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8篇

时间:2023-03-25 10:43:50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篇1

摘要: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中,会计模拟实务在反映企业的会计流程中可以清楚看到原始凭证,两门课程各有特色。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高职电算化教学中,在保持会计电算化本身的特色,突出本身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从教学资料准备,教学所用分录、教学方式等几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模拟实务 结合

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侧重在上机的操作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软件的操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迅速的适应公司的会计系统。模拟实务在手工方面体现出企业整个会计的流程,以及一些会计的最基本对原始凭证的处理流程。目前的高职学校中都是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分别授课,事实上,企业的实践过程中都是能够实现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系统的统一。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也可以在会计电算化的授课中,在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保持电算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资料,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一、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

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典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和管理决策三大系统。高职教学中的会计电算化主要讲授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应收、应付账款子系统和报表模块子系统。高职教学中重点讲授电算化的基础知识、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及固定资产系统。其中总账系统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也是会计电算化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报表系统也是电算化会计的重点。

二、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比较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均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未来在企业工作实践的一种模拟,各自有其特色。

1.两者有着共同点。电算化与模拟实务都是在遵守基本的财经制度及会计法规的基础上,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及会计方法上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两者一样都能编制出企业的会计报表,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是基于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共同性,才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前提。

2.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又保有各自的特色。教学过程中,不同操作人员的不同权限及各种时序控制,输入控制等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非常熟悉自己的身份,能够熟练操作,完成各个会计流程的处理。但一般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无法看到企业实务中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这是一种遗憾,也是电算化中惟一的与企业实务脱离的环节。而会计模拟实务完全具有在原始凭证方面的特色,学生可以看到增长税发票、支票等原始凭证。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普遍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电算化为重点,同时融合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材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两门学科上的教学统一,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实务,胜任未来的工资。

1.在教学资料上的融合。以用友通的财务软件为例,说明模拟实务的材料如何同时可以在电算化上总账系统进行应用。模拟实务的教学资料需要提供的资料如下:企业是否外币核算,是否对存货、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分类。

编码方案,包括存货分类编码级次、客户和供应商分类编码级次、部门编码级次、结算方式编码级次,科目编码级次。

数据的精度。主要的人员的财务分工,如账套主管、出纳、会计、等等。公司的部门档案,包括部门编码、部门名称。公司的职员档案,包括职员的编号,职员的名称、所属部门、职员的属性。公司的客户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公司的供应商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

地区的分类,包括分类编码和地区的名称。

客户的档案,包括客户的编号、客户的名称,所属分类码,客户的简称,及所属地区。供应商的档案,包括供应商的编号、供应商的名称、供应商简称、所属分类码及所属地区。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表,包括科目名称,辅助核算,方向,及期初余额。凭证类别,包括凭证类别,限制类型,限制科目。结算方式,包括结算方式编码,结算方式名称,票据管理。项目目录,包括项目设置步骤,设置内容。辅助账期初余额表,包括设计日期,凭证号,部门,个人或供应商、客户,摘要,方向,期初余额,科目名称,项目名称。

2.教学分录的准备。在基础数据准备结束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有了合作的基础。下一步,教学分录的设计可以为两门课共用。基于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教学分录应该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各个科目,业务设计涵盖日常的经营业务,企业的投资业务及企业的筹资业务等三大方面,在各个业务后面附带原始凭证,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

3.教学方式进行。笔者认为在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轮教学资料可以采用课本后面已经附带的资料,通过这种练习,目的让学生对电算化的系统逐步了解,掌握各种必要的操作,熟悉电算化系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初步掌握;当第一轮教学结束后,第二轮练习资料可以将会计模拟实务整合过的材料带入试验室,让学生在了解原始凭证的基础上,将模拟实务的资料在电算化系统上进行演练,这样才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在高职教学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还需要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反馈进行调整。通过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统一起来,使高职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会计模拟实务 结合

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侧重在上机的操作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软件的操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迅速的适应公司的会计系统。模拟实务在手工方面体现出企业整个会计的流程,以及一些会计的最基本对原始凭证的处理流程。目前的高职学校中都是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分别授课,事实上,企业的实践过程中都是能够实现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系统的统一。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也可以在会计电算化的授课中,在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保持电算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资料,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一、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

