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2:20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乡镇农技站;现状;问题;对策;陕西西安文学

基层乡镇农技站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力量,乡镇农技人员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主体力量。如何加强基层乡镇农技站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使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已成为当前农村亟需解决的问题[1-3]。

1西安市乡镇农技站现状

西安市有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152个,80%以综合站为主,独立建站者占20%。乡镇农技站主要由各乡镇政府管理,仅有高陵县乡镇农技站由县农业局垂直管理。全市乡镇农技站共有办公用房面积15 295m2,仪器设备价值139万元,共有职工577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7人,中专及高中学历378人,初中以下学历102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91人,初级以下职称300人。文学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是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大部分乡、镇领导对乡镇农技站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性质不甚了解,在支持力度上尤其是资金安排上不能与其他事业单位一视同仁,政治上过问少、业务上指导少、生活上关心少,一些地方不仅不支持乡站工作,还占用乡站资产,导致一些乡站资产被挪用或拍卖。二是自身认识上的偏差,一些乡镇农技站不能正确处理好技术推广与经营服务方面的关系,一些地方只抓技术推广,忽视技物服务,甚至不发展经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营利润,不注重技术推广和培训,本末倒置。

2.2乡镇农技人员少、力量弱、综合业务素质较低

基层乡镇农技部门权属管理因三权下放,回收,再下放,农技站的管理体制长期不顺,农技人员的凝聚力受到了冲击。部分乡镇农技站名存实亡,资产被挪用,人员分流,部分乡镇农技站只有1~2人。许多乡镇大量非专业人员涌入,专业技术人员离开农技岗位,农技骨干大量流失,有的乡镇农技站无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懂业务会干事的人进不来,不懂业务的又出不去。农技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政府的行政工作,如计划生育、财税征收等,无时间、无精力从事农技推广与服务,农技服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少农技人员只懂粮棉油,不懂优质高新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尤其是面对当前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新需求,相当部分农技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技术更新慢,对农业新品种种养及加工技术等不熟悉,对农民迫切需要的市场行情和产前、产后服务束手无策,不能满足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

2.3农技服务手段滞后,基础条件较差,推广经费不足

不少基层乡镇农技人员的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层面,缺少试验示范基地和必要的检测试验方法,信息传递缓慢,技术推广面狭窄,不能有效发挥公益性职能。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跟不上,正常的工作业务经费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不少基层乡镇农技站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大量的人才资源被闲置浪费,即使是行政干预下的某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也往往因起步高、投资大,加之农民接受被动,结果实施的质量低、效果差而流于形式,造成推广的项目投资回报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速度。

3 发展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农业法规和政策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务必高度重视乡镇农技站的建设工作,并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广泛深入学习宣传农业“两法”,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牢固树立依法治农、依法行政的观念和农业科技管理理念,依法保护乡镇农技站的合法权益,保证乡镇农技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发展。

3.2理顺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管理

目前,西安市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主要由各乡镇政府管理,仅有高陵县乡镇农技站由县农业局垂直管理。从近年来的运转实践来看,实行“三权”归县(区)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一是可以稳定队伍,便于人员调动,提高干部素质;二是可以加大推广力度,突出农技推广主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便于加强对乡站的管理,确保国家财产保值、增值[4]。

3.3建立经费保障体系,增加资金投入。

农技推广是公益性事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要求国家对其运作过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增加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农技推广经费;另一方面,乡镇农技站要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做好技物结合有偿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多渠道创收,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

3.4加强乡镇农技站基础建设

积极开展以“有农技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实体,有服务设备,有试验基地”为内容的“五有”乡镇农技站建设,增强农技推广的实力和活力。特别是要组建一支精干的农技推广队伍,改变目前乡镇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一方面制定培训规划,使现有推广人员通过进修、自考、短期培训等办法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培养一专多能人才,提高其农技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招收农业院校毕业生,优化农技推广人员结构。同时要保证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本职工作。

3.5加强乡镇农技站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乡镇农技站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乡站行为是新时期农技推广体系健康发展的需要。制定乡镇农技站综合、人事、推广、经营实体、财务、会计等制度,为广大农技干部营造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提供机遇,为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创造条件,这必将推动农技站建设向前迈进。

3.6拓宽服务领域,转换农技推广机制

乡镇农技站要逐步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效益转变,服务方法要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服务内容由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乡镇农技站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围绕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的原则,积极参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经营活动。要转变观念,从当地生产实际出发,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按农业产业化要求参与农业企业集团,实行横向或纵向联合,实现龙头—基地—农户紧密相联的产业化格局。鼓励农技人员参与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开展统一服务等形式,直接面向农民做好各项农技推广与服务工作。

4参考文献

[1] 钱映雪.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乡镇农技站工作[J].福建农业,2008(1):34.

