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财经论文8篇

时间:2023-03-29 09:20:52

财经论文

财经论文篇1

共产主义学说,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一样,也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以往的共产主义学说进行系统批判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最初,对私有财产只是从它的客体方面来考察,……(蒲鲁东)”,“或者,劳动的特殊方式,……傅立叶,而圣西门则相反……”最后,“共产主义是扬弃了的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起先它是作为普遍私有财产出现的”。可以看出,由对私有财产客体方面的考察,到开始对私有财产主体考察,最后再批判以“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为代表的从“私有财产普遍性来看私有财产关系”的共产主义学说。

1.1蒲鲁东式共产主义随着对私有财产自身矛盾运动的揭示,马克思首先批判蒲鲁东式的共产主义。“蒲鲁东式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的涵着内在逻辑批判的第一个处在前奏位置的对象”,蒲鲁东从劳动是财产的源泉出发,借用马克思《手稿》中的原话说,就是“劳动仍然被看作它(私有财产)的本质”。他主张劳动者个人所得制和工资的平等,他认为劳动的存在形式即工资和本身应被取消的资本是同一个东西:二者都是私有财产,劳动是工人的私有财产,而资本非工人的私有财产,这样,他虽然立足于劳动,但他只是站在劳动范畴之外去考察私有财产,即只是从客体方面来考察,因而难以把握资本的来自主体方面的异己性质。蒲鲁东试图通过“平等占有”反对旧时的占有方式,只是促使以前的极不平等转向相对平等罢了。马克思指出,这不是消灭私有财产,而是用普遍的私有财产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这说明蒲鲁东还处在“有产和无产”的对立,还没进入私有财产内部“资本和劳动”的矛盾运动中(或者讲只看到客体的物而没有注意到主体的人)。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蒲鲁东仍然以政治经济学的占有方式来表现实物世界的重新获得”,因而,他只是“在政治经济的异化范围内来克服政治经济的异化”。

1.2傅立叶主义和圣西门主义恩格斯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傅立叶和圣西门的共产主义就是“不成熟的理论”,也是马克思批判的另一个对象。傅立叶和圣西门分别把划一的因而是不自由的工业劳动和分割的因而是不自由的农业劳动理解为同人的本质相异化的根源。前者的重农主义和后者的重工主义各执一端。其实,工业和农业是劳动的两种特殊形式,只是两种“不自由劳动”的特殊方式而已,他们想通过改变劳动某些特殊的不自由方式,引起或者改变私有财产的变化。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劳动的特殊形式,而在于这种劳动本身是异化的劳动,或者说是人类的一般奴役形式。这两种空想社会主义,都是由“有产和无产”的对立进入到“资本和劳动”的内部矛盾,对私有财产的考察已经从客体的方面进入到主体活动的方面。但由于对劳动的片面理解,难以把握私有财产的内部矛盾,也就不会提出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所以他们主张在不完全消灭私有制的前提下只要改变了劳动的组织方式,就可以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非人”状况,达到社会平等和幸福的目的。因此他们也就没有达到科学共产主义通过扬弃异化劳动重新占有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高度。

1.3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马克思继续依据他所揭示的私有财产矛盾运动这一经验基础,得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科学论断,正如《手稿》中所讲的“共产主义是扬弃了的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一样。基于此,马克思认为,所有的共产主义都试图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财产关系,都主张扬弃私有财产。但不是所有的共产主义都正确理解如何扬弃,如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由于均不理解私有财产内部资本和劳动矛盾运动,因此也就难以形成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

(1)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起先它(共产主义)是作为普遍的私有财产出现的,(粗陋)共产主义不过是这种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马克思从四个方面对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批判分析。第一,粗陋共产主义的本质。首先,人对物的关系。在粗陋的共产主义视野中,对物的直接占有是生活和存在的唯一动力与目的,“意味着人的自我丧失”,因此,它注意到只有财富的这种物的形式,一切不能以物的形式直接占有的东西都是理应被消灭的,例如人的才能,而没有看到这种物的背后的主体的人。第二,人对人的关系。在人对人关系的理解上,具体表现为“用公妻制来反对婚姻”,婚姻体现的就是人对人的关系,如《手稿》中所论述的“公妻制”,从根本上看,它只是把妇女变成私人拥有的公共财产,而“婚姻”本质仅仅是一种排他、独占的私有财产形式。用公妻制来反对婚姻并没有改变把妇女(人)当作私有财产(物)的事实(马克思认为: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在男人对女人的关系上),这样,粗陋的共产主义并没有真正消灭私有财产,相反却要求每一个人都占有私有财产,最终将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它终究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没有理解人的本质,其作为共产主义依旧受到私有财产的束缚与感染。”第三,粗陋共产主义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粗陋的共产主义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是对富有财产的忌妒心和平均主义欲望。“忌妒心”是指穷人对富人而言,由于穷人往往是社会的大部分,这样也就具有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势必构成对较富财产的平均主义欲望,平均的目的还是占有财产。“占有欲”则是希望什么都是自己的。“忌妒心”和“占有欲”并没有超过私有财产范畴,“忌妒心”表现为穷人的心理,“占有欲”则表现为富人的心理。第四,粗陋共产主义的命运。“对整个文化和文明世界的抽象的否定,向贫穷的、没有需求的人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恰恰证明私有财产的这种扬弃绝不是真正的占有。”粗陋的共产主义还是想扬弃私有财产的,但这种扬弃并不是真正的占有,这样的共产主义理论是难以在实践中得以证明和运用的,注定是失败的。“粗陋共产主义是向简陋的原始生活的倒退,最终只能走向普遍的贫穷。”

