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8篇

时间:2023-04-11 17:16:24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篇1

关键词:茶叶企业;出口贸易;商务英语;互文性翻译

当前在翻译活动开展过程中,互文性理念的应用,不仅是翻译理论的成熟与完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该过程中,融入了相应文化内涵。与其他产品所完全不同的是,茶叶产品中包含了丰富完善的文化元素,因此在茶叶企业出口相关产品时,不仅要注重对茶叶产品的成分、特点及产地等基本状况进行翻译,同时也要注重将茶文化理念内涵融入其中,从而提升人们对茶叶产品特点及内涵的全面了解。

1我国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开展状况分析

随着当前国际贸易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产品在整个国际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当然,我国作为传统的茶叶大国,也是整个传统茶叶产业发展的发源地,无论是具体的茶叶产业优势,还是整个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内涵,都更具时代优势。因此,结合国际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调整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状况就极为必要。客观来说,当前我国整个茶叶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无论是茶叶产业自身的优势,还是整个茶叶产业的具体发展内涵,都需要结合整个时代的具体特点,进行创新和优化。在整个国内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茶叶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还是整体特征。其都很难与整个茶叶产品出口贸易活动要求相契合,因此,如何解决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极为必要。总的来说,我国茶叶企业在对外贸易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存在自身的优势。首先,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叶产业生产基地,无论是茶叶产地,还是茶叶品种,都有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说,在整个国际茶叶产业竞争过程中,我国极具竞争力。但是在我国茶叶产业整体竞争过程中,其红茶贸易处于劣势地位。其次,不仅如此,当前茶叶企业对外出口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未能适应整个市场发展的具体需要,茶叶产品品质亟待提升。此外,在茶叶企业对外出口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整体经营理念较为欠缺,尤其是缺乏与国际市场的有效融入,从而限制了整个出口贸易活动的有效开展。

2茶叶出口贸易中商务英语的应用需要认知

对于我国茶叶企业对外出口贸易活动开展来说,语言上的障碍和不足是限制整个出口贸易活动开展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元素,因此,翻译活动开展的状况就直接关系到出口贸易活动开展的品质和有效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主要应用的是商务英语,尤其是该语言形态更符合茶叶出口贸易活动开展特点及内涵,在商务英语活动开展过程中,简洁、高效就成为其首要要求,因此,结合茶叶企业出口贸易要求,创新翻译机制就极为必要。事实上,对于出口贸易活动开展来说,除了实际上的应用需求外,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介绍,才能够实现理想的贸易成交活动。而这就是商务英语活动开展的最大价值。当然,想要应用好商务英语这一媒介,其需要充分与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实际相结合,也就是说商务英语活动开展,需要展现和诠释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的相关信息内涵。当然,大量外贸实践活动充分证明,良好的翻译活动,不仅能够给与消费者相应美好印象,同时也能够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对于不同语言体系下的消费者来说,了解茶叶产品的重要方式,就是阅读整个产品的翻译资料。所以,可以说良好的翻译活动,更能帮助我们有效推广茶叶产品。当然,在衡量茶叶产品外在翻译活动开展效果时,其翻译的简洁性、具有美感、客观真实、科学等等就成为衡量整个翻译活动开展效果的重要指标。

3互文性翻译内涵

理解不同语言体系下,想要实现理想的交流效果,需要借助翻译活动的有效开展。翻译指的是结合具体的翻译理论和相关方法的有效应用,从而实现整个语言体系差距上的有效消除。当然,整个体系化翻译活动的有序开展,也是各种文化体系下,文化传播与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当前整个翻译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到,互文性翻译理论的应用,不仅是翻译技巧和方法的创新,同时更是整个翻译活动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在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其需要注重对茶叶产品的有效探究,同时也要对茶叶产品体系中所融入的文化内涵进行有效融入,实际上,在茶叶产品出口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同语言体系下都有着自身文化机制,而任何翻译活动开展,都需要结合翻译实际来具体开展,必须将茶叶产品中所具有的文化属性进行诠释和发挥,通过整体展现,从而实现理想的出口茶叶产品翻译效果。在茶叶企业出口产品商务英语翻译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同文本体系之间都有着相互联系,而茶叶产品中所具有的信息内容有着关联上的一致性,通过有效关联,从而实现对茶叶产品内涵的准确认知。当然,使用互文性理论时,要对其中所包含的词汇内涵进行准确辨析,从而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在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实现对茶叶产品信息内容的精准表达,其需要借助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参考,尤其是选择合适的文本资料进行借鉴,从而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

4我国茶企出口中商务英语的互文性翻译应用思路

结合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以及国际贸易活动不断成熟这一客观形势,如今商务英语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合适的载体,通过制定完善的策略,结合互文性翻译理论的有效应用,从而实现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其一,在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对茶叶产品名称,进行互文性翻译理论。在整个茶叶产品的名称翻译时,不能机械地借助词汇和翻译技巧和方法开展翻译活动,而应该从茶叶产品名称形成的自身实际出发,尤其是要结合文化属性的有效融入和诠释,从而引导不同语言体系下的茶叶产品认知。当然,一些知名茶叶,通过名称的传播,就能够给人们带来直观联想和认知。其二,在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在企业宣传材料翻译活动开展时,要注重互文性翻译理论的有效应用,企业外宣材料翻译活动具有自身特殊性,尤其是整个文本材料,往往呈现出与茶叶企业相关的产品特点。而在翻译外宣材料时,要注重将整个材料的科学性与文化性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推动整个茶叶企业出口贸易。事实上,互文性翻译理论不仅是对传统翻译活动中所使用的结构主义的传承,同时也是翻译技巧的创新与提升。而在该翻译理论应用过程中,互文性理论更多强调的是翻译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所以可以说,互文性翻译理论不仅是常用的翻译理论,同时也是满足当前翻译活动开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在茶叶企业出口贸易交易活动开展时,必须注重将互文性翻译理论的全面融入,其要注重从文化差异性视角出发,尤其是要将中西方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差别和不同,进行有效对比和诠释,通过注重对我国茶叶产品体系中所使用词汇内涵进行深层次剖析,从而提升翻译效果。此外,还要注重引导人们从实际应用视角来了解相关内涵,尽可能准确翻译其中所包含的元素理念,从而实现理想的交易效果。对于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开展来说,其需要注重文化差异性,特别是将不同文化体系下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应用内涵进行全面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语言交流效果。

5结语

当前茶叶贸易发展不断成熟,茶叶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进一步凸显,而想要实现理想的贸易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对整个茶叶企业出口贸易状况进行全面认知。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现阶段茶叶企业出口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主要障碍和限制性因素在于其语言上的不同,因此,有效开展翻译活动就极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张银银.从互文性角度看阅读在商务英语翻译学习中的作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6):117-118.

