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审计英语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3:26

审计英语论文

审计英语论文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4-0146-03

Abstract: China’s economy has now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deepe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all kinds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global context of Chinese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this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economic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needs further strengthening economic supervision, including accounting supervision, financial supervision, credit supervision and audit supervis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auditors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global context.

Keywords: Global Context; Auditors;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bility Cultivation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深化各类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合作,中国社会的全球语境越来越明显。这一过程中,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国际市场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经济监管,包括会计监督、财务监督、信贷监督与审计监督。审计作为借助国家法律保证实施、国家权力赋予的经济职能,具有权威性、独立性与公正性的特征。因为具有上述特征,才保证了审计工作能够深入人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经济监督”和“免疫系统”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了全球市场,越来越的业务参与到了世界经济体系中,对具有国际化、专业化特征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间,那些应用型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培养问题特别受人关注。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企业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甚至要借此培育更多能够在全球语境具有世界较高水平的跨国企业。一旦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其相关业务持续增多,审计难度就会持续增大。为此,需要基于全球语境,重点培育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

一、全球语境下我国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培育的动因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经济、生活和文化领域均发生了极大变化,诸多原有规则和行为规范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近年来,全球语境深入人心,原本作为文学领域定义的 “语境”已经被放置到了更高的?h境,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育也需要在这一语境当中予以重视。

(一)客观因素――国际标准审计服务的要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审计经验表明,在全球语境下,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境外的强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审计事业的整体进步,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提供审计服务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在历史与现实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审计行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其提供增值服务的过程中,只能部分展现其经济监督的功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一些注册会计师无法紧跟时展的步伐,在全球语境下无法对风险导向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等表现出积极反应,加之先进审计技术与方法的滞后,使得很多注册会计师无法参与其中,即便在国际审计实践中,也大多停留在制度层面。按照这一视角,在审计理论更新与审计技术的变化中,我国与国际审计市场还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鉴于此,应该从注册会计师群体的基本情况出发,借助多种途径强化其对国际化审计的认知,在充分借鉴国际审计方法的同时,持续提升其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英语交际能力)。

(二)主观因素――企业国际化的内在需求

企业为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获得更多资源,就需要庞大而准确的资本市场能够认可的财务信息。否则,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就会前功尽弃,所有努力都会功亏一篑。但我国很少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出具被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一致认可的审计报告,这和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事务所相较,我们给出的审计报告的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使国际化的企业不但要按照我国政府标准给出一份审计报告,还应依托国际市场给出另一份审计报告。这就抬高了企业境外融资成本,影响了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基于这种事实,就需要尽早打破此壁垒,一方面应进一步调整我国已有的审计标准和审计程序,和国际市场保持适应,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养,使其在审计国际化的过程中展现出积极和可信赖的面貌。

二、全球语境对我国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在全球语境下,经济全球化持续加深,国际审计业务不断增多。这一背景下,为了确保我国企业涉外可以长期发展,就应该构建涉外审计体系,聘请更加专业的英语审计人才,注重涉外审计工作的客观性与专业性,深刻认识到审计英语翻译的技巧和原则,让全球语境下我国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让审计实践更能体现出合理性和规范性。为此,需要深刻认识到全球语境对我国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审计内容延伸改变审计人才交际重点、审计多样性拓宽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范围、审计需求升级抬升审计人才英语水平、审计目标强化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

(一)审计内容延伸改变审计人才交际重点

在国际合作环境中,审计人才需要通过国际审计实践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并在参与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保持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是因为,在全球语境下,审计人才作为一类特殊的人力资本,正在成为国际审计实践的关键内容,尤其在企业无形资产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有形资产所占的比例。此外,全球语境下的高技术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投资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对审计人才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审计多样性拓宽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范围

在全球语境下,审计人才要对信息商品化给出积极而有效的回应,还应对商品数字化等问题进行充分准备。特别在国家的倡导下,国际化审计正在成为审计工作的新空间,加之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审计人才国际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那些缺少英语交际能力和国际审计经验的审计人才将无法准确判断国际审计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使得审计工作难以持续,审计结果也无法客观的说明问题。比如,我国很多应届审计类专业的毕业生不但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其英语交际能力也亟待提升。否则,当这部分审计人员进入到审计行业时,就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国际化审计环境。

(三)审计需求升级抬升审计人才英语水平

从已有的经验可以获知,全球语境下形成了全新的审计需求,而审计需求的升级一定会对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加以重塑。比如,在思维层面上,审计人才应紧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正确树立创新发展的思想与国际化审计的理念,并于务实求精的过程中让审计实践不断走向深入。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审计人才的自身素质,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指导,使审计人才的行为符合全球语境的要求。再如,对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而言,应以国际审计实践为背景,借此不断增长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丰富国家化知识,通过持续的搜集信息提升自身英语水平和对全球语境下审计实践的正确认识。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准确、务实、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审计目标强化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

