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班级健康教育教案8篇

时间:2023-09-26 15:10:44

班级健康教育教案

班级健康教育教案篇1

本文就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主要思路展开论述,并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为例,进行实践分析。

关键词:

高校;二级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一、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对此项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成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二级工作站成员一般由学院的学工干部、辅导员老师组成,主要功能是及时掌握所在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对多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性辅导,帮助他们面对大学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困扰。结合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目前建设的实际状况,本着提升工作实效性的考虑,由二级工作站发起、指导各班级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某一阶段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科学地设计方案、有序地开展活动,真正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提升其心理品质。

二、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思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实施过程

1.完善组织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需要完善的组织机制,各二级工作站应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并将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落实下去。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要提供具体指导,并调动各班心理委员及其他班干部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

2.主题选定。

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首先就要确定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主题选定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甄选出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心理问题。应该具体视各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和需要,可以结合调查问卷、座谈会、平时观察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确定主题,主题既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以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度,也要有助于班级团队的管理。

3.活动方案策划。

活动方案策划是以所选定的主题为核心,对班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一份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策划应包括班会的目标、具体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流程、活动分工及注意事项等。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活动方案策划中运用并融入相关的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的策划方案给予必要的引导。以使班会目标集中、明确;使内容的选择切合主题;使形式活泼、独特,利于表现主题;使班会流程设计流畅、科学、合理。

4.活动开展。

活动开展主要就是在班级实现活动方案策划的过程。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环节的活动进行到位,比如一些心理游戏活动开展后一定要进一步挖掘、分享,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活动流程,要调动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共同领会主题的意义,实现真正的感悟和成长。

5.活动总结、评价。

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总结、评价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后的感受、点评;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活动的评价。教师的点评应该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要客观,具体、个性,同时也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的评价更多应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对班会主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深化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在分享、探索等环节是否积极表达,也可以通过设置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活动满意度等措施来得到比较客观的反馈。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项目实施要求

各二级工作站要使所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每一次班会的主题应当集中、具体。班会的主题一定要来自各班同学学习、情感、人际、生活等方面,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要能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促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使大家体验到班级的友爱和温暖,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

2.内容丰富,受益面广。

主题班会要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以提高班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对主题的相关认识到实践体验,各种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互动发酵,影响如涟漪发散。

3.形式多样,操作性强。

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适当地穿插心理小游戏、心理情景剧表演、空椅子技术、头脑风暴及一些简单的心理小测验等。心理研究表明:自身参与体验的活动,印象最深刻,相互影响最大。所以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验,鼓励他们通过活动探索自我。

4.准备充分,提升效果。

“凡事预则立”,要想成功地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前期充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从班会前期二级工作站辅导老师关于主题及方案策划的具体指导,到具体各环节班级心理委员和各班级干部的任务分解、精心准备,都将为班会的成功召开做好铺垫。

三、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践应用举例

针对目前很多学生沉迷手机,在很多场合都只顾着低头玩手机,对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却视而不见的现象,某学院二级工作站组织2013级某专业开展了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整个班会用时约1个小时,由七个环节组成,紧紧围绕主题,环环相扣。通过这次精选主题、科学设计、准备充分、高度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对幸福有了更实际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同学表示愿意收起手机,多抬头看看世界,愿意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感受幸福。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四、结语

二级工作站结合所在院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并将它作为各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规化形式和平台,既能缓解二级工作站成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尴尬,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及连续性,是符合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理想选择。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效果评价的量化、活动的连续性、推广性等方面仍需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作者:汪依桃 谢春艳 王金兰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学工处

参考文献:

班级健康教育教案篇2

关键词:高校;二级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28-02

一、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对此项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成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二级工作站成员一般由学院的学工干部、辅导员老师组成,主要功能是及时掌握所在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对多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性辅导,帮助他们面对大学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困扰。

结合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目前建设的实际状况,本着提升工作实效性的考虑,由二级工作站发起、指导各班级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某一阶段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科学地设计方案、有序地开展活动,真正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提升其心理品质。