[2] 黄看治.乡镇农技站科技信息化网络建设[J].福建农业,2009(2):31.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篇2

一、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一)农技推广体系情况。

1.农技推广机构。黑龙江省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括种植、农机、水产)总计2079个,其中:省级6个、市(地)级33个、县(市、区)级261个、乡(镇)级1779个。目前,全省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种植业)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实行县管或县乡共管的管理体制。

2.村级服务站、农民技术员、农技示范户。全省80%县(市、区)建立了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每个服务站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派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指导。同时,建立农民技术员制度,延伸服务链条。围绕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主导产业,培育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民,作为村级农民技术员,参与服务站工作。对村级技术员进行重点培训,使村级农民技术员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全省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农民科技示范10万人左右,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应用先进实用技术。

(二)人员构成情况。

1.人员数量。全省农技推广机构现有人数7778人,其中:种植业5694人、水产733人、农机1351人。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专业情况。全省推广机构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437人(种植业495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578人(种植业1225人),占21.2%;中级技术职称3327人(种植业2232人),占44.7%;初级技术职称1889人(种植业1149人),占25.4%;初级以下技术职称643人,占8.7%。

3.学历情况。全省推广机构现有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2519人,占32.4%;大专学历3590人,占46.2%;中专学历1383人,占17.8%;中专以下学历286人,占3.6%。

(三)经费来源。全省各级农技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2009年开始,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目前覆盖全省87个县(市、区),每年项目资金总计1.4亿元,基本解决了农技人员工作经费不足问题。2011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实施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为乡镇农技站建设业务用房,配备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三年间,对96个县市区的881个乡镇投资1.5亿元。

(四)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成绩。通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广体制得到逐步理顺,机构设置趋于合理,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活力不断增强,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主要包括:明确了公益性职能,把过去经营性职能全部分离出去;重新设置了机构,保证了体系的完整性;理顺了管理体制,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核定了人员编制,保证了农技人员的专业性;建立了各项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新了推广模式,推行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协会+科技明白人”、农民田间学校生产全过程培训、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等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同时,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

二、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主要模式

(一)推广机构常规模式。一是一乡一站。目前,全省75个县(市、区)独立设置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种植业),其中由县农业管理部门垂直管理的乡镇站占24%,县乡共管的占76%。二是区域设站。根据行政区划和农产品区域分布,跨乡镇组建区域服务站,重点研究推广某类作物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区域中心站人、财、物权隶属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服务区域的乡镇协管。三是政府购买科技服务。2012年,全省在87个种植业县、50个畜牧县、25个渔业县和10个农机县组织实施了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项目资金1.4亿元,项目建立试验示范基地369个(种植业261个、渔业76个、农机32个),遴选主导品种287个,主推技术265项,推广五大粮食作物10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1.58亿亩。

(二)科技特派员。东北农业大学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了“春雨行动”、“夏管行动”、“秋收行动”及“冬训行动”,积极组织专家走出校园,深入到乡镇、村屯、企业、场区,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大集、农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科技节、科普之冬等活动,采取现场培训、技术指导、发放科普及致富书籍等形式,为农民送去科技知识,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目前,学校建立了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研究生直接参与的科技服务小分队,活跃在农村生产一线,是一支流动的科技专家服务队伍。

(三)院(校)县共建。一是搭建扶贫开发平台,提供组织机制保障。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办农业专家大院、实施农业致富项目、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等扶贫措施,逐渐摸索出一个全新的农业扶贫开发模式,使农业标准化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民收入、农民科技素质显著提高。二是实施“四项规定动作”,打开科技扶贫开发突破口。通过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兴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谋划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等“四项动作”,推进科技扶贫开发工作。逐步探索出了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依托、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以科技入户项目为途径、以农业信息传播和科技培训为手段,集“咨询服务、集中展示、生产示范、项目带动、技术推广、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模式。

与此同时,开展院(校)市联建。东北农业大学先后与哈尔滨、大庆、伊春、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双鸭山、黑河等市开展合作共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农科教”、“产学研&r dquo;、“特派员”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四)院(校)村共建。近年来,农业科学院为了扩大合作共建的广度和深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院村共建,将科技扶贫目标定位在基层经济实体,以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为宗旨,以项目制包干管理为扶持手段,提倡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树立科技致富典型,以点带面,助推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五)专家大院。各科研院所与农业院校均设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专家大院一般都设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每个专家大院配备了必要的设施,有独立的专家值班室、咨询培训场所,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演示系统,开通了农技“110”热线电话。省农科院专家和县里的农技人员混合编队,常年驻院服务,轮流值班,全天候直接服务农民。

三、目前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数量较少,服务半径过大。全省现有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农技人员5000人,要服务全省966万农村劳动力,即1名农技人员要指导服务近2000个农民。加之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耕地面积大,每名农技人员要服务4万亩耕地。另外,由于我国目前土地经营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很难保证技术人员到位率和技术到位率。

(二)专业人员少,指导能力差。农村税费改革后,全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管理,致使人员知识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大量非农专业人员进入推广队伍。一些农技人员不如农民懂技术,更谈不上指导农民。一些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对先进农业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全、不准。虽然近几年开展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但整体素质提升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农民文化程度低,吸纳科技能力差。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老年、妇女居多,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务农农民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9%,初中文化程度占54.5%,高中文化程度仅占3.4%。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在结束学业后进城务工,务农农民难以操作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资金投入不足,条件建设滞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较差,多数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只能借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用乡镇政府房屋;缺少下乡交通工具,影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培训条件和手段落后,影响培训效果。近年来,虽然国家投入了一些改善推广机构条件的建设资金,但资金量较小,省市县乡级推广机构条件得不到很大改善。同时,推广工作经费也存在不足。