随着跨国审计和国际化审计实践越来越频繁,审计人才一方面要更加主动的适应新常态,提升知识的更新频率,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在充分掌握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参加教育和培训的形式提升自身的英语知识水平,以便能够在全球语境下进行无障碍交际。同时,出于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审计环境的需要和审计目标移位的现实要求,审计人才需要紧跟国家新型宏观调控的步伐,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国际宏观调控政策之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反馈;更为重要的,审计人才需要以国际化为背景,强化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以便能够对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以及监控手段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全球语境下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育路径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加深,国际审计实践呈现出诸多前所未有的特征。英语被视为世界级语言,在国际审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以此为载体的审计业务无论是传播方式还是传播速度都十分畅通。尤其在涉外企业的跨国项目运作中,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的高低成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要以此为背景,注重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升审计人才英语交际专业性与应用性、借鉴经验拓宽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视野、针对审计人员开展英语教育与培训工作、借助跨文化交流扩充审计人才英语知识。

(一)提升审计人才英语交际专业性与应用性

按照经验,提升审计人才的英语交际能力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在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导入更多审计英语的内容,以此对审计人才的英语实际需求做出积极回应。同时,在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升其英语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应更好的让其了解世界,在学习国外文化知识的同时,以英语思维学习更加先进的财务思想与应对风险的理念,以此提升审计人才英语交际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此外,在全球语境下,审计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育需要提升其对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的储备水平,在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之后,让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借鉴经验拓宽审计人才英语交际视野

调查表明,全球语境下合格的审计人才的培育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为缩短对国际化审计的适应期,可以通过实验模拟教学的形式提升审计人才的国际化审计能力与国际准则应用能力。比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参加培训和教育的审计人才分成若干小组,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规模、不同复杂性的国际审计任务开展模拟审计服务,以提升审计人才参与国际化审计的能力。

(三)针对审计人员开展英语教育与培训工作

在对审计人才进行英语培训的过程中,以大班授课的形式进行,并注重分级教学与因材施教。教师在授课中,应最大限度的展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参加培训的审计人员在和教师的交流和互动中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并针对自身关心的问题展开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此外,教师要营造与全球语境接近的交际氛围,借助双向互动尽量发挥学员主体性和积极性,使英语交际活动能够和英语教学全程融合在一起。

(四)借助跨文化交流扩充审计人才英语知识

在英语培训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和国际化审计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学用结合和学用互补。同时,要为参加教育培训的审计人员创造更多能够获取英语交际知识的途径。比如,教师在对审计人才开展英语交际能力培训时,应该注重和其他同行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为审计人才英语能力提升提供培训服务。

审计英语论文篇2

关键词:国际审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259-03

20世纪初一些重大财务弊案的发生,不仅导致“五大”事务所之一安达信的破产,进也而导致世界范围内审计资源的重新整合,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增加审计师防范错弊的法律责任。2006年2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过两三年的酝酿,正式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这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实现国际审计准则的全面趋同。

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为应对这种人才需求的趋势,满足市场对人才素质更高的要求,我校在双语教学的改革实践中也做了大胆、积极的尝试,下面笔者以本校会计学院审计学专业开设的国际审计双语教学谈一些设想,为国际审计的双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适应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综观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拓展市场的经济运行方式,也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与趋势;影响贸易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正在大幅度削减,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资本市场、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的发展,使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更加便捷,推动着经济领域中各种标准、制度的国际化趋同;信息资源正在被更广泛的区域、更多的群体所分享,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共产品。所有这些,都为以知识化、信息化为核心的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活力(王军,2008)。

财务报表作为全球化资源分配的决策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真正的趋同将使投资者更容易比较不同的投资机会,而不论这些投资机会在地理上相距多么遥远。投资者们将推动会计体系的趋同,使之更透明。换言之,资本总会流向那些欢迎他的地方,总会留在那些能够更好对待他的地方。随着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全面推进,作为一个审计学专业学生,需要熟悉审计国际化语言,通晓国际审计规则,具备丰富的审计业务实践能力以及英语沟通与交流能力。开展国际审计的双语教学, 可以满足时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符合审计学课程的特点

2003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针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带来巨大审计风险,出台4项审计风险准则,以指导注册会计师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这一趋势,制订和修订相应的审计准则。这种整体环境要求审计学专业学生适应审计的国际化趋势,国际审计课程特点决定了其与英语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有较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审计学基本原理及方法。

(三)改革传统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弊端

近几年,国内出版的国际审计教材质量良莠不齐。突出的特点是,由于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审计已完全从制度导向审计过渡为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学的理论基础本身已发生重大变动,即便前几年公认的经典著作,已可能过时。国内的教材建设,普遍未及跟上发展的步伐。国外的审计学教材,基本上每年都有较大的变动。许多经典系列,如Arens审计学,每年都会根据审计的最新发展加以修订和完善。国内的影印本,1991―2008年,国内市场只选择出版了其中的1991年版、1998年版以及2005年版,几年才出一本,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除缺乏理想的经典教材之外,我国高校国际审计课程的教学中,一般授课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教学也存在知识脱节、教学手段单一等弊端。国际审计课程引入双语教学, 通过熟悉国外原版的同步审计学经典系列教材,能解决国内审计教材存在的诸多不足。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授与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的国际同步,以教促学。

