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居家医疗护理8篇

时间:2023-05-31 08:34:46

居家医疗护理

居家医疗护理篇1

【论文摘要】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需求增加,如何保证“老有所养”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又面临挑战。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边界不清,带来过度住院问题,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严重压力。建立老年护理制度,成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中国从1999年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的护理需求日益紧迫。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在老年护理保险推出以前,各国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不负担护理费用,参保人为转移护理费用而过度住院,出现制度缺陷下的投机行为。投保疾病保险或养老保险之类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支出。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也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对此,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通过护理保险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医疗保险基金。

相同的背景和需求,启示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既有必要也很可行。护理保险是指借助国家或社会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服务。与养老退休金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同,护理保险是集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一种保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使其度过愉快的晚年。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护理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有护理需求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由于国情和传统不同,各国实施的方法也各具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这以德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2)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这以荷兰等国为代表;(3)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这以丹麦等国为代表;(4)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这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以上(1)、(2)都具法定地位;(3)是以法律作后盾(生活支援法等),税收作财源(居民税);(4)是以严格的给付条件为基础,属于老人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以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为主,一般采用现金直接给付护理费用。目前美国老年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一样,有向“管理式看护”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保险公司介入护理服务市场,将保险服务与护理服务结合起来使得实物护理服务的给付增加。德国建立了单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提供在宅和住院两类护理,并承担一些相关的其它费用。日本实施强制性的护理保险,65岁以上人员保险费从养老金中直接扣除,4O~64岁人员在缴纳医疗保险费时缴纳护理保险费。护理保险采取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按照专门机构认定的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2上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的设想

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提前,且呈现出高龄化、发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9%;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7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11.9%。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的数据,至2006年末,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8.1%。虽然尚处于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对未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为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海打造“9073”服务格局,即90%家庭养老、7%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2008年起居家养老的对象从主要面对6O岁以上、生活自理困难并有低保的老人,放宽到8O周岁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的本市城镇户籍、月养老金低于全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人,经过评估给与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服务专项护理补贴。但相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符合目前居家养老申请的老人只占相当小比例,且有相当大部分人群并不重叠。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退休职工普遍存在的居家养老问题,有必要进行老年护理保险试点,探索符合上海情况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6给付条件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需要按照对参保对象的评估情况设立不同等级的给付比例和时限。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牵头在医院设立专门评估部门,并有一定的社区工作者参加。每~年或两年重新进行一次评估,以使护理等级适应实际情况。可以参照日本模式,65岁申请护理的参保人必须在限定的情况种类中。65岁以上参保人申请护理时,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护理等级。可以探讨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主要依据的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等级评估标准。护理保险按评估等级支付相应护理费用,并确定一定的自负比例。

2.7相关措施

护理保险不仅涉及到保险费用给付,更重要的是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包括专业和非专业、增加护理培训,以满足护理需求。护理保险所筹措的资金使用分为三部分:一是支付专业护理机构护理费用;二是支付以社区服务为代表的非专业护理机构服务费用;三是购买其他护理服务。通过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投入。

卫生和民政部门需要联合制定护理事业发展计划表:首先理清上海目前专业设施护理总量、建立专业护理人员名册。兴办一批专业护理机构,为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护理产业,开办民营护理机构,提升护理总量。其次增加专业护理人员,与卫生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护理人员,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第三,鼓励家庭护理,发展和培训非专业护理人员,推广“时间储蓄”概念,增加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发展NGO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提供多种护理渠道。第四,增加社区老年护理服务设施,5年之内,做到2.5公里半径内都设有一所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助老服务社。

居家医疗护理篇2

【论文摘要】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需求增加,如何保证“老有所养”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又面临挑战。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边界不清,带来过度住院问题,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严重压力。建立老年护理制度,成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中国从1999年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的护理需求日益紧迫。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在老年护理保险推出以前,各国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不负担护理费用,参保人为转移护理费用而过度住院,出现制度缺陷下的投机行为。投保疾病保险或养老保险之类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支出。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也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对此,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通过护理保险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医疗保险基金。

