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社会专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3-29 09:19:49

社会专业论文

社会专业论文篇1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

1. 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

2. 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3. 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

4. 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5.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

7. 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8.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9. 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10. 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11. 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13. 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14. 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15.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大学为例

16. 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17. 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18. 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学为例

19. 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20. 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21. 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二)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8、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

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发展

10、青年的社区参与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

11、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12、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初探

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1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15、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

16、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17、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18、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19、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成因

20、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三)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广告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社会专业论文篇2

(一)高校社会学类专业培养特征

社会学类专业以追求社会效益、实现社会公平为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学的理论和社会调查技能,能够从事社会及区域规划、组织及行政管理,劳动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调查与咨询、发展项目评估等科研、教学及实际工作。人才目标定位与大数据运用密切相关,由于社会学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因而成为近年来各种新兴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里,社会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经济学的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变迁的加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各种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新的矛盾、新的社会问题将出现,为专门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创造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与社会学相关的产业也必然会进一步完备,从而使社会学的教、学、研、应用密切结合,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现代意义的创业主要是指创业主体为了尽可能地满足自身需求,充分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信息与技能等,通过认真思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创造新业绩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将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人格以及开创型个性人才培养作为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根据教育对象分类实施。

二、大数据背景下地方高校社会学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意义

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正值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思维活跃,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拥有最优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是最具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群体。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实现创新型国家这一重要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基于此,正确、合理地发展大学生创新思维,科学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极为重要。

(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其中最基本的长期制约因素就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实现创业型经济。在我国,小型企业和新型企业为我们贡献了70%左右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则是企业家的创意,创新与创业活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创业人才支撑,而创业教育的宗旨则在于培养创业型人才,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就是实现这个战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开展创业教育既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又是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是推进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

根据地方高校的定位,人才培养应面向区域经济。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要求地方高校建立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地方高校应按照地方产业发展规划,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高等院校实施创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是地方院校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高等院校内涵发展的内在需求。高等院校实施创业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系统、正规的创业培训,培养将来创办企业所需具备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育和输送高素质的潜在创业主体,这既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也是推进高校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不仅要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培养其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业能力等创业素质,而创业素质的养成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培养大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因此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具有本质区别,它更加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是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现状的重要举措

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毕业生人数的骤增与并无明显增加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必然会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地方高校社会学类专业整体专业性不强,就业渠道和途径比较窄,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不高,就业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类、专业调查类、营销策划类、人力资源类、咨询文秘类等,而这些就业渠道可替代性较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缓解就业压力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三、大数据背景下构建地方高校社会学类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在大数据背景下,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地方高校实际,针对社会学类专业特点,注重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从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式、保障机制等因素着手,构建地方高校社会学类专业创业教育“五化”实践模式。

(一)创业教育目标去功利化

功利化培养是立足于眼前社会需求,培养创办企业的投资人;而非功利化培养是立足长远发展,培养具备创业素质的创业者。创业教育不同于传授技术的职业培训,也不应是直接指向培养企业家的功利性教育,而是兼顾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精神等创业素质的培养,即非功利性地培养创业者整体素质。创业教育也并不应只适应部分人群,而应是普适的,因为创业教育所培养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及所传授的创业知识和创意技能是处在任何岗位的人都需要的,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上应真正回归本位。

(二)创业教育内容的层次化

在地方高校社会学专业开展创业教育应围绕创业所需要精神、意识、心理、知识、能力等,构建具有地方和高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层次和阶段学生体现教育内容的层次化。将针对全体学生的理论性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通识性的创业教育、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教育和针对性讲座,该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品质、识别商机等能力;将针对创业愿望强烈学生的实务性课程设置为案例讨论课程、商业计划课程、实践实战课程,该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模拟实训能力,为今后创业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创业师资队伍的本土化

