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专升本经济管理8篇

时间:2023-05-23 09:01:28

专升本经济管理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1

[关键词]会计;专升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专升本是按照专科学生总数的一定比例选择优秀学生参加考试。再按一定比例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在本科院校学习两年,达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要求的获得学士学位。会计专升本教育是近些年才开始实行的,其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有待于不断地完善。笔者认为,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应符合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会计专升本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是会计培养人才的方向定位。会计专升本培养目标应由原来专科培养目标升至本科的培养目标。

(一)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会计专科教育是一种技能型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一线会计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又熟悉当前会计制度,具有熟练的会计专业技能的核算型中初级会计人才。由此可见,会计专科教育培养目标强调的是中初核算性的一线会计人才。

(二)会计本科的培养目标

专科学生升入本科。进入本科教育,其培养目标应符合会计本科教育的要求。目前,对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各个学校各有不同的表述,如,一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培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有较强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组织能力,理论与应用并重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又如,一普通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有会计核算能力、审计与咨询能力、财务分析与管理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管理、审计实务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虽然上述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同,但其基本点是相同的,其共同点有别于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即核算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已不能作为“专升本”的教育培养目标。专升本的教育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能够综合运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

会计“专科”和“本科”同样是培养会计人才。但会计专科教育目标与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同,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层次也不同。我国的相关法规将会计人才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相对应的是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等不同档次。会计教育也应随社会需求分层次培养会计人才,使之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对知识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上也有所差别。

二、设置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应考虑的因素

在设置专升本课程体系时。应充分体现会计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具体设计时,不能简单地直接套用会计本科三、四年级的课程,应在考虑专科课程体系与本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来源、素质、文化和专业基础等因素加以综合确定。

(一)会计专科课程体系

在设置专升本课程体系时。首先应考虑学生原来的知识结构。否则会造成重复。会计专科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职业标准和规范,以国家规定的会计师和助理会计师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标准和内容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应用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计算技术、基础会计、管理学、经济法、经济应用统计、财经应用文写作、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法、会计模拟实验、外贸会计、预算会计、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其核心技能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技能。

本科会计教育以培养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为目标,课程不限于传统的会计学科,而以通识课为基础,涉及企业管理和其他社会、人文领域的跨专业学科。通识课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会计学专业课程是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会计专业基础课程是构筑会计学专业的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学、预算会计、战略管理、税收会计等。其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验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人品与才干相长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会计专升本学生并非全部来自会计专业

专升本的学生一般都来自综合性专科院校或财经性专科院校,所学专业主要有会计(包括会计电算化、涉外会计和税收与会计等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投资与理财这四个专业,也有个别来自保险等与会计专业相差较大的专业。就会计专业知识来看。学习会计专业课一部分学生有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基础。这无疑给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的设置增加了难度。

(三)专升本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相对应本科教育目标的要求,尽管专升本学生都是专科学校的优秀学生。但其基础知识有待加强。会计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方式。前两年是基础教育。重点是高等数学、英语、大学语文、经济学等课程。其中英语的要求较高,一般本科毕业要求英语通过四级,有些院校采用双语教学或原版英文教材;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院校3年,既学习基础课程,也学习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相对分散。如英语课程。有的学校要求毕业时通过3级考试,而大多数学校没有要求。这为专升本学生在升本后的英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是设计会计专升本课程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专升本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待深化

从会计本科与专科的课程体系上,就专业知识的广度来看。其课程设置就有很大的不同。会计本科专业除了本身的专业课如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以外,还开设了统计学、资产评估、金融、企业管理、计算机等相关课程。而专科院校虽然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不缺。但相关专业课的范围较窄。就专业知识的厚度来看,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单就选用的教材就有较大的差异,会计专科的要求较本科低。

三、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会计专升本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按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来源、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方式,对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重新设计。不能照搬普通本科课程体系,更不能简单地在本科课程体系上加加减减,而应针对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强化基础理论。深化专业教育,加强实践教育,使每一个会计专业专升本学生都能在高等院校得到进一步深造。

(一)强化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这些课程有些在专科已经学过。但深度和广度与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其中,英语必须到达到大学本科规定的要求(如果英语达到了四级或以上,可以免修);其他课程无论原来是何种专业、是否学过、学习程度如何,都应通过学校的考试,不然不能按期毕业。另外,应增加金融学、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的选修。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拓展能力。注重理论的提升。

