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口语训练论文8篇

时间:2023-04-08 11:32:14

口语训练论文

口语训练论文篇1

一、优化氛围,提高口语交际的规范性现代交通的发展,使人们的交际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但方言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际。因而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是现代交际的“通行证”。然而,我们历来重课内使用普通话,轻课外使用普通话,重书面语言规范化,轻口头语言规范化,这显然不利于形成学生口语交际的规范性。当前,亟待引导学生把普通话由课堂用语转变为生活用语,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优化语言环境,我们的策略是,内部优化———辐射家庭———带动社会。通过抓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的日常会话,优化校园内部的语言环境;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家访、舆论宣传等途径,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和言语层次,优化学生家庭的语言环境;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的辐射作用,优化全社会的语言环境。其中,内部优化是重点。我们运用教师示范、岗哨监控、活动锤炼、评分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把普通话当作日常交际语言,从而逐步形成“讲普通话文明进步,讲方言愚昧落后”的舆论导向。

二、循序渐进,训练口语交际的敏捷性口语是通过语音来表情达意的,它不具备书面语言反复修改、仔细斟酌的从容,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如何培养学生交际场合中即兴讲话的能力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按“张口说话———先想后说———现想现说”的流程来训练效果较好。第一步,帮助学生克服公共场合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张口说话。我们的做法是导逼结合。针对其怕丢丑的心理,引导他们认识“要想明天说得棒,别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利用每天晨会课持之以恒地开展“五分钟说话训练”,随机从“题库”中抽取题目,随机选定学生,让其当众阐述自己的观点。万事都有第一次,学生一旦“破头”了,后来的训练将日有所得;第二步,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即每天提前抽取题目,让学生稍作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同时,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题,让其有话可说。如“你的爱好是什么?”、“双休日怎样安排?”、“你最喜欢谁?”等等;第三步,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提高要求,让学生现想现说。如开展微型辩论会,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从中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由于内部语言的速度快于外部语言速度,即想得快,但一时又找不到相应的语言表达。故学生讲话时会出现“嗯……碍…”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因此,训练学生说(输出)的同时,还应重视抓其课外阅读(输入)。“胸藏乃汇凭吞吐”,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才会达到“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的境界。

三、创设情境,感知口语交际的礼仪际中,如果说话文明得体,有礼有节,往往能获得对方的好印象,有利于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训练中,我们将生活中的某些不文明、不礼貌的交际现象加以典型化后搬到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具体的情境开展“假如是我怎么办?”的讨论。

口语训练论文篇2

一、优化氛围,提高口语交际的规范性现代交通的发展,使人们的交际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但方言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际。因而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是现代交际的“通行证”。然而,我们历来重课内使用普通话,轻课外使用普通话,重书面语言规范化,轻口头语言规范化,这显然不利于形成学生口语交际的规范性。当前,亟待引导学生把普通话由课堂用语转变为生活用语,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优化语言环境,我们的策略是,内部优化———辐射家庭———带动社会。通过抓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的日常会话,优化校园内部的语言环境;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家访、舆论宣传等途径,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和言语层次,优化学生家庭的语言环境;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的辐射作用,优化全社会的语言环境。其中,内部优化是重点。我们运用教师示范、岗哨监控、活动锤炼、评分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把普通话当作日常交际语言,从而逐步形成“讲普通话文明进步,讲方言愚昧落后”的舆论导向。

二、循序渐进,训练口语交际的敏捷性口语是通过语音来表情达意的,它不具备书面语言反复修改、仔细斟酌的从容,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如何培养学生交际场合中即兴讲话的能力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按“张口说话———先想后说———现想现说”的流程来训练效果较好。第一步,帮助学生克服公共场合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张口说话。我们的做法是导逼结合。针对其怕丢丑的心理,引导他们认识“要想明天说得棒,别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利用每天晨会课持之以恒地开展“五分钟说话训练”,随机从“题库”中抽取题目,随机选定学生,让其当众阐述自己的观点。万事都有第一次,学生一旦“破头”了,后来的训练将日有所得;第二步,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即每天提前抽取题目,让学生稍作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同时,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题,让其有话可说。如“你的爱好是什么?”、“双休日怎样安排?”、“你最喜欢谁?”等等;第三步,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提高要求,让学生现想现说。如开展微型辩论会,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从中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由于内部语言的速度快于外部语言速度,即想得快,但一时又找不到相应的语言表达。故学生讲话时会出现“嗯……碍…”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因此,训练学生说(输出)的同时,还应重视抓其课外阅读(输入)。“胸藏乃汇凭吞吐”,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才会达到“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的境界。