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典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和管理决策三大系统。高职教学中的会计电算化主要讲授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应收、应付账款子系统和报表模块子系统。高职教学中重点讲授电算化的基础知识、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及固定资产系统。其中总账系统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也是会计电算化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报表系统也是电算化会计的重点。

二、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比较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均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未来在企业工作实践的一种模拟,各自有其特色。

1.两者有着共同点。电算化与模拟实务都是在遵守基本的财经制度及会计法规的基础上,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及会计方法上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两者一样都能编制出企业的会计报表,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是基于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共同性,才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前提。

2.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又保有各自的特色。教学过程中,不同操作人员的不同权限及各种时序控制,输入控制等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非常熟悉自己的身份,能够熟练操作,完成各个会计流程的处理。但一般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无法看到企业实务中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这是一种遗憾,也是电算化中惟一的与企业实务脱离的环节。而会计模拟实务完全具有在原始凭证方面的特色,学生可以看到增长税发票、支票等原始凭证。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普遍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电算化为重点,同时融合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材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两门学科上的教学统一,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实务,胜任未来的工资。

1.在教学资料上的融合。以用友通的财务软件为例,说明模拟实务的材料如何同时可以在电算化上总账系统进行应用。模拟实务的教学资料需要提供的资料如下:

企业是否外币核算,是否对存货、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分类。

编码方案,包括存货分类编码级次、客户和供应商分类编码级次、部门编码级次、结算方式编码级次,科目编码级次。

数据的精度。主要的人员的财务分工,如账套主管、出纳、会计、等等。公司的部门档案,包括部门编码、部门名称。公司的职员档案,包括职员的编号,职员的名称、所属部门、职员的属性。公司的客户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公司的供应商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

地区的分类,包括分类编码和地区的名称。

客户的档案,包括客户的编号、客户的名称,所属分类码,客户的简称,及所属地区。供应商的档案,包括供应商的编号、供应商的名称、供应商简称、所属分类码及所属地区。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表,包括科目名称,辅助核算,方向,及期初余额。凭证类别,包括凭证类别,限制类型,限制科目。结算方式,包括结算方式编码,结算方式名称,票据管理。项目目录,包括项目设置步骤,设置内容。辅助账期初余额表,包括设计日期,凭证号,部门,个人或供应商、客户,摘要,方向,期初余额,科目名称,项目名称。

2.教学分录的准备。在基础数据准备结束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有了合作的基础。下一步,教学分录的设计可以为两门课共用。基于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教学分录应该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各个科目,业务设计涵盖日常的经营业务,企业的投资业务及企业的筹资业务等三大方面,在各个业务后面附带原始凭证,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

3.教学方式进行。笔者认为在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轮教学资料可以采用课本后面已经附带的资料,通过这种练习,目的让学生对电算化的系统逐步了解,掌握各种必要的操作,熟悉电算化系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初步掌握;当第一轮教学结束后,第二轮练习资料可以将会计模拟实务整合过的材料带入试验室,让学生在了解原始凭证的基础上,将模拟实务的资料在电算化系统上进行演练,这样才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在高职教学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还需要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反馈进行调整。通过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统一起来,使高职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健:会计电算化纵横谈[J].财会月刊,2003,(3)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篇3

关键词:多层次;专业职称资格证书;模式;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涉及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诸要素。结合地方高校的定位和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在我院IT类专业实行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升IT类人才培养质量。

1新模式内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计算机软硬件应用人才为定位和目标,以100%通过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50%以上通过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为专业特色,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工业与信息产业部共同组织的考试,它将资格考试和水平考试合并,采用水平考试的形式(与国际接轨,报考不限学历与资历条件),执行资格考试政策(各用人单位可以从考试合格者中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即学生参加该考试通过后即可获得由国家人事部颁发的相应职称资格:初级资格为助理工程师级别,中级资格为工程师级别,高级资格为高级工程师级别。

我院IT类专业的特色是把初职称资格证作为合格毕业生的条件;以中级职称资格证带动各门课程的学习,以50%以上的学生能取得中级职称资格证作

为努力的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了这一点,就使学生掌握了牢固的理论基础,并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就业能力和就业后的工作能力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2模式实施的意义