二、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专业教材的合理选择

合理选配教科书和参考书是双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合适的教材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应体现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还应考虑授课对象的心理状态、背景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高级教材多,基础教材少,选择余地小。目前,国内引进的原版教材大多数只“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使用”,真正为本科生引进的系列教材很少,其内容往往超出本科生的接受能力,这势必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2)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配套资料不健全。国外教师使用这些教材一般都配有教师手册、试题库和课件光盘, 学生一般都配有练习册。而在引进时配套材料往往跟不上, 将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困难, 甚至知难而退。笔者认为,授课教师需要熟悉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的相关网站,获取相当的配套材料,了解国外在培养审计学专业学生的方式,获取相关经验,通过从这种渠道可以弥补配套材料不足的困难。(3)价格偏高。引进教材价格大多都在50元以上, 有的甚至近百元,学生难以承受。在经过多次比较, 我系选择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教学丛书中的《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第11 版,英文版)作为教材,同时,该书的中文版在我校图书馆也可以借阅,这样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另外,授课教师定期以电子文档的形式给学生选配相应的课后练习及案例。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好的多媒体课件能使双语教学事半功倍。目前,我系选择的《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是国际公认的审计学权威经典著作。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第一,在英文课件幻灯片中,使用要点形式的短句,避免完整的长句和从句, 切忌将过多的文字内容充斥在整个画面;第二,每张幻灯片应有标题,每节课应有关键词、结语等,以使结构和重点突出;第三,多用制作精良的图片和图表,恰当地穿插动画和有声文件,可以活跃气氛, 帮助理解, 加深记忆;第四,每一章节结束时, 列出关键词和要点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便于系统化。

(三)案例分析课的实施

在进行案例分析课时,案例和问题都以英语的形式给出, 让学生提前预习案例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中的问题讨论。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在课堂案例发言时还是采用了中文(当然能用英文表达的更好,可以采用加分来鼓励),这样学生能把自己的观点说得比较透彻;如果限制采用英语回答,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还是有限,讨论的效果不是很好。但为了锻炼学生英语思维方式,在案例总结分析时还是要求用英文完成。通过案例分析课,既能把专业知识的理解融入到案例中,又能锻炼英语应用能力。

三、《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一)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目标设计, 应该反映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这一明显的趋势。涉及的知识面更宽,不仅需要介绍外部审计(External Audit),还应在此基础上介绍内部审计(Internal Audit)、政府审计(Government Audit)及舞弊审计(Forensic Audit)。使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专业高度上,纵观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把握最新的审计理念。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 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未来具体审计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二)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层次教学方法

国际审计课程知识面广, 信息量大, 交叉学科的知识点多,案例分析也多。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由于国际审计选用的是《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授课教师可以通过配套的幻灯片及相关案例来进行教学。但是,这本教材的幻灯片突出缺点是有些地方不够仔细,不能显示授课教师对其含义真正的理解,且幻灯片的表述方式比较单一,视觉效果枯燥。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应多熟悉国外审计学多部教材,并将知识点贯穿融合。摒弃原版幻灯片的大段文字表述,改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加以展示,克服教学枯燥的弊病,并征询学生意见,不断改进。

国际审计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通俗地讲,审计理论研究的进程是通过不断涌现的审计案例推动的。比方说,正是由于美国的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例的出现,导致美国的审计监管由自我监管迈向现在的准行业监管。这种监管模式的变更,直接导致审计准则制定机构由传统的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移交给PCAOB(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导致审计目标由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转向公允表达与查错防弊并重。因此,在审计教学别需要介绍一些经典案例。《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在课文中的引言部分,概要地介绍了这些著名的审计案例,免去了授课教师到处搜集案例的痛苦。案例分析法在国外的审计学教学中,是必备的一个环节。实际在组织教学中,应将学生分成几个团队,布置任务,讨论案例,轮流陈述。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应注重其形式的灵活性,授课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否则就会失去其原本的目的。

(三)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实施双语教学

国际审计是在基础审计学之上的中高级审计学,授课对象定位于具备一定审计专业基础和英语基础的专业学生。针对授课对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可以按学生外语水平分层次实施双语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高低不一,“大一统”的实施双语教学,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取得更好的专业课双语教学效果,应采取小班授课方式,师生充分交流,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给授课教师充裕的备课时间,准备教学素材。授课教师应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教学。在授课时,应针对双语专业教学的特点,先进行“导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审计学本身就需要有较强的会计学功底,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会计学基础比较薄弱,又缺乏仿真环境,易对《国际审计》双语教学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这需要授课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功底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把握学生的思想,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四)加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融合

学生的外语水平是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应大力加强学生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而专业课双语教学则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应用阶段。一方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要为专业课双语教学奠定语言基础,另一方面,专业课双语教学也需承担起“提高学生用外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将英语发展成为第二语言”的重任。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在修订大学外语教学大纲时,应该对基础外语、专业外语和专业课双语教学进行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对培养学生“用外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就所学专业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国际审计双语教学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是审计专业与国际接轨及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审计学的实质和精髓,培养能够促进资本市场发育及维护公众利益的国际化高层次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整体构想[EB/OL].省略. cn/news/newsaffix/6923_20081020_2.doc/2005-10-20

[2]王军.王军部长助理在英格兰与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年会发表演讲全面阐述对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主张[EB/OL].cicpa.省略/ReadNews.asp? ID=6910&BigClassName =323&SmallClassName=/2008-10-10

[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双语教学”之我见[J].全球教育展望,2003,(2).

