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音乐家协会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2-16 20:35:04

音乐家协会工作计划

篇1

1. 为了协会更加规范,有效率的工作.特将协会重新改组为以下几个部门:

组策部:

部长:

副部长:

口号:我的思想,转动一个地球.

职能:组织策划部简称策划部,负责协会的提议、活动策划书和活动总结 及主要组织工作.

宣传部:

部长:

副部长:

口号:七色笔画出七色梦

职能:主要负责协会对外界的一切活动宣传工作.强化协会在同学们中的影响力.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协会组织开展的活动及动态变化情况.

音乐部:

部长:

副部长:

口号:音乐达我心

职能:负责协会授予歌曲的收集,音乐的剪辑,制作.演出资料的保存.

综合部:

部长:

副部长:

口号:

职能:负责协会日常活动的安排工作及演出时的演员服装,道具,化妆等工作.

2.本学期做好纳新工作.包括协会前期的宣传,活动当天的纳新计划.

3.本学期打算进一步强化对学员日常手语的学习与训练并在学期末进行首届手语大赛.选出标榜学员进行奖励.

4.成立"手语角",给学员互相交流建立一个平台.组织学员用学到的手语表演短剧,大家一起做游戏等活动.给学员自学手语歌曲一个展示的机会.

5.集中意见对手语协会的节目进行创新,以适应大家多变的口味,协会除保留原有表演形式外,还会增加音乐剧,手影等节目形式.打造协会的特色节目.为社联的十一月分的"社联风采月"活动,还有协会自己的特色演出专场作准备。

6.正直建国61周年,协会会组织相关活动并积极配合社联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篇2

国家公派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进修,2001年获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资助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7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现任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音乐作品有柳琴独奏《剑器》、室内乐《寂》、民乐合奏《新龙舞》、交响大合唱《我们的祖国》、混声无伴奏合唱《江雪》、声乐套曲《彩色的版图》、歌曲《黄土情、黄河魂》、扬琴协奏曲《凤点头》、阮八重奏《剑器》、民乐合奏《妈阁天后的遐想》和《融》、木管五重奏《三首民歌叙事曲》和《胡琴协奏随想曲》等。

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译文,博士学位论文《鲁契亚诺·贝里奥的十三首“模进”》获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并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在中央音乐学院主讲的《作品分析》入选国家精品课程。曾先后在多所国内外知名学府交流讲学,出席国际研讨会并发表演讲。

始建于1958年的天津音乐学院是我国的“老牌”音乐院校之一,它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国内其他音乐艺术院校一起,承担着引领我国专业音乐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神圣职责,为我国的音乐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50余年的教育历程使学院经历了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发展期,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模式等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当下,国际艺术交流深入、频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熟,在这些方面,天津音乐学院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不仅积极推动与国际国内著名艺术院校的交流互往,更是与国际一线艺术院校共同办学,深入合作,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走到了前列。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教授,就先后受益于国内外著名院校及名师,作为艺术教育专家、院校管理者积极奋斗于艺术教育第一线,作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又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把脉”。他为我们介绍了天津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成果,以及在艺术教育国际化道路上做出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

记者(以下简称“记”):天津音乐学院已有50余年的人才培养史,这样的重点艺术院校,在当下文化艺术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在艺术学升级为一级学科门类的情况下,人才培养、创作、科研等方向和任务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下的任务是什么?

徐昌俊(以下简称“徐”):天津音乐学院前身是1950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前副院长缪天瑞教授。先天就拥有中央音乐学院优良的学术传统和“人脉”基因,并拥有过一批享誉国内外乐坛的大师级学者、教授和作曲家,如缪天瑞、许勇三、王莘等。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1年,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一起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学院在原有9个教学系、部的基础上,新建了舞蹈系、戏剧影视系、现代音乐系以及艺术管理系,在拓展学科与专业建设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长期以来,艺术作为文学门类下的学科,使国内许多知名艺术院校的办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国内唯一的一所艺术类“211”院校中央音乐学院、素有“中国音乐家摇篮”之称的上海音乐学院、师资雄厚而且人才培养硕果累累的艺术学院,还有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这些学校虽然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很有影响力,但是连一个一级学科都没有。因此,在评估、申报项目、拓展办学层次以及申请经费等工作上,经常陷于尴尬的境地。

2011年,艺术学上升为门类无疑给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天津音乐学院将客观、冷静地看待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严谨、积极主动的态度抓住机遇谋求发展。2013年是贯彻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院将紧紧围绕“2—6—3”的学科与专业布局,保障音乐与舞蹈学、戏剧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平衡、健康、全面发展;夯实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文化产业管理、舞蹈编导以及戏剧影视表演六个品牌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音乐科技、艺术史论与批评以及音乐教育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联动学院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三个市级实验教学中心(数字音频教学实验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中心、舞蹈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文化产业管理),以及六门市级精品课程和一个市级教学团队的建设。

记:作为艺术家,在国内您先后求学于安徽艺术学校、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后赴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进修,又于哥伦比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做访问学者。可以说,您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成就得益于中、外音乐教育的不同精髓。您的中外求学经历对您开展艺术院校管理工作提供了哪些启示和经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经历着中、外音乐教育的双重培养,中外音乐教育的融合和沟通是否已成为当下音乐教育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徐:感谢命运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给予了我这么好的机遇。我1975年考取代表安徽省艺术教育最高水平的安徽艺术学校,师从齐克斌、谢国华等老师学习戏曲打击乐和音乐理论。1981年我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在陈铭志、沙汉昆、严庆祥、赵晓生、林华、李名雄、黄白等上海音乐学院的名师门下学习作曲与作曲技术相关理论课程,为我此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加幸运的是,在吴祖强、郑小瑛、陈铭志、沙汉昆、郑小维等老师的帮助下,毕业后我得以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95年考取公派出国留学到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进修;1997年又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吴祖强教授的博士研究生;2001年获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资助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7年再次前往美国密苏里大学做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意大利和美国的学习经历,加上能熟练应用英语和意大利语,不仅有助于我对西方音乐与文化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给我直接与国外同行交流提供了便利,可以自如地在国外的大学讲学或者出席国际研讨会。2001年应现代音乐作曲大师贝里奥的邀请,我出席在罗马举行的音乐研讨会,用意大利语发言并且。

