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政府审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4-20 17:59:07

政府审计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篇1

绩效审计首见于美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经营审计”概念。各国对于绩效审计名称不尽相同,但实质一样。如英国、加拿大为“现金价值审计或价值为本审计”,澳大利亚为“效率审计”,瑞典为“效果审计”,也有“全面审计”、“综合审计”,香港为“衡工量值审计”,大陆在《审计法》中称为“效益审计”,而实践中称为“绩效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1986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PerformanceAuditing)统一名称,并提出绩效审计即“3E”审计,对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评价的审计。

绩效审计对于“3E”的重视充分体现了未来的审计是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基础,对资源耗用的经济效率进行评价,从而更全面、更有效地满足各方审计委托人多层次的需要。目前,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比重也不一样,经济越发达,绩效审计呈现出的比重越高,如美国财务审计仅占审计总数的一成多,而绩效审计超过85%;英国、加拿大的绩效审计占40%左右,并且它们和西欧一些国家审计机关还实施绩效审计机构、资金、计划单列。进入21世纪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因此,绩效审计是财务审计的深化和发展,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时间不长。2002年,深圳市审计局率先对12家市属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绩效审计。确切地说,这是我国绩效审计的开端。之后,政府绩效审计在全国许多审计机关得到了推广尝试。2003年以来,单独立项的国家绩效审计项目涵盖了财政审计、企业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各个方面。如审计署系统组织的开发区财税政策专项审计调查、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失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审计等。地方审计机关也组织开展了一些绩效审计项目,如北京市西城区审计局开展的什刹海景区保护与更新改造资金绩效审计、青岛市开展的麦岛污水处理厂绩效审计、上海市审计局开展的政府利用外资环境保护项目绩效审计等。2004年上半年,深圳市审计机关完成审计项目418个,查出违规金额9000多万元,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逾26亿元,查出损失浪费金额1145万元,核减投资工程款2.8亿元。深圳市审计局从2002年组织实施第一个单独立项的绩效审计项目以来,至2005年累计完成了25个独立的审计项目。特别是《审计署2006年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公布,对审计工作提出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目标要求,并具体规定了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专项审计调查为绩效审计的主要方式,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绩效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绩效审计的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管理水平为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这一战略决策表明我国的审计发展方向与国际上是一致的。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外相比,可以说,无论是在审计的深度上还是广度上,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都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审计目标仍未完全实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情况尚不尽如人意。

三、制约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由于长期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审计人员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和审计理念,对于绩效审计往往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如何操作、涉及哪些内容、哪些领域等均无经验可借鉴,有的也是与我们不甚配套的西方审计观念,目前仍处于摸索、探索阶段,要转变观念需要一个过程。

(二)项目切入点找不准

由于负责管理和使用公共资金的政府部门职能各异、涉及部门多、资金分布散,再加上目前公共财政不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尚不完善,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仍然存在,对公共资金绩效性如何开展审计,从哪些部门、哪些领域或哪些资金项目着手进行审计较为困难。

(三)政府体制不够顺

虽然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化,许多机构仍在大范围大力度的配置社会资源;缺乏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政府部门的职权交叉,管理效率低下;的公开透明度不高;另外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存在、腐败现象。作为绩效审计主体的政府审计机关也存在同样缺陷,而在更深层次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四)审计标准缺乏

应该说对于企业绩效审计的评价我们已有了一定的评价系统,如《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但是,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性质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导致政府绩效审计难以深入。

(五)人员结构、素质不符合要求

绩效审计领域比财务审计领域广泛,因而绩效审计要比财务审计复杂得多。美国审计总署的工作人员约有5200位,其中约有2500位会计师,1500位经济师、律师、工程师、数学家、电子计算机专家。相比较美国,我国现有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1)审计师实务知识较多,而理论基础薄弱。目前的审计人员普遍缺乏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对经济管理知识不甚了解。(2)对传统审计技术较熟悉,而对现代审计技术较陌生。(3)现场作业经验丰富,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部分人员的政策理解水平、业务技能较低。(4)缺乏宏观经济理论和现代科技的相关知识。

四、促进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转变审计观念,拓宽审计思路

审计员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转变审计观念,拓宽审计思路,把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从任务型、程序型向目标型、效率型转变。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上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摆脱传统审计的束缚,跨出财政财务收支的框架;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上,要把重点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以提高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为根本目的,既要审查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同时也要审查预算安排的经济性、财政投入的绩效性,确保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使审计目标由过去的“鉴证”形式向事前确定目标,事中和事后评价的方式转变。既要审查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投入、投量,也要审查管理活动中的绩效,使审计评价能够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满足成果使用者对审计的要求。

