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口语课程总结8篇

时间:2023-03-08 14:56:08

口语课程总结

口语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 翻译本科专业 口译课程设置 分析与建议

一、全国翻译本科专业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成功落幕,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即将开幕。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各个层面上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各领域对一般和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翻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为止翻译人才缺口达70%。其中口译人才更是被列入了紧缺人才的行列。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各界对翻译人才的广大需求颁布了《关于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教高[2006]1号)。该《通知》宣布,将在国内高校设立翻译本科专业。自2006年第一批翻译本科专业成立以来,迄今为止,已有19所院校通过教育部的审批相继开设翻译本科专业(20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师范大学;2007: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200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外语学院;2009:外交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目前,开设翻译本科专业院校的数目已初具规模,然而,在翻译本科专业教学中却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系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短缺且不均衡等。我在下文中将通过对九所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对现状进行分析描述,从而提出改革建议。

二、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情况调查报告

目前,19所院校的翻译本科专业尚未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我选取其中的9所院校(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对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找出各校的共性和差异性,比较不同院校的优缺点,从而提出科学、合理、适合中国国情、有特色的口译课程设置建议,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课程建设。

各校口译课程的总学时安排(口译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时总和,不包括选修课程)差异较大。其中口译课程学时最多的院校是复旦大学,约为288学时,其次是沈阳师范大学,约为220学时,天津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的总学时安排大致相同,约为144学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约为108学时,学时最少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约为90学时。

各校在本科一、二年级主要以语言基础类课程为主,各校开设的语言基础类课程大致相同,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阅读、语法、听力、语音语调、口语和写作,少数学校开设英语视听说、古代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公共演讲等口笔译预备课程,为三、四年级的翻译专业类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大部分院校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在第五至第八学期。但也有一些学校较早开设口译基础课程,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也就是第一至第四学期接触到口译知识。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第三学期开设联络陪同口译,第四学期开设交替口译;复旦大学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口译初步与视译,第三、第四学期开设英语听说与述译;河北师范大学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口译基础。

各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交替口译、同传互译、口译基础、专题口译和视译这几门课程。而在选修课方面各校突出各自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选修课程的设置更倾向于某种行业或专业的口译训练,或者是某种口译技能的专项训练或口译实战模拟训练,例如,商务口译、政务口译、特殊场合口译、笔记技巧、速记、口译名段研究、口译工作坊、同传模拟、会展口译。

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口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通过对口译员翻译过程的观察,研究者将口译的基本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听解―记忆―转换―表达。(王斌华,2006)口译过程同时涉及语言技能和翻译技能,我们可以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将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划分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翻译本科专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将其划分为基础阶段教学(本科第一和第二学年)和高级阶段教学(本科第三和第四学年)。根据上文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本科基础阶段各院校将教学的重点放于语言技能教学,到高级阶段才开始开设翻译技能课程,只有少数院校在基础阶段加入了口译预备课程。我认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应当在分阶段有所侧重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在基础阶段增设口译预备课程十分必要。例如,听解和表达在口译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学习名校的做法开设听说、读说、读写课程,同时增设中文和公共演讲课程,辅助提高口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外,仲伟合提出了译员知识组块结构构成:KI=KL+EK+S(P+AP),即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双语知识板块+百科知识+(职业口译技能+艺术表达技能)。因此,口译教学可以总结为双语知识+百科知识+口译技能训练。由此可见,在培养口译员提高其语言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调查的九所院校中无一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我在以往的口译教学中发现学生缺乏对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是造成最终译不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可以在本科基础阶段增设百科知识相关课程,或改革现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在翻译本科专业的阅读、听力和基础英语课程中加入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管理、外交、环境、教育、贸易、法律等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关注新闻事实、读写新闻报告、汇报新闻事实,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百科知识。

各校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普遍缺乏系统性,语言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各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理论课程与技巧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必修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衔接与过渡。这一点从各院的口译课程总课时安排的差异也可以体现出来,最多达到288课时,最少仅有90课时。各校应考虑学生口译学习和口译技能教学的发展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课程安排,建立科学的口译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双语技能,增加学生的百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口译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够完成一般性口译任务的本科翻译人才。

调查中显现出来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各校本科课程设置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与中文相关的课程,例如古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而中文相关课程的总学时在本科四年全部课程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直接导致学生的中文水平和中文文化底蕴严重欠缺,在英到汉的口译训练中存在表达不清、用词不准确、语言生硬、逻辑表述不清、表达不完整以及中国文化知识匮乏等问题。因此,建议各校增加中文和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中文表达水平和文化底蕴,使学生的双语能力能够同时、同速提高。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翻译本科专业背景情况的介绍及对九所设立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改革建议。目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本科基础阶段缺乏口译预备课程的设置;第二,教学中缺乏提高学生百科知识的教学课程和内容;第三,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第四,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我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口译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期望能够与翻译本科教学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中国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国际交流的频繁和深入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这预示着中国未来的翻译事业将继续蓬勃发展,对一般性翻译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将进步一扩大。只有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各界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优秀翻译人才,这需要全体翻译专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蒋秋霞,曹进.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翻译,2006,(5):8-13.