[2]王盈秋.浅谈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英语广场,2015,(18):129-131.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篇2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茶叶贸易的国家。长期以来,茶叶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量达30万t,同比增长2%;出口金额7.05亿美元,同比增长3.30%,实现了历史性的双突破。2010年,我国绿茶出口量约22.93万t,平均单价约2287美元/t;红茶出口4万t,平均单价约1606美元/t;乌龙茶出口2.41万t,平均单价约2771美元/t;花茶出口5914t,平均单价约5010美元/t;普洱茶出口3486t,均价约5611美元/t[1]。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绿茶出口传统市场,摩洛哥人民偏好绿茶,人均年消费量近1.2kg,绿茶逐渐成为其生活的必需品。近年来摩洛哥每年从我国进口茶叶约5万t,占我国绿茶出口的1/3左右,我国绿茶在摩洛哥市场占95%以上,并有逐渐增长之势。2010年我国对摩洛哥出口茶叶(主要为绿茶)5.9万t,金额1.552亿美元。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19.50%,出口总额的20.31%[2]。可以看出,摩洛哥茶叶市场及价格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绿茶生产及出口的稳定,对我国茶叶出口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以摩洛哥为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茶叶出口贸易影响的一般原理分析

1.1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汇率降低会导致出口贸易量值的减少,汇率升高会增加出口贸易的量值。笔者就一国汇率变化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作一般性分析。假设1:生产者(本国)只关注本币价格变化并以此决策生产。假设2:生产者(本国)按本币确定一个价格,并且供给弹性无限。假设3:出口国消费者只关注外币的价格,并以此决定消费[3]。图1中,P为出口价格;E为实际汇率;X为出口数量;P/E指剔除汇率变动的实际出口价格。产品定价不变,本币贬值汇率会升高到E'''',商品价格下降为(P/E''''),产品出口量跟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均衡点由A点移到B点,茶叶出口量增加到XB。贬值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分为2个部分。首先,茶叶出口实际数量的增加,由XA增加至XB;其次,单位数量的茶叶出口赚取的外汇减少(P/E''''<P/E)。可见,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我国茶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会随之下降,这就加强了我国茶叶出口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使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及出口额增加,反之亦然。

1.2茶叶出口贸易的J-曲线效应

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会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通常要经过一个时滞才能反映出来。由图2可知,在t1点人民币升值,由于茶叶出口合同通常是在茶叶实际交付前一年已签订,因此在初期出口量不会变动,但出口额却因汇率的降低而增加。旧合同执行完毕后,在t2点,升值对新交易的影响体现出来,我国茶叶出口额会下降,贸易收入逐步减少,并经过t3、t4达到t5,最终升值会使茶叶出口额下降。进入t5阶段后,出口价格相对的升高就会完全抵消人民币升值的作用,此时曲线开始走平[4]。由于时滞效应的存在,人民币升值先是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额,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茶叶出口额最终会减少。茶叶出口贸易的变化表现出J-曲线效应。但货币升值(贬值)改善(阻碍)出口的滞后时间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并不一致,一般发展中国家为1年左右。而且茶叶的国外出口需求具有严格的季节性,所以生产环节产生的滞后时间大概也是1年左右。因此,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对汇率变化的反应时滞大致也为1年。

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2.1假说的陈述

由以上的茶叶出口贸易一般性理论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如下2个假说。假说1: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变化呈正向相关关系。根据理论分析,汇率降低,人民币会升值,茶叶的出口额将减少;汇率升高,人民币会贬值,茶叶出口额将增加。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做我国茶叶对摩洛哥茶叶出口额对人民币汇率的回归分析,验证上述假说。若假说正确,就可以初步掌握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产生的相应影响。假说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时滞。根据分析,将人民币汇率影响我国茶叶出口时滞设定为1年,通过比较分析的办法验证这一假说。如果这一假说正确,就能说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的滞后效应是存在的,进而为确定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未来影响提供依据。

2.2模型的设定与数据采集方法

2.2.1模型的初步设定。依据假说1和假说2,我国茶叶出口额与人民币汇率正相关,因此,模型初步定为:EXP=C+B1rate+ui(1)式中,EXP代表我国历年茶叶出口摩洛哥的金额,依据自1999年起摩洛哥的外贸结算采用欧元结算制度;rate表示历年人民币对每100欧元的比值;C、B1为回归系数。

2.2.2模型的修正。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的因素众多,进一步分析其他因素对我国茶业贸易出口额的影响。首先,是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2003年多国以技术壁垒的形式对茶叶制定苛刻的检验标准,使我国茶叶出口的数量受到极大影响[5]。其次,随着我国茶叶产量的增加,茶叶的出口量也会一定程度增加,进而引起出口额的增加。最后,出口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增加了出口国国民对于进口产品的购买力,也会增加对于进口产品的需求,反之亦然。因此,修正后的模型设定为:EXP=C+B1rate+B2GDP+B3PRO+B4D+ui(2)式中,GDP代表我国出口国(摩洛哥)历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百万迪拉姆(摩洛哥通行货币)];PRO为我国历年茶叶总产量(万t);D为虚拟变量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额的影响,以2003年为分界点。该研究的数据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网及中文数据库检索的文献获得。依据历年采集的数据以及上文中经修正后所设立的模型,运用Eviews5.0对中国2000~2010年茶叶出口摩洛哥贸易额数据进行OLS线性回归,先不考虑滞后的效应,对模型进行修正后得以下结果:EXP=5287.4720-5.6795rate+0.0039GDP+0.0129PRO-2447.2200BAR(3)R2为0.951521,调整后的R2为0.972737;D-W值为2.12636;F检验值为124.5342。通过模型修正后的计量结果分析可知,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与人民币汇率为负相关的关系,且各项检验的数质量好,但从结果可以看出,当人民币贬值时,即每100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比率上升一个单位,我国对摩洛哥的茶叶出口额会相应减少5.679467万美元。这不符合计量经济模型设定前对人民币汇率系数的预先设定,即理论预期值与估计值相反。造成这种相反的原因是该模型的数据运用时没有反映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的滞后效应,即J-曲线效应。笔者再次对模型进行回归,并同时考虑人民币汇率对茶叶出口贸易额的J-曲线效应,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因此设定滞后期为1年,即人民币贬值先是引起我国茶叶出口摩洛哥贸易额的降低,经过1年的调整期后,实现增加茶叶出口贸易额的影响。考虑J-曲线效应后经修正的回归模型结果如下:EXP=-3492.0830+4.0203rate+0.2226GDP+0.0025PRO-1095.3940BAR(4)R2为0.972868,调整后的R2为0.995735;D-W值为2.851532;F检验值为135.8562。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摩洛哥GDP、我国茶叶总产量以及绿色贸易壁垒回归系数的P值都很低,可以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R2以及调整后的R2分别为0.972686、0.995735,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D-W值与F检验也非常显著,说明模型无正的一阶序列相关迹象以及线性关系较强,该模型较能反映现实问题。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滞后1期的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显著正相关,当人民币贬值时,即每100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比率上升一个单位,我国对摩洛哥的茶叶出口额会相应增加4.020276万美元。摩洛哥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与我国茶叶出口额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222580、0.002546,可以看出,出口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我国茶叶出口额有一定的影响,但我国茶叶总产量与出口贸易额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茶叶总产量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不大。出口国绿色贸易壁垒与茶叶出口额反相关,出口国茶叶检验标准的提高,会导致我国茶叶出口额减少1095.394万美元,其对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影响较为严重。由模型分析可知,假说1与假说2均成立,即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变化呈正向相关关系,且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先是增加(减少)出口额,经过一年的时滞,最终减少(增加)出口额。