二、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思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实施过程

1.完善组织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需要完善的组织机制,各二级工作站应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并将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落实下去。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要提供具体指导,并调动各班心理委员及其他班干部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

2.主题选定。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首先就要确定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主题选定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甄选出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心理问题。应该具体视各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和需要,可以结合调查问卷、座谈会、平时观察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确定主题,主题既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以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度,也要有助于班级团队的管理。

3.活动方案策划。活动方案策划是以所选定的主题为核心,对班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一份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策划应包括班会的目标、具体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流程、活动分工及注意事项等。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活动方案策划中运用并融入相关的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的策划方案给予必要的引导。以使班会目标集中、明确;使内容的选择切合主题;使形式活泼、独特,利于表现主题;使班会流程设计流畅、科学、合理。

4.活动开展。活动开展主要就是在班级实现活动方案策划的过程。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环节的活动进行到位,比如一些心理游戏活动开展后一定要进一步挖掘、分享,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活动流程,要调动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共同领会主题的意义,实现真正的感悟和成长。

5.活动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总结、评价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后的感受、点评;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活动的评价。教师的点评应该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要客观,具体、个性,同时也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的评价更多应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对班会主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深化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在分享、探索等环节是否积极表达,也可以通过设置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活动满意度等措施来得到比较客观的反馈。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项目实施要求

各二级工作站要使所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明确,针对性强。每一次班会的主题应当集中、具体。班会的主题一定要来自各班同学学习、情感、人际、生活等方面,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要能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促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使大家体验到班级的友爱和温暖,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

2.内容丰富,受益面广。主题班会要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以提高班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对主题的相关认识到实践体验,各种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互动发酵,影响如涟漪发散。

3.形式多样,操作性强。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适当地穿插心理小游戏、心理情景剧表演、空椅子技术、头脑风暴及一些简单的心理小测验等。心理研究表明:自身参与体验的活动,印象最深刻,相互影响最大。所以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验,鼓励他们通过活动探索自我。

4.准备充分,提升效果。“凡事预则立”,要想成功地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前期充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从班会前期二级工作站辅导老师关于主题及方案策划的具体指导,到具体各环节班级心理委员和各班级干部的任务分解、精心准备,都将为班会的成功召开做好铺垫。

三、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践应用举例

针对目前很多学生沉迷手机,在很多场合都只顾着低头玩手机,对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却视而不见的现象,某学院二级工作站组织2013级某专业开展了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整个班会用时约1个小时,由七个环节组成,紧紧围绕主题,环环相扣,具体环节如表1所示。

通过这次精选主题、科学设计、准备充分、高度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对幸福有了更实际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同学表示愿意收起手机,多抬头看看世界,愿意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感受幸福。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四、结语

二级工作站结合所在院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并将它作为各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规化形式和平台,既能缓解二级工作站成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尴尬,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及连续性,是符合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理想选择。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效果评价的量化、活动的连续性、推广性等方面仍需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班级健康教育教案篇3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加强每月最后一周心理健康班会课的指导与研究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4、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

1、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每周一到周五咨询室有咨询老师值班,每天咨询室开放2小时。开放时间为:中午13:00到14:00,下午16:00到17:00。

2、加强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会活动课

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会活动课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学期要让心理班会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

3、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4、做好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教育是我校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实施的一项创新性的心理教育工作,旨在在班级中普及心理科学,促进班级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室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不定期的心理培训。

5、积极做好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

针对一年级新生,积极作好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找出一些特殊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

6、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7、加强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软件建设和正常应用

本学期完善心理测量软件建设,搜集和整理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测评软件,积极开展心理测量工作。

四、每月重点工作

三月份:

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为迎接省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咨询室各项材料的整理工作。

3、咨询室正常开放。

4、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重点:一年级新生学校生活适应性的心理教育)

四月份:

1、六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研究。

3、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

4、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及“我的地盘我做主”。

5、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五月份:

1、一年级新生心理测试及分析。

2、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六月份:

1、开展针对班主任的心理讲座。

2、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及“我的地盘我做主”。

3、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七月份:

1、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班级健康教育教案篇4

我校的心理健康,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的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加强每月最后一周心理健康班会课的指导与研究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有机结合。

3、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4、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

1、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每周一到周五咨询室有咨询老师值班,每天咨询室开放2小时。开放时间为:中午13:00到14:00,下午16:00到17:00。

2、加强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会活动课

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会活动课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本学期要让心理班会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

3、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

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针对一年级新生的适应学校生活的心理教育。(2)针对六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的心理教育。(3)开展针对班主任的心理讲座。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心理诉求等进行介绍和讲解,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促进和谐班级建设。(4)利用家长学校授课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4、做好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教育是我校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实施的一项创新性的心理教育工作,旨在在班级中普及心理科学,促进班级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室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不定期的心理培训。

5、积极做好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

针对一年级新生,积极作好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找出一些特殊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

班级健康教育教案篇5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结合省级立项课题《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的开展,探索出了一种适合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班级成长活动。

一 班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小型社会体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更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学生在班级这种特殊的群体环境中学习、成长和发展,班级成为影响他们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 班级成长活动的前期准备

按规律办事才会事半功倍,掌握了班级的特点才能促进其成长。在班级成长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关键的是要了解班级情况。

首先,我们通过让班主任填写“班级成长活动登记表”来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其次,通过召开班委会和单独找个别学生谈话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班级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三 班级成长活动的方案设计

在全面了解了班级情况的基础上,由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召开有班主任、心理健康课题组成员、班干部参加的专题讨论会,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程序:(1)由心理健康教师针对班级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成长活动的初步方案。(2)由班主任、心理健康课题组成员、班干部提出修改意见(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3)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课题组成员、班干部共同讨论,形成比较完善的班级成长活动方案。

四 班级成长活动的实施

班级成长活动的实施由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参与人员有班主任、班级中的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成员、班级的任课教师等。

以下是我校八年级一班的一次班级成长活动案例。

[确定活动主题]八年级(1)班“班级成长登记表”中反应的班级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学生没有理想,缺乏自信,学习生活中主动性差。在随后召开的班委会和与个别学生的单独交谈中也都反映出这一问题。经过专题会的讨论,最后确立了“我自信,我成长!”的活动主题和活动具体方案。

[活动方式]放松活动;讲述与讨论;游戏活动。

[活动地点]八年级(1)班教室。

[活动准备]物品准备:眼罩、一小段绳子、地毯或海绵垫子、录音机(一盒舒缓的音乐磁带)。场地准备:学生按小组就座,把靠近讲台的桌、椅搬开,留出一块空地。

[活动过程]

第一,介绍活动主题,鼓励学生真诚参与,认真体会。

第二,放松活动:深呼吸放松法。放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放松状态。

第三,自由联想:在放松状态中让学生想象自己长大后的样子,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四,分享活动:学生写下自己的理想,全班依次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其他同学要为说出理想的同学鼓掌以示鼓励。

学生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写下自己的理想,最后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时,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激动的,有许多学生都是含着眼泪说出自己理想的。此时此刻,他们是真诚的、自信的,而这种真诚的、自信的心灵体验,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了。学生的心灵之门已经打开,成长的契机已经到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任何说教,只是引导学生找到那个本来就藏在他们心中的、积极的自我。

第五,讨论:自信地面对实现理想的意义。

第六,游戏:信任岛。一名学生站到讲桌上,戴上眼罩,绑上双腿,小组中其他同学两两相对站立,双手相互交叉,弓步膝盖相抵,搭起一座“信任岛”。学生直身后仰,倒在“信任岛”上。游戏开始时,可由一名教师做示范,其他教师可帮助学生搭建“信任岛”,然后由部分学生先做,“信任岛”也逐渐转为由学生自己搭建,鼓励全体学生大胆尝试。

游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一种形式,在游戏中学生最放松,毫无抵触心理,体验和感受也最深刻。在八年级(1)班,老师刚介绍完游戏规则,许多胆大的男同学就争着往讲桌上爬,其他同学也都争先恐后地跑到前面来搭建“信任岛”,一时间教室里沸腾了。