2.1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接轨”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信息产业部共同组织的考试,是到目前为止工业与信息产业部实施得非常成熟的岗位或职称证书,该项考试已于国际接轨,国外IT行业认可,设三个级别层次,共有20种岗位资格考试,高级资格包括: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中级资格包括:软件评测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师、电子商务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信息技术支持工程师;初级资格包括:程序员、网络管理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电子商务技术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1]。这些“以考代评”的专业职称考试与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必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促使我们的培养方案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使我们的“产品”走出学校就能上岗,缩短了学生的适应期,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研究项目(20070337);黄冈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07CE01,2008AE01)。

作者简介:吴定雪(197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图像处理、模式识别、高教研究。

2.2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据了解,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资格证书纳入培养方案且由学校组织具体实施的院校很少。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证书的考试内容与IT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学生必须通过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锻炼才能通过考试,获得相关证书。所以,如能有效实施该模式,必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能使我们的学生从众多的就业者中脱颖而出。从我院近几年的学生就业岗位来看,取得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证书的学生大部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就业岗位、就业地点好,起薪3000~5000元;取得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证书的学生就业岗位、就业地点较好,起薪在2000~3000元;其余的学生就业岗位一般,有的很难就业。

2.3提高学生起点,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将资格考试和水平考试合并,采用水平考试的形式,执行资格考试政策(各用人单位可以从考试合格者中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即学生参加该考试通过后即可获得由国家人事部颁发的相应职称资格:初级资格为助理工程师级别,中级资格为工程师级别,高级资格为高级工程师级别。 按照国家计算机系列职称考试规定,大学本科毕业一年后才能获得助理工程师,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需在实际工作岗位工作5年以及达到用人单位另外规定的条件后方可参评工程师职称。如果学生在校能通过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取得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证书比大学本科毕业后参评助理工程师的时间要提前两年;在校能通过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取得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证书比大学本科毕业后参评工程师的时间要提前5年,大大缩短学生的入职年限。

3模式实践

3.1构建教学计划核心课程

我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为保证该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顺利实施,我们选择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中级资格中的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考试内容和考试大纲分别作为三个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依据,设计该专业教学计划中核心课程体系,将初、中级水平(职称)考试内容嵌入式及课程化。

按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集约型、开放型的课程体系的原则,设置平台――模块――课程组三级指标课程体系。前两年按计算机类一级学科打通培养设置课程,主要安排全校性公共必修课、通选课和学科基础课,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等。三年级起,根据学科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地、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课程并据此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一级指标中设四个平台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平台、计算机学科基础核心平台、各专业主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二级指标(四个平台课程体系下)中设五个模块化课程:公共必修课程模块、通选课程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等;三级指标中设四个专业方向课程组等。在构筑该课程体系中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常规教学中的软件工程课程只是在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科专业大四学生的选修课程,但在我院IT类专业实行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中,软件工程课程是作为这几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开设的;二是将计算机专业英语纳入了学科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参加此项考试和阅读IT技术文章非常有利,我院对此高度重视和关注。

3.2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1) 深化改革,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首先,将实验课程按内容分段、分级,建立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提高型实验、课程设计、IT企业实习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七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加强其实践能力的训练。其次,独立设置实验课,整合实验教学内容[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改变过去实验课主要限于验证理论、单纯掌握操作技术、“照方抓药”的做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自拟题目的实验内容。其三,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自主实验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实验等活动场所。

(2) 加强建设,夯实实践能力培养基地。自2006年以来,我院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3]。我院相继与中软国际、四川华迪等公司和企业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建立了校院两级实验室、大学生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共计30多个,这些基地每年能够容纳近200余名本专科学生进驻实习,完全解决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瓶颈问题,形成了集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基地。这些基地对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了解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基本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加强管理,强化毕业论文(设计)和能力训练。加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一是突出选题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确保综合训练的要求。二是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指导工作。三是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实施院、校二级答辩、审核制度,修订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分标准,形成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按6:3:1的比例,评定最终成绩的制度和考核体系,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4) 搭建平台,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新空间。以探索工学结合[4]为突破口,首先让骨干教师参与到企业单位实际项目开发过程当中,然后将实际项目开发流程和实现过程带到课堂分组实践,建立以实际项目为主导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以教师的实际行动来熏陶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与实际开发项目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和职业性。我院在2006年建立了黄冈师范学院软件创新实践基地,每年学生在该基地进行公司化管理和训练,为地方相关部门开发一些管理软件,如:黄冈网校、黄冈师范学院校友网、黄冈市教育局师资管理系统等,项目教学完全按IT公司工程项目运作,由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负责管理和指导,设立项目开发部,项目经理、项目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全部由学生组成,由我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项目完成后聘请企业专家对该项目的质量和功能等进行考评,最后该项目小组对该项目进行展示,接受学院的全体学生的的质疑和Bug寻找的挑战[5]。

