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班级治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47:47

班级治理论文

班级治理论文篇1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 易班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网络社会影响力的迅速扩大,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探讨方兴未艾。面对这种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实施网络教学日益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一种新尝试。[1]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学研究者逐渐将研究取向集中在如何运用网络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理论探讨中,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不过,从总体来看,现有研究成果较多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方式产生背景、作用及对策的探讨,而基于具体网络平台开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之考察分析则颇为少见。有鉴于此,本文将以上海易班网络虚拟社区平台为研究中心,并结合笔者自身的网络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探索中网络平台的建设思路、使用策略及存在问题展开适当讨论。

一、网络“易班”建设的目的、内容与特色

“易班”(E-CLASS)是上海市教卫党委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的要求,依托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大型网络虚拟社区,是在全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并被昵称为“易班”。自2007年开始试点建设以来,上海易班已经先后有56所本地高校参与到该网络平台建设中来,广大师生纷纷注册加入,日点击率高达数十万次,并已成为上海最大的高校网络互动社区和本地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作为当代网络虚拟社区建设的一个新产物,从内容上看,易班反映出“无限性”和“有限性”并存的双重属性。从“无限性”的角度看,易班设置有外语学习、电脑数码、出国留学、考研读研、大学生活、投票调查、情爱悠悠、职场感悟、贴图专区、体育世界、电影电视、动感音乐、游戏天地、车友之家、游山玩水、流行都市、健康一百、求职招聘、跳蚤市场、美食共享、新闻播报等数十个主题版块,涵盖了丰富广泛的内容。从“有限性”的角度来看,与其他网络虚拟社区不同,易班内容还具有经过优化选择以适应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群体专属性内涵。换言之,易班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全民型无限虚拟社区,而是师生群体内部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无限性”和“有限性”的双重特性,不仅使其迅速成为上海高校师生广泛使用的网络虚拟社区,还为有效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网络载体,尤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方式实践探索与创新而言,更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无限”而丰富的易班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就技术层面而言,由于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涵盖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邮箱、网盘、掌上易班等多种常用网络功能,因而通过该网站,所有注册高校师生均可非常方便迅捷地实现在线互动交流、信息传递、上传照片、撰写博客等任务操作。其中,颇为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师生的需求,易班还研发了话题、日程表等基于班级主页社区活动的功能设置,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中易班平台的使用策略

易班功能主要反映在主页面、学校主页、班级主页以及个人主页的分层结构中,每个层次结构都有相对应的主要模块和功能。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教学开展而言,尽管易班的每个层次结构都有使用价值,但是直接必要且最有效的当属班级主页模块和功能的全面运用。近两年来,笔者依托易班班级设置功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有效探索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教学班级构建。由于易班是高校师生普遍使用的公共网络平台,且具有实名注册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班级在易班上建立对应的虚拟教学班级,让修课同学全部申请加入该易班班级,并由任课教师担任该班级管理员。在该易班班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作为管理员的任课教师凭借各种易班技术授权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而作为班级成员的每位同学则在管理员指导下扮演教学主体的角色。这种相对“封闭”的师生虚拟班级共同体构建成为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教学全面开展的基本前提。

(二)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实践。在易班班级设置中,公告、话题、网盘是其基本功能模块,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功能模块将授课思路和内容全面展开,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模块更加主动便捷地参与教学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公告,随时通知班级成员有关课程讨论安排、作业布置及考试要求等即时信息;我们可以通过网盘运用,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PPT课件、题库、阅读文献以及音像视频等参考资料上传其中。以便学生随时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反过来,每个修课学生则可以通过易班班级网盘将作业Word文字稿、讨论PPT课件等资料上传提交。

其次,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分析具体历史或现实问题,并在参与讨论中深入理解和把握理论的本质内涵。然而,现实中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课堂理论讲解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相互交流与讨论才是促进学生深化学习认知的关键。[2]就此而言,易班虚拟班级中的话题讨论功能设置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种交流答疑的一种新渠道。

在以易班为平台的网络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易班班级话题的特色功能,由任课教师或修课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发表话题展开讨论。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有助于理论的深度理解和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相互结合:一来可以弥补课堂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或学生现场发言腼腆而导致的问题讨论广度不够或深度不足[3];二来还便于学生更及时地关注到诸多与课程相应章节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并在课堂内外的小组成员或班级成员讨论中深化理论层面的认知。在具体教学实践操作层面,笔者曾尝试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8~10人组成的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每周在易班班级内一个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或现象话题并引导其他同学跟帖讨论。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可适当选择一些与课程理论理解相关且学生较多关心的现实问题在易班班级内发起并监督学生的分组大讨论。笔者的实践结果表明,这种超越课堂时间、空间等诸多限制的讨论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强调班级模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中的功能并非否认易班主页及其个人主页、学校主页模块的作用。事实上,在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班级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个人主页内容(如博文、相册、网盘资料等)互览、转引或互评,尤其是班级内师生间的“私信”互动对于任课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解答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不同疑问,以及加深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均有重要辅助作用。至于学校主页和易班主页则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诸多“网络实践”4调查和共性问题分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考察空间。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易班平台的现存问题