(二)深化专业教育

专升本的主要专业课包括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及审计案例、税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报表分析等。由于专升本学生的来源不同,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规定。如,对于专科学得好的同学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可以办理只参加考试、自愿听课的原则,最后通过考试即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有更多的时间补充自己的弱项,如英语、数学、高级会计等课程。另外,应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如会计信息系统、资产评估学、会计专业英语、经济应用文写作、公司管理、预算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给予学生更大的拓展空间。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要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可以实行非本专业补课制。凡不是本专业的学生进入本专业后必须从第一学期开始,补修专科期间两门至五门的专业核心课。补课不全不准毕业。要督促学生尽快掌握专科基础知识,边补课边学习新内容。以便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三)加强实践教育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2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园林景观工程企业存在成本管理粗放,忽视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问题,这使得很多企业蒙受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使得园林景观工程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提升。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提供高质量、短周期、低造价的园林景观产品能够使企业的信誉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园林景观企业来说,实施成本控制要求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工程直接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间接成本进行超前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以及核算,从而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最终实现项目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综上所述,对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提升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综述

(一)园林景观工程成本构成

一般来说,园林景观工程的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间接成本构成。直接成本主要包含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绿化苗木购买费、人工费、机械台班费等;管理成本主要包含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项目行政管理费用、日常办公费用等;间接成本主要包含工程保修费用、排污费用、差旅费用、施工人员培训费用等。

(二)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提升方法概述

对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以有效控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直接成本费用、管理成本费用和间接成本费用而实现。例如,通过内部招投标模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对项目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监控,堵塞支出浪费环节,加强生产管理,控制人力物力成本等。

三、提升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

1、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

为了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应根据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构建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开源节流的成本管理体制,例如,编制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目标表,包含《工程数量复核表》、《工程单价分析表》、《工程两算对比表》、《综合管理费分析表》等,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此外,还可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为工程项目构建专业、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将相应的机制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并对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水平、能力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从而为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2、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在工程开始之前,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提供的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设计方人员提供的施工图纸方案与实际的施工要求可能存在偏差,如一味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项目施工,有可能会出现实际与图纸不相符的情况,从而提升项目方案反复校验的风险,最终导致工期贻误,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专家能够为施工图纸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而这些意见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因此,在项目施工前组织专家对施工图纸进行优化会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设立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部门

在工程项目实施前,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部门,用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专业控制。一方面,该部门内应配备专业的预决算管理人员、材料费用分析人员、采购员等专门的成本控制人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力,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各自的成本控制作用。另一方面,项目成本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应落实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以实现对工程直接成本、管理成本、质量成本、资金成本等的有效控制,从而为整个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给予充分保障。

(二)项目实施阶段

1、合理配置施工设备,控制机械台班费支出

目前,机械施工设备已逐渐成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的必备器械。例如,挖掘机、装卸机、吊车、叉车等机械设备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合理控制机械设备的支出费用是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理的机械型号。大多数机械设备进场是按照半个台班的价格起价,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预决算员应计算好相应的工程施工量,选择合理的机械型号,使得项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选择专业人员负责施工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应用专业人员操作机械设备,保证连续作业,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返工、废工导致的成本支出损失。

2、控制施工材料支出,降低材料成本

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材料主要包含相应的苗木和植株幼苗。对施工材料进行成本控制也是有效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施工方在购买苗木材料前,应根据施工量进行准确计算,防止过剩;另一方面,应指派专业人员购买高质量的植株苗木,保证栽种的一次成活率,避免死株、问题植株给工程项目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应对苗木进行集中管理,在施工中按需分配,在施工结束后要派专人统一收回保管,避免随意掩埋造成的浪费损失。

3、优化景观栽种工艺,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艺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景观栽种工艺,已达到项目栽种最优化的目的。例如,在园林施工路基开挖时,遇到地基状况较好的地段可对挖掘深度进行合理调整,减少边坡开挖量,从而缩减施工时间,降低功耗成本。种植苗木时,应根据当地土质的实际情况对树穴的大小和移土量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有效控制成本支出,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

结论

“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工程企业施工中最为关注的焦点和共识,同时也是园林景观环境、审美效应最大化的前提保证。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人员应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落实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工程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3