(2)批判政治的共产主义。粗陋的共产主义本质上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完成,所以可以讲它是“经济共产主义”。政治性质的共产主义可以称为“政治共产主义”,这种共产主义又有两种具体的形式,“是民主的或专制的;是废除国家的”。这即是:其一,它与特定的政权组织形式相关联,是民主形式或者是专制形式的;其二,它否定任何形式的政权形式,是无政府主义的。依据马克思所揭示的共产主义的经验基础,私有财产具有消极和积极双重本质。消极本质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积极的本质就是人的对象化。正是这种性质才构成了资本和劳动的辩证运动。这就能依此分析出政治性质共产主义的局限性:它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真正积极的本质,没有看到私有财产对人的积极作用,看不到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物质财富的客观要求,忽视人的本性需要的物质基础,没有认识到自我异化扬弃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这种共产主义并没有看到私有财产所具有的积极本质,仅仅把私有财产看做社会异化现实的根源,对其采取敌对排斥的态度,这就导致它最终没能成为扬弃私有财产、扬弃异化的科学指导思想。从以上分析来看,粗陋的共产主义根本没有从“无产和有产”的对立进入到私有财产内部“资本和劳动”的辩证矛盾中;政治的共产主义只认识到私有财产的消极本质人的异化,却没有看到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人的对象化。真正的共产主义必须要从私有财产自身的内部矛盾出发,既要看到其消极的本质,又看到其积极本质。

2马克思正面阐述其共产主义学说

在马克思看来,不论是粗陋的共产主义还是“具有政治性质的、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虽然都意识到自己的理论旨趣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但由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不了解资本和劳动的矛盾发展,因而也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与此对应,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这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共产主义最集中、最深刻、最经典的阐述,虽然哲学意味很浓,但却是从私有财产这一最现实的经济基础讲起的,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包括六个方面的内涵。

(1)依据马克思所揭示的共产主义经验基础分析,私有财产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它却是人本质的异化,是与人相对立的东西。真正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的核心命题的提出,直接揭示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2)在私有制条件下,私有财产虽然是由人生产出来的,但它并不是为了人而生产的,生产是为了获得财富,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值。人不是作为生产的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当马克思揭示出私有财产内部矛盾时,特别指出,不仅要看到客体的物的层面,更要看到,物从本质讲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要通过扬弃私有财产占有人的主体本质。按照马克思提出的理论,积极扬弃私有财产之后,人不是单纯地占有私人财富,重要的是物要体现出“为了人”的目的,这样的占有就是占有人的本质,这样的占有才是真正的占有。马克思把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后实现的共产主义总结为“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3)“被积极扬弃的私有财产”就不再是私有财产,而是共产主义条件下的对象化生产了。“所谓积极扬弃,就是承认和理解在私有财产的异化形式中包含积极本质和积极成果,抽象否定是错误的。”就是说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也是要物质生产的,“是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但这个物是为了人而存在的,人才是最高的价值,是“合乎人性”的物;同时物又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连接人与人关系的纽带,体现出“社会性”。

(4)私有财产有双重本质:积极本质=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为人的存在提供物质基础;消极本质=人的自我异化。这样理解时,自然是人的对象化存在,人是自然界有机组成部分,就有一个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的过程,自然和人是有机统一的,不存在像以前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对立,“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由于这样理解自然和人的统一关系,人和自然的矛盾就得到了解决。再加上马克思对物质产品“四种存在论”(我的对象性的存在、我为这个别人而存在、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这个别人为我而存在)的理解,其实指出物成为人与人联系的纽带,也就解决了人和人在社会中的矛盾。最后,马克思总结出“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定、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斗争的真正解决”。

(5)实现共产主义所设想的上述内容,有其充分的实际根据。马克思认为它就在资本主义的大生产之中,虽说它还完全处于异化的状态里。人的本质在对象化活动中得以实现和发展,这种对象化活动和对象,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它的主要成就是资本主义“工业”和“自然科学”。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成所需要的全部材料就存在于私有财产之中,即异化了的工业和科学中,经过对它们的扬弃而去重新占有人的本质,从而实现人的复归。

(6)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并不是世界史的最终目的,而是人类以后不断发展的基础,共产主义在其未来的长期发展中将经历不同的成熟阶段。马克思指出,“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阶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这样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形式”。在涉及人类历史发展最终结局和目的“历史之谜”的解答上,马克思展示了对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的高度自信,认为它不仅“提供了解决私有制矛盾的根本出路”,事实上是对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3“私有财产”到“共产主义”的实质