(二)选好审计项目,明确审计重点

当前,绩效审计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选好审计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是审计立项的首要问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有的财政投入并不一定产生经济绩效,有的则通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选择绩效审计项目时,必须要有所侧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选择那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公众有切身利益的项目,如政府投资的大型项目、公共事业服务项目、高科技项目以及政府、机关行政性消耗所引发的老百姓普遍关注的财政资金,既可以使社会公众能及时了解资金的去向和使用绩效,同时也可以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树立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三)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关系,优化政府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府部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有利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经济,促进政府审计由纯粹的监督机制向完善的公共财产激励约束机制转变,从而解决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问题。

(四)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世界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指出:合适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具有可靠性、客观性、有用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完整性、可接受性的特点。结合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特点,一个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评价准则应考虑以下因素:(1)绩效审计对象千差万别,被审计单位类型复杂,使用的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差别。(2)评价标准一般是能够量化的,而一些难以量化的,对被审计项目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耗费,应采用特殊方法进行评价。因此,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应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来建立:主要考察政府行为成本的资源耗费类指标和政府业绩的产出类指标。总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绩效,防范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五)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绩效审计需要较高要求,如需掌握公共管理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而现有审计人员大都缺乏这方面知识。因此,应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政府绩效审计能力;考虑到现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情况,还可以借用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以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另外,要实行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工作稽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进一步明确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薛珊珊,李山梅,王玲.环境绩效审计与财务绩效审计比较研究.

[2]余玉苗.审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审计署外事司.国外效益审计简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4]黄约.论绩效审计监督体制的完善与创新[J].中国审计,2007,(20).

政府审计论文篇2

审计的产生是基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分离,基于“受托责任”,基于所有者授权之后“不放心”的心理,也就是说当所有者不具体行使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时候,就请独立的、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即审计人员来实施监督,使审计逐步嵌入了经济社会运行过程,成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政府审计是基于国家对经济安全维护的需要而形成一种权力监督机制。

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产生广泛的联动作用,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政府审计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满足时代的需要。仅仅依靠查账与监督国家财政收支难以满足当代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更先进和更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当代的政府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免疫系统理论”是一种创新的理念,是“跳出审计看审计”,是对现阶段政府审计本质的充分理解。政府审计是综合性的国家财政监督工具,如果把政府审计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来看待的话,其具有以下的职能属性:

1.1国家的经济卫士审计职能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审计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固原、承载和受纳”。现代政府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这些制度体系的每一个机构和系统都有经济社会发展所赋予的特定功能。因此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正是对审计“经济卫士”职能的强调。

1.2反腐斗士审计需要时刻准备着重拳出击,对国家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产生的重大的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进行最大程度的揭露,促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建设。这是我们审计发挥反腐斗士职能的必然要求。

1.3政府谋士审计机关在开展工作时,不仅要注重查处和分析被审计对象本身存在的问题,还应善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对典型性、疑难性、经常性问题的整理和归纳,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决策参考,这种将审计过程中积累的认识运用于审计之外,预防风险发生的作用正是审计扮演“政府谋士”角色的充分体现。

1.4国家经济的保健医士审计的本质是“免疫”,那么审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保健医士”,审计干部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

1.5国家经济安全的消防战士首先审计人员需要以“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工作,用诚意感化被审计单位,使其理解审计、接受审计,使其摒弃“防火、防盗、防审计”的思想。其次当审计人员面临风险巨大、漏洞严重的被审计单位时,又将积极发挥“救火”和“灭火”的过程。最后由于被审计对象个体特殊性,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原因,抓住重点,“切断火源”。

随着受托责任从对特定委托人的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发展到对非特定委托人的社会责任,审计不仅可以使某一具体的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受托关系之间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正如刘家义审计长所说:“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的运行。

2在法制视野中政府审计良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审计目标仍停留在真实性和合规性上金融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内容。“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经济安全;没有经济安全,也就没有国家安全。因此各个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金融安全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成思危,2004)”。所以政府审计要实现良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加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但就目前政府审计对金融机构形成的监管来看,其审计目标还停留在真实性和合规性上。我国政府金融审计对象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查错纠弊、促进金融机构规范财经纪律仍是其主要目标。根据审计署2007年审计情况统计结果,审计金融单位594家,查出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分别为371.74亿元、49.66亿元与1241.04亿元。另外集中于财经纪律及查错纠弊审计与民间审计的职能相重叠,不利于最大化利用审计资源。目前政府金融审计的业务主要集中于会计核算虚假、人为调节盈亏、隐瞒收入、乱列支出、违规经营等审计业务,而这些业务只是金融安全中的“点”,整个金融体系才是“面”。相对于金融体系的“面”,“点”固然重要,但不能保证“面”的安全。