关键词:高校教育 经济管理 教学创新 实验教学 网络平台

中D分类号:F0- 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出现了新特征和新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实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重要路径[1]。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正确的理念指引与教学方式,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整改升级。

1.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特点

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诸多特点,是开展创新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开展学科研究、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的重要场所。与传统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很多新特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经济管理学科与互联网技术出现了深度融合,整个网络社会出现了高度的开放性和融合性特征,基于此,开展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自身来说,要建设高水准的实验教学平台,必须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在硬件方面,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具备一般实验室的器材和设备,包括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设备[2]。在软件方面,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整合多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运行软件,包括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物流管理软件等等。通过整合利用软件和硬件资源,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水平,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2.经济管理学实验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实践来看,高校经济管理学科一般都采取学分制和选课制结合的教学的方式,一方面保证学生学到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同时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让学生自由选取适合自己的专业学科。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实验平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平台利用效率较低,并且利用程度不够灵活,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在传统的实验平台模式下,为学生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学生必须要在实验基地内才能进行实验操作,另一方面,学生使用实验室也要受到时间的限制。近年来,我国经济管理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传统知识开始与网络知识呈现出深度融合的状态,强化提升互联网教学水平,是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与现在正在大力建设的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明显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此外,很多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验平台缺乏开放性,无法实现数据和软件的动态更新,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传统的知识很容易就被现代经济形势所淘汰,因此,构建动态化的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构建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高校教育体系也在进行深刻改革。毋庸置疑,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构建一个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建设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突破固有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3]。从学科本质来看,经济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同时对于人才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刚好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通过运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运用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综合水平,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4.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

从平台本身来看,高校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包括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应用终端等组成部分,其中服务器是核心部分,应用终端则是学生参与平台运营的重要切口。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方面,要注重创新性和教学性,提升教学软件的使用价值,既要与现代知识对接,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4]。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构建上,既要考虑教学实际情况,同时也要与现代企业对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训练机会,提升教学专业化程度。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端口对接,提升平台的实用性,提高综合教学水平。

从目前高校网络建设实际情况来看,现代高校基本都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这也给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创造了基础性条件。在平台建设上,要坚持“实用为先”的平台建设思路,不管是在基础框架构建还是细节设计上,都要充分考虑实用性,进而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综合水平,发挥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载体作用,让平台成为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教学的优势,实现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目标,适应现代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5.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应用模式探究

5.1凸显平台开放性特征

在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充分突出平台的“开放性”,通过平台的整合作用,将网络资源与学生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对接。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学习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注重把握教学进度[5]。教师在利用平台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要素,进行科学安排,合理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安排学习内容,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在利用平台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导入个人信息,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动态完成实验学习内容,提升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2注重平台利用的多样性

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充分注重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在传统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和枯燥的问题,很多学生比较抵触利用实验平台开展学习,缺乏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创设和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整合融入多种教学要素,提升实验教学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举例来说,电子沙盘等都是比较常用的经济管理实践演练工具,通过有效整合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高校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利用效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5.3科学构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在利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开展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时候,要科学构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分数来简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下,教师要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合理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释放学生学习动力与活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到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中来,通过学生的参与来推进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实现平台综合建设水平的提升。

5.4注重软件与硬件之间的衔接与搭配

作为一个教学综合体,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一定的复合型,体现出软件设施与硬件设备之间的有机融合,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搭配,可以有效提升教W实际效果[6]。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与教学实践中,既要投入资金,更新基础设施,提升硬件层次,同时要注重软件开发,提高软件与教学的适配性,提高教学效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创新开展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水平,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整改提升,作为高校经济管理教学工作者,要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充分释放学生发展活力,为学生打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实现现代高等教育目标,提升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 冯研,赵芝彬.创建“世界大学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J].中国市场,2014(31):187- 188.

[2] 陈芝旭,陈森,魏婧等.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购物研究与实践[J].商业经济,2013(11):83- 84,118.

[3] 于慧静.浅谈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J].现代营销,2015,(1):68- 68.