(五)人员待遇不高,工作动力不足。长期工作于乡镇基层的农技人员工资收入低,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农技人员每月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非示范县由于没有项目经费,乡镇农技人员下乡拿不到绩效工资和各种补贴。基层农技人员由于长年从事技术推广工作,没有论文和成果奖励,晋升技术职称较难,20年到30年工龄还是中级技术职称以下的数量居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对创新农业科技推广的具体建议

(一)推进体系改革。国家和省下派督导组开展检查督导,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贯彻落实新农技推广法。对还没有改革的县(市、区),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步伐;对已改革的县(市、区),要不断深化改革,真正打造一支“农业用得上、农民信得过、农村离不开”的农技推广队伍。

(二)增加人员编制。目前,全省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农技人员仅有5000人,每个乡镇一般为2-3人,难以有效开展各项服务。政府应适当增加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以满足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

(三)加大推广资金投入。在原有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可从新增财力中提取1%,设立农民科技培训、高新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并力争逐年增加,把农业科技服务当作公共事业来办,把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的优先位置,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民,解决未来“谁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要将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内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按规定幅度逐年增长,将农技人员经费、基本运转经费等各项支出依法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给予保证。

(四)提高人员工资待遇。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全面落实国家对公益事业岗位工作人员待遇的相关规定,落实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推动地方有关部门保障县乡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社会保险缴费、住房公积金等,调动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新农村建设开启了由从农村汲取资源到反哺农村的战略转向,各级政府开始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作为基层政权组织,乡镇政府直接面对农村社区,是沟通国家与乡村社会的“桥梁”,是各种惠农政策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其公共治理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独特地位,决定了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服务责任,提高服务能力成为迫切需求。如何适应需要,应对挑战,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服务型基层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乡镇政府提高服务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乡镇政府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需要对当前存在的服务困境及其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理论研究的不足使乡镇政府服务职能的发挥缺乏理论指导。我国学术界对于政府职能的研究很多,但主要针对的是高层级政府。而乡级政府与这些高层级政府所拥有的权限、管理区域都有很大差别,适合于高层级政府的职能未必适合于乡级政府。所以,理论界的这种宏观性的研究成果不能为乡镇政府职能定位、能力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由于理论认识不足导致乡镇政府仍习惯于强制性管理,意识不到到底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服务作用,提高服务能力。

县乡压力型体制不利于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县乡压力型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县级政府将确定的任务进行量化分解论文范文,层层下包给各个乡镇政府,实行“分包式”的任务考核机制和“一票否决制”的考核方式,而且,考核结果跟乡镇干部的“政绩、荣辱、升迁”相挂钩。这种单向问责机制使得乡镇政府只对上面的县级政府负责,不对下面的农民负责,把工作中心和工作重点都转移到了完成县级政府或上级部门下达的考核任务,使出浑身解数搞好各种接待、检查、评比、达标、考核,而对于乡镇的本职工作则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顾及,该管的没有能力管,不该管的又不得不管,造成乡镇政府职能的异化。

乡镇干部服务“三农”的本领相对欠缺导致服务质量低。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干部的服务能力上,但乡镇干部队伍素质低导致很难提高服务水平。表现在:(一)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农业型、管理型的干部多;经济型、技术服务型的干部少。据统计,在我国的乡镇干部中,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近80%,技术服务型干部数量非常少。[1](二)是干部队伍管理不合理。乡镇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往往成为上级机关的“减压器”。乡镇主要领导多从上级机关下派,往往是到下面“镀金”,真正安心基层工作的较少;而在乡镇基层工作的同志,虽然经验丰富,业务熟悉,却感到政治上没有出路,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三)是乡镇干部的服务水平急需提高。不少乡镇干部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中专教育,法律、经济、管理、农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文化素质低、科技水平低、致富能力低的状况严重。

机构设置不科学,乡镇政府逐步演化成一个权力空壳化、责任无限化的行政组织,而且这种职能弱化、责权分离的趋势仍在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我国乡镇建制遵循与上级“对口”模式,上面多少庙,下面多少神,这种机构和岗位设置是根据上级部门的需要而不是根据乡镇实际需要,这些县职能部门派驻的乡镇机构,代表各部门行使职能,人权、事权、财权属于上级部门,乡镇政府无权对他们管理,严重影响农村全面工作的开展。

财政赤字突出,影响了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发挥。中西部地区,在税费时代乡镇财政来源主要是农业税及与农业相关的各种税费,工商税和所得税是微乎其微。农业税取消后,这些乡镇几乎断绝了财政来源,乡镇已经无力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收入缺口增大的同时,乡镇道路建设、公益事业、优抚、五保户赡养、计划生育等支出基本上都转移到乡镇财政的预算中开支论文范文,进一步加剧财政困难。总之,基层政权处于高负债、高风险的运转状态,财政困难重重,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改革管理体制,强化资源配置,提高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

乡镇政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提供公共产品。承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与生活、生产、治理、社会发展等相关的半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纯公共产品。(二)提供公共服务。为农民提供如市场信息、技术推广、抗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解除地区封锁与垄断,取消行业保护,构建较完善的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三)进行公共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做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社会治理与资源治理、结果治理与过程治理、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统一。

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要不断强化资源培植,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关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理论研究,为提高服务能力提供理论支持。理论界和各级政府部门要密切关注乡镇政府服务性职能的理论研究,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乡镇政府的特殊地位以及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国情,解决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何服务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管理经验,努力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乡镇政府职能框架。乡镇政府应坚持“把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全面实现“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以不断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2]树立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勇当“掌舵人”、“导航者”的理念,积极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积极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信息、法律等服务。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传播科普知识,有针对性的举办农民培训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村组和基地,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致富增收的能力。