三、创设情境,感知口语交际的礼仪际中,如果说话文明得体,有礼有节,往往能获得对方的好印象,有利于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训练中,我们将生活中的某些不文明、不礼貌的交际现象加以典型化后搬到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具体的情境开展“假如是我怎么办?”的讨论。

口语训练论文篇3

一、交际性口语的特点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相互联系的一种行为,是人们运用一定方式和手段,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口语交际训练虽然包含听、说训练,但不同于“听话、说话”训练,它注重的是训练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口语能力。

和独白体口语表达相比,交际性口语有如下特点。

1.思维的及时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口语表达过程实际上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口语交际中思维的品质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口语交际的质量。口语交际一开始,思维就必须及时跟上,这就要求生除者必须思维敏捷,反应灵活,表达迅速。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

2.时间的突发性。口语交际的发生,不是事先预约好的,有很强的突发性。有的是双方都毫无准备,如不期而遇:有的是一方没有准备,如学生突然被老师叫去谈话。

3.情境的特定性。交际性口语具有情境因素的特定性。其情境因素主要是交际对象、时间、空间和具体的场景。

4.能力的综合性。口语交际的能力不只是“听、说”的能力,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诸如思想、人格、形象、风度、个性、气质、修辞技巧等。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内功”、“外功”一起修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做到:①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②训练学生的言语应变能力,对突发性的口语交际能够“应对自如”。③训练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做到“察言观色,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无贬意)。④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情境,双向互动

人际交往,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和交际双方的互动。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健是创设情境和双向互动。

1.创设情境。教师要在借鉴运用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情境,给学生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例如在人教社第一册教材培训会上(2000年6月),北京的乔老师在上《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创设了一个“记者问答”的情境,就颇有新意。创设情境时,一注意不能流于形式,二注意要以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

2.双向互动。上口语交际课,一定要互动,让学生有听有说,有评有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如《有礼貌》一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扮演成年人的角色,以扩大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和范围。师生互动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不会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学生才能真正地自主思维,有了自主思维才能有自主的言语活动。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学生从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性。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群体之间互动。群体间的互动对学生要求更高,因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分子,在群体中可以培养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态度及参与意识与交往能力。课上可采用小组与小组互动的方法。如《看谁背得好》这一课,可用“打擂台”的方式,看哪个小组背得多,背得好,听得认真,对别的组的同学有礼貌。这时,为了小组这个群体的荣誉,学生就会对自己和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参与活动,渴望依靠大家的智慧和行动赢得胜利。

三、规范口语交际,培养良好习惯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技能及操作上的问题。口语交际训练,只有对学生放手,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但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规范性,现代汉语也不例外。而交际过程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要遵守。口语交际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一个逐步习得的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运用语言的阶段,对祖国语言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语感不强,容易出错,如果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忽视教师的引导规范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

1.规范口语表达。

(1)普通话语音要标准;语气语调要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2)语义要清晰完整;语法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修辞要运用得当。