创业师资队伍是完成创业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我国高校整体存在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质量欠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地方高校表现尤为突出。师资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方高校社会学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应立足本土,一是鼓励现有专业教师或学工系统教师开展创业理论研究,不断拓宽教师的理论思维和视野。二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培训发展战略,建设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兼职创业师资队伍,探索建立聘用本地企业主和创业精英人士担任老师、学校专任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锻炼双向交流的循环机制。三是制定、实施创业教学师资发展规划,在创业师资聘任、薪酬、绩效、职级、保障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引导、鼓励老师往创业实践型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创业教学实践能力和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水平。

(四)创业教育教学的体验化

创业教育教学过程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重在体验。要大胆摒弃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创业课程教师要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头脑风暴法、实地调研法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创业类学生社团的自主作用,通过创业沙龙、金点子交流、创业计划展示、创业体验、沙盘模拟等形式,促进师生互动。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验模式,比如KAB课程模式、公共选修模式、强化班模式、科技园模式、创业计划大赛模式等。

(五)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多样化

社会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市场;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必须具备管理性、服务性和应用性,由此可看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非常的高,而我国体育事业的现状是缺乏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造成了一定的矛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以缓解这一现状,通过该专业的实践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进行学习方向的定位,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1.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1.1社会体育专业

社会体育作为体育学类的专业学科,学制设置为四年,完成学业后要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结合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学生的体育素质,丰厚的知识面,独到的创新意识是高素质人才需要具备的条件,通过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健身指导、体育指导、体育管理及科研领域的人才[1]。

1.2实践教学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能力,使其符合实践活动的各种条件是实践教学的目的。而实践教学的本质则是通过学生在特定环境中亲身体验,消化和吸收知识。实践教学在人文领域、社会知识、自然知识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在特定情形之下的精神层次方面的内容是其在人文领域的表现。分析关于社会事件发生、结果、影响的效果和价值层次是属于其在社会知识方面的表现。判断已得到验证的事实的正确与否,则是实践教学在自然知识方面的表现[2]。

2.市场所需要的社会体育人才

2.1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增加

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给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社会体育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在短时间内,成立了大量的健身俱乐部,市场的竞争力日趋激烈。这种状况也就对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益蓬勃的社会体育市场环境下,职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缺乏,降低了市场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发展[3]。结合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体育人才大都存在适应能力差、专业能力不强、对本专业认识不足等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时,要着重加强学生对于该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只有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具备完善的工作能力

[4]完善的工作能力包括:组织策划、商业营销、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健身技能的社会体育人才,才能尽快的高质量的就业,并且在工作中能够更加迅速的进入状态。

2.3具有职业资格证

职业资格证是国家统一授予的从业资格证明,它的获取条件就是要通过理论和技能的考试[5]。该证书由于是国家统一颁发,所以比较具有权威性。该证书的存在是学生在相关行业的理论和技能达到从业水准的一种证明。在实际的市场中的认可度达到90%,因此,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也是一块敲门砖,在就业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3.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3.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招生和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自办学来就存在的一大问题,教育部在2015年公布的十大就业难名单中,部分省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榜上有名,在当前社会,就业问题不但没得到解决,反而更加突出[6]。体育人才的供给和市场的需求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培养的社会体育人才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还是不多。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华南、华东等地区能够给社会体育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目前的人才流向状况分析,大部分社会体育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在毕业后,要么选择转行,例如考公务员、考编制等,要么流向经济发达地区[7]。总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就业问题严重,就业质量不高,是阻碍该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3.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3.2.1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除了部分专业的体育院校,像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外,大都是由地方高校和师范院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由于这些学校对于体育的重视度不够,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在一些课程的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没有提前进行市场调研,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导致培养的体育人才能力不高,水平缺乏,因此,合理、科学、有特色的社会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立,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所需人才。3.2.2不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体育项目繁杂,种类繁多,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不同的培养方向需要不同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全才的培养是不可能的[8]。但是,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国内大多数的地方院校和师范院校在开设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时,设置的培养目标不清晰,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目标与薄弱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让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成为了很难实现的目标。3.2.3专业认识不足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仅有20年的时间,宣传度和影响力不够,导致很多学生对该专业根本不知道或不了解。实际的调研发现,参加高考的体育生对于该专业不了解的程度达到了57%,仅仅有5.1%的学生了解该专业,而选择第一志愿报考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学生仅占67%,相较于体育教育专业而言,该专业不得不降低分数线[9]。