3结论与建议

3.1进行科技创新,优化贸易结构

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我国茶叶贸易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要获得优势,必须进行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因此,必须选择创新竞争优势战略。首先,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主,打造茶叶对外贸易竞争力。通过制度创新努力构建,使我国茶产业从事外部效应大、技术含量高、动态规模效应突出产业得到政府适当的政策扶持[6-7]。其次,大力发展我国茶业贸易中高科技产业。不断提高高科技品种的比重,促进高科技品种的出口,推动茶叶贸易结构升级,作为今后茶叶贸易的发展方向。在出动中应采用鼓励高科技品种出口的贸易政策,以提高高科技产品出口面临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出口效益。此外,在对外商逐步实施国民待遇的同时,应使用一部分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领域。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篇3

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茶叶出口贸易影响的一般原理分析

1.1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汇率降低会导致出口贸易量值的减少,汇率升高会增加出口贸易的量值。笔者就一国汇率变化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作一般性分析。

假设1:生产者(本国)只关注本币价格变化并以此决策生产。

假设2:生产者(本国)按本币确定一个价格,并且供给弹性无限。

假设3:出口国消费者只关注外币的价格,并以此决定消费[3]。图1中,P为出口价格;E为实际汇率;X为出口数量;P/E指剔除汇率变动的实际出口价格。产品定价不变,本币贬值汇率会升高到E'''',商品价格下降为(P/E''''),产品出口量跟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均衡点由A点移到B点,茶叶出口量增加到XB。贬值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分为2个部分。首先,茶叶出口实际数量的增加,由XA增加至XB;其次,单位数量的茶叶出口赚取的外汇减少(P/E''''<P/E)。可见,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我国茶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会随之下降,这就加强了我国茶叶出口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使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及出口额增加,反之亦然。

1.2茶叶出口贸易的J-曲线效应

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会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通常要经过一个时滞才能反映出来。由图2可知,在t1点人民币升值,由于茶叶出口合同通常是在茶叶实际交付前一年已签订,因此在初期出口量不会变动,但出口额却因汇率的降低而增加。旧合同执行完毕后,在t2点,升值对新交易的影响体现出来,我国茶叶出口额会下降,贸易收入逐步减少,并经过t3、t4达到t5,最终升值会使茶叶出口额下降。进入t5阶段后,出口价格相对的升高就会完全抵消人民币升值的作用,此时曲线开始走平[4]。由于时滞效应的存在,人民币升值先是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额,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茶叶出口额最终会减少。茶叶出口贸易的变化表现出J-曲线效应。但货币升值(贬值)改善(阻碍)出口的滞后时间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并不一致,一般发展中国家为1年左右。而且茶叶的国外出口需求具有严格的季节性,所以生产环节产生的滞后时间大概也是1年左右。因此,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对汇率变化的反应时滞大致也为1年。

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2.1假说的陈述由以上的茶叶出口贸易一般性理论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如下2个假说。

假说1: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变化呈正向相关关系。

根据理论分析,汇率降低,人民币会升值,茶叶的出口额将减少;汇率升高,人民币会贬值,茶叶出口额将增加。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做我国茶叶对摩洛哥茶叶出口额对人民币汇率的回归分析,验证上述假说。若假说正确,就可以初步掌握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产生的相应影响。

假说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时滞。

根据分析,将人民币汇率影响我国茶叶出口时滞设定为1年,通过比较分析的办法验证这一假说。如果这一假说正确,就能说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的滞后效应是存在的,进而为确定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未来影响提供依据。

2.2模型的设定与数据采集方法

2.2.1模型的初步设定。依据假说1和假说2,我国茶叶出口额与人民币汇率正相关,因此,模型初步定为:EXP=C+B1rate+ui(1)式中,EXP代表我国历年茶叶出口摩洛哥的金额,依据自1999年起摩洛哥的外贸结算采用欧元结算制度;rate表示历年人民币对每100欧元的比值;C、B1为回归系数。

2.2.2模型的修正。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的因素众多,进一步分析其他因素对我国茶业贸易出口额的影响。首先,是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2003年多国以技术壁垒的形式对茶叶制定苛刻的检验标准,使我国茶叶出口的数量受到极大影响[5]。其次,随着我国茶叶产量的增加,茶叶的出口量也会一定程度增加,进而引起出口额的增加。最后,出口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增加了出口国国民对于进口产品的购买力,也会增加对于进口产品的需求,反之亦然。因此,修正后的模型设定为:

该研究的数据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网及中文数据库检索的文献获得。依据历年采集的数据以及上文中经修正后所设立的模型,运用Eviews5.0对中国2000~2010年茶叶出口摩洛哥贸易额数据进行OLS线性回归,先不考虑滞后的效应,对模型进行修正后得以下结果:

通过模型修正后的计量结果分析可知,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与人民币汇率为负相关的关系,且各项检验的数质量好,但从结果可以看出,当人民币贬值时,即每100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比率上升一个单位,我国对摩洛哥的茶叶出口额会相应减少5.679467万美元。这不符合计量经济模型设定前对人民币汇率系数的预先设定,即理论预期值与估计值相反。造成这种相反的原因是该模型的数据运用时没有反映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的滞后效应,即J-曲线效应。笔者再次对模型进行回归,并同时考虑人民币汇率对茶叶出口贸易额的J-曲线效应,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因此设定滞后期为1年,即人民币贬值先是引起我国茶叶出口摩洛哥贸易额的降低,经过1年的调整期后,实现增加茶叶出口贸易额的影响。考虑J-曲线效应后经修正的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摩洛哥GDP、我国茶叶总产量以及绿色贸易壁垒回归系数的P值都很低,可以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R2以及调整后的R2分别为0.972686、0.995735,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D-W值与F检验也非常显著,说明模型无正的一阶序列相关迹象以及线性关系较强,该模型较能反映现实问题。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滞后1期的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显著正相关,当人民币贬值时,即每100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比率上升一个单位,我国对摩洛哥的茶叶出口额会相应增加4.020276万美元。摩洛哥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与我国茶叶出口额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222580、0.002546,可以看出,出口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我国茶叶出口额有一定的影响,但我国茶叶总产量与出口贸易额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茶叶总产量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不大。出口国绿色贸易壁垒与茶叶出口额反相关,出口国茶叶检验标准的提高,会导致我国茶叶出口额减少1095.394万美元,其对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影响较为严重。

由模型分析可知,假说1与假说2均成立,即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变化呈正向相关关系,且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先是增加(减少)出口额,经过一年的时滞,最终减少(增加)出口额。