记得1995年的圣诞节期间,我正在意大利留学,身处欧洲音乐中心、文艺复兴发祥地的意大利,沉浸在意大利自文艺复兴以来留下浩如烟海的各种体裁的经典作品之中,一股浓烈的民族意识突然涌现在我的心头。联想到我们祖国几千年文明历史,所留下的音乐文献,特别是能够流传至今的音乐文献更是屈指可数。在给导师吴祖强教授的信里,我表达了作为中国作曲家应该以民族器乐创作为使命的感受,吴老师非常支持。 1998年创作的民族管弦乐狂想曲《龙舞》就是我回国后首次主动创作的民乐作品。后来,我又陆续创作了扬琴协奏曲《凤点头》、阮族组合《剑器》、民乐合奏《融》和《妈阁天后的遐想》,以及《胡琴随想协奏曲》等民乐作品。

1998年,我担任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 2002年担任院长助理、2004年担任副院长一直到2010年,主要分管人事和外事工作。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虽然因此牺牲了大量原本属于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甚至许多个人的创作。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把这一切看作是我回馈祖国难得的机会。我在这充满挑战的岗位上得到了坚实的锻炼,积累了在音乐学院从事管理的宝贵经验,也为我今天在天津音乐学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我是非常幸运的,我虽然开始学习音乐的时间比较晚一些,但总能得到良师的指点,遇见最优秀的老师,这对我的影响巨大。能在国内一流的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在一流的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以及从事管理工作,加上在欧洲和美国学习的经历,使我能够了解国内外一流音乐学院的办学思路和教学体系。这些机遇、经历、知识结构以及信息对我今天从事的管理工作非常有益。

各个国家、各个学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制以及教材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衔接相对比较成熟,而国内音乐教育的精华主要还是在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案等相对较弱,亟待加强。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开展交流不是为了让自己“融化”,而是要通过交流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发展。不仅如此,交流还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开拓办学思路,加快与国际接轨,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国际公认的要求。

记:天津音乐学院近年来开展了许多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如举办了“音乐考古学学术研讨会”“天津国际爵士音乐节”“天津五月音乐节”,与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举办了“解读巴洛克主题音乐周”“国际交流月”等活动,这些举措也顺应了当下艺术院校“国际化艺术人才”培养的趋势,这些活动起到了什么作用?凸显了什么成效?在这方面学院还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还有些什么计划?

徐: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除刚才提到的几项外,还有“国际学术周”“全国艺术院校民族打击乐教学研讨会”“当代音乐创作暨艺术院校作曲教学研讨会”等。其中,“天津五月音乐节”“天津国际爵士音乐节”是重中之重。

2011年5月,天津音乐学院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和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天津市首届“天津五月音乐节”,为提高首届音乐节的社会影响力,特聘请吴祖强先生担任艺术顾问。来自俄罗斯、瑞典、美国、挪威等国家的艺术家,与天津艺术家、天津音乐学院的师生一同举办了40余场演出活动。二胡演奏家宋飞、琵琶演奏家刘德海、莫斯科交响乐团、瑞典约翰保尔铜管乐队、美国杨百翰大学室内乐团、上海越剧院等知名艺术家及高水准的艺术院团纷纷前来献艺。其中,在天津音乐学院共举办了13场音乐会、5场学术讲座。

与首都音乐界的交流互动也是我们所重视的。2011年11月3日,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了“春华秋实”系列之一——“鎏彩津滨”大型交响协奏曲音乐会。音乐会由美国指挥家马里乌斯·斯莫里基执棒。乐团精湛的演奏技巧、对作品深刻的诠释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演奏风格,呈现了中西合璧的谐韵交响。演出受到了首都文化艺术界专家的好评。

2012年5月,在首届音乐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天津五月音乐节”如期举办,此届音乐节分为雅致清音、琴键飞舞、民族舞乐、汇聚中外、公益教育五大部分。涵盖音乐会、舞蹈晚会、大师班、学术讲座四大类别共40场活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演了陈怡、周龙、鲍元恺、姚盛昌等著名作曲家以及我本人的作品。其中我创作的《三首民歌叙事曲——为木管五重奏而作》和民族管弦乐合奏《新龙舞》等作品均为世界首演;钢琴家傅聪、天津交响乐团、天津音乐学院青年管弦乐团、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天津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伊曼尼木管五重奏组、美国莫海德大学管弦乐团等国内外知名演奏家及演出团体都带来精彩的专场演出;国家大剧院歌剧顾问朱塞佩·库恰、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尤希维德·卡普林斯基等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广大天津市民、大学生带来了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准的大师班和学术讲座。“天津五月音乐节”以天津音乐学院为主要载体,展现了学院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以及近年来天津艺术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发挥艺术院校在天津文化强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两届音乐节累计上演了51场音乐、舞蹈、戏剧经典与原创作品,12场学术讲座与艺术论坛,观(听)众数达40余万人次,为天津市民搭建了一个接触高雅艺术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感受到音乐、舞蹈、戏剧的超凡魅力。通过两届活动的成功举办,“天津五月音乐节”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天津市文化重点建设项目。未来的音乐节将秉承“立足当代、放眼世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展现华人音乐成就,吸纳世界音乐精华”的宗旨,为我们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在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于2012年7月举办了第一届“天津国际爵士音乐节”。本届音乐节汇聚了来自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以及亚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爵士乐团,真正达到了高水平、高标准、国际化,为繁荣天津的文化旅游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以上这些活动成功举办的关键是多单位、多部门的密切合作,为今后进一步展开协同创新积累了经验。

2012年10月,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主办、天津音乐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天津手风琴艺术节”隆重举行,来自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新西兰、哈萨克斯坦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手风琴专家应邀参加了本次艺术节。此次手风琴艺术节分为手风琴比赛、大师班讲座以及手风琴专场音乐会。组委会聘请了28个省区市的手风琴专家出任比赛评委和嘉宾,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及中国的187名选手参加了9个组别的比赛。艺术节邀请了当今活跃在国际舞台、演奏风格各异的演奏家,举办了5场手风琴专场音乐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通过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活动,我们充分挖掘了潜力、整合了资源、开阔了眼界、增进了交流、锻炼了队伍、营造了学术氛围、促进了教学、带动了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接下来,学院还将继续筹备、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音乐节,开展国际交流。同时还将探讨与国外的音乐艺术机构或者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一些活动,使我们的活动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并将部分活动打造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盛事。

记:从艺术家及艺术院校管理者两个角度,您怎么看待“国际化艺术人才”培养对于我国艺术及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徐:我认为,国际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是音乐院校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目标。国际化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艺术院校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近年来,天津音乐学院就是遵循这个理念,着力实施“两个强化工程”,即强化学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记:在国际化人才引进方面,近几年学院也做了很有成效的工作,可否介绍一下“千人计划”的实施现状?