3.3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在实践环节中的问题

3.3.1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节在课程安排上,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大多是以理论讲解为主的,实践课程较少,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课程的缺乏往往会让学生进入一种“闭门造车”的模式,逐渐与社会脱节,不了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方向,最终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增加学生的就业难题。3.3.2实践教学的内容质量不高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更新,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且缺乏特色,不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会降低教学的质量。3.3.3重视不足,形式单一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重差距是很大的,以四年本科教学为例,大都是前三年半都在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只在大四下半年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往往这个时间段还面临着毕业论文的撰写。严重缩水的实践时间和单一的实践形式往往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些问题的形成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校对于实践的重视力度不够,太过偏重于理论教学,没对实践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指导。3.3.4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对策①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今市场的需求情况,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重新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做到学以致用。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其本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关系着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专业特色,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首先,在选聘相关教师时,要多采用一些具有社会体育专业相关工作经验的老师。然后,要组织优秀的教师进行正规的资格认证和职业培训考核。最后,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同时让教师通过深入健身第一线来了解现在市场在体育人才方面的需求,制度符合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③教学内容改革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必须要安排出一定的社会实践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成为应用型人才。④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是由一定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的,而基础设施的建立则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和支持。没有足够的教学条件则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改善教学条件,加大教学投入。学生是课程实施的对象,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要加强教学管理。相较于其他专业,体育专业的学生普遍素质较低,文化理论基础差、比较好玩、好动。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风气,必须严肃学风、学纪,进行严格管理。⑤建设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建立能够保障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学生通过在固定的实习场所进行实践,快速的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能够达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实践基地的选择比较广泛,既可以与校外的健身房、体育公司等进行合作,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以下主要对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分析。校内实践基地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共同进步,既锻炼了基本技术能力,有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首先,校办企业。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评价标准是能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培养出市场所需人才。学校通过创办企业,为实践基地的创建提供资金保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其次,课余健身俱乐部。在一些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由于学生对实践需求的增加,给健身俱乐部的建立提供了大量的市场。学生不仅可以在健身俱乐部中进行实践,提高自身能力,同时还可以舒缓压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后,利用校内的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来进行实践。现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它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理论受教、专业实践、教学实验等工作。一个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生理测评知识和解剖知识,因此,生理实验室的作用最为重要,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特征和解剖的相关知识,测评人体的体征指数,从而让学生在训练时更加有目的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素质的复合型社会体育人才成为社会体育培养的目标。结合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现状可知,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要加强社会指导和管理专业体育实践,就要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力量,建立实践基地。通过实践的增加,让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作者:罗跃平 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如喜.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4,(3):88-90.

[2]李庆军,钟波,杨连波等.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华章,2014,(5):257-257.

[3]李克建,王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基于营销理念[J].科教文汇,2014,(22):115-116.

[4]王晓云,阮云龙.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2培养方案修订的探讨[J].运动,2014,(5):56-57,81.

[5]彭子特,王志强,李文卓等.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武术研究,2016,1(6):153-156.

[6]吴亮,杨海平.肇庆学院"社体专业"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5,36(5):55-59,71.

[7]王晓云,阮云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运动,2015,(17):104-105,123.

社会专业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上网人数宽带类型暑期社会实践

关键词:城乡、宽带、发展、模式、前景

调查方式:此次社会实践调查,走访了当地政府科局,获得相关统计资料,并以设计调查问卷为思想主线,对当地不同层次居民进行实地访谈。

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深入了解城镇的的宽带普及以及使用情况,以及对当地科技的传播和市场的扩展的影响。