2.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和听话习惯。

(1)听清音节和句子,并通过语音外在的快慢、高低、强弱、虚实,理解内在的感彩和分量。

(2)要能快速而准确地理解语义。

(3)对话语的品评能力要强。

(4)听话时要能迅速抓住中心和重点;要能对别人的话作出是非、效果和价值的评价。

(5)听话的态度要认真、有礼貌要尊重他人。

以上的前三点是听话的能力,在听话过程中是综合起作用的。

3.养成良好的态势语运用习惯。

口语训练论文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方法

语文属于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推进的过程中,语文也有了新的功能定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属于语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开展好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更加偏向于识字、写作以及阅读方面的教学,不重视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即便是部分教师准备了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也往往偏向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弱化了交际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仅仅让学生听或者说,并未强调双方或多方的沟通交流以及实际交流情境的创设,师生没有进行充分的互动,造成课堂中仅仅是少数学生的对话,其他学生沦为观众,失去了说话的机会。与此同时,一些教师没有科学合理的应用课本中口语交际的素材,不能够充分联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生活实际,局限于课本内容,不具有创新性,从而造成口语交际训练变得非常乏味,不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难以提升,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必须要培养学生拥有口语沟通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流活动中训练听、表达与沟通能力,能够学会日常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下面笔者联系实际教学经验,给出了几点建议[1]。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一)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训练自己的交际能力。一般来说我们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方法包括:实物展示、情境再现、语言描述、直接带入。借助于这些办法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训练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实物展示胜过于枯燥的知识灌输,我们把实物当成是口语交际训练载体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让他们能够尽快的进入情境状态,在观察时调动他们的表达欲望。比如说我们可以将一个西瓜拿到课堂中,让学生看到时都会主动的说:老师,我们来帮您抱吧。此时我们提问:那么大家想一个办法,如何把这个西瓜毫不费力的拿到教室中来呢?学生们马上开始议论纷纷,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沟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在调动学生口语交际欲望的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让学生能够用更加准确形象和具有逻辑性的话语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传授口语交际技巧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根本目标在于让学生敢说、会说,但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长期性的训练才能够顺利达成目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传输一些基本的口语交际技巧,让他们在了解基本口语交际方法的前提下能够和其他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的口语交际方法应当有: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做好课前活动,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比如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讲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们让学生在课前自己从父母、网上等各种渠道收集关于这篇课文的故事,从而让学生有所准备,在课堂交际时做到有话可说。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有插图,我们让学生首先观察插图,在脑海中形成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再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标题自己来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和同桌或小组进行讨论,看谁的想象力更加丰富[2]。

(三)积累口语交际素材

若小学生能够拥有更加丰富而充实的生活经历,他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时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帮助小学生积累口语交际素材也非常重要。现实生活会让学生觉得非常新鲜有趣,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语言必然会变得更加丰富,在口语交际时就能够更具有积极性。一方面,我们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掘“说”的素材,教师应当巧妙的抓住可挖掘话题的时机,例如说当寒假收假回来之后我们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压岁钱的话题,又比如说当班级中来了新同学后让这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同时让本班级学生向新同学介绍班内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各种书籍、电视中发掘更多的素材,我们应当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x书读报,收看一些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中查询资料,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素材,为口语交际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侃侃而谈,不断促进其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建立课后评价机制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以及实际课堂中的表现都需要纳入到评价标准中,对小学生而言,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的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树立信心。因此我们应当尽快建立完善的课后评价机制,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水平和课前准备活动的有效性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确保口语交际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但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语言应当尽可能的以鼓励赞扬为主,从而更好的呵护学生的进步。多采用“你说得不错”、“再努力一点会更好”“你进步很大,肯定会更优秀”等激励性的言语,让口语交际能力稍差的学生能够树立信心,调动他们“说”的积极性。但我们也应当适时的对态度不认真的学生进行批评,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只能够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获得教师的表扬。如此一来奖惩平衡,用包容的态度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这样才能够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口语交际实践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应当是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指引学生,帮助他们规范自己的语言。教师属于课堂的主导者,同时也属于学生课堂与生活的榜样。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出示范、指导以及修正的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让他们在生活实际环境中,促进其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首先组织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议论,之后全班进行反馈评议,让学生在疑问、讲述、评论以及辩解中进行互动交流,同时让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得以长足发展。另外,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让学生能够学会文明交际语言。在课堂中各个小组之间的互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促进整个班级交际能力的提升,可以借助于班级辩论会、讲故事、主题班会等活动,依靠学生自身的集体荣誉感来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让学生积极为自己的小组争得荣誉,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训练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要真正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真正让学生会说、敢说。

参考文献

[1]刘桂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03:214.