徐:2011年是天津音乐学院人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大年”,在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成功引进两名天津市“千人计划”特聘教授,蜚声国际的美籍作曲家陈怡、美籍歌剧作家周龙。陈怡教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美国密苏里大学终身教授,2000年获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颁发的艾夫斯作曲家大奖,并于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文理科学院终身院士;2006年开始受聘中央音乐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艺术学科内获此殊荣者至今仍是凤毛麟角。周龙教授创作的歌剧《白蛇传》于2011年获得美国第95届“普利策作曲大奖”,周龙先生成为有史以来获得该奖的唯一一位亚裔人士,是华人的骄傲。陈怡、周龙教授的引进,对于天津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和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专业的建设,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将进一步引领我院音乐学科与国际前沿接轨,并将开展原创性、重大艺术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公关,带领建设一支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音乐学科创新团队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科研工作,发挥出人才高地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

为全面落实天津市“千人计划”工作,天津音乐学院打破以往的人事管理体制与机制,制定了《关于保障天津市“千人计划”人选具体开展工作的组织安排》等文件。成立了“千人计划”领导小组、行政事务保障组、业务工作保障组、秘书工作组,配合专家完成各项活动,保障“千人计划”工作平稳高效运转,天津音乐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2012年上半年,两位专家在天津音乐学院共举办了4场作曲专题讲座;为作曲系师生举办大师班12次,师生参与96人次;参与学院2012年人才招聘工作;参与学院《本科教学计划》的编写工作;筹备“当代音乐创作暨全国作曲教学研讨会”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天津音乐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两方面,都已构筑起了开拓发展的新态势。2012下半年,两位专家还开展了歌剧方向的创作、表演、交流活动;举办民乐作品音乐会;协助组织外籍专家来院举办大师讲坛、公开讲座;组织国际著名专家对学院的音乐创作、乐队排练、演奏等进行专业指导。

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为学院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使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及综合能力方面向国内一流的高水平音乐学院的目标稳步迈进。

记:2012年6月,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签订了《教育与表演艺术合作项目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携手在天津于家堡金融区建设一家精英级合作教育及表演艺术学院——茱莉亚天津学院。与国际一流艺术教育机构进行如此深入和持久的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在国内尚属少见。您认为,这一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将会对我国国际化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徐: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音乐院校之一,已有百年历史,拥有音乐、舞蹈、戏剧三个学科方向。茱莉亚音乐学院拥有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大多是由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演奏家、歌唱家所组成。该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课程体系、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等,为培养高端艺术人才提供了保障。茱莉亚学院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清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造就了无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典音乐、歌剧、爵士乐、舞蹈和戏剧表演领域的专业艺术人才。与茱莉亚音乐学院这样优秀的国际一流大学合作,是天津音乐学院发展的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茱莉亚天津学院项目的办学理念是通过引进国际优质的教育资源、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推动天津音乐学院科研、教学水平跨越发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变化,培养优秀的国际化音乐表演人才,提升学院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具有广阔艺术视野、科学知识结构、精湛专业技能的优秀国际化音乐表演人才。与国际一流艺术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将使我院融入国际艺术教育阵营、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盘活学院的教育资源,从整体上提升天津音乐学院的国际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为我国艺术人才培养,为天津滨海新区的文化建设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3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服务校园

0引言

根据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精神,贺州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院音乐工作室是基地扶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之一。项目组成立于2013年10月,已经开展了3年。在刚开始创业的阶段,项目主要是服务于贺州学院的在校学生,通过音乐素养以及各类乐器的培训,旨在提高同学们的精神文明追求,弘扬贺州学院精神文明建设。

项目发展到第三年,开始走出了校园,服务于整个贺州本土的音乐培训教育,并且与一些贺州本地的音乐培训机构形成了合作,实现了大学生自主经营的创新创业项目与地方经济实体协同发展的模式。

1成果简介

现阶段的项目成果主要分为:服务校园、服务贺州、协同发展地方经济实体三方面。

在运营的初期,工作室主要服务于贺州学院的在校学生,提高了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乐器演奏的技能。在此基础上,项目为参加培训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家教兼职岗位,使得娴熟的掌握了演奏技能的同学们可以在周末获得兼职。例如:贺州市富川县的天籁音乐培训中心长期聘用项目的培训学员,周末为富川县的中小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乐器教学。为弘扬和支持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项目为二级学院的各类晚会节目提供了乐器设备,以及乐器表演方面的技术支持。同时音乐工作室筹办了各类小型的主题演出,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音乐工作室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立足于校园之后,工作室开始扩大服务范围,服务于贺州本土精神文明建设。2015年,音乐工作室为贺州市第六小学、贺州市芳林初中小学部以及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中三所贺州本土学校提供了音乐培训的推广服务,并且获得了校方、学生以及家长三方面的支持和肯定。项目组与贺州市芳林初中小学部协同建成了该校的首家音乐培训基地,基地建成以来获得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青睐,同学们踊跃的报名参加乐器学习培训,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校的招生品牌效应。

在协同发展地方经济实体方面,项目组与贺州市富川县天籁音乐培训中心、贺州市钟山县华乐琴行、贺州市八步区艺声音乐培训中心、贺州市八步区CC演艺公司以及贺州市八步区爱乐琴行达成了深度的合作。其中钟山县华乐琴行、八步区艺声音乐培训和八步区CC演艺公司是毕业于贺州学院的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项目组在得到贺州学院的大力支持以后,根据“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众扶”精神,协同贺州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将校方的支持传播到毕业生创业之中。