相同的背景和需求,启示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既有必要也很可行。护理保险是指借助国家或社会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服务。与养老退休金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同,护理保险是集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一种保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使其度过愉快的晚年。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护理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有护理需求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由于国情和传统不同,各国实施的方法也各具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这以德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2)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这以荷兰等国为代表;(3)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这以丹麦等国为代表;(4)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这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以上(1)、(2)都具法定地位;(3)是以法律作后盾(生活支援法等),税收作财源(居民税);(4)是以严格的给付条件为基础,属于老人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以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为主,一般采用现金直接给付护理费用。目前美国老年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一样,有向“管理式看护”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保险公司介入护理服务市场,将保险服务与护理服务结合起来使得实物护理服务的给付增加。德国建立了单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提供在宅和住院两类护理,并承担一些相关的其它费用。日本实施强制性的护理保险,65岁以上人员保险费从养老金中直接扣除,4O~64岁人员在缴纳医疗保险费时缴纳护理保险费。护理保险采取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按照专门机构认定的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2上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的设想

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提前,且呈现出高龄化、发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9%;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7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11.9%。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的数据,至2006年末,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8.1%。虽然尚处于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对未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为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海打造“9073”服务格局,即90%家庭养老、7%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2008年起居家养老的对象从主要面对6O岁以上、生活自理困难并有低保的老人,放宽到8O周岁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的本市城镇户籍、月养老金低于全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人,经过评估给与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服务专项护理补贴。但相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符合目前居家养老申请的老人只占相当小比例,且有相当大部分人群并不重叠。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退休职工普遍存在的居家养老问题,有必要进行老年护理保险试点,探索符合上海情况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6给付条件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需要按照对参保对象的评估情况设立不同等级的给付比例和时限。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牵头在医院设立专门评估部门,并有一定的社区工作者参加。每~年或两年重新进行一次评估,以使护理等级适应实际情况。可以参照日本模式,65岁申请护理的参保人必须在限定的情况种类中。65岁以上参保人申请护理时,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护理等级。可以探讨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主要依据的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等级评估标准。护理保险按评估等级支付相应护理费用,并确定一定的自负比例。

2.7相关措施

护理保险不仅涉及到保险费用给付,更重要的是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包括专业和非专业、增加护理培训,以满足护理需求。护理保险所筹措的资金使用分为三部分:一是支付专业护理机构护理费用;二是支付以社区服务为代表的非专业护理机构服务费用;三是购买其他护理服务。通过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投入。超级秘书网

卫生和民政部门需要联合制定护理事业发展计划表:首先理清上海目前专业设施护理总量、建立专业护理人员名册。兴办一批专业护理机构,为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护理产业,开办民营护理机构,提升护理总量。其次增加专业护理人员,与卫生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护理人员,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第三,鼓励家庭护理,发展和培训非专业护理人员,推广“时间储蓄”概念,增加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发展NGO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提供多种护理渠道。第四,增加社区老年护理服务设施,5年之内,做到2.5公里半径内都设有一所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助老服务社。

居家医疗护理篇3

【论文摘要】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需求增加,如何保证“老有所养”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又面临挑战。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边界不清,带来过度住院问题,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严重压力。建立老年护理制度,成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中国从1999年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的护理需求日益紧迫。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在老年护理保险推出以前,各国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不负担护理费用,参保人为转移护理费用而过度住院,出现制度缺陷下的投机行为。投保疾病保险或养老保险之类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支出。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也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对此,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通过护理保险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医疗保险基金。

相同的背景和需求,启示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既有必要也很可行。护理保险是指借助国家或社会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服务。与养老退休金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同,护理保险是集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一种保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使其度过愉快的晚年。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护理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有护理需求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由于国情和传统不同,各国实施的方法也各具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这以德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2)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这以荷兰等国为代表;(3)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这以丹麦等国为代表;(4)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这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以上(1)、(2)都具法定地位;(3)是以法律作后盾(生活支援法等),税收作财源(居民税);(4)是以严格的给付条件为基础,属于老人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以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为主,一般采用现金直接给付护理费用。目前美国老年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一样,有向“管理式看护”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保险公司介入护理服务市场,将保险服务与护理服务结合起来使得实物护理服务的给付增加。德国建立了单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提供在宅和住院两类护理,并承担一些相关的其它费用。日本实施强制性的护理保险,65岁以上人员保险费从养老金中直接扣除,4o~64岁人员在缴纳医疗保险费时缴纳护理保险费。护理保险采取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按照专门机构认定的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2上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的设想