3.3加强师资培养

为了深入实施IT类专业实行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我院早在2005年初就开始了师资贮备,主要的措施和手段有:一是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实施“讲师+X工程师”双师型工程,青年教师必须至少取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中级资格中的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的一种资格,到2006年底35岁以下教师全部达到了上述规定;二是从2006年初开始,我院每年寒暑假安排青年教师到如中软国际、东软集团、华为等IT企业参与项目开发达一月之余;三是专人负责辅导学生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级别的考试工作。

4模式改革的成绩及问题与不足

4.1模式改革取得的成绩

通过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生创新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学生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一些成绩。

(1) 近几年的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中我院学生的通过率逐年攀升。在2009年5月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我院一本科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系统分析师”级资格(水平)考试。据统计,在开考的十余年间,湖北省全省获得该资格的在校本科生不足3人。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210人中有204人通过了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通过率97%,有38人通过了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通过率19%;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163人中有160人通过了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通过率98%,有42人通过了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通过率26%;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138人中有136人通过了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通过率98%,有41人通过了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通过率30%。

(2) 极大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从我院近几年的学生就业岗位来看,取得中级职称(工程师)考试证书的学生大部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就业岗位、就业地点好,起薪3000~5000元;取得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证书的学生就业岗位、就业地点较好,起薪在2000~3000元;其余的学生就业岗位一般,有的很难就业。

(3) 大学生科研成果丰硕,科研氛围日趋浓厚。学生参与项目训练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初步统计,学生已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

(4)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不错成绩。我院连续两年参加的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的“正保教育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ITAT就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不俗成绩。我院学生在2008年取得了C、Java语言程序设计组10项国家三等奖,16项优秀奖;2009年取得了C、Java语言程序设计组3项国家二等奖、12项三等奖,15项优秀奖。在2007、2008、2009年我院学生参加的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累计荣获国家二等奖3项,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

4.2问题与不足

(1) 对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足。还有不少教师对教学计划中根据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资格考试的要求构建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的归属性质以及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认识不一,存在一定的异议,为此对某些

教学任务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 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束缚,以及长时间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影响,现在还有不少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总认为实践教学仅作为理论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片面地认为学生质量主要看理论知识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

(3) 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还有待加强。随着我院新专业的设置、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量越来越大,而教学基础设施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实验教学基地建设滞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严重不足,给实践教学开展带来许多困难。以上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相应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5结语

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整体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开展计算机本科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是迫切的现实需要。希望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圣明,褚华. 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与培训指南(2009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SWEBOK. 2007 Guide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 [EB/OL]. [2009-10-10]. .

[3] Tony Greening.21世纪计算机教育[M]. 麦中凡,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 李发伸.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C]//教育部中外校长论坛领导小组. 中外校长论坛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7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8[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Pattern of Multi-level Computer Professional Credentials

WU Ding-xue, FAN Wen-ping, FANG Yuan, CHEN Xiao-li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438000, China)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软件资格考试;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07-02

一、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

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和概念出现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所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教育),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它是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为了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2000年教育部高教[2000]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002年10月以来,教育部在永州、武汉和无锡连续三次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经验交流会,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目前这一思想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并且正指导着整个战线的改革实践。高职教育是针对岗位训练技能的。因为高职教育本身就是教授技能的体系。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本科教育。一般的专本科教育是以理论为主导,以实践为辅。而高职教育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为辅。为此,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求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标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的凭证和通行证,可以使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拓宽就业门路,提高竞争能力。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大学生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择优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技能凭证。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证书”培养模式的探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全国高职院校在一年级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之一,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已成为当代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考取相应的计算机证书。目前许多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又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在毕业前去参加培训,以考取相应的计算机证书,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在学完该课程的同时获取计算机方面的证书,以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呢?本文提出以“课程+证书”的培养模式,此处的“证书”指的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下面简称软考)”中的“信息处理技术员”级别证书,取得该证书即代表持有者具有该级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助理工程师的职称。“课程+证书”培养模式的主要思路是采用课程实施与证书获取并行的“双轨”教学模式,即将软考中的“信息处理技术员”级别的相关知识内容嵌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