2工作室为大创项目提供支持

在如今的校园文化活动里,流行音乐的载体――电声乐队表演往往贯穿始终,成为青年学生所接受和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电声乐队指由电子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电声乐器演奏员混合组编,专门演奏通俗音乐为通俗歌曲伴奏的乐队。电声乐队演奏的音乐体裁新颖,通俗易懂,节奏活泼,音响丰富,给人以轻松,愉快,热烈的感受,所以深受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欢迎。同时,电声乐队的组建和运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素养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有很多爱好音乐的、有思想的学生经常自发地组织乐队进行活动,但是其中大都没能得到很好的专业的指点和帮助。并且校园乐队一般都缺乏好的排练场地和排练设备。目前比较常见的校园电声乐队主要由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和校园主唱组成,有时还加一个电子钢琴。

《校园电声乐队的组建与运营》项目是贺州学院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之一,工作室为该项目提供了技术上和设备上的支持。参加到该项目的学生,每周至少有1-2次的乐队排练,工作室为学生乐队的排练提供了场地和设备的支持,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还给乐队的演奏提出了极其宝贵的意见,促进了校园乐队的发展壮大。参加到项目的乐队包括了来自贺州学院东校区的电流乐队,来自西校区教育与音乐学院的NewVoice乐队和NoName乐队等等。工作室为乐队的排练和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使得贺州学院的校园乐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2016年的11月,工作室将筹备举办一次校园乐队的交流活动,大大的丰富贺州学院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同学们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3发展计划

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 高职学生 音乐素养 思考

和谐社会的构建依赖于人个体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是核心要素。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乐理、音乐史、听音、视唱、声乐、指挥、音乐欣赏等,训练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品味、评价、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就形成音乐素养。高职学生作为未来高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力量,对他们进行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结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等全面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音乐素质教育突出情感性,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与欣赏过程中,受音乐作品本身魅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不断积累审美体验,形成良好音乐素养,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为此,用和谐社会的视角来审视其现状,高职学生音乐素质的健全与否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为帮助其音乐素质的培养提升需进行一些思考,贯彻落实教育部令第13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颁布)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推动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塑造全面发展和谐的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加强高职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学生总数已占大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高职生作为民族发展的广阔力量,在掌握实用型高技能的同时,拥有缜密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当重要,而“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的左右脑更好的平行与协调,是突破单向思维的最佳途径”,对激发高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巨大作用,所以注重对高职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尤为重要。

(一)是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基础

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按生理学角度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负责逻辑思维等功能的左脑在工作时,负责形象思维等功能的右脑就会休息,两者分工合作又相互传递信息。根据这个规律,音乐素质教育能使人的左、右脑更好的平衡与协调。比如,经过一段紧张的脑力劳动后,欣赏一下音乐,不仅有利于自我身心的调节,还有利于思维敏捷、思路开阔。音乐本身优美的音色、流淌的音符、跳动的节奏、多彩的旋律等艺术特点,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音乐对智慧有着重要的开启作用。

(二)是时代对高职院校构建活力和和谐校园的要求

和谐的大学校园的基础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寝室之间、专业之间、系部之间、社团之间等都能融洽相处,既彰显个性又平等和谐。音乐素质培养,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促进大学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及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人际关系交往素质得以提高。

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竞争和挑战,要想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精神,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来调剂。在音乐的实践中,高职学生在享受着音乐带来的艺术美感时,可以通过载歌载舞的娱乐活动锻炼身体、活跃生活。比如,迎新生晚会、“一二·九”合唱、元旦晚会、“五·四”青年联谊会会、校园歌手大赛、欢送毕业生晚会等,这些音乐实践活动对培养人的协作统一的团队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高职学生音乐素质基本现状

如今高职院校普遍实行“2+1”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在校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两年后,他们将面临用人单位的选择,走向工作岗位。而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时,最受欢迎的是那些不仅专业知识技能过硬,还有一定特长的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具备这样条件的学生应试成功率会很高。所以现实提醒我们:音乐素质的高低,对体现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很大影响,而面临社会需要全面发展人才这一现实,高职学生的音乐素质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中小学阶段音乐素质教育薄弱

虽然素质教育开展好多年了,但是紧张的升级与高考的压力,使绝大多数学生与音乐隔河相迢。从小升初、初升高到高考,除艺术类考生外,十多年的学习中永恒的主题是文化课知识,各级学校紧紧围绕“升学率”这根指挥棒转,重视的是语、数、外等考试科目,学生中除了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外,其他学生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

(二)高职学生对音乐素质认识偏执

在高职大学生中,音乐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不懂乐理、音乐史等知识,对视唱、识谱、节奏、节拍、声乐、歌唱指挥、弹奏等技能掌握甚少,有些学生基本是空白。而在流行音乐冲蚀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基本定位于休闲、娱乐、消遣……学生中追求时髦、崇拜“歌星”演唱会,或者从个性猎奇的观点出发,对一些内容空洞、格调较低的歌曲和网络歌曲格外喜欢关注,忽视了自身对音乐素质方面知识技能的接纳和积累,从而从主观上肤浅地认为“能唱好流行歌曲就是具备很好音乐素养”了。这是极为偏执的思想。

(三)高职院校对音乐素质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高职院校针对音乐素质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够。虽然近年来,音乐教育陆续在全国各地高校蓬勃开展,但由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通常被列为国家没有严格统一要求的人文素质选修课,因而受地域和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各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状况参差不齐。地处经济发展快、素质教育基础好的区域,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情况就比较好,反之则较差。相当的高职院校存在着音乐教育认识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管理欠缺,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正常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积极推进,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受到轻视这种现象应该尽快得到改变。

三、和谐社会视阈下高职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途径

音乐素养是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它是一门音乐基础课,是乐理、音乐史、和声等知识与读谱、视唱、音乐欣赏、弹奏等技能的综合能力运用与体现。它的重要性,就好比汉字、词语、语法结构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一样。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具备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器人在按照固定程序做机械表演,而无法做到真正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和表现音乐。因此,在高职院校中,用和谐社会构建的视角,探索、实践高职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途径非常重要。

(一)将全面普及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辟各种渠道,开设乐理基础、声乐、音乐鉴赏、歌唱指挥、交响乐赏析、戏曲鉴赏、音乐影视鉴赏等音乐门类课程,供全院各专业学生选修,按学期来设置,以满足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同时,为保证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从教学计划管理入手,探索并逐步实行学分制管理。比如,每个学生都要选修1-2门音乐类中选修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这样就从教学计划上为学生搭建了步入音乐教育殿堂的平台。