[2]武光军.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与范式[J].中国翻译,2006,(5):14-19.

[3]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刘和平.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翻译,2008,(3):35-39.

[5]戴炼栋.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仲伟合,王斌华.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9]和静.关于本科口译教学的理性思考――中国译协高等院校本科翻译师资培训心得[J].中国翻译,2009,(5):49-50.

[10]仲伟合.口译课程设置于口译教学原则[J].中国翻译,2007,(1):52-53.

[11]何刚强.翻译的“学”与“术”――兼谈我国高校翻译系科(专业)面临的问题[J].中国翻译,2005,(2):32-35.

[12]马纳琴.口译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36-140.

口语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类专业;教学;C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7042-02

Discussion o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for Machine Specialty

WANG La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aim at the featur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of machine specialty students, analyze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The new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are put into the course, and th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interest and computer skills of the students are improved, and good results is obtained.

Key words: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machine specialty; teaching; C language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大学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16位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接口电路,建立微机工作的整体概念,同时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为应用微型计算机解决工程技术领域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微机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出现了很多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如多核处理器、PCI-Express总线、SATA 接口等[1],而这些新技术在原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反映出来。因此,有必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入这些新技术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电类基础课程较少,后续相关课程及毕业设计中涉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内容的也较少,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微机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重点突出与融入新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好理解。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所反映的问题,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首先要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先指出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部分精讲,配合图片、动画,便于学生记忆。比如在讲CPU组成时,在PPT上给学生展示出一幅CPU组成框图,对照图片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同时指令和数据的流向用箭头动态的显示出来,使学生一提到CPU,脑海中就能反映出这样一张图,帮助学生记忆。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而现有的教材在新知识方面体现不足。以CPU为例,现在的教材多以Intel公司生产的8086/8088系列16位的微处理器为例来进行讲解,而我们在实际中使用的微处理器是32位或64位机。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以Intel8086为主讲解CPU的基础特点和工作原理,80286/386微处理器注重讲解相对8086的改进。然后讲解CPU的64位技术和多核技术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CPU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讲解总线知识模块时融合PCI-Express总线知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体系中,总线知识模块的主线是ISA、EISA、PCI、AGP,但是即使是AGP总线,也已经被PCI-Express总线所取代,PCI-Express基于串行技术,采用4根信号:2根差分信号用于接收,另2根差分信号用于发送。总线的带宽能达到8GB/S,支持热拔插和即插即用。因此在课程体系中融合PCI-Express总线是必要的。

2 用C语言教学

目前,微机原理及应用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汇编语言作为编程语言。汇编语言是最接近机器码的一种语言,其主要优点是占用资源少、程序执行效率高。但是学习汇编语言需要记忆大量的助记符,编写的程序不易读,学习起来需要较长时间。

而C语言是一种编译型程序设计语言,它兼顾了多种高级语言的特点,并具备汇编语言的功能。C语言有功能丰富的库函数、运算速度快、编译效率高、有良好的可移植性,而且可以直接实现对系统硬件的控制。目前常用的单片机、DSP、ARM等厂家一般都能提供C编译器。因此,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主流。

学生们在大一时已经开设了C语言课程,具有一定的C语言编程基础。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中,需要讲的内容就是I/O接口语句(包括inportb和outportb两条语句)和中断语句。

例如8位A/D转换芯片ADC0809应用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可知ADC0809的数据端口地址为78H,状态端口地址为79H,通道选择端口地址为7AH,采用C语言编写的查询方式数据采集程序如下:

int ad_data_read( unsigned char ch_num)

{

unsigned char data, ch_st;

outpotrb(0x7a,ch_num);//选择通道

ch_st = ch_num | 0x80;

outpotrb(0x7a,(ch_st));//构造ALE上升沿

outpotrb(0x7a,ch_num);//启动AD转换

while(!(inportb(0x79)&0x01);//等待转换结束

data=inportb(0x78);//读转换结果

return(data);//返回

}

程序只有8条语句,很清晰的反映出查询方式下A/D转换过程,程序简单、易懂,而这段程序采用汇编语言来写的话,大概需要30条语句[5],相比之下可以看出C语言编程的优势,尤其是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们在大一学习C语言课程后,继续使用C语言编程,提高C语言的应用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单片机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今后读研究生、工作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

3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把知识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讲解I/O接口芯片时,在讲清芯片工作原理、引脚定义、初始化编程后,重点讲芯片的应用,同时加强实验课与课堂知识的结合,在课堂上讲解芯片的应用例子,并给学生留有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中解决,提高学生接口设计、编程的能力。例如并行接口8255A是一个应用较多的芯片。在讲解8255A时,首先要讲清芯片的编程结构、功能、寄存器和初始化编程,然后结合实际讲应用举例。

如图2所示8255键控灯电路图,图中有3个按键接在8255端口A的PA0~PA2引脚,3个发光二级管接在8255端口B的PB0~PB2引脚,要求编程实现3个按钮分别控制3个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在讲解电路图时要讲清按键和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电路:不但要讲清楚按键的状态与PA0~PA2引脚的对应关系、PB0~PB2引脚电平与发光二极管亮灭的对应关系,还要讲清楚电路中电阻上拉、限流的作用,由此分析出8255的工作方式,进而给出8255的控制字。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程序。

给学生布置实验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用8个按钮分别控制8个灯,也可以让学生模拟双控开关功能、模拟霓虹灯等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 结论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探讨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在尊重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添了微机技术的新知识,将C语言引入本课程,课程中的程序例程均采用C语言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康,姚南生,闻国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与新技术的融合[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1):85-88.