[5]万晓文.试论21世纪我国会计教育应树立的新观念[J].现代会计,2003,(6):48-49.

[6]程玉民,王淑萍.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会计教育模式[J].会计之友,2003,(9):10-11.

[7]梁杰,王莉.从会计信息失真看会计教育改革[J].会计之友,2004,(1):20-21.

[8]李若山,刘大贤.审计学:案例与教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9]晋波.会计人才与会计教育[J].会计之友,2004,(12):7-8.

审计英语论文篇3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企业审计;英语范式构建

[DOI]10.13939/ki.zgsc.2016.24.136

1 全球化语境与企业审计概念界定

1.1 全球化语境

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生活以及文化领域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我国原有的规则与行为规范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此时的各类研究就不能仅仅建立在单一的研究视角,应该将其放置到更为深远的背景之下进行讨论。实际上全球化语境,原本是文学领域的定义,其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而出现。以文学理论的讨论为前提,放置到了一个更高的环境,即将其放置到了全球化的语境之中进行讨论。

所以本文将研究对象――企业审计,放置到了全球化的语境之下进行讨论,主要目的是将其放置到国际的大环境之中,分析我国企业审计的英语范式构建,进一步分析其现状与构建途径。

1.2 企业审计

企业审计作为审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都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国在企业审计之中,以国际审计准则为标准,注重对于自身准则体系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审计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对于审计涉及的规范进行约束,同时对于审计的法律责任进行划分。实际上,企业审计是对于公司内部管理进行的统一的监督。在企业之中,其想要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保障公司增加价值,同时有效提高经营效果与相关效率,就必然要实施统一的独立个体,实行客观的自我监督,保持自我控制,以及规范服务咨询活动,保证经营规范。

2 全球化语境下的企业审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的审计是基于我国《审计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自2000年开始,在注重企业审计的前提下,也开始注重对企业审计人员进行相关要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依据体系由企业审计人员基本审计准则、企业审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审计指南三部分构成。其中,企业审计准则是企业审计的总体纲领,也是企业审计的主要依据,同时还是企业制定内部审计指南以及审计人员审计准则的指导。反之,企业审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审计指南反作用于审计人员基本审计准则,是企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执行标准。随着企业审计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企业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强烈责任心,同时也要公平、公正客观地进行企业审计,完成企业审计的素质。从目前我国企业审计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审计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点。

2.1 审计人员过于集中政府部门

目前我国相关企业审计人员多以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为主,企业在审计人员占比方面还相对较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我国的企业审计,是在根据国家发展态势以及经济体制条件下,为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并且运用行政手段建立一个健全并且具有良好约束作用的机制。我国企业审计同西方国家有着很大差别,西方国家企业审计通常是为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竞争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审计多是由企业内部人员自己担任,企业内部设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后,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强化国家部门以及企业的审核规范。目前,我国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企业审计制度,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在进行审计时,几乎全部企业需要国家的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审计,并且大多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由于企业审计大多由审计机构完成,这就形成了审计人员多集中在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中的现状。

2.2 企业审计方向及功能单一

从目前我国审计的总体来看,我国审计的类型大多集中在财务导向的内部审计,但是在我国企业的审计中,业务导向的审计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财务导向的审计。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审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大,如对企业未来发展以及经营决策进行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行审计、对企业投资行为效益进行审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审计等。通过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科学的、合法的、有效的审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我国企业审计更多注重在法务方面,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法律执行,从而通过企业审查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为企业监督提供服务。

2003年我国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提出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并在2014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进行明确:“企业审计是对企业进行监督以及评价企业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合法行为。”通过这种定义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审计富有一定的政府色彩。而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准则中将企业审计定义为:“企业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虽然两者对企业审计有着不同的界定,并且后者进一步扩宽了企业审计的范围,但是企业审计依然注重监督功能。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往往将企业审计看作是对自身的一种监管,从而将企业审计放置在对立的位置,不重视企业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这也是我国企业审计并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原因。

2.3 审计意见被采纳较低

在企业的审计成果方面,我国大部分企业同国家政府以及事业单位已经配有的审计人员状况不同,企业审计成本相对较高。但同样企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的查处损失以及增收等也是对企业工作成果的肯定,而损失与增收在企业发展中有着很大作用。目前在我国企业审计中,通常对于审计部门提出的相关建议,企业的接纳与改善相对较少。首先,企业同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在审计上有着很大差别,企业更加注重通过审计来达到查处损失,以及提升收入等强化企业效益的提升,但是审计过程中,提出的对策被接纳程度较低。查处损失以及提升收益更多是将财务导向以及业务导向进行企业审计下的成果。而审计意见通常具有相对较广的范围,其中包括如何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以及提升效益等方面,通常企业在审计过程中已经直接产生这类结果,而并非只有通过建议措施进行改善。其次,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与政府以及事业单位不同。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的审计具有一定的官僚色彩,因此相关审计提议通常容易被采纳应用,而企业审计只是作为一种职能,企业审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企业的结构以及领导的重视影响,从而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有着直接的影响。