上述内容表明,易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中具有诸多积极作用,并可能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实践中的一个新方向。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笔者的教学实践结果也显示,有些时候易班的功能设置并不能完全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求。换言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的一个有效平台,易班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易班班级构建中,由于现有设置功能限制,每位学生申请加入班级时都必须由作为管理员的任课教师逐次点击批准,却不能进行批处理或取消成员加入的设置限制。对于同时担任多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班级(高达数百名学生)的任课教师而言,这种情况显然会浪费很多时间,并可能由于学生申请加入班级时间不同而造成批准通过时间上的疏忽或滞后,进而可能影响到易班网络教学的及时正常开展。

另一方面,在运用易班班级模块设置功能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障碍或不便。例如,在作业和资料上传方面,由于网盘容量的限制,内容较大的PPT或教学视频资料往往无法上传,从而既不便于学生作业的提交和完成质量,也阻碍了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在话题发帖讨论方面,由于功能设置的限制,参与讨论的同学每次发言均需逐次点击提交后方可成功,而同时参与同一话题讨论的同学则必须不断刷新话题界面方能看到其他同学新的即时发言内容。这些功能设置中的不便一方面限制了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和班级讨论效果,另一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于通过易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积极性。

此外,在易班个人主页和班级主页互通方面,同样由于功能设置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个人主页互览和单独发信交流方面并不能直接实现,而是必须由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再分别一对一地实现“好友”添加操作后方可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实践中,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其使用策略制定尤为重要。就此而言,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参与群体的易班虚拟社区建设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探索和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易班实名注册用户的高校师生身份属性、丰富而健康的板块内容与精神氛围,以及班级主页、个人主页、学校主页、易班主页诸多功能模块设置,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探索取向。通过易班资源与技术的灵活运用,以易班班级设置模块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实践结果已经初步表明,建立在易班平台基础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操作性以及有效性。尽管在当前易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实践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局限和不足,但毋庸置疑的是,假以时日,在不断调适易班功能、使用策略的过程中,以易班为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创新必将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推广前景。从更大的意义上讲,这种不断改善的网络平台建设及其使用策略调适,也正应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探索、创新实践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秀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之建构——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网络教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2]侯丽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4).

班级治理论文篇2

一、班级治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治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治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任何治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治理目标的设定和治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要害阶段。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治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实际上,这个基本单位具备着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与者。同时,治理的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又是学生,而且不同年级的师范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班级治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应该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前苏联闻名教导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导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导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治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例如,根据中师生培养规格,设定某班级一年级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治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三年级以“树立教导理想,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这个目标体系的设定是以形成专业特色为主线,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以形成教导理想为最高境界。班级的治理主要是通过管班活动使这个群体组成的异质性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这就告诉我们,要避免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一个“管教者”,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这只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他们的崇高理想与职业信念。要使班级治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治理。

二、班级治理的“理论——操作”模型

为什么要称之为“理论——操作”模型呢?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理论背景。本文提出的几种模型结构尚属初步认识。它主要是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一种思路。下面根据班级治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治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治理,再由班委会详细参与班级治理。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治理意图渗透到学生中去。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治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治理自己的班级。但这种治理模式不利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治理能力,正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治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担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治理网络中。它的实质是: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治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治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一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处在治理者的地位。在班会活动中,一些表达能力强或者是具备艺术能力的学生又可处在治理者的位置。可见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这种模式对班主任能否起到“纲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好学生容易处在自由状态。其要害是班主任要充分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特征,注重在不同的治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

3.交叉模式这是指在治理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学习、活动和生活中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等多方面的治理。这种模式是把班级治理放到学校整体环境中去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全方位的治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要调解一致,否则就会造成治理上的混乱。还会形成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局面。

4.轴辐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央,整个班级的治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央意图运作。这样在结构上就以班主任为原点将治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治理和被治理的关系。班主任直接参与每个学生、每个事件的治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接了当地反馈到班主任这里。其特点是:模式结构呈圆周式,带有闭合倾向。这种治理比较细致,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把握班集体发展的动态,其控制性较好。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治理目标。其操作要领是班主任要全面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纽带,逐步形成教师的权威性。切忌“婆婆嘴”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以上四种模式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理论而言,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主要是以班级治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发挥的形式途径来加以区分。因此不可能是运用某一种模式就能达到既定的治理目标。除了这种构建的方法还可以根据治理者的风格、治理内容等参照标准进行模型建立和理论分析,这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教导意义的哲学层次的理论模型,这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更是中师教导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三、建立优化模式的“质性材料”

在每个不同的班级所处的环境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响因素。一些具有确定性的或量化的影响材料且不去关注它。这里之所以把另一些因素称为“质性材料”,正是因为这些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材料”有一个开发、利用、组合的过程。正如有了砖头,还需要泥浆来粘合一样,有了一定的治理关系还需要情感作为“融合剂”。在这些材料中有“显性材料”,有“隐性材料”;有“刚性材料”,也有“弹性材料”。作为“质性材料”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立治理关系、赋予基本型态。班级中的基本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如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交往关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团体关系、个人关系等。从治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治理与接受治理的关系、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成员与环境的关系、运作过程中的主从关系等。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立班级的组织结构、目标结构、角色结构、治理关系,班级的基本形态才能形成,治理模式才能具备操作的内在机制。

2.营造班级氛围,注重治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的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治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治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班级治理论文篇3