口语训练论文篇5

[关键词]多媒体情境口语训练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传播的时代,善于迅速捕捉信息,及时传达信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能言善辩能使那些优秀学子在激烈竞争中如虎添翼,而内向木讷者或许会因不善言辞而错失诸多良机,因此说出色的口才是现代社会交际必备的能力。而以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为目标的口语教学正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小学阶段应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小学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近几年来,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借助声、像、图、文等资料,为学生创设了视听结合、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既适应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语文口语训练中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手段,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充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上好口语交际课

新课标强调,口语训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新教材还要求每学期还应配合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安排专门的口语训练课。“口语交际教材,主要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能力。学习即席发言、演讲、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几种口语样式,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口语交际教学,通过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以及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权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让学生以特定的身份、饱满的激情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去,将会取得卓越的训练效果。

1、引领入门爱好口语交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什么事物都感到既新鲜又陌生,需要我们去悉心引导与培养。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语言训练。我曾作过一次尝试,将学校的校史资料制作成课件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就读的新学校,产生自豪感。在观赏完后,学生已经是跃跃欲试,迫切地想发表演说了。这时,老师作自我介绍,与大家交朋友,并结合“入学教育”的图画,创设情境与学生对话,与学生模拟练习。还可带学生看看校园,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要轻易放过一个问题。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也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

2、辩论赛场,激发表现欲望

辩论,就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见解,揭露对方的缺陷,以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辩论是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避免学生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克服思维定势,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在辩论赛中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精心筛选,严密组织语句,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读的能力。如《有了电脑还要不要练字》一课,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段精彩的辩论录相导入,营造课堂辩论的气氛。辩论的观点上“有了电脑之后,我们要不要练字?”正方和反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还可以使用课前自己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这样,整堂课从一开始就显得非常热闹激烈,学生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言辞犀利,很有“辩论”的味道。教师没有任何暗示性的语言偏袒某一方,课堂上,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学生不再感到发言是一种痛苦,一种无奈,一种负担,而是自己用智慧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去品味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二、再现情境张扬个性融入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是实施口语训练的最直接有效的渠道。教师如果借助课本教材,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口语教学立足课堂,落到实处。

1、制作图片练习说词说句

好新、好奇、好仿是低年级学生显著的心理特点,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来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和说词组句的积极性。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指导学生看图说词、组句。如第一册教材拼音部分,每个字母都配有图画,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把图片制作成动态画面,启发学生看图说词说句,进行语言基础训练。

2、演示课件品评人物形象

现行采用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人物特点,教学中抓住文中关键的重点句,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人物形象,评论人物品质。

例如,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我以CAI课件为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选择了关键句“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进行分析理解。当学生说出句子中“装着”、“顺从”两个词的大意后,我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进一步启发思考:“装着顺从的样子”是个什么样子?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适时把制作的王二小给敌人带路的CAI课件情节片段演示给学生看,多媒体的声、光、形、色的优势特征,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问题迎刃而解。在全班交流时,有的说,不装着顺从的样子敌人会怀疑他;有的说,装着顺从的样子是王二小的计谋……,可见,学生凭借课件演示,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王二小此时的复杂心理活动,水到渠成。我乘势提问:“从‘装着顺从的样子’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一问题紧扣中心,王二小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高大形象,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赏析词句的训练在学生心中得到凸现,情感得到了升华。

3、实物投影训练口头作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如果我们在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时能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步骤,创设出有仿真效果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有话想说、不吐不快的表达冲动。

在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分析完课文的说明顺序后,我把苹果、香蕉等水果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要求学生仿文叙说。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幅清晰鲜润、色泽诱人的图像,学生们很快就组织好一段段有条有理的语言描述了桔子的结构、特征,尤其在描述其口感时,让人垂涎。

三、延伸情境亲身实践塔建口语训练“大舞台”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除了完成教材内容外,还要针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延伸拓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文本表演体会角色语言

《将相和》中的三个故事虽然脸炙人口,但是距离学生已经有几千年了,当时的情节如果能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我上网查找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以及《将相和》的历史片段,并制作为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看。故事的内容不再需要教师精心讲解,于是我设计了"课本剧"的表演一环,小小的教室变成了小小的舞台,学生在精彩表演的同时还配上了自己的语言。廉颇:“我心胸狭窄,为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上卿心胸宽广,顾全大局,真是大丈夫所为。请上卿责罚我吧。”蔺相如:“将军不必过谦,将军身经百战,有勇有谋,功劳不可同日而语。你我携手,定可使赵国江山稳坐。”历史故事的回放,“课本剧”的表演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他们尽力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

2、发挥想象编说精彩故事

口语训练论文篇6

关键词:口语训练大学英语教学语用功能教学模式改革文化背景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趋势:

1987年全国实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有十五年之久了。一直以来这项考试制度备受学生、教师、教育机构甚至是用人单位的关注,其地位在逐年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无论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项考试都充当了指挥棒的角色,社会对英语的重视逐渐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体现出来了。在这种影响之下,教学不得不走入一个怪圈,即过分强调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实际语言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最基本的方面,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即使是通过四、六级的学生,也很难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口语交际中。四、六级成绩所反映出来的英语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的强弱,更不能作为衡量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尺度。

事实上,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纲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可见,语言交际能力是衡量语言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当今日趋国际化的社会里,尤其是在中国成功加入WTO之后,口语交际愈来愈受重视,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大学外语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二、语用能力和口语训练:

1、语用能力的培养:

Bachman认为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策略能力或语言认知策略)。人们在特定情形下的语言表达有其特定的意义。就语言表达这一语篇而言,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语言形式,而且在于语言及其所在的环境或者称之为语境。同样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含有不同的意义,要进行有效交际,就要求语言的学习者不仅仅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具备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下,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Canale和Swain(1980)把交际能力概括为: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语法能力相当于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后几部分被称为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实际上是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人意思和意图,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笔者曾就语用能力方面,在新生入学时对自己所带的班级的新生进行过简单测试,经过至少6年的英语学习后,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接电话时做出“Whoareyou?”或“Areyou?”的提问;约一半的学生,不能对正式场合及非正式场合进行判断,不同场合与他人打招呼时不知如何区分“Hello”,“Hi”,“Howareyou?”,“Howdoyoudo?”等,这都反映了我们长期以来只注重语言本身的教学,而忽视文化导入,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缺乏了解,导致语言运用出错的问题。语言运用错误事实上是一种“文化错误”。“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它将引起外国人与中国人感情上的不愉快。(胡文仲,1997)。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灌输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汉英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语言习惯和特点的认识。

2、教学模式改革

除了文化背景等知识的灌输之外,教师还应改革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口语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模式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问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思考、准备和讨论。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这种方法可以与多种教学相结合。笔者曾经在一次精读课上采用这种方法,提前布置学生,分配任务,一组准备文章的一个部分,让学生自由选择授课方式,或讲解或role-playing。事实证明,学生的认真参与使他们至今对那次课的内容记忆犹新。新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际,将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有效地结合起来。

3、听与说有机结合

口语不是单纯地说,而是包含听和说两个方面。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中听和说是两个过程,但二者在口语中都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因此,要想提高口语水平,一定得注意听说结合,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开口说话,说的过程中结合听,听的过程中融入说。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语言习得中的“沉默期”(silentperiod)说明了听在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Krashen的i+1理论中,这种输入必须是理解的(comprehensible)、大量的(sufficientquantity)。语言的语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逐渐得到培养;只有多听,才能增强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语言的理解性。听力材料不过是他人的口语的书面材料,通过多听就能熟悉口语的常规表达方式,形成较地道的口语表达。

输入与输出的结合要求多听的同时还须多说。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了大量语言知识之后,最大的输出就是做题目,而真正的输出是指语言运用,它既包含语法词汇的运用,也包含对这些知识的技能方面的操练及口语练习。当学生越来越多地生成外语时,他们的口语表达也对其他同学形成了自然的,可理解的输入。笔者在听力授课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即兴学生复述或进行role-playing或讨论听力材料涉及的内容,以增强学生语言运用频率,这对掌握语言大有裨益。

4、语言知识的记忆

口语的训练及提高离不开记忆,只有在熟记了一定的语法规则及一些固定用法之后,才能达到顺利表达的目的。口语与书面语毕竟还是不太一样。教学中应将学生口语中常用的短语和书面语中常用的短语按照同义词和反义词等范畴进行归纳总结。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语境的使用及其在委婉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比如让学生弄清“He’snotalive.”,“Heisdead.”,“Hehaspassedaway.”,“Hehaskickedthebucket.”等的区别。