2.2“审计风暴”频起折射出许多问题以审计署为首的政府审计系统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审计风暴”,“审计风暴”的频繁刮起,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贯彻,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然而“审计风暴”所带来的良好效果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政府审计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日常性审计的缺失。

2.3审计理念“滞后”目前“秋后查账”式的审计理念仍然居主导,审计时机与审计理念的“滞后”使政府审计难以完成受托责任。政府审计必须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预防性来提前感受到风险,预防胜于治疗,必须将监督的关口前移,而不是等问题出来,被动地查病治疗。

按照国家宪法规定,我国审计体制采取的是行政型的管理体制,政府审计部门直接向政府首脑负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依法审计和以人为本,是审计法治理念的核心要素。审计法治不是管理者的特权,而是审计本质的体现。它既有“治审”、“治民”的一面,还有“治政”、“治官”的更重要的一面。审计监督就是以审计的权利来监督其他的权利的工具,因而,在现行的法制视野中政府审计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方式,改进审计理念,实现政府审计良治。

3“免疫系统”理论下政府审计实现良治的方式选择

3.1创造良好的审计法律环境修订《宪法》有关条款。我国现行审计领导体制是《宪法》第九十一条和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的,要建立立法型审计体制或对审计部门垂直管理,需要对这两条规定进行修改。

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要适时修订《审计法》,充实、完善有关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中与审计监督有关的内容;制定经济监督的基本法;要搞好审计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工作,使审计法律规范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保障审计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执行;要完善审计法律与法规的配套工作。

完善审计规章和准则体系。要对由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审计准则、审计操作指南三个层次构成审计准则体系扩充修整,构建类似于国际政府审计准则“两层构架”复式的准则体系。即体系分为审计准则和指导资料两层;再在审计准则层面上,建立财务审计准则体系和绩效审计准则体系,将现有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纳入财务审计体系的范畴,同时随着我国对绩效审计实践与研究的开展与时俱进地推动国家绩效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充分反映国家审计的特征。

3.2明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依法审计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在不同阶段也是不同的。根据“免疫系统理论”,政府审计必须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己任,其工作重点在于对经济风险的控制,在金融安全成为经济安全核心内容的情况下,则应重点控制金融风险。

“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政府审计作为“免疫系统”应对风险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各级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资源有限,不可能渗透到政府理财行为的每一领域和环节,财政审计必须坚持有全局有重点的原则。随着我国转型经济改革的深入,适应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步伐,财政审计需要前移审计窗口,进行事前审计,即在政府理财具体行为发生之前便开展财政审计,首先监督政府理财规划、再监督预算执行及其成果。政府专项支出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体现党和国家政治意图的热点资金,是财政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应将审计重点放在我国财政支出中比重较大的类别和当前重要的政策支出领域,如转移支付支出、三农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审计。目前,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已经构成了较大规模的税收支出,加强税收优惠审计是财政审计的重要职责。

“依法审计”就是说要按照法律的授权、法定的程序、权利、义务、职责、依据、标准和手段开展审计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审计工作“法制化”。现阶段在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规,健全中国特色审计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的基础上,政府审计工作法治化时代正式开启,标志着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政府审计监督制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3.3审计理念要与时俱进,从“查错纠弊”转向发挥“免疫”功能在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审计的规律、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最初定位在查错纠弊,后来发展到国有资产的守护神,进而认识到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政府审计理念在不断地创新。以“免疫系统”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发挥政府的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并逐步将审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与抵御方面上来,是政府审计工作转型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好地保障现代国家经济安全的时代要求。

3.4审计方式转向采用预警与控制形式一般说来经济安全状态连续变化的过程,往往是各种风险因素缓慢恶化,并对整个经济安全状态发生作用的过程。因此,能够在一种经济安全状态转向不安全状态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变化,及时提示、预警这样变化,果断采取措施使其转向安全状态是最优选择。要实现审计预警与控制机制的建立,政府审计部门在制度建立方面应给予政策的指引;将原来对真实、合法性的审计转向对执行报告的审计,切实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保持经济生态系统的平衡;建立以审计统计数据库为基础的宏观预警模型。在这个宏观预警模型中,政府审计可以对其进行重点审计,确保其真实性与合规性。另外政府审计还可以发挥其优势,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数据进行汇总,使用统计模型建立起诸如Altman模型等风险预警模型,分析一些指标对总体经济安全的敏感程度,为宏观经济的运行提出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研究.2008(3).