财经论文篇2

(一)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各种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了主流发展趋势。合同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合同的签订,并且在合同签订的同时实现金钱支付,使整个交易过程更加及时、方便、快捷。但是,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并没有实现一系列的网上办公、电子支付,大大延长了财务预测、计划、决定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因此,要对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为提高企业效率打下扎实基础。

(二)现有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陈旧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内容不再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展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善和创新。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效益增长主要依靠有形资产,增长的幅度较小,为企业创下的效益也仅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内容在有形资产方面比较详细,在无形资产方面基本不提。但是,如今的企业发展不仅仅要依靠有形资产,而且更需要各种无形资产的帮助。因此,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内容过于陈旧,不再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了。

二、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财务管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全球经济发展情况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创新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下文就对影响财务管理的因素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建议。

(一)在财务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活动致力于取得短期效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向企业长远发展靠拢,为获得企业长远社会和经济效益而努力奋斗。在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竞争与合作、知识与管理”的工作概念。“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财务管理人才的价值,为企业培养出一批精英财务人员。在工资发放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平均分配,不受资历和年龄的限制。“竞争与合作”就是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及时规避风险的同时,把握来之不易的商机和科学利用财务杠杆,促使企业在不断竞争中发展。另外,企业可以利用企业的核心资源与其他企业互相合作,争取双赢,双方获益。

(二)在财务管理内容上进行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要将财务管理内容从有形资产管理转变到无形资产管理上,迎合当今时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社会,主要是以专用技术、专利权、商标和信息等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另外,在财务管理上也要重视人力资产这一方面,人力资产既是有形资产,也是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柱。因此,在知识经济改变生产方式的前提下,要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创新,将发展重点转化到无形资产上,不断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三)在财务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下,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快、全、准的信息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许多决策活动也是在瞬间完成,这就需要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在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上,企业可以通过调节财务机构设置,使其具有高速、灵敏、便捷等特点,方便财务管理工作。另外,可以通过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科学知识和综合财务素养,为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做出贡献,造福于企业。

三、结束语

财经论文篇3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络财务;财务管理;创新

互联网(Internet)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这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创新发挥了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自身能否快速跟进新技术、适应网络经济的挑战。笔者认为在网络经济下,传统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弊端,企业只有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先,在网络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

一、网络经济下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

网络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这种特殊的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交易结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以防避企业管理出现的新风险

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这一点传统财务管理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网络经济下参与商业交易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

此外,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下的主要交易手段,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必须一体化,电子单据、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非法攻击的点增多。而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电子商务中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数字签名的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的风险是难以防范和规避的。

(二)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要求

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定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络经济下,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此外,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在网络经济下,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因为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致使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所以,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运营的需要。

(三)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但是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能相互连接,因而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人员只能在特定环境下办公,因为它是基于内部网的系统,离开内部网将无法办公。而网络经济下,要求财务人员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办公(即移动办公),这样财务软件必须是基于互联网的系统,而只有实现从企业内部网到互联网的转变,才能实现真正的网上办公。由此可见,在网络经济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必须及时研究财务管理创新,构造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网络化。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管理目标、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将占主导地位。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客观需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向高层次演变。原来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者,必须转向以“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的在网络经济下的有机结合。

(二)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互联网环境下,任何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必须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财务管理模式只有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才能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高速度运营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在互联网上通过Web页登录,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财务工作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模式,相应地必须改变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传统的固定办公室要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财务工作方式实现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办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将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工作方式创新的根本目的。(四)财务管理软件的创新过去国内各财务软件功能独立,数据不能共享,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管理中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正确传递,保证了财务部门和供应链的相关部门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开发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网络财务系统。

三、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构想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网络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在此笔者提几点实现创新的构想:

(一)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核心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次,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搞清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最后,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使企业保持持续的利润增长。可以说,转变企业理财观念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创新的根本保证,不可不予以高度重视。

(二)加强网络技术培训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创新的成功与否。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首先财务人员已具有坚实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如果再学习一些现代网络技术,将经济、财会、网络有机地结合,则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网络化、数字化,就能够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通过技术培训可使财务人员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为此,要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资风险。事实表明,对财务人员加强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教育,有利于在网络经济下实现财务管理创新。

(三)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

网络经济的发展将使财务管理目标转向知识最大化,但目前知识资本的理论尚未成熟,必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知识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对知识资本的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理财的重大创新。对此,首先应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其市场化形式,探讨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其次,要研究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确定知识资本价值,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和估价方法。第三,要对知识资本运作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第四,研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它是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总之,知识资本是网络经济下一种新的资本形态,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也是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四)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贸易服务方式,它以数字化介质替代了传统的纸介质,将打破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运作的格局,实现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资金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将工作重心放在价值链分析上。首先,企业要从行业价值链(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销售商)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判断企业是否有必要沿价值链向前或向后延伸,以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其次,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定单—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分析,以判断如何降低成本,优化企业流程。第三,从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入手,通过与竞争对手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和自己的成本态势,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随着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企业内部作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往往成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在企业外部,由于“媒体空间”的扩大,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商业交易的无地域化和无纸化,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大,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总之,由于网络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爆炸性等特点,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势在必行。该模型应该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并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敏感性指标,(如保本点、收人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予以反映。这样,将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就能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六)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使桌面管理转化成非桌面化的网络方式有了技术保证,也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开发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至少应包括会计核算的集中化、财务控制的集中化、财务决策的集中化三部分。采用集中式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可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作出决策。