1.“课程+证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将软考“信息处理技术员”级别知识嵌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试点工作中,其可行性有如下两个方面。①知识点吻合度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内容与软考“信息处理技术员”级别知识内容的吻合度达82%左右,通过组织骨干教师自编教材,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可以使吻合度达90%以上。②学生受益大: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了初级职称,提高了学生从事信息处理岗位的技能,增强了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和就业竞争力。显而易见,学生的受益度明显得到提高。

2.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方案主要包括:课程定位与教学目的、课程改革的组织机构。①课程定位与教学目的,根据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技术员”级别的考试,要求取证率达到80%以上。其目的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信息处理的岗位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和学校的知名度。②课程改革的组织机构,为了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成立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组,项目组将课程改革按照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部署、实施与过程控制。项目研究主要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验收五个阶段。

3.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为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如果按传统模式讲授,很难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也很难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多次集体讨论,总结出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即抓住“计算机应用”这个纲,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方式,把学生带入计算机世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运用案例与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案例与任务,前者侧重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以案例为蓝本;后者则侧重学,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或规则,学生在分析案例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的同时,结合任务的完成,从而及时而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的掌握。

三、实施效果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按照该培养模式西安外事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该校2008级680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2000名学生进行试点,2008级学生机试过关率为94%,笔试过关率为86%,取得证书的学生为86%。学校在2009级学生中全面采用该模式,学生机试过关率为96%,笔试过关率为87%,取得证书的学生为87%。这些成绩在全国该级别的考试中名列首位,受到了全国软考办和省软考办领导的一致好评。

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课程,实行“课程+证书”的嵌入式教学模式,充分地实现了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实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值得尝试、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Z].2005.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篇5

(一)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学科分类

为满足科技政策制定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于1987年、1993年、1998年、2012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基本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规范的本科专业目录体系。经过四次调整,财政学专业(含:税收学)归属经济学类,授经济学学位;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由经济学类调归工商管理类,授管理学学位。由此,国家层面完成财政学、会计学专业(简称为两专业)学科门类区划。

(二)共性研究必要性

五彩缤纷的世界,美好人生的同时,也成为人类本身不断学习的对象。基于生存需要,无论从生理到心理,人生来就有一种习惯认识、记忆个体差异的倾向,自然性容易忽视或不注意事物间的某些联系,惯用固有、片面的意识去思考、处理现实中的问题。但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可知,要全面正确把握事物矛盾,不仅需要分析个性,还要研究共性。然而,笔者在财务实践中却发现,人们对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学科过于注重两者差异理解,已造成两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职称评审的困难。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展示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共性,以促使人们对两专业的相通性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财政学、会计学学科专业财务实践理解

由于缺乏财政学、会计学专业相结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时间、场合,企事业单位习惯与坚持采用国家对财政学、会计学专业的分类标准,在财务实践中将两专业作为不相关学科看待,结果正是这种看似合理或正确的理性选择,反而造成了两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与职称评审方面极大的障碍与不公平。

(一)财政学、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当前,国内两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四个方向:一是行政单位,指国家政府部门;二是事业单位,代表为科研院所、学校与医院;三是金融机构,指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四是公司企业,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表1是对两专业毕业生四个方向的就业情况展开的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表1可得出如下结论:其一,财务工作专业性强,大多数单位招聘财务人员会自然遵循国家学科分类,专业要求多限于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专业,较少招聘财政学、审计学专业学生;其二,政府、财税审计部门、事业单位是招录财政、审计学专业的主力军,但不排除财会类专业;其三,外资企业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较重视个人素质,会招聘财政学、审计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其四,较高层级的单位招聘财务人员会给学习财政、审计学专业人员招考机会,可能此类单位领导人与人事部门学科专业阅历相对丰富或更关注应聘人综合素质;其五,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能适合于各类型单位财务工作,财政学专业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这些结论本身就是问题症结所在,财政学、审计学专业就业范围远不及会计学专业广泛。从学习为最终就业目的看,会计学是较财政学、审计学更具选择价值的专业,理性应当选择会计学,如此可能影响高校财政学、审计学专业的发展,若选择财政学、审计学专业,则需要自身承受一定程度的就业不公平。

(二)财务人员职称评审问题

职称评审跨度时间长,条件要求高,牵系每个人切身利益,几乎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整个职业生涯都必须加以应对的问题。然而,相对于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却面临职称评审系列选择单一,会计职称评审困难,部分省市无正高级会计师职称等问题困扰。