口语的训练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口语练习中。Cook和Ellis认为语言信息主要有两种——“公式化表达”(formulaicexpression)和“熟悉语篇”(intimatediscourse),这些语言信息是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基础。“公式化表达法”指的是一些固定的词组、句型或是运用于特定场合的语言片段,如会话套语(conversationalroutine),礼貌公式语(politenessformula)等(高海虹,2000)。许多时候,有些片段并不能通过规则很好地描述,比如说,通常我们说somebodyelse,someoneelse,something?else,但是不说sometimeelse。这些句子段式就被称为“语块”(吴潜龙,2000)。它们是某些句子中的较紧凑的一个单位,其用法也是约定俗成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能够掌握数十万“语块”,而第二语言的学生要达到母语般的熟练程度,就必须掌握大量的此类结构,只有熟记了这些结构,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因此,口语的提高必须依靠这些“语块”的作用。

5、对教师的要求

英语教学中的口语交流不仅仅发生在学习者之间,还也发生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而后者是最有效的教与学的途径(张红玲,2000)。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很高,声音清晰,表达流畅,能准确传递信息,进行交际。这对学生本身就是极好的示范模本。每一堂课就是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所,这个场所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

语言使用的语境,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历来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外语教学这个语言环境下,本身也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而且通过这种交流,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的表达缺陷和交际技能方面的缺点。同时自身口语流利地道的老师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日常接触,模仿老师的表达,能够使自己的语言运用和口语表达得到巩固和强化。

教师在课堂式语言学习过程应多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内容丰富的语言交际活动,以使学习者通过这种互动状态形成意义共建及交互修正(interactional?modification),大大增进语言习得(庞继贤,吴薇薇,2000)。教师授课过程中如能通过适当引用国内外的最新材料作为口语交际材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不但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有益,而且会使其受益终身。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口语训练的开展,除了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使用环境,有利于巩固所学之外,还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口语训练环境的提供,能缓解学生的焦虑感,促进学生对学习语言的兴趣的培养,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总的来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口语水平普遍不高,老师对全班的授课往往使很多学生感到紧张,有压力,长久下来,就会形成一种负担,影响学习进度。宽松、自然的口语交流能使他们放松,也能增加他们的兴趣,而且,经常性的口语交流能暴露出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有利于老师对症下药。

除了营造课堂小环境(毕竟时间短,昙花一现),教师还应在课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如多媒体教学、英语角、英语广播等。当学生的语言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时,心理上的满足必将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积极投入进一步的学习之中。

口语训练论文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实效;提高

当今社会的开放性越来越强,这在客观上扩大了语言交流的范围。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实际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思维,也就自然成为了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关键性目标。为了提高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实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口语训练的现状和问题

结合个人平时观察、教学体验,我发现开展口语训练的教师不能恰当确定一节口语交际课教学内容,往往把教学演变为自由发言课,氛围活跃,但收效惨淡,忽略口语交际教学中必要的知识教学,忽略教师有序的引导功能;同时,笔者深深感到中职学生不善表达、言行特立。这种教学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师生双方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口语训练价值缺乏前瞻性的评估。

2.中职语文口语训练的特点

(1)氛围和谐。口语交流的课堂,往往存在真实的交际场景,师生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开展有效的沟通。口语训练所针对的内容,应当是符合生活实际的场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语文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氛围,消除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紧张心态。如果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热情鼓励他去表达,并肯定学生在交流中展现出的优势。

(2)双方互动。口语交流的练习不同于一般形式的语文课堂,因为口语训练具有双方互动的性质。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空间内进行沟通,共同创造交流的内容和具体方式,并分享成功交流的心得。互动的性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帮助他们准确表述自己的思想。

(3)贴近现实。口语训练的授课内容十分贴近生活,教师要选取那些学生熟悉的趣味性内容,作为交流的主题。在决定课程的安排方式时,教师要注意顾及学生社会交流的需求,提升课程的实效性。要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述,展现学生的思维优势,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语言运用的不足,并用自己的方法去改进。

3.提高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实效的途径

(1)提高教师认识。教师对于口语训练教学的认识层次,直接影响着训练的实际效果。教师要逐步转变旧式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对口语交流的需要,来安排口语训练的内容。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交流环节中,指引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创造一种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

(2)创造交际场景。要激发中职学生对于口语训练的热爱,就应当创造具体的交际场景,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交流和表达的强烈欲望。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最为密切;只有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之中,学生才能主动去交流,向大家表述出内心的想法。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教学的重点,与学生展开内心的对话,加深学生对口语训练的印象。