    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注重建立班级网页或人人网班级公共主页。在网页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认真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资源,可以收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班级网页的建立需要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网页设计软件、图片编辑工具、动画制作工具和网页特效工具。从确定网站主题、搜集材料、规划网站、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到制作网页和上传测试,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使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其二,能够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一方面,班级网页作为师生交流的新纽带,其平等性和互动性能够消除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带来的无形的心理压力,使师生之间通过平等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另一方面,班级网页的建立需要凝聚全班同学的力量,实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分工合作,才能使班级网页体现出向心力,这有益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对于促进班级面貌改变、形成良好班级文化氛围有很大作用。2.积极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或微博。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用微博和博客记录生活经历、交流学习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或微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上的博客技术,将教育渗透于学生日记数字化生活的一种网络工作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创建专门的思想政治博客或微博,传递最新教育信息、开展主题教育讨论、播放相关学者的思政教育视频,给学生提供一个日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深入学生日常生活,成为学生网络化日记的重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或微博具备4个鲜明特征:第一,主体的平等性。博客或微博的参与者不仅包括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还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理论研究者,以及各领域的学者、社会人士等。只有主体的平等性才能保证各主体以平等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接受他人的评论并评论他人的思想,跨越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沟壑;第二,行为的自主性。博客和微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能极大程度地激发教育活动参与主体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作为教育者的辅导员的专业发展自主性,以及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自主性,在日常的上网行为中就能快捷、主动地接受思想教育影响与熏陶;第三,时空的开放性。运用博客或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撰写及跟帖讨论均不受时空限制,并且由于整个过程都能够以图文方式得以固定保存,访问者可随时反复阅览,有利于教育者对学生进行二次教育和学生自身进行二次思考;第四,交流方式的创新性。博客和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使教育深入学生日常生活,使师生之间点对点的线性交流转变为点对面的立体型交流,零星分散的个体凝聚为一个临时的社会集合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性和实效性均得以增强。3.充分利用班级QQ群。据调查,用QQ上网聊天成了当前学生与他人交流和不良情绪释放的常用手段。如今各班级普遍都已建立班级QQ群,作为学生之间最直接最广泛的聊天沟通方式,QQ群应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可以发挥有效的育人作用。首先,在班级QQ群下建立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专栏,辅导员或班导师也加入其中,使学生之间能够及时共享学习信息,师生之间进行及时沟通交流,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能够及时在群里向老师发问并第一时间得到解答,其他同学也可以通过“围观”吸取相关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利用班级的群邮件,及时将信息发送给群内的所有学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信息传播的疏漏和误传。4.创新运用手机媒体。手机媒体的利用可以高度体现受教育者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大学生所期望的自由、平等、互动、开放的思考方式、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成为可能。首先,通过手机短信、QQ、微博等媒体方式,师生可以进行“零距离”的真实心态交流,没有角色隔阂,没有年龄差异,只有符号、文字的交往,可缓解学生的心理戒备,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任感,使学生能真正敞开心扉、自由交谈、畅所欲言;其次,手机作为一种即时上网工具,最大化了上述三种教育途径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登录班级人人公共主页、班级博客或微博、班级思想政治教育QQ群,及时获取知讯,表达认知,抒发情感等,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开展工作提供了新型而广阔的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发挥班级网页或人人网班级公共主页在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营造班级网页或人人网班级公共主页中积极、阳光、奋进的氛围。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和与朋友交流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这不仅可以锻炼沟通能力、深化思想程度、丰富学习生活,而且只有不断地交流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阳光、奋进的心态。只有拥有了积极、阳光、奋进的心态,才能有利于学生积极接受思想政治者持续不断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的信息搜索和交流功能,通过组织网络主题班团活动、开展专题讨论会,以新颖的形式增强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参与者可以没有时间地点限制地畅所欲言,在讨论交流中教学相长,在网络互动中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认同感,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化思想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成才。2.利用班级网页或人人网班级公共主页的互动性。班级网页的一大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应利用其互动性改变过去我说你听、上传下达的单一教育方式。在班级网页中,通过开设集思想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论坛,并定期设定若干讨论话题,班级学生可以在班级论坛上各抒己见,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流和互动。这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在互动中达成共识,在共识中相互认同,在认同中稳定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班级论坛将教育内容专题化、生活化、细节化,创造性地把工作内容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也就会在互动中提高,以此达到在生活化、细节化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3.增强班级网页或人人网班级公共主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力量。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提到的两点———营造班级网页或人人网班级公共主页中积极阳光奋进的氛围、利用班级网页或人人网班级公共主页的互动性———建立并深化班级文化、充分发挥班级主页的平台作用,以增强班级网页或人人网班级公共主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首先,通过班级网页或人人网班级公共主页开展各项班级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实现信息化班级管理,同时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新平台。丰富多彩的班级网络文化活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升华大学生的境界、深化一个班级的灵魂,同时培养大学生自觉参与班级活动的意识和自觉接受思政教育的能动性。其次,班级网页或人人网班级公共主页也可以作为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学生家庭,运用家庭的影响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比如,通过把学生工作通知、校园活动信息和学生的表现状况等合理、适时地到公共网页上,这样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对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孩子所在班级的其他方面情况进行较为全面地了解、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积极采纳从而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可谓一举三得。(二)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或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或微博具备的4个特征———主体的平等性、行为的自主性、时空的开放性和交流方式的创新性,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或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1.营造健康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氛围。在网络中开辟健康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博客需要加强法律约束、技术监控和道德自律。首先,加强网络法律约束,根据我国关于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完善相关校纪校规;其次,要加强网络技术监控力度,不断提高校内网的监控防御功能和检测预警功能,建立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最后,道德自律需通过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并将其内化为文明上网的自觉行动。只有拥有了健康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氛围,博客的参与者才能安全地、自主地、平等地交流。2.激发师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思想政治教育博客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博客考核和评价制度可以激发双方进行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系统完备且行之有效的博客考核和评价制度,对优秀的博客或博文、积极参与回应的师生进行表彰,同时对部分“空博”、“死博”进行整改,从而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沟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有了积极性和创造力,博客的参与者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最大化利用博客的时空开放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真正成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的思想性与吸引力。作为一种创新性的交流方式,没有吸引人心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别提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了。因此,应注重博客的内容建设。注重其服务性,及时各类公告通知等,将博客作为日常事务管理的平台,同时也要讲究趣味性和生活性,使博客成为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魅力的一扇窗口,消弭师生距离,贴近日常生活,提高博客的吸引力。在增强博客的服务性和趣味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其思想性。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宣传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的主旨,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网络课堂。4.建设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客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或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队伍是关键。上述工作不是单独个体能够完成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因此,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善于运用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其一,要不断提升其政治理论修养,使之具备较强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其二,要努力强化其网络文化意识,使之善于研究和把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其三,要注重提高其写作水平,使之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焦点,主动撰写高水平且有针对性的博客文章;其四,要增强规模效应,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博客队伍,形成规模,并积极开展工作经验和体会交流,扩大思想政治博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班级治理论文篇4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已经成为我国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楦母铩⒋葱隆⒎⒄固峁┕憷?的平台的重要举措。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92.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手机上网主导地位不断强化[1]。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普及,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探索手机在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