3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范式构建

对于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而言,最早是出现在2011年,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形成。在2011年国家要求企业单独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之相比的就是,大部分的企业在这方面并没有实现国家的标准,就更不要说增长了。在这种背景之下,再加上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企业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自身的审计英语范式,这是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发展与进步大的关键。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企业构建全球化语境下审计英语范式的具体步骤,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3.1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出具英语审计报告

我国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应该依据美国PCAOB为标准,结合我国现行的审计进行规定,同时采用简短的审计报告的相关格式,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部分:标题,这一部分大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审计报告的内容清楚明了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做到精练、标准、明确;第二部分:收件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收件人做确认,也就是将审计报告的归向进行确认,做到准确无误;第三部分:引言,这一部分作为审计报告的开头,是对审计报告的总要概括,同时也提炼了审计报告的相关事宜,也就是对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的综述,要做到简明扼要;第四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段,这一部分也就是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做到细致,条例清晰;第五部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第六部分: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说明段;第七部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段;第八部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第九部分: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对于这一点,不仅使审计报告具备公信力与说服力,同时注册会计师的签名与盖章也起到了公证与证明的作用;第十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这一部分也就是将审计报告的单位、地点进行标示,同时要加盖各个相关公司的公章,使审计报告具备法律效力,具有合法性,同时也起到约束性;第十一部分:报告日期,这部分也就是将审计报道的时间进行明确。

3.2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审计报告的类型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企业审计应该进行类型的确立,调查显示其具有四种类型,即标准无保留、无保留加强调事项段、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第一,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应该出具标准的审计报告类型应该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公司的重大方面应该进行安全的内部控制,利用审计流程,对于审计过程进行限制。

第二,企业之中的注册会计师,将企业之中的内部财务报告进行相关条件的审核,同时整合视角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应该在审计工作底稿之中进行清楚的记录,最终明确记录其过程与相关的结果。

在审计内部控制之中,进行资料的整合,突出审计之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得当的繁简处理,最终得到明确的结论;对于英语审计报告应该要具备的格式,笔者对其思考如下:首先要具备齐全的模式与要素,在模式规范上,应该做到全面规范;报告中所涉及的标识应该寻求一致性;进一步保持审计报告的清晰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持审计报告的科学与规范。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于企业审计英语范式的构建,应该对其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记录整理,审核结果要素,保持结论的客观。

3.3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依据英语范式程序

针对全球化语境下,应该全面的保持企业审计中的相关程序的科学与客观,同时也应该注重企业审计报告之中的控制缺陷。笔者将针对性地对于其英语范式程序进行梳理:

第一,英语范式中的沟通相关事项,利用书面的形式与经历层面以及审计委员会等内容进行识别,明确缺陷控制。在范式的构建之中,内部控制机构与审计委员会认为监督无效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应该利用书面形式,直接与董事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利用沟通完善企业审计控制。沟通应该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文件的规定来执行。

第二,英语范式中要考虑期后事项的影响,应该在审计的基准日及时报告期内控制的相关变化问题,同时针对期后事项注重书面的声明,并且考虑报告的影响,处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实现期后公布的内部审计报告准确与生动,贷款审查报告等工作。

第三,英语范式中要做好记录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的要点部分来说:首先应该重视制订审计计划;其次注重审计程序的实施;再次保证审计证据的获取;最后做好审计结论的记录工作。此外,做好审计工作的底稿保存,做好恰当准确的记录工作,认定审计报道的各项基础要素。在审计工作的结尾阶段,要充分考虑到管理层声明书、共同工作等问题的影响,保证复核与整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 结 论

本文以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范式构建为研究对象,从概念界定入手,分别分析了全球化语境、企业审计两个基本概念;在理论夯实的基础上,对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企业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全球化语境为背景,笔者分别分析了以下几点:对我国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审计人员过于集中于政府部门,企业审计功能单一,审计意见被采纳较低;最终将研究的落脚点定位为了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范式的构建,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出具英语审计报告、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审计报告的类型、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依据英语范式程序。

参考文献:

[1]姜英兵,严婷.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2(4):69-79.

[2]郑丽,韩丽荣.中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规范比较[J].商业研究,2012(4):103-108.

[3]高智林.会计准则、会计工作标准与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2014(26):46-48.

[4]王克玉.论境外国有企业的审计管辖与法律适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6):60-65.

[5]王克玉.境外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5(5):14-19.

审计英语论文篇4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论文题目

论文完成日期  2012年03月  论文字数

申请答辩时间  2011年05月  申请答辩理由:

本文在比较广泛地搜索、整理并系统地归纳总结出英语动词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大量翔实、可靠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展开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理论探索。

本文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的不同选择根源于英语动词的行为本身包含的行为特征,对英语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及内涵的深入认识在英语主被动语态认知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其次,英语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时会导致部分句子成分的位置移动,这也有可能引起句子语义的变化;再次,英语中存在一些词类,比如,限定词,数量词和代词等肯能影响英语主被动语态的选择;最后,英语语态的选择与转换不仅仅涉及到句法结构,主要信息的变化,而且关系到语用、语义和人类认知心理诸多个方面。

此外,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切入点在于英语动词这一词类本身,所以,以英语词类为切入点或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认识英语语言乃至普遍语言的规律性的东西。