3结论与建议

3.1进行科技创新,优化贸易结构

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我国茶叶贸易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要获得优势,必须进行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因此,必须选择创新竞争优势战略。首先,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主,打造茶叶对外贸易竞争力。通过制度创新努力构建,使我国茶产业从事外部效应大、技术含量高、动态规模效应突出产业得到政府适当的政策扶持[6-7]。其次,大力发展我国茶业贸易中高科技产业。不断提高高科技品种的比重,促进高科技品种的出口,推动茶叶贸易结构升级,作为今后茶叶贸易的发展方向。在出动中应采用鼓励高科技品种出口的贸易政策,以提高高科技产品出口面临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出口效益。此外,在对外商逐步实施国民待遇的同时,应使用一部分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领域。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篇4

【关键词】中国 阿联酋 茶市场 经贸关系

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世界饮料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品种。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红、绿茶等六大茶类,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连年来,中国的产茶量居世界首位,茶叶向国外的出口额更是年年增长,而阿联酋则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2010~2011年其茶叶再出口量约为1.8万吨。这些只是在中国与阿联酋不断发展的经贸合作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下面,笔者从中国在阿联酋的茶市场浅论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关系。

一、阿联酋巨大的消费市场

据较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地处西亚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在过去10年里,阿拉伯国家茶和咖啡的消费量增长了3倍以上,现阿联酋人均茶叶消费量已达8公斤以上,远远超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阿联酋茶叶消费水平居世界首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阿联酋人大多对茶叶情有独钟,茶早已是他们的首选饮品;②阿联酋近年来人口不断增加,茶叶消费量也随之增加;③阿联酋盛产石油,有“油海七珍”之称,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该国人均收入已达2万多美元,对茶叶消费能力强。

阿联酋对茶叶有巨大的消费力,但其本国不产茶叶,主要依赖进口,其中50%来自于中国、肯尼亚等国。同时,阿联酋也从事茶叶的转口,在迪拜自由区有专门的茶叶贸易中心,其成员包括茶叶出口商、加工商及地区进口商,能够在全年随时满足中东和毗邻地区进口商的需要,为买卖双方提供茶样、专业品茶师等多种服务,并能全程协助质量监制。迪拜已迅速成为著名的茶叶贸易及转口中心。

总之,无论是从阿联酋自身对茶叶的巨大需求,还是其作为茶叶贸易中心来说,阿联酋的茶叶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二、中国在阿联酋的茶市场

随着中国与阿联酋经济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日益为阿拉伯消费者所熟悉和接纳,中国茶“走出去”前景看好。2010年,我国成为第二大茶叶出口国,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达7.84亿美元。但是,从阿联酋所进口茶叶的市场比例来看,中国所占比列不大。2008年我国茶叶代表团首次参加迪拜全球茶叶论坛,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对阿联酋茶叶的出口,拓展阿联酋及其有关茶叶的消费市场,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扩大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而同时不可否认,中国的茶产业以及在阿联酋的茶市场还存在一些“硬伤”,这主要表现在茶叶生产的标准体系和卫生安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产量大,品牌少;中国茶在阿联酋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不够;茶叶出口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广却分散,大市场少,小市场多,新市场少,传统市场多等。针对以上弊端,笔者认为,为推动中国茶加快走出去,增加阿联酋市场占有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努力提高茶叶质量,丰富茶叶品种,针对当前中国“有名茶无名牌”的情况,要打造更多的世界级中国茶品牌。这是因为在阿联酋,人们对茶叶的嗜好以及对品牌的钟情度犹如吸烟者对烟草品牌的忠实度。因此,打造中国茶品牌迫在眉睫。对阿联酋市场深入了解,尤其是了解当地消费者饮茶习惯,并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当今,阿联酋主要消费红茶,尤其为袋装红茶,其次是绿茶、花茶、果味茶等。在充分了解阿联酋市场需求后,应相应调整出口比例,以满足需求。积极参加在迪拜举行食品茶叶展,扩大茶叶知名度。举办一定规模的茶文化讲座、论坛等介绍中国的茶叶产品及茶文化,增进阿联酋民众对我国产品的了解。

简言之,阿联酋的茶叶市场是一个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市场,我国作为茶叶大国也应积极打造自身品牌,掌握阿联酋市场需求,满足阿联酋人民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双方经贸合作

三、从中国在阿联酋茶市场的发展看中国与阿联酋的经贸关系

(1)中国在阿联酋茶市场的发展是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缩影,近年来,中国和阿联酋双边贸易迅速发展,双方优势互补,有能力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占有优势,因此,中国向阿联酋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及农产品占主要比例。而茶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中阿建交以来,中国对阿联酋出口连年增长,显示出中国巨大的出口潜力,同时对繁荣阿联酋特别是迪拜经济作出了应有贡献。

(2)双方民间经贸往来发展迅速,各种贸易往来交往平台增加。譬如,迪拜的食品茶叶展,以及中国的广交会,和2012年中国(宁夏)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这标志着中阿经贸论坛“共办共赢”机制迈出新一步。

参考文献:

[1]仝菲.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投资市场分析[J].西亚非洲.2009,(03).

[2]潇河.阿联酋:海湾地区的经济发动机[J].中国石化.2006,(10).

[3]张峰.中国和阿联酋经贸合作关系初探[J].沧桑.2007,(05).

[4]樊小红.阿联酋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居全球第24位[J].西亚非洲.2008,(01).

[5]名士.阿联酋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输出国[J].西亚非洲.2008,(05).

[6]筱雪.阿联酋和卡塔尔居中东国家竞争力前列[J].西亚非洲.2008,(07).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篇5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措施; 茶叶出口; 影响分析。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对中国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日本也是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较多的国家,2006 年开始执行的肯定列表制度 (Positive List System),对全球797 种农药、兽药和添加剂设定了新的残留限量标准,比原来的食品安全规定增加了 500 余种。其中,约有 150 种属于中国常用农药,占中国常用农药种类的比重超过 55%。这直接导致了中国茶叶出口日本数量的大幅下降,2006—2012 年,中国出口日本茶叶数量下降了 1 万 t 左右。同时,中国出口日本茶叶不合格率也明显上升。2004—2012 年,日本共扣留中国茶类品总数达 82 次,其中茶叶因超过农药残留标准而被扣留的次数占约 90.25% (资料来源: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tbt-sps.gov.cn)。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还导致了中国茶叶化学品残留控制和检测费用的增加,以及通关时间的延长等,这些都增加了中国茶叶的出口成本。因此,分析肯定列表制度及其他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发展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把握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影响程度。这对于中国政府采取相关的生产和贸易政策措施,克服或规避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在国际上,学者们一般认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国的贸易 (Calvin and Krissoff,1998;Maskus 等,2000)、国内和国际消费者的福利(Alan,1995) 造成消极影响。在中国,学者们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成因、效果与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技术水平差异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形成的内在原因,发达国家由于具备在技术和贸易两方面的优势,更倾向于主动采取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战略 (杨波,2007),而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的内因主要是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防御和信息通报机制 (王平和杨巍,2004)。