1.1 传统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成员在开展班级教育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难尤其突出,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按照师生比1∶200的标准配备辅导员,一名辅导员要平均对3~4个自然班开展班级管理,要面对200名左右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让辅导员难以承受,工作对象众多也难以保证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保持接触并深入开展工作。

(2)现在入校的大学生多为90后,个性上追求自我、有较强烈的反叛意识,辅导员如果只采取传统的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班级规章制度为依据、以班干部为助手、以班会为主要思想教育阵地)难以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进行适合其个性发展的针对性教育。

(3)现在学生班级教育管理多是以班级周例会与主题班会为主要形式,以学校――辅导员――班干部――班级成员为信息传输渠道,以辅导员主讲与集体交流、讨论结合为班会的主要手段,尽管有交流、讨论的成分但毕竟不占主流,班会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单向信息灌输的影子还随处可见,学生尽情发言的机会不多、主动参与各项教育活动的热情不高。

(4)因为高校大学生管理的特点,学生学习、生活场地相对分散和流动,学生与辅导员联系相对较弱,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反映、发现并及时解决,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能保证。

(5)同学们更渴望与老师平等交流, 有些性格内向或有隐私话题的同学不愿意在班会这样的集体场合发言。

1.2 手机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1)西方反华势力或个别别有居心的人员利用手机媒体散布反华黑华言论,与我国争夺思想教育宣传阵地。目前在一些论坛中出现的“雷锋、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的事都是假的”就是其中的代表。调查显示手机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接受和判断客观事物的能力,使部分大学生逐渐放松对学习、社会、国家的关注[2]。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错误理解、造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自信、造成对党、国家、政府的不信任。

(2)媒体内容良莠不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带来负面影响。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晨指出:“由于多方面复杂原因,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之风极易反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反复,网络、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改头换面,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3]。

(3)虚拟情景交流的强化影响真实环境下情感交流,不利于班级的团结。90后的大学生目前更多地信赖手机来关注朋友的动态,经常出现为远在天边的事情评论、点赞,却忽略身边亲人、朋友、同学的情况。“网友遍天下、同学成路人”的现实使得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

1.3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手机的便携性使得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彰显。手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推送给每一个用户。通过手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形式,为辅导员与学生间、同学和同学间的平等、及时交流沟通、实现班级民主管理提供了平台,可以确保学生能及时的接收到正确的舆论、信息。

(2)手机媒体呈现形式的多样性,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纳。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信息传播,给大学生带来多重感官的视听盛宴,能让其在宽松舒适的氛围中更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内容并形成共鸣和认同,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4]。

(3)手机网络平台的强互动性,极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加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积极性。使用手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决定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内容,可以随时反馈自己的认知、情感,更可以随时把自己所见、所想分享给其他人。

2 手机媒体在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研制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手机APP,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平台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将目前常见的校园主题教育网站拓展至班级、延伸到个人,构建基于手机APP的“学院――职能处室、系部――班级――个人”的四级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手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学校各部门、各班、各组织分散开展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教育活动集中到一个APP平台,将日常分散的QQ群、微信群、网络微博整合到APP平台,便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及时传递经验、共享教育成果,形成全院学生工作者合力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开发手机APP平台时,可考虑设置以下栏目模块(以上各栏目均设置学生评论区,方便及时进行师生、同学间的思想交流)。

