提成工资制,并缴纳一定的风险保证金,确保其工资收入的合理性、合法性。

1.2.2福利系统

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除工资、奖金之外的各种保障、补贴、服务或实物报酬等。国有建筑企业的现代薪酬体系中,福利是工资的有效补充,是体现企业有意改善员工生存质量,关心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1.2.3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是指由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员工持股会代表职工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的一种新型股权形式。员工持股计划是将员工由雇员身份转化为企业所有者,员工和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因此,员工持股计划具有良好的长期激励效果。目前在发达地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二级企业中产权多元化已逐步推进,如北京建工集团同民营企业浙江广厦集团合作新建二建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其中广厦以现金入股占总股本56%,原二建公司以实物资本入股占34%,经营者群体以现金入股占10%[7]。

1.2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关系。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应围绕产权和经营业务规划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包括基于组织变革的人力资源组织规划和基于企业经营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1.1.1基于组织变革的人力资源组织规划

国有建筑企业应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母子公司产权关系,减少独立法人层次,强化母公司管理监督职能,建立以母公司为管理核心的扁平化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基于组织变革的人力资源组织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决策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如果是国有独资公司,一般不设立股东大会;另一方面,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国有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就是要理清母子公司的产权关系,减少管理机构,缩短管理链条,形成“决策层-职能层-事业部(子公司)”这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

1.1.2基于经营业务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是对企业未来某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总量、专业结构、学历层次、技能结构等进行事前预测并做出相应的规划。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总量规划和人力资源结构规划。对于人力资源总量规划要做到控制和精炼普通管理人员队伍,吸引和扩大企业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运营管理人才;对于人力资源需求规划要重点建设三支队伍即建立以董事长、总经理为核心的高素质管理团队,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意识,打造高级营销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市场营销辅助人员的三维一体专业化营销团队,完善管理技术团队结构,积极吸收高层次的管理技术人才,并使得各级各类管理技术人才队伍达到合理比例。

1.3基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

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输入有力的人才支持,保证企业各项战略规划顺利实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可分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培训计划、创新用人机制三个方面:

1.3.1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的工作经历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的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同个人素质、个人工作能力以及个人努力程度有很大关系外,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从根本上也决定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国有建筑企业正处于产业重组、制度改革、人事调整的重要时期,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给员工制定一个科学的个人发展规划,对吸引和留住人才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3.2员工培训计划

相比其他行业,建筑企业更需要一专多能,适应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科学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①做好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建立在人力资源规划基础上,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系统中,我们明确勾画出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结构和对人力资源各个方面的总体需求,并确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以及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此外,培训需求分析还应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协调,调查员工个人的学习要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符合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②建立长效培训激励机制。国有建筑企业向员工提供培训,要建立相应的竞争制度,尽可能提供机会让有能力,有潜质的员工早日享受培训机会,并且建立培训与员工的考核、晋升等个人发展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追求进步,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③建立培训结果反馈机制。定期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做好下一阶段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如调查收集员工对整体培训安排的满意度;对以接受培训的员工要进行测试与考核;定期测算培训回报率、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贡献等相关指标,衡量企业的培训投资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应有的回报等。

1.3.3创新用人机制为了有效利用优势人力资源,增强国有建筑企业的凝聚力,创新人才机制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和择优的原则;建立重真才实学,重工作业绩的用人标准;积极推行“干部聘任制”、“职务任期制”、“任前公示制”等制度;保障企业职工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

1.4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建筑企业要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工程建筑企业,就必须加强柔性管理,建设、培育富有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创新文化理念,推进全体员工思想理念的更新。在企业文化上要确立明确的企业使命,培育、弘扬先进的企业精神;在员工思想上要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和积极进取的生产经营观;要实现用制度管事,用文化树人,改造经营者和员工的思想观念,以观念更新不断推动企业的变革和创新。②积极宣传,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全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知识、是理念,而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主体,企业要真正实现良好的文化氛围,就要建立一个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与人力资源管理相配套的全员文化培训和传播体系。③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员工整体能力素质。企业要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理念;制定各种学历培训、继续教育、岗位培训计划等学习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把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着力点,放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上,推动企业内部的不断变革与知识创新。

2结束语

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人力资源规划系统是基础,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分析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未来一段时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出的系统描述和规划;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和薪酬激励系统是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的保障措施,保证人力资源规划能够顺利实现,从而为企业实现战略规划提供人才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创造品牌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维持的重要保障。

————————————

参考文献:

[1]程德俊、赵曙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科研管理》2004(9):52-59。

[2]林艳:《浅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9):59-60。

[3]许庆瑞、郑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49-53。

[4]倪敏玲:《试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与特征》[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2):76-78.

[5]WrightPM.IntroductionStrateg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sourceinthe21stcentury[J].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view.1998.(8):187-188.

[6]彭剑峰、饶征:《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9-43。

[7]徐植慧:《国有建筑企业ESOP发展趋势及持股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03(10):24-29

摘要:简要介绍了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引入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构建了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型。重点介绍了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Abstract:Thearticlebrieflydescribesthestate-ownedconstructionenterprisehumanresourcemanagementproblems,Andtheintroductionofastrateg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theory,Thenbasedontheperspectiveofenterprisedevelopmentstrategy,tobuildstrateg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systemmodelofstate-ownedconstructionenterprises.Thearticlefocusesonthestrategyofstate-ownedconstructionenterprisehuman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aswellasthefoursubsystemsoftheintrinsicrelationshipbetweenthem.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