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提前,且呈现出高龄化、发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9%;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7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11.9%。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的数据,至2006年末,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8.1%。虽然尚处于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对未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为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海打造“9073”服务格局,即90%家庭养老、7%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2008年起居家养老的对象从主要面对6o岁以上、生活自理困难并有低保的老人,放宽到8o周岁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的本市城镇户籍、月养老金低于全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人,经过评估给与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服务专项护理补贴。但相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符合目前居家养老申请的老人只占相当小比例,且有相当大部分人群并不重叠。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退休职工普遍存在的居家养老问题,有必要进行老年护理保险试点,探索符合上海情况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6给付条件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需要按照对参保对象的评估情况设立不同等级的给付比例和时限。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牵头在医院设立专门评估部门,并有一定的社区工作者参加。每~年或两年重新进行一次评估,以使护理等级适应实际情况。可以参照日本模式,65岁申请护理的参保人必须在限定的情况种类中。65岁以上参保人申请护理时,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护理等级。可以探讨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主要依据的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等级评估标准。护理保险按评估等级支付相应护理费用,并确定一定的自负比例。

2.7相关措施

护理保险不仅涉及到保险费用给付,更重要的是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包括专业和非专业、增加护理培训,以满足护理需求。护理保险所筹措的资金使用分为三部分:一是支付专业护理机构护理费用;二是支付以社区服务为代表的非专业护理机构服务费用;三是购买其他护理服务。通过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投入。

卫生和民政部门需要联合制定护理事业发展计划表:首先理清上海目前专业设施护理总量、建立专业护理人员名册。兴办一批专业护理机构,为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护理产业,开办民营护理机构,提升护理总量。其次增加专业护理人员,与卫生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护理人员,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第三,鼓励家庭护理,发展和培训非专业护理人员,推广“时间储蓄”概念,增加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发展ngo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提供多种护理渠道。第四,增加社区老年护理服务设施,5年之内,做到2.5公里半径内都设有一所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助老服务社。

居家医疗护理篇4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2019年底,全县总人口54.92万,60周岁以上的老人8.66万,占总人口的15.8%,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速度较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农村老年人口总量和占比也不断增加。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慢性病老人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家庭养老子女压力和负担加大。党的“”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人口老龄化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成为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养老需求、化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县医养结合现状

目前,我县公立医养结合机构做的较好的为****医养服务中心,该中心成立于**年,建筑面积平方米,设个医养区,开放床位张,工作人员人,医务人员人),工勤人员人。目前,中心入住医养人员人(其中托养人、住院患者人)。年,医养服务中心被省卫健委确定为第一批医养结合机构综合示范培训基地;年,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

二、县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我县目前养老的主要形式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由于农村居民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农村养老基本都是以居家养老(家庭)为主,机构养老为辅。乡镇设有农村幸福院、敬老院,但90%以上进驻的是农村“五保”和少部分城市“三无”老人,社会老人床位入住率低。基层公立养老院、敬老机构普遍财政投入不足,规模小,标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老年诊疗和护理服务不及时不专业,缺少专业老年病科和护理人才,服务质量区域、城乡间差别比较大,老年人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依然突出,大部分老年人日间照料、慢性病诊疗养护、失能康复护理得不到保障,急需专业医疗卫生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但是各级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属管理部门不一致,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利用。同时,无论是医疗机构改制或养老院服务项目拓展,很多由于不能及时获得医疗机构审批、无法纳入医保定点单位,也影响了众多养老院转型为医养机构。广大基层养老和医养结合机构缺乏养老事业管理、老年医疗和护理专业人才,也是各级养老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急需改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农村养老服务结构单一、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愈加凸显。

三、开展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医养结合缺乏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医疗机构中办理养老机构的,哪此老人符合入住没有统一标准;对入住该院老人的护理等费用纳入社保报销范围是否合理,对未入住该院的其他老人是否公平;对养老机构中办医疗机构的,如何监督他们的社保报销体系等,如此一系列问题都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标准进行规范,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