目前,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阻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非关税措施,严重限制了中国的外贸出口,大幅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孙龙中和徐松,2008),特别是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了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最重要因素 (许咏梅和高启杰,2006)。因此,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消极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吴秀敏和林坚,2004)。从短期贸易效应的角度看,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出口额、出口量有很强的负相关性 (潘菁,2004;姚志毅,2005),日本进口蔬菜、茶叶的农药残留标准构成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蔬菜、茶叶出口日本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孙东升等,2005;顾国达等,2007)。然而,技术性贸易措施只是一种短期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如果处理得当,可能会存在正面效应 (李春顶,2005),通过“倒逼机制”促使出口方奋起应对,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从而促进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获取了更多的比较利益(张小蒂和李晓钟,2004),而如何冲破技术性贸易措施并利用合理的技术壁垒保护中国国内市场和经济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杭争,2003)。中国只有在农业生产体制、农业标准化体系等方面加快改革、加强建设,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收集和研究,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国际贸易措施,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潘伟光,2003)。为了在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时占据有利地位,提升产品的技术优势是关键 (蔡茂森和朱少杰,2003),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最急迫而有效的途径 (孙敬水,2004)。

尽管国内外学者已较为深入的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了研究,但大多侧重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经济理论分析和农产品贸易总值影响的实证分析,对特定大宗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效果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趋势影响的定量研究。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及其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对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贸易的影响,探讨中国茶叶如何应对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措施,为跨越技术性贸易措施,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

一、日本对茶叶进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为了防止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对本国消费者造成损失,日本政府对于进口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农药残留设定限量标准,并对限量标准的要求不断加强。2006 年 5 月,日本政府为了提高包括茶叶在内的进口食品安全质量,正式颁布 《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涉及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共有 251 项 (顾国达,2007)。而后,日本政府在2009 年实施了针对进口农产品的新规定 《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并于同年 5 月通知加强对中国乌龙茶进口时有关射线照射的检查。2011 年 1 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再次对食品、添加剂等规格标准进行补充修订,规定中杀虫剂三唑磷的残留限量由前的 0.05mg/kg 修订为 0.01mg/kg,除草剂苄嘧磺隆的残留限量由前 0.02mg/kg 修订为 0.01mg/kg,修订后的残留限量标准要求更加严格,这使得包括茶叶在内的农产品进口至日本的技术难度加大,出口成本提升。

肯定列表制度是目前日本对进口食品实行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该制度加强了对进口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管理。肯定列表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 (Uniform Limi)t,即0.01mg/kg。

中国农药残留限量在茶叶业界一直存在着多重标准,且残留限量标准项目较少,与发达国家的执行标准相差甚远。2013 年,中国正式实施由农业部与卫生部联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了农药残留限量的统一标准。新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达 2 293 个,和原有标准比,增加了 1 400 余个。其中新标准中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项目为 25 个。尽管中国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检测项目有所增加,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如果按照中国颁布的新标准指导茶叶的生产和出口,中国出口至日本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超标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二、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的影响分析。

(一) 中国茶叶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日本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出口对象国,对中国出口茶叶所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并没有阻碍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中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表 1)。2002—2011 年,中国茶园面积从 113.42 万 hm2,扩大至 211.26 万 hm2,年均增长 6.40%;茶叶产量从 74.54 万 t,增长至162.32 万 t,年均增幅达 8.78%。

在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的第二年,即 2007 年,中国茶园面积同比增长了 12.72%,茶叶产量同比增长了 13.37%,均为中国加入 WTO 以后的最高增长幅度。随后中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的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以较快速度增长。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以后,中国茶叶生产增长速度反而提升了,这说明该制度的执行在短期内并没有对中国茶叶生产造成冲击。

(二) 中国茶叶出口量呈稳定增长态势。

日本作为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国家,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理应对中国茶叶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然而,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后,中国茶叶出口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出口量从 2006 年的 28.66 万 t,增长至 2012 年的 31.35 万 t,增长了 9.39%。进入2009 年,中国茶叶出口突破 30 万 t,并于 2011 年达到 32.26 万 t,为中国历史最高茶叶出口量。中国茶叶稳定的增长态势表明,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对中国茶叶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三) 对中国与日本茶叶贸易产生的显著的负面影响。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茶叶进口来源国,特别在2005 年,中国茶叶在日本茶叶进口总量中的比例高达 75.8% (顾国达,2007)。但在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结束后,日本对进口农产品采取的贸易政策从传统的保护政策逐步转向 WTO 认可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这既保护了日本农业的稳定,也符合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较高要求,但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茶叶出口至日本。

肯定列表制度作为茶叶进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措施,其颁布与实施导致了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数量和金额的持续下降 (表 2)。在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前的 2002—2005 年,中国出口至日本的茶叶数量基本在 3 万 t 以上,出口额基本高于 7 000 万美元。从 2006 年该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以后,中国茶叶对日本的出口快速下降,出口量从 2006 年的 2.77万 t,下降至 2012 年的 1.73 万 t,下降了 37.55%;同期,出口额从 6 570 万美元下降至 5 770 万美元,下降了 12.18%。因此,肯定列表制度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对日本出口茶叶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日本对茶叶进口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导致了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日本在中国茶叶的出口贸易地位显著下降 (表 3)。2002—2007年,日本在中国茶叶的出口国排名中一直位居第二位。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的第三年,即从 2008 年起,中国茶叶对日本的出口量持续下降,使得日本在中国茶叶出口国排名下降至第四位,其中 2009 年排名更下降至第五位。

在这期间,受肯定列表制度的限制,中国茶叶出口逐步转移至其他茶叶消费大国。中国出口至摩洛哥的茶叶数量从 2002 年的 4.42 万 t 增长至 2012年的 5.58 万 t,增幅为 2.62%,其中 2011 年出口量更高达 6.36 万 t。中国茶叶出口至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数量均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茶叶数量从 2002 年的 1.55 万 t,上升至 2012年的 2.43 万 t,增长了 56.77%;同期,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的茶叶数量从 1.68 万 t 上升至 2.59 万 t,增长了 54.17%。中国茶叶对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出口量的快速增长,不仅使得这两个国家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有所上升,而且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的转移,抵消了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的消极影响,保障了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日本于 2006 年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度,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要求极为苛刻,给中国对日本的茶叶出口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中国茶叶出口及时转移至其他茶叶消费大国,抵消了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的不利影响,保障了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稳定发展。

然而,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中国茶叶对日本的出口数量下降,说明当前中国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的不利影响,中国应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茶叶质量的政策措施,以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

1. 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完善中国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是有效应对发达国家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核心。目前,中国已有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发达国家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中国政府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体系,健全茶叶生产、运输及出口的农药残留标准。首先,应借鉴茶叶农药残留标准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经验,尤其是欧盟、日本、美国等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农药残留具体指标,完善中国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其次,应促进技术标准认证及检验制度等体系的完善,促进各个方面的技术法规制定、认证、检验工作的合作统一,推动行业协会等微观层面制定该领域的茶叶标准,并进行汇总、分析研究,生成新的标准体系。

2.发展中国茶叶深加工能力 中国出口茶叶多以未进行加工的天然茶叶为主,不仅附加值较低,而且容易遭受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消极影响。为此,中国政府应大力发展中国茶叶深加工,出口附加值较高的茶叶加工产品,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资助等措施,支持茶叶加工行业,例如茶叶包装、茶饮料生产、茶食品加工、保健品生产以及药品生产等茶叶加工领域的发展以绕开日本等发达国家针对天然茶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3.建立健全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 中国政府可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收集、处理机制,国内技术检验检测网络机制,信息风险评估及预警共享机制等,对国际茶叶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茶叶进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监控、评估和。通过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机制让茶叶出口企业及时应对发达国家相关贸易措施,降低可能产生的贸易风险和损失。

参考文献。

[1] 蔡茂森,朱少杰。2003.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抑制效应与中国出口行业的对策 [J] . 国际贸易问题 (5):32-35.