调整对乡镇基层政府的考核标准。乡镇要提高服务能力,就必须改变政绩考核标准,建立起公共服务取向的政绩考核体系。考核评价应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一)社会安全服务。即社会治安能否得到保障,当地违法犯罪行为是否得到有力打击,法律法规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贯彻。(二)农民增收问题。能否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能否为农民提供就业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能否为农产品打开销路;能否给予农民创业进行金融贷款资助。(三)农民生活保障问题。能否千方百计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线标准,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四)基础设施服务。能否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加快水、电、路、桥梁、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五)其他公共服务。能否在不增加农民付费基础之上,发展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农民子女受教育水平。能否推进医疗卫生改革论文范文,提高对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否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精神文化享受水平。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乡镇干部选拨中,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优先录用那些有一技之长、有较强服务意识的人员。另外,对现有的乡镇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要建立按需所学机制,“三农”需要什么,干部就学习什么,把每位干部逐步培养为“有技能、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二)要建立每学必考机制,完善干部技能“考核与服务档案”,建立干部技能证书制度,激发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三)要建立学以致用机制,给真正掌握服务技能的干部以用武之地,增强干部的学习动力。通过学习各项技能,使乡镇干部成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农业生产的技术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发展经济的服务员、为民办事的勤务员。

创新乡镇管理机制。(一)取消“七站八所”,综合设置“一办若干中心”。“一办”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综合协调乡镇的全面工作,“若干中心”主要从县直机关部门选派农村指导员、企业助理、科技助理、平安助理、金融助理等组成多种服务中心,深入乡村基层一线,提供技能服务,指导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二)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保证上级惠民政策畅通无阻。随着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上级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会不断强化,各项惠农资金会逐年增长,乡镇政府必须保证农民群众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得到及时兑现。为此,乡镇政府要设置专业机构,通过及时、准确、多途径的信息公开,确保惠农政策在阳光下运行;要以全程代办和服务承诺制为主要措施,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把上级惠农政策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同时建立村务运行质询监督制,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解决村民参与村务知情难、作主难、监督难的“三难”问题,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建立合理的财政体制,为提高服务能力提供财力支持。财是政的基础,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要保障乡镇政府有较为充分的财力服务“三农”。(一)国家和省市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2010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论文范文,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3](二)乡镇要不断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形成稳定增长的收入来源。乡镇应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既注重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又注意发展生产周期长、税源稳定的项目,走农、工、贸、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以形成稳定可靠的财源体系。同时优化环境,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强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能力。(三)要妥善解决农村公益事业的费用。国家和省市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减少乡镇财务配套和农民自筹资金的份额,按照“谁的孩子谁抱走”、“谁的孩子谁监护”的原则,应由国家承担的义务由国家承担,应由省市政府承担的责任由省市承担。例如:普九义务教育方面的费用,象危房改造、教学设施改进、两免一补等都应由国家承担;而乡村公路的建设、农田管网的改进则由省市承担。温家宝总理指出:2010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4]

参考文献:

[1]于明志.乡镇职能转变与行政权力的重构[J].《实事求是》,2008(01),38-40页.

[2]杨静.如何用法治手段保障“服务型政府”构建[J]《中国司法》,2008(08)101-103页

[3][4]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金融时报,2010-03-16,第四版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抓老园增效益、抓幼园提信心、抓新建上规模”的发展思路,以推广普及苹果标准化管理技术为核心,围绕秋季苹果树管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果农应用科技水平,推动全县果园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召开县级大型培训会1场(次),召开乡(镇)级大型培训会24场(次),全县培训果农达到10000人次。成立4个培训工作组,以16条苹果产业带涉及的重点村组、果业大户及各乡镇(中心社区)苹果技术服务队为培训主体。同时,由县果业办技术员与乡镇果业站技术员组成技术指导服务队,以行政村为单位,对未培训的村和苹果产业带外的果农进行培训指导,达到培训全覆盖的目的。

三、时间地点

(一)培训时间:8月20日至9月5日。8月20日召开全县秋季苹果树拉枝暨摘心现场培训会,8月21日至8月23日,由县委副书记杨宏兰,县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刘建忠,县政府副县长黄华,县农业局局长臧光廷带领有关专家组成4个培训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中心社区)召开现场培训会。县级培训结束后,由县果业办包片领导、包乡镇技术员、乡镇苹果技术员等组成培训工作小组,对未培训的村和苹果产业带外的果农进行培训。

(二)培训地点:在苹果产业带、重点村组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地块内。

四、培训对象、内容及方式

(一)培训对象。各乡镇(中心社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乡镇果业站技术员及从事果业技术服务的所有人员,县果业办全体技术员。各乡镇(中心社区)所有有苹果园村组苹果技术服务队成员及广大果农。

(二)培训内容。幼园的拉枝、摘心、疏梢、防病、杀虫、灭鼠等管理技术;挂果园苹果去袋、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

(三)培训方式。采取理论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解答技术咨询与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成立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重点以现场会培训和集中培训为主,县级培训工作要入村到组;乡村两级培训要入园到户。同时,要做到边讲边实践,切实提高果农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培训安排