[2]李建新.论“免疫系统”语境下的审计法制化.中国审计报.2009-2-2.

[3]宫军.从“法制化”到“法治化”的启迪.国家审计署网站.2008.

政府审计论文篇3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问题

政府绩效审计是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国政府审计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最早将绩效审计引入到政府审计的是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长,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的,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地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成世界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开支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旨在监督政府公共资源使用绩效的审计。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会议上将其统一称为“绩效审计”。

一、绩效审计的基本涵义和相关问题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依靠有效证据对被审计单位是否高效、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是根据健全的管理原则和实务以及管理政策对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计;二是对使用人力、财力和其他资源的效率进行审计,包括对信息系统、效益衡量指标和监测安排以及被审计单位为纠正已发现缺陷而采取的程序的检查;三是联系被审计单位目标的实现情况对被审计单位业绩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联系期望效果对被审计单位活动的实际影响进行审计。

(一)绩效审计的特点

与财务审计比较起来,绩效审计具有灵活性、主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绩效审计基本上不受制于具体的要求和期望,在审计选题、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和审计意见等方面都相对比较灵活。绩效审计范围比较广泛,允许并非常欢迎审计师做出判断和解释。绩效审计的报告类别较多,这些报告一般包括更多的讨论、分析和合理的论证,由此又决定了绩效审计必须有广泛的调查和评价方法可供选择应用。在法定权限中,绩效审计有权检查所有政府活动,并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披露,但是绩效审计并不拥有已经在社会审计部门通用的公认的审计形式,它既不是发表正式审计意见的常规审计,也不是对责任问题的检查,它是由于不同需要、出于不同目的而产生的审计,它的根源在于公众要求对政府事业单位和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独立分析。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的联系,有时绩效审计可能会包含传统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正当性审计的概念。

(二)绩效审计的权限和目标

在一个国家中,审计的权限一般由法律规定。审计权限确定了最高审计机关审计公共部门项目和机构的程度。绩效审计的权限一般具体说明最低的审计和报告要求,具体说明对审计师的要求,并为审计师提供开展审计工作和报告审计发现所需要的权力,相应地,审计师在开展审计时以审计权限为指导。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绩效审计的权限写入宪法或其他法律中。但各国的绩效审计的权限又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些国家绩效审计权限很大,审计机关可以检查非常复杂的政府事业的效率性和效果性;有些国家绩效审计的权限尚未涉及对政府项目政策依据的审查,因此在这些国家中绩效审计并不质询政策目标的优点,而是检查这些政策的设计、执行或效果。但有一点已经被证实了,就是在宪法和法律中没有规定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目前也具有将绩效审计作为财务审计或合规审计一部分的倾向。

由于世界各国的法律不同,因此绩效审计的目标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目前得到世界各国认可的绩效审计目标大体有如下几个:一是为立法机构提供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执行有关政策进行独立检查服务;二是确定并分析政府项目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帮助被审计单位或者政府部门整体改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是对项目有意的、无意的、直接的、间接的影响进行报告,并对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没有实现的原因进行报告。另外,绩效审计也为立法机构提供对行政部门所公布的业绩指数或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独立分析的服务。

政府审计论文篇4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审计体制;审计准则;审计指标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好转,审计工作的重心从真实、合法性审计转移到绩效审计上来,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审计事业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国家财政支出或资助的投资项目的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独立地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可行性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进行绩效审计的条件日臻成熟。

1.经济发展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

我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积累,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在这样的环境下,绩效审计将顺应形势的发展而产生。

2.我国绩效审计有法律的保障

我国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这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国制定了大量的财经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效益情况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3.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绩效审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理论工作者关于政府绩效审计方面介绍西方经验,阐述自我见地的书籍相继出版,为理论的完善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政府绩效审计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三、我国构建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宏观环境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构建需要一个合理的宏观环境,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完善:

1.重构政府审计体制

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审计机关都隶属于立法机构,主要审计政府财政。我国这种隶属于行政机构的审计体制以及地方审计机关所实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在中央和地方利益发生矛盾时,不利于确保政府审计的独立和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绩效审计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议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将我国审计体制改革为隶属于人大的立法型审计体制,同时将地方审计机关所实行的双重领导体制改革为上一级审计机关会同地方人大共同领导、上一级审计机关为主的领导模式。这就使各级审计机关既实现了组织形式上的独立,又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