[4] 侯S慧,杨琛珠.网络平台商务生态系统商业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软科学,2015,29(11):30- 34.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4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建设;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110―03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于2007年底作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至今已进行了7年时间的持续建设期。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进一步增强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通过2009、2014年两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实验条件、教学管理及运行制度等水平均有显著的提升。这期间取得了一些专业建设成果,成功申报了部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审核性评估。现将本专业建设目标、措施与成果进行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设目标

专业特色应该具备四大特征:即历史血脉传承、本校专业独有、持续连贯稳定、社会广泛公认。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依托学院理论经济学学科作为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有利条件,凭借学校独特的发展沿革和黑龙江省区位优势,以部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力争进一步发展和突出本专业的特色,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继续保持多年来形成的“生产力”专业特色,并重振在国内的影响力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是由我国已故著名生产力经济学家熊映梧先生开创的,并在其带领下茁壮成长的一个专业。熊映梧先生及其弟子孟庆琳教授编写的《生产力经济学》曾获得国内经济学界最高荣誉孙冶方奖,他们学术研究的血脉自然也就融入了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中。

2.依托黑龙江大学综合型院校的特点,融入对俄特色和创业教育特色

黑龙江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历经延安外国语学校、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等发展而成为现今的黑龙江大学。可以说是以俄语为源头成长起来的综合性大学,俄语实力在国内较为突出,在对俄经贸人才的培养上可以充分利用黑龙江大学对俄办学的区位优势。同时,黑龙江大学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创业教育也已成为学校的两大办学特色之一。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特色应该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建设思路

在明确黑龙江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后,我们着重对其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大纲、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修订。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素质的方面明确细分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的目的出发,合理制订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基于经济学学科的本身特点与最新进展,根据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研究单位等社会用人部门和单位对人才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尽量满足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服务龙江经济,助力黑龙江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四融合:即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经济一般理论与对俄特色相融合。实现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2.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保障本专业教学科研能力稳步前进

在校院共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经济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支熟悉黑龙江省省情和中俄延边开放开发经济发展特点,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框架,并具备横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多学科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开创性的优秀的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出该专业依托黑龙江大学综合性办学的专业互补优势。按照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指导思想,经济学专业采用“吸引优秀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成就省级名师、分级建设与发展”的发展举措,坚持引进与自我培养等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使得本专业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重提升至93%以上,进一步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

3.充分利用学校的对俄办学的特色资源,增强学生竞争力

针对不同课程特点与授课要求,分类别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科和专业基础课,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适当的反复训练必不可少;专业核心课程要加大实训内容,增加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研究案例分析,增加俄罗斯经济文化及远东经贸的实证研究,并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具有特色的训练项目。以学生自愿报名、学院组织筛选的原则,组建对俄经贸人才实验班,汇聚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学生,利用俄语零起点学分替代大学英语学分,有针对性地培养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对俄经贸应用人才。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涉俄的经济学课程,培养研究兴趣与热情,为我国研究俄罗斯经济的科研院所储备人才。

4.充分利用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黑龙江大学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经验丰富。本专业在特色建设方面积极探索适合经济学专业发展的角度,融入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经济理论素养的同时,也给学生提升动手能力的空间。同时,在特色专业建设经费中单独划出专项资金来资助有学术研究潜力的优秀学生,每年度选出至多一项学生科研项目给与扶持,宁缺毋滥,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并对立项学生的课题组配备有学术研究经验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项指导。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5

【关键词】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教学方法

为了丰富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校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现阶段,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模式已经在各大高校逐渐开展起来。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看,大学教育急需打破知识壁垒,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实验基地的创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创建合理、科学的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成为高效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的意义

(一)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获得更多实践机会。经济与管理专业对实践要求非常高,如果学生仅仅只掌握理论知识,而不懂得如何具体操作,仍然无法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由于经济管理专业具备一些特殊性质,它对学生实践性的要求与其他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存在很大差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它并不是固定的操作模式,而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随机应变。学生长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了解经济管理中的实际操作,且不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只有通过创建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学生的实践机会才能够得到增加。很多高校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前,很多高校都为相关专业设置了专门的实验室,且购买了很多实验仪器,充实了教育内容。通过创建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有利于使各类专业的实践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软、硬件资源也会得到整合,教学方式变得更简单,教师工作量大大降低,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是一个十分开放的教学平台,它有利于保护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实践组织方式的合理化。