[2] 顾国达,牛晓婧,张钱江。 2007.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日茶叶贸易为例 [J] .国际贸易问题 (6):74-80.

[3] 潘伟光。2003.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以近年来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壁垒事件为例 [J] .国际贸易问题 (7):24-27.

[4] 李春顶。2005.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综合分析 [J] .国际贸易问题 (7):74-79.

[5] 潘菁。 2004.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实证分析[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57-60.

[6] 孙龙中,徐松。 200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J] .国际贸易问题 (2):26-34.

[7] 孙东升,周锦秀,杨秀平。 2005.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研究 [J] .农业技术经济(05):6-12.

[8] 孙敬水。 2004.实施标准化战略———中国应对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 [J] .国际贸易问题 (2):23-26.

[9] 王平,杨巍。 2004.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原因分析———一个政治经济学量化模型 [J] .农业技术经济 (1):16-23.

[10] 吴秀敏,林坚。 2004.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分析 [J] .国际贸易问题 (12):29-34.

[11] 许咏梅,高启杰。 2006.技术壁垒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实证分析 [J] . 国际贸易问题 (5):86-93.

[12] 杨波。2007.技术性贸易措施成因、博弈与实证分析 [J] .世界经济研究, (10):41-47.

[13] 姚志毅。 2005.技术壁垒:趋势与影响 [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28-31.

[14] 张小蒂,李晓钟。2004.论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J] .管理世界 (6):26-32.

[15] Alan O.Sykes.1995.Product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lyIntegrated goods markets [M] . Washington D.C BrookingsInstitution.

[16] Keith E.Maskus,John Sullivan Wilson,Tsunehiro Otsuki.2000.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Aframework for analysis [M] . World Bank,DevelopmentResearch Group,Trade.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篇6

[关键词]恰克图;商品量;贸易结构;演变

历时二百多年的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是中俄经济来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1728年的《恰克图条约》正式开辟了恰克图作为中俄边境贸易的地点,最后在1903年中东铁路开通后,恰克图贸易逐渐没落。

本文试图从恰克图边境贸易中的商品量和贸易结构的变化分析恰克图贸易的发展历程。

恰克图开始之前,中俄贸易中输往俄国的主要商品是丝织品,主要是俄国贵族提供奢侈品消费,百分之九十的中国商品都是丝织品。恰克图开市之后,“南京布”的贸易量迅速上涨,很快超过丝织品。棉布的价格很快从1730年的一卷三卢布上涨到1737年的五卢布。与此同时,丝织品的贸易额却迅速下降。1737年丝织品在俄国进口中国总额中下降到23.5%,1761年降为20.5%,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后,由于宫廷奢侈,俄国对中国丝绸料子进口额出现了真正增加,但其在中国货进口总额的比重却进一步下降为12.5%。

与此同时,一种被俄商称为“南京布”的黄色土布在俄国市场上大受欢迎。因为“南京布”比较普及,并且价格便宜,十八世纪,“南京布”就在俄国市场上销售了数百万俄尺。因为普及率比较高,流通广泛,且价格便宜,成为最初在恰克图市场上充当等价物。这种价格低廉并且实用的棉布在俄国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恰克图贸易中还有很受欢迎的一种蓝色棉布,以中国名称“大布”著称。拉吉谢夫证实,到乾隆后期,输入俄国的中国棉织品的商品总额已等于俄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其中,“南京布”占八分之七,“大布”占八分之一。

19世纪以后,茶叶贸易开始在恰克图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茶叶的输入量和贸易金额所占的百分比都在急剧的上升,棉布的贸易量所占比重开始下降。1755年-1762年贸易额为713667卢布,而出口茶叶贸易量为48048卢布,占进出口总额的6.7%。到了19世纪,茶叶贸易额和出口量逐年增多,已占据主要地位。

由上表可以看出,1802年到1807年,棉织品的交易额还是2316000卢布,交易比例为46.3%,而茶叶的交易额是2165300,比例为42.3%;1831年到1840年,棉布交易额下降到165800,交易比例为2.1%,茶叶交易额上升为7551100,交易比例为93.6%;1841年到1850年,棉布交易额为35.7%,交易比例为0.9%,茶叶交易额为6218400,交易比例为94.9%。

可以看出,19世纪以来,棉布交易额逐渐下降,交易额所占比例到四十年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茶叶的交易额快速上升,四十年代占到交易比例的94.9%,几乎整个恰克图只有茶叶一种商品在成交。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恰克图的茶叶贸易额开始下降,情况如下:

恰克图茶叶贸易额的下降不代表中国输入俄国的茶叶总量有所下降,而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茶叶由俄国商人从汉口经由上海再到天津再由陆路的恰克图输入俄国,而这一部分的茶叶贸易量是不统计在恰克图的贸易额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先后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的签订,使俄国商人取得在中国天津、张家口等内地经商的特权,打通了水路运输的关节,得到了在中国的产茶区直接采购和加工茶叶的特权。从此,俄商从中国运茶到俄国只要上一次关税就畅通无阻了,并取得了水陆两路联运的便利,俄商将茶叶用船从汉口沿江而下运到上海,再沿海路运至天津,然后走陆路经恰克图贩运到欧洲,大大节省了费用,所以俄商贩茶业突飞猛进,从1865年的1647888磅,到1867年猛增至8659501磅。由恰克图输入的茶叶贸易额受到了汉口茶叶贸易的严重影响。

中俄茶叶贸易对俄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普通居民的日常需求,还是俄国政府的税收需求,这才是促使茶叶贸易额一直上涨的根本原因。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恰克图的茶叶贸易额受到了汉口茶叶贸易的极大冲击,后来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之后,中俄贸易的地理方向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即陆路以新疆和恰克图为重点的进出口贸易变为以外贝加尔和黑龙江边界为主的贸易。至此,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恰克图茶叶贸易完全绝迹。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篇7