(二)专业养护人员紧缺。目前虽然很多农村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但由于专业的医护人员紧缺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没有非常全面。虽然卫生医疗队伍每年新招,但由于每年报考人数少,加上乡镇卫生医院医务人员流动性大,使得医疗养护人员更为紧张。另外由于观念问题,年青人去养老院从事护理专业还不被一般人所接受,所以养老院要招专业的养护人员相对医院来说更难。有些养老机构虽然与医疗机构有签约合作,有医生定时上门巡诊,但由于养老院缺少专业的医护人员,如一些简单的抽血、化验单的开取、药物的使用等都要这些医生来做,医院力量显然不够。目前社会上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是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康复护理等,但是,由于医护人员紧缺,再加上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单一,设施简单,要想实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养服务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农村居民对养老认识缺失,医疗保健意识较差。在农村很多人认为子女健在却将老人送至敬老院是不孝的表现,会被亲戚和邻里嘲笑;大多数老人也选择居家养老,认为自己有儿有女,到医养结合中心养老会给自己和子女脸上抹黑,怕子女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尽管大多数居家老人感觉自己身体状况良好,但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而定期检查和治疗的仅有20%左右,医疗保健意识较差。

四、建议及对策

(一)拓展延伸,推动医养纵深发展。

1.签订医养互助协议,延伸医疗服务模式。县级医疗机构与县级养老机构,乡镇卫生院与对应乡镇敬老院、幸福院、日照中心签订医养互助协议,在养老机构、幸福院、日照中心设医疗点,定期为老人提供义诊、巡检、咨询、健康体检等基本服务;村卫生所每天固定时段到日照中心、幸福院坐诊,拓展延伸医疗服务。

2.“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模式。依托基层医疗机构,鼓励居家老人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的老年人实行差异化政策。

3、打造“互联网+医疗+养老”医养结合模式。积极构建“1NN”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机构对有常见慢性病的老人开展小体检并陪伴就诊、取药等助医服务;将优势养老服务机构纳入“110联动”“120联动”单位,对特定人群,特别是独居、孤寡老人提供助急服务,实行紧急救援。

(二)加强培训,壮大医养服务队伍。加快推进养老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工作并制定完善相应从业标准,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积极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提升医养从业人员的数量、素质和技能;依托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免费为老人及其护理人员开展实践培训、技能培训,帮助解决老人医、养、护问题。积极宣传动员低保家庭、计生特殊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全市养老护理培训学习,让这些家庭掌握脱贫技能,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倡导志愿者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进一步壮大医养服务队伍。

居家医疗护理篇5

国外的PILL护理起步较早,尤其在美国,PI CC已经成为家庭护理病人中最常用的导管。居家护理的概念在国外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经实施很多年,是指将专业的护理人员从医院、专业机构等请至家中,为病人施行专业的护理。美国的55个州自1994年起已将PILL的置管和维护写进护士的职责范围内,全美均允许由护士进行PI CC操作。但是,并不是每个护士都有资格实施此项操作,PILL护士是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中挑选出来的,是更高层次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规定PILL护士的资质要求是:①注册护士;②拥有静脉输液资格证并具有2年的静脉治疗经验(指过去2年连续护理或实施静脉治疗1 600 h);③有较强的慎独精神和感染控制能力,有爱心、耐心以及责任心。一所名为OHS的机构致力于偏远地区和门诊病人居家输液治疗的机构研究认为:造成PICC感染的原因主要有抗生素的使用、胃肠外营养治疗和强心药物等,感染的出现会中断居家治疗,使病人再入院率增高,给病人造成不便,进而进入新的抗生素使用的恶性循环。

1. 1强调合作国外研究认为社区居家带管病人感染率非常高,如果想要降低在居家环境中PILL的感染率,就必须将所有关注PILL居家维护的力量联合起来,比如医院、社会、病人。美国一所机构通过联合内科医生、护士、药剂师共同参与PILL居家维护,成功地将PILL居家感染率降低了4600。

2. 1.2维护必须规范、不间断国外目前无统一的PILL居家护理的规范,但是无论任何机构在从事这项工作时都必须制定适合机构自身和病人的维护方案,并且按照制定的规范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护理。比如导管护理清单,包括导管型号、长度、位置等所有信息;导管护理手册规定了护理的操作规范;甚至有些机构细致到敷料更换手册、消毒手册等川。

1.3病人成为居家护理的倡导者国外一项研究针对居家肠外营养和肿瘤化疗的PI CC带管病人展开,研究表明,血栓发生率为1.100,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3.100,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0,因并发症而发生的拔管率为7.000,表明PI CC作为长期家庭营养治疗和化疗的途径是安全可行的川。但是前提是精确管理和居家护理的顺利实施,必须动用一切力量改变病人的传统观念,使病人主动接受并认可居家护理,让每一位带管病人都成为居家护理的积极倡导者,而不是被动接收者。