最后如何将英语主被动语态不对称现象的深层原因,比如动词的行为特征,英语句法,英汉思维差距等因素体现在英语动词语法习得和使用过程中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本人保证:所提交论文完全为个人工作成果,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及计算数。

(通过查阅文献和阅读相关资料,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和要求,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经过指导教师审核检查、评阅教师审核,所写论文已经达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特申请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准备,所有设计资料已经准备齐全,在第一草、二草、三草、征稿等阶段的不断推敲上,已全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内容。现已向答辩组提交的内容有: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毕业论文,4、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记录表,5、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表,7、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请表。综上所述,本人已具备参加答辩能力,现向答辩组提出正式申请,望批准!(根据学校要求自己改一下)  指导教师意见:该生认真系统的学习了时间序列的理论和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论文内容充实,层次结构合理科学,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达到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同意参加答辩。

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意见:

审计英语论文篇5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论文题目

论文完成日期  2012年03月  论文字数

申请答辩时间  2011年05月  申请答辩理由:

本文在比较广泛地搜索、整理并系统地归纳总结出英语动词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大量翔实、可靠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展开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理论探索。

本文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的不同选择根源于英语动词的行为本身包含的行为特征,对英语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及内涵的深入认识在英语主被动语态认知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其次,英语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时会导致部分句子成分的位置移动,这也有可能引起句子语义的变化;再次,英语中存在一些词类,比如,限定词,数量词和代词等肯能影响英语主被动语态的选择;最后,英语语态的选择与转换不仅仅涉及到句法结构,主要信息的变化,而且关系到语用、语义和人类认知心理诸多个方面。

此外,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切入点在于英语动词这一词类本身,所以,以英语词类为切入点或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认识英语语言乃至普遍语言的规律性的东西。

最后如何将英语主被动语态不对称现象的深层原因,比如动词的行为特征,英语句法,英汉思维差距等因素体现在英语动词语法习得和使用过程中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本人保证:所提交论文完全为个人工作成果,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及计算数。

(通过查阅文献和阅读相关资料,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和要求,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经过指导教师审核检查、评阅教师审核,所写论文已经达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特申请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准备,所有设计资料已经准备齐全,在第一草、二草、三草、征稿等阶段的不断推敲上,已全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内容。现已向答辩组提交的内容有: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毕业论文,4、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记录表,5、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表,7、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请表。综上所述,本人已具备参加答辩能力,现向答辩组提出正式申请,望批准!(根据学校要求自己改一下)  指导教师意见:该生认真系统的学习了时间序列的理论和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论文内容充实,层次结构合理科学,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达到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同意参加答辩。

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意见:

审计英语论文篇6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论文题目

论文完成日期  2012年03月  论文字数

申请答辩时间  2011年05月  申请答辩理由:

本文在比较广泛地搜索、整理并系统地归纳总结出英语动词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大量翔实、可靠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展开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理论探索。

本文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的不同选择根源于英语动词的行为本身包含的行为特征,对英语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及内涵的深入认识在英语主被动语态认知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其次,英语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时会导致部分句子成分的位置移动,这也有可能引起句子语义的变化;再次,英语中存在一些词类,比如,限定词,数量词和代词等肯能影响英语主被动语态的选择;最后,英语语态的选择与转换不仅仅涉及到句法结构,主要信息的变化,而且关系到语用、语义和人类认知心理诸多个方面。

此外,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切入点在于英语动词这一词类本身,所以,以英语词类为切入点或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认识英语语言乃至普遍语言的规律性的东西。

最后如何将英语主被动语态不对称现象的深层原因,比如动词的行为特征,英语句法,英汉思维差距等因素体现在英语动词语法习得和使用过程中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本人保证:所提交论文完全为个人工作成果,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及计算数。

(通过查阅文献和阅读相关资料,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和要求,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经过指导教师审核检查、评阅教师审核,所写论文已经达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特申请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准备,所有设计资料已经准备齐全,在第一草、二草、三草、征稿等阶段的不断推敲上,已全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内容。现已向答辩组提交的内容有: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毕业论文,4、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记录表,5、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表,7、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请表。综上所述,本人已具备参加答辩能力,现向答辩组提出正式申请,望批准!(根据学校要求自己改一下)  指导教师意见:该生认真系统的学习了时间序列的理论和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论文内容充实,层次结构合理科学,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达到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同意参加答辩。

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意见:

审计英语论文篇7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模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传达的价值观、行为观与理想观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古代学者的哲学思维基本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经验,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则进一步深化了“成于乐”所传达的理想观,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真正为人们的审美观点及审美思维建立一个衡量指标。大学英语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是专业学科与文化学科之间的内容互通、专业互联,打造出全方位育人格局,积极策应信息化时代下教育体系的变革,符合现阶段学生全方位发展诉求。但是从实际教育效果来讲,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育重视程度以及师资团队等方面的影响,降低了英语课程美育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此,必须深度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审美教育工作开展的重心,结合美育教育理论,搭建更为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着力点。