信任岛的游戏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树立起信心,勇于挑战自我,在信任别人的同时体会被信任时的感觉。当然学生在游戏中会有许多独特的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此不应该做统一要求。在学生游戏时教师要认真观察,这是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也是发现班级问题的最佳时机;另外,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对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要学会妥善处理。

第七,记录感受:通过放松活动,让学生由兴奋转入平静,要求他们写下本次活动的感想。

学生感想举例:

学生1:自卑的人只相信别人,自负的人只相信自己,真正自信的人既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成功属于自信者!

学生2: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学生3:我站到讲桌上被蒙上双眼,绑起双腿时真的害怕极了,我不敢想象倒下去会怎么样,我真想放弃,老师推了我一把,我倒下去了,虽然动作不规范,同学们还是接住了我,我完成了“信任岛”的游戏,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能取得成功!

四 班级成长活动的优势与不足

第一,班级成长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能够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从前期准备到组织实施都有学生的参与,这本身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让班主任、任课教师有了一次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一起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的体验对于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非常有益。

第二,班级成长活动针对具体班级的具体问题,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活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欢迎,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到更多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第三,班级成长活动在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作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一起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力地弥补了广大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的不足。

第四,班级成长活动有待改进之处在于活动的短期效果显著,但如果没有紧跟其后的相关教育措施,活动的长期效果将无法保证。

班级健康教育教案篇6

一、学校健康教育检查开展工作取得成绩

1、大部分学校健康教育机构建立健全,有领导分管,有部门专抓,有学校行政人员具体负责,有专项资金投入。

2、大部分学校课时安排合理(每周3节)有老师执教(部分学校按要求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老师评优、选先的依据)、开课率达标,大部分学校有正规教材、老师、教案规范,内容丰富,档案资料完善。

3、大部分学校有年度教学计划,阶段性总结,班级考核评比制度及措施。

4、大部分学校有固定的宣传教育橱窗,班级健康教育学习园地。并按照要求定期更新宣传教育内容。

5、大部分学校环境基本卫生整洁。

6、各学校均制定有预防意外伤害、传染病(h1n1流感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应急预案与制度。

7、部分学校师生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

以上工作做得较好的学校有:实验小学、中枢三小、育人中学、实验中学、苍龙小学。

二、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提供经费投入依据。

2、极个别学校教师教案不规范,内容不详,没有使用正规教材进行教学,部分学校未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师评优选先的依据。

3、个别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档案不规范,一是学校自评方案机制不健全(大部分学校无自我自评价表、评价报告);二是学校无班级健康教育及卫生评比制度和考核奖惩措施;三是档案资料零乱。

4、个别学校宣传教育力度不大(宣传橱窗不达标,不达3平方米),每月未定期及时更换内容,主题班会未及时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电化教育、班级健康教育宣传栏(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期)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健康和卫生防病知识,个人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达不到要求。部分学生存在留长发、长指甲、不勤洗手、衣服脏等现象。

5、部分学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达标。

6、各学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均未开展,学校工作档案达不到国家对学校健康教育评估的建档要求。

7、极个别学校脏乱现象存在,食堂管理未按照食品卫生要求操作,学生乱扔、乱吐、乱倒现象严重,校园内白色垃圾多,卫生整治不彻底,死角死面多,厕所脏、臭味浓。

8、大部分学校未开展无烟学校创建活动,校园醒目区域无禁烟标志。

班级健康教育教案篇7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点

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得了解学生,把握好学生心理的普遍特征,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活动的基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呢?