在宜城的十二天里,我们开展了宣传绿色上网、问卷调查、电脑义务维修等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当地市政府、市团委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赞扬。我们还参观采访了燕京啤酒(襄樊)有限公司、电信局、交通局、市团委、市政府。通过对他们的参观采访,进一步了解到电脑以及网络宽带对企业办公带来的巨大便利。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通过为期十二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我们也对当地的网络宽带普情况及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我们了解到网络宽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宽带业务的开通让人们徜徉于网络的世界,也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改变。网络不仅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以前需要在大量的书籍中查找资料,现在你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轻轻地敲入几个字,就能迅速地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而且只需要几秒的时间;以前要从电视、报刊、收音机这些传播媒体上得知一些国家大事、新闻动态等,现在你只要在网上搜索就可以快速获取最新最快的消息,包括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新闻;以前,相隔两地的朋友要通过写信的方式来保持联系,现在,不仅可以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还可以用QQ、MSN等聊天工具进行实时的在线聊天,相距千里却又近在咫尺,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而这一切的便利“宽带”可谓是功不可没。

经过我们的统计人员的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宜城上网人数占总人数的50%左右而全国上网人数是10%,可见宜城的网络普及工作是比较全面的。

由于中国电信具有固话网的资源优势,因此在宽带接入方面主推XDSL接入方式,而ADSL方式是当前的主流。2002年中国电信(ChinaNet)新增宽带用户近100万,其中ADSL接入方式90万,其他方式10万。用户总数接近200万户而宜城市使用电信的比例也与全国比例相符比较准确的反映了电信占有广泛的市场。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由于无线上网的市场价格较为昂贵并且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全国还是宜城大都使用拨号上网而无线上网及其他方式较少,我国在这方面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市场。

就总体情况而言宜城在网络宽带建设与普及方面相对较好担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

短暂的十二天过去了,但却在我们每个队员心里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这十二天里,我们共同面对困难,吃住在一起,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意义。

互相照顾,有困难一同解决,虽然彼此可能有过争吵,但都是为了团队利益考虑。虽然在实践过程中,有过被人误解的尴尬,但我们仍然满怀激情的进行余下的实践活动,不抱怨,努力做好每个细节工作,为此次活动的圆满举行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此次实践活动还彻底改变了我对“暑期社会实践”的看法,起初以为就是简单的到一个地方玩玩而已。可后来,我才发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它不仅可以锻炼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能教会我们以后如何在社会上面对各个阶层的人,如何与他们进行交谈。在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也从中受益不少,了解了在他们眼中我们所肩负的重任。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意识,还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乐于贡献的品质。是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平台,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暑期的一门必修课。

社会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城乡、宽带、发展、模式、前景

调查方式:此次社会实践调查,走访了当地政府科局,获得相关统计资料,并以设计调查问卷为思想主线,对当地不同层次居民进行实地访谈。

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深入了解城镇的的宽带普及以及使用情况,以及对当地科技的传播和市场的扩展的影响。

在宜城的十二天里,我们开展了宣传绿色上网、问卷调查、电脑义务维修等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当地市政府、市团委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赞扬。我们还参观采访了燕京啤酒(襄樊)有限公司、电信局、交通局、市团委、市政府。通过对他们的参观采访,进一步了解到电脑以及网络宽带对企业办公带来的巨大便利。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通过为期十二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我们也对当地的网络宽带普情况及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我们了解到网络宽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宽带业务的开通让人们徜徉于网络的世界,也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改变。网络不仅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以前需要在大量的书籍中查找资料,现在你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轻轻地敲入几个字,就能迅速地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而且只需要几秒的时间;以前要从电视、报刊、收音机这些传播媒体上得知一些国家大事、新闻动态等,现在你只要在网上搜索就可以快速获取最新最快的消息,包括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新闻;以前,相隔两地的朋友要通过写信的方式来保持联系,现在,不仅可以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还可以用QQ、MSN等聊天工具进行实时的在线聊天,相距千里却又近在咫尺,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而这一切的便利“宽带”可谓是功不可没。

经过我们的统计人员的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宜城上网人数占总人数的50%左右而全国上网人数是10%,可见宜城的网络普及工作是比较全面的。