2.健全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法律直接赋予审计机构的权力,所以健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规范是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必须重新定位,以保证政府绩效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维护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定性和权威性。

3.加快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的建设

我国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设计层次十分明确,但准则是将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捏”在一起综合考虑,这样容易造成国家审计准则操作性不强,不便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遵循。我国现行国家审计准则主要是针对财务审计进行规定的,在基本准则和绝大部分具体准则中都缺乏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的规定。因此,可以对我国现有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进行修改,补充加入绩效审计概念,补充修改基本准则,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具体准则,必要时制定政府绩效审计手册审计指南。

4.建立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政府绩效审计是对政府履行职能和承担责任的审计,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也应当围绕这个核心内容进行。建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既要考虑目前我国党政机关设置情况、公务员管理考核制度和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因素,又要考虑审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当超前性。

5.实施审计公告制度

审计公告制度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内容、审计程序、过程、结果等,采用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的制度。在推行审计公告制上,审计署与固定的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介保持良好的关系,将重大的、社会公众关注的政府绩效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报告刊登在重大报刊、电视等信息媒体上。除了政府绩效审计报告外,审计署还可印发一些宣传资料,将绩效审计项目的内容、结果以及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详细地介绍出来。审计署还可以将全部绩效审计的结果、审计建议、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等全部刊登在审计署网站上,以便任何人何时何地都可以查询。

参考文献:

[1]姚和平黄约: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2006(10).

政府审计论文篇5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审计体制;审计准则;审计指标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好转,审计工作的重心从真实、合法性审计转移到绩效审计上来,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审计事业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国家财政支出或资助的投资项目的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独立地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可行性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进行绩效审计的条件日臻成熟。

1.经济发展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

我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积累,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在这样的环境下,绩效审计将顺应形势的发展而产生。

2.我国绩效审计有法律的保障

我国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这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国制定了大量的财经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效益情况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3.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绩效审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理论工作者关于政府绩效审计方面介绍西方经验,阐述自我见地的书籍相继出版,为理论的完善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政府绩效审计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三、我国构建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宏观环境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构建需要一个合理的宏观环境,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完善:

1.重构政府审计体制

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审计机关都隶属于立法机构,主要审计政府财政。我国这种隶属于行政机构的审计体制以及地方审计机关所实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在中央和地方利益发生矛盾时,不利于确保政府审计的独立和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绩效审计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议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将我国审计体制改革为隶属于人大的立法型审计体制,同时将地方审计机关所实行的双重领导体制改革为上一级审计机关会同地方人大共同领导、上一级审计机关为主的领导模式。这就使各级审计机关既实现了组织形式上的独立,又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

2.健全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法律直接赋予审计机构的权力,所以健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规范是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必须重新定位,以保证政府绩效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维护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定性和权威性。

3.加快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的建设

我国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设计层次十分明确,但准则是将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捏”在一起综合考虑,这样容易造成国家审计准则操作性不强,不便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遵循。我国现行国家审计准则主要是针对财务审计进行规定的,在基本准则和绝大部分具体准则中都缺乏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的规定。因此,可以对我国现有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进行修改,补充加入绩效审计概念,补充修改基本准则,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具体准则,必要时制定政府绩效审计手册审计指南。

4.建立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政府绩效审计是对政府履行职能和承担责任的审计,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也应当围绕这个核心内容进行。建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既要考虑目前我国党政机关设置情况、公务员管理考核制度和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因素,又要考虑审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当超前性。

5.实施审计公告制度

审计公告制度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内容、审计程序、过程、结果等,采用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的制度。在推行审计公告制上,审计署与固定的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介保持良好的关系,将重大的、社会公众关注的政府绩效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报告刊登在重大报刊、电视等信息媒体上。除了政府绩效审计报告外,审计署还可印发一些宣传资料,将绩效审计项目的内容、结果以及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详细地介绍出来。审计署还可以将全部绩效审计的结果、审计建议、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等全部刊登在审计署网站上,以便任何人何时何地都可以查询。

参考文献:

[1]姚和平黄约: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2006(10).