(三)教育手段变得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变大,同时对人才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相关要求,通过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使实验项目、模拟、竞赛集于一体,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以此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业务处理能力、系统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未来社会的竞争将会演变得更加激烈,只有通过创建经济管理实验基地,才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经济管理实验基地的教学模式构建

(一)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造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学校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尽早实现这一目的,且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更多自己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实验设计、实验内容上,老师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能单纯听从老师的教学指令,而是需要自己去独立思索,与老师探讨该如何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他们要学会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专业技能教育

经济管理的一门专业涉及内容广,知识组成结构相当复杂的学科,学生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同时还要从实践中获取更多知识,因此,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提高他们的专业操作技能,学校可以采用模拟法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购买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模拟教学数据库,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采用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实现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一旦得到提高,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强化综合实践能力教育

经济与管理专业对实践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强化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育非常有必要。通过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学校可以为学生组织和策划寒、暑假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社团竞赛,使学生从中得到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能够使综合实践能力教育得到强化。

三、经济管理实验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使学生能够将创新性与专业性融于一体。教学方式可以根据专业性质进行选择。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学生需要更多机会投入于实践中,才能够彻底了解该项专业所需具备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未来社会对创新要求很高,因此,学生要从实践中充分提升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自身创造力。

(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是创建一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的主要目的,学校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引入新型教学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学校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就应该建立相应的发展计划。要想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首先必须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可邀请著名的相关教授或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促进师生间的共同进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开展与之相关的竞赛,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自我认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创建一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的意义,分析了实践基地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便于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尽早适应未来的社会的激烈竞争,并且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赢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公广,刘永萍,谢军.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

[2]梁,李勇,陆蔚群.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6

关键词:和谐社会;“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近些年,高校贫困生逐年上升,由此暴露的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维系高校稳定,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制约因素。完善高校资助工作,帮扶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利于体现社会的公平。在这些工作中,对困难学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中最基础性,也是资助工作中最重要的的工作。目前,高校对贫困生认定工作高度重视,认定工作越来越科学规范化,但是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殊群体的认定有待提高,通过文献检索,目前很少有进一步在深度、广度方面加强对“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重视与落实。本课题以“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目前认定工作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尝试性地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对实现助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果最优化,实现社会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

“专升本”教育模式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思路。“专升本”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本科生中的专升本学生,一种是成人教育中的专升本学生。本课题中研究的对象是普通本科生中的“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

2“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2.1“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

“专升本”学生与正常入学的大一新生有所区别,他们在之前的学校已经经历过三年大学生活,熟悉大学生活,思想相对成熟。选择继续求学的“专升本”学生,注重个人发展,有部分在原来学校已经实习或者找到工作,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两年的努力,获取本科文凭,在人生起点上有更高的平台。和他们以前步入社会工作的同学相比,他们会背负更大的经济和精神的压力,尤其是“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

2.2“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难以核实

很多“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在以前的学校也得到过资助,他们了解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熟悉贫困生认定的过程。新生入学报到时很多学生都会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提交贫困证明,所以在争取助学名额时,会显得更加积极主动。通过贫困证明,班主任、辅导员会对“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但是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出具贫困证明的政府部门有时会把控不严,导致贫困生证明的可信度降低。同时,新学期“专升本”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一般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左右完成,但是转本学生来自江苏各地,时间紧、涉及范围广,学校难以核实每个经济困难的家庭经济情况。

2.3“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消费情况难以掌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也和以前大不相同。学生不仅仅是在学校的食堂、超市等通过一卡通进行消费,也可以通过手机APP、电脑等进行网上购物、订餐等。学校管理部门通过后台查询一卡通消费情况也只能作为参考。“专升本”学生相比普通新生,对校园生活更加了解,“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消费情况难以全面掌握。

2.4认定“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客观标准量化

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程度难以量化,要将“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做到科学规范,就必须有一套系统的客观认定体系。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他们的认定过程和正常新生是一样的。

3“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策

3.1关心和爱护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由于“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性,他们需要得到学校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班主任、辅导员应该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鼓励他们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人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追逐的目标。同学们既然选择了继续求学,就应该在学校两年的时间内,用知识武装自己,学有所成。学校应该做好“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给相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的机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减少他们经济的压力,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3.2确定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路