1.4居家护理的实施者在国外,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且取得专业资格认证的人员才可实施PILL的维护工作。美国的肿瘤病人在化疗间歇期可由家庭照护公司派专业人员,每周上门1次。在澳大利亚,主要由社区护士负责癌症病人门诊化疗后的家庭访视及各种导管的维护。在荷兰,也是由家庭护士探访癌症病人,进行相关导管的维护曰。

2国内PICC居家护理的发展现状

2. 1发展不均衡目前在我国,PILL的维护主要在医院的病房或门诊进行。由于我国各地区PILL置管技术的发展参差不齐,只有部分二级以上的医院有条件建立PI CC门诊。很多病人由于居住在偏远地区,到达最近的医院需要耗费很多的体力与交通费用,维护I次对于他们来说很难做到,因此,不得不放弃Plcc的留置,或者因为并发症的出现而终止留置。使用Plcc进行静脉营养治疗、肿瘤化疗的病人日益增多,一般病人化疗需要4个一6个疗程,化疗的间歇期病人不得不带管出院,居家期间的导管护理也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在研究和临床工作过程中大力倡导居家护理,也有不少医院在积极开展这项护理服务。

2. 2居家护理停滞不前马楠楠等叫的研究发现:PILL居家护理是一项新举措,由于宣传力度小,大多数病人还是对PILL居家护理了解甚少,病人对PI CC居家护理存在心理顾虑和相关知识的缺乏,对PI CC居家护理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纵观PILL居家护理最近几年的发展,基本的实施模式停留在建立以医院为中心的社区维护网络、建立维护档案、电话随访、上门访视,对病人及家属进行PILL置管和维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甚至鼓励病人和家属自己实施居家维护。

钟晖等川的研究认为,通过电话随访实施健康行为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在降低血液肿瘤PILL带管出院病人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方面疗效确切,但也指出该研究在干预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3维护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赵立双等川认为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PILL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PILL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案为:家属参与护理,并数次亲自换药,操作后护士给予点评和指导,使其真正掌握换药操作,再辅以每周1次的电话随访使医院护理延续至家庭,及时督促病人及其家属的行为,有问题予以热诚解答,解决了病人居家护理的各种难题,提高了维护的依从性。刘一玲等叫也认为带管出院病人自行换药与来院换药相比,其因维护不当而导致的拔管无可比性。并且认为带管出院者经专科护士按既定的“PILL置管后居家护理指导流程”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指导和考核后,能够完全掌握此项技术。高群英等积极倡导PILL居家护理,对PI CC置管的肿瘤病人进行居家护理措施持续改进,能有效防控PI CC引起的相关性血流感染(BSIs)。具体居家护理措施包括:①在病人出院前加强PILL居家护理相关知识宣教;②发放PILL日常维护资料;③寻求家庭、社会支持系统;④建立维护网络;⑤通过电话回访提高病人出院后导管维护依从性等。但是也提出出院后导管的护理尚不适于由病人及家属在家进行,病人出院后至少每周到医院更换敷贴1次。因此,对于PILL带管出院病人能否自行维护存在很大争议。有关居家护理的探究都是各自研究,尚缺乏学科间、医院间、区域间的合作,因此,无科学、系统的论证。

2. 4高科技手段助力居家护理冯玉玲等}m〕也详细介绍了PILL网络的组建,包括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全院统一时间,专人专场导管维护,分时段电话随访,提高导管护理执行率,特殊时间段沟通,确保带管安全无缝隙管理,讲解配合演示,强化带管安全教育,建立和发展片区维护网络,方便病人就诊。罗红等yz〕提到居家护理服务网络维护成员有责任为带管病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可采用上门访视、电话随访、远程视频指导等。远程视频指导可将图像清晰地展现在医患双方面前,经济便利将会成为日后PILL居家护理发展的方向,但未具体介绍远程视频指导的具体实施方法。在PILL居家护理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将创新性地提出微信联动一远程视频会诊系统。

3国外居家护理发展的启示

居家医疗护理篇6

一、彰显老年友善文化,着力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支撑体系。区卫健局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纳入卫健系统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严格要求辖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各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机构愿景或文化中必须有关心、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权益,维护老年人尊严等内容;职工手册、行为守则等规范中有对老年人态度、行为和用语等。同时,积极协调财政、医保、民政等部门,根据老年人对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医养结合等服务的需求,在人员和设备配备等方面争取支持。区财政每年投入5亿元补贴城乡居民医保及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投资近2亿元高标准建成智能化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全力提供老年友善服务,解决老年人就医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浓厚氛围。