政府审计论文篇6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审计体制;审计准则;审计指标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好转,审计工作的重心从真实、合法性审计转移到绩效审计上来,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审计事业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国家财政支出或资助的投资项目的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独立地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可行性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进行绩效审计的条件日臻成熟。

1.经济发展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

我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积累,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在这样的环境下,绩效审计将顺应形势的发展而产生。

2.我国绩效审计有法律的保障

我国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这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国制定了大量的财经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效益情况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3.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绩效审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理论工作者关于政府绩效审计方面介绍西方经验,阐述自我见地的书籍相继出版,为理论的完善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政府绩效审计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三、我国构建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宏观环境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构建需要一个合理的宏观环境,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完善:

1.重构政府审计体制

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审计机关都隶属于立法机构,主要审计政府财政。我国这种隶属于行政机构的审计体制以及地方审计机关所实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在中央和地方利益发生矛盾时,不利于确保政府审计的独立和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绩效审计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议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将我国审计体制改革为隶属于人大的立法型审计体制,同时将地方审计机关所实行的双重领导体制改革为上一级审计机关会同地方人大共同领导、上一级审计机关为主的领导模式。这就使各级审计机关既实现了组织形式上的独立,又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

2.健全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法律直接赋予审计机构的权力,所以健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规范是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必须重新定位,以保证政府绩效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维护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定性和权威性。

3.加快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的建设

我国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设计层次十分明确,但准则是将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捏”在一起综合考虑,这样容易造成国家审计准则操作性不强,不便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遵循。我国现行国家审计准则主要是针对财务审计进行规定的,在基本准则和绝大部分具体准则中都缺乏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的规定。因此,可以对我国现有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进行修改,补充加入绩效审计概念,补充修改基本准则,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具体准则,必要时制定政府绩效审计手册审计指南。

4.建立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政府绩效审计是对政府履行职能和承担责任的审计,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也应当围绕这个核心内容进行。建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既要考虑目前我国党政机关设置情况、公务员管理考核制度和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因素,又要考虑审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当超前性。

5.实施审计公告制度

审计公告制度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内容、审计程序、过程、结果等,采用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的制度。在推行审计公告制上,审计署与固定的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介保持良好的关系,将重大的、社会公众关注的政府绩效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报告刊登在重大报刊、电视等信息媒体上。除了政府绩效审计报告外,审计署还可印发一些宣传资料,将绩效审计项目的内容、结果以及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详细地介绍出来。审计署还可以将全部绩效审计的结果、审计建议、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等全部刊登在审计署网站上,以便任何人何时何地都可以查询。

参考文献:

[1]姚和平黄约: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2006(10).

政府审计论文篇7

摘要:国家审计机关是宪法、审计法确立的专门监督机构,审计机关通过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揭露违法违规问题,促进整改落实,规范财经秩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审计机关还通过内部治理为法治政府建设作表率,依法行政、依法审计已经成为全体审计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本文从审计机关自身法治建设与强化审计监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两方面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析。

党的十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直接体现。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机关,其核心是推动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而这些也正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与终极目的。所以各级审计机关要立足自身,打造法治审计机关,做法治政府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并且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做法治政府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一、审计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必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早已吹响,在改革新征程的路上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成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责任政府,各级审计机关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审计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刘家义审计长在《论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一文中提到:“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核心是推动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利益。”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是维护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监督的一个权力部门,在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责任重大,这是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审计机关成立三十多年,在审计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与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建设,将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安全发展,服务民主法治,推动反腐倡廉,促进改善民生等方面,从而找准自身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精确定位。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审计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机遇期的时代使命

党的十提到:“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也提到:“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等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监督也多有提及,对通过审计监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寄予厚望。从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各地党委政府要求审计机关在完善国家治理格局的范畴内,加大对财政预算与执行审计,确保财政资金有效利用与规范管理,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常态化审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大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确保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民生保障资金的审计,确保惠民利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与贯彻,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是各级审计机关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期的时代使命与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审计机关要勇于担当,强化审计监督,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宪法赋予审计的法律责任

审计机关伴随着宪法走过了三十年中国特色民主法治历程,是中国特色民主法治的产物,更是中国特色民主法治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的宪法(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成立审计机关的必要性,而随后的审计法更是将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与职能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审计监督的面几乎覆盖了所有部门,监督环节也贯穿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审计监督的视角瞄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重点关注机制、体制性问题和重大管理漏洞;通过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为建立长效机制、规范运行提出更高层次的审计建议,通过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完善,健全法制,推动法治。所以服务法治政府建设是宪法赋予审计的法律责任。当前,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宪法与审计法的规定,树立守法意识与法治理念,依法承担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法律责任,从根本上服务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深化改革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审计自身法治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审计机关是政府组成部门之一,其本身的法治建设水平直接反映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作为执法者与监督者,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必须加强自身的法治建设,做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先锋与表率。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审计铁军