本次培训先召开全县培训会,各乡镇(中心社区)培训由4个培训工作小组组织开展,每乡镇1天,安排1-2场(次),主要采取理论与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培训。

第一组:由县委副书记带队,县果业办主任主讲,县果业办包片领导、包乡镇技术员,负责顺宁镇、保安镇、纸坊中心社区。

第二组:由县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带队,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讲,县果业办包片领导、包乡镇技术员,负责金丁镇、旦八镇、吴堡中心社区。

第三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带队,市果业局加工流通科科主讲,县果业办包片领导、包乡镇技术员,负责双河乡、永宁镇、义正镇。

第四组:由县农业局局长带队,市果业研究发展中心栽培科科长主讲,县果业办包片领导、包乡镇技术员,负责杏河镇、张渠中心社区、侯市中心社区。

8月21日培训纸坊中心社区、吴堡中心社区、双河乡、张渠中心社区,8月22日培训顺宁镇、金丁镇、永宁镇、杏河镇,8月23日培训保安镇、旦八镇、义正镇、侯市中心社区。县级培训结束后,各乡镇(中心社区)自行安排乡村两级培训,必须于9月5日前全部完成。

六、工作要求

(一)此次培训时间长、任务重,各乡镇(中心社区)及各有关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县上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农业局及相关单位组成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中心社区)也要及时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包村领导为成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培训工作的落实。各乡镇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任务,切实将培训工作落实分解到村、到组、到地块。

(二)各乡镇(中心社区)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培训会准备、组织协调及配合等各项工作,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指导督查工作,分管领导、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及苹果技术员具体组织实施。同时,要做好培训情况记录、农民技术服务队人员建档及工作总结等。

(三)各乡镇(中心社区)培训工作要坚持以动员和培训果农为根本,以帮助果农提高实际生产能力和解答疑难点技术问题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讲解各项技术操作要求,切实提高果农对技术规范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篇5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乡镇 企业 人才引进的现状和 问题 分析 ,并根据乡镇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乡镇企业人才引进战略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乡镇企业;人才引进;人才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保持了近三十年的快速 发展 , 经济 总量不断扩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繁荣 农村 经济、支持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但在新形势下的乡镇企业人才的相对匮乏和管理滞后逐渐成为乡镇企业的发展瓶颈。 一、乡镇企业人才引进现状 1.乡镇企业人引进的吸引力不足。乡镇企业大都处于地域比较偏僻的农村或乡镇,地理位置比较偏僻, 交通 落后,信息更新也比较慢, 自然 条件比较艰苦,对于员工个人的发展空间有限,尤其是对于习惯了繁华喧嚣、交通便利的城市氛围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只是成为员工积累经验和资本的短期跳板,不利于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 2.人才引进的结构不合理。人才引进的结构不合理制约着企业发展,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分布结构不平衡, 中国 东部地区乡镇企业拥有大量人才,而西部地区却人才奇缺,人才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高学历的复合型的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少,学历低的传统产业的人才多,从事知识生产和创新型人才少,从事产品生产和继承型人才多;乡镇人才队伍层次结构不合理,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熟悉计划经济的人才多,熟悉市场经济的人才少。 3.员工文化素质层次比较低。乡镇企业人才构成的基础部分来自农民,较少受到专门的职业 教育 ,往往都是短暂的培训中就投入的生产中,在生产中逐渐积累经验来满足企业对自身的技能要求,因此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或者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严重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乡镇企业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他们中大多数生长在农村,能比较安心地在乡镇企业中工作,虽然有一定的 理论 知识,但缺乏实践锻炼和工作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提高,他们是乡镇企业技术上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才培养、开发、使用的重点对象。 4.管理者管理素质不高。 目前 ,乡镇企业的管理者管理素质普遍不高,理论知识缺乏,对市场的把握主要靠经验和感觉,同时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很不健全,许多乡镇企业从上到下各个重要的重要管理岗位都由家族成员担当,而且员工的录用、晋升、辞退缺少规范,随意性很大,导致了员工队伍的不稳定,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安定感。 5.专业人才紧缺且流失严重。我国很多乡镇企业仍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人才任用上不公平不 科学 现象仍然存在,人才无法得到重用,使得一些“事业型”的员工感觉前途渺茫或自身才能难以发挥,个人发展空间狭小。乡镇企业薪酬待遇缺乏科学安排,不能满足人才各方面的要求,无法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管理水平低下等特点,同样是造成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乡镇企业人才流失 影响 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严重削弱企业竞争力,易造成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损害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二、乡镇企业人才引进问题的原因 1.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差距。我国的乡镇企业兴起之初,其创业者大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企业起家主要是创业者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灵活的头脑,缺少科学的经营管理,更缺乏技术和制度创新,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从人才角度讲,刚走出高等学校不久的专业人才,满腔热情,但是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还需要提高,吃苦精神精神不够。在乡镇企业中企业和人才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差距。 2.企业文化的不完善。乡镇企业的企业文化很不完善,带有典型的农业文明痕迹,更多讲求各种人缘地缘关系,企业家族化管理倾向比较严重,许多乡镇企业从上到下各个重要管理岗位都由家族成员担当,企业主用人为亲是举,企业就是家,家就是企业,究其根源,是一种封建的意识在作怪。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中,真正的贤才被认为是外人而无法得到施展才华的平台,而被视为赚钱的工具。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乡镇 企业 人才引进的现状和 问题 分析 ,并根据乡镇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乡镇企业人才引进战略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乡镇企业;人才引进;人才战略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工程技术人才;乡镇企业;家电维修;信息技术