(七)创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的网络经济,其经济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进行,如:在线订货、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在线证券投资、在线外汇买卖等。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都是动态的,更具有不可捉摸性;同时,市场需求信息的公开化,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格局。谁能占领信息的制高点,谁就将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提供多样化的各类信息,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信息等,实现信息理财。

(八)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以法制手段来强化网络安全。这主要涉及网络规划与建设的法律、网络管理与经营的法律、网络安全的法律、电子资金划转的法律认证等法律问题。其次,从管理上维护系统的安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以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第三,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在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之间要加一道防火墙,防止黑客或计算机病毒的袭击,保护企业内部网中的敏感数据。另外,将数字签名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的身份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假冒身份,从而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为实现财务管理创新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薛慧丽、张新武。电子商务呼唤网络财务[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2]马红红、任存梅。浅谈网络财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3)。

财经论文篇4

(一)会计计量

企业的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成本、所有者权益等,如今各个企业都面对着如何计量其经济收益的问题,而在会计计量工作中,一旦出现错误,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计量时要按照其计量的质量标准来进行,首先计量人员要使会计计量所提示的数量关系与被提示的物品或事项的内在数量关系保持一致,其次就是要保证在给定条件相同时,不同的会计人员对统一客体的计量应得出相同的结果,最后,会计人员在计量时,计量方法要保证前后一致,以免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产生误解。因此,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只有保证了会计计量的准确无误,才能够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

(二)成本控制

企业在日常生产中,为了使其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都会对企业的相应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而成本的核算以及控制成本都是需要财务会计来完成的,成本控制出现失误,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收入,因此,在财务会计进行成本控制中,要对公司的运作流程进行深入的了解,使相关的数字报表可观而准确,无论是任何企业的成本控制,无非是对料、工、费的控制,而如今竞争市场也来也激烈,大多数企业也意识到了控制成本的重要性,而会计的职能就是核算、统计和监督,这就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把好成本控制的质量关,准确的核算企业生产中各项所需的费用,将成本控制在最低,通过会计职能的实现来使企业成本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财务管理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运作过程中,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人员选择时,要选择技术知识强、自身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这就使得其在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凭借自身的素养以及相关的技术方面知识,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达到最优化,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科学合理进行会计分析

所谓的会计分析就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核算的成本、资金、利润、损益等一些会计信息,应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考核和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进行会计分析,可以客观的了解到某一时间段内该企业的经营情况,在进行会计分析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实际的数字与计划的数字进行对比,从而了解到计划工作完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本期的数字与上期的数字相比,来分析本期企业经营的好坏,找出与上期的差距,这样就能了解到某一时期内该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剖析,这样就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促进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在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中,财务会计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来核算该企业具体的经济运营情况,通过相应的措施使该企业尽量降低其劳动消耗,以此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职能就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功能,然而由于我国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这就严重的影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要想企业的经济稳定发展,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也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就要求相关企业加强法律建设工作,明确会计人员在监督时的职责和权限,将会计工作的具体责任下发到每个人身上,如果在会计监督中相关人员出现违规、违法现象企业管理部门要给予严厉的惩处,加大会计监督的法律力度,同时,国家的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连带人也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加大其财经法规的宣传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遵纪守法氛围。在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时,可以建立公共会计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的数据来进行监督,这就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开展监督工作时,由于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的不真实性,在会计监督工作中,要明确会计责任的主体为企业的负责人,作为企业的负责人,要对企业的会计工负责,这就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加强企业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这就给会计人员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行各业中,人都是一切工作的载体,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亦是如此,在会计人员的选拔中,企业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关,要选择专业知识过关,有专业证书的人员进行财务会计的工作,而在进入财务管理工作中时,也要对其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也要定期的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能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违规、违法的现象发生,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也十分迅速,这就使会计人员的相关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也要对其定期的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使其面对如此繁重、复杂的工作能一直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及思想上的教育,可以使会计人员熟练的掌握会计知识、及时了解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能保持严谨、积极的工作态度,利用相关知识有效的解决问题,从而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结束语