(1)家国天下。将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时事进行分类、解释、阐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送给学生,指导和引领广大师生关注国家大事,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榜样力量。通过对全国道德模范、优秀党员、优秀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优秀校友事迹的宣传报道,让大量正确、积极、健康的信息围绕在学生周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激励永远。在现实生活中组织全体学生到各种德育基地学习难度较大,通过手机平台以文字、音频、视频的形式将革命传统教育资料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增强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力,提高学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的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4)职业讲堂。介绍专业领域相关知识及前沿动态,帮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了解人才培养模式、了解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指导学生及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将学习中常用的工具软件、各种资料汇总上传共享,方便同学间交流学习。及时为班级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就业指导、企业招聘信息,指导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

(5)我的班?。在此栏目内进行班级活动、班务管理、班费开支、班务留言、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等信息的,也可提供各种表格的下载,在网上完成部分班务管理工作,以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此栏目学生们可以有一个固定、清晰的信息来源,避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接收信息冲突与不及时。通过报道班级开展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级认同感、凝聚力,同时也在同学们中间传播了正能量。在此栏目中还将涉及学生奖勤助贷如评选各项奖助学金的学生名单、班干部选举和党团员推优等的投票结果、平时考勤的情况等在网上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6)班级论坛。在论坛中可以就学生关心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进行主题讨论,以及发表对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的意见和见解,营造辅导员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培育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数字空间,实现主题班会网络化、师生沟通及时化、学生参与全面化。

(7)我拍我秀。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将所见、所思、所想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上传到手机平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

(8)网络心理辅导。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工作前伸到手机,提供心理知识、技巧宣传和普及,设置私密的交流空间,为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与心理咨询老师间的单独交流提供场所,由辅导员、专职心理老师及时、共同为学生提供网络心理疏导,拓展心理工作渠道、丰富心理咨询手段。

班级治理论文篇5

一博雅教育理念的内涵

“博雅”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本义是“适合自由人”。这里的“自由人”与现在所说的意思不一样,是指在古希腊时期的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在古希腊时期提倡博雅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各种知识和有着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而成为卓越的人。但又不只是通晓各种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出具有个性思想的人。博雅教育随着时代变化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其所涉及的范畴,到了现代社会,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博雅教育虽然涉足的范围不同于以往,但是其内在的核心理念没有改变,依然是为了培养出一种适应社会所需的通才教育。《1828耶鲁报告》对耶鲁学院经典的博雅教育理念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其核心的内容归纳起来,就是要对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不单是适应于学生在现实中需要的知识,还要能训练和装备学生的心灵,也就是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份报告是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教育文献,在美国教育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后这份报告陆续被其他国家的教育者解读。在中国,博雅教育又被称为通识教育、全面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自由教育、素质教育等,虽然有着多种称呼,但其致力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对现阶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博雅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渠道来实施。

二博雅教育理念对当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启示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作为一种为了教学而存在的组织,其作用不单是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方面,而且在对学生的思想形成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法律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里所说的高级专门人才,是说大学应该要培养出既要具有一定专业性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也要塑造具有个性思想、创造性思维的人。这样的人才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又有科学技术方面的文化修养。大学教育不是单纯为了学生的就业为目标,而是在摒弃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之外的,以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博雅特质的人为目的。本文引进博雅教育的理念,主要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育中实用主义、工具主义、功利主义弊端的存在,博雅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时,是以班级组织为单位进行的。所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对班级文化的建设。而博雅教育强调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塑造学生独特的气质,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同时,还要学会做人。所以思政教育和博雅教育理念是相容的,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引入博雅教育理念,有助于完善这门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一)将博雅教育理念融入到班级管理中

思政教育要求建设好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思政教育一个方面的反映。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保障思政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博雅教育反对功利性的教育,认为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健全学生的心智。所以教育不但采用显性教育,还要通过一些隐性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在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方面产生影响,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班级文化虽然是由班级各个成员反映出来,但是班级文化反过来会影响学生,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对学生的身心、学习、思想等方面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反之,班风很差的班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业和思想方面的发展。所以,在班集体这一个环境中,需要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风貌,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形成班级文化时将博雅教育的理念引入到其中,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在班级中做到关心、尊重、帮助和团结同学,自己所做出的行为要顾及他人的感受。此外,鼓励每个成员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班上多与同学交流讨论,从而成一种活跃的班级气氛。

(二)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

班级文化会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动方式等产生影响,也就是成为学生思想、行动的引导。所以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来进行的。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思想引导,那么在学生走出校园后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上各种资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学生极容易受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实施人本教育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所以,要把班级文化建设要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形成社会主导的、班级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排除掉错误的思想观念,以此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塑造。这样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真正履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是博雅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中的显现。

(三)提升教育者博雅教育的能力

引导班级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这一角色,班主任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班级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班主任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班主任应该要具有一定的博雅教育能力。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班主任本身具有的思想观念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在带领学生制定出民主、科学的班级制度规范,将主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的同时,班主任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要具有掌控全局、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能力,要与学生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还要多了解符合时展所需要的信息资讯,看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职业道德的修养。此外,除了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提升博雅教育的能力,在教学中主动运用新的理论方法,把当下主流的思想结合到教学中,转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感兴趣的讲课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时事政治,启发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塑造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总结教学活动经验,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班级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思政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不足,提出了国外的博雅教育理念,通过对古今中外博雅教育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这一理念运用到当代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合理性,并结合我国高校班级建设实际,提出把博雅教育理念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蔡磊,乔学斌.基于博雅教育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15,(05):54-56.