由于中国电信具有固话网的资源优势,因此在宽带接入方面主推XDSL接入方式,而ADSL方式是当前的主流。2002年中国电信(ChinaNet)新增宽带用户近100万,其中ADSL接入方式90万,其他方式10万。用户总数接近200万户而宜城市使用电信的比例也与全国比例相符比较准确的反映了电信占有广泛的市场。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由于无线上网的市场价格较为昂贵并且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全国还是宜城大都使用拨号上网而无线上网及其他方式较少,我国在这方面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市场。

就总体情况而言宜城在网络宽带建设与普及方面相对较好担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短暂的十二天过去了,但却在我们每个队员心里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这十二天里,我们共同面对困难,吃住在一起,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意义。

互相照顾,有困难一同解决,虽然彼此可能有过争吵,但都是为了团队利益考虑。虽然在实践过程中,有过被人误解的尴尬,但我们仍然满怀激情的进行余下的实践活动,不抱怨,努力做好每个细节工作,为此次活动的圆满举行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此次实践活动还彻底改变了我对“暑期社会实践”的看法,起初以为就是简单的到一个地方玩玩而已。可后来,我才发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它不仅可以锻炼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能教会我们以后如何在社会上面对各个阶层的人,如何与他们进行交谈。在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也从中受益不少,了解了在他们眼中我们所肩负的重任。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意识,还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乐于贡献的品质。是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平台,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暑期的一门必修课。

社会专业论文篇6

1.1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主要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健身指导与咨询,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开发,体育赛事策划、组织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高校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与复合型或高级复合型人才上,经过十多年的专业发展,逐步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设,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大众体育健身指导咨询、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赛事策划、休闲体育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具有专业性,并体现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其他传统类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差异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不仅要遵循社会体育学科自身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还要考虑社会体育发展的未来需要的人才类型,普通高校应该以拓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口径为参考依据,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及时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使培养的专业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社会实践环节

社会体育是体育学科的重要分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遵循中国市场经济和全民健身蓬勃发展而兴起的,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体育领域。根据办学要求和社会市场的需要,普通高校均把专业社会实践列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中,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并且部分高校时常根据社会需要对社会实践方案加以改进和完善。社会实践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社会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巩固专业学生的理论、技能知识,提高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求职道路做了良好铺垫。但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社会实践环节还处在探索阶段,针对本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上还存在着基地缺乏、时间偏短、内容单一以及教学实践指导教师能力欠缺等突出问题,从而制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健康发展。因此,加深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不仅能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而且能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

2.1用人单位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居民收入上涨,人们对于体育方面的需求逐渐趋向多元化、现代化,居民健身意识越来越高,愈来愈多的群众开始参与到休闲体育、健身娱乐的行列中,并且对参加的运动健身项目的需求提升,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势必提高。通过对相关就业单位调查中了解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主要面向大众体育领域,尤其是社区体育指导、群众体育及体育产业相关领域。通过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展现状的了解,发现现阶段社会体育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体育专业组织管理比较复杂,考虑到人员多、范围广、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综合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要具备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要拥有一定的文字语言功底和计算机相关技能的运动,才能达到社会的市场需要。

2.2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调查

2.2.1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社区体育的开发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社会体育指导员一职在2001年8月份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分类体系中,现阶段关于体育总局印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中16次提及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倡导发展全民健身指导队伍,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和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推进社区体育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在通知的目标任务中明确指出: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人员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行列中,争取使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注册数目增长到一百万以上。由此可见,当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一批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近年来,我国各类居民健身活动场所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员大多以老年人群为主,如现阶段比较流行的广场舞。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社会相关单位对于社区经营性体育设施场馆的建设呈现正增长的趋势,然而,通过深入了解,对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健身指导人员在社区健身设施管理相对缺乏,但是随着国家加大对社区体育开发和建设的高度重视,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2.2.2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类人才需求