财经论文篇5

尽管法务会计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但西方等国家却已经在此领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美国的安然破产案审理过程中,每一方当事人都私下聘请了相关的法务会计作为团队一员,协助律师制定诉讼方案。由于在此案、审判过程中有专业的法务会计人员的介入,使得有关安然是否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是否存在舞弊行为的争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这也最终迫使安然(Enron)公司承认做了假账,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其虚报的数字让人瞠目结舌。以此为鉴,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开始聘请公司的法务会计为其公司日常运作进行内部控制完善水平进行评估,以期尽早帮助公司查出舞弊行为,避免公司损失的扩大。随着全球经济低糜,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许多公众公司经营出现危机,从而导致大量的财务舞弊案的出现。许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甚至是投资者都要借助法务会计的专业知识来避免损害的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法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法务会计一方面可以在公司遭遇诉讼案件时为其辩护,保障其合法权益,即通过会计审计手段,同时运用诉讼技巧设计出最有效的诉讼法案。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而尽快结束司法程序。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投资者查找公司可能进行虚假陈述的相关证据资料,也可以在投资者进行诉讼时,协助其代表律师对投资者因公司虚假陈述而遭受的实际损失进行计算,提供最佳的诉讼方案建议从而使投资者能够获得最多的赔偿。法务会计还可以协助法官进行案件的审理工作,例如,在某些金融类诉讼案件中,许多涉及金融、会计、审计方面的内容都使得法官无能为力,急需法务会计人员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法官提供帮助进行审判活动。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法务会计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未来在各国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各国对其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将大幅度的增加。

(一)法务会计在一定程度制约会计假账的存在

顺应国际潮流,在我国尽快建立完善法务会计的配套制度应属当务之急。在会计领域,从事会计职业必须学会做假账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这也使得其逐渐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会计假账同时也会产生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因其涉及到财务、税收、金融等众多国计民生领域,这一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制约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甚至会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日趋严重的会计假账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将会进一步导致资本市场动荡,进而引发商业贿赂,最终表现为腐败蔓延。而法务会计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一悲剧的发生。其中的一条基础路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法务会计人才输送到社会,而这一使命无可争议地落在了财经院校的肩上。尤其是应用型财经院校更是义不容辞,应突破传统法学会计单独作战的格局,开设法务会计专业,对会计假账治理与财务、税收、金融、财政风险防范有所作为。

(二)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定位适应了会计法治需要

高校教育的现状是会计学、法学分别被授予完全不相干的学位,其学习的专业课内容也大相径庭。而在实务中,会计师与律师的业务之间几乎没有交集,能够合作的案件也极少,都是各自为战,其效果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培养出来的法律、会计人才由于没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根本不具备实务中所要求的既懂法律又知晓会计专业技能的能力,因此根本无法满足会计法治的需要。会计法治所追求的客观独立、防范假账、控制风险的会计契约效果无从实现。而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则有助于实现舞弊防范、加强内部控制从而加强公司企业财产的保护。我国公司企业经常利用会计做假账从而滥用公司资产达到其违法的目的掩饰其违法行为。这也是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借助法务会计的专业技能进行公司行为的监督和防范。为此,应用型财经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学生的就业前景,在借鉴和整合会计、法学专业各自的办学经验的同时,融合出法务会计的学科建设精华,将法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定位为以会计假账防范、企业财务税收风险防控为主要内容,以处理解决金融经济案件为最终目的的特色复合型会计法律人才培养,减少甚至消除会计假账,实现会计法治使命。

(三)法务会计人才就业市场广阔

一直以来,司法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证被誉为天下第一第二考,各大高校法学专业就业率极低,甚至教育部已经不再审批新建本科法学专业,虽然会计专业就业相较于法学要好,但如未取得注册会计师证在社会找工作也并非易事。一方面是毕业的法学会计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是企业、金融机构和部分事业、行政单位急需既通识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处理法律风险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这种对防范会计与法律风险的岗位需求就更加紧迫。不仅仅是上述部门,就连专业分工较强的会计师实务所、律师实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也慢慢发现其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已经不是单一实务所可以完成的,需要跨行业跨事务所合作解决,而仅仅是简单的1+1合作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急需通晓会计、法律等多门专业知识的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对实务中所涉及的会计法律和税务的综合性难题进行处理和解决。而这类问题是靠单一专业人才所解决不了的。放眼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其比较重要的业务之一就是法务会计业务。例如近几年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就增加了一倍的法务会计人员。再看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其绝大部分业务是对公司财务进行审计、验资,这类传统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而对于司法会计鉴定、税务筹划等竞争力较大的鉴定咨询业务的涉猎却比较少,更别说是法务会计业务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局势,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经营范围必须进行拓展,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而能够处理这些新增业务的人才主要来源于需求法务会计,因为其具有会计和管理咨询专业优势,且能够解决法律问题,因此未来在我国法务会计也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较优选择,其就业前景尤其乐观。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法务会计的未来就业前景比较乐观。而近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原高职高专学校由于层次较低、竞争力较弱因此更加注重结合本校以前的学科优势和学科品牌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类学校中的应用型财经院校更是以其品牌的会计专业而闻名,如何充分地整合利用这类院校的会计专业优势,将人才培养定位于重点面向公司、各种事务所培养能够从事会计假账的防范,有能力就涉及税收、财务、会计、金融类案件风险防控问题的处理的综合性会计法学人才。另外从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在高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培养具有法律、审计、财税、会计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构想,正符合教育部最新人才培养的精神,即未来将有600多所新转型的本科院校要立足社会需求进行职业教育,换句话说就是按照实际工作中某一职业的需要来培养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既使得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得以变革,又形成了与国内研究型高校法学教育的平行与补充的关系,有利于优化法学教育布局,提升法学教育水平。因此,应用型财经类院校开设具备法律、会计等跨学科综合知识的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综合性人才将填补国内空白,同时也将拓宽就业市场,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现在法律专业就业难的危机,同时提高毕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最终解决高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实现教育公平。