(3)模拟真实生活。中职学生面对着就业的挑战,当他们毕业之后,就必须参加社会上招聘单位的考查;而学生的口语水平高低,将会影响到应聘的成功概率。因此,为了强化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拟参加应聘面试的场景,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积累他们的求职技巧。

(4)改造传统流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将教学与开展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实际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有必要将口语训练的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在组织实践活动的同时,强化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训。教师可以尝试改造以讲解为中心的训练流程,组织学生深入到所在的小区、街道等生活空间,开展调查等活动,了解真实的生活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这种做法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技巧。

在中职语文授课过程中引入口语交际训练,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过程的严谨性,教会中职学生进行高效的沟通,养成良好的口语交流习惯,培养学生对语文科目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张春传.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实效提高之我见[J].科学与财富,2011(8).

口语训练论文篇8

关键是教师要充分用好语文课,为学生练习口语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要秉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让每个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还应该特别关注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把机会的天平向他们倾斜。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以上做法,很好地避免了回答问题成为少数同学“专利”的现象出现,效果非常明显。假如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单就这一形式,便可以为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提供不小的帮助。

能够使每一位同学都态度大方地回答问题,只是口语能力训练的一个最基本要求。我们要采取许多别的形式,真正使口语教学方法多样化。

(一)复述能力的训练。

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这一点受到不少老师的重视。例如,要求学生在熟读《桃花源记》的基础上,根据适当的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内容。这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同时又可以提高其概括能力,效果是很好的。还必须进一步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主旨。除了复述课文之外,还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由学生轮流上台复述前一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时事新闻。这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看和听的能力,另一方面可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现在,很多学生不关心国内外大事,只关心一些娱乐八卦新闻,这对学习语文是很不利的。通过语文课引导学生复述时事新闻,有助于改变以上状况,一举多得。

(二)口头小作文。

复述课文内容或时事新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时候需要讲清一件事,不一定有模子可套。所以,平时还多口头小作文。对口头小作文的要求不一定真正与写书面作文的要求一样,但基本程序可以参照。一是确定题目,可以跟踪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别的问题;二是结构、顺序等,跟书面作文一致。口头作文一开始比较难,可能不像书面作文,但只要坚持下去,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有明显的进步。有时候,可以组织学生配合读书,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评价这本书,要求有理有据;有时候,还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举行故事会。形式尽可能多样,目标就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举行小型辩论会。

这一方式的主要作用是同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能力。前面提到有些学生当众说话时语无伦次,与思维比较混乱有关。学习辩论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辩论时要求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而缜密,既要善于抓住对方语言中的漏洞,又要防止自己的话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将辩论会搞得正规一些,像社会上通行的那样,也可以随便一点,搞成自由辩论,这更有利于调动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有一次,我曾经在初三的学生中组织过关于“学生玩电脑游戏”的自由辩论会,结果是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同学也忍不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演讲比赛

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碰上需要向人介绍自己的主张、意见,或是需要说服、打动人家的场合。例如,班干部竞选,需要发表演讲。比较简单的演讲,初中生是能够做好的。我们只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演讲的目的,想办法“打动”人,并适当介绍一些简单的演讲技巧。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可以将这类语文课与班级工作适当有机结合,这样,两方面工作都会更主动。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都非常有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明确训练重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甚至形成系列。

除了以上教学方法之外,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一)说话要有中心,有条理。

首先,在事前应明确自己要讲清什么问题,中心是什么,说话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不要无的放矢,不着边际。说完了,要让人明白你究竟说什么,如果毫无头绪,摸不着头脑,那就等于没说,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其次要有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顺序,若是东拉西扯、颠三倒四,也会使人听了不得要领,很难达到交际目的。

(二)说话要清楚、简洁。

有的同学讲了一大通,但就像一团乱麻,该讲清楚的不清楚。这就要求讲话者事先多思考,弄清楚讲的目的、对象、重点、方法、顺序和详略,只有先想清楚才能讲得清楚。另外,还要讲究简洁,不罗嗦。重复的话不要讲,该去掉的要舍得去掉,去掉那些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话,去掉那些口头禅或不必要的叹词。

(三)说话要连贯、严密。

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能够连接得上,严密是指说话有逻辑性。这都要求讲话者的思维应当连贯、严密。要力戒说话不经思考,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平时就要多注意这一点。

(四)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积累。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