(二)形成以个别提高为目标的特长训练模式

高职院校应着眼于个别具有音乐潜质的学生的音乐特长培养。在全面普及音乐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实施特长训练音乐教育,应开设合唱团、管乐队、民乐团、舞蹈队等特长训练班,在新生入校时开始,吸收大批有在音乐技能方面有专长和爱好的学生,培养他们一技之长,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音乐综合素质,并形成以集中训练、个别提高为目标的特长训练模式,使音乐素质教育融入学生的在校综合素质培养之中,彰显特有魅力。

(三)构建以全方位提升为战略的音乐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系部,应瞄准学生整体音乐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开展有组织、成序列的、全方位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形成比较完善的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音乐活动有组织。高职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应由学院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学院年度工作计划的要求,统一安排和部署,由学院宣传部门和教务部门负责协调,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及各种音乐社团协会具体组织,这样才能形成各系部乃至全院学生积极广泛参与的热情。

二是音乐实践活动成序列。高职院校的音乐文化活动应贯穿并服务于学院年度的整体工作安排,针对音乐素质的培养需要,建立序列培养的不同渠道。

建立以普及音乐知识、拓展学生音乐素质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序列,如每学年按照教学计划要求举行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及歌舞表演、音乐方面专题讲座等。

建立以喜迎新同学、欢送毕业生为内容的欢送活动序列,如每学年都举行喜迎新同学、欢送毕业生的文艺晚会和其他系列活动。

建立以活跃校园文化、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为内容的节庆序列,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音乐活动。

建立以参与为主、全面展示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成果的会展序列,如可组团参加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等。

建立以汇报为主、全面展示高职院校师生精神风貌和办学成果为内容的义务序列,如按照当地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当地的重大大型文艺表演、庆“七·一”文艺晚会、春节文艺晚会、“心连心”文艺下乡、周末广场文化演出等。

建立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为内容的社团活动序列,如成立键盘协会、吉他协会、街舞协会、电声乐协会等,可以按照协会章程和协会工作计划的要求,适时选择最佳时机,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总之,高职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的一种普及教育,其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教育,它最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通过音乐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目前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高职院校重视学生音乐素质教育责无旁贷,应该对音乐素质教育的作用提高认识,积极利用有利条件,使公共音乐素质教育规范化、层次化、全方位。高校要通过音乐素质教育这种美育途径,使音乐教育在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健全人格、塑造和谐、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真正促进音乐与科学技术的相互贯通,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

[1]汤一东.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音乐素质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教企育业,2007(12).

[2]王荣.论音乐素质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意义[J].戏剧之家,2011(1).

[3]蒋晓霞.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思考[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硕士),2006(12).

篇5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精神,落实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七部委制定的《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2005―2009)》,由“中国少儿歌曲推广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演唱比赛”已于2006年6月全面展开。

为了确保本次比赛歌曲的艺术质量,使此次比赛能够在少儿歌曲创作上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满足少儿受众的审美需要,领导小组与中国音协共同委约了谷建芬、徐沛东、张千一、孟卫东、印青等二十余名词曲作家,结合少儿特点和音乐现状进行歌曲创作。同时,由中国音协、北京市教委于9月29日在北京史家小学举行了全国少儿歌曲创作座谈会。中国音协特为此次座谈会制作了少儿歌曲调查表,交由北京史家小学在小学生之间进行调研,意在请词曲作家与长期在一线教学的小学教师、小学生们就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进行沟通交流,以深入了解少年儿童的心态,创作出真正符合少儿欣赏习惯、健康向上的歌曲。座谈会观摩了一场生动活泼的少儿歌曲演唱课。词曲作家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很受启发,一定要更新创作理念,开拓思路,创作出真正受到少儿欢迎的歌曲来。

除委约专家进行词曲创作外,本次比赛采取了社会征集的办法选拔优秀作品。其中,社会征集优秀歌词的评选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从参评的2000余首作品中评选出了20首优秀歌词,通过《词刊》和中国音协网站等相关渠道向社会进行推荐,并欢迎社会各界音乐人士为这些歌词谱曲,以参加下一项的歌曲评选活动。同时歌曲报送活动仍在积极开展中,计划将于2006年11月15日结束。(宁)

中国音乐家协会箜篌研究会成立

本刊讯10月16日,中国音乐家协会箜篌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研究会聘请了刘文金为荣誉会长,箜篌演奏家崔君芝为会长,李彦歌、赵广运、刘雅宁、吴茜、吴琳为副会长。刘为光、杨春林、李光华、张维良、张殿英等为荣誉理事。李西安、岳平秋为顾问。

中国音协常务副主席徐沛东到会表示祝贺,他说:“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音乐家协会领导吕骥、李焕之等老前辈的倡导下使箜篌这个民族乐器获得新生并走出国门,今天我看到研究会会员们都十分年轻,我们应该更加呵护这个年轻的群体,希望研究会全体成员团结一致,成长壮大。”

(新)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埙文化

专业委员会成立

本刊讯10月18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埙文化专业委员会在京召开成立大会。18日晚,在北京恭王府举办了名为“大希之音的复兴”埙专场音乐会,由该委员会主办。音乐会的演奏家包括近年来在埙文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音乐会演奏的曲目有传统古曲《苏武牧羊》,还有《哀郢》《楚歌》等以传统题材和趣味编创的曲目及《风竹》《敖包祭》等现代创作曲目。名誉会长郑欣淼,会长刘宽忍,艺术顾问朴东生、陆金山、孙学建、冯晓泉,副会长周一波、杜次文、赵良山、李镇、周世斌、王其书、张荣华、刘凤山、高明、戴亚、曾格格,秘书长张颖铮。

(新)

权洪波在“格里格国际钢琴比赛”中包揽全部奖项

9月10日,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第七届格里格国际钢琴比赛”中,我国青年钢琴家权洪波荣获第一名,并包揽了其他全部奖项:“最佳莫扎特作品演奏奖”、“奥斯陆古典音乐协会特别荣誉奖”以及“观众最喜爱奖”,是此项比赛设立至今第一位包揽全部奖项的选手。