[2]阳静.论高校班级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及实现途径[D].西南大学,2010.

[3]王同亚,付金兰.博雅教育理念对中国大学实施博雅教育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8.

[4]康许培,陈凤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班级文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0):137-139.

班级治理论文篇6

1.当前独立学院班级建设现状分析

1.1班级成员缺乏归属感,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弱

班级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然而随着近几年来独立学院的不断壮大,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班级也在不断地增长。加之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来自于城市,家庭条件优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造成了独立学院学生以个人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个人意识强等特点,导致了班级管理难度大。

1.2班级数量多,基数大,管理难度大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产物,随着独立学院在社会上逐渐得到认可,独立学院人数在不断增加,加之高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独立学院的发展迅猛,这也造成了班级人数基数大,由于班级人数太多,学生意见很难统一,导致了班级活动开展的难度和班主任管理难度的增加。

1.3班级非正式群体增多,对班级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班级内非正式群体可以归纳为:不满学校和班级的管束,对校规校级不理睬型;“60分(及格)万岁”,平时不认真,考试通过即可型;个性突出,不遵守纪律型;对班级建设及学校活动不感兴趣型等。这些群体在班级中存在很不稳定因素,但由于改部分人存在个人的一些特长或天赋,对班级其他同学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这部分群体对班级建设起着很大的负面作用。

1.4班风学风建设需加大力度

就目前而言,独立学院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缺动力,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些学生在大学后学习缺少热情且一直处于被动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认为读是件无聊的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的丧失使得班级学风、班风建设带来难度,加大了班级建设的难度。

2.独立学院班级建设现状原因分析

2.1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三观”存在偏差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来源于城市,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都是被父母当宝贝宠着,除了学习上的事情,家庭的许多事务都是由父母亲自操办,不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学生也养成了许多惰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学生受社会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区分哪些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管,从而使得学生对班级建设的热情大大不如以前。

2.2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独立学院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是学生从老师那里学知识,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师生之间通过平等的交流互动中,得到共同进步。这也给作为班级建设和管理的班主任或辅导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班级建设仅仅依靠以前的“管”的思想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需要,因此,师生关系的转变,对班级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2.3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都是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虽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但是当前独立学院的大部分专业和课程都是按照其母体学校的资源加以利用的,因此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加以规划,这也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书本上、课堂上的内容没有兴趣。这对也对学校营造优良学风、校风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4班级建设目标不明确,集体活动欠吸引力

集体的目标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新一代的期望和要求,代表了集体的方向。班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时的努力就能使班级变得很强大,但是并不是多有的班级成员能知道其中的艰辛,即使知道普通同学也不可能把其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为之努力,因此,在一个班级中,让每个成员都知道和理解班级建设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加之,班级的集体活动形式的欠吸引力,班级成员对集体活动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降低。因此,导致了班级建设的长期性难以保持。

2.5学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班集体的正常运转,因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促进班级建设,以班级建设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就目前独立学院的现状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集中于院系两级,真真落到班级的工作不多,即使是到了班级,其效度也是有限的,这就对当前独立学院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独立学院学生班级建设的全过程

3.1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只有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独立学院学生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才能让独立学院学生来认清社会现象中的本质,分析社会思想意思中的主流,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独立学院班级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2充分挖掘高校思政课的功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体系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帮助大学生形成世界观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势政策课,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时代性,通过这些课程,让独立学院关注社会热点,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3加强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

班级建设的成败与否与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班级和寝室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对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独立学院学生班级的建设工作,就是要在班级和寝室文化建设下苦功夫,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寝室文化活动以及其他活动,这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班级治理论文篇7

论文摘要:班集体是高校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各级教育管理者要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通过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坚持“三个结合”,系统推进班级教育活动,注重班级制度建设和党团干部培养,推进班集体建设,提升“班集体育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班集体是高校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班集体育人”的重要作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良好的班集体对于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爱校情怀、养成良好道德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一、将班集体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提升“班集体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班集体是高校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以班集体建设为载体,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不断提升“班集体育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高校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内容。班委会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基础。班委会是班级日常管理、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等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班委会成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成员是否能够全面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班级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直接关系到班级团支部和党支部建设的水平。因此,加强班集体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愿意为班级同学服务的班委会成员,并积极开展促进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各项活动,为班集体建设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团支部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团支部是高校团员青年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宣传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的有效平台,是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纽带。团支部应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形式地创办和巩固自己的活动阵地,加强活动阵地的管理,采用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形势政策与时俱进地定期开展团组织生活,使团员青年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不断得到提升,真正铸牢团支部这个核心和桥梁作用。党支部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龙头。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在高年级班集体中,要特别加强党支部建设,要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真正引入班级,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员带团员,发挥党支部的龙头示范作用,着力改变高年级班集体中经常出现的活动内容减少、活动形式单一、班级凝聚力、战斗力下降等不良现象。班集体建设要以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三位一体”的构建模式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组织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和选拔具有过硬政治素养、较强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干部队伍,起好头,带好路,不断加强和促进班集体建设。