关键词:投资;茶叶出口;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茶叶出口行业现状分析

茶叶最早起源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作为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从古至今,我国一直与国外许多国家在茶叶出口上保持着贸易往来,茶叶出口总值曾经一度占到中国出口总值的80%~90%。但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的动荡导致中国茶业经济走向衰落。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茶叶经济迅速发展,出口数量从8.69万吨增加到20.21万吨,年均增长率7.3%。进入20世纪90年代,外贸体制进行改革,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开始形成新的竞争状态,茶叶出口企业民营化、公司化,这增进了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的活力,加快了茶叶出口的发展。自2000年以后,茶叶出口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到2008年,中国出口茶叶数量达到29.7万吨,金额为6.8亿美元,平均单价2298.1美元/吨,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全球很多行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受到了严重制约,而我国的茶叶行业出口量却逐年增加,这足以显现茶叶出口行业的优势和其市场生存能力,因此我国的茶叶出口行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发展前景广阔。

二、我国茶叶出口行业前景分析

(一)定量指标分析

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147万吨,增长了117.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30亿元,是世界茶叶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自2005年开始,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图1为2003~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2003年开始,我国的茶叶出口产量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并分别于2012年突破出口总额10亿美元大关。面对茶叶出口行业如此良好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将500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发展我国的茶叶出口行业,这样不仅能够快速收回投资成本、加大我国茶叶出口的规模,也有利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

据海关统计,我国出口的茶叶主要分为五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及花茶。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稳中有增,具体数据如下:绿茶出口量为24.87万吨,出口金额为7.56亿美元,同比上升6.98%。红茶出口3.58万吨,出口金额1.19亿美元,同比9.30%;乌龙茶出口1.74万吨,同比下降3.2%,出口金额7.99万美元,同比上升7.74%;普洱茶出口4288吨,出口金额3622万美元,同比上升22.60%;花茶出口7322吨,同比下降0.25%,出口金额5155万美元,同比上升11.30%。表1为2003~2012年间我国所有茶叶出口的贸易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2003~2011年,虽然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形状并不一样,出口数量虽是逐年上升,说明这段时间我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偏低。自2003年开始,我国茶叶出口金额快速增加,说明我国茶叶出口行业对新的国际贸易形势能够迅速调整和适应,通过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保证茶叶产品的安全、提供相关的茶艺服务等手段来改善这种不利的贸易环境,为我国茶叶出口提供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2012年虽受国际环境影响,在出口量下降的情况下,出口金额总量仍保持上升。

根据表1中的数据,用一元回归预测技术中的平均值法来预测2013年的茶叶出口总量,首先设回归方程为:

y^=a^+b^x+ε

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a和b都是待定参数,ε是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因此求出位置参数a^,b^的估计值a,b则就可以估计因变量的值。

y=a+bx

现通过观察n组数据,(xi,yi)i=1,2xi表示出口金额,yi表示出口总量),将数据分为1、2两组,2003年到2007年为一组,2008年到2012年为一组。把数据分别代入回归方程中,再把组内的数据进行相加,得到一个一元一次的联立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和的值。具体解法如下所示。

前五组数据:26.0=a+3.7b28.0=a+4.4b28.7=a+4.8b28.7=a+5.5b28.9=a+6.1b,相加求和得:140.3=5a+24.5b(1)

后五组数据:29.70=a+6.80b30.30=a+7.05b30.24=a+7.84b32.26=a+9.65b31.3=a+10.42b,相加求和得:153.8=5a+41.76b(2)

将(1)式和(2)式相加可得:

140.3=5a+24.5b153.8=5a+41.76b

从而解得:

则有回归方程为:y=24.24+0.78x

有上面可知2012年的茶叶出口总金额预计为11.08亿美元,则有y=33.46,即全部出口总数量为32.88万吨。

(二)风险分析

1.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外国安全意识增强和保护本国利益等外部原因及生产技术落后、品质低下、标准体系落后和缺乏品牌等内部原因导致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

2.缺乏自有品牌。我国90%以上茶叶企业欠缺自主研发产品能力,贸易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合作,产品不能根据市场不同偏好生产适销对路商品,新品种研发能力相对不足。欧美国家尽管不种植茶树,但企业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

3.技术落后导致生产成本高。出口多为原料性产品,沦为外商的生产车间,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更多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赚取,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

4.无统一的标准、技术指标来衡量茶产品质量,对企业无资质管理,有产品即可进入国际市场,经营秩序较乱。

三、我国茶叶出口行业投资可行性分析

(一)经济可行性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茶叶出口正在日益增长,且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的增加,并且在国际茶叶出口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目前世界茶叶贸易主打产品是红茶,占茶叶贸易量的85%左右。但是,近10年来,国际市场上的绿茶需求量明显增长。我国绿茶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80%以上,弥补了我国红茶市场份额的不足。据茶叶商会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绿茶出口总量25.74万吨,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80%左右,出口金额7.06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73%左右,同比分别上升9.93%和24.62%。下表列出了2000~2007年全球四大产茶国茶叶出口金额市场占有率。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2000年至2007年这几年中国的茶叶出口金额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并且在2007年已经位居第二仅次于肯尼亚。目前,我国的茶叶出口金额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肯尼亚,位于世界第一。这种茶叶出口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此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其经济价值也不言而喻隐藏其中。

(二)技术可行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抑制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障碍,对茶叶的生产成本、出口等均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针对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造成的影响,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我们在技术已经基本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提高茶叶生产水平和品质、提高茶叶的安全系数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对WTO的相关进出口规则也能应对自如,在茶叶出口预警机制的建立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我国在茶叶出口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茶叶出口行业的技术可行性。

(1)提高茶叶生产水平和茶叶品质。在这方面,我国的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开发茶叶新品种,改善茶叶种植方式等方面也都有较高的水平。同时,在茶叶食品的安全方面,对残余农药的处理方面都能做到很好的控制。

(2)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茶叶出口预警机制来应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茶叶出口所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这些预警机制密切关注进口国的各类标准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防范工作,从而达到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并且对已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限而不能出口的茶叶,要及时客观地查明原因,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

(3)我国已经建立了茶叶科技创新体系。在全国提倡产业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茶叶科研也得到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茶叶研究开发体系领域齐全,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茶叶育种、茶叶栽培、茶叶加工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科学化生产管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我国的茶叶出口行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并能够快速发展。因此,将5000万元用于茶叶出口行业的投资是完全可行的,因为中国的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在行业的投资不仅风险相对较小,而且能够很快收回成本并能够获得很大的利润。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茶叶出口行业现状的分析,对茶叶出口行业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技术对茶叶出口行业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初步估算出我国未来茶叶出口行业的发展趋势,然后根据现在的出口贸易状况对其进行风险分析,最后分别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我国茶叶出口行业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得出整个投资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伟英.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对策[J].茶叶通讯,2006(01).

[2]李玲娣.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J].中国对外贸易,2010(22).

[3]管曦.世界主要产茶国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分析[J].中国茶叶,2011(04).

[4]霍丽玥.世界茶叶市场状况与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J].世界市场透视,2000(06).