总书记曾明确指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实际上就是实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的工业化、企业化,农村的城镇化,使农民成为和城市居民具有平等身份的社会成员,最终实现整个农业、农民和农村的现代化。

在目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平台。党和政府为促进广大毕业生就业而制定了新思路,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实现自身价值。

建设新农村,涉农专业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他们将成为直接服务三农的生力军;从湖南商务职院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服务新农村也大有作为。该校是直属湖南省供销社的涉农特色学院,不负众望,近3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有近40%学生直接就业农村。在校园特色文化的熏陶下,电子与控制技术系、信息技术系等工科专业的学生也主动选修涉农课程,大批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意义

(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需要

大学生服务新农村仅靠涉农专业学生是不够的。作为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也要自觉、主动、积极地以自己的科技成果、知识创新和涉农人才的培养来服务、解决三农问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是科技、信息的重要传播者,能把实用技术和高校的科研成果直接带到乡镇企业,能把机电设备安装、维修技术直接带到农民家庭,能把信息技术直接传授给农民,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有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长期在校园生活,对社会生产实践知识了解甚少,虽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有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不如乡镇企业的一般技术人员。到乡镇基层,可以真切和客观地了解国情、民情,真正地融入社会,只有在实践中磨练,才能在现实工作中增长本领,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

(三)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

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大城市、大企业,技术人员相对饱和,毕业生不一定马上就有用武之地;乡镇及乡镇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有志青年应该树立长远目标和责任意识,把到农村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才的开始,脚踏实地、全身心投入到人才兴农“接力”赛跑中,更快地适应环境、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先机、打下坚实基础。

(四)贯彻落实“三支一扶”计划的需要

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也是贯彻实施中组部、农业部、联合制订的“三支一扶”计划的需要。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支持乡村,以工促农,使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实现以城代乡统筹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情况十分复杂,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农村电工、家电维修、信息管理缺乏大量工程技术人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他们能够利用自身的外界关系,给农村带来更多的科技、信息、项目和资金,从多个层面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2008年11月5-6日,湖南省乡镇企业局、农业产业化服务局邓慈常局长调研考察郴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时指出:“要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来抓,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一)乡镇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缺口很大

从我国农村发展情况来看,乡镇企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质量要求的提升,乡镇企业日益显现的技术创新能力低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发展,据统计,作为我国乡镇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主体的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工程技术人才仅仅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6%左右,这远远不足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而对技术创新帮助不大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则几乎占了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70%。与发达国家的员工素质结构的倒金字塔型相距甚远。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分布是相当不合理的,迫切需要工程技术人才。

(二)农村家电营销及维修人才缺口大

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财政部、商务部《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在湖南等14个省市实施,农村家电将会成倍增加。从中国家电维修协会了解到,近年来,农村维修人员技术不过硬,人手短缺是家电售后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维修人员只经过简短的培训,素质参差不齐。如许多维修点中会维修变频空调的维修员都不到1/10,大部分维修人员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只能维修极其简单的故障。村民购买家用电器后,维修也成了一大难题,急缺家电维修工的情况在全国农村是一个普遍现象。据统计,农村家电维修人员的缺口在几百万以上。

(三)农村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缺口大

信息产业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力度。在推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程中,推进“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应用到户”,需要妥善解决好信息“上天”、“入地”这两大难题。所谓的“上天”,指的是帮助农民及时把信息到网站上;“入地”指的是大力开发农村电脑、可视电话等终端产品。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农村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管理人才缺口很大。

三、建设新农村,工程技术人才大有作为

(一)工程技术人才是乡镇企业的中流砥柱

21世纪的我国乡镇企业将在更加开放、要求更高及竞争对手更多更强的市场环境下展开公平竞争,以谋求新的发展。正如所有企业一样,未来我国乡镇企业也一定会朝着网络化、灵活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态转化。这种组织形态下的企业间竞争的焦点仍然是争夺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湖南商务职院02级电气自动化专业1班的陈少华毕业后到湖南省桃江县连河冲乡水泥厂当了一名电工,他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引进并消化变频技术,应用于电机,每年为厂节约电费50多万元,被评为技术创新能手。该校03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班邓军号毕业后到湖南省益阳市长春乡电容器厂当上了一名技术员,通过技术革新,现任技术主管,并在单位兼任培训老师,每年培训农民工达50多名。

(二)农村家电维修、服务前途光明

我国各省市在工商部门的领导下,正在建立农村家电维修服务长效机制,大力推行“维修联络站”、“推荐维修单位”、“维修咨询服务站”、“维修咨询服务指挥中心”等维修服务现场,实行“维修服务到农村”、“维修服务110”活动服务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在农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该校0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班刘小青在湖南省宁乡县喻家坳乡开办“长虹电视特约维修站”,每年招收3个以上农民学徒,提供上门服务,凭借信誉和服务质量,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该校0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4班的唐新民在家乡湖南省衡阳县木山乡卫星电视安装业务,现开办了3家连锁店,聘请了6名员工,凭借售后服务和终生保修的优势,年收入达8万元。