[2] 杨斌.从知识点掌握到应用系统构建的微机接口课程设计规划及实现[J].计算机教育,2009(13).

[3] 杨居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项目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口语课程总结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

与传统的师范专业相比,小学教育专业有它独特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对其的培养目标作了如下规定:“具有较宽厚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具备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某一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①。但长期以来,在教师口语这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小学教育专业的这种独特性并未能充分体现,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往往忽略了教师口语课程和教学对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了对教师口语课程结构和教学规律的误解,既弄不清教师口语课该教什么,也弄不清怎么教,甚至有时候还将教师口语和普通话混为一谈。 因此,有必要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对教师口语课程结构、目标以及教师口语的教学规律、与普通话教学的联系与区别等进行重新审视。

一、教师口语课程结构

“课程”一词,顾名思义指课业及其进程。课,指课业,即教育内容;程,指程度、进程。课程,就是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的解释是:“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②可见,“课程”有着宽泛的涵义,它包括学校开设的正式课程、组织的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的文化建设、传统、校风等。

教师口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它包含有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对教师口语课程设置作了如下规定:“教师口语课程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训练是教师口语课程的前提,并且贯穿本课程始终。一般口语交际是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一般口语交际是社会人际交往中基本的口头言语活动,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一般口语交际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教师职业口语是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的普通话表达的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专业用语,是师范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是一般口语训练的提高和扩展”。根据这一规定,在教师口语课程结构中,普通话、一般口语交际、教师职业口语三者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教师职业口语是教师口语课程的重点。

但《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仅仅规定了课程表内开设的课程(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显性课程或者学科课程),而没有涉及到学校实施的其他课程(如教法等),也没有涉及课外活动和学校中的隐蔽课程对学生口语技能学习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到,教师口语课程的结构应该是丰满而鲜活的,是由各平面构建成的、各种活动联结的一个立体的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不受制于教材,努力建设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活力的教师口语课程。拓宽教师口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未来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将学生从教材这本“小书”引向生活这本“大书”。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以教师口语教材为中心,构建一个包括其他相关学科课程、师范生技能训练体系、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活动、网络资源、家庭生活等在内的大的教师口语课程体系。当然,这个体系的建设与口语教师的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二、教师口语课程目标

由于课程目标在内容上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影响思维模式和职业能力,所以,课程目标的设置既要注意阶段分明、大体有序,也要注意整体性和连贯性、突出主体、突出实践性。也就是说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安排普通话、一般口语交际、教师职业口语三个项目,每项目标之间保持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有些细小的目标梯度不太明显(如普通话教学中的轻声和变调等),则大体有序。其次还要通盘考虑,注意三个项目的衔接,避免出现脱节。最后还要考虑到教师口语课程的目标是基于师范生素质的需要提出来的,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时代对教师口语技能的新要求,突出教师口语课程的实践性本质。具体来看,教师口语课程的目标体系可由总目标和分段目标组成:

总目标:使学生能正确把握教师口语的特点,掌握运用教育教学口语的规律和技能,成为使用规范、文明、优美的语言的典范。

分段目标:一是要使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知识,掌握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自我训练能力,能用规范标准或比较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二是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口语交际的特点,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和基本形式,做到听话准确,理解快,记得清,有一定辨析能力,说话清晰、流畅、得体,有一定应变能力,语态自然大方。三是要求学生了解教师职业口语的特征、作用,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运用规律、基本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以及其他工作情境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师的职业口语,基本做到职业口语表达科学、严谨、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教师口语教学规律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可以通俗地称为“教什么”和“怎么教”。根据教师口语的特征和教师口语课程目标,教师口语教学与学生生活、思维、实践和人文素养的养成息息相关。

口语来自于生活,自古以来,文人学子都青睐社会生活、人生百态这本大书,因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而陶行知更是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师口语的学习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只有植根现实,面向生活,口语教学才能有广阔的天地。而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在教师口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联系现实生活,使之成为教师口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学习时能自然地联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感受、理解和提高教师口语的素养与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把人文思想的理念贯穿于教学、教育过程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接受和掌握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能够建构起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人文思想体系。在教师口语教学中,就应该把该课程的技能训练与人文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对未来教师的技能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认识到素质教育中的这种“双向同构”或“多向同构”的教育规律,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才有保障。因为小教专业学生未来在课堂上讲课是直接诉之于小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教师口语不仅是他们重要的表达工具,是教学、教育的主要手段,还是他们言传身教、输送道德理念、引导小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而这一切,当然这是需要高尚的人格和人文素养作为支撑的。③