二、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

(一)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总体构想

要想真正建立起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机制,创建法务会计专业,国内的高校就必须科学地设置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在科学设置法务会计复合型法学人才的课程体系时,应当避免简单地将法学、会计学课程1+1叠加,这样的效果只能是1+1<2。应当以法学、会计学和审计学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为基本构架,将法学实务理论与会计学实践知识相融合,在教育部规定的硬性课程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压缩一般性通识课程的学时数,再将节省出来的课时设置法学与会计学交叉的特色课程,来实现交叉学科间知识的融汇贯通。因而,除了设置法学基本理论与实务的专业基础课以外,还应开设注册会计师、中级财务会计学、法务会计概论、法务会计实务、公司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会计欺诈调查、金融法和金融犯罪调查、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等具有实践性的专业特色课程,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证明理论基础,使法学与会计学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也使得培养出来的“法学+会计学”复合型法学人才具有区别于传统法学专业方向的特质,能够更好地胜任法务会计方向的需求。

(二)法务会计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1.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务会计资格考试及其认证体系

最高人民检察院曾明确指要求在各级检察院不包括区级检察院应尽快设置法务会计岗位,以适应新时期人民检察工作的要求。人民检察院也曾招收司法会计人员,这类人员需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但这种考试不同于注册舞弊查核师,缺乏对法务会计需要掌握的专门知识进行考察。如前文所述,社会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要仅靠司法机关的人员无法得到满足,而且其特殊的公职人员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其独立性。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在全国进行专门的法务会计资格考试(如美国的注册舞弊核查师),以保证法务会计人员具备相当的综合性技能。其考试科目有待于学者及实务工作者针对法务会计所处理的业务领域和内容进行确定,而笔者只是抛砖引玉设想其考试科目大致应当包括以下几大板块:即财务会计学板块、审计学板块、民商法学板块、三大诉讼法学板块、犯罪心理学板块等。而法务会计人员不应当隶属于司法机关,即不应当具有公职,主要防止其缺乏独立性,当然其考试和资格认定也不应当隶属于司法机关,这样法务会计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才会时刻以客户的利益为先,在法律和会计准则制约下服务客户。另外,由于我国的法务会计起步较晚,缺乏基本的实务经验,国内的法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与国外法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引进其先进的理念和实务中积累的法务会计从业经验,共同拓展法务会计业务。同时,我国的立法应当明确法务会计执业的法律责任,对法务会计人员从事有关证据收集、以专家证人身份出庭作证等程序要进行法律规制,并制定法务会计人员的从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应制定相应的部门法规定法务会计人员违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可引入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

由于法务会计人才要求较高的实务操作能力,因此传统的跨学科理论教育无法解决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诊所式教育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接触实践项目的同时更好地运用书本知识,并能切身体验这种来自社会实践中的真实项目中需要的法务会计技能,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加入诊所式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效果要求。

(1)法务会计的诊所型课程设置方向。在设置法务会计的课程前我们应首先明确法务会计人才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法务会计专业诞生于市场需求,因此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属于职业教育而非学历教育,即不能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否则还会延续传统法学专业“滞销”的情况。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有必要将诊所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应作为必修课进行设置。另外,如在法务会计专业开设诊所实践课,则需变更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作业、试卷及答案的形式与内容,探索新的标准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建议可结合学生的自我评议及相互评议的结果,综合考虑客户的评价,再加上教师的最终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财经论文篇6

师范院校人文类专业建设师范院校实行国家分配制度,职业性质清楚,培养目标明确,它们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小学文科教师,有的重点师范院校的人文学科列入国家文科基地,以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文学科人才为目的。在人文学科的具体发展策略上,既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又特别强调与师范性相关联的人文技能和教育技能的训练。(四)财经类院校人文类专业建设财经类院校属于专业性大学。我们对全国30所财经类院校进行了调查,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人文学科群建设,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按二级学科设置学院开设相应专业,如湖南商学院设置了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和设计艺术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等2个本科专业,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设有广告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重庆工商大学设置设计艺术学院和影视动画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摄影、动画七个专业及方向;影视动画学院开设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二是按两个或三个二级学科设置一个综合性的学院开设专业。如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开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学四个本科专业和展示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数字技术、数字娱乐、数字管理等七个本科专业方向,专业涉及新闻传播和艺术设计两个二级学科。山东财政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开设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美术学(艺术品投资与鉴定方向)等4个本科专业。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哲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专业,专业涉及汉语言学、哲学、新闻传播和管理学四个二级学科。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现有广告学、新闻学和艺术设计三个本科专业等。