(三)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方兴未艾

我国农村正在实现“三网合一,三站贯通”,促使科技信息畅通地到达千家万户,即创办科技网站,开通科技110热线电话,搭建科技短信平台,实现互联网、电话、短信的“三网合一”;各县科技局正在设立科技信息服务总站,在产业协会和乡镇设立服务分站,在村和产业大户设立站点,三站保持数据链接和双向互动,实现总站、分站、站点的“三站贯通”。 该校03计算机应用专业2班的黄超良在湖南省浏阳市葛家乡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乡信息服务平台,为全乡提供信息服务及网络维护,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该校04级计算机网络专业1班的周志平毕业后回到家乡湖南省邵阳县长乐乡和3个朋友合资开了一家网络服务公司,专门负责网络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现有员工30多名,业务也扩展到了相邻的几个县。

四、服务新农村,高职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能力需要加强

(一)具备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应该系统地为他们开设就业指导课,积极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客观地评价自己、冷静地进行择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尤其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从基层做起,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成才的就业成才观。

(二)有较强的为新农村服务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以及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三)明确知识、能力的职业性,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

湖南商务职院是供销社系统的高职学院,在一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解决新农村生产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明确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具有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

高职工程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工作内容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并具有创新能力。

(五)明确高职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去向的基层性,要有适应农村环境条件的能力

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工程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要适应在农村的工作要求及工作环境。

五、结束语

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学生是作为一个整体,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所拥有的热情、信念、精力、学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农村、基层的历练过程,可以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年轻干部或技术骨干。青年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对国家、对农业、对农村、对农民,还是对高校、对个人都是一个多赢之举。

参考文献:

1、曹洪谦,牛振华.京郊乡镇出口企业发展之路――打造集约化“破冰船”[J].投资北京,2007(12).

2、赵继新,吴永林.京郊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研究[J].乡镇经济,2006(7).

3、申培轩.乡镇企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4、曾宪奎.论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4).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乡镇农技站;现状;问题;对策;陕西西安

基层乡镇农技站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力量,乡镇农技人员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主体力量。如何加强基层乡镇农技站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使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已成为当前农村亟需解决的问题[1-3]。

1西安市乡镇农技站现状

西安市有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152个,80%以综合站为主,独立建站者占20%。乡镇农技站主要由各乡镇政府管理,仅有高陵县乡镇农技站由县农业局垂直管理。全市乡镇农技站共有办公用房面积15 295m2,仪器设备价值139万元,共有职工577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7人,中专及高中学历378人,初中以下学历102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91人,初级以下职称300人。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是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大部分乡、镇领导对乡镇农技站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性质不甚了解,在支持力度上尤其是资金安排上不能与其他事业单位一视同仁,政治上过问少、业务上指导少、生活上关心少,一些地方不仅不支持乡站工作,还占用乡站资产,导致一些乡站资产被挪用或拍卖。二是自身认识上的偏差,一些乡镇农技站不能正确处理好技术推广与经营服务方面的关系,一些地方只抓技术推广,忽视技物服务,甚至不发展经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营利润,不注重技术推广和培训,本末倒置。

2.2乡镇农技人员少、力量弱、综合业务素质较低

基层乡镇农技部门权属管理因三权下放,回收,再下放,农技站的管理体制长期不顺,农技人员的凝聚力受到了冲击。部分乡镇农技站名存实亡,资产被挪用,人员分流,部分乡镇农技站只有1~2人。许多乡镇大量非专业人员涌入,专业技术人员离开农技岗位,农技骨干大量流失,有的乡镇农技站无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懂业务会干事的人进不来,不懂业务的又出不去。农技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政府的行政工作,如计划生育、财税征收等,无时间、无精力从事农技推广与服务,农技服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少农技人员只懂粮棉油,不懂优质高新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尤其是面对当前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新需求,相当部分农技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技术更新慢,对农业新品种种养及加工技术等不熟悉,对农民迫切需要的市场行情和产前、产后服务束手无策,不能满足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

2.3农技服务手段滞后,基础条件较差,推广经费不足

不少基层乡镇农技人员的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层面,缺少试验示范基地和必要的检测试验方法,信息传递缓慢,技术推广面狭窄,不能有效发挥公益性职能。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跟不上,正常的工作业务经费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不少基层乡镇农技站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大量的人才资源被闲置浪费,即使是行政干预下的某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也往往因起步高、投资大,加之农民接受被动,结果实施的质量低、效果差而流于形式,造成推广的项目投资回报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速度。

3 发展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农业法规和政策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务必高度重视乡镇农技站的建设工作,并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广泛深入学习宣传农业“两法”,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牢固树立依法治农、依法行政的观念和农业科技管理理念,依法保护乡镇农技站的合法权益,保证乡镇农技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发展。

3.2理顺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管理

目前,西安市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主要由各乡镇政府管理,仅有高陵县乡镇农技站由县农业局垂直管理。从近年来的运转实践来看,实行“三权”归县(区)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一是可以稳定队伍,便于人员调动,提高干部素质;二是可以加大推广力度,突出农技推广主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便于加强对乡站的管理,确保国家财产保值、增值[4]。

3.3建立经费保障体系,增加资金投入。

农技推广是公益性事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要求国家对其运作过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增加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农技推广经费;另一方面,乡镇农技站要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做好技物结合有偿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多