根据“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学校应该改变工作思路,确定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路。资助的目的是鼓励品学兼优的“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更好的学习生活。在认定学生经济困难程度时,可以通过学校出函调查学生在以前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贫困生证明考虑学生家庭的贫困程度,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参加社会活动等的情况等多指标综合评价。可以建立综合评价的模型,通过指标所占的比例来引导学生在校全面发展。

3.3制定“认定小组评议”工作方法

在“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过程中,我们还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学校应该制定班主任牵头的班级认定工作小组,辅导员牵头的年级认定工作小组,学院牵头的认定工作小组,层层投票,层层认定、负责,并将最终认定结果以合适的方式在学院公示,做到零异议零容忍。

3.4完善贫困生认定的平台和建立贫困大学生的动态管理机制

学生的贫困情况是动态的,经济情况差的学生家庭,可以脱贫致富,条件好的学生家庭也有可能因为重大变故,一夜致贫。学校应该注重跟踪调查,定期更新贫困生档案,定期或不定期找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宿舍同学谈话,安排部分老师利用节假日回家的机会回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建立多方位的监督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为了科学化有效的管理“专升本”经济困难学生,可以搭建贫困生管理系统,在系统中设置专门的模块,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健,裴鑫.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7

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出现了新特征和新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实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重要路径[1]。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正确的理念指引与教学方式,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整改升级。

1.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特点

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诸多特点,是开展创新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开展学科研究、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的重要场所。与传统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很多新特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经济管理学科与互联网技术出现了深度融合,整个网络社会出现了高度的开放性和融合性特征,基于此,开展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自身来说,要建设高水准的实验教学平台,必须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在硬件方面,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具备一般实验室的器材和设备,包括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设备[2]。在软件方面,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整合多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运行软件,包括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物流管理软件等等。通过整合利用软件和硬件资源,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水平,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2.经济管理学实验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实践来看,高校经济管理学科一般都采取学分制和选课制结合的教学的方式,一方面保证学生学到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同时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让学生自由选取适合自己的专业学科。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实验平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平台利用效率较低,并且利用程度不够灵活,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在传统的实验平台模式下,为学生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学生必须要在实验基地内才能进行实验操作,另一方面,学生使用实验室也要受到时间的限制。近年来,我国经济管理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传统知识开始与网络知识呈现出深度融合的状态,强化提升互联网教学水平,是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与现在正在大力建设的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明显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此外,很多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验平台缺乏开放性,无法实现数据和软件的动态更新,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传统的知识很容易就被现代经济形势所淘汰,因此,构建动态化的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构建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高校教育体系也在进行深刻改革。毋庸置疑,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构建一个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建设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突破固有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3]。从学科本质来看,经济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同时对于人才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刚好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通过运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运用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综合水平,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4.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

从平台本身来看,高校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包括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应用终端等组成部分,其中服务器是核心部分,应用终端则是学生参与平台运营的重要切口。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方面,要注重创新性和教学性,提升教学软件的使用价值,既要与现代知识对接,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4]。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构建上,既要考虑教学实际情况,同时也要与现代企业对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训练机会,提升教学专业化程度。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端口对接,提升平台的实用性,提高综合教学水平。

从目前高校网络建设实际情况来看,现代高校基本都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这也给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创造了基础性条件。在平台建设上,要坚持“实用为先”的平台建设思路,不管是在基础框架构建还是细节设计上,都要充分考虑实用性,进而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综合水平,发挥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载体作用,让平台成为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教学的优势,实现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目标,适应现代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5.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应用模式探究

5.1凸显平台开放性特征

在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充分突出平台的“开放性”,通过平台的整合作用,将网络资源与学生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对接。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学习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注重把握教学进度[5]。教师在利用平台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要素,进行科学安排,合理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安排学习内容,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在利用平台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导入个人信息,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动态完成实验学习内容,提升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2注重平台利用的多样性

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充分注重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在传统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和枯燥的问题,很多学生比较抵触利用实验平台开展学习,缺乏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创设和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整合融入多种教学要素,提升实验教学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举例来说,电子沙盘等都是比较常用的经济管理实践演练工具,通过有效整合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高校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利用效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5.3科学构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在利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开展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时候,要科学构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分数来简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下,教师要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合理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释放学生学习动力与活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到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中来,通过学生的参与来推进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实现平台综合建设水平的提升。