本届比赛由九位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担任评委,世界各地近百名选手报名参加了本届比赛。经过四轮激烈角逐,三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中,选手们演奏了25分钟的曲目及一首由弦乐队协奏的莫扎特协奏曲,最终,权洪波以其对作品近乎完美的诠释而喜获第一名。第二、三名则分别由以色列及俄罗斯选手获得。

次日,权洪波应比赛组委会之邀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并依据合约将于近期赴莫斯科、纽约、格里格的故乡卑尔根及汉诺威等城市举办独奏音乐会。

篇6

摘要:根据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培养要求,本区的音乐教研活动从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了音乐社团“事业伙伴”协作组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分析了目前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认识了社团活动价值,提出了“事业伙伴”协作组活动的组织构建、研修类型、研修方式等实践策略,期望对区域性中小学音乐社团教学指导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区域性;中小学音乐社团;事业伙伴;协作组;构建与实施

一、学校音乐社团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体艺“2+1”活动的全面展开,如何打造一支符合新形势要求的音乐教师队伍已成为我区音乐教研工作的一个新重心。音乐社团宗旨是发展学生兴趣与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根据多年的观察和调查发现,目前有不少学校的音乐社团在活动开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1、追求表面上的荣誉

很多学校音乐社团活动,倾向于“应赛”组织,无赛时处于“放羊”状态,参赛时成为速成班。平日里活动随意,缺乏有效的计划与实施方案,基本上随教师的“兴趣”和“心情”进行。为了荣誉,为了参赛质量,临近比赛时辅导教师硬着头皮连轴转,贪早摸黑,节假日更是加班加点,学生不堪重负,本来有兴趣的学生也是怨声载道。

2、活动方案、内容不完善

因为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不像学科教学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教学的内容,也没有一套现成的教学模式。又因为社团指导课往往不计入教师的任教课时量,因此不少教师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建设与资源开发方面随意性强。

3、缺少支持、孤军奋战

目前一所学校大多是一、二位专职音乐教师,即便有三、五位专职音乐老师,也是一人带一个社团,大家各有各的任务。与外校老师的关系往往是竞争对手,因此社团活动的开展常常是“孤军奋战”。

二、我们的思考

帕尔默曾指出:“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协作组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所需的资源。”协作组研修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分析磋商、研究探讨、合作互助的平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从2011年4月起,在区教研室层面成立了中小学音乐社团“事业伙伴”协作组,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怀

教师的进步和成长有“主动成长”和“被动成长”之分。事业伙伴协作是以激发教师专业探索兴趣、帮助教师建立专业自主、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培育良好职业情感为宗旨。通过事业伙伴协作推动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技术成长产生学习研究的动力。事业伙伴协作组是以“共享、共长、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愿景下的“主动成长”,是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的无痕渗透,是一种优势互补、合作进取、快乐成长的职业幸福感培育。

2、促进教师特色品牌的形成

“事业伙伴”倡导通过合作、互助、超越、共赢的组织文化,在以专业为纽带组建的事业伙伴协作组成员中,有整体实力较强、理论教学功底深厚的名师团队,也有实力雄厚的艺术特色学校的教学基地和专业教师,也有刚步入教师岗位的新教师群体,正是这种协作组内异质、强弱联合,才使得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资源得以共享,每位会员在协作组内既是师傅又是徒弟,每个会员都有机会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从而推动音乐教师专业品牌的塑造和形成。

3、推进区域内教师的均衡发展

协作组的目标是致力于全体成员的成长和社团活动的深入,协作组以“事业伙伴”的人文关怀感召音乐教师,通过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吸纳超越、以强带弱、联动发展等使协作组成员人人有提升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全区中小学校的音乐社团,促进区内艺术教育均衡提高。

三、我们的实践

“事业伙伴”协作组是同一专业发展需求的音乐教师群体组成的一个研修组织。协作组下设四个分支:舞蹈协作组、声乐协作组、器乐协作组、戏剧协作组。“事业伙伴”倡导通过合作、互助、超越、共赢的组织文化,协作成员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共享,兼容并蓄,善于接纳,勇于超越。

协作组活动内容以音乐社团建设和实践交流为经线,以协作组成员自身专业技能提升为纬线。每个组每学期安排一定数量的主题研修活动。每次活动各成员都带着新问题、新思想、新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具体从组织建设、研修类型、研修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

1、组织建设

(1)成员甄选

萧山区中小学音乐社团“事业伙伴”成员是根据《关于开展音乐社团“事业伙伴”活动的通知》要求,经过本人申报、单位推荐,并由教研室组织相关人员经过考评和审核后产生。协作组由教研室统一领导并负责组织、协调与管理。协作组下设四个分支:舞蹈协作组、声乐协作组、器乐协作组、戏剧协作组。同时确立区“事业伙伴”协作组区内专家组成员15名。

(2)制度保障

每个组设组长2名。组长负责制订每学年的活动计划,以及明确任务、目标和成员分工,组织好每一次研修活动;带动、督促小组成员按时完成任务,负责与区教研室沟通信息和通知的上传下达;负责代表本小组成员与导师团队的沟通;负责采集相关培训和观摩等学习信息。各成员所在学校应带相应社团,须有具体的记录并有学校证明,由组长负责每一学期交流一次。各协作组成员应认真参与每次主题研修活动,由组长登记,无故缺席者,视作自动放弃。

2、研修类型

我们按照“榜样引领、内挖潜力、借助外援”的联动发展思路,针对社团建设中最常见或最基本的问题,有的放矢进行研修活动设计,通过活动使其中的每位教师都能够从同伴的交流、合作、反思中获得灵感和智慧,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素养。

(1)榜样引领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我区拥有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6所,这些学校在社团建设上有许多值得传承的精神。为充分展现艺术特色学校的办学优势,发挥特色学校的辐射力,我们把这些学校作为“事业伙伴”协作组的学习基地,发挥其区域内的榜样引领作用,在设计研修活动时有计划地安排协作组成员到这些学校观摩学习,分享他们已有的经验。

(2)内部挖潜型

专业引领是教研活动的三要素之一。怎样有效地挖掘区内优质师资的资源,是事业伙伴各协作组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协作组结合每次活动主题的不同,把一些专业知识丰富、见解深刻、能力突出的民间精英作为专业引领者,组成音乐社团“专家组成员”,而借助这样的平台,也使得这些“专业权威”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3)借助外援型