(1)职称系列选择单一。笔者对四川省部分事业单位调研发现,人事部门对财务人员职称评审,通常不考虑财务人员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称类别,均要求参评会计师职称类别,即财政学、金融学专业,虽属经济学门类,可一旦从事财务工作,职称评审就只能走会计职称系列。而事实上,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所包含的内容看,财务人员更应走经济职称系列,而不是会计职称系列;更可以走经济职称系列,而不是其他与经济不太贴切的岗位却走经济职称系列。

(2)会计职称评审困难。会计职称评审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资格考试通过难。据财政部信息显示,自1992年开始至2014年22次、累计3343万人报名参加的各级全国会计资格考试中,仅515.60万人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年均通过率15.42%,只略高于2005年以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所有科目14.70%的平均合格率。由此可见,各级会计资格考试难度非同一般,并且随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会计准则变革,考试内容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通过难度变得更大。二是评审资格条件要求高。职称评审包含有学历、年限、科研成果、计算机水平、外语能力与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相对财务岗位繁忙、严格的工作特性,财务人员达到会计师职称评审所要求的全部条件并非易事。而且,相对其他学科专业,会计师职称评审的有些具体条件还会更加严苛,如经济师考试报名: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即可参加,而会计师则要求两年。

(3)部分省市无正高级会计师职称。汇总分析各省、市、区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或试行办法可知,截至当前,我国还有山东、四川、浙江、北京、新疆、等14个省级区域未完成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试点改革工作。事实上,其中相当一部分省、市、区,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财经人才培养情况,均更早满足完成此项工作的条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作为这些区域的会计岗位从业人员,无论个体条件何等优秀,职称发展均没有机会达到同专业高校教师岗位教授级职称级别。

三、财政学、会计学学科专业共性分析

(一)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同一性

从研究范围、对象、理论基础与假设前提看,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应视为不同的专业,如财政学理论基础是经济学,而会计学是管理学;经济学学科前提是理性经济人假设,而管理学科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定义的人、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等等。但若从财务实践角度分析,两专业则可归为同一专业。

1.共同的职业道德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是国家层面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规定,也是修订后《会计法》在原法第二十三条关于“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规定的基础上充实、强化的一项重要内容。1996年6月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一步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进行明确,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爱岗敬业;②熟悉法规;③依法办事;④客观公正;⑤搞好服务;⑥保守秘密。这些法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本身及教育问题的重视,具体到用人单位则更加重视财务人员职业操守,常把之作为考核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首要指标。因此,从此意义上,作为培养财务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财政学、会计学已不再是一门单纯教授专业技术的学科,更像是一门融入整个专业知识学习过程的品德教育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要求已经成为两专业学习历程的共同起点与归宿点,据此两专业就可以视为同一专业。

2.统一的发展指导思想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财政、会计的思想由来已久,如西周时期就设置会计官职“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财物。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有限,财政、会计主要是国家记量、核算经济成果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分工专业化,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财政、会计理论、方法的重大变革,两者分别演变成不同的学科专业,一个与国家经济活动相联,另一个与工商业活动密切相关。尽管如此,作为财务实践中的核算方法,两者又有统一的发展指导思想,以单位收支确认、折旧计提原则的发展情况为例,当前,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与计量,并对本单位固定资产采用一定方法计提折旧;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则采用收付实现计量经济活动,对固定资产不提折旧。然而,随着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向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原则方向发展已成趋势,相关文件正在商讨之中。但这些仅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部分内容,未来国家财务会计发展是一个大财务体系,即《会计法》制定大原则,各类单位财务工作都在这些原则指导下运行。同时,统一发展思想不仅是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也可能成为国家各类经济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

3.相同的财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管理是财务实践中最为基础,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论管理会计、决策会计,还是财务管理、财务审计都离不开核算管理,它是财务岗位核心工作能力之一。按照国家学科分类,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存在明显区别,但具体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公司企业会计,两者核算原理基本相同:其一,经济计量共同要求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其二,报表编制都要求试算平衡;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研讨,预借鉴企业会计报告的编制经验,将财政预算会计中的收支明细表并入资产负债表之中,统一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相信,不远的将来,两者报表编制体系会变得更加趋同。