研究表明,人类认知能力(即思维能力)的发展先于言语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言语能力的学习与发展,而语言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从多方面影响并制约思维。④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时,其大脑和发音器官就有父母遗传下来的语言和逻辑的心理密码,之后在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基于上述心理密码,逐渐掌握了语言和逻辑。在口语交际中,我们总是一边进行语言学习一边进行着思维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参与,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教师口语课程的目标和教师口语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教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口语的学习,是口耳之学,离不开实践。因此,教师口语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训练的过程。而为了达到培养小学合格师资的专业目标,小教专业的口语训练必需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口语课教师不仅仅要懂得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还应该对现阶段的小学教育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将教师口语与其他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

四、普通话教学与教师口语教学

普通话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⑤。是以汉语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普通话教学在某些方面与教师口语有相似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教专业教师口语教学减少课程内容,混淆课程重点,甚至将教师口语课改为普通话培训课的情况,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教师口语与普通话在教学方面的联系与区别作必要的分析:

作为全民通用语言的普通话不仅是对教师口语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对说汉语的每个成员的基本要求。与作为教师职业语言的教师口语在性质上毕竟有着巨大的差异。从教学内容看,教师口语由普通话、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三部分构成,普通话是它的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口语技能的基础;而普通话则主要是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发音、朗读、说话技巧。从教学目的看,教师口语主要是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口语技能,学会在不同语境中的恰当运用语言,使学生成为符合基础教育需要的专业化的从业人员;而普通话教学的任务则是使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和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自我训练能力,提高学生说普通话水平。从教学方式看,教师口语是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等为理论依托的,要在具体现实生活情境下,针对学生个性进行的语言实践,侧重于表达的恰当、规范、有效和艺术;而普通话教学是以现代汉语语音知识为基础,针对学生方言进行语音纠正的教学活动,侧重于说话表音的标准化。从检测方式看,教师口语是针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口语技能的职前训练,必须结合现实教学环境进行,要考虑到具体话语情境、交际对象的数量、年龄、知识结构、被检测者的个人口语风格等因素;而普通话的检测只涉及到应试人的普通话熟练程度、规范程度以及从方言转化到标准语的口语运用能力,而很少涉及语言文化知识、表达技巧等,可以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

[注释]

①教育部二三年一月十五日,(教师司[2003]4号).

②徐家良.小学语文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③魏玉川.教师口语课与人文思想教育[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3).

④何克抗.论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J/OL]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2002.10.10.

⑤张政飚、蒲喜明等.现代汉语[M] .陕西:三秦出版社,1994:2.

口语课程总结篇4

【论文摘要】英语口语课程是根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要开设的一门职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语言技能训练课。英语口语课的实践与教学方法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高职英语口语课的实践授课与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可行性总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服务外包项目的纵深延续,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以其出色的实践能力愈来愈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在外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贸易等方面的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尽快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英语口语课程是根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要开设的一门职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语言技能训练课。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打好语言基础,语言基本训练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英语口语课程设置特点就是要强调综合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原则,突出英语听说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清晰、流畅、达意。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表达思想的能力,学会英语思维和逻辑性的培养。英语口语课的实践授课与教学方法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下是笔者通过多年的口语教学的心得:

1 英语口语课实践授课环节

1.1 热身练习

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选取一些英语绕口令,故事接龙游戏,猜词等方式展开,全体上课学生均参与进来,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1.2 课程导入

对课程主题的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导入。使学生对课程主题有相应的认知,并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信息和知识,做到资源共享。

1.3 实践环节

此环节为口语课的精髓所在,教师可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的口语作业完成情况,也可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讲,互动对话,看图说话等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的练习。在此环节给学生传递压力,增长动力。

1.4 教师点评

口语课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每位学生发言期间,尽量不打断学生的语流和思路,在学生表达完毕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音、语言构成和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点评环节是极有针对性的,它可以使学生及时找到语言表达的欠缺之处,此时给学生指正收到的效果最好最大。

1.5 口语作业

一般情况,口语课没有笔头作业,但并不代表没有作业。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口头作业,如针对下一课编对话、布置演讲、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等。这里强调的是:下次课一定要检查,这是进一步压力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培养学生课下也说英语的习惯,才能构造出英语语境,逐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6 总结

每次课程结束前,教师应做出针对性的总结。这样,可使学生的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对本次课中各自的知识点做出梳理,并对自己语言表达中的问题再次回顾,加深印象。