二、融合老年友善管理先进理念,打造智慧化机构养老品牌。面向老年人专业化养老需求,XX医院对接XX旅居养老十大品牌--XX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医院内合作举办XX养护院,建立老年患者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医联体的协作管理模式。养护院建筑面积7500平米,设有床位210张,有机融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实行日巡诊制度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建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实现“重症快速进医院、康复立即回机构”。引入“慧济国际”养老管理团队和智慧化管理运营模式,建立具有老年医学服务特点的技术规范和持续改进机制,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的适老化建设规范,配备最先进的智慧化养老管理系统,从基本自理、部分自理、无法自理直至安宁疗护逐级设定11类护理标准等级,大力发展专业化的深度照护服务,失能、失智老人占比达到90%以上。同时,建立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知识、技能等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推出慧济舒适照护、慧济食坊、时间银行、志愿者之家、老幼同乐、宠物疗法多种特色智慧化服务,成为兖州机构养老的优质品牌。

三、推进老年友善服务,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针对大部分老人习惯居家养老的现状,在区中医院建设医院、机构、居家“三位一体”的智慧化居家医养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并将电子病历系统与全科医生助诊系统融合对接,打造了线上线下联动、院内院外协同、机构居家融合的信息化居家医养服务模式。通过组建以医师、专业护士、康复治疗师、专业照护师为主的居家医养服务团队,建立多学科诊疗体系,自主研发实现十多项常规检查的便携式“全科医生助诊包”,让移动巡诊、移动护理、药品配送等入社区、进家庭、到床前,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查体、疾病治疗、健康管理、功能康复、预防保健、生活照护等连续性医养服务。

同时,积极引导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XX医院合作、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XX老年公寓合作,联合推行街道社区医养模式,打造医疗养老联合体,将智慧居家医养信息平台与基本公共卫生平台进行对接,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老年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进行定期回访、科学管理,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生活照护、身体指标监管、紧急救助及慢病管理等个性服务和远程诊疗服务,形成“居家体检医疗-健康数据上传-异常信息预警-专业团队跟踪服务”智慧型养老医疗服务链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类养老服务,全时段保障居家老人生命健康安全,切实增强医疗服务精准性、及时性、专业性。

四、聚焦老年友善环境,创新智能养老综合体。针对规模较大的新建城市社区,以“XX依养家”高端养老公寓为试点,打造“XX依养家”智能养老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2亿元,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其中,XX依养家老年颐养中心项目,作为XX市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我区重点工作,项目建筑和内部装修全部采用适老化设计,设置有依养家医院、休闲活动中心、长者生活起居照护区、健身服务中心等功能分区,集优质机构养老、社区日间照料、智能居家养老为一体,现已入住50余人,二、四、五层入住率达到90%。中心在老人生活照护区配备无障碍通行、低位开关、一键急救按钮,房间内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心电、血糖等健康监测设备,以及灯光、空调、电视等生活电器,实时监测老人睡眠情况、生命体征以及离床时间,方便老人生活起居,一旦发生异常系统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即刻到位处置,全天候保障老人生命健康安全。

居家医疗护理篇7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现况;建议

医疗废物管理在2003年SARS暴发流行以后,备受关注。国务院总理于6月6日签发了《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1],同年8月14日卫生部吴仪部长又签发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10月10日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3]。使得医疗废物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大力发展。针对医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标准,在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相对不适应性。现将我中心医疗废物调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中心各科室、所属社区卫生站、居家服务场所。调查方法以实地查看的形式进行,同时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2社区医疗废物产生、分类、收集、转运的特点分析

2.1卫生服务站点多 我中心是东城区一家拥有辖区居民近10万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共设4个卫生服务站,各站均设有医疗废物暂存处。社区护士参与站内外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老年保健在内的多种护理活动。

2.2医疗废物产生少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的要求,社区卫生站所服务的辖区人口一般为2万人。医疗废物来源于大部分输液患者及较少的居家插管患者。每日产生医疗废物,见表1。