2.班集体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中央十六号文件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第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第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和依托。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一定由优秀的个体组成,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会造就和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个体。班集体建设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温床;另一方面,班集体建设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和原则。在正确理论和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班集体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探索高校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良好做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班集体作为大学生学习等的基本组织形式,必然作为了高校各级组织规划设计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有效载体。因此,班集体建设一定要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创新活动形式、提炼活动内容、巩固活动成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在科学谋划和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贴近”的原则,即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在弘扬和学习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紧随时代脉搏,努力坚持将新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时代精神真正引入班级、引入课堂。贴近实际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客观现实相结合,要与教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决不可脱离实际搞教育。贴近学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相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规律性,选准切入点,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运用观看影片、纪录片、趣味活动、竞赛、辩论、参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坚持“三个结合”,系统推进班级教育活动。在系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属年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在支部相结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知识、不同专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比如不断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的外语类专业学生,其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势必受到西方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结合外语类专业实际系统推进并行之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与所属年级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内容前后衔接逐级递进,效果不断强化,使每一位班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接受一轮内容完整、目标明确、学生接受、具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在支部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定期在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中开展,以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等形式固化,不断创新,系统推进,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班集体建设。

3.以班级制度建设为保障,为班集体建设保驾护航。班级制度是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准则,有利于班级建立良好学习、工作、生活的秩序,有利于班级和谐氛围和环境的构建。班级制度要以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为基础,建立相应制度。比如:建立学生学习、住宿、文明行为等的约束和规范;建立班干部选拔、述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早操、晚自习制度;建立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规范等。制度建立后,要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并努力贯彻执行,不断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班级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4.以党团干部培养和选拔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团干部的先锋模范性。党团干部是班级学生中的骨干,对于班集体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和选拔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管理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班级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主要包括班级岗位设置、竞聘程序、选拔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其次,应建立和完善班级干部培训机制。培训内容涉及如何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等等。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党团干部培训班、党团干部例会、党团干部培训营等进行。最后,应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干部述职、民主打分、综合测评、干部评优等方式进行考核。总之,党团干部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有对班级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是否建立了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将直接决定着班级建设的成败。

班集体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着力点,是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各级部门和教育管理者要在遵循班级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巩固班级建设的成果,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有效教育平台,诸如社团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班级治理论文篇8

一、班级动态治理的含义

动态,即变化发展的状态。班级动态治理就是在制定统一的目标和一定的考核标准的前提下,根据班级每月的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考核,作出现时评价,并与效益挂钩的一种班级治理制度。在这一班级动态治理制度中,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体现了班级治理的目标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班级工作内容除常规工作外随学校中央工作的需要而变化,每月都有新的调动,体现了班级工作的持续性和治理上的动态性,根据每月的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现时评价,体现了治理的时效性;改变过去的年终一次性考核为每月考核一次,体现了班级治理考核的过程性;年终根据各班每月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体现了治理的综合性、系统性。总之,实行这一治理制度,体现了班级治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动态成长规律,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每一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实现学校教导教学的总目标,开创了一条新路。

二、班级动态治理的实践

1、探索的两个阶段

我校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班级动态治理。四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3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主要实行班主任工作动态治理。把班主任作为班级治理的责任人列入动态考核,制定班主任考核标准、内容及治理体系,并确定每一内容的考核分值,建立监督、检查、考核机制。每个月底,对班主任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班主任工作等第,发给相应津贴。

第二阶段,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班级动态治理,即在班主任动态治理的基础上,把动态治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与班级有关的各个方面,对班级进行全方位治理,开展了扎扎实实地“创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活动。每月按统一标准,对班主任、学生以及班级、寝室等进行定性、定量检查考核,评出每月的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并根据班级的各项考核成绩,确定班主任津贴的等第。这样,就把对班主任个体评价拓展到对学生个体以及学生生活的小集体(寝室)和大集体(班级)的整体评价,使动态治理形成一个相互联动的统一整体,学生成了班级治理的中央和主体,调动了自主治理的积极性,班级凝聚力大大加强。

2.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工作目标。

新学期一开始,政教处根据学校工作思路,确定本学期班级动态治理的工作目标。如95学年第一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达标;95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目标是新世纪明星工程的达标;96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目标是实施爱国主义教导的系列活动等。由于每一学期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目标明确,为班级动态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步:制订统一的标准。

根据每一学期的工作目标,政教处相应地制订了班级动态治理的考评内容及考评标准。班级动态治理的内容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四项红旗竞赛(即公德、纪律、卫生、体育)成绩;二是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三是班团活动;四是劳动、好人好事及违纪情况;五是学习成绩。考核过程中采取以定量为主结合定性分析进行。规定考核成绩达到90—100分的为优秀级;80—90分的为良好级;70—79分的为及格级;70分以下为不及格级。

第三步:明确月工作重点,阶段性、临时性任务。

班级动态治理是以月为基本时间单位进行考核的,因而每月月初政教处都要根据学期工作目标和分步实施的要求,召开班主任会议,提出每月工作重点,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的要求和考评的内容。如97年4月份阶段性、临时性工作有四项:一是香港回归知识竞赛;二是我的一份献礼单活动;三是全国国防知识竞赛;四是扶贫帮困学生的落实,并把这四项工作列入考核。本月考核的其它四部分内容即四项红旗竞赛;班团活动;学习成绩;劳动、好人好事、违纪情况等作为常规性内容进行考核。