制约财经类院校人文类专业建设的因素

(一)生源结构的制约人文类专业的生源与财经类专业相比,困难很多。财经专业门庭若市,而人文类专业门可罗雀。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学院已在省内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如社会对学会计、金融等专业的学生非常青睐,考生报考会计、金融等优势专业的较多,报考录取竞争非常激烈。而像新闻等专业报考学生较少,往往要通过调剂解决,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受影响。从长远看,人文学科相关专业的生源问题不容乐观。(二)师资队伍的制约由于历史的原因,财经类院校的师资队伍在经济、管理等学科上具有优势,而人文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过去大多数财经类院校对人文类学科都不很重视,有的是新建的,师资缺口很大,尽管有的高校加大了自己培养和校外引进的工作力度,但师资与财经学科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课堂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专业发展必然受到制约。(三)学生就业的制约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财经类院校人文学科学生相对其他学科更难就业。如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社会的需求较低,学生就业的定位模糊。在每年的学生就业择业期间,热门专业学生可能在工作岗位上多中选优,而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则是非常苦恼,甚至更加抱怨自己四年来所学的专业。

财经论文篇7

中国人求财富,向来如此,且向来不讳言。春节拜年,首要说的就是“恭喜发财!”旧时交往中,如果彼此不是问“您在那里高就”,一定是问“先生在什么地方发财?”时至今日,“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副对子,总是和“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并驾齐驱的。所以,不管在什么社会体制下生活的中国人,都自动会想到这样存在我们语言定势中的对财富的向往,都自动会表达这样的向往而不会有丝毫不好意思。

财富之为物质形态,还只是人们心向往之的对象。而人们心向往之形成了可以涵盖一个社会不同阶层,跨越同种文化人们生活地域的共同文化符号,这就已趋近于“形而上”了。再进一步,对使用、改造、更新这样的共同文化符号不但毫不讳言,且孜孜不倦,津津乐道,那就为说明与探讨中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的某种文化“底蕴”,提供了社会心理的基础,毕竟使用、改造和更新财富符号,不但在“形而下”的意义上,而且在“形而上”的意义上,成为中国改革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一部分,我暂且称它为“身份经济与身份成本”的过程。

身份作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辨别的最初也是最有力的符号诠释,在任何人的社会都必不可少。在中国,身份长期以来始终是和政治好恶联系在一起:工人是领导阶级,一时,工作服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农民具有深厚朴素的感情,对襟褂子也曾上过台面;当过“全国人民的榜样”,当时,有多少人为了一身“四个兜儿”的军装四处奔波呢?在经济改革成为一切事情向所谓“好”的方向“转变”的象征的今天,一切身份自然也就和经济、财富、代表财富的金钱及其一切衍生产品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其中,财富符号就显得尤为重要。买什么东西,利用它的什么特性,在追求财富乃至追求财富符号的过程中,退居其次。买香烟,吸香烟,谁都知道其中的弊大于利,甚至很多人也知道在健康层面上,这样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吸烟,特别是吸某种牌子的香烟,代表了和“财富”有关的价值,所以有某种时刻要贿赂某人,必须起码附带赠送相应品牌的香烟的社会现象存在;明明城市当中的街道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轿车,开轿车不但费时,而且费钱,并且还要担心被偷被破坏,但“财富”的符号不但包涵而且主要通过是否拥有轿车乃至是否拥有什么品牌的轿车来表现,所以,整个汽车行业,希望通过汽车行业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政府加上渴求“财富”符号的“身份消费者”的集团,就要不断制造和更新这样的符号,使其成为整个社会认可的“身份”;现在的“房地产热”中,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果真需要利用200平米居住空间给他提供的物理生物心理上的好处,对其价格令人越来越瞠目的“豪宅”趋之若鹜呢?

推而广之,在自有传统基础上,在政治经济精英的努力号召之下,现代中国社会中,几乎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在不断地努力使自己成为“财富符号”,印证由此被人所推崇的身份:大吃大喝是“富有”的象征自不待言;一时间,上海知识分子创造出来“知本家”的说法,又何尝不是在把知识通过诠释变成“资本”,变成可以制造财富,因此可以制造令人们尊重的“身份”呢?富有的贪官们未尝不考虑自己的政治生命,未尝不考虑老大一把子年纪,能否禁得起夜夜狂欢的负担,但一旦拥有年轻漂亮的女性,哪怕仅只是形式上的拥有成为和“财富”,“财富符号”和它们构成的“身份”标志的时侯,有那个贪官肯善罢甘休呢?文化教育自然也未能幸免。一纸文凭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令人不惧法律的惩罚,不断造假,不惜重金贿赂,难道不是因为人们对文凭与财富乃至财富的符号的期待使然吗?