2.3收集运送难 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是社区医疗卫生不可缺少的服务内容,而护理人力短缺,不能完成整个居家治疗(如输液)的观察与服务,使医疗废物暂时滞留家中,只能等待护士中午休息时去家中收集。另外,卫生站大多设在居民区,不利于专业医疗废物处置公司车辆进出,造成医疗废物滞留站内。

2.4盛装容器浪费严重 目前,符合资质的生产医疗废物包装产品的公司,最小规格的感染性废物收集袋为40 cm×45 cm,可盛装2500 g(大约100套输液器)的感染性废物,从表1中可看出每个社区卫生站产生的医疗废物125~470 g/d。遵照北京市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 h[4]。医疗废物收集袋及盛装容器的浪费显而易见。

2.5存在医疗废物流失现象 居家治疗产生的医疗废物,由于不能及时处置,加之作为非医务人员的居民,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意识淡薄,极易混入生活垃圾流入社会。存在医源性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及疾病传播的安全隐患。

2.6转运处置成本大 符合资质的医疗废物转运公司,受经营成本的限制,一般以转运费最低80 Kg/车,1.98元/Kg收取,远高于实际转运量。

3建议

3.1制定管理方案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根据卫生中心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管理方案"。成立管理小组。各相关科主任(站长)为小组成员,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奖罚方案,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中心绩效检查项目,进行质量评分,与科室奖金挂钩。

3.2建立医疗废物收集网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勤保障部为中心,每天收集各卫生站(包括站内和居家服务)及中心各科室医疗废物产生信息。经分类整理后,下达给医疗废物收集员,收集员完成收集任务后,再将信息上传给后勤保障部。在整个收集运送过程中,保证按固定时间、固定线路、固定人员、整体调配的原则完成医疗废物收集工作,将整体思想渗透于管理各环节中。

3.3三因制宜

3.2.1因人制宜 针对医疗废物收集难及流失现象加强宣传,在医务人员中进行医疗废物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5],形成人人配合医疗废物管理的良好习惯。在社区居民中进行医疗废物的危害、分类、存放,医疗废物流失、渗漏、污染环境、威胁人体健康的教育,必要时在居家治疗知情同意书中签署协议,发动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医疗废物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育医疗废物收集员注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守着装要求和操作规程防止废物流失及自身被锐器刺伤。

3.2.2因地因时制宜 取消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废物暂存处,将其视为一个医疗废物收集点。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经分类后定时收集,保证日产日清。居家服务产生的医疗废物依服务时间随时收集,保证即产即清。做到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过程中不出现流失、遗撒、渗漏现象。

3.3规范、节约并重 与符合资质的生产医疗废物包装产品的公司协商,生产容积不同的盛装器及收集袋,尽可能缩小医疗废物收集成本。与相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处,在保证48 h及时转运的同时,增加医疗废物处置公司回收重量,最大限度节约有限资金。

4结论

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而且有一定的空间污染、急性病毒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其病毒的危害性是城市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是一种影响广泛、危害较大的特殊废弃物。医疗废物管理是医疗机构一项长期工程,只有各级政府部门、医院领导重视,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医院职能部门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管理和落实,才能有效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保护社区环境卫生,有效提高人民健康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

居家医疗护理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4日~4月23日, 吉林市中心医院在院腹膜透析患者55例, 男29例, 女26例, 其中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2例, 丙型肝炎患者1例。同期吉林地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233例, 其中男122例, 女111例。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9例, 丙型肝炎患者3例, 梅毒患者1例。

1. 2 方法

1. 2. 1 本次调研采用面对面交流询问及实时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 是否携带传染性疾病, 腹膜透析液的使用数量及其处置方式, 产生废弃一次性引流袋数量及其处置方式, 红细胞生成素注射器使用数量,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的处置方法, 有无被针刺伤的经历, 患者对医疗废物处置的认知情况。

1. 2. 2 查阅PUBMED文献库, 对美国居家腹膜透析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数字提取。

2 结果

2. 1 吉林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医疗废物处理情况 经调研, 在院患者医疗废弃物正确处置率100%, 均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患者透析结束后, 专业腹透护士将每位患者的双联袋(腹膜透析包装袋、装满废弃腹透液的一次性引流袋、导管)带出病房, 统一放置于医疗废物回收站。处置时, 带好医用手套, 将装满废弃腹透液的一次性引流袋剪开, 每袋投入8片84消毒片, 静置30 min。消毒30 min后, 袋内液体倒入下水管路。将导管剪断, 再将导管、消毒后的一次性引流袋、腹膜透析包装袋一起投入医疗废物回收桶。注射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产生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投入利器盒中, 针管投入医疗废物回收桶中。