一、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美育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人才进行全方位培养,结合先进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等,深度挖掘出人才塑造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各类教育原则,可以保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对接。从学生教育角度来讲,大学英语课程是通过内容知识、文化知识向学生传达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令学生具备学科知识素养,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美育教学,则是进一步增强美育教育与英语学科教育之间的对接性,通过审美观点、审美意识的提升,令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道德境界。在课程教学改革政策不断落实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是整个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美育教育搭载英语学科,通过全方位地构筑基于美育意识的核心教育框架,真正从认知层面、思想层面以及意识层面等,提高学生对美育知识的接受能力,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美育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价值,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实现精神层面的升华。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校在学生学习生涯与社会实践体系中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来讲,自身思维能力的拓展对于整个事物具有一定的宏观辨识性,且在知识体系的逐步完善下,资深思维能力也将呈现出一个等位迁移的现象,而此类思维的逻辑性与缜密性则恰恰是学生现阶段综合素养、学科素养等提升的关键点[1]。审美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开设则进一步契合了整个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审美教育本身所具备的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特点,可以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伴随着主观情感意识,脱离原有的低层次感知层面,强化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思想意识正处于完善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则可真正切合逻辑思维、表达思维的融合效果,逐步摆脱原有的定式思维,真正实现智育与美育的同步促进。

(三)有助于启发非智力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与成长期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具有线性关系,其中智力因素占30%,而非质的因素则占70%。智力因素可以看成是先天遗传所决定的一种效果,非智力因素则是后天养成的一种效果,其决定于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各类所见所感,然后结合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对自身情感及性格所造成的各类影响。现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大部分也是着力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客观影响因素方面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进行深度激发,进而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培养体系[2]。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审美教育则进一步为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激发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学科本身所具备的审美意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其本身所呈现出的文化属性、价值属性与我国传统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审美教育的融合则可真正构筑出一个有机融合平台,真正削弱国外文化与国内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从美学角度给出正确的定义,在教学氛围的渲染下,深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困境

(一)学校方面对美育教学缺乏重视

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多元化融合态势,将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进行整合,构筑出全过程性的教育教学平台,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可视化表达,增强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来讲,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系列的英语影视作品,对各类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解析。此类教学手段可以看成是审美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通过形象化教育打造一个审美教育格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是从现有的教学开展模式来讲,大部分学校的硬件类教学设施不足,这将造成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无法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

(二)应试教育理念产生的必然后果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是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现阶段大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脱离传统应试教育范畴,但是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的影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仍然以成绩作为衡量指标,且多倾向于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对于具有实践性、可观性的审美教育而言,则无法真正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从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及培养目标来讲,单纯的理论知识已然无法满足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诉求,如果现阶段教师仍执行原有的教育规划,则必然对审美教育工作开展带来阻碍。

(三)英语教师的审美素养亟待提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应满足学生学习诉求,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精准整合,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真正实现对自身诉求的有效驱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则是通过自身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英语课程与美育教育工作的融合,可以对学生主观意识起到促进效用。但是从教师所具备的审美素养来看,其本身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受限于专业课程,当审美修养层面的弱化性映射到实际教学课程中,则必然产生执教能力缺失的问题,降低审美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重视美育教育模式构建,深挖教材中的美育基因

审美教育以情感因素为切入点,令学生在参与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真正将审美意识与自身主观意识形成一个共鸣点,打造出一个学生认知能力的数据库,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建设可以看成是审美教育一个重要的延伸载体,因为其本身受限于文化层面、知识层面等呈现出的差异性,可将其作为审美教育纵向延伸的一个引擎点,通过对文化内容的本质解读,积极探寻英语教学内容中所存在的各类教学场景,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真正将美感意识与思维意识进行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主观意识的逐步引导下,呈现出美育教育的深层次价值。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育模式的构建,则必须全过程落实到整个英语学科内容中,通过不同知识理论及实践活动等,深度探寻教材内容及相关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美育基因,保证此类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真正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介入,真正达到视觉性、听觉性的感官化教育,令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认知到情感因素,对于自身学习所起到的促进价值,达到宏观性的审美融合[3]。首先,建设教材内容。必须以教材目标为主线,构建出真实的交流场景,此类教学内容尽量贴近于日常生活与各类英语交流事物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通过探索问题,实现对自身知识能力的全面化促进。同时,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应注重美育教育的融合与介入条件,通过真实化场景的创设,令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可以真正感受到整个教学内容所具有的语言魅力与文化魅力等。其次,建设单元教学内容。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设定来讲,每一个课程单元的设定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需要通过各类任务组建实现对学生的逐层化引导,令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可以通过递进式的知识导入与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真正做到吃透教材内容,为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最后,建设情景式教学体系。考虑到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所存在的差异性,为进一步将美育教育渗透到整个英语课程体系中,则必须立足于文化本质,通过不同生活习性、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塑造,令学生在学习与认知的过程中,可以真正解析出英语知识内容所具备的实际价值。这样在后续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主观意识的塑造形成具有审美意识的审判基准,也可将其看成是情景式教学体系的塑造,对于学生主观意识起到一个反推动效果。例如情景式教学可以结合英文交流习惯,通过各类生活常识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教学场景,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英语交流,对自身主观意识起到一个引导的效果,即结合英语知识所呈现出的束缚点,将文化本质与思维意识进行共生体现,充分汲取交流内容中所具备的各类美学价值,提升自身的品质内涵。