2 教学方法应用: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英语口语的提高,一靠多实践,二靠方法对。用正确的方法多实践,是学好英语的基本规律。英语口语课更需要有相应的语言环境,有正确的语言材料和交流对象,学生们就可以通过反复的模仿,交流,反馈和纠正运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从简单的模仿老师或教材中的一词一句开始,继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2.1 新单词和语句的出现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景,先用简单的日常用语去解释学生不懂的语句,必要时还可以配合运用手势,身体语言,图表解释等方法作提示和引导,并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刚学过的词句与老师或同学进行课上和课外的口语交流。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适应和掌握用英语去解释英语,用已知的词句,地道的语言去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英语语感和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形成自己正确的口语学习方法,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英语口语课堂操练和课外交流。 转贴于

2.2 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一旦被激发,能量是不可低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并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交流活动,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例如:Date and Appointment一课的学习,采用分组的形式,每组二到四人组成,教师在课前提示本课学习主题,让每组同学课前自学课文对话,并鼓励学生自己将不完整对话补齐,或把情景对话进行再创造,原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对话。课上每组同学脱稿表演对话。每组表演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话内容,提问并纠音,以使学生是在真正理解语言的前提下,自然对话而不是死记硬背。指导学生在对话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眼神交流和随机应对,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并及时让学生认识到date和appointment的区别,正式商业约会和非正式约定的表达方式,西方礼仪和思维习惯。每组表演这样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有成就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

2.3 语言表达欲望、语言组织和胆量培养

口语课程总结篇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服务外包项目的纵深延续,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以其出色的实践能力愈来愈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在外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贸易等方面的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尽快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英语口语课程是根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要开设的一门职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语言技能训练课。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打好语言基础,语言基本训练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英语口语课程设置特点就是要强调综合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原则,突出英语听说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清晰、流畅、达意。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表达思想的能力,学会英语思维和逻辑性的培养。英语口语课的实践授课与教学方法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下是笔者通过多年的口语教学的心得:  

  

1 英语口语课实践授课环节  

1.1 热身练习  

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选取一些英语绕口令,故事接龙游戏,猜词等方式展开,全体上课学生均参与进来,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1.2 课程导入  

对课程主题的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导入。使学生对课程主题有相应的认知,并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信息和知识,做到资源共享。  

1.3 实践环节  

此环节为口语课的精髓所在,教师可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的口语作业完成情况,也可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讲,互动对话,看图说话等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的练习。在此环节给学生传递压力,增长动力。  

1.4 教师点评  

口语课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每位学生发言期间,尽量不打断学生的语流和思路,在学生表达完毕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音、语言构成和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点评环节是极有针对性的,它可以使学生及时找到语言表达的欠缺之处,此时给学生指正收到的效果最好最大。  

1.5 口语作业  

一般情况,口语课没有笔头作业,但并不代表没有作业。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口头作业,如针对下一课编对话、布置演讲、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等。这里强调的是:下次课一定要检查,这是进一步压力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培养学生课下也说英语的习惯,才能构造出英语语境,逐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6 总结  

每次课程结束前,教师应做出针对性的总结。这样,可使学生的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对本次课中各自的知识点做出梳理,并对自己语言表达中的问题再次回顾,加深印象。 

2 教学方法应用: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英语口语的提高,一靠多实践,二靠方法对。用正确的方法多实践,是学好英语的基本规律。英语口语课更需要有相应的语言环境,有正确的语言材料和交流对象,学生们就可以通过反复的模仿,交流,反馈和纠正运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从简单的模仿老师或教材中的一词一句开始,继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2.1 新单词和语句的出现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景,先用简单的日常用语去解释学生不懂的语句,必要时还可以配合运用手势,身体语言,图表解释等方法作提示和引导,并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刚学过的词句与老师或同学进行课上和课外的口语交流。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适应和掌握用英语去解释英语,用已知的词句,地道的语言去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英语语感和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形成自己正确的口语学习方法,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英语口语课堂操练和课外交流。

2.2 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一旦被激发,能量是不可低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并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交流活动,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例如:Date and Appointment一课的学习,采用分组的形式,每组二到四人组成,教师在课前提示本课学习主题,让每组同学课前自学课文对话,并鼓励学生自己将不完整对话补齐,或把情景对话进行再创造,原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对话。课上每组同学脱稿表演对话。每组表演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话内容,提问并纠音,以使学生是在真正理解语言的前提下,自然对话而不是死记硬背。指导学生在对话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眼神交流和随机应对,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并及时让学生认识到date和appointment的区别,正式商业约会和非正式约定的表达方式,西方礼仪和思维习惯。每组表演这样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有成就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  

2.3 语言表达欲望、语言组织和胆量培养  

口语课程总结篇6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而且内容烦多又枯燥乏味,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无论是从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上来说,难度都较大,也遇到很多问题。

一、课程难点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和学时的矛盾。教学内容繁多、信息量大是本门课程的一大特点。《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共8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8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是许多专业课程学时数的两倍,是信管专业大学四年学时数最多的一门课程。为了在规定的教学周期内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频度相应的也是许多课程的两倍。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微处理器结构、汇编语言、存储系统、接口芯片、总线电路等知识,内容烦多且深奥难懂,需要深入而详细的讲解。因而,本门课程虽然总学时数很多,但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依然繁多、信息量依然很大。