2. 2 吉林地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及认知率情况 腹膜透析废液正确处置率4.3%;废弃一次性引流袋及注射器正确处置率4.7%;废弃一次性注射针头正确处置率5.1%。吉林地区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认知率较低。其中, 医疗废物对他人健康产生危险认知率16.3%;医疗废物对环境有影响认知率10.7%;处置医疗废物的重要性认知率47.2%。有57例患者及家属被针头刺伤。

2. 3 美国纽约州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及认知率情况 美国居家腹膜透析医疗废物处置数据来自纽约州奥尔巴尼药学院的Bailie GR等[1]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对59例腹膜透析患者的如实问卷调查发现64%的患者使用容纳针头的废弃盒子。80%的患者直接丢弃腹膜透析袋于垃圾中。7%~17%的患者随机直接丢弃针头在垃圾中。37%的患者没有进行废物回收处理, 而其余的患者主要由护士进行废物回收。腹膜感染的32例患者中20例患者直接处理感染后的腹膜透析袋, 并没有采取与非感染时不同的处理方法。61%的患者认为处理腹膜透析产生的医疗废物是很重要的, 16%的患者认为医疗废物对他人健康产生危险, 10%认为医疗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吉林地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整体不规范。吉林地区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认知率较低, 尽管其与美国纽约州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理认知率相似, 但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处置情况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正确处理情况比较见表1, 错误情况比较见表2, 认知情况比较见表3。

3 讨论

3. 1 在院腹膜透析医疗废物处置100%达标原因分析 吉林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是全国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 院内从透析过程的无菌化操作到透析后的消毒分类处理全部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 由专业化培训的专业腹透护士严格操作, 因此吉林市中心医院在院患者的医疗废物消毒、分类、放扎工作能够严格遵守国家规定。

3. 2 居家腹膜透析医疗废物处置不达标原因分析

3. 2. 1 居家治疗管理缺失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3]都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指出了明确的方法、提出要求、划分了责任。许多居家治疗产生的医疗废物能够找到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这些条例主要是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其监督机关的管理规定, 并没有提出针对居家治疗患者的要求。患者不能系统了解规定, 加上医护人员疏于监管和宣教, 从而导致严峻情况。

3. 2. 2 居家治疗的患者对处理医疗废物的意识极差, 大部分患者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处理产生的废弃物。

3. 2. 3 对医疗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意识薄弱 患者没有意识到医疗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没有感受到区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必要性, 这在根本上不利于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的开展。

3. 2. 4 没有正确的终端回收部门 因没有终端回收部门, 所以大部分患者的废弃针头最终混入生活垃圾。与张鹤等[4]的研究相似。

通过本次调研显示, 我国居家腹透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情况非常严峻, 大部分患者不能按照出院前宣教的要求执行, 在脱离监管的情况下不经处理擅自丢弃废弃物, 这对周边环境及人群健康都有极大威胁。长此以往, 居家治疗将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 尤其是针刺伤带来的危害, 因为在使用过的注射器中, 乙型肝炎病毒能存活1周[5], 所以无措施、无保护的锐器丢弃、贩卖医疗废弃物的行为必须严令禁止。如何开展腹膜透析居家治疗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 将是环保部门和医疗机构迫在眉睫的任务。根据本次调研结果, 提出具体建议如下:①提高患者对医疗废物分类必要性的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②设置居家医疗废物专用回收链及终端回收部门。③经济鼓励医疗废物回收。

参考文献

[1] Bailie GR, Kowalsky SF, Eisele G, et al. Disposal of CAPD waste in the community. Perit Dial Int, 1991, 11(1):72-75.

[2] 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6-16.

[3] 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03.

[4] 张鹤, 高峻, 张俊蕾, 等.糖尿病患者居家医疗废物处置现状调查及分析, 中国护理管理, 2010(06):54-55.

推荐期刊
  • 家具
    刊号:31-1295/TS
    级别:部级期刊
  • 戏剧之家
    刊号:42-1410/J
    级别:省级期刊
  • 剧作家
    刊号:23-1093/I
    级别:省级期刊
  • 家居主张
    刊号:31-1860/GO
    级别:省级期刊