1.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通过这些方式,掌握学生心理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有了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再建立班级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在档案里,可以放入:(1)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2)学生的学习及社会适应情况;(3)重大生活事件;(4)各类心理测验记录及结果分析;(5)其他记录材料,如家长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等。

2.引导学生写心理日记,架起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发现“心理日记轮流写”的活动,特别适合在小学高段开展。形式是这样的:班级中分组轮流写心理日记,学生把自己近段时间中遇到的喜怒哀乐选择一事写下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感受、困惑。班主任每天及时批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并通过语言也发表自己的想法,也进行心对心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烦恼事,疏导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身心发育等一系列方面的心理矛盾与困惑,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敞开心扉,也让班主任老师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3.学校设立“知心姐姐”信箱,走进学生内心深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开通“知心姐姐网络热线”,由专人负责。教师可以介绍学生来找心理老师,当然也可能是学生通过写信(匿名信)的方式反映自己或他人遇到的心理问题,心理老师用校广播台及校报、私下沟通等方式及时给予辅导。

4.根据学生的心理,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学校制订心理活动计划要符合学生不同的年龄、生理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在学校层面上做如下统筹要求:例如,低段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中段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养成团结友爱、文明守纪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高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点

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一个班集体的环境布置、管理方式、人际交往直接影响着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实施上,特别要重视以下几点:

1.布置宽松、愉悦的班级硬件环境。精心设计和布置,让教室里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使封闭的教室成为教育的广阔天空,把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处处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我校有一个班级的布置就非常有特色,分别设计了班牌、班刊与班报,并且班牌、班报、班刊的主题都是“快乐成长”,并且在层次上层层递进,这样,就使得整个班级文化充满了阳光气息,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很有作用的。

2.采用民主型管理方式。班级的管理要采用民主方式,对于班里的活动,决策不能简单采用由教师命令学生执行的方式。小学低段开始,教师就要适当在学生心理水平能够接受的基础上,渗透民主管理方式,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强烈的自主欲,班级管理尽量要让整个斑级出主意、想办法,以便能通过集体的讨论来作出决定。例如,我在班级管理时,就成立了“班级管理委员会”,“班级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由同学们自己选举产生,教师再根据每一位成员的特长设置相应的职务。有了“班级管理委员会”以后,就能够吸引学生以主人翁的形态投入到班级的民主管理过程中去,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选举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引导学生同伴互助。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并不刻意要求学生能在短期内就担当起“心理师”的角色,而是希望他们能用同伴的眼光帮老师发现一些情况,配合学校心理辅导站的老师和班主任化解本班同学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同学的心里话并保守秘密,及时上报本班同学心理状况。

三、适时把握教育契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育契机,它常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环节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间。把握好教育契机,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1.新学期开始。新学期伊始,学生位置的调整,班干部的重新选举,甚至于任课老师的变化,都会给学生带来重新开始的欲望,责任心强的老师这时往往会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教育契机,及时地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变化、情感需要分别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例如,在本学期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座位进行了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选同桌,但学生在自己选同桌时,需要遵循有利于共同学生和维持班级纪律的原则。这样,学生就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新希望。还有,就是每学期初,我都要进行班干部的换届选举,改变传统的班干部选举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充分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2.重大考试前后。临近考试,每位考生都多多少少体验到担心、烦躁等精神压力,有的考生甚至表现为“越想学越学不进去”。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尤其是小学六年级毕业班学生进行考前、考后自我调适的方法指导,是心理教育的最好时机之一。例如,在每年的五月份,我们都会对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请对考试说一句话”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请对考试说一句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正确对待考试,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部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

3.活动开放时刻。每个学年、学期班级都要组织开展活动,这对学生来说又是教育的重要契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能起到平时不能起到的作用。例如,每学期我都会以班队课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我最棒”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一学期以来学会的新本领,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才艺展示”,这样,每一位学生就能够充分地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从而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展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精彩人生。

四、有效开展各类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

1.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实践证明,针对班集体中近期出现的一些现象,利用心理健康活动课来医“心”、育“心”的效果非常显著。根据目标,通过角色体验、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班集体轻松、愉快、自由的气氛中学习,正确地认识自我,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使之在活动中得以内化体验,从而促进良好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2.组织各类班级活动。教师要善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首先,要注重有效的活动形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爱心活动、表彰激励、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咨询服务,如知心姐姐信箱、组织军训、郊游、参观、访问、美德教育活动、讲座、榜样熏陶、自主才华展示空间等。还要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1)角色扮演。在组织角色扮演时,要注意表演的内容能说明问题,能反映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有所感;表演的要求不要太高,形式不要太复杂,不能为了表演而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