“体育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可以提供一种用于第三产业广泛的就业机会,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在市场经济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早就成为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各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体育产业的范畴也随之壮大,以及不断被开发的体育经济方面的功能,更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产业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甚至部分国家将体育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发展。由此可知,体育产业在将来的发展中拥有巨大的就业前景。依据产业结构理论,随着国民经济成长阶段的上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层次的升级,我国体育产业会不断发展壮大,有关社会体育产业就业需求会日益明显。近年来,各地区通过开发体育经济功能,开拓体育市场,引导体育消费等措施,积极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在相关体育领域范畴均有较大的进步。在体育市场逐步提高,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的预期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健身市场的开发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需求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向。参考国外体育产业强大的就业效应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美好趋势均表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管理类人才培养适应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求。

2.2.3休闲体育领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潜在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使得精神水平逐渐上升,在金钱和时间上充裕的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越来越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开始希望得到身心的满足。对于不同的休闲方式需要不同种类的休闲服务与产品,休闲体育大多是围绕体育休闲娱乐的需求,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波动较大。综观当下,全球老龄化人口不断加剧,人们对于休闲体育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视,尤其是老年人和女性对休闲体育的参与更是不断增长,在体育康复领域,体育康复保健的功能也愈来愈得到关注。研究表明,无论是经济繁荣还是衰退,娱乐需求是恒定的。面向未来,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将在休闲体育中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对比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还是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及规定来实现,这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过程中缺乏自,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进而导致教育输出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另外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多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主要定位为“高级复合型”或“专门”人才,而社会体育领域真正需求的是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前的社会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目标定位显然与社会对实际需求相脱节。那么高校能否主动迎合社会需求,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来适应社会需求,这成为目前本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差异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社区体育健身指导、体育产业、休闲体育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虽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才培养理论设计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社会体育指导员并不被社会体育认可,人们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了解较少,社会上实际能为社会体育指导提供的专职岗位更是少之又少。随着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也得到相应提高,这种结果的产生必然对从事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要求严格。但是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体育产业的培养并没有突出体现出来,只是浅显的涉及其中的一部分,对学生掌握体育产业开发经营、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效果起到阻碍作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达不到体育产业相关就业单位对专业素质能力的要求。在休闲体育方面,虽然休闲体育拥有很大的潜力市场,但是限于专业办学模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这方面涉及较少,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体育旅游的相关专业,并没有结合休闲体育的需求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因此,应加强对此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设置,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对口人才,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2专业课程设置、社会实践与市场需求的对比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主要依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学科设置的,但是对于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基础理论知识、体育产业、休闲体育等方面课程设置所占比例不高,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查了解到社会需要大量的大众体育健身指导咨询、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赛事策划、休闲体育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育设置中应体现出对这些方面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使学生具备的能力更加专业性,并体现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可见社会实践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占比重较高。但现阶段专业社会实践现状是缺乏对社会实践的重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完整,缺少校内外社会实践的机会。由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起步较晚,拥有的社会实践资源较少,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很难找到非常对口的实习基地,这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效果较差。

4结束语

社会专业论文篇7

1.1实践管理

首先动员研究生和导师与专业相结合申报实践项目主题和实践单位,进行主题征集。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年级组建社会实践团队。本实践团队共8人,其中指导教师2人,化工研究生2人,化学研究生4人。实践团队按照申报主题及拟申请的项目等级,开展预研究工作,提交预研究报告及《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审批表》。学校从研究生参与度、实践天数、项目特色、专业结合情况、项目与导师课题相关性、项目策划及预研究情况、项目预期成果等七方面对实践项目进行立项评审。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按照实践预期目标精心指导研究生社会实践。同时,学校督导组对实践单位进行走访,及时了解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真实情况。实践结束后,学校从实践完成情况、成果应用价值、社会影响、实践成果学术价值、符合学术道德等五方面对实践成果进行评估。然后召开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展示交流会、优秀团队汇报交流会、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及个人表彰会,对社会实践进行表彰推广。总之,学校对从主题征集、立项评审、活动开展、成果评估到表彰推广整个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要求承担实践项目的学院高度重视,由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牵头,组织实施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选聘思想品德好、组织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加强社会实践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制定安全预案,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与参与者签订《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安全责任承诺书》。