本土专家是“事业伙伴”协作组的重要教学资源,但这一区内资源的利用到一定时候也会出现“高原期”。为了进一步拓展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区教研室为协作组创设了不少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借助外援提升自己。

3、研修方式

研修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的问题,在协作组研修过程中要不断了解研修需求,根据需求设计好培训课程和方式,当有了以上规划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具体研修方式的选择。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修方式,笔者认为,这是由研修主题来确定的。事实上,研修者素养的提升,绝不是只靠某一种具体方式的,而是要靠多种研修方式的合力影响。为此,科学地构建研修方式尤为重要。下面就以“事业伙伴声乐协作组”为例谈谈研修方式创新。主要有:

(1)主题系列式

当确立了研修的主题后,就要着手活动的设计。通过以活动为载体落实研修主题,并根据“榜样引领、内挖潜力、借助外援”的联动发展思路开展系列活动,激发教师自身发展欲望。在两年一届中小学生合唱节期间,研修活动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深入的培训。以下是协作组当年的研修主题:

(2)现场指导式

现场指导式是指专程邀请合唱教学专家到学校为校合唱团指导,同时组织声乐社团教师进行观摩的方式,通常安排在临比赛前1-2个月,此时可谓是合唱训练的“瓶颈”,往往难上台阶,有很多问题需要专家来帮助解决。因此需要周密设计活动方案,让教师从不同角度看到可以提升的空间。如在9月的朝晖小学活动中,特意安排了两支合唱团(初中、小学)作为研修互动的团队,通过老师与专家的比较式教学,让老师直观感知排练中存在问题,并进行现场的示范教学与答疑。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第一步,邀请专家听指导教师的排练课,老师观察记录,并思考存在的问题。第二步,听课教师提出问题,可以结合平时自身训练进行质疑。第三步,专家答疑,指出排练可以改进的地方,接着,专家通过现场示范解答教师的疑惑。第四步,专家帮助教师进行归因分析,最后教师带回经验进行再实践。

(3)同伴互助式

经过前两届合唱节期间活动的锤炼,我区有一批教师已具有一定的合唱指导经验,这些老师往往都是声乐协作组骨干力量,掌握了一定的合唱训练方法。为了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一方面提供给这些老师更高层次的进修机会,另一方面,让他们再带1-2名青年教师,从而帮助更多老师获得提高。现在已经有不少“名师出高徒”的成功案例。

(4)赛后点评式

比赛要结果,但更要过程。通过比赛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也是协作组成员达成的共识。因此,在第三届合唱节现场评比中,要求所有指导教师都参加现场观摩,让教师知道自己不足、失分的原因,下一阶段如何改进等。

四、实施的成效

1、唤醒了教师的品牌意识

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一批好的教师,学校要创特色,必须要品牌教师。《你就是品牌》书中讲到:什么是个人品牌——别人一想到你,这种正面的形象就会浮现在他们脑海中。“是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值得信赖的”,它体现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价值、能力以及作用,是你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个自我。通过事业伙伴协作组的活动开展,唤醒了老师的自身品牌意识,同时也涌现了一批社团活动指导的行家,借助这样的平台为打造品牌教师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教研文化的重塑

开展事业伙伴活动,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讲求沟通、合作、共赢的新型人际关系,催生着崭新的合作文化。教师在这个大集体中通力合作,由昔日的“竞争对手”变成了今日的“事业伙伴”,大大唤醒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整合了区域性的优势教学资源,促进了本区音乐教师的群体发展。

3、提升了教师的思想境界

教师是一个实践者,教学工作具有技术层面的因素,但如果只考虑技术,教师就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书匠”;教师不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实践者,而应是一个“反思着的实践者”。如果教研活动只停留在技术教研的层面,只关注教材教法、教师技能、备课上课等层面上是不够的。应通过榜样引领、内部挖潜、借助外援等方式,充分倡导“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价值理念,让更多的老师在帮助同伴成长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教学工作的幸福。

篇7

今年台北书展备受各界瞩目的“华文出版与影视媒合平台”(以下简称媒合平台)也引起了海外的关注。近日,《柏林影展》场刊报道指出,媒合平台于三月参加香港国际影视展,试图打造一个让华语电影与出版市场更充分结合的平台。

媒合平台首次率领台湾出版社,协同施南生、李烈、王庆锵和Jeffrey Sharp四位平台咨询顾问前往香港,参加3月19日至22日举办的香港国际影视展,并举办制片公司与16家出版社的一对一会议,出版社将自家作品介绍给影视业,作品包括台湾知名绘本创作者:几米的《时光电影院》以及张爱玲的知名作品《心经》等。

首届媒合平台在台北书展期间举办了提案会议、一对一的媒合会议以及相关座谈达130多场,共计近20家出版公司与近百家港台影视公司参与,赢得业界极佳口碑,出版界与影视界一致认为是期待已久并且符合需要的活动。而此次获得柏林影展与知名电影杂志“SCREEN”的大幅报道,足见媒合平台在结合华文出版与影视间的合作上,已踏出稳健的脚步。

金石堂书店进驻台南大远百

据台湾媒体报道,金石堂书店近日正式进驻台南大远百地下一楼。金石堂台南大远店提供超过6.5万种共计8万册各类书籍,通过兼具主题特色和类别推荐方式,从人文历史、美食旅游等不同方面,带给读者全新阅读飨宴。

为了与古都的特色相呼应,台南大远店还规划弧形长廊的“时代光廊”,延伸府城旅游、美食、建筑、人文、文学、历史及绿色府城等七大主题,搭配推荐商品及复古砖墙设计,走在时代光廊中仿佛漫步时光隧道。

远见・天下文化成立“未来出版社”

据台湾媒体报道,日前,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新成立未来出版社,主要以青少年为中心读者群出版,将提供适合青年阅读的书籍。

营销企划部协理林页杰说,海外适合青年读者阅读的书籍非常多,而台湾出版业在这块开发略显不足,为此,天下文化决定成立未来出版社。目前施行的是12年制教育,青少年在小学一年级到高二阶段,是课业压力稍轻的时候,可以利用空闲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未来出版社将提供文学、科学或工具书等系列丛书,今年预计出版10-12本,期望能推广青少年阅读,提供青少年文学上、知识上、生活上的心灵养分。