(2)自我报告。自我报告是学生自己剖析自己的一种活动,能够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我对自己说一句话”的活动,学生说的这一句话可以是自己成功的地方,也可以是失败的地方,可以是高兴的事情,也可以是不高兴的事情。这样,就能够很快地让学生剖析自己,认识自己。需要指出的是,在组织自我报告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要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不要强逼学生公开进行自我评述。

(3)讨论交流。与其他学科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特别注重讨论的氛围。因此,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中,要在创设浓郁氛围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时,要给学生讨论的内容与载体,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讨论交流的实效。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你认识异性吗?”,这样的话题讨论,学生就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接受正确的青春期性教育。

(4)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经常用于揭示话题、指出结症的方法,一般以反面案例居多。选取的案例要主题明确,有针对性,要与所教育的内容紧密配合;要能够抓住导致结果产生的最主要的心理结症;案例的呈现形式要有所变化。例如,在小学高年级可以给学生提供鲜活的社会事例,如“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社会热点话题。学生对这样的热门话题自然是兴趣盎然,并且在具体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专题讲座。可以借用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德育老师来针对本班级中的典型心理特征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心理保健知识。

班级健康教育教案篇8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扩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层级化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凸显,通过对现今高职学院心理课程与学生心理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层级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并在实施中需要加强的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层级化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与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在校学生的人数也逐年攀高,生源素质逐渐拉大,同届学生之间的心理状态差异增大。由于生源的不断扩大,生源的成绩普遍不高,有些学生高中阶段,甚至在初中阶段在心理上就已经受到各个方面的无形压力,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因此,分析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态势

(一)国家日益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兴的心理教育模式,是根据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针对我国国情,根植于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的本土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现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健全。国家多年来也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与意见。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2011),都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在高职学校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

随着国家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很多学校普遍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部门,并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和课程,但教育对象基本都集中少数已经暴露出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工作的中心还是咨询和建议治疗上,对学生群体的心理保健预防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直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职院校中重视不够,相关工作人员配备较少,梯队建设不完善,教师投入精力不足等问题。

(三)思政教育的体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界限不清

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独特性的,单纯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是无法解决心理问题的,简单的转型是不可取的,单纯的德育是解决不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单纯的品德问题,更深层次的应该是政治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单纯的加强教育与单纯的心理疏导是不够解决全部问题的。

(四)心理健康的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采用心理健康课,个别咨询两种教学方式,基本的主导形式是说教为主,用灌输的教育,使受教者在认识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认识体系,这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但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定式的,往往心理和行为不是统一的,要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与观察中调整和治疗。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认知教育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还需要实践教育的衔接。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方法值得商榷

在传统的教育中,以说教者说服教育对象为目的。先否定再确立,等同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是需要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才可以进行心理教育,如先否定必然会出现相反的结果,不利于开展下一阶段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思维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

(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感染力不强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大多是前一阶段发生过的,过于教条化,实际指导力不足,不具有感染力,加之讲授者的叙述能力也会影响案例的影响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教育,是极具感染力的教育,所以就要求教育内容和案例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七)心理健康教育者本身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现阶段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基本都是辅导员或兼职班主任来完成,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做思政教育或者是专业课教师,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都是不足的,在应对有心理疾病学生时,是不能完全进行有效干预的,往往不经意的言语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进一步严重倾向。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环境因素

(一)学生生源复杂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载体,随着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集中升格,迅速扩招的局面,使得学生生源数量远远超过了普通本科教育[1],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不足,明显的暴露出来,破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难题,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并未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列入重要或者说优先考虑的问题。

(二)社会的快速发展、变革和相互竞争的压力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校园内的正面思想教育与社会中的非主流世俗观念的碰撞,严酷的就业压力与大学生身份的强烈反差,都会使学生导致紧张、恐惧、封闭,一部分大学生陷入深深的内心矛盾中,无法自拔,进而演变为心理疾病[2]。