1.2实践成果

政府部门调研和化工企业现场调查表明,竹埠港地区28家化工企业已全部签订了关停迁协议,其中26家已全面关停或迁出湘潭,2家将于年前迁至九华开发区。关停迁将显著提高节能减排效果,全年共减少用电约4000万度、用煤约30万t,减排废水约160万t、SO2等废气约70%,减排重金属镉约72kg、铅约1kg、铬约2kg。关停迁后,许多企业的化验室或生产现场还存放有部分化学试剂或原料,遗留有大量的化工废液及废渣,原材料、化学试剂的包装物、空试剂瓶,存在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尽管如此,在关停迁过程中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及环境污染事件和群众性事件,企业与政府精诚合作,较好地解决了所有相关人员的安置问题。实践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调查情况。实践结束后,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报告、DV展播、图片宣传等形式,宣传所取得的实践成果。

2与专业相结合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研究

2.1内容专业化

内容专业化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专业化能结合专业策划社会实践主题,建立较好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团队,加强社会实践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依靠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能让师生充分体验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的精彩。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变活动的简单组织为工作的专门研究,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2.2场所基地化

场所基地化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基地化能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能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出发建设校企合作、政校合作、地方共建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密切地方关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能将社会实践基地与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基地、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相结合,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2.3经费多元化

经费多元化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除学校的专项资助经费外,要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筹措经费,支持研究生社会实践。因此,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充分挖掘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组织策划能为地方建设做出贡献的服务项目,争取政府投资,为社会实践和地方经济建设助力。要充分发挥师生特长,根据师生专业优势找准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项目,解决因经费不足制约社会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2.4运行项目化

运行项目化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项目化能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服务,可以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民生问题出发,将产学研发展与调研成果相结合。能使实践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实践目的明确,实践形式丰富,实践经费充足。能满足服务研究生与实践单位的双重发展需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用和职能的有效途径。

2.5管理机制化

管理机制化是提升社会实践效果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进行和均衡发展提供保证。研究生院不仅对从主题征集、立项评审、活动开展、成果评估到表彰推广整个社会实践过程管理有明确的措施,而且对承担社会实践项目的各培养学院有具体的要求。使社会实践真正达到帮助广大研究生了解基层需求,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奋发成才的目的。

2.6成果社会化

成果社会化是发挥社会实践作用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能全面提升团队合作精神、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实践育人的作用。同时,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成果,能为地方政府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职能。

3结语

社会专业论文篇8

1.实践教学方法需要多元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一件动画作品的创作涉及很多方面,教师可根据动画制作的产业流程划分相对应的职业岗位,使学生直观、及时地了解动画项目创作和制作的相关信息,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与热爱。动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为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虽然有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区别,但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某种意义上,选修课比基础课的应用性更强。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另外,在强调基础课程的同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层教学,做到“术业有专攻”,以此推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2.紧跟动画企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学校应从根本上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首先,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壮大教师队伍。聘请名校中的名师做兼职教师,或者聘请动画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给学生上一些以技术为主的实践课程。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进修,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交流或与兄弟院校实训教学交流活动等。另外,还可以分批把专业实训教师派到知名的动画产业园区或者公司挂职锻炼,也可以将动漫产业的优秀人才录用为高职院校的正式员工。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交流,为下一步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积极鼓励教师承担与动画产业相关的横向课题,加快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适时性。

3.建立“工作室式”教学模式

根据动画专业特点,学生要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工作室式”教学模式以行业的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为目的,是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工作室不但能够掌握专业所需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实现高职院校与动画

企业的双赢校企合作是社会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建立优质人才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活动,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和选拔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学校送学生到企业培训基地参加实训,或者请企业动画专业制作人员来校。在合作过程中完成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校动画专业的就业率,同时为动画公司培养合格人才,有利于资源共享,实现高职院校与动画企业的双赢。

二、结语

推荐期刊
  • 社会
    刊号:31-1123/C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社会建设
    刊号:22-1410/C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大社会
    刊号:44-1717/D
    级别:省级期刊
  • 社会治理
    刊号:10-1285/D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