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是审计机关构建法治机关的首要之责。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归根到底靠的是一支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审计队伍。只有纪律严明、战斗力超强的审计铁军才能攻坚克难,不畏权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服务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作用。一是加强廉政建设,筑牢防腐变质的根基。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和高压线,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机关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跟踪检查,严格落实中央、省市的纪律要求与审计的工作纪律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二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要不断的加大审计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审计论坛、专家讲座、职业培训等方式来开阔审计干部的思维和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化能力水平。要积极的创造平台让审计干部多参与大型审计项目,提升审计实战能力,培养一批审计能手、计算机应用分析能手、综合管理能手,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审计良好的形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断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

文化的学习教育,增强审计干部的道德修养;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审计干部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大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式思路创新、审计结果运用创新,在创新中推动审计工作服务法治政府建设。

(二)加强法治宣传,扩大法治影响

加强法治宣传对扩大法治影响有积极的作用。只有大力的进行法治宣传,针对不同的受众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才能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利用普法宣传月进行宣传。审计机关要结合每年的“六五”“十二五”普法宣传月广泛宣传法律法规,通过到人员密集地在广场发放宣传单、摆放法治宣传展板、赠送与民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政策小册子等,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知道用法律去维护自己最根本的利益。二是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宣传。审计机关要善于利用现代媒体(比如网站、微博、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法治宣传。通过展示审计成效来大力宣传,特别是对审计查处的大案要案要在媒体上进行公开曝光,让人们对审计法治拍手称好。三是利用审计人员进行宣传。在日常的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要当好法治宣传员,在跟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中,要善于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让被审计单位了解为什么违规,怎样加强整改,而不是以罚代之。在审计后,对待审计问题要准确的用政策法规定性,详细的写在审计报告中,让被审计单位真正的加深对法治的认识。

(三)加强依法审计,维护法律威严

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只有依法审计,才能以法制促进法治,才能出高质量的审计成果,真正的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维护法律的威严。一是善于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审计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是党纪政规、财经法规,而且要懂得行行业业的政策法规,审计人员要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不断的涉猎到各种法律法规,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强化学习,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二是严格当好审计的监督者,做到执法必严。审计机关从维护法律尊严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高度,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法制建设,抓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各项审计准则的落实,增强审计人员法制观念,在审计工作公平公正,执法不偏不倚,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做到执法必严。三是加大对案件线索的移送,做到违法必究。审计要当好经济发展的“卫士”与“谋士”,就必须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加大对案件线索的移送,加大对违法犯罪的追究,加大对的问责,对一切违法的行为进行强有力的惩处,从而做到违法必究。

三、强化审计监督职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按照法治的原则运作政府,审计监督作为政府法治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各级审计机关要切实履行好经济监督职能,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强化对财政资金预算与执行的审计监督,促进依法理财与深化改革

维护财经秩序,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政府部门依法理财,确保公共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各级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这既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责任,更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认真细致的开展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每年初制定的财政预算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审计,对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不到位,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项目安排笼统等问题要及时给出审计建议。加大对财政往来资金的清理力度,对财政出借的资金要及时催收,健全制度建设,规范审计程序。二是积极探索实施财政联网审计。大力推进以财政联网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通过与财政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审计部门对财政收入、支出的实时性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阻止违纪违规事情的发生,把审计监督的关口由事后提到事前,事中,强化对相关财政、预算单位和项目执行单位的数据横向与纵向比较,有助于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为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服务。三是扩大财政资金审计成果应用程度。审计部门在审计完了之后要善于总结,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及时提出专业的意见供政府的决策者参考,实施一些制度的调整与变革,从而促进依法理财。

(二)强化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常态审计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与反腐倡廉

建立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审计部门作为公权力的监督者与制约者,要善于拿起审计监督这把利剑,斩断一切利用公权力谋取私利罪恶链条,促进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一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要稳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行业系统的领导干部审计,用科学客观的事实证据来反映主要领导任期内的权力运行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关注权力行使与责任落实,促使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减少腐败行为现象。二是加大对“三公经费”“楼堂馆舍”的重点审计。在三公经费审计过程中,要看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铺张浪费,是否是合理性支出,是否存在公私并用、变相支出等常见问题。对铺张浪费,巧改名目,私设小金库等的违纪违法的行为一定要一查到底,如实上报,落实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在“楼堂馆舍”的审计过程中,看是否超标,是否整改到位,是否还是顶风违纪。要不断的扩大审计成果,将审计成果运用与推进反腐倡廉相结合,主动向组织部门建议,将审计成果与领导干部的考核选拔相结合,确保干部的“无病提拔”。三是积极探索实行审计与检察院联合办案的机制。绝不姑息违法违纪的行为,对在审计监督发现的违法违纪的线索与行为,审计部门一定要及时移送线索,让检察院及时介入,从而为及时查清事实、打击腐败创造有效的时机。