因为制造、改变、更新财富符号以适应新的社会认可的需求成为如此广泛的社会运动,所以,这样的活动形成了社会经济本身,也为这个社会制造了许多额外的“成本”。说求“财富”符号成为经济活动,这不难理解。看看“房市”、“车潮”、“金银首饰热”,就可以明了其中的“不可抗力”了。但这样的经济活动会制造社会成本,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这样的社会成本会成为社会不堪承受的,这一点国人却并不体会,也不愿体会。

且不说追求富人人手一车,会给中国的有限能源造成何种压力,给环境带来何种破坏;也不必深究文凭泛滥,已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诚信危机与压力;只是看看为了装饰自己“繁荣”身份,中国金融界投入了多少再难回收的资金,就足以令人不寒而栗:明明北京上海广州的空房率已不但超过国际警戒线,而且事实上也超过的银行贷款的最终底线,明明这样制造的潜在坏账已经足以摧毁现存中国整个银行体系,但这个号称实行“市场经济”,要利用“看不见的手”来制衡“看得见的权力”的改革国度却迄今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勇气,去制止,哪怕是去降低如是现实危机的压力。这其中理由很简单:房地产商要的是“财富”,炒作“房地产”的买家要的是吹起来的房地产背后的巨大“财富符号”和这种符号代表的“身份”,而政府要的是大众消费繁荣的表象,换句话说:政府要的是“群体财富符号”和其中蕴涵的“集体繁荣”的身份,也保有自己的执政合法性资源。为保持这样的符号与身份不致破灭,不致失去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效力,再多的“身份成本”也顾不得了。

财经论文篇8

紧随北京、上海,作为改革前沿和经济发达省份的广东也在2004年以“财富”立台,打造综合性的财经频道。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传媒经济体制改革,第一财经和宁夏卫视在2010年进行了合作,利用第一财经的资源优势,宁夏卫视被打造为以“财经”为特色的西部频道,不论是在体制上还是在内容上,这项合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股市天天向上》、《千股千询》、《今日股市》、《首席策略师》、《财判》都在当年亮相。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频道在西部落户,我国基本构架起了由北到南、从东到西,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财经信息传播体系。这种体系确立的标志是以综合大众化的财经栏目为特征的,它试图最大化观众群体,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及我国还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和不规范的经济体市场行为,电视财经栏目为了满足已具备了一定经济常识的老百姓需要,开始向分类专业化的趋势发展。

由综合大众化到分类专业化

财经栏目的分类专业化是我国电视财经栏目在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一种特色。所谓分类,有全国范围内财经栏目分类和综合大众化的财经频道中的栏目分类两种分法。从全国范围来看,可以区分出几种财经栏目的类别。例如:证券类,中央电视台《证券时间》、浙江电视台《今日证券》、宁夏电视台《证券之夜》、广西卫视《早间证券》等;收藏投资类,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浙江电视台《宝藏》、湖南电视台《艺术玩家》、天津电视台《艺品藏拍》等。在综合大众化的财经频道分类中,以第一财经频道为例,就分为:资讯类,如《环球第一财经》;访谈类,如《头脑风暴》、《波士堂》;专题类,如《公司时间》、《第一地产》。所谓专业化,是在分类基础上形成的专业化。财经信息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是由它的广泛需求决定的,专业化代表精确度、权威性,代表栏目的品质和水平。因此,财经栏目的专业化是必然的趋势。近几年来的突出特点是,以栏目参与者的专业化为鲜明特色的专业化发展模式。财经栏目的参与者基本上由主持人和客座嘉宾组成。当前我国财经栏目主持人队伍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原先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了相当的经济学理论,从简单播报转向专业评论。例如,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陈伟鸿,从娱乐栏目主持人逐步上升为部级财经栏目的主持人,具备了和世界级的经济学家、政界商界领袖对话的能力。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对财经栏目的驾驭游刃有余,比如国内著名的财经栏目记者兼主持人芮成钢,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国际财经资讯的报道和评述领域。鉴于中央电视台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电视台这样具有无可比拟的平台优势、资讯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的财经频道及其栏目,众多的省级地方卫视的财经栏目的发展就需要合理布局和理性思考。除了宁夏卫视和第一财经这样通过合作方式,整体移植财经概念和内容的发展模式外,地方卫视的法宝就是栏目的专业化水准。例如,内蒙古卫视的《财富非常道》,“一位财经专业出身而观点和理念更加专业的女主持人李南,与两位嘉宾一起,用他们全新的投资理念,用他们对财经世界的深刻理解,用他们启迪性的思维和睿智的语言为观众烹调了一道别具风味的财经大餐”[2]。第一财经《头脑风暴》的主持人袁岳是哈佛大学MPA、社会学博士、零点研究资讯集团董事长,他的多重身份对于《头脑风暴》的栏目质量和传播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广东卫视的《财经郎眼》则是代表了另一种专业化运作模式,即客座嘉宾的专业化水准。它借助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力量来参与当前财经栏目竞争。郎咸平用他一贯犀利的评述风格,解读事实真相,抨击经济领域的不正常现象,极大提升了栏目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尽管近年来争议不断,但它在受众中依旧保持了极高的关注度。正是省级卫视专业化水准的提高,使我国财经信息的传播构成了纵向和横向的传播格局。中央电视台立足国家宏观视野,北京、上海、广州电视台也依靠各自的区位优势打造立足区域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多层次传播模式,而其他省级卫视有的和这些卫视进行联合开发财经信息资源,有的也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栏目的专业化打造各具特色的财经栏目。因此,目前来看我国的财经栏目的制作和传播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双重特性,而专业化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各栏目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财经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