2.缺乏有效的先导课程,课程入门较难。《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囊括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型号的接口芯片,是信管专业惟一一门和计算机硬件相关的课程,学生缺乏有效的先验知识。虽然,学生学习过《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对接口技术的学习有一些帮助,但是对于课程的入门知识—微机原理,尤其是汇编语言部分,学生依然是一头雾水,久久地徘徊在云里雾里。

3.汇编语言难学、难理解。wwW.133229.COm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所有学生都学过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例如c语言、c++或者vb等等,学生已经习惯了一条代码或者几句代码实现一个功能模块的设计方式和思维方法。但是,汇编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指令与机器指令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实现一个简单的运算,也需要由若干条指令配合使用。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汇编语言难学难用。

4.地址译码难以理解和掌握。地址译码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其思维和设计贯穿了接口技术的始终。无论是存储器技术、基本的输入输出方式,还是8253、8255芯片和ad、da变换,都涉及地址译码的相关应用。地址译码包括全地址译码和部分地址译码。前者用全部的高位地址信号作为译码信号,使得存储器芯片的每一个单元都占据一个惟一的内存地址。而后者用部分高位地址信号作为译码信号,使得被选中得存储器芯片占有几组不同的地址范围。复杂多样的译码方式是大多数学生心中难以弄明白的谜题。

二、问题解决方案

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扰了本课程的师生很长一段时间,使本门课程成为所有专业课中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针对以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逐一去解决。

1. 合理选择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现在市面上关于《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材很多,基本上都涉及了微处理器、汇编语言、存储器系统、io接口和计算机总线等知识点,但是不同的教材知识点的侧重和详略是不一样的,因而选择合理的教材、突出重点,显得格外重要。同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有重点、分层次地掌握知识,而不是一股脑地全盘接受。

2.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对于总线、cpu、io接口等,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专业名词和术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消除学生心中的陌生感和距离感,通过现场拆机和观看视频演示等手段,给学生现场观看并亲手触摸他们平时耳熟能详、但又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总线、cpu、io

转贴于

接口、计算机芯片等各个计算机部件,让他们清楚地了解以后编程和设计的对象是怎样一个存在,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 有效利用仿真软件,揭开汇编语言的神秘面纱。汇编语言难以理解、难以掌握,几乎成为每个学生的共识。其主要的症结所在,便是学生难以把握汇编语言程序运行的过程和每一步的执行效果。想要了解一个程序段的执行结果,必须详细的明确每条指令执行的效果。因此,需要和masm软件结合起来,清晰地查看程序运行过程中各个寄存器和标志位的变化。

图 仿真软件masm的执行效果

4. 结合案例和实验,深刻理解地址译码问题。针对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的地址译码问题,要通过案例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首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阐明全地址译码和部分地址译码的区别,详细介绍各种地址编码和译码方法的核心思路;然后,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编码和译码设计,实现全面了解和掌握的目的。

口语课程总结篇7

【关键词】 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课程模式

一、背景简述

2007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翻译硕士专业(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为MTI),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截至2013年1月,全国已有158所院校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翻译专业学位的开设和相关教学经验的积累使得国内相关院校与机构对其课程设置不断地进行思考与调整,以培养更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高水平翻译人才。

2009年,古琦慧总结出现有国内口译课程的三种模式:1.强调语言能力的口译课程模式;2.强调口译技能技巧的口译课程模式;3.强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口译课程模式(古琦慧,2009:33)。

在传统的口译教学中,第一、第二种模式比较常见,第三种模式常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口译教学中,这三种模式不可只取其一,必须三者结合。在这三种模式中,第一种是基础,主要形式为听力、口语训练。学生必须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双语转换能力之后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口译学习;第二种模式是能力夯实,主要形式为口译技能训练。口译技能技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口译能力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第三种模式是口译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古琦慧,2009:34),是口译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即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口译员,这些综合素质包括公共演讲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而口译工作坊课程是第三种课程模式下的一个典例。

二、口译工作坊简述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在教育领域,workshop(工作坊)指人们对一特定的主题进行知识和经验交流的讨论或实践。在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2001)中,其作者Edwin Gentzler提到,翻译工作坊(Translation Workshop)是译员进行翻译创造性活动的固定场所;1964年Paul Engle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建立了美国的第一个翻译工作坊(Gentzler,2001:5)。与传统的口译训练课程不同,口译工作坊更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全面考察学生的口译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高校的青睐。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学开始开设翻译工作坊课程,如美国的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德国的Dwisbu大学,国内的四川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下面以四川大学口译工作坊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9年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现设有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两个专业。其开设的“英汉口译”课获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为英语口译方向的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开设了口译工作坊选修课程,旨在补充传统口译课程的不足,全面培养学生口译员的综合素质。

三、四川大学口译工作坊

四川大学口译工作坊课程的面对对象主要是口译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如三年制的口译专业可选择在研究生二年级开设,两年制的口译专业可在研二上学期开设。因为经过了一两年的基础培训和口译技能培训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双语转换能力和口译技能,此时则更适合进行口译综合能力的训练。