渠道创收,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

3.4加强乡镇农技站基础建设

积极开展以“有农技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实体,有服务设备,有试验基地”为内容的“五有”乡镇农技站建设,增强农技推广的实力和活力。特别是要组建一支精干的农技推广队伍,改变目前乡镇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一方面制定培训规划,使现有推广人员通过进修、自考、短期培训等办法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培养一专多能人才,提高其农技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招收农业院校毕业生,优化农技推广人员结构。同时要保证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本职工作。

3.5加强乡镇农技站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乡镇农技站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乡站行为是新时期农技推广体系健康发展的需要。制定乡镇农技站综合、人事、推广、经营实体、财务、会计等制度,为广大农技干部营造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提供机遇,为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创造条件,这必将推动农技站建设向前迈进。

3.6拓宽服务领域,转换农技推广机制

乡镇农技站要逐步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效益转变,服务方法要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服务内容由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乡镇农技站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围绕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的原则,积极参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经营活动。要转变观念,从当地生产实际出发,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按农业产业化要求参与农业企业集团,实行横向或纵向联合,实现龙头—基地—农户紧密相联的产业化格局。鼓励农技人员参与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开展统一服务等形式,直接面向农民做好各项农技推广与服务工作。

4参考文献

[1] 钱映雪.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乡镇农技站工作[j].福建农业,2008(1):34.

[2] 黄看治.乡镇农技站科技信息化网络建设[j].福建农业,2009(2):31.

[3] 曾招凡,朱有新.浅谈新形势下乡镇农技工作[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155-156.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抓老园增效益、抓幼园提信心、抓新建上规模”的发展思路,以推广普及苹果标准化管理技术为核心,围绕秋季苹果树管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果农应用科技水平,推动全县果园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召开县级大型培训会1场(次),召开乡(镇)级大型培训会24场(次),全县培训果农达到10000人次。成立4个培训工作组,以16条苹果产业带涉及的重点村组、果业大户及各乡镇(中心社区)苹果技术服务队为培训主体。同时,由县果业办技术员与乡镇果业站技术员组成技术指导服务队,以行政村为单位,对未培训的村和苹果产业带外的果农进行培训指导,达到培训全覆盖的目的。

三、时间地点

(一)培训时间:8月20日至9月5日。8月20日召开全县秋季苹果树拉枝暨摘心现场培训会,8月21日至8月23日,由县委副书记杨宏兰,县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刘建忠,县政府副县长黄华,县农业局局长臧光廷带领有关专家组成4个培训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中心社区)召开现场培训会。县级培训结束后,由县果业办包片领导、包乡镇技术员、乡镇苹果技术员等组成培训工作小组,对未培训的村和苹果产业带外的果农进行培训。

(二)培训地点:在苹果产业带、重点村组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地块内。

四、培训对象、内容及方式

(一)培训对象。各乡镇(中心社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乡镇果业站技术员及从事果业技术服务的所有人员,县果业办全体技术员。各乡镇(中心社区)所有有苹果园村组苹果技术服务队成员及广大果农。

(二)培训内容。幼园的拉枝、摘心、疏梢、防病、杀虫、灭鼠等管理技术;挂果园苹果去袋、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

(三)培训方式。采取理论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解答技术咨询与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成立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重点以现场会培训和集中培训为主,县级培训工作要入村到组;乡村两级培训要入园到户。同时,要做到边讲边实践,切实提高果农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培训安排

本次培训先召开全县培训会,各乡镇(中心社区)培训由4个培训工作小组组织开展,每乡镇1天,安排1-2场(次),主要采取理论与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培训。

第一组:由县委副书记带队,县果业办主任主讲,县果业办包片领导、包乡镇技术员,负责顺宁镇、保安镇、纸坊中心社区。

第二组:由县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带队,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讲,县果业办包片领导、包乡镇技术员,负责金丁镇、旦八镇、吴堡中心社区。

第三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带队,市果业局加工流通科科主讲,县果业办包片领导、包乡镇技术员,负责双河乡、永宁镇、义正镇。

第四组:由县农业局局长带队,市果业研究发展中心栽培科科长主讲,县果业办包片领导、包乡镇技术员,负责杏河镇、张渠中心社区、侯市中心社区。

8月21日培训纸坊中心社区、吴堡中心社区、双河乡、张渠中心社区,8月22日培训顺宁镇、金丁镇、永宁镇、杏河镇,8月23日培训保安镇、旦八镇、义正镇、侯市中心社区。县级培训结束后,各乡镇(中心社区)自行安排乡村两级培训,必须于9月5日前全部完成。

六、工作要求

(一)此次培训时间长、任务重,各乡镇(中心社区)及各有关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县上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农业局及相关单位组成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中心社区)也要及时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包村领导为成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培训工作的落实。各乡镇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任务,切实将培训工作落实分解到村、到组、到地块。

(二)各乡镇(中心社区)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培训会准备、组织协调及配合等各项工作,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指导督查工作,分管领导、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及苹果技术员具体组织实施。同时,要做好培训情况记录、农民技术服务队人员建档及工作总结等。

(三)各乡镇(中心社区)培训工作要坚持以动员和培训果农为根本,以帮助果农提高实际生产能力和解答疑难点技术问题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讲解各项技术操作要求,切实提高果农对技术规范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