(二)“大”财务思想的提出

1.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相关性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相当于一人两个名称,在许多高校,两专业课程设置几乎相同,属于完全财务类专业。同样,会计学与审计学专业也属于完全财务类专业,两专业所学内容基本相同,仅差别于一两本专业书。同时,实践中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也是实施审计监督的重要基础。因此,该三个专业都属同一类专业,均应归入财务类科目。

2.“大”财务思想观点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从财务实践角度,财政学、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间存在明显共性,完全可以归属为同一财务类专业,通称大财务专业。为有助于消除这些学科专业差异性的习惯认识与理解,并促进不同岗位人才交流,以上述专业间共同性为基础,本文提出财务实践中的“大”财务思想观点: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财政学专业都是大财务类专业,这些专业在财务实践中可视为等同,关于它们的一些规定不应做过度区分,反而还应简化合并与相互借鉴使用。

四、提高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共性认识的建议

(一)修订高校专业目录

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其规定,作为各高校专业设置及其调整遵循的准绳,也成为用人单位设置岗位要求依据的指南。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满足人才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基于国家第五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笔者建议如下:其一,新目录规定中增加说明财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都是财务类专业的内容;其二,授予学位信息中增加标注财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都可授经济学、管理学学位的内容。通过如此调整,进一步体现科学、规范、拓宽的目录修订原则,改善以往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与模式。

(二)完善相关职称评审制度

提高两专业及大财务专业共性认识,体现在职称评审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职称评审制度。首先,国家关于大财务专业的技术资格考试规定过于条块分明,影响大财务专业共性认识提高与专业技术人才流动,若按照“大”财务思想,相关主管部门应考虑对各条块考试管理规定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大财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办法;其次,职称评审中岗位聘任存在专业过分限制,不仅影响专业间共性研究,也会造成岗位设置不公平,如会计岗位职称评审只认同会计资格考试,而不认可相应级别审计、经济、统计资格考试。并且,同一专业不同工作岗位,对应的职称级别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调整财务类专业课程设置、改变教学理念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篇6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已经开设了很多年,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依旧不尽如人意,致使信息服务类企业出现了招人难,用人难的局面,严重的影响了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各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急待解决的难题。计算机专业又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逻辑思维性强,抽象枯燥,更新变化快等特点,由此,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现状,然后提出了高职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字:

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成败,关乎着企业能否顺利招到人,用好人的成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将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难于就好业,用人单位难于招到人。通过对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调研,发现高职院系教学质量依旧不理想,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期望值。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依旧是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1]。本文首先调研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现状,发现了教学质量差的一些本质问题,然后针对教学质量差的缘由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现状

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实地调研和毕业生问卷调查,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现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职教师教学方面的现状

1.教学热情不高,混日子现象严重

目前,高职院校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态度比较消极,对计算机教师职业出现了工作疲劳。在授课课程内容上,从不关心难度与重点,仅仅按照教材和电子ppt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从不关心课堂纪律,对学生是否在听课毫不关心。上课时,声音低沉,课程讲解乏味,无耐心,漠视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过时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旧技术不断淘汰,这给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适应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就需要不断的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换代升级。而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更新换代慢,教学内容过时已成常态。

3.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依旧单一,一般是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师进行电子ppt教学,实践教学采用在机房进行指导实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理论知识讲解不清,实验指导缺乏理论依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二)高职学生学习方面的现状

1.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大,贪图享乐现象严重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进校时学生成绩基础差,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进校之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再加上没有老师的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低,兴趣更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贪图享乐想象严重,具体表现在,课上不认真听课,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对学习冷漠,对老师教育麻木,热衷于游戏等一切享乐事情。

2.依赖思想严重,被动学习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还有部分学生被迫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时,主观能动性差,只会被动的接收教师授予的知识,对新知识和新技术不能自主学习,依赖思想重,被动学习想象重。通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比较差,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存在问题,同样老师也存在问题,一方面我们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加强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我们急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研究

根据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现状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和自己多年的教学一线工作经验,特提出以下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专业大类,可以划分出多个专业子类别和专业方向。高职计算机专业可以细分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子类别。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还细分专业方向,如Java方向,c#方向,c/C#嵌入式,移动互联网Android方向等。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必须精细化专业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大纲,规定了本专业的课程组成结构。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内容的大纲。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使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使课程理论点和实践操作涵盖企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使毕业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2]。