(三)生活环境改变,角色转变和人际交往困难

高中进入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初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来到陌生城市,生活环境的陌生对学生自身来讲有着一定的适应问题,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会使学生想家,但学校的制度不允许过于随便的往返家与学校,压力会增大从高中时期的只重视升学,只关注学习成绩,到超越成绩,提升到眼界学识、文体活动、社会交往、组织领导、配合服从等多个领域,综合素质不够全面,排名靠后了,都会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大学生热情极高,他们要参与社会活动的欲望很强烈,但有些学生会感觉很吃力,无法短时间内融入,逐渐会被边缘化,学生心理落差会逐渐加大,导致出现心理问题[3]。

(四)家庭背景、经济基础与情感交流

少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从小地方或农村山区来到大城市读书,在优越生活条件的同学面前会产生自卑感,如不能很好的引导,对于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情感的受挫,如果没有很好的指导教师很容易造成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层级化的认识与实践

(一)建立健全多层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来替代传统思政教育

1.院级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与实施是宏观指导与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得到学院管理者的重视与关注,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既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同时也不能夸大心理教育的功能,二者各有所长。定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学院系学生工作书记与专职政治辅导员中已经培养了一批二级心理咨询师,如能宏观的,普及的,充分地发挥所学,会有很好的效果。2.系级或二级学院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发挥学生主管工作领导和专职辅导员的优势,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更要注意的是对专业教师的培训,专业教师在日常与学生沟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增强专业教师这方面的经验和自觉工作的意识,利用院级网络对系级或二级学院的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普及性的培训,会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园林系2013届有一严姓同学,在2012年入学时,不到一个月因严重的抑郁症休学,降到2013级,经治疗复学后仍有反复,经常会有轻生的言语,经过系书记多次耐心的交流和鼓励,该生不但没有轻生,还顺利的完成了顶岗实习全过程,顺利毕业,在沈阳一家健身俱乐部担任教练,恢复状态良好。3.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能起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积极健康的引导,会使整个班级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的班风。园林系2014级一印姓学生,自己感觉无法和老师沟通选择逃避,只要自己认为哪科老师严就逃课,见到班主任就跑,说无法和班主任沟通,导致超三分之一休学,留级到2015级,到了新班级班主任就采用了引导性的管理,原则指导,小毛病多提醒,逐渐取得了学生的信任,该生现在全日参加班级及系内活动,表现良好。通过代表性的案例说明,班主任的心理教育会起到预防作用,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广泛的基础。

(二)充分认识不同年级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校,心理有太多的迷茫和不舍,往往会消沉,自暴自弃,针对这样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专业协会或学生活动社团,让他们感觉到与高中不同的学习生活,逐渐培养环境的认同感。二年级学生因为学业、感情、就业的压力会选择不恰当的发泄方式和处事方法,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以及系书记共同进行疏导教育,开展专业就业的讲座,就业面试,创业的辅导,让他们找到方向,明确人生的目标,振作精神迎接挑战[4]。

(三)建立稳定的、积极的、专业的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

1.一支思想稳定、角色清晰的辅导员队伍是

构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有力保障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任教水平,稳定思想,明确角色,加强职业归属感,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2]。

2.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开展有效的心

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随着办学和规模的扩大,单纯的基层班主任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心理将康教育的需要,辅导员制下的班主任带班形式会得到很好地推广,因此辅导员健康的心理环境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辅导员要积极构建内心世界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建构良好的自身心理素质,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中[5]。

4.丰富案例内容

把身边典型的案例精编成册,发挥各班级干部尤其是心理健康委员的作用,利用自习时间进行宣传代表性的案例,以“推销”式的教育方法来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杜绝因小原因发展成为大问题。

参考文献:

[1]孙雷.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文化透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65.

[2]张晓明,陈建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6,186.

[3]张钊源,生铁.大学生必读教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96.

[4]柏昌利,吴秀霞,林波,杨永革.高等学校班集体建设论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61,16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