(三)强化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监督,促进科学发展与经济安全

审计是经济发展的卫士与参谋,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与安全发展是审计的时代使命。审计部门要强化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投资资金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一是狠抓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对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审计要将审计关口延伸到建设前,实行全程跟踪审计,通过对项目前论证、施工合同、施工组织、建设管理、资金拨付等重要环节的审计,并对项目中相关费用纠纷的审计鉴定,为政府节约项目建设资金,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二是强化政府投资监督与管理。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进一

步的加强规范招投标管理,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组织实施,坚决打击围标串标,转包分包行为,规范建设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工程监管,实行工程专业监理责任制和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的双责制度。三是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严把预算关,控制拦标价,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切实开展好跟踪审计服务,防患于未然,从严进行决算审计,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为经济健康发展做好审计监督服务。

(四)强化对民生保障资金的重点审计监督,促进公平正义与改善民生

公平正义与民生改善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让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倾斜,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表现,是建成法治政府的社会基础。审计部门应该强化对民生资金的重点审计监督,确保惠民利民的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一是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审计要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和社会慈善事业等方面的资金实时监督,对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惠农支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及时揭露和反映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揭示和反映资金分配不合理、管理不严格、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二是加大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与督促整改工作。审计要关注扶贫资金的筹集、管理、分配、使用,对挤占挪用扶贫资金,拨付不及时,未按规定实行招投标,审计部门都要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整改,促进国家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加大对“三农”、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实施动态跟踪审计监督,找准审计项目的着力点,有效地开展民生资金审计工作。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风向标”和“指南针”。要建立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民生资金管理体系,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刘俊)

参考文献:

1.刘家义:《论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审计署网站 2012年10月26日

2.张永祥:《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大力推进法治湖北建设》 湖北省政府法制网 2013年10月10日

3.张华荣:《建设法治政府 审计大有可为》 无锡市审计局网站 2013年7月17日

政府审计论文篇8

关键词:政府审计;绩效审计;思考

政府绩效审计是各国政府审计工作的主流,已成为审计活力的重要标志。2006年《审计法》修改,同时国家审计署将推进绩效审计作为对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政府绩效审计正是我国审计工作者积极寻求的一种可以直接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审计方法,是促进政府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改革的进行,绩效审计必将成为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审计制度融入世界审计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中国审计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1加强政府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绩效

随着我国政府公共开支的增加,政府的受托责任和受托风险也随之增大。在我国财力有限,对财政收入缺乏系统有力的监督机制,财政收支社会效益分析整体机制也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政府绩效审计充分发挥经济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促进政府部门正确决策,有效履行职责,不断提高管理绩效,充分发挥财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2有利于政府机构的廉洁、勤政、高效

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从政府开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可以从源头上发现和揭露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稳定。

1.3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

随着法制的逐步完善,公众对政府工作效能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开展绩效审计,建立完善有效的政府审计制度,对政府部门的管理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监督,并适当地进行审计公告,才能便于公众对公共收支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有效的了解与监督,提高人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促进政府提高整体诚信水平和工作成效。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的领域仍然以传统的财务和合规性审计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在发生转变,绩效审计也己初见端倪,由于我国在绩效审计方面起步较晚,政府绩效审计尚处于理论探讨和小范围试点阶段。如最近几年兴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为干部管理部门选拔和任用干部提供依据。这种审计是基于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基础上兴起的。它既包括合规、合法性审查,又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因此,它是财务和合规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综合。从审计实务工作可以看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己开始起步,但仍然面临着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挑战,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

2.1对政府绩效审计了解不够,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知还限于一个较小的范围。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多数还停留在对国外有关情况的介绍。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绩效审计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诚然,现在我国会计信息失实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难度确实比较大。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层却越来越重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呼声越来越高,从他们在各种业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可见一斑。

2.2政府绩效审计的覆盖面较小

目前,在我国政府审计实务中,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并不太多,主要表现在:(1)对于主要的公共部门也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现在还很少开展绩效审计。(2)财政是公共资金的最初源头,目前的财政审计把主要力量放在真实和合法上,出去的资金只要符合规定的开支渠道、对方也确实收到就可以了,至于资金是否用于原定的目标、其效用如何,则往往不太深究。(3)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兴起,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审计已经开展了好几年,目前主要关注的仍是真实性和合规性,对于整个采购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考虑不多。

2.3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标准

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制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为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规范企业效绩评价行为、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标准,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这也正是绩效审计的难点之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