(二)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热情

目前教师教学热情不高,存在着各方面的原因。通过各种调研,发现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执教环境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难度大,容易产生惰性

高职计算机专业更新换代快,讲授好一门课程难度大,不仅需要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更需要时刻关注专业动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及时的更新课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职计算机教师产生了惰性,久而久之使自己对课程讲授失去了热情。

2.欠缺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

现在高职院校对教师授课情况管理不严,缺乏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只重点检查教学计划和教案,对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基本不做检查。为了提高检查效率,对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也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教学计划就看课时是否达标,教案就看字数是否达到,相反,这种检查机制还是有害的,优秀教师授课重点关注的是授课过程,授课教案的优劣怎么能用字数来衡量,反倒增加了授课老师的负担,恶化了教师执教环境,这就叫本末倒置。有些高职院校对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方法也仅仅是采用全体学生打分的方式。很显然这种方式也是不合理的,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热情不高,甚者还存在部分学生对高要求,高标准的授课教师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优秀教师还不如其他教师分数高,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规划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使优秀老师得到表扬,使不太优秀老师感受到压力和动力,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升教师教学热情。

3.优化高职教师课酬结算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酬结算标准比较单一,主要是根据高职教师的职称进行课酬结算。在这种标准下,就会指引着高职教师去重点关注职称评定工作,而忽略授课质量。因此我们要对课酬结算标准进行多样化,应该对高难度课程提高课时报酬,应该对授课质量优的教师提高课时报酬。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热情。

4.改变和优化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依旧有本科院校职称评定的影子。依旧看重的是论文的撰写和课题的申报。本科院校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本科院校当然要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而高职院校是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技术人才,那么高职院校就不应该像本科院校借鉴,以科研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进行专业职称评定标准。应该改变和优化目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应该将高职院校教师的执教质量,项目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进行职称评定,这样才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热情。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职计算机教师没有过硬的知识,即便你巧舌如簧也是无法讲授好一门课程的。高职计算机教师所谓的教学能力,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要成熟老到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要想达到这两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在这里,提供了三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途径一,通过校企合作,派遣学院专职教师到企业去进行培训,学习企业新技术,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途径二,鼓励学院专职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去任职,担任企业的技术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途径三,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云上,搜索和购买优秀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通过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进行快速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方法。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课外学生管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招生的学生入学时普遍分数较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他们入学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状况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具有文化基础差,接收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一系列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多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道德提升的社会活动,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时间多,对课外学生进行课外管理,避免学生上网上瘾,玩游戏上瘾等等。通过在课外进行身体力行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和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充满信心[3]。

三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依旧较低,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依旧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旧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低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与专业发展整合一起,通过各种办法消除不利因素,使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使毕业生学到扎实的工作技能,进而给企业提供有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完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任务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张连峰,王栋.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12):160-161.

[2]王茶生,刘金花.高职高专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01):99-100.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篇7

【导语】河南专升本考试频道了解到,河南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考试科目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一)高起本: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二)高起专: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三)专升本: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考试形式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统考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附件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旅游管理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法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生物科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电子信息工程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服装设计与工程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工程管理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交通运输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土木工程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口腔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临床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护理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麻醉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药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医学检验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医学影像学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针灸推拿学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中药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动物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动物生理学、遗传学);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两大类型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南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河南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河南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统招专升本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应届毕业生中选择优秀学生升入本科进行两年制的深造学习,修完所需学分,毕业时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派发本科就业报到证。统招专升本属于国家计划内统一招录(统招),列入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享受与普通四年制本科同等待遇。学习形式为普通全日制,有别于自考、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电大等非统招学历。

计算机类职称论文篇8

【导语】北京专升本考试频道了解到,北京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考试科目北京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一)高起本: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二)高起专: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三)专升本: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考试形式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统考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附件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旅游管理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法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生物科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电子信息工程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服装设计与工程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工程管理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交通运输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土木工程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口腔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临床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护理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麻醉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药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医学检验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医学影像学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针灸推拿学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中药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动物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动物生理学、遗传学);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两大类型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北京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北京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北京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统招专升本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应届毕业生中选择优秀学生升入本科进行两年制的深造学习,修完所需学分,毕业时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派发本科就业报到证。统招专升本属于国家计划内统一招录(统招),列入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享受与普通四年制本科同等待遇。学习形式为普通全日制,有别于自考、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电大等非统招学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