[5]邱海蓉.基于需求视角的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9.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篇8

关键词:茶叶;出口;引力模型

1 引言

浙江是一个经济外向型省份,外贸依存度较高;而茶叶作为浙江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其出口的持续发展也受到广泛关注。近几年浙江茶叶出口一直位居全国第一,以2008年为例,浙江省茶叶出口量和金额分别为16.7万吨和3.64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当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总金额的56%和53%。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浙江茶叶出口也面临挑战,以2009年为例,1-2月份浙江省累计出口茶叶2.4万吨,比08年同期下降7.8%,金额5121.2万美元,增长2.4%,比08年全年增长率低13.1个百分点,出口额占同期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54.2%。其中,2月份浙江省出口茶叶2207.8万美元,增加14.5%,但是较1月份环比下降24.2%。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浙江茶叶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因此研究茶叶出口环境,提升茶叶出口竞争力日益受到关注。国内专家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大多数集中于一般性的描述,实证研究不多,为此本文拟通过构建、扩展浙江对日茶叶出口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模型中各自变量和浙江与日本之间茶叶贸易流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判断各自变量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程度,由此分析浙江对日本茶叶贸易的应对之策。

2 浙江对日本茶叶贸易概述

由图1可以看出,2008年上半年浙江茶叶主要出口市场为非洲的摩洛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共计9323万美元,占同期浙江茶叶出口总金额的47.65%,其中日本市场约占4%,位列第三。可见目前日本仍然是浙江主要的茶叶贸易伙伴国家。另外由表2可知,自2003年至2008年浙江对日出口茶叶的数量和金额均有大幅下降,出口数量由2004年的18000吨下降为2008年的6400吨,出口金额由2004年的3810万美元下降到2008年的1405万美元。由此可见,浙江对日茶叶出口有所放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视的是日本近年来实施的苛刻的技术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浙江对日茶叶出口。

3 浙江对日本茶叶出口贸易的引力模型的建立

(1)引力模型概述。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为研究贸易流量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起源于牛顿力学中的“引力法则”认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与各自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是poyhonen(1963),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他们各自的经济实力呈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呈反比,这就是贸易引力模型理论。

贸易引力模型的具体表达式如下(对数形式):

ln(tij) =a+a1ln(gdpi)+a2ln(gdpi)+ a3ln(gdpj)+a4ln(dij)……

其中tij是双边贸易总额;yi是国家i的gdp;yj是国家j的gdp;dij是国家i和国家j的距离;a是比例常数。 

(2)浙江对日茶叶出口模型构建。

本文在学者对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新的虚拟变量即技术壁垒,并且构建了浙江对日本茶叶出口的引力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ln(tij)=c+a1lngi+ a2lngj+a3lne+ + d+uij

其中tij是双边贸易总额;gi是国家i的gdp;gj是国家j的gdp;d是虚拟变量,表示技术壁垒对浙江对日本出口茶叶的影响,当年没有影响取值“0”,有影响且根据影响程度分别取值“1、2、3……”;e是浙江茶叶对日出口价格;c、a1、a2、a3为回归系数;uij为标准随机误差。

(3)变量说明(模型待检验假设)。

变量含义预期符号

gi反映了出口国的出口供给能力,在本文中指浙江茶叶生产总值,表示生产总量越大,潜在的出口能力越大,进而双边的贸易流量也越大。+

gj反映了进口国的进口能力,在本文中指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生产总值越大,潜在的进口能力越大,进而双边的贸易流量也越大。+ 

e表示出口价格,用来检验出口价格高低对浙江对日本茶叶出口的影响。待定

d用来检验技术壁垒对浙江对日本茶叶出口的影响。-

(4)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日本作为考察对象,以2003年至2008年作为样本跨越区间,2003年至2008年日本以美元计价的gdp数据来自,浙江与日本之间的地理距离用杭州至日本的直线距离近似代替,数据来自

。浙江对日本茶叶出口的数量和金额来自杭州海关统计数据。

4 模型分析

(1)模型回归。

利用收集到的2003年至2008年浙江与日本的各项所需统计数据,通过计量软件eviews5.0软件对模型做最小二乘估计,得出表1的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方程中每个变量的系数符号都与预期相同;f值统计值较大,说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显著成立的;决定系数和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均接近于1,表明回归直线有较高的拟合度;德宾—沃森统计值dw约等于2,表明不存在自相关性;但并不是每个t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需要剔除次要变量,对方程进行重新回归,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显示:方程中每个变量的系数符号都与预期相同;f值统计值较大,说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显著成立的;决定系数和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均接近于1,表明回归直线有较高的拟合度;德宾—沃森统计值dw表明基本不存在自相关性;而且每个t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回归后的方程为:

ln(tij)=-2.091574+3.92e-05lngj+1.235386lne-0.624784d

(2)模型分析。

①从增减变量角度分析。

首先t值显示虚拟变量检验显著,说明增加的技术壁垒这一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在本模型中效果显著,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以美、日、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对浙江茶叶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以2006年正式实施的日本《肯定列表》法案为例,其对2006、2007、2008各年浙江对日茶叶出口均可避免地造成了影响,因此可见实际中技术壁垒确实对茶叶出口起到了阻碍作用,并且影响显著。通过第一次的回归分析得出,茶叶生产总值这一变量的t值很小,即表明其对茶叶出口的影响较小。

②从各变量系数符号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进口国日本的gdp与浙江茶叶出口成正相关,而技术壁垒与浙江茶叶出口成负相关,两变量符号均与预期符号一致。另外经由回归检验得出出口价格这一变量的符号为正,说明出口价格与出口量成正相关,对于这一结果,本人认为有一些偶然因素使然,08年印度、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主产国和地区发生干旱从而导致茶叶大幅减产,浙江茶叶出口价格为此也水涨船高。

③模型的不足之处。

从回归结果看,杜宾值为3.092466,该值介于2和4之间,说明该回归方程可能存在一定的自相性,这也就意味着该回归方程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变量,这将有待今后此类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检验。

5 浙江对日本茶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

(1)出口企业应该密切关注日本标准,及时调整生产。根据模型分析,技术壁垒确实对浙江对日茶叶出口造成了阻碍影响,因此一方面要仔细研究如《肯定列表制度》等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农药限量的设定水平对农药的使用进行取舍选择。另一方面要强化国内农药使用管理,如积极实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做好各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农做好病虫测报工作,掌握用药的合理时期,同时喷药后也要经过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方能采摘,从而使农药可以自然降解。

(2)政府部门应完善制度、法规,引导茶叶科学生产。如完善与世界标准接轨的国内茶叶标准、完善替代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建立完善质量可追溯制度、实施实施茶叶质量例行检测制度,对茶叶质量进行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等。

(3)加强品牌建设。借鉴国外品牌茶商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加强对茶叶精加工研究的投入,注重推广和维护浙江现有知名茶叶品牌;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茶文化,增强国际市场对浙江茶叶产品的认同和认知,使浙江茶叶品牌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并成长为国际品牌。

6 结语

本文通过构建引力模型来论证影响浙江对日茶叶出口的各要素,并由此判断浙江对日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目前模型的构建还不完善,对问题的分析也不全面,有待今后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许咏梅,高启杰.技术壁垒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2]顾国达,等.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日茶叶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7,(5).

[3]曾国平,申海成.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许咏梅,高启杰.技术壁垒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