5.4注重软件与硬件之间的衔接与搭配

作为一个教学综合体,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一定的复合型,体现出软件设施与硬件设备之间的有机融合,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搭配,可以有效提升教?W实际效果[6]。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与教学实践中,既要投入资金,更新基础设施,提升硬件层次,同时要注重软件开发,提高软件与教学的适配性,提高教学效果。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8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激化,这时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也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其间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这对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因此,分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

市场经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建筑施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筑企业应不断改善发展现状,注重经济成本估算及其成本剖析工作,用最小的成本投资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

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简述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建筑产品构建成本,从而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其间包括建筑成本的预估、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可让工作人员更加清晰的掌握施工中的各项工作,从而降低资源浪费以及成本损失。以最少的成本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这也是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建筑成本观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很大,其间关系到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各项工作的关系也非常复杂,这时就要求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科学有效,以有力可行的方式进行管理。

二、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建筑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其相应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缺乏一定的前瞻性,总是出现问题之后才处理,这使得管理工作非常滞后。并且,没有全程动态化管理理念的支撑,许多管理人员基尼注重建筑施工阶段所产生的经济成本控制,缺乏全程成本控制观念,也并未注重建筑施工阶段的经济成本控制在整个施工中的贯彻。管理工作仅是某个现象的分析,并未根据工程进度而施以动态化管理,使得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及其工程进度相互脱节。同时也没有全面性成本管理理念,仅注重眼前经济利益,不注重经济管理工作的长远性。也没能真正的落实全面协调以及精细化管理,各个部门间缺乏配合,管理工作也不能真正的切合实际。

2、建筑企业人员建设素质偏低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使得建筑管理工作未能真正落实。同时施工人员素质也偏低,相关工作都未能和施工人员的经济利益联系,这使得施工人员成本意识较弱。并且,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由于专业素质不高则影响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许多建筑企业均是片面性的培训,总是大力投资物力及人力,其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并未进行更大的投资。投资量少且对培训的要求不高,使得管理工作未能真正落实,这时的培训工作就仅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为建筑企业创造利益,这也严重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实际效益。

3、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其间成本管理组织保障未能真正落实,许多建筑企业并未构建专门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部门,大都是财务部门兼职的,也有的建筑企业成本经济管理工作部门多,且其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问题严重。同时其间成本管理奖罚制度不健全,未能真正的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其自觉心,且相应的成本核算监督体系不完善,核算工作很多方式不正确,核算结果也不准确,监督方式也较为单一,没有主动性、机动性、超前性,这时的监督工作则仅流于形式。

三、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改善策略

1、树立建筑经济管理新理念

应尽早树立前瞻意识,注重各项预防工作,积极做好预算编制,要施以科学有效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预防控制策略,加强漏洞管理工作。同时要树立全程动态管理意识,把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真正的贯穿于整个施工中,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各项工作,这样管理人员也能尽早的发现问题且及时处理。要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理念,加强显性建筑经济成本工作工作,也应更深层的注重隐形建筑成本管理。以统筹协调的理念来有效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把成本管理工作合理分解且严格落实。

2、注重建筑管理及其队伍建设

应积极拓宽人才引进途径,可以高校对口引进,或者是社会招聘,尽量提升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水平。同时要不断加强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专业培训,加强培训工作全过程控制,要充分提升培训实效。并且,不断创新人才晋升机制,要择优选拔,创建良好的用人环境,做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这样也能更好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健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制

要不断加强成本管理组织保障工作,同时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要职责分明且分工合理,这样也能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以形成更全面系统的组织系统。健全和完善成本管理奖惩机制,一定要奖罚分明,这样可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参与性,同时也能充分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并且,要不断健全成本核算监督体系,用正确合理的核算方式进行核算工作,尽量避免出现各种误差问题,积极强化建筑经济成本运行监督机制,从而明确监督执行主体,要使用各种监督方式结合的方式,以便保证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结束语

经济发展与建筑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又是建筑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问题均是息息相关的。建筑工作人员应不断学习,于实际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全面收集各类问题及其处理方式,注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要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职业素质,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分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以提升国内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水平。

作者:张峻铭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传福.探讨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J].新经济,2015(1).

[2]高冠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分析[J].中国市场,2015(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