(一)工作坊形式

口译工作坊采取模拟现场口译的形式,由工作坊教师邀请一名嘉宾在课上进行主旨发言,学生轮流站在发言人旁进行现场口译,时长为一次课(两小节),口译过程用DV录下。发言结束后嘉宾和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体点评,学生课下根据DV录像进行自我剖析,下周课上轮流进行自我评述和学生互评(一次课)。

(二)人员

口译教师一名;口译方向二年级学生15名;发言嘉宾一至两名。

(三)地点

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和活动式桌椅的教室。

(四)流程

1.嘉宾选择

教师选择了川大本校和本学院的7位师生作为口译工作坊的发言人,其中包括四川大学外事办老师、外国语学院外籍教师和演讲比赛获奖学生等。

2.发言材料选择

由发言嘉宾自主选择发言材料,主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

3.译前准备

教师确定发言嘉宾后,提前三天将发言嘉宾的主题告知学生,如发言人提供PPT等背景材料也转发给学生,将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译前准备。学生熟悉工作坊形式后可挑选一两次进行现场告知主题形式,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日常积累。

4.现场口译

口译工作坊开始,由嘉宾先自我介绍并简述今日发言主题。发言开始,每位学生自带口译笔记本和笔,轮流站在发言人身旁进行交替传译。发言人根据一定的发言时长和内容进行停顿,停顿后学生开始进行口译。按照座位号,下一位同学进行准备。发言进行时,其他同学也进行口译训练(即记笔记和翻译),但是不可出声,以免影响正在做口译的同学。

5.译后点评

每次发言结束后,嘉宾和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简短的总体点评,指出较为明显的错误点等等。

6.学生自我评述与互评

课后教师将本次DV录像和发言人稿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DV录像对自己的翻译部分进行文本转录,并做自我剖析,用文本形式总结自己口译中的优缺点(包括漏译、误译情况和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和感受),向教师提交自己的转录文本、口译笔记扫描图片以及口译自评总结,并在下周课上轮流进行自我评述;每位同学自评结束后,由现场学生从该同学的口译质量、仪表等方面再进行评议,最后口译教师对该学生表现进行进一步总结性点评,并根据学生的口译现场表现和自评情况进行打分。

(五)选材

根据一学期的口译工作坊课程,笔者对其发言主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表:从该表可以看出,本学期口译工作坊发言题材较为广泛,主要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言人背景较为多样化,包括英、美、澳籍外教和中文发言师生。

(六)口译工作坊对传统口译课程的补充作用

一学期的口译工作坊课程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和良好反馈。大多数学生认为,口译工作坊课程对自己的口译学习和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很好地补充了传统口译课程的缺憾,主要表现在:

(1)模拟现场口译情境

传统的口译课程,如交替传译、商务口译等,大多在语音实验室进行,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须佩戴耳机,对显示屏或耳机中播放的视频、音频材料进行口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口译的“现场感”和紧张感,脱离现场口译的实际情境,单一的实验室口译训练不利于学生口译实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口译工作坊初期,班上半数平常在语音实验室口译表现不错的同学在进行现场口译时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仪态、表述方面的问题。而口译工作坊通过模拟现场口译情境,很好地补充了传统口译课程这方面的缺憾。

(2)考察培养公共演讲能力

在语音实验室中进行口译训练时,学生的口译译文通过麦克风传输,通常听不到或注意不到自己的译文质量,只能通过班上同学或老师的反馈和点评中进行了解。而在口译工作坊中,学生必须站在发言人身旁,面对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口译,并且有DV进行录像。此时对译员的评估标准就不仅仅涉及单纯的译文质量,还有公共演讲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仪态等。如在第一次的口译工作坊中,很多同学的站姿不严肃;有些同学虽然译文流利、完整度高,但是翻译时语气低沉、豪无生气,与发言人的澎湃激情大相径庭,极大地影响了潜在信息的传达。经历了一学期的训练后,绝大多数同学在口译中的公共演讲意识提高,公共演讲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3)考察培养应变能力

在实战口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要求口译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强的应变能力,这是传统口译教学无法做到的。如在本学期关于G20的工作坊中,出现了一系列专有名词,有些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口译时出现听力或理解困难时,可以临时借助发言人PPT上的内容帮助进行理解;当PPT内容也毫无帮助时,学生译员可以向发言人提出请求,让发言人重复或解释之前说过的内容或难点。良好的应变能力可以帮助口译员积极应对口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口译员较强综合素质的体现。

除了以上的优点外,学生还对本学期的口译工作坊课程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如全班分成学习小组,在译前准备和译后评估过程中相互交流借鉴;扩大、增加工作坊发言材料的领域,如环保、旅游、体育等领域;选择具有口音的发言人,提高学生对不同口音的适应能力等。

四、结语

口译工作坊的课程形式强调口译现场的模拟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营造自主学习、自主评估的学习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训练培养学生口译员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探讨和推广的口译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007]11号文“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2007

[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p2036

[3]Edwin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n)[M].Trowbridge: Cromwell Press,2001:5