第四步:组织实施,监督考核。

每月任务明确后,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政教处及有关部门实行监督、考核。四项红旗竞赛由值周老师、以值周班的学生为龙头的值周学生监督、检查、考评;每月的阶段性、临时性工作由政教处监督、检查、考评;班团活动由年级组长、团委学生会监督、检查、考评;其它方面:学习成绩;劳动、好人好事及违规违纪情况分别由教导处、总务处、团委等部门监督、检查、考评。月底由政教处汇总。综合考评。最后由校长审定。

第五步:总结反馈,进行有效调控。

根据考评结果,政教处组织总结反馈。在召开班主任会议前,有时先找个别班主任谈话,指出班级治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录求对策,提出改进办法。在此基础上,月初召开班主任会议组织反馈,公布上一个月的考评结果,总结一个月来班级治理的成绩,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布班主任考评等级及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的审定情况,并提出新一个月的工作重点及注重事项。这样及时总结反馈,使班级工作治理进入了有效调控之中。

第六步:学期、学年终端考核、考评。

一学期结束,政教处要根据一学期五个月各班动态治理的情况及每月考评结果,进行学期终端考核。一学年结束,政教处要根据一年来的动态考核情况及两个学期的终端考核情况,作出学年终端考评。在终端考评中,保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终端相结合的原则,对各班级的动态治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根据学期、学年考评、考核结果,按规定的标准评出先进班级、先进班主任予以奖励,成绩非凡突出的予以庆功。

三、班级动态治理的成果

班级动态治理实施四年来,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班主任治理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班级治理更加有序、高效,学校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1、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是班级治理的核心,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治理的成效。实行班级动态治理后,一是班主任考核由过去的年终考核评价改为每月的过程考核评价,治理考核的时效性明显加强,班主任每月做了工作就能现时评价,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这个月得不到较好的评价,下个月仍可争取,改变了过去一件事做不好,全年抬不起头,得不到好评价的弊端,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班级动态治理的成效与班主任津贴挂钩,成就感明显加强。班主任说,过去是干好干坏一个样,津贴一样发,评价不及时,时效性差,没劲。现在不同了,工作有成效,月底见分晓,班级得第一,个个都珍惜。实行动态治理以来,班主任中获校级以上将励的达31人次。

实行班级动态治理以来

班主任平均月考核情况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比例76.2%19.3%4.5%0

2、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治理的积极性。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班集体观念、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班级合力形成。过去跳一跳可摘的“桃子”只有一个,怕争第一,甘居中游,不要挨批评就行,实现动态治理后每个班级只要做好工作,达到一定要求都可以同时获得这个“桃子”,出现了班主任、班级全体同学齐心协力摘“桃子”的新局面。一旦班级被扣了分,全班认真总结经验,寻求对策,争取下个月获奖。95年下半年实行班级动态治理以来,52.3%的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26.7%的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96.4%的学生被评为文明学生。

3、学风、班风、校风日新月异,教导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班级动态治理加强了班级凝聚力,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全体同学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促进了班级治理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班级治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使学校职能部门实施治理水平的提高。而职能部门治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促进了班级治理水平的提高。因而通过班级动态治理,学生的学风、班级的班风、学校的校风都有了新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学校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学风、班风、校风的变化带来了丰硕的教导教学成果。2009年12月,中学生行为规范通过市级验收合格达标。近几年来,全校基本上杜绝了违规违纪事件,违法犯罪率为零。高考2009年至2009年,连续四年创上线总人数、上重点线人数的新纪录。

四、班级动态治理的理论思索

1、实施班级动态治理,充分运用了激励的原则。班级动态治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激励治理。激励即激发鼓励之意,它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而人的需要和目标又是多方面的,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由其全部需要中的优势需要引发的,并朝着这种优势需要的目标努力的。这种努力的结果,又作为新的刺激反馈回来,调动人的需要结构,指导人的下一个新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激励过程,也称动机——行为过程。班级动态治理,就是从需要出发,不断引发动机、动机指导人的行为,行为促使目标实现,目标实现又引发了新的需要和动机的不断循环反复,从而把班级治理推向纵深发展,实现班级治理目标。在班级动态治理中,一是改变了过去一个年级一年只评一个先进班级的传统做法,而现在每个班级只要完成任务好,达到一定的标准,都可以成为先进班级,为每个班创造了存在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激发了班主任及班级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二是由过去的年终终端考核改为现在的每月过程考核,即每月考核评选一次,可不断地引发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的不断循环,每个月做了工作之后,能及时得到评价,时效性明显加强,推动班级治理任务的完成。

2、实施班级动态治理,强化了目标治理原则。人的行为的重要特点就是其目的性,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的,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的。目标是引发行为的最直接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有强烈的激励作用。班级动态治理中,每个月初召开会议,布置工作,提出要求,确定目标,分步实施,分步考核,分步达标,现时评价,使每个班级每个人都有达标的机会,每个班级每个月都有达标的可能,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总目标的实现。在实施班级动态治理中,一是设置目标科学可行,根据客观条件设置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目标。二是形成目标体系,根据学校的治理目标,各班都制定每月的班级目标,使学校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班级及其成员身上。三是制订必要措施,使各班级及每一成员为达到个人执行目标、班级目标及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工作。四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调节,建立可调控体系,同时对实施目标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问题及时予以帮助解决。五是做好目标的终结考核工作,为下一个阶段的更高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