(二)更新英语教育传统理念,以信息化技术刺激感官

传统英语教育过于偏向理论知识,其与基于信息化技术为驱动的教学改革路径呈现出滞后性特点,同时也不利于美育教育的融合。对此,必须进一步对英语教育进行理念化更新,真正结合信息化技术,构筑出全方位的教学平台,突破原有的教学空间局限,通过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整合,充分实现碎片化教育与课程化教育的精准对接。在开展过程中,可以针对现阶段学生学习思维及学习能力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平台及设备所具备的可视化、共享化特点,营造出理论与实践相对接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真正通过影视内容、音频内容等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效果。例如,将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进行融合,通过多媒体设备替代原有的板书式教学,将理论知识映射到整个大屏幕中,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这对于美育教育工作的落实来讲,则可真正实现感官化、专业化的教学引领,强化英语教学对美育价值观的塑造,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领悟到英语教学内容的本质规律,形成意境化的教学。除此之外,可以搭载不同教学平台,将教学场景进行多变化的建设,例如打造立体化的教学场景,为整个课堂教育注入审美性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及获取能力,深度培养出学生的美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三)提升教师团队综合素养,促进美育教学顺利实施

高素质教师是确保美育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的重要基础,除却教师本身应当具备的听、说、读、写等专业能力,美育教育工作的落实更加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文化与历史知识,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解读相关联的人物特征、风土习俗,进而通过外国文化与母语文化之间的比对,正确输出文化价值观,提升学生对英语内容的本质化解析能力。对此,在建设教师团队时,必须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可以针对不同知识架构进行全面化解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知识输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言传身教消除传统教育观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融合到学生群体中,此过程中则需要具备和蔼诙谐的教学态度,将刻板化的理论知识通过趣味化解读,真正实现教育层面的转变。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再以一种枯燥、单一的形式进行机械化学习,而是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各类行为语言的解析,真正对知识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必须掌握教育信息化技术,结合教材内容与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技术等,真正将内容与美育教育的开展诉求相整合,打造出动态化、趣味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相应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到来,对传统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更高的诉求。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将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整合,搭载审美教育,实现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驱动。为此,针对英语课程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必须积极策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方向,以学生为切入点、教学场景为引导,打造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切实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期待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扶持力度,结合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构建出更为全面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雷霄.跨文化交际视域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探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0(4):102—107.

[2]尚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0):170—171+174.

审计英语论文篇8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01

英语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已有多年,不少省市由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教授,但仍有许多人在质疑其必要性,反对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师资薄弱,英语学习环境不利,年幼学生理解能力不够,进入社会的成人使用英语的机会也很少,等等。这些理由都有道理,但是为什么我国仍然坚持不懈地推行英语课?本文将从课程论的角度讨论在我国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

一、对英语的认识

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中国不似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等国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中国没有第二语言),英语在这些国家是通用语,事实上,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一门外语,它的外来性(外语不具有全社会通用的语言环境[1]和法语、意大利语、俄语等之于中国是一样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英语环境,更没有与英语相应的文化环境,英语本身更不承载本土的中国文化。但英语与其他外语又有所不同,首先,英语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广泛性是其他外语望尘莫及的。据Crystal[2]在2001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有57个国家以英语为第一语言,67个国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十余年过去,英语的使用人数也必然日益增多。最重要的是,世界发达国家大多都能熟练使用英语,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等大多由英文记录,大部分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也与英语紧密相连,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发达的当前,英语的普及更是空前。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外语,但这门外语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中国的发展当然要从教育抓起。

二、英语课程与学生发展

2011年国家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英语课程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其实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其后的高中和大学阶段,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相辅相成的。这双重属性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英语课程的工具性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不仅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各项基本能力,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使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有促进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功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目前全球第一广泛使用的语言,学会并能够使用这门语言,从个人出发,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增强了其国内竞争力甚至国际竞争力;从国家和社会出发,促进了国际交流,并且为学习到世界先进的科学与文化,促进国家和人类发展增添了可能性。

2.英语课程的人文性

理想的英语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促进智力的发展与审美能力的发展等。前文提到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具有外来性,这个外来性决定了英语学习的外在性,即学生是在“零接触”的状况下开始学习英语,学生的学习“先行”于日常的接触与使用,学习中推理的成分大于归纳的成分[3]。因此,英语这门外语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学生为了学好这门语言,必须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通过各种测验、交流等方式得到评价反馈,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受到各种挑战,面临各种选择,这些经历有助于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机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成果前增强信心,促进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并正迁移到其他学科和终身学习中去。英语语言本身的美学价值和英语课程承载的内容的美学价值也能促进学生发展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优美的英文诗歌、散文、戏剧等众多语言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英文这一语言的美,无数优秀的英文著作讴歌的高尚情怀、人性光辉等也起到帮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的作用。同时,尽早向学生介绍外语能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4],英语课程的内容不仅展现了英语这门语言,也展现了英语国家的民族风情、烹饪风格、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英语,在既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升华对本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人文性的英语课程能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表达或审视自身的信仰[4]。接受外国文化,了解其各种意识形态,有助于结合中国自身的文化,去粗取精,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的现实是我国的英语课程对人文性方面不够重视,但是英语课程本身的人文性的确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英语课程执行者在这方面的失败不能归咎于英语课程本身,更不能由此质疑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