[4]古琦慧.口译课程模式的开发及应用―以培养译员能力为中心的模式[J].外语界,2009(2):3339

[5]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2009(7):9295

[6]曾丽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2):7072

口语课程总结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增加, 整个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一切都迫使所有的大学英语老师需要对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作进一步地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口头交际能力。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而近些年来风靡于我国外语教学领域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对于致力于推进口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学英语老师们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想就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本人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应用情况加以总结,以此来促使更多教学同仁们来投身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从而推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133229.Com

一、任务教学的概念与具体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 roach)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的最新发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进行了界定,其中英国学者rod ellis在最新出版的专著task based language l earn ing and teaching中对任务的界定有很详细地描述。同时,根据“任务型教学”的需要,不同的“任务”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从语言实际使用的角度,willis将任务分为6类;听力型任务(listening tasks)、排序和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任务comparing)、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 solving)、个人经历型任务( start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新型任务(creative tasks)。根据语言学家willis提法,任务型教学由三个步骤组成。即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环节。在任务中的环节中,可设计不同的小任务,构成任务链。

总之,任务型教学是以学习者的“需要分析”和“需要评估”为出发点,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

念,只要我们外语教师不断地去探索研究任务型教学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状况并不令人乐观。一般情况下在高校里,口语课程只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通常是利用大学英语英语听说课堂来进行个人口语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因此在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中,将英语口语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的高校,则寥寥无几。

那么从目前的大学英语的听说课堂教学情况来看,重听力,轻口语;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情况依然存在着。由于大多数老师认为目前的考试依然是一考查学生的听读写为主,而即使在现行四六级考试中,其口语考试也没有列入正式的考试范围,所以目前英语课堂上口语教学正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教师花费课堂一多半的时间去解释相关的知识点和文化背景,结果是喧宾夺主,使得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去参与课堂活动,来充分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这样整个课堂就几乎成了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文化背景的介绍。还有的老师则把大学英语的口语课堂看成自己展示其英语口语水平的舞台,只顾自己滔滔不绝,而全然不管学生的水平及其个人感受如何,结果一节课下来自己是将个人水平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学生却听得云里来雾里去,乃至于昏昏欲睡。以上两种情况都在于完全忽略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忽略了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中心地位,其结果就必然会使英语口语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当然,针对于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要想一下子完全解决,也是不大现实的,但这也不等于说我们就不能有任何作为,我们完全可以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口语课堂教学。去尽最大努力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大多数同学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任务型教学设计

本人目前所使用外教社所编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每册共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除了听力部分以外,口语教学部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十多个问题。第二部分则是围绕本单元的话题所设置的讨论题目。

下面笔者将依据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stress来对大学英语的口语课堂设计作以详细的说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并指导如何去面对自身所面的压力。

2.通过本节课的口语教学来提高他们围绕某一话题来进行论的能力。

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前通过自愿结合的方式把我所教的几个班级按四人一组的规模分为六-八个小组不等。上课时学生即按事先分好的小组就坐,每个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口语活动安排活动后的课堂汇报工作。另外每个小组轮流指定一人对小组成员的发言加以记录作为发言同学进行课堂汇报的依据和参考。

具体的教学步骤:

1.任务前阶段: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重重压力下不同的社会场景的图片,来导入本单元的话题,紧接着教师及时的对本单元口语教学环节的具体任务和达成目标加以详细说明。

2.任务中阶段:在学生清楚了解本节课口语教学环节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后,分成两人小组针对下列的问题相互提问,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问答情况进行检测。

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的问题如下:

1) do you think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modern society have (下转218页)(上接217页)more stresses than ever before? what causes their stresses in your opinion?

2) have you felt the pressure in your daily life? what do they come from?

此环节结束之后学生,本节课便进入口语教学任务二的实施阶段,即学生按课前分好的四人小组围绕着下列话题进行讨论。

1) what negative influence does the stress have on all of us from your point of view?

2) do you think having some stress is a good thing for improving yourself in your daily life? please give your reasons.

3) as a college stud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hat should we do in face of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stresses in our daily life?

在讨论过程中各组的小组长对本组成员的发言情况逐一记录,并加以总结同时确定代表本小组发言的成员。教师则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往来巡视以及时了解掌握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保证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

讨论结束后则进入汇报阶段,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本组成员的讨论结果向全班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应避免发言同学只顾叙述自己的观点而忘记了总结本小组其他成员观点的情况。

3.任务后阶段:在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完毕之后,教师便对每个小组的讨论及汇报情况加以总结,并对各个小组的表现作出适当的评价。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我每节课都坚持根据各个小组的讨论热烈的程度及小组成员汇报的情况,把班里所有的小组分为三个等级,并在他们的平时成绩上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结束语: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大学英语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改革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这正好为每一位大学英语老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积极踊跃地投身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胆尝试并不断加以总结和改进,我们就一定能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成绩,从而为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周晓蓉.新课型模式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4).

林榕.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探究,2007(12).

[李秋芳.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