《联合文学》杂志今年将推出简体版

据台湾媒体报道,《联合文学》杂志社总经理李文吉表示,《联合文学》杂志将规划在今年出版简体版,授权给大陆出版社,也希望通过书展能有更多机会与大陆出版商交流。

他说,目前《联合文学》杂志已与大陆出版商洽谈中,简体版《联合文学》杂志与台湾版的内容会有一些不同,但《联合文学》杂志的名称不变。

李文吉认为,随着两岸经济开放,民间文化交流也有所增加,而且大陆对于台湾的文学作品很有兴趣,加上大陆市场相当庞大,许多作家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出版简体版在大陆发行,除了《联合文学》杂志外,未来书籍的部分也会朝这个方向仔细规划。

中国香港数码音像协会成立

中国香港数码音像协会(DAVA)于2月27日在香港举行成立典礼暨粤港音乐文化合作项目启动仪式。该会创会会长曾智雄表示,协会是为顺应数字音乐的世界潮流,配合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目标而成立。

据了解,DAVA是一个非营利机构,以“发展知识产权、繁荣文化产业”,推动内地的广播权和表演权发展为宗旨,希望为港澳台及海外音像版权持有人搭建起与内地版权事务部门沟通的桥梁,并协助其在内地登记和管理音像节目以及开展相关合作。

此外,DAVA的一大使命是推动版权保护立法。为了推广内地优秀音乐作品,DAVA准备与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CAVCA)合作创建“中国音乐一网通”网站,旨在为内地音乐界在港澳台及海外地区构建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内地唱片公司可通过该网站向海外音乐作品,而港澳台电台、电视台则可依法下载这些作品作广播用途,“从而实现中国音乐一网通天下”。

香港龄记书店连续3年获殊荣

篇8

【关键词】大型音乐晚会;音乐策划;音乐制作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57-01

一、大型音乐晚会创作特点

(一)创作的命题性较强。大型音乐晚会的主题性色彩较强,其宣扬的主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其音乐创作要符合音乐晚会的要求,即要体现其命题性的特点。大型音乐晚会的定位明确,必须完全服从于晚会的主题和宗旨,烘托音乐晚会的主题层次,推动晚会的进行,因此音乐晚会的风格、形式、题材、节目安排等都直接影响音乐的编排,针对不同的需求来安排节目开展内容,避免出现晚会主题出现偏差。例如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型音乐晚会上,其音乐节目的选择就要贴近改革,反映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二)晚会乐曲旋律流畅性。大型音乐晚会策划与制作的关键在于保证节目整体旋律流畅,保证整个节目的音乐旋律可控性,其中音乐旋律是整个音乐晚会制作的关键,旋律可以彰显晚会主题,推动晚会一步步迈向高潮,评价大型音乐晚会的质量的直观因素就是乐曲旋律的流畅性。大型音乐晚会的创作要体现雅俗共赏的特点,在保证旋律流畅性的同时提供啊音乐旋律的优美性,打动听众的心灵,带动现场观众以及媒体观众融入到音乐晚会中,从而实现音乐晚会被大多数观众接收,提高晚会的普及度。

(三)创作要保证动态起伏。音乐晚会的流畅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音乐晚会效果,要营造动态起伏的音乐张力,这就要求策划和创作人员明确晚会主题,合理安排晚会节目,在节目中铺设伏笔,牵引观众的情感和吸引力,从而实现流畅性和动态起伏并存的晚会效果。大型音乐晚会动态起伏情节的埋设主要依赖于歌曲节目的设计,要把激情澎湃的歌曲和小桥流水的歌曲合理串联融合,让观众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现场情感的聚拢和宣泄交互进行。

二、大型音乐晚会创意与策划

大型音乐晚会策划最关键的是音乐创作和策划,相对于电视台晚会,音乐晚会重视现场演唱和互动,其现场气氛的调动都是通过音乐节目进行控制,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音乐方面的策划,尽力彰显每个节目的艺术水准。音乐晚会的导演要具备全面的音乐修养,对提供的音乐节目进行编排和重新设计,并合理调配音乐节目顺序,尤其是要把控音乐节目的主题性与晚会主题的契合;再者导演要协调各个工作岗位人员,保证演唱人员和后台音乐团队的协调性,避免出现演出事故。

三、大型音乐晚会制作

大型音乐晚会策划工作保证了音乐节目水平,但是在音乐晚会演出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例如节目准备不足、演唱人员失误、同类节目穿插较多、演唱节目的现场渲染度不足、音乐伴奏不和谐、伴奏质量不佳等问题,因此晚会要做好音乐制作工作。大型音乐晚会的音乐制作和专业音乐创作有较大的区别,晚会音乐早期制作工作都已经很充分,只需进行后期稍微加工即可,音乐创作要在晚会的开局和中间阶段进行,在音乐晚会中常用的音乐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组合法,即把主题性类似的音乐进行连接,把不同的音乐节目组合成一个整体节目,可以采用组合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增加了音乐节目的震撼性,同时提高了节目的表演多样性,把独唱、合唱等方式呈现出来,增强了音乐节目的新颖性。②换唱法,即把准备不充分的独唱和合唱转变为别的表演形式,可以实现流行性和通俗性的转变,或者是独唱变为三人唱,这种制作方式可以使得节目表现形式互补,弥补了音乐节目存在着的不足之处,使得演唱更具感染力和渲染力。③音乐音频处理,音乐处理可以增强现场音频效果,是场内的音频更加趋向于合理和规范,增强了音乐的现场表现力,同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以及晚会的需要来进行调配,推动音乐晚会的全场氛围。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举办大型音乐晚会数量的增多,对音乐晚会策划和制作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音乐晚会质量不仅仅体现在演唱人员是否具有专业性和知名度,最重要的是做好晚会策划和制作,在晚会中体现工作人员对音乐的理解、对主题性的把控、对现象气氛的调动等等。因此策划和制作人员要具备优秀的音乐功底,根据晚会的特点编排音乐节目,打造一场音乐的盛宴。

参考文献:

[1]王露生.漫谈大型晚会的音乐策划与制作[J].音乐时空,2012(06).

[2]江晶晶.浅析大型晚会的音乐编导与制作[J].神州,2013(08).

[3]梁珏予.浅谈电视文艺晚会的音乐制作[J].中国科技投资,2012(03).

作者简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